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0579A - 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80579A CN104080579A CN201380006208.8A CN201380006208A CN104080579A CN 104080579 A CN104080579 A CN 104080579A CN 201380006208 A CN201380006208 A CN 201380006208A CN 104080579 A CN104080579 A CN 1040805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eg
- rotating shaft
- tension
- rob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62D57/03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supporting base and leg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feet or sk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6—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multi-articulated ar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1/00—Robots
- Y10S901/01—Mobile robo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obotic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上述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多个腿,设于上述机器人本体,以具有多个自由度;以及至少一个夹持部,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设于上述多个腿中的一个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测试海底机器人的机构学特点及控制功能而开发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在海底机器人所需的各种技术中,测试并开发能够进行陆地测试的技术而开发出来的陆地用六足步行机器人。
背景技术
通常,因海底地形复杂,潮涨落的差大而具有潮流强(强潮流),视野不佳(恶劣视野)的海洋环境条件。
人类很难靠近如上所述的危险的海洋环境。
因此,以往使用无人海底机器人来解除如上所述的问题,且至今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其活用范围也日渐扩大。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现有文献有韩国登录实用新型第20-0449749号,在上述现有文献提及了能够探索大范围的海底,且能够减少因肉食鱼种而导致的人员伤亡的海底机器人相关技术。
但是,近年来调查及观察海底构造物或沉没船舶,或者在深度浅的海域进行海洋科学调查的情况下,由于海底地形呈不规则的地面形状,因此需要开发能够稳定地步行,且步行的同时或者在规定位置容易地提取用于调查所需的样品的机器人。
即,如上所述的海底机器人需要海底步行技术以及应对潮流等外界干扰来采取稳定姿势的技术等各种技术,且需要开发能够在陆地测试如上所述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
上述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多个腿,设于上述机器人本体,以具有多个自由度;以及至少一个夹持部,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设于上述多个腿中的一个以上。
上述各腿以上述机器人本体的中心线为界线,以相对应的数量设于上述机器人本体的两侧。
上述各腿具有:固定部件,设于上述机器人本体;旋转体,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固定部件;第一单位腿,以能够上下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体相连接;第二单位腿,与上述第一单位腿连杆连接,并上下旋转;旋转部,用于控制上述旋转体、上述第一单位腿、上述第二单位腿的旋转。
上述旋转部具有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第三旋转部。
上述第一旋转部具有:第一水平旋转轴,设于上述固定部件,第二水平旋转轴,用于构成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第一张力部件,用于连接上述第一水平旋转轴和上述第二水平旋转轴,第一马达,用于使上述第一水平旋转轴旋转;
上述第二旋转部具有:第一垂直旋转轴,形成于上述旋转体,并构成上述第一单位腿的旋转中心,第二垂直旋转轴,设于上述第一单位腿,并与上述第一垂直旋转轴并排配置,第二张力部件,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垂直旋转轴和上述第二垂直旋转轴,第二马达,用于使上述第一垂直旋转轴旋转;
上述第三旋转部具有: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设于上述第一单位腿和上述第二单位腿的连杆连接部分,并构成上述第二单位腿的旋转中心,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设于上述第一单位腿,并与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并排配置,第三张力部件,用于连接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和上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第三马达,用于使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旋转。
在上述固定部件设有第一张力调节部件,在上述旋转体设有第二张力调节部件,在上述第一单位腿设有第三张力调节部件。
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张力调节部件分别具有:张力测定器,用于分别测定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张力部件的张力值;加压部件,紧贴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张力部件,并能够加压流动;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加压部件的流动,使得测定到的上述张力值成为已设定的基准张力值。
上述夹持部具有第四旋转部、旋转部件、夹持器。
上述第四旋转部具有:第一夹具旋转轴,设于上述第二单位腿;并与上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并排配置;第二夹具旋转轴,设于上述第二单位腿的下端;第四张力部件,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夹具旋转轴和上述第二夹具旋转轴;第四马达,用于使上述第一夹具旋转轴旋转。
上述旋转部件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夹具旋转轴相连接。
上述夹持器设于上述旋转部件的另一端,并具有:固定体,设有第五马达,夹具,设于上述固定体。
在上述固定体设有:主齿轮,与上述第五马达的旋转动作相联动;一双辅助齿轮,与上述主齿轮相联动。
上述夹具设有一双,以使上述夹具的一端与上述一双辅助齿轮相连接并联动。
在上述固定部件和上述机器人本体之间设有力-力矩传感器,用于测定在上述固定部件和上述机器人本体之间产生的力;在上述旋转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测压元件。
在不具有上述夹持部的上述第二单位腿的下端设有第二测压元件,上述第二测压元件用于测定在海底面和上述第二单位腿的下端之间产生的压力值。
上述控制器接收在上述力-力矩传感器测定的上述力和在上述第一、第二测压元件测定的上述压力值,来控制上述第一、第二、第三马达,使得能够根据支撑上述多个腿的地面角度来保持上述机器人本体的重心,由此控制上述机器人本体的姿势。
在上述第二单位腿形成有收容空间,上述夹持部以能够折叠的方式内置于上述收容空间。
上述控制器与用于向上述控制器传输作业信号或步行信号的作业指示选择部相连接。
若上述控制器从上述作业指示选择部接收到上述作业信号,则使用上述第四马达及上述第五马达来使上述旋转部件从上述收容空间脱离,并使上述夹具实施夹具动作;
若从上述作业指示选择部接收到上述步行信号,则使上述旋转部件位于上述收容空间。
上述多个腿具有:多双侧部腿,设于上述海底机器人的两侧部,一双作业腿,设于上述海底机器人的一端部;上述夹持部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设于上述各作业腿的第二单位腿。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在陆地事先检验海底机器人所需的海底步行技术或应对潮流等外界干扰来采取稳定姿势的技术等各种技术。
