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3060A - 车辆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3060A
CN104443060A CN201410374650.2A CN201410374650A CN104443060A CN 104443060 A CN104443060 A CN 104443060A CN 201410374650 A CN201410374650 A CN 201410374650A CN 104443060 A CN104443060 A CN 104443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type
type cover
seat
vehicle structure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46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3060B (zh
Inventor
立胁正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43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3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3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3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将装载物收纳在车室底板中央部且降低座椅位置来谋求低底板化,将室内空间确保得较为宽阔而有助于多用化,并提高便利性。车辆结构(1)具有:配置在乘员所搭乘的车室底板(FL)上且收纳装载物(LG)的收纳部(2);以沿车宽方向跨着收纳部(2)的方式配置的盘形罩横梁(3);和供乘员落座的座椅(S),盘形罩横梁(3)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32);和配置在壁部(32)上且固定座椅(S)的后部的座椅固定部(32a、32b)。

Description

车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尤其涉及具有配置在车室底板中央部的收纳部的车辆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对于车辆,谋求促进其多型化,并且在确保对备胎或大容量蓄电池等装载物进行收纳的空间的同时,将车室内的空间确保得较为宽阔,提高舒适的乘坐性、乘降性及便利性,从而能够灵活地用于多种目的。
以往,公知有如下车辆结构:为了确保搭载在车辆上的大容量蓄电池的空间,在座椅下部的后底板上设有收纳空间(例如,专利文献1)。
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结构,在后底板上固定将蓄电池的上表面整体覆盖的箱型的蓄电池罩,并沿车宽方向固定门型的加强件(reinforcement),通过蓄电池罩和加强件来形成闭合截面构造,并在呈帽形状截面的加强件的上表面上安装后座椅的后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85354号公报(参照图3)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将后座椅安装在加强件的上表面上,所以座椅位置升高而妨碍室内空间,无法确保头顶空隙(head clearance),从而有损乘坐性。另外,若座椅位置升高,则难以实现低底板化而导致乘员难以乘降,存在难以适用于多种目的用途而妨碍便利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研发的,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能够在将装载物收纳于车室底板中央部的同时,降低座椅位置来谋求低底板化,将室内空间确保得较为宽阔来提高乘坐性,并且,能够有助于多用化而提高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车辆结构,具有:配置在乘员所搭乘的车室底板上且收纳装载物的收纳部;以沿车宽方向跨着该收纳部的方式配置的盘形罩横梁;和供乘员落座的座椅,上述车辆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盘形罩横梁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和配置在该壁部上且固定上述座椅的座椅固定部。
在本发明的车辆结构中,通过将固定座椅后部的座椅固定部配置在盘形罩横梁的壁部上,能够降低座椅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头顶空隙而扩大室内空间来提高乘坐性,并能够提高乘降性及便利性。
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结构中,上述盘形罩横梁具有向上凸起的帽形状截面,包括:形成上述壁部的前壁部及后壁部;连结该前壁部和后壁部的上表面部;从上述前壁部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的前凸缘;和从上述后壁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后凸缘,上述座椅固定部配置在上述后壁部上,上述车辆结构具有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该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配置在上述前壁部与上述座椅固定部之间,且与上述座椅一起固定在上述盘形罩横梁上。
在方案2的车辆结构中,通过将上述座椅固定部配置在上述后壁部上,能够从后方将座椅固定在盘形罩横梁上,因此,能够避免与座椅的底面发生干涉而进行座椅的安装作业。
另外,通过在上述前壁部与上述座椅固定部之间配置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并将其与座椅和盘形罩横梁共同紧固,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的固定强度。
