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234B - 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234B
CN104170234B CN201380013211.2A CN201380013211A CN104170234B CN 104170234 B CN104170234 B CN 104170234B CN 201380013211 A CN201380013211 A CN 201380013211A CN 104170234 B CN104170234 B CN 104170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ircuit
power conversion
conversion system
magn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32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234A (zh
Inventor
美根宏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70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458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 rectifier with control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24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 H02P29/0241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the fault being an overvolt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G01R31/42AC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25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reference values, feedback values or error values in the control loop of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利用由多个电阻电路(31)串联连接而成的分压电路(30)来对检测对象的电压(Edc)进行分压并检测,其中,该电阻电路(31)分别由多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成。与分压电路(30)上的任意3处相连接(一处经由开关SW(35)相连接)的运算放大器(38)等构成的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在开关SW(35)导通时和断开时2次输入至CPU(37)。在CPU(37)中,基于这2次测定电压,例如在与分压电路(30)上的上述3处相连接的连接部位所涉及的电阻电路(31)的电阻发生了短路/断路等异常时,能够判定发生了某种异常。

Description

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对机器等进行驱动控制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使用交流功率源(商用电源等)或直流功率源(电池)等作为功率输入源。而且,为了提高功率利用效率,有些电动机驱动装置还具有在对机器等的动作进行制动时将电动机所产生的功率(再生功率)返回至输入源的功能。
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仅仅是一个示例,但并不限于该例,已知具有如下功能的功率转换系统:即,为了对某个负载进行驱动等,从交流/直流电源生成直流功率,将该直流功率转换为交流功率,并且将再生功率返回至电源侧。
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等所使用的功率转换系统具有整流器部和逆变器部。
整流器部基于上述输入功率源,生成任意的直流功率,并将其提供给逆变器部。这里对应的是再生动作,因此,能够在整流器部与输入功率源之间双向地流过交流功率或直流功率。即,若是交流功率源,则能够在整流器部与输入功率源之间双向地流过交流功率。若是电池等直流功率源,则能够在整流器部与输入功率源之间双向地流过直流功率。
上述逆变器部将上述整流器部生成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任意频率/电压的交流功率,从而对电动机进行驱动或进行制动动作。
整流器部控制作为其输出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即,在逆变器部对电动机进行驱动时,通过使来自输入功率源的功率流向逆变器侧来维持输出电压不降低。另外,在逆变器部对电动机进行制动时,通过使来自逆变器侧的再生功率流向输入功率侧来维持输出电压不上升。上述整流器部的动作通常由其控制部等来进行控制,即利用电压检测器读取被称为是“直流中间电压”等的电压值来进行。
上述“直流中间电压”是指逆变器部-整流器部之间的直流电压(设置于逆变器部-整流器部之间的平滑电容器等所具有的电压)。“直流中间电压”也可以认为相当于上述整流器部的上述输出电压。
另外还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的发明是检测出电池单元的电压的发明,该发明中不会增加因漏电流造成的功耗,并降低了元器件成本。该发明一种检测出构成高压电池的电池单元的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其包括:电阻分压电路、开关元件、将由电阻分压电路等分压后的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运算电路等。而且,通过例如切换各开关元件的导通/断开等,将电池单元上各连接点的电压依次分时地输入至A/D转换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82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里,与上述再生动作相对应的功率转换系统的整流器部还具备例如IGBT等开关元件,并具备对这些开关元件进行导通/断开切换控制(PWM控制)的控制部等。特别是在具有这种IGBT等的功率转换系统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
即,当检测上述“直流中间电压”(输出电压)的电压检测器发生故障,特别是输出的检测值低于实际电压值时,由于上述整流器部设置为使得输出电压维持在目标值,因此实际上会产生比目标值要高的输出电压。例如,在将输出电压维持在100V的设定下,无论实际是否是100V,在电压检测器(故障中)的检测值为70V的情况下,整流器部的实际输出电压值有可能是在例如130V左右。
当上述电压检测器故障导致整流器部的输出电压值超过了“构成整流器部、逆变器部的开关元件即上述IGBT”的耐压时,元件会被破坏,从而功率转换系统中会发生重大故障。
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对于电压检测电路本身的故障没有作任何考虑,当然对于电压检测电路本身故障的检测也完全没有考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功率转换系统中防止元件被破坏的情况的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等。其技术手段是利用简单的结构,在用于检测功率转换系统的整流器部的输出电压值的电压检测装置发生故障时也能立即检测出该故障。
