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3949A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3949A
CN104093949A CN201380005421.7A CN201380005421A CN104093949A CN 104093949 A CN104093949 A CN 104093949A CN 201380005421 A CN201380005421 A CN 201380005421A CN 104093949 A CN104093949 A CN 104093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cooling chamber
opening
engine compartment
nex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54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3949B (zh
Inventor
坂井幸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93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3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4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45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pivotable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disposed parallel to the blad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5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pivotable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disposed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d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54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horizontally movable into a position near the chass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91Lids or bonnets or door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1Bulldozers, Gr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对发动机室内进行冷却的作业车辆。隔壁(60)将覆盖发动机(31)及鼓风装置(51)的外装罩(25)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收容发动机(31)的发动机室(6)及收容鼓风装置(51)的冷却室(7)。隔壁(60)具有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大的第一壁部(101)和相对小的第二壁部(102)。在上表面板(25a)的与第二壁部(102)对置的位置形成有作为将外装罩(25)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相连的吸气孔的上方开口部(26)。在第一壁部(101)形成有将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相连的开口(64)。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车辆,尤其是涉及具备发动机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机动平路机等作业车辆具备发动机、为了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而使用的热交换器和向热交换器供给冷却风的鼓风装置。日本特开2007-283801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利用分隔板将外装罩内的空间分隔成收容发动机的发动机室和收容冷却风扇的热交换器室,通过贯穿发动机室和热交换器室地设置的排出用软管将发动机室内的空气吸出而向外部排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38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公报记载的结构中,通过使冷却风扇运转而对发动机室内的空气进行换气,从而能够对发动机室内进行冷却,但是需要贯穿发动机室和热交换器室地设置排出用软管,存在分隔板的周围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对发动机室内进行冷却的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具备作业机、发动机、鼓风装置、外装罩和隔壁。外装罩覆盖发动机及鼓风装置。隔壁将外装罩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收容发动机的发动机室及收容鼓风装置的冷却室。隔壁具有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相对于位于比隔壁靠冷却室侧的位置的外装罩的上表面板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具有第一倾斜角度,该第二壁部相对于所述上表面板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具有第二倾斜角度。第一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倾斜角度。在上表面板的与第二壁部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将外装罩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相连的吸气孔。在第一壁部形成有将发动机室与冷却室相连的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由于在冷却室内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而产生发动机室内与冷却室内的压力差,发动机室内的空气经由开口向冷却室流动。由此,能够对发动机室内进行换气,因此通过在第一壁部形成开口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对发动机室内进行冷却。
上述的作业车辆在冷却室内具备相对于鼓风装置而言配置在隔壁侧的冷却单元。第二壁部的下侧向冷却单元侧倾斜。由此,能抑制从开口向发动机室内的空气的流入,因此能够提高冷却室的冷却能力。
