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8354A - 阴端子配件 - Google Patents

阴端子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8354A
CN104218354A CN201410230677.4A CN201410230677A CN104218354A CN 104218354 A CN104218354 A CN 104218354A CN 201410230677 A CN201410230677 A CN 201410230677A CN 104218354 A CN104218354 A CN 104218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main part
backoff
way
femal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06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8354B (zh
Inventor
冈野智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18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8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8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83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端子配件,在确保凸状部的进入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成形,且能够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提高。在主体部(11)内,从第一弯曲支点部(28)向后方延伸的第一弹簧部(12)、和从第二弯曲支点部(35)向前方延伸并具有支撑第一弹簧部的支撑部(42)的第二弹簧部(13)以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弯曲的方式配置。在主体部设置有为了确保凸状部(62)的进入空间(27)而在高度方向上向阳突片(90)的插入空间(33)偏移的退避壁(25),在与退避壁对应的高度位置配置第二弯曲支点部。在第二弹簧部设置有构成从第一弹簧部退避的形状的第二退避部(41),从而使第二退避部不与弯曲变形的第一弹簧部接触。

Description

阴端子配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端子配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阴端子配件具备:方筒状的主体;接触片,以能够弯曲的方式配置在主体内,从与主体的底壁相连的前端部向后方延伸;以及支撑部,从与主体的底壁相连的后端部向前方延伸。接触片形成为能够与对方侧的阳端子电接触,支撑部配置为从下方支撑接触片。而且,在接触片的下表面设置有凹状球面,在支撑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凸状球面,接触片以及支撑部经由凹状球面以及凸状球面彼此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738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情况下,由于是支撑部的凸状球面嵌入接触片的凹状球面的内侧的结构,因此存在着成形的难易度高、难以加工的情况。而且,当因振动等外在因素而使由凹状球面以及凸状球面实现的凹凸嵌合脱开时,还存在着接触可靠性受损的问题。
另一方面,将这种阴端子配件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腔体内,并通过在腔体的内壁以能够弯曲的方式形成的凸状部卡定成防脱状态,但是,假设必须在主体的底壁确保容许凸状部进入的空间,则需要使支撑部的后端位置向上方(接触片侧)偏移该空间的形成量,因此存在支撑部的后端部以不稳定的状态的抵接于弯曲变形的接触片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存在相对于对方侧的阳端子的接触载荷也不稳定而接触可靠性受损的危险。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阴端子配件,即使在因必须确保凸状部进入的空间而使成形的自由度受到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成形,且能够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提高。
本发明为一种阴端子配件,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腔体内,通过在所述腔体的内壁以能够弯曲的方式形成的凸状部而卡定成防脱状态,所述阴端子配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主体部,能够使对方侧的阳突片从前方插入所述主体部;第一弹簧部,配置为能够在所述主体部内沿高度方向弯曲,从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第一弯曲支点部向后方延伸,并与插入到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阳突片电接触;以及第二弹簧部,配置为能够在所述主体部内沿高度方向弯曲,从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第二弯曲支点部向前方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弹簧部在所述第一弹簧部的弯曲方向上相对而支撑所述第一弹簧部的支撑部,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退避壁,所述退避壁在高度方向上向所述阳突片的插入空间侧偏移而配置,从而确保当向所述腔体内正确插入时所述凸状部进入的空间,所述第二弹簧部的所述第二弯曲支点部配置在与所述退避壁对应的高度位置,在所述第二弹簧部设置有第二退避部,所述第二退避部在所述支撑部的后方构成从所述第一弹簧部退避的形状,从而不与弯曲变形的所述第一弹簧部接触。