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0969A -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 Google Patents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0969A
CN103040969A CN2013100318062A CN201310031806A CN103040969A CN 103040969 A CN103040969 A CN 103040969A CN 2013100318062 A CN2013100318062 A CN 2013100318062A CN 201310031806 A CN201310031806 A CN 201310031806A CN 103040969 A CN103040969 A CN 103040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oniti lateralis
lateralis preparata
transdermal patch
radix aconiti
radix glycyrrhiz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18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0969B (zh
Inventor
穆利伟
陆晔辉
刘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NNAN BAIYA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NNAN BAI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NNAN BAIYA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NNAN BAI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18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0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0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由背衬层、贮药层以及防粘层组成,所述贮药层包含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4~15wt%、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4~15wt%、胶粘剂60~90wt%、透皮吸收促进剂1~15wt%,制备方法为:将所述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胶粘剂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充分混合均匀,并涂布于所述防粘层上,于50~70℃干燥10~30min,然后将所述背衬层覆盖于所述贮药层之上,冲切,制得成品。本发明透皮贴剂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皮肤通透性好,治疗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可用于治疗因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肿胀和关节僵硬等症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由附子和甘草的有效成分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的中药复方透皮贴剂。
背景技术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类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在55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80%。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类疾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甘草附子汤出自宋代王贶的《全生指迷方》,其功能主治:“风湿,掣痛不得屈伸者”,为民间久用的风湿止痛名方。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附子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可以起到明显的疼痛抑制作用,而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附子生物碱成分造成的心脏毒性,这些研究证明了该复方药物配伍的合理性。
但上述汤剂的熬制费时费力,不适宜口服有困难的患者人群;配方中附子毒性较高,口服给药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口服给药,治疗特异性差,且药效常常因肝脏的“首过效应”而大大降低,导致疗效欠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供一种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该透皮贴剂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皮肤通透性好,治疗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由背衬层、贮药层以及防粘层组成,所述贮药层包含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4~15wt%、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4~15wt%、胶粘剂60~90wt%、透皮吸收促进剂1~15wt%;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所述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胶粘剂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充分混合均匀,并涂布于所述防粘层上,于50~70℃干燥10~30min,然后将所述背衬层覆盖于所述贮药层之上,冲切,制得成品。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与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1~1∶3,优选两者配比为1∶1~1∶1.5。
在所述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为45~55wt%;在所述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中,甘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30~40wt%。