在上述的作业车辆中,第二壁部位于开口的冷却室侧。由此,能够抑制雨水或异物向发动机室内浸入的情况,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发动机室内的各设备。
在上述的作业车辆中,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所成的角度为20°以下。这种情况下,第二壁部相对于第一壁部向冷却室侧突出的高度减少,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沿着第一壁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速,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发动机室吸出空气的能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发动机室内进行冷却。
在上述的作业车辆中,第一壁部包括将隔壁与上表面板连接的缘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壁部配置为更接近吸气孔,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沿着第一壁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速,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发动机室吸出空气的能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发动机室内进行冷却。
上述的作业车辆在冷却室内具备相对于鼓风装置而言配置在隔壁侧的冷却单元。第一壁部的下侧向冷却单元侧倾斜。这样的话,能够增大向冷却室流入的空气的流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构成作业车辆的各种设备的冷却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大沿着第一壁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速,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发动机室吸出空气的能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室内的冷却效率。
上述的作业车辆还具备对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在发动机室内配置在比发动机更接近开口的位置。这样的话,由于后处理装置配置在开口的附近,因此在后处理装置的周围形成空气流动,由此能够有效地对后处理装置进行空冷。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后处理装置的过热。
在上述的作业车辆中,通过鼓风装置的驱动,经由吸气孔向冷却室内流入外气,比外气高温的空气经由开口从发动机室向冷却室流动。由此,发动机室内的高温的空气有效地向发动机室外排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发动机室内进行冷却。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对发动机室内进行换气,由此能够对发动机室内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防止发动机室内的设备的过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简要表示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简要表示发动机室及冷却室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隔壁的一部分的倾斜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倾斜壁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倾斜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外装罩内部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倾斜壁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简要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隔壁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简要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隔壁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思想的作业车辆的一例,对机动平路机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轮式装载机、推土机等各种作业车辆。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简要表示机动平路机1的结构的侧视图。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主要具备行驶轮11、12、车身框架2、驾驶室3和作业机4。而且,机动平路机1具备配置于发动机室6的发动机等构成部件。作业机4包括刮板42。机动平路机1能够利用刮板42进行平整土地作业、除雪作业、轻切削、材料混合等作业。
行驶轮11、12包括前轮11和后轮12。在图1及图2中,示出了由一侧各一轮的两个前轮11和一侧各两轮的四个后轮12构成的行驶轮,但前轮及后轮的个数及配置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机动平路机1的前后方向。即,前后方向是指从落座在驾驶室3的驾驶席上的驾驶员看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侧方是指机动平路机1的车宽方向。即,左右方向、车宽方向或侧方是指从落座在驾驶室3的驾驶席上的驾驶员看的左右方向。在以下的附图中,前后方向由图中箭头X表示,左右方向由图中箭头Y表示,上下方向由图中箭头Z表示。
车身框架2包括后部框架21、前部框架22和外装罩25。后部框架21对外装罩25和配置于发动机室6的发动机等构成部件进行支承。外装罩25覆盖发动机室6。在外装罩25上形成有上方开口部26、侧方开口部27和后述的后方开口部。上方开口部26、侧方开口部27及后方开口部形成为沿厚度方向贯通外装罩25。
上述的例如四个后轮12分别以能够被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后部框架21。前部框架22安装在后部框架21的前方。上述的例如两个前轮11能够旋转地安装在前部框架22的前端部。
驾驶室3载置于前部框架22。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有方向盘、变速杆、作业机4的操作杆、制动器、油门踏板、微动踏板等操作部(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3也可以载置于后部框架21。