本发明的功率转换系统包括:从电源生成直流功率的整流器、基于该直流功率来驱动负载的逆变器、以及检测出该整流器-逆变器之间的直流中间电压的电压值的电压检测装置,该功率转换系统具有如下结构。
即,所述电压检测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分压电路,该分压电路施加有所述直流中间电压,由多个电阻电路串联连接而成,其中,该电阻电路由多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成,利用该多个电阻电路来对所述直流中间电压进行分压。
·多电压检测电路,该多电压检测电路连接至该分压电路上的任意多个部位,且能够选择性地输出与该分压电路上的多个部位的电压相对应的多种电压值。
·异常判定单元,该异常判定单元基于从所述多电压检测电路按照时间序列输出的所述多种电压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规定值,对所述电压检测装置进行异常判定。
·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单元,该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单元在所述异常判定单元判定为正常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多种电压值中的任一个电压值来求出所述直流中间电压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例的功率转换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的结构图。
图3是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的结构例(变形例)。
图5是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例的功率转换系统的结构图。
本例所示的是输入功率源为三相交流电源的例子,当然并不限于此例,也可以是直流电源。另外,本例的功率转换系统的适用对象例如是汽车、起重机、升降机、电车、车间内的电动机驱动设备等,但当然并不限于这些例子。另外,本例的功率转换系统的驱动对象(负载)在图示的例子中是电动机14,但并不限于此例。另外,本例的功率转换系统基本上以在整流器中具有IGBT9等开关元件,并能够进行升压或再生动作(使再生功率返回至电源侧)为前提。
本例的功率转换系统具有从交流/直流电源生成直流功率并将其提供给逆变器2的整流器1(例如PWM整流器)、以及基于该直流功率驱动负载(电动机14等)的逆变器2(例如PWM逆变器或VVVF逆变器)。
上述PWM是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的缩写,上述VVVF是Variable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可变电压可变频率)的缩写。
本例的功率转换系统还具有用于检测PWM整流器1-逆变器2之间的电压(上述“直流中间电压”)的电压值的直流中间电压检测装置。直流中间电压检测装置例如由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与控制部15(CPU37)构成。这里,本例的直流中间电压检测装置不仅仅能检测上述直流中间电压的电压值,还具有判定本装置(该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是否有异常的功能。为此而构成的结构、处理在图2~图5中示出,并且将在后文进行说明。
另外,直流中间电压检测装置可以视作整流器1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作用于控制整流器1的其他结构。
如上所述,本例中,功率转换系统的输入功率源为三相交流电源,整流器1与三相交流电源3连接。关于上述连接,如图所示,在三相交流电源3与PWM整流器1之间,在每一相插入有滤波用电抗器4和升压用电抗器7。在滤波用电抗器4与升压用电抗器7之间,在三相交流电源的各线间(各相间),以星形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滤波用电阻器5与滤波用电容器6的串联电路。这些电抗器、电容器等的动作与本发明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因此省略说明,并简化为整流器1与三相交流电源3相连接的结构进行说明。
PWM整流器1对三相交流功率与直流功率进行相互转换。即,PWM整流器1将三相交流电源3产生的三相交流功率转换为直流功率。并将该直流功率提供给逆变器2。
PWM整流器1还将直流功率转换为三相交流功率并提供给三相交流电源3。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将随着电动机14的制动动作等而产生的再生功率返回输入功率源的情况。
PWM整流器1通过直流电压线与逆变器2连接。逆变器2基于上述PWM整流器1所提供的直流功率,生成任意电压/频率的交流电压,从而对电动机14进行驱动和制动。
在对电动机14进行驱动时,从三相交流电源3经由PWM整流器1与逆变器2,向电动机14流过有效功率,以作为驱动功率。在对电动机14进行制动时,从电动机14经由逆变器2与PWM整流器1,向三相交流电源3流过有效功率,以作为再生功率。
如上所述,PWM整流器1接受三相交流电源3提供的交流功率并将其转换成直流功率,还将来自电动机14侧的再生功率(直流功率)转换成交流功率并将其提供给三相交流电源3。
PWM整流器1由主电路部、对各IGBT9进行开关控制(导通/断开控制)的控制部15、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等构成。上述主电路部通过在三相分别设置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9的串联连接电路而构成(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由6个IGBT9构成)。
另外,上述主电路部也可以视作为狭义上的PWM整流器1(整流器主体等)。从而,PWM整流器1-逆变器2之间的直流电压(直流中间电压)也可以视作为主电路部-逆变器2之间的直流电压,特别可以视作为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所具有的电压。
控制部15对上述整流器主体进行控制,不仅进行交流-直流的相互转换、升压等,还进行例如将“直流中间电压”Edc保持在目标值的控制。控制部15基于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检测出的“直流中间电压”Edc的检测值等,进行上述控制。
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检测出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平滑电容器等)的两端所具有的电压(上述“直流中间电压”Edc,即PWM整流器1-逆变器2之间的直流电压,且PWM整流器1控制该电压值)的值。通过控制部15对各IGBT9进行的导通/断开控制,来进行三相交流与直流之间的功率转换。
作为上述主电路部的结构,不单只是IGBT9,也可以如图所示那样,与各IGBT9并联地连接有二极管,但关于二极管的情况不再逐一进行说明。
控制部15基于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检测出的上述“直流中间电压”Edc的电压值等,对各IGBT9进行导通/断开控制。在对电动机14进行驱动时,PWM整流器1将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此时,PWM整流器1的控制部15对各IGBT9进行导通/断开控制,以使得该直流电压值即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的两端电压(Edc)成为与所指令的电压值(Edc*)相等的电压。
