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0439B - 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0439B
CN104110439B CN201310136910.8A CN201310136910A CN104110439B CN 104110439 B CN104110439 B CN 104110439B CN 201310136910 A CN201310136910 A CN 201310136910A CN 104110439 B CN104110439 B CN 104110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on
passages
lubricant
lubrication passages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69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0439A (zh
Inventor
李进胜
杨进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369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0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0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0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0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0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直线运动模组包括至少一端盖,端盖具有润滑孔、两个主润滑通路以及旁润滑通路,旁润滑通路连通两个主润滑通路,且两个主润滑通路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可移除之壁结构,润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除壁结构以形成穿孔;设置阻断元件于穿孔,以阻断具有可移除之壁结构的主润滑通路;由润滑孔注入润滑剂;使润滑剂通入未设置阻断元件之主润滑通路;以及使润滑剂经由旁润滑通路通入设置有阻断元件之主润滑通路。因此,使得滑座进行非一般组装方式,例如侧组装或者是斜组装时,可以将润滑油料完整地提供给各循环通道及其内的滚珠,以确保运作时整体装置能进行精密及稳定的作动。

Description

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背景技术
直线运动模组由线性轨道体、滑座以及复数滚珠所构成,藉由滚珠于循环通道中持续滚动,使滑座及其上机构元件沿线性轨道体移动,因此直线运动模组可执行所需作业或表现其功能。
然而,于相对运动时,滚珠与线性轨道体、滑座的接触面都存在摩擦力,而三者相互摩擦产生的热能更可能为直线运动模组带来过热及耗损的潜在危险。针对上述问题,业界已藉由许多润滑技术试图解决,其能透过提供油料降低摩擦系数,提升直线运动模组作动时的能量利用率,使输入的能量得以完整地用于驱动机构运作,同时降低不稳定性。
但是,因应目前各产业设备及机械装置的类型不同,滑座会有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为侧组装或者是斜组装,而若当滑座是为侧组装或者是斜组装时,润滑油料会因重力影响而只有润滑到下方的滚珠,上方滚珠因而得不到润滑油料的冷却以及润滑,使得直线运动模组有可能因为过热或是因为润滑不足导致机件产生高热、噪音,甚至是因而毁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使得滑座进行非一般组装方式,例如侧组装或者是斜组装时,可以将润滑油料完整地提供给各循环通道及其内之滚珠,以确保运作时整体装置能进行精密及稳定的作动,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之目的为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使得滑座进行非一般组装方式,例如侧组装或者是斜组装时,可以将润滑油料完整地提供给各循环通道及其内之滚珠,以确保运作时整体装置能进行精密及稳定的作动。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直线运动模组包括至少一端盖,端盖具有润滑孔、两个主润滑通路以及旁润滑通路,旁润滑通路连通两个主润滑通路,且两个主润滑通路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可移除之壁结构,润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除壁结构以形成穿孔;设置阻断元件于穿孔,以阻断具有可移除之壁结构的主润滑通路;由润滑孔注入润滑剂;使润滑剂通入未设置阻断元件之主润滑通路;以及使润滑剂经由旁润滑通路通入设置有阻断元件之主润滑通路。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壁结构包括薄膜。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壁结构包括具有凹槽之柱体,其与薄膜于相对于主润滑通路之另一侧连接。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凹槽定义出螺锁空间,且移除壁结构时,以锁固螺丝于柱体,以移除壁结构。