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045B - 光源装置以及反射板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以及反射板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4045B
CN104094045B CN201280069159.8A CN201280069159A CN104094045B CN 104094045 B CN104094045 B CN 104094045B CN 201280069159 A CN201280069159 A CN 201280069159A CN 104094045 B CN104094045 B CN 104094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aintaining part
light conductor
reflecting plate
supply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91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4045A (zh
Inventor
藤内亚纪子
大滨大辅
浅野启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400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538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400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51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94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4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00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using a string or strip of light sources
    • F21S4/20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using a string or strip of light sources with light sources held by or within elongate supports
    • F21S4/28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using a string or strip of light sources with light sources held by or within elongate supports rigid, e.g. LED b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05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with an elongated shape to cooperate with linear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reflector which is in fixed relation to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Incandescent lamp or gas discharge lamp
    • G02B6/0071Incandescent lamp or gas discharge lamp with elongated shape, e.g. tub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6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using an array of light sourc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arrays, e.g. an LED b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包括: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反射板(302),该反射板(302)与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相对配置,沿主扫描方向延伸,且对从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的侧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以及多个反射板支承部,该多个反射板支承部沿着主扫描方向隔开间隔设置,并对反射板进行支承。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以及反射板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以及反射板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等所使用的光源装置,伴随着光源的高输出化,需要一种高效的光源散热结构。以往,提出了如下的光源装置。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线状光源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散热结构,该线状光源装置中,通过将作为光源的LED芯片10搭载于金属板11,并在LED芯片10的相反面一侧的平坦部安装被弯曲的散热板13,由此来对光源进行散热。
例如,专利文献2~4中记载有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中所使用的侧光式的光源装置。在侧光式的光源装置中,在沿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透明导光体的端部配置有LED等光源,光从导光体的端部入射,且该入射光从导光体的侧面射出。
专利文献2及3中记载了在导光体的两端面配置光源的光源装置。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在导光体的一个端面配置光源的光源装置。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光学滤光片相对配置于导光体的端面。在专利文献3和4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实施有针对因导光体的周围的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膨胀或收缩的对策。
作为将光源配置于导光体的一个端面的光源装置的示例,具有专利文献5~9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端部前端较细的导光体,专利文献6~9中记载有端部弯曲的导光体。专利文献9的图10中示出了如下光源装置,即:导光体的两端部弯曲,在该弯曲的导光体的两端面配置有光源。
作为其它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中所使用的光源装置,具有专利文献10~12所记载那样的LED阵列式的光源装置。在LED阵列式的光源装置中,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上配置有多个LED等光源。在专利文献10及11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从LED射出的光由导光构件进行导光,并照射到反射板。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从LED射出的光照射到反射板。
专利文献10~12中还存在有与构成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的反射板(第一反射镜)相关的记载。在专利文献11的图5中示出了由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所支承的反射板(第一反射镜)。
对于由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所支承的反射板(第一反射镜),在专利文献13及14中也有所记载,这些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反射板(第一反射镜)的两端部由滑架来支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278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28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0-103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1-6141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6-85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10-21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07-201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04-266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特开平11-55476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特开2011-211464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专利特开2011-49808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专利特开2007-318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专利特开2002-135533号公报
专利文献14:日本专利特开2004-279663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状光源装置中,为了获得高效的散热结构,利用板簧固定金属板11和散热板13。因此,存在结构变复杂的问题。
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用的光源装置,随着图像读取装置的高速化和高分辨率化,要求光源具有高亮度,并要求光源提供在长边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均匀的光。此外,在将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对象的具有厚度的书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放置台(顶板)隔开距离地放置时,在读取到的图像数据中会产生阴影部分。因此,以往,如专利文献10~12所记载的那样,使用反射板与导光体,从2个光路对读取对象进行照射。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0~12所记载的反射板,对反射板背面的大部分进行支承,或者对反射板的端部进行支承。因此,在前一种情况下,对反射板进行支承的构件的弯曲、翘曲可能会对反射板造成影响。在后一种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因反射板的自重而导致的弯曲、或因支承构件的变形而导致的反射板的翘曲。
例如,专利文献10中,反射板54被保持于反射板支架59,反射板支架59与导光体53分开设置于第一框体58,反射板(反射镜)安装面横跨整个长度。因此,金属板弯曲精度可能变差。此外,结构变得复杂。
如专利文献11、13、14所记载的那样,由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所支承的反射板(第一反射镜)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获得精度良好的光源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包括:
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
反射板,该反射板与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相对配置,沿主扫描方向延伸,且对从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的侧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以及
多个反射板支承部,该多个反射板支承部沿着主扫描方向隔开间隔设置,并对反射板进行支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以简单的结构获得精度良好的光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光源部的分解图。
图4是从光的出射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壳体的展开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元件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0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元件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光源部的分解图。
图14是从光的出射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5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5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壳体的展开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1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2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元件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20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元件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20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元件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与其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上表面图)。
图2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长边方向)。
图2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长边方向)。
图2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短边方向)。
图2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短边方向)。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面中,发光部周边的光轴(主要的光路)的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光轴(主要的光路)的图。
图3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2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
图3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4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5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5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7A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
图3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7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8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9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9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0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2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是表示假设放置有导光体、导光体保持部及保持部的状态的图。
图4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3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4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
图4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5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5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6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是表示假设放置有导光体、导光体保持部及保持部的状态的图。
图4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8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是表示假设放置有导光体、导光体保持部及保持部的状态的图。
图4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9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0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0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0D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1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1D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2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2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3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4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4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5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5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6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7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8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59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0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1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是表示假设放置有导光体、导光体保持部及保持部的状态的图。
图6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2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周边的侧视图。
图6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周边的侧视图。
图64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周边的侧视图。
图6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5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6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保持部周边的侧视图。
图67是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是表示假设放置有导光体、导光体保持部及保持部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将组装有本申请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及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传送方向)分别设为光源装置及反射板支承结构的长边方向与短边方向。
另外,光源装置及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壳体的长度方向对应于长边方向,光源装置及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壳体的宽度方向对应于短边方向。主扫描方向也称为本申请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作为线状光源延伸的方向。即,存在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宽度方向)。这是由于考虑到光源装置及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壳体为正方形的情况。
另外,在本申请的图21~图67中,箭头X指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长度方向),箭头Y指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箭头Z指光源装置及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厚度方向(高度方向)。其中,图37A~图37C中,作为反射板支承结构的设置位置的一个示例标注有箭头X、Y、Z。
