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5426B - 设置有变焦机构的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设置有变焦机构的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5426B
CN104345426B CN201410389498.5A CN201410389498A CN104345426B CN 104345426 B CN104345426 B CN 104345426B CN 201410389498 A CN201410389498 A CN 201410389498A CN 104345426 B CN104345426 B CN 104345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base
base board
optical devices
convex portion
lens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94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5426A (zh
Inventor
增喜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345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5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5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5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设置有变焦机构的光学装置。一种诸如透镜或光量调整构件等的光学装置,其甚至在具有长的伸出行程的规格中也能够避免光学装置的大型化,并且还能够在不损伤光学装置中的组成部件的情况下缩短开启时间。引出部、凸部和凹部在光轴方向上并排地形成于固定构件。柔性基板被从引出部引出。凸部位于引出部的图像面侧并且被形成为从引出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凹部位于凸部的图像面侧并且被形成为向引出部的径向外侧凹陷。当光学装置移位成为收纳状态时,柔性基板与凸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且使得柔性基板的第一弯折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柔性基板的第二弯折部被收纳在凹部内。

Description

设置有变焦机构的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变焦机构的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包括诸如摄像镜筒等的光学装置的摄像设备,该光学装置设置有被构造成通过使多个光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改变摄像倍率的变焦机构。作为摄像镜筒的变焦机构,例如已知有一种以如下方式构造的机构:使得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架与转动凸轮筒的凸轮槽接合,并且使得透镜保持架的转动由直进筒限制,以便使透镜保持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在设置有变焦机构的摄像镜筒中,摄像镜筒自身随着镜头规格的改进而趋向于小型化。然而,随着摄像镜筒的小型化,增加了需要由摄像镜筒内侧和外侧的柔性基板电连接的光量调整构件在伸出时与缩回时之间的行程(伸出量)。为此原因,变得难以以传统上通常使用的U字形来收纳与行程对应的长的柔性基板。
为了在不使摄像镜筒大型化的情况下将长的柔性基板收纳在缩回时的摄像镜筒中的空间内,已经对用于增加摄像镜筒中自身空间的方法以及用于将长的柔性基板高效地折叠到空间内的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例如,在摄像镜筒缩回时,摄像设备处于非摄像状态。利用这个,提出了一种技术,其中,使得柔性基板的一部分在摄像镜筒缩回时进入到摄像镜筒的有效光路内(参照日本特开平9-211284号公报)。该技术被构造成使得仅当摄像镜筒处于摄像状态时所需的空间在摄像镜筒缩回时被高效地利用,由此实质上扩大了用于收纳柔性基板的空间。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9-211284号公报中描述的技术中,使得收纳状态不稳定的诸如柔性基板等的柔性构件进入了摄像镜筒的有效光路内。为此原因,当使得柔性基板进入摄像镜筒的有效光路时,还存在着柔性基板与透镜接触的可能性,以致透镜受损。此外,当使得柔性基板进入摄像镜筒的有效光路内时,柔性基板能够从有效光路上完全退避的时间需要加上打开摄像设备的电源之时到形成于摄像元件的被摄体图像被输出之时的时间。这导致摄像设备的启动时间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诸如透镜或光量调整构件等的光学装置,其甚至在具有长的伸出行程的规格中也能够避免光学装置的大型化并且还能够在不损伤光学装置中的组成部件的情况下减小启动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光学装置,其包括:保持构件,其被构造成保持光学构件并且能够在所述光学构件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固定构件,其配置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径向外侧;和电气单元,其被连接至柔性基板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以与所述保持构件相同的方式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其中,引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凸部和凹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并排地形成于所述固定构件,所述柔性基板被从所述引出部引出,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引出部的图像面侧并且被形成为从所述引出部向径向内侧突出,所述凹部位于所述凸部的图像面侧并且被形成为向所述引出部的径向外侧凹陷,并且当所述光学装置移位成为收纳状态时,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且使得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一弯折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二弯折部被收纳在所述凹部内。
根据本发明,当光学装置处于缩回状态时,柔性基板通过利用设置于固定构件的凸部和凹部而被以S字形状收纳。所以,柔性基板未被收纳于光学装置的有效光路。为此原因,能够避免光学装置的大型化,并且还防止了光学装置中的组成部件受损伤。此外,当开启光学装置并接着将形成于摄像元件的被摄体图像输出时,不必等候柔性基板从光学装置的有效光路退避。所以,甚至在诸如透镜或光量调整构件等的光学构件的伸出行程长的高规格光学装置中,也能够缩短光学装置的启动时间。
