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403A - 座椅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4403A
CN104334403A CN201380028263.7A CN201380028263A CN104334403A CN 104334403 A CN104334403 A CN 104334403A CN 201380028263 A CN201380028263 A CN 201380028263A CN 104334403 A CN104334403 A CN 104334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railway
right track
seat
sliding apparatus
seat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8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4403B (zh
Inventor
井上胜博
藤田悦则
小仓由美
川崎诚司
吉田诚也
串山智哉
黑本昌宏
杉本荣治
中村实
桑野龙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Too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Too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Too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Too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4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4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05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omega-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15C or U-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60N2/073Reinforcement members preventing slide dislo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12Location of the latch
    • B60N2/0818Location of the latch inside the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31Movement of the latch
    • B60N2/0837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 B60N2/0843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81Activation of the latches by the control mechanism
    • B60N2/0887Activation of the latches by the control mechanism with synchronised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0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61Rods
    • B60N2/1615Parallelogram-like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合于轻量化的座椅滑动装置。座椅滑动装置(40)构成为,下轨道(41)及上轨道(42)都隔着宽度方向中心而左右大致对称地形成,并且将锁定机构(43)设置在上轨道(42)的两侧,该锁定机构(43)分别能够与下轨道(41)卡合而进行锁定。下轨道(41)、上轨道(42)及锁定机构(43)组合而成的结构体整体成为前后左右大致对称状,能够前后左右大致均等地吸收作用于下轨道(41)及上轨道(42)的力。锁定机构(43)在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具有弹性锁定构件(430),因此下轨道(41)及上轨道(42)能够以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为支点而进行弹性变形,实现锁定时的偏载荷的减少、振动吸收特性的提高等,各材料的板厚与以往产品相比能够减薄,能够实现轻量化。

Description

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动车、航空器、列车、船舶、公共汽车等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使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座椅滑动装置具备:安装在交通工具的底板上的下轨道;设置成相对于该下轨道能够滑动且与座椅框架连结的上轨道(参照专利文献1~5)。在座椅滑动装置上设有锁定机构,解除锁定而滑动调整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并在所希望的位置处进行锁定来使用。
另一方面,交通工具用座椅从节能的观点出发,始终要求轻量化以改善燃料利用率。关于座椅主体,本申请人也进行了各种有关轻量化的技术的提案,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案:取代通常普及的聚氨酯材料而形成为张设有三维立体编织物的结构来作为座椅靠背部及座椅座垫部的各垫构件(参照专利文献6)。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097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16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3689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61-4624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开平3-8522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1-423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与交通工具用座椅主体相关的轻量化,如上述那样存在各种技术,但是关于座椅滑动装置的轻量化,除了材料置换以外,到目前为止没有太多研究。由于经由座椅框架向座椅滑动装置施加各种力,因此座椅滑动装置需要具有规定的刚性。因此,以往,以规定的厚度(通常为2mm左右)的钢材来形成下轨道、上轨道等,具有相应的重量。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滑动装置,该座椅滑动装置即便由比以往薄的材料形成,也能够承受附加的力而发挥必要的功能,且适于轻量化。而且,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滑动装置,该座椅滑动装置即便由比以往薄的材料形成,也能够承受附加的力而发挥必要的功能,且抑制与板厚减少所引起的面压下降相伴的松动的增加及摩擦的下降,适于轻量化,能够发挥碰撞吸收功能和振动吸收功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专利文献1~5公开的以往的座椅滑动装置都是锁定机构配置在上轨道的一侧且与锁定机构卡合的被卡合部仅形成在下轨道的一侧。因此,在锁定时附加的力不得不经由锁定机构而仅由下轨道的一侧支承,其结果是,下轨道、上轨道都需要通过规定厚度且具有规定的刚性的材料形成。本发明人等着眼于这一点,发现通过设计为尽量不施加偏载荷的结构而能实现轻量化,而且,通过设计为上轨道及下轨道弹性地发挥功能的结构,而能够使座椅滑动装置自身担负振动吸收功能、碰撞吸收功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对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进行支承,且用于进行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交通工具的底板上彼此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的一对下轨道;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各下轨道且与所述座椅框架连结的一对上轨道;将所述各上轨道相对于所述各下轨道锁定在适当的滑动位置的锁定机构,所述各锁定机构具备由弹性构件形成的弹性锁定构件,该弹性锁定构件支承于所述各上轨道,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爪,所述弹性锁定构件成为弹性支点而该弹性锁定构件的弹性作用于所述各下轨道及所述各上轨道。
而且,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对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进行支承,且用于进行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交通工具的底板上彼此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的一对下轨道;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各下轨道且与所述座椅框架连结的一对上轨道;将所述各上轨道相对于所述各下轨道锁定在适当的滑动位置的锁定机构,所述各下轨道及所述各上轨道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中,相对于中心而左右大致对称地形成,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各上轨道的两侧,且分别能够与所述各下轨道卡合而进行锁定。
而且,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对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进行支承,且用于进行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交通工具的底板上彼此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的一对下轨道;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各下轨道且与所述座椅框架连结的一对上轨道;将所述各上轨道相对于所述各下轨道锁定在适当的滑动位置的锁定机构,所述各下轨道及所述各上轨道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中,相对于中心而左右大致对称地形成,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各上轨道的两侧,且分别能够与所述各下轨道卡合而进行锁定,并且,所述各锁定机构具备由弹性构件形成的弹性锁定构件,该弹性锁定构件支承于所述各上轨道,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爪,所述弹性锁定构件成为弹性支点而该弹性锁定构件的弹性作用于所述各下轨道及所述各上轨道。
