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504B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4504B
CN104094504B CN201280009216.3A CN201280009216A CN104094504B CN 104094504 B CN104094504 B CN 104094504B CN 201280009216 A CN201280009216 A CN 201280009216A CN 104094504 B CN104094504 B CN 104094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otor
armature spindle
senso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92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4504A (zh
Inventor
永山孝
山田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94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4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3/00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linear or angular speeds
    • G01P3/42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P3/44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 G01P3/48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 G01P3/481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of pulse signals
    • G01P3/487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of pulse signals delivered by rotating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5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bearing-shields or en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第一支架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定子铁芯的第一侧,并且固定到第一轴承壳体。第二支架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侧,并且固定到第二轴承壳体。转子包括由轴承可转动地支承的轴,和附着的转子铁芯。转子铁芯面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通风扇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一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轴上。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架之间的通风道构造成将空气从吸气口抽吸到所述第一支架的一部分上。旋转探测电路包括固定到通风扇的被探测部分,且位于通风道内。可操作地探测所述被探测部分的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通风道中,与所述被探测部分相对置。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驱动铁路车辆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铁路车辆(下面称为“车辆”)中,主电动机(下面称为“电动机”)一般装载在位于车身下面的台车(cart)中。这台电动机的扭矩经由接头和正齿轮对传递到车轮,并且用于移动所述车辆。
维修周期的延长,即对电动机两次维修之间的时间周期更长的需求,正在增加。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希望研发一种全封闭型电动机。
下面介绍全封闭型电动机的结构。在全封闭型电动机中,圆筒形框架的内周侧设有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具有定子线圈。支架和壳体附着到所述框架的两端部,所述支架和壳体包括密封罩。轴承分别安装在这些支架和壳体中。
转子轴延伸穿过所述密封罩,并且两端部都由轴承支承,且能够自由旋转。转子铁芯附着到所述转子轴的中心部分,并且定位在定子铁芯内侧。通风扇在所述密封罩中附着到转子轴上。迷宫密封部分形成在通风扇的外周部和支架之间。
吸入口形成在支架的轴承的外周部中,外部空气从这个吸入口被导向到通风扇中心部分,并且通过支架的通风道排放到外部。
对于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电动机而言,外部空气不在设备内部循环,因而设备内部不被灰尘弄脏。由此,消除或减小了拆卸所述设备以使电动机内部可清洁的需求。
所述电动机包括随转子旋转的探测部分,和探测所述探测部分以便执行旋转控制和车辆制动控制的速度传感器。这些探测部分和速度传感器位于密封罩外侧并且由盖子覆盖以遮断外部空气。
因为用于铁路车辆的电动机安装在台车的狭窄附着空间中,通常存在空间限制。因此当速度传感器和探测部分附着到密封罩的外侧(其中速度传感器和探测部分如所述的那样被覆盖)时,电动机(包括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轴线方向尺寸变小。当电动机的轴线方向尺寸变得更小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将因而下降。
发明内容
这里公开了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定子铁芯。所述电动机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固定到它的第一轴承壳体,并且所述第一轴承壳体保持轴承。所述电动机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固定它的第二轴承壳体,并且所述第二轴承壳体保持轴承。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包括由轴承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子轴;和附着到所述转子轴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面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通风扇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一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上。通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轴承壳体和第一支架之间,并且所述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吸入口抽吸到第一支架的外周部。所述电动机还具有旋转探测电路,其包括被探测部分和传感器。所述被探测部分固定到所述通风扇并且位于通风道内。所述传感器可操作地探测所述被探测部分。所述传感器设置在通风道中并且与所述被探测部分相对置地定位。
