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6971B - 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扶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扶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6971B
CN104486971B CN201380022912.2A CN201380022912A CN104486971B CN 104486971 B CN104486971 B CN 104486971B CN 201380022912 A CN201380022912 A CN 201380022912A CN 104486971 B CN104486971 B CN 104486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member
arrangement
handrail
moving parts
adjusting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29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6971A (zh
Inventor
益永浩
高木裕郎
高木裕一郎
小田洋郎
小田洋一郎
亚历山大·猴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86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6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6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69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3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 A47C1/0303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adjustable rectilinearly in vertical direction
    • A47C1/0305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adjustable rectilinearly in vertical direction by peg-and-notch or pawl-and-ratchet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3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3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 A47C1/0307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adjustable rectilinearly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3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 A47C1/0308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adjustable by ro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4Supports for the arms

Abstract

一种椅子的扶手装置(9),具有下部支撑杆(12)和上部支撑筒(14),所述下部支撑杆(12)立起在椅子的椅座(4)的侧方,上端部为筒状;所述上部支撑筒(14)在上端设置有扶手(11),外配合于所述下部支撑杆(12)且可在上下方向滑动,并在内侧具有多个连结部,通过在所述下部支撑杆(12)的上端部配置锁定部件(30)和加力装置(32),并在所述下部支撑杆(12)的内部设置转动杆(40),从而可相对于下部支撑杆(12)调节所述扶手(11)的高度。

Description

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 扶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扶手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2年5月2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2-105234号及在2012年10月19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2-232059号主张优先权,在本申请中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椅子扶手装置中的高度调节装置中,存在以下种类(A)~(C)这样的装置。
(A)在椅子的椅座的侧方立起的筒状下部支撑杆上,以在上下方向能滑动的方式外配合上端设置有扶手的上部支撑筒,在下部支撑杆的里面,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多个连结部,使能与该多个连结部选择性地连结的销或者爪,通过设置在上部支撑筒的操作杆的延长部和控制杆体来移动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B)在下部支撑杆的外面,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多个连结部,使设置在上部支撑筒的操作杆的爪与多个连结部选择性地连结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C)在操作杆的延长部,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多个连结部,使突出设置在下部支撑杆里面的销可选择地与该连结部的装置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成9-173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7-190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526593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0-991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654030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所述种类(A)及(C)的装置中,必须从对上部支撑筒的枢轴连接部分到下方较长地形成操作杆的延长部,延长部的前端的转动半径增大,由于通过操作杆的轻微转动使延长部前端转动大,因此使操作杆的操作难以正确传动至延长部前端,增大误操作及误动作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种类(C)的装置中,设置在操作杆延长部的多个连结部与销的连结深度或者脱离距离,比靠近延长部前端的连结部,靠近枢轴连接部的连结部明显变小,通过扶手高度,改变锁定及解除锁定时的操作杆的需要转动角度和操作力等,使操作性变差。
在所述种类(B)的装置中,如果将移动部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行程设置得大,则多个连结部暴露在外部,变得不美观。
为了不在外部暴露该连结部,必须将上部支撑筒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置较长,随之而然下部支撑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也必须设置较长,其结果扶手整体大型化,材料费增大。
如果扶手整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增大,则对下部支撑杆的椅子主体的安装位置明显处于下位,在制约安装部位的同时,在设计方面扶手变得过于明显。
因此,优选即使将移动行程设置得大,扶手整体的上下方向长度也不变长。
另外,所述(A)、(B)、(C)中均为扶手以直线状的轨迹进行升降,但是在下部支撑杆及上部支撑筒为弯曲设计的情况下,扶手以沿着下部支撑杆及上部支撑筒弯曲状的轨迹进行升降。在该情况下,被认为设置在上部支撑筒的操作杆的延长部或控制杆体与设置在下支撑杆的连结部的连结关系产生错位引起操作故障。
本发明就是鉴于具有现有技术的所述问题点而完成,提供一种符合以下目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扶手装置,即,即使将移动部件的移动行程设置得大也不在外部暴露多个连结部;与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或升降轨迹无关,通过设置在移动部件上的操作杆进行平稳地操作;与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无关,始终处于同一条件下,轻松地进行锁定及锁定解除操作;减小误操作及误动作的危险。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涉及本发明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一形态,具备以下部件:支撑体;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上,内侧具有排列在上下方向的多个连结部,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处于所述移动部件的任意一个连结部选择性地锁定的锁定位置和从所述连结部脱离的解锁位置,能在水平方向移动且不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加力装置,所述加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将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锁定位置加力;动作部件,所述动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与所述移动部件一起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及锁定部件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且即使沿上下方向移动,也使相对于所述锁定部件能上下滑动的作用部也一直连结在所述锁定部件上,无论上下位置都能使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解锁位置方向移动;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使所述动作部件动作,以使通过所述动作部件使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解锁位置方向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对于在移动部件的内侧具有的多个连结部,通过使设置在支撑体上的锁定部件选择性地连结,能够使移动部件保持在任意高度的同时,即使移动部件的移动行程设置得大,也不使多个连结部在外部暴露,使应用于该装置的日常用具的外观性提高。
通过设置在移动部件的操作杆使动作部件动作,通过使设置在支撑体的锁定部件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能使移动部件升降。将移动部件对齐至任意高度后,通过手离开操作杆,锁定部件被加力装置的作用力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按压,与移动部件的多个连结部中的任意一个连结,使移动部件锁定于该高度。
动作部件无论在与移动部件一同升降的任意上下位置,都使相对于锁定部件能上下滑动的作用部一直连结在锁定部件,能不通过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而始终通过操作杆来操作。动作部件及锁定部件被分配设置于支撑体及移动部件,但是由于它们的连结关系不通过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而保持于同等,因此它们的协调动作保持良好,通过设置在移动部件的操作杆进行平稳地操作。