所述胶粘剂材料选自硅酮类、聚异丁烯类聚合物、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共混物,优选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醇类、亚砜类、脂肪酸及其酯类、表面活性剂类、萜烯类、胺类、酰胺类、氨基酸及其酯类以及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所述醇类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乙醇、丙二醇、异丙醇、异丁醇、正十二醇、正辛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脂肪酸及其酯类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单月桂酸甘油酯、聚乙二醇单月桂酸酯、聚丙二醇单月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三油酸甘油酯、N-月桂基氮杂环庚烷-2-酮(氮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表面活性剂类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泊洛沙姆、二乙二醇单乙基醚等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酰胺类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尿素、十二烷基-N,N-二甲氨基乙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萜烯类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薄荷醇及其有机酸酯、桉树脑、香芹醇、香芹酮、长叶薄荷酮、胡椒酮、薄荷酮、葑酮、橙花叔醇、樟脑、冰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薄荷醇及其有机酸酯中的有机酸选自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的一种。最优选的,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肉豆蔻酸异丙酯、N-甲基吡咯烷酮、氮酮、薄荷醇或二乙二醇单乙基醚。
所述背衬层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聚丙烯膜中的一种,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
本发明使用方法为:将患处皮肤表面洗净,擦干,撕去覆盖在贴剂表面的防粘层,将贴剂贴于患处皮肤,若中断给药,撕去贴剂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在中药名方“甘草附子汤”之基础上,运用甘草与附子配伍的合理性,将甘草和附子提取物按有效比例复配后加载于胶粘剂基质中,制成对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外用透皮贴剂。
与市售主治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口服和外用产品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适当比例的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等作为交粘剂基质,与市售老式橡胶膏剂基质相比,对皮肤刺激性更小,无致敏性。
2.采用适当比例的肉豆蔻酸异丙酯、N-甲基吡咯烷酮、氮酮、薄荷醇或二乙二醇单乙基醚等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皮肤通透性好,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
3.与附子单方制剂产品相比,本发明贴剂中甘草的黄酮类成分可有效降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心脏毒性,从而减轻复方制剂的毒副作用。
4.外用局部给药一方面增加了病灶处的血药浓度,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治疗的特异性,另一方面相对降低了全身血药浓度,从而减轻心脏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5.直接贴于病患处,无需繁琐的熬制过程,使用方便,可通过给药面积的调整控制给药剂量,使疗效持久平稳;若需中断给药则撕去贴剂即可。
6.经小鼠扭体试验证明,本发明贴剂具有极高的疼痛抑制率(PIR%),镇痛效果显著高于市售同类非甾体抗炎药贴剂产品,可用于治疗因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或外伤引起的疼痛、肿胀和关节僵硬等症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3贴剂中乌头碱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n=6)。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3贴剂中甘草异黄烷A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032
n=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实施例12贴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种类不同)中乌头碱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n=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实施例12贴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种类不同)中甘草异黄烷A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034
n=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3~实施例15贴剂(NMP含量不同)中乌头碱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041
n=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3~实施例15贴剂(NMP含量不同)中甘草异黄烷A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n=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以下实施例1~实施例22中所用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与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分离获得:
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制备工艺
将市售附子生品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二号筛,将筛下物浸渍于2倍体积的0.1mol/L硫酸溶液中12h,取出并置于渗漉筒,用5倍体积的上述硫酸溶液以10mL/min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滤液并浓缩,调节其pH值至5.0,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提取滤液,用30%的乙醇洗脱吸附柱,弃去洗脱开始时和即将结束时乙醇洗脱液,收集中间段洗脱液,通过减压蒸馏浓缩至无乙醇味;用浓氨水调节该浓缩液pH值至10.0,并用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得到淡黄色固体,干燥,即得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
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制备工艺
将市售甘草生品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二号筛,将筛下物浸渍于2倍体积的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12h,过滤,收集滤液;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该滤液的pH值至1.0,过滤除去沉淀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提取滤液,用蒸馏水洗至Molish反应呈阴性,再用30%的乙醇洗脱吸附柱,弃去洗脱开始时和即将结束时乙醇洗脱液,收集中间段洗脱液,通过减压蒸馏浓缩至无乙醇味;用盐酸调节该浓缩液pH至2.0,并用丙酮进行萃取;取丙酮萃取液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得到黄色固体,干燥,即得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
