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7032B - 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7032B
CN104147032B CN201410364489.0A CN201410364489A CN104147032B CN 104147032 B CN104147032 B CN 104147032B CN 201410364489 A CN201410364489 A CN 201410364489A CN 104147032 B CN104147032 B CN 104147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ginsenoside
group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osi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44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7032A (zh
Inventor
谢称石
龙超峰
杜静
黄爱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644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7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7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7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7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7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包括1.0~3.5份三七皂苷R1、4.0~7.5份人参皂苷Rg1、3.5~7.5份人参皂苷Rb1、1.0~3.0份人参皂苷Re、0.03~0.15份黄芪甲苷、0.002~0.01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0.10份哈巴俄苷、0.002~0.010份肉桂酸、0.45~1.5份丹酚酸B、0.02~0.10份隐丹参酮和0.02~0.10份丹参酮IIA。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能,可以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克服了传统复方中药制剂所具有的组分复杂等缺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复方血栓通制剂是由三七、丹参、黄芪、玄参四味药材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功能。复方血栓通制剂包括复方血栓通胶囊、复方血栓通片、复方血栓通软胶囊、复方血栓通颗粒、复方血栓通滴丸。复方血栓通制剂发挥其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能的关键在于处方中含有三七,三七为方中君药,丹参、黄芪和玄参则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三七含有三七皂苷和人参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三七的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①止血,三七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对不同动物采用不同给药途径均显示明显的止血作用;②抗血栓,三七中的人参皂苷、三七皂苷和氨基酸等活性成分能活血散瘀,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③促进造血,三七″祛瘀生新″,大量研究证实三七具有补血作用。
复方血栓通制剂在眼底病、心绞痛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方面的疗效被大量临床研究和医疗实践证实,疗效确切,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但也存在传统复方中药制剂所具有的组分复杂,有效成分不够明确,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产品质量受原材料来源的影响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旨在解决复方血栓通制剂有效成分不够明确的问题。
发明人通过对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深入研究,创造性地发现:由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哈巴俄苷、肉桂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具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能,而且对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的疗效。基于上述发现,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0~3.5份三七皂苷R1、4.0~7.5份人参皂苷Rg1、3.5~7.5份人参皂苷Rb1、1.0~3.0份人参皂苷Re、0.03~0.15份黄芪甲苷、0.002~0.01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0.10份哈巴俄苷、0.002~0.010份肉桂酸、0.45~1.5份丹酚酸B、0.02~0.10份隐丹参酮和0.02~0.10份丹参酮IIA。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来自复方血栓通制剂的君药三七;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来自黄芪;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来自丹参;哈巴俄苷和肉桂酸来自玄参。所述药物组合物中的所有成分均可通过在市场购得或者由现有技术制备得到。本发明通过药效学试验,发现上述药物组合物中的成分可以发生协同作用,不但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能,而且可以在抗静脉血栓、溶栓、改善模型大鼠的耳廓微循环、凝血、血小板聚集、脑电活动等方面起作用,对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的疗效。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5~2.7份三七皂苷R1、5.2~6.9份人参皂苷Rg1、4.6~6.2份人参皂苷Rb1、1.4~2.1份人参皂苷Re、0.04~0.11份黄芪甲苷、0.0038~0.007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8~0.048份哈巴俄苷、0.0022~0.0042份肉桂酸、0.72~1.00份丹酚酸B、0.024~0.047份隐丹参酮和0.028~0.050份丹参酮IIA。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1份三七皂苷R1、5.8份人参皂苷Rg1、5.2份人参皂苷Rb1、1.7份人参皂苷Re、0.11份黄芪甲苷、0.0069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48份哈巴俄苷、0.0042份肉桂酸、0.77份丹酚酸B、0.047份隐丹参酮和0.049份丹参酮IIA。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0.01~0.10份丹参酮I。
更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0.02~0.08份原儿茶醛、0.01~0.10份人参炔三醇和0.01~0.10份安格洛苷C。
更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0.5~2.5份人参皂苷Rd。
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添加其他成分,如三七素、黄芪多糖I等,但不能进一步增强药物组合物的功能和疗效。