并且,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效果:即,当步行时,使用全部的六个腿来步行,且当进行如提取等作业动作时,能够在设于机器人本体的前端部的一双作业用腿展开夹持部并使用,由此在进行海底作业时能够事先在陆地进行检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的附图。
图2a为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2b为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实物照片。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侧部腿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侧部腿的另一立体图。
图6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作业腿的立体图。
图6b为示出保持两个作业腿展开状态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实物照片。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电连接结构的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及作用进行说明。
图1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的附图,图2a为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立体图,图2b为图2a的实物照片,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大致由机器人本体(100)、多个腿(200、500)及夹持部(400)构成。
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上端及下端由具有耐腐蚀性的上/下端面板(110、120)构成,且上述面板(110、120)的侧部由同样具有耐腐蚀性的侧部面板(130)构成。
上述侧部面板(130)的一部分被切开,使得在上述侧部面板设有上述多个腿(200、500)的一端。
在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内部可设有控制面板(未图示),当进行海底作业时,上述控制面板能够接收从传感器(未图示)获取的信息。优选地,在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内部进行防水处理后设置上述控制面板。当然,上述机器人本体(100)本身可具有防水功能。
如图1所示,上述多个腿(200、500)设于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外侧周围部,以具有多个自由度。
上述多个腿(200、500)由两双侧部腿(200)和一双作业腿(500)构成。
上述两双侧部腿(200)具有相同结构,且上述一双作业腿(500)也具有相同结构。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多个腿(200、500)总共由六个构成,在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两侧部各设有三个。
以下,对上述两双侧部腿(200)进行说明。
侧部腿(200)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侧部腿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侧部腿的另一立体图。
上述侧部腿(200)总共设有四个。上述各侧部腿(200)优选具有四个自由度。
参照图4及图5,上述侧部腿(200)由固定部件(201)、旋转体(230)、第一单位腿(210)、第二单位腿(220)及旋转部构成。
上述旋转部由第一旋转部(310)、第二旋转部(320)、第三旋转部(330)构成。
上述固定部件(201)设于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侧部。其中,在上述固定部件(201)设有力-力矩传感器(F)。上述力-力矩传感器(F)设于上述固定部件(201)和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侧部之间。
在上述固定部件(201)设有上述旋转体(230)。上述旋转体(230)可在上述固定部件(201)中沿着水平方向旋转。
上述旋转体(230)借助上述第一旋转部(310)沿着水平方向旋转。
上述第一旋转部(310)具有第一水平旋转轴(311)、第二水平旋转轴(312)、第一张力部件(313)及第一马达(315)。
上述第一水平旋转轴(311)和上述第二水平旋转轴(312)以沿着第一轴(①)形成规定间距的方式设于固定部件(201)。
上述第二水平旋转轴(312)与上述旋转体(230)的中央部相连接,以构成上述旋转体(230)的旋转中心。
上述第一张力部件(313)用于连接上述第一水平旋转轴(311)和上述第二水平旋转轴(312)。上述第一张力部件(313)可为带等部件。
因此,上述第一水平旋转轴(311)和上述第二水平旋转轴(312)可借助上述第一张力部件(313)相联动。
上述第一水平旋转轴(311)与上述第一马达(315)相连接。上述第一马达(315)可接收来自外部的电信号,并使上述第一水平旋转轴(311)旋转。
因此,上述第二水平旋转轴(312)可与上述第一水平旋转轴(311)相联动并旋转,且上述旋转体(230)也可沿着水平方向旋转。
上述第一单位腿(210)的一端可与上述旋转体(230)相连接,以第二轴(②)为旋转中心进行上下旋转。
上述第一单位腿(210)可借助上述第二旋转部(320)而上下旋转。
上述第二旋转部(320)由第一垂直旋转轴(321)、第二垂直旋转轴(322)、第二张力部件(323)及第二马达(325)构成。
上述第一垂直旋转轴(321)沿着第二轴(②)设于上述旋转体(230)。上述第一单位腿(210)的一端以能够上下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垂直旋转轴(321)相连接。
上述第二垂直旋转轴(322)在与上述第一垂直旋转轴(321)具有规定距离的位置设于上述第一单位腿(210)。上述第二垂直旋转轴(322)与上述第二轴(②)相一致。
上述第二张力部件(323)与上述第一垂直旋转轴(321)、第二垂直旋转轴(322)相连接。上述第一垂直旋转轴(321)和上述第二垂直旋转轴(322)可借助上述第二张力部件(323)相联动。
上述第二马达(325)与上述第二垂直旋转轴(322)相连接。上述第二马达(325)接收来自外部的电信号,并使上述第二垂直旋转轴(322)旋转。因此,第一垂直旋转轴(321)和第二垂直旋转轴(322)相联动并旋转。
由此,第一单位腿(210)可通过如上所述的动作来上下旋转。
上述第二单位腿(220)与上述第一单位腿(210)的端部连杆连接。
上述第二单位腿(220)可借助第三旋转部(330)而在上述第一单位腿(210)的端部进行上下旋转。
上述第三旋转部(330)由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332)、第三张力部件(333)及第三马达(335)构成。
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设于上述第一单位腿(210)和上述第二单位腿(220)的连杆连接部分。因此,上述第一单位腿(210)的另一端和第二单位腿(220)的一端以能够借助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进行上下旋转的方式相连接。其中,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与上述第二轴(②)相一致。
上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332)以与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分隔规定间距的方式设于上述第一单位腿(210)。上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332)与上述第二轴(②)相一致。
上述第三张力部件(333)用于连接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和上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332)。因此,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和上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332)可借助上述第三张力部件(333)相联动并旋转。
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与第三马达(335)相连接。上述第三马达(335)接收来自外部的电信号,并使上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旋转。因此,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331)和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332)相联动并旋转。
