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6772B - 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6772B
CN104186772B CN201410379280.1A CN201410379280A CN104186772B CN 104186772 B CN104186772 B CN 104186772B CN 201410379280 A CN201410379280 A CN 201410379280A CN 104186772 B CN104186772 B CN 104186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parts
ginkgo
leaf
fer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92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6772A (zh
Inventor
华蓬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ROVINCE PUDING COUNTY YINXIANG DUOBEI TRIBUTE TEA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ROVINCE PUDING COUNTY YINXIANG DUOBEI TRIBUTE TEA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ROVINCE PUDING COUNTY YINXIANG DUOBEI TRIBUTE TEA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ROVINCE PUDING COUNTY YINXIANG DUOBEI TRIBUTE TEA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Priority to CN2014103792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6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6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6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6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6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银杏叶与茶叶鲜叶进行湿重时的恰当配比,采用初茶制备和茶精制步骤,以及步骤中的工艺参数的控制,进而确保了银杏叶中的营养成分不会散失,也确保了在浸泡的时候,银杏叶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充分被浸泡出来,丰富茶水中的营养结构,进而使得银杏叶中的保健成分能够充分的被人体吸收,进而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保健功效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等饮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传统的茶香优美、汤色客观、营养成分富足等要求已经升级到了对茶叶品质上具有保健作用,进而能够在饮用茶时,能够为人体的生理进行调整和保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进而使得人们达到健康饮茶的作用。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营养丰富,含粗脂肪2.16%,淀粉62.4%,蔗糖5.2%,还原糖1.1%,核蛋白0.26%,矿物质3%,粗纤维1.2%。以及维生素C66.8~129.2mg/100g、维生素E6.17~8.05mg/100g、核黄素、胡萝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另外含有17种氨基酸、白果醇(10-廿九烷醇)、白果酮、廿八醇、B-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等;银杏具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银杏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积成分,改善血液流变性,增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通畅,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和脑梗塞;银杏与降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药。
为此,有大量的研究者对银杏与茶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银杏叶来制作成茶饮品,进而达到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如专利号为CN98110286.7的《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银杏叶、菊花、乌龙茶作为原料,并分别制备之后,再混合在一起而获得的。如专利号为CN200910005019.4的《一种银杏健康茶的制备方法》采用银杏果、银杏叶、茶叶为原料分别制备完成之后,再进行混合配制而成。如专利号为CN201110408336.8《一种银杏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以银杏与多种氨基酸混合制备而成。同时,还有银杏白茶、银杏黑茶、银杏乌龙茶、银杏普洱茶、银杏雪茶、银杏绿茶、银杏黄茶等以银杏和传统的成品茶叶进行配制而成的多种银杏叶作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混合茶饮料。
