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5811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5811A
CN104175811A CN201410221862.7A CN201410221862A CN104175811A CN 104175811 A CN104175811 A CN 104175811A CN 201410221862 A CN201410221862 A CN 201410221862A CN 104175811 A CN104175811 A CN 104175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edraw
block
variable depth
tire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18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5811B (zh
Inventor
田中聪
井藤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11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779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91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0978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75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5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5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5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60C11/1263Dep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69Tie bars for linking block elements and bridging the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60C2011/1268Depth of the sipe being different from sipe to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设置有块体的胎面部,该块体均设置有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可变深度细缝均具有在块体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两侧在块体的边缘处敞开的两轴向端。在每个块体中,第一深度可变细缝的浅部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的深主部在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对块体进行划分的轴向沟槽设置有与相邻的深度可变细缝的深主部在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的拉筋。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特别地涉及包括深度可变细缝的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能够在不损害轮胎冰上性能的情况下提高轮胎的耐磨性。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在积雪和结冰道路上的行驶性能,用于重载车辆比如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充气轮胎通常设置有块体式胎面花纹。这种块体式胎面花纹经常包括带细缝的块体以便进一步提高冰上的行驶性能(冰上性能),例如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09-190677中公开的。
总之,当与不带细缝的块体相比较时,带细缝的块体刚度减小。因此,其在行驶期间的变形和运动变得较大。因此,带细缝的块体容易受到磨损。
为了增加带细缝的块体的耐磨性,如果减小细缝的长度和深度,则冰上性能自然劣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损害冰上性能的情况下提高耐磨性的充气轮胎。
根据本发明,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该胎面部设置有块体,每个块体均设置有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均具有在块体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两侧在块体的边缘处敞开的两轴向端,并且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均具有浅部以及具有基本恒定深度的深主部,其中
在每个块体中,第一深度可变细缝的浅部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的深主部在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
因此,由于第二深度可变的深主部引起的带细缝的块体的刚度减小通过第一深度可变细缝的浅部补偿。因而,虽然块体设置有多个细缝,但是该块体具有均匀的刚度分布和良好的耐磨性。
另外,充气轮胎可以具有如下特征:
相对于通过轴向沟槽周向地划分的块体中的两个块体,
布置在与轴向沟槽相邻的两个块体中的一个块体中的深度可变细缝的主部与在轴向沟槽中形成为从沟槽底部突出的拉筋在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并且
拉筋与布置在与轴向沟槽相邻的另一块体中的深度可变细缝的主部在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
在该情况下,由于轮胎布置在细缝的其周围刚度减小相对较大的主部附近并且补偿这种减小,因此块体排中的刚度分布变得均匀,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耐磨性。
在包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本申请中,除非另行指出,否则轮胎的各种尺寸、位置等指的是轮胎在正常充气无负荷状况下的尺寸、位置等。
正常充气无负荷状况为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充气至标准压力但未承载轮胎负荷的状态。
下述的正常充气负荷状况为使得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充气至标准压力且承载有标准轮胎负荷的状态。
