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8367A - 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8367A
CN104218367A CN201410235011.8A CN201410235011A CN104218367A CN 104218367 A CN104218367 A CN 104218367A CN 201410235011 A CN201410235011 A CN 201410235011A CN 104218367 A CN104218367 A CN 104218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fer
transfer medium
tabular signal
external conductive
conductiv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50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8367B (zh
Inventor
青木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18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8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8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8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2Strain reliev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47Assembling terminal to bas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以减少了零件个数的简易的结构,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相对于插头连接器(10)有效率且可靠地连结。在具有供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末端部分插入的介质收容空间的导电外壳(11)上,能够弹性位移地设置有与被插入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一部分卡合并保持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防脱卡止爪(11c),通过该防脱卡止爪(11c)的弹性恢复作用力使防脱卡止爪卡合在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由此,仅通过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插入导电外壳的介质收容空间内,就能够通过防脱卡止爪的卡合力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没有晃动地保持在导电外壳,能够容易且良好地进行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组装。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将从导电外壳突出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插入匹配连接器的方式构成的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各种电气设备等中,通常预先将柔性印刷电路(FPC)或柔性扁平电缆(FFC)等的呈细长板状地形成的各种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连结在插头连接器,将连结有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头连接器插入并嵌合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作为匹配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由此进行电连接。
此时的插头连接器一般来说采用由一对导电外壳覆盖绝缘基体(绝缘壳体)的表里两面的结构,但在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使信号线或地线(屏蔽线)露出的连接端子(触点)呈多极状电极部地形成,这些多极状电极部从导电外壳突出地被配置。
当进行上述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时,首先,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安装在绝缘基体(绝缘壳体)上,连结有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状态下的绝缘基体被安装在一个导电外壳之后,另一个导电外壳以从上方侧覆盖的方式被组装,由此进行线束制作。另外,该状态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相对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或绝缘基体(绝缘壳体)会发生晃动,从而使用胶带等的固定手段来确保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固定状态。
另一方面,本申请人通过专利文献1提出了不需要绝缘基体(绝缘壳体)的连接器装置。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插头连接器的制作工序中,还是最少需要3个工序,即,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相对于一个导线制外壳的设定工序、另一个导电外壳的组装工序及固定手段的附加工序,要求工序数量的削减等,进一步提高组装作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7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有效率且可靠地连结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中,其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从导电外壳突出地被安装,包含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在内的部位被插入匹配连接器插入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导电外壳中,形成有供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插入的介质收容空间,并且防脱卡止爪被设置在所述导电外壳上,所述防脱卡止爪与被插入所述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卡合,由此保持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所述防脱卡止爪沿与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能够弹性位移地被支承,被插入该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与所述防脱卡止爪抵接,由此,该防脱卡止爪弹性位移,通过此时的所述防脱卡止爪的弹性恢复作用力使所述防脱卡止爪卡合于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仅通过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插入导电外壳的介质收容空间内,就能够成为防脱卡止爪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卡合的状态,通过该防脱卡止爪的卡合力相对于导电外壳没有晃动地保持板状信号传送介质,从而能够容易且良好地进行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组装。