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结构中,具有盘形罩加强构件,该盘形罩加强构件的后端固定在与上述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的配置位置对应的上述前壁部上,并且该盘形罩加强构件以沿前后方向跨着上述收纳部的方式延伸,且前端固定在上述车室底板上。
在方案3的车辆结构中,通过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盘形罩加强构件固定在盘形罩横梁上,能够提高沿车宽方向配置的盘形罩横梁的前后方向的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在盘形罩横梁上的座椅的固定强度。另外,由于能够通过盘形罩横梁及盘形罩加强构件在车宽方向及前后方向上覆盖收纳部,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护装载物,并且能够提高车室底板的刚性。
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2或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结构中,上述盘形罩横梁具有从上述后凸缘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外缘凸缘。
在方案4的车辆结构中,通过具有从上述后凸缘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外缘凸缘,能够在后凸缘的后端部形成圆角,因此,在进行收纳于横梁下方的装载物的取放的情况下,即使装载物与后凸缘的后端部碰触也能够防止损伤。
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4所记载的车辆结构中,配置有上述座椅固定部的后壁部处的、从上述上表面部起算的后壁部的长度,大于相邻的没有配置该座椅固定部的后壁部处的、从上述上表面部起算的后壁部的长度,该车辆结构包括:具有コ字形状截面且覆盖上述外缘凸缘的罩部件;和以从该罩部件的コ字形状截面的上表面下部向下方延伸且与上述后凸缘抵接的方式形成的肋。
在方案5的车辆结构中,通过延长配置有上述座椅固定部的后壁部处的、从上述上表面部起算的后壁部的长度,能够提高座椅的固定强度。另外,通过具有将后凸缘及外缘凸缘覆盖的罩部件,在乘员进行装载物的取放的情况下,能够保护乘员且容易进行取放,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装载物受到损伤。
而且,通过在罩部件上具有以与上述后凸缘抵接的方式形成的肋,能够将罩部件可靠地按压在后凸缘上而进行保持,因此,即使后凸缘为因座椅固定部而弯曲的形状,也能够可靠且顺利地安装罩部件。另外,由于肋卡挂在外缘凸缘上而被保持,所以能够避免意外脱落。
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至5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结构中,具有配置在上述盘形罩横梁的后方且将上述收纳部覆盖的盘形罩盖,上述盘形罩盖的前部沿上述盘形罩横梁而配置,上述盘形罩盖的后部具有从上述前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该倾斜部延伸至比上述座椅更靠后方的位置并配置在上述车室底板上。
在方案6的车辆结构中,通过具有将上述收纳部覆盖的盘形罩盖,在不从收纳部进行装载物的取放、即通常使用时,能够保护装载物并提高车室底板的外观。
另外,通过使形成于上述盘形罩盖的后部的倾斜部延伸至比上述座椅更靠后方的位置,能够将盘形罩盖用作后方座位的脚踏板,因此,能够提高车室内的乘坐性及舒适性。
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至6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结构中,具有配置在上述盘形罩横梁的前方且将上述收纳部覆盖的盘形罩,上述盘形罩横梁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固定在上述车室底板上,以从上述两端部朝向中央部而向上方成为凸形状的方式弯曲,上述盘形罩的后部沿上述盘形罩横梁配置,并且在上述盘形罩的后部与上述车室底板之间形成有开口部。
在方案7的车辆结构中,通过用盘形罩将盘形罩横梁的前方覆盖,能够可靠地保护收纳在收纳部中的装载物,并且能够提高车室底板的刚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结构能够在将装载物收纳于车室底板中央部的同时降低座椅位置来谋求低底板化,将室内空间确保得较为宽阔来提高乘坐性,并且,能够有助于多用化而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的外观,是从左侧后方观察车室底板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中的将盘形罩盖(pancover lid)拆下后的状态下的收纳部与座椅的关系的、图1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中的盘形罩横梁和盘形罩加强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将盘形罩拆下后的状态下将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固定在盘形罩横梁上的状态的、图2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形罩横梁的结构的图,(a)是立体图,(b)是(a)的X-X线剖视图,(c)是(a)的Y-Y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的结构的图,(a)是表示安装状态的立体图,(b)是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的立体图,(c)是(a)的Z-Z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中的座椅的安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形罩横梁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其在盘形罩的后缘部上设有外缘凸缘。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结构
