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8353B - 液体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8353B
CN104228353B CN201410251195.7A CN201410251195A CN104228353B CN 104228353 B CN104228353 B CN 104228353B CN 201410251195 A CN201410251195 A CN 201410251195A CN 104228353 B CN104228353 B CN 104228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supply
ink
liquid containing
liqui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11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8353A (zh
Inventor
石泽卓
川手宽之
塚原克智
田中佳行
奥野德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95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38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511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7426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28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8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9Cartridg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容纳体。本发明的课题是难以兼顾墨盒的小型化和组装性的良好这两方面的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手段在于,一种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液体容纳部和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由多个膜部件构成,所述液体供应部用于将容纳在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液体供应部具有接合部和液体供应管部,所述接合部在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与膜部件接合,所述液体供应管部上形成有朝向与接合部的接合面交叉的方向的液体供应口。液体供应管部被设置成从液体供应口侧向液体供应管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液体供应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接合部重叠。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的容纳。
背景技术
作为墨盒(液体容纳体),已知在具有可挠性的袋中容纳墨水的类型。该袋是例如通过在端部熔敷多个膜来形成。该类型的墨盒通常具备液体导出部。液体导出部为具有刚性的管,贯通袋的内部。从墨盒到打印机的流路的确保通过将液体导出部插入到预定的位置而实现。作为液体导出部的配置,已知袋端部被接合面夹住,并向与接合面平行的方向突出的配置(例如,专利文献1)。作为其他的配置,已知被设置在膜面的中央部,贯通一张膜,向与接合面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配置(例如,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254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昭60-2171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难以兼顾墨盒的小型化和组装性的良好性这两方面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液体导出部往突出的方向大型化。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因液体导出部设置为使得贯通一张膜,因此组装性不好。此外,希望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省资源化、制造的简单化、以及可用性的提高等。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液体容纳部和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由多个膜部件构成,所述液体供应部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在该液体容纳体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接合部和液体供应管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膜部件接合,所述液体供应管部上形成有朝向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面交叉的方向的液体供应口。所述液体供应管部被设置成从所述液体供应口侧向所述液体供应管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液体供应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接合部重叠。根据这种方式,因液体供应部进入液体容纳部的膜部件的面方向,因此能够抑制该方向上的液体容纳体的大型化。进而,液体容纳空间相对液体容纳体整体的大小的比率变大。此外,因能够将液体供应部安装在液体容纳部的端部,因此组装性良好。
(2)在上述方式中,构成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的所述膜部件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切口部,所述液体供应管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进入所述切口部中。根据这种方式,由于使液体供应管部进入到切口部中,因此容易相对液体供应部定位膜部件。另外,也能够抑制液体容纳体整体的大型化。
(3)作为其他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液体容纳部和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由多个膜部件构成,所述液体供应部用于将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容纳的液体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在该液体容纳体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接合部和液体供应管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膜部件接合,所述液体供应管部上形成有朝向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面交叉的方向的液体供应口,构成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的所述膜部件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切口部,所述液体供应管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进入到所述切口部中。根据这种方式,由于使液体供应管部进入到切口部中,因此能够相对液体供应部定位膜部件。另外,也能够抑制液体容纳体整体的大型化。
(4)在上述方式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相比所述液体供应管部的位置更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所述接合面,所述伸出部在内部具备连接所述液体供应口和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连接流路。根据这种方式,因伸出部具有与膜部件的接合面,因此能够增加接合面的面积。进而,接合力提高,液体泄漏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因伸出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流路,因此能使伸出部具有多个功能。其结果为,能够抑制液体供应部的大型化。
(5)在上述方式中,所述伸出部在内部具备连接所述连接流路和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旁路流路。根据这种方式,因在伸出部的内部中设置有连接流路和旁路流路,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并能抑制大型化。
(6)在上述方式中,所述液体供应部被支持成使得在连接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状态下相比所述液体容纳部位于重力方向上侧,且使得所述液体供应口朝向交叉方向,所述交叉方向是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方向。根据这种方式,因液体供应口的方向交叉于重力方向,因此与液体消耗装置连接时容易看得见连接部,连接变简单。
(7)在上述方式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向所述交叉方向移动而连接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如果使力作用到液体供应部则液体容纳部就会追随,因此连接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液体喷射系统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液体喷射系统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液体容纳体的容纳的图;
图4是说明液体容纳体的容纳的图;
图5是示出容纳空间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容纳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容纳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容纳体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容纳体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10是示出分解了液体容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流路部件的开口端附近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分解了操作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分解了操作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墨水封入工序的工序图;
图15是液体供应部的立体图;
图16是液体供应部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组装了连接部件和液体供应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8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的部分断面图;
图20是图18的部分断面图;
图21是示出确定了姿势的液体容纳体的侧面图;
