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5805B - 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5805B
CN104105805B CN201280065481.3A CN201280065481A CN104105805B CN 104105805 B CN104105805 B CN 104105805B CN 201280065481 A CN201280065481 A CN 201280065481A CN 104105805 B CN104105805 B CN 104105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ainless steel
high intensity
cold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54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5805A (zh
Inventor
金洸陆
河万璡
朴美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c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s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c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05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5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5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58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1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6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 B22D11/0622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formed by two casting whee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04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Cr and N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sp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4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4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 C22C38/4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with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4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 C22C38/4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with molybdenum or tungst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1Austeni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5Ferri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heet Steel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使用为高强度弹簧用钢材的亚稳定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成分控制及制造工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以重量%计包含0.05~0.15%的C、0.05~0.09%的N、15~18%的Cr、6~8%的Ni、超过1.0%且到1.5%为止的Si、0.5~0.9%的Mo、0.4~1.2%的Mn、1.5%以下的Cu,其余包含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且Md30温度满足25~30℃范围,其通过利用带钢铸造工艺方法的钢卷制造而使δ铁素体相的固溶强化能得到最大化,此时的物性为在80%冷轧压下率下拉伸强度为2200MPa以上而硬度在570Hv以上徘徊。

Description

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弹簧用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控制合金设计以及制造条件而提高了强度的弹簧用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奥氏体系不锈钢由于成型性、耐蚀性、焊接性等物性卓越而成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代表性不锈钢。尤其,作为奥氏体系不锈钢的特性之一为加工时伴随着相变。结果,如果不用可使奥氏体相稳定化的元素维持足够的高合金状态,则可以说奥氏体相在塑性变形附加时无扩散地转变为马氏体相的或然性很高。其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钢中的一种即为301系列的不锈钢,像这种相稳定性较弱的钢的基于塑性变形量的加工硬化程度很高。例如,经热处理的素材的屈服强度为300MPa左右,而如果对其实施80%以上的冷轧压下,则加工硬化表现为进行得相当充分而达到1800MPa以上。