2 收纳部
3 盘形罩横梁
3a 开口部
4 盘形罩加强构件
5 盘形罩盖
6、6A 盘形罩
7(7a、7b) 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
8 罩部件
31 前壁部
32 后壁部
32a、32b 座椅固定部
33 上表面部
34 前凸缘
35 后凸缘
35a 外缘凸缘
41、42 盘形罩加强构件
51 倾斜部
61A 外缘凸缘
81 肋
82 下表面部
FL 车室底板
LG 装载物
S(S1、S2) 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适当参照图1~图8,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1。所参照的图1表示车室底板FL的前部,是将配置在仪表板DP的后方的第一排左侧的座椅S1和右侧的座椅S2(参照图2)拆下后而从车辆的左侧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其中,仪表板DP将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EG和车室底板FL分隔。
此外,车辆的种类和座椅排列等没有特别限定,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的座椅排列,对具有前数第一排、第二排(参照图7的S3)及第三排座椅(未图示)的车辆进行说明。另外,为便于说明,关于车辆的方向,称作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并将车辆的室内侧称作内侧,将车外侧称作外侧。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结构1具有:收纳装载物LG(参照图2)的收纳部2;以沿车宽方向跨着收纳部2的方式配置的盘形罩横梁3;第一排左右的座椅S1、S2(参照图2);以沿前后方向跨着收纳部2的方式延伸且前端固定在车室底板上的盘形罩加强构件4(41、42);配置在盘形罩横梁3的后方的盘形罩盖5;和配置在盘形罩横梁3的前方的盘形罩6。
如图2所示,收纳部2是比乘员(未图示)所搭乘的车室底板FL的中央部靠前形成的、由凹部构成的、装载物LG的收纳空间,设置在车室底板FL的第一排右侧的座椅S1和左侧的座椅S2的下部。在收纳部2中,以覆盖形成于车室底板FL上的凹部的方式将盘形罩横梁3和盘形罩6固定在车室底板FL上,并在开口部3a上以装拆自如的方式配置有盘形罩盖5。
收纳部2对于凹部的形状和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装载物LG,例如能够牢固地保持并安全地收纳备胎,或者在混合动力车等的情况下,能够牢固地保持并安全地收纳大容量蓄电池等。
车室底板FL被低底板化且接合各种构件和面板而构成,但没有特别限定,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盘形罩横梁3具有向上凸起的帽形状截面,包括:形成壁部的前壁部31及后壁部32;连结该前壁部31和后壁部32的上表面部33;从前壁部31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的前凸缘34;和从后壁部32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后凸缘35,而且,盘形罩横梁3还具有:从后凸缘35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外缘凸缘35a;配置在前壁部31与座椅固定部32a、32b之间且与座椅一起固定在盘形罩横梁3上的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7(参照图4);和具有コ字形状截面且覆盖外缘凸缘35a的作为防护罩的的罩部件8。
如图2所示,盘形罩横梁3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固定在车室底板FL上,以沿车宽方向跨着收纳部2的方式延伸,并以从两端部朝向中央部而向上方成为凸形状的方式弯曲,并且在盘形罩横梁3与形成于车室底板FL上的凹部之间形成开口部3a。
在盘形罩横梁3的后壁部32上,配置有用于将第一排左右的座椅S(S1、S2)的后部固定的座椅固定部32a、32b。
在座椅固定部32a、32b中,如图5(a)所示,后壁部32以向下方伸出的方式突出。
具体而言,在座椅固定部32a、32b中,配置有座椅固定部32a、32b的后壁部32处的、从上表面部33起算的后壁部32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W1(参照图5(b)),大于没有配置座椅固定部32a、32b的后壁部32处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W2(参照图5(c))。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扩大座椅固定部32a、32b中的座椅S(S1、S2)的安装面的面积而牢固地进行固定。
盘形罩加强构件4(41、42)以沿前后方向跨着收纳部2的方式延伸而配置,具有:与座椅固定部32a对应且配置在车室底板FL的左侧的盘形罩加强构件41;和与座椅固定部32b对应且配置在车室底板FL的右侧的盘形罩加强构件42。
如图3所示,盘形罩加强构件41的后端部固定在与座椅固定部32a对应的盘形罩横梁3的前壁部31上,该盘形罩加强构件41以沿前后方向跨着收纳部2的方式延伸并使前端部固定在车室底板FL(参照图2)上,其从前端部向斜上方立起至盘形罩横梁3的高度,并大致水平地折曲后到达盘形罩横梁3的前壁部31而连结。
盘形罩加强构件41具有向上凸起的帽形状截面,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内壁部41a及外壁部41b;连结该内壁部41a和外壁部41b的上表面部41c;从内壁部41a的右端向右方水平地延伸的内凸缘41d;和从外壁部41b的左端向左方水平地延伸的外凸缘41e。内凸缘41d和外凸缘41e与盘形罩6的上表面接合。
