CN104487484B - 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高分子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高分子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7484B
CN104487484B CN201380034210.6A CN201380034210A CN104487484B CN 104487484 B CN104487484 B CN 104487484B CN 201380034210 A CN201380034210 A CN 201380034210A CN 104487484 B CN104487484 B CN 104487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compound
exchange resin
concentration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2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7484A (zh
Inventor
土屋征司
前田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87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7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7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7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88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C08G63/90Purification; Dr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1/00Anion exchange; Use of material as anion exchangers; Treatment of material for improving the anion exchange properties
    • B01J41/08Use of material as anion exchangers; Treatment of material for improving the anion exchange properties
    • B01J4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9/00Cation exchange; Use of material as cation exchangers; Treatment of material for improving the cation exchange properties
    • B01J39/08Use of material as cation exchangers; Treatment of material for improving the cation exchange properties
    • B01J39/16Organic material
    • B01J39/1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63/685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G63/6854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nitrogen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85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3/91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9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40/00Compositions for moulding powd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Polyam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b)。工序(a):在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工序(b):使工序(a)所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接触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的工序。

Description

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高分子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高分子化合物。
本申请以2012年6月2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142968号和2012年12月3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264381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元件、液晶元件等的制造工序中,在基板上形成抗蚀剂膜,曝光该抗蚀剂膜,显影,形成抗蚀剂图案。
近年来,由于光刻技术的进步,抗蚀剂图案的微细化在急速进行。作为微细化的手法,有照射光的短波长化。具体地,照射光可从g线(波长:438nm)和i线(波长:365nm)朝着波长300nm以下的DUV(Deep Ultra Violet,深紫外光)短波长化。现在,KrF准分子激光(波长:248nm)光刻技术和ArF准分子激光(波长:193nm)光刻技术正被引入。
此外,关于更短波长的EUV(波长:13.5nm)的光刻技术也在被研究。此外,关于电子束光刻技术、在水等液体中进行曝光的浸液光刻技术也在被努力研究。
在光刻工序中,除上述的抗蚀剂膜之外,正在使用防反射膜、间隙填充膜、外涂层膜等种种的薄膜。这些膜的形成中一般使用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膜。
此处,在高密度集成电路、电脑芯片和电脑硬盘等的制造中产生金属污染时,常常导致缺陷的增加和产量损失,成为引起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例如,等离子体工艺中,在用于光刻工序的高分子化合物中存在钠和铁等金属杂质(例如金属离子、金属粉体、过渡金属络合物等)时,等离子体剥离时可能会产生金属污染。
由于光刻技术等精细加工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变得更为精巧,这些各种问题,变得难以完全解决。常常观察到由于非常低含量的金属杂质的存在,半导体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降低。其主要原因,可确认特别是在于用于光刻工序的高分子化合物中含有的钠等轻金属、或铁等重金属。进一步地,也很清楚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不足100ppb的金属杂质的浓度,对这类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带来恶劣影响。
以往,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金属杂质浓度是通过选择满足严格的杂质浓度规格的原料、或进行彻底的流程管理以使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阶段中不混入金属杂质来管理的。但是,伴随着金属杂质浓度的严格规范化,需要通过彻底的管理金属杂质的混入的方法进行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
作为降低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金属杂质的方法,被提出的有使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通过不含强酸性离子交换基、且含有产生ZETA电位(ζ电位)的电荷控制剂的过滤器的方法(专利文献1)。
此外,提出有将使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接触的工序(T1)、使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接触的工序(T2)、使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通过含有带正ZETA电位的物质的过滤器的工序(T3)组合实施的方法(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10-189563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093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单体聚合得到高分子化合物时,在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中,在金属杂质之外,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会变为杂质残存。该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杂质也会与金属杂质同样地影响半导体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通常,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单体聚合时,用作为反应终止剂的碱性化合物使聚合反应停止。另一方面,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单体聚合时,用作为反应终止剂的酸性化合物使聚合反应停止。这些反应终止剂也会变为杂质残存于高分子化合物中,影响半导体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如此一来,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高分子化合物时,高分子化合物中含有源自酸催化剂的杂质和源自反应终止剂(碱性化合物)的杂质。另一方面,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高分子化合物时,高分子化合物中存在源自碱催化剂的杂质和源自反应终止剂(酸性化合物)的杂质。因此,也需要降低高分子化合物中的这些杂质的浓度。
此外,源自酸催化剂及反应终止剂(酸性化合物)的杂质统称为“酸杂质”,源自碱催化剂及反应终止剂(碱性化合物)的杂质统称为碱杂质。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使用特定的过滤器时,要想充分降低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金属杂质浓度、和酸及碱杂质浓度这两者,需要使用多个过滤器。因此,过滤器的使用数量越增多,换算为每个过滤器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率会降低。此外,用于除去金属杂质的过滤器价格高,因而使用多个过滤器也伴随有制造成本的上升。
专利文献2涉及(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法,没有记载能降低酸和碱杂质浓度的要点。