图22是注入时的流路的断面图(插入前);
图23是注入时的流路的断面图(插入后);
图24是拆装单元和液体容纳体的断面图;
图25是示出组装了连接部件和液体供应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6是图25中的断面图;
图27是图26的放大图;
图28是示出液体供应部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1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2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3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34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35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6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图37是用于说明拆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38是用于说明拆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39是用于说明拆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40是用于说明拆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41是用于说明拆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42是用于说明拆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43是用于说明各状态的保持以及转移的图;
图44是示出拆装单元、液体容纳体、以及抵接部的侧面图(未接触状态);
图45是示出拆装单元以及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未接触状态);
图46是示出拆装单元、液体容纳体、以及抵接部的侧面图(设置状态);
图47是示出拆装单元以及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设置状态);
图48是示出拆装单元、液体容纳体、以及抵接部的侧面图(安装状态);
图49是示出拆装单元以及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安装状态);
图50是示出安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和抵接部的底视图(安装状态);
图51是示出墨水再注入工序的工序图;
图52是示出用于再注入墨水的切断面的图;
图53是示出墨水封入处理的准备阶段的立体图;
图54是示出结束了流路的连接的阶段的立体图;
图55是示出分解了过滤器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6是示出分解了过滤器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7是示出连接了操作部件和过滤器单元的情形的主视图;
图58是图57的断面图;
图5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实施方式3);
图60是示出安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的侧面图(实施方式3);
图61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实施方式4);
图62是示出膜的切口的图(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液体喷射系统1000的构成:
图1以及图2是示出液体喷射系统1000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系统1000具备打印机10、以及两个液体供应装置20。两个液体供应装置20分别被设置在打印机10的两侧。在液体喷射系统1000的使用状态下,打印机10设置在水平面。XY平面是水平面,Z轴方向是重力方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是重力方向上方向,Z轴方向的负方向是重力方向下方向。以下,将Z轴方向的正方向标记为“+Z轴方向”,将Z轴方向的负方向标记为“-Z轴方向”。关于其他轴(X轴以及Y轴、以及后述的K1轴以及K2轴)也同样标记。
液体供应装置20供应墨水到打印机10。液体供应装置20具备的液体容纳体50(参照图6等)能够相对打印机10可拆装地连接(安装)。
打印机10是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具备记录机构11、多个供纸托盘16、以及排出托盘17。多个供纸托盘16被设置在关于Z轴方向各自不同的位置。供纸托盘16被设置在打印机10的装置第一面102。供纸托盘16中容纳通过打印机10印刷(记录)的字符等图像的记录介质(例如,纸张)。
记录机构11具备吐出墨水的记录头(未图示)。记录头经由管等的流路管与液体供应装置20连通。记录头通过使用从液体供应装置20供应的墨水将墨水吐出到记录介质上,并进行记录(印刷)。将记录了的记录介质排出到排出托盘17。
两个液体供应装置20被设置在与打印机10的装置第一面102交叉的装置第二面104以及装置第三面106。装置第一面102~装置第三面106分别为在打印机10的使用状态下相对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将设置在装置第二面104的液体供应装置20也称为“第一液体供应装置20A”,将设置在装置第三面106的液体供应装置20也称为“第二液体供应装置20B”。在不区分第一以及第二液体供应装置20A、20B地使用的情况下,简单称为“液体供应装置20”。
如图1所示,第一液体供应装置20A具备一个罩部件22、一个液体容纳体50(参照图6、图7)、以及一个拆装单元30(参照图3)。在图2中,因液体容纳体50被罩部件22覆盖,因此未图示。如图2所示,第二液体供应装置20B具备一个罩部件22、三个液体容纳体50、以及对应于各液体容纳体50的三个拆装单元30(参照图4)。以下,在区分两个罩部件22而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22A”、“22B”。在区分四个液体容纳体50而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0K”、“50C”、“50M”、“50Y”。在区分四个拆装单元30而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30K”、“30C”、“30M”、“30Y”。
四个液体容纳体50容纳各自颜色不同的墨水。在实施方式1中,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墨水分别被容纳在不同的液体容纳体50中。液体容纳体50K容纳黑色、液体容纳体50C容纳青色、液体容纳体50M容纳品红色、以及液体容纳体50Y容纳黄色的墨水。
图3以及图4是说明液体容纳体50的容纳的图。图3以及图4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被拆卸了的状态。如图3以及图4所示,液体容纳体50被容纳在由罩部件22划分的容纳空间部26。具体而言,液体容纳体50K被容纳在容纳空间部26A(图3),液体容纳体50C、50M、50Y被容纳在容纳空间部26B(图4)。此外,图3以及图4所示的拆装单元30是示出可动部件40(参照图37~图42)被按压的状态。在安装液体容纳体50的情况下,形成可动部件40被拉出的状态。
图3以及图4所示的拆装单元30中可拆装地安装着液体容纳体50。拆装单元30K被配置在罩部件22A的内侧。拆装单元30C、30M、30Y被配置在罩部件22B的内侧。如图3所示,拆装单元30K被设置在打印机10的装置第二面104。如图4所示,拆装单元30C、30M、30Y被设置在打印机10的装置第三面106。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在拆装单元30中的情况下,容纳在液体容纳体50的墨水被供应到打印机10的记录头。
罩部件22被开闭自如地构成。如图3以及图4所示,该开闭通过以-Z轴方向侧的一端部23为支点、使+Z轴方向侧的另一端部24旋转来实现。当打开罩部件22时,上部被开放,能够从拆装单元30往上方拆卸或从上方安装液体容纳体50。当液体容纳体50容纳的墨水的余量变为微量时,更换液体容纳体50。该更换是通过打开罩部件22来在拆装单元30中安装液体容纳体50、并关闭罩部件22而实现。
图5是示出容纳空间部26B(容纳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容纳空间部26B容纳有液体容纳体50C的状态。如图5所示,容纳空间部26B具备导向部27、以及抵接部80。导向部27以及抵接部80针对三个拆装单元30的每一个而设置。抵接部80与容纳空间部26B一体地设置。在液体容纳部50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的状态下,抵接部80与液体容纳体50抵接。为了抑制液体容纳体50的损伤,抵接部80具有如图5所示的弯曲的凸形状(凸曲面)或者突起。关于抵接部80,与图44~图50一同后述。
当使用者从外部将液体容纳体50插入至容纳空间部26B时,导向部27引导该插入。该引导以作为液体容纳体50的底部的第三膜523(参照图6)抵接到抵接部80的方式实行。为了该引导,导向部27具有如图5所示弯曲的凹形状。此外,容纳空间部26A与容纳空间部26B同样也具有导向部27和抵接部80。
液体容纳体50的构成:
图6以及图7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外观的主视图。图6、图7、图8中示出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在拆装单元30中的状态(安装状态)下的Z轴、K1轴、K2轴。Z轴与图1、图2中所述的Z轴相同。
图6以及图7是示出填充墨水且安装至拆装单元30之前的状态。如图6以及图7所示,液体容纳体50具备液体容纳袋52和操作部件53。操作部件53具备把持部54、液体供应单元55、基板单元58、以及按压部545。把持部54是用于使用者把持液体容纳体50的部分。
液体容纳袋52可以容纳墨水。液体容纳袋52在袋面露出的状态下安装到操作部件53。即,液体容纳袋52未被容纳至壳体等,构成为从外部可见。
液体容纳袋52中,将操作部件53被安装的一侧定义为一端501侧,将一端501的相反的一侧定义为另一端502侧。液体容纳袋52中,将+K2轴方向侧的端定义为第一侧端503侧,将-K2轴方向侧的端定义为第二侧端504侧。
如图8所示,液体供应单元55以及基板单元58位于液体容纳袋52的一端501侧。如图8所示,当沿着K1轴方向观察液体容纳体50时,液体供应单元55以及基板单元58位于使得与一端501至少一部分重叠处。即,液体供应单元55以及基板单元58各自的下端相比一端501的上端位于接近-Z轴方向侧。
液体容纳袋52具有第一膜521、第二膜522(图6)、以及第三膜523。第一至第三膜521~523划分用于内侧容纳墨水的空间部。如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一膜521以及第二膜522构成液体容纳袋52的侧面。如图6所示,第三膜523构成液体容纳袋52的底面。第一膜521以及第二膜522被面对面地配置。第一膜521以及第二膜522的彼此的周边区域51W的一部分被熔敷。详细地说,周边区域51W中,一端501侧部分、第一侧端503侧部分、以及第二侧端504侧部分被熔敷。图6以及图7中所标的交叉阴影线是示出第一以及第二膜521、522被熔敷的部分。
液体容纳袋52的一端501(详细地说,第一以及第二膜521、522的一端)熔敷到操作部件53的接合部549(参照图15、图16)。详细地说,操作部件53的液体供应部53B被夹在构成液体容纳袋52的一端部501的第一膜521以及第二膜522之间,液体供应部53B的接合部549a接合到第一膜521的内侧面,液体供应部53B的接合部549b接合到第二膜522的内侧面。如此,操作部件53是可安装到液体容纳袋52的一端501的部件。图6以及图7中所标的实线的单阴影线是示出操作部件53与第一以及第二膜521、522之间的熔敷部分的周边区域53W。
第三膜523中,第三膜523的周边区域51W、以及第一膜521以及第二膜522的周边区域51W的一部分被熔敷。图6中所标的虚线的单阴影线是示出第三膜523被熔敷到第一以及第二膜521、522的部分。第三膜523是作为裆(マチ)部而发挥功能。