盘形罩加强构件42与盘形罩加强构件41为相同结构,因此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盘形罩加强构件4(41、42)固定在盘形罩横梁3上,能够提高沿车宽方向配置的盘形罩横梁3的前后方向的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在盘形罩横梁3上的座椅S(S1、S2)的固定强度。另外,由于能够通过盘形罩横梁3及盘形罩加强构件4(41、42)在车宽方向及前后方向上覆盖收纳部2,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护装载物LG(参照图2),并且能够提高车室底板FL的刚性。
<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
如图4和图6所示,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7(7a、7b)在仰视观察下呈向后方凸出的大致帽形状,包括:从盘形罩横梁3的内侧(下侧)配置在前壁部31与后壁部32中的座椅固定部32a之间的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7a;和配置在前壁部31与座椅固定部32b之间的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7b(参照图6(c))。
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7a、7b分别为相同形状,如图6(b)所示,具有:呈箱型形状的主体部70;从主体部70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与盘形罩横梁3的前壁部31接合的前支承部71;形成主体部70的后壁且与盘形罩横梁3的后壁部32接合的后支承部72;与盘形罩横梁3的后凸缘35接合的下支承部73;和座椅安装孔74。
根据所述结构,在座椅固定部32a、32b中,以将形成于盘形罩横梁3的内侧的梯形形状截面封堵的方式将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7a、7b分别配置在前壁部31与后壁部32之间,并将座椅S1、S2(参照图2)与盘形罩横梁3和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7a、7b共同紧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S1、S2的固定强度。
<座椅的安装构造>
如图2所示,第一排左右的座椅S1、S2经由座椅托架BK1、BK2、BK3、BK4而固定在车室底板FL上。
具体而言,左侧的座椅S1通过座椅托架BK1、BK2、BK3、BK4而安装在车室底板FL上。座椅托架BK1通过紧固件BT1从上方将座椅S1的前部左(外)侧固定在车室底板FL上,座椅托架BK2通过紧固件BT2从上方将座椅S1的前部右(内)侧固定在盘形罩加强构件41上,座椅托架BK3通过紧固件BT3从上方将座椅S1的后部左(外)侧固定在车室底板FL上,座椅托架BK4通过紧固件BT4从后方将座椅S1的前部右(内)侧固定在盘形罩横梁3的座椅固定部32a上。
根据所述结构,在车辆结构1中,通过将座椅固定部32a配置在后壁部32上,能够从后方将座椅托架BK4固定在盘形罩横梁3上,因此,能够避免与座椅S1的底面发生干涉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座椅S1的安装作业。
右侧的座椅S2与左侧的座椅S1左右对称,为相同结构,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罩部件>
罩部件8是在乘员进行装载物LG的取放的情况下,用于保护乘员且容易进行取放、并且更可靠地防止装载物LG受到损伤的部件,如图5所示,该罩部件8以将盘形罩横梁3的外缘凸缘35a覆盖的方式沿后凸缘35安装。
如图5(b)和(c)所示,罩部件8具有大致コ字形状截面,包括:以从コ字形状截面的上表面下部向下方延伸并与后凸缘35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形成的肋81;和对后凸缘35的下表面、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7的下支承部73及盘形罩6的后端下表面进行支承的下表面部82。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具有以与后凸缘35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形成的肋81和对后凸缘35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下表面部82,能够可靠地将罩部件8按压到后凸缘35上而进行保持。因此,即使后凸缘35为因座椅固定部32a、32b而弯曲的形状,也能够可靠且顺利地安装罩部件8。另外,由于肋81卡挂在外缘凸缘35a上而被保持,所以能够避免意外脱落。
<盘形罩盖>
如图1和图7所示,盘形罩盖5是配置在盘形罩横梁3的后方且将收纳部2的后部覆盖的装拆自如的盖部件。盘形罩盖5的前部以将盘形罩横梁3的开口部3a覆盖的方式沿开口部3a的上缘部而配置。
如图7所示,盘形罩盖5的后部具有从盘形罩盖5的前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1,该倾斜部51延伸至比座椅S1、S2(参照图2)更靠后方的位置并配置在车室底板FL上。
因此,盘形罩盖5的倾斜部51配置在第二排座椅S3的乘员M的脚边,从而能够将倾斜部51用作乘员M的脚踏板(foot rest),来提高车室内的乘坐性及舒适性。
如图1和图5所示,盘形罩6是配置在盘形罩横梁3的前方并将收纳部2覆盖的部件。
如图3所示,盘形罩6在俯视观察下呈矩形形状而构成。如图1和图5所示,盘形罩6的前部及左右的底部与车室底板FL接合,盘形罩6的后部沿着盘形罩横梁3的后凸缘35的下表面而接合(参照图5(b)和(c)),并在盘形罩6的后部与车室底板FL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a。
