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7941B -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7941B
CN103417941B CN201310349393.2A CN201310349393A CN103417941B CN 103417941 B CN103417941 B CN 103417941B CN 201310349393 A CN201310349393 A CN 201310349393A CN 103417941 B CN103417941 B CN 103417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dermal patch
parts
preparation
volatile oil
blood sta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93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7941A (zh
Inventor
宿树兰
段金廒
钱大玮
刘培
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aicaohek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ONGD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ONGD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ONGD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493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179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17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7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7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7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包括背衬层、固定在背衬层上的含药基质层和覆盖在含药基质层上的防粘层,所述的含药基质层包括水凝胶基质20~60份、挥发油部位10~50份、乙醇洗脱部位20-70份和透皮促渗剂10~30份。该透皮贴剂,活性组分清楚,配比科学合理,具有较大的载药量,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具有很好的抗痛经、抗炎、活血活性,具有长时间缓慢释放药物活性成分的长效缓释作用,使用方便、舒适,且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过敏性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外用水凝胶贴剂,具体涉及一种能预防并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原发性痛经(PD)是一种女性内分泌失调的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最低发病率33.19%,国外发病率更高,严重者占15%,影响着青年女性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传统医学认为痛经发病主要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引起,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依据病因病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为痛经的两种主要证型。
目前,西医临床治疗多使用止痛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药物对机体代谢有广泛影响而具有诸多不良反应,如引起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胃肠道反应等。因此,从传统医学领域寻求对策和发现有效药物已成为普遍共识和迫切需要。
但目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大多以口服为主,存在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经皮吸收贴剂的治疗特点与优势在于,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维持恒定药效血液浓度或生理效应。中药挥发油促渗活性成分多为单萜和倍伴萜类化合物,该类天然促渗剂具有促渗作用强、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挥发油在发挥本身的药理作用的同时起到了通透促渗剂的作用,能可逆的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而治疗痛经的包含挥发油的中药皮肤贴剂研制将实现安全、有效、方便地治疗妇女痛经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药效成分明确、疗效显著、适应病证明确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它包括背衬层、固定在背衬层上的含药基质层和覆盖在含药基质层上的防粘层,所述的含药基质层包括水凝胶基质20~60份、挥发油部位10~50份、乙醇洗脱部位20-70份和透皮促渗剂10~30份;
所述的挥发油部位和乙醇洗脱部位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
(1)取当归30-90份、川芎10-30份、赤芍20-60份、肉桂10-30份、小茴香5-15份、五灵脂20-60份、没药10-30份、蒲黄30-90份、延胡索10-30份、干姜10-30份,加入总药材重量6~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并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得到挥发油部位,合并水煎液在20~70℃减压浓缩得浓缩液;
(2)取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入乙醇,使乙醇的浓度达到60~80%,静置沉淀,分离上清液,浓缩,得浓缩物;
(3)取步骤(2)得到的浓缩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浓度30%~80%的乙醇梯度洗脱,合并洗脱液,浓缩,干燥得乙醇洗脱部位。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所述的水凝胶基质包括1~20份黏合剂、10~40份骨架材料和5~30份保湿剂。
本发明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黏合剂、骨架材料和保湿剂的配比进行筛选,并以水凝胶基质的经皮渗透性、初黏力和感官指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上述最佳基质配比。本发明采用水凝胶基质,制备过程中无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对于水溶性药物,载药量可大大增加,更有利于药物透皮,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更好。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所述的黏合剂包括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本发明根据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对比实验表明: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稳定性好,在水中溶解后能形成粘稠状稳定胶体溶液,与其它的水溶性胶或树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等优点;选用海藻酸钠具有粘度低,粒度细,附壁性好,性能稳定等优点。