作业机4主要具有牵引杆40、转盘(circle)41、刮板42、液压马达49和各种液压工作缸44~48。
牵引杆40的前端部能够摆动地安装在前部框架22的前端部。牵引杆40的后端部通过一对升降工作缸44、45支承于前部框架22。通过这一对升降工作缸44、45的同步的伸缩,牵引杆40的后端部能够相对于前部框架22上下升降。而且,牵引杆40通过升降工作缸44、45的不同的伸缩而能够以沿着车辆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上下摆动。
在前部框架22和牵引杆40的侧端部安装有牵引杆移动工作缸46。通过该牵引杆移动工作缸46的伸缩,牵引杆40能够相对于前部框架22左右移动。
转盘41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牵引杆40的后端部。转盘41能够被液压马达49驱动而相对于牵引杆40向从车辆上方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刮板4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转盘41沿左右方向滑动且能够以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上下摆动。具体而言,刮板移动工作缸47安装于转盘41及刮板42,沿着刮板42的长度方向配置。借助该刮板移动工作缸47,刮板42能够相对于转盘41沿左右方向移动。
而且,倾转工作缸48安装于转盘41及刮板42。通过使该倾转工作缸48伸缩,刮板42相对于转盘41以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能够改变刮板42在上下方向上的朝向。由此,倾转工作缸48能够改变刮板42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倾斜角度。
如以上那样,刮板42构成为借助牵引杆40和转盘41能够进行相对于车辆的上下的升降、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倾斜的变更、相对于横向的倾斜的变更、旋转、左右方向的移动。
以下,参照图3~图7,说明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所使用的外装罩25包围的空间内的结构。图3是简要表示发动机室6及冷却室7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所示,外装罩25由后部框架21支承。外装罩25包括上表面板25a、后板25c和一对侧板。上表面板25a、后板25c及侧板具有板状的形状。由上表面板25a、后板25c及侧板包围的空间形成为中空。
在上表面板25a形成有上方开口部26。上方开口部26形成为沿厚度方向贯通上表面板25a,将外装罩25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在侧板形成有侧方开口部27。侧方开口部27形成为沿厚度方向贯通侧板,将外装罩25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在后板25c形成有后方开口部28。后方开口部28沿厚度方向贯通后板25c,将外装罩25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上方开口部26、侧方开口部27及后方开口部28将外装罩25的外部空间与外装罩25的内部空间相连。
外装罩25的内部空间由隔壁60沿前后方向分隔。比隔壁60靠前侧的空间是发动机室6,比隔壁60靠后侧的空间是冷却室7。发动机室6和冷却室7构成搭载于机动平路机1的机械室。在发动机室6内收容有产生使机动平路机1动作的驱动力的发动机31。发动机31载置在后部框架21上。在冷却室7内收容有鼓风装置51。鼓风装置51例如是螺旋桨式鼓风机,经由未图示的支承结构而由后部框架21支承。隔壁60将外装罩25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收容发动机31的发动机室6及收容鼓风装置51的冷却室7。
在从上方观察机动平路机1的情况下,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覆盖发动机31及鼓风装置51。在从侧方观察机动平路机1的情况下,外装罩25的侧板覆盖发动机31及鼓风装置51。发动机31及鼓风装置51由外装罩25覆盖,并通过外装罩25将其周围包围。
在发动机室6内设有对从发动机31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而对该废气进行净化的后处理装置32、34。发动机31和后处理装置34通过未图示的第一排气管连接。后处理装置32、34通过未图示的第二排气管连接。后处理装置32、34设为与发动机31的排气管连接。从发动机31排出的废气依次通过后处理装置34、32,向机动平路机1的车外排出。后处理装置34例如是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后处理装置32例如是选择性催化还原式的脱硝装置。
在发动机室6内的后处理装置32的附近设有电子设备33。电子设备33包括用于检测通过后处理装置32的废气的温度以及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及氧浓度的传感器。电子设备33还包括用于向后处理装置32的上游侧注入尿素等还原剂的控制装置。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在后处理装置32中被还原,由此使氮氧化物化学变化成无害的氮气,从而能够降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
后处理装置32、34及电子设备33在发动机室6内配置于比发动机31接近隔壁60的位置。在图3中,图示出发动机室6的中心位置C。中心位置C表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发动机室6的中心的位置。后处理装置32、34及电子设备33配置在比发动机室6的中心位置C接近隔壁60的位置。
在冷却室7内设有冷却单元52。冷却单元52在冷却室7内相对于鼓风装置51而言配置在前侧。冷却单元52配置在冷却室7内的比鼓风装置51接近隔壁60的位置。冷却单元52包括对向发动机31流动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对向发动机31供给的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对变速器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对空调用制冷剂进行冷凝的电容器、对用于驱动液压工作缸44~48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工作油冷却器等。
鼓风装置51产生通过冷却室7内的空气流动。当鼓风装置51工作时,产生通过鼓风装置51而从前方朝向后方流动的空气流动。此时,经由上方开口部26以及右侧及左侧的侧方开口部27,从三个方向向冷却室7流入空气。上方开口部26及侧方开口部27具有作为用于向冷却室7导入空气的吸气孔的功能。向冷却室7内流入的空气经由后方开口部28而从冷却室7流出。后方开口部28具有作为用于从冷却室7排出空气的排气孔的功能。