标准轮辋是由下述标准化组织针对轮胎进行官方认可或推荐的轮辋:即,JATMA(日本和亚洲)、T&RA(北美)、ETRTO(欧洲)、TRAA(澳大利亚)、STRO(斯堪的纳维亚)、ALAPA(拉丁美洲)、ITTAC(印度)等,这些标准化组织在制造、销售或使用轮胎的区域中是有效力的。标准压力和标准轮胎负荷是在气体压力/最大负荷表或类似列表中由相同组织规定的轮胎的最大气体压力和最大轮胎负荷。例如,标准轮辋是JATMA中规定的“标准轮辋(standard rim)”,ETRTO中规定的“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TRA中规定的“设计轮辋(Design Rim)”等。该标准压力是JATMA中的“最大气体压力(maximum air pressure)”,ETRTO中的“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TRA中“各种冷充气压力下轮胎负荷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表中给出的最大压力等。标准负荷是JATMA中的“最大负荷能力(maximum load capacity)”、ETRTO中的“负荷能力(Load Capacity)”,TRA中上述表中给出的最大值等。
胎面边缘Te为在正常充气加载状况下当轮胎的外倾角为零时发生的地面接触区片的轴向最外边缘。
胎面宽度TW为在正常充气无负荷状况下测量的宽度,如以上确定的胎面边缘Te之间的轴向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局部展开图。
图2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胎面部的局部截面图。
图3(a)是沿第一深度可变细缝的宽度方向中央(图4中的线B-B)截取的块体的截面图。
图3(b)是沿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的宽度方向中央(图4中的线C-C)截取的块体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示出的胎面部的中央块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示出的胎面部的中间块体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示出的胎面部的内侧胎肩块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示出的胎面部的外侧胎肩块体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了拉筋的沿图4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设置有不同类型的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的块体的另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10(a)是沿图9的线E-E截取的截面图。
图10(b)是沿图9的线F-F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局部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一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轮胎1设计成用于重载车辆比如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冬季轮胎。
胎面部2设置有沿轮胎的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周向沟槽7以及与其连接的轴向沟槽10,从而形成具有着地比(land ratio)Lr(总地面接触面积与胎面部2的总面积的比率)的块体式胎面花纹。
优选地,着地比Lr设定在如下范围中:不小于74%、更优选地不小于70%,但不大于84%、更优选地不大于80%。
如果着地比Lr小于74%,则操纵稳定性可能劣化。如果着地比大于84%,则湿路性能可能劣化。
在该实施方式中,周向沟槽7为布置在轮胎赤道C的每一侧的两个宽主沟槽和一个窄沟槽,其为:轴向最内胎冠主沟槽3、轴向最外胎肩窄沟槽5、以及在轴向最内胎冠主沟槽3与轴向最外胎肩窄沟槽5之间的中间主沟槽4。
在该实施方式中,胎冠主沟槽3中的每一个胎冠主沟槽3为锯齿形沟槽。但是,该胎冠主沟槽3也能够为直沟槽。
在该实施方式中,中间主沟槽4中的每一个中间主沟槽4为锯齿形沟槽。但是,中间主沟槽4也能够为直沟槽。
如果胎冠主沟槽3的沟槽宽度和/或沟槽深度减小,则雪上性能可能劣化。如果胎冠主沟槽3的沟槽宽度和/或沟槽深度增加,则胎面部2的刚度减小,并且操纵稳定性可能劣化。
因此,优选地,胎冠主沟槽3的沟槽宽度W1设定在胎面宽度TW的从3%至7%的范围中,并且优选地,胎冠主沟槽3的沟槽深度d1设定在从14.5mm至24.5mm的范围中。
出于类似原因,优选地,中间主沟槽4的沟槽宽度W2设定在胎面宽度TW的从3%至7%的范围中,并且优选地,中间主沟槽4的沟槽深度d2设定在从14.5mm至24.5mm的范围中。
为了相对地增加胎面胎肩区域的刚度并因此提高操纵稳定性,优选地,胎肩窄沟槽5的沟槽宽度W3设定在中间主沟槽4的沟槽宽度W2的从0.10倍至0.15倍的范围中,并且优选地,胎肩窄沟槽5的沟槽深度d3设定在中间主沟槽4的沟槽深度d2的从0.50倍至0.70倍的范围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轴向沟槽10为:在胎冠主沟槽3之间延伸的中央轴向沟槽13;在胎冠主沟槽3与中间主沟槽4之间延伸的中间轴向沟槽14;在中间主沟槽4与胎肩窄沟槽5之间延伸的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以及在胎肩窄沟槽5与胎面边缘Te之间延伸的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
中央轴向沟槽13均以基本恒定的宽度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均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倾斜。
中间轴向沟槽14均以基本恒定的宽度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均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倾斜。
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均以基本恒定的宽度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均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倾斜。
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均与轴向方向基本平行地延伸。
因此,胎面部2通过周向沟槽7在轴向上划分为多个周向排21的块体20,该多个周向排21的块体20通过轴向沟槽10在周向上划分。
块体20为:由胎冠主沟槽3和中央轴向沟槽13限定的单排21的中央块体23;由胎冠主沟槽3、中间主沟槽4以及中间轴向沟槽14限定的两排21的中间块体24;由中间主沟槽4、胎肩窄沟槽5以及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限定的两排21的内侧胎肩块体25;以及由胎肩窄沟槽5和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限定的两排21的外侧胎肩块体26。
在每个排21中,优选地,块体20的数量Nb不小于70、更优选地不小于74,但优选地不大于84、更优选地不大于80。如果小于70,则块体20的边缘的长度减小,并且冰上性能可能劣化。如果大于84,则块体20会变小,并且耐磨性可能劣化。