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导电外壳上,优选设置有与被插入该导电外壳的所述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抵接并向所述插入方向弹性位移的对接弹簧部,通过该对接弹簧部的弹性恢复作用力将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推压在所述防脱卡止爪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对接弹簧部和防脱卡止爪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方向的前后弹性地压接,由此提高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保持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中,优选设置有向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板宽方向或板厚方向突出或凹陷地形成的定位部,所述防脱卡止爪卡合在该定位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防脱卡止爪相对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卡合通过定位部可靠地进行,能够提高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保持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导电外壳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端子非接触地保持该导电外壳的防短路部,该防短路部以与被插入所述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绝缘部分面对的方式被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导电外壳因外力等变形的情况下,防短路部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绝缘部分抵接,由此,导电外壳不会进一步变形,并且能够防止导电外壳与连接端子接触,由此避免了传送信号的短路。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导电外壳上,优选设置有在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时与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中的板宽方向的侧端面抵接并弹性地挠曲的滑动接触弹簧部件。
根据这样的结构,被插入导电外壳的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通过滑动接触弹簧部件的弹性作用力而移动到板宽方向的预定位置,无论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时的初始状态如何,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都被保持在板宽方向的合理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一体地连结制造多个上述导电外壳。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一并地制造多个导电外壳,制造效率大幅度提高。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具有供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插入的介质收容空间的导电外壳上,能够弹性位移地设置有与被插入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卡合并保持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防脱卡止爪,通过该防脱卡止爪的弹性恢复作用力使防脱卡止爪卡合在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由此,仅通过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插入导电外壳的介质收容空间内,就能够通过防脱卡止爪的卡合力没有晃动地将保持板状信号传送介质保持在导电外壳上,能够容易且良好进行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组装,从而以减少了零件个数的简易的结构,就能够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相对于插头连接器有效率且可靠地连结,能够廉价且大幅度地提高电连接器的生产率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插入有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接近作为匹配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表示从图1的状态将插头连接器插入并嵌合于插座连接器内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3是表示从图1及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拆下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4是拆下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的图3的插头连接器单体的俯视说明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插头连接器的单体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6是在图3的插头连接器单体中拆下了上部外壳的状态的仰视说明图。
图7是在图6所示的插头连接器单体的底面中放大地表示该图6的左端侧部分的仰视说明图。
图8是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单体的俯视说明图。
图9是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单体的仰视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且是表示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的插入、安装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中拆下了上部外壳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12是沿图10中的XII-XII线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3是沿图10中的XIII-XIII线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4是在图1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顶面中放大地表示该图11中的左端侧部分的局部俯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关于电连接器组装体]
