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2769B - 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2769B
CN104322769B CN201410666578.0A CN201410666578A CN104322769B CN 104322769 B CN104322769 B CN 104322769B CN 201410666578 A CN201410666578 A CN 201410666578A CN 104322769 B CN104322769 B CN 104322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iquid
water
paste
tea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65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2769A (zh
Inventor
李镇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6665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22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22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2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2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2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茶产品,其特征在于,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进行微烘干;2)漂洗;3)研磨成膏状体;4)浸泡得到茶液;5)过滤提取;6)液体茶煮沸;7)冷却后灌装。其目的是解决现在茶叶冲泡繁琐和无法标准化的难题,液体茶就可以做到冲饮方便完全标准化,口感完全统一。

Description

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茶产品,属于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饮料与健康关系的深入了解和相关保健知识的普及,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饮茶消费的热潮,茶叶的生产销售明显增长(世界茶叶产销概况及我国发展对策广东农业科学2010,(12):175-181),据估计,到2015-2020年仅我国的茶叶产量就可达178.5-220万吨(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茶叶科学2011,31(3):273~282)。由于多数类别的茶叶在保存过程中一般会发生导致色香味品质变差的氧化和霉变反应(低温贮藏对名优绿茶质量保持的影响中国茶叶2011,(5):26-28)(绿茶贮存期间的品质变化2009,37(27):13238-13240),同时现代生活中茶饮料取代碳酸饮料趋势加快,以速溶茶、瓶装茶饮料为代表的方便型饮料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液态茶饮料加工技术现状及展望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93-6895),因此,提取和保存茶叶天然色香味成分,生产品质优异、饮用方便的茶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将为社会提供巨大的财富。
在我国,有关茶叶深加工已有较多的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其中一些与色香味成分的提取保存有较密切关系。专利200710140565.X在白茶的热水浸提阶段加入护色剂和抗氧化剂异VC钠,并加入单宁酶进行酶以改善口感,最后再浓缩、干燥;专利CN200610017625.4采用热水浸提绿茶碎末,在浸提液中加猕猴桃果汁进行护色,并加入β-坏糊精包埋,再经浓缩和冷冻干燥得到固态提取物;专利CN200510049836.1和CN200510049837.6采用高低两个浓度的酒精短时间浸泡茶叶,滤液合并后经减压蒸馏和冷冻干燥制成茶膏,或经反渗透浓缩和喷雾干燥制成干粉。专利CN200610142602.6采用低、中、高温分段提取方法,以获得茶叶中不同沸点的香气成分和滋味物质,然后混合提取液制成干粉;专利CN200710074251.4先采用冷凝方法分离热浸提绿茶叶得到的香气成分,然后再与提取液混合;专利CN200610011092.9对普洱茶进行水提,浓缩及干燥后,再加入从茶渣中回收的陈香气挥发油成分;专利CN03132239.5采用酸水解的方法释放茶叶中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再将释放后的香气物质回收后重新添加到液体茶中;专利CN200710067259.8通过低温慢冻形成大冰晶破坏茶叶鲜叶中的细胞组织,达到提高浸出率目的,并在提取液中加入糊精、原胶等固香物质。授权专利CN01806933.9采用一些有增溶能力的化合物处理红茶,使其可溶解于5至100℃的水中。文献也报道在茶叶深加工时常需加入香精、稳定剂、防腐剂等改善和保持品质的化学成分(液态茶饮料加工技术现状及展望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93-6895)。总体上,茶叶深加工技术方法一般包括粉碎、浸提、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但常面临天然色香味成分提取不完全、香味容易丢失,提取和保存技术复杂、成本高,以及需要额外添加一些防腐、护色、助溶、固香的化学品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现在茶叶冲泡难题,做到液体茶可以冲饮方便,口感完全标准化,口感完全统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茶产品,其特征在于,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叶进行微烘干;