因此,压下率较高的301系列被使用为汽车垫片或弹簧之类的要求高弹性应力和高强度的素材。另外,作为这样的轧硬卷(Fullhard)材料的用途,按弹簧或垫片的形状或应用部位分别要求多种多样的强度特性,并且还有根据需要而要求高达2200MPa的较高拉伸强度的部件。然而,在利用现有的301系列的素材而通过普通的连铸方式制造钢材时,即使在较高的冷轧压下率下也不容易获得220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因此,对于使用在高强度的弹簧等的奥氏体不锈钢而言,为了确保2200MPa以上的高强度特性,也需要开发出考虑成分及工艺控制等附加性要素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80%以上的冷轧压下率下拉伸强度为2200MPa以上的高强度弹簧用奥氏体不锈钢。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以高强度弹簧用奥氏体系不锈钢的合金设计及制造条件控制为目的,并利用置换型合金元素含量的控制与带钢铸造工艺方法而制造出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而使拉伸强度达到2200MPa以上的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其以重量%计包含0.05~0.15%的C、0.05~0.09%的N、15~18%的Cr、6~8%的Ni、超过1.0%~1.5%为止的Si、0.5~0.9%的Mo、0.4~1.2%的Mn、1.5%以下的Cu,其余包含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且Md30的范围为25~30℃,其中,所述Md30由如下的式(1)构成:
(1)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18.5Mo-29Cu-68Nb。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将不锈钢通过带钢铸造而制造,其中,以重量%计,所述不锈钢包含0.05~0.15%的C、0.05~0.09%的N、15~18%的Cr、6~8%的Ni、超过1.0%~1.5%为止的Si、0.5~0.9%的Mo、0.4~1.2%的Mn、1.5%以下的Cu,其余包含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且Md30的范围为25~30℃,其中,所述Md30由如下的式(1)构成:
(1)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18.5Mo-29Cu-68Nb。
在本发明中,针对所述不锈钢在利用带钢铸造的制造中,凝固时残留的δ铁素体含量为5%以上。
在本发明中,针对所述不锈钢在利用带钢铸造的制造中,凝固时残留的δ铁素体含量为10%以下。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不锈钢采用80%冷轧压下率时,拉伸强度确保为2200MPa以上而硬度确保为570Hv以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不锈钢的冷轧组织的粒度为8.5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在包括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一对辊和其两侧面上设置为形成钢水池的边缘挡板以及用于向所述钢水上表面供应惰性的氮气的弯月形防护件的带钢铸造装置中,铸造奥氏体不锈钢,并控制为使凝固时残留的δ铁素体含量成为5%以上,其中,以重量%计,所述奥氏体不锈钢包含0.05~0.15%的C、0.05~0.09%的N、15~18%的Cr、6~8%的Ni、超过1.0%~1.5%为止的Si、0.5~0.9%的Mo、0.4~1.2%的Mn、1.5%以下的Cu,其余包含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且Md30的范围为25~30℃,其中,所述Md30由如下的式(1)构成:
(1)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18.5Mo-29Cu-68Nb。
在本发明中,对通过所述带钢铸造而获得的铸造组织的不锈钢采用80%冷轧压下率时,使拉伸强度确保为2200MPa以上而硬度确保为570Hv以上,并制造成2mm以下的薄板。
在本发明中,所述不锈钢的冷轧组织的粒度为8.5以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合金设计及制造条件而可以得到拉伸强度为2200MPa级别的高强度弹簧用奥氏体系不锈钢。
本发明还特别具有可通过控制置换型合金元素含量并利用带钢铸造工艺方法而获得高强度弹簧用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带钢铸造(Strip casting)工艺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在通过控制奥氏体及铁素体稳定化元素的成分而改变Md30温度时基于加工的应变诱导马氏体(strain-induced martensite)生成量之例的曲线图。
图3是将经过普通的连铸工序的冷轧钢卷的微细组织与利用带钢铸造工艺方法制造的钢卷的冷轧组织进行比较的图片。
图4为表示Md30温度变化(8℃、28℃、48℃)后作为基于冷轧压下率的机械特性的拉伸强度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5为表示Md30温度变化(8℃、28℃、48℃)后作为基于冷轧压下率的机械特性的硬度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6为表示为了扩大通过成分控制的加工硬化能而在Md30温度取28℃左右时进行成分最优化的情况下作为机械性质的拉伸强度的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在此使用的专用术语仅仅是为了说明特定实施例的,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其中使用的单数形态的术语如果并不表示与之分明相反的含义则也包括复数形态。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含义只是具体化特定特性、区域、要点、步骤、操作、要素和/或成分,其并不排除其他特定特性、区域、要点、步骤、要素、成分和/或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虽然没有另行定义,然而这里使用的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的所有术语都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追加解释为符合于相关技术文献与当前公开的内容的含义,且只要没有定义就不会解释为理想化的含义或者非常公式化的含义。
