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6587B -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6587B
CN104426587B CN201410444599.8A CN201410444599A CN104426587B CN 104426587 B CN104426587 B CN 104426587B CN 201410444599 A CN201410444599 A CN 201410444599A CN 104426587 B CN104426587 B CN 104426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ower mode
nf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45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6587A (zh
Inventor
荻原祐
荻原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26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6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84Power saving in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4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separate channels for security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6Protecting data by securing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wo devices or processes
    • G06F21/608Secure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21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power consump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ans, e.g. RF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wireless LAN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即使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处于低电耗状态下时,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也能够与移动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在通常电力供给状态下或低电耗状态下工作。如果与移动终端建立NFC通信,则在低电耗状态下工作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转变为通常电力供给状态。即使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已经处于低电耗状态下时,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也能够经由NFC通信获取移动终端的ID数据。在转变为通常电力供给状态之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利用经由NFC通信所获取的ID数据进行认证处理。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能够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技术。
背景技术
诸如打印机和多功能外围设备的一些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管理用户的许可的用户认证功能。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可用于这种用户认证功能。当使用RFID标签时,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读取/写入RFID标签的标签读写器。更具体地,当使RFID标签接近图像形成装置时,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标签读写器从RFID标签中读取认证数据并基于所读取的认证数据来进行用户认证。
近年来,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个人电脑(PC))和图像形成装置采用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该近场通信是与RFID兼容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NFC中,定义了三种功能。第一种功能是读写器功能,该功能实现了与RFID标签的标签读写器的功能同等的功能。第二种功能是卡仿真功能,该功能实现了与RFID标签的功能同等的功能。第三种功能是对等功能,该功能实现了通过使用NFC对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通过使用读写器功能能够与RFID卡或NFC卡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因此,能够在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与具有NFC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之间实现与使用RFID标签的用户认证功能同等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用NFC卡仿真功能实现与RFID标签的功能同等的功能,并且移动终端将认证数据写入图像形成装置中。
当移动终端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以进行打印时,移动终端使用比NFC更长距离且更大容量的无线通信(例如,无线局域网(LAN)
日本特开2001-156723号公报讨论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通过使用具有指向性的无线通信(指向性无线通信)来确定对等方。在进行用于确定对等方的指向性无线通信之后,无线通信装置将该连接切换到没有指向性的无线通信(例如切换到无线LAN)。在日本特开2001-156723号公报中,使用红外数据协会(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作为指向性无线通信。日本特开2007-267370号公报讨论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首先通过使用能够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非接触式IC卡来确定作为对等方的移动终端,然后建立与该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例如无线LAN)。
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增长,存在具有省电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当一定时间段内没有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这些图像形成装置就会转变为低电耗状态(例如,睡眠模式)。在这种低电耗状态下,除了向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诸如网络接口等的一些功能供给电力以外,切断向各种功能的电力供给。图像形成装置从低电耗状态重新启动需要花费几秒至几十秒。例如,当用户将移动终端放置接近于(大约10cm)图像形成装置时建立NFC。通常,与图像形成装置从低电耗状态转变回通常电力供给状态需要的时间相比,将移动终端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时间更短。因此,即使移动终端尝试与处于低电耗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NFC,移动终端也会在图像形成装置重新启动之前从NFC区域离开。结果,由于无法进行NFC,因此无法进行诸如使用NFC的用户认证和无线LAN的建立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即使当无线通信装置处于低电耗状态时也能够与其他装置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能够在第一电力模式和第二电力模式下进行工作,所述第二电力模式需要比所述第一电力模式少的电力消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转变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电力模式下工作时经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其他装置的通信的情况下,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电力模式转变为所述第一电力模式;以及引导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转变单元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转变为所述第一电力模式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其他装置的用户进行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再次建立通信的动作。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例示了系统的整体配置。