2)漂洗
3)研磨成膏状体
4)浸泡得到茶液
5)过滤提取;
6)液体茶煮沸;
7)冷却后灌装。
进一步地,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进行微烘干,烘干到含水分为6-8%;
2)趁热放进5-9℃的冰水中漂洗,
3)放入磨料机研磨成膏状,
4)浸泡得到茶液,
5)过滤提取,用300目以上目数的筛网过滤得到液体茶
6)将液体茶煮沸至100-105℃,保持2-3分钟;
7)将液体茶冷却后灌装。
进一步地,浸泡步骤中茶膏原料和水的重量比为1:1-3。
进一步地,浸泡步骤中茶膏原料和水的重量比为1:1.8。
进一步地,浸泡步骤中浸泡时间8-12小时,优选10.5小时。
进一步地,浸泡步骤中浸泡用水的温度90-95℃。
进一步地,浸泡步骤中浸泡温度持续在80-90℃,每2小时搅拌一次。
进一步地,茶叶选自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普洱茶、菊花茉莉花和其他饮用植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饮用时,与冷热牛奶、水和酒精饮料冲兑,冲兑倍数为50-200倍。
进一步地,饮用时,用冷水或沸水冲泡,液体茶与水为100-150倍冲兑。
提取过程中采用超声波处理以提高成分溶出率,提取物经过滤、膜浓缩、分装形成液体茶叶产品,或膜浓缩、减压干燥、造型、形成固体茶叶产品。所得产品不含防腐剂、人工色素、香精和其他添加物。本发明所述的茶产品,其特征在于原料茶叶可任意选用绿茶、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包括普洱茶)或者其他与饮用植物(如菊花、茉莉花、玫瑰、金银花等等)。
饮用时,将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出来的液体茶3毫升加400毫升开水冲泡,冲泡出来茶的汤色、口感、香气和传统法的茶完全相同,茶汤具有清透悦目色泽和沁人心脾的香味,最终的茶饮料具有天然茶叶味道,汤色亮度高,气味芳香,可直接供消费者观色,闻香,冲兑和品味。
目前的茶叶冲泡必须一冲泡马上到出来,冲泡时间稍久了就口感很涩很难喝,没有标准化的缺点,本发明一种液体茶的加工技术,可以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包括普洱茶)等各种茶叶为原料,生产的各种茶叶浓缩产品经稀释后茶汤清亮,具有原茶的品质特征其目的是解决现在茶叶冲泡繁琐和无法标准化的难题,液体茶就可以做到冲饮方便完全标准化,口感完全统一。
与传统的茶叶提取生产工艺相比,本发明主要有以下的优势:
(1)本发明采用常温酒精浸提茶叶,既增加了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有益成分的提取率,又避免了高温条件下茶叶滋味、香气物质的损失,保留了茶叶原有的汤色、滋味和香气,弥补了当前速溶茶、茶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滋味淡薄、香气不显等缺点。
(2)本发明使用一定浓度的食用酒精抑制了细菌繁殖,在加工和贮运过程中无需添加防腐剂,大大提高了所得产品安全系数。
(3)传统提取法获得的茶叶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淀粉、果胶等物质含量较高,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容易发生络合反应形成沉淀,使提取液浑浊,口感和观感都较差,而本发明工艺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包括普洱茶)等各种茶叶为原料,生产的各种茶叶浓缩产品经稀释后茶汤清亮,具有原茶的品质特征。绿茶: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鲜甜,带有淡淡的花果香,滋味醇厚回甜,稍带刺激性;乌龙茶:汤色清澈金黄,香气浓郁,桂圆香明显,滋味醇厚甜鲜;白茶:汤色清澈晶亮,滋味鲜爽甘甜,香气清爽;普洱熟茶:汤色红浓明亮(琥珀色),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香显著;普洱生茶:汤色绿黄清亮,滋味浓厚回甘,香气清纯持久。
(4)本发明将茶叶封闭浸泡,茶叶溶出物的种类和含量与浸提时间成正比,浸提时间越长,茶色越浓,茶香越充沛。以普洱茶提取物为例,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检测到36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括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叔醇等具有明显花香的茶叶香气物质和普洱茶所独有的δ-榄香烯、β-榄香烯、反-石竹烯、α-律草烯、萜品醇等香味物质。
(5)利用本发明获得的保留了天然色香味的浓缩液体或固体茶,经动物毒理实验证实无毒、安全,是可以放心使用的茶叶深加工产品。
(6)本发明制得的浓缩液体/固体茶产品具有很高的浓度,稀释至50-500倍仍有茶叶独特的滋味和香味,并且可使用调味包方便灵活地调配出不同口味的茶饮品,能满足各种人群的饮用需要,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7)本发明采用常温浸提茶叶,还具有设备投资少、低碳环保、生产成本低、易于产业化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其中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实施例1
茶叶进行微烘干,烘干到含水分为6%,趁热放进9℃的冰水中漂洗,漂洗目的把茶叶片上的粉尘洗掉,萃取出来的液体茶更卫生,用冰水漂洗茶的营养和香气才不会流失。