图1为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带钢铸造(Strip casting)工艺的装置的示意图。该带钢铸造工艺为从钢水(molten steel)直接生产薄状的热轧带钢的工艺,其可以省去热轧工序,从而是一种可以大大减少制造成本、设备投资成本、能源使用量、公害气体排放量等的新的钢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使用于普通的带钢铸造工艺的双辊型薄板铸造机将钢水收容于钢水包(l adle)1,并使其沿着喷嘴流入到中间罐(tundish)2,流入到中间罐2的钢水通过钢水注入喷嘴3而被供应到铸造辊6两个末端部上设置的边缘挡板(edg edam)5之间,即被供应到铸造辊6之间而开始凝固。此时,在辊之间的熔融金属部上为了防止氧化而用弯月形防护件(meniscus shield)4保护熔融金属面,并注入合适的气体而适当地调节气氛。穿出两个辊相遇的辊间隙(rol l nip)7的过程中制造出薄板8,其被拉出而经过轧制机9而得到轧制,然后经过冷却工序而在卷取设备10中得到卷取。
此时,在由钢水直接制造10mm以下厚度的薄板的双辊型薄板铸造工艺中重要的技术为通过注入喷嘴而将钢水供应到朝相反方向快速旋转的内部水冷式双辊之间,从而将所需厚度的薄板制造成没有龟裂,并使实收率得到提高。
这样的带钢铸造工艺将液态的钢直接铸造成1~5mm厚度的板材,并将非常快的冷却速度施加于铸造板,从而利用双辊型带钢铸造机而制造热轧钢卷。所述双辊型带钢铸造机的特征在于,向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双辊(twi n-drum rolls)与侧面挡板(sidedams)之间供应钢水,并通过水冷的辊表面释放大量的热量而进行铸造。此时,在辊表面上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形成凝固单元,并通过铸造之后连续进行的在线辊压(in-linerolling)而制造出1~5mm的较薄的热轧薄板。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制造出2mm以下的薄板。
在所述带钢铸造工艺中通常直接铸造2mm左右的薄物,因此具有可以省去基于连铸的板坯制造以及热轧工序的优点。尤其对于在热轧时出现表面缺陷的钢种而言,带钢铸造(Strip casting)工艺方法的应用尤为有利,301系列作为热轧时缺陷频发的钢种宜使用该工艺方法。并且,为了制造出高强度,除了单纯的表面缺陷问题以外还可能具有其他显著的优点。对于奥氏体系不锈钢而言,在进行通常的连铸时,为了确保凝固相的稳定性而在凝固初期先生成δ铁素体(Delta ferrite)相,然后完成向奥氏体相的凝固。此时,铸造时残留的δ铁素体的量在基于以下理论实验式(δcal)时按钢种表现出1~10%左右,然而组织内的这种δ铁素体相的存在将会在后流程(Downstream)的轧制时对加工硬化产生影响。
δ c a l = ( C r + M o + 1.5 S i + 0.5 N b + 2 T i + 18 N i + 30 ( C + N ) + 0.5 M n + 36 + 0.262 ) × 161 - 161
在进行通常的板坯铸造之后,残留于板坯内的δ铁素体相将会为了热轧而在再热炉中受到2小时以上的加热,此时,相当一部分的δ铁素体相因固状相变而分解为奥氏体相,且由于之后的热轧也是在高温下进行,因此曾存在于板坯铸造组织中的δ铁素体相的大部分将会分解。实际上可将奥氏体不锈钢热轧钢卷的δ铁素体含量视为不足0.5%。
相反,带钢铸造工艺利用水冷辊而由钢水直接铸造约为2mm左右的薄板,因此是与基于现有的连铸法的板坯相同的铸造组织,且δ铁素体的含量表现为较高而达到1~10%范围。通常来说这样的δ铁素体相可能使高温加工性、耐蚀性等劣化,不仅如此,由于具有磁性而具有限制最终产品的用途的缺点,然而在制造冷轧压下率较高的高强度钢时,冷轧时存在微量,从而可以期待减小粒度的同时有助于激活加工硬化。
素材强度的增加是由于多种强化机构错综复杂地作用而表现出的现象。在301系列之类的亚稳定的奥氏体不锈钢中,如前所述,可以说基于变形量的应变诱导马氏体相的生成是提高加工硬化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另一方面基于合金元素的添加的固溶强化效果也重要,其中多样地表现为基于C、N之类的间隙型元素的效果以及基于Si、Mo之类的置换型元素的效果。通常,在经济的层面上是通过控制C、N等间隙型元素而推进强度改善,然而在压下率较高的高强度钢中,置换型元素可能会更加有效地作用。
以下,首先对利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组成范围以及组成范围限定理由进行详细考察。
首先,以重量%计,本发明由含量为15.0~18%的Cr、6~8%的Ni、0.05~0.09%的N、0.05~0.15%的C、0.4~1.2%的Mn、0.5~0.9%的Mo、超过1.0%且到1.5%为止的Si、1.5%以下的Cu的合金成分组成,此时的Md30温度满足25~30℃范围。Md30温度由如下的式(1)表示。
式(1):
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18.5Mo-29Cu-68Nb
更优选地,Cr为16~17wt%,Ni为6~7wt%,Mo为0.6~0.8wt%。
通常来说Si为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改善固溶强化能的元素。但如果过多地添加就可能导致热轧加工性降低的问题。因此将Si控制为至少超过1.0%且到1.5%为止,然而最优的Si范围为1.1~1.3wt%。
