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8328A - 生态环保炊具 - Google Patents

生态环保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8328A
CN104248328A CN201410213979.0A CN201410213979A CN104248328A CN 104248328 A CN104248328 A CN 104248328A CN 201410213979 A CN201410213979 A CN 201410213979A CN 104248328 A CN104248328 A CN 104248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oiling
inner casing
cap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39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8328B (zh
Inventor
朴钟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8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8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8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8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2Cooking-vessels with enlarged heating surfaces
    • A47J27/024Cooking-vessels with enlarged heating surfaces with liquid-heating tubes extending outside the vess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5/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a material
    • G01K5/48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a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solid
    • G01K5/5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a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solid constrained so that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causes a deformation of the solid
    • G01K5/6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a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solid constrained so that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causes a deformation of the solid the solid body being formed of compounded strips or plates, e.g. bimetallic str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202/00Devices having temperature indic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环保炊具。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包括内壳和外壳。硅环被设置在内壳和外壳的顶部凸缘和底部凸缘之间。蒸煮容器的盖部的把手设置有用于衡量温度的装置,该装置的底部部分延伸至蒸煮容器的内部。导热板贴靠在内壳的底面上,并且多个凸起脊状部形成在外壳的底面上。此外,蒸煮容器还包括盖部,多个压纹脊状部形成在盖部的内表面中。蒸煮容器还包括压力释放装置,用于释放内壳和外壳之间的内部空间内的压力。

Description

生态环保炊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炊具,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态环保炊具,该生态环保炊具具有双层壁结构并且在该双层壁结构中的空间内包括传热介质,由此降低了爆炸危险、节省了能源并且延长了炊具的保温时间。
背景技术
已知有各种类型的蒸煮容器用于制备食物。诸如锅和电饭锅的蒸煮容器通常由单层不锈钢制成。单层不锈钢具有传热速度快的优点,然而还具有缺点,即,食物粘在蒸煮容器上,并且通过快速和过度的热传递造成蒸煮容器底部的食物烧焦,维生素、营养物质和天然口味损失。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引入和提出了具有双层结构的蒸煮容器,来防止食物烧焦并且保留营养物质和天然口味。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Sho56-169825教导了一种加热锅,该加热锅包括内壁和外壁,其中在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闭合的空间,并且工作流体被注入,工作流体通过在该空间内加热而发生汽化和移动,并且通过冷却发生冷凝。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Sho63-48526教导了一种隔热的蒸煮设备,其中真空隔热层形成在容器中并且位于侧壁部分中,从底部部分进行传热,该容器包括侧壁部分和底部部分。
然而,这种蒸煮容器具有较差的热效率,并且由于内壁和外壁之间的高压物质而具有爆炸危险。