将漂洗完成的茶原料放入磨料机研磨成膏状体,在将茶膏状进行浸泡得到茶液,浸泡方式为:膏状体茶原料放入不锈钢桶内,加入矿泉水,或者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茶膏状体原料和矿泉水的重量比为:1:1,浸泡水温90℃,浸泡时间8小时,浸泡持续温度82度,每2小时搅拌一次。
将浸泡完成的茶液体进行过滤提取,用300目以上目数的筛网过滤得到液体茶,过滤后的液体茶呈现黑红色浓液体,闻起来有茶香味;
将液体茶煮沸至100-105℃,保持2-3分钟;将液体茶冷却后灌装。
实施例2
初制完成的红茶进行微烘干,烘干到含水分为8%,趁热放进5度的冰水中漂洗,漂洗目的把茶叶片上的粉尘洗掉,萃取出来的液体茶更卫生,用冰水漂洗茶的营养和香气才不会流失。
将漂洗完成的茶叶原料放入磨料机研磨成膏状体,在将红茶膏状进行浸泡得到茶液,浸泡方式为:膏状体红茶原料放入不锈钢桶内,加入矿泉水(或者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红茶膏状体原料和矿泉水的重量比为:1:3,浸泡水温90度,浸泡时间8小时,浸泡温度持续在80℃,浸泡环境温度30-35度,每2小时搅拌一次。
将浸泡完成的茶叶液进行过滤提取,用300目以上目数的筛网过滤得到液体茶,过滤后的液体茶叶呈现比较重色浓液体,闻起来有茶香味;
将液体茶煮沸至100-105℃,保持2-3分钟;将液体茶冷却后灌装。
对液体茶的灌装前处理及灌装,也可以采用目前饮料加工中常用的其他热加工或冷加工方式进行灌装前处理及灌装。
实施例3
初制完成的红茶进行微烘干,烘干到含水分为6%,趁热放进5度的冰水中漂洗,漂洗目的把茶叶片上的粉尘洗掉,萃取出来的液体茶更卫生,用冰水漂洗茶的营养和香气才不会流失。
将漂洗完成的茶叶原料放入磨料机研磨成膏状体,在将红茶膏状进行浸泡得到茶液,浸泡方式为:膏状体红茶原料放入不锈钢桶内,加入矿泉水(或者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红茶膏状体原料和矿泉水的重量比为:1:1.8,浸泡水温95度,浸泡时间12小时,浸泡环境温度30-35度,浸泡温度持续在90℃,每2小时搅拌一次。
将浸泡完成的茶叶液进行过滤提取,用300目以上目数的筛网过滤得到液体茶,过滤后的液体茶叶呈现比较重色浓液体,闻起来有茶香味;
将液体茶煮沸至100-105℃,保持2-3分钟;将液体茶冷却后灌装。
是对液体茶的灌装前处理及灌装,也可以采用目前饮料加工中常用的其他热加工或冷加工方式进行灌装前处理及灌装。
实施例4
茶叶进行微烘干,烘干到含水分为10%,趁热放进3℃的冰水中漂洗,漂洗目的把茶叶片上的粉尘洗掉,萃取出来的液体茶更卫生,用冰水漂洗茶的营养和香气才不会流失。
将漂洗完成的茶原料放入磨料机研磨成膏状体,在将茶膏状进行浸泡得到茶液,浸泡方式为:膏状体茶原料放入不锈钢桶内,加入矿泉水,或者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茶膏状体原料和矿泉水的重量比为:1:1,浸泡水温85℃,浸泡时间8小时,浸泡持续温度77度,每2小时搅拌一次。
将浸泡完成的茶液体进行过滤提取,用300目以上目数的筛网过滤得到液体茶,过滤后的液体茶呈现黑红色浓液体,闻起来有茶香味;
将液体茶煮沸至100-105℃,保持5分钟;将液体茶冷却后灌装。
试验例1  留香效果试验
将专利CN200610142602.6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1 制备液体茶、实施例2 制备液体茶、实施例3 制备液体茶做30人组成的评香小组根据该硬糖产品香气浓度进行打分,香气浓度高者得10分,将30人的打分结果加和取平均值即为该产品得分,
液体红茶:汤色金黄明澈,无杂质,杯沿略带“金圈”;香气冷、热、温变换不同,热汤香气清爽纯正;温汤(45℃左右)熟香细腻;冷汤清和幽雅,清高持久;滋味以鲜爽、浓醇为主,喉韵悠长,回甘明显。
液体绿茶:汤色碧绿而清澄鲜明,且水色浓厚,无杂质;香气清高纯和,无青草气;口感甜和清雅,浓而醇厚。
液体黑茶:汤色橙黄而明亮,香气纯正,有特殊的松烟香或特殊的花香,滋味醇和而甘甜。如果香气有馊酸气,霉味或其它异味,滋味粗涩,汤色发黑或浑浊,都是品质低劣的表现。
结果见下表1。
表1. 不同液体茶茶品和香气得分
从上表1 中可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茶,其留香效果高于液体茶,具有香气纯正,质量标准化留香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液体茶产品,其特征在于,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初制完成的红茶进行微烘干,烘干到含水分为8%,趁热放进5℃的冰水中漂洗,将漂洗完成的茶叶原料放入磨料机研磨成膏状体,在将红茶膏状进行浸泡得到茶液,浸泡方式为:膏状体红茶原料放入不锈钢桶内,加入矿泉水,红茶膏状体原料和矿泉水的重量比为1:3,浸泡水温90℃,浸泡时间8小时,浸泡温度持续在80℃,浸泡环境温度30-35℃,每2小时搅拌一次;将浸泡完成的茶叶液进行过滤提取,用300目以上目数的筛网过滤得到液体茶,过滤后的液体茶叶呈现比较重色浓液体,闻起来有茶香味;将液体茶煮沸至100-105℃,保持2-3分钟;将液体茶冷却后灌装。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液体茶产品,其特征在于,饮用时,与冷热牛奶、水和酒精饮料冲兑,冲兑倍数为50-200倍。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液体茶产品,其特征在于,饮用时,用冷水或沸水冲泡,液体茶与水为100-150倍冲兑。
CN201410666578.0A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 Active CN104322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6578.0A CN104322769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6578.0A CN104322769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2769A CN104322769A (zh) 2015-02-04