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凸状部进入的空间,构成为在主体部设置有在高度方向上向支撑部侧偏移的退避壁,第二弹簧部的第二弯曲支点部配置在与退避壁对应的高度位置,因此存在如下情况:第二弯曲支点部的高度位置接近支撑部侧,第二弹簧部容易在除了支撑部以外的部分与第一弹簧部接触,支撑部对第一弹簧部的支撑状态不易稳定。但是,根据本发明,在第二弹簧部中的支撑部的后方设置有第二退避部,所述第二退避部构成从第一弹簧部退避的形状,从而不与弯曲变形的第一弹簧部接触,因此防止除了支撑部以外的部分与第一弹簧部接触,使支撑部的支撑状态稳定而进行维持。其结果是,第一弹簧部相对于对方侧的阳突片的接触载荷也稳定,能够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提高。而且,第二弹簧部只要是从第一弹簧部退避的形状即可,无需加工成特别的形状,因此也确保了成形的容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阴端子配件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腔体内并由凸状部卡定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示出阴端子配件与对方侧的阳突片正确地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弹簧部与过度弯曲限制片抵接而被限制了过度弯曲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阴端子配件的剖视图。
图5是阴端子配件的主视图。
图6是阴端子配件的后视图。
图7是阴端子配件的展开图。
图8是第二弹簧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第二弹簧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阴端子配件中的第二弹簧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阴端子配件中的第二弹簧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实施例4的阴端子配件中的第二弹簧部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在所述第一弹簧部设置有第一退避部,所述第一退避部构成当所述第一弹簧部弯曲变形时从所述第二弹簧部退避的形状。由于第一退避部以及第二退避部处于相互退避的关系,因此能够将第二退避部的退避量抑制得相对较小,继而能够将第二退避部的形状简化。
在所述第一弹簧部突出设置有与所述阳突片电接触的触点部,所述第一退避部设置在所述触点部的突出高度的范围内。由此,当触点部与对方侧的阳突片接触时,能够避免阳突片与第一退避部接触而维持接触可靠性良好。
在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过度弯曲限制部,所述过度弯曲限制部通过与弯曲变形的所述第一弹簧部抵接而限制所述第一弹簧部的过度弯曲,所述第二退避部构成从所述第一弹簧部退避的形状,从而至少在所述第一弹簧部与所述过度弯曲限制部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退避部不与所述第一弹簧部接触。由此,能够在第一弹簧部弯曲变形的整个范围中使第二退避部不与第一弹簧部接触,从而能够维持接触可靠性良好。
所述第二退避部通过使所述第二弹簧部的前端部塑性变形而减少所述前端部的板厚。随着通过使第二弹簧部的前端部塑性变形而减少第二弹簧部的前端部的板厚,第二弹簧部向前方伸长,因此能够考虑该伸长量而将第二弹簧部的前后长度调整为预定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节约材料,并且能够将成本抑制得廉价。而且,在第二退避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的情况下,制造容易且加工精度优异。
<实施例1>
利用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阴端子配件10将构成图7所示的展开形状的金属板弯曲而成形,沿前后方向构成细长的形状。并且,如图1所示,将阴端子配件10容纳在连接器壳体60中。
连接器壳体60为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所示,在内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腔体61。在腔体61的内壁向前方突出设置有凸状部62。阴端子配件10从后方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0的腔体61内,在正确插入时,通过凸状部62弹性地卡定成防脱状态。而且,如图2所示,在腔体61的前壁,开口设置有供对方侧的阳突片90从前方插入的突片插入口63。
如图4所示,阴端子配件10由下述部分构成:方筒状的主体部11;带板状的第一弹簧部12以及第二弹簧部13,配置在主体部11内;开放管状的线管14,与主体部11的后方相连;以及绝缘管15,与线管14的后方相连。线管14在未图示的电线的终端部通过压接而与通过除去覆层而露出的芯线连接,绝缘管15通过压接与电线的终端部的覆层或外嵌于覆层的未图示的橡胶塞连接。
如图5所示,主体部11具备:基壁16,从线管14侧连续且沿宽度方向配置;一对侧壁17,从基壁16的宽度方向两端立起;以及桥接壁18,从两侧壁17中的一个侧壁17的上端向另一个侧壁17架设。另外,第一弹簧部12以及第二弹簧部13与另一个侧壁17的上端连接并弯曲。
如图2所示,对方侧的阳突片90从前方插入主体部11内。在基壁16设置有对插入到主体部11内的阳突片90的下表面进行支撑的支撑部19。支撑部19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台状的形态,其通过将基壁16向上方顶出而形成。而且,在基壁16的后端部向下方弯曲设置有稳定器21。稳定器21起到如下作用:当阴端子配件10插入腔体61内时,进入到沿腔体61形成的引导槽64内而引导阴端子配件10的插入动作,并且,限制阴端子配件10以与正确姿势相反的姿势插入腔体61内。
如图5所示,桥接壁18由下述部分构成:顶壁22,以从上方与第一弹簧部12以及第二弹簧部13重叠的方式配置;以及连接壁23,从顶壁22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向另一个侧壁17向下弯曲。如图4所示,连接壁23与设置于另一个侧壁17的上端的凹状部24嵌合,从而防止主体部11打开变形。
