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4926A - 多孔质体 - Google Patents

多孔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4926A
CN104284926A CN201380018527.0A CN201380018527A CN104284926A CN 104284926 A CN104284926 A CN 104284926A CN 201380018527 A CN201380018527 A CN 201380018527A CN 104284926 A CN104284926 A CN 104284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plastid
resin
porous
plastid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85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原和幸
桐荣洋三
土肥彰人
谷川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84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4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organic
    • C08J9/142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but no haloge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14Use of organic additives
    • C08J9/0042Use of organic additive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1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several polymeric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6Use of inorganic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organic
    • C08J9/141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6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sol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leaching ou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0Materials in mouldable or extrudable form for sealing or packing joints or covers
    • C09K3/1006Materials in mouldable or extrudable form for sealing or packing joint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nature of one of its constitu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2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pre- or post-treatments
    • C08J2201/026Crosslinking before of after foam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or solid component, e.g. precipitation, leaching out, evaporation
    • C08J2201/044Elimination of an inorganic solid phase
    • C08J2201/0444Salts
    • C08J2201/0446Elimination of NaCl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12Organic compounds only containing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atoms, e.g. ketone or alcoh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14Saturated hydrocarbons, e.g. butane; Unspecified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5/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8J2205/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 pores
    • C08J2205/05Open cells, i.e. more than 50% of the pores are op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5/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8J2205/06Flexible foa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7/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tended u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6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16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00/00Chemical nature of materials in mouldable or extrudable form for sealing or packing joints or covers
    • C09K2200/06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e.g. prepolymers
    • C09K2200/0642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different mono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孔质体,是使乙烯、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交联而得的树脂的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孔隙比例为50~95体积%,该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为300kPa以下,该多孔质体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环境中的压缩永久变形(A)为20%以下。

Description

多孔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乙烯和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进行交联而成的树脂的多孔质体。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对以烯烃类树脂和弹性体作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实施发泡处理等而得到的多孔质体,可以列举出例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等的热塑性树脂发泡体、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的橡胶发泡体等。这种多孔质体,在例如建筑、土木、电气、电子、车辆等各种领域中,用作对需要隔绝气体或液体的部件或筐架的周边部分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使振动或冲击得到缓冲的缓冲材料等。
作为多孔质的树脂材料的一例,已经提出了在具有规定密度的超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添加发泡剂,加工成片状,实施交联处理和发泡处理,从而在树脂内部形成气泡的发泡体(参照专利文献1)。
在将多孔质体用作密封材料或缓冲材料的情况要求以下性质:多孔质体的压缩柔软性、即多孔质体要从压缩状态恢复回来的反弹力要与使用该多孔质体的物品的材质和使用条件相匹配地设定得合适,以及,上述设定的反弹力和密封性能在该多孔质体所应用的物品的可使用期间一直都能够得到保持。
例如,在电子机器领域中,机器的小型化进展迅速。在手机等具有显示屏的小型电子机器中,人们希望画面尺寸在筐架的主面中所占的比率尽可能大。因此有在屏面面板和筐架之间配置的多孔质体所要求的厚度变得更薄、宽度进一步变窄的倾向。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泡体的情况,虽然如果提高发泡倍率,就能够提高柔软性,但是提高发泡倍率会使发泡体的厚度增加,所以希望有进一步的改进,以在所要求的厚度和宽度的制约下具有充分的柔软性,满足所要求的耐冲击性。