关于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1的动作,主要参照图2进行说明。
在车辆结构1中,通过将固定座椅S后部的座椅固定部32a、32b配置在盘形罩横梁3的后壁部32上,能够降低座椅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头顶空隙而扩大室内空间来提高乘坐性,并且能够提高乘降性及便利性。
在车辆结构1中,通过将座椅固定部32a、32b配置在后壁部32上,能够经由座椅托架BK4从后方将座椅S固定在座椅固定部32a、32b上,因此,能够避免与座椅S的底面发生干涉而能够容易进行座椅S的安装作业。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变形而实施。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使外缘凸缘35a形成在盘形罩横梁3的后凸缘35上,但不限定于此,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盘形罩6A的后缘部上设置外缘凸缘61A。

Claims (7)

1.一种车辆结构,具有:
配置在乘员所搭乘的车室底板上且收纳装载物的收纳部;
以沿车宽方向跨着该收纳部的方式配置的盘形罩横梁;和
供乘员落座的座椅,
所述车辆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盘形罩横梁具有:
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和
配置在该壁部上且固定所述座椅的座椅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形罩横梁具有向上凸起的帽形状截面,包括:形成所述壁部的前壁部及后壁部;连结该前壁部和后壁部的上表面部;从所述前壁部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的前凸缘;和从所述后壁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后凸缘,
所述座椅固定部配置在所述后壁部上,
所述车辆结构具有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该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配置在所述前壁部与所述座椅固定部之间,且与所述座椅一起固定在所述盘形罩横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盘形罩加强构件,该盘形罩加强构件的后端固定在与所述座椅固定部加强部件的配置位置对应的所述前壁部上,并且该盘形罩加强构件以沿前后方向跨着所述收纳部的方式延伸,且前端固定在所述车室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形罩横梁具有从所述后凸缘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外缘凸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所述座椅固定部的后壁部处的、从所述上表面部起算的后壁部的长度,大于相邻的没有配置该座椅固定部的后壁部处的、从所述上表面部起算的后壁部的长度,
该车辆结构包括:具有コ字形状截面且覆盖所述外缘凸缘的罩部件;和
以从所述罩部件的コ字形状截面的上表面下部向下方延伸且与所述后凸缘抵接的方式形成的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置在所述盘形罩横梁的后方且将所述收纳部覆盖的盘形罩盖,
所述盘形罩盖的前部沿所述盘形罩横梁而配置,
所述盘形罩盖的后部具有从所述前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该倾斜部延伸至比所述座椅更靠后方的位置并配置在所述车室底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置在所述盘形罩横梁的前方且将所述收纳部覆盖的盘形罩,
所述盘形罩横梁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固定在所述车室底板上,且所述盘形罩横梁以从所述两端部朝向中央部而向上方成为凸形状的方式弯曲,
所述盘形罩的后部沿所述盘形罩横梁配置,并且在所述盘形罩的后部与所述车室底板之间形成有开口部。
CN201410374650.2A 2013-09-25 2014-07-31 车辆结构 Active CN104443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025A JP5802248B2 (ja) 2013-09-25 2013-09-25 車体構造
JP2013-199025 2013-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3060A true CN104443060A (zh) 2015-03-25
CN104443060B CN104443060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831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4650.2A Active CN104443060B (zh) 2013-09-25 2014-07-31 车辆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02248B2 (zh)
CN (1) CN1044430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1835A (zh) * 2017-12-06 2018-04-13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前置客车尾部货舱结构