图2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
图3例示了移动终端的配置。
图4是例示由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用户认证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例示了引导(guide)图像。
图6是当移动终端建立无线LAN通信时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例示用于建立无线LAN通信的过程的连接序列图。
图8是例示由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用户认证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当移动终端建立无线LAN通信时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0例示了引导图像。
图11是例示用于建立无线LAN通信的过程的连接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在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元件仅用作示例,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构成元件。
图1例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的整体配置。该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打印机和多功能外围设备)、计算机终端200、移动终端300及无线LAN主单元400。在该系统中,这些组件经由诸如LAN的网络500彼此连接并且互相通信。该网络500由以太网(注册商标)等来实现。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移动终端30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在下文中,称为“NFC通信”)600。可以在移动终端300与无线LAN主单元400之间进行比近距离无线通信更长距离的和更大容量的无线通信(在下文中,称为“无线LAN通信”)700。然而,无线LAN通信700仅作为示例,也可以使用其他通信方法,只要这种方法实现了比近距离无线通信更长距离的和更大容量的无线通信即可。
图像形成装置100由具有复印、打印及扫描功能的复印机、多功能外围设备等来实现。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使用上述功能对用户进行认证的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存储有用于识别用户的ID数据(识别信息)的认证卡(未示出)或移动终端300的用户认证。该ID数据是认证数据的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经由NFC通信600接收存储在认证卡或移动终端300中的ID数据并通过参照内部认证数据库(未示出)来进行用户认证。作为另选方案,可以通过将包括认证数据库的服务器分别布置在网络500上来进行用户认证。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将ID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并从该服务器接收认证结果。
计算机终端200将打印作业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另外,该计算机终端200能够显示由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扫描器功能等获得的电子数据。
移动终端300是诸如智能手机和平板PC的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移动终端300能够进行NFC通信600和无线LAN通信700。移动终端300 经由NFC通信60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交换各种数据(例如,IP地址和用户ID数据)。另外,移动终端300经由无线LAN主单元400通过使用无线LAN通信700与连接到网络500的各种装置进行通信。换句话说,无线LAN主单元400对诸如通过使用无线LAN通信700而进行访问的移动终端300的装置与连接到网络500的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图像形成装置>
图2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性配置。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控制器101、扫描器单元102、打印机单元103、操作单元108、NFC单元110、电源单元116、以及电源控制单元117。扫描器单元102是扫描原稿和获取图像的图像输入设备。打印机单元103是在纸张等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输出设备。控制器101控制扫描器单元102和打印机单元103的操作。扫描器单元102和打印机单元103能够基于传统技术具有各种配置。
控制器101包括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操作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4。CPU104在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5作为工作区并执行从只读存储器(ROM)106读取的计算机程序。
另外,控制器101包括硬盘驱动器(HDD)107以及网络接口(I/F)109。HDD 107是存储例如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相关的软件程序、各种设置、图像数据及文档等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另外,上述认证数据库包括在HDD 107中。网络I/F 109是用于经由网络500与网络500上的其他装置(与图2中的计算机终端200)进行通信的接口。
操作单元108是包括具有操作按钮和显示器的触摸屏的输入/输出接口。用户能够输入数据并检查操作单元108的显示器上的信息。
NFC单元110包括具有缓冲器112的NFC通信单元111、发送和接收用于NFC通信600的无线电波的天线113、微处理器(MP)114以及工作存储器115。MP 114与控制器101中的CPU104进行通信并在使用工作存储器115作为工作区的情况下控制NFC单元110。NFC单元110实现了读写器功能、卡仿真功能以及对等功能。由于NFC单元110能够 进行NFC通信600,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也是无线通信装置。
NFC通信单元111与其他装置进行NFC通信600。缓冲器112是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存储器并且存储经由NFC通信600发送的/接收的数据。缓冲器112具有足以进行NFC通信600的最小存储容量。因此,存储在缓冲器112中的数据很容易被覆盖。
电源单元116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各个单元(例如控制器101、扫描器单元102、打印机单元103及NFC单元110)供给从商用电源中生成的直流(DC)电力。电源单元116包括响应于来自电源控制单元117的控制信号而切断向各种单元的DC电力供给的开关。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为低电耗状态时,电源控制单元117将控制信号发送到电源单元116并使电源单元116只对最小数量的单元供给DC电力。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低电耗状态下,只对网络I/F 109、电源控制单元117及NFC单元110供给DC电力。由于控制器101消耗了大量的电力,因此不对控制器101供给DC电力。可以用DC电力供给其他组件。然而,不对消耗大量电力的组件供给DC电力。作为另选方案,在低电耗状态下,可以只切断供给操作单元108和扫描器单元102的DC电力。另外,在低电耗状态下,可以提供用于供给DC电力的多个配置,并可以以规则的间隔依次切断供给各个单元的DC电力。换句话说,低电耗状态是图像形成装置100需要的电力消耗比在通常操作下所需要的电力消耗少的状态。
<移动终端>
图3例示了移动终端300的配置。移动终端300包括CPU 301、RAM302、闪存ROM 303、操作单元304、照相机305、无线LAN I/F 306、NFC控制单元307以及天线308。这些组件彼此连接使得这些组件能够经由系统总线309彼此交换数据。
CPU 301控制移动终端300的整体操作。CPU 301在使用RAM 302作为工作区的情况下执行从闪存ROM 303读取的计算机程序。除了这种计算机程序之外,各种数据也存储在闪存ROM 303中。