优选的是,所述各下轨道形成为截面大致C形状的左右大致对称状,具有:底壁部;从所述底壁部两侧立起的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部;从所述各侧壁部的上缘相互向内方弯曲且对置缘彼此分开规定间隔的一对上壁部,所述上轨道形成为截面大致T形状的左右对称状,具有:位于所述下轨道内的横壁部;相对于所述横壁部大致垂直地立起,从所述下轨道的一对上壁部的对置缘间的间隙向上方突出且与所述座椅框架连结的纵壁部。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锁定构件由弹簧钢形成,具有:安装板部,其安装于所述各上轨道的纵壁部;作用板部,其一体形成于所述安装板部,具有始终向从安装于所述纵壁部的安装板部分离的方向施加的弹性力,并且,所述作用板部具备向从所述纵壁部分离的方向突出、且与在所述各下轨道的对置部位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所述锁定爪,所述锁定机构具有:所述弹性锁定构件;克服所述作用板部的弹性力而使所述作用板部向所述纵板部方向位移,从而将所述锁定爪与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解除的锁定解除构件。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锁定构件安装在所述各上轨道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锁定构件的所述作用板部通过从所述安装板部的上部向下方弯曲而成,所述作用板部在中途部具有向从所述各上轨道的纵壁部分离的方向鼓出的鼓出部,并且在下缘形成有向从所述纵壁部分离的方向突出的所述锁定爪,所述锁定解除构件通过使所述作用板部的所述鼓出部向所述纵板部方向位移,来解除所述锁定爪的卡合。优选的是,所述锁定解除构件以一端部为中心而使另一端侧向上方或下方位移,由此使所述作用板部的所述鼓出部向所述纵板部方向位移。
优选的是,隔着所述一方的上轨道的所述纵壁部的一对锁定解除构件的各一端部与隔着所述另一方的上轨道的所述纵壁部的一对锁定解除构件的各一端部经由连结轴而连结,通过对与所述连结轴的一端或两端连结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四个锁定解除构件同步动作。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锁定构件及所述锁定解除构件在隔着所述各上轨道的纵壁部的两侧对称设置,在所述各下轨道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的被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各下轨道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形成在两侧的对称位置,在锁定时,隔着所述各上轨道的纵壁部的两侧的所述锁定爪分别与所述各下轨道的长度方向两侧的被卡合部卡合。
优选的是,所述各下轨道的各上壁部形成为从各对置缘延伸出朝向各侧壁部方向而向斜下方弯曲的向下倾斜壁部的形状,并且所述各上轨道具有从所述横壁部的各外侧缘部朝向所述纵壁部而分别倾斜立起的向上倾斜壁部,该向上倾斜壁部以位于所述各下轨道的向下倾斜壁部的外侧的方式设置,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由形成于所述各向下倾斜壁部的孔或槽形成,在与所述锁定爪的形成位置对应的所述各上轨道的各向上倾斜壁部形成有辅助被卡合部,该辅助被卡合部由在锁定时、供所述锁定爪在贯通了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之后卡合而稳定地保持所述锁定爪的孔或槽构成。
优选的是,所述各上轨道在所述纵壁部与所述横壁部中的位于所述纵壁部的两侧的部位之间设置具有倾斜表面的防脱构件,在向使所述各上轨道从所述各下轨道脱离的方向的力作用时,所述防脱构件的倾斜表面能够与所述各下轨道的向下倾斜壁部抵接,并抑制所述横壁部的变形。
优选的是,所述各下轨道的底壁部具有一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台阶部,在该台阶部的截面纵长部上支承有配置在所述各下轨道的底壁部与所述各上轨道之间的至少一个辊。优选的是,所述下轨道的底壁部在宽度方向两端角部具有截面圆角形状的部位,且比各截面圆角形状的部位靠内侧的部位成为向上方突出的台阶部,所述辊具有与所述各台阶部之间的间隔相当的宽度。优选的是,所述下轨道的底壁部形成为所述各台阶部之间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向上方鼓出的形状。优选的是,通过就座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上的人的体重而使所述下轨道的底壁部的各台阶部之间挠曲,由此滑动方向的摩擦阻力与所述各台阶部之间发生挠曲之前的状态相比减小。
所述一对下轨道及所述一对上轨道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厚度1.8mm以下、优选厚度0.6~1.6mm、更优选厚度0.6~1.2mm的薄壁件来形成。优选的是,所述薄壁件是抗拉强度400~590MPa的范围内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轨道可以通过由弹簧钢构成的薄壁件来形成,而且,所述下轨道可以通过由抗拉强度780MPa以上的高张力钢构成的薄壁件来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锁定构件使用厚度0.6~1.2mm的范围内的弹簧钢,所述座椅滑动装置构成为,在包含通过该弹簧钢的弹性作用和限制了厚度所带来的所述锁定爪的挠曲特性、所述锁定爪的前端面相对于形成在所述下轨道上的相邻的被卡合部之间的部位所产生的摩擦阻力的特性、所述下轨道及上轨道具有的弹性、所述辊的滚动特性在内的各特性的协同作用下,能够抑制所述锁定机构的伪锁定状态。
优选的是,在所述各下轨道设定有向使连结于所述座椅框架的所述上轨道从所述下轨道脱离的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力的情况下的变形容易部。优选的是,所述各下轨道的各上壁部中的至少各对置缘的规定宽度的范围成为所述各下轨道中刚性相对高的高刚性部,以抑制向使所述各上轨道从所述各下轨道脱离的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力时的所述对置缘间的间隙的扩开,所述各下轨道中的、底壁部以及从底壁部与各侧壁部的各交界附近到各侧壁部的上部的范围成为与所述高刚性部相比刚性相对低的所述变形容易部。
优选的是,所述各下轨道的高刚性部除了形成于所述各上壁部中的各对置缘的规定宽度的范围,还形成于截面方向上越过该规定宽度的范围而到达所述各侧壁部的上部为止的范围。优选的是,所述各下轨道的高刚性部形成在所述各上壁部与所述各侧壁部的交界部附近且形成在除了与球抵接的内表面之外的范围。优选的是,所述高刚性部通过热处理而形成。
优选的是,在与所述底板固定的固定部所处的所述各下轨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任一方的端部附近,在对置的一对侧壁部和上壁部中的至少一方层叠规定厚度的加强用板状构件,层叠该加强用板状构件来提高截面系数,由此抑制向使所述各上轨道从所述各下轨道脱离的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力时的所述对置缘间的间隙的扩开。优选的是,所述加强用板状构件层叠在所述各下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层叠有所述加强用板状构件的两端部之间成为通过所述热处理而形成的高刚性部。而且,优选的是,所述下轨道及上轨道形成为通过与碰撞力的输入相伴的变形而纵向的截面系数上升且强度及刚性提高的结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具备由弹性构件形成的弹性锁定构件作为锁定机构,该弹性锁定构件支承于上轨道且具有与下轨道的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爪。因此,通过弹性锁定构件的弹性力能够缓和振动、碰撞力。即,高屈服应力的弹性锁定构件成为弹性支点而其弹性作用于下轨道及上轨道,因此能够简化用于缓和振动、碰撞力的结构,能够实现座椅滑动装置整体的轻量化。而且,通过弹性锁定构件的弹性力,能够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吸收作用于上轨道及下轨道的偏载荷。而且,通过上轨道及下轨道的以弹性锁定构件为弹性支点的弹性变形也能减少两者间的松动、摩擦。此外,不需要用于使锁定爪卡合的另外的弹簧构件或对锁定爪进行支承的旋转轴等,在这一点上也有助于座椅滑动装置的轻量化。
另外,通过提高下轨道的各上壁部中的至少各对置缘的规定宽度的范围的刚性,由此能够防止该高刚性部的变形,并且,通过在下轨道的至少一端部、优选为两端部层叠加强用板状构件来提高截面系数,由此能够防止下轨道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变形。因此,在大载荷输入时,通过高刚性部及层叠了加强用板状构件的部位的高的变形防止功能,能够将上轨道保持为不会从下轨道脱离。其结果是,上轨道不会脱离而下轨道的高刚性部或层叠了加强用板状构件的部位以外的变形容易部发生变形。因此,通过设置这样的高刚性部或层叠了加强用板状构件的部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碰撞力或振动所产生的能量的吸收功能。
另外,利用规定厚度以下的薄壁件来形成上轨道及下轨道,并将上述的高刚性部及层叠了加强用板状构件的部位设定于规定的部位,由此能够使配置弹性锁定构件的部位附近的上轨道及下轨道的上述的弹性作用可靠地发挥功能。
另外,就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而言,优选的是,下轨道及上轨道都隔着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方向)中心而左右大致对称地形成,并且将锁定机构设置在上轨道的两侧,该锁定机构能够分别与下轨道卡合而进行锁定。由此,下轨道、上轨道及锁定机构组合而成的结构体整体成为左右大致对称状,能够左右大致均等地吸收作用于下轨道及上轨道的力。能够减少如以往那样在锁定时向下轨道、上轨道施加偏载荷的情况,因此构成下轨道、上轨道的各材料的板厚比以往产品减薄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及座椅滑动装置的从右斜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及座椅滑动装置的从左斜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从右斜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从左斜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构成锁定机构的弹性锁定构件的安装板部、作用板部、锁定爪的结构的图,图13(a)是立体图,图13(b)是侧视图,图13(c)是主视图,图13(d)是表示锁定爪与形成于下轨道的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14(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4(b)是图14(a)的A-A线剖视图,图14(c)是图14(a)的B-B线剖视图,图14(d)是图14(a)的C-C线剖视图,图14(e)是图14(a)的D-D线剖视图,图14(f)是图14(a)的E-E线剖视图。
图15(a)是表示变更了座椅滑动装置的下轨道的底壁部的形状的方案的例子的侧视图,图15(b)是图15(a)的A-A线剖视图,图15(c)是图15(a)的B-B线剖视图,图15(d)是图15(a)的C-C线剖视图,图15(e)是图15(a)的D-D线剖视图,图15(f)是图15(a)的E-E线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方案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17是表示在连结轴的两端设有操作部的方案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在连结轴的两端设有操作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8的主视图。
图20(a)是说明按下操作部而使用的方案的图,图20(b)是说明向上操作操作部而使用的方案的图。
图21(a)是表示向下轨道的底壁部赋予了使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鼓出的张力所成的方案的图,图21(b)是表示作用有规定的载荷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图21的滑动件的滑动力的图。
图23(a)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和比较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滑动力的试验方法的图,图23(b)是表示其试验结果的图。
图24(a)是用于说明将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和比较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锁定的容易度进行比较用的试验方法的图,图24(b)~图24(d)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试验结果的图,图24(e)是表示比较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试验结果的图。