此外,由于使用环境、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造成的多孔质体的体积的增大或减少,也是柔软性、断裂强度等劣化的原因。因此,需要在可使用的期间一直都不容易由于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发生劣化,即、环境特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5-0077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兼有优异的环境特性和柔软性的多孔质体。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调整孔隙比例、压缩50%时的强度、和温度80℃相对湿度90%环境中的压缩永久变形(A),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含有以下内容。
[1].一种多孔质体,是使乙烯、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交联而得的树脂的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孔隙比例为50~95体积%,该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为300kPa以下,该多孔质体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环境中的压缩永久变形(A)为20%以下。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环境特性和柔软性的多孔质体。
具体实施方式
[多孔质体]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是使乙烯、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交联而得的树脂的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孔隙比例为50~95体积%,该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为300kPa以下,该多孔质体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环境中的压缩永久变形(A)为20%以下。
[多孔质体的性状]
<孔隙比例>
本发明中,孔隙比例是指在多孔质体的总体积中气体部分所占的体积比例。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可以通过例如下述步骤测定。
从多孔质体切出边长为5cm的平面正方形状且厚度固定的试片。测定试片的厚度,测定试片的体积V1和试片的重量W1
接下来,依照下式算出基体部分所占的表观体积V2
再者,将构成试片的树脂的密度设为ρA(g/cm3)。
气体部分的表观体积V2=(V1·ρA-W1)/ρA
孔隙比例={(气体部分的表观体积V2)/(试片的体积V1)}×100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为50~95体积%。孔隙比例小于50体积%时,压缩应力变得过大,要从压缩状态恢复回来的反弹力会导致夹持多孔质体的部件上浮或部件变形。孔隙比例大于95体积%时,柔软性过多,得不到充分的缓冲性能。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基于获得适度的压缩应力和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85体积%、更优选为50~80体积%。
<连续孔隙率>
连续孔隙率是指相对于孔隙全体,从多孔质体表面连通到内部的孔的比例。连续孔隙率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步骤测定。
将试片在23℃的蒸留水中沉在距水面100mm的深度,对试片施加15kPa的压力3分钟。然后将试片从水中取出,除去附着在试片的表面上的水分,测定试片的重量W2,基于下式算出连续孔隙率F1。再者,能够根据连续孔隙率算出独立孔隙率F2
连续孔隙率F1(%)=100×(W2-W1)/V2
独立孔隙率F2(%)=100-F1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连续孔隙率优选为40%以上。连续孔隙率为40%以上时,能够防止因压缩应力过大、要从压缩状态恢复回来的反弹力造成夹持多孔质体的部件的上浮或部件变形。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基于抑制压缩应力变得过大的观点考虑,连续孔隙率优选为45~100%,更优选为50~100%,进而更优选为70~100%。
<压缩50%时的强度>
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是例如依照JIS K 6767的方法测定的。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为300kPa以下。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大于300kPa时,多孔质体要从压缩状态恢复回来的反弹力会造成夹持多孔质体的部件上浮或部件变形。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基于防止夹持多孔质体的部件上浮、部件变形的观点考虑,优选250kPa以下、更优选为200kPa以下、进而优选150kPa以下、更进而优选100kPa以下、更优选85kPa以下。
<压缩90%时的强度>
多孔质体的压缩90%时的强度优选为500kPa以下。如果多孔质体的压缩90%时的强度为500kPa以下,则能够使多孔质体要从压缩状态恢复回来的反弹力造成的夹持多孔质体的部件上浮或部件变形得到防止。再者,多孔质体的压缩90%时的强度是依照JIS K 6767的方法测定的。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压缩90%时的强度,基于防止夹持多孔质体的部件上浮、部件变形的观点考虑,优选400kPa以下、更优选300kPa以下、进而更优选200kPa以下。
<压缩永久变形(A)>
压缩永久变形(A)是依照下述步骤测定的。
由多孔质体制作厚800μm、纵40mm×横40mm的试片,将该试片厚度压缩50%,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保持22小时。解去压力后,在温度23℃、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测定厚度和纵横的尺寸,与试验前的原尺寸进行比较,依照JIS K6767计算出相对于原尺寸的减少程度,将其作为压缩永久变形(A),并以百分率表示。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环境中的压缩永久变形(A)为20%以下。如果多孔质体在上述条件下的压缩永久变形(A)大于20%,则由于使用环境、使用时间的变长而造成的体积减少,会使压缩应力不再合乎要求,柔软性变差,耐冲击性降低。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环境中的压缩永久变形(A),从提高柔软性的观点、提高耐冲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8%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
<压缩永久变形(B)>
压缩永久变形(B)是依照JIS K 6767,用下述步骤测定的。
从多孔质体制作厚度800μm、纵40mm×横40mm的试片,将该试片厚度压缩50%,在温度70℃的环境中保持22小时。解去压力后,在温度23℃、环境中放置30分钟,测定厚度和纵横的寸法,与试验前的原尺寸进行比较,将相对于原尺寸的减少程度作为压缩永久变形(B),以百分率表示。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压缩永久变形(B),从提高柔软性的观点、提高耐冲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进而优选为15%以下。
<多孔质体的厚度>
多孔质体的厚度优选为50μm~2mm,更优选为100μm~1mm。多孔质体的厚度如果为50μm以上,则能够确保所要求的机械强度。此外、多孔质体的厚度如果为2mm以下,则柔软性良好。
<平均气泡径>
多孔质体的平均气泡径优选为10~250μm,更优选为50~150μm,进而更优选90~110μm。
平均气泡径如果是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得到所要求的柔软性,同时制膜时厚度精度变好。
这里,“平均气泡径”是通过以下方法求出的。即、是使用扫描电镜((株)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制、型号“S-3400N”)观察多孔质体的截面,任意50个气泡的直径平均值。
<冲击压力>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在对着厚度压缩了50%的状态的多孔质体,使质量55g的铁制锤体从1米的高度下落时,隔着该多孔质体测定的冲击压力优选为25MPa以下,更优选为23MPa以下,进而优选为20MPa以下。如果冲击压力为25MPa以下,则能够获得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
这里,“冲击压力”能够通过以下的冲击吸收性评价试验(积水法)求出。
具体地说,将切成纵2cm、横2cm的多孔质体层叠成总厚度为0.15cm,形成多孔质体样品。
将纵6cm、横6cm、厚度2mm的铁板、和切成纵2cm、横2cm的感压纸(富士フィルム社制プレスケール,中压用)、以及上述多孔质体样品和纵6cm、横6cm、厚1mm的铁板以这样的顺序从下向上层叠。
进而以压缩至多孔质体样品的厚度变为50%了的状态固定四角,就获得了评价样品。将该评价样品用中央留有空间的夹具固定,以使评价样品的中央能够受到最大冲击力那样地、使重55g的锤体从1米的高度对着位于评价样品的最上面的铁板下落。
冲击压力此时是指在感压纸上述录的压力。冲击压力能够通过使用压力图像解析系统(富士フィルム社制、Data Shot FPD-100),将感压纸进行图像解析而算出。
<平均空孔径>