这里,在进行上述控制时,由于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会发生异常,因此尤其是在将低于实际值的电压值作为检测值输入至控制部15的情况下,会产生现有的问题。即,PWM整流器1输入到逆变器2的输出电压(Edc)会异常地高于指令电压值(Edc*),此时,根据不同情况有可能会导致各IGBT9的元件损坏、后述的IGBT串联连接电路13的IGBT元件损坏。
对于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利用例如图2所示的简单结构以及图3所示的简单处理,能够立即检测出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的异常(故障)。对此,将在后文中参照图2、图3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例如通过利用图4所示的简单结构以及图5所示的简单处理,也可以立即检测出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的异常(故障)。不管哪种情况,关于这些图2以后的内容都将在后文进行说明,此处继续说明图1的结构。
PWM整流器1的控制部15由图示的电压控制部(AVR)21、电流控制部(ACR)22、门脉冲生成部(PWM)23等构成。而且,控制部15进行控制,以使得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的两端电压(“直流中间电压”Edc)与指令值(Edc*)相等。另外,指令值(Edc*)从例如未图示的上级装置输入至控制部15。
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所检测出的电压值(Edc的检测值)在加减法器24中与电压指令值(Edc*)进行比较(加减法运算),电压控制部(AVR)21基于两者之差等发出电流指令。即,当检测值(Edc)低于指令值(Edc*)时,电压控制部(AVR)21发出电流指令以使得电流从PWM整流器1流向逆变器2。当检测值(Edc)高于指令值(Edc*)时,电压控制部(AVR)21发出电流指令以使得电流从PWM整流器1流向三相交流电源3侧。
在乘法器25中,利用“来自三相交流电源3侧的三相电压相位检测部16的电压相位信息,对从电压控制部(AVR)21输出的上述电流指令值的输出电流相位进行修正。在加减法器26中,求出上述乘法器25的输出与来自PWM整流器1的相电流检测部8的检测电流值之差,并输入至电流控制部(ACR)22。来自相电流检测部8(电流传感器等)的检测电流值是经由图示的检测器17而得到的。
门脉冲生成部(PWM)23按照电流控制部(ACR)22输出的电压矢量指令,生成并输出开关脉冲。利用该开关脉冲对PWM整流器1(其主电路部)的各IGBT9进行导通/断开(开关)控制。
经过上述各动作,PWM整流器1控制电流方向和电流值,使得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所具有的电压(“直流中间电压”Edc)保持固定。另外,对于电压控制部(AVR)21、电流控制部(ACR)22、门脉冲生成部(PWM)23的详细动作不作特别说明(因为是已知的结构)。
以上对PWM整流器1进行了说明。
逆变器2则由输入直流电容器12、3个IGBT串联连接电路13等构成,基于PWM整流器1所生成的上述直流功率,生成任意电压/频率的交流功率,从而对电动机14进行驱动。
IGBT串联连接电路13在图中进行了局部省略,但实际上是2个IGBT13a串联连接而成的结构。另外,虽然图中进行了省略,但IGBT串联连接电路13如上所述具有3个。其与例如PWM整流器1大致相同,由3个IGBT串联连接电路13并联连接而构成。另外,在逆变器2中,每一个IGBT13a也如图所示那样与二极管13b并联连接,但与PWM整流器1一样,关于二极管的情况不再逐一进行说明。
图1中,省略了逆变器2的控制部,从而也省略其动作说明。逆变器2是使用例如IGBT元件的PWM控制方式的再生逆变器,其控制及动作本身是现有技术的公知常识。
本发明是在例如具有上述图1所示结构的功率转换装置中,利用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本身与控制部15来实现即使上述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出现异常(故障)也能立即检测出异常的结构和处理。即如上所述,利用简单的结构以及简单的处理来实现。
图2是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的结构例。
图3是控制部15的处理流程图。
下面,参照图2、图3,说明一实施例,但并不限于这一实施例,也可以是例如图4、图5所示的变形例的结构和处理。关于图4、图5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输出的“反转”不再逐一进行说明,因此省略这部分来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对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的结构进行说明。
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由分压电路30、多电压检测电路(运算放大器38等形成)、A/D转换器36等构成,但也可以视作还包含有CPU37。CPU37是相当于上述控制部15(或其一部分)的结构。下面,对上述各结构依次进行说明。
首先,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具备由多个(很多)电阻电路31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分压电路30。分压电路30的两端(图中的(1)和(5))与上述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的两端相连接。即,分压电路30上施加有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的两端电压(直流中间电压Edc)。利用多个电阻电路31对该直流中间电压(Edc)进行分割(分压)。例如,在所有电阻电路31的电阻值相等,且假设Edc=100(V),电阻电路31有100个的情况下,各电阻电路31的两端电压(分压电压)均为1(V)。
通常,由于直流中间电压(Edc)为高电压,因此,利用多个电阻(电阻电路31)来将其分压成较低的电压,基于该分压电压来检测直流中间电压(Edc)。
一般的想法是用运算放大器等来检测任意一个电阻电路31的两端电压,通过将该检测结果乘以电阻电路31的数量,能够计算出直流中间电压(Edc)的检测值。在上述示例中,如果检测出任意一个电阻电路31的两端电压为1.01(V),则通过乘以100可计算出直流中间电压(Edc)的检测值=101(V)。
与此相反,在本发明中,采用例如图2所示的结构。
首先,上述各电阻电路31分别由多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各电阻电路31由2个电阻R并联连接而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也可以由3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构成,或者由4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构成等。但是,这会导致电阻R的数量增大。而且,电阻R发生短路或断路时的“比率”或“差分”的变化量会变小,从而需要提高异常判定的判定精度。因此,电阻电路31优选为如图示那样由2个电阻R并联连接而成的结构。
如上所述,尽管并不限于图2或图4所示的结构,但考虑到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这一优点,优选采用各电阻电路31的电阻数量为2个,且基于2种输出电压值进行异常判定的结构。
另外,还设有与上述分压电路30相连接的上述多电压检测电路。
多电压检测电路由运算放大器38、各电阻(输入电阻32、33、34、反馈电阻39)、开关(SW)35等构成。