通常,内壁和外壁被卷接在一起以形成卷接头。该卷接头可能会变得脆弱,使得它不再是有效的密封并且液体可以进入内壁和外壁之间的空间。如果反复地利用双层蒸煮容器进行蒸煮并且反复地清洗蒸煮容器,则液体可能会积存在该空间中。被困在该空间中的液体可能会导致对内壁和外壁的腐蚀以及蒸煮容器的变形。当被腐蚀的和发生变形的蒸煮容器被加热时,液体可能会产生过多的蒸汽压力并且蒸煮容器可能会发生爆炸。为了化解爆炸的风险而引入了压力控制阀,但是该压力控制阀的复杂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此外,传统的蒸煮容器具有当蒸煮汤时容器内的汤流出并且因此使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被破坏或流失的问题。
相应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具有更安全有效的双层壁结构的生态环保炊具的需求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其考虑了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的要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满足长期的需求。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环保炊具,其具有更安全和更有效的双层壁结构。
本发明的目标不限于此,并且通过下面的公开,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还存在未被提到的其他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开口的内壳,该内壳具有向上延伸成终止于顶部凸缘处的内壳底面,顶部凸缘的一部分形成内缘和外缘,内缘的半径小于外缘的半径;外壳,外壳具有向上延伸成终止于底部凸缘处的外壳的底面,底部凸缘的长度小于顶部凸缘的长度;内部空间,其形成在内壳和外壳之间的区域中,该内部空间至少部分地包含导热介质;设置在顶部凸缘和底部凸缘之间的硅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开口的内壳;外壳,其中在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壁部空间沿内壳的高度形成,并且其中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被导热介质部分地填充;第一导热板与内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第二导热板与外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其中外壳的底面被构造成形成向上凸起的凸起脊状结构,第二导热板被构造成与凸起脊状结构的形状相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的又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开口的内壳;外壳,其中在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壁部空间沿内壳的高度形成,并且其中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被导热介质部分地填充;第一导热板与内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第二导热板与外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其中外壳的底面被构造成形成向上凸起的凸起脊状结构,第二导热板被构造成与凸起脊状结构的形状相符,其中多个凸起脊状结构向上凸起并且从外壳的底面的中心处延伸至外壳的底面的边缘,其中多个凸起脊状结构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朝向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的仍又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开口的内壳;外壳,其中在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壁部空间沿内壳的高度形成,并且其中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被导热介质部分地填充;导热板与外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装配在内壳上的盖部,其用于覆盖有内壳所限定的开口,其中多个突出部形成在盖部的底面上。
本发明的其他具体问题包括在具体的描述和附图中。参照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更安全的且更有效的双层壁结构的生态环保炊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3的蒸煮容器的沿A-A’剖取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盖部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盖部的仰视平面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盖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7的蒸煮容器的盖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平面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用于衡量温度的装置的蒸煮容器的盖部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压力释放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2示出了蒸煮容器的卷接头的放大剖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衡量温度的装置的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如何获得这些优点和特征将参照借助附图来具体说明的示例被更好地理解。然而本发明不被限制为下文所公开的示例,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进行实施。