图25是将图24的试验结果中是否进行了伪锁定进行汇总表示的图。
图26是表示进行了模拟前方碰撞的实验时的滑动件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27(a)、图27(b)是表示热处理用具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如图1~图5所示,交通工具用座椅1具有构成座椅框架10的座垫框架20及靠背框架30,在座垫框架20上配设有座椅座垫部1A用的垫构件60及其表皮件64,在靠背框架30上配置有座椅靠背部1B用的垫构件70,并且它们由表皮件71、体干侧部支承构件72覆盖。其中,座椅框架10的座垫框架20由固定在机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底板上的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40支承。
如图6~图14所示,座椅滑动装置40具有:在交通工具的底板上彼此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安装的一对下轨道41、41;能够滑动地设于各下轨道41、41的一对上轨道42、42。
下轨道41、41形成为截面大致C形状的左右大致对称状,具有底壁部411、从底壁部411两侧立起的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部412、412、从各侧壁部412、412的上缘相互向内方弯曲且对置缘彼此分开规定间隔的一对上壁部413、413。
上轨道42、42通过将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L形状的构件42a、42a分别背对背而进行一体化,以一体化后的状态的截面形状成为大致倒T形状的方式相对于中心形成为左右大致对称(参照图12)。在上轨道42、42的靠前方及靠后方的位置分别贯通形成有用于支承座垫框架20的安装孔421a、421b。
具体而言,在上轨道42、42的靠前方的安装孔421a、421a之间架设有轴构件151a,在靠后方的安装孔421b、421b之间架设有轴构件152a。在轴构件151a的各端部上轴支承第一连杆151、151的下端部,在轴构件152a的各端部上轴支承第二连杆152、152的下端部(参照图3~图5)。并且,第一连杆151、151的上端部轴支承于在座垫框架20的靠前方的位置沿宽度方向架设的梁124上,第二连杆152、152的上端部轴支承于在座垫框架20的靠后方的位置沿宽度方向架设的梁125上。第二连杆152的一方与升降机构部160连结,通过对该升降机构部160的操作部161进行操作,而使座垫框架20上下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座垫框架20只要由上轨道42、42支承即可,其支承方法没有限定,例如,在不需要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座垫框架20上下移动时,可以不经由连杆而将座垫框架20的任意部位与上轨道42、42连结。
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隔着各自的构件的长度方向中心线(通过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中心的线)而左右大致对称地形成。由此,经由上述的第一连杆151、151及轴构件151a传递的力、以及经由第二连杆152、152及轴构件152a传递的力都左右大致均等地作用于各构件。即,不是偏向任一个方向来承受上述的力,而是能够左右大致均等地分散承受上述的力,施加碰撞力的情况下的变形将会左右大致均等地产生。其结果是,作为构成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的原料,可以使用比以往薄壁的原料、例如板厚1.8mm以下的原料,优选使用0.6~1.6mm的范围的原料,更优选使用0.6~1.2mm的范围的原料,进一步优选使用0.6~1.0mm的范围的原料。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成它们的原料,优选使用抗拉强度400~590MPa的范围的原料。这是因为,加工所需的能量少即可,能够利用比较小型的冲压机械进行成形,因此能够对节能的要求作出贡献,有助于制造成本的减少。而且,由于是容易获得的一般的材料,因此在世界上较多的国家能够进行材料供应,能够有助于生产国或生产据点的扩大,结果是也具有有助于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座椅滑动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整体成本的减少这样的优点。而且,下轨道41、41以长度方向中央部为界在长度方向前后也大致对称地形成。就上轨道42、42而言,也形成为靠前方的安装孔421a、421a和靠后方的安装孔421b、421b均向上方鼓出那样的形状,以长度方向前后尽可能大致对称的方式形成。由此,长度方向上的载荷也容易分散于长度方向整体,适于薄壁件的适用。
在利用薄壁的原料构成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的情况下,需要想办法使上述的碰撞力引起的变形更接近于左右大致均等的变形,并使上轨道42、42在规定的范围的碰撞力下不会从下轨道41、41脱离。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及图7所示,对上轨道42、42相对于下轨道41、41的相对的位置进行固定的锁定机构43设置在各上轨道42、42的纵壁部421、421的两侧。由此,隔着各上轨道42、42的纵壁部421、421而处于对称位置的锁定机构43、43的锁定爪433与下轨道41、41的上壁部413、413的被卡合部分别卡合。即,锁定时的锁定爪433卡合的状态的姿势及卡合力的作用方向也成为左右大致对称,因此在锁定时不易产生偏载荷。
具体而言,如图12及图13所示,锁定机构43具有弹性锁定构件430和锁定解除构件434而构成。弹性锁定构件430由弹簧钢(板簧)形成,具有:安装板部431,其固定于上轨道42、42;作用板部432,其支承于安装板部431,具有始终向从上轨道42、42的各纵壁部421、421分离的方向施加的弹性力,并且具备向从各纵壁部421、421分离的方向突出而与在各下轨道41、41的对置部位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的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爪433。锁定解除构件434克服作用板部432的弹性力,使该作用板部432向上轨道42、42的纵板部421、421方向位移,解除锁定爪433与各下轨道41、41的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
在此,弹性锁定构件优选使用厚度0.6~1.2mm的范围的薄壁件。更优选为厚度0.6~1.2m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厚度0.6~1.0mm的范围。
弹性锁定构件430的安装板部431具有沿着上轨道42、42的纵壁部421、421的形状,通过铆钉等固定。如图13所示,作用板部432与安装板部431为一体,从安装板部431的上缘向与各上轨道42、42的纵壁部421、421相反的方向侧且向下方弯曲。而且,在中途部具有向从各上轨道42、42的纵壁部421、421分离的方向鼓出的鼓出部432a。锁定爪433通过将比鼓出部432a靠下方的作用板部432的下缘附近折弯成向从纵壁部421、421分离的方向突出而形成为梳齿状。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弹性锁定构件430的安装板部431优选设置在上轨道42、42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如后述那样,弹性锁定构件430的弹性作用于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使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实质上能够弹性变形,从而赋予对振动或碰撞力产生的能量的吸收功能等,构成弹性锁定构件430的安装板部431优选设置在上轨道42、42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该功能。
锁定解除构件434设置成以一端部为中心而另一端侧上下转动,当沿着作用板部432的外表面进行转动而与鼓出部432a相接时,使该鼓出部432a向纵板部421、421方向位移。由此,锁定爪433向纵板部421、421方向位移,从而解除卡合状态。各锁定解除构件434、即总计4个锁定解除构件434的各一端部由架设在左右的上轨道42、42之间的连结轴435连结。因此,通过对与连结轴435的任一端连结的操作部435a(参照图1)进行操作,由此4个锁定解除构件同步动作,将锁定解除。
在此,各下轨道41、41的各上壁部413、413形成为从各对置缘延伸出朝向各侧壁部412、412方向而向斜下方弯曲的向下倾斜壁部414、414的形状,上述的各下轨道41、41的被卡合部414a、414a由对应于梳齿状的锁定爪433的相邻的爪彼此的间隔而在各向下倾斜壁部414、414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的孔或槽构成(参照图6、图7、图13、图14)。
由孔或槽构成的被卡合部414a、414a沿着长度方向以几mm至十几mm的长度形成,且以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被卡合部414a彼此的间隔成为几mm至十几mm的方式形成。因此,梳齿状的锁定爪433也以对应于此的长度及间隔形成(参照图13(d))。
在此,将锁定爪433未完全侵入对应的被卡合部414a内而卡挂于中途的状态称为伪锁定(或半锁定)状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爪433的厚度如上述那样极薄。因此,即使锁定爪433要停留在相邻的被卡合部414a、414a之间的部位,由于锁定爪433的前端面的接触面积极小因此摩擦阻力小,而且,由于锁定爪433具有的弹性而容易挠曲,因此停留在被卡合部414a、414a之间的部位的情况反而是极不稳定的状态,由于就座者的微小的身体移动或来自底板的微小的振动等,容易将锁定爪433向侵入被卡合部433a的方向引导。而且,包含上述的由薄壁件构成的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的弹性、以及后述的在下轨道41、41的各端部附近设置的滑动用的辊416、416b的滚动特性在内的各种特性也发挥作用,因此在它们的协同作用下,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具有不易产生伪锁定状态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该特征,在后述的试验例中进一步详细叙述。
另外,如图14(c)所示,各上轨道42、42具有从大致T形状的横壁部422、422的各外侧缘部朝向纵壁部421而分别倾斜立起的向上倾斜壁部423、423,该向上倾斜壁部423、423以位于各下轨道41、41的向下倾斜壁部414、414的外侧的方式设置。而且,在与锁定爪433的形成位置对应的各上轨道42、42的各向上倾斜壁部423、423上形成有由孔或槽构成的辅助被卡合部423a、423a(参照图12及图14(e))。该辅助被卡合部423a、423a在锁定时,在锁定爪433贯通了各下轨道41、41的被卡合部414a、414a之后进行卡合,由此将锁定爪433稳定地保持为卡合状态。因此,通过该结构,也能发挥维持锁定时的左右大致对称的稳定形态的功能。
在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由薄壁的原料构成时,作为避免上轨道42、42在规定的范围的碰撞力下从下轨道41、41脱离的办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规定部位形成为比其他的部位的刚性高的高刚性部。