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两个主润滑通路之深度高于旁润滑通路之深度。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润滑剂先通入未设置阻断元件之主润滑通路,其后再经由旁润滑通路通入设置有阻断元件之主润滑通路。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端盖具有上润滑孔以及上容槽,且上润滑孔透过上容槽连通润滑孔,上容槽容置有阻挡板。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润滑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骤:移除阻挡板;以及由上润滑孔注入润滑剂。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由上润滑孔注入润滑剂之步骤之前,更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润滑剂封环于上润滑孔内。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由上润滑孔注入润滑剂之步骤之前,更包括以下步骤:于两个主润滑通道之相对侧,以封闭元件封闭润滑孔。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之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透过旁润滑通路连通二条主润滑通路,使直线运动模组于非一般组装方式时,润滑油料可以藉由结构的限制,克服重力影响,达到对各循环通道润滑的目的。具体来说,本发明先藉由移除壁结构以形成穿孔,再设置阻断元件于穿孔,迫使润滑剂先填满未设置阻断元件的主润滑通路,填满主润滑通路后再藉由连通两个主润滑通路的旁润滑通路,使得润滑剂也可以通入设置阻断元件的主润滑通路。如此,只要参考直线运动模组的组装方向安排穿孔及阻断元件位置,即可达到克服重力影响导致润滑不足之问题。
另外,本发明更可以进一步结合上润滑孔,藉由上润滑孔注入润滑剂,达到多方润滑的效果,提供滑座组装方向及润滑方向上更大的自由度,如此即可增加直线运动模组的应用范围,也不用为了润滑无法润滑到的滚珠而拆卸滑座,减少拆装滑座时的风险,提升直线运动模组整体的稳定性,并更能一定程度地缩短生产时程。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之直线运动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之端盖的后侧放大示意图。
图5a为图4所示之端盖于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之端盖锁入螺丝示意图。
图5c为图5b所示之端盖形成穿孔示意图。
图5d为图5c所示之端盖设置阻断元件示意图。
图6a为图5d所示之润滑剂注满上方主润滑通路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之润滑剂注满主润滑通路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之端盖的另一态样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9为图4所示之端盖的又一态样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之端盖于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直线运动模组
11:线性轨道
111:轨道槽
12:滑座
13:滚珠
14:滑座本体
141:内回流槽
142:回流孔道
15:端盖
151:回流弯槽
152:润滑孔
153:主润滑通路
153a:下方主润滑通路
153b:上方主润滑通路
154:旁润滑通路
155:上润滑孔
156:上容槽
157:阻挡板
158:润滑剂封环
159:定位凹槽
16:防尘组件
17:壁结构
171:薄膜
172:柱体
173:凹槽
174:阻断元件
18:回流元件
181:长管形结构
A-A、B-B:剖面线
BH:滚珠保持部
DP1、DP2:防尘件
ES:端面
H1、H2:深度
P:穿孔
S01~S05、S81~S84:步骤
SC: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之直线运动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之端盖的后侧放大示意图,图5a为图4所示之端盖于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之端盖锁入螺丝示意图,图5c为图5b所示之端盖形成穿孔示意图,图5d为图5c所示之端盖设置阻断元件示意图。
首先,请先参考图2及图3,说明直线运动模组1之主要结构。直线运动模组1包含线性轨道11、滑座12以及复数滚珠13。滑座12滑设于线性轨道11,可沿线性轨道11前后往复运动。滑座12包含滑座本体14、至少一个如本发明所揭露之端盖15以及至少一防尘组件16,而在本实施例中,以滑座12具有滑座本体14、两个本发明之端盖15以及两个防尘组件16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各端盖15与防尘组件16可视为一个组合而装设于滑座本体14的一侧。线性轨道11具有复数轨道槽111,而滑座本体14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111之复数内回流槽141,内回流槽141与轨道槽111共同构成复数内回流通道。滑座本体14之两侧另外对应内回流通道具有复数回流孔道142,内回流通道与回流孔道142透过端盖15上的回流弯槽151,可组成直线运动模组1持续作动所需的滚珠循环通道。