在冷却室7内,空气依次通过冷却单元52、鼓风装置51而流动。通过在冷却单元52中流动的空气与发动机31的冷却水的热交换,从而发动机31的冷却水被冷却。鼓风装置51生成用于对发动机31进行冷却的空气的流动。
隔壁60具有板状的形状,从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到后部框架21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隔壁60在左右方向上从左侧的侧板配置到右侧的侧板。隔壁60将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分隔,由此抑制发动机31产生的噪音从后方开口部28向外部泄漏。隔壁60还能抑制因鼓风装置51的工作而在冷却室7内流动的空气由于发动机31的发热而被加热的情况,由此将冷却室7内的空气的温度保持得较低,从而提高冷却单元52中的热介质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
隔壁60具有平板状的直立壁部61和平板状的倾斜壁部62。直立壁部61沿着图3中的箭头Z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倾斜壁部62沿着相对于图3中的箭头Z所示的上下方向倾斜且相对于箭头X所示的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隔壁60整体具有将直立壁部61和倾斜壁部62在各自的缘部处接合的折弯的形状。
隔壁60具有与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连接的上缘部60a和与后部框架21连接的下缘部60b。直立壁部61包括隔壁60的下缘部60b。倾斜壁部62包括隔壁60的上缘部60a。倾斜壁部62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前方的方式相对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倾斜壁部62的下侧向鼓风装置51及冷却单元52侧倾斜。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沿着箭头X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倾斜壁部62以随着接近与上表面板25a连接的上缘部60a而从冷却室7侧朝向发动机室6侧的方式相对于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倾斜。
在倾斜壁部62形成有开口64。开口64沿构成隔壁60的一部分的平板状的倾斜壁部62的厚度方向贯通该倾斜壁部62。开口64将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相连。
隔壁60还具有倾斜壁部66。倾斜壁部66具有沿着相对于图3中的箭头Z所示的上下方向倾斜且相对于箭头X所示的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倾斜壁部66相对于倾斜壁部62向冷却室7侧突出。倾斜壁部66与倾斜壁部62相比,配置为更接近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倾斜壁部66与倾斜壁部62相比,配置为更接近鼓风装置51。倾斜壁部66配置为从冷却室7侧覆盖形成于倾斜壁部62的开口64。倾斜壁部66位于开口64的冷却室7侧。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上方开口部26沿上下方向观察下形成在与倾斜壁部66对置的位置。
图4是表示构成隔壁60的一部分的倾斜壁部62、66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倾斜壁部62、66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倾斜壁部62、66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使用螺栓将倾斜壁部66与倾斜壁部62结合,也可以通过焊接等一体成形。
如图4及图5所示,倾斜壁部66具有板状的平板部67和板状的一对连结部68。平板部67具有矩形的形状。连结部68具有三角形的形状。平板部67以矩形的长边的一方与倾斜壁部62接合、且随着接近长边的另一方而从倾斜壁部62离开的方式相对于倾斜壁部62倾斜。平板部67的矩形的短边与连结部68接合。连结部68的三角形的顶角抵接于平板部67与倾斜壁部62的接合部分。连结部68的三角形的底边相当于平板部67的矩形的长边的另一方与倾斜壁部62之间的距离。
平板部67以随着接近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而从冷却室7侧朝向发动机室6侧的方式相对于上表面板25a倾斜。平板部67的下侧向鼓风装置51及冷却单元52侧倾斜。平板部67的矩形的四边中的未与倾斜壁部62接合的长边配置在从倾斜壁部62离开的位置。在平板部67的未与倾斜壁部62接合的长边和倾斜壁部62之间形成有由平板部67、一对连结部68及倾斜壁部62围成的开口69。
该开口69与贯通倾斜壁部62的开口64连通。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经由开口64、69而相互连通。开口64、69有助于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的连通。倾斜壁部66在其上端与倾斜壁部62接合,开口69设置在倾斜壁部66的下端。开口69朝向冷却室7的下方开口。开口69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倾斜壁部66向面朝鼓风装置51的方向开口。
图6是表示第一壁部101和第二壁部102的倾斜角度的示意图。图6中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V假想地表示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在图6中,简化地图示出从侧方观察时的倾斜壁部62、66。
图6中的角度α表示直线V与倾斜壁部62所成的角度。角度α表示倾斜壁部62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倾斜的角度。角度β表示直线V与倾斜壁部66(即,图4、5所示的平板部67)所成的角度。角度β表示倾斜壁部66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倾斜的角度。角度γ表示倾斜壁部62与倾斜壁部66(平板部67)之间的角度。在此,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是比将隔壁60与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连接的上缘部60a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
角度α比角度β大。倾斜壁部62相对于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大于倾斜壁部66相对于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倾斜壁部62及倾斜壁部66配置成角度γ为20°以下。例如,可以将倾斜壁部62、66定位成角度γ为17°。
