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4889B - 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4889B
CN104244889B CN201380019794.XA CN201380019794A CN104244889B CN 104244889 B CN104244889 B CN 104244889B CN 201380019794 A CN201380019794 A CN 201380019794A CN 104244889 B CN104244889 B CN 1042448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bsorber
absorbent polymer
water absorbent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97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4889A (zh
Inventor
舛木哲也
辻诚
松原繁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44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4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4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4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61F13/53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having discontinuous areas of compres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包含吸水性聚合物(41)和亲水性纤维(42)。吸收体(4A)具有吸水性聚合物(41)与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比为1以上的第1区域(4F)、和配置在第1区域(4F)的肌肤相对面侧或非肌肤相对面侧且与第1区域(4F)相比吸水性聚合物(41)及亲水性纤维(42)各自的含量更多的第2区域(4S),第1区域(4F)及第2区域(4S)沿厚度方向(T)连续地配置。吸收体(4A)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T)贯穿第2区域(4S)的凹部(44)。

Description

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吸收体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吸收体的一次性尿布,所述吸收体具有配置在内表面片材侧的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比率高的第1区域、配置在外表面片材侧的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比率比第1区域低的第2区域、和从第2区域贯穿至第1区域内的空间。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可以防止凝胶阻塞。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具备吸收性芯的一次性尿布,上述芯中具有以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作为主体的粒子层和层叠在该粒子层上的以粉碎纸浆作为主体的纤维层的吸收性芯被分割,在所分割的部位中上述粒子层露出一部分。根据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即使粒子层形成凝胶阻塞,有时也可以利用层叠于该粒子层下的上述纤维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9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161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不论是专利文献1中还是专利文献2中,关于使吸水性聚合物的凝胶阻塞积极地产生均未作任何记载。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由于具有贯穿的空间的第2区域中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比率低且亲水性纤维的含有比率高,所以若吸收体液,则第2区域的厚度消失,空间被堵塞。其结果是,即使可以防止凝胶阻塞,也无法期待体液的充分的扩散效果,在排泄部区域中的体液回流量变多,干爽感下降。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也是若吸收体液,则层叠在粒子层下的以粉碎纸浆作为主体的纤维层的厚度消失,无法期待体液的充分的扩散效果,干爽感下降。
因此,本发明涉及提供可满足上述效果的吸收体。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体,其是包含吸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纤维的吸收体,其具有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的第1区域、和与该第1区域相比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各自的含量更多的第2区域。上述第1区域及上述第2区域沿厚度方向连续地配置,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述第2区域的凹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表面片材侧观察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断裂平面图。
图2是图1的I-I线截面图。
图3是从背面片材侧观察图1的一次性尿布所使用的吸收体(吸收生理盐水后)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II-II线截面图。
图5是从背面片材侧观察图1的一次性尿布所使用的吸收体(吸收生理盐水前)的平面图。
图6是图5的III-III线截面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旋转鼓中的外周面侧的一部分(凹部)的沿宽度方向的示意截面图。
图9是表示图7中所示的旋转鼓的凹部中堆积有吸收性材料的状态的示意截面图。
图10是从表面片材侧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吸收生理盐水前)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的IV-IV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中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用于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中的状态。图1中表示从表面片材侧观察该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的局部断裂平面图,图2中表示图1的I-I线截面图。此外,图3中表示图1的一次性尿布所使用的吸收体4A(吸收生理盐水后)的平面图,图4中表示图3的II-II线截面图。此外,图5中表示图1的一次性尿布所使用的吸收体4A(吸收生理盐水前)的平面图,图6中表示图5的III-III线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为“尿布1”。)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具备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表面片材2、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材3、和配置在这两个片材2、3间的纵长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以下,也称为“吸收体4A”。)。尿布1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相对于沿纵向延伸的中心线CL左右对称地形成。
对于尿布1进行详述,尿布1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在纵向(以下也称为“Y方向”。Y方向:是指与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上具有腹侧部A、背侧部B及位于这些A、B之间的下档部C。腹侧部A是在尿布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腹侧的部位,背侧部B是位于穿戴者的背侧的部位,下档部C是位于穿戴者的下档的部位。下档部C位于尿布1的纵向(Y方向)中央部。另外,以与纵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尿布1的横向(以下也称为“X方向”。)进行说明。
本说明书中,所谓“肌肤相对面”是在构成尿布1的表面片材2等各构件的正反两面中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所谓“非肌肤相对面”是在表面片材2等各构件的正反两面中在穿戴时朝向与穿戴者的肌肤侧相反侧的面。
尿布1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腹侧部A的左右两侧缘及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分别与下档部C的左右两侧缘相比向横向(X方向)外侧延出。并且,下档部C的左右两侧缘朝着横向(X方向1)内侧以圆弧状弯曲,作为整体具有纵向(Y方向)中央部向内侧收窄的形状。表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A的左右两侧缘及前后两端缘向外侧延出。表面片材2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其横向(X方向)的尺寸比背面片材3的横向(X方向)的尺寸小。表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分别在从吸收体4A的周缘向外侧延出的延出部直接或介由其它的构件而彼此接合,夹持并固定吸收体4A。
尿布1是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为所谓的展开型的尿布,在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粘扣带7、7,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粘附该粘扣带7、7的搭扣带8。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在沿着尿布1的纵向(Y方向)的两侧部,具有在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固定的弹性构件61的立体褶裥形成用片材62分别配置并固定在表面片材2的侧部,由此形成一对立体褶裥6、6(参照图2)。此外,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在沿着尿布1的纵向(Y方向)的两侧部,分别以在Y方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有腿部褶裥形成用的多个腿部弹性构件63,通过腿部弹性构件63的收缩形成腿部褶裥。此外,在尿布1的背侧部B侧的纵向(Y方向)的端部,以在X方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有腰部褶裥形成用的腰部弹性构件64,通过腰部弹性构件64的收缩形成腰部褶裥。
本发明的吸收体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包含吸水性聚合物41和亲水性纤维42。本发明的吸收体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具有第1区域4F和第2区域4S,进而在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中具有第3区域4T。在吸收体4A中,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第2区域4S配置在第1区域4F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第3区域4T配置在第2区域4S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第1区域4F、第2区域4S及第3区域4T沿厚度方向(T方向)连续地配置。即,第1区域4F、第2区域4S及第3区域4T被一体成形。这里所谓的“一体成形”是指第1区域4F、第2区域4S及第3区域4T不介由粘接剂或热熔敷等接合方法彼此不能分离地被一体化。若这样第1区域4F、第2区域4S及第3区域4T被一体成形,则具有体液可顺利地移动的连续性。关于这样的吸收体4A的制造方法在后面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吸收体所具有的第1区域4F是在干燥状态(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前的状态(以下,也称为“吸收液体前的状态”。)或供给后使水分干燥的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41与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的区域,该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而且,为5以下,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以上且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上且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且1.8以下。第1区域4F的吸水性聚合物41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50g/m2以上,优选为80g/m2以上,而且,为500g/m2以下,优选为300g/m2以下,更优选为11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50g/m2以上且500g/m2以下,更优选为80g/m2以上且3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g/m2以上且110g/m2以下。第1区域4F的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20g/m2以上,优选为40g/m2以上,更优选为50g/m2以上,而且,为300g/m2以下,优选为200g/m2以下,更优选为8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0g/m2以上且300g/m2以下,更优选为40g/m2以上且2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g/m2以上且80g/m2以下。
本发明的吸收体所具有的第2区域4S是在干燥状态下与第1区域4F相比吸水性聚合物41及亲水性纤维42各自的含量更多的区域,在吸收体4A中,是吸水性聚合物41与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的区域。吸收体4A中的第2区域4S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优选为1.2以上,而且,为5以下,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以上且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且2以下。第2区域4S的吸水性聚合物41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60g/m2以上,优选为100g/m2以上,更优选为170g/m2以上,而且,为700g/m2以下,优选为400g/m2以下,更优选为20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60g/m2以上且700g/m2以下,更优选为100g/m2以上且4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0g/m2以上且200g/m2以下。第2区域4S的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以上,优选为60g/m2以上,更优选为90g/m2以上,而且,为400g/m2以下,优选为300g/m2以下,更优选为15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30g/m2以上且400g/m2以下,更优选为60g/m2以上且3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g/m2以上且150g/m2以下。
吸收体4A所具有的第3区域4T是在干燥状态下与第2区域4S相比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各自的含量较少,且吸水性聚合物41与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0.5以下的区域。吸收体4A中的第3区域4T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0.05以上,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15以上,而且,为0.5以下,优选为0.4以下,更优选为0.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05以上且0.5以下,更优选为0.1以上且0.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上且0.2以下。第3区域4T的吸水性聚合物41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0g/m2以上,优选为5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而且,为50g/m2以下,优选为4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g/m2以上且50g/m2以下,更优选为5g/m2以上且4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g/m2以上且15g/m2以下。第3区域4T的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0g/m2以上,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50g/m2以上,而且,为150g/m2以下,优选为100g/m2以下,更优选为7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g/m2以上且150g/m2以下,更优选为10g/m2以上且1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g/m2以上且70g/m2以下。