滑座12可包括复数回流元件18及四条防尘件DP1、DP2。其中,回流元件18可以塑料成型,具有长管形结构181,且长管形结构181之管径接近但略小于回流孔道142之孔径,是以能紧密地容置于回流孔道142中,取代回流孔道142直接与滚珠13接触,形成较平顺且断差较少的循环通道,减少钻孔造成回流孔道142之孔道面粗糙及/或热处理变形的问题。
四条防尘件DP1、DP2中,两条防尘件DP2组装于滑座本体14的底侧与端盖15底侧的卡槽之间,而另两条防尘件DP1则组装于线性轨道11上侧及端盖15之滚珠保持部BH的卡槽之间。防尘件DP1及DP2共同用于阻挡尘埃或异物由线性轨道11及滑座本体14上下两个空隙进入直线运动模组1内部。
端盖15设置于滑座本体14之端面ES,且可例如连结有维持滚珠13位置的滚珠保持部BH。端盖15透过设计于其内侧,且数目上对应内回流通道及回流孔道142的回流弯槽151,以限制并导引滚珠13于内回流通道与回流孔道142间循环移动。防尘组件16则装设于端盖15相对于滑座本体14之端面ES的一侧。
滚珠13则容置于内回流通道及回流孔道142,且于直线运动模组1各元件所组成的循环通道中持续滚动,带动滑座12相对线性轨道11移动。
请参照图4所示,端盖15具有回流弯槽151、润滑孔152、两个主润滑通路153以及旁润滑通路154,旁润滑通路154连通两个主润滑通路153,且两个主润滑通路153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可移除之壁结构17。在本实施例中,以直线运动模组1在组装至其他机械设备时,必须旋转90度(相对于图2而言)为例说明,故预先于旋转后会位于下方之主润滑通路153(以下以下方主润滑通路153a称之)设置有可移除之壁结构1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应组装时旋转或倾斜方向不同,亦可以于另一主润滑通道153设置。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除壁结构以形成穿孔(S01);设置阻断元件于穿孔,以阻断具有可移除之壁结构的主润滑通路(S02);由润滑孔注入润滑剂(S03);使润滑剂通入未设置阻断元件之主润滑通路(S04);以及使润滑剂经由旁润滑通路通入设置有阻断元件之主润滑通路(S05)。
于步骤S01中,移除壁结构17以形成穿孔。请参考图5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壁结构17可包括薄膜171以及柱体172,且该柱体172具有对外开口之凹槽173。进一步来说,柱体172呈圆环柱状,底部连接薄膜171,而薄膜171则与周围其他的端盖结构在边缘处相连接。若以制程来说,柱体172、薄膜171可以与周围其他的端盖结构一体成型而彼此连接,惟保留开口,而可于防尘组件16外侧,直接将工具伸入凹槽173。薄膜171的厚度大约介于0.05公厘至0.3公厘,但不以此为限,而柱体172连接薄膜171相对于主润滑通路153之另一侧,换言之,薄膜171一侧为主润滑通路153,而另一侧连接柱体172。步骤S01于实际操作上,先利用柱体172之内缘的螺纹(图未示),而将螺丝SC由防尘组件16外伸入凹槽173并锁固于柱体172(如图5b所示)。当然,亦可以直接使用自攻螺丝,以敲击的手段直接固定于不具螺纹之柱体172。锁固柱体172后,便施力于螺丝,将之向外移出,由于薄膜171厚度薄,承受力量有限,因此,移出螺丝的同时也会将壁结构17也一并移出,以形成穿孔P(如图5c所示)。
在上述移除的过程中,因为结构的特殊性,故实现了利用拔除方式即可移除壁结构17的特性,可以说是一种类似易开罐的手段,在不用时,因为结构封闭,不会造成异物侵入直线运动模组1内部的问题;而当要使用时,移除壁结构17无须拆解任何组件,亦不会产生加工碎屑。
请参考图5d所示,于步骤S02中,将阻断元件174设置于穿孔P(如图5c所示),以阻断具有下方主润滑通路153a。阻断元件174例如可以是弹性材料,实作上,阻断元件174先受到外力挤压,缩小体积后设置于穿孔P,之后,藉由释放阻断元件174自身具有的弹力或形变能力,使阻断元件174可以扩张并充满穿孔P,以达到阻断主润滑通路153之目的,并防止润滑剂由穿孔P泄漏或是异物由穿孔P侵入滑座本体14内部。
于步骤S03、步骤S04以及步骤S05中,可以人工操作润滑装置的方式,由外部透过润滑孔152注入润滑剂,然后使得润滑剂通入未设置阻断元件174之主润滑通路153,即上方的主润滑通路153(以下以上方主润滑通道153b称之)。润滑剂注入后,由于直线运动模组1整体为侧组装,润滑剂会因重力的关系,往有下方主润滑通路153a流动,但是因为阻断元件174之阻断,因此润滑剂会再被迫往上方主润滑通路153b流动,由回流弯槽151处开始对上方的循环通道进行润滑(如图6a所示)。
上方主润滑通路153b与下方主润滑通道153a透过旁润滑通路154连通,是以,润滑剂接着可经由旁润滑通路154通入下方主润滑通路153a。然而,本实施例设计使主润滑通路153之深度H1(如图5a所示)高于旁润滑通路154之深度H2(如图5a所示),因此,润滑剂会先将上方主润滑通路153b注满之后,再经由旁润滑通路154通入有下方主润滑通路153a,进而对下方循环通道进行润滑(如图6b所示),而不会直接由旁润滑通路154流至下方,造成上方循环通道润滑不足的问题。然而,深度的差异非为限制性者,其可以更加强本发明之优势。
