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3507B -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3507B
CN104173507B CN201410372896.6A CN201410372896A CN104173507B CN 104173507 B CN104173507 B CN 104173507B CN 201410372896 A CN201410372896 A CN 201410372896A CN 104173507 B CN104173507 B CN 104173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dermal patch
ramulus cinnamomi
sensitive adhesive
cassia twig
po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28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3507A (zh
Inventor
吴素香
王秀秀
石森林
葛卫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CM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C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CM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CMU
Priority to CN2014103728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3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3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3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3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3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其制备方法为:将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用溶剂溶解,再与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压敏胶充分混合均匀,超声脱气后得涂布液,将所述涂布液均匀涂布于防粘层上,自然晾干后,30~40℃干燥10~30min形成载药压敏胶层,最后将背衬层覆盖于载药压敏胶层之上,冲切,制成成品;所述载药压敏胶层中含5wt%~20wt%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70wt%~90wt%压敏胶、0.5wt%~15wt%透皮吸收促进剂;本发明透皮贴剂外敷脐部,透皮吸收,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提高了疗效;并且本发明方法有效地提取了药物有效成分,减小了用药剂量,适应了透皮贴剂载药量小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的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桂枝茯苓丸始载于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份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方中桂枝为君药,温通经脉而行瘀导滞,辅以桃仁活血化瘀,丹皮散血行瘀、兼清瘀热,芍药养血和血,佐以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癥之力。近年来,国内外对桂枝茯苓丸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药效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具有较广泛的药效作用,尤其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目前临床治疗妇科血瘀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对其进行剂型改革,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桂枝茯苓丸的临床使用剂型有: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也有一些关于桂枝茯苓丸改剂型或改变工艺的专利报道,如:专利(申请号200910158020.0/授权公开号CN101653491A)提供了一种桂枝茯苓丸新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005242.6/授权公告号CN102085257B)公开了一种桂枝茯苓微丸的制备方法;专利(专利号:ZL200310116836.X)公布了一种桂枝茯苓组合物新的制备工艺,等等。但口服给药,药效常常因肝脏的“首过效应”而大大降低。
中医认为,脐中(神阙穴)为通五脏而真神来往之门,早在秦汉时代《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记载脐疗之法;同时现代研究表明,脐部周围皮肤角质层较薄,皮下无脂肪,渗透力强。因此,较其他部位皮肤更利于药物吸收,是经皮给药的理想给药部位之一。因此,将桂枝茯苓丸制成外敷脐部的透皮贴剂,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未见有关桂枝茯苓丸外用制剂的报道。
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和牡丹皮含有挥发性有效成分肉桂酸和丹皮酚等,容易透皮吸收,并且能促进方中其他有效成分如芍药苷和苦杏仁苷的吸收;通过有效地提取、纯化药物有效成分,减少用药剂量,适应透皮贴剂载药量小的特点。实验结果也表明,桂枝茯苓透皮贴剂中的有效成分皮肤透过性好。因此,将桂枝茯苓丸制成透皮贴剂是合理、可行而且是有意义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得透皮贴剂皮肤透过性好,刺激性小,使用方便,疗效优于现有的丸剂,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是将桂枝茯苓丸制成透皮贴剂,原料为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份。由于透皮贴剂载药量小,应选用合理的工艺,尽可能保留处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除去无效成分,减少用药剂量。根据该方的功能主治,各味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分析,桂枝主要含有肉桂酸、肉桂醛等挥发性成分,牡丹皮含有丹皮酚等挥发性成分。因此将桂枝和牡丹皮一起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收集挥发油和芳香水,芳香水冷藏结晶析出丹皮酚。赤芍和桃仁主要含有苷类成分,易溶于较低浓度的乙醇,桃仁含有较多的脂肪油,经考察发现桃仁脂肪油对苷类成分的提取有一定影响,因此,将桃仁脱脂后与赤芍一起以较低浓度的乙醇为溶剂,采用回流法提取。茯苓主要含有三萜类成分,易溶于高浓度的乙醇,因此以高浓度的乙醇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所述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由背衬层、载药压敏胶层和防粘层组成,所述载药压敏胶层位于背衬层和防粘层之间,并且所述载药压敏胶层中含5wt%~20wt%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70wt%~90wt%压敏胶、0.5wt%~15wt%透皮吸收促进剂;