即,将各下轨道41、41的各上壁部413、413的至少各对置缘的规定宽度的范围(图14(d)的符号A表示的范围(开放截面部),优选也包含上壁部413、413上延伸出的向下倾斜壁部414、414的靠上部的部分)设为高刚性部。由此,能够通过长度方向的刚性来抑制在向使各上轨道42、42从各下轨道41、41脱离的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力时的对置缘之间的间隙的扩开。在各上壁部413、413形成高刚性部的结果是,各下轨道41、41中的、底壁部411以及从底壁部411与各侧壁部412、412的各交界附近到各侧壁部412、412的上部的范围成为刚性比上壁部413、413的高刚性部相对低的部位。因此,在向使各上轨道42、42从各下轨道41、41脱离的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力时,在刚性高的部位承受力,并且使力沿长度方向分散,刚性相对低的部位成为变形容易部,使得上轨道42、42不会从下轨道41、41脱离而该变形容易部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发挥高的碰撞力的吸收特性。作为形成上述的高刚性部的手段,优选基于热处理的手段。能够在不增加座椅滑动装置40的重量的情况下提高刚性。
另外,高刚性部除了形成于各上壁部413、413中的各对置缘的规定宽度的范围(图14(d)的符号A所示的范围),还优选形成于截面方向上越过该规定宽度的范围而到达各侧壁部412、412的上部为止的范围(图14(d)的符号B、C所示的范围)。但是,这种情况下,各上壁部413、413与各侧壁部412、412的交界部附近(图14(d)的符号B所示的范围)在其内表面侧与上轨道42、42之间配设有球X,该球X在该交界部内表面上相对地滑动或滚动。为了使该球X顺畅地滑动或滚动,优选交界部附近具有些许的挠性。因此,优选各上壁部413、413与各侧壁部412、412的交界部附近不实施热处理,或者仅对该交界部附近(图14(d)的符号B所示的范围)的厚度方向的外表面侧实施热处理,以免热量传导至内表面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除了图14(d)的符号B所示的范围而对符号A及C的范围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以及仅对符号B所示的范围的外表面侧进行热处理且对符号A及C的范围进行热处理直至内表面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热处理用具对符号A、C的范围等依次进行热处理,通过使用如下结构的热处理用具,而能够通过简易的热处理工序仅对所希望的位置进行热处理,这样的热处理用具具有能够将隔着上壁部413、413间的对置缘的一方侧的符号A、B、C的外表面覆盖的形状、大小,且在符号B的范围例如形成凹陷而使热量难以传递。图27(a)示出这样的热处理用具的一例,芯部500具有将符号A、B、C的范围覆盖的大小,且在与符号B对置的部位形成了凹陷501。而且,若使用具有能够将隔着上壁部413、413间的对置缘的两侧的符号A、A的范围的外表面覆盖的形状、大小的热处理用具,则能够对两侧的符号A、A的范围进行同时的热处理。图27(b)示出这样的热处理用具的一例,芯部600能够将两侧的符号A、A的范围覆盖。而且,通过使用具有能够将隔着上壁部413、413间的对置缘的两侧的符号A、B、C的外表面覆盖的形状、大小、且在两侧的符号B的范围例如形成凹陷而使热量难以传递这样的结构的热处理用具,由此能够对隔着上壁部413、413间的对置缘的两侧的热处理部位同时进行热处理,能够进一步实现效率化。
另外,为了提高刚性,优选对上轨道42、42的纵壁部421、421的上缘(图14(c)的符号D所示的部位)、向上倾斜壁部423、423的外侧端缘(图14(c)的符号E所示的部位)等适当的端缘进行折边加工。
另外,优选在上轨道42、42的纵壁部421、421与横壁部422、422中的位于纵壁部421、421的两侧的部位之间设置具有倾斜表面的防脱构件424、424(参照图14(e))。由此,在向使上轨道42、42从各下轨道41、41脱离的方向的力产生作用时,由于防脱构件424、424的倾斜表面与各下轨道41、41的向下倾斜壁部414、414抵接,因此能抑制上轨道42、42的横壁部422、422的变形,结果是成为防脱抑制。
下轨道41、41的长度方向的各端部附近经由螺栓等而固定于底板,优选在至少任一方的端部附近,在对置的一对侧壁部412、412和上壁部413、413中的至少一方层叠规定厚度的加强用板状构件415、415(参照图6~图9、图12、图14)。长度方向的各端部与比其靠中央的部位相比,上壁部413、413的对置缘之间容易扩开,但是通过层叠加强用板状构件415、415而使截面系数升高,能够使对置缘之间不易扩开。而且,加强用板状构件415、415优选在长度方向的任一端部都设置。由此,下轨道41、41以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为界,前后也成为大致对称,从而能够使作用于下轨道41、41的载荷更有效地分散。但是,在设于任一方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后端部侧。座椅安全带的下部安装部设置在后端侧。因此,在碰撞时若乘坐人员朝着向前方飞出的方向大幅位移,则通过座椅安全带施加将后端侧向前方拉拽的力。因此,需要特别抑制后端侧的对置缘之间的扩开。而且,上述的基于热处理而形成的高刚性部优选设定在两端的加强用板状构件415、415未配设的部位,由此,下轨道41、41的上壁部413、413及侧壁部412、412的上部附近(开放截面部)的长度方向整体成为高刚性的部位,能够通过下轨道41、41整体来承受载荷而使其分散。而且,由此,除了各侧壁部412、412的上部附近(开放截面部)之外的变形容易部的变形也在长度方向整体上产生,能有效地进行碰撞力或振动所产生的能量的吸收、松动的吸收、或摩擦的减少。换言之,下轨道41及上轨道42是伴随着碰撞力的输入、利用上下方向的输入载荷来提高纵向的截面系数、由此来提高强度及刚性的结构。由此,在受到碰撞而人再次碰撞于座椅时,能够通过高刚性来承受人的体重,即,能够通过具有高的纵向的截面系数的结构构件来可靠地承挡人,从而提高座椅对人的保护性能。
在下轨道41、41的各端部附近支承有滑动用的辊416、416。该辊416、416经由保持器417、417而配置在下轨道41、41的底壁部411、411上。在此,由于底壁部411、411由薄壁的原料形成,因此在底壁部411、411为平坦面的情况下,由于面压不足而可能比较快地局部产生疲劳变形(へたり)。因此,如图15所示,优选将底壁部411、411形成为在截面形状中、宽度方向两端角部附近成为截面圆角形状、且具有一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台阶部411a、411a的结构。由此,如图16所示,在该台阶部411a、411a上支承辊416、416。在从台阶部411a、411a的截面观察时,由沿斜上下方向倾斜的部位(截面纵长部)支承辊416、416,因此不易产生疲劳变形。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局部的疲劳变形如上述那样由于辊416、416而产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43具备弹性锁定构件430,由此,向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赋予弹性。因此,即使在假设产生了上述那样的局部的疲劳变形的情况下,由于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通过弹性变形而柔韧,因此不易使就座者感觉到该部分的疲劳变形所引起的松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向座椅座垫部1A及座椅靠背部1B施加的力通过座垫框架20、靠背框架30而向座椅滑动装置40的各上轨道42、42及各下轨道41、41传递,由于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都是隔着长度方向中心线(通过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中心的线)而左右大致对称地形成,因此上述的力左右大致均等地作用于各构件。因此,施加了碰撞力的情况下的变形会左右大致均等地产生,因此作为构成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的原料,可以使用与以往相比薄壁的原料,适于实现轻量化。另一方面,下轨道41、41在规定的位置形成高刚性部,由此,即便对上轨道42、42向使其脱离的方向作用规定以上的碰撞力,各上壁部413、413的各对置缘也不易扩开。因此,在碰撞力作用时,上轨道42、42不会从下轨道41、41脱离,因此在下轨道41、41上设定为刚性相对低的部位的变形容易部会发生变形。以往的座椅滑动装置采用的是上轨道及下轨道都是厚度变厚而刚性高、其自身尽量不变形的结构,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下轨道41、41以保持有上轨道42、42的状态进行变形,因此座椅滑动装置40担负的碰撞力或能量的吸收能力比以往升高。需要说明的是,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优选在长度方向前后也尽量大致对称地形成,由此,能够向长度方向整体分散载荷,这一点正如上所述那样。
另外,锁定机构43具备弹性锁定构件430,弹性锁定构件430的安装板部431支承于上轨道42、42。并且,弹性锁定构件430的作用板部432上形成的锁定爪433与上轨道42、42的被卡合部卡合。因此,弹性锁定构件430的弹性作用于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即,高的屈服应力的弹性锁定构件430成为弹性支点而其弹性作用于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因此下轨道41、41及上轨道42、42实质上能够弹性变形,能够实现振动或碰撞力的吸收、松动的吸收或摩擦的减少。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规定厚度以下的薄壁件来形成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且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部位设定高刚性部。而且,在下轨道41、41的两端部层叠加强用板状构件415、415。因此,两端的加强用板状部415、415和高刚性部成为所谓支承部,弹性锁定构件430的弹性在包含相对于该支承部相对容易变形的变形容易部在内的其他的部位尤其发挥作用。由此,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整体如弹性构件那样发挥功能,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吸收作用在弹性锁定构件430、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上的偏载荷的效果高。而且,对应于振动输入而这些构件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发挥作为振动吸收构件的功能,能够对包含座椅滑动装置40在内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整体的振动吸收特性的提高作出贡献。
另外,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整体如弹性构件那样发挥功能,由此即便存在两者的制造误差,或者在下轨道41、41产生上述那样的局部的疲劳变形,通过弹性变形也能将它们吸收,减少松动、摩擦,能够实现顺畅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弹性锁定构件430优选设置在上轨道42、42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以成为上述的有效地使弹性作用于上轨道42、42及下轨道41、41的弹性支点。即,上轨道42、42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成为弹性变形的中心,因此偏载荷的吸收、摩擦的减少、振动吸收、碰撞力的吸收等的作用不会发生偏颇而能顺畅地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操作部435a仅与连结轴435的一端连结,但也可以如图17~图19所示,使连结轴435的端部435b、435b向左右两方突出,并在两端部435b、435b设置操作部435a、435a。这样的话,在驾驶席、副驾驶席都使座椅滑动装置40成为完全相同的结构,因此可以使用于任一席。而且,由于操作部435a、435a设于两侧,因此从驾驶席也容易进行副驾驶席的锁定解除。而且,通过这样的共通化而使组装工序统一化,容易增加生产量。而且,能够通过同一结构来简化组装工序,因此减少误组装或部件的组装遗漏,检查工序也得以简化,结果是有助于制造成本的减少。而且,在使用时,就座者可以通过左右任一只手进行操作,因此操作也容易。