平均空孔径,基于防止压缩时的单元孔的孔壁破坏的观点和防止制造时破坏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300μm、更优选为90~250μm、进而优选为100~245μm。
<将多孔质体的空孔彼此之间连通的平均破孔径>
将多孔质体的空孔彼此之间连通的平均破孔径,优选比平均空孔径小,并且为0.1~30μm。平均破孔径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保持压缩应力适度,获得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所述平均破孔径优选为2~27μm、更优选为5~25μm。
<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
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g/cm2)是发泡体片的每1m2中仅树脂成分的质量。本发明中,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为25g/m2以上,更优选为30g/m2以上,进而优选为40g/m2以上。当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获得充分的冲击吸收性能,基于这样的观点优选。
<发泡倍率和连续孔隙率的关系>
本发明中多孔质体的发泡倍率优选小于3倍,更优选为2.5倍以下,进而优选为2倍以下。
此外,在发泡倍率为3倍以上的情况,优选连续孔隙率为4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而优选为80%以上。发泡倍率和连续孔隙率为上述范围内时,能够降低压缩永久变形。
<原料树脂的压缩弹性模量和发泡倍率之间的关系>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优选原料树脂的压缩弹性模量为0.1~25MPa,发泡倍率为2~7倍,并且原料树脂的压缩弹性模量和发泡倍率的乘积为75(MPa·倍)以下。此时,原料树脂的压缩弹性模量,基于多孔质体的冲击吸收性能等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15MPa、更优选为2~10MPa。此外、多孔质体的发泡倍率,基于提高冲击吸收性能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2~6倍,进而优选为2~5倍。考虑到上述各范围,所述乘积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构成多孔质体的树脂]
构成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树脂,是乙烯和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下文中,记作“共聚物A”),优选是由这些无规共聚物交联而成的树脂。
<α-烯烃>
α-烯烃的碳原子数优选为3~20。
作为α-烯烃,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烯、1-十二烯、1-十三烯、1-十四烯、1-十五烯、1-十六烯、1-十七烯、1-十九烯、1-二十烯、9-甲基-1-癸烯、11-甲基-1-十二烯、12-乙基-1-十四烯等。其中,更优选碳原子数3~10的α-烯烃,特别是,最优选使用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这些α-烯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些之中,特别优选使用丙烯。
<非共轭二烯>
作为非共轭二烯,可以列举出链式非共轭二烯、脂环式非共轭二烯、进而可以列举出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降冰片烯衍生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共聚物A优选为乙烯与丙烯与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共聚物。
式[I]中,n为0~10的整数,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R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烷基。
作为链式非共轭二烯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1,4-己二烯、3-甲基-1,4-己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4,5-二甲基-1,4-己二烯、7-甲基-1,6-辛二烯等。
作为环状非共轭二烯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5-亚甲基-2-降冰片烯、1-甲基-5-亚甲基-2-降冰片烯、1-乙基-5-亚甲基-2-降冰片烯、5-乙叉基-2-降冰片烯、5-异丙叉基-2-降冰片烯、5-亚乙烯基-2-降冰片烯、6-氯甲基-5-异丙烯基-2-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甲基四氢茚等。
作为通式[I]所示的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5-乙烯基-2-降冰片烯、5-(2-丙烯基)-2-降冰片烯、5-(3-丁烯基)-2-降冰片烯、5-(1-甲基-2-丙烯基)-2-降冰片烯、5-(4-戊烯基)-2-降冰片烯、5-(1-甲基-3-丁烯基)-2-降冰片烯、5-(5-己烯基)-2-降冰片烯、5-(1-甲基-4-戊烯基)-2-降冰片烯、5-(2,3-二甲基-3-丁烯基)-2-降冰片烯、5-(2-乙基-3-丁烯基)-2-降冰片烯、5-(6-庚烯基)-2-降冰片烯、5-(3-甲基-5-己烯基)-2-降冰片烯、5-(3,4-二甲基-4-戊烯基)-2-降冰片烯、5-(3-乙基-4-戊烯基)-2-降冰片烯、5-(7-辛烯基)-2-降冰片烯、5-(2-甲基-6-庚烯基)-2-降冰片烯、5-(1,2-二甲基-5-己烯基)-2-降冰片烯、5-(5-乙基-5-己烯基)-2-降冰片烯、5-(1,2,3-三甲基-4-戊烯基)-2-降冰片烯等。
在这些中,优选5-乙烯基-2-降冰片烯、5-(2-丙烯基)-2-降冰片烯、5-(3-丁烯基)-2-降冰片烯、5-(4-戊烯基)-2-降冰片烯、5-(5-己烯基)-2-降冰片烯、5-(6-庚烯基)-2-降冰片烯、5-(7-辛烯基)-2-降冰片烯。这些降冰片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些之中特别优选使用5-乙烯基-2-降冰片烯。
再者,作为构成共聚物A的非共轭二烯,除了链式非共轭二烯、脂环式非共轭二烯、和通式[I]所表示的降冰片烯衍生物以外,也可以是2,3-二异丙叉基-5-降冰片烯、2-乙叉基-3-异丙叉基-5-降冰片烯、2-丙烯基-2,2-降冰片二烯等的三烯化合物等的非共轭多烯。它们可以与前述的非共轭二烯一起使用。
<构成多孔质体的树脂成分的比例>
共聚物A的树脂中的乙烯的配合量,相对于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为20~80质量份,更优选为30~70质量份。
共聚物A的树脂中的α-烯烃的配合量,相对于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为20~60质量份,更优选为30~50质量份。
共聚物A的树脂中的非共轭二烯的配合量,相对于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为2~30质量份,更优选为3~20质量份。
<交联剂>
作为多孔质体的形成中使用的交联剂,可以使用相对于共聚物A为相容性或良分散性的化合物。特别是在共聚物A的非共轭二烯成分是前述通式[I]所表示的降冰片烯衍生物的情况,优选使用一分子中具有多个SiH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即、构成多孔质体的树脂,优选为由共聚物A通过一分子中具有多个SiH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交联而成的树脂。
作为一分子中具有2个SiH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含SiH基化合物(1)。此外、作为一分子中具有3个SiH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下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含有SiH基的化合物(2)。
式[II]中,R3表示作为碳原子数1~10的一价基团的、非取代或取代的饱和烃基或芳香族烃基,在1分子内既可以是同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种类,a为0~20的整数,b为0~20的整数,R4表示碳原子数1~30的二价有机基团或氧原子。
式[III]中,R5表示作为碳原子数1~10的一价基团的、非取代或取代的饱和烃基或芳香族烃基,在1分子内既可以是同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种类,a、b和c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0~20的整数,R6表示碳原子数1~30的三价有机基团。
上述通式[II]所表示的一分子中具有2个SiH基的含SiH基化合物(1),分子两末端具有SiH基,每一分子具有2个SiH基。通式[II]中R3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戊基、环戊基、己基、环己基、辛基、氯甲基、2-氯乙基、3-氯丙基、苯基、苯基甲基、2-苯基乙基、2-苯基丙基等。优选为甲基、乙基、和苯基。a为0~20的整数,b为0~20的整数。优选a和b都是10以下、更优选都为5以下、特别优选都为2以下,最优选为a和b相等,为2以下。
作为所述一分子中具有2个SiH基的含SiH基化合物(1)的优选例,可以列举出下述通式所表示的硅氧烷化合物。
此外,作为所述一分子中具有3个SiH基的含SiH基化合物(2)的优选例,可以列举出下述通式所表示的硅氧烷化合物。