如图4所示,顶壁22的后部配置于比前部侧低一段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构成为向主体部11内的阳突片90的后述的插入空间33侧偏移的退避壁25。在顶壁22的前部侧和退避壁25之间设置有高度方向的台阶部26,在台阶部26的后方且退避壁25的上方开放而形成凸状部62的进入空间27。如图1所示,当阴端子配件10正确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0的腔体61内时,凸状部62配置为进入到进入空间27而能够与台阶部26卡定,由此,防止阴端子配件10在腔体61内脱出。另外,台阶部26形成为向上方后退的锥状的形态。而且,两侧壁17的后部以与退避壁25的高度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为比前部侧高度低。
如图4所示,第一弹簧部12具有:第一弯曲支点部28,与另一个侧壁17的前部侧连接,并且从该前部侧的上端向宽度方向呈大致直角地弯曲;以及第一延伸部29,从第一弯曲支点部28的前端向后方折回并延伸,第一弹簧部12能够以第一弯曲支点部28的前端为支点在高度方向上弯曲变形。
在第一弯曲支点部28的后端部向下弯曲地设置有过度弯曲限制部31。如图6所示,过度弯曲限制部31配置在相对于主体部11的宽度方向中心向一侧偏心的位置,并且形成为能够通过进入空间27从后方目视确认。如图4所示,第一延伸部29形成为以朝向后方逐渐接近基壁16的方式向下倾斜的形态,在最接近基壁16的后端部突出设置有触点部32。触点部32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与过度弯曲限制部31重叠的位置。并且,在触点部32与基壁16的支撑部19之间形成有阳突片90的插入空间33,在插入阳突片90前的状态下,插入空间33的高度寸法比阳突片90的板厚稍小。
而且,如图4所示,在第一延伸部29设置有第一退避部34,所述第一退避部34在插入阳突片90前的状态下、以从触点部32的后端朝向后方逐渐接近基壁16的方式向下倾斜。第一退避部34配置在触点部32的突出高度的范围内,从而不与插入主体部11内的阳突片90接触。
如图4所示,第二弹簧部13具有:第二弯曲支点部35,与另一个侧壁17的后部侧连接,并且从该后部侧的上端向宽度方向呈大致直角地弯曲;以及第二延伸部36,从第二弯曲支点部35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第二弹簧部13能够以第二弯曲支点部35的后述的支点主体38为支点在高度方向上弯曲变形。
如图4所示,第二弯曲支点部35以沿着退避壁25的下表面的方式配置在与退避壁25对应的高度位置。具体来说,第二弯曲支点部35具有:紧贴部37,与退避壁25的后部侧的下表面大致紧贴;支点主体38,位于比紧贴部37靠近前方的位置而与退避壁25在大致线接触的状态下抵接;以及分离部39,位于隔着支点主体38的前后两侧,与退避壁25之间隔开空间且向远离退避壁25的方向即下方平缓地弯曲。支点主体38通过隔着前后的分离部39而限定了相对于退避壁25的支点位置。
如图4所示,第二延伸部36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二退避部41,在插入阳突片90前的状态下,以从第二弯曲支点部35的前侧的分离部39向前方逐渐从基壁16分离的方式稍微向上倾斜;以及支撑部42,从第二退避部41的前端向下突出。
如图4以及图8所示,支撑部42形成为如下形态:在第二延伸部36的前端部,该第二延伸部36以在整个宽度范围向基壁16侧即向下(在图8中为向上)突出的方式呈侧视大致圆弧状地弯曲。如图4所示,支撑部42的弯曲部分的顶部相对于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在宽度方向以大致线接触的状态抵接。在该情况下,第一弹簧部12成为被第二弹簧部13弹性地支撑而加强的状态。
如图4以及图8所示,第二退避部41配置在支撑部42的正后方,并且形成为呈侧视大致台形状地凹陷的形态,使得位于第二延伸部36的后部侧与支撑部42之间的部分的下表面(在图8中为上表面)在整个宽度范围接近顶壁22侧。另一方面,第二延伸部36中的与第二退避部41背靠背地相对的上表面侧的部分形成为如下形态:从第二延伸部36的后部上表面起,呈大致处于同一面状且无台阶差地连续。即,第二退避部41设置于第二延伸部36的板厚范围内。而且,第二退避部41配置为,在第一弹簧部12弯曲变形的整个范围内从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在高度方向上分离,从而不与第一退避部34接触。简要来说,第二退避部41形成为从第一退避部34沿高度方向退避的形状,同样地,第一退避部34形成为从第二退避部41沿高度方向退避的形状。另外,如图9所示,第二退避部41的前端部以及支撑部42形成为比第二退避部41的后部侧宽度宽的形态,在第二退避部4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朝向前方宽度逐渐扩宽的弧状部49。
另外,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使第二退避部41与支撑部42一起通过冲压而塑性变形,由此,第二延伸部36的前端部的板厚比后部侧的板厚小。而且,利用冲压使第二退避部41以及支撑部42各自的板厚减小,从而第二延伸部36向前方伸长,考虑到其伸长量而将第二延伸部36的前后长度调整为预定的长度。
接下来,对实施例1的阴端子配件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阴端子配件从后方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0的腔体61内。如图1所示,当阴端子配件10到达正确插入位置时,凸状部弹性地嵌入阴端子配件10的主体部11的进入空间27,阴端子配件10在腔体61内被保持成防脱状态。
接下来,将连接器壳体60与对方侧的连接器壳体嵌合。由此,在对方侧的连接器壳体中安装的阳突片90通过连接器壳体60的突片插入口63插入到阴端子配件10的主体部11的插入空间33内。如图2所示,当插入到主体部11的插入空间33内的阳突片90与第一弹簧部12的触点部32抵接时,第一弹簧部12被阳突片90按压而以第一弯曲支点部28为支点向上方弯曲变形,并且第二弹簧部13被第一弹簧部12按压而以第二弯曲支点部35为支点向上方弯曲变形。在第一弹簧部12以及第二弹簧部13弯曲变形的过程中,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与第二弹簧部13的支撑部42抵接且不与除了第二弹簧部13的支撑部42以外的部分(包括第二退避部41)抵接,由此,确保了第二弹簧部13对第一弹簧部12的支撑稳定性,同时,确保了第一弹簧部12对阳突片90的支撑稳定性。