此外,在图50A~图50D及图51A~图51D中,将对应于实施方式5的箭头X、Y、Z标注在括号内。即,括号外的箭头X、Y、Z对应于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1.
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光源部的分解图。图4是从光的出射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图6A~图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图6A是长边方向中央部的剖视图,图6B是包含翼部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壳体的展开图。
使用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大致包括:壳体101、收纳于壳体101内部的反射板(反射镜)102及光源部103、安装于壳体101外部的导热体104、105及散热翅片106、107。
如图3所示,光源部103包括:导光体108、收纳导光体108的导光体保持部109、发光元件110(111)、基板112、113、保持部114、115、导热体116、117。另外,发光部156由发光元件110及基板112构成,发光部157由发光元件111及基板113构成。
导光体108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沿长边方向延伸,是侧面形状呈圆筒状的柱状构件。如图9所示,在导光体108的侧面具有在长边方向的整个区域延伸的2个位置的光散射部118、119。导光体108的侧面形状并不限于圆筒,且导光体108的端面不限于圆形。
反射板102与导光体108在长边方向上平行地设置,对由导光体108射出的副光进行反射,并照射至原稿设置台方向。反射板102由金属蒸镀面等构成,沿长边方向延伸,是薄板状或者片状的构件。反射板102通过粘接等固定于壳体101的反射板支承部120,且与导光体108及原稿设置台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
发光元件110是发出从导光体108的一个端面(光入射部)入射的光的LED光源等光源元件。发光元件111是发出从导光体108的另一个端面(光入射部)入射的光的LED光源等光源元件。发光元件110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于LED基板等基板112,并由基板112电流驱动来进行发光。发光元件111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基板113,并由基板113电流驱动来进行发光。
保持部114对基板112和导光体108进行保持,并用于抑制来自发光元件110及导光体108的不希望的光。将包含导光体108的一个端面的端部插入至保持部114的一个端面中,在保持部114的相反侧的端面配置固定有发光元件110的基板112,以使得发光元件110与导光体108相对。也可以通过在发光元件110和导光体108之间夹入滤光片等具有波长转换性的薄型光学器件,来对波长特性进行调整。
保持部115对基板113和导光体108进行保持,并用于抑制来自发光元件111及导光体108的不希望的光。将包含导光体108的与保持部114所保持的一侧相反的端面的端部插入保持部115的一个端面中,在保持部115的相反侧的端面配置固定有发光元件111的基板113,以使得发光元件111与导光体108相对。
保持部114及115形成为与后述的导光体保持部109的槽部的开口侧相对应的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向导光体108一侧突出的形状。
导光体保持部109由具有良好的反射性的树脂、金属等成形,是在长边方向上保持导光体108的构件。导光体保持部109在长边方向上具有由长槽构成的槽部,通过在该槽部配置导光体108,从而能在长边方向上保持导光体108。该槽部的开口侧成为射出来自导光体108的光的光出射部。
导光体保持部109将导光体108保持在相对于反射板102和壳体101的适当的位置。与此同时,导光体保持部109还起到如下作用:即,将来自侧面或者光散射部118及光散射部119的背面的漏光返回至导光体108内,抑制来自光出射部121及光出射部122以外的不希望的光的出射。
导光体保持部109对导光体108进行保持,在长边方向中央且短边方向的反射板102的相反侧(壳体的外侧)具有螺钉孔123,在长边方向中央且壳体底面侧具有销124、销125、销126。
壳体101由铝等散热性良好的金属板(板状构件)形成,通过使壳体101在图7中的2点划线部向内侧弯曲,来形成箱型。
即,通过弯曲,来形成壳体101,该壳体101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在该底部的一个长边处从底部向内侧弯曲而得到的长边侧壁部;在底部的另一个长边处以与底部的宽度方向构成规定角度的方式从底部向内侧弯曲,并形成镜面的斜面部;在底部的短边处从底部向内侧弯曲而得到的短边侧壁部;以及散热板,该散热板与该短边侧壁部连续,向长度方向弯曲,相对于斜面部,与长边侧壁部的相反方向相对,且沿长度方向延伸。
另外,散热板也可以与短边侧壁部连续,向长度方向弯曲,相对于长边侧壁部,与斜面部的相反方向相对,且沿长度方向延伸。
壳体101包括:在底面沿着长边方向形成的光圈127、嵌合孔128、长孔129、长孔130、螺钉孔131、作为散热板的翼部132和翼部133、翅片134、保持部保持孔135、保持部保持孔136、保持部保持孔137、保持部保持孔138、反射板支承部120。
通过使螺钉139通过螺钉孔123,将螺钉139固定于壳体101的螺钉孔131,从而将导光体保持部109在长边方向、短边方向、高度方向上固定于壳体101。使用螺钉140、141将保持部114、基板112、导热体116、导热体104及散热翅片106固定于作为散热面的壳体101的短边侧壁部144。使用螺钉142、143将保持部115、基板113、导热体117、导热体105及散热翅片107固定于作为散热面的壳体101的短边侧壁部144的相反侧的短边侧壁部145。反射板102通过粘接等被固定于反射板支承部120。
光圈127是位于壳体101的底面的短边方向中央部、且沿长边方向形成的孔(反射光通过孔)。光圈127将读取对象的图像信息(照射光的读取对象的散射反射光)传输到拍摄体(镜头及图像传感器),并抑制除此以外多余的光。
嵌合孔128是设置于壳体101的底面的圆孔。嵌合孔128位于长边方向的中央,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127和翅片134之间的导光体保持部109的底面中央。嵌合孔128中插入导光体保持部109的销124,由此固定导光体保持部109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位置。
长孔129是设置于壳体101的底面的沿长边方向的较长的孔。长孔129位于长边方向的一侧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127和翅片134之间的导光体保持部109的底面中央。长孔129中插入导光体保持部109的销125,由此固定导光体保持部109的短边方向的位置。
长孔130是设置于壳体101的底面的沿长边方向的较长的孔。长孔130位于长边方向的与长孔129所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127和翅片134之间的导光体保持部109的底面中央。长孔130中插入导光体保持部109的销126,由此导光体保持部109的短边方向的位置被固定。
螺钉孔131是设置于壳体101的底面的圆孔。螺钉孔131位于长边方向的中央,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嵌合孔128和翅片134之间。螺钉孔131位于导光体保持部109的螺钉孔123的下方,螺钉139贯穿螺钉孔123和螺钉孔131。
翼部132向壳体侧面一侧延伸,相对于光圈127位于反射板102的外侧,并对来自发光元件110的热量进行散热。翼部133向壳体侧面一侧延伸,相对于光圈127位于反射板102的外侧,并对来自发光元件111的热量进行散热。
翅片134向壳体侧面一侧延伸,相对于光圈127位于反射板102的相反一侧,并对来自发光元件110和发光元件111的热量进行散热。
保持部保持孔135及保持部保持孔136是用于利用螺钉140和螺钉141将基板112、保持部114、导热体116、导热体104及散热翅片106固定于壳体101的孔。保持部保持孔137及保持部保持孔138是用于利用螺钉142和螺钉143将基板113、保持部115、导热体117、导热体105及散热翅片107固定于壳体101的孔。
导光体保持部109在壳体101的如下4点处与壳体保持适当的位置。即,销124插入嵌合孔128,销125插入长孔129,销126插入长孔130,螺钉孔123和螺钉孔131由螺钉139固定。
导光体保持部109比导光体108的全长要短。导光体保持部109的端面与保持部114及保持部115的端面相对,其间隙长度比导光体保持部109因温度特性而引起的伸展量要长。如上所述,长孔129和长孔130是长槽,销125和销126在长边方向不固定,因此即使在导光体保持部109因温度而产生伸缩的情况下,也能不产生翘曲而在短边方向上对导光体108进行保持。
导热体104、导热体105、导热体116及导热体117是密接性和热传导性良好的构件,例如由具有传导热量的作用的片状的硅钢片等构成。
散热翅片106和散热翅片107由铝等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形成,利用挤压成形等制造得到。来自发光元件110及发光元件111的热量通过如下路径进行散热:即,从壳体101通过导热体104和导热体105,并由散热翅片106和散热翅片107进行散热。
壳体101具有对发光元件110及发光元件111的热量进行释放的作用。
发光元件110的热量从发光元件110和基板112之间的接合面传导至基板112,从基板112和导热体116之间的接合面传导至导热体116,从导热体116和壳体101之间的接合面即短边侧壁部144传导至壳体101内。然后,传导至壳体101的热量通过如下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散热:从壳体101的翼部132、翼部133、及翼部134进行散热的路径;从壳体101到导热体104,并经由导热体104及散热翅片106进行散热的路径;以及从壳体101到导热体105,并经由导热体105及散热翅片107进行散热的路径。
发光元件111的热量从发光元件111和基板113之间的接合面传导至基板113,从基板113和导热体117之间的接合面传导至导热体117,从导热体117和壳体101之间的接合面即短边侧壁部145传导至壳体101内。然后,传导至壳体101的热量通过如下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散热:从壳体101的翼部132、翼部133、及翼部134进行散热的路径;从壳体101到导热体104,并从导热体104经由散热翅片106进行散热的路径;以及从壳体101到导热体105,并从导热体105经由散热翅片107进行散热的路径。
图8A及图8B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观察到的光的光路的图,图8A是整体图,图8B是发光元件部附近的放大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中的光的光路的图。从发光元件110及发光元件111入射至导光体108的光如图8的箭头所示那样,在导光体108的壁面上反复反射而前进,其中一部分光入射至沿导光体108的长边方向形成的白色印刷图案或者凹凸形状的光散射部118和光散射部119。入射至光散射部118的光如图9所示那样通过反射,从与光散射部118相对的光出射部121(导光体108的表面上的部分)作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主光146向原稿设置台147的照射部148的方向射出。
保持部114和115的与导光体保持部109的槽部开口侧相对应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形成为向导光体108一侧突出的形状,因此导光体108端部的不均匀的光不会从导光体108射出。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入射到光散射部119的光通过反射,从与光散射部119相对的光出射部121(导光体108的反射板102一侧的面)作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副光149出射到反射板102一侧。出射到反射板102一侧的副光149被反射板102反射,作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副光149向原稿设置台147的照射部148方向射出。从中央剖视图所示的导光体108的光散射部118及光散射部119朝向原稿设置台147的箭头分别表示由光散射部118及光散射部119反射的光照射到读取对象的主要的光路。
图10A和图10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元件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图10A是常温下的剖视图,图10B是高温下的剖视图。无论在常温下或高温下,壳体101、导热体116、基板112、发光元件110及保持部114的距离固定,导光体108和保持部114之间的嵌合深度变动,并且导光体保持部109和保持部114的相对位置也变动。与常温下相比,在高温下,导光体108和发光元件110之间的间隔变得比导光体保持部109和保持部114之间的间隔要狭窄。
壳体101的长孔129如上所述相对于长边方向具有与导光体保持部109的温度特性伸缩量相应的间隙,因此导光体保持部109的销125在长孔129的长边方向上滑动。由此,即使导光体108相对于长边方向发生伸缩,导光体108和导光体保持部109的高度方向与短边方向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动,其结果是,照明特性也不会发生变化。
此外,通过螺钉140及螺钉141,保持部114相对于壳体101的长边方向的位置被固定,因此散热效果也不会变化。即,能获得照明特性、散热特性不会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导光体108的伸缩而发生变化的光源装置。另外,参照图10A和图10B对保持部114进行了说明,保持部115的作用效果也相同。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发光元件110、111的热量经由导热体116、117传导至壳体的短边侧壁部144、145。壳体101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为一体,因此传导至短边侧壁部144、145的热量以较小的热阻传导至包含散热板(翼部)132、133的壳体101的整体。其结果是,能高效的对发光元件110、111的热量进行排热。
此外,保持部114、115固定于壳体101的短边侧壁部144、145,因此即使在导光体108因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的情况下,也能维持照明特性、散热特性不发生变化。
实施方式2.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光源部的分解图。图14是从光的出射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图15A~图15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图16A~图1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壳体的展开图。对图11~图17中与图1~图7相同或者相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使用图11~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如图11、图12所示,大致由壳体201、收纳于壳体201内部的反射板102、以及光源部203构成。
如图13所示,光源部203包括:导光体108、收纳导光体108的导光体保持部209、发光部156、157(发光元件110(111)和基板112、113)、保持部214、215、光学滤光片250、251、导热体116、117。
反射板102与导光体108在长边方向上平行地设置,对由导光体108射出的副光进行反射,并照射至原稿设置台147方向。反射板102由金属蒸镀面等构成,沿长边方向延伸,是薄板状或者片状的构件。反射板102通过粘接等固定于壳体201的反射板支承部220,且与导光体108及原稿设置台147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
光学滤光片250是将玻璃、PET树脂片材等作为基材并对光学特性进行转换的滤光片,具有使用例如荧光体等来获得激发光的作用,或具有带通滤光片等去除不需要的波长的作用。光学滤光片250通过粘接等固定于保持部214,配置为位于安装于基板112的发光元件110和导光体108之间且与发光元件110相对。
光学滤光片251是将玻璃、PET树脂片材等作为基材并对光学特性进行转换的滤光片,具有使用例如荧光体等来获得激发光的作用,或具有带通滤光片等去除不需要的波长的作用。光学滤光片251通过粘接等固定于保持部215,配置为位于安装于基板113的发光元件111和导光体108之间且与发光元件111相对。
保持部214对基板112、导光体保持部209、光学滤光片250进行保持,并用于抑制来自发光元件110及导光体108的不希望的光。在保持部214的一个端面中插入有包含导光体保持部209的一个端面的端部。在保持部214的相反侧的端面,配置固定有发光元件110的基板112,以使其与发光元件110和导光体108相对。
保持部214在插入有导光体保持部209的端部一侧具有对光学滤光片250进行保持的面,在相反侧的面具有固定基板113的面。保持部214的固定基板112的面具有与发光元件110同等大小的开口,对光学滤光片250进行保持的面具有与导光体108同等大小的开口。即,在发光元件110的面积相比导光体108的端面足够小的情况下,保持部214具有锥形结构,该保持部214的与后述的导光体保持部209的槽部的开口侧相对应的部分形成为与其它部分相比向导光体108一侧突出的形状。
保持部215对基板113、导光体保持部209、光学滤光片251进行保持,并用于抑制来自发光元件111及导光体108的不希望的光。在保持部215的一个端面中插入有包含导光体保持部209的与由保持部214所保持一侧相反的端面的端部。在保持部215的相反侧的端面,配置固定有发光元件111的基板113,以使其与发光元件111和导光体108相对。
保持部215在插入有导光体保持部209的与插入至保持部214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一侧具有对光学滤光片251进行保持的面,在相反侧的面具有固定基板113的面。保持部215的固定基板113的面具有与发光元件111同等大小的开口,对光学滤光片251进行保持的面具有与导光体108同等大小的开口。即,在发光元件111的面积相比导光体108的端面足够小的情况下,保持部215具有锥形结构,该保持部215的与后述的导光体保持部209的槽部的开口侧相对应的部分形成为与其它部分相比向导光体108一侧突出的形状。
导光体保持部209由具有良好的反射性的树脂、金属等成形,是在长边方向上保持导光体108的构件。导光体保持部209在长边方向上具有由长槽构成的槽部,通过在该槽部配置导光体108,从而能在长边方向上保持导光体108。该槽部的开口侧成为射出来自导光体108的光的光出射部。
导光体保持部209将导光体108保持在相对于反射板102和壳体201的适当的位置。与此同时,导光体保持部209还起到如下作用:即,将来自侧面或者光散射部118及光散射部119的背面的漏光返回至导光体108内,抑制来自光出射部121及光出射部122以外的不希望的光。导光体保持部209在短边方向中央且壳体底面侧具有销224、销225、销226。
壳体201由铝等散热性良好的金属板形成。通过在图17所示的2点划线部向内侧进行弯曲,从而形成箱型的壳体。
即,通过弯曲形成壳体201,该壳体201具有底部;从该底部向内侧弯曲,并竖直设置于底部的立壁部;以及斜面部,该斜面部设置于与该立壁部正交的方向上,从底部以规定角度向内侧弯曲,并放置有反射构件。
壳体201包括:在底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部形成的嵌合孔228、形成在底面的嵌合孔228和端部之间的长孔229、形成在底面的嵌合孔228和与长孔229所处位置相反侧的端部之间的长孔230、在底面沿长边方向形成的光圈227、螺钉孔252、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253、反射板支承部220、作为散热面的立壁部254、255、保持部保持孔235、236、237、238。由此,壳体201在长边方向、短边方向、高度方向上固定导光体保持部209和反射板102,并且在长边方向、短边方向、高度方向上固定保持部214、保持部215、导热体116及导热体117。
嵌合孔228是设置于壳体201的底面的圆孔。嵌合孔228位于长边方向的中央,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227和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253之间的导光体保持部209的底面中央。嵌合孔228中插入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销224,由此固定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位置。
长孔229是设置于壳体201的底面的沿长边方向的较长的孔。长孔229位于长边方向的一侧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227和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253之间的导光体保持部209的底面中央。长孔229中插入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销225,由此固定导光体保持部209的短边方向的位置。
长孔230是设置于壳体201的底面的沿长边方向的较长的孔。长孔230位于长边方向的与长孔229所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227和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253之间的导光体保持部209的底面中央。长孔230中插入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销226,由此固定导光体保持部209的短边方向的位置。
光圈227是沿着壳体201底面的长边方向形成的孔。光圈227将读取对象的图像信息(照射光的读取对象的散射反射光)传输到拍摄体(镜头及图像传感器),并抑制除此以外多余的光。
螺钉孔252是设置于壳体201的底面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孔,是为了将光源装置固定于读取装置而设有内螺纹的孔(照明装置安装孔)。
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253在壳体一侧的侧面延伸,相对于光圈227位于反射板102的相反侧,在高度方向上固定导光体保持部209
反射板支承部220在长边方向上设有多个,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227的外侧,用于高精度地对反射板102进行保持。反射板支承部220与从壳体的底面垂直竖起的部分连续设置,并以任意的角度对反射板102进行支承。假设反射板支承部220没有与从壳体201的底面垂直竖起的部分连续设置,而直接与壳体底面连续,则为了保持反射板102的设置角度,而导致反射板支承部220与光圈227过度接近,从而难以具有足够的精度来进行加工。
反射板支承部220并不遍及全长。因此,在与没有设置反射板支承部220的壳体201的底面连续的面中,通过将相对于光圈227位于反射板支承部220一侧的面相对于壳体201的底面垂直地弯曲,从而能提高壳体强度。此外,也可以将通过向与底面相对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部分设为光源装置的设置面。反射板支承部220的面积具有足够的面积,以使反射板102不会弯曲。
立壁部254在壳体20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光圈227和螺钉孔252之间。立壁部254具备保持部保持孔235、236,通过分别在其中拧紧螺钉140、141,从而将基板112、保持部214及导热体116固定于壳体201。此外,基板112也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粘接性的导热体116粘贴于立壁部254来进行固定。