第一至第三膜521~523分别具有可挠性。作为第一至第三膜521~523的材料,使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尼龙、聚乙烯等。液体容纳袋52由其可挠性而随着容纳的墨水量的减少而内部的容积减小。
液体容纳体50具有用于使液体容纳体52中容纳的墨水流入到液体供应单元55(详细地说,是后述的液体供应部53B)的流路部件70。流路部件70被配置在液体容纳袋52的内侧。
使用图8说明液体容纳体50的各部分的关系。将液体容纳袋52的一端501的沿着K2轴方向的把持部54的宽度作为宽度W54。将接合部549的沿着K2轴方向的接合部549的宽度作为宽度W549。宽度W54是K2轴方向中的把持部54的一端部54A和另一端部54B之间的距离。这时,宽度W54小于宽度W549。关于K2轴方向,液体供应单元55和基板单元58位于把持部54的两端部54A、54B之间。
图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外观的仰视图。如图9所示,第三膜523上标注有折线90。如图9所示,折线90被设置成连接第一侧端503和第二侧端504。当液体容纳袋52的内部的容积减小时,第三膜523沿着折线90而被折叠。通过如此折叠第三膜523,顺利地进行液体容纳袋52的内部的容积的减少。其结果为,残留墨水的量减少。残留墨水是指更换液体容纳体50时被拔出(被拆卸)的液体容纳袋52中残留的墨水。
图10是示出分解了液体容纳体50的状态的立体图。液体容纳体50具备液体容纳袋52、连接部件53A、液体供应部53B、按压用部件53C、基板单元58、流路部件70、密封膜99、以及阀机构551。
液体容纳袋52具备缺口部529。缺口部529是设置在一端501的缺口。缺口部529为了避免在熔敷液体供应部53B和液体容纳袋52时液体供应管部57和一端501之间的干涉而被设置。
流路部件70墨水在内部流动的管状的部件。流路部件70具备多个孔71。孔71是贯通流路部件70的外壁和内壁的孔。通过设置孔71,墨水不仅能够从流路部件70的开口端,而且能够从孔71中流入流出。
图11示出流路部件70的开口端附近。流路部件70的下端具备切割部79。切割部79是开口端附近的、流路部件70的壁的一部分被切割而形成的面。通过设置切割部79,尤其在墨水的余量变少时,液体容纳袋52内的底部附近的墨水容易流入到流路部件70的开口端。
图12以及图13是示出分解了操作部件53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操作部件53具备连接部件53A、液体供应部53B、以及按压用部件53C。连接部件53A以及按压用部件53C被组合成夹住液体供应部53B。连接部件53A~按压用部件53C由树脂成型而制造。在实施方式1中,连接部件53A~按压用部件53C的树脂成型中分别使用不同的材料。连接部件53A的材料中使用机械刚性高于液体供应部53B的材料。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将-K1轴方向侧定义为操作部件53的第一侧53fa,将+K1轴方向侧定义为操作部件53的第二侧53fb。
连接部件53A包含把持部54。把持部54的形状是框状。连接部件53A是沿着垂直于K1轴方向(液体供应管部57的中心轴CT方向)的平面的板状的部件。在连接部件53A的基部548(详细地说,基部548的第一侧53fa部分),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通过一体成型而连接。
如图13所示,连接部件53A的第二侧53fb具有三个卡合部511A、511B、511C。卡合部511A、511B、511C是用于通过与液体供应部53B卡合而连接连接部件53A和液体供应部53B的部件。卡合部511是从基部548向液体供应部53B侧(+K1轴方向)突出的凸部。三个卡合部511A、511B、511C沿着K2轴方向(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排列的方向)排列而被配置。当不区分三个卡合部511A、511B、511C而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11”。
卡合部511被设置在基部548的第二侧53fb侧。卡合部511的形状是大致长方体。即,卡合部511的轮廓是大致矩形状,沿着K1轴方向的、围绕虚拟直线的形状。
如图13所示,连接部件53A在第二侧53fb具备八个(图中仅图示七个)部件卡合部588。部件卡合部588是凹形状,用于通过与按压用部件53C卡合而连接连接部件53A和按压用部件53C。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液体供应部53B具备液体供应管部57和接合部549。液体供应管部57和接合部549作为液体供应部53B的一部分而一体性形成。
液体供应部53B具有三个卡合部513A、513B、513C。卡合部513A、513B、513C用于通过与卡合部511卡合而将连接部件53A安装到液体供应部53B。此外,当不区分三个卡合部513A、513B、513C而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13”。
三个卡合部513A、513B、513C与连接部件53A具有的三个卡合部511A、511B、511C对应地设置。卡合部513是沿K1轴方向贯通的孔。卡合部513的外形形状是可以嵌合卡合部511的形状。卡合部513的外形形状是大致矩形状,围绕沿着K1轴方向(液体供应部57的中心在CT方向)的方向(K1轴方向)的形状。
液体容纳体50中的墨水封入:
图14是示出墨水封入工序的工序图。墨水封入工序是从图10所示的分解状态完成容纳墨水的液体容纳体50的工序。
首先,通过熔敷来制作液体容纳袋52(工序P805)。具体而言,通过熔敷第一至第三膜521~523的周边区域51W,制作液体容纳袋52。然后,将流路部件70安装到液体供应部53B(工序P810)。具体而言,将导出部550插入到流路部件70内部(参照图12、图13)。
接着,相对液体容纳袋52定位液体供应部53B(工序P815)。具体而言,将被安装的流路部件70插入到液体容纳袋52内部,将液体供应部53B的接合部549相对第一以及第二薄片部件521、522而定位。该定位以使得液体供应管部57与缺口部529相接的方式实行。该定位是为了下次熔敷而被实施。
然后,熔敷液体容纳袋52和液体供应部53B(工序P820)。但是,在工序P820中,不实行第二肋660(参照图15)中的熔敷。
图15以及图16是液体供应部53B的立体图。接合部549a、549b是液体供应部53B中与液体容纳袋52熔敷的部分。往-Z轴方向观察时,液体供应部53B具有大致船形形状。船形形状是指在长边方向两端厚度逐渐变薄的形状。液体供应部53B具有与正交于Z轴的方向、更详细讲K1轴方向对置的两个面。该两个面的一方具有接合部549a,另一方具有接合部549b。
接合部549b(图15)包含上端接合部640、第一肋650、以及第二肋660。工序P820中被熔敷的是上端接合部640和第一肋650。上端接合部640通过图15中的右上方至左下方的线构成的阴影示出。第一肋650通过图15中的左上方至右下方的线构成的阴影示出,是大致五边形状。在接合部549a和除第二肋660之外的接合部549b中,只要能实施第一以及第二膜521、522的熔敷,就能够密封液体容纳袋52中的一端501。
如图15所示,第一肋650划分第一室558。第二肋660划分第一室558和第二室559。如图15所示的旁路562是连接第二室559和液体容纳袋52内的流路。只要第二肋660未被熔敷,第二室559就与第一室558连通。因此,只要第二肋660未被熔敷,旁路562就与第一室558连通。关于旁路562的细节,与图25~图27一同后述。
如图16所示,接合部549a是结合两种阴影所示的面的部分。如图16所示,接合部549a中设置有挖除部560。挖除部560是接合部549a在面方向被挖除的部分。液体供应管部57被配置成与挖除部560相接。换而言之,液体供应管部57的下端(-Z轴方向的端)与接合部549a的上端(+Z轴方向)相比位于下方(-Z轴方向)。
如图16所示,接合部549a包含伸出部570和主接合面571。主接合面571是接合部549a中的主要的接合面。伸出部570是从主接合面571往-Z轴方向伸出的部分,通过左上方至右下方的线构成的阴影示出。如图15所示,突出部570中的熔敷面的背面(-K1轴方向)设置第一室558、第二室559、旁路562等。
上述熔敷之后,组装连接部件53A、按压用部件53C、阀机构551、包含存储装置583的电路基板582(工序P830)。以下,关于该组装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7是示出组装了连接部件53A和液体供应部53B的状态的后视图。即,图17是示出按压用部件53C未被组装的状态。图17省略了液体容纳袋52的图示。
如图17所示,通过将卡合部511A、511B、511C嵌入到对应的贯通孔即卡合部513A、513B、513C,来在连接部件53A中安装液体供应部53B。设置了卡合部513的突出部517在接合部549熔敷到液体容纳袋52的状态下露出到液体容纳袋52的外部。
连接部件53A的三个卡合部511A、511B、511C是通过与安装了液体容纳袋52的液体供应部53B卡合,支撑来自液体容纳袋52的负荷。
如图17所示,通过卡合部511B和卡合部513B卡合,能够相对于连接部件53A限制液体供应部53B的K2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移动。通过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3A卡合、卡合部511C和卡合部513C卡合,液体供应部53B相对于连接部件53A的Z轴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即,卡合部511和卡合部513通过具有相互围绕沿着中心轴CT方向(K1轴方向)的方向(K1轴方向)的外形形状,能够抑制正交于中心轴CT方向的面方向(由Z轴方向和K2轴方向规定的面方向)的连接部件53A和液体供应部53B之间的位置偏离。
如图17所示,液体供应管部57被设置成从接合部549b侧沿着K1轴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接合部549b重叠。换而言之,液体供应口572被设置成从接合部549b侧沿着K1轴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接合部549b重叠。
如图13所示,连接部件53A还具有凸状的锁定爪511Da、511Db。锁定爪511Da、511Db被设置在连接部件53A中的基部548的第二侧53fb。液体供应部53B的对应于凸状的锁定爪511Da、511Db的位置中具有贯通孔513Da、513Db。
图18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主视图。图18是示出包含按压用部件53C也被组装的状态。图19是图18的18a-18a部分断面图。图20是图18的18b-18b部分断面图。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通过将锁定爪511Da、511Db锁定在形成贯通孔513Da、513Db的部件中,能够限制液体供应部53B相对于连接部件53A的往+K1轴方向的移动。另外,液体供应部53B相对于连接部件53A往-K1轴方向的移动是通过液体供应部53B的一部分抵接到连接部件53A的一部分而被限制。
如以上,通过将连接部件53A的卡合部511卡合到液体供应部53B的卡合部513,进行两部件53A、53B之间的定位。电路基板保持部59被接合到连接部件53A,连接到打印机10的液体供应管部57被接合到液体供应部53B。因此,通过将连接部件53A的卡合部511与第二部件的卡合部513卡合,液体供应管部57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之间的位置被确定。
如图17所示,在接合部549的K2轴方向上,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B被配置在夹住液体供应管部57的位置。在K2轴方向上,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C被配置在夹住液体供应管部57的位置。在K2轴方向上,卡合部511B和卡合部511C被配置在夹住电路基板582的位置。在K2轴方向上,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C被配置在夹住电路基板582的位置。
如图13所示,按压用部件53C包含按压部545。按压用部件53C形成对应于连接部件53A的形状的框。按压用部件53C是沿着垂直于K1轴方向(中心轴CT方向)的平面的板状部件。按压用部件53C中的第一侧53fa部分具备八个卡合部515。通过将卡合部515卡合到图13所示的部件卡合部588,连接部件53A与按压用部件53C连接。
