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913A - 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4913A
CN104334913A CN201380027162.8A CN201380027162A CN104334913A CN 104334913 A CN104334913 A CN 104334913A CN 201380027162 A CN201380027162 A CN 201380027162A CN 104334913 A CN104334913 A CN 104334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omponent
component mounting
mentioned
mounting construction
pui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71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4913B (zh
Inventor
富山幸治
薮晃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4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4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不易发生恶化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包括弹性体制的隔音层(2)、刚性高于该隔音层(2)的刚性的支承构件(3)以及不与插入部(31)相接触的安装构件(4),该隔音层(2)具有:收纳部(20),其区划用于收纳振动构件(9)的收纳空间(200);以及折回部(21),其具有与收纳部(20)相连的基部(210)、与基部(210)相对配置并抵接于对方侧构件(6)的抵接部(211)、连结基部(210)和抵接部(211)的连结部(212)、以及在基部(210)、抵接部(211)以及连结部(212)之间区划而成的插入空间(213),该支承构件(3)具有:密封部(30),其密封收纳空间(200)的开口;以及插入部(31),其与密封部(30)相连并能插入到插入空间(213)中,该安装构件(4)具有:轴部(40),其贯通折回部(21);以及变形抑制部(41),其用于抑制折回部(21)在安装负载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例如电磁阀、伺服马达等振动构件安装于对方侧构件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浮置构造(日文:フローティング構造)的减振装置。如该文献的段落【0039】、【图2】所示,减振装置将电子设备以非接触状态反弹支承于壳主体。减振装置具备减振构件和冲击吸收构件垫圈。减振构件和冲击吸收构件垫圈均为弹性体制(例如,凝胶状树脂制)。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阀用的隔音罩。如该文献的段落【0030】、【图8】所示,隔音罩具备聚氨酯弹性体制的隔音层和聚氨酯泡沫制的吸声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96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701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组合专利文献1的减振装置和专利文献2的隔音罩时,能够抑制噪音和振动地将产生噪音的振动构件安装于对方侧构件。然而,在该组合的情况下,减振构件、冲击吸收垫圈等部件件数增多。另外,构造变得复杂。
另外,通常,减振构件、冲击吸收垫圈被将振动构件安装于对方侧构件时的安装负载(具体而言,螺母相对于螺栓的紧固负载)弹性地压缩。因此,存在发生恶化的隐患。在该情况下,存在螺母相对于螺栓的紧固变松的隐患。
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件数较少、构造简单、且不易发生恶化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该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包括弹性体制的隔音层、刚性高于该隔音层的刚性的支承构件以及不与下述插入部相接触的安装构件,该隔音层具有:收纳部,其区划用于收纳能振动的振动构件的收纳空间;以及折回部,其具有与该收纳部相连的基部、与该基部相对配置并抵接于对方侧构件的抵接部、连结该基部和该抵接部的连结部、以及在该基部、该抵接部以及该连结部之间区划而成的插入空间,该支承构件具有:密封部,其密封该收纳空间的开口;以及插入部,其与该密封部相连并能插入到该插入空间中,该安装构件具有:轴部,其在该插入部插入到该插入空间中的状态下贯通该折回部而将该折回部安装于该对方侧构件;以及变形抑制部,其用于抑制该折回部在安装负载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具备隔音层、支承构件以及安装构件。隔音层具备收纳部和折回部。收纳部区划收纳空间。在收纳空间内收纳有振动构件。折回部具备基部、抵接部以及连结部。基部、抵接部以及连结部区划出插入空间。
支承构件具备密封部和插入部。密封部密封收纳空间的开口。密封部能抑制振动构件从收纳空间脱落。插入部能插入到折回部的插入空间中。支承构件通过该插入被安装于隔音层。
安装构件具备轴部和变形抑制部。轴部贯通折回部。变形抑制部用于抑制弹性体制的折回部在安装负载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采用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对方侧构件、折回部的抵接部以及支承构件的插入部在轴部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即,在插入部与对方侧构件之间夹设有弹性体制的抵接部。因此,能够抑制插入部与对方侧构件相接触。因而,能够抑制振动从插入部向对方侧构件传递。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安装构件不与插入部相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从插入部向安装构件传递。
这样,采用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无论是在轴部的轴线方向还是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均能够确保浮置构造。因此,能够抑制振动构件的振动向对方侧构件传递。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安装构件具备变形抑制部。因此,能够抑制折回部因将折回部、即隔音层安装于对方侧构件时所产生的安装负载而发生弹性变形。因而,在折回部不易发生恶化(日文:ヘタり)。由此,安装负载不易下降。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通过将支承构件的插入部插入到折回部的插入空间,能够将隔音层和支承构件组装起来。另外,通过利用安装构件将折回部安装于对方侧构件,能够将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安装于对方侧构件。因此,安装作业简单。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无需如专利文献1的减振装置那样的、减振构件和冲击吸收构件垫圈。因此,部件件数较少。另外,构造简单。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振动构件被隔音层从外侧覆盖。因此,能够遮蔽振动构件所产生的至少一部分噪音。因而,能够抑制噪音向外部漏出。
