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6664A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6664A
CN104076664A CN201410116657.4A CN201410116657A CN104076664A CN 104076664 A CN104076664 A CN 104076664A CN 201410116657 A CN201410116657 A CN 201410116657A CN 104076664 A CN104076664 A CN 104076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band
fixing
elastic
paper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66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6664B (zh
Inventor
南条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76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6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6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66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热源及定影辊。定影带具有:纸张通过部,其供记录体通过;非纸张通过部,其在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纸张通过部的外侧。热源将定影带加热到定影温度。定影辊被插入定影带中,其具有弹性层。弹性层具有:第1弹性部,其设置在纸张通过部的内径侧;第2弹性部,其在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1弹性部的外侧,且设置在非纸张通过部的内径侧。在定影带未被热源加热的状态下,弹性层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影带间具有间隙,在定影带被热源加热到定影温度的状态下,弹性层的至少一部分因热膨胀与定影带相紧贴。第1弹性部具有外径比第2弹性部中外径最大的部分还要小的小径部。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或薄膜等记录体上。
背景技术
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或薄膜等记录体上。作为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体上的方法,一般使用通过加热使调色剂(显影剂)熔化的加热定影方式。基于热效率和安全性的考虑,热辊法最为广泛用于像这样的加热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这里,热辊法是指由定影辊和加压辊形成用于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体上的定影夹持部的方式。
在上述热辊法中多使用如下结构,即,由以铝等为材料的中空状的芯棒形成定影辊,通过使配置在该定影辊内部的卤钨灯发热,而将定影辊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但是,在该方式中,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定影辊的温度上升的速度较慢,预热时间较长。
于是,人们考虑减小定影辊的壁厚,实现低热容量,缩短预热时间。但这样做则会使定影辊容易弯曲,导致使用时定影夹持部中央的压力小于两端部的压力,从而导致定影不良。因此,定影辊的低热容量化是有限度的。
为解决像这样的问题,有如下一种定影装置,即,该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其具有芯棒和弹性层;定影带,其沿该定影辊的周向设置在该定影带的外周上(即,包覆在定影辊的外周);热源,其从外部对该定影带进行加热。
在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的定影装置中,定影辊的弹性层和定影带一般由粘接剂固定在一起。但是,在使用粘接剂固定定影辊的弹性层和定影带时,定影带上所产生的热量便会散失到粘接剂层内。因此,则会出现如下这样的问题:预热时间较长,将定影辊从待机温度加热到规定的温度需要时间。
于是,有如下一种结构,即,定影辊和定影带处于非粘接状态,在定影辊和定影带之间形成若干间隙。另外,还有如下一种结构,即,利用定影辊的热膨胀,使定影辊的外径比定影带的内径大。
但是,在定影辊和定影带之间形成若干间隙的结构中,当使定影带和定影辊压力接触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时,定影带的运行轨道由大致的正圆形变为椭圆形。因此,例如在定影带的周围配置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时,该温度传感器和定影带的间隔发生变化,造成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出现偏差。另外,例如在定影带的周围配置有作为安全保护装置的温控器时,温控器和定影带的间隔发生变化,造成该温控器不能在应该动作的时刻进行动作。例如,温控器在早于应该动作的时刻进行动作,即产生所谓的“动作提前”。还有,由于定影带与温度传感器或温控器等周围部件相接触,因而可能会对定影带的表面层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异常图像的出现以及定影带的破损。另外,在将作为热源的IH(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ing)线圈配置在定影带的外侧的情况下,IH线圈和定影带的间隔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定影带和发热效率降低。
对此,在利用定影辊的热膨胀而使定影辊的外径大于定影带的内径的结构中,因为由定影辊从内侧支承定影带,可以使定影带的运行轨道保持稳定。
但是,由于热膨胀后的定影辊与定影带压力接触,因而导致定影带的内压(内应力)上升,以及导致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观硬度(apparent hardness)增大。由此使定影夹持部的形成宽度(下面称为“夹持宽度”)变小。为了得到适当的夹持宽度,考虑到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观硬度的增大,相较于定影辊和定影带之间有间隙的情况,则必须将定影夹持部的压力设定的较大(参照图7)。在将定影压力设定的较大时,定影辊的芯棒会受到较大的负荷。这样,为了定影辊的芯棒即使受到较大负荷,也不会使发生大的弯曲,则需要将定影辊的芯棒的外径设定的较大,由此会导致定影辊的弹性层的外径变大。这样,当定影辊的弹性层的外径变大时,定影带的外径也随之变大,定影带的热容量和放热量增大,从而导致热损失的增加。
另外,如上述所示,由于定影带的内部压力上升,在使用时定影辊的弹性层在力的作用下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因此会使定影辊的老化加剧,导致定影辊的寿命缩短。这里所说的定影辊的老化例如是指因定影辊的弹性层内的空腔壁被压扁不能维持原来的形状而导致定影辊的外径减小,或者定影辊的弹性层内的空腔壁发生破损。在定影辊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相较于定影辊的两端部,像这样的现象在定影辊的中央部表现较为明显。这是由于相较于定影辊的两端部,该定影辊的中央部的放热量较小,热应力较大。另外,这还由于定影辊的中央部在其周围受到定影辊的两端部的约束,只能够产生因空腔壁被压扁而使弹性层的体积减小的变形。另外,在定影辊的径向上,上述这样的现象在芯棒和弹性层的分界面表现较为明显。这是由于应力集中在芯棒和弹性层的分界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定影带的内压上升的同时使定影带的运行轨道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热源及定影辊。所述定影带具有纸张通过部和非纸张通过部。所述纸张通过部供记录体通过。