立壁部255在壳体20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光圈227和与立壁部254相反侧的螺钉孔252之间。立壁部255具备保持部保持孔237、238,通过分别在其中拧紧螺钉142、143,从而将基板113、保持部215及导热体117固定于壳体201。此外,基板113也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粘接性的导热体117粘贴于立壁部255来进行固定。
导光体保持部209对导光体108进行保持,并用于抑制来自发光元件110及导光体108的不希望的光。导光体保持部209在壳体201的如下3点被固定于相对于壳体的适当的位置。
即,销224插入嵌合孔228中,销225插入长孔229中,销226插入长孔230中。导光体保持部209比壳体201的全长要短。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长边方向的端面与保持部214及保持部215的端面相对。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长边方向的端面与保持部214及保持部215的端面的间隙长度比导光体保持部209因温度特性而引起的伸展量要长。
如上所述,长孔229及长孔230是长槽,销225和销226在长边方向上不固定。因此,即使在导光体保持部209因温度而伸缩的情况下,也能不产生翘曲而在短边方向上对导光体108进行保持。导光体保持部209在端部对导光体108的整个周围进行保持,在中央部具有使光出射部121和光出射部122露出的开口。在端部对导光体108的整个周围进行保持的部分插入至保持部214及保持部215中。
导热体116及导热体117是密接性和热传导性良好的构件,例如由具有传导热量的作用的片状的硅钢片等构成。导热体116配置在基板112和立壁部254之间。导热体117配置在基板113和立壁部255之间。
壳体201具有对发光元件110及发光元件111的热量进行释放的作用。由发光元件110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112,并经由导热体116传导至立壁部254。从立壁部254将热量分散至整个壳体201。由发光元件111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113,并经由导热体117传导至立壁部255。从立壁部255将热量分散至整个壳体201。
图18A及图18B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观察到的光的光路的图,图18A是整体图,图18B是发光元件110附近的放大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光的光路的图。
从发光元件110及发光元件111射入导光体108的光如图18A及图18B的箭头所示那样,一部分光直接射入导光体108,其它的光被保持部内壁的锥形部分散射而射入导光体108。光在导光体108的壁面反复进行反射而前进,其一部分入射至沿导光体108的长边方向形成的白色的印刷图案或者凹凸形状的光散射部118和光散射部119。
没有入射到光散射部118和光散射部119的光通过导光体108,从与入射面相反侧的端面出射。从导光体108的端面出射的光被保持部214及保持部215的锥形部分散射并再次入射至导光体108。如图19所示那样,入射至光散射部118的光通过反射,从与光散射部118相对的光出射部121(导光体108的表面上的部分)作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主光146向原稿设置台147的照射部148的方向射出。
保持部214和保持部215的与导光体保持部209的槽部开口侧相对应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形成为向导光体108一侧突出的形状,因此导光体108端部的不均匀的光不会从导光体108射出。
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射入光散射部119的光通过反射,从与光散射部119相对的光出射部122(导光体108的连接接口构件一侧的面)作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副光149出射到反射板102一侧。出射到反射板102一侧的副光149被反射板102反射,作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副光149向原稿设置台147的照射部148方向射出。从中央剖视图所示的导光体108的光散射部118及光散射部119朝向原稿设置台147的箭头分别表示由光散射部118及光散射部119反射的光照射到读取对象的主要的光路。
图20B~图20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元件110附近的长边方向的剖视图。图20B是常温下的剖视图,图20C是高温下的剖视图。如图20A所示,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销224插入壳体201的嵌合孔228中,从而定位于壳体201,因此导光体108和保持部214的嵌合深度及导光体保持部209和保持部214的相对位置变动。壳体201的长孔229如上所述相对于长边方向具有与导光体保持部209的温度特性伸缩量相对应的间隙,因此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销225在长孔229的长边方向上滑动。因此,导光体保持部209相对于长边方向可伸缩。另一方面,导光体108和导光体保持部209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与短边方向的位置不变动。其结果是,能够维持照明特性不发生变化。
此外,保持部214利用螺钉140、141在长边方向上固定于壳体201上的立壁部254,因此散热效果也不会发生变化。无论在常温下还是高温下,壳体201、导热体116、基板112、发光元件110、保持部214及光学滤光片250的距离固定,导光体108和导光体保持部209之间的距离固定。即,由导光体保持部209进行遮光的部分固定,对在导光体108的端部产生的不需要的杂散光的抑制效果保持固定。另一方面,发光元件110及光学滤光片250的相对距离也保持固定。由此,来自发光元件110的光的转换功能保持固定。根据该结构,能获得即使在导光体108因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的情况下,照明特性、散热特性也维持不变的光源装置。另外,通过参照图20A~图20C,对立壁部254一侧进行了说明,但立壁部255一侧的作用效果也相同。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发光元件110、111的热量经由导热体116、117传导至壳体201的立壁部254、255,并且壳体201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为一体。因此,传导至立壁部254、255的热量以较小的热阻传导至整个壳体201,能高效地对发光元件110、111的热量进行排热。
此外,保持部214、215固定于壳体201的立壁部254、255,因此即使在导光体108因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的情况下,也能维持照明特性、散热特性不变化。
实施方式3.
下面,使用图21~图4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26A是从图25的虚线箭头A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图26B是从图25的虚线箭头B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图27A是从图25的虚线箭头C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图27B是从图25的虚线箭头D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图28是图25的点划线EF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图29是图25的点划线EF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视图。图30是图25的点划线GH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图31A是图25的点划线GH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图31B是图25的点划线IJ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发光元件310、311由发出可视光或者可视光以外波长的光或者该两种光的LED等点光源构成。基板(LED基板)312、313是在上表面至少形成有一个发光元件310、311的基板。发光部356由发光元件310及基板312构成,发光部357由发光元件311及基板313构成。
导光体308是将从端面(光入射部)358入射的来自发光部356、357(发光元件310、311)的光向长边方向(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简称为主扫描方向。)进行导光,并将其从侧面(光出射部)321、322射出的柱状导光体。导光体308优选为透明的树脂制。
导光体308中在整个主扫描方向上以连续或者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至少形成有一列光散射部。本申请中,使用形成有两列光散射部318、319的情况来进行说明。另外,光出射部321、322分别表示导光体308中与光散射部318、319相对的位置。由此,在光散射部318、319形成为两列的情况下,光出射部321、322也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两列,根据光散射部318、319彼此的位置关系,两列的光出射部321、322的区域可能局部或者全部重复。
本申请中,具有省略对光出射部321、322标注符号的图、省略光散射部318、319的图示的图。光散射部318、319至少形成于至少与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的有效读取区域相对应的部分。
突起部359是形成于导光体308的中央附近下部的突起。
导光体保持部309是除了端面358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入射来自发光元件310、311的光而所需的部分)和光出射部分的侧面以外,覆盖包含端面358的导光体308的端部的构件。导光体保持部309的与导光体308相对的部分优选为具有白色等反射率较好的颜色,但并不局限于此。
导光体卡止部361用于使导光体保持部309对导光体308进行卡止。销(第一突起部)325、326是分别形成于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突起。销(第二突起部)324是形成于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附近的突起。嵌合孔362是供突起部359插入的导光体308用的嵌合孔。
光学滤光片350、351是对来自发光部356、357(发光元件310、311)的光进行滤光的滤光片,或者是根据来自发光部356、357(发光元件310、311)的光生成激发光(也可以是包含未转换波长的光的复合光)的滤光片。
光学滤光片350、351将玻璃、PET树脂片材等作为基材并对光学特性进行转换的滤光片。例如,光学滤光片350、351是使用荧光体等来获得激发光的滤光片,或是带通滤光片等去除不需要的波长的滤光片。光学滤光片350、351通过粘接等固定于保持部314、315。在发光元件310、311具有作为所需波长以外的次级的光学波长的情况下,需要在光路中插入用于阻止不需要的波长频带的光学滤光片350、351。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壳体(板状构件)301是对导光体保持部309及保持部314、315进行支承的板状构件,优选为通过金属板加工而获得。壳体301间接地对导光体308及光学滤光片350、351进行支承(在基板312、313不与壳体301相接触的情况下,基板312、313也由壳体301间接地支承)。
板状构件363是通过弯曲形成壳体301之前的平板状构件,为金属制。长孔329、330是供销325、326插入的长孔(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孔)。嵌合孔328是供销324插入的导光体保持部309用的孔。
导热体316、317是将基板312、313的热量传导至壳体301的片状构件。另外,导热体316、317也可以由例如热传导性的化合物等片状以外的油脂状材料形成。
螺钉340及341、螺钉342及343在壳体301和保持部314、315之间夹着基板312、313和导热体316、317进行紧固。图21~图41中,省略了螺钉340~343的图示。保持部314、314、基板312、313、导热体316、317(片状的情况下)中穿通有螺钉340~343用的螺钉孔。基板312、313、导热体316、317中的螺钉孔可以是单纯的没有切割出槽的连通孔。也可以省略导热体316、317。
反射板(反射镜)302与导光体308在长边方向上平行地设置,对从导光体308射出的副光(细节在后文中阐述)进行反射,并将其照射到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设置台方向(原稿、纸币等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对象所存在的方向)。反射板302由金属蒸镀面等构成,沿长边方向延伸,是薄板状或者片状的构件。
反射板支承部320是对反射板302进行支承的由板状构件363弯曲而形成的部位。沿主扫描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并对反射板302进行支承。反射板支承部320倾斜,因此也称为斜面部。
反射板302通过粘接等固定于反射板支承部320,并相对于导光体308及原稿设置台147(原稿、纸币等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对象所存在的位置)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
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是压住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由板状构件363弯曲而形成的部位。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沿着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有多个(也可以一个)。利用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与壳体301的底面(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壳体301以夹住导光体保持部309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持。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多个板状端部(反射板302一侧)364是壳体301的沿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的一端中除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以外的部分,分别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连续。
多个板状端部(导光体保持部309一侧)365是壳体301的沿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的一端中除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以外的部分,分别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连续。
螺钉孔352是用于将光源装置的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安装于图像读取装置主体(或者,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的连接接口构件。
紧固部354、355具有供螺钉340~343通过的螺钉孔,形成于壳体301中。导光体保持部309、发光部356、357及导热体316、317由螺钉340~343来紧固。
省略滑架的图示。另外,也可以废弃螺钉孔352周边的板状构件363(壳体301)和螺钉孔352,将紧固部354、355作为板状构件363的端部(壳体301的短边方向的侧面)。
光圈(反射光透过孔)327是形成于壳体301的使照射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对象(原稿、纸币等)的光的反射光通过的孔。另外,读取对象的传送方向是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图像读取装置的副扫描方向,简称为副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相交叉,一般较多为正交。
一体端部366是与板状端部364的前端成为一体的部位。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308的端面358的形状或者导光体308的长边方向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图21~图41所示那样的圆柱形。它们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多边形,可以是葫芦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或者也可以是这些形状的组合。
同样,导光体保持部309的插入至保持部314、315的部分的外形,或者保持部314、315的插入有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部分的内部形状也可以不是圆柱形。它们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多边形,可以是葫芦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或者也可以是这些形状的组合。
导光体保持部309与保持部314、315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即:导光体保持部309的插入至保持部314、315中的部分与保持部314、315相接触,并且导光体保持部309能滑动,或者导光体保持部309的插入至保持部314、315中的部分不与保持部314、315相接触,并且导光体保持部309能伸缩。细节将在后文阐述,即使在导光体保持部309的插入至保持部314、315中的部分不与保持部314、315相接触的情况下,也需要使得从发光部356、357发出的光的大部分不会从保持部314、315与导光体保持部309之间的间隙中漏出。
导光体保持部309不仅对导光体308进行保持,还用于抑制来自发光元件356、357及导光体308的不希望的光。导光体保持部309在壳体301中的如下3点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保持适当的位置。
3点即是指两个销325、326及两个长孔329、330、和销324及嵌合孔328。导光体保持部309比板状构件363的全长要短,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面与保持部314、315的端面相对,它们的间隙长度比导光体保持部309因温度特性而引起的伸展量要长。如上所述,导光体308在长边方向上没有完全固定,因此即使在导光体保持部309因温度变化而引起伸缩的情况下,也能不产生翘曲地在短边方向上保持导光体308。
导光体保持部309在端部对导光体308的整个周围进行保持,在中央部具有使光出射部321、322露出的开口(导光体保持部309)。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中对导光体308的整个周围进行保持的部分插入至保持部314、315中。
图21示出了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在作为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363上放置导光体保持部309之前的光源装置。如图21所示,导光体保持部309中,在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形成覆盖导光体308的端面358周围的孔。能将导光体保持部309的覆盖该端面358的孔的部分插入到保持部314、315中(实施方式3的情况)。
保持部314、315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保持部314、315的第一开口侧将由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及导光体保持部309所支承的导光体308保持为可在长边方向上滑动。另外,本申请中,以导光体308及导光体保持部309使用膨胀率相同或者相同程度的树脂的情况为前提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308中,突起部359插入到导光体保持部309的嵌合孔362中并进行嵌合,两端部分别配置在位于导光体保持部309的两端部的孔内部。导光体卡止部361并非用于固定导光体308的长边方向的伸缩,而是用于限制导光体308的长边方向的翘曲、弯曲,用于防止导光体308从导光体保持部309脱落。导光体308及导光体保持部309只要是能相互进行嵌合的机构即可,因此也可以将突起部359和嵌合孔362之间的关系反转,在导光体308中形成嵌合孔,在导光体保持部309中形成突起部。
如图21所示,在保持部314、315的插入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面(第一开口侧)的相反面(第二开口侧)形成有两个用于对基板312、313及导热体316、317进行保持的销。与这些销相对应,在基板312、313和导热体316、317中分别形成销孔。基板312、313与导热体316、317重叠,保持部314、315的销通过销孔,并通过在壳体301(板状构件363)的紧固部354、355中紧固螺钉340~343,从而基板312、313、导热体316、317及保持部314、315被固定。
由此,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成为在保持部314、315的第二开口中配置发光元件310、311(发光部356、357),在保持部314、315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之间以与发光元件310、311(发光部356、357)维持规定间隔的方式对光学滤光片350、351进行支承的状态。使用后述的图3对细节进行说明。
本申请中,使用在导光体308的两端面侧形成有发光部356、357及保持部314、315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仅在导光体308的一个端面侧形成发光部356、357及保持部314、315。在该情况下,在未设置发光部356、357的导光体308的端部,可以使第二开口封闭,并配置没有发光部356、357的状态的保持部314、315。此外,也可以在该状态的保持部314、315的内部(包含导光体308的端面),设置反射构件以代替光学滤光片350、351。
图22示出了成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301的弯曲前的板状构件363。板状构件363由铝等散热性良好的金属板形成。板状构件363中设有长孔329、330、嵌合孔328、反射板支承部320(板状端部363)、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板状端部363)、螺钉孔352、紧固部354、355、用于形成光圈327的切口、洞(孔)。
沿着图22所示的点划线及2点划线来使板状构件363弯曲,从而形成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301。详细而言,将图22所示的板状构件363沿着2点划线进行谷折。同样,将图22所示的板状构件363沿着点划线进行谷折,但对于相当于反射板支承部320的部分,为了对反射板302进行支承,将板状构件363的靠近外周侧的点划线进行山折。谷折及山折的表述是相对于图22所示的板状构件363的面(表面)侧的相对表述,因此在从与图22所示的板状构件363的面(表面)的相反面(背面)观察时,谷折与山折的折法相反。