优选地,形成块体20的橡胶的硬度(即,胎面橡胶的硬度)Hb不小于62度、更优选地不小于64度,但不大于7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68度。如果硬度Hb小于62度,则不均匀耐磨性可能减小。如果硬度Hb大于70度,则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均可能劣化。
在该说明书中,橡胶的硬度的意思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K6253使用A型硬度计测量的硬度。
块体20设置有大体沿轮胎轴向方向延伸的细缝30。
在本申请中,细缝的意思是非用于排水目的的具有从0.5mm至1.5mm的沟槽宽度的切口或细沟槽。
在该实施方式中,细缝30包括锯齿形或波浪形细缝,与直细缝相比时,锯齿形或波浪形细缝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并且能够沿多个方向发挥其边缘效应以提高轮胎冰上性能。
在该实施方式中,细缝30包括敞开式细缝,该敞开式细缝的两端沿轮胎轴向方向在块体两侧在块体的边缘20e处敞开,以便发挥良好的边缘效应并加快细缝中的吸收的水朝向周向沟槽7排出。
因此,这种敞开式细缝具有良好的吸水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细缝30还可以包括具有敞开端和封闭端的半敞开式细缝。
块体20中的每一个块体20设置有多个细缝30,多个细缝30的数量Ns优选为2至4,更优选地为2或3。
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块体20设置有两个细缝30,使得在保持块体的刚度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边缘效应,并且能够实现冰上性能和耐磨性两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细缝30包括深度可变细缝35,深度可变细缝35均具有可变的深度并且具有深主部36以及浅部37。
主部36具有大致恒定的深度d4,并且主部36的总长度比细缝沿着细缝的整体长度的50%大。
浅部37具有深度d5,该深度d5小于主部36的深度d4,使得深度可变细缝35能够在基本不减小块体20的刚度的情况下发挥其良好的边缘效应。
主部36的深度d4设定在如下范围中:不小于胎冠主沟槽3的沟槽深度d1的0.5倍、更优选地不小于0.55倍,但不大于0.70倍、更优选地不大于0.60倍,使得深度可变细缝35在保持块体20的刚度的同时通过其主部36发挥良好的吸水性能。因此,能够在不损害冰上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块体20的耐磨性。
优选地,浅部37处的深度d5与主部36处的深度d4的比率d5/d4设定在如下范围中:不小于0.24、更优选地不小于0.30,但不大于0.42、更优选地不大于0.36。
如果小于0.24,则浅部37的底部在胎面磨损寿命的早期阶段在胎面中显露为地面接触面,因此,能够获得良好冰上性能的时间段变短。如果大于0.42,则变得难以提高块体20的耐磨性。
优选地,浅部37的轴向长度L2与深度可变细缝35的轴向长度L1的比率L2/L1设定为在如下范围中:不小于0.10、更优选地不小于0.15,但不大于0.25、更优选地不大于0.20。
如果小于0.10,则变得难以保持块体20的刚度。如果大于0.25,则当磨损达到浅部37时,冰上性能可能急剧减小。
这里,轴向长度L2等于轴向长度L1减去具有深度d4的深主部36的总轴向长度。
根据本发明,至少两种深度可变细缝35布置在一个块体20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两种深度可变细缝35(下文中,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布置在一个块体20中。
如在图3(a)中示出的,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使得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一侧的其端31处形成一个浅部37a。
如在图3(b)中示出的,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为使得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其端32处形成一个浅部37a。
在设置有第一深度可变沟槽38和第二深度可变沟槽39的块体20中的每一块体20中,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的浅部37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的深主部36沿轮胎轴向方向对准。换句话说,它们沿轮胎轴向方向彼此重叠。
另外,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的深主部36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的浅部37沿轮胎轴向方向对准。换句话说,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的深主部36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的浅部37沿轮胎轴向方向彼此重叠。
因此,由于每个深度可变细缝的主部36引起的块体20的刚度的减小通过另外的深度可变细缝的浅部37补偿。因而,块体20具有均匀的刚度分布和良好的耐磨性。
在图1示出的胎面花纹中,中央块体23、中间块体24以及内侧胎肩块体25设置有如以上阐述的波浪形细缝和敞开式细缝的深度可变细缝35。
如在图4中示出的,在中央块体23的排21中,每个块体23设置有一个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和一个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
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之间的细缝与细缝的周向距离L3沿着轮胎轴向方向为恒定的,使得中央块体23中的刚度分布变得均匀,并因此能够改善块体的胎跟胎趾磨损或不均匀磨损。
该示例中的中央块体23具有彼此平行且与深度可变细缝的倾斜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的侧向边缘以及呈凸状弯曲的周向边缘。
如在图5中示出的,在每排21的中间块体24中,每个块体24设置有一个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和一个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
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之间的细缝与细缝的周向距离L3沿着轮胎轴向方向逐渐地增加。
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排21中的中间块体24为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地设置的第一块体24A和第二块体24B。第一块体24A使得细缝与细缝的轴向距离L3a朝向轴向外侧逐渐地增加。第二块体24B使得细缝与细缝的周向距离L3b朝向轴向外侧逐渐地减小,从而细缝沿多个方向发挥其边缘效应并能够提高特别是在结冰道路上的操纵稳定性。