操作单元304是包括具有显示器的触摸屏的输入/输出接口。用户能够输入数据并检查操作单元304的显示器上的信息。照相机305是拍摄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的摄像装置。无线LAN I/F 306是用于与其他装置(例如,与无线LAN主单元400)进行无线LAN通信700的接口。NFC控制单元307是用于与能够进行NFC通信600的其他装置(例如,与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NFC通信600的接口。天线308发送和接收用于NFC通信600的无线电波。NFC控制单元307实现读写器功能和对等功能。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不同,移动终端300中的NFC控制单元307不具有卡仿真功能。
<由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处理>
图4是例示由在低电耗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的用户认证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进行认证卡和移动终端300的用户认证。在该流程图中,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移动终端300的用户认证时,进行用于建立图像形成装置100和移动终端300之间的无线LAN通信700的设置。
当预定时间段未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时或当图像形成装置100经由操作单元108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指令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CPU104使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为低电耗状态。首先,在步骤S401中,CPU104将睡眠标志开信号写入NFC单元110中的缓冲器112中。睡眠标志开信号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的标志信号。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时,CPU 104将睡眠标志开信号写入缓冲器112中。另一方面,当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低电耗状态转变回到通常电力供给状态时,CPU 104写入睡眠标志关信号。在步骤S402中,在将睡眠标志开信号写入缓冲器112之后,CPU 104使电源控制单元117控制电源单元116以使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为低电耗状态。通过由电源控制单元117控制,电源单元116适当地切断向相关组件的电力供给。由于切断了向CPU 104的电力供给,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的情况下停止由CPU 104进行的处理。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时,NFC通信单元111在读写器功能与卡仿真功能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在其中进行等待。NFC通信单元111进行等待直到移动终端300或认证卡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并建立NFC通信600为止。NFC通信单元111能够在实现卡仿真功能的同时与移动终端300建立NFC通信600。NFC通信单元111能够在实现读写器功能的同时与认证卡建立NFC通信600。
在步骤S403中,MP 114确定是否在NFC通信单元111正在实现读写器功能的同时与认证卡建立了NFC通信600。如果与认证卡建立了NFC通信600(在步骤S403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404。在步骤S404,MP 114向电源控制单元117发出用于请求从低电耗状态恢复到通常电力供给状态的恢复请求信号。在步骤S405中,MP 114经由NFC通信600读取认证卡的ID数据并将所读取的ID数据写入缓冲器112中。
如果与认证卡未建立NFC通信600(在步骤S403中为否),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406。在步骤S406中,MP 114确定是否在NFC通信单元111正在实现卡仿真功能的同时与移动终端300建立了NFC通信600。如果与移动终端300建立了NFC通信600(在步骤S406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407。在步骤S407中,MP 114向电源控制单元117发出恢复请求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300将“命令”写入缓冲器112中。该命令是用于显示用于请求移动终端300的用户经由NFC通信600再次进行NFC通信600的指令图像的指令。
在步骤S408中,响应于在步骤S404或步骤S407中发出的恢复请求信号,电源控制单元117使电源单元116转变为通常电力供给状态并向各个组件供给电力。当电源单元116转变为通常电力供给状态时,MP 114向CPU 104转移NFC单元110的处理。在步骤S409中,CPU104从缓冲器112读取数据。在从缓冲器112读取数据之后,CPU 104将睡眠标志关信号写入缓冲器112中。
在步骤S410中,CPU 104确定所读取的数据是否是由移动终端300写入的命令。如果CPU 104确定所读取的数据是由移动终端300写入的 命令(在步骤S410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411。在步骤S41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CPU 104响应于该命令将图5中所示的引导图像显示在操作单元108的显示器上。该引导图像请求用户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步骤S412中,CPU 104确定用户是否依照引导图像再次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并重新建立NFC通信600。如果CPU 104确定用户再次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步骤S412中为是),则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将其ID数据写入缓冲器112中。然后,操作进行到步骤S413。在步骤S413中,CPU 104读取写入在缓冲器112中的移动终端300的ID数据,参照HDD 107中建立的认证数据库,并进行用户认证。在步骤S414中,在用户认证之后,响应于来自移动终端300的请求,CPU 104将无线信息写入缓冲器112中。然后,CPU 104结束处理。通过将该无线信息写入缓冲器112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向移动终端300提供该无线信息。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读取无线信息。该无线信息包括诸如图像形成装置100的IP地址和服务集标识符(SSID)的信息,以经由无线LAN主单元400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移动终端300之间进行连接。
如果在步骤S410中读取的数据不是该命令(在步骤S410中为否),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416。在步骤S416中,CPU 104确定所读取的数据是否是在步骤S405中写入在缓冲器112中的ID数据。如果CPU 104确定所读取的数据是ID数据(在步骤S416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417。在步骤S417中,CPU 104进行与在步骤S413中一样的用户认证。接着,CPU 104结束处理。如果所读取的数据不是ID数据(在步骤S416中为否),则CPU 104在不进行用户认证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由移动终端进行的处理>
图6是当移动终端300建立了无线LAN通信700时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该处理通过使移动终端300执行用于设置无线LAN通信的应用软件来实现。该应用软件不限于单一配置。该处理可以通过使用多 个应用软件程序或通过利用用户的操作替换应用软件程序的一部分来实现。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执行该应用软件。
在步骤S601中,CPU 301确定用户是否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并且是否通过NFC控制单元307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建立了NFC通信600。如果CPU 301确定用户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步骤S601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602。在步骤S602中,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读取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中的数据。所读取的数据是睡眠标志开信号或睡眠标志关信号。通过睡眠标志开信号或睡眠标志关信号,由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其电力供给状态通知给移动终端300。