本发明鉴于上述内容而做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生产率良好地制造金属杂质浓度较低、且酸和碱杂质浓度也充分被降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和金属杂质浓度较低且酸和碱杂质浓度也充分被降低的高分子化合物。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专心研究的结果,着眼于对高分子化合物提纯的顺序。也就是说,发现了:通过使含有在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或含有将该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再沉淀法提纯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接触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能够生产率良好地制造金属杂质浓度被降低自不待言、酸和碱杂质浓度也被充分降低的高分子化合物。另外,还找出了若使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接触混合树脂后通过特定的过滤器,则可进一步降低金属杂质的浓度、酸和碱杂质的浓度,以至于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含有以下形态。
<1>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a)、(b),
工序(a):在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工序(b):使工序(a)所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与混合了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接触的工序。
<2>根据<1>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比(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为60/40~99/1。
<3>根据<1>或<2>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
<4>根据<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高分子化合物是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5>根据<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酸催化剂是磺酸。
<6>根据<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碱催化剂是叔胺。
<7>根据<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c),
工序(c):使工序(b)中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过滤器,得到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的工序,其中,所述过滤器不含强酸性离子交换基,且含有产生ZETA电位(ζ电位)的电荷控制剂。
<8>根据<7>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d),
工序(d):将工序(c)中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的不良溶剂混合,使高分子化合物析出,得到粉体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9>一种高分子化合物,酸和碱杂质浓度的合计在50ppm以下,且钠、钾、钙、铁的各金属杂质浓度在80ppb以下,在薄膜化至膜厚400nm以下时的波长193nm下的折射率(n值)为1.5~2.1,衰减系数(k值)为0.1~0.7。
<10>根据<9>记载的高分子化合物,各金属杂质浓度为50ppb以下。
<11>根据<9>或<10>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酸和碱杂质浓度的合计为2ppm以上。
<12>根据<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在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
<13>根据<9>~<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所述高分子化合物是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可生产率良好地制造金属杂质浓度较低且酸和碱杂质浓度也被充分降低的高分子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中金属杂质浓度较低,且酸和碱杂质浓度也被充分降低。
附图说明
[图1]展示实施例1-1及比较例1-1的保存稳定性实验结果的图。
[图2]展示实施例1-1及比较例1-1的保存稳定性实验结果的图。
[图3]展示实施例2-1及比较例2-1的保存稳定性实验结果的图。
[图4]展示实施例2-1及比较例2-1的保存稳定性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总称。
此外,本发明中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质均分子量(Mw)及Z均分子量(Mz)是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通过聚苯乙烯换算求出的值。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b)。该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c)、(d)。
工序(a):在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工序(b):使工序(a)所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与混合了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接触的工序。
工序(c):使工序(b)所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不含强酸性离子交换基、且含有产生ZETA电位的电荷控制剂的过滤器,得到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的工序。
工序(d):将工序(c)中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的不良溶剂混合,使高分子化合物析出,得到粉体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工序(a)>
工序(a)是在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如上所述,通常,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单体聚合时,使用碱性化合物作为反应终止剂,将聚合反应停止。另一方面,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单体聚合时,用酸性化合物作为反应终止剂,将聚合反应停止。因此,工序(a)具体为下述工序(a-1)或工序(a-2)。
工序(a-1):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单体聚合,用碱性化合物使聚合反应停止而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工序(a-3):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单体聚合,用酸性化合物使聚合反应停止而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作为酸催化剂无特别限制,但可举例如草酸、马来酸酐、马来酸等的羧酸或其酸酐;对甲苯磺酸、甲磺酸、萘磺酸等的磺酸或其酸酐;硫酸、盐酸、硝酸等。其中,优选磺酸或其酸酐,更优选磺酸。磺酸或其酸酐具有强酸性,反应性高,且成为缩聚的障碍的水分的含量较少,因而适宜作为酸催化剂。
这些酸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作为碱催化剂无特别限制,但可举例如二乙胺、三乙胺、吡啶等胺类;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等的氢氧化物等。其中,从金属含量较少的方面出发,优选胺类,其中尤其更优选叔胺(例如三乙胺等)。叔胺具有强碱性,反应性高,不含易发生副反应的活泼氢,因而适宜作为碱催化剂。
作为反应终止剂使用的酸性化合物,可使用与上述酸催化剂相同的物质。特别地,从水分含量较少的观点出发,优选磺酸或其酸酐,更优选磺酸。
另一方面,作为反应终止剂使用的碱性化合物,可使用与上述碱性催化剂相同的物质。特别地,从金属含量较少方面出发,优选胺类。其中,特别地,从不含有易于发生副反应的活泼氢方面出发,更优选叔胺(如三乙胺等)。
作为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无特别限制,可举例如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聚醚系高分子化合物、丙烯酸系高分子化合物等。
另一方面,作为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无特别限制,可举例如丙烯酸系高分子化合物、硅氧烷系高分子化合物等。
其中,作为优选的高分子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但从蚀刻速度等优异、对半导体光刻技术的适用最为适宜方面出发,优选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作为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采用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本体聚合法等的公知的聚合方法。特别地,将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光刻用高分子化合物使用时,优选使用溶液聚合法。
以下,以得到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为例,具体说明工序(a)。
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通过使二羧酸和二醇作为单体溶解于聚合溶剂,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加热至对聚合反应适宜的温度并进行缩聚反应,接着冷却至适当的温度后,添加作为反应终止剂的碱性化合物,停止缩聚反应,从而得到。从直至达到目标分子量的反应时间的缩短及分子量的精密控制的观点出发,上述缩聚反应优选在100~150℃下进行,更优选在120~145℃下进行。
作为用于上述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的聚合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能溶解单体、酸催化剂及得到的聚合物(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任一种的溶剂。作为这样的有机溶剂,可举例如甲氧苯甲酰、1,4-二氧杂环己烷、丙酮、四氢呋喃(THF)、甲基乙基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甲苯、二甲苯等。