从下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摄像镜筒的摄像设备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摄像设备中设置的摄像镜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包括在图2的摄像镜筒中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摄像镜筒的构件的一部分被组装到图3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当图2的摄像镜筒被设定在摄像状态的TELE(远摄)位置时的截面图。
图6是当图2的摄像镜筒被设定在摄像状态的WIDE(广角)位置时的截面图。
图7A是当图2的摄像镜筒处于非摄像状态(缩回状态)时的截面图,图7B是示出图7A中用点划线示出的主要部分A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仅柔性基板配置于图8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仅柔性基板配置于图10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应当注意,除非另有具体说明,否则这些实施方式中所阐述的组成部件的相关配置、数字表达式以及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设置有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摄像镜筒2的摄像设备100的外观立体图。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不限于具有图1所示的摄像设备100的外部结构的那些光学装置。
被构造成能够改变摄像透镜(未示出)的焦距的摄像镜筒2配置于摄像设备100的照相机主体1的前表面。被构造成根据摄像设备100的电源的ON/OFF而开闭摄像透镜的光路的透镜防护器装置3设置于摄像镜筒2的前表面。构成了用于向被摄体发射照明光的频闪仪装置(stroboscope device)的发光窗部4配置于照相机主体1的上表面,并且取景窗5设置于照相机主体1的前表面。用于开始摄像准备操作(例如,调焦操作、测光操作等)和开始摄像操作(即,对胶片或图像传感器(摄像元件)曝光)的释放钮6设置于照相机主体1的上表面。
<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设置于图1的摄像装置100的摄像镜筒2的分解立体图。摄像镜筒2包括第一组镜筒7、光圈单元8、第二组镜筒9、移动凸轮环10、直进筒11、第三组镜筒12、固定筒13、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镜筒驱动马达15和镜筒柔性基板16。
第一组镜筒7保持第一组摄像透镜L1(参照图5至图7B),并且设置有透镜防护器装置3。光圈单元8设置有作为光量调整构件之一的光圈构件,并且调整导向胶片或图像传感器的光量。此外,光圈单元8设置有连接至光圈单元8的驱动部的光圈柔性基板8a。第二组镜筒9保持第二组摄像透镜L2(参照图5至图7B),并且设置有防振透镜机构和作为光量调整构件之一的快门构件。此外,第二组镜筒9设置有连接至第二组镜筒9的快门驱动部内的快门柔性基板9a。
移动凸轮环10在其内周部设置有用于使第一组镜筒7、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凸轮(凸轮槽),并且还设置有齿轮部,动力从镜筒驱动马达15传递至该齿轮部。直进筒11被以能转动的方式保持在移动凸轮环10处,并且限制第一组镜筒7、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的直线运动。第三组镜筒12保持第三组摄像透镜L3(参照图5至图7B)。作为固定构件之一的固定筒13在其内周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凸轮环10的驱动凸轮。作为固定构件之一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保持摄像元件(诸如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等的图像传感器),并且在光轴方向上与固定筒13结合。
镜筒柔性基板16是与设置于整个摄像镜筒2的驱动构件电连接的主基板。如下面说明的,光圈柔性基板8a和快门柔性基板9a经由连接器连接至在固定筒13的径向外侧的镜筒柔性基板16。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的摄像镜筒仅需被构造成满足下面所说明的发明的特征,并且不限于图2中示出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图3和图4来说明如何放置和固定光圈单元8的光圈柔性基板8a和第二组镜筒9的快门柔性基板9a。图3是示出包括在图2的摄像镜筒2中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结构的立体图。如下面说明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设置有用于收纳光圈柔性基板8a和快门柔性基板9a所必需的形状部。应当注意,当在以下说明中描述光圈柔性基板8a和快门柔性基板9a这两个柔性基板时,适当地将这两个柔性基板称为“柔性基板8a和9a”。
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包括收纳柔性基板8a和9a并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壁构件141。如下面说明的从引出端口的径向位置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大致半圆形凸部14a设置于壁构件141的被摄体侧。在凸部14a的摄像面侧,用于收纳柔性基板8a和9a的凹部14b设置于引出端口的径向位置的径向外侧。凸部14a是通过金属模具沿光轴方向分别向被摄体侧和摄像面侧抽出的金属模制成型而形成的。所以,为了形成凸部14a,必需在底表面14e中设置孔部14g,该孔部14g具有比通过使凸部14a在光轴方向上投影到凸部14a的摄像面侧而获得的面积大的面积。在该情况中,必需防止在收纳柔性基板8a和9a时柔性基板8a和9a从孔部14g中跳出。所以,利用摄像镜筒2的摄像面侧周围构件的平坦表面、或者利用板构件(未示出)封闭孔部14g。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摄像镜筒2的构件的一部分被组装到图3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状态的立体图。为了便于理解构造,图4示出了仅光圈单元8、第二组镜筒9和固定筒13被组装到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并且配置有镜筒柔性基板16的状态。
在柔性基板8a和9a被组装至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之前的阶段中,柔性基板8a和9a的位置分别被固定处于固定筒13的定位销13a被插入到光圈柔性基板8a的定位孔8b和快门柔性基板9a的定位孔9b中每一个内的状态。柔性基板8a和9a以在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最大程度伸出的TELE(远摄)位置(参照图5)时不会松弛的方式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结合。此外,柔性基板8a和9a的远端部被从由固定筒13的外表面13c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壁构件141的内表面14d(参照图3和图7B)形成的间隙(以下称作“引出端口”)引出至固定筒13的外侧。