CN104322769B true CN104322769B (zh) 2015-10-28

Family

ID=52397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6578.0A Active CN104322769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227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0927A (zh) * 2017-03-15 2017-06-30 佛山市恒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藤婆茶绿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1283A (zh) * 2009-01-20 2009-07-29 云南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茶膏的加工方法
CN103250830A (zh) * 2013-06-05 2013-08-21 李镇阔 液体铁观音加工技术
CN103652075A (zh) * 2012-09-26 2014-03-26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保留天然色香味的浓缩茶产品及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1283A (zh) * 2009-01-20 2009-07-29 云南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茶膏的加工方法
CN103652075A (zh) * 2012-09-26 2014-03-26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保留天然色香味的浓缩茶产品及加工工艺
CN103250830A (zh) * 2013-06-05 2013-08-21 李镇阔 液体铁观音加工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2769A (zh)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52075A (zh) 一种保留天然色香味的浓缩茶产品及加工工艺
CA2909539C (en) Tea beverag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3283878B (zh) 一种白茶饮料加工工艺
CN101072510B (zh) 酶处理的茶提取物、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和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浓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酶处理的茶提取物、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和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浓缩提取物
TWI418302B (zh) 茶菁粉末及其應用
CN103859098A (zh) 绿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4982593B (zh) 果香型发酵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得到的提取物
CN103564364B (zh) 一种海红果粉的制备方法
CN105112186A (zh) 一种含有辣木的啤酒及其制备方法
Lu et al. Optimization of Submerged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for Instant Dark Tea Production by E urotium cristatum
CN101366415A (zh) 混合茶和混合茶饮料
CN105112190A (zh) 一种含有玛咖和黑胡萝卜的啤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2769B (zh) 一种液体茶及其应用
CN101731341B (zh) 一种功能性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5008B (zh) 一种胡椒调味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3423A (zh) 一种木瓜白茶饮料
CN102250711B (zh) 一种强化葡萄酒的制造工艺
CN106857938A (zh) 茉莉花茶萃取液及其低温萃取方法
KR20090120810A (ko) 지치 추출액이 첨가된 토속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059829A (zh) 一种巧克力米酒
CN106957829A (zh) 用于提高茶叶风味和品质的复合酶制剂及茶叶加工方法
JP2010514430A (ja) 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茶抽出物
CN107668268A (zh) 六堡茶茶膏的生产方法
CN106974022A (zh) 一种青梅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01044A (zh) 一种增溶型蘑菇酵素复合饮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