这些示例仅用于完成本发明的公开,并且用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只通过权利要求被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组成件。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为了解释这些示例,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说明书中,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包括复数形式的术语。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表述“包括”代表所提到的组成部件、步骤和操作,但不排除存在或者附加有至少一个其他的组成部件、步骤或操作。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立体图和剖视图。该蒸煮容器100包括容器10、内盖94和盖部90。内盖94基本上覆盖由内壳20限定的开口12,并且两个蒸汽孔95形成在内盖94上。容器10被构造成具有双层壁结构,其包括:具有开口12的内壳20;外壳30,其中在内壳20和外壳30之间设置有壁部空间40和底部空间42,壁部空间40基本上沿内壳20的高度形成,并且其中壁部空间40和底部空间42被导热介质50部分填充。壁部空间40和底部空间42被统称为内部空间。
由于容器10的双层壁结构,以及盖部90具有由钢化玻璃制成的内盖,并且该内盖具有两个蒸汽孔,由于内盖94和盖部90停止向上散热,所以易于使热量保留在蒸煮容器100内。内盖94和盖部90之间的空间使热量留在其中,并且将该温度保持一段时间。除此之外,一旦导热介质50被加热,就在延长的时间段内将热缓慢地传递到食物。
相应地,本发明防止食物被烧焦或者被部分地加热和蒸煮,这是因为加热源的火焰不直接被传输给内壳20,并且热量不集中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中。此外,蒸煮容器100保留维生素、营养物质和天然口味,从而使所蒸煮的食物产生更愉悦均匀的纹理。此外,除了硅油之外,储存在壁部空间40中的空气52被用作绝缘体。因此食物更长时间地保温并且改善了蒸煮用具的热效率。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蒸煮容器100包括容器10、内盖94和盖部90。容器10被构造成具有双层壁结构,其包括:内壳20;外壳30;第一导热板60,其与内壳20的底面24贴靠并接触;以及第二导热板62,其与外壳30的底面34贴靠并接触;其中外壳30的底面34被构造成形成向上凸起的凸起脊状结构70,第二导热板62被构造成基本与凸起脊状结构70的形状相符。由于存在第一导热板60,食物不会粘在容器10的底部,并且因此不需要不粘涂层。此外,与可能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成分的传统的不粘涂层相比,本发明利用第一导热板60来代替不粘涂层,因此在进行蒸煮时不会引发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如图3中所示,凸起脊状结构70远离并且沿着外壳30的底面34的边缘来形成。优选地,凸起脊状结构70是环形的并且基本上相对于外壳30的底面34的中心同轴定位。
凸起脊状结构70形成位于底部空间42中的导热介质50的部分边界。当被加热时,位于底部空间42中的导热介质50在由凸起脊状结构70、内壳20的底部24和外壳30的底部34所限定的空间中迅速旋转和循环,在没有凸起脊状结构70的情况下,导热介质50将在底部空间42和壁部空间40之间自由流动。导热介质50在底部空间42内的空间中迅速的流动和循环改善了蒸煮容器100的热传递效率。
导热介质50优选地是硅油。当通电时,加热元件产生热量来加热硅油。热的硅油加热内壳20并且因此对容器10中的食物进行蒸煮。甚至当食物已经在蒸煮容器100中存储了一段时间时,硅油可以具有70%或者更高的保温率。
导热介质50可以在体积上占据壁部空间40和底部空间42的大约55%至70%,优选地在体积上大约为65%。壁部空间40也部分地包含空气52。导热介质50在内壳20和外壳30之间设置在壁部空间40和底部空间42内,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100适于在蒸煮过程中进行传热。
在壁部空间40和底部空间42中存在硅油50和空气52延缓了内壳20和外壳30的侧面之间的热传递,并且提供了均匀且快速的热分布,这是因为穿过蒸煮容器100的外壳30传导的热不仅经由硅油50,而且还部分地经由空气52来传递给蒸煮容器100的内壳20。
均匀且平均地分布在内壳20中的热量对蒸煮容器100中的内容物进行加热。一旦被加热,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100的双层结构甚至在去除加热源之后,还可将热量保留一段时间。因此,蒸煮容器100使食物保温大约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并且允许自动地且缓慢地来蒸煮食物,由此防止天然口味的流失。这允许进行自蒸煮,其中即使在去除热源之后也可以自动蒸煮食物。
第一导热板60优选地由铝或铜制成。第二导热板62优选由铝或铜制成。
内壳20和外壳30可以由AISI304制成。此外,蒸煮容器100还可以包括支撑盖14,该支撑盖被构造成围绕第二导热板62来装配。另选地,外壳30可以由3-层不锈钢制成,该不锈钢包括三层:AISI304、铝和AISI304。该3-层不锈钢结构使得导热率更大并且有助于均匀快速的热分布。
蒸煮容器100还可以包括贴靠在外壳的外表面上的热致变色涂料99,用于显示容器10的温度。热致变色涂料99可以被贴靠在不同的部分。它可以被贴靠在蒸煮容器100的任何部分,只要可以显示温度即可。优选地,当容器10的温度升高时,热致变色涂料99的颜色从绿色变为黄色,并且变为红色。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容器10被构造成具有双层壁结构,该双层壁结构包括:具有开口12的内壳20;外壳30,其中在内壳20和外壳30之间设置有壁部空间40和底部空间42,其中壁部空间40基本上沿着内壳20的高度形成,并且其中壁部空间40和底部空间42被部分地填充有导热介质50;第一导热板60贴靠到内壳20的底面24并且与该底面24接触;并且第二导热板62贴靠到外壳30的底面34并且与该底面34接触;其中在外壳30的底面34上形成多个凸起脊状结构70,并且第二导热板62被构造成基本上与多个凸起脊状结构70的形状相符。多个凸起脊状结构70向上凸起,并且从外壳30的底面34的大致中心延伸至大约外壳30的底面34的大致边缘。此外,如图4中所示,多个凸起脊状结构70在纵向方向上弯曲,并且可以具有基本上沿同一方向弯曲的涡流或漩涡形状。