上述第二单位腿(220)在上述第二单位腿(220)的中央部,沿着另一端向外侧形成突出部分。实质上,上述第二单位腿(220)的另一端为与海底面相接而支撑机器人本体(100)的部分。
因此,如上所述形成突出部分的情况下,具有在支撑机器人本体(100)时能够确保稳定的支撑力的优点。
进而,在上述固定部件(201)设有第一张力调节部件,在上述旋转体(230)设有第二张力调节部件,在上述第一单位腿(210)设有第三张力调节部件。
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张力调节部件分别具有相同结构。
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张力调节部件分别能够由张力测定器、加压部件(314、324、334)及控制器(600)(参照图7)构成。
典型地,包括在第一张力调节部件的张力测定器用于测定第一张力部件(313)的张力值。
上述加压部件(314)可为辊等部件,紧贴于第一张力部件(313)的外围。并且,上述加压部件(314)具有借助上述控制器(600)进行伸缩动作的气缸(未图示),从而以能够直线流动的方式设置,以能够向上述第一张力部件(313)加压。
上述控制器(600)接收测定到的张力值,并控制上述加压部件(314)的流动,以使上述张力值成为已设置的基准张力值。上述加压部件(314)的流动可为直线流动。
因此,第一张力部件(313)可通过如上所述的张力值的控制来保持规定的张力值。
并且,上述第二张力部件(323)及第三张力部件(333)也可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来保持规定的张力值。
由此,当旋转体(230)、第一单位腿(210)及第二单位腿(220)进行旋转动作时,能够容易地减少旋转误差范围。
并且,在上述第二单位腿(22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测压元件(R2)。上述第二测压元件(R2)可测定上述第二单位腿(220)的另一端支撑海底面时所产生的压力值。
以上,对于侧部腿(20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上述侧部腿(200)可设有四个,并以机器人本体(100)的中心线为基准,在机器人本体(100)的两侧各配置有两个。
作业腿(500)
图6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作业腿的立体图,图6b为示出图6a的作业腿的实物照片。
参照图6a及图6b,上述作业腿(500)设有一双,且以形成规定间距的方式配置于机器人本体的一端部或前端部。
上述作业腿(500)由固定部件、旋转体、第一单位腿(510)、第二单位腿(520)、旋转部及夹持部(400)构成。
实质上,上述第一单位腿(510)和第二单位腿(520)可与在侧部腿(200)的结构说明中提及的第一单位腿(210)、第二单位腿(220)的结构相同。并且,上述固定部件、旋转体及旋转部实质上也与包括于侧部腿(200)的固定部件(201)、旋转体(230)及旋转部相同。
因此,以下省略对上述第一单位腿(510)、第二单位腿(520)及上述旋转部的说明。
只是,在上述第二单位腿(520)的另一端未设有第二测压元件(R2)。
并且,在上述第二单位腿(520)形成有收容空间(521)。
上述夹持部(400)由第四旋转部(430)、旋转部件(410)、夹持器(420)构成。
上述第四旋转部(430)由第一夹具旋转轴(431)、第二夹具旋转轴(432)、第四张力部件(433)、第四马达(435)构成。
上述第一夹具旋转轴(431)设于上述第二单位腿(520),并与上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422)并排配置。上述第二夹具旋转轴(432)设于上述第二单位腿(520)的下端。上述第一夹具旋转轴(431)、第二夹具旋转轴(432)与第二轴(②)相一致。
上述第四张力部件(433)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夹具旋转轴(431)和上述第二夹具旋转轴(432)。
因此,上述第一夹具旋转轴(431)和上述第二夹具旋转轴(432)可相联动并旋转。
上述第四马达(435)接收来自外部的电信号,并使上述第一夹具旋转轴(431)旋转。
上述旋转部件(410)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夹具旋转轴(432)相连接。因此,上述旋转部件(410)可进行上下旋转。
因此,上述旋转部件(410)在折叠的情况下,可成为在形成于第二单位腿(520)的收容空间(521)折叠并收容的状态;上述旋转部件(410)在展开的情况下,可成为从上述收容空间(521)脱离的状态。
其中,在上述旋转部件(410)的一端设有用于测定压力值的第一测压元件(R1)。
在上述旋转部件(410)的另一端设有上述夹持器(420)。
上述夹持器(420)设于上述旋转部件(410)的另一端,并由固定体(421)和夹具(422)构成,上述固定体(421)具有第五马达(423),且上述夹具(422)设于上述固定体(421)。上述夹具(422)可为通过展开或收拢来实施夹具动作的部件。
在上述固定体(421)设有:主齿轮(G1),与上述第五马达(423)的旋转动作相联动;一双辅助齿轮(G2),与上述主齿轮(G1)相联动。
上述夹具(422)设有一双,以使一端与上述一双辅助齿轮(G2)的相连接来实现联动。
其中,上述主齿轮(G1)与上述一双辅助齿轮vG2)中的一个齿轮实现齿轮连接,且一双辅助齿轮(G2)实现齿轮连接。
因此,若上述主齿轮(G1)借助第五马达(423)而旋转,则上述一双辅助齿轮(G2)将同时实现联动。
并且,一端与一双辅助齿轮(G2)相连接的夹具(422)可沿着相互展开或收拢的方向进行旋转动作,并实施夹捡位于海底的矿物等的作业。
图7示出本发明的海底机器人的电性结构。
另一方面,参照图4至图7,上述控制器(600)从设于上述侧部腿(200)的第二测压元件(R2)和设于作业腿(500)的第一测压元件(R1)接收借助海底面的支撑来测定的压力值以及包含于侧部腿(200)及作业腿(500)的力-力矩传感器(F)所测定到的力,,并根据多个腿(200、500)得到支撑的地面角度来控制第一马达(315)、第二马达(325)、第三马达(335),以保持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重心,由此控制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姿势。
设于机器人本体(100)的多个腿(200、500)以支撑地面的状态保持姿势,可在步行或作业时停止。
其中,第一测压元件(R1)、第二测压元件(R2)用于测定在多个腿(200、500)的端部产生的压力值。
在此情况下,设于机器人本体(100)和各腿(200、500)的开始部分之间的力-力矩传感器(F)测定腿的开始部分的力。
并且,控制器(600)接收所测定到的上述力和压力值。
上述控制器(600)可基于在各腿(200、500)的端部产生的压力值及力,来预测地面的角度或倾斜度。
上述控制器(600)可计算出各腿(200、500)的经补正的力和压力值,上述力能够根据上述地面的角度来保持机器人本体(100)的重心。
并且,上述控制器(600)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马达来控制各腿(200、500)的姿势及机器人本体(100)的姿势,以使各腿(200、500)具有经补正的力和压力值。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海底机器人能够有效解决在复杂的海底地形条件下步行或作业时,因重心倾斜而摔倒等问题。
另一方面,上述控制器(600)与作业指示选择部(610)相连接,上述作业指示选择部向上述控制器(600)传输作业信号或步行信号。
若上述控制器(600)从上述作业指示选择部(610)接收到上述作业信号,则使用上述第四马达(435)及上述第五马达(423)来使上述旋转部件(410)从上述收容空间(521)脱离,并使上述夹具(422)实施夹具动作。
若上述控制器(600)从上述作业指示选择部(610)接收到上述步行信号,则使上述旋转部件(410)位于上述收容空间(521)。
另一方面,图8示出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由远程控制用笔记本电脑、主计算机(Main Computer)、控制器局域网络接口卡(CAN Interface Card)、F/T传感器、惯性传感器(Inertialsensor)、关节马达控制器(Joint Motor Controller)、双限位传感器(Dual limitsensor)构成。上述F/T传感器是上述力-力矩传感器。
上述远程控制用笔记本电脑和主计算机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进行通信。
主计算机通过由PC104形式的总线连接的控制器局域网络接口卡来与F/T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及用于控制上述马达的动作的关节马达控制器进行通信。
主计算机通过无线局域网来接收来自笔记本电脑的命令,并根据接收到的命令来演算各关节马达的输入值。
经演算的关节马达输入值根据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协议,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接口卡来传输到关节马达控制器。