图1~图14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用于将由柔性印刷电路(FPC)或柔性扁平电缆(FFC)等构成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末端部分连接到省略图示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回路,尤其如图2所示,连结有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末端部分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10沿大致水平方向被插入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图案(省略图示)上所焊接的作为匹配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20,由此成为嵌合状态。
以下,将印刷电路板的表面的延伸方向作为“水平方向”,并将与该印刷电路板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高度方向”。另外,在插头连接器10中,将嵌合时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缘部作为“前端缘部”,将其相反侧的连接有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末端部分这一侧的端缘部作为“后端缘部”。另外,在插座连接器20中,将插头连接器10在嵌合时被插入的一侧的端缘部作为“前端缘部”,将其相反侧的端缘部作为“后端缘部”。而且,这些插头连接器10及插座连接器20具有呈细长状地延伸的连接器主体部,但将该连接器主体部的延伸方向称为“连接器长度方向”。
而且,从插头连接器10的后端缘部向后方侧伸出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由将上述“连接器长度方向”作为“板宽方向”地被连结、且沿与该“板宽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部件构成,多条信号线及地线(屏蔽线)沿“板宽方向”呈多极状地相邻地排列。
[关于插头连接器]
这样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一侧的构成了电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10的连接器主体部不具有一般的电连接器所具有的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基体(绝缘壳体),在用于阻断电磁噪声等的导电外壳11的内部所形成的介质收容空间内,插入并固定有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末端部分。此时的导电外壳11如图3所示地由具有从上下夹着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末端部分的上部外壳11a及下部外壳11b的一体的构造体形成,但关于详细构造在后面说明。
另一方面,如图8、9所示,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如上所述地沿板宽方向在具有挠性的绝缘被覆材料的内部呈多极状地排列多条信号线及地线,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被覆部件成为如下构造,使用了构成下层地粘贴在上述信号线及地线上的绝缘性覆盖膜,并且从该绝缘性覆盖膜上构成上层地层叠有屏蔽带。
而且,这样的绝缘被覆部件成为在插头连接器10的被插入介质收容空间内的前端缘侧的一定区域中被剥离的状态,由此形成多极状的电极部。即,在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末端部分中,成为多条信号线及地线向上方侧露出的状态,通过该信号线及地线的露出部分形成了由多个连接端子部(触点部)PS1构成的多极状电极部。此外,在这些连接端子部PS1的下表面侧部分(非露出侧部分),以覆盖该连接端子部PS1的下表面整体的方式覆盖绝缘被覆材料。
此时,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部PS1在板宽方向的两侧部分具有使地线露出的接地端子,并且在这些板宽方向的两侧部分的接地端子彼此之间,使信号线露出而形成的信号线端子呈规定节距地被排列。这样的具有多个连接端子部PS1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末端部分被插入并固定在上述导电外壳11的内部,但在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固定状态下,连接端子部(多极状电极部)PS1从导电外壳11的前端缘朝向前方突出地配置,被插入后述的作为匹配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20内来进行电接触。
另外,在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板宽方向上的两侧端缘,在与上述连接端子部(多极状电极部)PS1的稍后方侧相当的部分,设置有定位部PS2、PS2。这些各定位部PS2俯视呈大致矩形状地向板宽方向的外侧突出地形成,但在该各定位部PS2的上表面形成有上述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的一部分通过构成了绝缘被覆部件的下层的绝缘性覆盖膜被覆盖,但关于构成了上层的屏蔽带,将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切断成角状而成为没有覆盖定位部PS2的形状。另外,在这些各定位部PS2上,成为如下所述地供设置在导电外壳11上的防脱卡合爪11c、11c卡合的结构,这些防脱卡合爪11c、11c与定位部PS2、PS2卡合,由此,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整体被保持在预定的规定位置。
详细说明这点时,如上所述,导电外壳11如图3、图5所示地由从上下夹着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末端部分的上部外壳11a及下部外壳11b构成,但这些上部外壳11a及下部外壳11b的前端缘部分通过配置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分的一对外壳连结部11d、11d一体地被连接。外壳连结部11d、11d是将带板状部件弯曲成侧面观察大致コ字形而形成的,通过该外壳连结部11d、11d被一体地连结的上部外壳11a和下部外壳11b隔开规定间隔地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这些上部外壳11a及下部外壳11b彼此的平行面对部分,形成有用于插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介质收容空间。
上述外壳连结部11d、11d被配置在导电外壳11的前端侧部分,也就是说,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插入上述介质收容空间内之后的一侧的端缘处的两侧部分,在这两个外壳连结部11d、11d彼此之间的部分,供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连接端子部PS1贯穿的突出开口部沿连接器长度方向以细长状延伸地形成。另外,在相对于设置在该导电外壳11上的突出开口部来说与相反侧相向的部分,也就是说,在介质收容空间中的后端侧的部分,能够将包括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各定位部PS2、PS2在内的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板宽整体插入的插入开口部沿连接器长度方向以细长状延伸地形成。而且,通过该导电外壳11中的后方侧的插入开口部,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连接端子部PS1插入介质收容空间之后,再向前方侧插入,由此,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连接端子部PS1通过上述突出开口部朝向前方侧突出,包括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各定位部PS2、PS2在内的末端部分被收纳在介质收容空间内。