多电压检测电路连接至上述分压电路30上的任意2点(图示的连接点(3)和连接点(4)),并且经由上述开关(SW)35连接至其它任意一点(图示的连接点(2))。
即,图示的连接点(4)经由输入电阻34与运算放大器38的正输入端子相连接。图示的连接点(3)经由输入电阻32与运算放大器38的负输入端子相连接。图示的连接点(2)经由开关(SW)35和输入电阻33与运算放大器38的负输入端子相连接。
多电压检测电路在开关(SW)35断开的状态下,作为检测上述2点间(连接点(3)-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的运算放大电路而进行动作。这里,以放大率为一倍的运算放大电路(减法电路)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多电压检测电路在开关(SW)35断开的状态下,都生成并输出与上述分压电路30上的任意2点间(连接点(3)-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该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经A/D转换器36进行A/D(模拟-数字)转换后输入至CPU37。
另外,多电压检测电路在开关(SW)35导通的状态下作为加法电路进行动作。即,输出上述2点间(连接点(3)-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与上述另一连接点(2)所涉及的2点间(连接点(2)-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相加后得到的电压。以上是将2点间的电压(它们的相加结果)作为输出电压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多电压检测电路在开关(SW)35导通的状态下,都生成并输出与上述2点间的电压和另外2点间的电压相加后的电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该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经A/D转换器36进行A/D(模拟-数字)转换后输入至CPU37。
另外,也不一定限于“相加后的电压”,例如也可以采用后述的图4所示的结构。
A/D转换器36对上述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模拟)进行数字转换并将其输出至CPU37(15)。即,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经数字转换后)输入至CPU37(15)。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数字转换不再逐一说明。
这里,CPU37(15)对上述开关(SW)35进行导通/开关控制,并取得开关(SW)35断开状态下的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开关(SW)35导通状态下的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然后,基于这2种输出电压值,判定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是否有故障。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在构成分压电路30的所有电阻电路31的电阻值相同的情况下,连接点(2)-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的值是连接点(3)-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的1.5倍。另外,如上所述,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在上述开关(SW)35断开的状态下是与“连接点(3)-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值。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在上述开关(SW)35导通的状态下是与{“连接点(3)-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连接点(2)-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值。从而,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值(A/D转换器36的检测值;CPU37(15)的读取值)在开关35导通时是开关35断开时的2.5倍。
因此,求出上述2种输出电压值的比率,当其为2.5左右时,视作为正常状态。另外,在后述的图3的处理例中,使得相对于2.5具有一定程度的裕量,由此只要上述2种输出电压值的比率在“2.4~2.6”的范围内,就判定为正常。当然,只要适当地设定裕量即可,例如也可以是“2.45~2.55”等。
当然,上述“2.5”的数值是与以下结构和条件相对应的值,即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且如上所述所有电阻电路31的电阻值都相同的条件,如果结构、条件发生变化,则与此相对应的数值当然也随之变化。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要预先求出正常时上述2种输出电压值的比率(也称为检测值比率),并基于该检测值比率来判定是否有故障。但并不限于“比率”,也可以是例如“差分”等。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用了2种输出电压值的比率(或差分),但并不限于此例,也可以采用使用3种以上输出电压值的比率(或差分)的结构。当然,与此相应地,分压电路30上的连接点也随之增加。由此,这将导致结构变复杂(而且,故障有无判定处理也会变复杂)。因此,优选采用使用2种输出电压值的结构。
这里,本发明所能判别的故障是上述分压电路30的一部分的结构故障、运算放大器38的故障或某处断路、A/D转换器36的故障。上述分压电路30的一部分的结构故障是指上述连接点(2)-连接点(4)之间的电阻电路31(其电阻)发生断路或短路。
但是,对于判别发生上述各种故障中的哪一种故障,此处未作考虑(其中有可能也存在能够判别的故障)。当发生上述各种故障中的某种故障时,通过将后述图3和图5的处理中步骤S15、S25的判定变成否,从而能够检测出发生了故障。
例如,对于上述分压电路30的一部分的结构故障,在图2的例子中可考虑下述故障,在上述那样正常时的上述检测值比率为2.5的情况下,各故障时的上述检测值比率如下所示。
故障内容:检测值比率
·连接点(2)-(3)之间的电路31的一个电阻发生断路:3倍
·连接点(2)-(3)之间的电路31的一个电阻发生短路:2倍
·连接点(3)-(4)之间的电路31的一个电阻发生断路:2.3倍
·连接点(3)-(4)之间的电路31的一个电阻发生短路:3倍
另外,对于运算放大器38的故障或某处断路、A/D转换器36的故障,基本上在A/D转换器36输出的上述2种输出电压值相同的故障情况下,能够判别发生了该故障。换言之,本发明中进行2次测定(并且是在正常情况下,2次测定结果不同的结构),因此,如果2次测定结果相同,则能够据此判定为异常。这里,例如,作为A/D转换器36的故障的一个示例,已知有不管输入值是多少都只输出相同的输出的故障。或者,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固定在0或电源电压(5V)的故障也是已知的。例如对于这种故障,能够用本发明来判别。
CPU37(15)通过执行例如图3的处理,来判别有无上述故障。下面,对图3的处理进行说明。
CPU37(15)例如按照固定的周期执行图3的处理。