(2)优选的是,在上述(1)的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还具备发泡树脂制的吸声层,其从外侧覆盖上述振动构件,并被收纳于上述收纳空间中。采用本结构,利用吸声层和隔音层从外侧覆盖振动构件。因此,能够吸收、遮蔽振动构件所产生的至少一部分噪音。因而,能够抑制噪音向外部漏出。
(3)优选的是,在上述(2)的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吸声层含有磁性填料。磁性填料的热导率较高。因此,采用本结构,能够借助磁性填料向外部释放振动构件的热。
(3-1)优选的是,在上述(3)的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隔音层和上述吸声层之间未粘接起来,该吸声层被压入上述收纳空间。隔音层、吸声层均较为柔软。因此,易于变形。基于这一点,采用本结构,隔音层和吸声层被压接。因此,虽然隔音层和吸声层之间未粘接起来,但是即使在隔音层和吸声层发生变形的情况下,隔音层与吸声层也不易分离。因而,振动构件与外部之间的传热路径不易中断。
(3-2)优选的是,在上述(3)的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磁性填料沿上述吸声层的层厚方向取向。采用本结构,吸声层的层厚方向上的热导率升高。
(4)优选的是,在上述(1)~(3)中的任一项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抵接部具有与上述对方侧构件线接触的线接触部和与该对方侧构件点接触的点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采用本结构,折回部、即隔音层相对于对方侧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从隔音层向对方侧构件传递。
(5)优选的是,在上述(1)~(4)中的任一项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基部的壁厚比上述抵接部的壁厚薄。在振动构件向离开对方侧构件的方向振动的情况下,在与收纳部相连的基部施加弯曲方向上的负载。为了追随振动构件的振动,基部的弯曲刚性较低为佳。基于这一点,采用本结构,基部的壁厚被设定为较薄。因此,基部的弯曲刚性较低。由此,基部易于追随振动构件的振动。
相反,在振动构件向靠近对方侧构件的方向振动的情况下,在对方侧构件与插入部之间的抵接部施加有压缩方向上的负载。为了追随振动构件的振动,抵接部的压缩刚性较低为佳。基于这一点,采用本结构,抵接部的壁厚被设定为较厚。因此,抵接部的压缩刚性较低。由此,抵接部易于追随收纳部的振动。
(6)优选的是,在上述(1)~(5)中的任一项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收纳部具有连通上述收纳空间和外部的窗部,上述振动构件具有经由该窗部从该收纳空间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
弹性体制的隔音层较为柔软。因此,采用本结构,能够在安装了突出部的状态下直接将振动构件收纳于收纳空间。因而,无需在收纳振动构件之前从振动构件拆除突出部并在收纳了振动构件之后将突出部安装于振动构件。因此,振动构件的安装作业简单。
(7)优选的是,在上述(6)的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窗部延伸至上述基部。采用本结构,隔音层变得更易于变形。因此,振动构件的安装作业进一步变得简单。
(8)优选的是,在上述(1)~(7)中的任一项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隔音层在外表面具有用于缓和其与邻接构件相接触时的冲击的缓冲部。采用本结构,能够利用弹性体制的隔音层的柔软性来缓和隔音层与邻接构件相接触时的冲击。因此,即使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设置空间狭小,振动构件对邻接构件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9)优选的是,在上述(1)~(8)中的任一项结构中,设为如下结构较佳:上述隔音层和上述支承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用于抑制与另一者之间发生相对偏移的偏移抑制部。采用本结构,利用偏移抑制部,能够抑制隔音层与支承构件之间相对偏移。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部件件数较少、构造简单、且不易发生恶化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该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吸声层附近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5的IV-IV方向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方向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7(a)是其他实施方式(之一)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俯视图。图7(b)是其他实施方式(之二)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俯视图。图7(c)是其他实施方式(之三)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俯视图。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之四)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前后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振动构件安装构造;2、隔音层;20、收纳部;200、收纳空间;201、窗部;21、折回部;210、基部;210a、贯通孔;211、抵接部;211a、贯通孔;211b、线接触部;211c、点接触部;212、连结部;213、插入空间;214、贯通槽;22、缓冲肋(缓冲部);23、偏移抑制壁(偏移抑制部);3、支承构件;30、密封部;300、凸部;31、插入部;310、贯通孔;311、贯通槽;32、偏移抑制壁(偏移抑制部);320、肋;4、安装构件;40、螺栓(轴部);400、主体部(变形抑制部);401、顶端部;41、套筒(变形抑制部);42、垫圈;43、螺母;5、吸声层;50、箱部;500、壁部;500a、窗部;501、铰链部;51、盖部;510、缺口部;6、支架(对方侧构件);60、安装孔;9、电磁阀(振动构件);90、端口(突出部);91、连接器(突出部);92、线缆(突出部);93、连接器(突出部);T1、壁厚;T2、壁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结构。在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该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在图3中,示出该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吸声层附近的分解立体图。在图4中,示出图5的IV-IV方向剖视图(从右侧观察到的前后方向剖视图)。在图5中,示出图4的V-V方向剖视图(从上方观察到的前后方向剖视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用于将电磁阀9安装于支架6。电磁阀9属于本发明的“振动构件”的概念。支架6属于本发明的“对方侧构件”的概念。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具备隔音层2、支承构件3、吸声层5以及三个安装构件4。