关节马达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关节马达输入值来控制关节马达,在此情况下,利用双限位传感器来检测到达角度的限界范围与否。
主计算机控制各关节,并在步行或利用夹具的作业过程中,利用F/T传感器来测定施加于腿的力和力矩,由此判断步行或作业是否有异常。
并且,利用惯性传感器来感测本体的姿势和动作。由此识别本体的均衡状态,从而能够执行对于外界干扰的姿势或步行稳定化控制。
根据对于外界干扰的稳定化控制结果来演算的关节马达输入值将重新传输到关节马达控制器,并重复一系列的控制过程。
接着,参照上述结构,对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的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2a至图3,本发明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能够在陆地实施投放到深海中的海底机器人所需的各种技术,例如步行技术及对于外界干扰的姿势稳定化技术的测试。
设于机器人本体(100)的侧部腿(200)和作业腿(500)的下端可构成支撑在地面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在一双作业腿(500)中,旋转部件(410)以能够折叠的方式收容于第二单位腿(520)的收容空间(521)。
因此,连接于旋转部件(410)的夹持器(420)以未使用的状态收容于第二单位腿(520)的收容空间内。
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第二测压元件(R2)和第一测压元件(R1)支撑地面并测定压力值,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器(600),上述第二测压元件(R2)设于侧部腿(200)的第二单位腿(220)的下端,且第一测压元件(R1)设于作业腿(500)的旋转部件(410)的一端。上述压力值为对于地面的垂直压缩力。
与此同时,配置于侧部腿(200)及作业腿(500)和机器人本体(100)之间的力-力矩传感器(F)测定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支撑的情况下产生的力,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器(600)。
并且,上述控制器(600)控制上述第一马达(315)、第二马达(325)、第三马达(335),以使上述力和测定到的上述压力值与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重心构成平衡,由此能够控制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姿势。
因此,在上述地面以规定角度倾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600)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控制马达,来变更侧部腿(200)及作业腿(500)的姿势,以解决因机器人本体(100)的重心倾斜而导致机器人本体(100)摔倒的现象,由此能够体现稳定的机器人本体(100)的姿势。
进而,上述地面平坦,但直接受到潮流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各力-力矩传感器F测定因干扰的力,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器(600),控制器(600)通过控制马达来变更侧部腿(200)及作业腿(500)的姿势,以防止机器人本体(100)摔倒。
另一方面,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作业指示选择部(610),来向控制器(600)传输步行信号或作业信号。
因此,上述控制器(600)通过控制马达来使侧部腿(200)及作业腿(500)动作,由此能够实施步行动作。
在此情况下,第二测压元件(R2)和第一测压元件(R1)测定在地面步行时所产生的压力值,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器(600),上述第二测压元件设于侧部腿(200)的第二单位腿(220)的下端,且第一测压元件设于作业腿(500)的旋转部件(410)的一端。
与此同时,配置于侧部腿(200)及作业腿(500)和机器人本体(100)之间的力-力矩传感器(F)测定出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进行步行动作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力,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器(600)。
并且,上述控制器(600)控制上述第一马达(315)、第二马达(325)、第三马达(335),使得当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步行时传达的上述力和测定到的上述压力值与上述本体(100)的重心构成平衡,由此能够控制上述机器人本体(100)的姿势。
在步行的情况下,地面倾斜或受到潮流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控制马达来变更控制腿(200、500)的姿势,以防止机器人本体(100)在进行步行动作时摔倒。
相反,如图6b所示,若上述控制器(600)接收到作业信号,则在设于机器人本体(100)的前端部的一双作业腿(500),能够使旋转部件(410)旋转,从而从第二单位腿(520)展开。
因此,以自由方式连接于上述旋转部件(410)的端部的夹持器(420)能够向外部突出,以此来做好执行采挖矿物等作用的准备。
即,上述控制器(600)使用第四马达(435)来使包括在一双作业腿(500)的旋转部件(410)旋转,以使上述旋转部件(410)从第二单位腿(520)的收容空间(521)脱离。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夹持部(420)可在一双作业腿(500)呈展开的状态,上述一双作业腿(500)设于机器人本体(100)的前端部。
即,根据本发明的夹持部(400)从上述作业腿(500)展开,并成为能够进行作业的状态。
并且,上述控制器(600)可使用第五马达(423)来使夹持器(420)的夹具(422)向收拢或展开的方向动作,并实施夹捡矿物等作业对象物的作业。
相反,使用夹持部(400)来结束作业的情况下,若作业信号停止,则夹持部(400)以能够折叠的方式位于收容空间(521),上述收容空间形成于一双作业腿(500)的第二单位腿(520)。
即,包括在一双作业腿(500)的夹持部(400)复原到展开之前的状态即原位置。
其中,如上所述,夹持部(400)以能够折叠的方式位于形成于各作业腿(500)的第二单位腿(520)的收容空间(521)的情况下,使用剩余的腿(200),即四个侧部腿(200)来控制机器人本体(100)的姿势,以防止机器人本体摔倒。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600)通过控制马达来变更和控制四个侧部腿(200)的姿势。例如:设有一双作业腿(500)的机器人本体(100)的一部分抬向上方,从而变更为从整个机器人本体(100)的前端部沿着后端部向下倾斜的动作。在此情况下,机器人本体(100)用四个侧部腿(200)支撑在地面上。
接着,夹持部(400)折叠之后,控制器(600)变更一双作业腿(500)的姿势,以便在一双作业腿(500)折叠的旋转部件(410)的端部能够得到地面的支撑。
上述一双作业腿得到(500)地面支撑的情况下,控制器(600)重新通过控制马达,使用六个腿(200、500)来实施姿势控制,以防止机器人本体(100)摔倒。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在陆地事先检验如下技术:即,在海底面步行时,将多个腿用于步行;当进行作业时,从设于机器人本体的前端的多个腿展开夹持器,并混用为作业所需的机械手臂。
产业上可利用性
本发明具有能够在陆地事先检验海底机器人所需的海底步行技术或应对潮流等外界干扰的姿势稳定化技术等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当步行时,使用全部六个腿来步行;当进行如提取等作业时,从设于机器人本体的前端的一双作业腿展开夹持器并使用,由此能够在陆地事先检验在海底作业时的技术。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机器人本体 200:侧部腿
210:第一单位腿 220:第二单位腿
310:第一旋转部 320:第三旋转部
330:第三旋转部 400:夹持部
410:旋转部件 420:夹持器
421:固定体 422:夹具
500:作业腿 510:第一单位腿
520:第二单位腿 521:收容空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本体;
多个腿,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以具有多个自由度;以及