图3的处理开始时,因前一次进行图3的处理时步骤S14的处理,开关(SW)35处于断开状态。CPU37(15)在该状态下读取A/D转换器36的输出(记为输出电压值#1)(步骤S11)。在本例的情况下,此时读取的是与上述2点间(连接点(3)-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然后,将开关(SW)35切换到导通状态(步骤S12),在该状态下读取A/D转换器36的输出(记为输出电压值#2)(步骤S13)。在本例的情况下,此时读取的是与上述2个2点间电压彼此相加后的电压(“连接点(3)-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连接点(2)-连接点(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然后,例如在开关(SW)35恢复到初始状态(断开状态)之后(步骤S14),基于上述读取的2种输出电压值(#1、#2)、和预先设定的与上述检测值比率相关的规定值(规定范围),来判定是否有故障(步骤S15)。即,首先求出上述检测值比率。其由下式计算得到:
检测值比率=输出电压值#2/输出电压值#1
然后,通过判定所计算出的检测值比率是否在上述规定范围内,来判定是否有故障。这里,将上述规定范围设为“2.4~2.6”,由此判定是否满足“2.4<检测值比率<2.6”的条件。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视作为正常,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视作为故障。另外,如上所述,是否有故障的判定是判定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的某处发生了异常,并不是确定故障部位。
在通过以上步骤S15的判定处理而判定为有故障(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5:否),执行停止输出电压的处理。由此,能够事先预防整流器输出电压(直流中间电压)达到上限值以上(超过IGBT9等的耐压)。上述停止输出电压的处理是例如停止IGBT9的开关动作等来使装置停止的处理、或者在装置没有停止的情况下不进行升压,而是将电源电压电平的直流电压直接提供给逆变器2(直连)的处理等。另外,在步骤S17中,也可以进一步向未图示的上级装置等通知有异常发生。
另一方面,在通过步骤S15的判定处理而判定为正常(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5:是),进行步骤S16的处理。
下面,对步骤S16的处理进行说明。
步骤S16中,首先利用上述2种输出电压值中的任意一方(此处为输出电压值#1),计算出直流中间电压电容器10的两端电压(直流中间电压)Edc。图2的结构中,假设在上述例子(具有同一电阻值的100个电阻电路31)中输出电压值#1为2.01(V)时,Edc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输出电压值#1是“连接点(3)-(4)之间的2个电阻电路31所具有的电压,因此,计算出Edc=2.01×(100/2)=2.01×50=100.5(V)。
步骤S16中,进一步求出上述计算出的直流中间电压Edc与指令电压值(Edc*)之间的差分,并将其输入至电压控制部(AVR)21。另外,这一处理是上述加减法器24的动作(本例中,加减法器24也是CPU37的功能的一部分,但并不限于此例)。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用了检测值比率(=输出电压值#2/输出电压值#1),但并不限于此例,也可以使用增加量(差分=输出电压值#2-输出电压值#1)。当然,在这一情况下,用于步骤S15的判定的数值与上述例子(2.4~2.6)是不同的(可适当设定,这里并不特别示出数值)。
另外,当图2所示的(1)-(2)之间的电阻电路31的电阻发生短路故障、以及(4)-(5)之间的电阻电路31的电阻发生短路故障时,直流中间电压Edc的电压检测值比实际要大。即,错误地将直流中间电压Edc控制成比目标值(例如100V)要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输出降低,IGBT元件也不会发生故障。
另一方面,当图2所示的(1)-(2)之间的电阻电路31的电阻发生断路故障、以及(4)-(5)之间的电阻电路31的电阻发生断路故障时,直流中间电压Edc的电压检测值比实际要小。但是,通过增多串联连接数能够将电阻的断路故障导致的电压检测误差抑制得较小,从而不会造成元件故障这样的重大故障。
以上,根据图2、图3的图示,对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与控制部15的具体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如上所述,并不限于此例,也可以是例如图4、图5所示的例子(变形例)。下面,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4是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的结构例(变形例)。
图5是变形例的控制部15的处理流程图。
下面,首先说明图4,对图4中与图2大致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从而,如图4所示,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对连接点(3)也设有开关(SW)41。即,图2中对连接点(2)设置了上述开关(SW)35,而在图4中进一步对连接点(3)也设置了开关(SW)41。
然后,基本上就是CPU42(15)对开关进行导通/断开控制,使得其中一个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另一个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另外,CPU42基本上进行与CPU37大致相同的处理,但这些开关的导通/断开控制不同于CPU37,因此标注不同的标号(不是37,而是42)。
然后,CPU42例如执行图5所示的处理。
图5的处理与图3的处理一样,按照固定的周期执行。然后,在处理开始时,因前一次进行图5的处理时的步骤S24的处理,上述开关41处于导通状态,上述开关35处于断开状态。接着,在该状态下,与上述步骤S11一样,读取A/D转换器36的输出(记为输出电压值#1)(步骤S21)。这里,与上述步骤S11相同,读取的是与上述连接点(3)-(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然后,通过进行上述2个开关的导通/断开切换的控制,使得上述开关41处于断开状态,上述开关35变成导通状态(步骤S22)。接着,在该状态下,与上述步骤S13大致一样,读取A/D转换器36的输出(记为输出电压值#2)(步骤S23)。但与上述步骤S13不同,读取的是与上述连接点(2)-(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由此,图2、图3所示的例子和图4、图5所示的例子在基于分压电路30上的任意2个2点间电压进行2次测定(读取多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另外,第一次的测定也是相同的。即,无论是在那种情况下,第一次时,读取的都是与上述2个2点间电压中的一个2点间(连接点(3)-(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次测定,在图2、图3的例子中,读取的是与上述2个2点间电压中的一个2点间电压与另一个2点间电压相加后的电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而在图4、图5的例子中,第二次测定读取的是与上述另一个2点间(连接点(2)-(4)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基于第一次检测结果与第二次检测结果的比率或差分、以及预先设定的规定值(规定范围等),来判定是否有异常。
本例中,变为进行步骤S25的处理。该处理中,首先通过下式计算出检测值比率:
检测值比率=输出电压值#2/输出电压值#1