共聚物A的树脂中的交联剂的配合量,相对于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为3~25质量份,更优选为10~15质量份。交联剂的配合量如果在该范围,则发泡剂能够良好发泡、形成规定的孔隙比例和连续孔隙率。
<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只要是能够作为硅氢化反应的催化剂使用的,就没有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氯铂酸、铂烯烃配位化合物、铂乙烯基硅氧烷配位化合物、铂黑、铂三苯基膦配位化合物、铂羰基配位化合物、乙酰乙酸合铂等铂催化剂、钯催化剂、铑催化剂等。
作为铂催化剂,优选使用3%Pt-CTS-CTS溶液、Pt/1,3,5,7-四乙烯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配位化合物、和1,3,5,7-四乙烯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的混合物。
共聚物A的树脂中催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05~1.0质量份,更优选为0.1~0.5质量份。催化剂的配合量如果在该范围,则能够以能够形成多孔质体的速度固化。
<其他添加剂>
(反应抑制剂)
与上述交联剂一起,可以使用反应抑制剂。作为反应抑制剂,可以列举出苯并三唑、乙炔基环己醇等含乙炔基的醇类、丙烯腈、N,N-二烯丙基乙酰胺、N,N-二烯丙基苯甲酰胺、N,N,N’,N’-四烯丙基-邻苯二甲酰胺、N,N,N’,N’-四烯丙基-间苯二甲酰胺、N,N,N’,N’-四烯丙基-对苯二甲酰胺等的酰胺化合物、硫黄、磷、氮、胺化合物、硫化合物、磷化合物、锡、锡化合物、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过氧化氢等的有机过氧化物等。
反应抑制剂,以相对于共聚物A与其他树脂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为0.0001~50重量份、优选为0.00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0.0001~20重量份、进而更优选为0.0001~1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0001~5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反应抑制剂的含量为0.0001重量份以上时,能够抑制交联反应的速度,反应的控制变得容易。50重量份以下时,不会过度抑制交联反应的速度,但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无机填充剂)
作为无机填充剂,具体可以列举出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滑石、粘土等。这些无机填充剂的种类和配合量,可以根据其用途来适当选择,但无机填充剂的含量相对于共聚物100重量份通常为0~400重量份、优选为0~300重量份。无机填充剂的含量优选根据所要求的物性来适宜地确定。
[多孔质体的制造方法]
<制造方法1>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可以通过包含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制造含有由乙烯和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形成的共聚物、交联剂、和液体造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工序,以及,将树脂组合物加热到能够交联的温度的工序。
在制造树脂组合物的工序中,将由乙烯和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形成的共聚物、交联剂、和液体造孔剂一起用班伯里混合机、加压捏合机等的混炼机混炼。然后,使用轧光机(calendar)、挤出机、传送带流延机等一边混炼一边连续地移送,从而将树脂组合物加工成片状。
在加热的工序中,将加工成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加热到能够交联的温度。
造孔剂的沸点优选比能够通过交联剂交联的温度低,优选造孔剂的沸点为200℃以下。通过使用沸点比能够交联的温度还低的造孔剂,能够在为了交联而进行的加热工序中形成孔。
再者,在将树脂组合物交联后,也可以进行使造孔剂发泡的加热工序。或者,在实施使造孔剂发泡的加热工序后,还可以为了交联而实施加热工序。
多孔质体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具有将多孔质体拉伸的工序。将多孔质体拉伸的工序,也可以在加工成片状后、加热的工序中,一边加热一边进行。
(制造方法1中使用的造孔剂)
造孔剂是常温下为液状,相对于共聚物、分散性好,能够通过加热而分解或挥发、产生气体的物质。造孔剂的沸点优选为200℃以下。
作为这种造孔剂,可以列举出例如,丁烷、戊烷、环戊烷、己烷、环己烷、戊烷、环戊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的烯烃、以及环烯烃类、环戊酮、环己烷、乙酸乙酯、丁酮、四氢呋喃等酮·酯·醚类、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的芳香族类、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等的含氮类、二氯甲烷、氯仿、氯氟烃等含卤素类等。这些造孔剂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尤其优选使用沸点150℃以下的溶剂。
树脂组合物中的造孔剂的配合量,优选相对于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为1~80质量份,更优选为3~5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3~30质量份。如果配合量在上述范围,则能够使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在50~95体积%。
<制造方法2>
作为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另外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出使用气体造孔剂的方法。该方法,将加工成片状的树脂组合物放入高压容器中,以高压注入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等气体,使树脂组合物中含浸气体。在充分含浸高压气体的时候释放压力(通常到大气压),使树脂组合物中产生气泡核。使气泡核在室温成长,也可以通过加热使其成长。
在使气泡成长后,通过冷水等将树脂组合物冷却,使在树脂组合物中形成的气泡的形状固定。通过这样,就能够得到多孔质体。
(制造方法2中使用的造孔剂)
制造方法2中使用的造孔剂是惰性气体。作为可以使用的惰性气体,只要是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为惰性,能够注入到树脂组合物的内部,就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出例如,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等。也可以将这些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这些惰性气体中、优选在树脂组合物中的含浸量多、含浸速度快的二氧化碳。
在使树脂组合物中含浸惰性气体时,优选惰性气体为超临界状态。在超临界状态,惰性气体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能够使树脂组合物中混入的惰性气体的浓度为高浓度。如果在树脂组合物中混入高浓度的惰性气体,则在树脂组合物中含浸惰性气体后、压力急剧下降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气泡核。因此,气泡核成长、形成的气泡密度变高,能够得到相对于气孔率为微细的气泡。再者,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为31℃、临界压力为7.4MPa。
制造方法2中,将惰性气体含浸在原料组合物中的时候的压力条件,可以考虑惰性气体的种类、制造上的操作性等来适当选择,但是优选6MPa以上(例如,6~100MPa范围)、优选为8MPa以上(例如8~100MPa范围)。如果压力为6MPa以上,则能够得到适合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的气泡径和气泡密度。
在作为惰性气体使用二氧化碳的情况,压力条件优选为5~100MPa的范围(优选为7.4~100MPa的范围)。
使惰性气体含浸在原料组合物中的时候的压力越低,则气体的含浸量相对性变少,所以气泡核形成的速度降低、气泡核数变少。此时,每1气泡的气体量增加,在释放压力时,气泡径变得容易生长。
使惰性气体含浸在原料组合物中的时候的温度条件,可以根据使用的惰性气体、原料组合物来适当选择,如果考虑到制造上的操作性等,则优选例如,10~350℃范围。在将含浸了惰性气体的状态的原料组合物挤出、在成型的同时进行发泡的连续方式中优选设定为60~350℃。
再者,作为惰性气体,在使用二氧化碳的情况,为了保持所述超临界状态,优选设定在32℃以上、特别是40℃以上。
惰性气体的混合量,基于使孔隙比例50~95体积%、连续孔隙率50%以上的观点考虑,优选相对于树脂组合物总量为1~20质量%,更优选是1~10质量%,进而更优选是1~6质量%。
<制造方法3>
本发明的多孔质体可以通过具有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将至少含有由乙烯和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形成的共聚物、交联剂和固体造孔剂的树脂组合物加热到交联温度以上,得到树脂的工序,以及,使造孔剂从该树脂中溶出的工序。