按压用部件53C被容纳在液体容纳袋52的墨水的颜色染色。例如,在容纳黄色的墨水的液体容纳体50Y的情况下,按压用部件53C被黄色染色。
安装了连接部件53A和按压用部件53C之后,确定液体容纳体50的姿势(工序P840)。然后,将液体注入部件13插入到液体供应管部57中(工序P850)。工序P840、P850的实施是为了注入墨水(工序P860)。
图21是示出确定了姿势的液体容纳体50的侧面图。在实施方式1中,将注入墨水时的姿势确定为与安装到拆装单元30的状态相同的姿势。即,液体容纳袋52位于相比操作部件53接近-Z轴方向侧,且液体供应管部57朝向与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具体而言,确定为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向。
因液体容纳袋50具有前述的裆部,因此只要容纳的墨水量达到一定量时,通过放置在图21所示的水平面,就能决定其姿势。但是,因工序P840时未容纳墨水,因此通过使用夹具14(参照图22)固定操作部件53的位置,来实施工序P840。
接着,将墨水注入到液体容纳体50内(工序P860)。被注入的墨水存储在墨水匣12。该注入是经由插入的液体注入部件13而实行。
图22是液体注入部件13、夹具14、以及液体容纳体50的断面图。图22的断面包含液体供应管部57的中心轴线,且是正交于水平面的面(图47的47-47断面)。
图22是示出将液体注入部件13插入液体供应管部57之前的状态的断面图。夹具14通过夹入连接部件53A以及按压用部件53C来定位液体供应管部57。夹具14通过设置在内部的贯通孔,来对液体注入部件13相对K2-Z平面定位。
如图22所示,液体供应管部57的内部中配置阀机构551。阀机构551用于开关液体供应管部57内部形成的流路。阀机构551具备阀座552、阀体554、以及弹簧556。
阀座552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阀座552是例如通过橡胶以及高弹体等的弹性体构成。阀座552被压入到液体供应管部57的内部。阀体554是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阀体554堵塞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拆装单元30之前的状态(图22所示状态)下的被形成于阀座552中的孔(阀孔)。弹簧556是压缩螺旋弹簧。弹簧556朝向阀座552施加力到阀体554。
图23是示出将液体注入部件13插入到液体供应管部57的状态的断面图。在该状态下,通过液体注入部件13的前端使阀体554向+K1方向移动,来解除阀座552和阀体554之间的密封,将液体注入部件13前端的开口部和液体供应管部57作为流路连通。当如此连通流路时,能够将墨水注入到液体容纳袋52内。
墨水的注入除了图23中的被连接的流路之外还经由旁路562来实施。如此经由多个流路而实施墨水的注入,因此流路阻力被降低,能够实现顺利的注入。
在工序P860中,维持工序P840中确定的姿势,因此液体供应管部57相比液体容纳袋52位于重力方向上侧。因此,能够顺利地实施往液体容纳袋52的墨水的流入。
图24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的状态的断面图。关于安装,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因在流路的确保方面与墨水注入时共通,因此在此简单说明。当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时,可以将墨水供应到打印机10。流路的确保由将液体导入部362插入到液体供应管部57来实现。液体导入部362具有与液体注入部件13相同的形状,内部的流路连通到记录机构11。
注入墨水之后,从液体供应管部57中拔出液体注入部件13(工序P870)。工序P870直接以工序P840中确定的姿势来实施。即,在工序P870中,液体供应管部57是往水平方向突出,液体注入部件13往水平方向拔出。因此,当从液体供应管部57中拔出液体注入部件时,即使从液体注入部件13中滴下墨水,该墨水附着到液体容纳体50的可能性也很低。
拔出液体注入部件之后,从液体容纳袋52中排出气泡(工序P880)。该排出通过维持工序P840中确定的姿势、并从液体供应管部57中排出预定量的液体容纳袋52中容纳的墨水来实现。该排出中使用注射器(未图示)。注射器具有与液体注入部件13相同的形状,以被插入到液体供应管部57的状态进行吸引。气泡经由第二室559和旁路562被排出。以下,关于旁路562进行说明。
图25是示出连接部件53A和液体供应部53B被组装了的状态的后视图。图26是图25中的25-25断面图。图27是图26中的T部的放大图。此外,图26所示的液体容纳袋52的图示在图25中被省略。图25中,按压用部件53C被省略。
如图26所示,旁路562具有开口部562A、562B。开口部562A、562B开口在液体容纳袋52内的一端501附近。即,开口部562A、562B位于液体容纳袋52内的上端附近。
如图26所示,旁路562连通到第二室559。如图27所示,在第一膜521和第二肋660未被熔敷的状态下,墨水能够在第一膜521和第二肋660之间流通。即,在工序P880中,旁路562经由第二室559与第一室558连通。
如图27所示,第二肋660的端面上设置有突起665。突起665用于确保第一膜521和第二肋660之间的流路面积。
工序P880中的气体排出利用旁路562。即,液体容纳袋52内的上端附近滞留的气泡流入到开口部562A、562B,此后按旁路562、第二室559、第一室558、液体供应管部57的顺序通过并被排出。
排出气泡之后,熔敷第二肋660的端面和液体容纳袋52(工序P890)。当第二肋660被熔敷时,突起665熔融而消失。
图28是示出液体供应部53B的立体图。图28所示的阴影示出第二肋660的端面。当第二肋660的端面和液体容纳袋52被熔敷时,墨水不能从第二室559流动到第一室558。其结果为,从液体容纳袋52到液体供应管部57的墨水的供应经由流路部件70来实施。
最后,通过密封膜99(参照图12)来对液体供应口572进行密封(工序P895)。密封膜99在将液体容纳袋50安装到拆装单元30之前防止从液体供应口572泄露墨水到外部。此外,密封膜99通过弹簧556的作用力将阀座552、阀体554往-K1轴方向移动,来防止从液体供应管部57中拔出。当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时,密封膜99被液体导入部362破坏。
操作部件53的构成:
图29、图30、图31、图32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该一部分是除了流路部件70的一部分和液体容纳袋52之外的部分。图33是液体容纳袋50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34是液体容纳袋50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图35是液体容纳袋5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6是液体容纳袋50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操作部件53具备把持部54、第一连接部546、第二连接部547、基部548、以及接合部549。
把持部54、第一连接部546、第二连接部547、以及基部548形成框。通过该框,接受空间部542被形成。接受空间部542是使用者的手被插入的空间。
把持部54是被使用者把持的部分。把持部54沿着K2轴方向延伸。如图31所示,把持部54具有与接受空间部542相接的把持面541。把持面541是被使用者掌握的部分。把持面541在安装状态下大致水平。
如图29所示,第一连接部546是从K2轴方向的把持部54的一端部延伸到基部548侧(-Z轴方向,液体容纳袋52侧)的部件。第二连接部547是从K2轴方向的把持部54的另一端部延伸到基部548侧(-Z轴方向,液体容纳袋52侧)的部件。
基部548是夹着接受空间部542来与把持部54对置的部分。基部548沿着K2轴方向延伸。基部548中安装有定位部56、电路基板保持部59、以及按压部545(图32)。即,液体供应单元55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经由基部548来相互连接。该连接是指被连接成被连接的部件之间相互连动地移动。因此,能够一体性移动操作部件53和液体容纳体50。
接合部549位于与夹住基部548而与把持部54所在的侧相反的一侧。接合部549与基部548相邻。接合部549沿着K2轴方向延伸。接合部549是如前述液体容纳袋52的一端501(图7)通过熔敷等而被接合的部分。图33以及图34中所标注的单阴影线是示出与液体容纳袋52之间的接合面。
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液体供应单元55具有液体供应管部57和定位部56。液体供应单元55被设置成从操作单元53往外方(-K1轴方向)突出。
如图33所示,把持面541被配置在相比液体供应管部57接近+Z轴方向侧。如图35所示,液体供应口572被设置成使得相对把持部54往-K1轴方向偏置。换句话说,从正交于把持面541的方向、且从把持面541往液体供应管部57的方向(-Z轴方向)观察液体容纳袋50时,液体供应口572与把持面541不重叠。即,在将液体容纳袋50投影到垂直于把持面541的面的情况下,把持面541与液体供应口572不重叠。如图33所示,从液体供应口572侧沿着K1轴方向观察时,液体供应管部57被设置成使得一部分与接合部549b重叠。换句话说,从液体供应口572侧沿着K1轴方向观察时,供应口572被设置成使得至少一部分与接合部549b重叠。
当液体容纳袋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定位部56相对包含液体供应口572的液体容纳体50的打印机10进行一定程度的定位。定位部56被一体性设置在连接部件53A上。在实施方式1中,定位部56通过与连接部件53A一体成型来形成,能够与连接部件53A一体性被设置。
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定位部56被配置在以中心轴CT为中心的液体供应部57的周围。中心轴CT是液体供应部57的虚拟的中心轴线。中心轴CT平行于K1轴方向。但是,定位部56未被配置在液体供应管部57的周围的把持部54侧。当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拆装单元30时,定位部56被配置在拆装单元30具备的供应部支持部42(参照图37~图43)的内侧。
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基板单元58具备电路基板582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基板单元58从操作部件53向外方(-K1轴方向)突出设置。基板单元58的突出方向与液体供应管部57的突出方向(-K1轴方向)相同。此外,基板单元58的突出方向以及液体供应管部57的突出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大致平行。基板单元58和液体供应管部57相对操作部件53向相同方向(-K1轴方向)从操作部件53突出。
如图35所示,基板单元58在平行于把持面541的方向上与液体供应单元55并排而被设置。具体而言,基板单元58和液体供应单元55是平行于把持面541的方向,且被并排设置在正交于中心轴CT的方向(K2轴方向)。
如图29所示,当液体容纳袋50连接到拆装单元30时,电路基板保持部59相对拆装单元30定位电路基板582。电路基板保持部59被一体性设置在操作部件53上。在实施方式1中,电路基板保持部59通过作为连接部件53A的一部分以一体成型来形成,与连接部件53A一体性设置。
电路基板保持部59具有凹形状。该凹形状是指,如图21所示,在主视图中,大致轮廓看似凹字。相当于凹字中的凹痕的底部594相对把持面541倾斜。通过在底部594安装电路基板582,电路基板582倾斜地被保持在电路基板把持部59上。
电路基板把持部59具有从底部594的K2轴方向的两侧各自往+Z轴方向侧延伸的第一侧壁部592以及第二侧壁部593。如图30所示,第一侧壁部592具有槽部592t。如图29所示,第二侧壁部593具有槽部593t。槽部592t、槽部593t被利用在电路基板把持部59的定位。
如图33所示,电路基板582的表面具有多个端子581。在实施方式1中,端子581对应于装置侧端子381的数量(九个)而被配置九个。在实施方式1中,端子581的外形是大致矩形状。另外,电路基板582的背面配置有存储装置583(图13)。存储装置583储存液体容纳体50有关的信息(例如,墨水颜色、制造年月日)。存储装置583和多个端子581被电气连接。在安装状态下,多个端子581分别与打印机10具备的装置侧端子381(参照图37~图42)电气连接。