隔音层2
隔音层2是TPV(EPDM(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和PP(聚丙烯)的动态交联型混合物)制。TPV属于本发明的“弹性体”的概念。
隔音层2具备收纳部20、两个折回部21以及四个缓冲肋22。缓冲肋22属于本发明的“缓冲部”的概念。
收纳部20呈向下方(支架6的方向)开口的长方体箱状。收纳部20具备收纳空间200和两个窗部201。收纳空间200在收纳部20的内部区划而成。两个窗部201开设于收纳部20的前后两壁。两个窗部201各自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状。两个窗部201各自将收纳空间200与外部连通。两个窗部201各自延伸至后述的基部210。
两个折回部21从收纳部20的下方开口的开口边缘起分别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前方的折回部21整体呈向后方开口的字母U形状。前方的折回部21具有基部210、抵接部211、连结部212以及插入空间213。基部210呈长方形板状。基部210从收纳部20的开口边缘起向前方延伸。基部210具备两个贯通孔210a。两个贯通孔210a配置于基部210的左右两侧部分。两个贯通孔210a各自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基部210。
抵接部211呈长方形板状。抵接部211以离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基部210的下方。抵接部211具备线接触部211b和两个贯通孔211a。两个贯通孔211a配置于抵接部211的左右两侧部分。两个贯通孔211a各自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抵接部211。抵接部211的贯通孔211a和基部210的贯通孔210a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在图5中,如以透视的方式示出的那样,线接触部211b(阴影线部分)配置在抵接部211的下表面。线接触部211b呈肋状。线接触部211b在抵接部211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的短边方向)和前后方向(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的长边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线接触部211b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截面呈半圆状。因此,线接触部211b以圆周上的一点与后述的支架6的上表面线接触。基部210的上下方向(基部210、后述的插入部31以及抵接部211层叠方向)上的壁厚T1被设定为比抵接部(线接触部211b除外)211的上下方向上的壁厚T2薄。
连结部212呈长方形板状。连结部212在上下方向上连结基部210的前端和抵接部211的前端。插入空间213由基部210的下表面、抵接部211的上表面以及连结部212的后表面区划而成。即,插入空间213向后方开口。
后方的折回部21的结构与前方的折回部21的结构相同。但是,如图5所示,在后方的折回部21的基部210配置有单一的贯通孔210a。与此相应地,在后方的折回部21的抵接部211配置有单一的贯通孔211a。后方的折回部21的配置与前方的折回部21的配置前后对称。即,后方的折回部21的插入空间213向前方开口。
如图5所示,四个缓冲肋22沿收纳部20的左表面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以及右表面的前边缘和后边缘配置。如图1所示,四个缓冲肋22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缓冲肋22的短边方向(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呈半圆状。四个缓冲肋22能够与配置于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的左右两侧的邻接构件(省略图示)弹性接触。
吸声层5、电磁阀9
如图4所示,吸声层5具备箱部50和盖部51。吸声层5以从前后左右方向被压缩了的状态被收纳在收纳空间200内。吸声层5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刚性被设定为比隔音层2低。
箱部50是含有磁性填料的聚氨酯泡沫制,呈向下方开口的箱状。含有磁性填料的聚氨酯泡沫属于本发明的“发泡树脂”的概念。箱部50具备五个壁部500和四个铰链部501。四个铰链部501分别配置于彼此相邻的壁部500之间的分界处。在图3中,如单点划线所示,箱部50能够展开成平板状。在五个壁部500中的、前方的壁部500和后方的壁部500上分别开设有窗部500a。前方的壁部500的窗部500a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状。后方的壁部500的窗部500a配置在壁部500的上侧部分。
盖部51是含有磁性填料的聚氨酯泡沫制,呈长方形板状。盖部51密封箱部50的下方开口。盖部51具备两个缺口部510。两个缺口部510以凹陷的方式设于盖部51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两个缺口部510的左右方向宽度互不相同。
电磁阀9被收纳在吸声层5的内部。电磁阀9具备两个端口90、两个连接器91、93以及两根线缆(日文:コード)92。两个端口90,两个连接器91、93以及两根线缆92均属于本发明的“突出部”的概念。
两个端口90配置在电磁阀9的前表面。两个端口90沿上下方向排列。如图4所示,两个端口90经由吸声层5的前方的窗部500a和隔音层2的前方的窗部201向外部突出。连接器91连接于电磁阀9的后表面。连接器91被收纳在吸声层5的后方的窗部500a和隔音层2的后方的窗部201中。两根线缆92的前端连接于连接器91。两根线缆92的后端连接于连接器93。
支承构件3
支承构件3为PP制。支承构件3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刚性被设定为比隔音层2和吸声层5高。支承构件3具备密封部30、两个插入部31以及两个偏移抑制壁32。偏移抑制壁32属于本发明的“偏移抑制部”的概念。
密封部30呈长方形板状。密封部30从下方密封隔音层2的收纳空间200的开口。即,密封部30从下方支承放入了电磁阀9的吸声层5。密封部30具备两个凸部300。两个凸部300突出设置于密封部30的上表面。两个凸部300配置于密封部30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两个凸部300的左右方向宽度互不相同。如图4所示,两个凸部300被收纳在盖部51的两个缺口部510内。