所述药物组合物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被制成胶囊剂、片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或注射剂。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选自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上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0~3.5份三七皂苷R1、4.0~7.5份人参皂苷Rg1、3.5~7.5份人参皂苷Rb1、1.0~3.0份人参皂苷Re、0.03~0.15份黄芪甲苷、0.002~0.01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0.10份哈巴俄苷、0.002~0.010份肉桂酸、0.45~1.5份丹酚酸B、0.02~0.10份隐丹参酮和0.02~0.10份丹参酮IIA,采用药剂学的制备方法制得。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0~3.5份三七皂苷R1、4.0~7.5份人参皂苷Rg1、3.5~7.5份人参皂苷Rb1、1.0~3.0份人参皂苷Re、0.03~0.15份黄芪甲苷、0.002~0.01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0.10份哈巴俄苷、0.002~0.010份肉桂酸、0.45~1.5份丹酚酸B、0.02~0.10份隐丹参酮、0.02~0.10份丹参酮IIA和0.01~0.10份丹参酮I,采用药剂学的制备方法制得。
更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1.5~2.7份三七皂苷R1、5.2~6.9份人参皂苷Rg1、4.6~6.2份人参皂苷Rb1、1.2~2.2份人参皂苷Rd、1.4~2.1份人参皂苷Re、0.04~0.11份黄芪甲苷、0.0038~0.007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8~0.048份哈巴俄苷、0.0022~0.0042份肉桂酸、0.72~1.00份丹酚酸B、0.024~0.047份隐丹参酮、0.028~0.050份丹参酮IIA和0.030~0.055份丹参酮I,采用药剂学的制备方法,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得。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包括: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分明确、安全有效的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特点的同时,克服了传统复方中药制剂所具有的组分复杂,有效成分不够明确,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产品质量受原材料来源的影响等缺点。
(2)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在抗静脉血栓、溶栓、改善模型大鼠的耳廓微循环、凝血、血小板聚集、脑电活动等方面起到与阳性对照药相当或者更优的效果,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能,对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的疗效。
(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性强,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中,SD大鼠和KM小鼠,均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20)。阿司匹林肠溶片购自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J04316;尼莫地平片购自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20202;脑安胶囊购自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1264。其他相关的试剂和试剂盒等为常规市售产品或由现有技术制备得到。药效学试验的实验数据以x±SD表示,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例一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称取27g三七皂苷R1、69g人参皂苷Rg1、62g人参皂苷Rb1、21g人参皂苷Re、0.4g黄芪甲苷、0.038g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36g哈巴俄苷、0.039g肉桂酸、10g丹酚酸B、0.24g隐丹参酮和0.28g丹参酮IIA,混匀,得到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称取15g三七皂苷R1、52g人参皂苷Rg1、46g人参皂苷Rb1、17g人参皂苷Re、1.1g黄芪甲苷、0.06g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18g哈巴俄苷、0.022g肉桂酸、7.2g丹酚酸B、0.47g隐丹参酮和0.5丹参酮IIA,混匀,得到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三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称取21g三七皂苷R1、58g人参皂苷Rg1、52g人参皂苷Rb1、17g人参皂苷Re、1.1g黄芪甲苷、0.07g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48g哈巴俄苷、0.042g肉桂酸、7.7g丹酚酸B、0.47g隐丹参酮、0.49g丹参酮IIA和0.51g丹参酮I,混匀,得到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四药物组合物功能主治相关的药效学试验
为考察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的功能和主治,采用实施例三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开展药效学试验。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阳性对照药物脑安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能,适用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恢复期属气虚血瘀证候者。尼莫地平片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
脑安胶囊组的剂量设置:小鼠530mg/kg,大鼠270mg/kg。尼莫地平片组的剂量设置:小鼠40mg/kg,大鼠20mg/kg。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的剂量设置:大鼠50mg/kg。药物组合物(简称为组合物)的剂量设置:组合物低剂量组:小鼠25mg/kg,大鼠12.5mg/kg;组合物中剂量组:小鼠50mg/kg,大鼠25mg/kg;组合物高剂量组:小鼠75mg/kg,大鼠50mg/kg。
一、常压耐缺氧试验
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按表1中的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最后一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h,给药30min后,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按15mg/kg剂量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30min后,将小鼠分别放入盛有8g钠石灰的250ml广口瓶内,将瓶口用塞子封住,立即计时,以停止呼吸为指标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结果见表1。