然后,通过判定该检测值比率是否在上述规定范围内,来判定是否有故障。图示的例子中的规定范围不同于图3,并没有示出具体数值,而是记为“p1~p2”,但当然将其设定为p1<p2且正常时的检测值比率在规定范围内的数值。
然后,根据上述内容,判定是否满足“p1<检测值比率<p2”的条件,在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视作为正常,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视作为故障。
在通过以上步骤S25的判定处理而判定为有故障(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5:否),执行步骤S27的处理。步骤S27与步骤S17相同,这里不再说明。
另一方面,在通过步骤S25的判定处理而判定为正常(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5:是),执行步骤S26的处理。步骤S26与步骤S16相同,这里不再说明。
以上,参照图2~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和变形例等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些例子。例如,无论是图2还是图4,运算放大器38的输入侧都与分压电路30上的任意2个部位(2个2点间)连接,并且该2个2点间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复。即,连接点(3)-(4)之间被包含在连接点(2)-(4)之间。
这是因为,对于这2个2点间,与运算放大器的正端子相连接的连接点是公共的(连接点(4)),从而对连接点(4)就无需设置开关(并进一步减少与正端子有关的连接点),因此有助于简化结构。当然,并不限于此例,也可以采用2个连接点经由开关与运算放大器的正端子相连接的结构。由此,不限于2个2点间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复的结构,也可以是2个2点间完全独立的结构。
如上所述,可以考虑各种结构,而不限于图2~图5的例子,但无论是在哪种结构下,本例的功率转换系统可以说都具有例如下述结构。
即,功率转换系统包括:从电源生成直流功率的整流器、基于该直流功率来驱动负载的逆变器、以及检测出该整流器-逆变器之间的直流中间电压的电压值的电压检测装置,该功率转换系统具有如下结构。
上述电压检测装置具有上述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和控制部15(CPU37、42)等,并具有如下结构。
·分压电路30,该分压电路30施加有直流中间电压Edc,由多个电阻电路31串联连接而成,其中,该电阻电路31由多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成,利用该多个电阻电路31来对直流中间电压Edc进行分压;
·多电压检测电路,该(由上述运算放大器38、开关35/41等构成的)多电压检测电路连接至该分压电路30上的任意多个部位,且能够选择性地输出与该分压电路30上的多个部位的电压相对应的多种电压值;
上述“选择性”由例如开关35、开关41等的导通/断开控制来实现。
·异常判定部,该异常判定部基于从该多电压检测电路按照时间序列输出的上述多种电压值(例如上述输出电压值#1、输出电压值#2)、以及预先设定的规定值(规定范围等),对该电压检测装置(其直流中间电压检测器11)进行异常判定;
上述“按照时间序列输出”是指例如最先输出上述输出电压值#1,然后输出输出电压值#2等。
·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部,该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部在该异常判定部判定为正常的情况下,利用上述多种电压值中的任一个电压值来求出上述直流中间电压值;
异常判定部、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部是在例如控制部15(CPU37、42)等中执行的功能。
根据上述功率转换系统,能够得到例如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本发明,在功率转换系统中,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立即检测出用于检测整流器-逆变器之间的电压(直流中间电压)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的故障。尤其能够立即检测出所检测到的输出电压值(直流中间电压)低于实际值的故障状态。由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即:整流器因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故障而输出较高的电压,从而导致功率转换元件(尤其是IGBT等)损坏等重大故障发生。另外,无需加倍设置电压检测电路而导致电路规模变大,从而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检测到故障。
由此,本发明涉及的功率转换系统具有将交流或直流的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整流器,并具有即使用来检测对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电压进行控制用的直流中间电压值的直流中间电压检测部发生了故障,也不会导致装置发生重大故障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中,为了检测出直流中间电压检测部的故障,在直流中间电压检测部中通过串联连接多个并联电阻电路来构成分压电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每次读取电压检测值时,都能确认基于至少2处电压分割点的电压而得到的2种电压值的比率或差分等,从而能够检测出分压电路等的异常。
根据本发明的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等,在功率转换系统中,即使用于检测功率转换系统的整流器部的输出电压值的电压检测装置发生了故障,也能利用简单的结构立即检测出该故障,从而能够防止元件损坏的情况发生。

Claims (12)

1.一种功率转换系统,包括:从电源生成直流功率的整流器、基于该直流功率来驱动负载的逆变器、以及检测该整流器-逆变器之间的直流中间电压的电压值的电压检测装置,所述功率转换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检测装置包括:
分压电路,该分压电路施加有所述直流中间电压,由多个电阻电路串联连接而成,并利用该多个电阻电路来对所述直流中间电压进行分压,其中,所述多个电阻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电路由多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成;
多电压检测电路,该多电压检测电路连接至该分压电路上的任意的多个部位,且能够选择性地输出与该分压电路上的多个部位的电压相对应的多种电压值;
异常判定单元,该异常判定单元基于从该多电压检测电路按照时间序列输出的所述多种电压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规定值,对该电压检测装置进行异常判定;以及
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单元,该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单元在该异常判定单元判定为正常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多种电压值中的任一个电压值来求出所述直流中间电压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判定单元求出所述多种电压值的比率或差分,当该比率或差分在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正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电压值为2种输出电压值,