在步骤S603中,CPU 301确定所读取的数据是否是睡眠标志开信号。如果所读取的数据是睡眠标志开信号(在步骤S603中为是),则CPU 301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并且操作进行到步骤S604。在步骤S604中,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将命令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中。该命令是图4中的步骤S407中写入的命令。依照该命令,图像形成装置100显示图5中所示的引导图像。根据该引导图像,移动终端300的用户再次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利用该操作,在步骤S605中,CPU 301确定是否在移动终端30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再次建立了NFC通信600。如果建立了NFC通信600(在步骤S605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606。
在步骤S606中,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将ID数据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中。另外,在步骤S606中,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将用于请求无线信息的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中。结果,在图4中的步骤S413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进行用户认证。在用户认证之后,在图4中的步骤S414中,响应于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图像形成装置100将无线信息写入缓冲器112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具有如上所述的小存储容量。因此,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可能无法同时将ID数据和无线信息请求 信号写入缓冲器112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CPU 104足以从缓冲器112读取ID数据的时间段之后,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将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写入缓冲器112中。
在步骤S607中,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读取写入在缓冲器112中的无线信息。在步骤S608中,CPU 301基于所读取的无线信息进行无线LAN通信700的设置并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建立无线LAN通信700。然后,CPU 301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603中,如果在步骤S602中读取的数据是睡眠标志关信号(在步骤S603中为否),则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通常电力供给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再次建立NFC通信600,因此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进行步骤S606和随后步骤中的处理。
<操作实施例>
图7是例示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移动终端300之间建立无线LAN通信700的过程的连接序列图。由于图7包括与图4和图6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因此这些步骤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为低电耗状态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向NFC单元110发送睡眠标志开信号。在步骤S401中,CPU104将睡眠标志开信号写入NFC单元110中的缓冲器112中。在步骤S402中,控制器101向电源控制单元117发送用于请求转变为低电耗状态的转变请求信号。相应地,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为低电耗状态。在步骤S701中,切断向控制器101的电力供给。
在步骤S601中,移动终端300接近低电耗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并且移动终端300中的NFC控制单元307向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发送用于请求建立NFC通信600的NFC通信请求信号。在步骤S406中,响应于该NFC通信请求信号,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向移动终端300中的NFC控制单元307发送NFC通信响应信号。因此,在步骤S702中,在移动终端30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 间建立NFC通信600。
在步骤S407中,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向电源控制单元117发出恢复请求信号。响应于该恢复请求信号,电源控制单元117使电源单元116转变回通常电力供给状态并向各个组件供给电力。
在步骤S602中,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缓冲器112获取睡眠标志开信号并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在步骤S406中,在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之后,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将用于显示引导图像的命令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NFC单元110(缓冲器112)中。通常地,移动终端300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的大约1秒钟内从能够进行NFC通信600的区域移离。因此,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的大约1秒钟内中断移动终端30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NFC通信600。从而,临时建立了NFC通信600。因此,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在1秒钟之内进行包括写入命令的一系列步骤。
在步骤S408中,当从电源单元116接收到电力供给时,重新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在重新启动控制器101之后,控制器101读取写入在NFC单元110中的缓冲器112中的数据。在步骤S410中,控制器101读取由移动终端300写入的命令。在步骤S411中,响应于所读取命令,控制器101将图5所示的引导图像显示在操作单元108的显示器上。
在步骤S605、步骤S412及步骤S703中,依照引导图像,移动终端300的用户再次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与在步骤S601和步骤S406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再次建立NFC通信600。在步骤S606中,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将ID数据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NFC单元110(缓冲器112)中。在步骤S413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读取写入在缓冲器112中的ID数据。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获取移动终端300 的ID数据。在步骤S413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使用从移动终端300获取的ID数据进行用户认证处理。
在步骤S606中,移动终端300在写入ID数据之后的预定时间段经由NFC通信600将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NFC单元110(缓冲器112)中。该“预定时间段”需要足够长以使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读取缓冲器112中的ID数据。在步骤S414中,在用户认证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读取写入在缓冲器112中的无线信息请求信号。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获取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在步骤S414中,响应于该无线信息请求信号,控制器101将无线信息写入NFC单元110中的缓冲器112中。