在得到树脂的工序中,将由乙烯和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形成的共聚物、以及交联剂、和固体造孔剂在班伯里混合机、加压捏合机等的混炼机中混炼。然后,使用轧光机、挤出机、传送带流延机等一边混炼一边进行连续性移送,从而将树脂组合物加工成片状,将加工成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加热到能够交联的温度,从而得到树脂。
在该制造方法中,将造孔剂从所述工序中得到的树脂中溶出。
作为使造孔剂从树脂溶出的方法,可以列举出通过向树脂注入溶剂而使造孔剂溶出的方法、通过使树脂浸渍在溶剂中而使造孔剂溶出的方法。
(制造方法3中使用的造孔剂)
作为造孔剂,可以列举出氯化钠、碳酸钙、酒石酸钠、柠檬酸钠等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蔗糖等糖类、和尿素。
作为所述造孔剂,优选使用粒径不同的多种造孔剂。
至于所述造孔剂的粒径,优选将10~100μm、更优选为20~90μm、进而优选是30~80μm的造孔剂(a),与粒径优选是100~500μm、更优选是150~400μm、进而优选是150~300μm的造孔剂(b)组合使用。造孔剂(a)和(b)既可以是相同材质,也可以是不同材质。
树脂组合物中的造孔剂的含量,相对于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50~300质量份,更优选为80~25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100~210质量份。如果造孔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则能够使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在上述范围内。
树脂组合物中的造孔剂(a)的含量,相对于造孔剂(a)和(b)的总量优选为10~70质量%、更优选为20~60质量%、进而优选为20~50质量%。
作为使造孔剂溶出的溶剂,只要是能够使造孔剂溶解的溶剂即可,没有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水、甲醇、乙醇等。
多孔质体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具有使多孔质体拉伸的工序。将多孔质体拉伸的工序,也可以在加工成片状后、加热的工序中一边加热一边进行。
再者,发泡处理方法可以使用公知方法进行,包括在プラスチックフォームハンドブック(牧广、小坂田笃编辑,日刊工业新闻社发行1973年)中记载的方法。
实施例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任何限定。
[多孔质体的制造(1)]
<制造例1>
将下述表1所示的各成分混合,用混炼机(シンキー社制、商品名“あわとり練太郎ARE-310”)在2000rpm的速度下搅拌5分钟,然后以2500rpm进行1分钟脱泡处理,从而得到混合溶液。
在厚度50μm的PET片的离型面侧将所得到的混合溶液涂布成厚度250μm。接着、配置厚度50μm的PET片,使涂布上的混合溶液与离型面接触。
在这样得到的叠层体的周围配置厚度1mm的垫片,在垫片上设置厚度3mm的铁板以覆盖叠层体,在85℃的烘箱加热180秒钟。将其从烘箱中取出来后,剥离掉一面的PET片,再次在85℃的烘箱中干燥25分钟。通过这样,得到厚度1mm的片状的多孔质体。此外、测定制造例1的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结果为75%。
<制造例2>
除了将下述表1所示的各成分变为制造例2的比例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多孔质体。由此得到的片状的多孔质体的厚度为1mm。此外、测定制造例2的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结果为55%。
<制造例3>
除了将下述表1所示的各成分变为制造例3的比例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多孔质体。由此得到的片状的多孔质体的厚度为1mm。此外、测定制造例3的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结果为95%。
<制造例4>
除了将下述表1所示的各成分变为制造例4的比例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多孔质体。由此得到的片状的多孔质体的厚度为1mm。此外、测定制造例4的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结果为70%。
<制造例5>
除了将下述表1所示的各成分变为制造例5的比例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多孔质体。由此得到的片状的多孔质体的厚度为1mm。此外、测定制造例5的多孔质体的孔隙比例,结果为10%。
[表1]
表1中使用的化合物如下。
*1:乙烯·丙烯·5-乙烯基-2-降冰片烯无规共聚物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X-062”、数均分子量3160、乙烯含量52.7质量%、二烯含量4.7质量%、25℃中的复素粘度(complex viscosity)为830Pa·s(1rpm))
*2:乙烯·丙烯·5-乙烯基-2-降冰片烯无规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X-068”、数均分子量920、乙烯含量50质量%、二烯含量11质量%、25℃中的复素粘度为10Pa·s(1rpm))
*3:硅氧烷(下述通式所表示的含SiH基化合物)
[实施例1~4、比较例1、2]
<实施例1>
使用制造例1得到的多孔质体,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50%压缩强度、和温度80℃、相对湿度90%时的压缩永久变形(A)。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使用制造例2得到的多孔质体,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50%压缩强度、和温度80℃、相对湿度90%时的压缩永久变形(A)。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使用制造例3得到的多孔质体,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50%压缩强度、和温度80℃、相对湿度90%时的压缩永久变形(A)。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使用制造例4得到的多孔质体,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50%压缩强度、和温度80℃、相对湿度90%时的压缩永久变形(A)。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1,使用市售的聚氨酯发泡体(ロジャースイノアック社制、商品名“ポロン15P”),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50%压缩强度、和温度80℃、相对湿度90%时的压缩永久变形(A)。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2>
使用制造例5得到的多孔质体,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50%压缩强度、和温度80℃、相对湿度90%时的压缩永久变形(A)。结果如表2所示。
[测定方法]
<50%压缩强度>
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多孔质体的试片,依照JIS K 6767中的方法进行测定。
<压缩永久变形(A)>
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多孔质体制造厚度800μm、40mm×40mm的试片,将该试片压缩50%,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保持22小时。解去压缩后在温度23℃、相对湿度55%环境中放置30分钟,测定厚度和纵横的寸法,与试验前的原来的尺寸进行比较,依照JIS K 6767计算相对于原来尺寸的减少程度,以百分率表示作为压缩永久变形(A)。
[表2]
[测定结果]
由表2可以清楚地知道,实施例1~4的多孔质体的50%压缩强度、和温度80℃、相对湿度90%时的压缩永久变形优异。因此、实施例1~4的多孔质体兼有优异的环境特性和柔软性。
[多孔质体的制造(2)]
<制造例6>
通过表3所示的配合处方,将共聚物A、交联剂、催化剂、反应抑制剂、和碳酸钙混合,使用行星式搅拌装置(シンキー社制、商品名“あわとり練太郎ARE-310”)以2000rpm搅拌3分钟,然后以2500rpm实施1分钟脱泡处理,从而得到混合溶液。此外、通过向混合溶液中添加发泡剂并搅拌,而得到发泡性组合物。
在一面实施了离型处理的、厚度50μm的PET片的离型处理过的面上,涂布得到的发泡性组合物成厚度100μm。接着配置成涂布上的发泡性组合物与一面实施了离型处理的厚度50μm的另一PET片的实施了离型处理的面接触,从而得到叠层体。将该叠层体在115℃的烘箱中加热180秒钟。从烘箱中取出来后,将一面的PET片剥离,再次在115℃的烘箱中干燥25分钟。通过这样,就得到了多孔质体片。得到的多孔质体片的厚度为0.4mm。用后述的方法评价所得到的多孔质体片的性状。结果如表4所示。
<制造例7>
除了使发泡性组合物涂布在PET片时的厚度为250μm以外,与制造例6同样地制作多孔质体片。干燥后的多孔质体片的厚度为0.5mm。用后述的方法评价所得到的多孔质体片的性状。结果如表4所示。
<制造例8>
与制造例6同样地制作多孔质体片。干燥后的多孔质体片的厚度为0.85mm。用后述的方法评价所得到的多孔质体片的性状。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1:乙烯·丙烯·5-乙烯基-2-降冰片烯无规共聚物、三井化学社制“PX-062”、数均分子量3160、乙烯含量52.7质量%、二烯含量4.7质量%、25℃下的复素粘度830Pa·s(1rpm)