<第1区域4F及第2区域4S及第3区域4T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方法>
第1区域4F及第2区域4S及第3区域4T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方法如下。
将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前的状态(以下,也称为“吸收液体前的状态”。)的吸收体4A的任意的部位使用FEATHER公司制单刃剃刀切断成1cm见方,得到10个小片。将切断而得到的10个小片沿着通过后述的方法定义的截面方向的边界使用FEATHER公司制单刃剃刀切断,取出第1区域。从该小片的第1区域中去掉吸水性聚合物,将亲水性纤维与吸水性聚合物分离,使用电子天平(A&D公司制电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数点以下4位数)进行测定,求出亲水性纤维和吸水性聚合物的各重量。使用单刃剃刀切断后,使用筛孔尺寸为2mm的筛子将吸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纤维分离。将求得的重量除以每1个小片的面积而算出第1区域4F的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同地算出第2区域及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
这里,第1区域4F与第2区域4S的边界是在吸收体的制造阶段吸水性聚合物41及亲水性纤维42各自的含量变多的部位。此外,像吸收体4A那样,具有第3区域4T时的第2区域4S与第3区域4T的边界是在吸收体的制造阶段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达到0.5以下的部位。
在明确地定义已经制造的吸收体(完成品)的边界的情况下,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测定吸收体的厚度及凹部的深度,根据厚度与深度的关系,分成以下的A~C的3种情况进行判断。
A:凹部的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凸部的厚度)的30%以上且80%以下的情况
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对上述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为了方便起见将连接相邻的凹部44各自的底部的顶点的直线作为第1区域4F与第2区域4S的边界。此外,如吸收体4A那样具有第3区域4T的情况下,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对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将吸收体4A的厚度均等地进行4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距离第1区域4F最远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2区域4S与第3区域4T的边界。
B:凹部的深度大于吸收体的厚度(凸部的厚度)的80%的情况
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对上述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将吸收体的厚度均等地进行4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距离形成有凹部的洼陷的吸收体的面最远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1区域4F与第2区域4S的边界。此外,在具有第3区域4T的情况下,将吸收体的厚度均等地进行4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距离形成有凹部的洼陷的吸收体的面最近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2区域4S与第3区域4T的边界。
C:凹部的深度小于吸收体的厚度(凸部的厚度)的30%的情况
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对上述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将吸收体的厚度均等地进行4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距离形成有凹部的洼陷的吸收体的面最近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1区域4F与第2区域4S的边界。此外,在具有第3区域4T的情况下,将吸收体的厚度均等地进行10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距离形成有凹部的洼陷的吸收体的面最近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2区域4S与第3区域4T的边界。
但是,在通过该方法无法明确地定义边界的情况或已经制造的吸收体(完成品)的情况下,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沿着通过后述的方法定义的截面方向的边界使用FEATHER公司制单刃剃刀切断,取出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然后,在使水分干燥的状态下,求出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的平均重量。这里,由于干燥后的食盐量十分少量,所以可以忽略。
在干燥后,将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分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在刚使用单刃剃刀切断后的干燥前,在离子交换水中将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使用小镊子或刮勺等进行分离。然后,进行干燥,求出各自的平均重量。
在明确地定义各自的边界的情况下,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对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生理盐水)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吸收液体后的状态)的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测定吸收体的厚度及凹部的深度,根据厚度与深度的关系,分成以下的A~C的3种情况进行判断。
A:凹部的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凸部的厚度)的30%以上且80%以下的情况
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对供给生理盐水后的上述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为了方便起见将连接相邻的后述的凹部44各自的底部的顶点的直线作为第1区域4F与第2区域4S的边界。此外,在如吸收体4A那样具有第3区域4T的情况下,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对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将吸收体4A的厚度均等地进行4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距离第1区域4F最远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2区域4S与第3区域4T的边界。
B:凹部的深度比吸收体的厚度(凸部的厚度)的80%大的情况
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对供给生理盐水后的上述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将吸收体的厚度均等地进行4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形成有凹部的洼陷的吸收体的面最远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1区域4F与第2区域4S的边界。此外,在具有第3区域4T的情况下,将吸收体的厚度均等地进行4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距离形成有凹部的洼陷的吸收体的面最近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2区域4S与第3区域4T的边界。
C:凹部的深度比吸收体的厚度(凸部的厚度)的30%小的情况
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对供给生理盐水后的上述吸收体进行截面观察,将吸收体的厚度均等地进行4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距离形成有凹部的洼陷的吸收体的面最近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1区域4F与第2区域4S的边界。此外,在具有第3区域4T的情况下,将吸收体的厚度均等地进行10等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中位于形成有凹部的洼陷的吸收体的面最近的位置的均等线作为第2区域4S与第3区域4T的边界。
本发明的吸收体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生理盐水)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吸收液体后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T方向)贯穿第2区域4S的凹部44。另外,在吸收体4A中,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在供给氯化钠水溶液(生理盐水)前的状态下,也形成沿厚度方向(T方向)贯穿第2区域4S的凹部44。如上述那样,由于吸收体4A具有第3区域4T,所以凹部44如图4、图6中所示的那样沿厚度方向(T方向)贯穿第2区域4S及第3区域4T。这里,所谓“凹部”在本说明书中是形成于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或非肌肤相对面中的槽,是也包含沿厚度方向贯穿吸收体整体的槽(孔)的意思。
吸收体4A如图3、图5中所示的那样具有由多条凹部44、和通过多条凹部44区划的凸部43构成的方块形状区域401,还具有遍及方块形状区域401的外周而配置的外周区域402。吸收体4A在尿布1中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构成方块形状区域401的凸部43从表面片材2侧向背面片材3侧凸起,外周区域402也从表面片材2侧向背面片材3侧凸起。此外,在尿布1中,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构成方块形状区域401的凹部44(44Y)从背面片材3侧向表面片材2侧凹陷。因此,吸收体4A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变为凹凸结构,吸收体4A的肌肤相对面侧变得平坦。这里,吸收体4A的凹部44并非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因此,凹部44中的吸收性材料(包含水性聚合物41及亲水性纤维42的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与凸部43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相同或比它们低。若这样凹部44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与凸部43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相同或比它们低,则体液可顺利地移动。关于这样的吸收体4A的制造方法在后面进行说明。此外,关于凸部43及凹部44中的具体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等也在后面叙述。
吸收体4A的凹部44如图3、图4中所示的那样具有沿横向(X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连续直线状)的凹部44X、和沿纵向(Y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连续直线状)的凹部44Y。方块形状区域401如图1、图3中所示的那样通过沿横向(X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多个凹部44X、和沿纵向(Y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的凹部44Y作为整体以格子状形成,在被这些直线状的凹部44X、44Y区划的部位(格子的眼的位置)配置有凸部43。这样,方块形状区域401在吸收体4A中以在纵向(Y方向)上长的矩形状形成,外周区域402按照以一定宽度包围方块形状区域401的外周整个区域的方式形成。
在用于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吸收体4A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纵向(Y方向)的全长为150mm以上且600mm以下,横向(X方向)的全宽为20mm以上且200mm以下。
方块形状区域401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纵向(Y方向)的长度为吸收体4A的Y方向的全长的80%以上且100%以下的长度。
方块形状区域401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横向(X方向)的长度为吸收体4A的X方向的全宽的60%以上且100%以下的长度。
在用于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方块形状区域401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纵向(Y方向)的全长为150mm以上且600mm以下,横向(X方向)的全宽为20mm以上且200mm以下。
在用于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外周区域402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纵向(Y方向)的两端部各自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为5mm以上且50mm以下。沿纵向(Y方向)的两侧部各自的横向(X方向)的长度也相同。
以下,对凸部43及凹部44(44X、44Y)的尺寸·单位面积重量等进一步进行详述。
在吸收性物品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从在吸收体中能够确保空间、体液的充分的扩散效果和快速的吸收性的观点出发,沿横向(X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44X的宽度L1(参照图1)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在吸收性物品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从在吸收体中能够确保空间、体液的充分的扩散效果和快速的吸收性的观点出发,沿纵向(Y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44Y的宽度L2(参照图1)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另外,宽度L1、L2是吸收体4A的凹凸结构中的凹部的底部的位置的测定值。
凸部43在尿布1中如图1、图3中所示的那样进行平面观察,以在纵向(Y方向)上长的矩形状形成。另外,在尿布1中,对凸部43进行平面观察,以矩形状形成,但四角也可以变为圆弧状,还可以是多边形状、椭圆、它们的组合等。
在吸收性物品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从充分地吸收体液、使排泄部区域中的液体回流量减少的观点出发,尿布1的凸部43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优选其纵向(Y方向)的长度L3为15mm以上且300mm以下。此外,优选其横向(X方向)的长度L4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为5mm以上且50mm以下。
在吸收性物品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从在吸收体中能够确保空间、体液的充分的扩散效果和快速的吸收性的观点出发,凹部44(44X、44Y)优选在干燥状态下作为将亲水性纤维与吸收性聚合物合并的吸收体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凸部43的单位面积重量的0%以上且80%以下。
具体而言,凹部44(44X、44Y)优选在干燥状态下其单位面积重量为0g/m2以上且400g/m2以下。此外,凸部43优选在干燥状态下其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以上且600g/m2以下。
凸部43及凹部44的单位面积重量如下所述进行测定。
<凸部43及凹部44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方法>
凸部43及凹部44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方法如下。
沿着吸收体4中的凸部43与凹部44的边界线使用FEATHER公司制单刃剃刀切断。对切断而得到的10个凸部43的小片分别使用电子天平(A&D公司制电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数点以下4位数)进行测定,求出1个凸部43的小片的平均重量。将求得的平均重量除以每1个凸部43的小片的平均面积而算出凸部43的单位面积重量。
