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9186B - 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9186B
CN104229186B CN201310257426.0A CN201310257426A CN104229186B CN 104229186 B CN104229186 B CN 104229186B CN 201310257426 A CN201310257426 A CN 201310257426A CN 104229186 B CN104229186 B CN 104229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cylinder
vacuum
box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74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9186A (zh
Inventor
娄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WE PACKAGING MACHINE CO Ltd
Uni President Enterprise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WE PACKAGING MACHINE CO Ltd
Uni President Enterprise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WE PACKAGING MACHINE CO Ltd, Uni President Enterprise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WE PACKAG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574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9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9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9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9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9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cuum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封装系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真空封装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其特征是:在进料输送机(19)中设置摆放盒(18);取放机构将摆放盒(18)中的工件(15)夹住、升高、后移,并释放到承接盒(70)内;工件(15)释放前,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处于分离状态;释放后的工件(15)开口朝上;系统的后续工作包括:a.真空室主体(45)和盖体合拢,b.抽真空,c.封口,d.恢复大气,e.真空室主体(45)和盖体(37)分离,以及f.排放工件(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真空封装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量。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商品是以袋装形式出厂的;在市场上,也可见到很多商品是以袋装形式上架的。
在工厂,袋装产品的包装生产,其常见的作业过程可以分为两大步骤,第一步骤,将物料装入袋中(或者称将物料灌入袋中),第二步骤,对袋口进行封口。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包装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有许多类型、型号的自动化设备得到了使用;常规的包装是指封装后的包装袋中还存在着空气,其包装过程中没有进行过真空抽气处理。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规包装产品外,还有不少产品,虽然也是以袋装方式包装的,但是对它们作了真空抽气处理。比如,有不少食品类的产品,为了保持卫生,防止细菌侵入变质,往往采用真空密封包装。真空密封包装的产品,在包装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物料装入包装袋中,而且还要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抽取出来形成真空并且密封封口,如此一来,包装袋内始终保持真空状态,袋中的食品等物料由于真空而与外界空气隔绝,所以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真空密封封装(或者称真空封装,或真空封口)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需要手工操作进行真空封装作业,或者只能达到半自动化程度的真空封装作业,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真空封装作业。比如,在现有技术中,其真空封装作业的情况是:使用现有技术的灌装机器,将物料自动化灌入袋中,然后由工人将已经灌了物料的袋子取起并放入真空密封机内,再合上真空密封机的盖子,随后进行抽真空,使用真空密封机内的封口器对包装袋进行封口作业,随后,使真空密封机内恢复大气状态,打开真空密封机的盖子,由人工取出已经封装的袋子。根据前面的描述可知,如果使用现有技术进行抽真空和封口作业,将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力,而且生产速度低下。
还有,从灌料到真空封口、直至产品汇集的整个生产作业过程,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全流程的全自动化作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真空封装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包括:进料输送机,真空封装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电路;
所述的进料输送机中设置一个以上的摆放盒,每一摆放盒中放进入一个工件,工件的开口朝上;
所述的真空封装设备包括:含有设备机架的机架构件,真空泵,取放机构,以及真空密封装置;
真空密封装置包括:在电路指挥下作向前和向后移动的真空室主体,真空室盖体,一个以上的承接盒,排放作业部件,以及电加热的封口器;真空室盖体与设备机架固定连接,或者真空室盖体通过连接件与设备机架固定连接;
在真空室主体和真空室盖体处于合拢状态时,承接盒和封口器均位于真空室内部;
所述的真空泵,其接口端与真空室通过真空管道进行气路连接,或者其接口端与真空室通过真空管道以及气阀进行气路连接;
所述的取放机构,其工作任务包括四者:第一者,将位于摆放盒中的工件夹持住,第二者,将所夹持的工件升高,第三者,将所夹持的工件向后移动,以及第四者,将所夹持的工件释放到承接盒内,或者将所夹持的工件下降后再释放到承接盒内;
工件释放到承接盒前,真空室主体和真空室盖体处于分离状态;
在工件释放到承接盒之后,真空封装系统所进行的后续工作依序包括:a.真空室主体和真空室盖体进行合拢,b.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作业,c.封口器对工件进行封口作业,d.对真空室进行恢复大气作业,e.真空室主体和真空室盖体进行分离,以及f.在排放作业部件的推动下,对承接盒已经真空密封的工件作排放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真空封装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量。
发明系统可以有以下四种组合:1.发明系统包含真空封装设备;2.发明系统包含真空封装设备和成品出料机;3.发明系统包含真空封装设备和灌装设备;4.发明系统包含真空封装设备、成品出料机20和灌装设备。
上述1、2、3和4的四种组合,其越是靠后的组合,越是自动化程度高、意义大,使用的人工少;特别是第4种组合,可以达到从灌料、真空封装,到产品汇集,其整个生产流程实现全自动化,不再需要人工劳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真空封装系统的示意图之一;图中左下部的箭头代表:成品出料机20朝上负重面的运动方向朝左;图中右部的箭头代表:装有工件15的摆放盒18,其在进料输送机19承载下的运动方向朝左;
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标号45的真空室主体处于分离状态;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比例为2.5∶1;
图4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中标号45的真空室主体处于分离状态;
图5是图4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比例为2∶1;
图6是图2的变化图,本图中标号45的真空室主体处于合拢状态;
图7是图4的变化图,本图中标号45的真空室主体处于合拢状态;
图8是本发明中的取放机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的上部两条虚线和下部两条虚线代表设备机架;
图10是图8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的取放机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夹持条(标号13和13-1)处于前下的位置;
图12图11的变化图,图中的夹持条(标号13和13-1)处于前上的位置;
图13图12的变化图,图中的夹持条(标号13和13-1)处于后上的位置;
图14是承接盒70和排放作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一对气缸的输出轴均伸出;
图15是图14的变化图,本图中的一对气缸输出轴均缩回;
图16是图1右部的局部移出变化放大图,放大比例3∶1,变化内容是增加了标号为85的光电检测部件;