其远端部被从引出端口引出至固定筒13的外侧的柔性基板8a和9a被分别连接至安装于镜筒柔性基板16的光圈连接器部16b和快门连接器部16a。由此,获得了摄像镜筒2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电导通。在这里,使得定位柔性基板8a和9a的固定筒13的定位销13a在被组装到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之后进入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狭缝部14c内。为此原因,即使当柔性基板8a和9a在从定位销13a分开的方向上移动时,柔性基板8a和9a也被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壁构件141的内表面14d限制,并因此防止柔性基板8a和9a被从定位销13a抽出。应当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柔性基板8a和9a的位置的定位销13a设置于固定筒13,并且定位销13a所插入的狭缝部14c设置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但是也可以采用相反构造。也就是,可以构造成使得固定柔性基板8a和9a的位置的定位销设置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并且使得定位销所插入的狭缝部设置于固定筒13。这样的构造也可以应用于将在下面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5至图7B来说明柔性基板8a和9a在收纳时的行为。图5是图2中的摄像镜筒2被设定在摄像状态的TELE(远摄)位置的截面图。图6是当图2的摄像镜筒2被设定在摄像状态的WIDE(广角)位置时的截面图。图7A是当图2的摄像镜筒2处于非摄像状态(缩回状态)时的截面图,图7B是示出图7A中用点划线示出的主要部分A的图。图5至图7A均是包括了光轴并且通过在能够确认柔性基板8a和9a的行为的各相位处进行截取而获得的截面图。
柔性基板8a和9a处于如下位置关系:使得设置于光圈单元8的光圈柔性基板8a在设置在位于光圈单元8的摄像面侧的第二组镜筒9的快门柔性基板9a的径向外侧通过。
在图5的TELE位置时,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位于最大程度伸出位置处(朝向被摄体侧最大程度伸出),因此柔性基板8a和9a处于最大程度伸出状态。柔性基板8a和9a的整体长度由当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位于最大程度伸出位置时光圈单元8、第二组镜筒9和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
当摄像镜筒2从图5中的TELE位置沿缩回方向移动时,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都向摄像面侧逐渐移动。此时,柔性基板8a和9a与以具有以引出端口的径向位置为中心的大致半圆形形状并且从引出端口的径向位置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凸部14a接触。另外,柔性基板8a和9a由于沿着凸部14a的圆弧形状被朝向摄像镜筒2的径向内侧引导而被卷绕。此外,当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在缩回方向上移动时,直到柔性基板8a和9a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底表面14e接触为止,使得柔性基板8a和9a从凸部14a的圆弧顶点向摄像面侧呈直线下降,以便变成U字形状。
当柔性基板8a和9a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底表面14e接触之后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的缩回进一步进行时,底表面14e的与柔性基板8a和9a接触的面积增加。也就是,柔性基板8a和9a在图6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当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进一步缩回时,柔性基板8a和9a的一部分骑在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倾斜部14f上。接着,使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向摄像面侧移动的力变成推进力,从而使柔性基板8a和9a由于接收到来自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倾斜部14f的在图6的箭头X方向上的分力而滑动。
应当注意,图6示出了柔性基板8a和9a由于接收到在箭头X方向上的分力而稍微移动之后的状态,并且在图6中,柔性基板8a和9a的一部分沿着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凸部14a从凸部14a的圆弧顶点进入摄像面侧。
当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从图6的WIDE位置向摄像面侧进一步缩回以便变成图7A的缩回状态时,柔性基板8a和9a进入设置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凸部14a的摄像面侧的凹部14b内,从而完成柔性基板8a和9a的收纳。这里,如上所述,凸部14a从柔性基板8a和9a的引出端口的径向位置突出至径向内侧,并且凹部14b被从引出端口的径向位置朝向径向外侧切除。为此原因,沿着凸部14a和凹部14b收纳的柔性基板8a和9a形成如图7A所示的包括了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S字形状。即,柔性基板8a和9a与凸部14a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且使得柔性基板8a和9a的第一弯折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且使得柔性基板8a和9a的第二弯折部收纳在凹部14b内。所以,传统的柔性基板由于被配置成从引出端口向摄像面侧笔直向下而以U字形收纳,而柔性基板8a和9a被收纳处于从引出端口的径向位置向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弯曲的状态。所以,柔性基板8a和9a的长度能够增加对应于S字形部分的长度与U字形部分的长度之间的差。