具有涡流形状的多个凸起脊状结构70形成了用于位于底部空间42中的导热介质50的引导部,从而使得位于底部空间42中的导热介质50基本上沿着凸起脊状结构70在底部空间42中快速地水平旋转和循环。由多个涡流形状的凸起脊状结构70造成的导热介质50在底部空间42中的快速流动和循环允许在整个蒸煮容器100中进行均匀的热传递,减少蒸煮时间,由此节省了蒸煮所需的能源。
如图5中所示,本发明的蒸煮容器100还包括盖部90,该盖部安装在内壳20上,以便基本上覆盖由内壳20限定的开口12。
而且,如图6中所示,在盖部90的内表面中可以形成多个压纹脊状部80。多个压纹脊状部80向下凸起并且从盖部90的内表面的中心附近延伸至盖部90的内表面的大至边缘处。此外,多个压纹脊状部80在纵向方向上弯曲,并且可以具有基本沿同一方向弯曲的涡流或漩涡形状。
由于多个压纹脊状部80具有涡流形状,因此蒸煮容器100内的水分不能逸出,由此保留了蒸煮容器100中的内容物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了蒸煮时间并且节省了能源。
图7和图8示出了蒸煮容器的盖部的仍又一实施方式。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100包括形成在盖部90的内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82。多个突出部82帮助来自蒸汽孔95的水蒸汽冷凝并且以水的形式落至内盖94。随后,水流向内壳20的凹部13。凹部13中的水形成防潮密封,并且防潮密封防止在蒸煮过程中水蒸汽通过内盖94和内壳20之间的间隙漏出。此外,在蒸煮容器100的容器10中产生较低压力。
由于形成在盖部90的内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82,因此与多个压纹脊状部80类似,可以防止水分逸出。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100的盖部90的剖视图,示出了用于衡量温度的装置。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衡量温度的装置的显示单元。用于衡量温度的装置92是双金属温度传感器,其包括壳体92-1、双金属螺旋92-2、指针92-3和显示单元,其中双金属螺旋92-2的一端固定到壳体92-1,并且双金属螺旋92-2的另一端驱动指针92-3以指示蒸煮容器内的温度,其中壳体92-1朝向螺钉92-4延伸至蒸煮容器100内,该螺钉92-4用于将把手91固定到盖部90。硅环92-6可以布置在盖部90和螺钉92-4之间,以紧密地密封螺钉92-4和盖部90之间的间隙。可以在盖部90和螺钉92-4之间布置有附加的硅橡胶92-5。
由于壳体92-1的一端延伸至蒸煮容器100内,因此可以由双金属螺旋92-2来更精确地测量内部温度,并且因此由指针92-3所指示的温度也更为精确。被更精确地测定的温度有助于用户更方便安全地使用蒸煮容器100。
显示单元包括对应于特定温度的分级标记,并且指针92-3指向对应于蒸煮容器100内的温度的标记,从而使用户能够知道蒸煮容器100内的温度。
盖部90具有双层壁结构,并且通过盖部90和内盖94来获得双盖结构,从而覆盖开口12。这些结构特征使得热量被保留于其中并且快速进行蒸煮。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压力释放装置的放大的剖视图。在压力到达预定的压力水平时,压力释放装置36用于释放内部空间40内的压力。
压力释放装置36包括:限定弹簧装置孔36-2和压力控制孔36-3的弹簧壳体36-1,其中压力控制孔36-3的一端对内部空间40打开,并且压力控制孔36-3的另一端与弹簧装置孔36-2相连;压力控制阀36-4,其设置在弹簧装置孔36-2中,用于闭合和阻挡压力控制孔36-3;弹簧36-5,其设置在弹簧装置孔36-2中,用于将压力控制阀36-4压靠在压力控制孔36-3上,其中弹簧装置孔36-2具有比压力控制孔36-3大的直径;多个第一阀孔36-6,它们设置在弹簧装置孔36-2中;以及支架37,其固定在外壳30上,用于覆盖弹簧壳体36-1,其中支架37包括多个第二阀孔37-1。
当压力控制阀36-4由于内部空间40中的高压而打开时,内部空间40内的压力通过压力控制孔36-3、弹簧装置孔36-2、第一阀孔36-6、第二阀孔37-1被释放到蒸煮容器100外部。支架37通过点焊被固定在外壳30上,并且压力控制阀36-4由硅橡胶制成。预定的压力水平为大约12psi。
弹簧壳体36-1的一端包括凹槽36-8,因此弹性件36-9设置在凹槽36-8中,以便密封弹簧壳体36-1和外壳30中的贯穿孔30-1之间的间隙,其中贯穿孔30-1设置在外壳30中,用于供压力释放装置36穿过进行安装。内部空间40部分地包含空气52,贯穿孔30-1位于外壳30中。弹性件36-9可以是硅环。此外,弹簧壳体36-1可以由铝、黄铜或不锈钢制成,支架37可以由不锈钢制成。
由于第一阀孔36-6和第二阀孔37-1的双重结构以及硅环36-9,因此液体不能进入内部空间40。
由于卷接头16和压力释放装置36的改进的结构,液体不能进入内部空间40,并且内部空间中的压力可以被有效控制。由于这些改进的结构,已经明显降低了蒸煮容器发生爆炸的风险。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蒸煮容器的局部剖视图。该蒸煮容器100包括盖部90,该盖部装配在内壳凸缘22上,用于基本上覆盖由内壳20所限定的开口12。蒸煮容器100还包括内盖94,其基本上覆盖由内壳20所限定的开口12。蒸汽孔95设置在内盖94上,用于防止诸如汤的液体食物在蒸煮过程中发生溢流。
从蒸汽孔95流出的蒸汽撞击盖部90的内表面并且冷凝为水,流至内壳20的凹部13中。凹部13中的水和内盖94的外围部分上的硅橡胶形成湿气密封,该湿气密封防止水蒸汽在蒸煮过程中漏出。此外,内盖94的外围部分的硅橡胶的结构起到确保密封的作用,使得蒸煮容器100可以用作压力锅。
由于内盖94和盖部90阻止向上散热并且盖部90也具有双层壁结构,因此易于使热保留在蒸煮容器100内。内盖94和盖部90之间的空间使热量留在其中,并且将该温度保持延长的时间。于是,容器10中保持低压。因此本发明的蒸煮容器允许即使在去除热源之后也可以自动地且缓慢地来蒸煮食物,因此蒸煮容器被用作慢炖锅。
相应地,本发明防止食物被烧焦或者被部分地加热和蒸煮,这是因为加热源的火焰不直接被传输给内壳20,并且热量不集中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中。此外,蒸煮容器100保留维生素、营养物质和天然口味,从而使被蒸煮的食物产生更愉悦均匀的纹理。此外,储存在壁部空间40中的空气52用作绝缘体。因此食物更长时间地保持是热的并且提高了蒸煮用具的热效率。