该2种输出电压值是与所述分压电路上任意2点间的电压值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以及与该任意2点间的电压值加上其他的任意2点间的电压值后得到的相加值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电压检测电路具有运算放大器,
该运算放大器的输入侧连接至所述分压电路上的任意2点,还经由开关连接至其他的任意1点,
所述多电压检测电路输出的所述2种输出电压值是该开关断开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值、以及该开关导通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电压值为2种输出电压值,
该2种输出电压值是与所述分压电路上任意2点间的电压值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以及与所述分压电路上其他的任意2点间的电压值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电压检测电路具有运算放大器,
该运算放大器的输入侧经由开关连接至所述分压电路上的任意2点,还经由其他开关连接至其他的任意2点,
通过对该各开关进行导通/断开控制,使得从所述多电压检测电路按照时间序列先输出与所述任意2点间的电压值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然后输出与所述其他的任意2点间的电压值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电路分别由2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构成。
8.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电压检测电路还具有对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电路,
所述异常判定单元判定为异常的场合有:所述分压电路上的所述多个部位中的任意部位所涉及的所述电阻电路的电阻发生了短路或断路的异常的场合,或者所述运算放大器或所述A/D转换电路中的某一个发生了任意异常的场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异常时处理单元,该异常时处理单元在所述异常判定单元判定为异常时,通过控制所述整流器来停止生成所述直流中间电压,或者向上级装置通知发生了异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整流器控制单元,该整流器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电压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直流中间电压的电压值,来控制所述整流器生成的直流电压值。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器具有多个IGBT,来作为用于将基于所述负载的制动而产生的再生功率返回至所述电源的结构。
12.一种功率转换系统的电压检测装置,该功率转换系统包括:从电源生成直流功率的整流器、基于该直流功率来驱动负载的逆变器、以及检测出该整流器-逆变器之间的直流中间电压的电压值的电压检测装置,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分压电路,该分压电路施加有所述直流中间电压,由多个电阻电路串联连接而成,并利用该多个电阻电路来对所述直流中间电压进行分压,其中,所述多个电阻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电路由多个电阻并联连接而成;
多电压检测电路,该多电压检测电路连接至该分压电路上的任意的多个部位,且能够选择性地输出与该分压电路上的多个部位的电压相对应的多种电压值;
异常判定单元,该异常判定单元基于从该多电压检测电路按照时间序列输出的所述多种电压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规定值,对该电压检测装置进行异常判定;以及
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单元,该直流中间电压值检测单元在该异常判定单元判定为正常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多种电压值中的任一个电压值来求出所述直流中间电压值。
CN201380013211.2A 2012-06-06 2013-04-16 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 Active CN1041702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9267A JP5867297B2 (ja) 2012-06-06 2012-06-06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その電圧検出装置
JP2012-129267 2012-06-06
PCT/JP2013/061270 WO2013183367A1 (ja) 2012-06-06 2013-04-16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その電圧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234A CN104170234A (zh) 2014-11-26
CN104170234B true CN104170234B (zh) 2017-05-17

Family

ID=49711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3211.2A Active CN104170234B (zh) 2012-06-06 2013-04-16 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08534B2 (zh)
JP (1) JP5867297B2 (zh)
CN (1) CN104170234B (zh)
WO (1) WO20131833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6996A (zh) * 2015-11-18 2017-05-24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电流检测信号的放大电路
JP6817881B2 (ja) * 2017-04-21 2021-01-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異常検出方法
JP6773610B2 (ja) * 2017-06-26 2020-10-21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圧異常検出装置
JP6522211B1 (ja) * 2018-07-02 2019-05-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7068108B2 (ja) * 2018-08-31 2022-05-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モータ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1289927A (zh) * 2020-03-02 2020-06-16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智能电池传感器的起动信号模拟装置、测试方法及系统