上述缩聚反应中,优选使用将二羧酸的官能团(羧基)用烷基保护后的单体,控制脱水及脱醇反应等。据此,由于可抑制凝胶化等,因此可得到适于用于光刻用高分子化合物、尤其适宜用于防反射膜用高分子化合物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工序(a)所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在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通过在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可防止具有成为异物的原因的可能性的交联剂的升华,获得降低流程污染等的效果。
作为交联剂,可使用具有吸收光刻工序中使用的活性光线的部位的化合物,例如,选自包括甘脲、甲基化甘脲、丁基化甘脲、四甲氧基甘脲、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N-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聚氨酯脲、氨基或乙烯基醚的群。
尤其,从得到防反射膜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化合物方面出发,优选甘脲、四甲氧基甘脲。此外,它们因兼具非芳香族的特征,所以可使蚀刻速率提高。
要在高分子化合物的侧链上加成交联剂,只要向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溶液中添加交联剂使之进一步反应即可,据此交联剂加成于高分子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上,得到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的高分子化合物。
从交联剂加成反应的高效进行和分子量的精密控制这双方面的观点出发,交联剂加成反应优选在50℃以下进行,更优选15~30℃,进一步优选18~22℃。
此外,上述工序(a)虽以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工序(a)中,在聚合溶剂的存在下用聚合引发剂使单体聚合,得到(甲基)丙烯酸系高分子化合物、聚醚系高分子化合物、聚酰胺系高分子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合物后,通过向含有这些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中添加酸催化剂和交联剂进行交联剂加成反应,可得到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的高分子化合物。
工序(a)所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多含有来自原料或制造工序中的金属杂质与酸性和碱杂质,也很明显这些杂质会使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受到恶劣影响。因此,需要通过以下的工序(b)将杂质除去至低浓度。此外,工序(b)之后,若进一步进行工序(c)、工序(d),可将杂质除去至更低浓度。
<工序(b)>
工序(b)是使工序(a)所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接触混合了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的工序。
工序(b)中,可使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原样接触混合树脂,也可使将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和不良溶剂混合析出的高分子化合物再溶解的溶液与混合树脂接触。尤其优选使通过不良溶剂析出的高分子化合物再溶解后的溶液接触混合树脂。通过用不良溶剂使高分子化合物析出,可除去高分子化合物中残存的未反应的单体、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聚合引发剂、反应终止剂等,能将高分子化合物再沉淀提纯。
工序(a)中通过溶液聚合法得到高分子化合物时,可将聚合反应液原样作为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使用。
此外,将高分子化合物再沉淀提纯时,可根据需要通过稀释溶剂将聚合反应液稀释至适当的溶液粘度。作为稀释溶剂,可举出甲氧苯甲酰、1,4-二氧杂环己烷、丙酮、THF、MEK、MIBK、γ-丁内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GMEA)、丙二醇单甲基醚(PGME)、乳酸乙酯、甲苯、二甲苯、2-羟基异丁酸甲酯(HBM)等。这些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进行稀释时,稀释后的聚合反应液中的溶剂(聚合溶剂和稀释溶剂的混合物)的溶解度参数(以下记作“SP值”。)和用于再沉淀提纯的不良溶剂的SP值的差,从能够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良好的分散性、高效地除去单体方面出发,优选差值较小。
溶液的SP值,例如,可通过“聚合物手册(Polymer Handbook)”第四版VII-675页~VII-711页所述的方法求出。具体地,记载于表1(VII-683页)、表7~8(VII-688页~VII-711页)。此外,多种溶剂的混合溶剂中的SP值,可通过公知的方法求出。例如,混合溶剂的SP值可以假设加成性成立,作为各溶剂的SP值和体积分数的积的总和来求出。
高分子化合物的再沉淀提纯所用的不良溶剂是使目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的能力较小、可使该高分子化合物析出的溶剂,根据高分子化合物有所不同。根据目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不良溶剂可以适当选择公知的溶剂使用。
例如,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光刻时,从将未反应的单体等高效除去方面出发,作为不良溶剂,优选甲醇、2-丙醇、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己烷、庚烷、水。
不良溶剂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通过将不良溶剂中所析出的析出物过滤,以湿粉的状态得到被再沉淀提纯了的高分子化合物。使将该高分子化合物再溶解于溶剂后的溶液接触混合树脂。
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再溶解所用的溶剂,若可溶解高分子化合物,则无特别限制,可举例如上述的稀释溶剂等。
工序(b)所用的混合树脂是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物。
阴离子交换树脂主要起到吸附并除去工序(a)中使用的作为酸催化剂和作为反应终止剂的酸性化合物的作用。此外,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有时也可除去高分子化合物中残存的单体。例如,作为单体使用二羧酸得到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时,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在某种程度上除去二羧酸。
作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举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I型、II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总交换容量,相对于膨润树脂1mL,优选0.8mg当量以上,更优选1.0mg当量以上。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优选75%以下,更优选70%以下。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表观密度优选为650~750g/L。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总交换容量,相对于膨润树脂1mL,优选1.2mg当量以上,更优选1.5mg当量以上。此外,相对于干燥树脂1g,优选4.6mg当量以上。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60%以下。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表观密度优选300~700g/L。
作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使用市售品。作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市售品,可举例如Organo(オルガノ)株式会社的“Amberlite(アンバーライト)IRA400”、“Oruraito(オルライト)DS-2”、“Oruraito(オルライト)DS-5”;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的”Dowex(ダウエックス)SBR-P C(OH)”、“Dowex(ダウエックス)MSA-2”;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Diaion(ダイヤイオン)PA系列”、“Diaion(ダイヤイオン)HPA25”、“Diaion(ダイヤイオン)SA系列”等。
作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市售品,可举例如Organo(オルガノ)株式会社的“Amberlist(アンバーリスト)B20-HG·Dry”、“Amberlite(アンバーリスト)IRA96”、“Oruraito(オルライト)DS-6”;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的“Dowex(ダウエックス)66”;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Diaion(ダイヤイオン)WA10”、“Diaion(ダイヤイオン)WA20系列”、“Diaion(ダイヤイオン)WA30”等。
另一方面,阳离子交换树脂主要起到吸附并除去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杂质、特别是钠、钾、钙等轻金属和工序(a)所用的碱催化剂和作为反应终止剂的碱性化合物的作用。
作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举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总交换容量,相对于膨润树脂1mL,优选1.2mg当量以上,更优选1.5mg当量以上。此外,相对于干燥树脂1g,优选4.7mg当量以上。
强酸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60%以下。
强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表观密度优选为550~900g/L。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总交换容量,相对于膨润树脂1mL,优选2.0mg当量以上,更优选2.5mg当量以上。
弱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60%以下。
弱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表观密度优选600~700g/L。