在本发明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二形态,其具有:支撑体;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上,具有排列在上下方向的多个连结部,并且朝向上下方向;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处于所述移动部件的任意一个连结部选择性地锁定的锁定位置和从所述连结部脱离的解锁位置,能在水平方向移动且不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加力装置,所述加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将所述锁定部件向锁定位置加力;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形成为与所述移动部件平行,且能绕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与所述移动部件一起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及锁定部件能在上下方向移动;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转动杆和锁定部件,以通过向所述转动杆的一个方向转动,使所述锁定部件向解锁位置方向移动;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使所述转动杆绕着朝向上下方向的轴线转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设置于移动部件的操作杆,如果使转动杆绕着朝向上下方向的轴线转动,则通过连接机构,使锁定部件克服加力装置的作用力,向解锁位置移动,由于锁定部件从移动部件的连结部脱离,因此能使移动部件移动至任意高度。
在将移动部件保持于任意高度的状态下,如果手从操作杆离开,锁定部件通过加力装置的作用力,向锁定位置按压,与移动部件的多个连结部中的任意一个连结,使移动部件在该高度锁定。万一,在锁定部件与任意一个连结部都没连结的情况下,通过使移动部件稍微上下移动,能使锁定部件与任意一个连结部连结。
转动杆与移动部件均相对于锁定部件只在上下方向移动,由于转动杆、锁定部件及连接机构的关系没有任何改变,因此无论移动部件处于什么高度,始终处于同一条件下,能轻松地进行锁定及锁定解除操作。
而且,由于转动杆、锁定部件及连接机构的关系没有改变,因此能减小误操作及误动作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三形态是指,在所述第二形态中,使转动杆可转动地插入设置在锁定部件上的朝向上下方向的插入孔内,所述连接机构由突部和凹槽构成,所述突部突出设置在所述锁定部件的插入孔里面,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转动杆的外周面上,并且使所述突部可相对移动地配合,所述凹槽朝向上下方向,,通过使所述转动杆绕着轴线的一个方向转动,使得所述突部被由所述凹槽的一个侧面形成的动作部按压,锁定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则连接机构能是由设置在锁定部件的突部和设置在转动杆的凹槽所组成的简单构造。
另外,即使移动部件的高度改变,也只改变与锁定部件的突部顶触的转动杆动作部的上下位置,由于从转动杆的转动中心到与锁定部件突部的顶触点的距离没有改变,因此移动部件无论处于什么高度,使锁定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的操作力没有改变,始终处于同一条件下,能轻松地进行锁定及锁定解除操作。
在本发明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第四形态是指,在所述第二或第三形态中,在转动杆的一部分,形成与转动杆的中心轴线平行的顶触面,通过由设置在移动部件上的操作杆的一个端部来按压该顶触面的偏心部,使转动杆转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则通过操作杆,能使转动杆以轻力转动的同时,操作杆,能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的操作杆来增加设计的自由度,即,枢轴连接于具有枢轴的移动部件上的转动式操作杆,以及例如在前后方向上直线运动的进退式控制操作杆。
在本发明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五形态是指,在所述任意一种形态中,所述锁定部件被所述支撑体可倾斜移动地支撑。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则在移动部件相对于支撑体呈弯曲状的轨迹升降的情况下,即使动作部件或者转动杆相对于锁定部件倾斜,也因为锁定部件被支撑体可倾斜移动地支撑,从而不通过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同等地保持动作部件或者转动杆的作用部与锁定部件的连结关系。即,与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或升降轨迹无关,通过设置在移动部件上的操作杆进行平稳地操作。
在本发明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第六形态是指,在所述第五形态中,所述锁定部件绕着为与所述连结部连结而突出设置的连结突部的轴线进行倾斜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则能够将具有锁定部件的连结突部作为锁定部件的倾斜移动轴来进行利用,可将使锁定部件倾斜移动的构造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七形态是指,在所述任意一种形态中,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的内侧,其具有多个所述连结部,并且朝向上下方向。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则与将多个连结部直接形成在移动部件的内壁这样的情况相比,由于在与移动部件为单独个体的引导部件形成连结部并固定在移动部件的内侧,能只通过上下方向的起模来成形移动部件,能使金属模具构造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第八形态是指,在所述第七形态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作为所述多个连结部的多个连结孔。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由于引导部件自体配置在移动部件的内侧,因此在将容易形成的连结孔用作连结部的同时,能够防止连结孔暴露在外部。
在椅子的扶手装置中,将所述任意一种形态中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中的支撑体作为,在椅子的椅座的侧方立起,且上端部形成筒状的下部支撑杆,将移动部件作为,上端设置有扶手,并在上下方向能滑动地外配合于所述下部支撑杆上,且在内侧具有多个连结部的上部支撑筒,通过将锁定部件和加力装置配置在所述下部支撑杆的上端部,且将动作部件或者转动杆从所述下部支撑杆的上端部插入内部,使得能够相对于下部支撑杆进行扶手高度调节。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提供一种椅子的扶手装置,即使扶手的移动行程设置得大也不在外部暴露多个连结部,并且与扶手的上下位置或升降轨迹无关,通过设置在上部支撑筒上的操作杆平稳地进行操作,并且减小引起误操作及误动作的可能性。
另外,即使扶手的移动行程设置得大,由于不必将扶手整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置得大,因此能在谋求扶手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材料费的削减的同时,增加对椅子扶手装置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符合以下目的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扶手装置,即,即使移动部件的移动行程设置得大也不在外部暴露多个连结部;与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或升降轨迹无关,通过设置在移动部件上的操作杆平稳地进行操作;与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或升降轨迹无关,始终处于同一条件下,轻松地进行锁定及锁定解除操作;减小误操作及误动作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扶手装置的椅子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椅背支撑杆的一部分和扶手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对图2的扶手装置中的扶手支柱在包含其中心轴线的垂直面切断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对图2的扶手装置中的转动杆从与图2中的朝向的反方向观察的斜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扶手的中央纵剖侧视图。
图9是表示卸下肘垫的扶手装置的组装斜视图。
图10是卸下肘垫的状态下的扶手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XI线放大纵剖主视图。
图12是图10的XII-XII线放大纵剖主视图。
图13是扶手向前方移动时的俯视图。
图14是扶手向外侧方移动时的俯视图。
图15是扶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俯视图。
图16是扶手的变形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17是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扶手装置的扶手支柱在包含其中心轴线的垂直面切断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18是图17的IV-IV线剖视图。
图19是相对于图17使扶手上升时的剖视图。
图20是在操作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杆之前的图17的IV-IV线剖视图。
图21是相对于图20在对操作杆操作时的剖视图。
图22是在操作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杆之前的图17的IV-IV线剖视图。
图23是相对于图22在对操作杆操作时的剖视图。
图24是在高度调节装置的变形例中对操作杆操作之前的扶手装置的扶手支柱在包含其中心轴线的垂直面切断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25是图24的IV-IV线剖视图。
图26是相对于图24对操作杆操作时的剖视图。
图27是图26的IV-IV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高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扶手装置的椅子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椅子在前端设置有脚轮1的呈放射状延伸的5个椅脚2的中央,直立设置有支柱3,在该支柱3的上端,具有支撑椅座4及椅背5的支基6。
椅背5通过从侧面观察大致形成为L字状的左右各1对椅背支撑杆(只对其一侧进行图示)7中的后部立起部7a来支撑,由两椅背支撑杆7中的所述立起部7a的下端朝向前方的前向部7b的前端部,固定于在左右方向贯穿支基6的枢轴8的两端部。
在支基6内,通过枢轴8,设置向立起椅背5的方向加力椅背支撑杆7的未图示的加力装置。
设置于椅背支撑杆7的前向部7b中的枢轴8略后方的部分的向上突片7c的上端部,通过朝向左右方向的轴(图示省略)与椅座4的后下部连接。
椅座4的前下部安装在支基6上,能沿着向后下方倾斜的支基6的前部上面6a在前后方向滑动。
因此,椅座4伴随椅背5后倾,后部向后下方移动,且前部沿着支基6的前部上面6a向后下方移动。
如图1~图4所示,在由椅背支撑杆7的前向部7b中的向上突片7c的更后方,且在前向部7b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扶手装置9。
扶手装置9由扶手支柱10和安装在其上端的扶手11组成。
扶手支柱10由下部支撑杆12及上部支撑筒14组成,所述下部支撑杆通过由朝向上下方向的立起部12a(支撑体)的下端从内侧方稍微朝向下方的向内部12b连接设置,在正面观察大致形成为L字状;所述上部支撑筒具有高度调节装置13,作为能调节高度,安装在该下部支撑杆的立起部12a上,扶手11安装在上部支撑筒14的上端。
在下部支撑杆12中的向内部12b,在前后方向形成长的椭圆形截面,向内部(支基6侧)截面积逐渐放大。在向内部12b的内端面,侧面形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长的长圆形或者椭圆形,平面形状形成为中央具有纵向沟槽15a的二股状的向内突部15。
从下部支撑杆12的向内部12b下面的外端部至内端附近,形成用于容易插入下述螺钉20的头部20a的凹部16。
另外,在向内部12b内,朝向左右方向设置(向内部12b的延伸设置方向)螺旋插入孔17,其在向内突部15上的纵向沟槽15a的中央部开口。