中间块体24具有:与相邻的深度可变细缝的倾斜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的侧向边缘;与相邻的深度可变细缝的倾斜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的侧向边缘;呈凹状弯曲的轴向外周向边缘;以及呈凸状弯曲的轴向内周向边缘。
如在图6中示出的,在每个排21的内侧胎肩块体25中,块体25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和一个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
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之间的细缝与细缝的周向距离L3沿着轮胎轴向方向为恒定的,使得块体25中的刚度分布变得均匀,从而能够改善块体的胎跟胎趾磨损或不均匀磨损。
内侧胎肩块体25具有:彼此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的侧向边缘25e;与轮胎周向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的轴向外周向边缘25o;以及呈凹状弯曲的轴向内周向边缘25i。
侧向边缘25e、第一深度可变细缝38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39沿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塞到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和中间主沟槽4中的雪的剪切力来有效地提高雪上性能。
在该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块体26设置有半敞开式细缝30(下文中的外侧胎肩细缝30s)。
如在图7中示出的,在每个排21的外侧胎肩块体26中,轴向划分外侧胎肩块体26的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为:具有朝向轴向外侧逐渐增加的可变沟槽宽度的第一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A;以及具有基本恒定的沟槽宽度的第二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B。第一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A和第二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B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地设置。
外侧胎肩块体26均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细缝30s,该多个外侧胎肩细缝30s从块体26的轴向外周向边缘10e向内轴向延伸并且在块体26内终止,以便在不减小块体的轴向内侧部分的刚度的情况下增加边缘。因此,可以以良好平衡的方式提高耐磨性和冰上性能。
优选地,外侧胎肩细缝30s在靠近其轴向内部封闭端的位置处朝向轮胎周向方向弯曲以便防止易于自封闭端起始的损坏比如裂缝。
在该实施方式中,布置在每个块体26中的两个外侧胎肩细缝30s朝向相反方向弯曲。
优选地,外侧胎肩细缝30s的轴向长度L6与外侧胎肩块体26的轴向宽度W4的比率L6/W4设定在如下范围中:不小于0.45、更优选地不小于0.55,但不大于0.65、更优选地不大于0.60。
如果比率L6/W4大于0.65,则外侧胎肩块体26的耐磨性可能减小。如果比率L6/W4小于0.45,则漂移性能可能劣化。
优选地,轴向沟槽10设置有拉筋40。
在该实施方式中,划分设置有深度可变细缝35的块体的轴向沟槽10——即中央轴向沟槽13、中间轴向沟槽14以及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均设置有拉筋40。
如在图8中示出的,拉筋40从沟槽底部突出并且在对置的沟槽侧壁之间延伸。
通过拉筋40,在轴向沟槽10中形成浅沟槽部,并且相应地也形成深主部11。
主部11具有基本恒定的深度d6。
优选地,拉筋40的轴向长度L5与轴向沟槽10的整个轴向长度L4的比率L5/L4设定在如下范围中:不小于0.30、更优选地不小于0.45,但不大于0.70、更优选地不大于0.55。
优选地,主部11的深度d6设定在如下范围中:不小于胎冠主沟槽3的沟槽深度d1的0.75倍、更优选地不小于0.78倍,但不大于0.90倍、更优选地不大于0.85倍。
优选地,拉筋40处的深度d7与主部11的深度d6的比率d7/d6设定在如下范围中:不小于0.65、更优选地不小于0.75,但不大于0.95、更优选地不大于0.85。
通过如上所述构造主部11,轴向沟槽10能够在为相邻块体提供周向刚度的同时发挥良好的排水性能,因此,能够在不损害湿路性能的情况下提高操纵稳定性。
如果比率d7/d6小于0.65,则拉筋40的顶面40d在胎面磨损寿命的早期阶段在胎面中显露为地面接触面,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冰上性能的时间段变短。如果比率d7/d6大于0.95或比率L5/L4小于0.30,则拉筋40变得难以支撑块体且操纵稳定性可能劣化。如果比率L5/L4大于0.70,则轴向沟槽10变得难以提供良好的排水。
如在图4中示出的,每个拉筋40与拉筋40的在轮胎周向方向上的每侧的相邻的深度可变细缝35的主部36在轮胎轴向方向上对准(或者在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
优选地,拉筋40与同一深度可变细缝35的浅部37在轮胎轴向方向上不重叠。
另外,优选地是,在拉筋40的在轮胎周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相邻的深度可变细缝35的浅部37与在拉筋40的在轮胎周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相邻的深度可变细缝35的浅部37在轮胎轴向方向上不重叠。
由于拉筋40布置在细缝30的在其周围刚度减小相对较大的主部36的附近并且补偿这种减小,因此块体排21中的刚度分布变得均匀,并且能够提高耐磨性。
由于拉筋40不与浅部37重叠,因此刚度分布被进一步均匀化以进一步提高耐磨性。
图9示出了设置有两种深度可变细缝35(下文中,第一深度可变细缝51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52)的块体20的另一示例。
如在图10(a)中示出的,第一深度可变细缝51使得在细缝的长度的中点处形成一个浅部37。如在图10(b)中示出的,第二深度可变细缝52使得在细缝的两轴向端处形成两个浅部37。
设置有第一深度可变细缝51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52的块体20通过浅部37补强,并且补强部分55为三部分。因此,块体的扭转刚度增加,并且能够提高在转弯期间的操纵稳定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每个胎冠主沟槽3的两侧,中央轴向沟槽13相对于中间轴向沟槽14周向地移位。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每个中间主沟槽4的两侧,中间轴向沟槽14相对于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周向地移位。
在图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中,在每个胎肩窄沟槽5的两侧,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与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对准以便提高雪地牵引力和排水性能。