接着,沿着凸部43与凹部44(44Y)的在纵向(Y方向)上延伸的边界线,长度按照100mm,宽度按照凹部44(44Y)的宽度的设计尺寸,使用FEATHER公司制单刃剃刀,切出5个细条状的凹部44(44Y)的小片。对所得到的5个小片分别使用电子天平(A&D公司制电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数点以下4位数)进行测定,平均而求出1个凹部44(44Y)的小片的平均重量。将求得的平均重量除以每1个凹部44(44Y)的小片的平均面积而算出低单位面积重量部41(44Y)的单位面积重量。对于凹部44(44X),也与凹部44(44Y)相同地算出单位面积重量。
在用于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从吸收量、对身体的适合感(身体适合性)的观点出发,吸收体4A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厚度为0.5mm以上,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而且,为2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且5.5mm以下。
此外,从在吸收体中能够确保空间、得到体液的充分的扩散效果的观点出发,凹部44(44X、44Y)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深度为吸收体4A的厚度(凸部43的厚度)的20%以上,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而且,为100%以下,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上且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且75%以下。
具体而言,凹部44(44X、44Y)的深度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为0.1mm以上,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而且,为2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上且4mm以下。这里,所谓凹部44(44X、44Y)的深度与从吸收体4A的厚度(凸部43的厚度)减去凹部44(44X、44Y)的厚度而得到的值相同。
另外,关于凸部43及凹部44(44X、44Y)的厚度,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将例如吸收体4A用锋利的剃刀沿图1中所示的纵向(Y方向)、或横向(X方向)切断,在不施加载荷的情况下测定该切断的样品的截面。凸部43的厚度是在凸部中最厚的位置测定的值,凹部44(44X、44Y)的厚度是在凹部中最薄的位置测定的值。在通过肉眼难以测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例如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VHX-1000)以10~50倍的倍率观察上述切断的样品的截面并进行测定。
在用于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从吸收体液后的对身体的适合感(身体适合性)的观点出发,吸收体4A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以下,也称为“吸收液体后的状态”。)下其厚度为1mm以上,优选为8mm以上,更优选为9mm以上,而且,为30mm以下,优选为11mm以下,更优选为9.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上且11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mm以上且9.5mm以下。
此外,凹部44(44X、44Y)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下其深度为吸收体4A的厚度(凸部43的厚度)的20%以上,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而且,为100%以下,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上且75%以下。
具体而言,凹部44(44X、44Y)的深度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下为0.2mm以上,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5.5mm以上,而且,为3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7.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2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mm以上且7.5mm以下。
在尿布1的吸收体4A中,凸部43以与凹部44(44X、44Y)相同的密度或比其高的密度形成。
在吸收性物品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从在吸收体中能够确保空间、体液的充分的扩散效果和快速的吸收性的观点出发,凹部44(44X、44Y)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密度为凸部43的密度的30%以上且100%以下。
具体而言,凹部44(44X、44Y)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密度为0.01g/cm3以上且1.2g/cm3以下。此外,凸部43优选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密度为0.01g/cm3以上且1.2g/cm3以下。
凸部43及凹部44(44X、44Y)的密度是将通过上述的方法求出的凸部43及低密度部44的单位面积重量除以通过上述的方法求出的各自的厚度而算出的。
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被亲水性的中间片材5包裹。在纵向(Y方向)上长的吸收体4A使用1片中间片材5按照将中间片材5的两侧部折叠,在吸收体4A的背面片材3侧将中间片材5的侧缘部彼此重叠的方式包裹。这样,在尿布1中,中间片材5配置在吸收体4A与表面片材2之间,配置在吸收体4A与背面片材3之间。
此外,在尿布1中,通过吸收体4A的凹部44(44X、44Y)和中间片材5形成空间9。即,在吸收体4A中,将具有凹凸结构的吸收体4A用中间片材5包裹,在凹部44(44X、44Y)与中间片材5之间形成空间9。如上述那样,在尿布1中,如图1、图3中所示的那样,凹部44(44X、44Y)作为整体以格子状形成于吸收体4的背面片材3侧,在格子的眼的位置配置凸部43,凹部44按照包围凸部43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尿布1中,如图1~图4中所示的那样,通过向表面片材2侧凹陷的凹部44X和中间片材5形成的多个空间9X与凹部44X对应地沿横向(X方向)分别连续地延伸,通过向表面片材2侧凹陷的凹部44Y和中间片材5形成的多个空间9Y与凹部44Y对应地沿纵向(Y方向)分别连续地延伸。
如上述那样,吸收体4A包含吸水性聚合物41和亲水性纤维42,吸收体4A通过其中包含的吸水性聚合物41而带有特征。具体而言,吸水性聚合物41特别是在以下方面具有特征:在加压下通液速度低,按照DW法测定的初期的吸收速度在初期慢,经过规定时间后变快。这里,根据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是使用作为实施DW法的装置而通常已知的装置(DemandWettability Tester)测定的速度。
以下,对吸水性聚合物41具体地进行说明。
从提高吸水量而防止体液的泄漏的观点出发,吸水性聚合物41的吸水量为30g/g以上,优选为31g/g以上,而且,为50g/g以下,优选为45g/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g/g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30g/g以上且50g/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g/g以上且45g/g以下,特别优选为31g/g以上且40g/g以下。吸水性聚合物41的吸水量可以通过依据JIS K7223的离心保持量的测定方法求得。吸水性聚合物的离心保持量是与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量(吸水倍率)有关的特性,通常,离心保持量的值大的吸水性聚合物吸水量也大。
<离心保持量(吸水量)的测定方法>
离心保持量(吸水量)的测定依据JIS K7223(1996)来进行。将尼龙制的织布(三力制作所出售、品名:尼龙网、规格:250目)切断成宽度为10cm、长度为40cm的长方形,在长度方向中央处对折,将两端热封而制作宽度为10cm(内部尺寸为9cm)、长度为20cm的尼龙袋。接着,精确称量作为测定试样的吸水性聚合物1.00g,均匀地装入到所制作的尼龙袋的底部。接着,使装入了试样的尼龙袋浸渍到调温至25℃的生理盐水(0.9质量%氯化钠水溶液)中。然后从浸渍开始1小时后将尼龙袋从生理盐水中取出,以垂直状态悬挂1小时以沥掉水后,使用离心脱水器(Kokusan Co.,Ltd.制、型号H-130C特型)进行脱水。脱水条件设为以143G(800rpm)进行10分钟。脱水后,测定试样的质量,按照下式算出目标离心保持量(吸水量)。
离心保持量(g/g)=(a′-b-c)/c
式中,a′表示离心脱水后的试样及尼龙袋的总质量(g),b表示尼龙袋的吸水前(干燥时)的质量(g),c表示试样的吸水前(干燥时)的质量(g)。测定进行5次(n=5),去掉上下各1个值,将剩下的3个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另外,测定在23±2℃、湿度50±5%下进行,测定前将试样在相同环境下保存24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测定。
此外,从即使在穿戴中的加压时体液也不会流过吸收体4A的表面、充分地吸收体液的观点出发,吸水性聚合物41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为20g/g以上且40g/g以下,优选为35g/g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低至20g/g以上且40g/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g/g以上且35g/g以下。这里,所谓2.0kPa的载荷大致相当于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对吸收体施加的体压。加压下吸收量成为表示在通过吸收性物品的穿戴对吸收体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最大能够吸收至多少的尺度。
<加压下吸收量的测定方法>
加压下吸收量利用日本特开2003-235889号公报中记载的测定方法及测定装置来测定。即,准备在底面贴有筛孔尺寸为63μm的尼龙网(JIS Z8801-1:2000)的圆筒塑料管(内径为30mm、高度为60mm)。接着,精确称量0.50g试样(吸水性聚合物),将试样以大致均匀的厚度置于垂直的圆筒塑料管的尼龙网上。接着,将外径29.5mm×厚度22mm的砝码插入到圆筒塑料管内,以对试样施加2.0kPa的载荷。接着,在装有60ml生理盐水的玻璃皿(直径:120mm)中,按照将尼龙网侧设置成下面的方式垂直地浸渍装有试样及砝码的圆筒塑料管。然后,边浸渍边放置60分钟后,将装有试样及砝码的圆筒塑料管取出,进行15分钟沥水后,测量装有试样及砝码的圆筒塑料管,算出试样所吸收的生理盐水的重量。将该吸收的生理盐水的重量除以0.5而得到的值作为加压下吸收量(g/g)。测定进行5次(n=5),去掉上下各1个值,将剩下的3个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另外,测定在23+2℃、湿度50±5%下进行,测定前将试样在相同环境下保存24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测定。
此外,从在穿戴中的加压时在吸收体4A的肌肤相对面附近容易引起凝胶阻塞、吸收体液后在肌肤侧减少体液的液体回流的观点出发,吸水性聚合物41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优选为低于1ml/min,进一步优选为0ml/min以上且0.9ml/min以下。加压下通液速度通常作为吸收体中的溶液的扩散·透过速度的指标起作用。
<加压下通液速度的测定方法>
加压下通液速度利用日本特开2003-235889号公报中记载的测定方法及测定装置来测定。即,在100mL的玻璃烧杯中,将作为测定试样的吸水性聚合物0.32+0.005g浸渍到溶胀所需的充分量的生理盐水(0.9质量%氯化钠水溶液)、例如吸水性聚合物的饱和吸收量的5倍以上的生理盐水中,放置30分钟。另外,准备在垂直竖立的圆筒(内径为25.4mm)的开口部的下端具备金属丝网(筛孔尺寸为150μm、株式会社三商出售的biocolumn烧结不锈钢过滤器30SUS)和带有旋塞(内径为2mm)的细管(内径为4mm、长度为8cm)的过滤圆筒管,在关闭旋塞的状态下,在该圆筒管内投入包括溶胀的测定试样在内的上述烧杯的内容物全部。接着,将前端具备筛孔尺寸为150μm且直径为25mm的金属丝网的直径为2mm的圆柱棒插入到过滤圆筒管内,使该金属丝网与测定试样接触,进一步加砝码以对测定试样施加2.0kPa的载荷。在该状态下放置1分钟后,打开旋塞让溶液流动,计量过滤圆筒管内的液面从60mL的刻度线到达40mL的刻度线(即通过20mL的溶液)为止的时间(T1)(秒)。使用计量的时间T1(秒),由下式算出2.0kPa的加压下的通液速度。另外,式中,T0(秒)是在过滤圆筒管内不加入测定试样的情况下计量20ml生理盐水通过金属丝网所需的时间的值。
加压下通液速度(ml/min)=20×60/(T1-T0)
测定进行5次(n=5),去掉上下各1个值,将剩下的3个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另外,测定在23+2℃、湿度50+5%下进行,测定前将试样在相同环境下保存24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测定。加压下通液速度的更详细的测定方法在日本特开2003-235889号公报的段落〔0008〕及段落〔0009〕中有记载,此外测定装置在该公报的图1及图2中有记载。
此外,从后期快速地吸收体液、不易发生体液的液体回流、缩短穿戴者的肌肤的湿润状态的观点出发,吸水性聚合物41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40ml/(g·10分钟)以上,优选为42ml/(g·10分钟)以上,而且,为60ml/(g·10分钟)以下,优选为55ml/(g·10分钟)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40ml/(g·10分钟)以上且60ml/(g·10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2ml/(g·10分钟)以上且55ml/(g·10分钟)以下。根据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体现出吸水性聚合物吸入体液并吸收的行为、或在相邻的吸水性聚合物的粒子的间隙中侵吞体液的行为,作为制造时及吸收体液后的吸收体的保形性、特别是吸收体液后的吸收体的保形性的指标起作用。
此外,从在初期难以吸收体液、将体液侵吞入吸收体的各层4F、4S、4T中并容易向平面方向(X方向及Y方向)扩散的观点出发,吸水性聚合物41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5ml/(g·1分钟)以上,优选为8ml/(g·1分钟)以上且13ml/(g·1分钟)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5ml/(g·1分钟)以上且13ml/(g·1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ml/(g·1分钟)以上且13ml/(g·1分钟)以下。
<根据DW法的吸收速度的测定方法>
根据DW法的吸收速度利用日本特开平6-136012号公报中记载的测定方法及测定装置来测定。即,使用Demand Wettability Tester装置来测定。具体而言,在该装置中,将生理盐水的液面设置成与聚合物散布台〔70mmφ、在玻璃过滤器No.1上放置了No.2滤纸的台〕的表面等水位,在该聚合物散布台的表面上散布0.3g测定对象的吸水性聚合物。将散布吸水性聚合物的时刻的吸水量设为0,在经过1分钟后及经过10分钟后测定各自的吸水量。该吸水量通过表示生理盐水的水位的下降量的滴定管的刻度来测定。将所得到的吸水量的值作为根据DW法的吸收速度。测定进行5次(n=5),去掉上下各1个值,将剩下的3个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另外,测定在23+2℃、湿度50+5%下进行,测定前将试样在相同环境下保存24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测定。
从于产品上的脱落、使用感、移动的抑制的观点出发,上述的吸水性聚合物41其平均粒子径为100μm以上,优选为200μm以上,而且,为1000μm以下,优选为500μ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关于粒子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球状、块状、葡萄状、草袋状等各种形状。
作为一个例子,具有上述特征的吸水性聚合物41可以通过将选自以下的单体中的1种以上聚合而获得。此外,根据需要实施交联处理。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水溶液聚合法等通常已知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各种方法。然后,对该聚合物根据需要进行粉碎、分级等操作,此外,根据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制造吸水性聚合物41时使用的单体为水溶性、且具有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具体而言,可例示出烯烃系不饱和羧酸或其盐、烯烃系不饱和羧酸酯、烯烃系不饱和磺酸或其盐、烯烃系不饱和磷酸或其盐、烯烃系不饱和磷酸酯、烯烃系不饱和胺、烯烃系不饱和铵盐、烯烃系不饱和酰胺等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乙烯基单体。
作为烯烃系不饱和羧酸或其盐,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等不饱和羧酸、它们的碱金属盐、铵盐等。
作为烯烃系不饱和羧酸酯,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烯烃系不饱和磺酸或其盐,可列举出乙烯基磺酸、烯丙基磺酸、苯乙烯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2-(甲基)丙烯酰基乙磺酸、2-(甲基)丙烯酰基丙磺酸或其盐等。
作为烯烃系不饱和磷酸或其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酰基(聚)氧乙烯磷酸酯或其盐等。
作为烯烃系不饱和胺,可列举出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烯烃系不饱和铵盐,可列举出上述烯烃系不饱和胺的季铵盐等。