CN111448099A (zh) * 2017-12-06 2020-07-24 雷诺股份公司 具有到电池主开关的通路的机动车辆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5671B (zh) * 2018-11-19 2022-11-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US11535129B1 (en) 2021-08-17 2022-12-2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mounting bracket for energy attenuating memb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1777A (en) * 1981-06-05 1982-12-10 Toyota Motor Corp Construction of floor of car body
US4514008A (en) * 1981-06-05 1985-04-30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floor construction of motor vehicle
CN1579828A (zh) * 2003-08-04 2005-0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油箱在车辆中的布置结构
CN1605525A (zh) * 2003-09-19 2005-04-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地板下收容库
JP2008001148A (ja) * 2006-06-20 2008-01-10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下部構造
JP2012017084A (ja) * 2010-06-10 2012-01-2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1451B2 (ja) * 2003-03-25 2009-01-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1777A (en) * 1981-06-05 1982-12-10 Toyota Motor Corp Construction of floor of car body
US4514008A (en) * 1981-06-05 1985-04-30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floor construction of motor vehicle
CN1579828A (zh) * 2003-08-04 2005-0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油箱在车辆中的布置结构
CN1605525A (zh) * 2003-09-19 2005-04-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地板下收容库
JP2008001148A (ja) * 2006-06-20 2008-01-10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下部構造
JP2012017084A (ja) * 2010-06-10 2012-01-2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1835A (zh) * 2017-12-06 2018-04-13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前置客车尾部货舱结构
CN111448099A (zh) * 2017-12-06 2020-07-24 雷诺股份公司 具有到电池主开关的通路的机动车辆座椅
CN111448099B (zh) * 2017-12-06 2023-01-03 雷诺股份公司 具有到电池主开关的通路的机动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3255A (ja) 2015-04-09
JP5802248B2 (ja) 2015-10-28
CN104443060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587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919473B2 (en) Motor vehicle chassis
JP5900242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2848955B (zh) 乘用车、车辆座椅系统及车辆搁物盘系统
CN104443060A (zh) 车辆结构
JP6058794B2 (ja) 車両用モニタ付き照明装置
CN103303375A (zh) 机动车
JP6589090B2 (ja) 電池パックの補強構造
CN103909981A (zh) 多用途车辆
JP6264034B2 (ja) 車両用座席シート配索構造
CN102105329B (zh) 底部托盘
US9919661B2 (en) Harness protector
JP2019051885A (ja) 車両荷室構造
US20160129949A1 (en) Modular truck box compartment structure
JP5032517B2 (ja) 車両用荷室構造
JP6155645B2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支持構造
JP6412808B2 (ja) 摺動プロテクタ
CN105730526A (zh) 多用途车辆的货箱及多用途车辆
US20060006684A1 (en) Storage and tread unit
KR101003721B1 (ko) 차량과 적재함의 탈부착 구조
CN102729845A (zh) 座椅靠背的连接构造
JP4913564B2 (ja) 樹脂製収納ボックスの格納構造
JP6217572B2 (ja)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2012166599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21041822A (ja) 車体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