另外,如图4、5所示,在上述导电外壳11的突出开口部中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侧外侧部分,外侧固定部11h、11h向外侧突出地形成,这些外侧固定部11h、11h沿上下方向嵌合,由此,上部外壳11a和下部外壳11b被牢固地固定。即,在从外侧固定部11h、11h到突出开ロ部的部位,形成有将上部外壳11a及下部外壳11b的前端部分弯曲成侧面观察大致L字形而形成的外壳固定片11e、11e,这些外壳固定片11e、11e中的设置在上部外壳11a这一侧的部分和设置在下部外壳11b这一侧的部分在连接器前后方向上重合地被固定。此外,在上部外壳11a和下部外壳11b的外侧固定部11h、11h之间的空间中,能够对连接了插头连接器10和插座连接器20之后维持连接状态的锁杆的轴端进行保持。
而且,如图5~图7所示,在下部外壳11b中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一对防脱卡止爪11c、11c。这些防脱卡止爪11c、11c是与支承该防脱卡止爪11c、11c的弹性臂11f、11f一起冲裁下部外壳11b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此时的各弹性臂11f从下部外壳11b的前端缘附近部分朝向前方侧呈悬臂状地伸出地形成,在这些各弹性臂11f的自由端缘部分,分别设置有防脱卡止爪11c。
更具体来说,上述各弹性臂11f是在下部外壳11b的前端缘侧具有悬臂构造的根部地形成的,并且成为板宽从该根部朝向后方连续地缩小的同时朝向斜外侧伸出的形状。而且,该弹性臂11f的伸出侧前端部分即自由端缘部分向上方立起地弯曲成大致直角,由此进行上述各防脱卡止爪11c的形成加工。这些各防脱卡止爪11c尤其如图5所示地形成为侧面观察大致三角形,并具有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连续地变高的倾斜状引导边部11c1和从该倾斜引导边部11c1的顶部朝向下方以大致直线状下降的直线状保持边部11c2。
这些各防脱卡止爪11c的倾斜状引导边部11c1如上所述地成为相对于从导电外壳11的插入开口部被插入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定位部PS2能够抵接的位置关系。即,如图11、12及图14所示,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定位部PS2中的插入方向前端缘部与防脱卡止爪11c的倾斜状引导边部11c1抵接,则通过产生于该倾斜引导边部11c1的下方分力,使防脱卡止爪11c的整体抵抗上述弹性臂11f的弹力向下降方向位移,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下方侧的表面跨过该防脱卡止爪11c的顶部。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插入进一步深入,在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定位部PS2的后端缘部穿过防脱卡止爪11c的时刻,通过弹性臂11f的弹性恢复作用力使防脱卡止爪11c上升到原位置地位移,由此,防脱卡止爪11c的直线状保持边部11c2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定位部PS2的后端缘部抵接,由此成为卡合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6、7所示,在上述导电外壳11的外壳连结部11d、11d的内壁附近部分,配置有对于从导电外壳11的插入开口部被插入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来说的对接弹簧部11g、11g。这些各对接弹簧部11g由经由设置在下部外壳11b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的滑动接触弹簧11m伸出的带板状部件形成,并沿着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定位部PS2所具有的外形形状延伸。
更具体来说,首先,滑动接触弹簧11m由将下部外壳11b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缘部作为基部向斜前方侧伸出的悬臂状部件形成,并从所述基部朝向连接器内方侧(连接器中心侧)向斜前方侧伸出。而且,如上所述,进行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插入时,设置在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上的定位部PS2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角部成为与上述滑动接触弹簧11m的中途部分抵接的位置关系。
另外,对接弹簧部11g从滑动接触弹簧11m的伸出方向的前端部朝向连接器内方侧(连接器中心侧)弯折地以悬臂状伸出,如图11、14所示,相对于被插入到最终的插入位置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定位部PS2,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前端缘延伸地形成。这样的滑动接触弹簧11m及对接弹簧部11g分别沿着上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定位部PS2的前端角部及前端缘部地延伸,但由悬臂状部件形成,由此成为具有弹性挠性的板簧状部件。
而且,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被插入介质收容空间内时,首先,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定位部PS2的前端角部与滑动接触弹簧11m抵接,通过该滑动接触弹簧部件11m的弹性作用力使包含定位部PS2在内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整体移动到板宽方向的预定的位置。
而且,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被插入到介质收容空间的最终插入位置时,定位部PS2的前方侧端从前方侧抵接于上述对接弹簧部11g,通过该对接弹簧部11g的弹性恢复作用力,将定位部PS2向后方侧推回。其结果,定位部PS2的后方侧端缘部被相对于上述防脱卡止爪11c的直线状保持边部11c2推压。
而且,如图10、13所示,在导电外壳11中的上部外壳11a上,在该上部外壳11a的表面上,与连接端子部PS1非接触地保持导电外壳11的防短路部11j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并列地设置了3条。这些各防短路部111由从导电外壳11的上部外壳11a朝向介质收容空间的内方侧突出地被冲压加工的内方侧突部形成,该各防短路部11j从上方侧与被插入到介质收容空间中的最终位置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绝缘被覆部分相向地设置。
另外,在上部外壳11a上,在上述防短路部11j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外方部分,形成有一对接地触点11k、11k。这些各接地触点11k从上部外壳11a朝向内方侧的介质收容空间呈悬臂状地突出地被切口形成。这些各接地触点11k成为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接地端子接触的配置关系,在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被插入到最终位置时进行接地连接。
[关于插座连接器]
另一方面,电连接器组装体中的构成了另一个匹配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20尤其如图1及图2所示地具有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壳体21,并且具有覆盖该绝缘壳体21的外表面并切断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等的导电外壳22。