倾斜壁部62构成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大的第一壁部101。倾斜壁部66构成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小的第二壁部102。角度α和角度β中的相对大的第一倾斜角度为角度α,相对小的第二倾斜角度为角度β。
图7是表示外装罩25内部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如上述那样,通过图3所示的鼓风装置51的驱动,经由作为吸气孔的上方开口部26,从外装罩25的外部空间向作为外装罩25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的冷却室7内流入外气。在图7中,向冷却室7内流入的外气的流动由空心箭头表示。向冷却室7内流入的空气沿着倾斜壁部62流动。通过使鼓风装置51动作,而产生沿着作为第一壁部101的倾斜壁部62的空气的流动。
由于图7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空气流动,根据伯努利定理,相对于倾斜壁部62而言冷却室7侧的压力下降。在发动机室6内与冷却室7内产生压力差,从而发动机室6内的空气向倾斜壁部62的开口64流入,进而经由倾斜壁部62与倾斜壁部66之间的开口69向冷却室7内流入。依次经由开口64、69从发动机室6向冷却室7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
经由上方开口部26向冷却室7流入的外气为大气温度。另一方面,配置在发动机室6内的发动机31、后处理装置32、34及电子设备33均是产生热量的发热设备。发动机室6内的空气被这些发热设备加热,温度上升。因此,经由开口64、69从发动机室6向冷却室7流动的空气与大气温度的外气相比,温度相对高。即,通过鼓风装置51的驱动,比经由上方开口部26向冷却室7内流动的外气温度高温的空气经由开口64、69从发动机室6向冷却室7内流动。
倾斜壁部62的开口64相对于在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形成的上方开口部26而言期望形成得相对小。例如,可以将开口64及上方开口部26形成为开口64的开口面积与上方开口部26的开口面积之比为1∶4。而且,倾斜壁部62与倾斜壁部66之间的开口69相对于在倾斜壁部62形成的开口64而言期望形成得相对小。例如,可以将开口64、69形成为开口69的开口面积与开口64的开口面积之比为1∶4。开口64及开口69可以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例如,开口69可以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倾斜壁部62、66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倾斜壁部66具有矩形的平板部67,但并不局限于该例子。如图8所示,倾斜壁部66也可以取代平板部67而具有矩形板弯曲了的形状的曲板部67a。在该结构中,也是通过将与倾斜壁部62接合的一侧的缘部的相反侧的曲板部67a的缘部配置在从倾斜壁部62分离的位置而形成开口69。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经由开口64、69而连通,由此,能够产生经由开口64、69从发动机室6向冷却室7流入的空气的流动。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简要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隔壁60的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仅示意性地图示出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一部分和上表面板25a附近的隔壁60的一部分。
图9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隔壁60具有平板状的直立壁部61、平板状的倾斜壁部62和平板状的直立壁部63。直立壁部61、63沿上下方向延伸。倾斜壁部62沿着相对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隔壁60整体具有将直立壁部61和倾斜壁部62在各自的缘部处接合、且将倾斜壁部62和直立壁部63在各自的缘部处接合的两次折弯的形状。
直立壁部63包括隔壁60的上缘部60a。在直立壁部63形成有开口64。开口64沿构成隔壁60的一部分的平板状的直立壁部63的厚度方向贯通该直立壁部63。开口64将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相连。倾斜壁部66具有沿着相对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倾斜壁部66位于在直立壁部63上形成的开口64的冷却室7侧,并配置为从冷却室7侧覆盖开口64。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上方开口部26在沿上下方向观察下形成在与倾斜壁部66对置的位置。
图9中的角度α表示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与直立壁部63之间的角度。图9中的角度β表示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与倾斜壁部66(图4、5所示的平板部67)之间的角度。角度α为直角,角度β为锐角。角度α比角度β大。直立壁部63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大于倾斜壁部66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
直立壁部63构成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大的第一壁部101。倾斜壁部66构成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小的第二壁部102。在作为第一壁部101的直立壁部63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隔壁60的开口64。角度α和角度β中的相对大的第一倾斜角度为角度α,相对小的第二倾斜角度为角度β。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简要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隔壁60的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仅示意性地图示出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一部分和上表面板25a附近的隔壁60的一部分。
图10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隔壁60具有平板状的直立壁部61和平板状的倾斜壁部62。直立壁部61沿上下方向延伸。倾斜壁部62沿着相对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隔壁60整体具有将直立壁部61和倾斜壁部62在各自的缘部处接合的折弯的形状。