至少一个夹持部,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设于所述多个腿中的一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腿以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中心线为界线,以相对应的数量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腿具有:
固定部件,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
旋转体,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设于所述固定部件;
第一单位腿,以能够上下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旋转体相连接;
第二单位腿,与所述第一单位腿连杆连接,并上下旋转;
旋转部,用于控制所述旋转体、所述第一单位腿、所述第二单位腿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具有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第三旋转部;
所述第一旋转部具有:
第一水平旋转轴,设于所述固定部件,
第二水平旋转轴,用于构成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
第一张力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水平旋转轴,
第一马达,用于使所述第一水平旋转轴旋转;
所述第二旋转部具有:
第一垂直旋转轴,形成于所述旋转体,并构成所述第一单位腿的旋转中心,
第二垂直旋转轴,设于所述第一单位腿,并与所述第一垂直旋转轴并排配置,
第二张力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旋转轴和所述第二垂直旋转轴,
第二马达,用于使所述第一垂直旋转轴旋转;
所述第三旋转部具有:
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设于所述第一单位腿和所述第二单位腿的连杆连接部分,并构成所述第二单位腿的旋转中心,
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设于所述第一单位腿,并与所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并排配置,
第三张力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和所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
第三马达,用于使所述第一追加垂直旋转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件设有第一张力调节部件,在所述旋转体设有第二张力调节部件,在所述第一单位腿设有第三张力调节部件,
所述第一张力调节部件、所述第二张力调节部件、所述第三张力调节部件分别具有:
张力测定器,用于分别测定所述第一张力部件、所述第二张力部件、所述第三张力部件的张力值;
加压部件,紧贴于所述第一张力部件、所述第二张力部件、所述第三张力部件,并能够加压流动;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压部件的流动,使得测定到的所述张力值成为已设定的基准张力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具有第四旋转部、旋转部件、夹持器;
所述第四旋转部具有:
第一夹具旋转轴,设于所述第二单位腿,并与所述第二追加垂直旋转轴并排配置,
第二夹具旋转轴,设于所述第二单位腿的下端,
第四张力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夹具旋转轴和所述第二夹具旋转轴,
第四马达,用于使所述第一夹具旋转轴旋转;
所述旋转部件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夹具旋转轴相连接;
所述夹持器设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另一端,并具有:
固定体,设有第五马达,
夹具,设于所述固定体;
在所述固定体设有:
主齿轮,与所述第五马达的旋转动作相联动;
一双辅助齿轮,与所述主齿轮相联动;
所述夹具设有一双,以使所述夹具的一端与所述一双辅助齿轮相连接并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机器人本体之间设有力-力矩传感器,用于测定在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机器人本体之间产生的力;
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测压元件;
在不具有所述夹持部的所述第二单位腿的下端设有第二测压元件,所述第二测压元件用于测定在海底面和所述第二单位腿的下端之间产生的压力值;
所述控制器接收在所述力-力矩传感器测定的所述力和在所述第一、第二测压元件测定的所述压力值,来控制所述第一马达、所述第二马达、所述第三马达,使得能够根据支撑所述多个腿的地面角度来保持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重心,由此控制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姿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单位腿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夹持部以能够折叠的方式内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与用于向所述控制器传输作业信号或步行信号的作业指示选择部相连接,
若所述控制器从所述作业指示选择部接收到所述作业信号,则使用所述第四马达及所述第五马达来使所述旋转部件从所述收容空间脱离,并使所述夹具实施夹具动作;
若所述控制器从所述作业指示选择部接收到所述步行信号,则使所述旋转部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腿具有:
多双侧部腿,设于所述海底机器人的两侧部,
一双作业腿,设于所述海底机器人的一端部;
所述夹持部分别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设于所述作业腿的第二单位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2-0052411 | 2012-05-17 | ||
KR1020120052411A KR101327975B1 (ko) | 2012-05-17 | 2012-05-17 | 해저 로봇의 기능 시험용 테스트 베드 |
PCT/KR2013/003588 WO2013172565A1 (ko) | 2012-05-17 | 2013-04-25 | 다리겸용 로봇팔과 다수개의 관절을 갖는 6족보행 로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80579A true CN104080579A (zh) | 2014-10-01 |
CN104080579B CN104080579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4958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6208.8A Active CN104080579B (zh) | 2012-05-17 | 2013-04-25 | 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59028B2 (zh) |
JP (1) | JP5945009B2 (zh) |
KR (1) | KR101327975B1 (zh) |
CN (1) | CN104080579B (zh) |
WO (1) | WO2013172565A1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0206A (zh) * | 2015-09-28 | 2015-12-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一种六足双臂复合式移动机器人系统 |
CN105599818A (zh) * | 2015-09-30 | 2016-05-25 | 重庆交通大学 | 越障机器人 |
CN106025909A (zh) * | 2016-05-12 | 2016-10-12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四机械臂攀爬式巡线机器人机械结构及其越障方法 |
CN106369245A (zh) * | 2016-09-27 | 2017-02-01 |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爬行机器人 |
CN106476926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中南大学 | 一种新型悬浮腿式机器人 |
EP3168704A1 (en) | 2015-11-12 | 2017-05-17 |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 3d surveying of a surface by mobile vehicles |