在绝缘壳体21上,多个导电触点23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多极状地适当地以节距间隔排列。这些各导电触点23是由具有弹性的线束状的金属材料弯曲形成的,并在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21上的槽状部内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被配置。这些各导电触点23以相邻触点彼此呈大致相同形状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在所述各导电触点23的后端侧部分,设置有朝向下方侧呈阶梯状地弯曲形成的连接脚部,该连接脚部被焊接在形成于省略图示的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传送用的印刷布线图案(导电路)上并被电连接。此时的焊接是对于多极排列方向的全部触点一并进行的。
另外,在上述各导电触点23的前端侧部分,设置有省略图示的接点部,这些各接点部成为从上方侧与嵌合于插座连接器20的插头连接器10的连接端子部PS1的各连接端子弹性地接触的配置关系,由此成为形成了从所述接点部经由连接脚部到达印刷电路板的信号传送回路的构造。
而且,导电外壳22成为如下结构,在其上下前端缘部中,与嵌合于该插座连接器20的插头连接器10的上部外壳11a的上表面部分及下部外壳11b的下表面部分弹性地面接触,并且在导电外壳22中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多个压紧部22a朝向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外方侧及后端侧大致水平地伸出地设置。这些压紧部22a焊接在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地用的印刷布线图案(导电路)上并被电连接,由此形成了从导电外壳22到印刷电路板的接地回路,并且插座连接器20的整体被固定。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10中,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通过设置在导电外壳11的后端的插入开口部被插入介质收容空间内,则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定位部PS2与防脱卡止爪11c抵接。该防脱卡止爪11c向下方位移,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下表面侧跨过防脱卡止爪11c,然后,防脱卡止爪11c上升位移并弹性恢复至原位置,由此,相对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定位部PS2,防脱卡止爪11c的直线状保持边部11c2从后方侧成为卡合状态。其结果,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相对于导电外壳11没有晃动地被保持,仅插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就能够容易且良好地进行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组装。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对接弹簧部11g的推回作用力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定位部PS2推压在后方侧的防脱卡止爪11c的结构,从而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成为被从插入方向的前后弹性压接状态并可靠地保持,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保持性提高。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卡止爪11c相对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卡合通过定位部PS2可靠地进行,由此,成为提高了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保持性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向导电外壳11附加外力等而使其变形的情况下,防短路部11j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的绝缘被覆部分抵接,导电外壳11不会进一步变形,防止了导电外壳11相对于导电外壳11的连接端子部(多极状电极部)PSl的接触,良好地避免了传送信号的短路等的不良情况。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插入导电外壳11的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PS通过滑动接触弹簧部件11m的弹性作用力而移动到板宽方向的预定位置,从而无论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的插入时的初始状态如何,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都被保持在板宽方向的合理位置。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导电外壳11的包含上部外壳片11a及下部外壳片11b在内的整体一体地构成,所以能够采用通过例如载体等将多个导电外壳11、11……连续地相连的中间工序。由此,导电外壳11的制造能够一并地进行,从而能够实现效率极高的制造。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人做成的发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板状信号传送介质PS上的定位部PS2做成向板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但还能够做成向板宽方向凹陷的形状,另外,还能够采用向板厚方向突出的柱状形状或凹陷的孔形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端子部(多极状电极部)成为将接地端子配置在信号端子的外侧的结构,但该接地端子当然还能够相对于信号端子采用其他的配置关系。另外,还能够采用不使用接地端子的仅有信号端子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防脱卡止爪11c做成沿上下方向弹性位移的结构,但只要是与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还能够沿其他方向弹性位移地进行支承。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防脱卡止爪11c沿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板厚方向弹性位移地设置在下部外壳11b,但也可以沿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板宽方向弹性位移地设置在导电外壳的侧面。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适用于水平嵌合型的插头连接器,但还能够同样地适用于垂直嵌合型的插头连接器。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电气设备所使用的多种多样的电连接器。
附图标记的说明
PS   板状信号传送介质
10   插头连接器
11   导电外壳
11a  上部外壳
11b  下部外壳
11c  防脱卡合爪
11c1 倾斜状引导边部
11c2 直线状保持边部
11d  外壳连结部
11e  外壳固定片
11f  弹性臂
11g  对接弹簧部
11h  外侧固定部
11j  防短路部
11k  接地触点
11m  滑动接触弹簧部
20   插座连接器(匹配连接器)
21   绝缘壳体
22   导电外壳
22a  压紧部
23   导电触点
PS   板状信号传送介质(FPC、FFC)
PS1  连接端子部(多极状电极部)
PS2  定位部