图17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十二中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9是实施例十二中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标号说明:左侧动作箱1;右侧动作箱1-1;第一导向轴套2;第二导向轴套2-1;第一导向轴3;第二导向轴3-1;安装前板4;升降移动气缸5;升降气缸座7;夹持安装座10;前夹持条13;后夹持条13-1;工件15;工件15-1;被动链轮17;摆放盒18;摆放盒18-1;摆放盒18-2;进料输送机19;成品出料机20;设备机架21;关节轴承22;产品装运箱25;主动链轮27;第一封口气缸28;第二封口气缸28-1;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封口器32;安装后板33;第一直线轴34;第二直线轴34-1;第一直线轴承箱35;第二直线轴承箱35-1;密封条36;真空室盖体37;第二传动链轮38;第一传动链轮39;行星减速机40;伺服电机42;支架43;真空室主体45;滑动轴支架48;滑动轴支架48-1;滑动轴支架48-2;滑动轴支架48-3;真空泵49;真空管道50;第一封口导向部件52;第二封口导向部件52-1;第三封口导向部件52-2;以及第四封口导向部件52-3;第一开合气缸58;第二开合气缸58-1;开合气缸安装架59;开合气缸安装架59-1;关节轴承62;关节轴承62-1;第三直线轴承箱63;第四直线轴承箱63-1;第一滑动轴64;第二滑动轴64-1;排放作业部件65;第一隔热板68;第二隔热板68-1;承接盒70;承接盒70-1;承接盒70-2;承接盒70-3;承接盒70-4;承接盒70-5;承接盒70-6;安装螺71;安装螺71-1;前结构件72;前结构件72-1;后结构件73;橡胶条80;传动链条82;长形板83;气缸84;气缸84-1;光电检测部件85;升降伺服电机101;升降螺杆102;升降螺母座103;升降螺母支架104;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支架202;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真空封装的自动化程度不够高,为此,本发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先对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作描述、说明和解释。
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包括:进料输送机19,真空封装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电路。
1.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进料输送机19,真空封装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电路;
所述的进料输送机19中设置一个以上的摆放盒18,每一摆放盒18中放入一个工件15,工件15的开口朝上;
所述的真空封装设备包括:含有设备机架21的机架构件,真空泵49,取放机构,以及真空密封装置;
真空密封装置包括:在电路指挥下作向前和向后移动的真空室主体45,真空室盖体37,一个以上的承接盒70,排放作业部件65,以及电加热的封口器32;真空室盖体37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或者真空室盖体37通过连接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
在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处于合拢状态时,承接盒70和封口器32均位于真空室内部;
所述的真空泵49,其接口端与真空室通过真空管道50进行气路连接,或者其接口端与真空室通过真空管道50以及气阀进行气路连接;
所述的取放机构,其工作任务包括四者:第一者,将位于摆放盒18中的工件15夹持住,第二者,将所夹持的工件15升高,第三者,将所夹持的工件15向后移动,以及第四者,将所夹持的工件15释放到承接盒70内,或者将所夹持的工件15下降后再释放到承接盒70内;
工件15释放到承接盒70前,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处于分离状态;
在工件15释放到承接盒70之后,真空封装系统所进行的后续工作依序包括:a.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进行合拢,b.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作业,c.封口器32对工件15进行封口作业,d.对真空室进行恢复大气作业,e.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进行分离,以及f.在排放作业部件65的推动下,对承接盒70已经真空密封的工件15作排放作业。
上面,对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作了描述;下面,对总体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和解释。
1.在真空的状态下进行真空封装,是所有真空封装机器的根本工作任务。
2.真空室主体45的结构类似于没有箱盖的箱体,而真空室盖体37类似箱盖。真空室由真空室盖体37和真空室主体45构成。真空室盖体37和真空室主体45合拢后再抽真空,然后在真空状态下对工件15进行真空封装作业。
3.如何将工件15放置在真空室内,并且要排列整齐是发明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工件15不能放置到真空室内,那么一切的工作无从谈起;如果多个工件15虽然放置到了真空室内、但排列不整齐,也无法对多个工件15同时进行热熔封口作业。
4.为了解决上面第3点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了特别的取放机构。
5.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或装置,有许多部件和零件,需用使用结构件和连接件将它们架构起来并进行固定。
以上这些结构件和连接件,或起到整体框架的作用,或起到局部的连接作用;比如,使用机架作为基本的框架,使用支架以支撑或连接某部件,使用支撑条、连接件等定位并连接某零件,此外还需要使用不少的紧固件。
上述这些机架、支架、支撑条、连接件,以及紧固件,它们的全部或部分均可以用“机架构件”来概括代表。
6.进料输送机19的情况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真空封装系统的示意图之一,图中右部的箭头代表:装有工件15的摆放盒18,其在进料输送机19承载下的运动方向朝左。
图1中,如果工件15的摆放是由机器进行的,比如,灌装设备完成了灌装物料后、下坠工件15进入摆放盒18,则需要进料输送机19以特殊的步进方法运转。
所谓的特殊的步进方法,其典型的方法是:每一次摆放盒18前进的距离是相同的,一个空的摆放盒18放进了工件15后、就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而后面接替上来空的摆放盒必须位于前一摆放盒的原先位置,否则下坠的工件15无法进入摆放盒内。所以进料输送机19的运动是有节奏的,它运动一下、暂停一下,再运动一下、再暂停一下,以此循环。暂停时最前面空的摆放盒18等待工件15投入,另外,取放机构夹持(或者称抓取)工件15的时候,是在进料输送机19处于某个上述的暂停时刻。
比如,在某一具体的发明系统中,承接盒70数量为10个、并且排列为一行;取放机构每次抓取10个工件15后抬起、后移,然后一起释放,被释放的10个工件15每个进入一个承接盒内。在前述的情况下,运动、暂停、再运动、再暂停,循环交替进行的进料输送机19,每当N×10个暂停出现的同时、出现一次取放机构抓取工件15的行动;N为从1开始的正整数,也就是讲,当进料输送机19出现第10个、第20个、第30个等等暂停的时刻,进料输送机19均进行一次抓取工件15的行动。
如果工件15是由人工摆放的,进料输送机19用上述步进方法运转为佳;如果进料输送机19以连续运转的方式工作也是可以的,但对工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求工人能够在运动中的摆放盒内放入工件15,另外,在取放机构抓取工件15的时候、进料输送机19要暂停一下。
7.在本发明系统的控制电路中,其核心部件建议使用SPU等智能部件,如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等,以达到较好的技术效果,并便于调试和维修等。
8.“工件15的开口朝上”,是指工件15的上部有开口,它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工件15的上部完全不作封口处理;第二种情况是:工件15的上部作了部分封口处理,但还留有部分是开口的。对此,实施例八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8至图13共6幅图纸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中的取放机构示意图,本图可以和图1结合阅读;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的上部两条虚线和下部两条虚线代表设备机架;图10是图8的左视图;图11是本发明中的取放机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夹持条(标号13和13-1)处于前下的位置;图12图11的变化图,图中的夹持条(标号13和13-1)处于前上的位置;图13图12的变化图,图中的夹持条(标号13和13-1)处于后上的位置。
图中标号说明:左侧动作箱1;右侧动作箱1-1;第一导向轴套2;第二导向轴套2-1;第一导向轴3;第二导向轴3-1;安装前板4;升降移动气缸5;升降气缸座7;夹持安装座10;前夹持条13;后夹持条13-1;设备机架21;关节轴承22;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安装后板33;第一直线轴承箱35;第二直线轴承箱35-1;前结构件72;前结构件72-1;后结构件73。
取放机构处于图11的状态时,可以理解为: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张开(或者称分离),在两者之间的是待真空封装的多个工件15;然后,在电路的控制下,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合拢,众多工件15的上部就被夹持住了。
接着,在电路的控制下,升降移动气缸5的输出轴向上缩回,如图12所示。如此一来,前、后夹持条以及被夹持的工件15均被提升,换言之,众多被夹持的工件15从摆放盒18中取出。
进一步,在电路的控制下,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它们的输出轴均向后缩回,如图13所示,各个部件的动作原理和逻辑关系是:前后移动气缸的输出轴向后缩回→升降气缸座7向后移动→升降移动气缸5及其输出轴向后移动→夹持安装座10向后移动→前、后夹持条以及被夹持的工件15均向后移动。
当取放机构动作至图13所示的状态时,所夹持的工件15位于真空室盖体37的上方,前、后夹持条分离,则释放的工件15下坠,并落入真空室盖体37上的承接盒70内,并且每一个工件15落入一个承接盒70内。另外,还可以是:当取放机构动作至图13所示的状态时,暂不释放工件15,而是自动化控制电路命令升降移动气缸5的输出轴向下伸出,使前、后夹持条连同工件15一起再作一个向下移动,然后再释放工件15。