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银杏叶在茶领域的利用,均是采用银杏叶与传统工艺制备而成的茶叶进行配比配制而成的混合茶饮料,这种茶饮料的制备工艺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对于银杏叶内部的营养元素难以在饮用时被浸泡出来,使得银杏叶对人们的保健作用较为不明显,进而带来银杏叶作为茶饮料时,是一种“垃圾”饮料,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此,本研究突破现有技术的研究,对银杏叶以及其他原料进行研究与探讨,并结合制备工艺以及工艺参数的恰当控制,将银杏叶制作成为较为理想的茶饮品,提高银杏作为茶饮料对人们的保健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银杏茶,原料成份为银杏叶65-75份、茶叶鲜叶25-35份、金银花2-5份、桑叶5-9份、菊花5-6份、甘草提取液3-4份、山药提取液2-8份、柿子叶2-3份、刺梨汁5-8份。
所述的原料成份为银杏叶70份、茶叶鲜叶30份、金银花4份、桑叶7份、菊花6份、甘草提取液3份、山药提取液5份、柿子叶3份、刺梨汁6份。
所述的原料成份为银杏叶68份、茶叶鲜叶32份、金银花3份、桑叶8份、菊花5份、甘草提取液4份、山药提取液6份、柿子叶2份、刺梨汁7份。
所述的甘草提取液是将甘草打成粉末之后,按照粉液比为1:2加入水,并采用搅拌速度为3000-3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处理10min后,将其置于离心分离机中分离3min,过滤获得滤液,并将滤液置于温度为80-90℃的环境下,浓缩至水分含量缩小80%,获得的浓缩液。
所述的山药提取液是将山药榨汁之后,加3份水即可获得。
所述的刺梨汁中含有0.5%的蜂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银杏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银杏叶、茶叶鲜叶、金银花、桑叶、菊花、柿子叶按照配比份进行混合均匀之后,将其置于搅拌机中,采用搅拌速度为5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0-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将甘草提取液在2-3min内加入,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继续搅拌,搅拌10-15min后,采用净化蒸汽为300-450℃通入搅拌机中进行杀青处理,蒸汽通入速度为14-15m3/h,排出速度为10-13m3/h,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搅拌处理20-30min后,将搅拌完成的原料混合料转入揉捻机中,采用压力为3.3-3.6kg/m3,按照逆时针方向揉捻15-20min,并在揉捻的过程中,按照上述配比份,采用喷浆机喷洒山药提取液;待揉捻结束后,将其置于发酵池中,采用发酵温度为50-70℃的发酵温度发酵处理4-5h,并且待发酵时间过半时,采用刺梨汁按照上述配比份进行喷洒,并翻抛发酵料,待发酵完成之后,将其置于输送带上,将输送带由左至右通过长条形烘干机中,并调整烘干机的温度从左至右按照2℃的递增,控制进口温度为40℃,出口温度为80℃,并控制输送带输送速度,致使出口端茶叶的水分含量为2-4%,获得初茶;
(2)茶精制:将步骤1)获得初茶进行回湿处理2h,使得初茶水分含量达到7-8%,再将茶叶置于远红外线内进行提香处理1h,使得提香完成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1-2%,获得银杏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对银杏叶与茶叶鲜叶进行湿重时的恰当配比,并结合加工工艺中各个步骤以及步骤中的工艺参数的控制,进而确保了银杏叶中的营养成分不会散失,也确保了在浸泡的时候,银杏叶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充分被浸泡出来,丰富茶水中的营养结构,进而使得银杏叶中的保健成分能够充分的被人体吸收,进而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保健功效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银杏茶,原料成份为银杏叶65kg、茶叶鲜叶25kg、金银花2kg、桑叶5kg、菊花5kg、甘草提取液3kg、山药提取液2kg、柿子叶2kg、刺梨汁5k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银杏叶、茶叶鲜叶、金银花、桑叶、菊花、柿子叶按照配比份进行混合均匀之后,将其置于搅拌机中,采用搅拌速度为5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将甘草提取液在2min内加入,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100r/min继续搅拌,搅拌10min后,采用净化蒸汽为300℃通入搅拌机中进行杀青处理,蒸汽通入速度为14m3/h,排出速度为10m3/h,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处理20min后,将搅拌完成的原料混合料转入揉捻机中,采用压力为3.3kg/m3,按照逆时针方向揉捻15min,并在揉捻的过程中,按照上述配比,采用喷浆机喷洒山药提取液;待揉捻结束后,将其置于发酵池中,采用发酵温度为50℃的发酵温度发酵处理4h,并且待发酵时间过半时,采用刺梨汁按照上述配比份进行喷洒,并翻抛发酵料,待发酵完成之后,将其置于输送带上,将输送带由左至右通过长条形烘干机中,并调整烘干机的温度从左至右按照2℃的递增,控制进口温度为40℃,出口温度为80℃,并控制输送带输送速度,致使出口端茶叶的水分含量为2%,获得初茶;
(2)茶精制:将步骤1)获得初茶进行回湿处理2h,使得初茶水分含量达到7%,再将茶叶置于远红外线内进行提香处理1h,使得提香完成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1%,获得银杏茶。
所述的甘草提取液是将甘草打成粉末之后,按照粉液比为1:2加入水,并采用搅拌速度为3000-3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处理10min后,将其置于离心分离机中分离3min,过滤获得滤液,并将滤液置于温度为80-90℃的环境下,浓缩至水分含量缩小80%,获得的浓缩液。
所述的山药提取液是将山药榨汁之后,加1.5kg水即可获得。
所述的刺梨汁中含有0.5%的蜂蜜。
所述的回湿处理是将茶叶置于空气中,放置2h即可。
实施例2