在本发明中,由于所述的合金设计是作为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成分而公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原因。只是在本发明中所述合金设计的特征在于通过Md30的控制而实现合金成分的最优化。
使用于本发明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是一种特征在于具有常温下亚稳定(Metastable)的微细组织的钢,是一种设计为伴随奥氏体相向应变诱导马氏体相的相变以使其在外力作用下可得到加工的钢种。表示这种奥氏体系不锈钢的亚稳定性的代表性指标由Md30表示,其可以用如下的式(1)进行表示。
式(1):
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18.5Mo-29Cu-68Nb
根据所述式而调整成分时,C、N、Mn、Ni、Cu等为用于稳定奥氏体相的元素,而Si、Cr、Mo、Nb等为用于稳定铁素体相或马氏体相的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而确定钢的相稳定性。在本发明中,特征在于将所述Md30(℃)的值控制为25~30以下。
图2为表示在通过奥氏体及铁素体稳定化元素的成分控制而改变Md30温度时基于加工的应变诱导马氏体生成量之例的曲线图。
根据图2,表示出基于Md30温度变化的相稳定性的程度,看出应变诱导马氏体的生成量随着Md30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然而这种现象随着压下率增大而表现出多少有些不同的变动,即对于Md30温度超过45度的非常亚稳定的素材而言,将冷轧压下率的50%作为顶点而不会再发生相变。即,在初始压下率下完成向加工诱导马氏体相的急剧的相变,而后不会再对基于压下率的加工硬化有帮助。相反,对于Md30为25~30的素材而言,直到冷轧压下率达到80%为止一直进行相变,并表现出强度持续增加。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制造所期望的高强度钢,需要确保这种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而使相变得到持续进行的条件,在本发明中是将这种Md30的条件设定为25~30。在图2中,利用将这样的Md30值作为代表而采用27.4℃的情形进行了实验。
当Md30的温度不足25时,基于冷轧压下的加工硬化的程度不高,而在Md30温度超过30时,如在所述图2中看到的那样,冷轧压下率以预定量为顶点而不会再发生相变,因此其效果不大。
另外,为了提高加工硬化量,可以说与这样的相变促进同样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有生产工序的控制。在本发明中,为了制造高强度奥氏体钢卷而采用了带钢铸造工艺方法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连铸工艺。与参照所述图1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带钢铸造工艺是一种利用水冷辊而由钢水直接铸造2mm左右的薄板的工艺方法,铸造出的钢板(Sheet)无需进行再加热和热轧工序而可以直接通过冷轧获得所期望的钢板形态。在高强度钢制造这一层面上,合金成分系在生产工艺之外另行成为加工硬化能的指标,然而素材内的微细组织却根据工艺的影响而变得不同。微细组织将根据晶界的大小、析出物、第二相、错位(Dislocation)以及双晶(Twin)等而确定,在这种亚稳定的奥氏体不锈钢中,连铸组织与带钢铸造组织的最大的差别可以说是在于δ铁素体相的含量差异。连铸组织因板坯再加热这一长时间的加热工序而使凝固时生成的δ铁素体相大部分被分解,相反,带钢铸造组织却由于省去这样的加热工序而使素材内存在更多的δ铁素体相。在基于冷轧压下率的极高强度钢的制造这一层面上,这样的δ铁素体相的存在将会起到深化加工硬化的作用。
图3是将通过普通的连铸工序的冷轧钢卷的微细组织与利用带钢铸造工艺方法制造的钢卷的冷轧组织进行比较的图片。在所述图3中,上部表示通过带钢铸造制造的微细组织,其晶粒度(grain size)表现出约8.5~9。相反,对于下部表示的经过连铸工序和热轧步骤的微细组织而言,晶粒度表现为约7~8。之所以这样在相同成分系中比起通过连铸生产的素材来说通过带钢铸造制造的素材的强度更高,估计还源于残留的δ铁素体的含量差异引起的粒度微细化效果,因此对于本发明而言,由于强度及硬度特性的提高而有利于应用在弹簧等高强度素材。
如图2所示,在将通过连铸与带钢铸造制造的冷轧钢卷的微细组织进行比较时,对于带钢铸造材料(上部)而言,δ铁素体相的组织内分布使得与连铸材料(下部)相比粒度较小,从而可以使δ铁素体相起到与第二相类似的固溶强化作用。
图4和图5为分别表示Md30温度变化(8℃、28℃、48℃)后作为基于冷轧压下率的机械特性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变化的曲线图。如所述图4所示,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Md30温度各不相同的素材均表现出拉伸强度成比例增加的趋势。另外对于图5而言,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Md30温度各不相同的素材也表现出硬度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的趋势,然而在Md30温度较高的情况下(48.7℃),在预定压下率以上时硬度提高程度显得微弱。由此可知,初期的压下率因应变诱导马氏体的生成而使加工硬化效果显著,然而在其生成变为饱和之后硬度的提高有限度,于是可以确认需要在冷轧压下率设定用于增加硬度的Md30条件。
根据所述图4可知,在对应于本发明钢的Md30值为25~30范围中的27.4℃的情况下(试片:C901钢种),拉伸强度的值增加到2200MPa。这是在冷轧压下率为80%以下的约为78%左右时进行的测定,因此如果实际上在冷轧压下率为80%时进行测定,则可能会进一步成比例增加。然而对于其余钢种而言,属于Md30的值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可知拉伸强度的值停留于2200MPa以下。