如图35所示,把持面541被配置在垂直于液体供应管部57的中心轴CT方向的方向(+Z轴方向)侧。基板单元58被设置成相对包含把持面541的操作部件53往中心轴CT方向偏置。换句话说,当从正交于把持面541的方向,且从把出面541往液体供应管部57的方向(-Z轴方向)观察液体容纳体50时,基板单元58被配置在不与把持面541(操作部件53)重叠的位置。即,当将液体容纳体50投影到垂直于把持面541的面时,把持面541和基板单元58是不重叠的位置关系。
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电路基板保持部59和定位部56被设置在同侧的第一侧53fa。
如图32所示,对应于定位部56以及电路基板保持部59如图31所示被设置在第一侧53fa的表面,而按压部545如图32所示被设置在第二侧53fb的表面。
按压部545是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被使用者按压的部分。使用者通过将按压部545往-K1轴方向侧按压,将设置有液体容纳体50的可动部件40(参照图37~图42)往-K1轴方向侧移动。
按压部545被设置成从操作部件53突出到外方(+K1轴方向)。因此,容易识别按压部545和其他部分之间。其结果为,当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能向使用者提示按压按压部545的操作。
如图34所示,按压部545从沿着K1轴方向的方向观察操作部件53时,按压部545的外形的一部分相比基部548接近Z轴方向的外侧露出。如此按压部545面积设定得较大,因此容易按压。
如图29~图33所示,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下部设置有识别用肋595。识别用肋595针对容纳的每个墨水颜色而具有各自不同的形状。为了仅接受正确的墨水颜色的液体容纳体50,拆装单元30具备卡合槽596(图40)。
拆装单元30的构成:
图37~图42是用于说明拆装单元30的立体图。图38、图39、图41、图42中省略固定部件35的一部分的图示。如图37以及图40所示,拆装单元30具备固定部件35和可动部件40。图37~图39是示出拆装单元30的立体图,示出可动部件40相对固定部件35突出到外方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液体容纳体50被设置到可动部件40的状态称为“设置状态”。“设置状态”是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卡合到可动部件40的状态。
图40~图42是示出拆装单元30的立体图,示出可动部件40被容纳到固定部件35的状态。从设置状态转移到该状态下时,变成安装状态。
可动部件40被对应的墨水的颜色染色。对应的墨水的颜色是液体容纳体50K、50C、50M、50Y中应当被连接的液体容纳体所容纳的墨水的颜色是同系列的颜色。
固定部件35具备液体导入机构36和接点机构38。液体导入机构36和接点机构38沿着K2轴方向被并排排列。液体导入机构36具有液体导入部362。
可动部件40被构成为相对固定部件35能够沿着K1轴方向移动。可动部件40具备基部41、供应部支持部42、以及基板支持部48。供应部支持部42和基板支持部48各自连接到基部41。供应部支持部42以及基板支持部48分别是相对基部41被设置在+Z轴方向侧的部件。
如图40所示,接点机构38具备多个(实施方式1中九个)的装置侧端子381和多个(实施方式1中两个)基板定位部385。在液体容纳体50的安装状态下,装置侧端子381与液体容纳体50的电路基板582电连接。因此,在电路基板582和打印机10之间可以接收和发送各种信息(例如,液体容纳体50的墨水颜色以及制造年月日)。装置侧端子381通过板弹簧来形成。
基板定位部385被配置在K2轴方向(液体导入机构36和接点机构38并排的方向)中的两侧(图40中仅图示一方)。基板定位部385在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时,进行液体容纳体50相对装置侧端子381的电路基板的最终的定位。基板定位部385是沿着K1轴方向延伸的部件。
供应部支持部42是用于确定液体容纳体50相对液体导入部362的一定程度的位置的部件。当沿着K1轴方向观察拆装单元30时,供应部支持部42被设置在与液体导入部362的位置重叠。
供应部支持部42被设置成使得形成凹形状。该凹形状意味着从正面观察时,轮廓大致为凹字。这里所称的正面是以+Z轴方向为上方向,将-K1轴方向作为内方向的面。供应部支持部42在K2轴方向的两侧形成槽部407。通过前述的定位部56(图29~图31)从上方进入槽部407前述的定位部56(图29~图31),来限制液体供应管部57的移动。即,通过划分形成供应部支持部42的多个面部(例如,第一支持面部402、第二支持面部403、以及第三支持面部404),限制液体供应管部57的移动。其结果为,液体容纳体50相对拆装单元30被一定程度上的定位。
定位部56在连接液体容纳体50到打印机10时,被配置在供应部支持部42的内侧。因此,在设置状态下,定位部56与划分形成供应部支持部42的多个面部(图37所示的第一支持面部402、第2支持面部403、第三面支持面部404)。其结果为,液体供应管部57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液体容纳体50被相对K2-Z平面一定程度地定位。此外,该抵接也可以对K2-Z平面的平行移动(并进)进行定位,而对K2-Z平面的旋转不进行定位。
基板支持部48是用于确定电路基板582相对接点机构38的位置的部件。从沿着K1轴方向观察拆装单元30时,基板支持部48被设置在与接点机构38重叠的位置。基板支持部48被设置成使得形成与供应部支持部42相同的凹形状。通过划分形成基板支持部48的多个面部(例如,第一基板支持面部482),限制液体容纳体50的电路基板的移动。
当液体容纳袋50重新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时,电路基板保持部59通过基板支持部48(图37)而被支持。因此,相对装置侧端子381(图46),电路基板保持部59以及电路基板582关于K2-Z平面一定程度上被定位。另外,通过使可动部件40往-K1轴方向移动,基板定位部385(图40)进入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槽部593t(图29),且另一个基板定位部385(未图示)进入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槽部592t(图30)。因此,进行电路基板保持部59以及电路基板582相对装置侧端子381的定位。
当转移到安装状态时,液体供应口572在通过液体供应管部57中设置的突起577(参照577a、577b、577c、577d、以及图29~图31)和固定部件35中设置的定位突起477(参照477a、477b、477c、477d、以及图40)相抵接而被定位的状态下,连接到液体导入部362。液体导入部362与液体注入部件13同样内部具备流路。连通该流路,向打印机10中供应墨水。
如图38、图39、图41、图42所示,可动部件40具备心形状凸轮,拆装单元30具备从动器75。从动器75具备卡合突起74。卡合突起74是向-Z轴方向突出的部件,图38、图39、图41、图42中示出+Z轴方向上与从动器75卡合的卡合部分。从动器75是经由连接部76连接到固定部件35的部件。从动器75通过卡合突起74卡合到心形状凸轮420来而与可动部件40卡合。
图43是用于说明各状态的保持以及转移的图。各状态意味着前述的设置状态和安装状态。以下,将从设置状态转移到安装状态称为“安装动作”、将从安装状态转移到设置状态称为“拆卸动作”。
图43示出心形状凸轮420。如图43所示,心形状凸轮420具备接受部601、引导部606、连接部608、卡合部612、以及出口部616。
安装动作时,卡合突起74按接受部601、引导部606、连接部608、卡合部612的顺序移动。在安装状态下,卡合突起74在卡合部612的预定的卡合位置St与卡合部612卡合。拆卸动作时,卡合突起74按卡合部612、出口部616、接受部601的顺序移动。
接受部601形成开口605,从开口605接受卡合突起74。接受部601相比心形状凸轮420的其他部分606、608、612、616更深。该“深”是指位于-Z轴方向。
引导部606是用于将卡合突起74引导到卡合位置St(卡合部612被形成的位置)的部分。引导部606被连接到接受部601。引导部606相对可动部件40的移动方向(-K1轴方向)倾斜地引导卡合突起74。引导部606具有倾斜部606a。倾斜部606a的槽随着远离接受部601而变浅。引导部606和接受部601的边界没有台阶。
连接部608连接引导部606和卡合部612。连接部608具有突起壁615。突起壁615从形成-K1轴方向的终点的壁往+K1轴方向侧突出。
卡合部612与突起壁615对置。卡合部612具有卡合壁614。卡合壁614通过壁部633来形成。壁部633是划分形成心形状凸轮420的槽的多个壁部中的一个。出口部616连接卡合部612和接受部601。出口部616具有倾斜部616a。在倾斜部616a中,槽随着接近接受部601而变深。出口部601和接受部601的边界形成台阶620。
关于所伴随的心形状凸轮420内的卡合突起74的动作,使用图43进行说明。图43是示出卡合突起74相对可动部件40的相对移动。实际上,可动部件40相对固定部件35往K1轴方向移动,卡合突起74以连接部76为中心旋转。
可动部件40通过弹簧(未图示)等的弹性体的弹性力,总是受到从固定部件35向+K1轴方向的力。连接部76可旋转地连接从动器75的情况下,总是使转矩作用于从动器75。该旋转轴是通过连接部76的Z轴。连接部76产生的转矩的方向是右螺旋钉向+Z轴方向前进时旋转的方向。
安装动作时,卡合突起74从接受部601沿着台阶620向引导部606移动。通过抵抗前述的弹性力将可动部件40往安装方向(-K1轴方向)推进,卡合突起74到达连接部608。到达连接部608的卡合突起74通过前述的转矩而向包含-K2轴方向分量的方向移动。因此,卡合突起74与突起壁615碰撞并停止。这时,产生咔哒声。使用者通过该咔哒声明白不再需要继续按压。
当使用者停止向安装方向的按压,可动部件40通过前述的弹性力而被按回拆卸方向(+K1轴方向)。因此,突起壁615引起的卡合被解除,卡合突起74到达卡合部612。另外,通过前述的转矩,卡合突起74与卡合壁614碰撞。通过该碰撞,产生咔哒声。使用者通过该咔哒声明白安装动作已结束。
拆卸动作是通过以下的顺序来实现。使用者将可动部件40往安装方向按入。因此,卡合突起74从卡合壁614离开。那么,通过前述的转矩可动部件40向-K2轴方向移动,解除卡合。与此相伴,卡合突起74与壁碰撞。由该碰撞而产生咔哒声。使用者通过该咔哒声明白不需要在继续按压。
在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当使用者停止向安装方向的按压时,通过前述的弹性力可动部件40向拆卸方向移动,卡合突起74通过出口部616到达接受部601。其结果为,拆卸动作结束。
液体容纳体50向拆装单元30的安装:
对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的情形进行说明。图44、图46、图48是示出拆装单元30、液体容纳体50、以及抵接部80的侧面图。图45、图47、图49是示出拆装单元30以及液体容纳体50的俯视图。图44、图45是示出拆装单元30和液体容纳体50接触之前的状态(未接触状态)。图46、图47示出设置状态。图48、图49是示出安装状态。
使用者为了从未接触状态(图44、图45)转移到设置状态(图46、图47),而使液体容纳体50沿着导向部27(图44~图49中未图示,参照图5)移动。转移到设置状态时,定位部56被可动部件40支持,使得液体供应部53B相比液体容纳袋52位于+Z轴方向。这里所称的“液体供应部53B相比液体容纳袋52位于+Z轴方向”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包含在Z轴方向上液体供应部53B进入液体容纳袋52的情形。即,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包含液体供应部53B的下端相比液体容纳袋52的上端位于-Z轴方向的情形。转移到设置状态时,如图46所示,作为液体容纳体50的底部的第三膜523抵接到抵接部80。
抵接部80被配置成使得不妨碍从未接触状态转移到设置状态。假如抵接部80相比图46所示的位置大幅度往+Z轴方向偏离,则会妨碍操作部件53移动到作为设置状态的位置中。抵接部80是考虑到如此情况而被配置。其结果为,抵接部80分担设置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50的负荷。