盖部90的外表面可以涂覆可以抵抗蒸煮容器100的高温的热致变色涂料。热致变色涂料的颜色可以随着蒸煮容器100被加热其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例如,当温度升高时,热致变色涂料的颜色可以从蓝色变为黄色,变为浅红色,变为深红色。
图12示出了蒸煮容器的卷接头的放大的剖视图。本发明涉及蒸煮容器100的卷接头16的结构和制造过程。蒸煮容器100包括:外壳30和具有开口12的内壳20,内壳20的底面24向上延伸成终止于顶部凸缘处,顶部凸缘的一部分形成内缘和外缘;内缘的半径小于外缘半径;外壳30的底面34向上延伸成终止于底部凸缘处,底部凸缘的长度小于顶部凸缘的长度;形成在内壳20和外壳30之间的区域中的内部空间40、42,该内部空间至少部分地包含导热介质50;以及设置在顶部凸缘和底部凸缘之间的硅环18。
顶部凸缘的外边缘通过无缝焊接被焊接到底部凸缘的外边缘上,并且随后顶部凸缘和底部凸缘一起被卷曲大约360度的角度并且至少被卷曲4次,以便与设置在卷绕的顶部凸缘与底部凸缘之间的硅环18一起形成卷接头16,卷接头16被压紧以密封内部空间40。此外,底部凸缘的外边缘被卷绕至少一次,大约360度角,与顶部凸缘互锁,并且基本上整平以形成互锁卷接头16。
由于硅环18设置在被卷绕的顶部凸缘和底部凸缘之间,因此显著改善了卷接头16的密封作用,液体不能进入内部空间40。因此显著降低了蒸煮容器100发生爆炸的风险。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照其不同的实施方式被示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在不偏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形式、细节、组成和操作进行修改。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制于此。

Claims (21)

1.一种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该蒸煮容器包括:
具有开口的内壳,该内壳具有向上延伸成终止于顶部凸缘处的内壳的底面,所述顶部凸缘的一部分形成内缘和外缘,所述内缘的半径小于所述外缘的半径;
外壳,该外壳具有向上延伸成终止于底部凸缘处的外壳的底面,所述底部凸缘的长度小于所述顶部凸缘的长度;
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形成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的区域中,所述内部空间至少部分地包含导热介质;以及
设置在所述顶部凸缘和所述底部凸缘之间的硅环,
所述蒸煮容器还包括盖部以及安装在所述盖部的把手上的用于衡量温度的装置,该盖部安装在所述内壳的凸缘上,用于覆盖由所述内壳所限定的所述开口,
其中用于衡量温度的所述装置是双金属温度传感器,该装置包括壳体、双金属螺旋和指针,其中所述双金属螺旋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壳体,并且所述双金属螺旋的另一端驱动所述指针,用于指示所述蒸煮容器中的温度;
其中所述壳体通过螺钉暴露于所述蒸煮容器的内部,该螺钉用于将所述把手固定至所述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顶部凸缘的外边缘被焊接至所述底部凸缘的外边缘,并且被卷绕和展平以形成互锁接头,所述硅环设置在所述顶部凸缘和所述底部凸缘之间的焊接位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顶部凸缘的外边缘通过无缝焊接被焊接至所述底部凸缘的外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顶部凸缘和所述底部凸缘被一起卷曲360度角并且至少被卷绕4次以形成卷接头,并且所述卷接头被压紧,以便以气密方式来密封壁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底部凸缘的外边缘被至少卷绕一次,卷绕360度角,与所述顶部凸缘互锁,并且被展平以形成互锁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把手被附接在所述盖部的中心处,并且其中所述盖部被构造成具有双层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煮容器,该蒸煮容器还包括内盖,该内盖覆盖由所述内壳所限定的所述开口,其中在所述内盖上形成有两个蒸汽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该蒸煮容器还包括压力释放装置,该压力释放装置用于在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水平时释放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压力,所述压力释放装置包括:
弹簧壳体,该弹簧壳体用于限定弹簧装置孔和压力控制孔,其中所述压力控制孔的一端与所述弹簧装置孔相连;
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弹簧装置孔中,用于闭合所述压力控制孔;
弹簧,该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装置孔中,用于将所述压力控制阀压靠至所述压力控制孔,其中所述弹簧装置孔具有比所述压力控制孔更大的直径;
多个第一排气孔,这些第一排气孔设置在所述弹簧装置孔中;以及
支架,该支架固定至所述外壳,用于覆盖所述弹簧壳体,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多个第二排气孔;