在考虑柔性基板8a和9a的动态稳定性的情况下,均设置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凸部14a和凹部14b的光轴方向最大长度可以被设定为大致彼此相等(图7A中的长度L和L’)。此外,在为了减少处于缩回状态的柔性基板8a和9a的弯折载荷而使凸部14a与柔性基板8a和9a之间的距离维持大致等于凹部14b与柔性基板8a和9a之间的距离的范围内,凸部14a的曲率半径R可以被设定为尽可能地大。例如,凸部14a的曲率半径R被设定为R≈L/2。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以S字形收纳柔性基板8a和9a的凸部14a和凹部14b仅形成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但是也可以构造成使得凸部14a和凹部14b仅形成于固定筒13,或者使得凸部14a和凹部14b形成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和固定筒13两者。这样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后面将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被构造成:使得当摄像镜筒2处于缩回状态时,柔性基板8a和9a以S字形状弯曲,以便被收纳在摄像镜筒2的外周部而不会被收纳在摄像镜筒2的有效光路中。由此,在不使摄像镜筒大型化的情况下,能够收纳比以前长的柔性基板8a和9a,并且能够应对用于光圈单元8和第二组镜筒9的伸出行程比以前长的摄像镜筒。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镜筒2中的组成部件不会受到损伤,并且无需考虑从缩回状态到摄像操作开始期间柔性基板8a和9a的运动。所以,能够缩短启动时间。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至图11来说明凸部14a等的变型例。应当注意,在图8至图1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部分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来表示。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收纳柔性基板8a和9a的凹部14b的摄像面侧的部分具有未设置用于将柔性基板8a和9a收纳在摄像镜筒2中的底部的结构(在底部14e中形成有孔部14g的结构)。为此原因,如上所述,必需通过利用在摄像镜筒2的摄像面侧的构件的平坦表面或者通过利用板构件(未示出)将孔部14g封闭。在该情况中,存在着组成部件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成本的问题,并且存在着由于在使柔性基板8a和9a在周围构件的表面上滑动时的摩擦而引起柔性基板8a和9a的损伤等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该问题,第二实施方式被构造成使得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凸部14a变型,并且在形成于凹部14b的摄像面侧的孔部14g处设置用于将柔性基板8a和9a收纳在摄像镜筒2中的底部。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24的结构的立体图。摄像元件保持构件24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孔部14g的中央设置了被连接至底表面14e的底部24h,并且在凸部14a的中央设置了宽度等于或大于底部24h的宽度的贯通部24i。所以,当底部24h在光轴方向上向被摄体侧投影时,底部24h被大致收纳在贯通部24i的范围内。
当通过金属模制成型形成底部24h时,必需沿光轴方向向被摄体侧抽出金属模具,因此凸部14a需要具有允许金属模具从中通过的形状。为应对这一点,在摄像元件保持构件24中,贯通部24i被用于使金属模具通过。底部24h防止柔性基板8a和9a跳出到摄像镜筒2的外侧,并且还起到适当地调整在使柔性基板8a和9a沿朝向凹部14b的方向滑动时引起摩擦阻力的表面粗糙度的作用。
图9是示出图8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24中仅配置了柔性基板8a和9a的状态的立体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在摄像元件保持构件24中,在收纳柔性基板8a和9a时也使柔性基板8a和9a沿着凸部14a的圆弧形状移动。此时,由于贯通部24i形成于凸部14a的中央,所以快门柔性基板9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凸部14a接触。此外,快门柔性基板9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24的底部24h接触。以该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快门柔性基板9a时,选择性地使用快门柔性基板9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和宽度方向中央部。
应当注意,摄像元件保持构件24的凸部14a的贯通部24i由与凸部14a接触的快门柔性基板9a覆盖。为此原因,光圈柔性基板8a的宽度可以小于贯通部24i的宽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利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且还能够在减少柔性基板8a和9a由于使柔性基板8a和9a滑动时引起的摩擦而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将柔性基板8a和9a收纳在摄像镜筒2中。
<第三实施方式>
在快门柔性基板9a设置有防振布线图案的情况中,期望进一步增加快门柔性基板9a的宽度。为应对这一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进行变型。
图1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34的结构的立体图。摄像元件保持构件34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1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孔部14g(参照图3)的两端部中的每一个处形成有被连接至底表面14e的底部34g,并且在两个底部34g之间形成有源于孔部14g的通孔34h。凸部14a由此被构造成使得仅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半圆形突出部34f,其中,凸部14a的两端部被切成留下了宽度等于或小于未被底部34g封闭的通孔34h的宽度的部分。换言之,凸部14a的等于或大于底部34g的宽度的一部分被切去,并由此形成了半圆形突出部34f。所以,当半圆形突出部34f在光轴方向上向摄像面侧投影时,半圆形突出部34f被大致收纳在通孔34h的范围内。
当通过金属模制成型形成两个底部34g时,必需沿光轴方向向被摄体侧抽出金属模具,因此凸部14a需要具有允许金属模具通过的形状。为应对这一点,摄像元件保持构件34被构造成使得在凸部14a中半圆形突出部34f的两侧能够用于使金属模具通过。两个底部34g防止柔性基板8a和9a跳出到摄像镜筒2的外侧,并且还起到适当地调整在使柔性基板8a和9a沿朝向凹部14b的方向滑动时引起摩擦阻力的表面粗糙度的作用。
图11是示出图10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34仅配置有柔性基板8a和9a的状态的立体图。摄像元件保持构件34具有半圆形突出部34f的构造,半圆形突出部34f通过使凸部14a的两侧切去而形成为具有窄的宽度。为此原因,在收纳柔性基板8a和9a时,快门柔性基板9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半圆形突出部34f接触以便使得柔性基板8a和9a沿着半圆形突出部34f的圆弧形状移动。另一方面,快门柔性基板9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摄像元件保持构件34的两个底部34g接触。以该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类似,在本实施方式中快门柔性基板9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和宽度方向两端部也被选择性地用于收纳快门柔性基板9a。