CN107253497A (zh) * | 2016-12-02 | 2017-10-17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一种腿臂融合四足机器人 |
CN109747728A (zh) * | 2017-11-07 | 2019-05-14 | 山东交通学院 | 一种全转动副模块化机器人运输平台 |
CN110525533A (zh) * | 2019-09-08 | 2019-12-03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大跨度防沉陷极地科考车 |
CN110960178A (zh) * | 2019-12-02 | 2020-04-0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胶囊型机器人 |
CN112078686A (zh) * | 2020-09-09 | 2020-12-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 |
CN112758210A (zh) * | 2021-01-18 | 2021-05-07 | 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四足机器人 |
CN113306352A (zh) * | 2021-07-08 | 2021-08-27 | 山东大学 | 一种多地形适应的水陆两栖六足带腰多功能机器人 |
CN113460190A (zh) * | 2021-08-05 | 2021-10-01 | 山东大学 | 一种六足夹取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
CN114575598A (zh) * | 2020-11-30 | 2022-06-03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一种行走式智能振捣机器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38439A1 (en) * | 2013-03-06 | 2014-09-12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Discrete motion system |
US9833903B1 (en) * | 2014-08-25 | 2017-12-05 | X Development Llc | Controlling extendable legs of a robotic device for use of a mechanical gripper |
TWI583284B (zh) * | 2015-02-06 | 2017-05-1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保護殼 |
CN105987262A (zh) * | 2015-02-09 | 2016-10-05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保护壳 |
CN106272398A (zh) * | 2015-05-27 | 2017-01-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机器人的驱动组件、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 |
CN104986240B (zh) * | 2015-06-15 | 2017-09-08 | 上海交通大学 | 直线驱动的步行机器人腿部构型及并联四足步行机器人 |
CN105082143A (zh) * | 2015-07-21 | 2015-11-25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风电叶片除尘机器人 |
CN105438308A (zh) * | 2015-12-10 | 2016-03-30 | 晨正昆 | 损管机器人及损管方法 |
CN105460099B (zh) * | 2015-12-21 | 2017-12-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多功能六足攀爬机器人 |
CN105881525A (zh) * | 2016-03-09 | 2016-08-24 | 北京大学 | 类蝾螈机器人 |
EP3257740B1 (en) * | 2016-06-13 | 2019-08-14 | Korea Institute of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 glass sphere type pressure housing including titanium band and a multi-joint underwater robot system for deep sea exploration using the same |
CN105905189A (zh) * | 2016-06-25 | 2016-08-31 | 李玉婷 | 一种六足机器人 |
CN106218747B (zh) * | 2016-07-29 | 2019-01-25 | 上海理工大学 | 太阳能仿生机器人 |
KR101887385B1 (ko) | 2016-12-05 | 2018-08-13 |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 해양 탐사 로봇 및 해양 탐사 로봇에 장착되는 다리 |
CN106737669B (zh) * | 2016-12-12 | 2019-10-18 | 杭州宇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考虑外力冲击干扰和阻尼的多足机器人能量裕度计算方法 |
WO2018173250A1 (ja) * | 2017-03-24 | 2018-09-27 | 株式会社ispace | ロボット及び把持構造体 |
WO2018198480A1 (ja) * | 2017-04-28 | 2018-11-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US10532464B1 (en) | 2017-07-05 | 2020-01-14 | Luis GUZMAN | Walking robot |
KR102095460B1 (ko) * | 2018-02-13 | 2020-04-02 |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다족 모듈러 로봇 및 그를 위한 다리 제어방법 |
CN108789461B (zh) * | 2018-06-08 | 2020-10-3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多足机器人的机械足爪 |
CN109501884B (zh) | 2019-01-02 | 2024-07-30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巨型极地科考用越壑车 |
US11603149B2 (en) * | 2019-01-04 | 2023-03-14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Vehicles and system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
CN109533082B (zh) * | 2019-01-07 | 2023-09-22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巨型六肢腿履带足极地科考车 |
CN109693773B (zh) * | 2019-01-23 | 2023-06-16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可移动式座底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
CN110329388A (zh) * | 2019-04-24 | 2019-10-15 | 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优化设计的多级连杆十二足代步车 |
CN110294044A (zh) * | 2019-08-12 | 2019-10-01 | 吉林大学 | 一种大型重载六足机器人 |
JP2021062431A (ja) * | 2019-10-11 | 2021-04-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10772169B (zh) * | 2019-10-31 | 2021-07-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除螨方法及除螨仪 |
CN112706851A (zh) * | 2020-12-24 | 2021-04-27 | 广州市威控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可滑行轮足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184075B (zh) * | 2021-05-25 | 2022-08-26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仿安乐蜥的抗风振爬附机器人 |