在图1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的另一示例中,在每个胎肩窄沟槽5的两侧,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相对于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周向地移位,以便减少块体的局部变形并因此以防止胎跟胎趾磨损的发生。优选地,外侧胎肩轴向沟槽16与内侧胎肩轴向沟槽15之间的周向移位L7不小于外侧胎肩块体26的周向长度L8的0.30倍、更优选地不小于0.35倍,但优选地不大于0.55倍、更优选地不大于0.5倍。图1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与图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在周向移位方面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与图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相同。
在图1和图1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中,在细缝35的两侧描绘成平行于细缝35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线为具有1mm或2mm的深度的非常浅的沟槽的边缘。换句话说,该实施方式中的锯齿形细缝35形成在这种浅直沟槽的底部中。
如在图7中最佳地示出的,平行于如胎肩细缝30s的半敞开式细缝的边缘描绘的线同样为具有1mm或2mm的深度的非常浅的半敞开式沟槽的沟槽边缘。换句话说,该实施方式中的半敞开式弯曲细缝30s形成在半敞开式浅弯曲沟槽的底部中。
比较测试
用实验方法制造尺寸11R22.5(轮辋尺寸8.25×22.5)的重载充气轮胎。除了在表1和表2中示出的规格以外,轮胎具有相同的规格。
使用所有车轮被提供有充气至900kPa的测试轮胎并且被加载50%的10吨重的卡车,对轮胎进行冰上性能、雪上性能、耐磨性以及磨损轮胎下的湿路性能的测试。
﹤冰上性能测试和雪上性能测试﹥
测试驾驶员评估结冰道路上的行驶性能和积雪道路上的行驶性能。该结果在表1和表2中通过基于相应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指数——示例1为100——指示,其中,值越大,行驶性能越佳。
﹤耐磨性测试﹥
在干燥道路上行驶预定距离后,测量磨损的量。该结果在表1和表2中通过基于相应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指数——示例1为100——指示,其中,值越大,耐磨性越佳。
﹤湿路性能测试﹥
使用具有处于磨损状态下——其中胎冠主沟槽的沟槽深度减小至20%——的测试轮胎的卡车,通过测试驾驶员评估在湿路路面上的行驶性能。该结果在表1和表2中通过基于相应比较示例轮胎的指数——参考1为100——指示,其中,值越大,湿路性能越佳。

Claims (14)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块体,所述块体均设置有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均具有在所述块体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两侧在所述块体的边缘处敞开的两轴向端,并且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均具有浅部以及具有基本恒定的深度的深主部,其中
在每个所述块体中,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的所述浅部与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的所述深主部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相对于通过轴向沟槽周向地划分的所述块体中的每两个所述块体,布置在与所述轴向沟槽相邻的所述两个块体中的一个块体中的所述深度可变细缝的所述浅部与布置在与所述轴向沟槽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块体中的所述深度可变细缝的所述浅部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深度可变细缝均以波浪形或锯齿形方式轴向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块体中的至少一些块体中,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与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之间的细缝与细缝的周向距离沿着所述轮胎轴向方向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块体中的至少一些块体中,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与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之间的所述细缝与细缝的周向距离沿着所述轮胎轴向方向是恒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块体包括:
第一块体,在所述第一块体中,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与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之间的所述细缝与细缝的周向距离朝向轴向外侧逐渐地增加,以及
第二块体,在所述第二块体中,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与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之间的所述细缝与细缝的周向距离朝向所述轴向外侧逐渐地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块体和所述第二块体设置成至少一个周向排,在所述至少一个周向排中所述第一块体与所述第二块体在轮胎周向方向上交替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块体中的至少一些块体中,布置在每个块体中的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在所述块体的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的轴向端处具有所述浅部,而布置在同一所述块体中的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在所述块体的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的轴向端处具有所述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块体中的至少一些块体中,布置在每个块体中的所述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在所述细缝的长度的中点处具有所述浅部,并且