表1组合物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1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小鼠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合物低剂量组的小鼠存活时间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抗静脉血栓试验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4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安胶囊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按表2中的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末次给药1h后,10%水合氯醛麻醉,仰卧位固定,剖开腹壁,分离下腔静脉,于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交叉处结扎下腔静脉,缝合腹壁6h后重新打开腹腔,在结扎下方2cm处夹闭血管,剖开管腔,取出栓子,用滤纸吸去残余血液后用电子天平称湿重,再将栓子放在烘箱中,70℃烘2h后称干重,结果见表2。
表2组合物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注:*表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表2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也能抑制大鼠静脉血栓的形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溶栓试验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40g,10%水合氯醛麻醉,分离左颈总动脉。铺展薄膜隔离颈总动脉与周围组织。将吸有20μlFeCl3溶液的小片滤纸包裹左颈总动脉,30min后去除纸片,生理盐水清洗后缝合颈部,滴注硫酸庆大霉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脑安胶囊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按表3中的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天,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末次给药1h后,10%水合氯醛麻醉,仰卧位固定,剪取血栓段血管1cm,称重。剖开血管,除去管内血栓后再称取血管壁的重量,结果见表3。血栓重量=血栓和血管壁的重量-血管壁的重量。血栓溶栓率=(模型对照组血栓重量-给药组血栓重量)/模型对照组血栓重量×100%。
表3组合物对大鼠体内溶栓的影响
注:*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表3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栓湿重均显著减少(P<0.05),对体内血栓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
四、对气虚证模型小鼠的影响试验
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饲料6g/只/天,其余各组给予饲料2g/只/天。按表4中的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隔天还灌胃大黄提取液(取大黄100g加蒸馏水适量,浸泡过夜,煎煮5分钟,取煎液;药渣加蒸馏水适量,煎煮5分钟,合并两次煎液,浓缩至100ml,灌胃剂量0.2ml/10g),末次给药30min后,将小鼠尾根部负重10%体重的铅皮后置于玻璃箱中游泳,水温30℃,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死亡的时间,即为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结果见表4。
表4组合物对气虚证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4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体重显著减少(P<0.01),负重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小鼠体重显著增多(P<0.05或P<0.01),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
五、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影响试验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4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脑安胶囊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按表5中的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正常对照组给予饲料30g/只/天,其余各组分别给予饲料10g/只/天,并每天置于水池中强迫游泳至出现下沉时停止,于第7天,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按0.08ml/100g的量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2h后将大鼠放入冰水中进行冷刺激5min,2h后再次按0.08ml/100g的量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次日即可形成急性血瘀证模型。灌胃给药1h后分别检测耳廓微循环、凝血功能、纤溶系统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1)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固定,将激光多普勒探头固定于左耳耳廓(耳廓已于测前一天脱毛),检测其耳廓微循环血流量(PU表示组织血流量的相对单位,其变化直接反映微循环血流量的改变,1PU=10mV电压),结果见表5。
表5组合物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5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耳廓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大鼠的耳廓微循环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
(2)大鼠用乙醚麻醉后,自眼底静脉丛取血,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CT),以3.8%柠檬酸钠溶液与全血按1∶9体积比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吸取血浆,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溶酶元(PLG)含量,结果见表6。
表6组合物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6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CT、TT和PLG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CT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合物低剂量组和组合物中剂量组的TT均显著增多(P<0.05),组合物高剂量组的TT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脑安胶囊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组合物低剂量组和组合物中剂量组的PLG含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组合物高剂量组的PLG含量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以胶原为诱导剂,按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全血与0.1%肝素钠溶液按9∶1体积比混匀,将反应杯和磁棒置于预温孔中15min后,加入500μl生理盐水,再加入500μl抗凝全血,混匀,置于反应孔中37℃温育5min,将电极插入反应杯中,调零,加入诱导剂2μl,终浓度为2ug/ml,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以电阻大小表示血小板聚集能力,结果见表7。