在由椅背支撑杆7的前向部7b上的向上突片7c更后方的下部支撑杆12的安装部上,设置有配合了向内突部15的凹部18,在配合于对向内突部15的纵向沟槽15a上的朝向上下方向的突条18a的外端面,设置内螺纹孔19。
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向内突部15配合于凹部18,下部支撑杆12的向内部12b的内端面顶触至椅背支撑杆7的前向部7b的外侧面。使螺钉20的头部20a位于凹部16内,将螺钉20的轴部20b插入螺钉插入孔17,且将螺钉20的外螺纹部20c螺合紧固于椅背支撑杆7的前向部7b中的内螺纹孔19。其结果是下部支撑杆12在前后左右位置不偏移,牢固地固定于椅背支撑杆7,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立起在椅座4的侧面。
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的外形,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呈长的椭圆形截面,在其上端形成凹入台阶部21,从而立起部12a的上端部呈筒状。
在凹入台阶部21的底面21a的中央,设置到立起部12a的下端部为止的凹孔21b。
在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的上部前面,设置连通凹入台阶部21的方形窗孔22。
另外,在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上部的两侧部,设置前后1对的连结孔23、23。
在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的上端部,在中央设置有朝向上下方向的插入孔24的堵塞板25的下面,以如下方式安装设置有左右1对的垂下侧片26、26的端盖27:垂下侧片26、26配合于凹入台阶部21内,且堵塞板25的下面顶触至立起部12a的上端面。
在端盖27安装在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上端部的状态下,贯穿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上端部中的左右方向的连结孔23、23和在与其设置在同轴上的左右垂下侧片26、26上设置的连结孔28、28,配合朝向左右方向的销29,端盖27被防止从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上端部拔出。
在由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的上端部中的凹入台阶部21的底面21a、端盖27上的堵塞板25的下面及左右两垂下侧片26、26所包围的空间内,以可在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配合锁定部件30。
如图2~图4、及图6所示,锁定部件30为在中央部朝向上下方向,且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长圆形插入孔31的略长圆筒形主体部30a的前端,设置通过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上端部上的窗孔22,由立起部23a的前面能进退的连结突部30b。在插入孔31里面上的左右任意一侧,设置朝向内部的突部30c,进而,在主体部30a的后面设置弹簧支撑用突部30d。连结突部30b的下面形成朝向前上方的倾斜面。
在锁定部件30的主体部30a的后面与在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上端部中的凹入台阶部21内后壁部分的前面之间,在作为朝向前后方向的加力装置的压缩螺旋弹簧32被压缩的状态下,其前端部配合于弹簧支撑用突部30d。
锁定部件30,通过该压缩螺旋弹簧32向前方加力,通常,连结突部30b位于通过窗孔22从立起部12a的前面突出的锁定位置。锁定部件30通过下述的转动杆40(动作部件),通过向后方按压,连结突部30b向没入窗孔22内的解锁位置移动。
上部支撑筒14呈在前后方向上长的椭圆形筒状,在上端部具备朝向上方并且截面积放大,尤其向前方较长突出的放大部14a。在放大部14a的前部,设置插入有下述操作杆43(操作部件)的一部分的窗孔33。另外,在上部支撑筒14的下端部,设置向内凸边部14b。进而,在放大部14a的上面,形成浅的凹入台阶部14c。
内筒体34内配合于上部支撑筒14内,其以可在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上进行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外配合。
在内筒体34的上部,形成有比起该内筒体比下方部分稍微放大的放大台阶部34a,在其内部的凹入台阶部35的底壁35a的中央,设置插入下述转动杆40的插入孔36。
在放大台阶部34a的前面,设置在前后方向插入操作杆43的一部分的纵向沟槽37,在设置于其后方的凹入台阶部35的左右内侧面的朝向上下方向的凸边35b、35b的内侧面上,接受支承操作杆43的枢轴44,设置上端开口的U字状沟槽38、38。
在与内筒体34中的放大台阶部34a相比下方部分的前面,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多个方形连结孔39。各连结孔39的下缘呈朝向后下方的倾斜面。
转动杆40形成为在与上部支撑筒14及内筒体34同芯形成的圆柱状轴部40a的上端连接设置大直径的圆板部40b,进而与在其上方呈半圆弧状的被操作部40c连接设置。如图5所示,在轴部40a的外周面设置曲柄状凹槽41,该凹槽由纵向沟槽41a、横向沟槽41b及纵向沟槽41c所组成,所述纵向沟槽41a为上下方向,从圆板部40b的正下方到轴部40a的下端附近;所述横向沟槽41b从纵向沟槽41a的下端部朝向轴部40a的圆周方向;所述纵向沟槽41c为上下方向,从与横向沟槽41b上的纵向沟槽41a的连接设置端部的相反侧端部到轴部40a的下端。
被操作部40c上形成半圆弧的弦的平削面平行于转动杆40的中心轴线,形成与下述操作杆43的动作部43b顶触的顶触面40d。
轴部40a通过内筒体34的底壁35a的插入孔36、端盖27上的堵塞板25的插入孔24及锁定部件30的插入孔31,转动杆40被可转动地插入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的凹孔21b内,使圆板部40b的下面与内筒体34的底壁35a的上面顶触,锁定部件30的突部30c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配合于纵向沟槽41a。
通过转动杆40上的纵向沟槽41a和锁定部件30上的突部30c,通过向转动杆40的一个方向的转动,使锁定部件30向解锁位置方向移动,形成与转动杆40和锁定部件30协调的连接机构42。
即,如图6所示,从锁定部件30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如果使转动杆40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位于纵向沟槽41a前方的侧面成为动作部,向后方按压突部30c,由此,锁定部件30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后方移动到达解锁位置。
如上所述,凹槽41(作用部)形成为曲柄状是为了在与扶手11同时提起上部支撑筒14至上限时,锁定部件30的突部30c与纵向沟槽41a的下端顶触,阻止超过上部支撑筒14上限的上升,以及,为了通过转动杆40在插入过程中绕着中心轴线转动一定量,使其能在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内伸缩。
通过将在左右方向对操作杆43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贯穿的枢轴44的两端部,从上方插入内筒体34上的左右U字状沟槽38、38,使在内筒体34的凹入台阶部35内转动自如地安装操作杆43,前部操作部43a通过内筒体34的纵向沟槽37及上部支撑筒14的窗孔33,从窗孔33向下方突出。
与操作杆43上的枢轴44相比后方的动作部43b,在侧面观察为钩状并向后方突出的同时,其前端部从转动杆40的中心轴线向侧方偏移,如图7所示,从后方向转动杆40的被操作部40c上的顶触面40d的偏心部顶触。
在上部支撑筒14上端的凹入台阶部14c上,配合堵塞部件45,通过固定螺丝46固定。在堵塞部件45上面的大致中央部,突出设置向上突部47,通过使用向上突部47,在堵塞部件45上安装扶手11。
堵塞部件45的上面及上部支撑筒14的上端面为支撑扶手11的接受支持面,向上突部47为从接受支持面向上方突出的扶手支柱10的上端部。
内筒体34通过被该堵塞部件45和上部支撑筒14的向内凸边部14b从上下夹持,防止从上部支撑筒14脱离,且在椭圆形的上部支撑筒14内紧密状态下内配合,防止对上部支撑筒14旋转。
另外,转动杆40和操作杆43也通过堵塞部件45,防止从上部支撑筒14及内筒体34脱离。
通常,锁定部件30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前方加力,通过连结突部30b位于内筒体34的任意一个连结孔39连结的锁定位置,内筒体34和与内筒体34成一体的上部支撑筒14及扶手11保持在适宜的高度。
由该状态,在希望改变扶手11的高度的时候,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上推起操作杆43的操作部43a。
这样的话,以枢轴44为中心,操作杆43的动作部43b向下转动,通过其前端,向前方按压转动杆40的被操作部40c上的顶触面40d偏心部。因此,转动杆40沿图7及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作为纵向沟槽41a前方内侧面的动作部,向后方按压锁定部件30的突部30c。因此,锁定部件30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后方移动,到达解锁位置。
如果锁定部件30后退至解锁位置,锁定部件30的连结突部30b从配合于内筒体34的连结孔39脱离,能使扶手11及上部支撑筒14相对于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a在上下方向自由地移动。
使扶手11移动至希望的高度后,如果手从操作杆43的操作部43a离开,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锁定部件30向前方按压,锁定部件30的连结突部30b配合在内筒体34的任意一个连结孔39中,或者前端与内筒体34的里面顶触停止。
后者的情况为通过使其后扶手11只在上方或者下方任意一侧少量移动,连结突部30b配合于最近的连结孔39。
锁定部件30的连结突部30b配合于内筒体34的任意一个连结孔39中,如果锁定部件30在锁定位置停止,则内筒体34和与其一体的上部支撑筒14及扶手11保持在此时的高度。
另外,在希望将扶手11提升至上方的时候,只提起扶手11至上方即可。通过此时内筒体34的上升,在锁定部件30的连结突部30b连结的连结孔39的下缘倾斜面,向后方按压连结突部30b的下缘倾斜面,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使锁定部件30移动至解锁位置。如果连结突部30b在与其连结的连结孔39的下一高度的连结孔39连结,则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锁定部件30移动至再度锁定位置,然后,通过反复相同动作,能使扶手11上升至每一个高度的连结孔39。
如果扶手11达到上限,则锁定部件30的突部30c与在凹槽41上的纵向沟槽41a的下端顶触,阻止扶手11的进一步上升。
在该扶手装置9中,由于转动杆40与扶手11均只对锁定部件30在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转动杆40、锁定部件30及连接机构42的关系没有任何改变。因此,即使扶手11位于任意高度,始终在同一条件下,也能轻松地进行锁定及锁定解除操作。
而且,由于转动杆40、锁定部件30及连接机构42的关系没有改变,因此能减小误操作及误动作的可能性。
另外,即使扶手11的移动行程增大,由于也不需要将扶手11整体的上下方向长度设置得大,在谋求扶手装置9的小型化及材料费削减的同时,能增加对椅子的扶手装置9的安装位置自由度。
在以上结构中,下部支撑杆12成为日常用具上的支撑体,上部支撑筒14成为上下方向能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上的移动部件,内筒体34固定在作为移动部件的上部支撑筒14上,且形成为设置有由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连结孔39所组成的连结部,朝向上下方向的引导部件。通过所述部件和由锁定部件30、压缩螺旋弹簧32形成的加力装置、转动杆40、连接机构42及操作杆43,形成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13。