并且,若进行详细说明,则通过在图22所示的2点划线部使板状构件363向内侧(相对于图面的前侧)弯曲,从而形成箱型的、副扫描方向(宽度方向)的剖面为U字形的壳体301(板状构件363)。
即,通过弯曲,从而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底面);在该底面的一个长边处向内侧弯曲而得到的长边侧壁部(板状端部364、板状端部365、一体端部366),在底部的另一个长边处以与底部的短边方向构成规定角度的方式向内侧弯曲,在底部的短边处向内侧弯曲而得到的短边侧壁部(紧固部354、355)。另外,也可以形成散热板,该散热板与该短边侧壁部连续,向长边方向弯曲,相对于反射板支承部320(斜面部)与长边侧壁部相反的方向相对,且在长边方向上延伸(虽省略了图示,但在与反射板302的反射面的相反面侧形成散热板)。此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废弃螺钉孔352周边的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和螺钉孔352,将短边侧壁部(紧固部354、355)作为板状构件363的端部(壳体301的短边方向的侧面)(省略图示)。
使用图23,说明将导光体保持部309及保持部314、315固定于弯曲后的壳体301。首先,图23中,将位于导光体保持部309背面的未直接图示的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销324插入至壳体301的嵌合孔328中,并进行嵌合。此时,同时将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销325、326插入至壳体301的长孔329、330中。
另外,销325、326以可在长边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至长孔329、330中。由此,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长边方向的位置能保持在沿着光源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的状态下。导光体保持部309及壳体301只要是能相互进行嵌合的机构即可,因此也可以将销324和嵌合孔328之间的关系反转,在导光体保持部309中形成嵌合孔,在壳体301中形成销(第二突起部)。这对于销325、326和长孔329、330的关系也相同。
然后,使用螺钉340~343将保持部314、315固定于壳体301的紧固部354、355。此时,基板312、313及导热体316、317与保持部314、315一起通过螺钉340~343共同紧固。由此,基板312、313产生的热量经由导热体316、317高效地传导至壳体301(紧固部354、355),对基板312、313产生的热量进行排热。
例如,导热体316、317是密接性和热传导性良好的构件,由具有传导热量的作用的片状的硅钢片等构成。如上所述,导热体316、317配置在基板312、313和紧固部354、355之间。壳体301具有释放发光部356、357(发光元件310、311、基板312、313)的热量的作用。由发光部356、357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312、313并经由导热体316、317,传导至紧固部354、355。从紧固部354、355将热量分散至整个壳体301。
图24~图27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即,图24~图27示出了将导光体保持部309及保持部314、315固定于弯曲后的壳体301之后的状态。另外,对发光部356、357(基板312、313)进行紧固的紧固部354、355直接或者经由导热体316、317紧固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的沿长边方向弯曲的部分。图24~图27中,在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上,板状端部364和板状端部365比导光体保持部309、保持部314、315、反射板302要低,但也可以改变壳体301(板状构件363)的尺寸,使板状端部364和板状端部365比导光体保持部309、保持部314、315、反射板302要高。
图2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308的长边方向的中心附近的剖视图。如图28所示,对于导光体308,利用突起部359,导光体308的中心附近被导光体保持部309(嵌合孔362)固定,导光体308的两端部插入至导光体保持部309的孔中,因此导光体308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长边方向上的伸缩并不被导光体保持部309所限制。对于导光体保持部309,导光体保持部309的中心附近经由销324被壳体301(嵌合孔328)固定,销325、326插入至长孔329、330中,因此导光体保持部309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长边方向上的伸缩并不被壳体301所限制。
如图24~图28所示,导光体保持部309在除去至少导光体308射出光的侧面(光出射部)321、322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覆盖导光体308。
尤其如图28所示,导光体保持部309具有两个销325、326,且放置于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壳体301上。壳体301具有形成在长边方向的两个长孔329、330。长孔329、330中插入有销325、326。
同样,导光体保持部309具有销324。壳体301具有相对于长孔329、330沿着长边方向形成在与发光部356、357一侧相反侧的嵌合孔328。嵌合孔328中插入有销324。若销324形成于长边方向的导光体308的中央部,则即使在导光体308因周围的温度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情况下,也会以导光体308的中央部为基点进行伸缩。尤其是,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销324和嵌合孔362可以配置为包含在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的相同剖面中。
因此,基于上述前提,在导光体308和导光体保持部309中使用膨胀率相近的材质的情况下,通过将销324形成在长边方向的导光体308的中央部,从而导光体308不会从导光体保持部309突出。
即使在导光体308的膨胀率比导光体保持部309的膨胀率大的情况下,通过将销324形成在长边方向的导光体308的中央部,也可容易地调整长边方向的长度,以使得导光体308不从导光体保持部309突出。在该情况下,需要将形成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导光体保持部309的覆盖导光体308的端面358周围的孔厚度设为不会使导光体308从孔(导光体保持部309)中脱落。即使在导光体308从孔(导光体保持部309)中脱落的情况下,只要能利用导光体308和导光体保持部309之间的嵌合状态、导光体卡止部361来维持导光体308的状态即可。
此外,即使将导光体308设定为导光体308(导光体308的端面358)会因导光体308的膨胀而从导光体保持部309突出的尺寸,则由于销324形成于长边方向的导光体308的中央部,因此在两端部的导光体保持部309处,从导光体保持部309突出的导光体308的长度相同。因此,可以将突出的导光体308的长度考虑在内,来设定导光体保持部309与保持部314、315(保持部314、315内的光学滤光片350、351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使得导光体308不与保持部314、315(光学滤光片350、351)相接触。
接着,利用图29及图30对作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照明的动作进行说明。光源装置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来使用,图30中记载有读取装置的顶板(原稿设置台)与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对象。如图29所示,利用光学滤光片350、351从发光元件310、311(发光部356、357)发出的光中选择特定波长的光(阻断特定波长的光),并使其从光入射部(端面358)射入导光体308。或者,由光学滤光片350、351产生的激发光(也可以是包含未转换波长的光的复合光)从光入射部即端面358射入导光体308。来自发光元件310、311并经由光学滤光片350、351入射的光在导光体308内部的壁面边进行反射,边向长边方向进行导光。
图29的实线箭头表示从发光元件310、311发出的光的光路的一个示例。另外,发光部356、357是从导光体308的端面358射入光的LED光源等光源元件(发光元件310、311),利用焊接等固定于基板312、313,并由基板312、313电流驱动而发光。本申请中,省略基板312、313内外的布线的图示。
由此,在导光体308的内部反射并进行导光的光若照射到形成于导光体308中的光散射部318、319,则从与光散射部318、319相对的侧面(光出射部)321、322射出。
另外,光散射部318、319可以印刷在导光体308上,也可以是在导光体308的表面附加凹凸而得到的棱镜图案。光散射部318、319的形状当然也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变化。即,导光体308由透明树脂形成,且在长边方向上延伸,是侧面形状为圆筒状并具有在长边方向的整个区域延伸的两个部位的光散射部318、319的柱状构件。如上所述,导光体308的侧面形状并不限于圆筒,导光体308的端面也不限于圆形。
在图30中,从一侧的光出射部321、322射出的光(主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地前进,并经由读取装置的顶板(透明板)照射到读取对象。从另一侧的光出射部321、322射出的光(副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以“大致平行”或者“相对于从一侧的光出射部321、322射出的光的较小的角度”的方式前进,并由反射板302反射,经由读取装置的顶板(透明板)照射到读取对象。
即,反射板302与导光体308在长边方向上平行地设置,对从导光体308射出的副光进行反射,并照射到读取对象方向上,该反射板302由金属蒸镀面等构成,沿长边方向延伸,是薄板状或者片状的构件。反射板302相对于导光体308、读取装置的顶板(透明板)及读取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根据光路的不同将光分为“主光”和“副光”,但这并不表示光量、亮度等光的各种条件的优劣。
从导光体308射出并照射到读取对象的光被读取对象所反射,并经由光圈327在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缩小光学系统、正立等倍光学系统、非共轴光学系统、远心(双远心)光学系统等)中成像并由光接收部进行数据化。
另外,读取装置的顶板并非是必需的结构,但在存在顶板的情况下需要将顶板的折射率考虑在内来决定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部321、322和光散射部318、319之间的配置。此外,在读取对象的传送中,可以采用传送读取对象本身(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传送(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搭载有光源装置的滑架(图像读取装置)的方法。
虽省略了图示,但在应用实施方式3(本申请)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是正立等倍光学系统的情况下,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光圈327可以是对棒形透镜(棒形透镜阵列)进行保持的棒形透镜保持部。在该情况下,图30所示的点划线成为棒形透镜的光轴。并且,也可以在棒形透镜保持部的下部(在光圈327中未保持有棒形透镜的情况下的棒形透镜的一个焦点)配置形成有光接收部(传感器)的基板(传感器基板),利用板状构件363直接或间接地对该传感器基板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板状构件363也兼用作图像读取装置的壳体301。
利用图31A~图37C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板状构件的详细结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3A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GH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图33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IJ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
图34A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GH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图34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IJ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
图35A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GH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图35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IJ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图35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IJ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
图36A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GH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图36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IJ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图。
图37A是成为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俯视图(弯曲前)。图37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GH得到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剖面的图。图37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IJ得到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剖面的图。
图34A、图35A中,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是反射板支承部320的前端部分延长,且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弯曲并连续的部位。图35B、图35C中,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是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的前端部分延长,且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弯曲并连续的部位。图34B、图35B、图35C中,延长板状端部(反射板302一侧)364e是延长板状端部364(反射板302一侧)的前端部分延长,且相对于与主扫描方向相对应的副扫描方向弯曲并连续的部位。图35A中,延长板状端部(导光体保持部309一侧)365e是延长板状端部365(导光体保持部309一侧)的前端部分延长,且相对于与主扫描方向相对应的副扫描方向弯曲并连续的部位。图36A中,反射板支承部(斜面部)320b具有相对于与主扫描方向相对应的副扫描方向在一个部位弯曲的部分。相对于该反射板支承部(斜面部)320b,上述反射板支承部(斜面部)320具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在两个部位弯曲的部分。图37A所示的板状构件363b是弯曲前的平板状状态。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如图31A所示,反射板支承部320配置于反射板302的与对从导光体308的侧面(光出射部)321、322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面相反的面侧,是沿主扫描方向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进行设置的对反射板302进行支承的多个构件。
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是分别弯曲板状构件363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一端而形成的部位。由此,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是弯曲对反射板支承部320进行支承的板状构件363而得到的,因此与板状构件363形成为一体,可认为是相对于板状构件363,与副扫描方向具有角度地立起的构件。
并且,反射板支承部320具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反射板支承部320形成有多个,因此仅通过设定各个反射板支承部320每一个的配置、倾斜角度,就能容易地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高精度地设置反射板302。即,能防止当以一片板作为反射板302的支承部时所产生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因一片板的翘曲、弯曲而引起的反射板302的设置精度的劣化。
此外,沿主扫描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来对反射板302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使得不易发生以下问题,即:在仅以反射板302的端部对反射板302进行支承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反射板302因反射板302的自重而弯曲的问题。
另外,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除了相对于板状构件363具有角度的基端部分以外,还具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即,板状构件363在两个部位弯曲。
图31A~图31B所示的壳体301在沿主扫描方向的一端中,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以外的部分具有分别与板状构件连续的多个板状端部364。利用被弯曲的板状端部364,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强度增加,从而难以产生翘曲、弯曲。
此外,通过将板状端部364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设为比反射板支承部320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要长,从而能增加作为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图像读取装置)相连接的连接接口构件的螺钉孔(与螺钉孔352具有相同功能的螺钉孔)的形成面积。并且,也能提高作为连接接口构件的板状端部364的强度。实施方式3所涉及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强度也得以增强。另外,板状端部364具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
如图31B所示,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沿主扫描方向相互隔开规定间隔进行设置,是用于固定导光体保持部309的多个构件。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也可以为一个。
此外,多个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是分别使壳体301(板状构件363)的沿主扫描方向的另一端在两个部位弯曲而形成的构件。即,多个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通过板状构件363弯曲而成。因此,与反射板支承部320相同,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形成为一体,相对于副扫描方向以规定角度从板状构件363立起而得到。
并且,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具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
图31A~图31B所示的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在沿主扫描方向的另一端中,除多个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以外的部分分别具有与板状构件连续的多个板状端部365。利用被弯曲的板状端部365,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强度变高,从而难以产生翘曲、弯曲。
此外,通过将板状端部365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设为比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要长,从而与反射板302一侧的板状端部364相同,能增加作为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图像读取装置)相连接的连接接口构件的螺钉孔(与螺钉孔352具有相同功能的螺钉孔)的形成面积。并且,也能提高作为连接接口构件的板状端部365的强度。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强度也得以增强。另外,板状端部365具有相对于与主扫描方向相对应的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
图32及图33A~图33B所示壳体301(板状构件363)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壳体301(板状构件363)的变形例。图32及图33A~图33B所示的壳体301(板状构件363)中,多个板状端部364的从与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连续的基端侧开始沿副扫描方向的前端侧分别连接而形成成为一体的一体端部366。利用一体端部366,能提高多个板状端部364的强度。此外,也可以在一体端部366中形成作为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图像读取装置)相连接的连接接口构件的螺钉孔(与螺钉孔352具有相同功能的螺钉孔)。