两个插入部31各自呈长方形板状。两个插入部31从密封部30分别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如图4所示,前方的插入部31插入到前方的折回部21的插入空间213内。前方的插入部31的前边缘抵接于连结部212的后表面(内表面)。因此,前方的折回部21、即隔音层2无法相对于前方的插入部31、即支承构件3向后方移动。
前方的插入部31具备两个贯通孔310。两个贯通孔310配置于插入部31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两个贯通孔310各自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插入部31。
抵接部211的贯通孔211a、插入部31的贯通孔310以及基部210的贯通孔210a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抵接部211的贯通孔211a的孔径与基部210的贯通孔210a的孔径相同。另一方面,插入部31的贯通孔310的孔径比贯通孔211a的孔径和贯通孔210a的孔径大。
后方的插入部31的结构与前方的插入部31的结构相同。但是,如图5所示,在后方的插入部31配置有单一的贯通孔310。如图4所示,后方的插入部31插入到后方的折回部21的插入空间213内。后方的插入部31的后边缘抵接于连结部212的前表面(内表面)。因此,后方的折回部21、即隔音层2无法相对于后方的插入部31、即支承构件3向前方移动。这样,通过将支承构件3的前方的插入部31插入到隔音层2的前方的折回部21的插入空间213内,并将支承构件3的后方的插入部31插入到隔音层2的后方的折回部21的插入空间213内,从而隔音层2相对于支承构件3的前后移动被限制。
如图2所示,两个偏移抑制壁32从密封部30的上表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起向上方竖立设置。在左侧的偏移抑制壁32的右表面(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四个肋320。四个肋320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四个肋320分别与隔音层2的收纳部20的左表面线接触。同样,在右侧的偏移抑制壁32的左表面(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四个肋320。四个肋320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四个肋320分别与隔音层2的收纳部20的右表面线接触。这样,通过使左侧偏移抑制壁32从左侧的外侧抵接于收纳部20,并使右侧偏移抑制壁32从右侧的外侧抵接于收纳部20,从而隔音层2相对于支承构件3的左右移动被限制。
安装构件4、支架6
如图1、图2所示,支架6为金属制,呈长方形板状。在支架6上穿设有三个安装孔60。三个安装孔60各自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支架6。如图4所示,在三个安装孔60的上方,从下方朝向上方地呈一列地排列有抵接部211的贯通孔211a、插入部31的贯通孔310以及基部210的贯通孔210a。
三个安装构件4与三个安装孔60相对应地配置。三个安装构件4各自具备螺栓40、套筒41、垫圈42以及螺母43。螺栓40属于本发明的“轴部”的概念。套筒41属于本发明的“变形抑制部”的概念。
在图2中,如以透视的方式示出的那样,螺母43被焊接于支架6的下表面。螺母43为金属制,配置于安装孔60的下方。如图4所示,套筒41为金属制,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套筒41配置于折回部21的内部。具体而言,套筒41配置于抵接部211的贯通孔211a、插入部31的贯通孔310以及基部210的贯通孔210a的径向内侧。套筒41的外周面抵接于抵接部211的贯通孔211a的内周面和基部210的贯通孔210a的内周面。另一方面,在套筒41的外周面与插入部31的贯通孔310的内周面之间区划形成有间隙。即,刚性较高的套筒41和刚性较高的插入部31、即支承构件3彼此非接触。套筒41的上端面与基部210的上表面大致齐平。套筒41的下端面与抵接部(包含线接触部211b)的下表面大致齐平。即,套筒4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轴线方向长度)与折回部2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
垫圈42为金属制,呈环状。垫圈42配置于基部210的贯通孔210a的周围。垫圈42抵接于套筒41的上端面。
螺栓40为金属制,沿上下方向延伸。螺栓40从上方朝向下方地贯通垫圈42、套筒41、支架6的安装孔60。螺栓40的下端从支架6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螺母43紧固于螺栓40的下端。在此,套筒41为金属制,且刚性较高。因此,即使拧紧螺栓40,套筒41也不易被压缩。因而,即使是弹性体制且刚性较低的折回部21也不易被压缩。这样,套筒41抑制了由螺母43相对于螺栓40的紧固负载(与本发明的“安装负载”相对应)所导致的折回部21的变形。这样,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被三个安装构件4安装于支架6。
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组装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的组装方法。首先,如图3所示,折叠吸声层5的箱部50,并且将电磁阀9收纳在箱部50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91、两根线缆92、连接器93已经安装在电磁阀9上。在收纳电磁阀9时,使两个端口90从前方的窗部500a向前方突出。并且,将连接器91、两根线缆92、连接器93从后方的窗部500a向后方拉出。
接着,如图2所示,将收纳了电磁阀9的箱部50经由下方的开口收纳在隔音层2的收纳空间200内。此时,如图4所示,通过使柔软的隔音层2弹性变形,而使两个端口90从前方的窗部201向前方突出。并且,将连接器91、两根线缆92、连接器93从后方的窗部201向后方拉出。
接着,将预先安装有盖部51的支承构件3组装于收纳了箱部50(即电磁阀9)的隔音层2。具体而言,通过使柔软的隔音层2弹性变形而将前方的插入部31插入到前方的插入空间213内。并且,将后方的插入部31插入到后方的插入空间213内。然后,利用盖部51密封箱部50的开口。即,完成了吸声层5。
然后,将套筒41插入到抵接部211的贯通孔211a、插入部31的贯通孔310以及基部210的贯通孔210a的径向内侧。接着,在套筒41的上方配置垫圈42。然后,将螺栓40从上方朝向下方地插入垫圈42、套筒41、支架6的安装孔60内。最后,通过使螺栓40绕轴线旋转而将螺母43紧固于螺栓40的下端。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组装完毕。另外,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被安装于支架6。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的作用效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在插入部31与支架6之间夹设有弹性体制且刚性较低的抵接部211。因此,能够抑制刚性较高的插入部31和刚性较高的支架6相接触。因而,能够抑制振动从插入部31向支架6传递。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在插入部31与垫圈42之间夹设有弹性体制且刚性较低的基部210。因此,能够抑制刚性较高的插入部31和刚性较高的垫圈42相接触。因而,能够抑制振动从插入部31经由垫圈42、螺栓40向支架6传递。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在套筒41与贯通孔310之间设有非接触部。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从插入部31经由套筒41、螺栓40向支架6传递。