Claims (6)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以如下方式构成,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从导电外壳突出地被安装,包含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在内的部位被插入匹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电外壳中,形成有供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末端部分插入的介质收容空间,
并且防脱卡止爪被设置在所述导电外壳上,所述防脱卡止爪与被插入所述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卡合,由此保持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
所述防脱卡止爪沿与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能够弹性位移地被支承,
被插入该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与所述防脱卡止爪抵接,由此,该防脱卡止爪弹性位移,通过此时的所述防脱卡止爪的弹性恢复作用力使所述防脱卡止爪卡合于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外壳上,设置有与被插入该导电外壳的所述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一部分抵接并向所述插入方向弹性位移的对接弹簧部,
通过该对接弹簧部的弹性恢复作用力将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推压在所述防脱卡止爪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中,设置有向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板宽方向或板厚方向突出或凹陷地形成的定位部,
所述防脱卡止爪卡合在该定位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外壳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端子非接触地保持该导电外壳的防短路部,
该防短路部以与被插入所述介质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绝缘部分面对的方式被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外壳上,设置有在所述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时与该板状信号传送介质中的板宽方向的侧端面抵接并弹性地挠曲的滑动接触弹簧部件。
6.一种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体地连结制造多个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外壳。
CN201410235011.8A 2013-05-31 2014-05-30 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2183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4822A JP5704364B2 (ja) 2013-05-31 2013-05-31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4822 2013-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8367A true CN104218367A (zh) 2014-12-17
CN104218367B CN104218367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98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5011.8A Active CN104218367B (zh) 2013-05-31 2014-05-30 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43832B2 (zh)
JP (1) JP5704364B2 (zh)
KR (1) KR101549338B1 (zh)
CN (1) CN104218367B (zh)
TW (1) TWI5322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8395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96703A1 (en) * 2012-08-03 2014-02-13 Fci Connectors Singapore Pte Shielded flexible circuit connector
JP1521799S (zh) * 2014-07-23 2015-04-20
JP6015971B2 (ja) * 2014-10-02 2016-10-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
JP6394524B2 (ja) * 2015-07-10 2018-09-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及び電磁シールド部材付配線装置
JP2019220339A (ja) * 2018-06-20 2019-12-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付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927A (en) * 1993-05-21 1996-03-19 Texell Corp. Zipper-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392636A (zh) * 2001-06-14 2003-01-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794518A (zh) * 2004-12-20 2006-06-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适于连接薄片部件的连接器
CN1934755A (zh) * 2005-03-11 2007-03-21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956267A (zh) * 2005-10-26 2007-05-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改善的防尘性的连接器
CN102142631A (zh) * 2009-12-04 2011-08-03 爱沛斯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102195162A (zh) * 2010-03-10 2011-09-21 爱沛斯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202183485U (zh) * 2011-08-29 2012-04-04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连接器结构
CN202564593U (zh) * 2012-04-26 2012-11-28 东莞市锦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型电路基板用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0425A (ja) * 2000-09-25 2002-04-05 Calsonic Kansei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2100426A (ja) * 2000-09-25 2002-04-05 Calsonic Kansei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JP3380539B2 (ja) * 2000-10-13 2003-02-24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2373739A (ja) * 2001-06-14 2002-12-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3680767B2 (ja) * 2001-06-14 2005-08-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6981891B1 (en) * 2004-10-19 2006-01-03 Alex Huang Flexible flat cable connector