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过上述方法制备所得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和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的混合物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为50wt%,甘草黄酮类成分含量为40wt%。
以下实施例1~实施例22中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均是采用有机溶媒挥散法制备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定量称取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和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均匀溶解于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1的乙酸乙酯和乙醇混合溶液,其目的是使药物均匀分散于基质中,贴剂成型时全部挥发除去,不构成贴剂处方的一部分)中;定量加入胶粘剂、透皮吸收促进剂充分混匀,超声波排除气泡后,采用涂膜机涂布于防粘层上,自然晾干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于50~70℃干燥10~30min,彻底除去上述有机溶剂后,得到贮药层,再将背衬层覆盖于上述贮药层之上,冲切成规格为6.5×10cm2的贴剂,即得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成品。
以下实施例1~实施例19中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的背衬材料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
以下实施例1~实施例19中进行的体外经皮通透试验均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的:
利用离体透皮吸收模型,以附子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和甘草异黄烷A为表示物质,通过测定这两种物质的累计透过量随时间的变化,考察贴剂的经皮透过性能。
试验方法:
(1)将180~220g的大鼠用质量分数为20%的乌拉坦麻醉后,剪去腹部皮肤上的毛,再用剃须刀仔细除去短毛后将其脱颈椎处死;剥离腹部皮肤,并剪成适当尺寸,除去皮下脂肪,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于-30℃储存备用。
(2)采用水平双室扩散池法,以离体鼠皮为透过屏障进行透皮吸收试验,水浴温度32℃,透皮面积0.95cm2,接收池容量3.0mL,接收液为重蒸水;将贴剂粘贴于离体鼠皮皮肤角质层并固定于接收池上,分别于2、4、6、8、10、12、24h取样2mL,并分别补充2mL空白接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流动相为甲醇和水(质量比为50∶50),测定各时间点接受液中的药物浓度Ci,药物的累积透过量可按下式计算:
Q = ( C i × V + Σ i = 1 n - 1 C i - 1 × V i ) / A
其中Q为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V为扩散池的体积(3.0mL),Vi为每次取样体积,Gi和Gi-1分别为第i次和第(i-1)次取样时接收液中的药物浓度,A为有效扩散面积(0.95cm2);以时间(h)为横坐标,单位面积的药物累计透过量为纵坐标作图(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即为稳态通透速率(Js)。
透皮贴剂贮药层各组分优化
实施例1~实施例3胶粘剂种类筛选
根据常见外用制剂和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比值1.2折算,以上述给药面积(6.5×10cm2)计,所制贴剂的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和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的含量应大于5wt%,因此胶粘剂基质对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和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的最大载药浓度应大于5wt%。
按照上述贴剂制备方法将附子提取物和甘草提取物分别加入不同的胶粘剂中直接制备不同药物含量的样品贴剂(含量分别为1wt%、2.5wt%、5wt%、10wt%、15wt%、20wt%),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贴剂的处方相容性(若药物含量超过胶粘剂基质的最大载药量,便会出现药物结晶析出、渗油以及粘性消失等问题),将未出现相容性问题的药物含量视为该胶粘剂的最大载药量,从而得到各胶粘剂的饱和药物浓度以及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和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各自在胶粘剂中的最大载药量,结果参见表1。
表1各种胶粘剂的饱和载药量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071
由表1可知,聚丙烯酸酯型胶粘剂Duro-Tak87-9301、Duro-Tak87-2677和Duro-Tak87-2852的最大载药量满足贴剂的药物含量要求(两种提取物的载药量均>5%)。
分别采用上述三种胶粘剂(Duro-Tak87-9301、Duro-Tak87-2677和Duro-Tak87-2852)制成三种透皮贴剂(实施例1~实施例3),贴剂贮药层各组分及其含量参见表2;通过体外经皮通透试验考察各贴剂的经皮透过性能,乌头碱和甘草异黄烷A两种有效成分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1、图2可知,以Duro-Tak87-9301为胶粘剂的贴剂皮肤通透性最佳(p<0.01),根据三种胶粘剂的化学结构推测,由于Duro-Tak87-9301中不含有官能团单体,且极性单体较少,减少了药物与胶粘剂基质的相互作用,经皮透过性能较好。因此,优选Duro-Tak87-9301为胶粘剂。
表2实施例1~实施例22贴剂贮药层各组分及其含量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081
*9301:Duro-Tak87-9301;2677:Duro-Tak87-2677;2852:Duro-Tak87-9301
**PG:丙二醇;OA:油酸(OA);IPM:肉豆蔻酸异丙酯;Azone:氮酮;NMP:N-甲基吡咯烷酮;T.P:二乙二醇单乙基醚;MT:薄荷醇;M-OCT:薄荷醇庚酯;M-DOD:薄荷醇癸酯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P:聚丙烯
实施例4~实施例12透皮吸收促进剂种类筛选
以Duro-Tak87-9301作为胶粘剂,分别加入以下促透剂:丙二醇(PG)、油酸(OA)、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氮酮(Azone)、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P)、薄荷醇(MT)、薄荷醇庚酯(M-OCT)、薄荷醇癸酯(M-DOD),制成9种透皮贴剂(实施例4~实施例12),贴剂各组分及其含量参见表2;通过体外经皮通透试验考察各贴剂的经皮透过性能,乌头碱和甘草异黄烷A两种有效成分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如图3和图4所示。由图3、图4可知,以NMP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贴剂皮肤通透性最好(p<0.01),因此,优选NMP为透皮吸收促进剂。