如图2所示,当阳突片90正确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0的腔体61内时,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延伸部29(除了触点部32之外)的倾斜角度变缓,第二弹簧部13的第二退避部41朝向前方向上倾斜配置。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和第二弹簧部13的第二退避部41之间打开高度方向的间隙,第一退避部34与第二退避部41彼此不接触。
进而,如图3所示,如果要将阳突片90以相对于正确姿势倾斜的姿势插入主体部11内等,阳突片90对第一弹簧部12向上方强力地推压,使第一弹簧部12超过标准的弯曲范围地弯曲变形,则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延伸部29与过度弯曲限制部31抵接,限制了第一弹簧部12的进一步的弯曲动作。因此,避免了第一弹簧部12过度地弯曲变形。而且,即使是在如此使第一弹簧部12与过度弯曲限制部31抵接的状态下,也维持了第一退避部34与第二退避部41彼此不接触的状态。另外,在退避壁25的前端部的下缘凹陷设置有切口部44,所述切口部用于在第一弹簧部12与过度弯曲限制部31抵接的状态下避免与第二弹簧部13的第二延伸部36的抵接。
如以上所说明地,根据实施例1,虽然存在因在阴端子配件10的主体部11形成凸状部62的进入空间27而使第二弹簧部13的第二弯曲支点部35与退避壁25一起在高度方向上向阳突片90的插入空间33侧偏移而配置的情况,但是通过将第二弹簧部13的第二退避部41形成为从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退避的形状,使第二弹簧部13在除了支撑部42以外的部分不与第一弹簧部12接触,因此使支撑部42对第一弹簧部12的支撑状态稳定并进行维持。其结果是,能够使第一弹簧部12相对于对方侧的阳突片90的接触载荷稳定而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提高。而且,第二弹簧部13只要是从第一弹簧部12退避的形状即可,无需加工成特别的形状,因此也确保了成形的容易性。
而且,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也形成为在第一弹簧部12的弯曲变形时从第二弹簧部13退避的形状,因此不必仅通过第二退避部41留出退避量,能够使第二退避部41的形状简单化。
进而,由于第一退避部34设置在触点部32的突出高度的范围内,因此当触点部32与对方侧的阳突片90接触时,能够避免阳突片90与第一退避部34接触而维持接触可靠性良好。
进而,在第一弹簧部12与过度弯曲限制部31抵接的状态下,第二退避部41也成为不与第一弹簧部12接触的退避的形状,因此能够在第一弹簧部12弯曲变形的整个范围使第二退避部41不与第一弹簧部12接触,从而能够更加维持接触可靠性良好。
再进而,在第二退避部41以及支撑部42成形时,使第二弹簧部13的前端部塑性变形,由此,随着第二弹簧部13的前端部的板厚减薄,第二弹簧部13向前方伸长,从而能够考虑其伸长量而将第二弹簧部13的前后长度调整为预定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节约材料,并且能够将成本抑制得廉价。而且,第二退避部41通过冲压加工成形,因此制造容易且能够提高加工精度。
<实施例2>
图10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第二弹簧部13。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第二弹簧部13A的支撑部42A通过使第二延伸部36A的前端部向下方(在图示的情况下为上方)顶出而成形,并且成为呈主视大致圆弧状地弯曲的形态。支撑部42A的顶部与第二延伸部36A的前端相对,并且与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在大致点接触的状态下抵接。
第二退避部41A配置为与支撑部42A的突出量相应地向上方(在图示的情况下为下方)靠近,并且在第一弹簧部12弯曲变形的整个范围成为在高度方向上从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分离而退避的形态,以使第二退避部41A不与第一退避部34接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图1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二弹簧13B。在实施例3的情况下,支撑部42B形成为在第二弹簧部13B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前端部从第二退避部41B向基壁16侧(图示上侧)鼓出的大致半球面状(浮雕状)的形态,并且未到达第二延伸部36B的前端部。在该情况下,与实施例2同样地,支撑部42B将第二延伸部36B的上表面(图示下表面)顶出成形。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图1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第二弹簧13C。在实施例4的情况下,支撑部42C形成为如下形态:在第二弹簧部13C的第二延伸部36C的前端部,该第二延伸部36C以在整个宽度范围向基壁16侧(图示上侧)接近的方式呈侧视大致圆弧状地弯曲。而且,实施例4的第二退避部41C形成为如下形态:位于第二延伸部36C的后部侧与支撑部42C之间的部分以在整个宽度范围向顶壁22侧(图示下侧)接近的方式呈侧视大致台形状地弯曲。根据实施例4,第二退避部41C形成为从第一弹簧部12的第一退避部34大幅地退避的形状,因此能够切实地避免第一弹簧部12与第二弹簧部13C的除了支撑部42C以外的部分接触的情况。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也可以是,第二弹簧部的第二弯曲支点部与退避壁一体地连续而设置。
(2)也可以是,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是在阳突片插入到主体部内前的状态下彼此不接触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阴端子配件,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腔体内,通过在所述腔体的内壁以能够弯曲的方式形成的凸状部而卡定成防脱状态,所述阴端子配件的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的主体部,能够使对方侧的阳突片从前方插入所述主体部;