表7组合物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7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小板聚集能力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大鼠的血小板聚集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
六、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MCAO)模型大鼠的影响试验
SD大鼠,雄性,250~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按表8中的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将大鼠仰卧位固定,颈部去毛,碘酒和酒精消毒,颈部正中开口1-2cm,钝性分离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舌骨肌的肌间隙,于左侧颈内三角暴露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与迷走神经分离,并沿颈总动脉向上钝性分离颈内外动脉,用电凝器将颈外动脉的分支甲状腺上动脉、枕动脉烧断凝固,游离颈外动脉约5mm,并在其下备两条4号手术丝线,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用动脉夹分别夹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用眼科剪于颈外动脉近心端剪一V型切口,将线栓(直径0.26mm)沿切口插入颈总动脉,将备用丝线于切口处打一活结,并在颈外动脉远侧结扎线近心端处烧断颈外动脉,松开颈内动脉动脉夹,将线栓从颈总动脉缓缓插入颈内动脉,进入颈内动脉颅内段,直达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插入深度距离分叉处约为18±0.5mm,阻断同侧大脑中动脉所有血供来源,扎紧颈外动脉切口处活结,松开颈总动脉夹,缝合皮肤。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其他组相同。术后10h重复给药1次。
(1)造模24h后,10%水合氯醛麻醉,将大鼠俯卧固定,颅顶去毛,沿正中开口2cm,暴露颅骨,于矢状缝两侧旁开2mm处钻孔,将作用电极插入孔内;参比电极插于鼻根部,用Powerlab描记脑电图,计算脑电活动强弱,用平均波幅表示,结果见表8。
表8组合物对MCAO模型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8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脑电活动平均波幅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脑电活动平均波幅均显著增多(P<0.01)。
(2)造模24h后,10%水合氯醛麻醉,头顶部剃毛后固定于大鼠脑定位仪上,于顶骨矢状缝左侧钻孔,穿透硬脑膜露出软脑膜,将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软脑膜表面,进行测定。观察并记录脑微循环血流值,结果见表9。
表9组合物对MCAO大鼠脑微循环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9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小(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组合物中剂量组的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造模24h后,10%水合氯醛麻醉,迅速断头,冰浴环境中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及低位脑干,在冰箱中-20℃冷冻20min,取出,从额极开始间隔2mm连续做6个冠状切片,立即置于1%红四氮唑中染色,37℃避光孵育20min,染色后置10%多聚甲醛中固定,24h后用数码相机拍照,用ImageJ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照片上缺血部分面积(缺血部分不着色,不缺血部分染成红色),计算梗塞部分占整个脑组织切片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见表10。梗塞面积比(%)=缺血部分面积/脑组织切片总面积×100%。
表10组合物对MCAO模型大鼠脑梗塞面积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10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脑梗塞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脑梗塞面积均显著减少(P<0.01)。
(4)造模24h后,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EDTA抗凝,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20℃保存,用Elisa法测定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见表11。
表11组合物对MCAO模型大鼠血浆TXA2等的影响(N=10)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11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血浆TXA2含量显著增多(P<0.01),PGI2含量显著减少(P<0.01),TXA2/PGI2比值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脑安胶囊组和组合物中剂量组的大鼠血浆TXA2含量显著减少(P<0.05),组合物低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浆TXA2含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PGI2含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TXA2/PGI2比值均显著减小(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浆CGRP含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组合物中剂量组的大鼠血浆CGRP含量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七、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影响试验
SD大鼠,雄性,250~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按表12中的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将大鼠仰卧位固定,颈部去毛,碘酒和酒精消毒,颈部正中开口1-2cm,钝性分离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舌骨肌间的肌间隙,于左侧颈内三角暴露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与迷走神经分离,并沿颈总动脉向上钝性分离颈内外动脉,用电凝器将颈外动脉的分支甲状腺上动脉、枕动脉烧断凝固,游离颈外动脉约5mm,并在其下备两条4号手术丝线,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用动脉夹分别夹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于颈外动脉近心端剪一V型切口,将线栓(直径0.26mm)沿切口插入颈总动脉,将备用丝线于切口处打一活结,并在颈外动脉远侧结扎线近心端处烧断颈外动脉,松开颈内动脉动脉夹,将线栓从颈总动脉缓缓插入颈内动脉,进入颈内动脉颅内段,直达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插入深度距离分叉处约为18±0.5mm,阻断同侧大脑中动脉所有血供来源,扎紧颈外动脉切口处活结,松开颈总动脉夹,2h后,将线栓缓缓拔出至颈外动脉残端,缝合皮肤。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其他组相同。术后10h重复灌胃给药1次。
(1)造模24h后(即再灌注22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将大鼠俯卧固定,颅顶去毛,沿正中开口2cm,暴露颅骨,于矢状缝两侧旁开2mm处钻孔,将作用电极插入孔内;参比电极插于鼻根部,用Powerlab描记脑电图,计算脑电活动强弱,用平均波幅表示,结果见表12。