这里公开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定子铁芯。所述电动机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固定它的第一轴承壳体,并且所述第一轴承壳体保持轴承。所述电动机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固定它的第二轴承壳体,并且所述第二轴承壳体保持轴承。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包括由轴承可旋转地支承的转子轴,和附着到所述转子轴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面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第一通风扇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一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第一通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轴承壳体和第一支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吸入口抽吸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部。第二通风扇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二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第二通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二轴承壳体和第二支架之间,并且所述第二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吸入口抽吸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部。所述电动机还具有旋转探测电路,其包括被探测部分和传感器。所述被探测部分固定到所述第一通风扇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风道内。所述传感器可运行以探测所述被探测部分。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道中并且与所述被探测部分相对置地定位。
这里公开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定子铁芯。所述电动机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定子铁芯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固定到它的第一轴承壳体,并且所述第一轴承壳体保持轴承。所述电动机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固定它的第二轴承壳体,并且所述第二轴承壳体保持轴承。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包括由所述轴承可旋转地支承的转子轴和附着到所述转子轴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面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第一通风扇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一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上。第一通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轴承壳体和第一支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吸入口抽吸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部。第二通风扇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二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上。第二通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二轴承壳体和第二支架之间,并且所述第二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吸入口抽吸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部。所述电动机还具有旋转探测电路,其包括被探测部分和传感器。所述被探测部分固定到所述第二通风扇并且位于所述第二通风道内。所述传感器可运行以探测所述被探测部分。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道中并且与所述被探测部分相对置地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关于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纵截面;
图2是与图1中的线A-A对齐的电动机的横截面;
图3是关于第二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横截面;
图4是示出关于第三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纵截面;
图5是示出关于第四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纵截面和排出口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关于第五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纵截面和排出口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关于第五实施例的修改的电动机的排出口部分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8是示出关于第六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纵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解释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表示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冗余解释被省略。每个附图示出实施例的模拟图以用于帮助理解它。在每个附图中,形状、尺寸、比例等可能与实际设备不同,考虑到公众已知的技术,根据下述解释能够适当地作出它们的设计变型。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全封闭型电动机的纵截面图。图2是示出与图1中的线A-A对齐的电动机的驱动侧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该电动机包括圆筒形材料,例如圆筒形定子铁芯1。一对环形铁芯保持架3和3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定子铁芯1的两端部上。多个连接板2被配置并且分别在定子铁芯1的轴线方向上延伸,这些连接板2连接两个铁芯保持架3和3与定子铁芯1的外周并且固定到它上。多个连接板2在定子铁芯1的圆周方向上保持一定间隔,并且定位在定子铁芯1。冷却通风道2a由每个连接板2和定子铁芯1的外周面形成。