所述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是按如下方法制得的:将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用有机溶剂溶解,再与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压敏胶充分混合均匀,超声脱气后得涂布液,将所述涂布液均匀涂布于防粘层上,自然晾干后,30~40℃干燥10~30min形成载药压敏胶层,最后将背衬层覆盖于载药压敏胶层之上,冲切,制成成品;
所述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枝1份、茯苓1份、牡丹皮1份、桃仁1份、赤芍1份,并且是通过如下方法提取得到的:
(1)将桃仁用石油醚加热回流脱脂,挥干石油醚,得到脱脂桃仁备用;
(2)将步骤(1)所得脱脂桃仁与赤芍合并,用体积分数为30%~60%乙醇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物经真空干燥,得到赤芍与桃仁提取物备用;
(3)将茯苓用体积分数为80%~95%乙醇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物经真空干燥,得到茯苓提取物备用;
(4)将桂枝和牡丹皮浸泡于蒸馏水中,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得到挥发油备用,同时收集芳香水,直到所收集的芳香水质量为桂枝和牡丹皮合并质量的2~8倍,所收集的芳香水冷藏后析出晶体,过滤,得到丹皮酚结晶,滤液继续蒸馏提取,收集蒸馏液直至蒸馏液澄清,所收集的蒸馏液冷藏后析出晶体,过滤,得到丹皮酚结晶,将两次所得丹皮酚结晶合并,干燥后备用;
(5)将步骤(2)中所得赤芍与桃仁提取物、步骤(3)中所得茯苓提取物、步骤(4)中所得桂枝和牡丹皮中提取的挥发油和丹皮酚结晶合并即为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
本发明所述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所述的背衬层可选自多层复合铝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苯乙烯。
所述的压敏胶可选自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所述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可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亚砜类化合物、月桂氮卓酮类、醇类及其酯类化合物、萜烯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优选吐温80、泊洛沙姆、氮酮、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冰片、薄荷脑、桉叶油、肉豆蔻酸异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特别优选为氮酮、冰片、薄荷脑、肉豆蔻酸异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制备方法中,所述溶剂可以为丙二醇、丙三醇、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优选为丙二醇和丙三醇以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所述涂布液在防粘层上的涂布量以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的质量计为0.02~0.06g/cm2,优选为0.02~0.04g/cm2
本发明所述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步骤(1)中,所述石油醚的质量用量是桃仁质量的2~6倍,优选3~4倍。
所述的提取方法步骤(2)中,赤芍与桃仁的提取条件可以为:用脱脂桃仁与赤芍合并质量9~13倍的30%~60%(v/v)乙醇的水溶液提取。优选的提取条件为:用脱脂桃仁与赤芍合并质量10~11倍的40%~50%(v/v)乙醇的水溶液提取。步骤(2)所得赤芍与桃仁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为30~50mg/g。
所述的提取方法步骤(3)中,茯苓的提取条件可以为:用茯苓质量8~12倍的80%~95%(v/v)乙醇的水溶液提取。优选的提取条件为:用茯苓质量10~11倍的85%~95%(v/v)乙醇的水溶液提取。
所述的提取方法步骤(4)中,推荐将桂枝和牡丹皮在蒸馏水中浸泡2~5h,所述蒸馏水的质量用量是桂枝和牡丹皮合并质量的12~20倍,优选14~16倍。优选收集桂枝和牡丹皮合并质量4~6倍的芳香水。
本发明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使用方法为:将脐部皮肤洗净,擦干,撕去覆盖在透皮贴剂表面的防粘层,将透皮贴剂贴于脐部,若中断给药,撕去透皮贴剂即可。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有效地提取了药物有效成分,除去了无效成分,减小了用药剂量,适应了透皮贴剂载药量小的特点。压敏胶选用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对皮肤刺激性小;采用氮酮、冰片、薄荷脑或肉豆蔻酸异丙酯等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药物皮肤透过性好,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
与桂枝茯苓丸口服制剂相比,本发明透皮贴剂外敷脐部,透皮吸收,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提高了疗效;药物按适当的速度缓慢释放,血药浓度“峰谷”波动较小,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用药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考察桂枝和牡丹皮提取所得挥发油、丹皮酚结晶及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对芍药苷透皮吸收影响的时间-药物累积透过量曲线(n=6);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3透皮贴剂中肉桂酸的时间-药物累积透过量曲线(n=6);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3透皮贴剂中丹皮酚的时间-药物累积透过量曲线(n=6);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3透皮贴剂中芍药苷的时间-药物累积透过量曲线(n=6)。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考察桂枝茯苓丸方剂药材所含成分:桂枝和牡丹皮提取所得挥发油、丹皮酚,及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对芍药苷透皮吸收的影响,制备了下列四种透皮贴剂:
A.将赤芍与桃仁提取物、茯苓提取物,加入溶剂溶解,与压敏胶充分混合均匀,超声脱气后得涂布液,将所述涂布液均匀涂布于防粘层上,自然晾干后,30~40℃干燥10~30min形成载药压敏胶层,然后将背衬层覆盖于载药压敏胶层之上,冲切,制成成品。
B.将赤芍与桃仁提取物、茯苓提取物、牡丹皮中提取的丹皮酚,加入溶剂溶解,与压敏胶充分混合均匀,其余同A操作。
C.将赤芍与桃仁提取物、茯苓提取物、桂枝和牡丹皮提取所得挥发油,加入溶剂溶解,与压敏胶充分混合均匀,其余同A操作。
D.将赤芍与桃仁提取物、茯苓提取物,加入溶剂溶解,与氮酮及压敏胶充分混合均匀,超声脱气后得涂布液,其余同A操作;所述氮酮在载药压敏胶层中的含量为0.7%(w/w)。
利用YB-P6型智能透皮试验仪,测定A、B、C、D四种透皮贴剂芍药苷累积透过大鼠离体皮肤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考察处方药材所含挥发油、丹皮酚及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对芍药苷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油、丹皮酚及0.7%(w/w)的氮酮均对芍药苷的透皮吸收具有促进作用,说明桂枝茯苓丸制成透皮贴剂是合理的,并且可以通过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进一步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结果见附图1及表1。
表1方剂药材所含挥发性成分及氮酮对透皮贴剂中芍药苷透皮吸收的影响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所需的原料药重量配比为:桂枝1份,茯苓1份,牡丹皮1份,赤芍1份,桃仁1份。
实施例1
取桂枝500g,茯苓500g,牡丹皮500g,赤芍500g,桃仁500g。
制备方法为:
1.桃仁用其质量4倍的石油醚加热回流脱脂,挥干石油醚,得到脱脂桃仁备用;
2.将步骤1中所得脱脂桃仁与赤芍合并,加入两者合并质量11倍的40%~50%(v/v)乙醇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物经真空干燥,得赤芍与桃仁提取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赤芍与桃仁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为44.95mg/g,备用;
3.将茯苓用其质量10倍的85%~95%(v/v)乙醇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物经真空干燥,得茯苓提取物,备用;
4.将桂枝和牡丹皮加入两者合并质量15倍的蒸馏水中,浸泡3小时,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挥发油中肉桂酸和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10.04mg/mL和69.66mg/mL,备用;收集桂枝和牡丹皮合并质量5倍的芳香水,冷藏析出结晶,过滤,保存结晶,滤液继续蒸馏提取,收集蒸馏液至蒸馏液澄清,所收集的蒸馏液冷藏析出结晶,过滤,将两次结晶合并得到丹皮酚结晶,干燥后保存,备用;
5.将步骤2中所得赤芍与桃仁提取物、步骤3中所得茯苓提取物、步骤4中所得桂枝和牡丹皮中提取的挥发油和丹皮酚结晶合并即为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
6.制备透皮贴剂:取步骤5所述的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加入丙二醇溶解,再与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及压敏胶Duro-Tak87-2852充分混合均匀,超声脱气后得涂布液,将所述涂布液均匀涂布于防粘层上(涂布量以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的质量计为0.025g/cm2),自然晾干后,30~40℃干燥10~30min形成载药压敏胶层,然后将背衬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覆盖于载药压敏胶层之上,冲切,制成成品。透皮贴剂的载药压敏胶层中,处方比例为10%(w/w)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87.3%(w/w)压敏胶,2.7%(w/w)透皮吸收促进剂。
实施例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6中,透皮贴剂的载药压敏胶层中,处方比例为10%(w/w)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88.5%(w/w)压敏胶,1.5%(w/w)透皮吸收促进剂。
实施例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6中,透皮贴剂的载药压敏胶层中,处方比例为10%(w/w)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89.3%(w/w)压敏胶,0.7%(w/w)透皮吸收促进剂。
实施例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6中,压敏胶采用Duro-Tak87-2677,透皮贴剂的载药压敏胶层中,处方比例为8%(w/w)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87%(w/w)压敏胶,5%(w/w)透皮吸收促进剂。
实施例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6中,压敏胶采用Duro-Tak87-2196,透皮贴剂的载药压敏胶层中,处方比例为8%(w/w)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82%(w/w)压敏胶,10%(w/w)透皮吸收促进剂。
实施例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6中,溶剂为体积比6:1的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溶剂。
实施例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6中,溶剂为体积比6:1的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溶剂。透皮贴剂的载药压敏胶层中,处方比例为13%(w/w)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77%(w/w)压敏胶,10%(w/w)透皮吸收促进剂。
实施例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6中,透皮吸收促进剂为肉豆蔻酸异丙酯,背衬层为多层复合铝箔。透皮贴剂的载药压敏胶层中,处方比例为10%(w/w)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84%(w/w)压敏胶,6%(w/w)透皮吸收促进剂。
下面对透皮贴剂的透皮吸收性能、药效学和药动学进行研究。
一、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透皮吸收性能及吸收促进剂用量对透皮吸收的影响