实施例13~实施例15透皮吸收促进剂NMP含量优化
以NMP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制成NMP含量不同的3种透皮贴剂(实施例13~实施例15),贴剂贮药层各组分及其含量参见表2;通过体外经皮通透试验考察各贴剂(实施例8、实施例13~实施例15)的经皮透过性能,乌头碱和甘草异黄烷A两种有效成分的时间-药物累计透过量曲线如图5和图6所示。由图5、图6可知,当NMP含量达到5wt%时其促透活性接近饱和,因此,优选NMP浓度为5wt%。
实施例16~实施例19附子和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配比优化
在5wt%NMP贴剂处方的基础上筛选附子提取物和甘草提取物的合适比例,根据实验测得的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试验结果可知,甘草附子汤在肠道给药后其接受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比为:乌头碱∶甘草异黄烷A=1∶1.2,因此需调整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和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在处方中的配比以达到最佳复方配伍效果。
以Duro-Tak87-9301胶粘剂为基质,NMP加入量为5wt%,附子提取物的加入量5wt%,甘草提取物的加入量分别为6%、7%、7.5%和8%制成4种贴剂(实施例16~实施例19),贴剂贮药层各组分及其含量参见表2;通过体外经皮通透试验考察各贴剂(实施例8以及实施例16~实施例19)的经皮透过性能,试验结果参见表3。
表3实施例8、16~19贴剂中两种提取物配比及体外经皮透过参数比较(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101
n=6)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102
如表3所示,当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含量为5wt%,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含量为7.5%时,贴剂中两种有效成分的累计透过量较高,且累计释放量比例(乌头碱:甘草异黄烷A)较接近1∶1.2。
综上所述,最优选的,本发明贴剂贮药层组分及其含量如下: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103
实施例20~实施例23
按照上述最优组分及配比,分别采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聚丙烯膜三种背衬材料制成3种贴剂(实施例20~实施例22);结果发现以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为背衬层材料的贴剂(实施例18)柔韧性和皮肤追随性最佳,肤感舒适,因此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为该贴剂的背衬材料。
下面通过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效果。
对比例1
选择市售销量和止痛效果较好的非甾体抗炎药贴剂KP作为阳性对照,以附子单方贴剂和空白基质贴剂(贮药层为无药胶粘剂)作为阴性对照,进行小鼠扭体试验,并考察本发明透皮贴剂(实施例18)相对于以上各组的止痛情况和毒性情况。
试验方法如下:
取体重18g~22g的昆明种小鼠80只,雄性,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于腹部相同部位剃毛,面积约2.0cm2
试验时提前1h将贴剂贴于小鼠腹部剃毛区,给药面积为2.0cm2
每组给药1h后,去除所敷贴的贴剂,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新配的0.6%乙酸溶液,注射剂量0.1mL/10g,计数20min内小鼠扭体次数(writhing responsefrequency,WRF),并按下式计算疼痛抑制率(pain inhibition ratio,PIR)(%)。试验结果参见表4。
表4小鼠扭体疼痛抑制试验(Mean±SD,n=10)
Figure BDA00002784182900112
WRF:20min内小鼠扭体次数;PIR:疼痛抑制率
**与空白基质贴剂相比,p<0.001
如表4所示,本发明贴剂疼痛抑制率最高(p<0.01),在试验过程中附子单方贴剂组小鼠出现了震颤和抽搐的心脏毒性现象,而本发明贴剂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证实本发明贴剂中药物组合配伍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减毒作用。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得,本发明贴剂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且毒副作用小。
上述实施例所涉及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商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由背衬层、贮药层以及防粘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贮药层包含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4~15wt%、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4~15wt%、胶粘剂60~90wt%、透皮吸收促进剂1~15wt%,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所述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胶粘剂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充分混合均匀,并涂布于所述防粘层上,于50~70℃干燥10~30min,然后将所述背衬层覆盖于所述贮药层之上,冲切,制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与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为45~55wt%;在所述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中,甘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30~4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材料选自硅酮类、聚异丁烯类聚合物、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共混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醇类、脂肪酸及其酯类、表面活性剂类、萜烯类、酰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聚丙烯膜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子有效成分提取物与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1~1∶1.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材料选自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肉豆蔻酸异丙酯、N-甲基吡咯烷酮、氮酮、薄荷醇、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