近似圆筒形的第一支架5由铝合金等形成,并且在定子铁芯1的驱动侧端部处附着到铁芯保持架3。环形轴承支架(第一轴承壳体)7在第一支架5的尖端侧用螺栓同中心地联结(conclude)。构成在第一轴承9中的第一轴承部分30用螺栓联结到轴承支架7的中心部分。
由铝合金等形成的碗形的第二支架6附着到铁芯保持架3,并且定位在定子铁芯1的与驱动端部侧相对的端部侧。第二支架6具有包括轴承壳体8的第二轴承,轴承壳体8具有在其中构成的球轴承10并且用螺栓联结到第二支架6的中心部分。
该电动机的罩(体)由定子铁芯1、环形铁芯保持架3和3、第一支架5、第一轴承壳体7、第二支架6、第一轴承部分30和第二轴承壳体8组成。
定子铁芯1具有多个层叠的环形金属板,环形金属板包括磁性材料(例如硅钢板)。
在轴线方向上伸长的多个槽形成在定子铁芯1的内周缘中,并且定子线圈17嵌入到这些槽中。定子线圈17的线圈端部在轴线方向上突出到定子铁芯1的两端部侧外。所述定子由定子铁芯1和定子线圈17组成。
圆柱形转子铁芯12定位在与定子铁芯1相同的轴线上且距定子铁芯1内侧维持间隙G。转子轴11在相同轴线上附着到转子铁芯12的中心部分。转子轴11的两端部由滚柱轴承9和球轴承10支承,且能够自由旋转。转子轴11在相同轴线上在一个罩中延伸。
转子轴11和转子铁芯12组成转子16。转子轴11的驱动侧边缘部分11a延伸到设备外侧。用于连接驱动正齿轮对的接头附着到转子轴11的驱动侧边缘部分11a。
转子铁芯12包括几个层叠的磁性材料(例如包括硅钢板的环形金属板)。转子铁芯12由附着到转子轴11的一对铁芯保持架13a和13b支撑以使得转子铁芯12可从轴线的任一侧插入。铁芯保持架板13a和13b环形地形成,并且外直径稍微小于转子铁芯12的外直径。
分别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形成在转子铁芯12的外周部中。转子线棒14嵌入转子铁芯12的每个槽中。转子线棒14的两端部突出到转子铁芯12外部。转子线棒14的悬臂部分连接到端部环15和15。感应电动机的篮式转子用转子线棒14和端部环15形成。通过向定子线圈17通电,转子铁芯12被引导并且旋转。当转子铁芯12旋转时,转子轴11旋转。
为了抑制转子产生的热和实现更紧凑的电动机,代替篮式转子,所述转子可包括位于转子铁芯中的永磁体以形成永磁体形式的电动机。
通风扇18在驱动端部侧处的第一轴承部分30和转子铁芯12之间在相同轴线上附着到转子轴11上。
通风扇18能够随着转子轴11自由地旋转。通风扇18通常形成为漏斗形的形状。通风扇18主要由主板18a和推进叶片18b组成。主板18a从转子铁芯12侧朝向第一支架5倾斜和伸长。多个推进叶片18b在面向轴承支架7的侧上设置在主板18a中。
主板18a经由铁芯保持件13a在多个面上接触转子铁芯12。在主板18a的外周部和第一支架5内侧部分的内周缘突出部分的相互嵌合处保持微小间隙。这个圆环形的微小间隔部分相互形成在凸凹形状的大致两段结构中,并且形成迷宫结构部32。多个翅片形成在轴承支架7和与它相对的外表面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推进叶片18b设置在主板18a的外周部中。推进叶片18b分别呈放射状地延长。推进叶片18b沿着主板18a的圆周以规则的间隔设置在主板中。
如图1所示,多个吸气口19形成在轴承支架7中。这些吸气口19通到第一轴承部分30外侧并且沿着转子轴11以同中心的方式设置。轴承支架7的中心部分具有沿着转子轴11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设备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7a。环形排出口20形成在突出部7a的突出端部中。排出口20形成在与转子轴11相同的轴线上。
排出口20放置在主板18a的通风扇18的中心部分附近并且转子轴11附近。在轴承支架7中,引导通道23沿着转子轴11的轴线方向从吸气口19延伸。轴承支架7从主板18a的中心部分延伸到排出口20。多个引导通道23形成在轴承支架7中。
主板18a的外表面和轴承支架7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支架5的外周部被占用而形成通风道5a。从主板18a的中心部分,这个通风道5a占用第一支架5的外周,并且放射状地延长。通风道5a由通风扇18的主板18a和迷宫结构部32从本体内侧分割。通风扇18的推进叶片18b定位在通风道5a中。通风道5a与多个由定子铁芯1和连接板2形成的冷却通风道2a连通。
因为定子线圈17和转子线棒14在电动机运转时产生热,由于通风道5a制成为使冷却用外部空气积极地通风并且电动机的温度不升高,性能能够被维持。这个冷却动作如下。
电动机旋转将使通风扇18和转子轴11旋转。通风扇18的推进叶片18b部分产生风。冷的外部空气从轴承支架7的吸气口19流入。外部空气流过引导通道23和排出口20,并且被导向而流到转子轴11附近和主板18a的中心部分。冷却风流过通风道5a内侧,从主板18a的中心部分进入到主板18a的外表面上的外周侧。转子线棒14产生的热经由转子铁芯12的主板18a、铁芯保持架13a和通风扇传递到主板18a。能够传递到主板18a的热从主板18a和推进叶片18b辐射。
这种结构能够使其冷却转子线棒14。同时,推进叶片18b产生的风从第一支架5的通风道5a流入到多个冷却通风道2a中。该风在通过这些冷却通风道2a冷却定子铁芯1后排出到外侧。定子线圈17产生的热散布到定子铁芯1,该热从定子铁芯1的外周面辐射到冷却空气中。
热从定子铁芯1的不由连接板2直接环绕的表面自动辐射到外部空气中,并且热的产生受到进一步控制。由此能够冷却定子线圈17。
另一方面,为了准备用于旋转控制和车辆致动控制的目的的电动机,设置探测电动机转数的旋转探测电路。所述旋转探测电路(例如PG传感器21,它是一个磁性传感器)随着转子轴11一起旋转,并且包括有可由PG传感器探测的探测部分50。
如图1和图2所示,PG传感器21附着到第一支架5的外周部,并且从第一支架突出到通风道5a中。PG传感器21在直径方向上延长到转子轴11,并且感知端部定位在通风道5a中。
探测部分50具有磁体22,例如用铁制成的环形齿轮板。这个齿轮板22用许多齿53组成,齿轮板22的外周部在不齐平的线上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以预定齿距配置这些齿53。
在通风扇18的主板18a的外周部上,齿轮板22固定到迷宫结构部32外侧。齿轮板22配置在通风道5a中同时定位在与转子轴11相同的轴线上。齿轮板22和PG传感器21沿着转子轴11的直径方向定位。PG传感器21相对于齿轮板22定位在直径方向的外侧。
PG传感器21的探测端部以距离齿53预定间隔(例如约1mm)放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且与齿53相对置。