其中当所述压力控制阀打开时,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压力通过所述压力控制孔、所述弹簧装置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被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弹簧壳体的一端包括凹槽,从而使得弹性件被设置在所述凹槽中,以便密封所述弹簧壳体和所述外壳中的贯穿孔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贯穿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供所述压力释放装置穿过其中进行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内部空间部分地包含空气,并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外壳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弹性件是硅环,并且其中所述弹簧壳体由铝、黄铜或不锈钢制成,所述支架由不锈钢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导热介质是硅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外壳由3层不锈钢制成,该三层不锈钢包括AISI304、铝和AISI304这三个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该蒸煮容器还包括贴靠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的热致变色涂料,用于显示所述蒸煮容器的温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被构造成形成多个涡流形状的凸起脊状结构。
16.一种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该蒸煮容器包括:
具有开口的内壳;
外壳,其中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所述壁部空间沿所述内壳的高度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壁部空间和所述底部空间被导热介质部分地填充;
第一导热板,该第一导热板与所述内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以及
第二导热板,该第二导热板与所述外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
其中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被构造成形成向上凸起的凸起脊状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导热板被构造成与所述凸起脊状结构的形状相符,
其中所述凸起脊状结构是环形的,并且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的中心同轴地定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凸起脊状结构远离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的边缘并且沿着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的边缘而形成。
18.一种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该蒸煮容器包括:
具有开口的内壳;
外壳,其中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所述壁部空间沿所述内壳的高度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壁部空间和所述底部空间被导热介质部分地填充;
第一导热板,该第一导热板与所述内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以及
第二导热板,该第二导热板与所述外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
其中多个凸起脊状部形成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导热板被构造成与所述多个凸起脊状部的形状相符;
其中所述多个凸起脊状部向上凸起,并且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的中心处延伸至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的边缘处;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凸起脊状部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朝向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蒸煮容器,该蒸煮容器还包括:
安装在所述内壳上的盖部,该盖部用于覆盖由所述内壳所限定的所述开口;
其中多个压纹脊状部形成在所述盖部的内表面中;
其中所述多个压纹脊状部向下凸起并且从所述盖部的所述内表面的中心附近延伸至所述盖部的所述内表面的边缘处;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压纹脊状部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朝向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蒸煮容器,其中,所述多个凸起脊状部为涡流形状。
21.一种具有双层壁结构的蒸煮容器,该蒸煮容器包括:
具有开口的内壳;
外壳,其中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壁部空间和底部空间,所述壁部空间沿所述内壳的高度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壁部空间和所述底部空间被导热介质部分地填充;
导热板,该导热板与所述外壳的底面贴靠并接触;以及
盖部,该盖部安装在所述内壳上,以覆盖由所述内壳所限定的所述开口;
其中多个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盖部的底面上,
该蒸煮容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盖部的把手上的用于衡量温度的装置,
其中用于衡量温度的所述装置是双金属温度传感器,该双金属温度传感器包括壳体、双金属螺旋和指针,其中所述双金属螺旋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壳体,并且所述双金属螺旋的另一端驱动所述指针用于指示所述蒸煮容器中的温度;
其中所述壳体通过螺钉暴露于所述蒸煮容器的内部,该螺钉用于将所述把手固定至所述盖部。