第一弹簧部,配置为能够在所述主体部内沿高度方向弯曲,从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第一弯曲支点部向后方延伸,并与插入到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阳突片电接触;以及
第二弹簧部,配置为能够在所述主体部内沿高度方向弯曲,从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第二弯曲支点部向前方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弹簧部在所述第一弹簧部的弯曲方向上相对而支撑所述第一弹簧部的支撑部,
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退避壁,所述退避壁在高度方向上向所述阳突片的插入空间侧偏移而配置,从而确保当向所述腔体内正确插入时所述凸状部进入的空间,所述第二弹簧部的所述第二弯曲支点部配置在与所述退避壁对应的高度位置,
在所述第二弹簧部设置有第二退避部,所述第二退避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后方并构成从所述第一弹簧部退避的形状,从而不与弯曲变形的所述第一弹簧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弹簧部设置有第一退避部,所述第一退避部构成当所述第一弹簧部弯曲变形时从所述第二弹簧部退避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弹簧部突出设置有与所述阳突片电接触的触点部,所述第一退避部设置在所述触点部的突出高度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阴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过度弯曲限制部,所述过度弯曲限制部通过与弯曲变形的所述第一弹簧部抵接而限制所述第一弹簧部的过度弯曲,所述第二退避部构成从所述第一弹簧部退避的形状,从而至少在所述第一弹簧部与所述过度弯曲限制部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退避部不与所述第一弹簧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阴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退避部通过使所述第二弹簧部的前端部塑性变形而减少所述前端部的板厚。
CN201410230677.4A 2013-05-30 2014-05-28 阴端子配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183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4224 2013-05-30
JP2013114224A JP5999510B2 (ja) 2013-05-30 2013-05-30 雌端子金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8354A true CN104218354A (zh) 2014-12-17
CN104218354B CN104218354B (zh) 2017-08-15

Family

ID=5189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06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18354B (zh) 2013-05-30 2014-05-28 阴端子配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99510B2 (zh)
CN (1) CN104218354B (zh)
DE (1) DE10201400687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732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带接触脊的端子的电连接系统
CN109524818A (zh) * 2017-09-20 2019-03-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870143A (zh) * 2017-07-11 2020-03-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零件
CN111755871A (zh) * 2019-03-26 2020-10-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01635A1 (de) * 2015-01-30 2016-08-04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Kontaktelement und Bestückungsanordnung mit selbigem
JP6296358B2 (ja) 2015-08-19 2018-03-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8816A (en) * 1983-12-27 1989-06-13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terminal having a receptacle contact section of low insertion force
US20020086590A1 (en) * 2000-12-21 2002-07-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erminal fitting
JP2004134109A (ja) * 2002-10-08 2004-04-3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EP1746687A1 (en) * 2005-07-21 2007-01-2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Dual beam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0812372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雌型コンタクト
JP2009151942A (ja) * 2007-12-18 2009-07-0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線短絡方法