作为烯烃系不饱和酰胺,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或乙烯基甲基乙酰胺等。
作为其它的单体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吡咯烷酮、N-丙烯酰基哌啶、N-丙烯酰基吡咯烷、N-乙烯基乙酰胺等非离子性的含有亲水基的不饱和单体等。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所谓(甲基)丙烯酰胺是指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所谓(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这些单体中,优选烯烃系不饱和羧酸或其盐,更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它们的碱金属盐、碱土类金属盐或铵盐,进一步优选丙烯酸、丙烯酸碱金属盐(锂盐、钠盐、钾盐等)、丙烯酸铵盐。
作为交联剂,例如,还可列举出N,N-二烯丙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胺、三烯丙基胺、二烯丙基甲基丙烯酰胺、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苹果酸二烯丙酯、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磷酸三烯丙酯、四烯丙氧基乙烷、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聚(甲基)烯丙氧基链烷等聚烯丙基化合物;二乙烯基苯、N,N′-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乙烯基化合物;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等聚缩水甘油醚;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α-甲基环氧氯丙烷等卤代环氧基化合物;戊二醛、乙二醛等聚醛;甘油、聚乙烯基醇、聚醚改性硅酮等多元醇;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五亚乙基六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氨基改性硅酮等聚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羟基乙烯基化合物;2,4-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1,2-亚乙基双噁唑啉等多噁唑啉化合物;脲、硫脲、胍、双氰胺、2-噁唑烷酮等碳酸衍生物、1,3-二氧杂戊环-2-酮、4-甲基-1,3-二氧杂戊环-2-酮、4,5-二甲基-1,3-二氧杂戊环-2-酮、4,4-二甲基-1,3-二氧杂戊环-2-酮、4-乙基-1,3-二氧杂戊环-2-酮、4-羟甲基-1,3-二氧杂戊环-2-酮、1,3-二噁烷-2-酮、4-甲基-1,3-二噁烷-2-酮、4,6-二甲基-1,3-二噁烷-2-酮、1,3-二氧杂戊环-2-酮等碳酸亚烷基酯化合物、由钙、镁、锌、铝、铁、锆、钛等的阳离子构成的多价金属化合物(氢氧化物或氯化物等无机盐或有机金属盐)等。可以使用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聚乙二醇、1,3-丙二醇、二丙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聚丙二醇、甘油、聚甘油、2-丁烯-1,4-二醇、1,3-丁烷二醇、1,4-丁烷二醇、1,5-戊二醇、1,6-己烷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2-环己醇、三羟甲基丙烷、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聚氧丙烯、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季戊四醇、山梨糖醇等多元醇化合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在吸水性聚合物的制造时,也可以进行使用具有官能团的高分子化合物而得到的聚合物粒子的表面处理,作为该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基醇、聚烯丙基胺等。此外,该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上述的各种交联剂并用。作为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交联剂、具有2个以上的反应性基团的交联剂的使用量,可以按照最终产物的吸水性聚合物的所期望的性能设为任意的量,但相对于全部聚合性单体(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交联剂以外的聚合性单体)为0.001wt%以上,优选为0.01wt%以上,而且,为20wt%以下,优选为1wt%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001wt%以上且20wt%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wt%以上且1wt%以下的范围。在使用交联剂或其水溶液时,也可以混合使用亲水性有机溶剂、酸或pH缓冲剂。
作为表面处理剂,例如,可列举出改性硅酮等表面改质油剂;硫酸铝、钾明矾、铵明矾、钠明矾、(聚)氯化铝、它们的水合物等多价金属化合物;烷基胺、二烷基胺等阳离子化合物及其盐;聚乙烯亚胺、聚乙烯基胺、聚烯丙基胺等聚阳离子化合物及其盐;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锌、膨润土等无机微粒等,可以仅使用它们的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本发明中,必须以在吸水性聚合物的利用效率(这里,与溶胀倍率相同的意思)50~70%下达到引起凝胶阻塞的状态的程度进行表面处理。在吸水性聚合物的制造中,可以在不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内共存各种添加剂。作为所述添加剂的具体例子,为淀粉-纤维素、淀粉-纤维素的衍生物、聚乙烯基醇、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酸(盐)交联体、聚乙二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分散助剂、醌类等阻聚剂、链转移剂、螯合物剂等。
作为与吸水性聚合物41一起构成吸收体4A的亲水性纤维,可列举出(1)针叶树漂白牛皮纸浆(NBKP)、阔叶树漂白牛皮纸浆(LBKP)、针叶树漂白亚硫酸盐纸浆(NBSP)、热磨机械纸浆(TMP)等木材纸浆木棉纸浆、楮树、结香、雁皮等韧皮纤维、稻草、竹、洋麻、麻等非木材纸浆等天然纤维素纤维、(2)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3)聚乙烯基醇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亲水性合成纤维、(4)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聚乙烯(PE)纤维、聚丙烯(PP)纤维、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利用表面活性剂进行亲水化处理而得到的纤维等。亲水性纤维优选为天然纤维素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更优选为由木材纸浆形成的纸浆纤维。这里所谓的纸浆纤维中包含在纸浆的漂白中没有使用氯化合物的ECF(elementarychlorine free,基本无氯)漂白纸浆或TCF(totally chlorine free,全无氯)漂白纸浆。上述各种亲水性纤维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尿布1在表面片材2与吸收体4A之间、吸收体4A与背面片材3之间通过以点、螺旋、条纹等图案涂敷的粘接剂(热熔粘接剂等)而彼此固定。
接着,对尿布1所具备的吸收体4A、即凸部43(高单位面积重量·高密度)及凹部44(低单位面积重量·低密度)被一体成形的吸收体4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7中表示吸收体4A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及其中使用的制造装置。吸收体4A的制造装置具备:沿箭形符号R1方向旋转驱动的旋转鼓50、对旋转鼓50的外周面供给包含作为吸收体4A的原料的吸水性聚合物41及亲水性纤维42的吸收性材料45的管道60、配置在旋转鼓50的下游侧的斜下方并沿箭形符号R2方向旋转驱动的传送辊70、配置在旋转鼓50的周方向上的管道60与传送辊70之间的真空箱65、按照通过真空箱65与旋转鼓50之间及传送辊70与旋转鼓50之间的方式配置的片材状的通气性构件即网带75、和配置在传送辊70的下方的真空输送机80。
旋转鼓50如图7中所示的那样呈圆筒状,接受来自发动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形成其外周面的构件绕水平轴旋转。在旋转鼓50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中形成能够将内部减压的空间56。在空间56中连接有吸气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工作,能够将空间56内维持在负压。另一方面,在旋转鼓50的内侧(旋转轴侧)的空间57及58中连接有能够获取装置外的空气的配管(未图示)。
如图7中所示的那样,在旋转鼓50的外周面上,沿R1方向空出等间隔地形成多个与所制造的吸收体4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鼓凹部51。在各个鼓凹部51的底面部,如图8中所示的那样,配置了形成有许多细孔的筛板52、和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难通气性构件53。这里,难通气性构件53按照突出到筛板52上的方式设置,且按照与上述的凹部44(44X、44Y)的形状及位置对应的方式配置。如图8中所示的那样,仅由通过这样配置的难通气性构件53区划的筛板52构成的区域54成为与凸部43对应的部分,仅由通过难通气性构件53区划的部分的整个外周中的筛板52构成的区域55成为与外周区域402对应的部分。此外,没有形成鼓凹部51的旋转鼓50的外周面的部分由金属制的刚体所构成的旋转鼓50的框体组成,为非通气性。
管道60如图7中所示的那样,其一端侧覆盖位于维持在负压的空间56上的旋转鼓50的外周面,在未图示的另一端侧具有纤维材料导入装置。纤维材料导入装置例如具备将片材状的木材纸浆粉碎而制成解纤纸浆并将该解纤纸浆(亲水性纤维)送入管道内的粉碎器,在管道60的途中具备导入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
传送辊70具备具有通气性的圆筒状的外周部,接受来自发动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其外周部沿R2方向进行旋转。在传送辊70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中,形成有能够将内部减压的空间71。在空间71中连接有吸气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工作,能够将空间71内维持在负压。
真空箱65在旋转鼓50的旋转方向R1上配置在管道60的下游侧端部601与传送辊70之间。真空箱65具有箱状的形状,在与旋转鼓50相对的部位具有朝着旋转鼓50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真空箱65介由排气管67连接有吸气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该排气装置的工作,能够将真空箱65内维持在负压。
网带75是具有网眼的带状的通气性带以无接头环形状连结而成的,被多个自由辊及传送辊70引导并连续地在规定的经路中移动。网带75通过传送辊70的旋转而驱动。网带75在经过真空箱65的上述开口部之前的期间与旋转鼓50的外周面接触,在传送辊70与旋转鼓50最接近的最接近部附近,远离旋转鼓50的外周面而向传送辊70上转移。
真空输送机80具备:架设在驱动辊81及从动辊82上的无接头环形状的通气性带83、和夹持通气性带83而配置在与传送辊70相对的位置的真空箱84。
接着,对使用上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连续地制造吸收体4A(吸收体4)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旋转鼓50内的空间56、及真空箱65内通过使分别与它们连接的排气装置工作而变成负压。这是由于,通过这样将空间56内变成负压,使管道60内产生将吸收性材料45向旋转鼓50的外周面搬送的空气流。接着,使旋转鼓50及传送辊70旋转,此外,使真空输送机80工作。然后,使上述纤维材料导入装置工作,向管道60内首先供给解纤的纸浆(亲水性纤维)。纸浆(亲水性纤维)借助流经管道60内的空气流而变成飞散状态,朝着旋转鼓50的外周面供给。
在对被管道60覆盖的部分进行搬送的期间,纸浆(亲水性纤维)被抽吸到旋转鼓50的鼓凹部51中。纸浆(亲水性纤维)如图9中所示的那样慢慢地堆积在鼓凹部51的各区域54及区域55的筛板52上。这样得到的纸浆(亲水性纤维)的堆积物40T成为与第3区域4T对应的部分。
接着,若边向管道60内供给解纤的纸浆(亲水性纤维),边进一步供给吸收聚合物,则这些吸收性材料45借助流经管道60内的空气流而变成飞散状态,朝着旋转鼓50的外周面供给。所供给的吸收性材料45按照吸收聚合物与纸浆(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收聚合物的重量/纸浆(亲水性纤维)的重量)达到1以上的方式混合而成。
然后,在对被管道60覆盖的部分进行搬送的期间,在旋转鼓50的鼓凹部51中,吸收性材料(纤维材料与吸收聚合物的混合物)45被抽吸到堆积物40T上。吸收性材料45如图9中所示的那样慢慢地堆积到鼓凹部51的各区域54及区域55的筛板52上堆积的堆积物40T上。这样得到的堆积物40T上的吸收性材料的堆积物40S成为与第2区域4S对应的部分。
接着,若向管道60内供给解纤的纸浆(纤维材料)及吸收聚合物,则这些吸收性材料45借助流经管道60内的空气流而变成飞散状态,朝着旋转鼓50的外周面供给。所供给的吸收性材料45是按照吸收聚合物与纸浆(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收聚合物的重量/纸浆(亲水性纤维)的重量)达到1以上的方式混合而成的,进而,所供给的吸收性材料45按照与形成堆积物40S时的吸收性材料45相比吸收聚合物及纸浆(亲水性纤维)的含量变低的方式调整。
然后,在对被管道60覆盖的部分进行搬送的期间,在旋转鼓50的鼓凹部51中,吸收性材料(纤维材料与吸收聚合物的混合物)45被抽吸到堆积物40S上。吸收性材料45如图9中所示的那样慢慢地堆积到鼓凹部51的各区域54及区域55的筛板52上堆积的堆积物40S上。这样得到的堆积物40S上的吸收性材料的堆积物40F成为与第1区域4F对应的部分。这样得到的由3层的堆积物40T、40S、40F构成的堆积物46中,在难通气性构件53上堆积吸收性材料45而成的部位(难通气性构件53对应部)46a中吸收性材料45的堆积量相对较少,其它的部位(区域54对应部)46b中吸收性材料45的堆积量相对变多,作为堆积物46整体变得具有凹凸结构。
然后,旋转鼓50进行旋转,鼓凹部51来到真空箱65的相对位置,则鼓凹部51内的堆积物46通过来自真空箱65的抽吸而变成被网带75吸住的状态。鼓凹部51内的堆积物46在该状态下被搬送至传送辊70与旋转鼓50的最接近部的前面,在该最接近部附近,通过来自传送辊70侧的抽吸,在被网带75吸住的状态下从鼓凹部51上脱模,向传送辊70上转移。
这样,与网带75一起转移到传送辊70上的具有凹凸结构的堆积物46在被吸附在传送辊70上的网带75上的状态下,被搬送至与真空输送机80的交接部(传送辊70的最下端部),在该交接部中,通过利用真空箱84的抽吸而向真空输送机80上转移。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如图7中所示的那样,向载置堆积物46前的真空输送机80上,导入由薄棉纸或亲水性的无纺布构成的中间片材5,使堆积物46转移到中间片材5上。然后,进一步通过折叠板(未图示)将中间片材5折叠而将堆积物46用中间片材5包裹后,将被中间片材5包裹的状态的堆积物46以规定的间隔切断,连续地制造被切断成1个吸收体4A的尺寸的吸收体前体49。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将这样得到的吸收体前体49通过加压单元90进行压缩,使构成吸收体前体49的堆积物46的厚度积极地减少,得到目标吸收体4A(吸收体4)。加压单元90如图7中所示的那样具备表面平滑的一对辊91、92,从上下面对导入到辊91、92间的被加压物进行加压而能够沿厚度方向进行压缩地构成。
若通过加压单元90将堆积物46压缩,则吸收性材料相对更多且厚度大的部位(区域54对应部)46b及部位(区域55对应部)46c与吸收性材料45相对较少且厚度小的部位(难通气性构件53对应部)46a相比被更强地压缩。其结果是,在使用上述的制造装置制造的吸收体4A(吸收体4)中,堆积物46中的部位(区域54对应部)46b(凸部)及部位(区域55对应部)46c成为吸收体4中密度相对较高的凸部43及外周区域402,堆积物46中的部位(难通气性构件53对应部)46a(凹部)成为吸收体4中密度相对较低的凹部44。
对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表面片材2、背面片材3、立体褶裥形成用片材62,只要是通常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的片材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作为表面片材2,可以使用透液性的无纺布、开孔薄膜、它们的层叠体等,作为背面片材3,可以使用树脂薄膜或树脂薄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等。作为立体褶裥形成用片材62,可以使用伸缩性的薄膜、无纺布、织物或它们的层叠片材等。
作为粘扣带7,只要是通常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的材料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以使用“Magic Tape(注册商标)”(KURARAY CO.,LTD.制)、“Quicklon(注册商标)”(YKK公司制)、“Magi Cross(注册商标)”(Kanebo Bell touchCorporation制)等的钩面构件等。
作为包含吸收体4A的中间片材5,可以使用亲水性片材、例如由透水性的薄纸(薄棉纸)或透水性的无纺布构成的包芯片材等。
作为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构件61、腿部弹性构件63、及腰部弹性构件64,可以使用由天然橡胶、聚氨酯、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乙烯等聚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形成的线状的伸缩性材料。