作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使用市售品。作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市售品,可举例如Organo(オルガノ)株式会社的“Amberlite(アンバーライト)15JS-HG·Dry”、“Amberlite(アンバーライト)IR120B”、“Oruraito(オルライト)DS-1”、“Oruraito(オルライト)DS-4”;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的“Dowex(ダウエックス)HCR-S”、“Dowex(ダウエックス)HCR-W2(H)”;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Diaion(ダイヤイオン)SK系列”、“Diaion(ダイヤイオン)UBK系列”、“Diaion(ダイヤイオン)PK系列”等。
作为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市售品,可举例如Organo(オルガノ)株式会社的“Amberlite(アンバーライト)IRC76”、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Diaion(ダイヤイオン)WK系列”、“Diaion(ダイヤイオン)WK40L系列”等。
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比,例如,优选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1/99~99/1,更优选20/80~99/1,特别优选60/40~99/1。特别地,高分子化合物是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时,优选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比在上述范围内。
此外,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比例过多时,交联剂在高分子化合物的侧链上加成等,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能和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构时,由于和混合树脂的接触而变得易于进行交联反应。其结果,存在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在工序(a)和工序(b)后、或工序(b)中的再沉淀提纯后和在与混合树脂接触后发生变化的情况,例如,有产生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白浊等情况。另一方面,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比例过少时,工序(a)中使用酸催化剂时,工序(b)中酸催化剂无法充分完全除去。其结果,在之后的工序中进行交联反应,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会变化。
在工序(b)中,如上述所述,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酸和碱杂质被除去。此外,工序(b)中,金属杂质,特别是轻金属被大致除去。
进一步地,若进行以下的工序(c),可除去工序(b)中除去不完的轻金属或重金属等,可再降低金属杂质浓度。
<工序(c)>
工序(c)是使工序(b)中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不含强酸性离子交换基、且含有产生ZETA电位的电荷控制剂的过滤器,得到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的工序。
通过用上述过滤器,不会产生由高分子化合物和强酸性离子交换基的反应导致的化学结构等的变化,可高效地除去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杂质(轻金属及重金属)。因此,通过进行工序(c),工序(b)中没有完全除去的轻金属或重金属可通过过滤器除去。
作为上述强酸性离子交换基,可举例如磺酸基等。
例如,交联剂在高分子化合物的侧链上加成等,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能和酸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构时,使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含强酸性离子交换基的过滤器时,进行交联反应,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使用不含强酸性离子交换基的过滤器过滤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可抑制上述那样的交联反应的进行等。
作为产生ZETA电位的电荷控制剂,例如,一般使用日本专利特公昭63-17486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聚酰胺-胺环氧氯丙烷阳离子树脂、特公昭36-2004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使N,N-二乙醇哌嗪、三聚氰胺、福尔马林及邻苯二甲酸甘油酯反应得到的树脂、美国专利第4007113号说明书所记载的那样的三聚氰胺-甲醛阳离子树脂、美国专利第2802820号说明书所记载的那样的双氰胺、单乙醇胺及甲醛的反应物、美国专利第2839506号说明书所记载的那样的氨基三嗪树脂等。其中,特别地,聚酰胺-胺环氧氯丙烷阳离子树脂向过滤器提供稳定的阳离子电荷,因而优选使用。
此处,“ZETA电位”是表示液相中分散的粒子的表面电位的值。ZETA电位的一般测定方法是将电泳和光散射组合的方法。通过向粒子施加电场使该粒子移动(电泳),向移动的粒子照射激光,从照射光和散射光的频率的变化计算电泳移动速度,据此算出ZETA电位。本实施方式的ZETA电位是指,制作分散有电荷控制剂的稀薄水溶液,通过电泳光散射测定法(激光多普勒法)求出的值。
ZETA电位的测定可通过市售的ZETA电位测定仪器进行,例如,可使用大塚电子株式会社的“ELS800”;Dispersion Technology公司制的“DT-1200”等。
工序(C)所使用的过滤器的形状虽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片状。作为过滤片使用时,过滤片的平均孔径和张数,虽可在制造工序中适当选择,但优选例如平均孔径0.5~10μm左右。
工序(c)所使用的过滤器,可含有自支撑性纤维基质。此外,该自支撑性纤维基质可在其中含有不移动的粒状过滤助剂和根据需要而含有粘合剂树脂。进一步地,粒状过滤助剂和粘合剂树脂优选在自支撑性纤维基质的截面上均一地分布。
作为自支撑性纤维基质,可举例如,由聚丙烯腈纤维、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聚氯乙烯纤维、纤维素纤维(例如木浆和棉等)、醋酸纤维素纤维等组成的基质。其中,优选由纤维素纤维组成的基质。
纤维素纤维优选如美国专利第4606824号说明书所公开的那样的,由含有约+400~约+800mL的具有加拿大标准游离度的未叩解纤维素浆及约+100~约-600mL的具有加拿大标准游离度的被高度叩解的纤维素浆的纤维素浆混合物衍生。
作为粒状过滤助剂,可举例如,硅藻土、氧化镁、珍珠岩、滑石、胶体二氧化硅、聚合物性粒状物、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活性炭、粘土及它们的类似物等。
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举出美国专利第4007113号说明书和美国专利第4007114号说明书所公开的三聚氰胺甲醛胶、美国专利第4859340号说明书所公开的聚酰胺-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美国专利第4596660号说明书所公开的聚烯化氧等。
作为不含强酸性例子交换基、且含有产生ZETA电位的电荷控制剂的过滤器,适宜的有住友3M株式会社制的“CUNOTM ZETA Plus TM滤芯EC GN级(CUNOTMゼータプラスT MフィルターカートリッジECGNグレード)”等。
使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在过滤器上通过时的溶液pH优选3.5~11.0,溶液的温度优选0~40℃,更优选10~30℃。溶液的pH和温度若在上述范围内,则可抑制交联反应的进行和酯键的分解,维持最适于过滤的粘度。
此外,使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前,优选用超纯水和溶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溶剂洗涤过滤器。通过使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洗涤后的过滤器,金属杂质变得易于电位吸附于过滤器所含有的粒状过滤助剂,可将金属杂质除去至非常低的浓度。
可将工序(c)所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原样用于抗蚀剂膜或防反射膜的形成,从能得到更高纯度的高分子化合物方面出发,在工序(c)之后优选进行下述工序(d)。
<工序(d)>
工序(d)是将工序(c)中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的不良溶剂混合,使高分子化合物析出,得到粉体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在工序(d)中,可将工序(c)中通过了过滤器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原样与不良溶剂混合,也可将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用稀释溶剂稀释至适当的溶液粘度后与不良溶剂混合。
工序(d)中所用的不良溶剂和稀释溶剂,可使用与工序(b)中所使用的不良溶剂和稀释溶剂相同的溶剂。
通过将不良溶剂中析出的析出物过滤,以湿粉的状态得到被再沉淀提纯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干燥该高分子化合物,可得到粉体状的高分子化合物。
干燥方法只要能将湿粉状态的高分子化合物干燥至所期望的含液率即可,可以使用公知的干燥方法。从能更短时间内干燥方面出发,优选在干燥气氛下减压的减压干燥法、在干燥气氛下加热的加热干燥法、或在干燥气氛下减压且进行加热的减压加热干燥法。
通过干燥所得的粉体状的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含液率,从光刻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5质量%以下,更优选3质量%以下,特别优选1质量%以下。
<作用效果>
若按照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在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后(工序(a)),使含有该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或含有再沉淀提纯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接触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工序(b)),即可除去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杂质(主要是轻金属)、酸和碱杂质。