一种银杏茶,原料成份为银杏叶70t、茶叶鲜叶30t、金银花4t、桑叶7t、菊花6t、甘草提取液3t、山药提取液5t、柿子叶3t、刺梨汁6t。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银杏叶、茶叶鲜叶、金银花、桑叶、菊花、柿子叶按照配比份进行混合均匀之后,将其置于搅拌机中,采用搅拌速度为5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将甘草提取液在3min内加入,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150r/min继续搅拌,搅拌15min后,采用净化蒸汽为450℃通入搅拌机中进行杀青处理,蒸汽通入速度为15m3/h,排出速度为13m3/h,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250r/min,搅拌处理30min后,将搅拌完成的原料混合料转入揉捻机中,采用压力为3.6kg/m3,按照逆时针方向揉捻20min,并在揉捻的过程中,按照上述配比,采用喷浆机喷洒山药提取液;待揉捻结束后,将其置于发酵池中,采用发酵温度为70℃的发酵温度发酵处理5h,并且待发酵时间过半时,采用刺梨汁按照上述配比份进行喷洒,并翻抛发酵料,待发酵完成之后,将其置于输送带上,将输送带由左至右通过长条形烘干机中,并调整烘干机的温度从左至右按照2℃的递增,控制进口温度为40℃,出口温度为80℃,并控制输送带输送速度,致使出口端茶叶的水分含量为4%,获得初茶;
(2)茶精制:将步骤1)获得初茶进行回湿处理2h,使得初茶水分含量达到8%,再将茶叶置于远红外线内进行提香处理1h,使得提香完成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2%,获得银杏茶。
所述的甘草提取液是将甘草打成粉末之后,按照粉液比为1:2加入水,并采用搅拌速度为3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处理10min后,将其置于离心分离机中分离3min,过滤获得滤液,并将滤液置于温度为90℃的环境下,浓缩至水分含量缩小80%,获得的浓缩液。
所述的山药提取液是将山药榨汁之后,加3.75t水即可获得。
所述的刺梨汁中含有0.5%的蜂蜜。
所述的回湿处理是将茶叶置于空气中,放置2h即可。
实施例3
一种银杏茶,原料成份为银杏叶75kg、茶叶鲜叶35kg、金银花5kg、桑叶9kg、菊花6kg、甘草提取液4kg、山药提取液8kg、柿子叶3kg、刺梨汁8k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银杏叶、茶叶鲜叶、金银花、桑叶、菊花、柿子叶按照配比份进行混合均匀之后,将其置于搅拌机中,采用搅拌速度为5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5min,并在搅拌的同时将甘草提取液在2.5min内加入,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130r/min继续搅拌,搅拌13min后,采用净化蒸汽为380℃通入搅拌机中进行杀青处理,蒸汽通入速度为14.5m3/h,排出速度为12m3/h,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230r/min,搅拌处理25min后,将搅拌完成的原料混合料转入揉捻机中,采用压力为3.4kg/m3,按照逆时针方向揉捻18min,并在揉捻的过程中,按照上述配比份,采用喷浆机喷洒山药提取液;待揉捻结束后,将其置于发酵池中,采用发酵温度为60℃的发酵温度发酵处理4.5h,并且待发酵时间过半时,采用刺梨汁按照上述配比份进行喷洒,并翻抛发酵料,待发酵完成之后,将其置于输送带上,将输送带由左至右通过长条形烘干机中,并调整烘干机的温度从左至右按照2℃的递增,控制进口温度为40℃,出口温度为80℃,并控制输送带输送速度,致使出口端茶叶的水分含量为3%,获得初茶;
(2)茶精制:将步骤1)获得初茶进行回湿处理2h,使得初茶水分含量达到7.5%,再将茶叶置于远红外线内进行提香处理1h,使得提香完成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1.5%,获得银杏茶。
所述的甘草提取液是将甘草打成粉末之后,按照粉液比为1:2加入水,并采用搅拌速度为33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处理10min后,将其置于离心分离机中分离3min,过滤获得滤液,并将滤液置于温度为85℃的环境下,浓缩至水分含量缩小80%,获得的浓缩液。
所述的山药提取液是将山药榨汁之后,加6kg水即可获得。
所述的刺梨汁中含有0.5%的蜂蜜。
所述的回湿处理是将茶叶喷水器喷水处理。
实施例4
一种银杏茶,原料成份为银杏叶68kg、茶叶鲜叶32kg、金银花3kg、桑叶8kg、菊花5kg、甘草提取液4kg、山药提取液6kg、柿子叶2kg、刺梨汁7k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银杏叶、茶叶鲜叶、金银花、桑叶、菊花、柿子叶按照配比份进行混合均匀之后,将其置于搅拌机中,采用搅拌速度为5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8min,并在搅拌的同时将甘草提取液在2.8min内加入,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110r/min继续搅拌,搅拌12min后,采用净化蒸汽为400℃通入搅拌机中进行杀青处理,蒸汽通入速度为14m3/h,排出速度为13m3/h,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220r/min,搅拌处理24min后,将搅拌完成的原料混合料转入揉捻机中,采用压力为3.5kg/m3,按照逆时针方向揉捻18min,并在揉捻的过程中,按照上述配比,采用喷浆机喷洒山药提取液;待揉捻结束后,将其置于发酵池中,采用发酵温度为65℃的发酵温度发酵处理4.8h,并且待发酵时间过半时,采用刺梨汁按照上述配比份进行喷洒,并翻抛发酵料,待发酵完成之后,将其置于输送带上,将输送带由左至右通过长条形烘干机中,并调整烘干机的温度从左至右按照2℃的递增,控制进口温度为40℃,出口温度为80℃,并控制输送带输送速度,致使出口端茶叶的水分含量为3.5%,获得初茶;
(2)茶精制:将步骤1)获得初茶进行回湿处理2h,使得初茶水分含量达到8%,再将茶叶置于远红外线内进行提香处理1h,使得提香完成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1%,获得银杏茶。
所述的甘草提取液是将甘草打成粉末之后,按照粉液比为1:2加入水,并采用搅拌速度为3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处理10min后,将其置于离心分离机中分离3min,过滤获得滤液,并将滤液置于温度为88℃的环境下,浓缩至水分含量缩小80%,获得的浓缩液。