*2:硅氧烷类交联剂(下式所表示的含SiH基化合物、信越化学社制)
*3:铂催化剂(3%Pt-CTS-CTS溶液、Pt/1,3,5,7-四乙烯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配位化合物和1,3,5,7-四乙烯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的混合物、エヌ·イー·ケムキャット社制)
*4:乙炔醇(信越化学社制“X-93-1036”)
*5:碳酸钙(白石钙社制“ホワイトンSB赤”)
*6:丁酮
[实施例5~7、比较例3,4]
<实施例5>
使用制造例6得到的多孔质体片依照下述测定方法制作试片,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压缩永久变形(A)和(B)、50%压缩强度、90%压缩强度、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和隔着多孔质体片测定的冲击压力。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6>
使用制造例7得到的多孔质体片依照下述测定方法制作试片,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压缩永久变形(A)和(B)、50%压缩强度、90%压缩强度、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和隔着多孔质体片测定的冲击压力。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7>
使用制造例8得到的多孔质体片依照下述测定方法制作试片,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压缩永久变形(A)和(B)、50%压缩强度、90%压缩强度、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和隔着多孔质体片测定的冲击压力。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例3>
作为比较例3,使用市售的聚氨酯系发泡体(ロジャースイノアック社制、商品名“Poron40P”、比重0.4g/cm3)、测定压缩永久变形(A)和(B)、50%压缩强度、90%压缩强度、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和隔着发泡体片测定的冲击压力。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例4>
作为比较例4,使用市售的由聚烯烃和聚烯烃系弹性体形成的发泡体(日东电工社制、商品名“SCF400”、比重0.05g/cm3),测定压缩永久变形(A)和(B)、50%压缩强度、90%压缩强度、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和隔着发泡体片测定的冲击压力。结果如表4所示。
[测定方法]
<孔隙比例>
至于孔隙比例,从多孔质体切出边长5cm的平面正方形状、并且厚度一定的试片,测定试片的厚度、试片的体积V1和试片的重量W1。根据下式算出气体部分所占的表观体积V2。这里,将构成试片的树脂的密度设为ρA(g/cm3)。
气体部分的表观体积V2=(V1·ρA-W1)/ρA
孔隙比例={(气体部分的表观体积V2)/(试片的体积V1)}×100
<平均气泡径>
关于平均气泡径,用扫描电镜((株)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制、型号“S-3400N”)观察多孔质体的截面,求出任意的50个气泡的直径的平均值,从而求出。
<连续孔隙率>
用下述步骤测定连续孔隙率。将试片在23℃的蒸留水中沉在距离水面100mm的深度,对试片施加15kPa的压力3分钟。然后,将试片从水中取出,除去附着在试片表面上的水分,测定试片的重量W2,基于下式算出连续孔隙率F1
连续孔隙率F1(%)=100×(W2-W1)/V2
<压缩永久变形(B)>
依照JIS K 6767用下述步骤测定压缩永久变形(B)。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多孔质体制造厚度800μm、纵40mm×横40mm的试片,将该试片的厚度压缩50%、在温度70℃的环境中保持22小时。解除压缩后、在温度23℃、环境中放置30分钟,测定厚度和纵横的寸法,与试验前的原尺寸相比较,以百分率表示相对于原来尺寸的减少程度作为压缩永久变形(B)。
<90%压缩强度>
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多孔质体的试片,依照JISK6767的方法进行测定。
<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1)>
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1),是通过将下述冲击吸收性评价试验(A)中使用的多孔质体切成纵2cm、横2cm,叠层成总厚度为0.15cm,秤量该叠层多孔质体样品的质量,除以截面积(4cm2),计算出单位面积的多孔质体质量而算出。
<冲击压力>
“冲击压力”是依照下面的冲击吸收性评价试验(A)(称作积水法)求出的。即、将切成纵2cm、横2cm的多孔质体叠层成总厚度为0.15cm,制成多孔质体样品。
将纵6cm、横6cm、厚2mm的铁板、切成纵2cm、横2cm的感压纸(富士フィルム社制プレスケール、中压用)、上述多孔质体样品、和纵6cm、横6cm、厚度1mm的铁板以这样的顺序从下向上叠层。
进而以将多孔质体样品的厚度压缩到50%的状态固定四角,制成评价样品。将该评价样品用中央留有空间的夹具固定,使评价样品的中央能够受到最大冲击力地、使重55g的铁球从1米的高度向评价样品下落。冲击压力,是使用压力图像解析系统(富士フィルム社制、Data Shot FPD-100)将感压纸进行图像解析而算出的。算出来的压力越小的样品,可以说多孔质体的冲击吸收性越高。
[表4]
*1:检测极限
[测定结果]
如表4所示,实施例5、6的多孔质体片即使比市售品薄,冲击压力也特别低。即、本发明的多孔质体片即使比市售品薄,也冲击吸收性优异。
[实施例8~10、比较例5~7]
<实施例8>
多孔质体的制作
将表5所述的各化合物混合,使用行星式搅拌装置(シンキー社制、商品名“あわとり練太郎ARE-310”)以2000rpm搅拌5分钟,以2500rpm脱泡1分钟。将造孔剂(1)和(2)分别加入该混合溶液中进行混炼。将得到的溶液涂布在50μm离型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上,制作厚度250μm的湿片。在该湿片上进而贴合50μm的离型PET,使其离型面与湿片接触,投入到70℃的烘箱中。在180秒后从烘箱取出,将一离型PET剥掉,再次在70℃的烘箱内干燥15分钟,从而得到厚度约250μm的烯烃复合体。将得到的复合体水洗,使氯化钠溶出而得到连续气泡的多孔质体。
根据得到的多孔质体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孔隙比例,结果为50体积%。
用扫描电镜((株)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制、型号“S-3400N”)观察得到的多孔质体的截面,测定将空孔和空孔彼此之间连结起来的50个破孔的直径,求出平均空孔径和平均破孔径。平均空孔径为240μm、平均破孔径为25μm。
此外、连续孔隙率是通过将多孔质体沉在水中,将多孔质体压缩,然后解去压缩,使多孔质体中含浸水,比较含浸前和含浸后的质量,算出水的含浸量,与以上述空孔比例完全填充水的情况的质量相比较,从而算出。连续孔隙率为72%。
发泡倍率,是通过用未发泡组合物的质量除以相同体积的多孔质体的质量而算出的。发泡倍率为2倍。
<实施例9>
除了如表5那样配合造孔剂(a)、(b)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进行反应而得到连续气泡多孔质体。
与实施例8同样地测定物性。结果孔隙比例为79体积%、平均空孔径为220μm、平均破孔径为25μm、连续孔隙率为80%、发泡倍率为4.5倍。实施例9的连续气泡多孔质体的性状如表6所示。
<实施例10>
不使用造孔剂(a)、(b),以表5的比例配合发泡剂。将配合的组合物使用行星式搅拌装置(シンキー社制、商品名“あわとり練太郎ARE-310”)以2000rpm搅拌3分钟,然后以2500rpm脱泡处理1分钟,从而得到混合溶液。此外、向混合溶液中添加发泡剂并搅拌,从而得到发泡性组合物。
在一面实施了离型处理的厚度50μm的PET片的离型处理过的面上涂布得到的发泡性组合物使其厚度为250μm。接着、使涂布上的发泡性组合物以与一面实施离型处理了的厚度50μm另一PET片的实施过离型处理的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从而得到叠层体。将该叠层体在115℃的烘箱中加热180秒钟。从烘箱中取出来后,将一PET片剥离,再次在115℃的烘箱中干燥25分钟。通过这样,得到多孔质体片。
与实施例8同样地测定物性,结果孔隙比例为65体积%、平均空孔径为200μm、平均破孔径为25μm、连续孔隙率为70%、发泡倍率为2.9倍。
<比较例5>
软质聚氨酯发泡体(多孔质体)的制作
在由聚丙二醇(三洋化成工业(株)制、商品名“サンニックスGP-3000”)10g、1,4-丁二醇0.3g、整泡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制、型号“F-242T”)、辛酸亚锡0.01g、水0.1g混合而成的溶液中添加聚异氰酸酯(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業(株)制、商品名“ポリメリックMDIコロネート1130”)2.03g,冰浴中搅拌1分钟,然后涂布到厚度50μm的PET上使厚度为1mm,在150℃烘箱中加热15分钟,从而得到软质聚氨酯发泡体(多孔质体)。计算发泡倍率,结果为3倍。
<比较例6>
除了使水的添加量为0.3g以外,与比较例5同样地合成软质聚氨酯发泡体(多孔质体)。发泡倍率是10倍。
<比较例7>
聚烯烃发泡体(多孔质体)的制作