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所述的骨架材料包括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本发明以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为基础,对比实验表明,聚乙烯醇易成膜,其膜的机械性能优良,且与亲水性的纤维素有很好的粘结力;另外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也具有成膜性、粘结性和吸湿性好等优点,对有效成分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及生理相容性。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所述的保湿剂包括甘油和聚乙二醇400。本发明根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选用甘油和聚乙二醇400时具有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挥发油部位和乙醇洗脱部位的有效成分更好的相容性,并具有更好的吸湿性、保润性和软化性。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所述的挥发油部位包括藁本内酯、正丁烯基呋内酯、肉桂醛、茴香脑、没药烯、姜烯;所述的乙醇洗脱部位包括阿魏酸、芍药苷、香蒲新苷、咖啡酸、香草酸、洋川芎内酯、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
本发明根据中医药领域和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及药理实验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复方的挥发油部位具有强的抗痛经功效,现有技术采用水煎剂或回流方法提取,导致挥发油有效部位浪费,降低了临床疗效。而本发明创新的将具有抗痛经功效的挥发油部位保留和乙醇洗脱纯化部位合并作为活性成分,具有更好的抗痛经功效,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所述的透皮促渗剂为氮酮、丙二醇或薄荷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以体外透皮时的经皮吸收速率、单位面积透过量和累积透过百分率为指标,根据大量对比实验筛选出对有效成分具有最佳促透效果的促透剂:氮酮、丙二醇和薄荷醇。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当归30-90份、川芎10-30份、赤芍20-60份、肉桂10-30份、小茴香5-15份、五灵脂20-60份、没药10-30、蒲黄30-90份、延胡索10-30份、干姜10-30份,加入总药材总重量6~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并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挥发油,合并水煎液在20~70℃减压浓缩得浓缩液;
(2)取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入乙醇,使乙醇的浓度达到60~80%,静置沉淀,分离得上清液,浓缩,得浓缩物;
(3)取步骤(2)得到的浓缩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浓度30%~80%的乙醇梯度洗脱,合并洗脱液,浓缩,干燥得乙醇洗脱部位;
(4)水凝胶基质的制备:取黏合剂和骨架材料加入水,放置24小时充分溶胀,在水浴上混合并加入保湿剂,充分搅拌混匀,得透明黏稠的水凝胶基质;
(5)取步骤(1)挥发油部位10~50份和步骤(3)乙醇洗脱部位20~70份,分散于步骤(4)制备得到的20~60份水凝胶基质中,加入透皮促渗剂10~30份,混合均匀,超声除去气泡,趁热涂布于背衬层上,干燥后覆上防粘层,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所述的黏合剂为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所述的骨架材料为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所述的保湿剂为甘油和聚乙二醇400。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步骤(5)所述的透皮促渗剂为氮酮、丙二醇或薄荷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以体外透皮时的经皮吸收速率、单位面积透过量和累积透过百分率为指标,根据大量对比实验筛选出对有效成分具有最佳促透效果的促透剂:氮酮、丙二醇和薄荷醇。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通过大量实验筛选水凝胶基质、挥发油活性部位、乙醇洗脱有效部位和透皮促渗剂的组成和配备,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水凝胶基质具有较大的载药量,制备过程中无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不容易污染衣物,对于水溶性成分也有很好的促渗性;并且本发明选用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甘油和聚乙二醇400经过正交实验筛选,配比合理,工艺明确,形成的基质外观、黏附性和经皮渗透性均优良;
2、本发明提供的透皮贴剂,含药基质层的挥发油部位和乙醇洗脱部位,是在中医药理论和痛经发病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配伍组方进行提取,通过现代分离纯化手段进行去粗存精所得,并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及药效学研究,筛选出挥发油活性部位和乙醇洗脱活性部位,活性成分明确、具有很好的止痛、抗炎、活血化瘀等作用,并且针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依据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及透皮吸收特点,制作经皮给药系统,可促使药物吸收,迅速起效,缓慢释放,生物利用度高,对痛经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解决现有技术中药透皮贴剂载药量过大,中药浸膏与基质互相作用导致黏性下降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包括背衬层、含药基质层和防粘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当归900g、川芎300g、赤芍600g、肉桂300g、小茴香150g、五灵脂600g、没药300g、蒲黄900g、延胡索300g、干姜300g,加8倍量水浸泡12小时,煎煮2小时后倒出水煎液,继续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煎煮时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挥发油部位,合并两次水煎液,在50℃减压浓缩得浓度为1克生药/毫升的浓缩液4600毫升,之后加入浓度为95%的乙醇,使浓缩液中乙醇的浓度达到8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无醇味,浓缩液经大孔吸附树脂以浓度30%~80%的乙醇梯度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得乙醇洗脱部位。得到挥发油部位5.06毫升,乙醇洗脱部位13.8克。
(2)含药基质层的制备:取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混合后加入120份60℃水,之后静置24小时充分溶胀,得凝胶A;取聚乙烯醇10份,加入110份水,在95℃水浴上溶解,搅拌均匀后超声除气,静置24小时充分溶胀后,得凝胶B。在60℃水浴上混合凝胶A和凝胶B,搅拌至凝胶混合均匀,加入20份甘油,充分搅拌,之后加入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部位和乙醇洗脱部位(乙醇洗脱部位用4份聚乙二醇400分散并浸润),搅拌至充分混匀,最后加入20份氮酮,充分搅拌后即得含药基质层。