所述的山药提取液是将山药榨汁之后,加4.5kg水即可获得。
所述的刺梨汁中含有0.5%的蜂蜜。
所述的回湿处理是将茶叶喷水器喷水处理。
试验例:
对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中制得的茶叶的营养成分以及浸泡出来的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说明:
1.上述汤是将本发明的茶叶采用80-100℃的开水,按照平常饮茶泡茶习惯,按照水茶重量比为1:50的比例加入配制成100ml,连续浸泡三次,并将三次汤合并在一起,并浓缩至100ml时,进行汤中成分测定的结果。
2.上述列表不能完全体现完本次实验中,所测定的所有成分含量以及浸出情况,只是列出部分主要的成份检测结果,并且以上列出结果已经足以说明本发明具有创造性。
由上表实验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出来的银杏茶中各类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为丰富,在下汤浸出时,浸出物也相对较为丰富,浸出率相对较高,能够为人体提供充分的营养素,能够避免茶叶中的营养元素的浪费,将垃圾银杏茶提升为高品质茶。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和试验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作出的非突出实质性特征和非显著进步的改进,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Claims (6)

1.一种银杏茶,其特征在于,原料成份为银杏叶65-75份、茶叶鲜叶25-35份、金银花2-5份、桑叶5-9份、菊花5-6份、甘草提取液3-4份、山药提取液2-8份、柿子叶2-3份、刺梨汁5-8份;
银杏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银杏叶、茶叶鲜叶、金银花、桑叶、菊花、柿子叶按照配比份进行混合均匀之后,将其置于搅拌机中,采用搅拌速度为5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0-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将甘草提取液在2-3min内加入,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继续搅拌,搅拌10-15min后,采用净化蒸汽为300-450℃通入搅拌机中进行杀青处理,蒸汽通入速度为14-15m3/h,排出速度为10-13m3/h,并调整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搅拌处理20-30min后,将搅拌完成的原料混合料转入揉捻机中,采用压力为3.3-3.6kg/m3,按照逆时针方向揉捻15-20min,并在揉捻的过程中,按照上述配比份,采用喷浆机喷洒山药提取液;待揉捻结束后,将其置于发酵池中,采用发酵温度为50-70℃的发酵温度发酵处理4-5h,并且待发酵时间过半时,采用刺梨汁按照上述配比份进行喷洒,并翻抛发酵料,待发酵完成之后,将其置于输送带上,将输送带由左至右通过长条形烘干机中,并调整烘干机的温度从左至右按照2℃的递增,控制进口温度为40℃,出口温度为80℃,并控制输送带输送速度,致使出口端茶叶的水分含量为2-4%,获得初茶;
(2)茶精制:将步骤(1)获得初茶进行回湿处理2h,使得初茶水分含量达到7-8%,再将茶叶置于远红外线内进行提香处理1h,使得提香完成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为1-2%,获得银杏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成份为银杏叶70份、茶叶鲜叶30份、金银花4份、桑叶7份、菊花6份、甘草提取液3份、山药提取液5份、柿子叶3份、刺梨汁6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成份为银杏叶68份、茶叶鲜叶32份、金银花3份、桑叶8份、菊花5份、甘草提取液4份、山药提取液6份、柿子叶2份、刺梨汁7份。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银杏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草提取液是将甘草打成粉末之后,按照粉液比为1:2加入水,并采用搅拌速度为3000-3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处理10min后,将其置于离心分离机中分离3min,过滤获得滤液,并将滤液置于温度为80-90℃的环境下,浓缩至水分含量缩小80%,获得的浓缩液。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银杏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山药提取液是将山药榨汁之后,加3份水即可获得。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银杏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梨汁中含有0.5%的蜂蜜。
CN201410379280.1A 2014-08-04 2014-08-04 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86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9280.1A CN104186772B (zh) 2014-08-04 2014-08-04 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9280.1A CN104186772B (zh) 2014-08-04 2014-08-04 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6772A CN104186772A (zh) 2014-12-10
CN104186772B true CN104186772B (zh) 2016-09-07

Family