这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无论是在上下方向(螺栓40的轴线方向)上还是在水平方向(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均能够确保浮置构造。因此,能够抑制电磁阀9的振动向支架6传递。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安装构件4具备套筒41。套筒41的上端面与基部210的上表面大致齐平。套筒41的下端面与抵接部(包含线接触部211b)的下表面大致齐平。即,套筒4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轴线方向长度)与折回部2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因此,能够抑制折回部21被将折回部21、即隔音层2安装于支架6时所产生的安装负载(即螺母43相对于螺栓40的紧固负载)所压缩。因而,在折回部21不易发生恶化。由此,安装负载不易下降。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通过将支承构件3的插入部31插入到折回部21的插入空间213内,能够将隔音层2和支承构件3组装起来。另外,通过利用安装构件4将折回部21安装于支架6,能够将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安装于支架6。因此,安装作业简单。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无需如专利文献1的减振装置那样的、减振构件和冲击吸收构件垫圈。因此,部件件数较少。另外,构造简单。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电磁阀9被隔音层2从外侧覆盖。因此,能够遮蔽电磁阀9所产生的至少一部分噪音。因而,能够抑制噪音向外部漏出。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电磁阀9从外侧不仅被隔音层2从外侧覆盖,也被吸声层5从外侧覆盖。因此,能够吸收、遮蔽电磁阀9所产生的至少一部分噪音。因而,能够抑制噪音向外部漏出。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吸声层5含有磁性填料。磁性填料的热导率较高。因此,能够借助磁性填料向外部释放电磁阀9的热。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吸声层5被压入隔音层2的收纳空间200内。因此,虽然隔音层2和吸声层之间未粘接起来,但是即使在隔音层2和吸声层5发生变形的情况下,隔音层2与吸声层5也不易分离。因而,电磁阀9与外部之间的传热路径不易中断。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磁性填料在吸声层5的层厚方向上取向。即,在吸声层5形成有许多条沿层厚方向延伸的传热路径。传热路径是多个磁性填料呈锁链状(包含点线状)地相连而形成的。因此,能够经由吸声层5迅速地向外部释放将电磁阀9的热。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的散热性较高。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图5所示,抵接部211具备线接触部211b。线接触部211b与支架6的上表面线接触。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折回部21、即隔音层2相对于支架6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从隔音层2向支架6传递。并且,能够抑制热从隔音层2向支架6传递。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基部210的上下方向(基部210、插入部31、抵接部211的层叠方向)上的壁厚T1被设定为比抵接部(线接触部211b除外)211的上下方向上的壁厚T2薄。因此,基部210的上下方向上的弯曲刚性较低。因而,即使电磁阀9如箭头Y1所示相对于隔音层2向上方位移,基部210也能够追随该位移而弯曲。并且,抵接部211的上下方向上的伸缩刚性较低。因此,即使电磁阀9如箭头Y2所示相对于隔音层2向下方位移,抵接部211也能够追随该位移而收缩。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隔音层2为柔软的弹性体制。因此,如图4所示,能够以电磁阀9安装有两个接口部90、两根线缆92、连接器91以及连接器93的状态直接将电磁阀9收纳在收纳空间200内。因而,无需在收纳电磁阀9之前从电磁阀9拆除连接器91、两根线缆92以及连接器93,无需在收纳了电磁阀9之后将连接器91、两根线缆92以及连接器93安装于电磁阀9。因此,电磁阀9的安装作业简单。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4所示,隔音层2的窗部201从收纳部20起延伸至基部210。因此,隔音层2更易于变形。因而,电磁阀9的安装作业进一步变得简单。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5所示,隔音层2在外表面具备缓冲肋22。因此,能够缓和隔音层2与邻接构件相接触时的冲击。因而,即使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的设置空间狭小,电磁阀9的振动对邻接构件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2所示,支承构件3具备偏移抑制壁32。因此,能够抑制隔音层2和支承构件3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偏移。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3所示,盖部51的两个缺口部510的形状互不相同。同样,如图2所示,密封部30的两个凸部300的形状互不相同。因此,在将盖部51安装于密封部30时,不易弄错安装方向。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3所示,箱部50能够展开。因此,易于将电磁阀9收纳在箱部50的内部。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如图1、图2所示,在两个端口90的左右两侧配置有安装构件4。因此,与在两个端口90的下方配置有安装构件4的情况相比,螺栓40相对于贯通孔210a的插入作业、进而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相对于支架6的安装作业较为简单。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在左右一对偏移抑制壁32的内表面各配置有四个肋320。四个肋320与收纳部20的外表面线接触。因此,易于将隔音层2的收纳部20插入到左右一对偏移抑制壁32的内侧。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间的不同点为在隔音层的折回部配置有贯通槽这一点。另外,在隔音层配置有两个偏移抑制壁这一点。另外,在支承构件的插入部配置有贯通槽这一点。另外,在抵接部未配置线接触部这一点。在此,仅说明不同点。