(3)步骤(2)所得的含药基质层趁热涂布于背衬层上,干燥后覆上防粘层,切割成适宜的大小,包装即得。
实施例2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包括背衬层、含药基质层和防粘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当归450g、川芎140g、赤芍300g、肉桂150g、小茴香75g、五灵脂300g、没药150g、蒲黄450g、延胡索150g、干姜150g,加6倍量水浸泡10小时,煎煮2小时后倒出水煎液,继续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煎煮时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挥发油部位,合并两次水煎液,在50℃减压浓缩得浓度为1克生药/毫升的浓缩液2300毫升,之后加入浓度为95%的乙醇,使浓缩液中乙醇的浓度达到7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无醇味,浓缩液经大孔吸附树脂以浓度30%~70%的乙醇梯度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得乙醇洗脱部位。以此方法得到挥发油部位2.6毫升,乙醇洗脱部位6.7克。
(2)含药基质层的制备:取海藻酸钠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10份,混合后加入20份水,静置24小时,充分溶胀,得凝胶A;取聚乙烯醇5份,加入15份水,静置24小时,充分溶胀后在95℃水浴上溶解,得凝胶B。在70℃水浴上混合凝胶A和凝胶B,搅拌至凝胶混合均匀,加入5份聚乙二醇400,充分搅拌,之后加入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部位和乙醇洗脱部位(乙醇洗脱部位用1份聚乙二醇400分散并浸润),搅拌至充分混匀,最后加入1份氮酮、3份丙二醇,充分搅拌混匀后即得含药基质层。
(3)取步骤(2)所得的含药基质层趁热涂布于背衬层上,干燥后覆上防粘层,切割成适宜的大小,包装即得。
实施例3活血化瘀试验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实验用SD雌性大鼠,体重200g±10g,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提供(许可证号SCXK(苏)2002-0031)。
1.2试剂盐酸肾上腺素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批号:071101;枸橼酸钠,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20071107
1.3仪器LG-R-80电脑血液粘度测试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产品。
2实验方法
2.1模型制备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治疗组(贴附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贴剂)大鼠置于0℃~1℃冰水中5min,每日1次,连续七天。治疗组于造模的第1天开始,贴剂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贴剂,连用7天,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同样方法处理。于第8天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1ml/100g,共2次,两次间隔时间4h。之后停食,于次晨采用全自动流变快测仪测定血流变学指标;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清中激素水平。
2.2动物分组选用健康清洁级SD雌性大鼠80只,鼠龄3个月,体重200g±10g,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提供(许可证号SCXK(苏)2002-0031)。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本发明实施例1贴剂低剂量组(0.8g/kg)、本发明实施例1贴剂中剂量组(1.6g/kg)和本发明实施例1贴剂大剂量组(3.2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贴剂大、中、小剂量组涂于腹部去毛处,连续用药7天。按上述方法复制寒凝血瘀大鼠模型。于末次用药后60min,颈动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全血粘度明显升高(P<0.05),表明采用冰水浴及注射肾上腺素造成了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外用贴剂的高、中剂量组在高、中、低切率均明显降低全血粘度(P<0.01或P<0.05)。贴剂低量组仅在低切率抑制全血粘度升高(P<0.05),显示出了很好的活血功效。
表1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P<0.01
由以上表的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实施例4镇痛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性,体质量18~22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药物与试剂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透皮贴剂,其他试剂为药用或分析纯。
2实验方法
2.1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制备与实验
选用KM种雌性体重18-22g的雌性小鼠,随机分组。以雌激素和缩宫素联合复制原发性痛经模型。以0.01mg·g-1·d-1给小鼠连续sc苯甲酸雌二醇8d,使小鼠子宫同步化。第8天,ip缩宫素0.01mL·g-1,制造小鼠原发性痛经动物模型。
检测指标:扭体反应。
2.2给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透皮贴剂低剂量组(0.6g/kg)、中剂量组(1.2g/kg)和大剂量组(2.4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贴剂大、中、小剂量组涂于腹部去毛处,连续用药4天,各组小鼠每组10只。按上述方法复制原发性痛经模型。于末次用药后60min,ip缩宫素0.2mL/只,记录注射后20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及扭体反应抑制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由表2可见,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透皮贴剂在大、中、小剂量下,均具有显著的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P<0.05或P<0.01);抑制率均在50%以上。
表2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扭体的抑制作用
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P<0.01
由以上表2的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具有很好的抗痛经作用。
3.2雌二醇(E2)、孕酮(P)、前列腺素E2(PGE2)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Ca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各个指标,具体结果见表3。