CN201410213979.0A 2013-06-28 2014-05-20 生态环保炊具 Active CN104248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075476A KR101377930B1 (ko) 2013-06-28 2013-06-28 친환경 조리기구
KR10-2013-0075476 2013-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8328A true CN104248328A (zh) 2014-12-31
CN104248328B CN10424832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649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3979.0A Active CN104248328B (zh) 2013-06-28 2014-05-20 生态环保炊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818083A3 (zh)
JP (1) JP6017493B2 (zh)
KR (1) KR101377930B1 (zh)
CN (1) CN10424832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0235A (zh) * 2017-08-28 2018-01-09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夫汤盅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98306A (zh) * 2017-11-20 2018-04-13 四川大学 一种冬季加热水果的方法
CN110332352A (zh) * 2019-07-25 2019-10-15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龙头
CN110403481A (zh) * 2018-04-26 2019-11-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和真空烹饪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2131B1 (ko) * 2014-08-08 2015-02-10 신육용 온도조절밸브가 부착된 이중판 조리용기
KR101892656B1 (ko) * 2016-07-28 2018-08-28 종 피터 박 다용도 조리기구
CN107440487A (zh) * 2017-09-18 2017-12-08 青岛海士豪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蒸饭保温电饭煲
CN209090931U (zh) * 2018-03-13 2019-07-12 广东顺德迪泰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型旋转式翻炒气炸锅
KR200494997Y1 (ko) * 2019-12-31 2022-02-14 최을용 열효율이 높은 제빵 기구
KR102157527B1 (ko) * 2020-04-10 2020-09-18 안동호 써모사이폰 조리용기 및 그 제작방법
KR102613310B1 (ko) 2021-12-13 2023-12-12 종 피터 박 요리정보와 불조절타이밍을 음성으로 안내하는 스마트 이중냄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1604A1 (en) * 1999-01-16 2000-07-20 Jong Do Peter Park Cooking utensi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2345628A (ja) * 2001-05-24 2002-12-03 Aihou:Kk 保温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30080947A (ko) * 2002-04-12 2003-10-17 박종도 유체통로가 형성된 적층 바닥판을 가진 이중냄비
CN1452467A (zh) * 2000-05-09 2003-10-29 朴钟道 双层烹饪装置
CN2754525Y (zh) * 2004-12-13 2006-02-01 刘行 具有测量液体温度的容器及电热水壶
KR20110118227A (ko) * 2010-04-23 2011-10-31 최을용 개선된 냄비뚜껑
US20120085243A1 (en) * 2010-10-07 2012-04-12 Jong Peter Park Eco Green Cookwa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336Y2 (ja) 1980-05-19 1983-04-02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加熱容器
FR2490475A1 (fr) * 1980-09-24 1982-03-26 Cousances Aux Forges Haut Four Recipient pour la cuisson des aliments avec couvercle a refroidissement
JPS57179324U (zh) * 1981-05-08 1982-11-13
JPS6348526U (zh) 1986-09-17 1988-04-01
JPH088891B2 (ja) * 1988-03-11 1996-01-3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パイプ式調理容器
JPH02305518A (ja) * 1989-05-19 1990-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調理器
JP3204612B2 (ja) * 1996-03-29 2001-09-04 株式会社玄
JPH10179404A (ja) * 1996-12-24 1998-07-07 Masami Tawara 保温調理用器具および保温調理方法
JPH1110010A (ja) * 1997-06-18 1999-01-19 Ngk Spark Plug Co Ltd 蒸発容器用蓋
US7571675B1 (en) * 1999-10-22 2009-08-11 Carico International, Inc. Lid for cooking pan