然后,对扶手装置9中的扶手11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2及图8~图12所示,扶手11具备以下部件:扶手支撑板50,所述扶手支撑板50兼有通过上述堵塞部件45支撑的遮蔽部件;扶手基板51,所述扶手基51板通过该扶手支撑板50支撑;保持装置71,所述保持装置71设置为该扶手支撑板50及扶手基板51在水平方向能移动且在上方不能移动,并夹持在扶手支柱10的上端面之间;肘垫52,所述肘垫52覆盖该保持装置71和扶手基板51的上面,安装在扶手基板51上,由弹性体等组成。从作为接受支持面的堵塞部件45上面立起,且形成扶手支柱10上端部的上述向上突部47由管形成,其下端部压嵌于对堵塞部件45穿透设置的通孔53中,或者通过焊接等固定,突出设置在堵塞部件45的上面。四角螺母54通过焊接等固定在向上突部47的上端。
扶手支撑板50具有前后尺寸与上部支撑筒14上面的前后方向长度相比足够长,且左右尺寸与扶手基板51宽度大致同等的在前后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堵塞板50a。将用于将扶手基板51引导至作为第二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引导突部55,一体地向上突出设置在该堵塞板50a的中央部上面。该引导突部55在俯视观察下呈大致方形,其左右宽度与堵塞部件45的左右尺寸大致相等,且上下尺寸与扶手基板51的底面板51a厚度大致相等。在引导突部55的两侧面,具有相互平行的在前后方向长的引导面(滑动接触面)55a、55a。
在引导突部55的中央部,朝向左右方向的长孔56贯穿上下而形成,短尺寸的缘片54向上突出设置在长孔56的上面开口缘。
通过在引导突部55的长孔56中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配合堵塞部件45的向上突部47,扶手支撑板50能在左右方向移动且绕着向上突部47能水平转动,被上部支撑筒14上端的堵塞部件45的上面所支撑。此外,在向上突部47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配合于长孔56时,包含四角螺母54的向上突部47的上端部,从引导突部55的上面稍突出。另外,长孔56左右方向的长度确定为即使在扶手支撑板50移动至向上突部47与长孔56端部顶触的界限位置时,也不使长孔56从堵塞部件45的上端面向侧方突出。
在引导突部55的前方,在扶手支撑板5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上面,向上突出设置用于连结下述下部保持部件67的朝向前后方向的向上突片58。向上突片58的后端与引导突部55的前面连结。向上突片58的前部的上下尺寸,与后部相比要大,在向上突片58的前部上半部,形成为与其板厚相比直径要大,同时形成具有上下方向内螺纹孔59的轴状扩宽部58a。
扶手基板51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在其底面板51a的周缘部上面,向斜外上方突出设置凸边60,沿着凸边60的内侧,立起片61突出设置得比凸边60在上方向上长。立起片61上的前部和后部的左右相对面之间,通过由底面板51a的上面在左右方向上突出设置的凸边62、62来连结。
在扶手基板51上的底面板51a的中央部,即,在通过前后凸边62和左右方向相对的立起片61包围部分的底面板51a上,形成与设置在所述引导突部55上的长孔56呈相互垂直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宽幅的开口部63。该开口部63在俯视观察下呈大致长方形,左右相对面被设置为与上述引导突部55的左右引导面55a滑动接触的1对被引导面63a、63a。
开口部63始终被扶手支撑板50堵塞。即,扶手支撑板50的前后及左右尺寸,如下所述,即使扶手11在前后左右方向移动到最大限的时候,开口部63设置为被扶手支撑板50堵塞的大小,使手指或异物无法进入开口部63。
如果将扶手基板51的开口部63配合在扶手支撑板50的引导突部55,则引导突部55的左右引导面55a与开口部63的左右被引导面63a滑动接触。因此,扶手基板51在扶手支撑板50上面,不能在左右方向移动且不能转动,即,以只可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由此,扶手基板51与扶手支撑板50均在作为第一方向的左右方向移动的同时,能水平转动。此外,在使开口部63配合于引导突部55的时候,引导突部55的上面与扶手基板51的底面板51a的上面在同一面内整合。
在开口部63的前方,在扶手基板51的底面板51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后端与开口部63的前端连通,前端至前部凸边62附近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缝隙64在底面板贯穿形成。在将扶手基板51载置于扶手支撑板50的时候,扩宽部58a在缝隙64的上方突出,向上突片58与扶手基板相对,以可在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配合于该缝隙64。
在前后凸边62、62之间,在从左右相对的立起片61、61的下部向内部突出的向内台阶部上面,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1对的被引导面65、65。在被引导面65、65的后半部的相互相对的内侧面,形成向外方向凹入的多个连结槽66。
在扶手基板51的底面板51a的中央部上面,安装有保持装置71,该保持装置71由下部保持部件67、上部保持部件68、从上方按压它们的固定部件69及螺钉70组成。
在扶手基板51的底面板51a中央部上面的、即通过与前后凸边62左右相对的立起片61包围的内部的凹部内,对扶手支撑板50和扶手基板51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夹持,对下部保持部件67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收容。由于该下部保持部件67的前后尺寸比前后凸边62、62之间的尺寸小,且将左右尺寸设置为与左右相对的立起片61之间的尺寸大致同等,能使扶手基板51的底面板51a的上面只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
在下部保持部件67的底面板67a中央部,形成与扶手基板51的开口部63正交的在左右方向长的配合孔72。下部保持部件67使该配合孔72与在扶手支撑板50上的引导突部55的缘片57配合,并载置于扶手基板51的底面板51a的上面。这样,如果使下部保持部件67的配合孔72与引导突部55的缘片57配合,则使扶手支撑板50和下部保持部件67的定位变得容易,同时防止它们的相对移动。
如图2及图12所示,在下部保持部件67的底面板67a的左右两侧缘,主视观察为L字状截面的引导部73、73被向上连接设置,两引导部73与扶手基板51的左右被引导面65、65的上面和内侧面以可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滑动接触。
在底面板67a的前部,连续设置下端与底面板67a的前端连接,且左右两侧端与左右引导部73的前端上部的相对面连接的前向片67b,该前向片67b的左右方向中央部通过螺丝74与扶手支撑板50的向上突片58的扩宽部58a上端连结。(参照图8)。
此外,如果将前向片67b与扶手支撑板50的向上突片58用螺丝固定,虽然具有对扶手支撑板50、扶手基板51及下部保持部件67事前组装的优点,但是由于下部保持部件67如下所述,通过上部保持部件68和固定部件69所保持,因此也能省略向上突片58和前向片67b。
如图11所示,在左右引导部73的后端部,连接设置向下的弹性连结片75,使其与左右被引导面65相对,在两弹性连结片75的外侧面,突出设置在被引导面65后半部的连结槽66选择性地连结的连结突部75a。
如图2、图9及图10所示,在与下部保持部件67的底面板67a上的前向片67b接近的前部和后端部的上面,直立设置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后1对的引导片76、76,对配合孔72相对夹持,两引导片76的两侧端与左右引导部73的相对面连接。在前部引导片76的前面,形成凹入后方的多个连结槽77,在后部引导片76的后面,形成凹入前方的多个连结槽77。
在通过在下部保持部件67上的左右引导部73和前后引导片76包围的底面板67a的上面,突出设置向左右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多个(本例中为4个)突条78。
在通过下部保持部件67上的左右引导部73和前后引导片76所包围的内部凹部内,收容上部保持部件68,不能在前后方向移动。该上部保持部件68的前后尺寸,设置能对下部保持部件67的引导片76的相对面滑动的长度,另外左右尺寸比两引导部73的相对面之间的长度小,在一对引导片76之间能向左右方向移动。由此,上部保持部件68,对下部保持部件67能向左右方向移动,且不能转动。此外,上部保持部件68的下面,载置于通过在下部保持部件67的底面板67a突出设置的多个突条78上,由于下部保持部件67和上部保持部件68的相互接触面积减小,因此对下部保持部件67使上部保持部件68向左右方向移动时的滑动摩擦阻力减小。
如图9~图11所示,在上部保持部件68前后缘上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外突出设置从上方与下部保持部件67的前后引导片76、76连结的钩形弹性连结片79、79。由于通过上部保持部件68的前后端面和各弹性连结片79夹持各引导片76,上部保持部件68对于下部保持部件67,向左右方向顺滑地滑动。
各弹性连结片79能在外部弹性变形,通过使设置在其里面的连结突部80(参照图10)选择性地弹性连结于前后引导片76上的多个连结槽77(参照图9),上部保持部件68对于下部保持部件67,在左右方向具有适度感,且阶段性地稳定移动。
在上部保持部件68的中央部下面,向下突出设置与扶手支撑板50的长孔56的前后宽度大致相等外径的筒状配合突部81。由于在将该配合突部81可滑动地配合在长孔56的同时,可转动地配合于堵塞部件45的向上突部47,因此上部保持部件68载置于下部保持部件67的底面板67a的上面,能对下部保持部件67向左右方向移动,且能对堵塞部件45转动。此外,配合突部81具有作为将堵塞部件45和上部保持部件68之间的上下尺寸保持恒定的垫片的功能。通过使配合突部81的下端与堵塞部件45的上面顶触,下部保持部件67的底面板67a的上面与上部保持部件68的下面没有很强顶触。这样,使配合突部81的下端与堵塞部件45的上面顶触,如果配合突部81配合于向上突部47,则由于向上突部47被加强,弯曲刚性增大,因此扶手支柱10能更强力地支撑扶手11。
在上部保持部件68的中央部上面形成的俯视观察圆形的凹部82,可转动地收容上述圆形固定部件69。在固定部件69的中央部下面,向下突出设置圆形突部69a。圆形突部69a可转动地配合于形成在凹部82上面的阶梯配合孔83的扩径部(参照图12)。
在固定部件69的后面上部,向后突出设置突片69b。突片69b可滑动地顶触于形成在上部保持部件68的后部上面的台阶部84的上面。
在固定部件的中心穿透设置的上下方向的带台阶通孔85,插入螺钉70,从上方对固定部件69与堵塞部件45的向上突部47的四角螺母54进行螺合。这样,使固定部件69依次从上方将扶手支撑板50、扶手基板51、下部保持部件67及上部保持部件68向堵塞部件45的上面推压,在上部保持部件67的凹部82内,固定于向上突部47的上端。此时,使固定部件69的下面与上部保持部件68的上面没有很强顶触,即,相对于固定部件69,上部保持部件68可转动地通过向上突部47的四角螺母54被固定。
在形成在固定部件69前部的扇状厚壁部86的前面,朝向上下方向的连结槽87沿圆周方向形成为多个。在与厚壁部86相对的上部保持部件68的前部,形成上面和后面开口的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孔88,在该方孔88配合橡胶等弹性体89(参照图9)。在该弹性体89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后面与连结槽87的相对面之间,夹入朝向上下方向的卡止销90,通过弹性体89向后方加力。通过卡止销90与多个连结槽87选择性地弹性连结,能够对包含上部保持部件68的扶手11整体,绕着固定部件69,在施加适宜阻力的状态下,且具有适度感只转动固定的角度。此外,通过具有所述连结槽87的固定部件69、插入上部保持部件68的方孔88的弹性体89及卡止销90,构成对扶手11的水平转动施加阻力的阻力施加装置。
在以上说明的扶手装置9中,扶手1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按照下述方式进行。
图13表示使如图10所示的位于后限的肘垫52移动至前限的例子(省略肘垫图示)。此时,如果用手抓住肘垫52向前方按压,则相对于向前后方向不能移动而配合在堵塞部件45的向上突部47的扶手支撑板50,在扶手基板51的上面向前后方向不能移动而连接扶手支撑板50的下部保持部件67,向前后方向不能移动而安装在下部保持部件67的上面的上部保持部件68及在堵塞部件45的向上突部47螺丝固定的固定部件69,只有扶手基板51及肘垫52向前方相对地移动。
如果扶手基板51向前方移动,则在下部保持部件67的后端部的左右1对弹性连结片75、75与设置在扶手基板51上的左右1对被引导面65、65的后部的多个连结槽66连结/脱落的同时,通过沿着被引导面65向后方移动,扶手基板51具有适度感而移动至前限位置。
此时,由于将扶手支撑板50的前后左右尺寸设置为始终堵塞扶手基板51的开口部63的大小,即使使扶手基板51移动至前后限位置,手指或异物也无法进入开口部63。
此外,由于能阶段性地只调节连结槽66的数量,扶手基板51的前后位置也能调节至任意的中间位置。