CN201310031806.2A 2013-01-28 2013-01-28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Active CN103040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806.2A CN103040969B (zh) 2013-01-28 2013-01-28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806.2A CN103040969B (zh) 2013-01-28 2013-01-28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0969A true CN103040969A (zh) 2013-04-17
CN103040969B CN103040969B (zh) 2014-07-16

Family

ID=48053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1806.2A Active CN103040969B (zh) 2013-01-28 2013-01-28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096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0872A (zh) * 2018-04-08 2018-06-29 李智龙 一种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中药熏洗液
CN108272775A (zh) * 2018-03-20 2018-07-13 苏州十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仿生高粘性高分子微纳的一体化中药贴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5487A1 (en) * 2002-05-17 2003-11-20 Il Yang Pharm Co., Ltd. Republic Of Korea Matrix-type device for the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testosterone applied to the non-scrotal skin
CN101502499A (zh) * 2009-03-13 2009-08-1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布洛芬经皮释放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5487A1 (en) * 2002-05-17 2003-11-20 Il Yang Pharm Co., Ltd. Republic Of Korea Matrix-type device for the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testosterone applied to the non-scrotal skin
CN101502499A (zh) * 2009-03-13 2009-08-1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布洛芬经皮释放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宝丽等: "中药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免疫学杂志》, vol. 23, no. 08, 31 December 2007 (2007-12-31) *
辜学敏等: "甘草附子汤对AA大鼠氧自由基代谢影响的配伍规律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no. 6, 31 December 2008 (2008-12-3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2775A (zh) * 2018-03-20 2018-07-13 苏州十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仿生高粘性高分子微纳的一体化中药贴及制备方法
CN108210872A (zh) * 2018-04-08 2018-06-29 李智龙 一种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中药熏洗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0969B (zh)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3905B1 (e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annabidiol and cannabidivari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sition in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CN102406794A (zh) 一种包含川芎和香附的经皮给药凝胶膏剂
CN102218074B (zh) 一种含有芍药苷和甘草次酸的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2400B (zh) 除湿止痒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0169A (zh) 一种跌打镇痛巴布剂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8474A (zh) 刺山柑果凝胶膏剂及其生产方法和抗风湿药物的应用
CN101810597B (zh) 一种含马钱子碱的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4274546B (zh) 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65606A (zh) 一种活血镇痛组方及活血镇痛凝胶贴膏剂
TW201713334A (zh) 小蘗鹼製劑之治療用途
CN101961418B (zh) 一种双控释高剂量低刺激性的辣椒碱复方透皮贴剂
CN1647803A (zh) 一种外用消炎镇痛的中药组合物贴膏
CN103040969B (zh)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CN106038479B (zh) 一种蛇床子微囊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CN102100758A (zh) 一种用于止痛消肿的青鹏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58672U (zh) 一种改进型狗皮膏药
CN103417941B (zh)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447A (zh) 一种双藤微乳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6586A (zh) 银杏提取物的外用制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8403932A (zh) 一种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02061B (zh) 一种盐酸水苏碱化合物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CN100500139C (zh) 一种治疗风湿类关节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4928A (zh) 一种跌打风湿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98075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256373B (zh) 一种缓解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提取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