对使用上述的作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吸收体4A由于在吸收液体前,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具有连续配置在吸水性聚合物41与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41的重量/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为1以上的第1区域4F上的、与第1区域4F相比吸水性聚合物41及亲水性纤维42各自的含量更多的第2区域4S,所以在吸收体液后,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第2区域4S的吸水性聚合物41的溶胀与第1区域4F的吸水性聚合物41相比容易积极地发生。因此,在吸收体液后,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在沿厚度方向贯穿第2区域4S的凹部44的壁面上溶胀了的吸水性聚合物41重合而容易确保吸收体的空间9。若在吸收体液后确保这样的空间9,则体液通过空间9进一步向外侧扩散。若这样体液充分地进行扩散,则排泄部区域(体液吸收点附近)中的液体回流量少,干爽感提高。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中,第2区域4S配置在第1区域4F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凹部44从吸收体4A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凹陷地形成,吸收体4A的肌肤相对面由第1区域4F形成。即,由于变成在凹部44的顶部配置有第1区域4F的形态,所以在吸收体液后,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在排泄部区域(体液吸收点附近)中,落后于第2区域4S,与第2区域4S相比含量较少的第1区域4F的吸水性聚合物41发生溶胀而产生凝胶阻塞,容易防止空间9内的体液回流至肌肤相对面侧,排泄部区域(体液吸收点附近)中的液体回流量变得更少,干爽感也进一步提高。此外,吸收体4A具有连续地配置在第2区域4S上的第3区域4T。在干燥状态下,第2区域4S中吸水性聚合物41与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41的重量/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为1以上,与此相对,第3区域4T与第2区域4S相比吸水性聚合物41及亲水性纤维42各自的含量较少,吸水性聚合物41与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41的重量/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为0.5以下。因此,富有亲水性纤维的层即第3区域4T在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有效地发挥作用,有助于通过毛细管力将体液进一步向外侧扩散。
本发明中,按照引起凝胶阻塞的方式进行吸收体的设计,包括以下的4种方式。(1)吸水性聚合物41具有在引起凝胶阻塞前将尽可能多的溶液扩散的通路结构(空间9)(在具有凹部44的第2区域4S中更多地配置吸水性聚合物41);(2)为了容易主要在第1区域4F中引起凝胶阻塞,使第1区域4F中吸水性聚合物41比亲水性纤维42中多且没有形成凹部(空间);(3)为了在加压下更多地吸收,然后通液性消失(引起凝胶阻塞),使用具有高的加压下吸收量且慢的加压下通液速度的吸水性聚合物41;此外,(4)使用吸水速度在初期慢、在后半期变快那样的吸水性聚合物41。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中,由于第2区域4S按照吸水性聚合物41与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41的重量/亲水性纤维42的重量)达到1以上的方式形成,所以如上述那样,在吸收体液后,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在沿厚度方向贯穿第2区域4S的凹部44的壁面上溶胀了的吸水性聚合物41重合而容易确保吸收体的空间9。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中,所使用的吸水性聚合物41具有上述的吸水量,具有上述的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慢,低于1ml/min。由此,如上述那样在吸收体液后,在第1区域4F中容易发生凝胶阻塞,排泄部区域中的液体回流量进一步变少,干爽感也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中,由于所使用的吸水性聚合物41特别地按照具有上述的DW吸收速度的方式设计,所以在体液吸收的初期吸水性聚合物41的吸收速度慢,所以能够推迟第1区域4F中的凝胶阻塞的发生,在体液吸收的后期使第1区域4F中发生凝胶阻塞,排泄部区域中的液体回流量进一步变少,干爽感也进一步提高。
对使用利用了上述的吸收体4A的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即一次性尿布1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吸收体4A由于在吸收体液后容易将体液充分地扩散,容易减少排泄部区域(体液吸收点附近)中的液体回流量,所以使用了吸收体4A的一次性尿布1在吸收体液后干爽感提高,使用中的舒适性提高。
此外,使用了吸收体4A的一次性尿布1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将中间片材5配置在吸收体4A与背面片材3之间,通过吸收体4A的凹部44(44X、44Y)和中间片材5形成空间9。这里,由于中间片材5为亲水性,所以在吸收体液后,位于利用凝胶阻塞而确保的空间9内的体液容易介由中间片材5进一步向外侧扩散,使用中的舒适性提高。
此外,使用了吸收体4A的尿布1通过形成凹部44,从而保持柔软性,并且在步行时或坐着时等体型适合性也优异。
接着,对于作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B,基于图10、图11进行说明。
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B,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方面与吸收体4A相同,适宜适用吸收体4A的说明。
吸收体4B如图11中所示的那样,与吸收体4相同地具有第1区域4F和第2区域4S,进一步具有第3区域4T。在吸收体4B中,如图11中所示的那样,第2区域4S配置在第1区域4F的肌肤相对面侧,第3区域4T配置在第2区域4S的肌肤相对面侧,第3区域4T、第2区域4S及第1区域4F沿厚度方向(T方向)连续地配置,被一体成形。
吸收体4B如图11中所示的那样,在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生理盐水)前的状态下,凹部44沿厚度方向(T方向)贯穿第2区域4S及第3区域4T。吸收体4B如图10中所示的那样不具有外周区域402,仅具有由多个凹部44、和多个凹部44以外的凸部43构成的方块形状区域401。
吸收体4B如图11中所示的那样,构成方块形状区域401的凸部43从吸收体4B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凹陷,构成方块形状区域401的凹部44从吸收体4B的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凹陷。因此,吸收体4B的肌肤相对面侧变为凹凸结构,吸收体4B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变得平坦。
吸收体4B的凹部44如图10中所示的那样沿纵向(Y方向)空出一定间隔配置多个而形成沿纵向(Y方向)延伸的列44B,在吸收体4B中,该列44B沿横向(X方向)配置多个。吸收体4B如图10中所示的那样,按照一个列44B的凹部44和与该凹部44在横向(X方向)上相邻的其它列44B的凹部44从横向(X方向)进行侧面观察配置在相同位置的方式形成。
由多个凹部44构成的列44B优选在方块形状区域401中配置1条以上且5条以下,例如在吸收体4B中配置3条。
形成列44B的凹部44优选每1条列44B配置1个以上且10个以下,例如在吸收体4B中配置3个。
在吸收性物品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在横向(X方向)上相邻的列44B彼此的间隔L5(参照图10)优选为5mm以上且50mm以下。
在吸收性物品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各凹部44其横向(X方向)的长度L6优选为1mm以上且25mm以下,其纵向(Y方向)的长度L7优选为15mm以上且500mm以下。
吸收体4B的凹部44如图10中所示的那样,进行平面观察以在纵向(Y方向)上长的矩形状形成,但四角也可以成为圆弧状,还可以是多边形状、椭圆、它们的组合等。
关于吸收体4B中的凸部43及凹部44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等,与吸收体4A中的凸部43及凹部44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等相同。
若将上述那样的吸收体4B用于一次性尿布1,则吸收体4B的凹部44变为从表面片材2侧向背面片材3侧凹陷。
对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B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关于吸收体4B的效果,对与吸收体4A的效果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方面与吸收体4A的效果相同,适宜适用吸收体4A的效果的说明。
另外,关于吸收体4B的形成材料,与吸收体4A的形成材料相同。
使用了吸收体4B的尿布1没有肌肤侧表面的凹凸,不适感少。此外,吸收体液后的形状保持性优异,不会局部地膨起,穿戴时的胯间舒畅。
本发明的吸收体不受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及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B的任何限制,可以适宜变更。此外,上述的吸收体4A、吸收体4B中的各构成要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宜组合实施。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吸收体4B中,如图6、图11中所示的那样,在供给氯化钠水溶液(生理盐水)前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T方向)贯穿第2区域4S的凹部44,但也可以不形成凹部44。即,只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生理盐水)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T方向)贯穿第2区域4S的凹部44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吸收体4B中,在第2区域4S的肌肤相对面或非肌肤相对面具有第3区域4T,但也可以不具有第3区域4T。
使用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吸收体4B的一次性尿布1将吸收体4A、4B用中间片材5包裹,但也可以不用中间片材5包裹。
此外,中间片材5为包裹吸收体4A、4B的所谓包芯片材,但也可以是例如按照覆盖吸收体4A、4B的肌肤相对面的方式配置在表面片材2与吸收体4A、4B之间的亲水性的所谓亚层片材。
此外,使用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A、吸收体4B的吸收性物品为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但也可以是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还可以是生理用卫生巾、失禁者用衬垫、卫生护垫等。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1>一种吸收体,
其是包含吸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纤维的吸收体,其具有:
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的第1区域;
与该第1区域相比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各自的含量更多的第2区域,其中,
上述第1区域及上述第2区域沿厚度方向连续地配置,
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述第2区域的凹部。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在供给上述氯化钠水溶液前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述第2区域的凹部。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收体具有上述凹部和通过上述凹部区划的凸部,上述凹部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与上述凸部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相同或变得比它们低。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具有:
与该第2区域相比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各自的含量较少、且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0.5以下的第3区域,
上述第1区域、上述第2区域及上述第3区域沿厚度方向连续地配置,上述凹部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述第2区域及上述第3区域。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中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凹部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深度为上述吸收体的厚度的20%以上且100%以下。
<7>根据上述<3>~<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凹部其单位面积重量为上述凸部的0%以上且80%以下。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收体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厚度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水性聚合物其吸水量为30g/g以上且50g/g以下,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为20g/g以上且40g/g以下,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低于1ml/min,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40ml/(g·10分钟)以上且60ml/(g·10分钟)以下。
<10>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水性聚合物其吸水量为30g/g以上且50g/g以下,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为20g/g以上且40g/g以下,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低于1ml/min,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42ml/(g·10分钟)以上且55ml/(g·10分钟)以下。
<11>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水性聚合物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5ml/(g·1分钟)以上且13ml/(g·1分钟)以下。
<12>根据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水性聚合物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8ml/(g·1分钟)以上且13ml/(g·1分钟)以下。
<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第2区域/第1区域)优选为1.6倍以上,更优选为2.0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1倍以上。
<14>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第2区域/第1区域)优选为2.5倍以下,更优选为2.3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5倍以下。
<15>根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第2区域-第1区域)优选为45g/cm2以上,更优选为70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g/cm2以上。
<16>根据<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第2区域-第1区域)优选为150g/cm2以下,更优选为120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g/cm2以下。
<17>根据<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第2区域/第3区域)优选为15倍以上,更优选为17倍以上。
<18>根据<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第2区域/第3区域)优选为20倍以下,更优选为19倍以下。
<19>根据<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第2区域-第3区域)优选为150g/cm2以上,更优选为160g/cm2以上。
<20>根据<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第2区域-第3区域)优选为200g/cm2以下,更优选为180g/cm2以下。
<21>根据<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3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第2区域/第3区域)优选为1.4倍以上。
<22>根据<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3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第2区域/第3区域)优选为1.6倍以下。