JP7468266B2 (ja) 2020-09-16 2024-04-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圧検出装置
CN112485633A (zh) * 2020-11-17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gbt故障检测装置及变频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075A (zh) * 2006-07-03 2008-01-09 株式会社东芝 开关元件驱动电路
CN201230282Y (zh) * 2008-07-14 2009-04-29 江苏津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辅助电源启动装置
CN101931363A (zh) * 2010-08-30 2010-12-29 中南大学 带电压电流反馈的vvvf直流无刷电机控制方法
JP4729330B2 (ja) * 2005-04-18 2011-07-20 コーセル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202166681U (zh) * 2011-06-30 2012-03-14 深圳市伟创电气有限公司 直流母线电压线性检测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5328A (en) * 1996-10-18 2000-06-13 Hitachi, Ltd. PWM/PAM control mode switching type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otor drive and air-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JP3902030B2 (ja) 2001-11-27 2007-04-04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056863B2 (ja) * 2002-11-26 2008-03-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圧検出回路の故障検知装置
US7289341B2 (en) * 2004-12-14 2007-10-30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Power supply adaptive feedforward control circuit
JP5219652B2 (ja) 2008-06-26 2013-06-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7619402B1 (en) * 2008-09-26 2009-11-17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ow 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 with programmable on-chip output voltage for mixed signal embedded applications
JP2010288358A (ja) * 2009-06-11 2010-12-24 Panasonic Corp 蓄電装置
JP2011232171A (ja) * 2010-04-27 2011-11-17 Gs Yuasa Corp 二次電池の電池管理システムの故障検知方法および電池監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9330B2 (ja) * 2005-04-18 2011-07-20 コーセル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1102075A (zh) * 2006-07-03 2008-01-09 株式会社东芝 开关元件驱动电路
CN201230282Y (zh) * 2008-07-14 2009-04-29 江苏津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辅助电源启动装置
CN101931363A (zh) * 2010-08-30 2010-12-29 中南大学 带电压电流反馈的vvvf直流无刷电机控制方法
CN202166681U (zh) * 2011-06-30 2012-03-14 深圳市伟创电气有限公司 直流母线电压线性检测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55340A (ja) 2013-12-19
US9608534B2 (en) 2017-03-28
WO2013183367A1 (ja) 2013-12-12
JP5867297B2 (ja) 2016-02-24
US20140376282A1 (en) 2014-12-25
CN104170234A (zh)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234B (zh) 功率转换系统及其电压检测装置
CN103529315B (zh) 用于诊断逆变器的dc 侧电容器的设备
JP5606387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の絶縁劣化検出方法
JP6703154B2 (ja) コンバータ装置及び交流機駆動装置
JP5266687B2 (ja) 異常検出装置
JP2012233826A5 (zh)
CN107800333B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US10333311B2 (en) Electric motor control device
JP2010252536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の故障診断方法
CN106103008B (zh) 机器人控制系统
CN110120775A (zh) 具有dc连接部的电容器短路判定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KR20100009636A (ko) 교류 전기차의 제어 장치
CN100520424C (zh) 一种逆变器能流循环试验装置
JP2015192578A (ja) 電圧検出装置及び電圧電流検出装置
CN104734577B (zh) 马达驱动装置
JP4738095B2 (ja) 電流検出回路の故障検出方法
JP2019169997A (ja) 車載用の多相コンバータ
CN109699198A (zh) 感应电压抑制装置、电动机系统以及电力转换系统
JP572491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3842278B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5282064B2 (ja) 突入電流抑制回路の故障検出機能を持つモータ駆動回路、モータ制御装置
KR20220132117A (ko) 에너지 세이빙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2236931B (zh) 电力变换装置的缺相检测装置
US20230143105A1 (en) Motor drive device that calculates insulation resistance value of motor
CN113691152B (zh)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异常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