在步骤S607中,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读取无线信息。在步骤S608中,移动终端300通过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中读取的无线信息来建立无线LAN通信700。然后,移动终端300结束处理。
通过上述处理,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低电耗状态转变并完成移动终端300的用户认证。结果,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移动终端300之间建立了无线LAN通信700。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不使用指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的睡眠标志开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用户认证并建立无线LAN通信700。在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中所示的相同系统中进行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另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和移动终端300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和移动终端300具有类似的配置。从而,省略该系统、图像形成装置100及移动终端300的配置的重复描述。
<由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处理>
图8是例示由在低电耗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的用户认证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801中,当预定时间段不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时或当图像形成装置100经由操作单元108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指令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CPU 104使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为低电耗状态。在步骤S802至步骤S807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为低电耗状态之后,CPU 104进行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4中所示的步骤S403至步骤S408中进行的处理类似的处理。结果,MP 114向电源控制单元117发出恢复请求信号并且电源单元116转变回通常电力供给状态。如果认证卡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则将该认证卡的ID数据写入在NFC单元110的缓冲器112中。如果移动终端300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则将该移动终端300和无线信息请求信号的ID数据写入在NFC单元110的缓冲器112中。然而,不写入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命令”。
在步骤S808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回通常电力供给状态之后,CPU 104从NFC通信单元111中的缓冲器112读取数据。在该缓冲器112中,写入认证卡的ID数据或移动终端300的ID数据。因此,CPU 104读取ID数据中的任一者。如果写入这种信号,则CPU 104也读取该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在步骤S809中,CPU 104使用所读取的ID数据进行用户认证。以与图4中所示的步骤S413中的用户认证类似的方式来进行用户认证。
在步骤S810中,在完成用户认证之后,CPU 104确定移动终端300是否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和是否再次建立NFC通信600。如果CPU 104确定移动终端300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步骤S810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811。在步骤S81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CPU 104经由NFC通信600再次从移动终端300获取ID数据并确定所获取的ID数据是否是与在步骤S809中已认证的ID数据相同的ID数据。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CPU 104确定所获取的ID数据是相同ID数据(在步骤S811中为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812。在步骤S812中,响应于在步骤S808读取的无线信息请求信号,CPU 104将无线信息写入缓冲器112中。然后,CPU 104结束处理。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CPU 104通过将无线 信息写入缓冲器112中来向移动终端300提供无线信息。在步骤S810中,如果移动终端300不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或如果对认证卡的ID数据进行了用户认证(在步骤S810中为否),则CPU 104在不将无线信息写入缓冲器112中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如果在步骤S811中获取的ID数据不与在步骤S809中已认证的ID数据相同(在步骤S811中为否),则CPU 104结束处理。
<由移动终端进行的处理>
图9是例示当移动终端300建立了无线LAN通信700时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该处理通过使移动终端300执行用于设置无线LAN通信的应用软件来实现。该应用软件不限于单一配置。该处理能够通过使用多个应用软件程序或通过利用用户的操作替换应用软件程序的一部分来实现。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执行该应用软件。
在步骤S901中,CPU 301确定用户是否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和NFC控制单元307是否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建立了NFC通信600。如果CPU 301确定用户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步骤S901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902。在步骤S902中,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将ID数据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中。另外,在步骤S902中,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将用于请求无线信息的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具有能够立刻存储ID数据和无线信息请求信号的存储容量。
在步骤S903中,在写入ID数据和无线信息请求信号之后,移动终端300中的CPU301尝试经由NFC通信6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读取无线信息。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通常电力供给状态,则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能够读取无线信息。然而,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则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无法获取该无线信息。如果CPU 301在初次尝试中无法获取无线信息,则CPU 301可以进行多次尝试以读取该无线信息。
在步骤S904中,CPU 301确定是否获取了无线信息。如果无法获取无线信息(在步骤S904中为否),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905。在步骤S905中,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低电耗状态并将图10中所示的引导图像显示在操作单元304的显示器上。该引导图像用于请求用户再次进行NFC通信600。