在图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对于与图2中相对应的部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如图6所示,在前后一对折回部21处分别以凹陷的方式设有字母U形状的贯通槽214。贯通槽214从基部210起经由连结部212延伸至抵接部211。在贯通槽214内贯通有螺栓40和套筒41。贯通槽214与套筒41相接触。抵接部211的整个下表面与支架6的上表面面接触。即,在抵接部211未配置线接触部。
两个偏移抑制壁23从隔音层2的收纳部20的左右两侧起向下方竖立设置。偏移抑制壁23属于本发明的“偏移抑制部”的概念。支承构件3的密封部30配置在左右一对偏移抑制壁23之间。这样,通过使左右一对偏移抑制壁23从左右两侧的外侧抵接于密封部30,从而隔音层2相对于支承构件3的左右移动被限制。
在支承构件3的前后一对插入部31处分别以凹陷的方式设有字母U形状的贯通槽311。在贯通槽311内贯通有螺栓40和套筒41。贯通槽311不与套筒41接触。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之间结构共通的部分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隔音层2配置贯通槽214,在支承构件3配置贯通槽311。另外,也可以在隔音层2配置偏移抑制壁23。另外,也可以不在抵接部211配置线接触部。
其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实施方式。然而,实施方式并未特殊限定于上述方式。也能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进行的各种变形的方式、改良的方式来进行实施。
对于配置于抵接部211的线接触部211b而言,点接触部的形状(延伸方向、截面形状)、配置数、延伸方向并无特殊限定。在图7(a)中,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之一)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俯视图。在图7(b)中,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之二)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俯视图。在图7(c)中,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之三)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图5中相对应的部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另外,以透视的方式表示贯通孔、线接触部、点接触部。
如图7(a)所示,也可以在抵接部211的贯通孔211a的周围呈圆环状地配置线接触部211b(阴影线部分)。如图7(b)所示,也可以沿抵接部211的外边缘呈框状地配置线接触部211b(阴影线部分)。如图7(c)所示,也可以配置多个向下方变尖的圆錐状的点接触部211c(阴影线部分)。上述线接触部211b和点接触部211c以遍布抵接部211的整个面均匀且分散地配置为佳。
对于安装构件4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定。在图8中,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之四)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前后方向剖视图。此外,对于与图4中相对应的部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支架6的上表面突出设置螺栓40。螺栓40具备主体部400和顶端部401。主体部400属于本发明的“变形抑制部”的概念。在主体部400的外周面未配置螺纹部。主体部40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轴线方向长度)与折回部2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一致。在顶端部401的外周面配置有螺纹部。在顶端部401紧固有螺母43。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主体部40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与折回部2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一致,则即使不使用套筒,也能够抑制由螺母43相对于螺栓40的紧固负载所造成的折回部21的变形。
对于吸声层5的材质并无特殊限定。在将放入磁性填料的发泡树脂用作吸声层5的情况下,作为一例,使用日本特开2009-235979号公报所公开的材料即可。
例如,作为发泡树脂,除了聚氨酯泡沫以外,还能够使用聚乙烯泡沫、聚丙烯泡沫等。另外,作为磁性填料,使用所谓的磁性材料即可。优选的是,例如铁、镍、钴、钆、不锈钢等强磁性体,MnO、Cr2O3、FeCl2、MnAs等反强磁性体以及使用了上述材料的合金类。其中,出于热导率较高且作为填料的加工性优异这一点,优选不锈钢、铜铁合金等。由于不锈钢的表面被氧化皮膜所覆盖,因此防锈性能优异,与聚氨酯泡沫之间的接合强度较高。另外,铜铁合金是铜和铁的共晶合金,优选的是,例如如日本特公平3-064583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半硬磁性铜铁合金。这样的铜铁合金即使是为了用作填料而被较细地粉碎,也不会产生铜与铁的剥离。因此,兼具铜所具有的较高的热导率和铁所具有的磁性这两个特征。由此,即使是相同的含有量,热传递性与其他磁性材料相比也有所提高。
另外,在制造放入磁性填料的发泡树脂制的吸声层5的情况下,也可以是,首先,混合发泡树脂原料和磁性填料等来调制发泡原料,接着,将该发泡原料填充在模具的模腔内,之后,一边使磁场作用于该模腔,一边进行发泡成形。如此一来,能够使发泡原料中的磁性填料沿模腔内的磁场的方向呈锁链状地连续而进行取向。因此,通过使磁场的方向与吸声层5的层厚方向一致,能够提高吸声层5的层厚方向上的热导率。
对于隔音层2的材质并无特殊限定。除了TPV以外,还能够使用TPO(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S(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
对于支承构件3、支架6的材质并无特殊限定。也可以是树脂(PA(聚酰胺)、PE(聚乙烯)等)、金属(铁、不锈钢、铝等)。若将支承构件3设为热导率较高的材料(例如金属)制,则电磁阀9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对于振动构件9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定。也可以是伺服马达、螺线管、EGR阀等的致动器。
对于突出部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定。除了端口90、连接器91、连接器93、线缆92以外,也可以是旋转轴、缸体、齿轮等。另外,对于突出部的数量并无特殊限定。例如,也可以配置一个端口90、或配置三个以上端口90。