倾斜壁部62包括隔壁60的上缘部60a。在直立壁部61形成有开口64。开口64沿构成隔壁60的一部分的平板状的直立壁部61的厚度方向贯通该直立壁部61。开口64将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相连。开口64形成为在直立壁部61与倾斜壁部62接合的缘部的附近贯通直立壁部61。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上方开口部26在沿上下方向观察下形成在与倾斜壁部62对置的位置。
图10中的角度α表示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与直立壁部61之间的角度。图9中的角度β表示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与倾斜壁部62之间的角度。角度α为直角,角度β为锐角。角度α比角度β大。直立壁部61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大于倾斜壁部66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
直立壁部61构成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大的第一壁部101。倾斜壁部62构成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小的第二壁部102。在作为第一壁部101的直立壁部61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隔壁60的开口64。角度α和角度β中的相对大的第一倾斜角度为角度α,相对小的第二倾斜角度为角度β。
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具备发动机室6和冷却室7的作业车辆的结构及作用效果进行汇总说明,则如以下所述。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如图7、图9及图10所示,将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分隔的隔壁60具有: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为角度α的第一壁部101;相对于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7侧的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为角度β的第二壁部102。一并参照图6,表示第一壁部101的倾斜的角度α与表示第二壁部102的倾斜的角度β相比,角度α更大。在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形成有将外装罩25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相连的上方开口部26。上方开口部26形成在与第二壁部102对置的位置、且形成在比将隔壁60与上表面板25a连接的上缘部60a靠冷却室7侧的位置。在第一壁部101形成有将发动机室6与冷却室7相连的开口64。
从上方开口部26向冷却室7内流入的空气沿着第一壁部101流动。由于该空气的流动,产生发动机室6内与冷却室7内的压力差,冷却室7内的压力相对降低。因此,经由开口64,发动机室6内的空气向冷却室7流动。这样,发动机室6内被换气,因此通过在第一壁部101形成开口64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对发动机室6内进行冷却。
另外,如图3所示,在冷却室7内设有相对于鼓风装置51而言配置在隔壁60侧的冷却单元52。第二壁部102以随着接近上表面板25a而从冷却室7侧朝向发动机室6侧的方式相对于上表面板25a倾斜。其结果是,如图7、9及10所示,第二壁部102的下侧向冷却单元52侧倾斜。从上方开口部26向冷却室7内流入的空气由第二壁部102引导而流动,因此能抑制从开口64向发动机室6内的空气的流入。在从上表面板25a向冷却室7导入空气的情况下,通过使形成在第一壁部101与第二壁部102之间的开口69朝向下方,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开口69朝向发动机室6的空气的流动。由此,能够向图3所示的冷却单元52供给大量的外气,因此冷却单元52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构成机动平路机1的各种设备的冷却能力。
另外,如图7、图9所示,构成第二壁部102的倾斜壁部66位于开口64的冷却室7侧。相对于上表面板25a倾斜的第二壁部102位于开口64的冷却室7侧,因此能抑制开口64相对于在上表面板25a形成的上方开口部26的露出。由此,即使在雨水或异物经由上方开口部26向冷却室7内流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雨水或异物侵入发动机室6内的情况。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发动机室6内的各设备。
另外,第一壁部101与第二壁部102所成的角度、即图6所示的角度γ为20°以下。通过如此规定角度,能够降低第二壁部102相对于第一壁部101向冷却室7侧突出的高度。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沿着第一壁部101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发动机室6吸出空气的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发动机室6内进行冷却。
另外,如图7、图9所示,第一壁部101包括将隔壁60与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连接的上缘部60a。这样的话,能够将第一壁部101配置为更接近在上表面板25a形成的上方开口部26。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沿着第一壁部101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发动机室6吸出空气的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发动机室6内进行冷却。
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壁部101以随着接近将隔壁60与上表面板25a连接的上缘部60a而从冷却室7侧朝向发动机室6侧的方式相对于上表面板25a倾斜,其结果是,第一壁部101的下侧向冷却单元52侧倾斜。这样的话,能将形成于上表面板25a的上方开口部26对应于第一壁部101的倾斜而向前方扩大,从而能够增大上方开口部26的开口面积。而且,将上方开口部26形成在与鼓风装置51更加分离的位置,从而能够增大上方开口部26与冷却单元52的前后方向的距离。由此,能够增大从上方开口部26向冷却室7流入的空气的流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单元52的热交换效率,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构成机动平路机1的各种设备的冷却能力。