在步骤S906中,CPU 301确定用户是否根据引导图像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和是否再次建立NFC通信600。如果CPU301确定用户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步骤S906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907。在步骤S907中,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将ID数据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中。在图8中的步骤S81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该ID数据以确认用户。在确认用户之后,响应于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图像形成装置100将无线信息写入缓冲器112中。在步骤S908中,在写入ID数据之后,移动终端300中的CPU 301经由NFC通信6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读取无线信息。在步骤S909中,CPU 301基于所读取的无线信息进行无线LAN通信700的设置以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建立无线LAN通信700。然后,CPU 301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904中,如果获取了无线信息(在步骤S904中为是),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909。在步骤S909中,CPU 301基于所获取的无线信息进行无线LAN通信700的设置以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建立无线LAN通信700。接下来,CPU 301结束处理。
<操作实施例>
图11是例示用于建立图像形成装置100和移动终端300之间的无线LAN通信700的过程的连接序列图。由于图11包括与图8和图9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因此这些步骤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步骤S80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向电源控制单元117发送用于请求转变为低电耗状态的转变请求信号。相应地,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为低电耗状态。在步骤S1101中,切断向控制器101的电 力供给。
在步骤S901中,移动终端300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并且移动终端300中的NFC控制单元307向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发送NFC通信请求信号。在步骤S805中,响应于NFC通信请求信号,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向移动终端300中的NFC控制单元307发送NFC通信响应信号。结果,在步骤S1102中,在移动终端30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建立NFC通信600。
在步骤S806中,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向电源控制单元117发出恢复请求信号。响应于该恢复请求信号,电源控制单元117使电源单元116转变回通常电力供给状态并向各个组件供给电力。
在步骤S902中,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将ID数据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缓冲器112)。另外,在步骤S902中,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将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缓冲器112)。在步骤S905中,如果移动终端300无法获取响应于无线信息请求信号的任何无线信息,则移动终端300将图10所示的引导图像显示在操作单元304的显示器上。通常地,移动终端300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的大约1秒钟内从能够进行NFC通信600的区域移离,而与是否成功获取无线信息无关。因此,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的大约1秒钟内中断移动终端30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NFC通信600。从而,临时建立了NFC通信600。
在步骤S807中,当从电源单元116接收到电力供给时,重新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在步骤S808中,在重新启动控制器101之后,控制器101读取写入在NFC单元110中的缓冲器112中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01读取由移动终端300写入的ID数据和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在步骤S809中,控制器101使用所读取的ID数据进行用户认证。
在步骤S906、步骤S810及步骤S1103中,依照引导图像,移动终 端300的用户再次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并且通过与在步骤S901和步骤S805中的处理类似的处理再次建立NFC通信600。在步骤S907中,在建立NFC通信600之后,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将ID数据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NFC单元110(缓冲器112)。
在步骤S81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再次从NFC单元110中的缓冲器112读取ID数据并确定所获取的ID数据是否与已认证用户ID相同。在步骤S811中,如果用户ID与已认证用户ID相同,则响应于步骤S808中读取的无线信息请求信号,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1将无线信息写入NFC单元110中的缓冲器112中。在步骤S908中,移动终端300经由NFC通信6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读取无线信息。在步骤S909中,移动终端300通过使用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缓冲器112读取的无线信息来建立无线LAN通信700。然后,移动终端300结束处理。
通过上述处理,图像形成装置100完成了移动终端300的用户认证。结果,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移动终端300之间建立无线LAN通信700。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低电耗状态下工作的情况下接收到来自移动终端300的NFC通信600的请求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也能够立刻转变为通常操作并进行移动终端300的用户认证。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100转变回通常电力供给状态之后再次经由建立的NFC通信600的用户认证之后,进行预定处理(无线LAN通信700的建立)。
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低电耗状态下工作时接收到用于建立NFC通信600的请求,则图像形成装置100显示用于请求用户再次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引导图像。然而,在引导图像的放置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和/或移动终端300可以使用声音请求用户将移动终端300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作为另选方案,可以振动移动终端300以请求用户将移动终端300 放置接近于图像形成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如果在低电耗状态下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则请求近距离无线通信中的对等装置的用户再次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如果用户响应于该请求再次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则能够进行经由诸如用户认证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处理。因此,即使当进行最初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时装置处于低电耗状态,也能够进行随后的处理。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的方法来实现。该计算机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或其他电路的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计算机处理器的网络。例如可以从网络或者存储介质向计算机提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及功能。