以上的介绍可以结合所有的图纸、特别是结合图8至图13进行理解。下面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1.安装前板4和安装后板33,它们均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所以它们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
第一直线轴34和第二直线轴34-1,它们的前端与安装前板4固定连接,它们的后端与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因此,该两直线轴在空间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2.升降移动气缸5输出轴的动作决定了前、后夹持条的升降运动或者讲决定了前、后夹持条的高低位置。升降移动气缸5,其身部与升降气缸座7固定连接,其输出轴向下伸出、推动夹持安装座10的向下运动,其输出轴向上缩回、拉动夹持安装座10的向上运动。夹持安装座10的运动方向又决定了前、后夹持条的运动方向。
技术细节说明。
a.导向轴的身部穿在导向轴套内,该两套导向部件的设置可以有效而良好的保证夹持条在任何时候处于平稳的状态,确保夹持条不晃动、不打转、不外斜、不卡死。
b.本实施例中,升降移动气缸5的端部与夹持安装座10的连接采用了关节轴承22;此外,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的输出轴、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的输出轴,它们与升降气缸座7的连接也使用了关节轴承。采用关节轴承22进行连接,其好处很多:a.具有自调心的作用;b.所要连接的对象,其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低;连接对象发生轻度偏移仍可正常工作;c.因其具有柔性、冲击力小的特点,使得所连接的对象能够在频繁的往复运动中经久耐用;等等。
3.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的输出轴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的输出轴,它们的运动特点是:同时伸出动作、或者同时缩回动作;还有,该两个输出轴的状态决定了升降气缸座7是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或者讲该两个输出轴的状态决定了升降气缸座7是在前面的位置还是后面的位置。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直线轴承箱35穿在第一直线轴34上滑动连接,同样的,第二直线轴承箱35-1穿在第二直线轴34-1上滑动连接;第一直线轴承箱35和第二直线轴承箱35-1还均与升降气缸座7固定连接。
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它们的输出端均与升降气缸座7连接,它们的身部均和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
因为如上结构关系的原因,当两个前后移动气缸输出轴伸出时,其气缸身部保持不动,其输出轴推动升降气缸座7向前运动,即升降气缸座7借助两个直线轴承箱在两根直线轴上滑动向前;反之,当两个前后移动气缸输出轴缩回时,其气缸身部保持不动,其输出轴拉动升降气缸座7向后运动,即升降气缸座7借助两个直线轴承箱在两根直线轴上滑动向后。
4.在本发明中,除了本实施例外,还有其他多处使用了气缸。为了使气缸进行工作,需要由空压机(也称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或者称压缩气体)。空压机有输入端(或称输入口)、输出端(或称输出口、输出接口)。输入端吸进大气并进行气体压缩,压缩后的压缩气体由输出端通过气管送往气缸。
气缸的接线端通过电线(或称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自动化控制电路向气缸的接线端通过送电或断电来决定气缸输出轴的伸出或缩回,并由此实现自动化控制电路的命令执行。自动化控制电路的命令,除了前述的情况外,还可以是发出高电平的电(相当于送电),以及发出低电平的电(相当于断电)。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接线端一般都位于气缸上;但是也有的接线端位于一个与气缸主体分离的控制部件上,该控制部件往往是一个电磁气阀(或称电磁阀)。
如果接线端位于一个与气缸主体分离的电磁气阀上的,则压缩气体行进的典型气路为:空压机的输出接口→气管→电磁气阀的输入接口→电磁气阀的输出接口→气管→气缸。
但是,不管是接线端位于气缸上的,还是接线端位于分离的电磁气阀上的,当自动化控制电路将命令送到接线端后,气缸就执行命令,其输出轴伸出或缩回。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说明与真空作业和热熔封口作业相关的工作原理。
结合图1、图2、图3,提别是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真空封装系统的示意图之一;图中左下部的箭头代表:成品出料机20朝上负重面的运动方向朝左;图中右部的箭头代表:装有工件15的摆放盒18,其在进料输送机19承载下的运动方向朝左;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标号45的真空室主体处于分离状态;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比例为2.5∶1;图4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中标号45的真空室主体处于分离状态;图5是图4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比例为2∶1;图6是图2的变化图,本图中标号45的真空室主体处于合拢状态;图7是图4的变化图,本图中标号45的真空室主体处于合拢状态。
一、真空室主体45的运动原理。
参见图4。第一开合气缸58,其输出端与真空室主体45后部的左侧位置连接,其身部通过开合气缸安装架59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第三直线轴承箱63与真空室主体45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滑动轴64,其身部穿过第三直线轴承箱63、并与之滑动连接,其两端通过滑动轴支架48和滑动轴支架48-1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第二开合气缸58-1,其输出端与真空室主体45后部的右侧位置连接,其身部通过开合气缸安装架59-1;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第四直线轴承箱63-1与真空室主体45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二滑动轴64-1,其身部穿过第四直线轴承箱63-1并与之滑动连接,其两端通过滑动轴支架48-2和滑动轴支架48-3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合气缸58的输出轴和第二开合气缸58-1的输出轴,它们各自通过一个关节轴承(标号62和62-1)与真空室主体45后部连接。采用关节轴承进行连接,其好处很多:a.具有自调心的作用;b.所要连接的对象,其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低;连接对象发生轻度偏移仍可正常工作;c.因其具有柔性和冲击力低的特点,使得所连接的对象能够在频繁的往复运动中经久耐用;等等。
当自动化控制电路发出闭合真空室主体45的命令后,第一开合气缸58的输出轴和第二开合气缸58-1的输出轴同时伸出,借助于第三直线轴承箱63和第四直线轴承箱63-1在第一滑动轴64和第二滑动轴64-1上的滑动向前,直至真空室主体45顶住真空室盖体37。
反之,当自动化控制电路发出开启真空室主体45的命令后,第一开合气缸58的输出轴和第二开合气缸58-1的输出轴同时缩回,借助于第三直线轴承箱63和第四直线轴承箱63-1在第一滑动轴64和第二滑动轴64-1上的滑动向后,真空室主体45与真空室盖体37分离。
二、真空作业的有关情况。
真空作业又称抽真空,是在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合拢后进行,真空源由真空泵49担当。真空泵49的接口端与真空室内部通过真空管道50实现气路连接。
在真空气路的连接中,从技术原理上来讲,并非一定要使用气阀,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气阀,比如,在真空泵的输出口自带切换气阀的并且在装置不追求较高效率的情况下,可以不另行安装气阀。
上述切换气阀的情况是指通过该气阀的切换,真空管道50内可以是进入抽真空状态,也可以是进入输送大气的状态,以及进入保持当前的状态。但是,仅仅使用真空泵自带切换气阀的方法,其弊端是效率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自动化控制电路还要另行解决该切换气阀的电路控制问题。
所以,本发明推荐另行安装一个可切换的电磁气阀(简称电磁阀)。另外安装气阀的方法是:可以在真空管道50途经之处设置电磁气阀,也可以按顺序连接为:真空泵输出接口、真空管道50、电磁气阀、真空室主体45的气体接口。
另行安装的电磁气阀,在自动化控制电路的命令下打开电磁阀进行抽真空作业,在抽真空达标后还要保持一个短时间,以便在该短时间内系统能完成真空热熔封装工作,随后,在自动化控制电路的命令下进行切换,即关闭真空气路的通道,打开大气气路的通道;真空室内恢复大气状态后,真空室主体45向后移动,真空室主体45与真空室盖体37分离,最后排放工件15。
三、封口器32及其附件的设置情况。
封口器32主要由封口器主体和电热丝构成。
电热丝通电后加热,并将热能传递给封口器主体;封口器主体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它与电热丝之间一般还要作绝缘处理。工作中,封口器主体很烫,所以应该作隔热处理。
参见图4。
第一封口气缸28,其设置在真空室主体45后部的左侧位置,其输出轴深入真空室主体45的内部并与第一隔热板68连接;第一封口导向部件52和第二封口导向部件52-1,它们分别位于第一封口气缸28的左侧和右侧,每一个导向部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固定件均与真空室主体45固定连接,活动件均与第一隔热板68固定连接,活动件与固定件滑动连接以确保运动方向正直。第二封口气缸28-1,其设置在真空室主体45后部的右侧位置,其输出轴深入真空室主体45的内部并与第二隔热板68-1连接;第三封口导向部件52-2和第四封口导向部件52-3,它们分别位于第二封口气缸28-1的左侧和右侧,每一个导向部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固定件均与真空室主体45固定连接,活动件均与第二隔热板68-1固定连接,活动件与固定件滑动连接以确保运动方向正直。第一隔热板68和第二隔热板68-1,它们与封口器固定连接。
当真空室主体45与真空室盖体37合拢后,先抽真空,完毕后,真空室内部和工件15的内部均进入真空状态,此时可以进行封口作业,其情况介绍如下。