KR20030095517A (ko) * 2002-06-12 2003-12-24 박종도 보온 냄비 뚜껑
US20030209154A1 (en) * 2002-05-13 2003-11-13 Park Jong Peter Fluid path in a double layered cooking apparatus
JP2004187889A (ja) * 2002-12-11 2004-07-08 Sytecs Corp 容器の温度表示方法、及び温度表示装置
JP4072067B2 (ja) * 2003-01-24 2008-04-02 パロマ工業株式会社 炊飯器
US6942383B2 (en) * 2003-03-19 2005-09-13 Man-Hyun Kwon Cooking pan
CN201602600U (zh) * 2009-11-16 2010-10-13 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感温功能的锅
KR200474083Y1 (ko) * 2012-04-27 2014-08-21 주식회사 로이첸 조리시 발생되는 증기가 대류시 응축되는 물방울의 낙하가 용이토록 된 조리용 냄비뚜껑
CN202619414U (zh) * 2012-05-03 2012-12-26 成都理工大学 防滴水锅盖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1604A1 (en) * 1999-01-16 2000-07-20 Jong Do Peter Park Cooking utensi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452467A (zh) * 2000-05-09 2003-10-29 朴钟道 双层烹饪装置
JP2002345628A (ja) * 2001-05-24 2002-12-03 Aihou:Kk 保温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30080947A (ko) * 2002-04-12 2003-10-17 박종도 유체통로가 형성된 적층 바닥판을 가진 이중냄비
CN2754525Y (zh) * 2004-12-13 2006-02-01 刘行 具有测量液体温度的容器及电热水壶
KR20110118227A (ko) * 2010-04-23 2011-10-31 최을용 개선된 냄비뚜껑
US20120085243A1 (en) * 2010-10-07 2012-04-12 Jong Peter Park Eco Green Cookwar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0235A (zh) * 2017-08-28 2018-01-09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夫汤盅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98306A (zh) * 2017-11-20 2018-04-13 四川大学 一种冬季加热水果的方法
CN107898306B (zh) * 2017-11-20 2020-03-31 四川大学 一种冬季加热水果的方法
CN110403481A (zh) * 2018-04-26 2019-11-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和真空烹饪器具
CN110332352A (zh) * 2019-07-25 2019-10-15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龙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8328B (zh) 2017-04-12
KR101377930B1 (ko) 2014-03-24
JP2015009149A (ja) 2015-01-19
EP2818083A3 (en) 2015-01-21
EP2818083A2 (en) 2014-12-31
JP6017493B2 (ja)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8328A (zh) 生态环保炊具
US20140326733A1 (en) Eco green cookware
CN102090838B (zh) 复合烹饪锅具
CN102297506A (zh) 和泵相结合的加热器
CN204520249U (zh) 电炒锅及发热管内胆
CN208658750U (zh) 一种纯蒸汽加热的电饭煲
CN202408453U (zh) 一种快速降压的压力锅
CN203576261U (zh) 光波电饭煲
CN101214117A (zh) 真空锅
CN208658733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10979790U (zh) 一种承压蒸汽锅炉的上锅盖
CN105342452A (zh) 防护节能高压锅
CN207412031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1432214U (zh) 一种温度可视化的锅具
CN202287713U (zh) 微压锅结构
CN207341628U (zh) 液体加热器
CN110338650B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08658845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101480319A (zh) 电饼铛
CN201139414Y (zh) 真空锅
RU138644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чайник
US20060201953A1 (en) Configuration for kitchen utensils in general, especially pots, pans and other like containers
JPS6124189Y2 (zh)
CN201036616Y (zh) 一种双层药物加热锅
CS206367B1 (en) Boiling vessel with improved mantel and doubled bott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