Claims (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在第一电力模式和第二电力模式下进行工作,所述第二电力模式需要比所述第一电力模式少的电力消耗,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NFC单元,其包括存储有信息的缓冲器,所述NFC单元被配置为与移动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由所述移动终端读取在所述缓冲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
转变单元,其被配置在用户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接近于所述NFC单元时所述NFC单元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了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从所述第二电力模式转变为所述第一电力模式;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转变单元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从所述第二电力模式转变为所述第一电力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将无线信息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以及引导所述用户再次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接近于所述NFC单元,
其中,所述无线信息是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与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不同的无线LAN通信的信息,并且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第二电力模式下工作的情况下,无法获取所述无线信息。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第一电力模式和第二电力模式下进行工作,所述第二电力模式需要比所述第一电力模式少的电力消耗,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NFC单元,所述NFC单元包括存储有信息的缓冲器,所述NFC单元被配置为与移动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由所述移动终端读取在所述缓冲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用户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接近于所述NFC单元时所述NFC单元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了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从所述第二电力模式转变为所述第一电力模式;以及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从所述第二电力模式转变为所述第一电力模式的情况下,将无线信息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以及引导所述用户再次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接近于所述NFC单元,
其中,所述无线信息是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与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不同的无线LAN通信的信息,并且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第二电力模式下工作的情况下,无法获取所述无线信息。
CN201410444599.8A 2013-09-03 2014-09-03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4426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2012A JP6188497B2 (ja) 2013-09-03 2013-09-03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3-182012 2013-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6587A CN104426587A (zh) 2015-03-18
CN104426587B true CN104426587B (zh) 2017-08-01

Family

ID=5139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4599.8A Active CN104426587B (zh) 2013-09-03 2014-09-03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2643A1 (zh)
EP (1) EP2846524B1 (zh)
JP (1) JP6188497B2 (zh)
KR (1) KR101768447B1 (zh)
CN (1) CN1044265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7011A1 (en) * 2015-04-15 2016-10-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Utilizing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to control one or more operational states of a peripheral device
US9805183B2 (en) 2015-04-15 2017-10-31 Motorola Mobility Llc Utiliz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to display messages and notifications on peripheral devices
CN105279548A (zh) * 2015-11-19 2016-01-27 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媒介监测人员主动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和方法
JP6727798B2 (ja) * 2015-12-07 2020-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319405B1 (ja) * 2015-12-16 2018-05-09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01886B2 (ja) * 2016-03-31 2020-05-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716356B2 (ja) * 2016-06-20 2020-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19328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機器、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力状態の制御方法
JP6776055B2 (ja) * 2016-08-22 2020-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14697B2 (ja) 2017-03-31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8186458A (ja) * 2017-04-27 2018-11-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8218662A1 (zh) * 2017-06-02 2018-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fc业务处理方法、终端及nfc芯片
JP7414476B2 (ja) * 2019-11-08 2024-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74153B2 (ja) * 2020-03-30 2022-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813A (zh) * 2004-08-05 2006-02-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程序