图34A~图34B所示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反射板支承部320的变形例。图34A所示的反射板支承部320具有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该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通过使相对于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具有角度的基端部分的前端部分延长而得到。反射板支承部320与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之间弯曲,因此反射板支承部320的强度增强。
此外,可将因壳体301(板状构件363)与反射板302之间的尺寸差而在壳体301(板状构件363)中产生的剩余量提供给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
图34B所示的板状端部364具有延长板状端部364e,该延长板状端部364e通过使相对于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具有角度的基端部分的前端部分延长而得到。板状端部64与延长板状端部364e之间弯曲,因此板状端部364的强度增强。
另外,也可以在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和延长板状端部364e的一方或双方中形成作为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图像读取装置)相连接的连接接口构件的螺钉孔(与螺钉孔352具有相同功能的螺钉孔)。
图35A~图35C所示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反射板支承部320、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板状端部364、板状端部365的变形例。图35A~图35C所示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通过在图34A~图34B所示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中添加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延长板状端部365e而构成。此处,对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和延长板状端部365e进行说明。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及延长板状端部364e的说明与上述相同。
图35A所示的板状端部365具有延长板状端部365e,该延长板状端部365e通过使相对于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具有角度的基端部分的前端部分延长而得到。板状端部365与延长板状端部365e之间弯曲,因此板状端部365的强度增强。
图35B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具有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该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通过使相对于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具有角度的基端部分进一步弯曲而得到的前端部分延长而得到。在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与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之间,与导光体保持部309一侧相反地弯曲,因此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的强度增强。
图35C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具有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该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通过使相对于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具有角度的基端部分进一步弯曲而得到的前端部分延长而得到。在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与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之间,向导光体保持部309一侧弯曲,因此不仅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的强度增强,还能更牢固地固定导光体保持部309。
图35B与图35C的不同之处在于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相对于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的弯曲方向不同。可将因壳体301(板状构件363)与导光体保持部309之间的尺寸差而在壳体301(板状构件363)中产生的剩余量提供给图35B~图35C所示的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
另外,与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和延长板状端部364e相同,也可以在延长板状端部365e中形成作为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图像读取装置)相连接的连接接口构件的螺钉孔(与螺钉孔352具有相同功能的螺钉孔)。在图35B及图35C各个所示光源装置的任一个中,反射支承部320部分的剖面均如图35A所示。
图36A~图36B所示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反射板支承部320的变形例。图31A~图31B、图33A~图33B、图34A~图34B、图35A~图35C所示的反射板支承部320具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在两个部位弯曲的部分。具体而言,反射板支承部320中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弯曲。
在图34A~图34B及图35A~图35C所示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中,还使反射板支承部320e与反射板支承部320之间弯曲。另一方面,图36A所示的反射板支承部320b具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在一个部位弯曲的部分。反射板支承部320b中仅存在一个部位的弯曲,因此能减少为了形成壳体301而对板状构件363进行加工的工序。此外,一次即能完成对反射板302进行支承的角度的调整。
在图36A~图36B所示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中,如图32~图35所示,可以至少附加一体端部366、延长反射支承部320e、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延长板状端部364e、延长板状端部365e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导光体308、导光体保持部309、保持部314、315、基板312、313、反射板302的端部偏差较小,并且能获得良好的照明效率。根据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能使反射板302的端部偏差较小。
至此为止(图21~图36),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作为组装到光源装置中的要素进行了说明,接着,仅对于反射板支承结构,对所能实施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37用于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图37A示出了成为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壳体的弯曲前的板状构件363b。板状构件363b与板状构件363的不同点在于没有支承导光体保持部309、保持部314、315的机构,以及在板状构件363b中没有光圈327。
然而,当将图37所示的反射板支承结构用于和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同样的用途时,可以形成光圈327,也可以不形成光圈327。换言之,这意味着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能应用于画像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中对反射板(反射镜、凹面镜、凸面镜)进行支承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螺钉孔352可以用于与画像读取装置的滑架以外的构件的连接中。
图37B~图37C表示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剖视图。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配置在与反射板302的反射面相反的面侧,与支承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的壳体301(板状构件363)成为一体。此外,多个反射板支承部320相对于副扫描方向以规定的角度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立起,各个反射板支承部320通过使板状构件363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一端弯曲而形成。
图37A~图37C所示的反射板支承结构可以认为只是图24~图28、图30、图31A~图31B所示的反射板支承结构(光源装置)的反射板302一侧。
因此,与图24~图28、图30、图31A~图31B所示的反射板支承结构(光源装置)同样,可以在图37A~图37C所示的反射板支承结构中附加一体端部366、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延长板状端部364e中的至少一个。
反射板支承部320也可以被置换为反射板支承部320b。而且,也可以在置换之后附加一体端部366、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20e、延长板状端部364e中的至少一个。
因为具有上述结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能仅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内的反射板(第一连接接口构件、第二连接接口构件··等)的支承结构来实施。该情况下,图37的箭头X、Y、Z所示方向成为参考信息。
此外,也能仅作为使所述副光反射的反射板的支承结构来实施。由此,在将反射板支承结构作为光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所使用的光源装置)的结构来使用的情况下,反射板302进行反射的光的发射源可以是与反射板302相对配置的,且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棒状光源中包括由发光部356、357、以及导光体308构成的构件,其中。导光体308为柱状,将从端面358入射的来自发光部356、357的光沿长边方向进行导光,并使其从侧面(光出射部)321、322射出。
并且,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棒状光源可以是放电灯。放电灯可以是氖管等采用辉光放电的放电灯,也可以是荧光灯、氙气灯(Xe灯)等采用电弧放电的放电灯等的一般的放电灯。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阵列光源可以是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发光部356、357(发光元件310,311),并向副扫描方向辐射光(副光)的光源。也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发光部356、357(发光元件310,311),利用导光构件或者反射构件,向副扫描方向辐射光(副光)。
此外,阵列光源可以不辐射副光,而辐射主光,也可以辐射副光和主光两种光。
并且,为了获得主光和副光两种光,可以采用通过形成不同列来进行排列设置的阵列光源。即,可以沿主扫描方向排列设置为用于主光而排列设置的阵列光源和为用于副光而排列设置的阵列光源这两列。此处所述的排列设置两列例如包含以各列间隔的一半交替配置的交错排列进行配置的情况。
根据图38~图41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保持部309及保持部314、315的详细结构、变形例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导光体308等的端部偏差较小,且不依赖于构成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308的温度特性。另外,将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308及导光体保持部309的厚度方向的膨胀与收缩考虑在内,来配置导光体308、导光体保持部309、保持部314、315。例如,假设对导光体保持部309及保持部314、315的尺寸进行设定等,以使得在膨胀最大时,导光体保持部309不会使保持部314、315破损。然而,与导光体308及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长边方向的膨胀与收缩相比,影响非常小,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38A是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38B是仅图38A的保持部314、315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39A是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视图。图39B是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视图。图39C是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视图。
图40A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40B是仅图40A的保持部314、315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41A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41B是仅图41A的保持部314、315部分的剖面示意图。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如图38A~图38B及图39A~图39C所示,保持部314、315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用图38B的虚线箭头表示的部分)与第二开口(用图38B的虚线箭头表示的部分)。保持部314、315在第一开口侧保持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使其能在上述长边方向上滑动。另一方面,在保持部314、315的第二开口配置发光部356、357。并且,保持部314、315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以使光学滤光片350、351与发光部356、357维持规定间隔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
光学滤光片350、351在因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的滑动而使得导光体端面移动的范围外由保持部314、315所支承。
另外,在图38A~图38B及图39A~图39C中,发光部356、357,特别是发光元件310、311配置在保持部314、315的第二开口中,但无需限定为该配置。以从发光元件310、311(发光部356、357)发出的光经由保持部314、315的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入射至导光体308的方式配置发光部356、357即可。
另外,导光体保持部309以白色树脂、反射性良好的金属等成形,在长边方向具有由长槽构成的槽部,在该槽部中配置导光体308,并在长边方向上对导光体308进行保持。该槽部的开口侧成为使来自导光体308的光射出的出射部(光出射部)321、322。导光体保持部309将导光体308保持在相对于反射板302和壳体301的适当的位置,并利用反射将来自侧面或者光散射部318及光散射部319的背面的漏光返回至导光体308内,抑制来自光出射部321、322以外的不希望的光的出射。
接着,使用图39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在保持部314、315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以使光学滤光片350、351与发光部356、357维持规定间隔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即,导光体308的端面358(光入射部4a)不与发光部356、357(光学滤光片350、351)相接触的情况。
图39A示出了导光体308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最短的情况。图39B示出了导光体308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最长的情况。
图39A~图39B(图38B明确示出了位置关系)所示的保持部314、315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第三中空部,在第二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351进行支承。
详细而言,在第二中空部与第三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351。另外,将阶梯部分的厚度设为在光学滤光片350、351的厚度以上。
图39C示出了设置为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销324与嵌合孔362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的相同剖面中的情况。至少,第一中空部的内壁形状形成为使得导光体保持部309的插入至保持部314、315的部分与保持部314、315相接触且导光体保持部309能滑动,或者导光体保持部309的插入至保持部314、315的部分不与保持部314、315相接触且导光体保持部309能伸缩。后者的说明将在后文中进行阐述。
如图39B所示,在导光体308(导光体保持部309)的膨胀变为最大时,在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所产生的阶梯部分配置导光体保持部309与保持部314、315,使得导光体308的端面358及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面相接触或者即将接触。由此,能使导光体308的端面(光入射部)358与发光部356、357(光学滤光片350、351)不接触。该关系对于销325、326和长孔329、330也相同。
此外,如图39A~图39B所示,导光体保持部309具有与第一开口的边缘相对的按压面部,该按压面部可以设置为对导光体保持部309的滑动范围(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另外,也可以设为在导光体308的膨胀变为最大时,按压面部即将与第一开口的边缘相接触。在该情况下,按压面部不再是按压面部而是相对面部。
保持部314、315对基板312、313、导光体保持部309、光学滤光片350、351进行保持,并用于抑制来自发光元件356、357的不希望的光。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将包含导光体保持部309的一个端面的端部插入到位于保持部314、315的一个端面的第一开口中。在位于保持部314、315的相反侧的端面的第二开口中,配置固定有发光部356、357进的基板312、313,以使得发光部356、357与导光体308相对。
如上所述,插入至第一开口中的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的端面358与光学滤光片350、351之间的距离因导光体308(导光体保持部309)的膨胀或收缩而变动。然而,保持部314、315具有对光学滤光片350、351进行保持的面和将基板312、313固定于相反侧的面(第二开口)的面。因此,光学滤光片350、351和基板312、313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不受到导光体308(导光体保持部309)的伸缩(膨胀或收缩)的影响。因此,光学滤光片350、351的调光特性稳定。
即,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308和保持部314、315的嵌合深度(插入深度)及导光体保持部309和保持部314、315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另一方面,通过在壳体301的长孔329、330中设置与导光体保持部309相对于长边方向的温度特性伸缩量相应的间隙,从而导光体保持部309能相对于长边方向进行伸缩。因此,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308和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高度方向、短边方向的位置不变动,即,具有照明特性不变化的结构。
此外,保持部314、315被螺钉340~343在长边方向上固定于壳体301(板状构件363)上的紧固部354、355。因此,散热效果也不变化。
并且,无论在常温下或高温下,壳体301、导热体316、317、基板312、313、发光元件310、311、保持部314、315、光学滤光片350、351的距离固定,导光体308和导光体保持部309的距离固定(膨胀率相近的情况)。
即,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由导光体保持部309进行遮光的部分固定,对在导光体308的端部产生的不需要的杂散光的抑制效果保持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发光部356、357及光学滤光片350、351的相对距离也保持固定,因此光学滤光片350、351对来自发光部356、357的光进行转换的功能保持固定。通过该结构,导光体308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伸缩不会导致照明特性、散热特性产生变化。
此外,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虽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将保持部314、315设置为使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不与保持部314、315相接触,且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在第一开口的内部或第一开口的上方沿长边方向进行伸缩。此外,保持部314、315也可以设置为在因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的伸缩而导致导光体308的端面358移动的范围外,对光学滤光片350、351进行支承。换言之,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保持部314、315在第一中空部内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或者使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可在第一中空部内在长边方向上伸缩。接下来的图40A~图40B及图41A~图41B所示的光源装置也相同。