以桂枝茯苓透皮贴剂中桂枝、牡丹皮和赤芍的主要药效成分—肉桂酸、丹皮酚和芍药苷为指标,对其透皮吸收性能及吸收促进剂的用量对透皮吸收的影响进行研究。
1.试验方法:
(1)动物离体皮肤处理:将220±20g的SD大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剃毛器脱除腹部鼠毛,再用弯剪去除腹部绒毛,取下腹部皮肤平铺于干净的玻璃板上,小心剔除皮下的脂肪组织及粘连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锡箔纸包裹,密闭贮于-80℃冰箱中,备用。实验前检查皮肤的完整性,皮肤不能有任何破损。
(2)体外渗透实验:采用YB-P6智能透皮试验仪(接收池体积为17.0mL,有效接触面积约为1.54cm2)。从冰箱中取出离体大鼠皮肤,以生理盐水洗净,然后置于扩散池的给药室与接受室之间,真皮一侧与接受室接触。接受室中注入17mL的透皮接受液(乙醇:生理盐水=3:7,V:V),循环水浴恒温控制在(37±0.5)℃,磁力搅拌速度300r·min-1。搅拌15分钟后,超声去除接受液与皮肤之间的气泡,角质层贴敷透皮贴剂,分别于1,2,4,6,8,10,12,24h取出0.4mL接受液,同时立即补充同体积预温37℃的接受液。取出的接受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取续滤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丹皮酚、肉桂酸和芍药苷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流速1.0ml·min-1,柱温30℃,梯度洗脱:0min(14%A)→17min(45%A)→24min(44%A)→26min(14%A);检测波长:230nm(0-17min),274nm(17-26min)。按下列公式计算累积渗透量:
Q n = VC n + Σ i = 1 n - 1 C i V 0 A
其中:A:渗透面积:Cn:t时间浓度测量值;Ci:t时间以前浓度测量值;V:接受液总体积(17mL);V0:每次取样体积(0.4mL);
2.结果
按实施例1~实施例3制得的透皮贴剂中肉桂酸、丹皮酚及芍药苷的累积透过量见表2;肉桂酸、丹皮酚及芍药苷的时间-药物累积透过量曲线见附图2、3、4。结果表明,氮酮用量对各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在试验的三个用量中,随着氮酮用量的增大,三种物质的累积透过量都有增大的趋势。
表2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的累积透过量
注:①为氮酮含量为0的透皮贴剂,其他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按实施例4~实施例8制得的透皮贴剂的24h累积透过量见表3。
表3桂枝茯苓透皮贴剂24h累积透过量
二、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药效学
试验目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具有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为验证其疗效,对其进行镇痛、活血化瘀等有关药效学实验,并与口服丸剂进行比较,观察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镇痛作用和活血化瘀作用。
1.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镇痛活性
取体重18g~22g的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组;空白基质组;桂枝茯苓丸组和实施例1制得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实验前24h,使用脱毛膏给小鼠腹部脱毛。桂枝茯苓丸组按2.4g/kg(按生药量计)灌胃给药,灌胃体积为0.2ml/10g(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2小时后进行实验;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将含药透皮贴剂贴于小鼠腹部,用胶带固定(空白基质组将空白透皮贴剂(不含药物,其他与含药透皮贴剂相同)贴于小鼠腹部),12小时后进行实验。到达规定时间后,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观察并记录20min内各鼠出现的扭体反应次数,t-检验比较各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实验结果见表4。
表4: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影响(n=10,x±s)
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表明,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桂枝茯苓丸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对炎症性疼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透皮贴剂贴敷12h后,小鼠皮肤未见红肿,表明透皮贴剂对皮肤无明显的刺激性。
2.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对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取清洁级SD大鼠(雄性),体重300±20g,适应性喂养3天,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基质组;桂枝茯苓丸组和实施例1制得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每组10只。
实验前24h,使用脱毛膏给大鼠腹部脱毛。桂枝茯苓丸组按2.4g/kg(按生药量计)灌胃给药,灌胃体积为1ml/100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将含药透皮贴剂贴于大腹腹部,用胶带固定(空白基质组将空白透皮贴剂(不含药物,其他与含药透皮贴剂相同)贴于大鼠腹部),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天。于第6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大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8ml·kg-1,2小时后将大鼠浸入冰水中5分钟,隔2小时再按0.1%肾上腺素0.6ml·kg-1注射一次后禁食不禁水。正常对照组大鼠仅在同一时间段皮下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液,不作浸冰水处理,同时禁食不禁水。于第7天给药后2小时,心脏取血。测定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t-检验比较各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见表5、表6。