图14表示使肘垫52向左右方向,即向外侧方平行移动而调节左右方向位置的例子。此时,由于扶手支撑板50、扶手基板51及下部保持部件67相对于上部保持部件68向外侧方移动,上部保持部件68的前后1对弹性连结片79沿下部保持部件67的前后1对引导片76向内侧方平行移动。由此,通过前后弹性连结片79的连结突部80选择性地连结于设置在前后引导片76的多个连结槽77,能阶段性且具有适度感地进行肘垫52左右位置的调节。
此时,由于扶手基板51的开口部63配合在扶手支撑板50的引导突部55,在左右方向相对不能移动,扶手支撑板50与扶手基板51均向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即使使肘垫52向左右方向最大限移动,也不在外部暴露扶手基板51的开口部63,使手指或异物无法进入开口部63。
另外,由于扶手支撑板50和扶手基板51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关系不变,通过扶手支撑板50,能在稳定支撑肘垫52的同时,由于扶手支撑板50和扶手基板51不向左右方向相对地滑动,因此能防止相互顶触面的磨损。
图15表示肘垫52相对扶手支柱10在俯视观察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左右方向的方向的例子。在此时,对于固定部件69,扶手支撑板50、扶手基板51、下部保持部件67及上部保持部件68相对地转动。
如果上部保持部件68对固定部件69相对地转动,则通过配合于上部保持部件68的方孔88上的弹性体89,依次逐个改变向后方加力的卡止销90所弹性连结的连结槽87,调节肘垫52的左右方向的朝向。能只对连结槽87的数量阶段性且具有适度地进行调节。此时,由于在扶手基板51的开口部63,相对不能转动地配合扶手支撑板50的引导突部55,因此扶手支撑板50与扶手基板51均转动。因此,即使调节肘垫52的左右方向的朝向,也不在外部暴露开口部63,使手指或异物无法进入开口部63。另外,由于扶手支撑板50和扶手基板51不向左右方向相对地滑动,因此能在稳定支撑肘垫52的同时,能防止相互顶触面的磨损。
按照以上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扶手装置9中,在作为扶手支柱10上端的上部支撑筒14的上端部所固定的堵塞部件45的上面和扶手基板51之间,设置支撑扶手基板51的前后及左右尺寸大的扶手支撑板50。由于在扶手支撑板50的上面突出设置的宽幅的引导突部55,配合于设置在朝向扶手基板51朝向宽幅的前后方向的开口部63,在前后方向能相对移动,在左右方向不能相对移动且不能相对转动,即使使肘垫52向左右方向移动或转动,能通过扶手支撑板50在宽大的支撑面积上支撑扶手基板51。
因此,通过扶手支撑板50,能通过扶手支柱10稳定支撑肘垫52。另外,在通过配合于宽幅的开口部63的引导突部55引导扶手基板51的同时,能使肘垫52向前后方向稳定移动。尤其即使使肘垫52水平转动,由于扶手基板51的下面被宽阔地支撑,因此即使在水平转动的肘垫52上放置手臂,在上下方向摇晃肘垫52,对向上突部47施加弯曲负荷的可能性也将减小。
另外,由于通过前后左右尺寸大扶手支撑板50和与其连结的下部保持部件67从上下夹持扶手基板51,在上下方向摇晃肘垫52的同时,能在任意方向稳定移动。而且,扶手支撑板50与扶手基板51均向左右方向移动,同时转动,宽阔地支撑该扶手基板51的下面。因此,使肘垫52在前后左右方向移动,或者即使在水平转动的状态下放置手臂,在上下方向摇晃肘垫52,对向上突部47施加弯曲负荷的可能性也变小。
另外,在扶手基板51的凹部内的左右两侧部,夹持开口部63并设置相对的1对被引导面65,通过该被引导面65,在前后方向能引导设置在下部保持部件67的左右两侧部的1对引导部73。因此,在使肘垫52在前后方向能稳定移动的同时,扶手基板51与下部保持部件67的接触面积及滑动阻力减小,因此能使肘垫52在前后方向顺滑地移动。另外,由于在扶手基板51的凹部内设置1对被引导面65,因此扶手基板51的高度不会增高。
向上突部47配合在引导突部55的长孔56中,引导突部55的上下尺寸与扶手基板51的底面板51a的厚度大致相等,下部保持部件67收容在扶手基板51的上面的凹部,上部保持部件68收容在下部保持部件67的上面的凹部,固定部件69收容在上部保持部件68的上面的凹部82。因此,在扶手基板51的上面的凹部内,只要通过从下位的部件开始按顺序重叠,能容易地安装构成保持装置71的部件。进而,即使由上下多个部件构成保持装置71,也能较低地抑制保持装置71的整体高度,也能较小设置扶手基板51及扶手11整体的上下尺寸。其结果,在节约用于形成扶手基板51和肘垫52等的材料费的同时,扶手装置9的外形变得美观。
另外,将固定部件69收容在上部保持部件68的上面的凹部82,在固定部件69的外周面与上部保持部件68的相对面之间,由于设置有由连结槽87、弹性体89及卡止销90组成的扶手11的阻力施加装置,因此也能较低地抑制该阻力施加装置的高度。
扶手支柱10的向上突部47,通过突出设置在扶手支撑板50的引导突部55,在扶手基板51的开口部63及下部保持部件67的配合孔72间接地配合。因此,对扶手支柱10使肘垫52在前后左右方向移动、转动时的负荷,并不直接施加在向上突部47和开口部63及配合孔72的滑动部,抑制它们的接触面的磨损,能使肘垫52在长期连续顺滑地移动。
另外,在使扶手11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扶手基板51和扶手支撑板50一体地移动。因此,通过将扶手支撑板50上左右方向宽度尺寸设置为大于扶手基板51的开口部63的左右方向宽度,且小于扶手基板51的左右宽度的,即使扶手11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都能使扶手支撑板50不向扶手11的左右外侧方露出,从而良好地保持外观。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设置为在水平面内相互正交的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但是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并不限于正交的两方向,如果相互交叉的两方向能设置为任意方向。
图16表示扶手的变形例。此外,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扶手91,将图1~图15(尤其参照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扶手11上的作为第一方向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引导机构,用作前后方向的移动引导机构,相同地,将作为第二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引导机构,用作左右方向的移动引导机构。因此,即使在该变形例中,设置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前后方向。
该扶手91具备与扶手支撑板50相当的扶手支撑板92、与扶手基板51相当的扶手基板93、与保持装置71相当的保持装置106、与肘垫52相当的肘垫94。
扶手支撑板92具有堵塞板96和引导突部97,所述堵塞板形成为使前后尺寸为在设置于扶手基板93在前后方向长的开口部95的前后尺寸与扶手基板93的前后尺寸之间的尺寸;所述引导突部97设置在堵塞板96的上面。
在引导突部97,使朝向前后方向的长孔98在上下方向贯穿形成,在长孔98的上面的开口缘,向上突出设置短尺寸的缘片99。
扶手支撑板92通过堵塞部件45的上面支撑,通过在引导突部97的长孔98相对能移动地配合堵塞部件45向上突部47,从而能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不能在左右方向相对移动,且能绕着向上突部47水平转动。
在扶手基板93上的底面板100的中央部,形成朝向前后方向的开口部95。该开口部95始终被扶手支撑板92的堵塞板96堵塞。即,堵塞板96的前后及左右尺寸,如下所述,即使在使扶手基板93在前后左右方向最大限移动的时候,开口部95整体设置为被堵塞板96堵塞的大小,使异物无法进入开口部95。
将扶手基板93的开口部95,以在前后方向不能相对移动、在左右方向不能相对移动且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配合在扶手支撑板92的引导突部97上,由此,扶手基板93被扶手支撑板92的上面支撑,只能在左右方向相对移动。由此,扶手基板93在与扶手支撑板92均向作为第二方向的前后方向移动的同时,能水平转动。
在从扶手基板93上的开口部95的前后端缘到外侧,在左右立起片101、101之间,设置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引导片102、102,在其外面,形成分别凹入内部的多个连结槽103。
在扶手基板93的底面板100的中央部上面,安装由下部保持部件104、上部保持部件105、固定部件69、螺钉70所组成的保持装置106。
在扶手基板93的底面板100的中央部上面,即在被前后引导片102和左右立起片101包围的内部的凹部内,在底面板100的上面,通过扶手支撑板92能在前后左右方向相对移动地夹持扶手基板93的下部保持部件104,能在左右方向移动地被收容。通过将该下部保持部件104的左右尺寸设置为比左右立起片101、101之间的尺寸小,且前后尺寸设置为与在相对前后的引导片102、102之间的尺寸大致同等,从而相对于扶手基板93能只在左右方向相对移动。
在下部保持部件104的中央部,设置朝向前后方向的长方形状的凹部107,在凹部107的底面板108上,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配合孔109。下部保持部件104载置在扶手基板93的底面板100的上面,使配合孔109配合扶手支撑板92上的引导突部97的缘片99。
在下部保持部件104的左右立起部110的外侧面,形成凹入内部的多个连结槽111。
另外,在下部保持部件104的前后端部,设置从上方连结前后引导片102钩形的弹性连结片112、112,各弹性连结片112的下端部里面与设置在各引导片102的多个连结槽103能弹性连结。
在下部保持部件104上的凹部107的底面板108上面,收容上部保持部件105。该上部保持部件105的左右尺寸设置为在下部保持部件104上的凹部107左右内侧面滑动接触的尺寸,另外前后尺寸与凹部107的前后内侧面之间的尺寸相比相当小。由此,上部保持部件105相对于下部保持部件104能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不能在左右方向相对移动,且不能相对转动不能。
在上部保持部件105的左右缘上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设置钩形的弹性连结片113、113,在两弹性连结片113、113的下端部里面,分别突出设置与图10中的连结突部80同样的连结突部(不图示)。弹性连结片113从上方与下部保持部件104的左右立起部110配合。
在上部保持部件105的中央部下面,向下突出设置外径与扶手支撑板92的长孔98的左右宽度大致相等的筒状配合突部114。将配合突部114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于下部保持部件104的配合孔109及扶手支撑板92的长孔98,并与堵塞部件45的向上突部47可转动地配合。因此,上部保持部件105在下部保持部件104的底面板108的上面载置,相对于下部保持部件104能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且相对于扶手支撑板92能相对转动。此外,配合突部114具有用作堵塞部件45と上部保持部件105之间的上下尺寸固定保持的垫片的功能,通过使配合突部114的下端与堵塞部件45的上面顶触,下部保持部件104的底面板108的上面与上部保持部件105的下面没有很强顶触。
在上部保持部件105的中央部上面形成的俯视观察圆形的凹部115中,能相对转动地收容圆形固定部件69(参照图16)。
在该扶手装置9中,使肘垫94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时候,扶手支撑板92及下部保持部件104,与扶手基板93一体地移动。因此,通过将扶手支撑板92的堵塞板96的前后尺寸设置为在扶手基板93的开口部95的前后尺寸以上,且扶手基板93的前后尺寸以下,能始终通过堵塞板96对开口部95整体堵塞,能防止异物进入开口部95内。另外,通过堵塞板96不从扶手基板93的前后端缘向前后方向露出,从而良好地保持外观。
另外,在使扶手91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时候,相对于扶手支撑板92及下部保持部件104扶手基板93在左右方向相对移动。此时,由于扶手基板93的开口部95整体始终被扶手支撑板92的堵塞板96堵塞,因此能防止异物进入开口部95。
在所述实施方式及变型例中,能将前后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左右方向作为第二方向。
<第二实施方式>
然后,参照图17~图23,对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度调节装置13具有向上下直线状延伸的立起部12a、上部支撑筒14及内筒体34,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度调节装置120具有在前后方向截面观察下形成为向左右外侧凸的弯曲状并向上下延伸的立起部121(支撑体)、上部支撑筒122及内筒体123,在该点上尤其不同(参照图19)。除此之外,存在形状等不同的部分,但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成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详细说明。