PG传感器21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排出口20上方(在这里,PG传感器21是穿过转子轴11中心的水平线B的上部部分)。
根据这个实施例,PG传感器21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转子轴11正上方。
在上述结构中,电动机的旋转还使齿轮板22与通风扇18旋转。如果齿轮板22的齿53通过PG传感器21的探测端部,PG探测器21将探测到这个齿53,并且输出脉冲信号。通过探测PG传感器21输出的脉冲信号可探测电动机的转数和转速。
如上所述组成的电动机的定子铁芯1的附着臂54的最终固定用铁路车辆的转向构架和螺栓执行。通过经由在转子轴11的驱动端部部分11a处的接头(未示出)而与驱动机构的正齿轮对结合,电动机安装在车辆中。电动机的扭矩从驱动机构的正齿轮对传递到车轮,用于使车辆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组成的全封闭型电动机,定子线圈17、转子线棒14和容纳它们的设备的内侧用定子第一支架5、通风扇18的主板18a、轴承壳体8和第二支架6环绕。所述设备的内侧通过设置在通风扇18和第一支架5之间的迷宫结构部32阻挡外部空气。定子线圈17产生的热经由流过定子铁芯1的冷却通风道2a和定子铁芯1的外周面的冷却风辐射到外部空气中。
转子线棒14产生的热辐射到从通风扇18流过通风道5a的冷却风中。这种结构能够形成全封闭型电动机。以这种方式改进的全封闭型电动机不将外部空气引入到所述设备的内侧,因而过滤器和设备内侧的清洁可能变得不是必需的,并且减少维修。
因为所述装置的内侧不变脏,定子线圈的绝缘性能因而保持永久良好。
PG传感器21和齿轮板22探测电动机的转速,它们设置在形成于通风扇18和轴承支架7之间的通风道5a中。因此,与这些旋转探测电路设置在设备外侧并且被覆盖的情形相比,电动机的轴线方向尺寸的增加能够被控制。
因此,即使设置了旋转探测电路,使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轴线方向尺寸变得更小也不是必需的,并且电动机的功率损失被避免。
因为PG传感器21和齿轮板22沿着转子轴11的直径方向设置,即使当转子16在轴线方向上随着运转时产生的热而热膨胀时,PG传感器和齿轮板22只在轴线方向上稍微位移,并且它们能够将它们之间的间隙维持到一预定值。
由此,由PG传感器21而稳定并且能够进行转速探测。
PG传感器21位于齿轮板22的外侧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在通风道5a中设置在排出口20上方。
由此能够显著降低因在PG传感器21和齿轮板22之间的外来物质的击打(catch)而引起的旋转探测电路的损坏,并且能够提供具有旋转探测电路的全封闭型电动机。如果电动机旋转,通风扇18将旋转,外部空气将从吸入口19进入并且从排出口20流经通风道5a和冷却通风道2a。在目前境况下,灰尘、砂尘(约0.5或更大的灰尘)等可能随着外部空气进入到通风道5a中。
如图2所示,从吸入口19进入的灰尘一度在转子轴11附近流动,通过排出口20排出。此时,因为推进叶片18b的吸入操作,小灰尘(小于0.5mm的灰尘)S1大部分在转子轴11位置处反转。小灰尘从冷却通风道2a通过第一支架5的通风道5a随着冷却空气排出到外部。
在大砂尘S2撞到转子轴11的瞬间,大砂尘S2的速度下降。随着大砂尘S2的降低的速度和重量,大砂尘S2朝向转子轴11下方的方向降落。也就是说,侵蚀到PG传感器21和齿轮板22之间的间隙部分中的大砂尘通过转子轴11下方的冷却通风道2a被吹到外侧。因此,通过将PG传感器21设置在垂直方向上在转子轴11的中心上方,砂尘等不能到达PG传感器21和齿轮板22之间,并能够禁止侵蚀。
根据上述实施例能够得到转速稳定的且输出功率不降低的全封闭型电动机。
接着解释关于其它实施例的电动机。在下述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冗余解释。
图3是示出关于第二实施例的全封闭型电动机的旋转探测电路部分的截面图。在第二实施例中,组成旋转探测电路的PG传感器的布置位置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PG传感器21设置在第一支架5的外周部中且不是位于转子轴11的垂直方向上。然而,PG传感器21在垂直于排出口20的方向上设置在排出口20上方的位置处。设置在定子铁芯1外周的四个冷却通风道2a中的一个上部通风道被封闭,并且PG传感器21设置在所述封闭的上部冷却通风道的位置中。PG传感器21固定到第一支架5并且延伸到通风道5a中。PG传感器21沿着齿轮板22和转子轴11的直径方向定位。
冷却通风道2a和PG传感器21可改变多种位置和数量。还在如上所述组成的第二实施例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4示出关于第三实施例的全封闭型电动机的纵截面。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机包括位于转子轴11的与驱动侧相对侧处的通风扇60。
通风扇60在与驱动端部侧相对的端部侧处的轴承10,和转子铁芯12之间同轴地附着到铁芯保持架13b,并且能够与转子轴11一起自由地旋转。通风扇60具有主板60a和多个推进叶片60b,主板60a主要形成为漏斗形的形状,多个推进叶片60b设置在主板外表面的外周部中。多个推进叶片60b以预定间隔设置在主板外表面的外周部中,同时分别放射状地延长。
主板60a经由铁芯保持架13b在多个面上接触转子铁芯12。主板60a的外周部和第二支架6的设备内侧的突出部分的内周缘保持圆环形的微小间隙并且二者相互嵌合。这个圆环形的微小间隔部分相互形成在凸凹形的大致二段结构中,并且形成迷宫结构部62。利用这个迷宫结构部62,电动机的内侧和外部空气被遮断,获得完全被封闭的电动机。
通风道64形成在主板60a的外表面和轴承壳体8的内侧之间,并且多个吸气孔66形成在轴承壳体8的轴承10外侧中,且多个吸气孔66与通风道64连通。多个排出口68形成在轴承壳体8的外周部与第二支架6中并且与通风道64连通。
通风扇60与转子轴11一起旋转,并且在从吸气孔66吸入外部空气且由通风扇60的推进叶片60b流过通风道64后,外部空气从排出口68排出到所述设备的外侧。转子线棒14产生的热经由转子铁芯12和铁芯保持架13b传递,来自从主板60a外表面的冷却空气辐射热。如同第一实施例,PG传感器21和齿轮板22组成旋转探测电路,它们设置在驱动端部侧上的通风道5a中。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获得了冷却能力改善的全封闭型电动机,且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旋转探测电路不仅可设置在转子轴11的驱动侧中,而且可设置在与驱动侧相对侧中。在这种情况下,齿轮板附着到通风扇60且定位在与驱动侧相对侧上的通风道中。PG传感器附着到第二支架6或轴承壳体8并且定位在通风道中。
图5示出关于第四实施例的全封闭型电动机的纵截面和排出口的正视图。在第四实施例中,将吸入的冷却空气送出到通风道5a的排出口20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如图5所示,轴承支架7在中心部分中设置在轴承9的周缘中,轴承支架7具有近似圆筒状的突出部7a,突出部7a突出到所述设备的内侧,圆环形排出口20形成在突出端中。排出口20形成为相对于转子轴11的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偏心,并且形成在转子轴11的中心中。也就是说,在突出部7a的上部部分和通风扇18的主板18a之间的间隙小于突出部7a的下部部分和主板18a之间的间隙。由此,在通风道5a中,对于在垂直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即位于PG传感器21侧的部分,宽度比下部通风道狭窄。