另外,操作部435a的操作方向也不受限定。这在图1~图16所示的方案、图17~图19所示的方案的任意情况下都同样,根据向连结轴435的操作部435a的安装方向的不同,可以形成为如图20(a)所示那样按下操作部435a的后方来进行锁定解除的结构、或者如图20(b)所示那样将操作部435a的前方向上操作来进行锁定解除的结构。根据设置座椅滑动装置40的交通工具的种类而能够适当地安排,而且,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来调整操作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下轨道41、41由于弹性锁定构件43的弹性发挥作用而能够弹性变形,但是下轨道41、41自身也可以由弹簧钢形成。这种情况下,能够发挥与上述同样的振动吸收、碰撞力的吸收作用等,通过使下轨道41、41自身由弹簧钢形成,可以不需要成为弹性变形的支点的高刚性部或加强用板状部的设定,结构变得更加简单。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弹簧钢,为了轻量化而优选使用板厚1.0mm以下,更优选使用0.6~1.0mm的范围的薄壁件。而且,作为下轨道41、41,也可以使用780MPa以上的高张力钢。这种情况下,通过设为板厚1.0mm以下,优选0.6~1.0mm的范围的薄壁件,由此能够使上述的弹性锁定构件的弹性发挥作用。而且,通过使用这样的高张力钢,也能够节省上述的开放截面部等处的热处理工序。
另外,如上所述,下轨道41、41中,底壁部411、411设成不是平坦面、在宽度方向两端角部附近形成截面圆角形状的部位、且在宽度方向两侧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台阶部411a、411a这样的结构,即使由薄壁件形成,在经由辊416、416作用有载荷时,通过台阶部411a、411a的沿斜上下方向倾斜的部位(截面纵长部)来支承,因此也不易产生疲劳变形,从而优选。而且,辊416、416优选形成为与相当于各台阶部411a、411a间隔的宽度(沿着辊416自身的轴心的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或比其稍宽。另一方面,除了该台阶部411a、411a及宽度方向两端角部附近的截面圆角形状的部位411b、411b之外,还优选如图21(a)所示通过张力的作用而冲压成形为下轨道41、41的底壁部411、411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411c、411c向上方鼓出的形状。
由此,当由于乘坐人员的体重而向下方作用有负载时,如图21(b)所示,经由上轨道42、42及辊416、416而使大致中央部411c、411c的位置下降,底壁部411、411向变得平坦的方向发生变形。当发生该变形时,由于截面大致圆角形状的部位411b、411b及台阶部411a、411a的刚性相对高,因此侧壁部412、412向使下轨道41、41的上壁部413、413关闭的方向变形。由于上轨道42、42的位置稍下降,因此与图21(a)的状态相比,在图21(b)的状态下,球X与上轨道42、42的向上倾斜壁部423、423的更靠上部的部位相接。由此,向上倾斜壁部423、423向内侧倾斜,因此对球X的按压力稍减弱,球X变得容易滚动,摩擦减小,上轨道42、42的滑动更加顺畅。因此,根据该结构,在乘坐人员乘坐的状态下前后滑动时,伴随着下轨道41、41的截面形状的弹性变形,与球X之间的摩擦成为滚动摩擦,因此容易沿滑动方向移动,而且在沿上下方向输入力时,下轨道41、41的截面形状以进行呼吸的方式移动,向一点的集中载荷成为向多点的分散载荷,面压被分散而成为不易发生疲劳变形的结构。即,通常,伴随着负载质量的增加而库仑力增加,但是根据该结构,具备如下特征:由于载荷加入而如上述那样成为滚动摩擦,因此由于负载质量的增加而使库仑力减小。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结构,即便取代球X而使用合成树脂制的滑动件,也具有能够减小滑动时的摩擦这样的优点。
另一方面,当作用于上轨道42、42的载荷减小时,下轨道41、41的底壁部411、411欲恢复成大致中央部411c、411c鼓出的形状。因此,通过设为向下轨道41、41的底壁部411、411赋予这样的张力的结构,由此相对于大载荷及反复载荷的输入而其复原力发挥作用,从而能够防止松动或疲劳变形,即便是薄壁件,也能够发挥高耐久性。
如上所述,就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而言,在乘坐人员乘坐的状态下向前后滑动时,由于下轨道41、41的截面形状的弹性变形而产生下轨道41、41与上轨道42、42之间的间隙的变化,由此,与球X之间的摩擦成为滚动摩擦,因此容易移动,成为能够将向滑动方向的阻力抑制得非常低的结构。图22中,在具有图21所示的截面形状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上支承有座垫框架单元的状态下,针对滑动件的下轨道41及上轨道42的关系成为图21(a)的状态(下轨道41的底壁部411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411c向上方鼓出的状态)的情况、在座垫框架单元上载放60kg的重物而滑动件的下轨道41及上轨道42的关系成为图21(b)的状态(下轨道41的底壁部411挠曲而平坦的状态)的情况,向前后滑动并研究了此时的滑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使用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的下轨道41及上轨道42都是厚度约1.0mm、抗拉强度590MPa的钢材。而且,锁定机构43的弹性锁定构件430使用厚度0.8mm的弹簧钢。在图22中,横轴的滑动位置表示从上轨道42相对于下轨道41的可滑动长度的中间位置(0mm)起向前后滑动的分离距离,滑动力是为了使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以固定速度滑动而附加的各测定位置处的力。未载放60kg的重物时的滑动力为约16~19N之间,但是载放60kg的重物时,滑动力成为约6~12N,滑动时的摩擦阻力大幅下降。因此可知,如上述那样,在乘坐人员乘坐时,能顺畅地滑动,另一方面,若载荷减小,则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411c向鼓出方向进行复原,因此能够防止松动或疲劳变形。
滑动力的下降(滑动时的滑动阻力的下降)进一步如图23那样进行了测定。如图23(a)所示,将上轨道42固定于虎头钳,以下轨道41为上侧而在该下轨道41的背面上载放重物,使下轨道41沿上轨道42相对移动,测定了一根滑动件时的滑动力。针对在下轨道41上未载放重物的状态(0kg)、载放了10kg的重物的状态、载放了20kg的重物的状态及载放了30kg的重物的状态,分别测定了规定的测定位置处的滑动力。结果如图23(b)所示。在图中,“实施方式”是图22的试验中使用的座椅滑动装置1的一侧的滑动件的数据。“比较例1”及“比较例2”是市售车所采用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一侧的滑动件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1的座椅滑动装置将下轨道及上轨道由抗拉强度980MPa、板厚约1.4mm的高张力钢形成,并使用由抗拉强度590MPa、板厚约2.3mm的普通钢构成的构件作为锁定机构的锁定构件,比较例2的座椅滑动装置将下轨道、上轨道由抗拉强度590MPa、板厚约1.8mm的普通钢形成,并使用抗拉强度590MPa、板厚约2.3mm的普通钢构成的构件作为锁定机构的锁定构件。而且,在比较例1、比较例2中,都形成为不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下轨道41的底壁部411的两侧具有截面圆角形状的部位411b、而且截面大致中央部411c未向上方鼓出的形状。而且,比较例1是截面W型形状,在下轨道的侧面配设有滑动用的球,比较例2是截面W型形状,在下轨道的底面配设有滑动用的球。
如图2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10kg、20kg、30kg那样重物变重而滑动力下降,相对于此,比较例2随着重物变重而滑动力上升。首先,在比较例2的情况下,下轨道及上轨道的板厚较厚,因此材料的屈服点低,由于与位于两者之间的球的间隙而使滑动方向的阻力发生变化。而且,都是滑动用的球以位于下轨道或上轨道的沿长度方向形成的槽内的方式设置且不会因下轨道及上轨道的相对移动而截面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结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伴随着载荷变化而球X的截面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参照图21),滑动方向的阻力减轻,但是在比较例2中没有这样的情况。因此,伴随着载荷的增加而摩擦阻力增加,滑动方向的阻力升高。另一方面,比较例1使用高张力钢作为下轨道及上轨道。在滑动用的球的位置不会因载荷而变化这点上与比较例2相同,但是由于使用高张力钢,因此会利用上轨道的纵壁部及下轨道的侧壁部的弹性来吸收载荷变动。因此,比较例1的滑动力没有比较例2那样的载荷依赖性,即使重物的重量增加也大致固定。然而,由于不是本实施方式那样下轨道41的截面形状会变化(如上述那样底壁部411从鼓出形状向平坦的形状变化)的结构,因此没有产生伴随着载荷增加而滑动方向的阻力下降这样的现象。因此,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相比可知,乘坐人员在保持就座状态下,以轻力就能够进行滑动操作。
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下轨道41由薄壁的原料形成,而且,在下轨道41的底壁部411的两侧具有截面圆角形状的部位411b,优选的是,它们之间的截面大致中央部411c为向上方鼓出的形状,并且除了在上轨道42与下轨道41之间配设的球X之外,在下轨道41的底壁部411还配置有辊416。因此,如上述那样,滑动力与一般的座椅滑动装置相比大幅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43具备由薄壁的弹簧钢构成的弹性锁定构件430。如上述那样,该弹性锁定构件430在向上轨道42安装的安装板部431上一体形成有作用板部432及锁定爪433,该锁定爪433与形成于下轨道41的由孔或槽构成的被卡合部414a卡合。即,作用板部432被向离开安装板部431的方向施力,锁定爪433始终被向与被卡合部414a卡合的方向施力,锁定爪433被施加的该作用力是因为弹性在作用板部432上向从一体形成的安装板部431离开的方向作用的缘故。假设具备锁定爪433的作用板部432未与安装板部431一体形成的话,则为了对作用板部432及锁定爪433施力,例如,在作用板部432的基端部设置轴构件,而且另行需要用于施力以使该轴构件旋转的弹性构件。其结果是,由于对作用板部432及锁定爪433进行施力用的机构部的阻力而发生结构衰减。然而,在安装板部432上一体形成有作用板部432及锁定爪433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未发生这样的结构衰减,因此由作用板部432的复原力所产生的锁定爪433的卡合动作无损失且快速地进行。因此,锁定爪433在到达对应的被卡合部414a的位置时被迅速地向卡合方向施力,成为卡挂于中途的伪锁定(或半锁定)状态的情况极少。
另外,由于弹性锁定构件430薄,因此作用板部432及锁定爪433的弹性也沿其前后方向作用,并且锁定爪433容易挠曲。由此,在锁定时,锁定爪433伴随着挠曲而容易侵入被卡合部414a,其作用也有助于伪锁定的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锁定构件430的作用板部432欲扩开,由此锁定解除构件434被朝着以一端部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的方向施力(参照图14及图15),在锁定解除时,使锁定解除构件434向下方转动而按压鼓出部432a,在锁定时,若将操作的手放开,则锁定解除构件434向上方转动而复位到原位。此时,由于使用薄壁的构件作为锁定解除构件434,因而惯性力矩减小,转动速度也加快,有助于防止旋转动作在上述的伪锁定状态的中途的位置停止的情况。因此,构成锁定解除构件434的构件也使用板厚1.8mm以下的构件,优选使用0.6~1.6mm的范围的构件,更优选使用0.6~1.2mm的范围的构件,进一步优选使用0.6~1.0mm的范围的构件。