EP2437357A1 (en) * 2010-10-01 2012-04-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02725916A (zh) * 2010-01-28 2012-10-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8727B2 (ja) * 1994-02-25 1999-0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の防水栓カバー
JP3864800B2 (ja) * 2002-02-15 2007-01-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雄端子金具
JP3763574B2 (ja) * 2003-03-14 2006-04-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8816A (en) * 1983-12-27 1989-06-13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terminal having a receptacle contact section of low insertion force
US20020086590A1 (en) * 2000-12-21 2002-07-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erminal fitting
JP2004134109A (ja) * 2002-10-08 2004-04-3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EP1746687A1 (en) * 2005-07-21 2007-01-2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Dual beam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0812372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雌型コンタクト
JP2009151942A (ja) * 2007-12-18 2009-07-0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線短絡方法
CN102725916A (zh) * 2010-01-28 2012-10-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EP2437357A1 (en) * 2010-10-01 2012-04-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732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带接触脊的端子的电连接系统
CN110870143A (zh) * 2017-07-11 2020-03-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零件
CN110870143B (zh) * 2017-07-11 2021-05-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零件
CN109524818A (zh) * 2017-09-20 2019-03-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755871A (zh) * 2019-03-26 2020-10-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
CN111755871B (zh) * 2019-03-26 2022-03-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32701A (ja) 2014-12-11
DE102014006875A1 (de) 2014-12-04
CN104218354B (zh) 2017-08-15
JP5999510B2 (ja)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8354A (zh) 阴端子配件
CN101552399B (zh) 端子接头
CN103378440B (zh) 端子配件
US7481685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US8454394B2 (en)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n auxilary resilient piece
CN1996673B (zh) 带引导片的母端子
CN100416932C (zh) 母端子
CN103378439B (zh) 端子零件
CN1653650B (zh) 连接端子
CN101222095B (zh) 端子接头和连接方法
CN101494333B (zh)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N103931053A (zh) 连接器
JP2011181330A (ja) 端子金具
AU2011253972A1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fitting
CN102570097A (zh) 端子接头
CN105098431A (zh) 连接器与端子金属件的连接构造
CN100384031C (zh) 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66263A (zh) 正反插usb插座的制造方法
JPWO2019111320A1 (ja) 端子
CN102157855A (zh) 连接器
US6790105B2 (en) Male terminal fitting
US20170054237A1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CN107017523B (zh) 连接器
US20030190847A1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CN105977678A (zh) 一种导电接触件及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