通过具有这种结构,即使在大的灰尘,例如砂尘,随着冷却空气从吸入口19吸入时,这种灰尘也难以流入到具有狭窄宽度的上部部分的通风道5a中,这变得能够更确实无疑地防止到达PG传感器21。
图6是关于第五实施例的全封闭型电动机的纵截面和放大显示排出口的截面图。根据第五实施例,将吸入的冷却空气送出到通风道5a的排出口20的构成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如图6所示,轴承支架7具有近似圆筒形的突出部7a,轴承支架7在中心部分中设置在轴承9的周缘中,突出部7a突出到所述设备的内侧,并且圆环形排出口20形成在突出端中。排出口20形成在转子轴11的中心并且在与转子轴11同一轴线上。突出部7a的在垂直方向上的上部部分比下部部分更延伸靠近通风扇18的主板18a侧。
由此,排出口20的上部部分比下部部分更接近转子轴11,并且更转向转子轴的中心侧,即PG传感器21及相反侧。根据本实施例,排出口20的整个圆周都连续地形成并且排出口20相对于转子轴11成斜角地倾斜。
通过具有这种结构,即使当大的灰尘,例如砂尘,随着冷却空气从吸入口19吸入时,这种灰尘能从排出口20(在垂直方向上)向下排出。
因此,灰尘变得难以流入到上部通风道5a中,这能够更确实无疑地防止灰尘到达PG传感器21。
在上述结构中,虽然排出口20的整个圆周都是连续地形成的,如图7所示,排出口20只在突出部7a的垂直方向上的上半部分,而不是底部部分,向通风扇18的主板18a侧延伸。
由此,排出口20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更接近转子轴11,更转向转子轴的中心侧,即PG传感器21及相反侧。排出口20也具有如上述内容的构成,灰尘变得难以流入到上部通风道5a中,并且变得更确实无疑地防止灰尘到达PG传感器21。
图8示出关于第六实施例的全封闭型电动机的纵截面。根据第六实施例,齿轮板22和PG传感器的附着位置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齿轮板22形成为圆筒形的并且固定到通风扇18的推进叶片18b。齿轮板22定位在与转子轴11相同的轴线上,并且定位在通风道5a中。齿轮板22的轴承支架7侧的端部在整个圆周上都形成为凸凹不平的,且由多个齿53构成。
PG传感器21附着到轴承支架7,并且沿着近似平行于转子轴11的方向延伸到通风道5a中。
PG传感器21的探测端部放置在距离齿轮板22的齿53的预定间隙,例如1mm中,且与齿轮板22的齿53相对置。PG传感器21放置在转子轴11和排出口20的上部位置上。因而,PG传感器21不仅可以放置在第一支架5的外周部中,而且还可以放置在其它位置中。
还在如上所述组成的第六实施例中,如同上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能够大幅降低因PG传感器21和齿轮板22之间的外来物质的击打而对旋转探测电路造成的损坏,此外,能够提供具有旋转探测电路的全封闭型电动机。
还在如上所述的第六实施例中能够获得旋转速度探测是稳定的但输出功率不降低的全封闭型电动机,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运行阶段,在不偏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改变部件和具体化。利用上述实施例当前提示的多个部件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多个发明。例如,一些部件可以从所示实施例的全部部件中去除。不同实施例具有的部件可以适当地组合。
尽管已经描述了某些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示例示出,而不意图限值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确实,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条件下,这里描述的新颖的方法和装置可以以多种其它形式实现;而且,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做出在形式方面的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意图覆盖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这些形式或修改。

Claims (20)

1.一种电动机,包括:
定子铁芯;
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架;
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轴承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壳体保持轴承;
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架;
固定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轴承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壳体保持轴承;
转子,其包括:
转子轴,其由所述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和
转子铁芯,其附着到所述转子轴,其中,所述转子铁芯面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
通风扇,其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一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上;
形成在所述第一轴承壳体和第一支架之间的通风道,其中,所述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一个或更多个吸入口抽吸到第一支架的外周部;和
旋转探测电路,包括:
在所述通风道内固定到所述通风扇的被探测部分;和
传感器,其可操作地探测所述被探测部分,其中,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通风道中并且与所述被探测部分相对置地定位,并且其中当所述转子轴平行于地面定向时,整个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动机的所有所述吸入口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迷宫结构通过由第一支架的内部部分与所述通风扇的外周部以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地嵌合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置中地定位在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部并且延伸到所述通风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上方并且从所述转子轴的轴线水平地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探测部分包括固定到所述通风扇的齿轮板;和