应当注意,摄像元件保持构件34的通孔34h由与底部34g接触的快门柔性基板9a覆盖,因此光圈柔性基板8a的宽度可以小于通孔34h的宽度。如上所述,利用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种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3年8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66266和2014年6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28016的优先权,这些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9)

1.一种光学装置,其包括:
保持构件,其被构造成保持光学构件并且能够在所述光学构件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固定构件,其配置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径向外侧;和
电气单元,其被连接至柔性基板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以与所述保持构件相同的方式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
其特征在于,引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凸部和凹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并排地形成于所述固定构件,
所述柔性基板被从所述引出部引出,
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引出部的图像面侧并且被形成为从所述引出部向径向内侧突出,
所述凹部位于所述凸部的图像面侧并且被形成为向所述引出部的径向外侧凹陷,并且
在所述光学装置移位成为收纳状态的期间,所述柔性基板的一部分与所述凸部接触,之后,所述柔性基板的一部分骑在所述固定构件的倾斜部上,从而在所述光学装置成为所述收纳状态时,使得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一弯折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二弯折部以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被收纳在所述凹部内,从而使所述柔性基板形成为S字形状,
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圆弧形状,在所述光学装置移位成为收纳状态的期间,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圆弧形状接触,并且使得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一弯折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所述柔性基板的第二弯折部被收纳在所述凹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凸部形成为以所述引出部的径向位置为中心的大致半圆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
所述凸部的曲率半径大致等于所述凸部的光轴方向最大长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
均设置于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光轴方向最大长度大致彼此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
所述电气单元是被构造成调整入射至所述光学构件的光的量的光量调整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构件是被构造成保持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保持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
具有比所述凸部的光轴方向投影面积大的面积的孔部形成于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凹部的图像面侧,并且
所述孔部由板构件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
在形成于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孔部处设置有底部,当所述光学装置变成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底部在所述柔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处与所述柔性基板接触,并且在所述凸部的中央设置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
在形成于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孔部处设置有两个底部,当所述光学装置变成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两个底部在所述柔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处与所述柔性基板接触,并且所述凸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未被所述两个底部封闭的部分。
CN201410389498.5A 2013-08-09 2014-08-08 设置有变焦机构的光学装置 Active CN1043454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6266 2013-08-09
JP2013-166266 2013-08-09
JP2014-128016 2014-06-23
JP2014128016A JP5901701B2 (ja) 2013-08-09 2014-06-23 ズーム機構を備える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5426A CN104345426A (zh) 2015-02-11
CN104345426B true CN104345426B (zh) 2017-09-12

Family

ID=52448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9498.5A Active CN104345426B (zh) 2013-08-09 2014-08-08 设置有变焦机构的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61668B2 (zh)
JP (1) JP5901701B2 (zh)
CN (1) CN10434542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1083A (en) * 1988-03-11 1990-08-21 Asahi Kogaku Kogyo K.K. Camera with flexible-means guide structure
US5515135A (en) * 1989-11-06 1996-05-07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rectilinear guide and flexible electrical substrate
JPH09211290A (ja) * 1996-01-31 1997-08-15 Minolta Co Ltd 多段繰り出し鏡胴