CN101114901A (zh) * 2006-07-26 2008-0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认证系统、设备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6723A (ja) 1999-11-26 2001-06-08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6287767A (ja) * 2005-04-04 2006-10-19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933292B2 (ja) * 2006-02-28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無線通信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JP4932324B2 (ja) * 2006-05-18 2012-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動作要求受付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動作要求受付装置の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運用方法
JP4933304B2 (ja) * 2006-10-16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80143487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interrupts for rfid tags
JP2008183876A (ja) * 2007-01-31 2008-08-14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8526885B2 (en) * 2008-09-30 2013-09-03 Apple Inc Peer-to-peer host station
JP2011253311A (ja) * 2010-06-01 2011-12-15 Pfu Ltd 情報処理装置、モード制御方法およびモード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JP5744004B2 (ja) * 2010-07-23 2015-07-0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Nfc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73195B2 (ja) * 2011-04-28 2013-08-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037718B1 (ja) * 2011-07-27 2012-10-03 株式会社ビジョナリスト 簡易操作型無線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簡易操作型無線データ送受信プログラム
WO2013014763A1 (ja) * 2011-07-27 2013-01-31 株式会社ビジョナリスト 簡易操作型無線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簡易操作型無線データ送受信プログラム
JP5896653B2 (ja) * 2011-09-06 2016-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35055B2 (ja) * 2011-09-16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提供装置、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966125B2 (en) * 2012-01-19 2015-02-24 Worldvu Satellit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on of diverse devices
JP5939819B2 (ja) * 2012-01-31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EP2817708B1 (en) * 2012-02-21 2020-08-26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with a printer
AU2013282340A1 (en) * 2012-06-29 2015-02-05 Edward Arthur International, Llc E-check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813A (zh) * 2004-08-05 2006-02-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程序
CN101114901A (zh) * 2006-07-26 2008-0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认证系统、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46524B1 (en) 2017-10-11
JP6188497B2 (ja) 2017-08-30
KR20150027000A (ko) 2015-03-11
KR101768447B1 (ko) 2017-08-16
JP2015050684A (ja) 2015-03-16
EP2846524A3 (en) 2015-04-08
CN104426587A (zh) 2015-03-18
EP2846524A2 (en) 2015-03-11
US20150062643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6587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25284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US921814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control method
US96481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user authentication b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EP1698967A2 (en) Output system, devic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program, and output method
US92883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based on information written by an external device in a power-off state
JP2014222865A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14971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3312925A (zh) 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994993B2 (en)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erver,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6851041A (zh) 具有省电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16902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5013858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15231155A (ja)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1026893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ag,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4204187A (ja) 通信端末、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149106A (ja) 出力システム、デバイス管理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管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出力方法
CN106030530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JP5973512B2 (ja) 機器情報取得プログラム、機器情報取得システム、及び機器情報取得方法
JP6680153B2 (ja) 印刷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713103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09272769A (ja) 充電器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6225824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4788911B2 (ja) 情報端末及び無線タグ
JP2014067218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