自动化控制电路给第一封口气缸28和第二封口气缸28-1同时发出指令,随即该两个封口气缸的输出轴向前伸出,由此推动第一隔热板68和第二隔热板68-1向前移动,并因此使封口器32伸出、并碰触到工件15上部的待封口处。
两个封口气缸输出轴伸出、推动两块隔热板时,四个封口导向部件可保证其伸出方向为正前方,避免各种歪斜情况出现。
另外,为了达到和保持良好的抽真空效果,真空室主体45上还设置了密封条36(参见图5)。
四、真空室盖体37及其附件的设置情况。
参见图4。真空室盖体37通过连接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即:机器工作时,真空室盖体37始终保持位置不变的状态。在真空室盖体37上设置三者:设置耐高温的橡胶条80;设置排成一排、数量为10个的承接盒70;以及设置排放作业部件65。
前、后夹持条夹持工件15到真空室盖体37上侧的部位;在真空室主体45与真空室盖体37处于分离的情况下,夹持条松开,工件15下坠并一一进入承接盒内,然后真空室主体45与真空室盖体37合拢,随后抽真空并完成,接着封口器32伸出碰触到工件15上部的待封口处,橡胶条80被动性的从工件15另一面与工件15相抵,发烫的封口器32短时间内完成了热烫熔合封口,随即,封口器32在第一封口气缸28和第二封口气缸28-1的拉动下退回;接着就是:真空室内恢复为大气状态,真空室主体45与真空室盖体37分离,排放作业部件65动作后,已真空密封的工件下坠。
五、耐高温橡胶条80的设置情况。
在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合拢时,耐高温的橡胶条80处于真空室内部。橡胶条80的高低位置以及长度,要与真空室主体45上封口器32的高低位置以及长度相适应,以确保在工件15的另一面橡胶条80所起的间接被动性质的相抵作用,达到优良的热烫熔合封口。如果要使工件15密封处呈现花纹和日期文字等,可以在在封口器主体上作相应的设置。
实施例三
前、后夹持条夹持和释放工件15的有关情况,通过本实施例作出说明和解释。
参见图1,进料输送机19处于暂停运动状态,空的摆放盒18等待新的工件15下坠;取放机构的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在前上的空间位置、并且前后夹持条处于分离状态,接着前、后夹持条13向下动作,随后合拢,如此一来,夹持了10个待加工的工件15,接着,夹持条连同所夹持的工件15作向上运动。
就在夹持条连同所夹持的工件15作向上运动的同时,有新的工件15下坠到摆放盒18内;当自动化控制电路确认夹持条向上运动已经完成,就命令进料输送机19再次运转,使后面新的摆放盒18移动到位。
接着,自动化控制电路同时进行两个方面的指挥:一方面,电路指挥进料输送机19有节奏地运动,输送机运动一下、暂停一下,再运动一下、再暂停一下,并且每次暂停时,下坠的工件15都能进入最前面空的摆放盒18内;另一方面,电路指挥夹持条作向后运动,到位后再释放夹持条,工件15就下坠进入承接盒70。
在本实施例中:承接盒70设置在真空室盖体37上,其数量是10个。待加工的工件15坠入承接盒70之前,真空室盖体37和真空室主体45处于分离状态。
上述介绍的情况有:前、后夹持条夹持工件后作向上运动、再作向后运动,接着释放夹持条释放工件15下坠进入承接盒70;该情况适应的对象是:待释放的工件15,其位置不高。
如果待释放的工件15,其位置较高的,可以增加一个下降运动,使工件15下降高度后再释放,即可描写为:取放机构首先将位于摆放盒18中的工件15夹持住,其次将所夹持的工件15升高,接着将所夹持的工件15向后移动,最后将所夹持的工件15下降后再释放到承接盒70内。
技术分析。如果工件15太高、下坠的距离太长,容易造成:下坠中的工件15出现翻转、偏离,落入承接盒70的工件15姿态不理想,工件15内的物料溅出,等等不良情况。而工件15高度合适、下坠的距离短一些,完全可以有效避免前述的不良情况。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对承接盒70的设计作说明和解释。
实施例三中,前、后夹持条每次夹住10个工件15,承接盒70数量也是10个,这些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继续沿用。
设计1。
前提条件:每个承接盒70的长高宽等等的尺寸全部相同,相邻的承接盒70间距相等。
假想和定义:每个承接盒70存在着一条居中的中心线。一个承接盒70的中心线到相邻承接盒70的中心线,该两个中心线的距离称之为中心线间隔距离。
a.将所有承接盒70中心线间隔距离设计为相等,并称该距离为承接盒70横向幅度尺寸;
b.将所有摆放盒18中心线间隔距离设计为相等,并称该距离为摆放盒18横向幅度尺寸;
c.将a和b的距离设计为相等,即承接盒70横向幅度尺寸和摆放盒18横向幅度尺寸相同,如此,至少可以在尺寸计算上达到:10个摆放盒18中摆放的10个工件15,可以一次性由前、后夹持条取出并一一释放到10个承接盒70。
设计2.
为了使坠入到承接盒70内的工件5能在进入过程中稳当,需要对承接盒70作仔细设计,产生良好的技术效果,其具体所指是:a.工件15进入承接盒70的过程顺畅;b.已经位于承接盒70内的工件15呈现竖直状态;c.已经位于承接盒70内的工件15,其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10个工件15在空间上的一致性和相似性要高。为此,采取以下的技术措施。
每一承接盒70包括:前结构,后结构,左结构,右结构,以及可以开合的下结构。技术措施是:承接盒70的上部大于承接盒70的下部,或者承接盒70的上部大于承接盒70的身部。承接盒70的上部大是指:前结构的上部外倾,后结构的上部外倾;或者,左结构的上部外倾,右结构的上部外倾;再或者,前结构的上部、后结构的上部、左结构的上部、右结构的上部全部外倾。
图14中绘制有5个承接盒70,所有的承接盒70都同样设置,即它们:前结构的上部、后结构的上部、左结构的上部、右结构的上部全部外倾。
下面,对承接盒70的结构作一下2点说明。
1.每一承接盒70包括:前结构,后结构,左结构,右结构,以及开合的下结构;其中的左结构和右结构可以是每一承接盒70独立拥有的,也可以是相邻者共同拥有的。比如,各个承接盒70之间并不连在一起,它们之间如果有间隙的,则每个承接盒70独立拥有左结构和右结构;再比如,各个承接盒70,其相邻者是连在一起的,相邻者之间没有间隙,则每个承接盒70可以独立拥有左结构和右结构,也可以是相邻者合用公用结构。
2.前结构,后结构,左结构,右结构,以及开合的下结构,它们可以是由板块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多根条状物构成的。
实施例五
已经真空封装完成的工件15,需要从承接盒70中排放出来,为此,将承接盒70的底部设计为可以敞开和闭合的结构。
执行敞开和闭合动作的部件称之为排放作业部件65。可以承担该敞开、闭合功能的部件种类很多,比如气缸、电磁铁、电机,等等。另外,从机械结构上也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推拉式、转动式,等等。对于多个承接盒70的情况,建议设计为全部承接盒70共用一个排放作业部件65,或者建议设计为全部承接盒70共用一对排放作业部件65。
结合图14和图15进行说明。图14是承接盒70和排放作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图中的排放作业部件是一对气缸,气缸的输出轴处于伸出状态。图15是图14的变化图,本图中的气缸输出轴处于缩回状态。图中的标号说明:承接盒70-1;长形板83;气缸84;气缸84-1。
在图14中,采用两个气缸作为承担敞开和闭合功能的排放作业部件65。如图所示,承接盒70数量为5个;一条长形板是5个承接盒70的共用下结构(下结构也可称之为底板)。当两个气缸的输出轴伸出时,长形板被推至承接盒70的下方,变成了5个承接盒70的共用底板,参见图14。承接盒70内如果有工件15,就会被长形板托住、继续留在承接盒70内。
当两个气缸的输出轴在电路的命令下缩回时,长形板就被拉出,参见图15;此时,5个承接盒70均失去底板,承接盒70内的工件15发生坠落。
以上的情况,还可以变化设计为其他模式。
变化一,是只使用一个气缸。
变化二,是长形板83变前后运动为转动运动。气缸输出轴伸出、推动长形板83正向旋转90°角度呈水平状态,长形板83就成为5个承接盒70的共用底板;气缸输出轴缩回、抽动长形板83反向旋转90°角度呈垂直状态,5个承接盒70的下部均失去依托,承接盒70内的工件下坠。
排放作业部件65包括排放部件主体和排放执行零件;如上述气缸,我们可以将气缸的输出轴视为排放执行零件,气缸的身部视为排放部件主体。
当真空室内部的空间较大时,可以把整个气缸、包括输出轴都安置在真空室内部。
当气缸较大、或当真空室内部的空间较小时,可以将气缸的身部设置在真空室外部的真空室盖体上,并与真空室盖体37固定连接;输出轴的全部或输出轴的部分伸入真空室内部;同时需要做好密封处理工作,防止泄气。
如果排放作业部件65为电磁铁的,也有上述类似的情况。
实施例六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动作箱1和右侧动作箱1-1具有左右对称性,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具有前后对称性。每一动作箱均包括:箱体,前结构件72,后结构件73,动力部件,以及辅助零部件。
左侧动作箱1,其设置在夹持安装座10的左侧,其前结构件72与前夹持条13的左部固定连接,其后结构件73与后夹持条13-1的左部固定连接;
右侧动作箱1-1,其设置情况与左侧动作箱1类似和对称。
前结构件72和后结构件73如果作相向运动,造成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产生夹紧动作;前结构件72和后结构件73如果作相背运动,造成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产生松开的释放动作。所以,有必要说明前结构件72和后结构件73的运动情况。
首先,对于前结构件72和后结构件73而言,可以是两者都发生运动,也可以是一个固定、另一个运动。
其次,动力源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电磁铁部件。如果是气缸的,则在自动化控制电路的命令下,气缸的伸出、缩回带动了结构件的运动。如果是电磁铁部件的,则在自动化控制电路的命令下,其通电产生的电磁吸力带动了电磁铁部件内的活动块运动,活动块伸出和缩回推动前后结构件的相向移动和相背移动,从而实现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的夹持和释放。
实施例七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7进行说明。见图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发明真空封装系统除了有真空封装设备外,还设置有成品出料机20。
如果没有成品出料机20,真空封装完成的工件15从承接盒70内排放坠落下来,后续工作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落入周转箱内,这样需要工人经常更换箱子,将空箱子推入,将满箱子拉出,如此处理,不仅投入的劳力多、劳动强度大,需要有人照看,而且往往会发生工件15散落在地的情况,很不卫生。第二中选择是,由于机器下部的空间很低,无法置放周转箱,如此,就只能使用纸板或木板屯放工件15,该选择虽然只是一种凑合的办法,很不正规了,弊端多多。