所述齿轮板具有沿着所述板的圆周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板定位在所述迷宫结构外侧,并且所述齿轮板和传感器布置在沿着转子轴的圆周的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扇包括多个推进叶片;
所述被探测部分包括固定到所述推进叶片的齿轮板;和
所述齿轮板具有沿着所述板的圆周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包括:
在所述第一轴承壳体中形成的圆筒形突出部;和
在所述圆筒形突出部中形成的排出口,其中,所述排出口是偏心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包括在所述第一轴承壳体中形成的圆筒形突出部,其中,所述圆筒形突出部的上部部分比所述圆筒形突出部的底部部分进一步向所述通风扇延伸。
11.一种电动机,包括:
定子铁芯;
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架;
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轴承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壳体保持轴承;
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架;
固定到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轴承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壳体保持轴承;
转子,包括:
由所述轴承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子轴;和
附着到所述转子轴的转子铁芯,其中,所述转子铁芯面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
第一通风扇,其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一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
第一通风道,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轴承壳体和第一支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一个或更多个吸入口抽吸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部;
第二通风扇,其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二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和
形成在所述第二轴承壳体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第二通风道,其中,所述第二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一个或更多个吸入口抽吸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部;和
旋转探测电路,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风道内固定到所述第一通风扇的被探测部分;和
可操作地探测所述被探测部分的传感器,其中,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道中且与所述被探测部分相对置地定位,并且其中当所述转子轴平行于地面定向时,整个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动机的所有所述吸入口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迷宫结构通过由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部分与所述第一通风扇的外周部以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地嵌合而形成;和
第二迷宫结构通过由所述第二支架的内部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风扇的外周部以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地嵌合而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置中地定位在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部并且延伸到所述第一通风道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上方并且从所述转子轴的轴线水平地偏移。
16.一种电动机,包括:
定子铁芯;
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架;
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轴承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壳体保持轴承;
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到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架;
固定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轴承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壳体保持轴承;
转子,包括:
由所述轴承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子轴;和
附着到所述转子轴的转子铁芯,其中,所述转子铁芯面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
第一通风扇,其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一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
形成在所述第一轴承壳体和第一支架之间的第一通风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一个或更多个吸入口抽吸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部;
第二通风扇,其在所述转子铁芯和第二轴承壳体之间附着到所述转子轴;和
形成在所述第二轴承壳体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第二通风道,其中,所述第二通风道构造成将外部空气从一个或更多个吸入口抽吸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部;和
旋转探测电路,包括:
在所述第二通风道内固定到所述第二通风扇的被探测部分;和