进一步地,工序(b)之后,若使接触混合树脂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特定的过滤器(工序(c)),则可除去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杂质(工序(b)中未能完全除去的轻金属和重金属)。
此外,若在工序(b)和工序(d)中对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再沉淀提纯,则可除去未反应的单体等。
因此,若按照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可制造金属杂质浓度较低、且酸和碱杂质浓度也被充分降低的高分子化合物。具体地,可得高纯度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高分子化合物中存在的金属杂质的浓度,对于各金属均为80ppb以下,优选50ppb以下,高分子化合物中存在的酸和碱杂质的浓度合计为50ppm以下。
此外,如上所述,工序(c)所用的过滤器,除了重金属外,还可除去轻金属。因此,即使不进行工序(b),或在工序(b)之前进行工序(c),也可降低金属杂质浓度。
但是,若不进行工序(b)或在工序(b)之前进行工序(c),则因用过滤器连轻金属也除去,因此对过滤器的负担会增加。而且,由于使残存有工序(a)所用的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反应终止剂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过滤器,因此过滤器的离子交换能力降低,其结果金属吸附量会降低。因此,为了不进行工序(b)或通过在工序(b)之前进行工序(c)从而充分降低金属杂质浓度,需要增加过滤器的使用数量。但是,过滤器的使用数量越增多,换算为每个过滤器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率会降低。此外,用于金属杂质的除去的过滤器价格高,因而使用多个过滤器也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
然而,若是本发明,由于使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在通过过滤器之前接触比较廉价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因此高分子化合物中的轻金属和酸以及碱杂质的大部分即被除去。如此,由于使轻金属和酸和碱杂质的大部分被除去后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过滤器,因此对过滤器的负担降低,可削减使用数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可高生产率地制造金属杂质浓度较低、且酸和碱杂质浓度也被充分降低的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中存在的酸和碱杂质浓度的合计为50ppm以下。酸和碱杂质浓度的合计若在50ppm以下,则由于分子量的增加被抑制等,获得了保存稳定性优异等的效果。酸和碱杂质浓度越少越优选。但是,例如将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在抗蚀剂膜的下层形成的防反射膜(BARC)的形成中使用的防反射膜等时,酸杂质和碱杂质有作为在膜形成时的交联的催化剂发挥作用的情况。因此,按照用途,高分子化合物中也可含有少量酸杂质和碱杂质。具体地,酸和碱杂质浓度的合计也可在2ppm以上。
此外,高分子化合物中存在的各种金属杂质的浓度(具体地如,钠、钾、钙、铁的各金属杂质的浓度)为80ppb以下,优选50ppb以下。各金属杂质的浓度在80ppb以下,优选50ppb以下时,能够作为光刻工序所用的光刻用高分子化合物表现出充分的性能。
进一步地,薄膜化至膜厚400nm以下时的波长193nm下的折射率(n值)为1.5~2.1,衰减系数(k值)为0.1~0.7。折射率及衰减系数为上述范围内的高分子化合物,适宜用于在抗蚀剂膜的下层形成的防反射膜(BARC)的形成中采用的防反射膜。
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可如下所述地测定。
首先,使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调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将该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涂布于硅片上以使干燥后的膜厚变为400nm以下,通过烘烤使之干燥,除去溶剂,形成薄膜。用光谱椭偏仪测定得到的薄膜在波长193nm下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
此外,薄膜化时的膜厚若为400nm以下,则测定任何膜厚下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测定值的差都很小。因此,膜厚若在400nm以下则无特别限制,但优选20~100nm。
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在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若侧链上加成交联剂,可防止具有成为异物的原因的可能性的交联剂的升华。
此外,从蚀刻速度等优异、对半导体光刻技术的适用最适合方面出发,高分子化合物优选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的用途>
高分子化合物适宜作为光刻工序中使用的光刻用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光刻用高分子化合物,可举出,用于抗蚀剂膜的形成的抗蚀剂用高分子化合物、在抗蚀剂膜的上层形成的防反射膜(TARC)、或在抗蚀剂膜的下层形成的防反射膜(BARC)的形成所用的防反射膜用高分子化合物、用于间隙填充膜的形成的间隙填充膜用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外涂层的形成的外涂层膜用高分子化合物。
光刻用高分子化合物的质均分子量(Mw)优选1000~200000,更优选2000~40000。Z均分子量(Mz)优选1000~400000,更优选2000~100000。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以溶液的状态用于抗蚀剂膜或反射防止膜等的形成。
不进行上述的工序(d)时,可将工序(c)中得到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原样作为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用于各种用途。此外,也可将工序(c)中得到的含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浓缩至所期望的浓度,再用工序(b)的说明中示例的稀释溶剂等稀释等后用于各种用途。
另一方面,进行上述的工序(d)时,也可将工序(d)中得到的粉体状的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而得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用于各种用途。作为使高分子化合物溶解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工序(b)的说明中示例的稀释溶剂等。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因含有通过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高纯度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以金属杂质浓度较低,且酸和碱杂质浓度也被充分降低。具体地,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中存在的金属杂质的浓度,相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固态组分,对于各金属为80ppb以下,优选50ppb以下,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中存在的酸和碱杂质的浓度,相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固态组分为50ppm以下。
实施例
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是使用本发明制造高分子化合物的例子。然而,这些例子并没有任何限定或缩小本发明的范围的意图,不应当被解释为教导了为实施本发明必须排他性地利用的条件、参数或值。此外,没有特别说明时,所有的份和百分率均是以质量为基准的值。
[测定·评价]
<质均分子量(Mw)、Z均分子量(Mz)的测定>
高分子化合物的质均分子量(Mw)及Z均分子量(Mz)是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
东曹株式会社制,“HLC8220GPC”)用聚苯乙烯换算求出的。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测定样品:干粉50mg/洗脱液5mL,
·洗脱液:1.7mM磷酸/THF,
·分离柱: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的“Shodex GPC K-805L”,
·测定温度:40℃,
·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
<折射率和衰减系数的测定>
如下所述地求出高分子化合物在波长193nm下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
首先,将高分子化合物的干粉0.40g溶解于2-羟基异丁酸甲酯(HBM)9.60g中,调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将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涂布于硅片上使干燥后的膜厚变为40nm以下,通过烘烤使之干燥,除去溶剂,形成薄膜。使用光谱椭偏仪(J.A.Woollam公司制“VUV-VASE VU-302”),测定得到的薄膜在波长193nm下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
<金属杂质浓度的测定>
如下所述地求出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各金属杂质的浓度(固态组分,单位:ppb)。
首先,将高分子化合物的干粉1.5g用蒸馏提纯的N-甲基-2-吡咯烷酮稀释100倍,调制样品。
对于得到的样品,通过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InductivelyCoulp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制,“7500cs”)对钠(Na)、钾(K)、钙(Ca)、铁(Fe)进行金属分析,求出各金属杂质浓度。
<酸杂质的浓度的测定>
如下所述地求出来自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酸催化剂(pTSA)的酸杂质的浓度(固态组分换算,单位:ppm)。
首先,将高分子化合物的干粉1.0g溶解于21mL乙腈、9mL水的混合溶液中,调制样品。
对于所得的样品,通过高速液相色谱法(HPLC:株式会社岛津理化制,“LC-20A”),分离柱:GL Science株式会社制,“Intersil ODS-2”)求出酸杂质(残余pTSA)浓度。
<碱杂质的浓度的测定>
如下所述地求出来自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反应终止剂(碱性化合物:三乙胺)的碱杂质的浓度(固态组分换算,单位:ppm)。
首先,将高分子化合物的干粉1.0g溶解于21mL乙腈、9mL水的混合溶液,调制样品。