图40A~图40B及图41A~图41B所示的光源装置中,保持部314、315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大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在该第二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351进行支承。
详细而言,图40A~图40B中,在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或者在第二中空部与第三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351。图41A~图41B中,在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351。
图40A~图40B及图41A~图41B所示的光源装置中,如图38A~图38B及图39A~图39C所示的光源装置那样,在导光体308(导光体保持部309)的膨胀变为最大的情况下,在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中产生的阶梯部分无法配置导光体保持部309和保持部314、315,使得导光体308的端面358及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面相接触或者即将接触。
在图40A~图40B所示的光源装置中,对导光体保持部309和保持部314、315进行配置,以使得在最大膨胀时,导光体308的端面358及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面不会进入第二中空部。
另外,对于图41A~图41B所示的光源装置,也可以使导光体308的端面358及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面进入第二中空部,但需要使其不与光学滤光片350、351相接触。
对于使用图21~图41所说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及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能适当地替换各结构来进行实施。该替换在后述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及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和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及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之间也成立。在后述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与后述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之间也成立。
实施方式3中,使用示出以下情况的图来进行了说明,即:保持部314、315在第一中空部内将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保持为可进行滑动。然而,导光体保持部309放置于壳体301,不依赖于保持部314、315而独立。因此,也可以使保持部314、315不与导光体保持部309相接触,且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端部在保持部314、315的第一中空部内或者在保持部314、315的第一中空部的上方在长边方向上伸缩。
此处,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301(板状构件363)进行说明。
壳体301(板状构件363)包括形成于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底面)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的2个长孔329、330、形成于2个长孔329、330之间的嵌合孔328、在底面沿长边方向形成的光圈327、螺钉孔352、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反射板支承部320、紧固部354、紧固部355。由此,导光体保持部309及反射板302在长边方向、短边方向、高度方向上被固定,保持部314、315及导热体316、317在长边方向、短边方向、高度方向上被固定。
长孔329、330位于壳体301的底面,是位于长边方向的一侧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327和紧固部354、355之间且在导光体保持部309底面的短边方向中央的沿长边方向的较长的长孔。通过将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销325、326插入长孔329、330中,从而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短边方向的位置被固定。
嵌合孔328是设置于壳体301的底面的孔。嵌合孔328在长边方向上位于与长孔329、330所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嵌合孔328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327和紧固部354、355之间,且位于导光体保持部309的底面中央。通过将导光体保持部309的销324插入嵌合孔328,从而导光体保持部309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与长边方向的位置被固定(参照图28A~图28B)。
光圈327是沿着壳体301底面的长边方向形成的孔。光圈327将读取对象的图像信息(照射光的读取对象的散射反射光)传输到拍摄体(镜头等成像光学系统及图像传感器等光接收部)(图30),并抑制除此以外多余的光。
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向壳体301一侧的侧面延伸,相对于光圈327位于反射板302的相反侧,在高度方向上固定导光体保持部309。
反射板支承部320在长边方向上设有多个,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光圈327的外侧,用于高精度地对反射板302进行保持。
紧固部354、355相对于光圈327位于壳体的长边方向的外侧,通过紧固螺钉340~343,将基板312、313、保持部314、315、及导热体316、317固定于壳体301。
壳体301中的反射板支承部320、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板状端部364、板状端部365、紧固部354、355、一体端部366起到散热板的作用。特别是,板状端部364、板状端部365、紧固部354、355、一体端部366也可以在壳体301的短边侧壁部(紧固部354、355)的侧壁部分连续。
此外,也可以将短边侧壁部(紧固部354、355)延长从而形成向长边方向弯曲的部分,该部分相对于长边侧壁部(板状端部364、365)与反射板支承部320相反的方向相对,且在长边方向上延伸。也可以形成与长边侧壁部连续,且向短边方向弯曲的部分,该部分在与壳体301的底面相对的方向上延伸(弯曲)。
实施方式4.
下面,使用图42~图6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实施方式4说明导光体408的端部弯曲的情况。特别说明导光体408的端部向壳体401(板状构件463)一侧弯曲,发光部456、457在壳体401(板状构件463)上直接或者经由导热体316、317而被紧固,以及发光部456、457经由形成于壳体401(板状构件463)的孔(后述的发光部用孔467或者发光部用切口)被安装的情况。
实施方式4中,以与实施方式3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将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408及导光体保持部409的厚度方向的膨胀与收缩考虑在内,来配置导光体408、导光体保持部409、保持部414、415。
例如,假设以下等情况,即:对导光体保持部409(导光体408)及保持部414、415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得在膨胀最大时,导光体保持部409(导光体408)不会使保持部414、415破损。然而,与导光体408及导光体保持部409的长边方向的膨胀与收缩相比,影响非常小,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43A~图43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43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面的图。
图45A~图45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45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面的图。
图47A~图47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
图49A~图49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
图50A~图50D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面的仅保持部414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51A~图51D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面的仅保持部414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52A~图52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52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面的图。
图53A~图53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53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面的图。
图43A~图43C、图45A~图45C、图47A~图47B、图49A~图49B、图52A~图52C、图53A~图53C示出了在保持部414的第一开口上配置有导光体保持部409的形状的变化。
图54A~图54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54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面的图。
图55A~图55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55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面的图。
图56A~图56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面的图。图56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面的图。
图57A~图57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57C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中央附近的剖面的图。图54~图57示出了导光体保持部409插入至保持部414的第一开口中的形状的变化。
图58A~图58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
图59A~图59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
图60A~图60B是相当于由图25的点划线EF所得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的剖面的图。图58A~图58B、图59A~图59B、图60A~图60B示出了导光体408的端面458的形状的变化。。
参照图42~图60。紧固部468是直接或者经由导热体316、317紧固有发光部456、457(基板312、313)的壳体401(板状构件463)上的部位。发光部用孔467是形成于壳体401(板状构件463)上的孔。发光部356、357(基板312、313)经由发光部用孔467安装于壳体401(板状构件463)。
另外,对于发光部用孔467,无需是发光部用孔467的周围被壳体401(板状构件463)所包围的完全的孔,也可以是从壳体401(板状构件463)的外形开始向内侧进行开槽而得到的发光部用切口。本申请中,将发光部用孔467作为包含发光部用切口的孔来进行说明。省略发光部用切口的图示。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图42示出了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401(板状构件463)。图42示出了在弯曲后会成为壳体401的板状构件463上假设性地放置有导光体408、导光体保持部409、保持部414、415的情况的示意图。
如图43A~图43C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08的端部向壳体401一侧弯曲。从形成(紧固)于壳体401(板状构件463)上的发光部456、457(发光元件310、311)发出的光从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入射,该导光体408的端部向壳体401的底面(紧固部468)一侧弯曲。之后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相同。
接着,使用图43A~图43C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在保持部414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以使光学滤光片350与发光部456维持规定间隔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并且,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不与发光部456(光学滤光片350)相接触的情况。另外,保持部415的光学滤光片351、发光部457、导光体408的端面458的关系也相同。
图43A示出了导光体408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最短的情况。图43B示出了导光体408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最长的情况。图43A~图43B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在第一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在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另外,将阶梯部分的厚度设为光学滤光片350的厚度以上。图43C示出了设置为导光体保持部409的销(第二突起部)324与嵌合孔362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的相同剖面中的情况。
如图43B所示,在导光体408(导光体保持部409)的膨胀变为最大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口中配置导光体保持部409和保持部414,使得导光体408的端面458及导光体保持部409的端面相接触或者即将接触。由此,能使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与发光部456(光学滤光片350)不接触。
此外,如图43A~图43B所示,导光体保持部409分别具有与第一开口的边缘和保持部414相对的按压面部。这些按压面部也可以限制导光体保持部409的滑动范围(移动范围)(参照图43B)。
另外,按压面部也可以设置为在导光体408的膨胀变为最大时,按压面部即将与第一开口的边缘相接触。在该情况下,按压面部不再是按压面部而是相对面部。
图44示出了成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401的板状构件463。图44的板状构件463中形成有发光部用孔467(发光部用切口)。
如图45A~图45C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08的端部向板状构件463(发光部用孔467)一侧弯曲。经由发光部用孔467(板状构件463)从发光部456(发光元件310)发出的光从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入射,该导光体408的端部向板状构件463(发光部用孔467)一侧弯曲。另外,从发光部457(发光元件311)发出的光也同样。之后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相同。
导光体408的弯曲的主要部分在实施方式4中存在于XZ平面上。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408中,光散射部318、319可以至少形成于至少与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的有效读取区域相对应的部分。此外,可以通过使从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射出比其它部分多或者少的光,来调整有效读取区域的端部(保持部414、415的附近)的亮度等。
图44及图45A~图45C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在保持部414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之间以与发光部456维持规定间隔的方式对光学滤光片351进行支承。并且,使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与发光部456(光学滤光片350)不接触。关于该说明,由于与使用图43进行的说明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45A~图45C分别相当于图43A~图43C。不同点在于,图43A~图43C所示的发光部456形成于紧固部468上,而图45所示的发光部456(发光元件310)插入发光部用孔467中。另外,发光部457也可以同样地设为插入发光部用孔467中。
为了便于对图45与图43进行对比,以导热体316不与作为壳体的板状构件463(发光部用孔467)相接触的方式进行图示,但实际上,可以使导热体316与板状构件463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触来传导热量,也可以不设置导热体316。
图46示出了成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401的板状构件463。图46示出了在板状构件463弯曲后的板状构件463上假设性地放置有导光体408、导光体保持部409、保持部414、415的情况的示意图。如图47A~图47B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08的端部向板状构件463(紧固部468或发光部用孔467)一侧弯曲。
图46及图47A~图47B分别与图42及图43A~图43B、图44及图45A~图45B相对应,示出了在保持部414相反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也由导光体保持部409所覆盖的情况。另外,在保持部415相反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也同样可以由导光体保持部409所覆盖。
图47A示出了板状构件463具有紧固部468的区域的示例(相当于图42及图43A~图43B)。图47B示出了板状构件463具有发光部用孔467的示例(相当于图44及图45A~图45B)。
图48示出了成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401的板状构件463。图48示出了在板状构件463弯曲后的板状构件463上假设性地放置有导光体408、导光体保持部409、保持部414、415的情况的示意图。
如图49A~图49B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08的端部向板状构件463(紧固部468或发光部用孔467)一侧弯曲。
图48及图49A~图49B与图46及图47A~图47B相对应,示出了在保持部414相反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也被导光体保持部409所覆盖,并且,该部分的导光体保持部409被保持部414所覆盖、接近、或者以能滑动的方式相接触的示例。
换言之,图48及图49A~图49B示出了如下示例,导光体保持部409(导光体408)的端部插入到保持部414的第一中空部中,导光体保持部409(导光体408)以能滑动(伸缩)的方式与保持部414相接触。另外,在保持部415相反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也同样地被导光体保持部409所覆盖,并且,该部分的导光体保持部409可以被保持部415所覆盖、接近、或者以能滑动的方式相接触。
图49A是板状构件463具有紧固部468的区域的情况(相当于图47A)。图49B是板状构件463具有发光部用孔467的情况(相当于图47B)。
使用图50A~图50D及图51A~图51D,对图22~图29B所示的保持部414及其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保持部415也可以与保持部414相同地构成。
图50A~图50B表示图22~图29所示的保持部414。
图50A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第三中空部,在第二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在第二中空部与第三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
另外,将第一中空部及第二中空部配置在各自的直径的中心轴相交叉的位置。将阶梯部分的厚度设为在光学滤光片350的厚度以上。
图50B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在第一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在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另外,将阶梯部分的厚度设为在光学滤光片350的厚度以上。
图50C~图50D所示的保持部414分别是图50A~图50B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变形例。
图50C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第三中空部、第四中空部,在第二中空部或第三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在第二中空部和第三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或者第三中空部和第四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
另外,将第一中空部及第二中空部配置在各自的直径的中心轴相交叉的位置。将阶梯部分的厚度设为在光学滤光片350的厚度以上。
图50D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第三中空部,在第一中空部或者第二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在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或者第二中空部和第三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