真空封装系统设置了成品出料机20后,下坠的工件15落入成品出料机20的输送带上、并自动汇集到产品装运箱25内。所以,增添了成品出料机20后,好处很多:一是劳力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二是产品装运箱25在明显之处,有什么情况一目了然,不需要专人看管;三是不会发生工件15散落在地的情况。
如果产品装运箱25的尺寸设计的大一些,并在箱底装上轮子,那好处就更大、更多,劳力和劳动强度将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到箱内情况。
实施例八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真空封装系统除了有真空封装设备外,还设置有灌装设备,并且进料输送机19和灌装设备具有联动的性质。
比如,在图1中的进料输送机19,其右端伸入灌装设备中;灌装设备中坠落下来的工件,一一均落入进料输送机19的摆放盒18内。上述联动一词的意思是指:灌装设备中坠落下来的工件,能够自动化一一进入进料输送机19的摆放盒18内。
一般认为,灌装设备和真空封装设备的联动是很困难的;但本发明提出使用一个极其简单的发明方法就可以实现进料输送机19和灌装设备的联动,即通过设置检测部件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联动的目的。该检测部件专门用来检测有无工件15下坠的情况。有工件15下坠的,检测部件就向自动化控制电路发出报告信息,自动化控制电路发出命令,进料输送机19运动,使坠落了工件15的摆放盒18向前移动一个工位,而后面一个空的摆放盒18则等待新的工件15坠落进来。
检测部件的检测方法,可以是直接检测法,也可以是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如在工件15坠落的路途中(可以在灌装设备的出料处)设置红外光电检测部件,其原理是:工件15坠落时会有一瞬间遮挡红外光线,或者工件15坠落时会有一瞬间造成红外光线被反射,等等。间接检测法,如:对摆放盒18进行检测、探知其是否有工件15存在,或者对摆放盒18进行检测、探知其是否由轻变重,等等。
检测部件的类型可以根据情况而定,备选的有光电检测类型的,电磁检测类型的,等等。
以下,结合图16进行说明。图16是图1右部的局部移出变化放大图,放大比例2∶1,变化内容是增加了标号为85的光电检测部件;图中的标号说明:被动链轮17;进料输送机19。
如图16所示,在进料输送机19的右端部位设置光电检测部件,其主要是使用了一对红外线发射光管和红外线接收光管。当摆放盒18内没有工件15时,接收光管可以收到发射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线,如此,则摆放盒18保持不动;当摆放盒18内落进工件时,红外光线被阻挡,接收光管收不到发射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线,红外线接收光管发出变化的信息,自动化控制电路收到变化信息后发出指令,进料输送机19动作,新装有工件15的摆放盒18向左行进一个工位后停下,后一个新的空摆放盒等待工件15进来。
上述一对红外线发射光管和红外线接收光管可以通过支架安装在进料输送机19的右端部位;也可以设置一个落地支架来安装光电检测部件。
所述的一对红外线发射光管和红外线接收光管,可以购买成套性质的传感器产品。
下面,对有关的技术问题作更加详尽的说明和解释。
1.现有的灌装设备。目前,在市场上有多种型号、规格的灌装设备供应,而且生产的厂家也很多,因此,采购现成的灌装设备不存在问题。
2.现有技术灌装设备的作业过程可以分为两大步骤,第一步骤,将物料装入袋中(或者称将物料灌入袋中),第二步骤,对向上的袋口进行封口;封口结束后工件下坠,灌装设备所作的作业就完成了。
3.在本发明中,如果系统中包括了灌装设备,并且要求灌装设备和发明真空封装设备为联动,则需要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作业进行小小的改动,其具体有一下两个方案供选用。
第一种选择方案是:上述第一步骤完成后、工件就下坠,即朝上的部位完全不作封口处理。
第二种选择方案是:上述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均完成后、工件下坠;但是在进行第二步骤时,封口处不要全部密封,仅仅需要封住大部分开口,留下小部分朝上的开口,以便后续作业时进行抽真空。
上述两种选择方案中,采用任何一种均可以,但优先推荐第二种选择方案。
不论采用第一种选择方案,还是采用第二种选择方案,它们在现有技术的灌装设备上均能顺畅的实施。
还有,在上述第一种选择方案和第二种选择方案中,不论是朝上部位完全不作封口处理的,还是朝上部位封住大部分开口、留下小部分朝上开口的,该两种情况均与“开口朝上”不冲突,换言之,开口朝上的意思范围是:既可以是朝上部位不作密封的完全开口的情况,也可以是朝上部位只有小部分开口而大部分已经做了封口处理的情况。
4.灌装设备出来的工件15下坠至摆放盒18内,其下坠的距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短一下,一是可以确保开口朝上,二是可以避免工件内的物料溅出。
5.脱离本实施例,如果进料输送机19和灌装设备是分别独立工作的,没有进行联动,那么灌装设备出来的工件15,可以由工人用手工的方法送入摆放盒18内的,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且劳动强度大。
很显然,当发明真空封装系统设置了灌装设备,并且灌装设备和进料输送机实现联动,不仅完全免除了手工摆放工件15的劳动作业,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速度。
实施例九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真空封装系统除了有真空封装设备外,还设置了成品出料机20,以及设置了灌装设备。
设置成品出料机20的情况在实施例七中已经做了详细介绍;设置灌装设备以及系统联动的问题,在实施例八中也已经做了详细介绍;所以此处不再重复行文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上述发明真空封装系统,可以从灌料、真空封装,到产品汇集,其整个生产流程的全自动化,当中不再需要人工劳动,因而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人数量,生产速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介绍进料输送机19的有关情况。
结合图1、图2和图3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真空封装系统的示意图之一;图中左下部的箭头代表:成品出料机20朝上负重面的运动方向朝左;图中右部的箭头代表:装有工件15的摆放盒18,其在进料输送机19承载下的运动方向朝左。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比例为2.5∶1。
与进料输送机19运转有关的零部件有:伺服电机42,行星减速机40,第一传动链轮39,第二传动链轮38,主动链轮27,传动链条82,被动链轮17,以及摆放盒18。
参见图1。伺服电机42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连接(导线连接情况图中省略未画)。收到自动化控制电路的命令,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转动→驱动行星减速机40转动并减速→驱动第一传动链轮39转动→驱动第二传动链轮38转动→带动主动链轮27转动→传动链条82转动→被动链轮17转动、及摆放盒18移动。
使用了伺服电机42及其配套的传动系统后,可以对进料输送机19的运转进行精密控制,再配以多个检测头(传感器)等,进料输送机19完全能够达到有序、精细、准确、高速、复杂运转。
实施例十一
在实施例一中,取放机构使用了升降移动气缸5,该气缸在本实施例中被升降伺服电机组件来取代,其方法如下。
升降伺服电机组件包括:升降螺杆102,升降螺母座103,升降螺母支架104,以及升降伺服电机101;升降伺服电机101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升降螺杆102的外螺纹与升降螺母座103的内螺纹,它们螺纹配合;所述的升降伺服电机101,输出轴在下,其身部在上并与升降气缸座7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螺母座103与升降螺母支架104固定连接,升降螺母支架104与夹持安装座10固定连接;升降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与升降螺杆102的上部固定连接;升降螺杆102的身部旋入升降螺母座103并向下穿出。
对于以上的描述,作如下的说明和解释。
图11显示的是实施例一中使用升降移动气缸5的情况。
图17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立体示意图;本图显示的是:新的升降组件取代了升降移动气缸5后的情况。
结合图17说明,当接到自动化控制电路电的命令后,升降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旋转,带动了升降螺杆102旋转,使得夹持安装座10连同夹持条上升或下降。
因此,经过以上的改造,升降移动气缸5被取代了。
特别说明:在本发明中,升降螺杆102可以是螺杆,可以是丝杆,进一步的还可以是滚珠丝杆。
实施例十二
在实施例一中,取放机构使用了两个前后移动气缸,即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伺服电机以及其他部件取代了实施例一中的两个前后移动气缸,详见如下说明。
用于取代两个前后移动气缸的部件是: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第二前后伺服电机,支架202,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第二前后移动螺母座,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第二前后移动螺杆。
对于取放机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不再重复介绍,下面仅指出取代后所出现的不同情况。
1.前后移动螺杆的外螺纹和前后移动螺母座的内螺纹,它们螺纹配合。
2.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和第二前后伺服电机,它们的身部均通过支架202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和第二前后移动螺母座,它们均设置在升降气缸座7上。
3.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的输出轴与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的身部旋入并穿出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第二前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前后移动螺杆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前后移动螺杆的身部旋入并穿出第二前后移动螺母座。