可操作地探测所述被探测部分的传感器,其中,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道中且与所述被探测部分相对置地定位,并且其中当所述转子轴平行于地面定向时,整个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动机的所有所述吸入口的上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迷宫结构通过由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部分与所述第一通风扇的外周部以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地嵌合而形成;和
第二迷宫结构通过由所述第二支架的内部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风扇的外周部以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地嵌合而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置中地定位在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上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固定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部且延伸到所述第二通风道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上方且从所述转子轴的轴线水平地偏移。
CN201280009216.3A 2011-02-18 2012-01-26 电动机 Active CN1040945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3444A JP5951182B2 (ja) 2011-02-18 2011-02-18 電動機
JP2011-033444 2011-02-18
PCT/JP2012/000489 WO2012111259A2 (en) 2011-02-18 2012-01-26 Electric mo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504A CN104094504A (zh) 2014-10-08
CN104094504B true CN104094504B (zh) 2016-11-09

Family

ID=45571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9216.3A Active CN104094504B (zh) 2011-02-18 2012-01-26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00191B2 (zh)
EP (1) EP2681826B1 (zh)
JP (1) JP5951182B2 (zh)
CN (1) CN104094504B (zh)
BR (1) BR112013020664B1 (zh)
SG (1) SG192804A1 (zh)
WO (1) WO201211125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83080B1 (ko) * 2009-03-12 2016-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용 실외기
JP5797183B2 (ja) * 2012-11-30 2015-10-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電動機の外扇カバー
DE102012112892A1 (de) * 2012-12-21 2014-07-1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aschine
JP6071778B2 (ja) * 2013-06-27 2017-02-01 株式会社東芝 車両用電動機及び鉄道車両
KR102063727B1 (ko) * 2013-11-05 2020-01-0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오일 냉각 방식 모터용 냉각 구조
JP5968575B2 (ja) 2014-03-25 2016-08-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全閉形主電動機
JP6352701B2 (ja) * 2014-07-01 2018-07-04 株式会社東芝 全閉型電動機
FR3024611B1 (fr) * 2014-08-01 2016-09-02 Alstom Transp Tech Moteur electrique et procede de demontage
JP6007951B2 (ja) 2014-08-20 2016-10-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
EP3252931A1 (de) 2016-05-30 2017-12-06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Lagerschild für einen bürstenlosen elektromotor
CN106253556B (zh) * 2016-08-13 2018-11-23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用永磁牵引电机
CN106208499A (zh) * 2016-08-13 2016-12-07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永磁电机通风冷却结构
CN106208584A (zh) * 2016-08-13 2016-12-07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永磁电机
US10958140B2 (en) * 2017-02-02 2021-03-23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US10141823B2 (en) * 2017-02-27 2018-11-27 Autel Robotics Co., Ltd. Motor, gimbal, and mechanical arm having the same
EP3611828A1 (de) * 2018-08-16 2020-02-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ynamoelektrische rotatorische maschine mit einer luftspaltkapselung
DE112019007179T5 (de) * 2019-04-10 2022-03-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ktromotor
CN112165219A (zh) * 2020-09-24 2021-01-01 苏州市安朋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机
FR3131127B1 (fr) * 2021-12-22 2023-12-29 Alstom Holdings Moteur électrique et véhicule de transport en commun comportant un tel moteur