根据上述的滑动力(滑动时的摩擦阻力)小的情况、锁定机构43具备由弹簧钢构成的弹性锁定构件430且锁定爪433与被卡合部414a的卡合迅速地进行的情况、以及通过薄壁的作用板部432及锁定爪433能够吸收前后方向的错动的情况等,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下轨道41的截面形状与图21相同的结构)基本上是成为锁定爪433未完全侵入被卡合部414a而卡挂于中途的伪锁定(或半锁定)状态的情况少的结构,并且具有即便假设成为这样的伪锁定状态、也能通过来自底板的振动或乘坐人员的稍微的前后移动等而迅速地消除伪锁定状态这样的特性。为了明确这一点,将锁定爪433设为与下轨道41的由孔或槽构成的被卡合部414a未卡合的状态,即,锁定爪433位于相邻的被卡合部414a、414a之间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进行励振的情况、人就座的情况下,进行了关于锁定爪433是否卡合于被卡合部414a而进行锁定的试验。
试验如图24(a)所示,通过在座椅滑动装置1上支承机动车用的座椅,并安设在励振机的平台上来进行。其结果为图24(b)~图24(e),其中图24(b)~图24(d)是与图22及图23的试验使用的结构同样的结构的3台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的试验结果,图24(e)是图23的比较例1的试验结果。“上下励振”是以3~17Hz沿上下方向输入振动时的数据。“滑动角”是下轨道41的倾斜角度(设定为0°、3°、6°)。“G”表示输入加速度(设定为0.1、0.3、0.5),载重是载置在座椅座垫上的重物的重量(20kg、40kg、60kg)。“普通就座”是人就座在座椅座垫上时的试验结果,“臀下=50”表示从臀部到座面的距离50mm的位置起安静就座时的结果,“臀下=100”表示从臀部到座面的距离100mm的位置起安静就座时的结果,“臀下=150”表示从臀部到座面的距离150mm的位置起安静就座时的结果。而且,图25在上下励振的试验中,将伪锁定状态消除而成为正常的锁定状态的情况和伪锁定状态未消除而未成为正常的锁定状态的情况一并表示。
首先,在“上下励振”的结果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4(b)~图24(d)及图25所示,在G=0.3、G=0.5中,在任一滑动角下,在附加了20~60kg的载重时,全部的情况都是锁定爪433正常地锁定于被卡合部414a,伪锁定消除。而且,如图24(b)~图24(d)所示,即使在G=0.1的情况下,滑动角为3°以上的话也大致消除了伪锁定。而且,伪锁定消除时的频率在通过共振频率f0=1/()算出时,全部是小于共振点的值。
在比较例1的情况下,如图24(e)及图25所示,消除了伪锁定的仅是载重40kg及60kg的情况下,加速度G=0.3及G=0.5,滑动角6°的条件下的4例。在图24(e)中,在G=0.1、载重40kg及60kg、滑动角3°及6°的条件下记载的频率、在G=0.3、载重40kg及60kg、滑动角3°的条件下记载的频率、在G=0.5、载重40kg、滑动角3°的条件下记载的频率、在G=0.5、载重60kg、滑动角0°及3°的条件下记载的频率均是共振频率以上的值。即,图24(e)虽然在上述的条件下以规定的频率也能消除伪锁定,但却是消除时的频率均为共振频率以上、由于因共振而重物大幅地上下位移即由于被施加从底板输入的振动以外的外力而消除了伪锁定的情况。因此,在图25中,上述的条件显示为伪锁定未消除的情况。
在“普通就座”的试验中,在图24(b)~图24(d)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全部的条件下成为锁定状态,但是在图24(e)的比较例2中,在从臀部到座面的距离50mm(臀下=50)、100mm(臀下=100)、滑动角0°下,存在未锁定的情况。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只要存在来自底板的微小的振动输入或就座时等的微小的力的变化就能够迅速地锁定、且不易成为伪锁定状态的特性。即,即使在锁定爪433位于下轨道41的由孔或槽构成的相邻的被卡合部414a、414a之间的状态下,由于锁定爪433与以往相比极薄,因此两者的接触面积小,两者间的摩擦阻力小,且由于在由弹簧钢构成的安装板部431上一体形成有作用板部432及锁定爪433,因此向使锁定爪433与被卡合部414a卡合的方向的弹性没有结构衰减所引起的损失地发挥作用,只要存在微小的力的变化,上轨道42就能够向迅速地消除该伪锁定状态的方向位移,成为正常的锁定状态。
图25是表示对上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座椅安全带的肩带和腰带分别在前方同时施加约15kN的载荷,并且将座椅质量的约20倍的载荷以成为前方斜下方的方式向座椅座垫部的重心位置施加,由此进行了前方碰撞的模凝实验时的滑动件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图。与实验前相比,如上所述赋予了弹性的下轨道41以底壁部411与侧壁部412的角部、以及侧壁部412与上壁部413的角部沿纵向延伸的方式变形,更接近于平坦。另一方面,上轨道42的横壁部422虽然从横向向稍成为纵向的方向变形,但是上轨道42没有从下轨道41脱落而停留于下轨道41。即,由于下轨道41及上轨道42的这样的变形,尽管薄板轻量,也能够吸收碰撞力所产生的能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正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优选在机动车中使用,但也可以适用于航空器、列车、船舶、公共汽车等的各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而且,由于松动少,摩擦也小,因此作为使用了直动类型的滑动结构的用具、XY方向的悬架单元的滑动构件来说,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结构。
符号说明
1 交通工具用座椅
1A 座椅座垫部
1B 座椅靠背部
10 座椅框架
20 座垫框架
30 靠背框架
151 第一连杆
151a 轴构件
152 第二连杆
152a 轴构件
153 第三连杆
154 第四连杆
160 升降机构部
40 座椅滑动装置
41 下轨道
42 上轨道
43 锁定机构
431 安装板部
432 作用板部
433 锁定爪
434 锁定解除构件
435 连结轴
435a 操作部

Claims (31)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对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进行支承,且用于进行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交通工具的底板上彼此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的一对下轨道;
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各下轨道且与所述座椅框架连结的一对上轨道;
将所述各上轨道相对于所述各下轨道锁定在适当的滑动位置的锁定机构,
所述各锁定机构具备由弹性构件形成的弹性锁定构件,该弹性锁定构件支承于所述各上轨道,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爪,所述弹性锁定构件成为弹性支点而该弹性锁定构件的弹性作用于所述各下轨道及所述各上轨道。
2.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对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进行支承,且用于进行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交通工具的底板上彼此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的一对下轨道;
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各下轨道且与所述座椅框架连结的一对上轨道;
将所述各上轨道相对于所述各下轨道锁定在适当的滑动位置的锁定机构,
所述各下轨道及所述各上轨道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中,相对于中心而左右大致对称地形成,
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各上轨道的两侧,且分别能够与所述各下轨道卡合而进行锁定。
3.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对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进行支承,且用于进行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交通工具的底板上彼此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的一对下轨道;
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各下轨道且与所述座椅框架连结的一对上轨道;
将所述各上轨道相对于所述各下轨道锁定在适当的滑动位置的锁定机构,
所述各下轨道及所述各上轨道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中,相对于中心而左右大致对称地形成,
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各上轨道的两侧,且分别能够与所述各下轨道卡合而进行锁定,并且,
所述各锁定机构具备由弹性构件形成的弹性锁定构件,该弹性锁定构件支承于所述各上轨道,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爪,所述弹性锁定构件成为弹性支点而该弹性锁定构件的弹性作用于所述各下轨道及所述各上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各下轨道形成为截面大致C形状的左右大致对称状,具有:底壁部;从所述底壁部两侧立起的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部;从所述各侧壁部的上缘相互向内方弯曲且对置缘彼此分开规定间隔的一对上壁部,
所述上轨道形成为截面大致T形状的左右对称状,具有:位于所述下轨道内的横壁部;相对于所述横壁部大致垂直地立起,从所述下轨道的一对上壁部的对置缘间的间隙向上方突出且与所述座椅框架连结的纵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锁定构件由弹簧钢形成,具有:
安装板部,其安装于所述各上轨道的纵壁部;
作用板部,其一体形成于所述安装板部,具有始终向从安装于所述纵壁部的安装板部分离的方向施加的弹性力,并且,所述作用板部具备向从所述纵壁部分离的方向突出、且与在所述各下轨道的对置部位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所述锁定爪,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所述弹性锁定构件;克服所述作用板部的弹性力而使所述作用板部向所述纵板部方向位移,从而将所述锁定爪与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解除的锁定解除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锁定构件安装在所述各上轨道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锁定构件的所述作用板部通过从所述安装板部的上部向下方弯曲而成,所述作用板部在中途部具有向从所述各上轨道的纵壁部分离的方向鼓出的鼓出部,并且在下缘形成有向从所述纵壁部分离的方向突出的所述锁定爪,
所述锁定解除构件通过使所述作用板部的所述鼓出部向所述纵板部方向位移,来解除所述锁定爪的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锁定解除构件以一端部为中心而使另一端侧向上方或下方位移,由此使所述作用板部的所述鼓出部向所述纵板部方向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隔着所述一方的上轨道的所述纵壁部的一对锁定解除构件的各一端部与隔着所述另一方的上轨道的所述纵壁部的一对锁定解除构件的各一端部经由连结轴而连结,通过对与所述连结轴的一端或两端连结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四个锁定解除构件同步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锁定构件及所述锁定解除构件在隔着所述各上轨道的纵壁部的两侧对称设置,
在所述各下轨道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的被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各下轨道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形成在两侧的对称位置,