CN114750851B (zh) * | 2021-07-12 | 2023-08-01 |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 一种基于舵机的可变构四六足机器人及其行进方法 |
CN113625735B (zh) * | 2021-08-09 | 2023-11-10 | 山东大学 | 基于腿臂复用六足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机器人 |
CN113650699A (zh) * | 2021-08-30 | 2021-11-16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非结构化环境下的仿生蟑螂特种机器人 |
CN113602374B (zh) * | 2021-08-31 | 2022-08-26 | 天津大学 | 一种新型变胞八杆可折展轮腿机器人 |
CN114055489B (zh) * | 2021-11-16 | 2023-06-20 | 三明学院 | 一种仿蜈蚣机器人 |
US20230211842A1 (en) * | 2021-12-31 | 2023-07-06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Autonomous walking vehicle |
CN114852208B (zh) * | 2022-05-07 | 2023-07-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无人配送车及其运动状态切换方法 |
CN115771581B (zh) * | 2022-12-26 | 2024-09-2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具有二自由度的腿-臂复用切换机构及足腿机器人 |
CN116101399B (zh) * | 2023-04-13 | 2023-06-20 | 深圳市亚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六足机器人 |
CN116198628B (zh) * | 2023-05-06 | 2023-06-30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多传感融合的灾后侦察六足机器人 |
CN116673997B (zh) * | 2023-07-25 | 2023-09-29 |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水下救援机器人测试的模拟舱及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31884A (ja) * | 1988-11-10 | 1990-05-21 | Toshiba Corp | 作業ロボット |
KR20030029554A (ko) * | 2003-03-10 | 2003-04-14 | 박동기 | 레그식 보행 로봇및 로봇완구의 보행작동구조 |
JP3926138B2 (ja) * | 2001-11-08 | 2007-06-06 | 健蔵 野波 | 地雷探知ロボット |
CN101007550A (zh) * | 2007-01-29 | 2007-08-01 | 北京理工大学 | 仿生多关节型机器人腿部驱动传动装置 |
KR100873723B1 (ko) * | 2007-07-25 | 2008-12-12 |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복수의 다리를 갖는 이동로봇 |
US20110165821A1 (en) * | 2010-01-06 | 2011-07-07 | Mitch Randal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mbulatory mo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52080A (ja) * | 1983-02-01 | 1984-08-30 | 株式会社東芝 | 自動歩行機 |
US4738583A (en) * | 1986-09-30 | 1988-04-19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 Space spider crane |
JP3035051B2 (ja) * | 1991-12-20 | 2000-04-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歩行制御装置 |
JP3198078B2 (ja) * | 1997-06-18 | 2001-08-13 |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 把持装置 |
JP3431548B2 (ja) | 1999-02-10 | 2003-07-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1121459A (ja) * | 1999-10-29 | 2001-05-08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作業ロボット |
JP3870257B2 (ja) | 2002-05-02 | 2007-01-17 | 独立行政法人 宇宙航空研究開発機構 | オフセット回転関節を有するロボット |
JP3834651B2 (ja) * | 2003-09-04 | 2006-10-18 | 防衛庁技術研究本部長 | 走行型ロボット |
DE102004016345A1 (de) * | 2004-04-02 | 2005-10-20 |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 Mobiler Roboter für die Ausführung unterschiedlicher Grundfunktionen |
JP2007090493A (ja) | 2005-09-29 | 2007-04-12 | Toshiba Corp | アーム搭載ロボット |
JP2008119820A (ja) | 2006-10-20 | 2008-05-29 | Tokai Univ | 歩行ロボット |
JP2008232360A (ja) * | 2007-03-22 | 2008-10-02 | Toshiba Corp | ワイヤ駆動機構、ロボットアーム機構及びロボット |
US7996112B1 (en) * | 2007-06-01 | 2011-08-09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 Robot and robot system |
KR20100077504A (ko) | 2008-12-29 | 2010-07-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로봇용 관절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로봇 |
KR101164197B1 (ko) * | 2009-08-14 | 2012-07-10 |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게 형태의 로봇 |
KR200449749Y1 (ko) | 2010-06-08 | 2010-08-11 | 김재연 | 해산물 채취용 해저 로봇 |
JP6001085B2 (ja) * | 2011-12-15 | 2016-10-05 | コリア 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 オブ オーシャン サイエンス アンド テクノロジー | 歩行と遊泳の複合移動機能を有する多関節海底ロボ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海底探査システム |
-
2012
- 2012-05-17 KR KR1020120052411A patent/KR10132797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
- 2013-04-25 WO PCT/KR2013/003588 patent/WO2013172565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4-25 CN CN201380006208.8A patent/CN104080579B/zh active Active
- 2013-04-25 JP JP2014555511A patent/JP59450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4-25 US US14/375,398 patent/US935902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31884A (ja) * | 1988-11-10 | 1990-05-21 | Toshiba Corp | 作業ロボット |
JP3926138B2 (ja) * | 2001-11-08 | 2007-06-06 | 健蔵 野波 | 地雷探知ロボット |
KR20030029554A (ko) * | 2003-03-10 | 2003-04-14 | 박동기 | 레그식 보행 로봇및 로봇완구의 보행작동구조 |