参照图17、图18、图22,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30的锁定部件124。锁定部件124在主体部30a的前端具有圆柱状的连结突部(锁定销)125,同时在主体部30a的后面具有与连结突部125同轴向后方开放的销孔126。在销孔126的后方,在立起部121的后壁形成与销孔126的螺纹孔127。在螺纹孔127螺入固定具有圆柱状的前端轴部128a的轴支螺钉128。前端轴部128a插入主体部30a的销孔126,能转动且能在前后滑动。以该前端轴部128a及连结突部125为轴,锁定部件124能向左右倾斜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杆40的转动杆130(动作部件)。转动杆130同轴且呈直线状一体地具有轴部130a、小径轴部130b、被操作部130c,所述轴部130a插入内筒体123内;所述小径轴部130b在该转动杆的上方呈阶梯状地缩径连接;所述被操作部130c在该转动杆的上方呈高低阶差状地扩径连接。轴部130a为了保留在其外周沿轴方向的纵肋状物及与轴方向正交的横肋状物而实施适宜减轻重量的同时,在左右外侧(与锁定部件124的突部30c同侧)的外周全长连续形成沿轴方向的凹槽131(作用部)。在锁定部件124的主体部30a插入轴部130a的时候,在凹槽131能上下滑动地配合突部30c。
参照图17、图20,在内筒体123的上端部,配置能在前后滑动的滑块132。滑块132使操作杆43的上卡止片133连结于其前端部。上卡止片133在操作杆43的操作部43a向上提起的时候,向后方移动滑块132。
在滑块132的后部,形成俯视观察为矩形状并从上方将转动杆130插入的连结孔134。在连结孔134的两侧形成内凸边135,在该内凸边135上,形成于转动杆130的被操作部130c的上端的凸边130d从上方滑动接触。在转动杆130插入连结孔134并在内筒体123内吊挂的状态下,滑块132与内筒体123均保持在上部支撑筒122内。
在保持滑块132、内筒体123及转动杆130的状态下,上部支撑筒122安装在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1上。此时,转动杆130的轴部130a插入锁定部件124的主体部30a,突部30c在凹槽131能相对移动地配合(参照图22)。转动杆130与滑块132、内筒体123及上部支撑筒122均相对于下部支撑杆12能一体地升降,且相对于滑块132等能少量的倾斜移动。
参照图20,在连结孔134的左右外侧的内凸边135,形成向连结孔134的内侧突出的突片136。另一方面,在转动杆130的被操作部130c的外周,在与凹槽131大致同一周方向位置,形成有包含与周方向大致正交形成的顶触面137a的切口部137。在插入连结孔134时,在切口部137的顶触面137a的偏心部,从前方对连结孔134的突片136的后端连结。
在该状态下,如果通过操作杆43的操作使滑块132向后方移动,则突片136向后方按压顶触面137a的偏心部,如图21所示,使转动杆130沿图中顺时针转动。
参照图23,如果转动杆130沿所述顺时针转动,则通过由凹槽131及突部30c组成的连接机构138,使锁定部件124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后方移动。
如图22所示,锁定部件124在操作杆43的非操作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前方加力。由此,锁定部件124到达使连结突部125与内筒体123的前面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圆形连结孔139(连结部)中的任意一个连结的锁定位置。此时,内筒体123、上部支撑筒122及扶手11保持在适宜的高度。
从该状态来看,在改变扶手11的高度时,在任意升降的情况下,向上推起操作杆43的操作部43a。这样的话,如图23所示,滑块132向后方移动并使转动杆130顺时针转动,使锁定部件124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后方移动。由此,锁定部件124到达使连结突部125从连结孔139脱离的解锁位置,内筒体123、上部支撑筒122及扶手11能升降。
在对操作杆43操作并使扶手11移动至希望的高度后,如果手从操作杆43离开,则锁定部件124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前方移动,返回至使连结突部125与内筒体123中的任意一个连结孔139连结的锁定位置。即使连结突部125的前端避开连结孔139顶触停止于内筒体123的里面,通过使扶手11只向上方或者下方的任意一方稍微移动,连结突部125连结至最近的连结孔139,到达锁定位置。
锁定部件124的连结突部125与内筒体123的任意一个连结孔139连结,如果锁定部件124在锁定位置停止,则内筒体123和与其一体的上部支撑筒122及扶手11保持在此高度。
这里,参照图19,在使扶手11升降的时候,由于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1、上部支撑筒122及内筒体123在前后方向截面观察下呈弯曲状,因此内筒体123、上部支撑筒122及扶手11的升降轨迹也在前后方向截面观察下呈同样的弯曲状。
此时,与内筒体123同时升降的转动杆130也呈弯曲状升降,但是插入该转动杆130的锁定部件124保持在立起部121的上端部能在左右倾斜移动。因此,即使使转动杆130伴随其升降的凹槽131和突部30c滑动,并且使相对于下部支撑杆12的前后方向截面观察的角度变化,通过与它们对齐并适宜倾斜移动锁定部件124,转动杆130及锁定部件124的连结关系也不通过扶手11的高度来保持固定。此外,图中点划线所表示的扶手11及转动杆130表示它们完全降下的状态(与图18的相当的状态)。
由于转动杆130是在前后方向截面观察下沿着扶手11等的弯曲状升降轨迹的弦而配置,因此相对于上部支撑筒122等的角度也会变化。这是由于转动杆130的上端部相对于上部支撑筒122等也能在左右倾斜移动,转动杆130及滑块132的连结关系也不通过扶手11的高度来保持同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部件124的上方安装在立起部121的上端部的端盖27的转动杆130用的插入孔24,在左右呈长的长圆形,容许转动杆130的左右的倾斜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度调节装置12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不通过扶手11的高度,转动杆130、锁定部件124及连接机构138的相对关系大致固定,即使扶手11处于任意高度,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轻松的锁定解除动作,同时能减小误操作及误动作的可能性。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度调节装置120中,锁定部件124被下部支撑杆12可倾斜移动地支撑。因此,即使在上部支撑筒122和下部支撑杆12的立起部121弯曲,转动杆130沿着弯曲状轨迹升降的情况下,不通过上部支撑筒122和转动杆130的上下位置,对转动杆130的凹槽131和锁定部件124的突部30c的连结关系保持同等,能良好地保持它们的协调动作。即,不通过扶手11的上下位置,能顺滑且可靠地进行通过设置在扶手11的操作杆43的操作。
然后,参照图24~图27,表示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该变形例的高度调节装置140,在代替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动杆130而具备动作部件150这一点上尤其不同。除此之外,存在形状等不同的部分,但是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构成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详细说明。
参照图24、图25,动作部件150与中继部件153均被上部支撑筒122支撑,中继部件153、上部支撑筒122及内筒体123均相对于下部支撑杆12及锁定部件124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即使动作部件150在上下方向移动,相对于锁定部件124使在前后长的作用部(后缘部151)一直与动作部件150连结,无论在任意上下位置都能使锁定部件124向解锁位置方向(后方)移动。
动作部件150以呈上下延伸的带板状,并与左右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动作部件150的上端部152被上部支撑筒122的上端部支撑能在前后方向移动。动作部件150只容许相对于上部支撑筒122的前后方向平行移动及左右倾斜移动。
动作部件150的下部和与操作杆43协调动作的中继部件153均插入锁定部件124的主体部30a内。中继部件153具有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截面形状并向上下延伸,在其内侧可滑动地夹入动作部件150的下部。中继部件153只容许相对于上部支撑筒122的上下方向平行移动及与动作部件150一体的倾斜移动。
在中继部件153的左右侧壁部154,形成多个(图中为上下二层)向后下的缝隙孔155。在各缝隙孔155分别与固定设置在动作部件150的卡止销156的两侧部连结。在该状态下,中继部件153及动作部件150插入锁定部件124的主体部30a内。
参照图26、图27,在中继部件153的上端突片157,通过操作杆43的操作输入向上的力。由此如果中继部件153上升,则沿着各缝隙孔155,卡止销156进而动作部件150向后方移动。动作部件150的后缘部151从前方与锁定部件124的主体部30a的后壁部158可上下滑动地连结。通过这些后缘部151及后壁部158所组成的连接机构159,从而对动作部件150和锁定部件124协调动作。
即,锁定部件124在操作杆43的非操作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到达锁定位置(参照图25)。如果从该状态下对操作杆43操作,则通过中继部件153的动作,动作部件150与锁定部件124均克服所述作用力向后方移动到达解锁位置。
此外,高度调节装置140能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度调节装置13上的立起部12a、上部支撑筒14及内筒体34以及锁定部件30来构成。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高度调节装置13,120,140、椅子的扶手装置9上的扶手11相对于下部支撑杆12作为能调节高度的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总体日常用具中,作为相对于支撑体能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的高度调节装置,能宽阔地应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前后方向截面观察下呈弯曲状的立起部121、上部支撑筒122及内筒体123,但是它们也能在左右方向截面观察下弯曲。
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例如,能进行在如下的多种变形的形态下的实施。
(1)在转动杆40、130的轴部40a、130a的外周面设置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条,该突条配合于在锁定部件30、124的插入孔31的里面设置的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条内,能相对移动,通过转动杆40、130的转动,通过所述突条按压凹条的一个侧面,使锁定部件30、124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2)将操作杆43设置为从上部支撑筒14、122的前面向前后方向出没的销状,在该销的后端,按压朝向转动杆40、130上的前方的顶触面40d、137a的偏心部,使转动杆40、130向希望的方向转动。
(3)通过朝向与转动杆40、130正交的方向的连杆,连结所述(2)上的销的后端部和转动杆40、130的上端部。
(4)不设置内筒体(引导部件)34、123,在上部支撑筒(移动部件)14、122的内壁直接设置代替连结孔39、139的连结部。该情况的连结部比起从外部露出的通孔等,优选不在外部露出的凹凸形状等。
工业实用性
在椅子等总体日常用具中,提供一种符合以下目的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扶手装置,即,即使移动部件的移动行程设置得大也不在外部暴露多个连结部;与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或升降轨迹无关,通过设置在移动部件上的操作杆平稳地进行操作;与移动部件的上下位置无关,始终处于同一条件下,轻松地进行锁定及锁定解除操作;误操作及误动作的可能性小。