ID=5207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9280.1A Active CN104186772B (zh) 2014-08-04 2014-08-04 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6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3301A (zh) * 2015-08-07 2015-11-18 广西南宁派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柿子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57362A (zh) * 2020-06-03 2020-08-21 永奥(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血瘀体质的代用茶加工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9095B2 (ja) * 2000-04-27 2004-01-19 浩正 大城 健康食品及び健康飲料
CN1762223A (zh) * 2004-10-18 2006-04-26 安徽福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绿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6817A (zh) * 2007-01-24 2007-08-01 邓天华 一种竹叶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1744265A (zh) * 2008-12-09 2010-06-23 巩本楷 一种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CN101796998A (zh) * 2009-12-30 2010-08-11 谭新礼 一种保健茶
CN102726558A (zh) * 2011-04-10 2012-10-17 董爱香 保健绿茶
CN103549054A (zh) * 2013-10-19 2014-02-05 海通食品集团余姚有限公司 一种牛蒡复合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9095B2 (ja) * 2000-04-27 2004-01-19 浩正 大城 健康食品及び健康飲料
CN1762223A (zh) * 2004-10-18 2006-04-26 安徽福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绿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6817A (zh) * 2007-01-24 2007-08-01 邓天华 一种竹叶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1744265A (zh) * 2008-12-09 2010-06-23 巩本楷 一种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CN101796998A (zh) * 2009-12-30 2010-08-11 谭新礼 一种保健茶
CN102726558A (zh) * 2011-04-10 2012-10-17 董爱香 保健绿茶
CN103549054A (zh) * 2013-10-19 2014-02-05 海通食品集团余姚有限公司 一种牛蒡复合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6772A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2451B (zh) 铁皮石斛柚子果醋的制备方法
CN105053333A (zh) 一种刺梨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9869B (zh) 一种薏米红茶酒的制备方法
CN104120072B (zh) 一种玫瑰花米酒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1021A (zh) 一种乌梅西番莲复合型果糕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3597A (zh) 一种黄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4059844A (zh) 一种百香果果醋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9627B (zh) 用微射流瞬时高压技术制备高性能百合全粉的方法
CN104186772B (zh) 一种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87685A (zh) 一种用于解酒的刺梨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9464B (zh) 灵芝复合茶饮料的生产工艺
CN106107763A (zh) 一种刺玫秋梨果酱的加工方法
CN106281853A (zh) 黑树莓羊奶子果酒的酿造方法
CN105942099A (zh) 一种红枣发酵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4962418A (zh) 宣木瓜糯米酒及其生产工艺
CN105368675A (zh) 一种兰香子保健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0455A (zh) 一种花生果味牛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18505A (zh) 一种杏鲍菇保健咀嚼片的制备方法
CN106072261A (zh) 一种清火桃胶蜂蜜果冻
CN105273914A (zh) 一种绞股蓝黄酒的加工方法
CN105410266A (zh) 一种葡萄味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15500A (zh) 六堡茶膏及制作方法
CN109221992A (zh) 一种柿子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4404B (zh) 一种天麻核桃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13489A (zh) 一种百香果调配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