在锁定时,隔着所述各上轨道的纵壁部的两侧的所述锁定爪分别与所述各下轨道的长度方向两侧的被卡合部卡合。
11.根据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各下轨道的各上壁部形成为从各对置缘延伸出朝向各侧壁部方向而向斜下方弯曲的向下倾斜壁部的形状,并且所述各上轨道具有从所述横壁部的各外侧缘部朝向所述纵壁部而分别倾斜立起的向上倾斜壁部,该向上倾斜壁部以位于所述各下轨道的向下倾斜壁部的外侧的方式设置,
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由形成于所述各向下倾斜壁部的孔或槽形成,
在与所述锁定爪的形成位置对应的所述各上轨道的各向上倾斜壁部形成有辅助被卡合部,该辅助被卡合部由在锁定时、供所述锁定爪在贯通了所述各下轨道的被卡合部之后卡合而稳定地保持所述锁定爪的孔或槽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各上轨道在所述纵壁部与所述横壁部中的位于所述纵壁部的两侧的部位之间设置具有倾斜表面的防脱构件,
在向使所述各上轨道从所述各下轨道脱离的方向的力作用时,所述防脱构件的倾斜表面能够与所述各下轨道的向下倾斜壁部抵接,并抑制所述横壁部的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各下轨道的底壁部具有一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台阶部,在该台阶部的截面纵长部上支承有配置在所述各下轨道的底壁部与所述各上轨道之间的至少一个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下轨道的底壁部在宽度方向两端角部具有截面圆角形状的部位,且比各截面圆角形状的部位靠内侧的部位成为向上方突出的台阶部,所述辊具有与所述各台阶部之间的间隔相当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下轨道的底壁部形成为所述各台阶部之间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向上方鼓出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通过就座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上的人的体重而使所述下轨道的底壁部的各台阶部之间挠曲,由此滑动方向的摩擦阻力与所述各台阶部之间发生挠曲之前的状态相比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下轨道及所述一对上轨道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厚度1.8mm以下的薄壁件来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下轨道及所述一对上轨道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厚度0.6~1.6mm的薄壁件来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下轨道及所述一对上轨道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厚度0.6~1.2mm的薄壁件来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薄壁件是抗拉强度400~590MPa的范围内的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下轨道通过由弹簧钢构成的薄壁件来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下轨道通过由抗拉强度780MPa以上的高张力钢构成的薄壁件来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3~22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锁定构件使用厚度0.6~1.2mm的范围内的弹簧钢,所述座椅滑动装置构成为,在包含通过该弹簧钢的弹性作用和限制了厚度所带来的所述锁定爪的挠曲特性、所述锁定爪的前端面相对于形成在所述下轨道上的相邻的被卡合部之间的部位所产生的摩擦阻力的特性、所述下轨道及上轨道具有的弹性、所述辊的滚动特性在内的各特性的协同作用下,能够抑制所述锁定机构的伪锁定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各下轨道设定有向使连结于所述座椅框架的所述上轨道从所述下轨道脱离的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力的情况下的变形容易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各下轨道的各上壁部中的至少各对置缘的规定宽度的范围成为所述各下轨道中刚性相对高的高刚性部,以抑制向使所述各上轨道从所述各下轨道脱离的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力时的所述对置缘间的间隙的扩开,所述各下轨道中的、底壁部以及从底壁部与各侧壁部的各交界附近到各侧壁部的上部的范围成为与所述高刚性部相比刚性相对低的所述变形容易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各下轨道的高刚性部除了形成于所述各上壁部中的各对置缘的规定宽度的范围,还形成于截面方向上越过该规定宽度的范围而到达所述各侧壁部的上部为止的范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各下轨道的高刚性部形成在所述各上壁部与所述各侧壁部的交界部附近且形成在除了与球抵接的内表面之外的范围。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高刚性部通过热处理而形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底板固定的固定部所处的所述各下轨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任一方的端部附近,在对置的一对侧壁部和上壁部中的至少一方层叠规定厚度的加强用板状构件,层叠该加强用板状构件来提高截面系数,由此抑制向使所述各上轨道从所述各下轨道脱离的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力时的所述对置缘间的间隙的扩开。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加强用板状构件层叠在所述各下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层叠有所述加强用板状构件的两端部之间成为通过所述热处理而形成的高刚性部。
31.根据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下轨道及上轨道形成为通过与碰撞力的输入相伴的变形而纵向的截面系数上升且强度及刚性提高的结构。
CN201380028263.7A 2012-08-14 2013-08-09 座椅滑动装置 Active CN104334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977 2012-08-14
JP2012-179977 2012-08-14
JP2012274138 2012-12-14
JP2012-274138 2012-12-14
JP2013-132917 2013-06-25
JP2013132917A JP6195746B2 (ja) 2012-08-14 2013-06-25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CT/JP2013/071729 WO2014027628A1 (ja) 2012-08-14 2013-08-09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4403A true CN104334403A (zh) 2015-02-04
CN104334403B CN104334403B (zh) 2017-09-22

Family

ID=50685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8263.7A Active CN104334403B (zh) 2012-08-14 2013-08-09 座椅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62291B2 (zh)
EP (1) EP2886389B1 (zh)
JP (1) JP6195746B2 (zh)
CN (1) CN104334403B (zh)
MX (1) MX362425B (zh)
WO (1) WO201402762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0466A (zh) * 2015-10-06 2017-06-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起立动作辅助器具
CN111016753A (zh) * 2018-10-09 2020-04-17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安全座椅
CN111483356A (zh) * 2019-01-25 2020-08-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滑动装置
CN115257487A (zh) * 2021-04-30 2022-11-0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8970B2 (ja) * 2013-06-16 2017-07-26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468837B2 (ja) * 2014-12-26 2019-02-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検査装置
CN107531165A (zh) * 2015-04-15 2018-01-02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预先调节交通工具座椅的方法
JP2017024622A (ja) * 2015-07-24 2017-02-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7035913A (ja) 2015-08-06 2017-02-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D799224S1 (en) * 2015-12-23 2017-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rear seat
USD799225S1 (en) * 2015-12-23 2017-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ont driver seat
US11065986B2 (en) * 2017-07-14 2021-07-20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Longitudinal adjuster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US10882420B2 (en) 2019-03-08 2021-01-05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1040638B2 (en) 2018-05-04 2021-06-22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0906431B2 (en) * 2018-05-04 2021-02-02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DE102019206304B4 (de) * 2018-05-04 2022-01-27 Lear Corporation Schienenanordnung
US11358497B2 (en) 2018-05-04 2022-06-14 Lear Corporation Track system having a rolling member