JPH1152217A (ja) * 1997-08-08 1999-02-26 Canon Inc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ガイド装置
JP2008070550A (ja) * 2006-09-13 2008-03-2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JP2008122541A (ja) * 2006-11-09 2008-05-29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08197455A (ja) * 2007-02-14 2008-08-28 Canon Inc 鏡筒
JP2013003514A (ja) * 2011-06-21 2013-01-0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0325B2 (ja) * 1989-11-20 1998-09-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
JPH082661Y2 (ja) * 1987-05-14 1996-01-29 ウエスト電気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電気接続装置
JP3412377B2 (ja) 1996-01-31 2003-06-03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鏡 胴
JP2003131105A (ja) 2001-10-24 2003-05-08 Konica Corp カメラ
JP3880376B2 (ja) * 2001-11-13 2007-02-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US20070189766A1 (en) * 2006-02-10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KR101288915B1 (ko) * 2006-11-07 2013-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Fpcb 보호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한 카메라 모듈
JP4948318B2 (ja) * 2007-08-08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1083A (en) * 1988-03-11 1990-08-21 Asahi Kogaku Kogyo K.K. Camera with flexible-means guide structure
US5515135A (en) * 1989-11-06 1996-05-07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rectilinear guide and flexible electrical substrate
JPH09211290A (ja) * 1996-01-31 1997-08-15 Minolta Co Ltd 多段繰り出し鏡胴
JPH1152217A (ja) * 1997-08-08 1999-02-26 Canon Inc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ガイド装置
JP2008070550A (ja) * 2006-09-13 2008-03-2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JP2008122541A (ja) * 2006-11-09 2008-05-29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08197455A (ja) * 2007-02-14 2008-08-28 Canon Inc 鏡筒
JP2013003514A (ja) * 2011-06-21 2013-01-0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61668B2 (en) 2016-02-16
JP5901701B2 (ja) 2016-04-13
CN104345426A (zh) 2015-02-11
JP2015057635A (ja) 2015-03-26
US20150043090A1 (en) 2015-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004232A (ja)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
JP2006259344A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及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5446154B2 (ja) 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
JP2006250976A (ja) レンズ鏡胴、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2010266679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EP2101206B1 (en) Lens barrel
JP5868074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335410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CN104111512B (zh) 具有可退避透镜的镜筒和摄像设备
CN102207602B (zh) 镜筒和摄像设备
CN104345426B (zh) 设置有变焦机构的光学装置
JP4810365B2 (ja)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及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5489642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EP2107405A1 (en) Lens barrel
JP5414471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710340B2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9181102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9169243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197455A (ja) 鏡筒
JP2006023604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影装置
JP2010026164A (ja) 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
JP4599383B2 (ja) カメラの製造方法
JP2007156068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0292844A (ja) 光学機器
JP2003057731A (ja) 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