将聚乙烯树脂(エクソンケミカル制、商品名“EXACT3027”)50g、偶氮二甲酰胺2.5g、2,6-4-二叔丁基-对甲酚0.15g、氧化锌0.5g混合在一起,使用混合机(东洋精机制、商品名“ラボプラストミルR-100”(条件:130℃、60rpm、3min))混炼后,用热压机(130℃、100kgf/cm2)成型出厚度0.3mm的片。使用电子束照射装置向得到的片的两面上以加速电压720kV照射5Mrad,使其交联,然后在220℃烘箱中加热3分钟,使其发泡,从而得到聚烯烃发泡体(多孔质体)。发泡倍率是10倍。
[表5]
表5中使用的化合物如下。
共聚物A:乙烯·丙烯·5-乙烯基-2-降冰片烯无规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X-068”、数均分子量920、乙烯含量50质量%、二烯含量11质量%、25℃中的复素粘度10Pa·s(1rpm))
交联剂B:硅氧烷(下述通式所表示的含SiH基化合物)
铂催化剂溶液:3%Pt-CTS-CTS溶液(エヌ·イーケムキャット(株)制)
反应抑制剂:信越化学社制“X-93-1036”
造孔剂(a):分级成直径200~250μm的氯化钠
造孔剂(b):分级成直径80μm的氯化钠
发泡剂:丁酮
[评价方法]
<压缩弹性模量的测定>
压缩弹性模量,是通过将上述片样品成型为宽2cm、深2cm、高1cm的长方体,使用万能试验机((株)エー·アンド·デイ制、型号“テンシロンRTC-1310A”)以1mm/分的变形速度进行压缩试验,根据所得到的应力-变形曲线的压缩率20%~50%的平均倾率算出的。
实施例8~10中使用的液状烯烃为5MPa、比较例5、6的聚氨酯为30MPa、比较例7的聚烯烃为76MPa。
再者,压缩弹性模量测定用的聚氨酯片制作如下。即、不添加水,搅拌时用(株)シンキー制“あわ和り錬太郎(商品名)”脱泡1分钟,除了这些以外,与比较例7同样地制作出聚氨酯片(发泡倍率1.05倍)。
此外、聚烯烃的压缩弹性模量,是进行发泡工序前的片的压缩弹性模量。
<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2)>
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2),将下述冲击吸收性评价试验(B)中使用的多孔质体切成纵2cm、横2cm,秤量层叠成或切削成总厚度为0.5mm的多孔质体样品的质量,除以截面积(4cm2),计算出用单位面积的多孔质体质量,从而算出。
<冲击吸收性评价试验(B)>
通过将切成2cm见方的多孔质体叠层或切削,从而获得厚度0.5mm的多孔质体样品,在该厚度0.5mm的多孔质体样品的下方放置厚度0.7mm的玻璃板,形成叠层体样品,将该叠层体样品隔着垫片夹在2片厚度2mm的铁板之间,使多孔质体部分压缩到50%的厚度,从而制成试验体。
使16g的铁球从1m的高度对着试验体下落,将该试验对各试验体进行10次,将玻璃没破裂的情况视为合格(P),将10次试验中即使有1次玻璃破裂的情况也视为不合格(F)。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如表6所示,本发明能够提供冲击吸收性能优异的多孔质体。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多孔质体,是使乙烯、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在造孔剂存在下交联而得的树脂的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
孔隙比例为50~95体积%,
该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为300kPa以下,
该多孔质体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环境中的压缩永久变形A为20%以下,
该造孔剂在常温下为液状或固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质体,发泡倍率小于3倍,或、
发泡倍率为3倍以上并且连续孔隙率为4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质体,所述共聚物是乙烯、丙烯和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共聚物。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所述树脂是使用一分子中具有多个SiH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使所述共聚物交联而得的。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为25g/m2以上。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在对着厚度压缩了50%的状态的多孔质体、使质量55g的锤体从1米的高度下落时,隔着多孔质体测定的压力为25MPa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原料树脂的压缩弹性模量为0.1~25MPa,发泡倍率为2~7倍,并且原料树脂的压缩弹性模量和发泡倍率的乘积为75MPa·倍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所述造孔剂为沸点150℃以下的溶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孔质体,所述造孔剂是选自己烷和丁酮中的至少1种。
10.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所述造孔剂是选自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中的至少1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孔质体,所述造孔剂为氯化钠。
12.如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还含有无机填充剂。

Claims (7)

1.一种多孔质体,是使乙烯、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交联而得的树脂的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
孔隙比例为50~95体积%,
该多孔质体的压缩50%时的强度为300kPa以下,
该多孔质体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环境中的压缩永久变形A为2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质体,发泡倍率小于3倍,或、
发泡倍率为3倍以上并且连续孔隙率为4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质体,所述共聚物是乙烯和丙烯和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共聚物。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所述树脂是使用一分子中具有多个SiH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使所述共聚物交联而得的。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树脂单位面积的质量为25g/m2以上。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在对着厚度压缩了50%的状态的多孔质体、使质量55g的锤体从1米的高度下落时,隔着多孔质体测定的压力为25MPa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体,原料树脂的压缩弹性模量为0.1~25MPa,发泡倍率为2~7倍,并且原料树脂的压缩弹性模量和发泡倍率的乘积为75MPa·倍以下。
CN201380018527.0A 2012-03-30 2013-03-28 多孔质体 Pending CN1042849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3015 2012-03-30
JP2012-083015 2012-03-30
PCT/JP2013/059416 WO2013147104A1 (ja) 2012-03-30 2013-03-28 多孔質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4926A true CN104284926A (zh) 2015-01-14

Family

ID=49260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8527.0A Pending CN104284926A (zh) 2012-03-30 2013-03-28 多孔质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4435A1 (zh)
EP (1) EP2832784A4 (zh)
JP (1) JPWO2013147104A1 (zh)
KR (1) KR20150008058A (zh)
CN (1) CN104284926A (zh)
TW (1) TW201339183A (zh)
WO (1) WO20131471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9648A (zh) * 2012-09-28 2015-02-25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泡性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3102A (ja) * 2012-03-30 2013-10-17 Sekisui Chem Co Ltd 発泡体
JP5906163B2 (ja) * 2012-09-28 2016-04-2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泡体
CN104151598B (zh) * 2014-07-25 2017-11-03 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 废橡胶制备多孔微球的方法