<23>根据<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3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第2区域-第3区域)优选为25g/cm2以上。
<24>根据<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第2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上述第3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第2区域-第3区域)优选为35g/cm2以下。
<25>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
具备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表面片材、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材、和配置在这两个片材间的上述<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
<26>根据上述<2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2区域配置在上述第1区域的肌肤相对面侧,
上述凹部从上述表面片材侧向上述背面片材侧凹陷。
<27>根据上述<2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2区域配置在上述第1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侧,
上述凹部从上述背面片材侧向上述表面片材侧凹陷。
<28>根据上述<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表面片材之间配置有亲水性的中间片材。
<29>根据上述<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背面片材之间配置有亲水性的中间片材。
<30>根据<28>或<2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通过上述吸收体的上述凹部和上述中间片材形成空间。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受所述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吸水性聚合物A的合成]
在安装有搅拌机、回流冷凝管、单体滴加口、氮气导入管、温度计的5L反应容器(使用锚固翼)中投入作为分散剂的聚氧化烯醚磷酸酯0.09%[相对于丙烯酸的重量,以有效成分计],加入正庚烷1500ml。在氮气氛下以转速300r/min进行搅拌,升温至90℃。
另一方面,在2L三口烧瓶中,投入东亚合成(株)制80%丙烯酸、离子交换水,边进行冰冷边滴加旭硝子(株)制48%苛性钠水溶液,得到作为单体水溶液的丙烯酸钠水溶液(72%中和品,浓度约为48%)1054g。向该单体水溶液中添加将Ajinomoto Co.,Inc.制N-酰基化谷氨酸钠(商品名Amisoft GS-11F)0.25g溶解到离子交换水3.0g中而得到的溶液,搅拌一会后,分成两份:528g(以下,单体水溶液A)、528g(以下,单体水溶液B)。
接着,混合溶解和光纯药工业(株)制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商品名V-50)0.06g、花王(株)制聚乙二醇(PEG6000)0.20g、离子交换水14g,制备引发剂(A)水溶液。此外,将和光纯药工业(株)制过硫酸钠0.57g溶解到离子交换水10g中,制备引发剂(B)水溶液。进而,制备柠檬酸钛水溶液(柠檬酸/Ti摩尔比为2.0、Ti量为0.015%,相对于丙烯酸)。
在单体水溶液A中加入引发剂(A)水溶液而制备单体A,在单体水溶液B中加入引发剂(A)水溶液和柠檬酸钛水溶液2.4g而制备单体B。
确认上述的5L反应容器的内部温度为90℃后,使用微管泵从单体滴加口依次用约60分钟滴加单体A、单体B。滴加结束后,进行共沸脱水,将吸水性聚合物(水凝胶)的含水量调整至60%,添加将作为交联剂的Nagase Kasei Kogyo Co.,Ltd.制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Denacol EX-810)0.16g溶解到水10g中而得到的溶液。然后,进一步进行共沸脱水,用约1.5小时将水凝胶的含水量调整至50%。
将花王(株)制季铵盐(商品名Cortamine 86W)1%(相对于水凝胶的固体成分)用水稀释后添加到该水凝胶中。冷却后,除去环己烷,进行减压干燥,由此得到吸水性聚合物。用850微米的筛孔尺寸的筛子除去粗大粒子。
将所得到的聚合物粒子5.0g、10mm的氧化锆珠12个加入50mL的螺旋管中,关闭盖子,放置到入江商会制台式珠磨机(V-1型)上,进行10分钟珠磨机处理。将该操作反复进行4次,得到总计20g的粒子。相对于该粒子100份,干混0.5份Nippon Aerosil Co.,Ltd.制AEROSIL 200,由此得到吸水性聚合物,将大粒径的吸水性聚合物通过筛分除去,得到平均粒径为415μm的吸水性聚合物A。
作为所得到的吸水性聚合物A的物性,其吸水量为38g/g,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为24g/g,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为0ml/min,经过10分钟后的后期的吸收速度为46ml/(g·10分钟),经过1分钟后的初期的吸收速度为11ml/(g·1分钟)。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量、加压下吸收量、加压下通液速度、以及经过10分钟及1分钟后的吸收速度通过上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吸水性聚合物B的合成]
在安装有搅拌机、回流冷凝管、单体滴加口、氮气导入管、温度计的5L反应容器(使用锚固翼)中,投入作为分散剂的花王(株)Emal 20C(聚氧乙烯(EO平均加成摩尔数为3)烷基(C12))醚硫酸酯Na)0.09%[相对于丙烯酸的重量],加入环己烷1600mL。吹入氮气,将锚固翼以300r/min进行搅拌,升温至内部温度为76℃。
另一方面,在2L三口烧瓶中,投入东亚合成(株)制80%丙烯酸、离子交换水,边进行冰冷边滴加旭硝子(株)制48%苛性钠水溶液,得到作为单体水溶液的丙烯酸钠水溶液(72%中和品,浓度约为48%)1054g。在该单体水溶液中,添加将N-酰基化谷氨酸钠(Ajinomoto Co.,Inc.制、商品名Amisoft GS-11F)0.18g溶解到离子交换水3g中而得到的溶液,搅拌一会后,分成三份:264g(以下,单体水溶液A)、264g(以下,单体水溶液B)、528g(以下,单体水溶液C)。
接着,混合溶解和光纯药工业(株)制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商品名V-50)0.12g、花王(株)制聚乙二醇(PEG6000)0.20g、离子交换水14g,制备引发剂(A)水溶液。此外,将和光纯药工业(株)制过硫酸钠0.49g溶解到离子交换水10g中,制备引发剂(B)水溶液。进而,制备柠檬酸钛水溶液(柠檬酸/Ti摩尔比为1.0、Ti量为0.015%,相对于丙烯酸)。
在单体水溶液A中加入引发剂(A)水溶液7.2g而制备单体A,在单体水溶液B中加入引发剂(A)水溶液7.2g和柠檬酸钛水溶液1.5g而制备单体B,在单体水溶液C中加入引发剂(B)水溶液10.5g和柠檬酸钛水溶液3g而制备单体C。
确认上述的5L反应容器的内部温度为77℃后,使用微管泵从单体滴加口依次用约60分钟滴加静置了5分钟以上的单体A、单体B、单体C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使用脱水管进行共沸脱水,将吸水性聚合物(水凝胶)的含水量调整至60%,添加将作为交联剂的NagaseKasei Kogyo Co.,Ltd.制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Denacol EX-810)0.20g溶解到水10g中而得到的溶液。然后,进一步进行共沸脱水,将水凝胶的含水量用约1.5小时调整至40%。
将花王(株)制季铵盐(商品名Cortamine 86W)1%(相对于水凝胶的固体成分)用水稀释后添加到该水凝胶中。冷却后,除去环己烷,进行减压干燥,由此得到吸水性聚合物。用850微米的筛孔尺寸的筛子除去粗大粒子。
将所得到的聚合物粒子5.0g、10mm的氧化锆珠12个放X50mL的螺旋管中,关闭盖子,放置到入江商会制台式珠磨机(V-1型)中,进行10分钟珠磨机处理。将该操作反复进行4次,得到总计20g的粒子。相对于该粒子100份,干混0.5份NipponAerosil Co.,Ltd.制AEROSIL 200,得到吸水性聚合物,将大粒径的吸水性聚合物通过筛分除去,得到平均粒径为390μm的吸水性聚合物B。
作为所得到的吸水性聚合物B的物性,其吸水量为39g/g,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为20g/g,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为0.3ml/min,经过10分钟后的后期的吸收速度为48ml/(g·10分钟),经过1分钟后的初期的吸收速度为16ml/(g·1分钟)。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量、加压下吸收量、加压下通液速度、以及经过10分钟及1分钟后的吸收速度通过上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吸水性聚合物C的合成]
在吸水性聚合物B的合成例中,将作为分散剂的花王(株)Emal 20C(聚氧乙烯(EO平均加成摩尔数为3)烷基(C12))醚硫酸酯Na)0.09%[相对于丙烯酸的重量]变更为0.11%,将作为交联剂的Nagase Kasei Kogyo Co.,Ltd.制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Denacol EX-810)0.20g变更为0.25g,将珠磨机处理时间由10分钟变更为5分钟,除此以外进行相同的操作,得到吸水性聚合物,将大粒径的吸水性聚合物通过筛分除去,得到平均粒径为360μm的吸水性聚合物C。
作为所得到的吸水性聚合物C的物性,其吸水量为35g/g,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为24g/g,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为17ml/min,经过10分钟后的后期的吸收速度为51ml/(g·10分钟),经过1分钟后的初期的吸收速度为20ml/(g·1分钟)。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量、加压下吸收量、加压下通液速度、以及经过10分钟及1分钟后的吸收速度通过上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1]
使用图7中所示的装置,制作图5、图6中所示的吸收体。另外,所制作的吸收体为不具有第3区域的吸收体。
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作为亲水性纤维,使用开纤的纸浆(绒毛浆)。对于所制作的吸收体,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吸收体的第1区域4F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5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6。此外,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8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2。
吸收体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全长为385mm,其全宽为125mm。此外,吸收体的方块形状区域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纵向(Y方向)的长度为375mm,横向(X方向)的全宽为105mm。并且,吸收体的外周区域402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纵向(Y方向)的两端部各自的长度及两侧部各自的宽度为10mm。
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构成方块形状区域的沿横向(X方向)延伸的凹部44X的宽度L1为5mm,沿纵向(Y方向)延伸的凹部44Y的宽度L2为5mm,构成方块形状区域的凸部43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L3为40mm,凸部43的横向(X方向)的长度L4为15mm。
此外,在干燥状态下凹部44(44X、44Y)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30g/m2,凸部4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60g/m2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5.0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3.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70%。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9.5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7.0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74%。另外,吸收液体后的状态通过以下所示的测定法进行测定。
(吸收液体后的状态的吸收体的厚度及凹部的深度的测定法〕
将吸收体配置到水平放置的玻璃制的表面平滑的板上。在配置时,按照与板相对的一侧的吸收体的面变为凹凸结构、非相对的一侧的吸收体的面变得平坦的方式配置。然后,从平坦的吸收体的面的上方,使用滴定管,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然后将经过5分钟后的吸收体用锋利的剃刀沿垂直方向切断,测定吸收体的厚度,进而测定凹部的深度。吸收体的厚度为在最厚的位置测定的值,凹部的厚度为在最薄的位置测定的值。测定中,对于各吸收体,测定3个样品,求出所测定的值的平均值,示于表1中。
[实施例2]
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使用吸水性聚合物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2的吸收体。
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5.0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3.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70%。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10.2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7.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74%。
[实施例3]
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使用吸水性聚合物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3的吸收体。
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5.0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3.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70%。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9.1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6.7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74%。
[实施例4]
变更吸收体的第1区域4F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及吸收体的第2区域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4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与实施例1相同地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
具体而言,吸收体的第1区域4F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1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38。
此外,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4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2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17。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4.5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2.3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51%。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8.8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5.0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57%。
[实施例5]
变更吸收体的第1区域4F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及吸收体的第2区域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5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与实施例1相同地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
具体而言,吸收体的第1区域4F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1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38。