Claims (9)

1.一种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包括弹性体制的隔音层、刚性高于该隔音层的刚性的支承构件以及不与下述插入部相接触的安装构件,
该隔音层具有:
收纳部,其区划用于收纳能振动的振动构件的收纳空间;以及
折回部,其具有与该收纳部相连的基部、与该基部相对配置并抵接于对方侧构件的抵接部、连结该基部和该抵接部的连结部、以及在该基部、该抵接部以及该连结部之间区划而成的插入空间,
该支承构件具有:
密封部,其密封该收纳空间的开口;以及
插入部,其与该密封部相连并能插入到该插入空间中,
该安装构件具有:
轴部,其在该插入部插入到该插入空间中的状态下贯通该折回部而将该折回部安装于该对方侧构件;以及
变形抑制部,其用于抑制该折回部在安装负载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振动构件安装构造还具备发泡树脂制的吸声层,其从外侧覆盖上述振动构件,并被收纳于上述收纳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声层含有磁性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部具有与上述对方侧构件线接触的线接触部和与该对方侧构件点接触的点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部的壁厚比上述抵接部的壁厚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纳部具有连通上述收纳空间和外部的窗部,
上述振动构件具有经由该窗部从该收纳空间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窗部延伸至上述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音层在外表面具有用于缓和其与邻接构件相接触时的冲击的缓冲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构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音层和上述支承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用于抑制与另一者之间发生相对偏移的偏移抑制部。
CN201380027162.8A 2012-06-08 2013-06-05 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Active CN1043349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0733A JP5486640B2 (ja) 2012-06-08 2012-06-08 振動部材取付構造
JP2012-130733 2012-06-08
PCT/JP2013/065561 WO2013183663A1 (ja) 2012-06-08 2013-06-05 振動部材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4913A true CN104334913A (zh) 2015-02-04
CN104334913B CN104334913B (zh) 2016-04-06

Family

ID=49712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7162.8A Active CN104334913B (zh) 2012-06-08 2013-06-05 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67565B2 (zh)
JP (1) JP5486640B2 (zh)
CN (1) CN104334913B (zh)
DE (1) DE112013002850B4 (zh)
WO (1) WO20131836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7346A (zh) * 2019-12-18 2021-06-22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连接组件和带有该连接组件的促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002B (zh) * 2015-06-16 2016-09-28 广东工业大学 频率可调复合减振器
JP6622138B2 (ja) * 2016-03-31 2019-12-1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音部材
JP7488986B2 (ja) * 2021-03-23 2024-05-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39189Y1 (zh) * 1970-03-31 1972-11-27
JPS5835873Y2 (ja) * 1978-10-31 1983-08-1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カバ−の防振取付装置
JPS636776U (zh) * 1986-06-30 1988-01-18
US5544871A (en) * 1993-07-28 1996-08-13 Firma Carl Freudenberg Holder for vibration-decoupled fastening of a substantially flat machine part
JP2006153108A (ja) * 2004-11-29 2006-06-15 Sony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インシュレーター
JP4147937B2 (ja) * 2002-12-25 2008-09-10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ッジダンパー
CN201812749U (zh) * 2010-09-29 2011-04-27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带安装耳片继电器的减振装置
CN102384214A (zh) * 2011-09-16 2012-03-21 天津市亚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设备的内部减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6236A (en) 1978-11-10 1980-05-19 Nippon Enkaku Seigiyo Kk Power supply
JPS636776A (ja) 1986-06-25 1988-01-12 新技術事業団 薄膜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0364583A (ja) 1989-07-31 1991-03-19 Achilles Corp 合成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588810A (en) * 1995-09-01 1996-12-31 Bristol Compressors, Inc. Low nois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US6129327A (en) * 1998-05-22 2000-10-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aptive soft foam shock base mount