对于得到的样品,通过气相色谱法(GC:Aglient·technology株式会社制,“Aglient7890A GC系统”,分离柱:Aglient·Technology株式会社制“Aglient HP-INNOWAX”),求出碱杂质(残留三乙胺)浓度。
<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保存稳定性试验按以下那样实施。
首先,在高分子化合物的干粉2.0g中添加HBM 8.0g稀释5倍,调制样品。
将得到的样品在50℃下保温,在8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分别采样,按与上述质均分子量(Mw)、Z均分子量(Mz)的测定同样的方式求出各分子量。
[合成例1]
将1,3,5-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67.12g,0.258mol)、2,3-萘二羧酸二甲酯(63.01g,0.258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pTSA)(2.606g,13.7mmol)和甲氧苯甲酰(79.60g)填充到三口烧瓶中,用Dean-Stark分离器进行脱水和脱甲醇反应,同时在130℃下聚合8小时。之后,冷却至50℃,加入三乙胺(1.386g,13.7mmol)使反应停止(工序(a))。
将得到的聚合溶液用四氢呋喃(THF)(89.4g)稀释,得到稀释液。将该稀释液加入到环己烷(580.0g)和2-丙醇(IPA)(1740.0g)的混合物(不良溶剂)中再沉淀(工序(b)的再沉淀提纯),得到以下述式(1)为结构单元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1(质均分子量(Mw):6300,Z均分子量(Mz):12500,产率:约50%)。
[化1]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171
[合成例2]
将1,3,5-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67.12g,0.258mol)、2,3-萘二羧酸二甲酯(63.01g,0.258mol)、pTSA(2.606g,13.7mmol)和甲氧苯甲酰(79.60g)填入到三口烧瓶中,用Dean-Stark分离器进行脱水和脱甲醇反应,同时在130℃下聚合8小时。之后,用THF(89.4g)稀释,添加四甲氧基甘脲(TMGU)(25.64g,80.55mmol),在20℃下反应6小时后,加入三乙胺(1.386g,13.7mmol)使反应停止(工序(a))。
将该得到的聚合溶液加入到环己烷(580.0g)和IPA(1740.0g)的混合物(不良溶剂)中再沉淀(工序(b)的再沉淀提纯),得到以下述式(2)、(3)为结构单元的、在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2(质均分子量(Mw):7100,Z均分子量(Mz):14000,产率:约40%)。
[化2]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181
[实施例1-1]
将混合了阴离子交换树脂(Organo株式会社制“Amberlist B20-HG·Dry”,总交换容量4.6mg当量/g以上,含水率10%以下,表观密度400g/L)(33.25g)和阳离子交换树脂(Organo株式会社制“Amberlist 15JS-HG·Dry”,总交换容量4.7当量/g以上,含水率2%以下,表观密度590g/L)(1.75g)的混合树脂用THF洗涤,干燥。向干燥后的混合树脂加入将合成例1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1(63.00g)溶解于THF(147.0g)而成的溶液,搅拌5小时,进行酸催化剂(pTSA)和反应终止剂(三乙胺)和金属杂质的除去后,除去混合树脂。(工序(b))。
使接触混合树脂后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1个事先用超纯水(5000mL)、THF(1000mL)洗涤后的过滤片(住友3M株式会社制,“CUNOTM ZETA Plus TM滤芯EC GN级φ90mm圆盘”),进一步除去金属杂质(工序(c))。
将通过过滤器后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加入到环己烷(580.0g)和IPA(1740.0g)的混合物(不良溶剂)中再沉淀。然后,取出析出物,在40℃下减压干燥60小时,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工序(d))。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结果如表3,图1、2所示。
[实施例1-2]
除了不进行工序(c)之外,其他按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2-1]
除了使用合成例2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2之外,其他按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进行工序(b)~(d),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2所示。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结果如表4、图3、4所示。
[实施例2-2]
除了使用合成例2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2,不进行工序(c)之外,按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2所示。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结果表示于表4中。
[比较例1-1]
除了工序(b)中不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且不进行工序(c)之外,其他按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结果如表3、图1、2所示。
[比较例1-2]
除了工序(b)中不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之外,其他按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2-1]
除了使用合成例2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2,工序(b)中不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且不进行工序(c)之外,按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2所示。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结果如表4、图3、4所示。
[比较例2-2]
除了使用合成例2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2,工序(b)中不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之外,按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折射率和衰减系数、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2所示。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保存稳定性试验方法,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结果如表4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211
[表2]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212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221
[表3]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222
[表4]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223
此外,表中,工序(b)中将未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情况记作“(b’)”。
如表1、2所明示,实施例1-1、2-1中,各金属杂质浓度为50ppb以下,残余pTSA浓度和残余三乙胺浓度的合计为50ppm以下,可得到高纯度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未进行工序(c)的实施例1-2、2-2与实施例1-1、2-1相比,金属杂质浓度略高。
另一方面,工序(b)中不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且未进行工序(c)的比较例1-1、2-1,比实施例1-1、2-2的金属杂质浓度更高。特别地,轻金属钠的浓度较高。而且,残余三乙胺的浓度也高。
工序(b)中未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比较例1-2、2-2,与实施例1-1、2-1相比,轻金属钠的浓度较高。而且,残余三乙胺的浓度也高。此外,比较例1-2、2-2因进行了工序(c),所以可降低重金属铁的浓度。
这些结果显示,工序(b)中酸杂质被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碱杂质和金属杂质(主要是轻金属)被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此外,显示了:工序(c)中,金属杂质(工序(b)中未完全除去的轻金属和重金属)被特定的过滤器除去。
此外,显示了:在工序(b)之前进行工序(c)时,由于酸杂质,工序(c)所用的过滤器的离子交换能力降低,难以充分除去金属杂质。
此外,由表1~4及图1~4所明示,在实施例1-1、2-1的情况下,由于酸催化剂(pTSA)及碱化合物(三乙胺)的残存量较少,由此保存时的分子量的增加被抑制,保存稳定性优异。
另一方面,显示了比较例1-1、2-1中,由于高分子化合物中残存有较多的酸催化剂及碱化合物,保存中分子量易于增加,保存稳定性较差。
[合成例3]
将1,3,5-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33.56g,0.129mol)、1,2-环己烷二羧酸二乙酯(29.45g,0.129mol)、pTSA(1.303g,6.85mmol)和甲氧苯甲酰(39.80g)填入到三口烧瓶中,用Dean-Stark分离器进行脱水和脱甲醇反应,同时在135℃下聚合10小时。之后,用THF(44.7g)稀释,添加TMGU(12.81g,40.24mmol),在20℃下反应5.5小时后,加入三乙胺(0.6932g,6.85mmol)使反应停止(工序(a))。
将得到的聚合溶液加入到环己烷(290.0g)和IPA(870.0g)的混合物(不良溶剂)中再沉淀(工序(b)的再沉淀提纯),得到以下述式(4)、(5)为结构单元的、在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3(质均分子量(Mw):7500,Z均分子量(Mz):14200,产率:约40%)。
[化3]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241
[实施例3-1]
除了使用合成例3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3,未进行工序(c)之外,按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5所示。