此外,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4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2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17。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3.0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0.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17%。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8.8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5.0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57%。
[实施例6]
具有第3区域,并变更吸收体的第2区域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6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与实施例1相同地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
具体而言,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7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89。
此外,吸收体的第3区域4T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6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0.17。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5.2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3.7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71%。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9.2mm,凹部44(44X、44Y)其深度为6.7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73%。
[实施例7]
使用图7中所示的装置,制作图10、图11中所示的吸收体。另外,所制作的吸收体为不具有第3区域的吸收体。
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作为亲水性纤维,使用开纤的纸浆(绒毛浆)。对于所制作的吸收体,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吸收体的第1区域4F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25。
此外,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3。
吸收体(方块形状区域)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全长为380mm,其全宽为120mm。
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由多个凹部44构成的列44B,在横向(X方向)上相邻的列44B彼此的间隔L5为20mm,在纵向(Y方向)上相邻的凹部44彼此的间隔L8为30mm。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各凹部44其横向(X方向)的长度L6为20mm,其纵向(Y方向)的长度L7为100mm。
此外,在干燥状态下凹部44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80g/m2,凸部4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30g/m2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5.5mm,凹部44其深度为3.2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58%。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8.5mm,凹部44其深度为5.8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68%。
[实施例8]
变更吸收体的第1区域4F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及吸收体的第2区域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相同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8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与实施例7相同地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
具体而言,吸收体的第1区域4F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25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25。
此外,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6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25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28。
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3.5mm,凹部44其深度为0.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14%。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7.8mm,凹部44其深度为4.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58%。
[实施例9]
具有第3区域,变更吸收体的第2区域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相同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9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与实施例7相同地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
具体而言,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9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2.11。
此外,吸收体的第3区域4T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6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0.17。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5.5mm,凹部44其深度为3.2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58%。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8.3mm,凹部44其深度为5.6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67%。
[比较例1]
变更吸收体的第1区域4F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及吸收体的第2区域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操作,制作了比较例1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与实施例1相同地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
具体而言,吸收体的第1区域4F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5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3.0。
此外,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0.53。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4.2mm,凹部其深度为2.0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48%。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8.5mm,凹部其深度为1.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18%。凹部没有贯穿第2区域。
[比较例2]
变更吸收体的第1区域4F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及吸收体的第2区域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变更吸收体的厚度及凹部的深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操作,制作了比较例2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与实施例1相同地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
具体而言,吸收体的第1区域4F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5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6。
此外,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2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2。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3.5mm,凹部其深度为0.5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14%。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7.0mm,凹部其深度为1.0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14%。凹部没有贯穿第2区域。
[比较例3]
变更吸收体的第1区域4F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及吸收体的第2区域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相同地操作,制作了比较例3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聚合物,与实施例7相同地使用吸水性聚合物A。
具体而言,吸收体的第1区域4F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6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2.0。
此外,吸收体的第2区域4S在干燥状态下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0.67。
此外,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5.5mm,凹部其深度为2.2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40%。
此外,在吸收液体后的状态(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吸收体其厚度为7.2mm,凹部其深度为1.4mm,该深度为吸收体的厚度的19%。凹部没有贯穿第2区域。
〔性能评价〕
关于实施例1~9、比较例1~3的吸收体,按照下述方法制作吸收性物品,对液体的扩散性、液体回流性进行评价。评价环境为室温20℃、湿度60%RH。将它们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
将实施例1~9、比较例1~3的吸收体用涂布有热熔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6g/m2的薄棉纸包裹,用熨斗将热熔剂熔融,将吸收体与薄棉纸接合。将其配置在表面片材与背面片材之间(使凹部为背面片材侧),得到吸收性物品。在作为肌肤接触面的表面片材中,使用花王(株)制的商品名Merries的表面材料,在不透液性的背面片材中,使用花王(株)制的商品名Merries的背面片材。
〔液体扩散性的评价〕
将使用实施例1~9、比较例1~3的吸收体制作的吸收性物品配置在水平放置的玻璃制的表面平滑的板上。在各吸收体的距离纵向前端部200mm、宽度方向中央部放置内径为35mm的圆筒,边按照高度达到10mm的方式维持溶液边注入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40g。从吸收开始经过10分钟后,再次注入40g,以这样的循环将相同的操作总计重复4次,使其吸收总计160g的氯化钠水溶液。从第4次的注入开始经过10分钟后,测定吸收体的液体扩散面积,对其按照下述的标准进行液体扩散性的评价。
A:吸收体的液体扩散面积为270cm2以上
B:吸收体的液体扩散面积为250cm2以上且低于270cm2
C:吸收体的液体扩散面积低于250cm2
〔液体回流性的评价〕
重新将使用实施例1~9、比较例1~3的吸收体制作的吸收性物品配置在水平放置的玻璃制的表面平滑的板上。在各吸收性物品的距离纵向前端部150mm、宽度方向中央部放置内径为35mm的圆筒,边对吸收性物品整体施加2.0kPa的载荷,边按照高度达到10mm的方式维持溶液边注入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40g。从吸收开始经过10分钟后,再次注入40g,以这样的循环将相同的操作总计重复4次,使其吸收总计160g的氯化钠水溶液。预先,将东洋滤纸(ADVANTEC No.4A)切断成100mm×100mm,准备10片的重叠物(重量W1),从第4次的注入开始经过10分钟后,以注入点为中心放置到吸收体上,介由厚度5mm、100mm×100mm的亚克力板,施加3.5kPa的压力,2分钟后测定滤纸的重量(W2),通过下式算出液体回流量,对其按照下述的标准进行液体回流性的评价。
液体回流量(g)=加压后的滤纸的重量(W2)-最初的滤纸的重量(W1)
A:液体回流量低于0.2g
B:液体回流量为0.2g以上且低于1.0g
C:液体回流量为1.0g以上且低于1.5g
D:液体回流量为1.5g以上
〔吸收时间的评价〕
在上述的液体回流性评价的试验中,测定第4次的吸收所需的时间,对其按照下述标准进行吸收时间的评价。另外,作为吸收时间的评价,时间越短,则表示性能越良好。
A:吸收时间低于80秒
B:吸收时间为80秒以上且低于120秒
C:吸收时间为120秒以上且低于180秒
D:吸收时间为180秒以上
[表1]
如由表1中所示的结果表明的那样,具备实施例1~9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与具备比较例1~3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相比,液体的扩散性良好。进而,具备实施例1~9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与具备比较例1~3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相比,吸收时间快,液体回流量少,液体回流性良好。因此,在具备实施例1~9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中,干爽感提高,可以期待穿戴时的穿戴性的提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体,在吸收体液后,可以确保吸收体的空间,吸收时间快,可以期待液体的充分的扩散效果。此外,使吸水性聚合物的凝胶阻塞积极地发生,通过利用凝胶阻塞,从而排泄部区域中的液体回流量少,干爽感提高。

Claims (33)

1.一种吸收体,其是包含吸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纤维的吸收体,其具有:
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即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的第1区域;和
与该第1区域相比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各自的含量更多的第2区域,
其中,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即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1以上,
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沿厚度方向连续地配置,
在以2000g/m2供给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并经过5分钟后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2区域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收体具有所述凹部和通过所述凹部区划的凸部,所述凹部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与所述凸部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相同或比它们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具有与所述第2区域相比吸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纤维各自的含量更少、且吸水性聚合物与亲水性纤维的重量比即吸水性聚合物的重量/亲水性纤维的重量为0.5以下的第3区域,