US6132183A (en) * 1998-11-23 2000-10-17 Carrier Corporation Compressor mounting
US6543741B1 (en) 2001-12-26 2003-04-08 Carrier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ion for a transversely mounted compressor
JP2004070128A (ja) 2002-08-08 2004-03-04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音カバー
JP4915117B2 (ja) * 2005-04-20 2012-04-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振動衝撃吸収機構および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
DE102006058783A1 (de) 2006-12-12 2008-06-19 Edgar Kober Schalldämmelement
DE602007006142D1 (de) * 2006-12-28 2010-06-10 Panasonic Corp Pufferelement, Stoßdämpf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Festplattenlaufwerk und mobile Informationsvorrichtung damit
JP2009199653A (ja) 2008-02-20 2009-09-03 Eriko Kobayashi 電子機器の制振装置
JP4922978B2 (ja) 2008-03-27 2012-04-2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吸音カバー、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音アセンブリ
FR2980902B1 (fr) * 2011-10-04 2013-09-13 Aircelle Sa Panneau d'attenuation acoustique structural
TWI533784B (zh) * 2013-10-25 2016-05-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減震件及運用此減震件的減震框架與電子裝置
TWM484172U (zh) * 2014-02-27 2014-08-11 Aopen Inc 減震裝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39189Y1 (zh) * 1970-03-31 1972-11-27
JPS5835873Y2 (ja) * 1978-10-31 1983-08-1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カバ−の防振取付装置
JPS636776U (zh) * 1986-06-30 1988-01-18
US5544871A (en) * 1993-07-28 1996-08-13 Firma Carl Freudenberg Holder for vibration-decoupled fastening of a substantially flat machine part
JP4147937B2 (ja) * 2002-12-25 2008-09-10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ッジダンパー
JP2006153108A (ja) * 2004-11-29 2006-06-15 Sony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インシュレーター
CN201812749U (zh) * 2010-09-29 2011-04-27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带安装耳片继电器的减振装置
CN102384214A (zh) * 2011-09-16 2012-03-21 天津市亚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设备的内部减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7346A (zh) * 2019-12-18 2021-06-22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连接组件和带有该连接组件的促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86640B2 (ja) 2014-05-07
US9267565B2 (en) 2016-02-23
JP2013253670A (ja) 2013-12-19
CN104334913B (zh) 2016-04-06
WO2013183663A1 (ja) 2013-12-12
DE112013002850B4 (de) 2018-03-08
DE112013002850T5 (de) 2015-02-26
US20140345993A1 (en) 2014-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4913B (zh) 振动构件安装构造
CN103779722A (zh) 屏蔽连接器
CN104285343B (zh) 防水连接器
US9391485B2 (en) Inverter terminal board installed in motor case and packing
CN103633466A (zh) 连接器
JP5764023B2 (ja) コネクタ
CN104620012A (zh) 防振装置
US8965031B2 (en) Earphone with elastic holder for driver and cord
EP3184853B1 (en)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CN103403975A (zh) 具有小壳体的连接器
KR20160042752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101494808A (zh) 扬声器组件
CN104968962B (zh) 具有用于连接外部模块管的法兰的车辆用减震器
CN103081245B (zh) 连接器
CN102562892B (zh) 具有集成的行程限制部的零部件支承装置和用于固定的方法
JP5995105B2 (ja) コネクタ
JP5724813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3765693B (zh) 连接器及其覆盖部件
CN205781609U (zh) 汽车前围管路的密封连接装置
CN205790649U (zh) 一种防水的接插组件、具有该接插组件的防水壳
CN106574719B (zh) 橡胶密封垫
CN107636910B (zh) 机器用弹性屏蔽部件
CN219938675U (zh) 域控制器及车辆
CN203747095U (zh) 一种接插件
CN204291288U (zh) 喇叭减振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