此外,合成例3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3(即,工序(b)的再沉淀提纯后)的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的测定结果也如表5所示。
[比较例3-1]
向阳离子交换树脂(Organo株式会社“amberlist 15JS-HG·Dry”,总交换容量4.7mg当量/g以上,含水率2%以下,表观密度590g/L)(1.75g)中加入将合成例3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3(63.00g)溶解于THF(147.0g)而成的溶液,搅拌5小时。除去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添加阴离子交换树脂(Organo株式会社制,“Amberlist B20-HG·Dry”,总交换容量4.6mg当量/g以上,含水率10%以下,表观密度400g/L)(33.25g),搅拌5小时。除去阴离子交换树脂后,按与实施例1-1的工序(d)相同的工序进行,得到粉体状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对所得到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测定质均分子量(Mw)和Z均分子量(Mz)、各金属杂质浓度、残余pTSA浓度、残余三乙胺浓度。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0644724430000251
如表5所明示,实施例3-1中,各金属杂质浓度为50ppb以下,残余pTSA浓度和残余三乙胺浓度的合计为50ppm以下,可得到高纯度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
另一方面,比较例3-1所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工序(b)的再沉淀提纯后和与离子交换树脂的接触后,分子量变化很大。由于分子量变化时,变得难以得到所期望的性能,因此例如不适宜作为光刻工序中使用的光刻用高分子化合物。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可高效地同时降低金属杂质浓度与酸和碱杂质浓度。按照本发明所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光刻工序中使用的光刻用高分子化合物可呈现出充分的性能。进一步地,也可同时实现对光刻性能带来影响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的控制。

Claims (5)

1.一种包括下述工序(a)、(b)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工序(a):在酸催化剂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得到侧链上加成有交联剂的聚酯系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工序(b):将使含有工序(a)所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与不良溶剂混合而析出的高分子化合物再溶解,使再溶解的溶液与混合了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树脂接触的工序;
工序(c):使含有工序(b)中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过滤器,得到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的工序,其中,所述过滤器不含强酸性离子交换基,且含有产生ζ电位的电荷控制剂;
所述制造方法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中,酸和碱杂质浓度的合计在50ppm以下,且钠、钾、钙、铁的各金属杂质浓度在80ppb以下;
所述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比、即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为60/40~99/1;
所述电荷控制剂为聚酰胺-胺环氧氯丙烷阳离子树脂;
所述碱催化剂为叔胺,所述酸催化剂为磺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交联剂是选自包括甘脲、甲基化甘脲、丁基化甘脲、四甲氧基甘脲、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N-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聚氨酯脲、氨基或乙烯基醚的群中的1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交联剂为甘脲或四甲氧基甘脲中的至少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工序(c)中,用超纯水和溶解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溶剂洗涤所述过滤器后,使含有工序(b)中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过洗净后的所述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d),
工序(d):将含有工序(c)中所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的不良溶剂混合,使高分子化合物析出,得到粉体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CN201380034210.6A 2012-06-26 2013-06-25 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高分子化合物 Active CN104487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2968 2012-06-26
JP2012-142968 2012-06-26
JP2012-264381 2012-12-03
JP2012264381 2012-12-03
PCT/JP2013/067368 WO2014002994A1 (ja) 2012-06-26 2013-06-25 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高分子化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7484A CN104487484A (zh) 2015-04-01
CN104487484B true CN104487484B (zh) 2020-07-31

Family

ID=49783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210.6A Active CN104487484B (zh) 2012-06-26 2013-06-25 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高分子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7752B2 (zh)
JP (1) JP6379487B2 (zh)
KR (2) KR101925740B1 (zh)
CN (1) CN104487484B (zh)
TW (1) TWI625342B (zh)
WO (1) WO20140029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17589B1 (ko) 2011-10-24 2018-11-13 아디트야 비를라 누보 리미티드 카본 블랙의 제조를 위한 개선된 방법
KR102255221B1 (ko) 2013-12-27 2021-05-24 롬엔드하스전자재료코리아유한회사 나노리소그래피용 유기 바닥 반사방지 코팅 조성물
JP6349943B2 (ja) * 2014-05-13 2018-07-0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化合物の精製方法、及び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39435A (en) * 2006-10-23 2008-10-01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Copolymer and composition for semiconductor lithograph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polymer
JP2010189563A (ja) * 2009-02-19 2010-09-0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フォトリソグラフィ用高分子化合物の金属イオン不純物除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02820A (en) 1953-02-18 1957-08-13 Atlas Powder Co Condensation products of secondary hexityl amines, formaldehyde and phenols
US2839506A (en) 1953-11-16 1958-06-17 American Cyanamid Co Antistatic treatment for hydrophobic synthetic fiber-containing materials
CA1044537A (en) 1973-05-09 1978-12-19 Amf Incorporated Filter medium and process
JPS5944300B2 (ja) 1976-02-12 1984-10-2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ジカルボン酸と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の付加物の製造法
US4859340A (en) 1976-03-15 1989-08-22 Cuno, Incorporated Filter sheet
GB2043734B (en) 1979-03-01 1983-08-17 Amf Inc Filt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4596660A (en) 1982-07-23 1986-06-24 Amf Inc. Fibrous media containing millimicron-sized particulates
JPS60181124A (ja) * 1984-02-29 1985-09-14 Mitsui Toatsu Chem Inc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の精製法
US4606824A (en) 1984-10-26 1986-08-19 Chaokang Chu Modified cellulose separation matrix
JPS61188417A (ja) * 1985-02-16 1986-08-22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US5238776A (en) * 1986-12-23 1993-08-24 Shipley Company Inc. Photoresist composition containing block copolymer resin and positive-working o-quinone diazide or negative-working azide sensitizer compound