所述第1区域、所述第2区域及所述第3区域沿厚度方向连续地配置,所述凹部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2区域及所述第3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在供给所述氯化钠水溶液前的状态下,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2区域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凹部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深度为所述吸收体的厚度的20%以上且10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凹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为所述凸部的0%以上且8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收体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其厚度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量为30g/g以上且50g/g以下,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为20g/g以上且40g/g以下,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低于1ml/min,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40ml/(g·10分钟)以上且60ml/(g·10分钟)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量为30g/g以上且50g/g以下,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为20g/g以上且40g/g以下,在2.0kPa的加压下通液速度低于1ml/min,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42ml/(g·10分钟)以上且55ml/(g·10分钟)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水性聚合物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5ml/(g·1分钟)以上且13ml/(g·1分钟)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水性聚合物按照DW法测定的吸收速度为8ml/(g·1分钟)以上且13ml/(g·1分钟)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即第2区域/第1区域为1.6倍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即第2区域/第1区域为2.1倍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即第2区域/第1区域为2.5倍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即第2区域/第1区域为2.25倍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即第2区域-第1区域为45g/cm2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即第2区域-第1区域为90g/cm2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即第2区域-第1区域为150g/cm2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即第2区域-第1区域为100g/cm2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即第2区域/第3区域为15倍以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即第2区域/第3区域为20倍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即第2区域-第3区域为150g/cm2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3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即第2区域-第3区域为200g/cm2以下。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3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即第2区域/第3区域为1.4倍以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3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即第2区域/第3区域为1.6倍以下。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3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即第2区域-第3区域为25g/cm2以上。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2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所述第3区域的亲水性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即第2区域-第3区域为35g/cm2以下。
28.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表面片材、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材、和配置在这两个片材间的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2区域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的肌肤相对面侧,
所述凹部从所述表面片材侧向所述背面片材侧凹陷。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2区域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侧,
所述凹部从所述背面片材侧向所述表面片材侧凹陷。
31.根据权利要求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所述吸收体与所述表面片材之间配置有亲水性的中间片材。
32.根据权利要求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所述吸收体与所述背面片材之间配置有亲水性的中间片材。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通过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凹部和所述中间片材形成空间。
CN201380019794.XA 2012-06-11 2013-06-10 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04244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1847 2012-06-11
JP2012-131847 2012-06-11
PCT/JP2013/065985 WO2013187375A1 (ja) 2012-06-11 2013-06-10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4889A CN104244889A (zh) 2014-12-24
CN104244889B true CN104244889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75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9794.XA Active CN104244889B (zh) 2012-06-11 2013-06-10 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31779B2 (zh)
CN (1) CN104244889B (zh)
RU (1) RU2600437C2 (zh)
WO (1) WO20131873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63130A (ja) * 2014-02-28 2015-09-10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69104B2 (ja) * 2014-12-18 2016-08-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5965979B2 (ja) * 2014-12-18 2016-08-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RU2664339C1 (ru) * 2014-12-18 2018-08-16 Као Корпорейшн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их издели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их изделий
KR101837920B1 (ko) * 2015-01-23 2018-03-12 킴벌리-클라크 월드와이드, 인크. 브릿지형 흡수 용품
JP6001713B2 (ja) * 2015-03-16 2016-10-0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85033B2 (ja) * 2015-09-30 2017-08-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吸収体
JP6812153B2 (ja) * 2016-07-19 2021-01-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6538948B2 (ja) * 2017-11-28 2019-07-0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758332B2 (ja) * 2018-01-10 2020-09-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EP3527184B1 (en) * 2018-02-18 2021-02-24 Ontex BV Absorbent core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said core
EP3527183B8 (en) * 2018-02-18 2020-11-11 Ontex BV Absorbent core, articles comprising said core, and methods of making
EP3823575B1 (en) * 2018-07-19 2023-05-10 TWE Meulebeke Multi-layered non-woven structure for use as a component of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O2020017483A1 (ja) * 2018-07-19 2020-01-23 Sdpグローバル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粒子、これを含む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WO2020122208A1 (ja) * 2018-12-12 2020-06-18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粒子、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34151B2 (ja) * 2019-09-30 2022-09-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832024B1 (ja) * 2020-01-10 2021-02-24 Dsg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使い捨ておむつ
EP4201385A4 (en) * 2020-09-29 2024-02-21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WO2022255302A1 (ja) * 2021-05-31 2022-12-08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シート及び吸収性物品
WO2022255301A1 (ja) * 2021-05-31 2022-12-08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69C (zh) * 1996-03-11 2004-09-08 哈克-金伯利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制品
CN1284518C (zh) * 2002-09-30 2006-11-15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体液吸收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6214B2 (ja) * 1998-01-30 2003-05-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198314B2 (ja) * 2000-12-08 2008-12-1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吸収体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JP4309594B2 (ja) * 2001-01-15 2009-08-0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紙おむつ
JP5199646B2 (ja) * 2007-11-16 2013-05-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417133B2 (ja) * 2009-06-17 2014-02-1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513105B2 (ja) * 2009-12-28 2014-06-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69C (zh) * 1996-03-11 2004-09-08 哈克-金伯利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制品
CN1284518C (zh) * 2002-09-30 2006-11-15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体液吸收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4889A (zh) 2014-12-24
RU2014153100A (ru) 2016-07-27
WO2013187375A1 (ja) 2013-12-19
JP2014014666A (ja) 2014-01-30
RU2600437C2 (ru) 2016-10-20
JP6231779B2 (ja) 201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4889B (zh) 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US10716713B2 (en) Absorbent core for use in absorbent articles
JP6458151B2 (ja) 高ロフト中心層及びチャネルを備える吸収性コア
US6723892B1 (en) Personal care products having reduced leakage
JP5417133B2 (ja) 吸収性物品
ES2373584T3 (es) Artículo absorbente que comprende una esturctura fibrosa que comprende fibras sintéticas y un agente hidrofilizante.
CN103260570B (zh)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CN104220035B (zh) 包含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吸收性物品
WO2001035886A1 (en) Absorbent cores with y-density gradient
JP2015519185A (ja) 改良されたコア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JP6515245B2 (ja)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US20010049514A1 (en) Absorbent 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intake properties
CN101022774B (zh) 可悬垂的吸收性卫生巾及用于可悬垂卫生吸收制品中的材料
CN1788701A (zh) 悬垂性吸收性卫生巾
CN101022773B (zh) 可悬垂的吸收性卫生巾
CN106456416A (zh) 具有整合采集层的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吸收元件
CN109937027A (zh) 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的一体式存储层
CN102014838B (zh) 吸收体以及吸收性物品
RU2703118C2 (ru)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демонстрирующее управляемую деформацию и продольное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JP2011000231A (ja) 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JP5878431B2 (ja)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CN1781468A (zh) 悬垂性吸收性卫生巾
US20220160553A1 (en) Absorbent cores comprising foam material
CN117279604A (zh) 具有包含超吸收纤维的非织造纤维网的吸收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