CN114744813B (zh) * 2022-04-21 2023-03-14 瑞安市纪龙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自散热式起动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5321A (en) * 1978-08-23 1981-06-23 Hitachi, Ltd. Drip-proof type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CN1045850C (zh) * 1992-07-09 1999-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CN101741179A (zh) * 2008-11-06 2010-06-16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0558U (ja) * 1982-09-22 1984-04-03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電機
JPS6395838A (ja) * 1986-10-08 1988-04-26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電動機
JP2638931B2 (ja) 1988-06-01 1997-08-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電動機
JPH09154254A (ja) * 1995-11-28 1997-06-10 Toshiba Corp 車両用全閉形主電動機
US5831358A (en) * 1997-09-30 1998-11-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otor end cap
JPH11281312A (ja) * 1998-03-27 1999-10-15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角検出装置
US6774514B2 (en) * 2000-02-25 2004-08-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tally enclosed type driving electric motor
JP2004187352A (ja) 2002-11-29 2004-07-02 Toshiba Corp 車両駆動用全閉型電動機
JP4592627B2 (ja) 2006-03-28 2010-12-01 西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車両駆動用全閉型電動機
JP5018642B2 (ja) * 2008-05-26 2012-09-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モータ
JP5212814B2 (ja) * 2008-10-29 2013-06-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センサー付き転がり軸受装置
JP5297236B2 (ja) * 2009-03-17 2013-09-25 株式会社東芝 車両用全閉形主電動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5321A (en) * 1978-08-23 1981-06-23 Hitachi, Ltd. Drip-proof type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CN1045850C (zh) * 1992-07-09 1999-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CN101741179A (zh) * 2008-11-06 2010-06-16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3020664A2 (pt) 2016-10-18
CN104094504A (zh) 2014-10-08
WO2012111259A2 (en) 2012-08-23
EP2681826A2 (en) 2014-01-08
US9300191B2 (en) 2016-03-29
JP2012175757A (ja) 2012-09-10
EP2681826B1 (en) 2016-01-20
SG192804A1 (en) 2013-09-30
US20120212086A1 (en) 2012-08-23
JP5951182B2 (ja) 2016-07-13
WO2012111259A3 (en) 2014-04-10
BR112013020664B1 (pt)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4504B (zh) 电动机
RU2523017C2 (ru) Система привода тяжеловесных грузов и приводимая от неё в действие мельница
JP5297236B2 (ja) 車両用全閉形主電動機
CN102055279B (zh) 具备使转子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圆盘的感应式电动机
US6774514B2 (en) Totally enclosed type driving electric motor
CN104995825B (zh) 用于车辆和铁路车辆的电动机
JP4828860B2 (ja) 回転電機
EP1884659A2 (en) Ventilation assembly for wind turbine rotor hub
CN103563224B (zh) 旋转电机及轴承更换方法
CN103490558A (zh) 直驱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
TWI541435B (zh) 風力發電設備
CN106627106B (zh) 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
CN106677878A (zh) 具有改变风扇转动方向的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JP6352701B2 (ja) 全閉型電動機
CN207939315U (zh) 一种轨道用电机转子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和转向架
JP5038675B2 (ja) 全閉外扇形電動機
CN104633890B (zh) 电机转轴的稳定装置、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3104209U (zh) 设有导风套的吸尘器电机冷却结构
CN106089775B (zh) 用于冷却电机的单侧支撑扇叶风机
CN207426913U (zh) 一种风冷高速电机
CN206889289U (zh) 一种多功能扫路车风机传动与润滑组合系统
CN109955648B (zh) 车辆用的轮罩、车辆用驱动单元以及车辆
CN206522275U (zh) 一种应用于发电机的双向离心式风扇
CN207178245U (zh) 驻车加热器风扇的快速拆卸机构
CN205356055U (zh) 一种超微粉碎机的电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