布置在同一所述块体中的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在所述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的每个轴向端处具有所述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相对于通过轴向沟槽周向地划分的所述块体中的两个块体,在所述轴向沟槽中形成为从所述沟槽底部突出的拉筋与布置在与所述轴向沟槽相邻的所述两个块体中的一个块体中的所述深度可变细缝的所述主部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并且
所述拉筋与布置在与所述轴向沟槽相邻的另一块体中的所述深度可变细缝的所述主部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轴向沟槽的被限定为未设置有所述拉筋且具有比在所述拉筋处的沟槽深度大的沟槽深度的主部与布置在与所述轴向沟槽相邻的所述两个块体中的一个所述块体中的所述深度可变细缝的所述浅部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并且所述主部与布置在与所述轴向沟槽相邻的另一所述块体中的所述深度可变细缝的所述浅部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部在每个胎肩区域中设置有:周向连续延伸的窄沟槽;从所述窄沟槽轴向向外延伸至所述胎面边缘的外侧胎肩轴向沟槽;以及从所述窄沟槽轴向向内延伸的内侧胎肩轴向沟槽,并且
在所述窄沟槽的两侧,所述外侧胎肩轴向沟槽沿所述轮胎周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内侧胎肩轴向沟槽移位使得不与所述内侧胎肩轴向沟槽对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窄沟槽的轴向外侧的外侧胎肩着地部设置有外侧胎肩细缝,所述外侧胎肩细缝从所述外侧胎肩着地部的轴向外边缘轴向向内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胎肩着地部内终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每个所述外侧胎肩细缝的轴向内部部分朝向所述轮胎周向方向弯曲。
CN201410221862.7A 2013-05-27 2014-05-23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41758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1155A JP6077934B2 (ja) 2013-05-27 2013-05-27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11155 2013-05-27
JP2013-139134 2013-07-02
JP2013139134A JP2015009789A (ja) 2013-07-02 2013-07-02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5811A true CN104175811A (zh) 2014-12-03
CN104175811B CN104175811B (zh) 2018-01-02

Family

ID=5062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1862.7A Active CN104175811B (zh) 2013-05-27 2014-05-23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3134B2 (zh)
EP (2) EP2808179B1 (zh)
CN (1) CN104175811B (zh)
RU (1) RU2652368C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837A (zh) * 2016-12-19 2017-05-31 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非镶钉全钢雪地驱动轮胎
CN108725097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910509A (zh) * 2017-12-13 2019-06-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40746S1 (en) * 2012-10-31 2015-10-13 Continental Tire The Americas, Llc Tire tread for a vehicle tire
JP1519237S (zh) * 2014-08-27 2015-03-16
US10232669B2 (en) * 2014-11-27 2019-03-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JP6154798B2 (ja) * 2014-12-12 2017-06-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72900B2 (ja) * 2016-03-04 2020-03-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A175882S (en) * 2017-01-16 2018-02-20 Hankook Tire Co Ltd Tire
JP6878971B2 (ja) * 2017-03-15 2021-06-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825434B2 (ja) * 2017-03-16 2021-02-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1183047B (zh) * 2017-08-07 2023-03-24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JP7056333B2 (ja) * 2018-04-06 2022-04-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US20190368770A1 (en) * 2018-05-29 2019-12-05 John P. Hanus Under Cabinet Ventilation System
CN113147264B (zh) * 2021-03-12 2023-03-17 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免充气实心轮胎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4169A (en) * 1993-11-18 1998-09-2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sipes