表12组合物对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12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电活动平均波幅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脑电活动平均波幅均显著增多(P<0.01)。
(2)造模24h后,10%水合氯醛麻醉,头顶部剃毛后固定于大鼠脑定位仪上,于顶骨矢状缝左侧钻孔,穿透硬脑膜露出软脑膜,将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软脑膜表面,进行测定。观察并记录脑微循环血流值,结果见表13。
表13组合物对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微循环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13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1)。
(3)造模24h后,10%水合氯醛麻醉,迅速断头,冰浴环境中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及低位脑干,在冰箱中-20℃冷冻20min,取出,从额极开始间隔2mm连续做6个冠状切片,立即置于1%红四氮唑中染色,37℃避光孵育20min,染色后置10%多聚甲醛中固定,24h后用数码相机拍照,用ImageJ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照片上缺血部分面积(缺血部分不着色,不缺血部分染成红色),计算梗塞部分占整个脑组织切片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见表14。梗塞面积比(%)=缺血部分面积/脑组织切片总面积×100%。
表14组合物对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塞面积的影响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14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梗塞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大鼠脑梗塞面积均显著减少(P<0.01)。
(4)造模24h后,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EDTA抗凝,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20℃保存,用Elisa法测定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见表15。
表15组合物对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TXA2等的影响(N=10)
注: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表示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15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TXA2含量显著增多(P<0.01),PGI2含量显著减少(P<0.05),TXA2/PGI2比值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脑安胶囊组和组合物低剂量组的大鼠血浆TXA2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组合物中剂量组的大鼠血浆TXA2含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组合物高剂量组的PGI2含量显著增多(P<0.01),组合物低剂量组和组合物中剂量组的大鼠血浆PGI2含量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脑安胶囊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TXA2/PGI2比值均显著减小(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片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和组合物高剂量组的CGR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能,而且在抗静脉血栓、溶栓、改善模型大鼠的耳廓微循环、凝血、血小板聚集、脑电活动等方面表现出与阳性对照药相当或者更优的效果,具有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0~3.5份三七皂苷R1、4.0~7.5份人参皂苷Rg1、3.5~7.5份人参皂苷Rb1、1.0~3.0份人参皂苷Re、0.03~0.15份黄芪甲苷、0.002~0.01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0.10份哈巴俄苷、0.002~0.010份肉桂酸、0.45~1.5份丹酚酸B、0.02~0.10份隐丹参酮和0.02~0.10份丹参酮ⅡA,0.01~0.10份丹参酮Ⅰ,0.02~0.08份原儿茶醛、0.01~0.10份人参炔三醇和0.01~0.10份安格洛苷C,1.0~2.5份人参皂苷R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5~2.7份三七皂苷R1、5.2~6.9份人参皂苷Rg1、4.6~6.2份人参皂苷Rb1、1.4~2.1份人参皂苷Re、0.04~0.11份黄芪甲苷、0.0038~0.007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8~0.048份哈巴俄苷、0.0022~0.0042份肉桂酸、0.72~1.00份丹酚酸B、0.024~0.047份隐丹参酮和0.028~0.050份丹参酮ⅡA,0.01~0.10份丹参酮Ⅰ,0.02~0.08份原儿茶醛、0.01~0.10份人参炔三醇和0.01~0.10份安格洛苷C,1.0~2.5份人参皂苷R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2.1份三七皂苷R1、5.8份人参皂苷Rg1、5.2份人参皂苷Rb1、1.7份人参皂苷Re、0.11份黄芪甲苷、0.007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48份哈巴俄苷、0.0042份肉桂酸、0.77份丹酚酸B、0.047份隐丹参酮和0.049份丹参酮ⅡA,0.01~0.10份丹参酮Ⅰ,0.02~0.08份原儿茶醛、0.01~0.10份人参炔三醇和0.01~0.10份安格洛苷C,1.0~2.5份人参皂苷Rd。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被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剂或注射剂。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6.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0~3.5份三七皂苷R1、4.0~7.5份人参皂苷Rg1、3.5~7.5份人参皂苷Rb1、1.0~3.0份人参皂苷Re、0.03~0.15份黄芪甲苷、0.002~0.01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0.10份哈巴俄苷、0.002~0.010份肉桂酸、0.45~1.5份丹酚酸B、0.02~0.10份隐丹参酮和0.02~0.10份丹参酮ⅡA,采用药剂学的制备方法制得。
7.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0~3.5份三七皂苷R1、4.0~7.5份人参皂苷Rg1、3.5~7.5份人参皂苷Rb1、1.0~3.0份人参皂苷Re、0.03~0.15份黄芪甲苷、0.002~0.01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0.10份哈巴俄苷、0.002~0.010份肉桂酸、0.45~1.5份丹酚酸B、0.02~0.10份隐丹参酮、0.02~0.10份丹参酮ⅡA和0.01~0.10份丹参酮Ⅰ,采用药剂学的制备方法制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5~2.7份三七皂苷R1、5.2~6.9份人参皂苷Rg1、4.6~6.2份人参皂苷Rb1、1.2~2.2份人参皂苷Rd、1.4~2.1份人参皂苷Re、0.04~0.11份黄芪甲苷、0.0038~0.0070份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0.018~0.048份哈巴俄苷、0.0022~0.0042份肉桂酸、0.72~1.00份丹酚酸B、0.024~0.047份隐丹参酮、0.028~0.050份丹参酮ⅡA和0.030~0.055份丹参酮Ⅰ,采用药剂学的制备方法,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得。