US10850645B2 (en) 2018-05-04 2020-12-01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0926667B2 (en) 2018-05-04 2021-02-23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1040639B2 (en) 2018-05-04 2021-06-22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1225201B2 (en) 2018-12-10 2022-01-18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1440482B2 (en) 2018-12-10 2022-09-13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1613220B2 (en) 2018-12-17 2023-03-28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US11117538B2 (en) 2018-12-17 2021-09-14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US10855037B2 (en) 2018-12-17 2020-12-01 Lear Corporation Support assembly with a support member and a track assembly
US10950977B2 (en) 2018-12-18 2021-03-16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omponent
US11975665B2 (en) 2019-02-20 2024-05-07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US11040653B2 (en) 2019-02-25 2021-06-22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ssembly
US11807142B2 (en) 2019-03-06 2023-11-07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rack assembly
US11299075B2 (en) 2019-03-06 2022-04-12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US11463083B2 (en) 2019-10-04 2022-10-04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ystem
US11634101B2 (en) 2019-10-04 2023-04-25 Lear Corporation Removable component system
US11323114B2 (en) 2019-10-04 2022-05-03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ystem
US11835119B2 (en) 2020-02-21 2023-12-05 Lear Corporation Track system with a support member
US11505141B2 (en) 2020-10-23 2022-11-22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ystem with track assembly and support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55285A (en) 1984-08-08 1989-06-06 Johannes K. Minderhoud Catalyst mixtures for aromatic hydrocarbon synthesis
JPS6146243U (ja) 1984-08-31 1986-03-2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スライドレ−ルのロツク装置
JPH0385228A (ja) 1989-08-14 1991-04-10 Toyo Seikan Kaisha Ltd カップ容器の蓋体密閉方法
JPH0613269B2 (ja) * 1990-09-13 1994-02-23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NO932534L (no) * 1993-07-12 1995-01-13 Norsk Hydro As Et system for låsing og tilpassing av bilseter
JP3550182B2 (ja) 1994-06-28 2004-08-04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
FR2739066B1 (fr) * 1995-09-26 1997-12-12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Glissiere verrouillable en position pour sieges de vehicules automobiles
FR2740743B1 (fr) * 1995-11-08 1997-12-26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Glissiere verrouillable, notamment pour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0343988A (ja) * 1999-06-03 2000-12-1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3811317B2 (ja) * 1999-07-02 2006-08-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DE10039510B4 (de) * 2000-08-12 2004-07-29 Keiper Gmbh & Co. Kg Sitzschienenpaa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2002348607A (ja) * 2001-05-24 2002-12-04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部品における固体成形焼入方法
DE10139630A1 (de) * 2001-08-11 2003-03-06 Keiper Gmbh & Co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6869057B2 (en) * 2002-12-20 2005-03-22 Fuji Kiko Co., Ltd. Seat slide device
JP2004136895A (ja) 2004-02-16 2004-05-13 Shiroki Corp シートトラック
JP2008049891A (ja) * 2006-08-25 2008-03-0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201136448Y (zh) * 2008-01-04 2008-10-22 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手动滑道机构及其锁止机构
JP5292887B2 (ja) * 2008-03-28 2013-09-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347643B2 (ja) * 2008-10-15 2013-11-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608930B2 (ja) 2009-08-2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乗物用シート
US9415701B2 (en) * 2011-08-26 2016-08-16 Magna Seating Inc. Positively engaged latch for seat adjuster assembly
FR2999123B1 (fr) * 2012-12-10 2016-12-30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Glissier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telle glissier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0466A (zh) * 2015-10-06 2017-06-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起立动作辅助器具
CN111016753A (zh) * 2018-10-09 2020-04-17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安全座椅
CN111483356A (zh) * 2019-01-25 2020-08-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滑动装置
CN115257487A (zh) * 2021-04-30 2022-11-0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5257487B (zh) * 2021-04-30 2024-02-1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6389B1 (en) 2018-11-14
US9862291B2 (en) 2018-01-09
JP2014133546A (ja) 2014-07-24
MX362425B (es) 2019-01-16
CN104334403B (zh) 2017-09-22
EP2886389A1 (en) 2015-06-24
MX2015002004A (es) 2015-06-02
JP6195746B2 (ja) 2017-09-13
US20150191106A1 (en) 2015-07-09
EP2886389A4 (en) 2016-03-16
WO2014027628A1 (ja)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4403A (zh) 座椅滑动装置
CN104321222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10369907B2 (en) Seat frame for vehicle
KR101899411B1 (ko) 조절가능한 시트
CN100469615C (zh) 车辆用座椅
CN106414162B (zh) 座位结构
CN102205807A (zh) 车辆座椅靠背及包括该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JP6114874B2 (ja) 乗客シートのための座席構造および乗客シート
JP2015526340A (ja) 車両座席
CN103517828B (zh) 座椅衬垫及车用座椅
CN108698525A (zh) 座椅结构
CN102307751A (zh) 车辆用座椅
JP536377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304874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2642489A (zh) 头枕及设置有该头枕的车辆座椅
CN207257457U (zh) 轻量化四向调节模块
JP2002120604A (ja) メリーゴーランドシート
CN110979120B (zh) 汽车座椅防潜装置
JPH0911898A (ja) 空気ばね
JP59518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38391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テーブル装置
CN207916656U (zh) 头枕
CN103182958A (zh) 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
JP6927369B1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2016190558A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