4.自动化控制电路,其通过导线与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及第二前后伺服电机的接线端电连接。
5.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和第二前后伺服电机不再需要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
为了便于理解上面所列出的5点,以下结合图18和图19进行说明。
定义:前者包括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以及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定义:后者包括第二前后伺服电机、第二前后移动螺母座以及第二前后移动螺杆。由于前者和后者相类似,所以将前者的情况理解清楚了,则后者的情况就不言而喻了。
参见图18,当自动化控制电路发出前进命令,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正转和第二前后伺服电机同时正转,两电机的输出轴分别带动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正转和第二前后移动螺杆正转,推动升降气缸座7向左运动并移动到图19所示的位置。
在图19所示的情况下,自动化控制电路发出后退命令,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反转和第二前后伺服电机反转,两电机的输出轴分别带动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正转和第二前后移动螺杆反转,推动升降气缸座7向右运动并移动到图19所示的位置。
特别说明:在本发明中,两根前后螺杆可以是螺杆,可以是丝杆,进一步的还可以是滚珠丝杆。
实施例十三
在实施例一的取放机构中,其取放机构中有三个气缸,分别是升降移动气缸5、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
对于实施例一中取放机构的升降移动气缸,实施例十一中用升降伺服电机组件来取代了升降移动气缸5。升降伺服电机组件包括:升降螺杆102,升降螺母座103,升降螺母支架104,以及升降伺服电机101。
对于实施例一中取放机构的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实施例十二中用了两套伺服电机组件来取代了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两套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第二前后伺服电机,支架202,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第二前后移动螺母座,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第二前后移动螺杆。
在本实施例十三中,对实施例一中的取放机构进行改变,用三个伺服电机以及相关部件取代实施例一中的升降移动气缸5、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即取代后的取放机构不再使用气缸。
其中,取代升降移动气缸5的办法详见实施例十一;取代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的办法详见实施例十二。
由于实施例十一和实施例十二均已经将情况说明清楚了,在此就不再重复赘述了。

Claims (13)

1.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包括:进料输送机(19),真空封装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电路;
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料输送机(19)中设置一个以上的摆放盒(18),每一摆放盒(18)中放进入一个工件(15),工件(15)的开口朝上;
所述的真空封装设备包括:含有设备机架(21)的机架构件,真空泵(49),取放机构,以及真空密封装置;
真空密封装置包括:在电路指挥下作向前和向后移动的真空室主体(45),真空室盖体(37),一个以上的承接盒(70),排放作业部件(65),以及电加热的封口器(32);真空室盖体(37)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或者真空室盖体(37)通过连接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
在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处于合拢状态时,承接盒(70)和封口器(32)均位于真空室内部;
所述的真空泵(49),其接口端与真空室通过真空管道(50)进行气路连接,或者其接口端与真空室通过真空管道(50)以及气阀进行气路连接;
所述的取放机构,其工作任务包括四者:第一者,将位于摆放盒(18)中的工件(15)夹持住,第二者,将所夹持的工件(15)升高,第三者,将所夹持的工件(15)向后移动,以及第四者,将所夹持的工件(15)释放到承接盒(70)内,或者将所夹持的工件(15)下降后再释放到承接盒(70)内;
工件(15)释放到承接盒(70)前,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处于分离状态;
在工件(15)释放到承接盒(70)之后,真空封装系统所进行的后续工作依序包括:a.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进行合拢,b.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作业,c.封口器(32)对工件(15)进行封口作业,d.对真空室进行恢复大气作业,e.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进行分离,以及f.在排放作业部件(65)的推动下,对承接盒(70)已经真空密封的工件(15)作排放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真空封装设备的机架构件包括:安装前板(4)和安装后板(33);安装前板(4)直接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或者安装前板(4)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安装后板(33)直接与设备机架(21)固定 连接,或者安装后板(33)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
所述的真空封装设备包括空压机;
所述的取放机构包括:第一直线轴(34),第二直线轴(34-1),第一直线轴承箱(35),第二直线轴承箱(35-1),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升降移动气缸(5),升降气缸座(7),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夹持机构,以及夹持安装座(10);
第一直线轴(34)和第二直线轴(34-1)水平设置;
第一直线轴(34),其身部穿过第一直线轴承箱(35)并与第一直线轴承箱(35)滑动连接,其前部与安装前板(4)固定连接,其后部与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第二直线轴(34-1),其身部穿过第二直线轴承箱(35-1)并与第二直线轴承箱(35-1)滑动连接,其前部与安装前板(4)固定连接,其后部与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它们的输出轴均与升降气缸座(7)连接,它们的身部均和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
所述的升降气缸座(7),其与第一直线轴承箱(35)固定连接,其与第二直线轴承箱(35-1)固定连接;
所述的升降移动气缸(5),其身部与升降气缸座(7)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夹持安装座(10)连接;
升降气缸座(7)和夹持安装座(10),在它们的左侧设置第一导向部件,在它们的右侧设置第二导向部件;
夹持机构与夹持安装座(10)连接;
空压机通过气管将压缩空气送至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该两个气缸的接线端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根据自动化控制电路的指令,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的输出轴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的输出轴伸出或缩回;
空压机通过气管将压缩空气送至升降移动气缸(5),该气缸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根据自动化控制电路的指令,升降移动气缸(5)的输出轴伸出或缩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真空封装设备的机架构件包括:安装前板(4)和安装后板(33);安装前板(4)直接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或者安装前板(4)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安装后板(33)直接与设备机架(21)固定 连接,或者安装后板(33)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
所述的真空封装设备包括空压机;
所述的取放机构包括:第一直线轴(34),第二直线轴(34-1),第一直线轴承箱(35),第二直线轴承箱(35-1),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升降螺杆(102),升降螺母座(103),升降螺母支架(104),升降伺服电机(101),升降气缸座(7),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夹持机构,以及夹持安装座(10);所述升降螺杆(102)的外螺纹与升降螺母座(103)的内螺纹,它们螺纹配合;
第一直线轴(34)和第二直线轴(34-1)水平设置;
第一直线轴(34),其身部穿过第一直线轴承箱(35)并与第一直线轴承箱(35)滑动连接,其前部与安装前板(4)固定连接,其后部与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第二直线轴(34-1),其身部穿过第二直线轴承箱(35-1)并与第二直线轴承箱(35-1)滑动连接,其前部与安装前板(4)固定连接,其后部与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它们的输出轴均与升降气缸座(7)连接,它们的身部均和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