CN201410364489.0A 2014-07-29 2014-07-29 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4147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4489.0A CN104147032B (zh) 2014-07-29 2014-07-29 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4489.0A CN104147032B (zh) 2014-07-29 2014-07-29 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7032A CN104147032A (zh) 2014-11-19
CN104147032B true CN104147032B (zh) 2016-07-27

Family

ID=5187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4489.0A Active CN104147032B (zh) 2014-07-29 2014-07-29 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7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6009B (zh) * 2017-09-11 2021-02-23 中山大学 复方血栓通制剂在制备治疗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药物中的用途
CN107759654B (zh) * 2017-10-27 2020-02-2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黄芪苷酸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
JP7345493B2 (ja) 2018-04-04 2023-09-15 タスリー・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グループ・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医薬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CN109589331B (zh) * 2019-02-19 2021-02-19 刘晓双 一种抑制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用药物及其用途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7188A (zh) * 2013-01-05 2013-08-21 中山大学 一种复方血栓通制剂生物活性色谱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7188A (zh) * 2013-01-05 2013-08-21 中山大学 一种复方血栓通制剂生物活性色谱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玄参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分析方法;师怡等;《海峡药学》;20060430;第18卷(第04期);第59页第1栏第4段 *
黄芪化学成分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研究现状;段亚丽等;《中国兽药杂志》;20050331;第39卷(第03期);摘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7032A (zh)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6914C2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терап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пациентов с неврологическими нарушениями и церебральным инфарктом
CN104147032B (zh) 一种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908583B (zh) 一种治疗胸痹心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用途
CN104206594A (zh) 一种降压降脂的桑寄生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16471B (zh) 一种三七总皂苷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490868A (zh) 白术内酯ⅱ衍生物在制备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
CN104147345B (zh) 一种治疗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CN109731073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肿瘤及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8784B (zh) 银杏内酯在制备降血压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5412410A (zh) 一种防治造影剂肾病的中药制剂
CN104055909A (zh) 复方阿胶浆在制备经期保健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2961517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1987112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487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眼底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0869A (zh) 白术内酯ⅲ衍生物在制备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
CN103933386B (zh)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复方血友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6253B (zh) 一种活血化淤、益气养阴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4634B (zh) 一种芒果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509000C (zh) 一种冠心丹参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15241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1716254B (zh) 一种复方血栓通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8927C (zh)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7982497A (zh) 一种治疗静脉血栓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9718304A (zh) 改善人体心脑血管功能微循环及预防血栓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67630A (zh) 一种含有西洋参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