另外,至少将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的厚度设为在光学滤光片350的厚度以上。
另外,图50A~图50C所示的第一中空部的内壁具有可使导光体保持部409的插入至保持部414中的部分与保持部414相接触且导光体保持部409能滑动、或者导光体保持部409的插入至保持部414中的部分不与保持部414相接触且导光体保持部409能伸缩的形状。
图51A~图51B、图51C~图51D所示的保持部414分别是图50A~图50B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变形例。
图51A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大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第三中空部,在该第三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图51A中,在第二中空部与第三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
另外,将第一中空部及第二中空部配置在各自的直径的中心轴相交叉的位置。
另外,图51A~图51C所示的第一中空部的内壁具有可使导光体保持部409的插入至保持部414中的部分与保持部414相接触且导光体保持部409能滑动、或者导光体保持部409的插入至保持部414中的部分不与保持部414相接触且导光体保持部409能伸缩的形状。
图51B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大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在该第二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图51A中,在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
图51C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大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第三中空部,直径比第三中空部要小的第四中空部与第三中空部相连通。图51C所示的保持部414在第三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图51C中,在第二中空部和第三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或者第三中空部和第四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
另外,将第一中空部及第二中空部配置在各自的直径的中心轴相交叉的位置。
图51D所示的保持部414的内部具有从第一开口侧朝向第二开口侧直径依次变大的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直径比第二中空部要小的第三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相连通。图51D所示的保持部414在第二中空部内对光学滤光片350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图51D中,在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或者第二中空部和第三中空部之间产生的阶梯部分形成光学滤光片350。
另外,图50A~图50C及图51A~图51C所示的第一中空部以外的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第三中空部、第四中空部)的内壁形状只要是筒状的形状,且不会遮挡来自发光部356、357的光,则对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使用图52A~图52C及图53A~图53C,说明以下示例,即:使从与保持部414相反一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到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为止的部分露出。图52A~图52C分别与图43A~图43C相对应,图53A~图53C分别与图45A~图45C相对应,因此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另外,保持部415也可以与保持部414相同地构成。
图52A~图52C及图53A~图53C所示的光源装置中,从与保持部414相反一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到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为止的部分露出。因此,如图52B及图53B所示,在导光体408的膨胀最大时,导光体408的侧面与保持部414接近或者相接触。因而,可以将导光体408的该部分作为相对面部或者按压面部。
使用图54A~图54C及图55A~图55C,对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即:从与保持部414相反一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到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为止的部分被导光体保持部409所覆盖,并插入到第一中空部。另外,保持部415也可以与保持部414相同地构成。
图54A~图54C分别与图43A~图43C相对应,图55A~图55C分别与图45A~图45C相对应,因此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图54A~图54C及图55A~图55C所示的光源装置中,沿着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的保持部414一侧,比图43及图45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409要薄的导光体保持部409覆盖导光体408。因此,保持部414的形状可以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保持部相同。
使用图56A~图56C及图57A~图57C,说明以下示例,即:使从与保持部414相反一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到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为止的部分露出,使从保持部414一侧的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到导光体408的端面(光入射部)458为止的部分被导光体保持部409所覆盖,并插入到第一中空部。
图56A~图56C分别与图43A~图43C相对应,图57A~图57C分别与图45A~图45C相对应,因此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图56A~图56C所示的光源装置由图52A~图52C所示的光源装置和图54所示的光源装置组合得到。图57A~图57C所示的光源装置由图53A~图53C所示的光源装置和图55A~图55C所示的光源装置组合得到。
因此,在图56A~图56C及图57A~图57C所示的光源装置中,在导光体408的膨胀最大时,导光体408的侧面与保持部414接近或者相接触。因而,可以将导光体408的该部分作为相对面部或者按压面部。
此外,沿着导光体408的弯曲部分的保持部414一侧,比图43A~图43C及图45A~图45C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409要薄的导光体保持部409覆盖导光体408。因此,保持部414的形状可以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保持部相同。
使用图58A~图58B、图59A~图59B、图60A~图60B,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408的形状的变化进行说明。
对于图58A~图58B、图59A~图59B、图60A~图60B中的除导光体408的形状以外的构件,使用与图49A~图49B的各图所示结构相同的结构进行说明。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图58A~图58B所示的导光体408中,端面(光入射部)458延伸的位置设为与导光体408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底面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通过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使用这样的导光体408,能使得在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上的导光体408及导光体保持部409的一方或者双方变低。此外,能简化导光体保持部409及保持部414(415)的形状。
图59A~图59B所示的导光体408中,端面(光入射部)458延伸的位置设为比导光体408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底面位置要高的位置。通过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使用这样的导光体408,相比图58A~图58B所示的导光体408,能使得在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上,导光体408及导光体保持部409的一方或者双方进一步变低。此外,能简化导光体保持部409及保持部414(415)的形状。
图59A~图59B所示的导光体408具有从端面(光入射部)458的一个部分突出的突起,该突起与导光体保持部409相接触。因此,能使得在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上的导光体408及导光体保持部409的一方或者双方变低,并且能使导光体408及导光体保持部409的嵌合更牢固。
在使用图42~图60所说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能适当地替换各结构来实施。该替换在后述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及上述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之间也成立。
实施方式5.
下面,使用图61~图6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实施方式5说明导光体508的端部弯曲的示例。尤其,对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导光体508的端部向壳体501(板状构件563)一侧弯曲,发光部556、557直接或者经由导热体316、317紧固于壳体501(板状构件563)的向与长边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弯曲的部分(后述的紧固部568)。此外,对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发光部556、557经由所形成的发光部用孔或者发光部用切口安装于壳体501(板状构件563)的向与长边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弯曲的部分。
实施方式5中,以与实施方式3及4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将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508及导光体保持部509的厚度方向的膨胀与收缩考虑在内,来配置导光体508、导光体保持部509、保持部514、515。
例如,假设以下等情况,即:对导光体保持部509(导光体508)及保持部514、515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得在膨胀最大时,导光体保持部509(导光体508)不会使保持部514、515破损。然而,与导光体508及导光体保持部509的长边方向的膨胀与收缩相比,影响非常小,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61及图67示出了成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563。图61及图67示出了在板状构件563弯曲后的壳体501上假设性地放置有导光体508、导光体保持部509、保持部514、515的情况的示意图。
另外,图61及图67中,示出了对保持部514、515内进行透视的状态,用虚线示出了导光体508的一部分、光学滤光片350、351、发光元件310、311。
图62A是以与图61所示的板状构件563延伸的面相平行的面所观察到的剖视图。图62B是从图62A中排除导光体508和导光体保持部509后得到的假想剖视图。
图63是从图61所示的虚线箭头A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64A是以与图61所示的板状构件563延伸的面相垂直的面所观察到的剖视图。图64B是从图64A中排除导光体508和导光体保持部509后得到的假想剖视图。
图65A是以与图61所示的板状构件563延伸的面相平行的面所观察到的剖视图。图65B是从图65A中排除导光体508和导光体保持部509后得到的假想剖视图。
图66是从图61所示的虚线箭头A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61~图67中,紧固部568在板状端部565(导光体保持部509一侧)的区域中,具有供螺钉540通过的螺钉孔,形成于壳体501。导光体保持部509、发光部556、557及导热体316、317由螺钉540来紧固。
发光部用孔567是形成于壳体565(板状构件563)上的孔。发光部556、557(基板312、313)经由发光部用孔567安装于壳体501(板状构件565)。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另外,对于发光部用孔567,无需是发光部用孔567的周围被板状端部565(壳体501)所包围的完全的孔,也可以从板状端部565(壳体501)的外形开始向内侧进行开槽而得到的发光部用切口567。
本申请中,将发光部用切口567作为包含发光部用孔567的孔来进行说明。省略发光部用孔567的图示。另外,发光部用切口567(发光部用孔567)分别形成于“壳体501沿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的一端中,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以外的部分分别与壳体501连续的多个板状端部565”中的,位于夹入有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802的位置的2个板状端部565。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图62A~图62B及图63、和图65A~图65B及图66的不同之处在于,特别根据图62B与图65B可知,图62A~图62B及图63所示的光源装置中,在导光体保持部509和壳体501之间不存在保持部514,在图65A~图65B及图66所示的光源装置中,在导光体保持部509和壳体501之间存在保持部514。另外,保持部515也可以与保持部514相同地构成。
详细而言,在图62A~图62B及图63所示的保持部514的第一中空部(形成有光学滤光片350)上,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有保持部514(从第一中空部的边缘起延伸而得到的壁面)、导光体保持部509、壳体501。
另一方面,在图65A~图65B及图66所示的保持部514的第一中空部(形成有光学滤光片350)上,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有保持部514(从第一中空部的边缘起延伸而得到的壁面)、导光体保持部509、保持部514(从第一中空部的边缘起延伸而得到的壁面)、壳体501。
即,图65A~图65B及图66所示保持部514与实施方式4的图50B所示的保持部514相同。其中,保持部514的配置为图50B的括号内所示内容。
因此,在图50A~图50D及图51A~图51D所示的保持部514也与图62A~图62B及图63所示的保持部514具有相同的结构,在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可以依次排列设置有保持部514(从第一中空部的边缘起延伸而得到的壁面)、导光体保持部509、壳体501。图64A~图64B是表示双方相同的结构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如图62A及图63(图65A及图66也相同)所示那样,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保持部509具有与保持部514的第一开口的边缘相对的按压面部。具体而言,按压面部相当于覆盖导光体508的弯曲部分外周侧的导光体保持部509的部分。该按压面部也可以限制导光体保持部509的滑动范围(移动范围)。
另外,也可以设为在导光体508的膨胀变为最大时,按压面部即将与第一开口的边缘相接触。在该情况下,按压面部不再是按压面部而是相对面部。
图62A~图62B及图63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509的端部以可滑动的方式被保持部514保持(对导光体保持部509的端部进行保持)或者在第一中空部上沿长边方向伸缩。同样,图65A~图65B及图66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509的端部以可滑动的方式被保持部514保持(对导光体保持部509的端部进行保持)或者在第一中空部上沿长边方向伸缩。
然而,图62A~图62B及图63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509和图65A~图65B及图66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509中,可与保持部514相接触的部位不同。详细而言,图62A~图62B及图63所示的导光体保持部509的端部的一部分与壳体501相接触并滑动,或者在壳体501上沿长边方向伸缩。
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508的端部向板状端部565(紧固部568)一侧弯曲。从紧固于紧固部568的发光部556、557(发光元件310、311)发出的光从导光体508的端面(光入射部)358入射,该导光体508的端部向板状端部565(紧固部568)一侧弯曲。之后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3及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相同。
导光体508弯曲的主要部分在实施方式4中存在于XZ平面上,而在实施方式5中存在于XY平面上。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508中,光散射部318、319也至少形成于与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的有效读取区域相对应的部分。此外,可以通过使从导光体508的弯曲部分射出比其它部分多或者少的光,来调整有效读取区域的端部(保持部514、515的附近)的亮度等。
图61~图66所示的光源装置中,发光部556、557(基板312、313)利用螺钉540(省略图示)紧固于紧固部568,与此相对,图67所示的光源装置中,发光部556、557(基板312、313)经由发光部用切口567安装于壳体501。如上所述,发光部用切口567可以是周围完全被板状端部565所包围的发光部用孔567。
在图67的基础上,可以在图61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板状构件563(壳体501)中形成散热板,该散热板通过使与发光部556、557相接触的板状端部565在长边方向(相对于导光体508的螺钉孔540的外侧的空间侧)上延长并弯曲而得到。对于散热板,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短边方向上延伸,或者在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上延伸。此外,散热板可以是由正交的两个面形成的L字形,也可以是由从一个面的两端起以正交的方式进行延伸的两个面形成的U字形。
在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上进行弯曲的方法中包括与板状端部565平行的情况、以及与板状端部364平行的情况。为了与板状端部364平行,形成相对于斜面部(反射板支承部)320与长边侧壁部相反侧相对,且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散热板(虽省略了图示,但在反射板302的反射面的相反面侧形成了散热板)。也可以使散热板向壳体501的底面侧延伸来形成。
同样,在图61及图67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板状构件563(壳体501)中,也可以设置图54A~图54C及图55A~图55C所示的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3e或者延长板状端部363e来作为散热板。关于散热板,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401也相同。
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是在保持部514、515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之间以与发光部556、557维持规定间隔的方式对光学滤光片350、351进行支承的光源装置。并且,导光体508的端面(光入射部)358与发光部556、557(光学滤光片350、351)不接触。
另外,为了便于进行图61和图67的对比,在图67中对以下情况进行了图示,即:导热体316、317只有侧面的一部分与作为壳体的板状端部565(发光部用切口567)相接触,但实际上,导热体316、317的侧面以外的部分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板状端部565相接触,并传导热量,也可以不设置导热体316、317。
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紧固部568及发光部用切口567(发光部用孔567)除了形成于板状端部565(导光体保持部509一侧)以外,也可以形成于板状端部565(反射板302一侧)。在该情况下,导光体508的弯曲方向变为相反方向(图61及图67上,弯曲方向的上下变为相反)。
此外,在板状端部565、板状端部565以外也可以形成紧固部568及发光部用切口567(发光部用孔567)。例如,与在壳体501(板状构件563)的向长边方向弯曲的部分所形成的紧固部568相同,也可以在壳体501(板状构件563)的向短边方向弯曲的部分形成紧固部568及发光部用切口567(发光部用孔567)。
本申请发明主张基于2012年2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024229、2012年6月2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40061、及2012年6月2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40062的优先权。通过参照,作为原始专利申请中包含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所公开的内容全部包含于本申请中。
标号说明