CN101007550A (zh) * | 2007-01-29 | 2007-08-01 | 北京理工大学 | 仿生多关节型机器人腿部驱动传动装置 |
KR100873723B1 (ko) * | 2007-07-25 | 2008-12-12 |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복수의 다리를 갖는 이동로봇 |
US20110165821A1 (en) * | 2010-01-06 | 2011-07-07 | Mitch Randal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mbulatory motion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6926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中南大学 | 一种新型悬浮腿式机器人 |
CN106476926B (zh) * | 2015-08-27 | 2019-04-05 | 中南大学 | 一种悬浮腿式机器人 |
CN105150206A (zh) * | 2015-09-28 | 2015-12-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一种六足双臂复合式移动机器人系统 |
CN105599818A (zh) * | 2015-09-30 | 2016-05-25 | 重庆交通大学 | 越障机器人 |
CN105599818B (zh) * | 2015-09-30 | 2018-07-10 | 重庆交通大学 | 越障机器人 |
EP3168704A1 (en) | 2015-11-12 | 2017-05-17 |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 3d surveying of a surface by mobile vehicles |
CN106025909A (zh) * | 2016-05-12 | 2016-10-12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四机械臂攀爬式巡线机器人机械结构及其越障方法 |
CN106369245A (zh) * | 2016-09-27 | 2017-02-01 |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爬行机器人 |
CN107253497A (zh) * | 2016-12-02 | 2017-10-17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一种腿臂融合四足机器人 |
CN109747728A (zh) * | 2017-11-07 | 2019-05-14 | 山东交通学院 | 一种全转动副模块化机器人运输平台 |
CN110525533A (zh) * | 2019-09-08 | 2019-12-03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大跨度防沉陷极地科考车 |
CN110525533B (zh) * | 2019-09-08 | 2024-04-30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大跨度防沉陷极地科考车 |
CN110960178A (zh) * | 2019-12-02 | 2020-04-0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胶囊型机器人 |
CN112078686A (zh) * | 2020-09-09 | 2020-12-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 |
CN112078686B (zh) * | 2020-09-09 | 2022-04-0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 |
CN114575598A (zh) * | 2020-11-30 | 2022-06-03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一种行走式智能振捣机器人 |
CN112758210A (zh) * | 2021-01-18 | 2021-05-07 | 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四足机器人 |
CN113306352A (zh) * | 2021-07-08 | 2021-08-27 | 山东大学 | 一种多地形适应的水陆两栖六足带腰多功能机器人 |
CN113460190A (zh) * | 2021-08-05 | 2021-10-01 | 山东大学 | 一种六足夹取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
CN113460190B (zh) * | 2021-08-05 | 2022-06-14 | 山东大学 | 一种六足夹取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72565A1 (ko) | 2013-11-21 |
JP2015505520A (ja) | 2015-02-23 |
US9359028B2 (en) | 2016-06-07 |
CN104080579B (zh) | 2016-08-24 |
KR101327975B1 (ko) | 2013-11-13 |
US20150041227A1 (en) | 2015-02-12 |
JP5945009B2 (ja) | 2016-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80579A (zh) | 具有手足兼用机械手臂和多个关节的六足步行机器人 | |
CN106428479B (zh) | 一种无人遥控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
JP5352039B2 (ja) | 形状加速度計測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3434610B (zh) | 一种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对接定位引导方法 | |
CN105966559A (zh) | 一种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登靠装置及方法 | |
CN103575470A (zh) | 一种基于力矩平衡原理的重心测定仪 | |
CN107339969A (zh) | 基于mems姿态传感器的水下面形变形实时监测系统 | |
CN105159320A (zh) | 适用于复杂水域的水下目标探测平台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029210B (zh) | 浮式海洋平台气隙测量系统及其方法 | |
US11739637B2 (en) | Self-propelled towing simulator for deep-sea mining system applicable to natural water bodies and simul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CN109444936A (zh) | 一种利用gnss和倾角传感器确定斗尖坐标的方法 | |
CN112267516A (zh) | 一种挖掘机施工引导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05253264A (zh) | 一种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海浪补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910051A (zh) | 一种寻址式海底探测设备布放器 | |
CN109540135A (zh) | 水田拖拉机位姿检测和偏航角提取的方法及装置 | |
JP5264497B2 (ja) | 形状/加速度測定機器および装置 | |
CN107284699A (zh) | 一种运载火箭加泄连接器自动对接控制系统 | |
CN108801250A (zh) | 基于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姿态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10823182A (zh) | 一种无人机危险地带地层产状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107576478B (zh) | 海洋核动力平台单点系泊系统试车装置及其参数获取方法 | |
CN205300518U (zh) |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装置 | |
CN213658956U (zh) | 一种海工浮式平台声学定位监测系统 | |
CN206231594U (zh) | 水下机器人 | |
CN107576479A (zh) | 海洋核动力平台单点系泊系统试车设备及其参数获取方法 | |
CN110065642A (zh) | 一种城市高架桥检测无人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