所述的升降气缸座(7),其与第一直线轴承箱(35)固定连接,其与第二直线轴承箱(35-1)固定连接;
所述的升降伺服电机(101),其输出轴在下,其身部在上并与升降气缸座(7)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螺母座(103)与升降螺母支架(104)固定连接,升降螺母支架(104)与夹持安装座(10)固定连接;升降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与升降螺杆(102)的上部固定连接;升降螺杆(102)的身部旋入升降螺母座(103)并向下旋转穿出;升降伺服电机(101)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
升降气缸座(7)和夹持安装座(10),在它们的左侧设置第一导向部件,在它们的右侧设置第二导向部件;
夹持机构与夹持安装座(10)连接;
空压机通过气管将压缩空气送至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该两个气缸的接线端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根据自动化控制电路的指令,第一前后移动气缸(29)的输出轴和第二前后移动气缸(29-1)的输出轴伸出或缩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真空封装设备的机架构件包括:安装前板(4)和安装后板(33);安装前板(4)直接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或者安装前板(4)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安装后板(33)直接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或者安装后板(33)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
所述的真空封装设备包括空压机;
所述的取放机构包括:第一直线轴(34),第二直线轴(34-1),第一直线轴承箱(35),第二直线轴承箱(35-1),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第二前后伺服电机,第二前后移动螺杆,第二前后移动螺母座,升降移动气缸(5),升降气缸座(7),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夹持机构,以及夹持安装座(10);前后移动螺杆的外螺纹和前后移动螺母座的内螺纹,它们螺纹配合;
第一直线轴(34)和第二直线轴(34-1)水平设置;
第一直线轴(34),其身部穿过第一直线轴承箱(35)并与第一直线轴承箱(35)滑动连接,其前部与安装前板(4)固定连接,其后部与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第二直线轴(34-1),其身部穿过第二直线轴承箱(35-1)并与第二直线轴承箱(35-1)滑动连接,其前部与安装前板(4)固定连接,其后部与安装后板(33)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和第二前后伺服电机,它们的身部均通过支架(202)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和第二前后移动螺母座,它们均设置在升降气缸座(7)上;
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的输出轴与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前后移动螺杆(204)的身部旋入并穿出第一前后移动螺母座(203);
第二前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前后移动螺杆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前后移动螺杆的身部旋入并穿出第二前后移动螺母座;
所述的升降气缸座(7),其与第一直线轴承箱(35)固定连接,其与第二直线轴承箱(35-1)固定连接;
所述的升降移动气缸(5),其身部与升降气缸座(7)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夹持安装座(10)连接;
升降气缸座(7)和夹持安装座(10),在它们的左侧设置第一导向部件,在它们的右侧设置第二导向部件;
夹持机构与夹持安装座(10)连接;
自动化控制电路,其通过导线与第一前后伺服电机(201)的接线端及第二前后伺服电机的接线端电连接;
空压机通过气管将压缩空气送至升降移动气缸(5),此气缸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根据自动化控制电路的指令,升降移动气缸(5)的输出轴伸出或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导向部件包括:第一导向轴套(2)和第一导向轴(3);所述的第二导向部件包括:第二导向轴套(2-1)和第二导向轴(3-1);第一导向轴套(2)的内径尺寸和第一导向轴(3)的外径尺寸滑动配合;第二导向轴套(2-1)的内径尺寸和第二导向轴(3-1)的外径尺寸滑动配合;
第一导向轴套(2)设置在升降气缸座(7)的左侧位置,第二导向轴套(2-1)设置在升降气缸座(7)的右侧位置,第一导向轴(3)的底部与夹持安装座(10)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导向轴(3-1)的底部与夹持安装座(10)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导向轴(3)与第一导向轴套(2)滑动连接,第二导向轴(3-1)与第二导向轴套(2-1)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左侧动作箱(1),右侧动作箱(1-1),前夹持条(13),以及后夹持条(13-1);
每一动作箱均包括:箱体,前结构件(72),后结构件(73),动力部件,以及辅助零部件;
所述的左侧动作箱(1),其设置在夹持安装座(10)的左侧,其前结构件(72)与前夹持条(13)的左部固定连接,其后结构件(73)与后夹持条(13-1)的左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右侧动作箱(1-1),其设置在夹持安装座(10)的右侧,其前结构件与前夹持条(13)的右部固定连接,其后结构件与后夹持条(13-1)的右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动力部件为气缸,或者所述的动力部件为电磁铁部件;
如果动力部件为气缸的,气缸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气缸输出轴的伸出和缩回推动前后结构件的相向移动和相背移动,从而实现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的夹持和释放;
如果动力部件为电磁铁部件的,电磁铁部件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电磁铁部件的活动块伸出和缩回推动前后结构件的相向移动和 相背移动,从而实现前夹持条(13)和后夹持条(13-1)的夹持和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真空封装设备包括:第一开合气缸(58),第二开合气缸(58-1),第一滑动轴(64),第二滑动轴(64-1),第三直线轴承箱(63),第四直线轴承箱(63-1),以及空压机;
所述的第一开合气缸(58),其输出端与真空室主体(45)后部的左侧位置连接,其身部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直线轴承箱(63)与真空室主体(45)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轴(64),其身部与第三直线轴承箱(63)滑动连接,其两端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二开合气缸(58-1),其输出端与真空室主体(45)后部的右侧位置连接,其身部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直线轴承箱(63-1)与真空室主体(45)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64-1),其身部与第四直线轴承箱(63-1)滑动连接,其两端通过连接零部件与设备机架(21)固定连接;
空压机通过气管将压缩空气送至第一开合气缸(58)和第二开合气缸(58-1);该两个气缸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根据自动化控制电路的指令,第一开合气缸(58)的输出轴和第二开合气缸(58-1)的输出轴伸出或缩回从而实现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的合拢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真空封装设备包括空压机;
所述的真空密封装置包括:内设电热丝的封口器(32),第一隔热板(68),第二隔热板(68-1),第一封口气缸(28),第二封口气缸(28-1),第一封口导向部件(52),第二封口导向部件(52-1),第三封口导向部件(52-2),以及第四封口导向部件(52-3);每一个导向部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
所述的第一封口气缸(28),其设置在真空室主体(45)后部的左侧位置,其输出轴深入真空室主体(45)的内部并与第一隔热板(68)连接;第一封口导向部件(52)和第二封口导向部件(52-1),它们分别位于第一封口气缸(28)的左侧和右侧,它们的固定件均与真空室主体(45)固定连接,它们的活动件均与第一隔热板(68)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二封口气缸(28-1),其设置在真空室主体(45)后部的右侧位 置,其输出轴深入真空室主体(45)的内部并与第二隔热板(68-1)连接;第三封口导向部件(52-2)和第四封口导向部件(52-3),它们分别位于第二封口气缸(28-1)的左侧和右侧,它们的固定件均与真空室主体(45)固定连接,它们的活动件均与第二隔热板(68-1)固定连接;
第一隔热板(68)和第二隔热板(68-1),它们与封口器(32)固定连接;
空压机通过气管将压缩空气送至第一封口气缸(28)和第二封口气缸(28-1),该两个气缸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电连接,根据自动化控制电路的指令,第一封口气缸(28)的输出轴和第二封口气缸(28-1)的输出轴伸出或缩回从而带动封口器(32)的前行或后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真空密封装置包括耐高温的橡胶条(80);所述的排放作业部件(65)包括排放部件主体和排放执行零件;
耐高温橡胶条(80)设置在真空室盖体(37)上;
所述的承接盒(70)为两个以上;每一承接盒(70)包括:前结构,后结构,左结构,右结构,以及开合的下结构;下结构与排放执行零件相连,下结构的打开或合拢由排放执行零件的动作而决定;