图6为表示为了通过控制成分而扩大加工硬化能而在Md30温度取25~30之间的范围(即,28℃左右)以进行成分最优化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改善机械性质的事实的曲线图。以图6的结果为基础可知,为了通过控制成分而扩大加工硬化能而在Md30温度取25以上到30之间的范围(即,28℃左右)时实施成分控制的例(C901钢种)中在80%的压下率下拉伸强度实质上增加到2200MPa。然而其制造使用了带钢铸造工艺方法,且铸造的钢板为2mm薄板。此时,通过带钢铸造制造的2mm素材的残留δ铁素体含量为5%以上,且之后经过钢卷的热处理以及酸洗工序以后在整个板宽度范围内仍然存在1%以上的δ铁素体相。
这样的δ铁素体相与所述图3所示的通过连铸并经过板坯再加热和热轧以及退火酸洗的部件相比,因粒度微细化而使连铸材料的粒度表现出7.5左右,相反带钢铸造材料却表现出8.5左右。
在本发明中,针对Md30以及添加置换型合金元素的亚稳定特性的奥氏体不锈钢,可利用带钢铸造工艺而获得强度改善效果。
[实施例]
以下,对为了本发明而利用15~18%的Cr的奥氏体系不锈钢并通过控制成分和工序而考察机械特性的变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表1表示通过奥氏体及铁素体稳定化元素的成分控制而改变Md30温度的成分变化之例。首先,如所述图4和图5所示,Md30温度变化(约为8℃、28℃、48℃)后基于冷轧压下率的机械特性(拉伸强度及硬度)变化。从图中可知,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Md30温度各不相同的素材都会表现出拉伸强度和硬度成比例增加的趋势,然而在Md30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约为48℃),在预定压下率以上表现出强度提高程度微弱。这是由于在初期的压下率下因应变诱导马氏体的生成而使加工硬化效果显著,然而在其生成变为饱和之后强度提高会有限度,在冷轧压下率上需要用于增加强度和硬度的适当的Md30条件。在本发明中将所述Md30的温度范围设定为25到30。
而且,在图6中为了通过控制成分而扩大加工硬化能而在Md30温度取28℃左右时实施成分控制的例(C901钢种)中,在80%的压下率下拉伸强度大致可以接近到2200MPa。当然,所述钢种作为2mm素材的薄板,其残留δ铁素体含量为5%以上,且之后经过钢卷的热处理和酸洗工序以后整个板宽度范围内仍然存在1%以上的δ铁素体相。
[表1]
在本发明中,在将经过连铸工序的素材与带钢铸造工艺的本发明素材的各方面的品质特性进行比较时,首先在固有成分系确保层面上如下:Cr含量为16.5%左右而Ni含量为6.5%左右。其特征在于,作为奥氏体稳定化元素的Mn为0.6%左右,而作为置换型合金元素的Mo和Si分别为0.7%左右和1.1%以上。作为这样的成分设计的必要条件,优选地,凝固时理论上的δ铁素体含量要设计为5%以上,并将作为亚稳定性指标的Md30温度设定为25~30范围内。而且,为了确保拉伸强度为2200MPa以上且硬度为570Hv以上的轧硬卷材料的品质特性,要利用带钢铸造工艺方法而铸造成2mm左右,此时素材的粒度应当为8.5左右,而冷轧压下率应为80%以上。
在所述的表1中,对于本发明钢的范围的发明钢1至发明钢7而言,作为本发明范围的Md30的范围表现为25~30℃,而对于比较例的比较钢1至比较钢9而言,表现为超出本发明范围的Md30。从所述表1中可知,实质上如果将Md30的范围控制为25~30并应用带钢铸造工艺而进行制造,则拉伸强度的值表现为2200MPa以上而硬度值表现为570Hv以上。
已通过所述的优选实施例而具体地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然而要注意所述的实施例只是用于进行说明,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定。而且,相信会理解只要是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就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实现多种多样的变形例。关于前述发明的权利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确定而并不局限于说明书正文的记载,且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价范围的变形和变更都将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以重量%计,由0.05~0.15%的C、0.05~0.09%的N、15~18%的Cr、6~8%的Ni、超过1.0%且到1.5%为止的Si、0.5~0.9%的Mo、0.4~1.2%的Mn、1.5%以下的Cu、Fe及其余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且Md30的范围为25~30℃,其中,所述Md30由如下的式(1)构成:
(1)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18.5Mo-29Cu-68Nb,
其中,对所述不锈钢采用80%冷轧压下率时,拉伸强度确保为2200MPa以上而硬度确保为570HV以上。
2.一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将不锈钢通过带钢铸造而制造,其中,所述不锈钢以重量%计,由0.05~0.15%的C、0.05~0.09%的N、15~18%的Cr、6~8%的Ni、超过1.0%且到1.5%为止的Si、0.5~0.9%的Mo、0.4~1.2%的Mn、1.5%以下的Cu、Fe及其余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且Md30的范围为25~30℃,其中,所述Md30由如下的式(1)构成:
(1):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18.5Mo-29Cu-68Nb,