JP4168104B2 (ja) 2006-09-21 2008-10-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160151Y (zh) * 2008-01-05 2008-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M371991U (en) 2009-06-30 2010-01-01 P Two Ind Inc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915880B2 (ja) * 2009-09-25 2012-04-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シェル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US8287311B2 (en) * 2010-01-15 2012-10-16 P-Two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5063748B2 (ja) * 2010-06-30 2012-10-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813349B2 (ja) * 2011-03-29 2015-1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接続対象物
US20130164977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Guang-Li Hua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621999B2 (ja) * 2012-03-09 2014-11-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927A (en) * 1993-05-21 1996-03-19 Texell Corp. Zipper-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392636A (zh) * 2001-06-14 2003-01-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794518A (zh) * 2004-12-20 2006-06-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适于连接薄片部件的连接器
CN1934755A (zh) * 2005-03-11 2007-03-21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956267A (zh) * 2005-10-26 2007-05-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改善的防尘性的连接器
CN102142631A (zh) * 2009-12-04 2011-08-03 爱沛斯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102195162A (zh) * 2010-03-10 2011-09-21 爱沛斯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202183485U (zh) * 2011-08-29 2012-04-04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连接器结构
CN202564593U (zh) * 2012-04-26 2012-11-28 东莞市锦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型电路基板用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8395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5275A (zh) 2015-02-01
KR20140141478A (ko) 2014-12-10
US20140357108A1 (en) 2014-12-04
CN104218367B (zh) 2016-08-17
US9343832B2 (en) 2016-05-17
KR101549338B1 (ko) 2015-09-01
JP2014235794A (ja) 2014-12-15
JP5704364B2 (ja) 2015-04-22
TWI532262B (zh) 2016-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3114B2 (en) Reduced-heigh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TWI434466B (zh) 連接器組合體
CN104218367A (zh) 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4618745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570089B (zh) 连接器装置
JP200801621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020920A (ja)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コネクタ及び半導体試験装置
US9595781B2 (e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CN109155491A (zh) 高速电连接器
JP521249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5912B2 (ja)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CN106981748A (zh) 电连接器
CN102882032A (zh)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连接器
CN105098516A (zh) 夹层插座连接器
CN104218368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535094B2 (en) Elastic member and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2010031722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device
CN105098426A (zh) 夹层式插座连接器
TWI416806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體
JP2008147020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並びに電気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JP7353123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120040542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to change arrangement of wires
KR101479056B1 (ko) 쉴드커넥터
CN21223067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