表5: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对血瘀大鼠血黏度的影响(n=10,x±s)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各项血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证明造模成功。桂枝茯苓丸组及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抑制全血黏度增高,且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降低血瘀大鼠血黏度的作用优于桂枝茯苓丸组。
表6: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n=10,x±s)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桂枝茯苓丸组及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均有一定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而且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有显著性。另外,透皮贴剂贴敷7d后,大鼠皮肤未见红肿,进一步表明透皮贴剂对皮肤无明显的刺激性。
三、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药动学
取清洁级SD大鼠18只,体重(25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试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其中2组大鼠灌胃给药桂枝茯苓丸,间隔时间点取血。1组给药实施例1制得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
桂枝茯苓丸给药组:灌胃给药桂枝茯苓丸2.4g/kg(按生药量计),分别于给药前(0min)和给药后10,20,30,40,60,120,180,240,360,480,720和1440min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约0.3mL,置肝素抗凝离心管中,混匀,离心(3000r·min-1)10min,分取血浆,于-20℃冷冻保存,备用。血样经预处理后用HPLC测定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30:70),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组:实验前一天腹部用脱毛膏脱毛。将透皮贴剂贴于大鼠腹部,剂量为22cm2/只,分别于给药前(0h)和给药后4h,8h,12h,24h,32h,48h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约0.3mL,置肝素抗凝离心管中,混匀,离心(3000r·min-1)10min,分取血浆,于-20℃冷冻保存,备用。血样经预处理后用HPLC测定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同上。实验结果见表7。
表7大鼠给药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后血浆中芍药苷药动学参数(x±SD,n=6)
由结果可知,灌胃给予桂枝茯苓丸,芍药苷在145min左右达峰,t1/2为165min,Cmax约为2.10(mg/L),AUC(0-t)为33.3(mg/L·h)。给予桂枝茯苓透皮贴剂,芍药苷在229min左右达峰,t1/2为245min,Cmax约为1.63(mg/L),AUC(0-t)为26.8(mg/L·h)。透皮给药相对于灌胃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80.5%。表明芍药苷经皮吸收入血速度较快,血中药物浓度较高,且维持时间较长,生物利用度较高。

Claims (6)

1.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由背衬层、载药压敏胶层和防粘层组成,所述载药压敏胶层位于背衬层和防粘层之间,并且所述载药压敏胶层中含5wt%~20wt%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70wt%~90wt%压敏胶、0.5wt%~15wt%透皮吸收促进剂;
所述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是按如下方法制得的:将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用有机溶剂溶解,再与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压敏胶充分混合均匀,超声脱气后得涂布液,将所述涂布液均匀涂布于防粘层上,自然晾干后,30~40℃干燥10~30min形成载药压敏胶层,最后将背衬层覆盖于载药压敏胶层之上,冲切,制成成品;
所述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枝1份、茯苓1份、牡丹皮1份、桃仁1份、赤芍1份,并且是通过如下方法提取得到的:
(1)将桃仁用石油醚加热回流脱脂,挥干石油醚,得到脱脂桃仁备用;所述石油醚的质量用量是桃仁质量的2~6倍;
(2)将步骤(1)所得脱脂桃仁与赤芍合并,用体积分数为30%~60%乙醇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物经真空干燥,得到赤芍与桃仁提取物备用;所述体积分数为30%~60%乙醇的水溶液的质量用量是脱脂桃仁与赤芍合并质量的9~13倍;
(3)将茯苓用体积分数为80%~95%乙醇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物经真空干燥,得到茯苓提取物备用;所述体积分数为80%~95%乙醇的水溶液的质量用量是茯苓质量的8~12倍;
(4)将桂枝和牡丹皮浸泡于蒸馏水中,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得到挥发油备用,同时收集芳香水,直到所收集的芳香水质量为桂枝和牡丹皮合并质量的2~8倍,所收集的芳香水冷藏后析出晶体,过滤,得到丹皮酚结晶,滤液继续蒸馏提取,收集蒸馏液直至蒸馏液澄清,所收集的蒸馏液冷藏后析出晶体,过滤,得到丹皮酚结晶,将两次所得丹皮酚结晶合并,干燥后备用;所述桂枝和牡丹皮在蒸馏水中浸泡的时间为2~5h,所述蒸馏水的质量用量是桂枝和牡丹皮合并质量的12~20倍;
(5)将步骤(2)中所得赤芍与桃仁提取物、步骤(3)中所得茯苓提取物、步骤(4)中所得桂枝和牡丹皮中提取的挥发油和丹皮酚结晶合并即为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衬层选自多层复合铝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苯乙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敏胶选自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亚砜类化合物、月桂氮卓酮类、醇类及其酯类化合物、萜烯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在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丙二醇、丙三醇、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在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涂布液在防粘层上的涂布量以桂枝茯苓丸方提取物的质量计为0.02~0.06g/cm2