其中,对所述不锈钢采用80%冷轧压下率时,拉伸强度确保为2200MPa以上而硬度确保为570HV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其中,针对所述不锈钢在利用带钢铸造的制造中,凝固时残留的δ铁素体含量为5.5%至7%。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其中,所述不锈钢的冷轧组织的粒度为8.5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其中,以重量%计,所述Si为1.1~1.3wt%。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其中,以重量%计,所述Cr为16~17wt%,Ni为6~7wt%,Mo为0.6~0.8wt%。
7.一种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在包括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一对辊和其两侧面上设置为形成钢水池的边缘挡板以及用于向所述钢水池的上表面供应惰性的氮气的弯月形防护件的带钢铸造装置中,铸造奥氏体不锈钢,并控制为使凝固时残留的δ铁素体含量成为5%以上且10%以下,其中,以重量%计,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由0.05~0.15%的C、0.05~0.09%的N、15~18%的Cr、6~8%的Ni、超过1.0%且到1.5%为止的Si、0.5~0.9%的Mo、0.4~1.2%的Mn、1.5%以下的Cu、Fe及其余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且Md30的范围为25~30℃,其中,所述Md30由如下的式(1)构成:
(1)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18.5Mo-29Cu-68Nb,
其中,对所述不锈钢采用80%冷轧压下率时,拉伸强度确保为2200MPa以上而硬度确保为570HV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中,对通过所述带钢铸造而获得的铸造组织的不锈钢采用80%冷轧压下率时,制造成2mm以下的薄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不锈钢的冷轧组织的粒度为8.5以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中,以重量%计,所述Si为1.1~1.3wt%。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中,以重量%计,所述Cr为16~17wt%,Ni为6~7wt%,Mo为0.6~0.8wt%。
CN201280065481.3A 2011-12-28 2012-12-28 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5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10144126 2011-12-28
KR10-2011-0144126 2011-12-28
PCT/KR2012/011696 WO2013100687A1 (ko) 2011-12-28 2012-12-28 고강도 오스테나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강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5805A CN104105805A (zh) 2014-10-15
CN104105805B true CN104105805B (zh) 2016-11-02

Family

ID=48698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548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5805B (zh) 2011-12-28 2012-12-28 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799569A4 (zh)
JP (1) JP6150819B2 (zh)
KR (1) KR101623290B1 (zh)
CN (1) CN104105805B (zh)
WO (1) WO20131006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1492B (zh) * 2015-03-20 2019-09-20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超硬态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08787B1 (ko) * 2016-06-09 2017-02-21 박동배 표면 실장용 전도성 가스켓의 제조방법
CN105886955A (zh) * 2016-06-13 2016-08-24 苏州双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耐低温性能的钢
CN106167849B (zh) * 2016-06-17 2018-05-04 浙江大学 一种高强高韧全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方法
JP6738671B2 (ja) * 2016-07-01 2020-08-12 日鉄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ステンレス鋼板
JP6815766B2 (ja) * 2016-07-08 2021-01-20 日鉄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ステンレス鋼
KR102030162B1 (ko) * 2016-12-23 2019-11-08 주식회사 포스코 가공성 및 표면특성이 우수한 오스테나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강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7083519A (zh) * 2017-02-22 2017-08-22 广东鑫发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冷轧精密弹簧钢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0264B (zh) * 2017-04-27 2019-04-26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双辊薄带铸轧生产工艺