附图标记说明
9―扶手装置
11、91―扶手
12―下部支撑杆(支撑体)
12a、121―立起部(支撑体)
13、120、140―高度调节装置
14、122―上部支撑筒(移动部件)
30、124―锁定部件
30b、125―连结突部
30c―突部
31―插入孔
32―压缩螺旋弹簧(加力装置)
34、123―内筒体(引导部件)
39、139―连结孔(连结部)
40、130―转动杆(动作部件)
150―动作部件
40d、137a―顶触面
41、131―凹槽(作用部)
151―后缘部(作用部)
42、138―连接机构
43―操作杆(操作部件)

Claims (19)

1.一种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
支撑体;
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上,内侧具有排列在上下方向的多个连结部,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处于所述移动部件的任意一个连结部选择性地锁定的锁定位置和从所述连结部脱离的解锁位置,能在水平方向移动且不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
加力装置,所述加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将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锁定位置加力;
动作部件,所述动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与所述移动部件一起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及锁定部件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且即使沿上下方向移动,也使相对于所述锁定部件能上下滑动的作用部也一直连结在所述锁定部件上,无论上下位置都能使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解锁位置方向移动;
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使所述动作部件动作,以使通过所述动作部件使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解锁位置方向移动;
所述动作部件与被作为所述移动部件的上部支撑筒支撑的中继部件、上部支撑筒、以及内配合于所述上部支撑筒内的内筒体一起,能够相对于作为所述支撑体的下部支撑杆及所述锁定部件在上下方向移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被所述支撑体可倾斜移动地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绕着为与所述连结部连结而突出设置的连结突部的轴线进行倾斜移动。
4.一种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
支撑体;
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上,具有排列在上下方向的多个连结部,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处于在所述移动部件的任意一个连结部选择性地锁定的锁定位置和从所述连结部脱离的解锁位置,能在水平方向移动且不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加力装置,所述加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将所述锁定部件向锁定位置加力;
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形成为与所述移动部件平行,且能绕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与所述移动部件一起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及锁定部件能在上下方向移动;
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转动杆和锁定部件,以通过向所述转动杆的一个方向转动,使所述锁定部件向解锁位置方向移动;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使所述转动杆绕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插入于设置在锁定部件上的朝向上下方向的插入孔内,
所述连接机构由突部和凹槽构成,所述突部突出设置在所述锁定部件的插入孔里面,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转动杆的外周面上,使所述突部能相对移动地配合,所述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
通过所述转动杆绕着轴线的一个方向转动,使得所述突部被由所述凹槽的一个侧面形成的动作部按压,锁定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在所述转动杆的一部分,形成与转动杆的中心轴线平行的顶触面,通过由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的操作杆的一个端部来按压该顶触面的偏心部,使所述转动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在所述转动杆的一部分,形成与转动杆的中心轴线平行的顶触面,通过由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的操作杆的一个端部来按压该顶触面的偏心部,使所述转动杆转动。
8.权利要求4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被所述支撑体可倾斜移动地支撑。
9.权利要求5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被所述支撑体可倾斜移动地支撑。
10.权利要求6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被所述支撑体可倾斜移动地支撑。
11.权利要求7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被所述支撑体可倾斜移动地支撑。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绕着为与所述连结部连结而突出设置的连结突部的轴线进行倾斜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绕着为与所述连结部连结而突出设置的连结突部的轴线进行倾斜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绕着为与所述连结部连结而突出设置的连结突部的轴线进行倾斜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锁定部件绕着为与所述连结部连结而突出设置的连结突部的轴线进行倾斜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的内侧,其具有多个所述连结部,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作为所述多个连结部的多个连结孔。
18.一种椅子扶手装置,
将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中的所述支撑体作为,在椅子的椅座的侧方立起且上端部形成筒状的下部支撑杆,
将所述移动部件作为,上端设置有扶手,并在上下方向能滑动地外配合于所述下部支撑杆上,且在内侧具有多个连结部的上部支撑筒,
通过将所述锁定部件和所述加力装置配置在所述下部支撑杆的上端部,且将所述动作部件设置在所述下部支撑杆的内部,使得能够相对于下部支撑杆进行扶手高度调节。
19.一种椅子扶手装置,
将权利要求2~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中的所述支撑体作为,在椅子的椅座的侧方立起,且上端部形成筒状的下部支撑杆,
将所述移动部件作为,上端设置有扶手,并在上下方向能滑动地外配合于所述下部支撑杆上,且在内侧具有多个连结部的上部支撑筒,
通过将所述锁定部件和所述加力装置配置在所述下部支撑杆的上端部,且将所述转动杆设置在所述下部支撑杆的内部,使得能够相对于下部支撑杆进行扶手高度调节。
CN201380022912.2A 2012-05-02 2013-05-02 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扶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6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5234 2012-05-02
JP2012-105234 2012-05-02
JP2012-232059 2012-10-19
JP2012232059A JP6122607B2 (ja) 2012-05-02 2012-10-19 什器における高さ調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椅子の肘掛け装置
PCT/JP2013/062761 WO2013165017A1 (ja) 2012-05-02 2013-05-02 什器における高さ調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椅子の肘掛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6971A CN104486971A (zh) 2015-04-01
CN104486971B true CN104486971B (zh) 2017-06-23

Family

ID=49514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291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6971B (zh) 2012-05-02 2013-05-02 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扶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03451B2 (zh)
EP (1) EP2845518B1 (zh)
JP (1) JP6122607B2 (zh)
CN (1) CN104486971B (zh)
WO (1) WO2013165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2491B2 (ja) * 2008-12-12 2014-07-16 フォームウェイ ファーニチャー リミテッド 椅子、支持体及びコンポーネント
US9603456B2 (en) * 2015-07-06 2017-03-28 Yu-Shan Lai Rotating device for armrest
CN205457474U (zh) 2016-01-08 2016-08-17 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杆及具有该支撑杆的折叠床
CN109310212B (zh) * 2016-06-10 2022-06-07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扶手以及椅子
WO2017213236A1 (ja) * 2016-06-10 2017-12-14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肘掛け及び椅子
USD832018S1 (en) 2016-07-28 2018-10-30 Terry Cassaday Chair armrest
US9848707B1 (en) 2016-07-28 2017-12-26 Ergo-Industrial Seating Systems, Inc. Telescoping mechanism
CN106073251B (zh) * 2016-08-05 2023-02-28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节姿态的办公椅机构
CN110088713B (zh) * 2016-12-14 2022-05-17 雷蛇(亚太)私人有限公司 输入设备
USD853163S1 (en) * 2017-05-15 2019-07-09 Bock 1 Gmbh & Co. Kg Office chair
US10165864B1 (en) * 2017-06-16 2019-01-01 Tung-Hua Su Chair armrest device
CN207886004U (zh) * 2017-07-26 2018-09-21 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床支撑脚的支撑结构