因从设置状态转移到安装状态时抵接部80分担液体容纳体50的负荷的一部分,因此该转移时可动部件40上的负荷变轻。其结果为,可动部件40的移动变为顺利,可动部件40的耐久性提高。
图50是示出安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50和抵接部80的底视图。如图50所示,抵接部80在安装状态下位于第三膜523的中央附近。换句话说,如图50所示,第三膜523的二维重心和抵接部80的二维重心一致或者接近。二维重心是指将轮廓投影到水平面时产生的二维图形的重心。
通过抵接部80在安装状态下抵接到第三膜523的中央附近,来限制第三膜523向外方(-Z轴方向)的移动。当如此限制移动时,通过墨水余量减少来收缩液体容纳袋52时,第三膜523容易移动到内方。其结果为,残留墨水的量容易减少。
墨水的再注入:
图51是示出墨水再注入工序的工序图。墨水的再注入是指对于印刷中被使用而墨水的余量减少的液体容纳体50,再度注入墨水。
首先,从容纳空间部26拆卸液体容纳体50(工序P905)。然后,除去残留墨水(工序P910)。接着,确保注入路径(工序P920),注入墨水(工序P930)。
工序P910~工序P930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在实施方式1中,所有工序P910~工序P930均利用液体供应管部57来实现。在实施方式1的工序P910中,将工序P880中使用的注射器插入到液体供应管部57内部,吸引残留墨水。实施方式1的工序P920、工序P930通过与墨水封入工序中的工序P850、工序P860相同的方法来实现。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工序P910也可以通过切断液体容纳袋52的一部分,从切断面中排出残留墨水来实现。图52是示出用于工序P910的切断面SD。在如此实施工序P910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工序P920。这是因为切断面SD作为注入路径而发挥功能。工序P930通过从该切断面注入墨水来实现。操作部件53帮助形成切断面SD。这是因为切断时,能够通过把持操作部件53来稳定液体容纳体50的姿势。
注入墨水之后,密封注入路径(工序P940)。工序P940对应工序P920的方法来实施。在工序P920中使用液体注入部件13的情况下,如果拔出液体注入部件13,则密封注入路径。另外,也可以密封膜99等堵塞液体供应口572。在工序P920中使用切断的情况下,通过以熔敷等堵塞切断面来实现工序P940。
最后,针对每个连接部件53A更换电路基板582(工序P950)。更换后的电路基板582存储更换有关的信息。更换有关的信息是例如更换的日期和时间、以及再注入的次数等。连接部件53A是与墨水的封入有关的液体供应部53B不同的部件,能够容易更换。
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至少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通过第三膜523作为裆部发挥功能来能够容纳多量的墨水。
通过第三膜523中设置折线90来能够降低残留墨水的量。
通过设置流路部件70,液体容纳袋52的底部附近的墨水被吸引,因此能够降低残留墨水的量。
通过液体供应管部57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与挖除部560相接,相比未设置挖除部560的情况,能够往-Z轴方向偏置液体供应管部57。其结果为,能够在把持部54中确保接受空间部542,并抑制液体容纳体50的高度(Z轴方向的长度)变高。
当作为熔敷的准备将液体供应部53B相对液体容纳袋52定位时,只要使得液体供应管部57与缺口部529相接即可,因此能够简单地实行。
通过接合部549a具有伸出部570,接合部549a的面积增大。其结果为,能够增加接合力。
通过第一室558、第二室559、以及旁路562被设置在伸出部570的背面,来抑制液体供应部53B往Z轴方向变大。
通过流路部件70具有孔71,墨水的注入变为顺利。
注入墨水时,通过将导出部550和旁路562作为注入路径发挥功能,注入变为顺利。
通过设置突起665,能够抑制第二膜522粘在第二肋660的端面上。因此,第一室558和第二室559之间的流动变为顺利。
旁路562作为墨水的注入路径而发挥功能,墨水封入工序结束时被密封。由于实现如此的工序,并且没有被熔敷两次以上的部分,因此损伤或者剥离第一以及第二膜521、522的可能性降低。没有被熔敷两次以上的部分是因为第一肋650的熔敷面相对于第二肋660的熔敷面没有连续面。
当拔出液体注入部件13时,因液体供应管部57朝向水平方向,因此从液体注入部件13或液体供应口572滴下的墨水难以附着在液体容纳体50上。
从插入液体注入部件13到拔出为止,通过夹具14来定位液体注入部件13和液体供应管部57,因此能够稳定地实行墨水的注入。此外,该定位不会对液体供应部53B发生大的应力,因此操作部件53整体不需要具有定位中所需的强度。
注入墨水时,流路部件70被插入到液体容纳袋52内部,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膜521和第二膜522的粘贴。薄片之间粘贴时,有时会妨碍墨水注入。
利用旁路562,能够排出与墨水一同混入的气体。
通过导向部27引起的导向,使用者能够将液体容纳体50简单地插入到容纳空间部26。
抵接部80在与第三膜523抵接的部分具有弯曲的凸形状,因此抑制第三膜523的损伤。
液体供应管部57在设置状态下朝向水平方向,与此同时位于高于液体容纳袋52的位置。且,罩部件22在设置状态下上部被开放。通过如此的位置关系,使用者容易观察液体供应管部57以及液体导入部362,能够容易实行安装动作。
设置状态和安装状态以及从该两个状态的一方转移到另一方时,通过抵接部80与第三膜523抵接来降低拆装单元30上的负荷。其结果为,能够抑制拆装单元30的损伤。此外,状态的转移时,容易移动可动部件40。
在安装状态下,使用者按压按压用部件53C则能够移动可动部件40和液体容纳体50,因此能够容易地实行安装动作。
在安装状态下,通过抵接部80与第三膜523抵接,能够降低残留墨水的量。
在安装状态下,液体供应管部57被定位,因此墨水被稳定地供应。
通过设置流路部件70,能够容易地排出残留墨水。
由于通过连接部件53A的更换能够更换基板单元58,因此不需要从连接部件53A中拆卸基板单元58的操作。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在液体容纳袋52内部设置过滤器单元700这方面不同于实施方式1。图53是示出墨水封入处理(图14)中的工序P810的准备阶段的立体图。图54是示出工序810结束的阶段的立体图。过滤器单元700的内部设置有流路(参照图55、图58),如图54所示操作部件53和流路部件72之间被连接。
图55、图56是示出分解了过滤器单元700的状态的立体图。过滤器单元700具备框架710、过滤器室膜720、过滤器725、以及脱气室膜730。框架710具备上侧连接部711、下侧连接部712、流路室715、贯通孔716、以及脱气室735。
框架710通过树脂成型而被形成。过滤器725透过墨水,但不透过预定以上大小的杂质。过滤器室膜720以及脱气室膜730使气体透过,而不透过墨水。过滤器室膜720以及脱气室膜730由相同材料形成。
脱气室膜730在脱气室735被减压的状态下,密封脱气室735。该减压是指低于大气压。因此,如果脱气室膜730的气氛是大气压,从外侧接触到脱气室膜730的气体透过脱气室膜730,被捕捉到脱气室735内。因此,注入墨水时混入到液体容纳袋52内的气体至少一部分被捕捉到脱气室735内。
图57是示出操作部件53和过滤器部件700被连接的情形的主视图。图58是图57-57的断面图。
如图58所示,从流路部件72中流入的墨水通过贯通孔716(参照图55,图58中未图示),并流入到过滤器室膜720和过滤器725之间的间隙。流入到该间隙的墨水由过滤器725来过滤并流入到流路室715。流入到流路室715的墨水,通过导出部550内,并流入到液体供应部53B。
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从供应到打印机10的墨水中除去气体以及杂质。即使具备过滤器725,注入墨水时旁路562作为注入路径发挥功能,因此避免了注入路径整体的流路阻力的大幅度的增加。
实施方式3:
图5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a的主视图。图60是示出安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50a的侧面图,示出墨水余量几乎为零的状态。液体容纳体50a作为液体容纳体50的替代品,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
液体容纳体50a具备液体容纳袋52a。液体容纳袋52a是通过接合两张膜而形成,与液体容纳体50不同,不具有裆部。图59所示的阴影示出熔敷了两张膜的熔敷部50aY。熔敷部50aY是类似于五边形的形状,底部附近的角附近不容纳液体是因为为了减少容纳量。
液体容纳袋52a接合到操作部件53。该操作部件53与液体容纳体50中包含的操作部件相同,液体容纳袋52a内部与流路部件连通。
如图60所示,液体容纳体50a在安装状态下未抵接到抵接部80。这是因为液体容纳袋52a的Z轴方向的长度短于实施方式1的液体容纳袋52。液体容纳袋52a不具有裆部,因此即使抵接到抵接部80,难以发挥减少残留墨水的量的效果。假如抵接时,由于体容纳袋52a不具有裆部,因此有可能安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50a的姿势倾斜。如此,没有裆部时,优选不抵接到抵接部80。
实施方式4:
图61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b的主视图。液体容纳体50b是作为液体容纳体50、50a的替代品而被安装到拆装单元30。液体容纳体50b具备液体容纳袋52b、操作部件53。该操作部件53与液体容纳体50中包含的相同。液体容纳袋52b比液体容纳袋52在K2轴方向上宽度宽,可以容纳的墨水量多。
如作为实施方式3、4所例示的,通过使操作部件53共通,能够使用各种液体容纳袋。
水平方向是交叉方向的一例,墨水是液体的一例,打印机10是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例,液体容纳袋52是液体容纳部的一例,第一、第二、第三膜521、522、523是膜部件的一例,缺口部529是切口部的一例,导出部550以及第一室558是连接流路的一例,旁路562是旁路流路的一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用各种构成来实现。例如,对于与发明的摘要栏中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进行适当的替换或组合。另外,只要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中没有作为必须的内容来说明,都可以适当地删除。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的例子。
代替缺口部529(图10),如图62所示可以设置切口529a。
抵接部80可以不与容纳部26一体性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例如,也可以通过以粘结剂等固定如海绵那样的柔软的部件,来作为抵接部发挥功能。或者可以在容纳空间部26中设置弹簧,该弹簧上面设置抵接部80。如此,进一步抑制液体容纳袋52的损伤。
注入墨水时的液体容纳体50的姿势可以是任意的姿势。也可以将实施方式上下颠倒,即液体容纳袋52可相比操作部件53位于+Z轴方向,也可以放置液体容纳体50使得液体供应管部57的中心轴CT朝向+Z轴方向或者-Z轴方向。
或者,也可以是折弯液体容纳袋52的姿势。
拔出液体注入部件13时,也可以从液体注入部件13的插入时开始改变液体容纳体50的姿势。
连接部件53A、液体供应部53B、按压用部件53C中也可以是所有这三个、或任何两个是由相同材料成型。