101、201、301、401、501壳体、102、302反射板、103、203光源部、104、105、116、117、316、317导热体、106、107散热翅片、108、308、408、508导光体、109、209、309、409、509导光体保持部、110、111、310、311发光元件、112、113、312、313基板、114、115、214、215、314、315、414、415、514、515保持部、118、119、318、319光散射部、120、220、320、320b反射板支承部、121、122、321、322光出射部、123、131、252、352螺钉孔、124、125、126、224、225、226、324、325、326销、127、227、327光圈、128、228、328、362嵌合孔、129、130、229、230、329、330长孔、132、133翼部、134翅片、135、136、137、138、235、236、237、238保持部保持孔、139、140、141、142、143、340、341、342、343、540螺钉、144、145短边侧壁部、250、251、350、351光学滤光片、253、353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254、255立壁部、320e延长反射板支承部、353e延长导光体保持部固定部、354、355、468紧固部、156、157、356、357、456、457、556、557发光部、358、458、558端面(光入射部)、359突起部、361导光体卡止部、363、463、563、363b板状构件、364、365板状端部、364e、365e延长板状端部、366一体端部、367、467、567发光部用孔(发光部用切口)、468、568紧固部。

Claims (17)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
反射板,该反射板与所述棒状光源或者所述阵列光源相对配置,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且对从所述棒状光源或者所述阵列光源的侧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以及
多个反射板支承部,该多个反射板支承部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隔开间隔设置,并对所述反射板进行支承,
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分别以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方式设置于对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进行支承的板状构件,与所述板状构件形成为一体,通过使所述板状构件的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一个长边部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
所述板状构件具有多个板状端部,该多个板状端部是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一个长边部中,分别从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以外的部分延伸设置而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配置在所述反射板的与对从所述棒状光源或者所述阵列光源的侧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面相反的面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端部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反射板支承部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长度要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板状端部具有用于安装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的连接接口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板状端部的从与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连续的基端侧起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前端侧相连接而形成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构件在所述板状构件的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另一个长边部对所述棒状光源或者所述阵列光源进行保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除了相对于所述副扫描方向以所述一定角度与所述板状构件相连接的基端部分以外,还具有相对于所述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状光源包含放电灯而构成,或者,
所述棒状光源包含发光部以及柱状导光体,该柱状导光体中,由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从端面入射,将该入射的光向长边方向进行导光,并使其从侧面射出。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光源具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并向所述副扫描方向辐射光的多个发光部,或者,
所述阵列光源具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并经由导光构件或者反射构件向所述副扫描方向辐射光的发光部。
11.一种反射板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反射板;以及
多个反射板支承部,该多个反射板支承部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隔开间隔设置,并对所述反射板进行支承,
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分别以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方式设置于对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进行支承的板状构件,与所述板状构件形成为一体,通过使所述板状构件的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一个长边部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
所述板状构件具有多个板状端部,该多个板状端部是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一个长边部中,分别从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以外的部分延伸设置而得到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射板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分别配置在所述反射板的与对从棒状光源或者阵列光源的侧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面相反的面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板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除了相对于所述副扫描方向以所述一定角度与所述板状构件相连接的基端部分以外,还具有相对于所述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射板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
15.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该壳体由板状构件一体形成,并形成为包括:底部;立壁部,该立壁部从所述底部向内侧弯曲,并竖直设置于所述底部;以及斜面部,该斜面部设置于与所述立壁部正交的方向,通过使所述板状构件的沿着与所述立壁部正交的方向的一个长边部从所述底部以规定角度向内侧弯曲而形成,并放置有反射构件;
导光体,该导光体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在与所述立壁部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射出主光以及副光,使该主光向照射部射出,使该副光向所述斜面部射出,并由所述斜面部反射,从而对所述照射部进行照射;以及
发光部,该发光部与所述导光体的与所述立壁部正交的方向的端部相对设置,并配置成与所述立壁部相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矩形形状的所述底部的一个长边处从所述底部向内侧弯曲而得到的长边侧壁部;以及在矩形形状的所述底部的短边处从所述底部向内侧弯曲而得到的所述立壁部即短边侧壁部,
所述斜面部通过在矩形形状的所述底部的另一个长边处以与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构成规定角度的方式从所述底部向内侧弯曲而形成,所述壳体具有散热板,该散热板与所述短边侧壁部连续,向所述长边的方向弯曲,相对于所述斜面部,与所述长边侧壁部的相反方向相对,且沿所述长边的方向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矩形形状的所述底部的一个长边处从所述底部向内侧弯曲而得到的长边侧壁部;以及在矩形形状的所述底部的短边处从所述底部向内侧弯曲而得到的所述立壁部即短边侧壁部,
所述斜面部通过在矩形形状的所述底部的另一个长边处以与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构成规定角度的方式从所述底部向内侧弯曲而形成,所述壳体具有散热板,该散热板与所述短边侧壁部连续,向所述长边的方向弯曲,相对于所述长边侧壁部,与所述斜面部的相反方向相对,且沿所述长边的方向延伸。
CN201280069159.8A 2012-02-07 2012-12-25 光源装置以及反射板支承结构 Active CN104094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4229 2012-02-07
JP2012-024229 2012-02-07
JP2012140062A JP5853879B2 (ja) 2012-06-21 2012-06-21 光源装置及び反射板支持構造
JP2012140061A JP5835121B2 (ja) 2012-02-07 2012-06-21 光源装置
JP2012-140061 2012-06-21
JP2012-140062 2012-06-21
PCT/JP2012/083524 WO2013118414A1 (ja) 2012-02-07 2012-12-25 光源装置及び反射板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045A CN104094045A (zh) 2014-10-08
CN104094045B true CN104094045B (zh) 2016-08-31

Family

ID=50158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9159.8A Active CN104094045B (zh) 2012-02-07 2012-12-25 光源装置以及反射板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51465B2 (zh)
EP (2) EP2916064B1 (zh)
KR (1) KR20140113991A (zh)
CN (1) CN104094045B (zh)
TW (1) TW201351955A (zh)
WO (1) WO20131184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3455B2 (ja) * 2012-01-30 2016-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射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WO2014017391A1 (ja) * 2012-07-27 2014-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6059508B2 (ja) * 2012-10-30 2017-01-11 ニス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5750140B2 (ja) * 2013-06-28 2015-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6106322A1 (en) * 2014-12-22 2016-06-30 GE Lighting Solutions, LLC Modular heat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outdoor lighting system
CN104832840A (zh) * 2015-05-19 2015-08-12 毕节兴国实业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具
JP6205458B2 (ja) * 2016-06-03 2017-09-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27780B2 (en) * 2017-09-07 2020-01-07 Canon Components, Inc. Illumination apparatus, read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6984263B2 (ja) * 2017-09-14 2021-12-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該照明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JP6652723B2 (ja) * 2018-02-20 2020-02-2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ランプ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ドア
JP6732154B1 (ja) * 2018-09-05 2020-07-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164507B2 (ja) * 2019-10-16 2022-11-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ライン照明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454A (zh) * 2003-08-19 2005-02-23 株式会社理光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42042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株式会社理光 光照射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11523A (zh) * 2009-12-28 2011-06-2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57737A (ja) 1986-12-19 1988-06-30 Citizen Watch Co Ltd 矯正機能つきチエ−ン供給装置
JPH063384Y2 (ja) * 1987-04-03 1994-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照明装置
JPH03274855A (ja) * 1990-03-23 1991-12-05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原稿照明装置
JPH10133026A (ja) 1996-10-31 1998-05-22 Canon Inc 導光体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JPH1155476A (ja) 1997-07-31 1999-02-26 Rohm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2135533A (ja) 2000-10-19 2002-05-10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用のキャリッジ
JP4104064B2 (ja) 2003-01-16 2008-06-18 ロー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266315B2 (ja) 2003-03-14 2009-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部材支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5975A (ja) 2004-09-15 2006-03-30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棒状導光体、照明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641949B2 (ja) 2006-01-27 2011-03-02 ロー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54409B2 (ja) 2006-05-25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24336B2 (ja) 2006-07-20 2010-03-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
JP5005376B2 (ja) * 2007-02-20 2012-08-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69589B2 (ja) 2007-03-12 2010-10-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の放熱構造
JP2010021983A (ja) 2007-12-21 2010-01-28 Rohm Co Ltd 導光体、導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962469B2 (ja) 2008-10-23 2012-06-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10147592A (ja) * 2008-12-16 2010-07-01 Sharp Corp 原稿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4976A (ja) * 2009-06-30 2011-01-20 Kyocera Mita Corp 光照射装置
JP2011024043A (ja) 2009-07-16 2011-02-0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9808A (ja) 2009-08-27 2011-03-10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177099B2 (ja) 2009-09-09 2013-04-03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JP5636664B2 (ja) * 2009-10-22 2014-1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11464A (ja) 2010-03-30 2011-10-20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7831B2 (ja) 2010-11-25 2014-02-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取付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454A (zh) * 2003-08-19 2005-02-23 株式会社理光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42042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株式会社理光 光照射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11523A (zh) * 2009-12-28 2011-06-2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13748B1 (en) 2023-09-20
WO2013118414A1 (ja) 2013-08-15
EP2916064A1 (en) 2015-09-09
KR20140113991A (ko) 2014-09-25
US20140347884A1 (en) 2014-11-27
US9151465B2 (en) 2015-10-06
EP2813748A1 (en) 2014-12-17
TW201351955A (zh) 2013-12-16
EP2813748A4 (en) 2015-08-26
EP2916064B1 (en) 2021-11-17
CN104094045A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4045B (zh) 光源装置以及反射板支承结构
CN104094047B (zh) 光源装置
CN108012045B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7762700B2 (en) Rear-loaded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for automotive rear combination lamps
DE102004017454B4 (de) Scheinwerfer für Fahrzeuge
CN101257551B (zh) 图像传感器
JP5227674B2 (ja) 車両用灯具
CN104081116B (zh) 照射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8351080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7435884A (zh) 车辆用灯具
TW201017060A (en) Machine vision inspection system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thereof
WO2016186179A1 (ja) 車両用灯具
CN105074323A (zh) 背光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JP5853879B2 (ja) 光源装置及び反射板支持構造
JP5835122B2 (ja) 光源装置
JP2004212926A (ja) 電子閃光装置用反射鏡及び電子閃光装置
DE102008016675A1 (de) Leuchtanordnung mit einem Lichtleiter und Leuchtdioden
KR20150017221A (ko) 차량용 램프
JP5914857B2 (ja) 照明器具
CN110313168A (zh) 照明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4977780A (zh) 照明设备
JP6305801B2 (ja) 照明装置
KR101370282B1 (ko) 엘이디 평판 조명장치
JP2007048726A (ja) 照明用ledモジュール
CN107664873A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