JP2004217058A (ja) * 2003-01-15 2004-08-0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990280A (zh) * 2005-12-27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0478196C (zh) * 2005-12-08 2009-04-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0274846A (ja) * 2009-05-29 2010-12-0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1992658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011690A (ja) * 2010-07-01 2012-01-1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加硫用モールド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555682A (zh) * 2010-12-14 2012-07-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6703A (ja) * 1985-12-23 1987-06-30 Bridgestone Corp 雪上性能に優れた車両用タイヤ
JP3583483B2 (ja) * 1993-11-18 2004-11-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67114A (ja) * 1994-06-21 1996-03-12 Bridgestone Corp 雪上走行および氷上走行に適し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079026B2 (ja) * 1995-11-15 2000-08-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3315366B2 (ja) * 1998-05-13 2002-08-19 オーツタイヤ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47012B2 (ja) 2008-02-18 2010-09-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928866B1 (fr) * 2008-03-20 2010-03-19 Michelin Soc Tech Sculpture pour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
JP2010126076A (ja) * 2008-11-28 2010-06-1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USD621341S1 (en) * 2009-01-14 2010-08-10 Bridgestone Bandag, Llc Tire tread
EP2390113B1 (en) * 2009-01-26 2014-07-1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DE102010060933A1 (de) * 2010-12-01 2012-06-06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USD712819S1 (en) * 2013-03-27 2014-09-09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Automobile ti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4169A (en) * 1993-11-18 1998-09-2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sipes
JP2004217058A (ja) * 2003-01-15 2004-08-0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0478196C (zh) * 2005-12-08 2009-04-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990280A (zh) * 2005-12-27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0274846A (ja) * 2009-05-29 2010-12-0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1992658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011690A (ja) * 2010-07-01 2012-01-1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加硫用モールド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555682A (zh) * 2010-12-14 2012-07-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837A (zh) * 2016-12-19 2017-05-31 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非镶钉全钢雪地驱动轮胎
CN108725097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725097B (zh) * 2017-04-17 2021-10-0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910509A (zh) * 2017-12-13 2019-06-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52368C2 (ru) 2018-04-25
EP2905150B1 (en) 2016-01-06
EP2905150A1 (en) 2015-08-12
RU2014119838A (ru) 2015-11-27
CN104175811B (zh) 2018-01-02
EP2808179B1 (en) 2015-10-21
US10093134B2 (en) 2018-10-09
US20140345767A1 (en) 2014-11-27
EP2808179A1 (en)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5811A (zh) 充气轮胎
US10994575B2 (en) Tire
US10894446B2 (en) Tire
EP3205516B1 (en) Pneumatic tire
US8925602B2 (en) Pneumatic tire
EP3023269B1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US10703144B2 (en) Tire
EP2990234A1 (en) Pneumatic tire
US10173476B2 (en) Pneumatic tire
US9604506B2 (en) Tire
EP3342605A1 (en) Tire
JP615468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142026B2 (en) Tyre
EP4015245A1 (en) Tire
EP3988336B1 (en) Tire
EP4015244B1 (en) Tire
EP3718788B1 (en) Tire
EP4265442A1 (en) Pneumatic tire
EP4265441A1 (en) Pneumatic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