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袋52是由具有可挠性的部件而形成的,但并不限于此,只要作为可以在内部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发挥功能即可。例如,液体容纳袋52可以由一部分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也可以不论液体的消耗量如何而容积都不变的硬质的部件形成。通过液体容纳袋52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液体容纳袋52的容积根据液体容纳袋52中容纳的墨水量而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53是框状,但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能由使用者把持的形状即可。例如,操作部件53可以是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棒状(板状)。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组合三个部件53A、53B、以及53C,来形成连接部件53A、液体供应单元55、电路基板保持部59等,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一体性形成组合三个部件53A、53B、以及53C而形成的组装体。作为一体性形成方法,可以举出以一体成型或通过粘结剂等来安装各部件53A、53B、53C的方法等。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容纳体50的制造。另外,能够一体性形成液体供应单元55和基板单元58,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两单元55、58之间的定位。另外,能够一体性形成连接部件53A和接合部549。由此,当使用者把持连接部件53A时,能够降低由于液体容纳袋52的重量而分离接合部549和连接部件53A的可能性。另外,当使用者把持连接部件53A时,由液体容纳袋52的自身重量产生的负荷经由接合部549施加到连接部件53A。因此,能够降低施加给液体容纳袋52自身的外力,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容纳袋52损伤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可以一体性成型液体供应部53B和液体容纳袋52。
本发明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及其液体容纳体50,也能够应用于喷射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印刷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其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例如,可应用于如下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液体容纳体。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用于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彩色滤光器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场发射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喷射包含生物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用针尖向钟表或相机等精密设备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具有喷出其他任意的微小量液滴的液体消耗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滴状、线状拖尾的液体。并且,这里所述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消耗的材料就可以。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就可以,如黏度高或低的液态的材料,以及如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之类的液态的材料也包含在“液体”中。此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溶解、分散或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也包含在“液体”中。上述的“液体”也可以表达为“液状体”。作为液体或液状体的代表例,可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在此,墨水包括通常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凝胶墨水、热熔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
也可以使用层压多个膜的层压结构来形成第一至第三膜521~523。在如此的层压结构中,例如可以是由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PET或者尼龙来形成外层,也可以是具有耐墨水性的聚乙烯来形成内层。还可以是将具有蒸镀铝等的层的膜作为层压结构的一个构成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气体阻隔性,因此能够抑制例如容纳在液体容纳袋52的墨水的浓度变化。因此,能够任意地设定液体容纳袋52的材质。可以是折回一张膜,对接合部549a、549b进行熔敷。在如此的方式中,能够理解为一端部由多个膜部件来形成的液体容纳袋。
对于液体容纳袋52的形状以及大小,能够各自任意地设定。例如,容纳黑色墨水的液体容纳袋52K与容纳其他颜色(例如,青色)的墨水的液体容纳袋52C相比容积(大小)大。
可以由相对操作部件53通过熔敷等安装定位部56来一体性设置定位部56。另外,定位部56在液体供应口572的附近中被设置成包围除了液体供应口572的上方之外的圆周方向的方式,但在操作部件53是由难以变形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在有些远离操作部件53中的液体供应口572的位置。
罩部件22、液体容纳体50、拆装单元30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数量。例如,液体容纳体50可以是三个以下,也可以是五个以上。另外,拆装单元30可以对应于液体容纳体50的个数而被设置。另外,罩部件2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卡合部511A、511B、511C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下,也可以是四个以上。
卡合部513可以是四个以上,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在基板单元58的更换中,也可以不更换连接部件53A。即,也可以从连接部件53A拆卸基板单元58,安装新的基板单元58。在该情况下,通过拆卸连接部件53A,容易进行基板单元58的更换工作。
可以不具备流路部件。即使不具备流路部件,因第一至第三膜具有可挠性,因此残留墨水的量没有那么多。
符号说明
10…打印机;
11…记录机构;
12…墨水匣;
13…液体注入部件;
16…供纸托盘;
17…排出托盘;
20…液体供应装置;
20A…第一液体供应装置;
20B…第二液体供应装置;
22…罩部件;
22A…罩部件;
22B…罩部件;
23…一端部;
24…另一端部;
26…容纳空间部;
26A…容纳空间部;
26B…容纳空间部;
27…导向部;
30…拆装单元;
30C…拆装单元;
30K…拆装单元;
30M…拆装单元;
30Y…拆装单元;
35…固定部件;
36…液体导入机构;
38…接点机构;
40…可动部件;
41…基部;
42…供应部支持部;
48…基板支持部;
50…液体容纳体;
50C…液体容纳体;
50K…液体容纳体;
50M…液体容纳体;
50Y…液体容纳体;
50a…液体容纳体;
50b…液体容纳体;
50aY…熔敷部;
51W…周边区域;
52…液体容纳袋;
52C…液体容纳袋;
52K…液体容纳袋;
52M…液体容纳袋;
52Y…液体容纳袋;
52a…液体容纳袋;
52b…液体容纳袋;
53…操作部件;
53A…连接部件;
53B…液体供应部;
53C…按压用部件;
53fa…第一侧;
53fb…第二侧;
53W…周边区域;
54…把持部;
54A…一端部;
54B…另一端部;
55…液体供应单元;
56…定位部;
57…液体供应管部;
58…基板单元;
59…电路基板保持部;
70…流路部件;
71…孔;
72…流路部件;
74…卡合突起;
75…从动器;
76…连接部;
79…切割部;
80…抵接部;
90…折线;
99…密封膜;
102…装置第一面;
104…装置第二面;
106…装置第三面;
362…液体导入部;
381…装置侧端子;
385…基板定位部;
402…第一支持面部;
403…第二支持面部;
404…第三支持面部;
407…槽部;
420…心形状凸轮;
477…定位突起;
482…第一基板支持面部;
501…一端;
502…另一端;
503…第一侧端;
504…第二侧端;
511…卡合部;
511A…卡合部;
511B…卡合部;
511C…卡合部;
511Da…锁定爪;
513…卡合部;
513A…卡合部;
513B…卡合部;
513C…卡合部;
513Da…贯通孔;
515…卡合部;
517…突出部;
521…第一膜;
522…第二膜;
523…第三膜;
529…缺口部;
541…把持面;
542…接受空间部;
545…按压部;
546…第一连接部;
547…第二连接部;
548…基部;
549…接合部;
549a…接合部;
549b…接合部;
550…导出部;
551…阀机构;
552…阀座;
554…阀体;
556…弹簧;
558…第一室;
559…第二室;
560…挖除部;
562…旁路;
562A…开口部;
562B…开口部;
570…伸出部;
571…主接合面;
572…液体供应口;
577…突起;
581…端子;
582…电路基板;
583…存储装置;
588…部件卡合部;
592…第一侧壁部;
592t…槽部;
593…第二侧壁部;
593t…槽部;
594…底部;
595…识别用肋;
596…卡合槽;
601…接受部;
605…开口;
606…引导部;
606a…倾斜部;
608…连接部;
612…卡合部;
614…卡合壁;
615…突起壁;
616…出口部;
616a…倾斜部;
620…台阶;
633…壁部;
650…第一肋;
660…第二肋;
665…突起;
700…过滤器单元;
710…框架;
711…上侧连接部;
712…下侧连接部;
715…流路室;
716…贯通孔;
720…过滤器室膜;
725…过滤器;
730…脱气室膜;
735…脱气室;
1000…液体喷射系统;
SD…切断面;
CT…中心轴;
St…卡合位置。

Claims (5)

1.一种液体容纳体,具备液体容纳部和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由多个膜部件构成,所述液体供应部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
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接合部和液体供应管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膜部件接合,所述液体供应管部上形成有朝向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面交叉的方向的液体供应口,
所述液体供应管部被设置成从所述液体供应口侧向所述液体供应管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液体供应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接合部重叠,
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相比所述液体供应管部的位置更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侧伸出的伸出部,
所述伸出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所述接合面,
所述伸出部在内部具备连接所述液体供应口和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连接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构成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的所述膜部件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切口部,
所述液体供应管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进入所述切口部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伸出部在内部具备连接所述连接流路和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旁路流路。