请参照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之端盖15的另一态样的示意图,与上述不同的是,两个主润滑通路153均具有一可移除之壁结构17,因此直线运动模组1无论是向左侧或是向右侧旋转或倾斜而组装,均可运用上述之润滑方法,使得内部整体获得充分的润滑,惟润滑方法于上述已有详述,于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之端盖的又一态样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之端盖于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8至图10所示,端盖15更具有上润滑孔155以及上容槽156,而上润滑孔155透过上容槽156连通润滑孔152。于不使用时,上容槽156容置有阻挡板157,且该阻挡板157较佳为金属钢性材质制成。由于上润滑孔155连通润滑孔152,避免由润滑孔152注入润滑剂时,会由上润滑孔155泄漏出去,因此不使用上润滑孔155润滑时,以阻挡板157紧密卡合于上容槽156中,阻挡润滑剂由上润滑孔155泄漏出去。当然,也可以改以设置外径与上润滑孔155内径约略相等之孔塞,而达到相同功效。
由于上润滑孔155提供了另一润滑方向,故使得本发明具有多润滑方向的特性。于实施本实施例时,可接续前述实施例之步骤,而更包括以下步骤:移除阻挡板(S81);设置润滑剂封环于上润滑孔内(S82);于两个主润滑通道之相对侧,以封闭元件封闭润滑孔(S83);以及由上润滑孔注入润滑剂(S84)。
于步骤S81,步骤S82以及步骤S83中,移除阻挡板157,设置润滑剂封环158于上润滑孔155内,以及于两个主润滑通道152之相对侧,以封闭元件封闭润滑孔152,此三步骤并无先后顺序的关系,例如可以是先以封闭元件封闭润滑孔152,接着移除阻挡板157,再设置润滑剂封环158于上润滑孔155内,或者例如是移除阻挡板157,接着以封闭元件封闭润滑孔152,再设置润滑剂封环158于上润滑孔155内。上述所述均为举例,而非限制。移除阻挡板157,可使得上润滑孔155与润滑孔152连通,接着,由上润滑孔155注入润滑剂,使润滑剂流过润滑孔152,而依据相似的机制,在阻断元件及旁润滑通路的辅助下,将润滑剂适当地导入两个主润滑通道152。补充说明的是,封闭元件可以为止附螺丝,然此非限制性者。
上润滑孔155更具有定位凹槽159,使得润滑剂封环158稳定地接合并定位于上润滑孔155。具体来说,润滑剂封环158可以为O型环,本身具有弹性,在上润滑孔155定位设置润滑剂封环158后,外在的润滑装置可以对润滑剂封环158施以一定的压力,保持两者之间的紧密接合,避免润滑剂外漏的情形发生。当上润滑孔155开通且润滑剂封环158妥善设置后,于步骤S84中,可以由上润滑孔155注入润滑剂,实现由另一方向对直线运动模组润滑的功效。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之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透过旁润滑通路连通二条主润滑通路,使直线运动模组于非一般组装方式时,润滑油料可以藉由结构的限制,克服重力影响,达到对各循环通道润滑的目的。具体来说,本发明先藉由移除壁结构以形成穿孔,再设置阻断元件于穿孔,迫使润滑剂先填满未设置阻断元件的主润滑通路,填满主润滑通路后再藉由连通两个主润滑通路的旁润滑通路,使得润滑剂也可以通入设置阻断元件的主润滑通路。如此,只要参考直线运动模组的组装方向安排穿孔及阻断元件位置,即可达到克服重力影响导致润滑不足之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之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该直线运动模组包括至少一端盖,该端盖具有润滑孔、两个主润滑通路以及具有一旁润滑通路,该旁润滑通路连通该些主润滑通路,且该些主润滑通路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可移除之壁结构,该润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移除该壁结构以形成穿孔;
设置阻断元件于该穿孔,以阻断具有该可移除之壁结构的该主润滑通路;
由该润滑孔注入润滑剂;
使该润滑剂通入未设置该阻断元件之该主润滑通路;以及
使该润滑剂经由该旁润滑通路通入设置有该阻断元件之该主润滑通路,
其中该壁结构包括一薄膜,该壁结构更包括具有凹槽之一柱体,该薄膜的一侧为具有该可移除之壁结构的该主润滑通路,该薄膜相对于具有该可移除之壁结构的该主润滑通路的另一侧连接该柱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润滑方法,其中该凹槽定义出螺锁空间且移除该壁结构时,以锁固螺丝于该柱体,以移除该壁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润滑方法,其中该些主润滑通路之深度高于该旁润滑通路之深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润滑方法,其中该润滑剂先通入未设置该阻断元件之该主润滑通路,其后再经由该旁润滑通路通入设置有该阻断元件之该主润滑通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润滑方法,其中该端盖具有上润滑孔以及上容槽,且该上润滑孔透过该上容槽连通该润滑孔,该上容槽容置有阻挡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润滑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骤:
移除该阻挡板;以及
由该上润滑孔注入该润滑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润滑方法,其中由该上润滑孔注入该润滑剂之步骤之前,更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润滑剂封环于该上润滑孔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润滑方法,其中由该上润滑孔注入该润滑剂之步骤之前,更包括以下步骤:
于该些主润滑通路之相对侧,以封闭元件封闭该润滑孔。
CN201310136910.8A 2013-04-19 2013-04-19 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Active CN104110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6910.8A CN104110439B (zh) 2013-04-19 2013-04-19 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6910.8A CN104110439B (zh) 2013-04-19 2013-04-19 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0439A CN104110439A (zh) 2014-10-22
CN104110439B true CN104110439B (zh) 2016-12-28

Family

ID=5170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6910.8A Active CN104110439B (zh) 2013-04-19 2013-04-19 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04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9091A (zh) * 2022-11-28 2023-04-04 广东凯特精密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润滑通道的组合式模组单元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0120A (zh) * 2005-11-19 2008-11-19 谢夫勒两合公司 线性滚动轴承
CN202646384U (zh) * 2012-05-21 2013-01-02 吴芳瑄 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1008A (ja) * 2004-02-05 2005-08-18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8286222A (ja) * 2007-05-15 2008-11-27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2012140996A (ja) * 2010-12-28 2012-07-26 Nsk Ltd エンドキャップ、油路ユニット、エンドキャップを備えた直動案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0120A (zh) * 2005-11-19 2008-11-19 谢夫勒两合公司 线性滚动轴承
CN202646384U (zh) * 2012-05-21 2013-01-02 吴芳瑄 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0439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328B (zh) 滚动装置
CN202646384U (zh) 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
CN104110439B (zh) 直线运动模组的润滑方法
JP2011141012A (ja) 運動案内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339319B (zh) 一种便于拆装并兼有防尘和自润滑功能的直线导轨副
JP2006242256A (ja) リニア・ガイド・ウェイ(linearGuideWay)の潤滑装置
CN100507314C (zh) 螺帽旋转式滚珠螺杆的润滑结构
CN100425901C (zh) 线性滑轨的润滑系统
US10253808B2 (en) Curvilinear rolling guide unit and method of loading rolling elements into slider thereof
CN103084848B (zh) 一种铁基多孔含油材料滑块型滑动导轨
CN203308909U (zh) 直线运动模块
CN103256303A (zh) 具润滑油路的线性滑轨
CN205859128U (zh) 一种减速器壳体油道结构
CN203743204U (zh) 直线运动模块
CN104565034B (zh) 具润滑结构的线性滑轨
CN204328431U (zh) 销轴组件、铰接机构及工程机械
JP4957381B2 (ja) 直動案内装置用スライダおよび直動案内装置
CN203488683U (zh) 齿轮箱用非接触式密封组件
JP2010101187A (ja) 燃料噴射ポンプの注油機構
CN100390432C (zh) 线性滑轨自润模块
JP2011153669A (ja) 運動案内装置、及びこの運動案内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アタッチメント
JP6650226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CN107191482A (zh) 用于线性驱动器的托架
CN220185614U (zh) 一种耐磨导轨滑块
CN204900610U (zh) 轮边湿式制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