表3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对原发性痛经小鼠相关指标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3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各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造模后小鼠出现了明显的扭体现象,表明原发性痛经模型复制成功;本发明透皮贴剂组大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表现出了明显的镇痛作用,同时,与模型组相比,透皮贴剂组升高了小鼠血浆中NO和P的含量,降低了E2(P<0.05或P<0.01)和Ca2+含量,部分指标甚至优于阳性药布洛芬,表明本发明的透皮贴剂通过抑制E2和Ca2+含量并同时升高NO和P含量,达到很好的预防与治疗痛经的目的。研究表明,痛经与体内前列腺素异常升高、雌激素与孕激素代谢失衡、一氧化氮含量降低等原因有关,而本发明透皮贴剂对多个靶点均有调节作用,显示出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实施例5小鼠热板致痛实验
1.实验方法
雌性ICR小鼠,50只,体重22~26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透皮贴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10只。以热板刺激法评价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的镇痛效应。实验前用脱毛剂在小鼠腹部脱毛。24小时后在小鼠腹部分别贴上空白透皮贴剂和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并用胶带纸进行固定,防止脱落。每天给药1次,连续2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10小时测定痛阈时间,比较组间差异。
2.实验结果
透皮贴剂组在给药后对热板刺激所致小鼠痛阈时间较给药前痛阈时间有延长作用,且10小时后依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时间。具体实验结果如表4。
表4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对小鼠热板实验的镇痛作用(n=10)
与给药前比较,**P<0.01,*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P<0.05。
由以上表4的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可以提高痛阈值,且持续时间较长。
实施例6皮肤刺激性实验
1材料
1.1动物健康白色家兔,雌性,体重(2.0士0.5)k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药物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透皮贴剂
2试验方法
2.1一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
取健康家兔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给药前24h,在家兔背部两侧4个区脱毛3cm×3cm。其中1组于给药前用消毒过的9号针头在4个脱毛区皮肤上划井字形,均以损伤角质层、表皮出血为度,作为损伤皮肤组。另1组为完整皮肤组。每只家兔背部皮肤分四区:溶剂对照区、透皮贴剂低剂量区、透皮贴剂中剂量区及透皮贴剂高剂量区。将药分别涂于相应区域。一次给药24h后用温水去除残留受试物,观察去除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至一周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2.2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试验方法
同一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不同之处在于1次给药24h后,连续给药,持续1周。1周后,去除残留药物,lh、24h、48h、72h至1周观察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以及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和时间。
3结果与分析
3.1一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
通过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各时间点进行观察,无水肿现象。去除药物1h后,透皮贴剂的中、高剂量组破损皮肤出现轻微红斑,积分分别为1.25和0.75,产生轻微刺激,对完整皮肤无刺激;低剂量组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积分均低于0.5,无刺激性。去除药物1天后,各剂量组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积分均低于0.5,无刺激性。7天后8只家兔完全恢复。
3.2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
经连续7天给药,透皮贴剂高剂量组对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无水肿,给药第7天后恢复正常。中剂量组对破损皮肤在给药前3天有轻微刺激,7天恢复正常,其他实验组积分均小于0.5,无刺激。
由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透皮贴剂对原发性痛经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临床使用过程中,生物利用度高,对肝脏等器官损伤小,使用过程中对皮肤刺激性小,患者易接受,可开发成为新的抗痛经的外用新制剂。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当归30-90份、川芎10-30份、赤芍20-60份、肉桂10-30份、小茴香5-15份、五灵脂20-60份、没药10-30、蒲黄30-90份、延胡索10-30份、干姜10-30份,加入总药材总重量6~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并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挥发油,合并水煎液在20~70℃减压浓缩得浓缩液;
(2)取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入乙醇,使乙醇的浓度达到60~80%,静置沉淀,分离得上清液,浓缩,得浓缩物;
(3)取步骤(2)得到的浓缩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浓度30%~80%的乙醇梯度洗脱,合并洗脱液,浓缩,干燥得乙醇洗脱部位;
(4)水凝胶基质的制备:取黏合剂和骨架材料加入水,放置24小时充分溶胀,在水浴上混合并加入保湿剂,充分搅拌混匀,得透明黏稠的水凝胶基质;
(5)取步骤(1)挥发油部位10~50份和步骤(3)乙醇洗脱部位20~70份,分散于步骤(4)制备得到的20~60份水凝胶基质中,加入透皮促渗剂10~30份,混合均匀,超声除去气泡,趁热涂布于背衬层上,干燥后覆上防粘层,即得;
以上步骤(4)所述的黏合剂为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所述的骨架材料为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所述的保湿剂为甘油和聚乙二醇400;
以上步骤(5)所述的透皮促渗剂为氮酮、丙二醇或薄荷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310349393.2A 2013-08-12 2013-08-12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417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9393.2A CN103417941B (zh) 2013-08-12 2013-08-12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9393.2A CN103417941B (zh) 2013-08-12 2013-08-12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7941A CN103417941A (zh) 2013-12-04