真空室主体(45)和真空室盖体(37)合拢后,耐高温橡胶条(80)和承接盒(70)均位于真空室内部;排放执行零件和排放部件主体的情况为以下三者中的任意一者:
a.排放执行零件和排放部件主体全部位于真空室的内部;
b.排放执行零件的全部位于真空室的内部,排放部件主体位于真空室的外部;
c.排放执行零件的部分位于真空室的内部,排放部件主体位于真空室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料输送机(19)包括:驱动机构,主动链轮(27),传动链条(82),被动链轮(17),以及摆放盒(18);
驱动机构驱动主动链轮(27)的转动,传动链条(82)套在主动链轮(27)和被动链轮(17)上形成链动连接,摆放盒(18)与传动链条(82)连接;
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42),行星减速机(40),第一传动链轮(39),第二传动链轮(38),以及零部件;
伺服电机(42)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自动化控制电路连接;
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行星减速机(40),第一传动链轮(39),第二传动链轮(38),主动链轮(27),前述五者依序设置为前后传动连接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摆放盒(18)为六个以上,所述的承接盒(70)为三个以上;
所述的系统包括灌装设备和检测部件;
灌装设备将物料灌装到塑料袋中形成已经装袋而尚未真空密封的工件(15),该工件(15)下坠后落入到进料输送机(19)的摆放盒(18)中;
所述的检测部件,其检测工件(15)下坠的情况,其设置在灌装设备上,或者其设置在进料输送机(19)上,或者其设置在另行设立的落地支架上;所述的检测包括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
所述的自动化控制电路通过电线与检测部件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摆放盒(18)为六个以上,所述的承接盒(70)为三个以上;
所述的系统包括:成品出料机(20)和产品装运箱(25);
所述的成品出料机(20),其设置在承接盒(70)的下方,其输出端的下方设置产品装运箱(2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封装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摆放盒(18)为六个以上,所述的承接盒(70)为三个以上;
所述的系统包括:灌装设备,检测部件,成品出料机(20),以及产品装运箱(25);
灌装设备将物料灌装到塑料袋中形成已经装袋而尚未真空密封的工件(15),该工件(15)下坠后落入到进料输送机(19)的摆放盒(18)中;
所述的检测部件,其检测工件(15)下坠的情况,其设置在灌装设备上,或者其设置在进料输送机(19)上,或者其设置在另行设立的落地支架上;所述的检测包括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
所述的自动化控制电路通过电线与检测部件电连接;
所述的成品出料机(20),其设置在承接盒(70)的下方,其输出端的下方设置产品装运箱(25)。
CN201310257426.0A 2013-06-20 2013-06-20 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Active CN104229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7426.0A CN104229186B (zh) 2013-06-20 2013-06-20 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7426.0A CN104229186B (zh) 2013-06-20 2013-06-20 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9186A CN104229186A (zh) 2014-12-24
CN104229186B true CN104229186B (zh) 2016-11-23

Family

ID=52218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7426.0A Active CN104229186B (zh) 2013-06-20 2013-06-20 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9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20567A (ko) * 2015-08-12 2017-02-23 주식회사 웰탑테크노스 레이저 다이오드 캡 자동 용접장치
CN105292615A (zh) * 2015-10-29 2016-02-03 江苏利特尔绿色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防粘蜡纸包装材料热封装置
CN106217587A (zh) * 2016-08-25 2016-12-14 德清三明坩埚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实验坩埚成型机
CN106516234B (zh) * 2016-10-21 2018-10-09 昆山尚威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真空包装机
CN107314874B (zh) * 2017-08-16 2023-04-07 杭州泰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泵自动装配线的智能化拔移送料气密检测系统
CN107697344B (zh) * 2017-09-16 2019-08-23 象山绿缘轻工机械制造厂 一种台式真空封口机
CN108100351B (zh) * 2017-12-13 2020-04-17 亳州广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的药品真空包装装置
CN109353563B (zh) * 2018-12-12 2024-02-09 厦门乐斯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封口机
CN116395186B (zh) * 2023-06-09 2023-08-22 临朐浩俊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线用真空包装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8660Y (zh) * 2000-08-18 2001-07-11 天津市肉类联合加工厂浦英机械厂 多功能全自动连续真空充气包装机
CN201193108Y (zh) * 2008-04-09 2009-02-11 东莞市鸿宝精密机械制造厂 直线式双面加热真空封装机
CN201842279U (zh) * 2010-11-08 2011-05-25 余姚市金龙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真空包装横向塑封装置
CN102756821A (zh) * 2012-08-09 2012-10-31 安徽信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封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7914A (ja) * 1990-07-30 1992-03-19 Kawashima Packaging Mach Ltd 横形製袋充填包装方法
JP3365524B2 (ja) * 1993-12-20 2003-01-14 茨木精機株式会社 真空包装装置
JPH08318911A (ja) * 1995-05-23 1996-12-03 Furukawa Seisakusho:Kk 真空包装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8660Y (zh) * 2000-08-18 2001-07-11 天津市肉类联合加工厂浦英机械厂 多功能全自动连续真空充气包装机
CN201193108Y (zh) * 2008-04-09 2009-02-11 东莞市鸿宝精密机械制造厂 直线式双面加热真空封装机
CN201842279U (zh) * 2010-11-08 2011-05-25 余姚市金龙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真空包装横向塑封装置
CN102756821A (zh) * 2012-08-09 2012-10-31 安徽信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封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9186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9186B (zh) 一种真空封装系统
CN205312018U (zh) 用于炸药包装线的自动包装机
CN104743164B (zh) 一种自动套袋机
CN101982375A (zh) 禽蛋自动装箱机械手及其装箱方法和控制方法
CN202588160U (zh) 一种面团自动抓取装盘设备
CN105501544B (zh) 冰激凌自动包装系统
CN101704421A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上箱机
CN104369908A (zh) 制杯模内自动取料叠堆的多功能传送套袋机组
CN110304301A (zh) 产品入托装盒生产线
CN107776943A (zh) 一种白酒间歇式包装工作方法
CN104943233A (zh) 双工位全自动双层袋成型机
CN106347740A (zh) 一种瓶胚的机器人分拣整理装箱系统
CN109742315A (zh) 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及其注液方法
CN206375431U (zh) 一种托盘分离装置
CN201553314U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上箱机
CN207874217U (zh) 一种二轴自动取料机械手
CN202613939U (zh) 一种冻干机的西林瓶制剂框式自动进出料装置
CN204223268U (zh) 制杯模内自动取料叠堆的多功能传送套袋机组
CN207418278U (zh) 盒装物料的取料设备
CN209870810U (zh) 一种真空包装大米自动装袋装置
CN206013134U (zh) 一种电池包装机
CN104828265B (zh) 一种自动包装机
CN104260931A (zh) 一种无振动整体式高速装箱机
CN208630900U (zh) 一种农产品自动化包装生产线
CN208699166U (zh) 一种单机台自动装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