JPH01228560A (ja) 1988-03-08 1989-09-12 Hitachi Chem Co Ltd 不純金属成分の低減された溶液の製造法
TW363999B (en) 1991-06-04 1999-07-11 Vantico Ag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s
US5500127A (en) * 1994-03-14 1996-03-19 Rohm And Haas Company Purification process
ATE251946T1 (de) * 1996-07-30 2003-11-15 Cuno Inc Filterschicht und deren verwendung zur reinigung einer fotoresistzusammensetzung
KR100677782B1 (ko) * 2000-01-17 2007-02-05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절연막 형성용 재료의 제조 방법
JP2001350266A (ja) 2000-06-09 2001-12-21 Sumitomo Chem Co Ltd レジス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TW591341B (en) 2001-09-26 2004-06-11 Shipley Co Llc Coating compositions for use with an overcoated photoresist
JP2003321545A (ja) 2002-04-26 2003-11-14 Toagosei Co Ltd 光カチオン硬化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004184842A (ja) * 2002-12-05 2004-07-02 Sharp Corp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
JP4637476B2 (ja) 2002-12-19 2011-02-23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ホトレジス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DE10317646A1 (de) 2003-04-17 2004-11-04 Cognis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Strahlungshärtbare Massen
EP1598702A1 (en) * 2004-05-18 2005-11-23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Coating compositions for use with an overcoated photoresist
JP2006328223A (ja) 2005-05-26 2006-12-07 Fuji Xerox Co Ltd 高分子有機電子材料の製造方法、高分子有機電子材料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5030474B2 (ja) * 2006-05-18 2012-09-19 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半導体リソグラフィー用樹脂組成物
JP5041175B2 (ja) * 2006-06-19 2012-10-03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水酸基含有縮合系樹脂を含有する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JP5158382B2 (ja) 2007-08-27 2013-03-06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ソグラフィー用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066305B (zh) * 2008-06-20 2015-11-25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α-羟酸的制造方法
JP5384421B2 (ja) 2010-04-16 2014-01-08 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半導体リソグラフィー用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5854253B2 (ja) * 2011-03-29 2016-02-09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リソグラフィー用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5858273B2 (ja) 2011-04-06 2016-02-10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リソグラフィー用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39435A (en) * 2006-10-23 2008-10-01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Copolymer and composition for semiconductor lithograph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polymer
JP2010189563A (ja) * 2009-02-19 2010-09-0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フォトリソグラフィ用高分子化合物の金属イオン不純物除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89956A (ko) 2017-08-04
KR101925740B1 (ko) 2018-12-05
TWI625342B (zh) 2018-06-01
TW201402630A (zh) 2014-01-16
US10307752B2 (en) 2019-06-04
JPWO2014002994A1 (ja) 2016-06-02
WO2014002994A1 (ja) 2014-01-03
US20150190800A1 (en) 2015-07-09
JP6379487B2 (ja) 2018-08-29
KR20150002720A (ko) 2015-01-07
CN104487484A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11828A1 (e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film for use in cleaning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nd clean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JP5225139B2 (ja) フォトリソグラフィ用高分子化合物の金属イオン不純物除去方法
KR102446546B1 (ko) 레지스트 하층막 형성 조성물
CN104487484B (zh) 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高分子化合物
WO2007148627A1 (ja) 水酸基含有縮合系樹脂を含有する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KR20040030576A (ko) 포토레지스트 조성물용 필름 형성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TWI491995B (zh) 用於光阻之抗反射組合物
US20160147152A1 (en) Additive for resist underlayer film-forming composition and resist underlayer film-form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US9546133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polymer for semiconductor lithography containing reduced amount of metal impurities, and method for purifying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for production of copolymer
KR20170057238A (ko) 레지스트 패턴 피복용 도포액
JP6679929B2 (ja) 重合体および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JP5854253B2 (ja) 半導体リソグラフィー用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6680292B2 (ja) 重合体および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並びに、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202010790A (zh) 抗蝕劑墊層組合物和使用所述組合物形成圖案的方法
KR102366708B1 (ko) 전자 재료용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방법에 의해 얻어진 전자 재료용 중합체
WO2008050477A1 (fr) Copolymère et composition utilisables dans le domaine de la lithographie pour l&#39;industrie des semi-conducteurs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 copolymère
JP2013103977A (ja) 重合体または重合体溶液の製造方法、重合体、重合体溶液
JP5218762B2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6750317B2 (ja) 共重合体および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JP2007084799A (ja) オキセタニル基を有するシリコーン共重合体
JP6172025B2 (ja) 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7192779B2 (ja) 共重合体および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Cui et al. A novel non-chemically amplified resist based on polystyrene-iodonium derivatives for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JP2009514913A (ja) フォトレジストにおいて用いるための感光性成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Reiyo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