CN109136465A (zh) * 2018-09-03 2019-01-04 江阴市天虹金属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航天航空用轻质高强度不锈钢的冶炼方法
KR102169457B1 (ko) 2018-12-18 2020-10-23 주식회사 포스코 고강도 스테인리스강
KR102265212B1 (ko) * 2019-07-15 2021-06-15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비자성 오스테나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강
KR102272785B1 (ko) * 2019-10-29 2021-07-05 주식회사 포스코 항복비가 향상된 오스테나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강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676355B (zh) * 2020-07-23 2022-01-28 东北大学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在线固溶处理工艺
CN115948690A (zh) * 2022-12-26 2023-04-11 浦项(张家港)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不锈钢带、精密冷轧不锈钢带及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0538A (ja) * 1992-02-19 1993-09-07 Nippon Steel Corp 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薄帯状鋳片および薄板の製造方法
CN1113661A (zh) * 1993-08-25 1995-12-20 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 具有优良冲压成型性和热加工性的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法
JPH10121208A (ja) * 1996-10-15 1998-05-12 Nippon Steel Corp 耐伸線縦割れ性に優れた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線
JP2000063947A (ja) * 1998-08-21 2000-02-29 Kawasaki Steel Corp 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の製造方法
JP2005290538A (ja) * 2004-03-08 2005-10-20 Nippon Steel & Sumikin Stainless Steel Corp 剛性率に優れた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50599B1 (ko) * 2004-12-28 2006-11-29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스트립캐스팅공정에 의한 우수한 품질의 오스테나이트계스테인리스강의 제조방법
JP2008248271A (ja) * 2007-03-29 2008-10-16 Daido Steel Co Ltd 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線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4187B2 (ja) * 1976-02-10 1983-12-03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成形性が優れ、耐食性、耐時期割れ性の良好なオ−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板
JPS5856746B2 (ja) * 1980-04-15 1983-12-16 日本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プレス成形性および耐食性の良好なオ−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
JPS6077963A (ja) * 1983-10-03 1985-05-02 Kawasaki Steel Corp 車両用オ−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
JP2977366B2 (ja) * 1992-04-16 1999-11-15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薄板の製造方法
JP4489928B2 (ja) * 2000-11-09 2010-06-23 新日鐵住金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高強度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線
JP4212553B2 (ja) * 2002-05-08 2009-01-21 新日鐵住金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捻回値・剛性率に優れる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97601A (ja) * 2007-05-31 2008-12-11 Nisshin Steel Co Ltd プレスプレート用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0538A (ja) * 1992-02-19 1993-09-07 Nippon Steel Corp 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薄帯状鋳片および薄板の製造方法