JP2020139008A (ja) * 2019-02-27 2020-09-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発泡体形成用組成物
JP7316061B2 (ja) * 2019-02-28 2023-07-2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泡シート及び粘着テープ
JP7403277B2 (ja) 2019-10-24 2023-12-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架橋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CN115960383A (zh) 2021-08-05 2023-04-14 江苏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高效低成本制备物理发泡材料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8520A (en) * 1971-08-19 1975-12-23 Pilot Kiko Kk Black lead and production thereof
CN1243522A (zh) * 1997-09-03 2000-02-02 东洋第一质量公司 用于固定和支持植物的开孔聚异氰脲酸酯泡沫体
JP2002179825A (ja) * 2000-12-13 2002-06-26 Nitto Denko Corp Epdm系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80474A (zh) * 1999-03-16 2005-10-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可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140A (en) * 1978-07-13 1980-01-28 Asahi Chem Ind Co Ltd Foamable resin composition
US4307204A (en) * 1979-07-26 1981-12-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astomeric sponge
DE3478192D1 (en) * 1983-06-06 1989-06-22 Kanegafuchi Chemical Ind Artificial vessel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4831081A (en) * 1987-09-30 1989-05-16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rosslinking reactive polyolefins via a rhodium catalyzed hydrosilation reaction using polyorganosiloxane crosslinkers
KR100503136B1 (ko) * 1997-08-05 2005-07-25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용도
JP3909617B2 (ja) * 1997-11-17 2007-04-25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及びその成型体
JP4573928B2 (ja) * 1999-07-23 2010-11-0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架橋可能な高発泡スポンジ用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3326596A (ja) * 2002-05-17 2003-11-19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微細気泡含有延伸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0898858B1 (ko) 2003-07-16 2009-05-21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교 폴리올레핀계 수지 발포 시트,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점착 테이프
JP4719436B2 (ja) * 2004-08-04 2011-07-06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止水シール材
JP5642494B2 (ja) * 2010-03-09 2014-12-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発泡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55015B2 (ja) * 2010-06-06 2015-07-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Epdm発泡体および粘着シール材
JP5919140B2 (ja) * 2011-09-21 2016-05-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ジエンゴム発泡体およびシール材
US20140234610A1 (en) * 2011-09-21 2014-08-2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and sealing material
JP5913000B2 (ja) * 2011-09-21 2016-04-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ジエンゴム発泡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ル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8520A (en) * 1971-08-19 1975-12-23 Pilot Kiko Kk Black lead and production thereof
CN1243522A (zh) * 1997-09-03 2000-02-02 东洋第一质量公司 用于固定和支持植物的开孔聚异氰脲酸酯泡沫体
CN1680474A (zh) * 1999-03-16 2005-10-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可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及其应用
JP2002179825A (ja) * 2000-12-13 2002-06-26 Nitto Denko Corp Epdm系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9648A (zh) * 2012-09-28 2015-02-25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泡性组合物
US9416242B2 (en) 2012-09-28 2016-08-16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oamable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64435A1 (en) 2015-03-05
EP2832784A1 (en) 2015-02-04
WO2013147104A1 (ja) 2013-10-03
KR20150008058A (ko) 2015-01-21
JPWO2013147104A1 (ja) 2015-12-14
EP2832784A4 (en) 2015-12-30
TW201339183A (zh) 201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4926A (zh) 多孔质体
CN1746225B (zh) 高连泡率硅橡胶海绵、其制法及用其的定影辊
CN101341200B (zh) 闭孔发泡橡胶片、层压体及使用它们的防水/水密性密封材料
JP5755015B2 (ja) Epdm発泡体および粘着シール材
JP4036601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94938B2 (ja) 微細セル構造を有する発泡防水材
JP5116448B2 (ja) 連続気泡発泡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41030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エアロゲルコンポジ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41443A (zh) 具有导电性的树脂发泡体
KR101530947B1 (ko) 발포성 조성물 및 발포체
KR20050020695A (ko) 발포 방진재 및 발포 방진재를 사용한 방진 구조체
US20140174849A1 (en) Increasing the sound absorption in foam insulating materials
JP6069053B2 (ja) 緩衝材およびシール材
TWI520996B (zh) 聚烯烴系樹脂發泡體及使用該樹脂發泡體之聚烯烴系樹脂發泡防塵材
JP5906163B2 (ja) 発泡体
JP4615112B2 (ja) ゴム系発泡体
JP2013213101A (ja) 多孔質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39480B1 (ko) 초임계 유체 발포법에 의한 탁구채 제조방법 및 탁구채 패드의 제조방법
JP2013213102A (ja) 発泡体
JP2014077136A (ja) 微細セル構造を有する発泡防水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