4.一种液体容纳体,具备液体容纳部和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由多个膜部件构成,所述液体供应部用于将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
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接合部和液体供应管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膜部件接合,所述液体供应管部上形成有朝向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面交叉的方向的液体供应口,
所述液体供应管部被设置成从所述液体供应口侧向所述液体供应管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液体供应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接合部重叠,
所述液体供应部被支持成使得在连接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状态下相比所述液体容纳部位于重力方向上侧,且使得所述液体供应口朝向交叉方向,所述交叉方向是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液体供应部向所述交叉方向移动而连接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
CN201410251195.7A 2013-06-06 2014-06-06 液体容纳体 Active CN104228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9571A JP6163890B2 (ja) 2013-06-06 2013-06-06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収容体
JP2013-119571 2013-06-06
JP2014-051103 2014-03-14
JP2014051103A JP2015174262A (ja) 2014-03-14 2014-03-14 液体収容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353A CN104228353A (zh) 2014-12-24
CN104228353B true CN104228353B (zh) 2017-10-24

Family

ID=5200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1195.7A Active CN104228353B (zh) 2013-06-06 2014-06-06 液体容纳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132652B2 (zh)
CN (1) CN104228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3890B2 (ja) * 2013-06-06 2017-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収容体
USD722642S1 (en) * 2013-12-13 2015-02-17 Keyence Corporation Ink bottle for inkjet printer
CN106457841B (zh) 2014-06-16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消耗系统
JP2016055444A (ja) * 2014-09-05 2016-04-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及び、電気接続体
JP2020157562A (ja) * 2019-03-26 2020-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16224A (ja) * 2021-07-21 2023-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1709430S (ja) * 2021-07-27 2022-03-10 プリンター
JP1711931S (ja) * 2021-10-19 2022-04-06 印刷機
USD1015422S1 (en) * 2022-04-04 2024-02-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D1013031S1 (en) * 2022-05-20 2024-01-30 Kyocera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USD1013032S1 (en) * 2022-05-20 2024-01-30 Kyocera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0409A (en) * 1986-07-31 1988-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device in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666875A (zh) * 2004-03-10 2005-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01585265A (zh) * 2008-05-23 2009-11-25 精工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墨袋转接器、配备有转接器的墨袋以及打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7712B2 (en) 2003-08-08 2010-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having foldable portion
JP2006069030A (ja) 2004-09-02 2006-03-16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90646A (ja) 2005-09-28 2007-04-1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パック
JP4530021B2 (ja) 2007-10-01 2010-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2009172918A (ja) 2008-01-25 2009-08-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02346A (ja) 2008-02-26 2009-09-1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インク供給装置
JP5973183B2 (ja) * 2012-02-20 2016-08-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容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0409A (en) * 1986-07-31 1988-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device in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666875A (zh) * 2004-03-10 2005-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01585265A (zh) * 2008-05-23 2009-11-25 精工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墨袋转接器、配备有转接器的墨袋以及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353A (zh) 2014-12-24
US20140362148A1 (en) 2014-12-11
US9132652B2 (en) 2015-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8353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3660587B (zh) 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
US61830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ying ink supply containers
US10131150B2 (en) Injection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US9162466B2 (en) Liquid housing body recycling method, and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CN101633267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249755A (zh) 液体密封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再填充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再填充方法
CN101633270B (zh) 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供给方法
CN101342815B (zh) 液体容器与使用其的液体填充方法、以及液体再次填充方法
CN106004057A (zh) 容器、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4908434B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1633269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9927417A (zh) 液体容纳体
CN101633268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US9272521B2 (en)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recycling method, and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CN104842659B (zh) 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容纳体
CN104908433B (zh) 液体容纳体、注入方法
CN106808807A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5398222B (zh) 液体容纳体、电连接器和液体消耗装置
JP5487744B2 (ja)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US20190329558A1 (en) Liquid supplier, liquid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supplier
CN106004059A (zh) 盒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US20230028547A1 (en) Liquid container
CN104417077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3660593B (zh) 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