此外,通过使第一壁部101倾斜设置,能够使第一壁部101的延伸方向更接近鼓风装置51生成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即,沿着第一壁部101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于鼓风装置51产生的空气流动方向的角度减小。而且,在从上方开口部26向冷却室7流入的空气流动的流线的弯曲的外侧配置第一壁部101。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沿着第一壁部101流动的空气的流速,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发动机室6吸出空气的能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室6内的冷却效率。
另外,如图3所示,机动平路机1还具备对从发动机31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的后处理装置32。后处理装置32在发动机室6内配置于比发动机31接近开口64的位置。这样的话,将发热而成为高温的后处理装置32配置在开口64的附近,因此,在后处理装置32的周围形成空气流动,由此能够有效地对后处理装置32进行空冷。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后处理装置32及后处理装置32附近的电子设备33的过热。
另外,如图3、图7所示,通过鼓风装置51的驱动,经由上方开口部26向冷却室7内流入外气,比外气高温的空气经由隔壁60的开口64从发动机室6向冷却室7流动。由此,发动机室6内被换气,高温的空气有效地向发动机室6外排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发动机室6内进行冷却。而且,从发动机室6吸出的高温的空气借助从上方开口部26流入的大量的大气温度的空气流动而被冷却,因此冷却室7内的温度上升也得以抑制。因此,能够向冷却单元52大量地供给温度相对低的空气,从而能够提高构成机动平路机1的各种设备的冷却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沿图中箭头X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配置,但上表面板25a也可以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配置。即使上表面板25a倾斜配置,只要设置具有相对于上表面板25a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不同的第一壁部101和第二壁部102的隔壁60,且在第一壁部101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隔壁60的开口64,就能够同样地得到产生经由开口64的空气流动而对发动机室6内进行冷却的效果。
另外,在与形成于外装罩25的上表面板25a上的上方开口部26对置的位置配置了第二壁部102,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第二壁部102只要配置成与具有作为向冷却室7导入空气的吸气孔的功能的外装罩25的开口对置即可,也可以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配置。例如,第二壁部102可以配置成与在外装罩25的侧板形成的侧方开口部27对置。而且,例如,在冷却室7的底板形成吸气孔的情况下,第二壁部102也可以配置成与该吸气孔对置。
即,隔壁60可以具有相对于外装罩25的位于比隔壁60靠冷却室6侧的位置的一板部的延伸方向的倾斜相对大的第一壁部101和倾斜相对小的第二壁部102。这种情况下,形成在第一壁部101与第二壁部102之间的开口69优选朝向从形成于外装罩25的吸气孔离开的方向开口。例如,在与形成于外装罩25的右侧的侧板上的侧方开口部27对置而设置第二壁部102的情况下,开口69优选朝向左侧开口。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点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符号说明
1机动平路机,2车身框架,3驾驶室,4作业机,6发动机室,7冷却室,11前轮,12后轮,21后部框架,22前部框架,25外装罩,25a上表面板,25c后板,26上方开口部,27侧方开口部,28后方开口部,31发动机,32、34后处理装置,33电子设备,51鼓风装置,52冷却单元,60隔壁,60a上缘部,60b下缘部,61、63直立壁部,62、66倾斜壁部,64、69开口,67平板部,67a板部,68连结部,101第一壁部,102第二壁部,C中心位置。

Claims (8)

1.一种作业车辆,其具备:
作业机;
发动机;
鼓风装置;
外装罩,其覆盖所述发动机及所述鼓风装置;
隔壁,其将所述外装罩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收容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室及收容所述鼓风装置的冷却室,
所述隔壁具有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相对于位于比所述隔壁靠所述冷却室侧的位置的所述外装罩的上表面板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具有第一倾斜角度,该第二壁部相对于所述上表面板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具有第二倾斜角度,所述第一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角度,
在所述上表面板的与所述第二壁部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将所述外装罩的外部空间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的吸气孔,
在所述第一壁部形成有将所述发动机室与所述冷却室相连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在所述冷却室内具备相对于所述鼓风装置而言配置在所述隔壁侧的冷却单元,
所述第二壁部的下侧向所述冷却单元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第二壁部位于所述开口的所述冷却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所成的角度为2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壁部包括将所述隔壁与所述上表面板连接的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在所述冷却室内具备相对于所述鼓风装置而言配置在所述隔壁侧的冷却单元,
所述第一壁部的下侧向所述冷却单元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作业车辆还具备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的后处理装置,
所述后处理装置在所述发动机室内配置于比所述发动机接近所述开口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通过所述鼓风装置的驱动,经由所述吸气孔向所述冷却室内流入外气,比所述外气高温的空气经由所述开口从所述发动机室向所述冷却室流动。