CN201410372896.6A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73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2896.6A CN104173507B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2896.6A CN104173507B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3507A CN104173507A (zh) 2014-12-03
CN104173507B true CN104173507B (zh) 2016-06-15

Family

ID=51955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2896.6A Active CN104173507B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35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1211B (zh) * 2022-10-17 2023-10-27 北京昊坤康源医疗科学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药痛风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24541A (zh) * 2022-10-18 2023-01-20 吉林医药学院 一种外用解酒剂、解酒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799A (zh) * 2003-03-28 2004-10-06 浙江可立思安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片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2085257A (zh) * 2011-01-12 2011-06-08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的制备方法
CN102670565A (zh) * 2011-03-14 2012-09-19 苏州博创园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天然药物的透皮吸收贴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799A (zh) * 2003-03-28 2004-10-06 浙江可立思安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片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2085257A (zh) * 2011-01-12 2011-06-08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的制备方法
CN102670565A (zh) * 2011-03-14 2012-09-19 苏州博创园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天然药物的透皮吸收贴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桂枝茯苓贴膏剂脐中穴给药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吴修红等;《针灸临床杂志》;20140228;第30卷(第2期);第66页左栏倒数第2段,第67页右栏倒数第2段最后3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3507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2032438A1 (fr)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traitant les maladies gynecologiques associees a la stase sanguine, les maladies cardio-vasculaires et cerebrales, les maladies respiratoires et autres maladies analogues
TWI331529B (zh)
CN102973693A (zh) 一种用于通便减肥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055768A (zh) 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73507B (zh) 一种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0868A (zh) 白术内酯ⅱ衍生物在制备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
CN104490869A (zh) 白术内酯ⅲ衍生物在制备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
CN103099862B (zh) 治疗风湿痹痛疾病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34840A (zh) 一种川参通制剂的制作方法
CN100475260C (zh) 草豆蔻提取物及其制备
CN105412294A (zh) 一种舒肝宁制剂的制作方法
CN1961912B (zh) 一种具有镇痛止血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CN105412295B (zh) 一种舒肝宁制剂的制作工艺
CN108295124A (zh) 一种复方大黄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8549B (zh) 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3610798B (zh) 一种白花蛇舌草的活性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0787151A (zh) 一种川芎嗪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7951A (zh) 一种用于保护动静脉内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099A (zh) 一种治疗体股癣及手足癣的外用中药
CN103405616B (zh) 一种补肾壮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CN107019683B (zh) 一种克班宁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8121A (zh) 辅助治疗盆腔炎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润体霜
CN103040969A (zh)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CN102579696B (zh) 治疗输液静脉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70913B (zh) 透皮促进剂组合物及其在促透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