USD869890S1 (en) 2017-12-05 2019-12-17 Steelcase Inc. Chairback
USD869889S1 (en) 2017-12-05 2019-12-17 Steelcase Inc. Chairback
US10813463B2 (en) 2017-12-05 2020-10-27 Steelcase Inc. Compliant backrest
USD869872S1 (en) 2017-12-05 2019-12-17 Steelcase Inc. Chair
USD870479S1 (en) 2017-12-05 2019-12-24 Steelcase Inc. Chair
US11291305B2 (en) 2017-12-05 2022-04-05 Steelcase Inc. Compliant backrest
US10426269B1 (en) * 2018-04-30 2019-10-01 Buzz Seating, Inc. Chair with appendage accommodations
USD888479S1 (en) 2018-06-04 2020-06-30 Steelcase Inc. Chair arm
USD891842S1 (en) 2018-06-04 2020-08-04 Steelcase Inc. Chair arm
US10660445B2 (en) * 2018-10-24 2020-05-26 Tien Ching Fang Height adjustable chair armrest
JP7294854B2 (ja) * 2019-03-29 2023-06-20 株式会社オカムラ 肘掛け及び椅子
CN210330029U (zh) 2019-04-28 2020-04-17 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床支撑脚的支撑结构
USD907935S1 (en) 2019-05-31 2021-01-19 Steelcase Inc. Chair
USD907383S1 (en) 2019-05-31 2021-01-12 Steelcase Inc. Chair with upholstered back
US10932574B2 (en) * 2019-06-06 2021-03-02 Chuan Hs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Adjustable armrest
US10939751B1 (en) 2019-08-30 2021-03-09 Inno-Sports Co., Ltd. Adjustable bar, leg assembly and table having same
CN113100599A (zh) * 2020-01-09 2021-07-13 陈羿儒 具多向调整的扶手靠垫
CN213992822U (zh) 2020-04-23 2021-08-20 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吹塑桌板
US11524812B2 (en) 2020-04-28 2022-12-13 Inno-Sports Co., Ltd. Blow-molded unitary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strength
US11564492B2 (en) 2020-07-27 2023-01-31 Inno-Sports Co., Ltd. Blow-molded unitary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strength
US11564494B2 (en) 2020-07-27 2023-01-31 Inno-Sports Co., Ltd. Blow-molded unitary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strength
US11937695B2 (en) 2021-11-01 2024-03-26 Inno-Sports Co., Ltd. Height-adjustable folding tab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6668A (en) * 1982-04-13 1985-10-15 Nystrom Nordpatent Aktiebolag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CN2368368Y (zh) * 1999-04-14 2000-03-15 苏文法 座椅扶手的调整装置
US6336680B1 (en) * 2001-07-05 2002-01-08 Ching-Yang Lee Height-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rmrest
CN2484846Y (zh) * 2001-05-09 2002-04-10 李清阳 办公椅扶手高低调整结构
CN1671317A (zh) * 2002-07-23 2005-09-21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椅子
US7556316B1 (en) * 2008-03-28 2009-07-07 Yu-Shan Lai Elevating structure for armres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803A (en) * 1890-07-08 Piano-stool
US1070278A (en) * 1912-05-29 1913-08-12 George Bester Mckinney Stool.
US5265938A (en) 1991-12-05 1993-11-3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Adjustable arm for a chair
US5599067A (en) 1995-06-07 1997-02-04 Herman Miller, Inc. Adjustable arm rest assembly
JP2973088B2 (ja) 1995-12-25 1999-11-08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椅子の肘掛け等の高さ調節装置
JPH1099161A (ja) 1996-09-30 1998-04-21 Inoue Assoc:Kk 椅子の肘掛け
IT1320404B1 (it) 2000-06-06 2003-11-26 Pro Cord Srl Bracciolo per sedia, poltrona o simile, e sedia utilizzante talebracciolo.
NZ518944A (en) * 2002-05-14 2004-09-24 Formway Furniture Ltd Height adjustable arm for chair with outer stem releasably lockable to inner stem by engagement of recesses
US6976739B2 (en) * 2004-04-12 2005-12-20 Chuan Hs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Armrest assembly
US7011371B1 (en) * 2004-11-29 2006-03-14 Po-Chuan Tsai Armrest assembly having a height adjustable function
US7341313B2 (en) 2005-04-08 2008-03-11 Steelcas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djustable armrest with motion control
JP4624208B2 (ja) 2005-08-08 2011-02-02 タカノ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ガイド装置
US20070093129A1 (en) * 2005-10-25 2007-04-26 Hsueh-Yu Ho Rail adjustment device
JP4936270B2 (ja) 2006-01-19 2012-05-23 コクヨ株式会社 椅子
US7448687B2 (en) * 2007-03-16 2008-11-11 Po-Chuan Tsai Internally pulling type lift device for chair armrest
US7661763B2 (en) * 2008-01-22 2010-02-16 Po-Chuan Tsai Chair armrest having a height adjustable function
US7896440B2 (en) * 2008-09-15 2011-03-01 Po-Chuan Tsai Chair armrest having a height adjustable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6668A (en) * 1982-04-13 1985-10-15 Nystrom Nordpatent Aktiebolag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CN2368368Y (zh) * 1999-04-14 2000-03-15 苏文法 座椅扶手的调整装置
CN2484846Y (zh) * 2001-05-09 2002-04-10 李清阳 办公椅扶手高低调整结构
US6336680B1 (en) * 2001-07-05 2002-01-08 Ching-Yang Lee Height-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rmrest
CN1671317A (zh) * 2002-07-23 2005-09-21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椅子
US7556316B1 (en) * 2008-03-28 2009-07-07 Yu-Shan Lai Elevating structure for armres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45518B1 (en) 2017-11-01
CN104486971A (zh) 2015-04-01
JP6122607B2 (ja) 2017-04-26
US9603451B2 (en) 2017-03-28
JP2013248374A (ja) 2013-12-12
WO2013165017A1 (ja) 2013-11-07
US20150130250A1 (en) 2015-05-14
EP2845518A1 (en) 2015-03-11
EP2845518A4 (en)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6971B (zh) 日常用具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高度调节装置的椅子的扶手装置
CN103442618B (zh) 抽屉抽拉导向装置
CN1978214B (zh) 文件的装订器
CN105228571B (zh) 床装置
EP1507167A1 (en) Self-contained manual lifting screen
CN102630414B (zh) 移植方法和移植机
EP2017108A1 (e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ITTV950016U1 (it) Dispositivo di regolazione dell'altezza di uno schienale di una sedia
CN106314229A (zh) 头枕
DE102009021193A1 (de) Synchronmechanik
CN109310211A (zh) 扶手及椅子
KR200478652Y1 (ko) 스탠딩 테이블
CN205398910U (zh) 缝纫机的上进给装置
KR102216572B1 (ko) 레버 연동형 접이식 테이블
CN110271597A (zh) 一种控制系统及儿童载具
CN104904387A (zh) 一种蔬菜移栽机取苗夹
CN112794083B (zh) 一种料盘回收码放装置
DE7631908U1 (de) Lehnstuhl
CN105476305A (zh) 移动式桌子的脚部锁定机构
CN204206801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948706U (zh) 水田作业机
KR20130024154A (ko) 의자 등받이 경사조절장치
CN206636307U (zh) 一种顶部能连动的快搭帐篷架杆
JP2003235908A (ja) 寝台部昇降可動ベッド
KR102216562B1 (ko) 레버 연동형 접이식 테이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