CN201380005421.7A 2013-11-21 2013-11-21 作业车辆 Active CN104093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81374 WO2014184977A1 (ja) 2013-11-21 2013-11-21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3949A true CN104093949A (zh) 2014-10-08
CN104093949B CN104093949B (zh) 2015-08-19

Family

ID=51640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5421.7A Active CN104093949B (zh) 2013-11-21 2013-11-21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86981B2 (zh)
JP (1) JP5612793B1 (zh)
CN (1) CN104093949B (zh)
DE (1) DE112013000377T5 (zh)
WO (1) WO20141849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17829A (ja) * 2014-05-19 2015-1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冷却構造
US9581071B2 (en) * 2014-09-25 2017-02-28 Hyster-Yale Group, Inc. Cooling system for industrial vehicle
JP6322151B2 (ja) * 2015-03-12 2018-05-09 株式会社Kcm 作業機械の冷却構造及び作業機械
JP7182748B2 (ja) * 2020-03-26 2022-12-02 株式会社日立建機ティエラ 電動式建設機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9022U (zh) * 1980-04-08 1981-11-09
JPH0284721U (zh) * 1988-12-20 1990-07-02
JPH02103819U (zh) * 1989-02-03 1990-08-17
JP2004169518A (ja) * 2002-11-22 2004-06-17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7283801A (ja) * 2006-04-12 2007-11-01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CN102105639A (zh) * 2008-07-28 2011-06-22 卡特彼勒公司 用于机械的冷却系统封装布置
JP2011178178A (ja) * 2008-06-30 2011-09-15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114U (zh) 1980-06-17 1982-01-16
JPH07158111A (ja) 1993-12-07 1995-06-20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油圧作業機のエンジン・ポンプルーム
US20090249657A1 (en) * 2006-05-11 2009-10-08 Matthew Freeman Detachable snow plow for passenger vehcile
EP2602143B1 (en) * 2010-08-03 2014-05-1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9022U (zh) * 1980-04-08 1981-11-09
JPH0284721U (zh) * 1988-12-20 1990-07-02
JPH02103819U (zh) * 1989-02-03 1990-08-17
JP2004169518A (ja) * 2002-11-22 2004-06-17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7283801A (ja) * 2006-04-12 2007-11-01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JP2011178178A (ja) * 2008-06-30 2011-09-15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
CN102105639A (zh) * 2008-07-28 2011-06-22 卡特彼勒公司 用于机械的冷却系统封装布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84977A1 (ja) 2017-02-23
DE112013000377T5 (de) 2015-06-03
US20150151628A1 (en) 2015-06-04
CN104093949B (zh) 2015-08-19
JP5612793B1 (ja) 2014-10-22
US9186981B2 (en) 2015-11-17
WO2014184977A1 (ja) 2014-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4533B (zh) 作业车辆
CN102666174B (zh) 作业车辆
CN104093949A (zh) 作业车辆
CN104040076B (zh) 作业车辆
US20140251241A1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CN102216100A (zh) 车辆用电源单元的冷却构造
CN105026199B (zh) 作业车辆
EP3009759B1 (en) Utility vehicle
CN104040077B (zh) 工程车辆
CN104160126B (zh) 作业车辆
CN104302500A (zh) 作业车辆
CN104185723B (zh) 作业车辆及轮式装载机
CN104204364B (zh) 建筑机械用驾驶室及建筑机械
CN103129345A (zh) 作业车辆
CN108513553A (zh) 作业车辆
CN104220288A (zh) 作业车辆
US20140311132A1 (en) Motor grader
JP2016030559A (ja) 作業車両
CN105283605B (zh) 液压挖掘机
JP2010095105A (ja) 多目的車両
JP2007050803A (ja)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200996157Y (zh) 用于工程机械车辆的驾驶室及包括其的车辆
JP2009226974A (ja)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配設構造
JP5277589B2 (ja) 車両用補機の配設構造
JP2004074910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