CN1113661A (zh) * 1993-08-25 1995-12-20 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 具有优良冲压成型性和热加工性的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法
JPH10121208A (ja) * 1996-10-15 1998-05-12 Nippon Steel Corp 耐伸線縦割れ性に優れた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線
JP2000063947A (ja) * 1998-08-21 2000-02-29 Kawasaki Steel Corp 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の製造方法
JP2005290538A (ja) * 2004-03-08 2005-10-20 Nippon Steel & Sumikin Stainless Steel Corp 剛性率に優れた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50599B1 (ko) * 2004-12-28 2006-11-29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스트립캐스팅공정에 의한 우수한 품질의 오스테나이트계스테인리스강의 제조방법
JP2008248271A (ja) * 2007-03-29 2008-10-16 Daido Steel Co Ltd 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強度ステンレス鋼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00687A1 (ko) 2013-07-04
KR101623290B1 (ko) 2016-05-20
JP6150819B2 (ja) 2017-06-21
CN104105805A (zh) 2014-10-15
JP2015508453A (ja) 2015-03-19
EP2799569A1 (en) 2014-11-05
KR20140103297A (ko) 2014-08-26
EP2799569A4 (en)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5805B (zh) 高强度奥氏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71095B (zh) 马氏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60703B (zh) 一种780MPa级冷轧双相带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81778B (zh)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71092B (zh) 面内各向异性小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91174B (zh) 抗拉强度750MPa级热轧相变诱发塑性钢及制造方法
CN104711492B (zh) 一种超硬态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03541A (zh) 冷加工性和淬透性优良的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19865B (zh) 一种易开盖用冷轧镀锡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3305755B (zh) 一种薄带连铸低碳微合金高强钢带制造方法
CN110453146A (zh) 一种无屈服平台的Cr合金化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2431B (zh) 一种深冲成型用无磁不锈钢冷轧板及制备方法
CN104379791A (zh) 一种含锰钢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58133A (zh) 一种1000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18835A (zh) 精冲性优良的中高碳热轧带钢及生产方法
CN103710635A (zh) 一种600MPa级含铬、铌热轧双相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87867A (zh) 节约型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3105A (zh) 一种汽车结构用热轧带钢及制造方法
CN103320701A (zh) 一种铁素体贝氏体先进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08861A (zh) 一种具较低Mn含量的冷轧高强塑积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52998A (zh) 一种800MPa级热轧相变诱导塑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46176A (zh) 一种消除马氏体时效不锈钢薄带中δ铁素体的铸轧方法
CN101476086A (zh) 一种经济型塑料型腔模具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32838A (zh) 成型性和抗皱性得到提高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47004A (zh) 一种热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