CN103417941B true CN10341794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643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9393.2A Active CN103417941B (zh) 2013-08-12 2013-08-12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79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4610B (zh) * 2020-07-14 2022-03-01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用于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8020A (zh) * 2021-03-05 2021-07-02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调经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26915A (zh) * 2021-03-11 2021-05-25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和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9A (zh) * 1992-10-27 1993-07-07 黄竹青 少腹逐瘀冲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9A (zh) * 1992-10-27 1993-07-07 黄竹青 少腹逐瘀冲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侯雪梅等;《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31;第12卷(第6期);第442-44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7941A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6794A (zh) 一种包含川芎和香附的经皮给药凝胶膏剂
CN103169928B (zh) 治疗痛经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80015B (zh)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406840A (zh) 一种肿痛凝胶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8474A (zh) 刺山柑果凝胶膏剂及其生产方法和抗风湿药物的应用
CN103417941B (zh) 一种具有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用的水凝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6261A (zh)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肿瘤治疗相关皮肤损害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20915A (zh) 治疗痔疮的软膏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263470B (zh) 一种消肿止痛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8479B (zh) 一种蛇床子微囊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CN100441219C (zh) 一种伤湿祛痛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217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940754B (zh) 一种香附四物汤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74037B (zh) 治疗皮肤瘙痒病的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CN104324149A (zh) 痛经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46088A (zh) 一种治疗妇女痛经的中药制剂
CN103520417A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软组织挫伤用的外用制剂
CN103271969A (zh) 一种用于跌打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3284942A (zh) 一种高渗透性消炎镇痛乳膏
CN103040969B (zh) 附子和甘草组合物透皮贴剂
CN104814944A (zh) 一种具有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的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5091B (zh) 一种治疗痛证或痹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757104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
TWI409076B (zh) 用於消炎消腫止痛之中草藥組成物、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CN1559573A (zh) 妇炎康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5

Address after: 210 000 4-6 floors of No.6 Xuzhuang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ongdi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23 126, room 1, 1 / F, A10 building, 2 Wen Shu Dong Road, Xianli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HONGDIAN MEDICINE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7

Address after: 210000 Room 303, unit 2, building 2, Yuxiu garden, Yincheng Dongyuan,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uan Ran

Address before: 210 000 4-6 floors of No.6 Xuzhuang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ongdi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1

Address after: Room 5, Building 9, No. 2, Yingyuan North Road, Maigaoqiao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Baicaohek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Room 303, unit 2, building 2, Yuxiu garden, Yincheng Dongyuan,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uan R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