所述非纸张通过部在所述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纸张通过部的外侧。所述热源将所述定影带加热到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体上的定影温度。所述定影辊被插入所述定影带中。所述定影辊具有线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定影带的线膨胀系数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具有第1弹性部和第2弹性部。所述第1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纸张通过部的径向内侧。所述第2弹性部在所述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弹性部的外侧,而且,第2弹性部设置在所述非纸张通过部的径向内侧。在所述定影带未被所述热源加热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影带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定影带被所述热源加热到所述定影温度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层的至少一部分因热膨胀而与所述定影带相紧贴。所述第1弹性部具有小径部,该小径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弹性部中外径最大的部分的外径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大致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定影辊及加压辊的俯视剖视图。
图4中(a)是沿图3中的A-A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图4中(b)是沿图3中的B-B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5是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定影辊及加压辊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定影辊及加压辊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定影压力和夹持宽度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说明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打印机1具有箱体状的打印机主体2,在打印机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收装作为记录体的纸张的供纸盒,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第1出纸盘4,在第1出纸盘4的上方设置有第2出纸盘5。
在打印机主体2的内部,中间转印带6(图像载体)设置在多个辊子之间,在中间转印带6的下方配置有由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的曝光器7。在中间转印带6的下侧按照调色剂(显影剂)的颜色(例如,品红、青色、黄色、黑色这4种颜色)设置有4个图像形成部8。
接下来对上述4个图像形成部8中的1个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部8上设置有能转动的感光鼓9,在感光鼓9的周围,按照一次转印的过程顺序配置有充电器10、显影器11、一次转印部12、清洁装置13、静电消除器14。
在显影器11的下部设置有一对搅拌辊15,在搅拌辊15的斜上方设置有磁辊16,在磁辊16的斜上方设置有显影辊17。在显影器11的上方按照调色剂的颜色(例如,品红、青色、黄色、黑色这4种颜色)设置有与各图像形成部8相对应的4个调色剂盒18。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侧(纸面上为右侧),于上下方向上设置有纸张的传送通路20。即,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采用所谓的“纵向传送”方式。在传送通路20的上游端设置有供纸部21,在传送通路20的中游部,于中间转印带6的一端(纸面上为右端)设置有二次转印部22,在传送通路20的下游部设置有定影装置23。
传送通路20在比定影装置23靠近下游侧的部分上,分岔(分支)为上下两部分。在下侧分岔通路24的下游端部,于第1出纸盘4的上方一侧(纸面上为上方右侧)设置有第1出纸部25,在上侧的分岔通路26的下游端部,于第2出纸盘5的上方一侧(纸面上为上方右侧)设置有第2出纸部27。第2出纸部27设置在传送通路20的一侧(纸面上位右侧),与双面打印用的用于传送纸张的翻转通路28相连接,该翻转通路28与传送通路20的比二次转印部22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连接。
接下来,说明具有像这样的结构的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动作。打印机1接通电源后,对各种参数进行初始化,而且对定影装置23的温度等进行初始设定。接着,由与打印机1相连接的电脑等输入图像数据,指示打印开始后,进行如下图像形成动作。
首先,由充电器10使感光鼓9的表面带电后,通过曝光器7发出的激光(参照箭头P)对感光鼓9进行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曝光,从而在感光鼓9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由显影器11通过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变为相对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2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上。通过由各图像形成部依次反复进行上面的动作,从而可以在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另外,残留在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和电荷被清洁装置13和静电消除器14去除。
另外,与上述图像形成动作同步,由供纸部21从供纸盒3或手动送纸盘(未图示)取出的纸张被传送给二次转印部22,在二次转印部22,使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经传送通路20被传送到下游侧,进入定影装置23,在该定影装置23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进入下侧的分岔通路24或上侧的分岔通路26中。进入到下侧的分岔通路24中的纸张由第1出纸部25排出到第1出纸盘4上。进入到上侧的分岔通路26的纸张由第2出纸部27排出到第2出纸盘5上,或者为进行双面打印而被传送到翻转通路28中。
接下来,参照图2~图4详细地说明定影装置23。下面,为方便说明,将图2中的纸面近身侧作为定影装置23的前侧(正面侧)。另外,图3中的箭头Fr表示定影装置23的前侧(正面侧)。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3具有:定影带31;IH定影单元32,其以罩住定影带31的左侧的方式而设置;定影辊33,其被插入定影带31内;温度传感器34,其设置在定影带31的下方;加压辊35(加压部件),其设置在定影带31的右方;框架部件36,其以罩住加压辊35的前后两侧、上下两侧及右侧的方式而设置;进入引导件37,其配置在加压辊35的左下方;一对传送引导件38,其分别配置在定影带31的右上方和加压辊35的左上方;一对传送辊39,其配置在各传送引导件38的上方。
如图3所示,定影带31为环状的带部件,呈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圆筒状。定影带31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转轴C为中心转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为定影带31的转动轴线方向。
定影带31例如具有:基材层(径向上最里侧的层)41;弹性层42,其沿基材层41的周向设置在该基材层41的外周上(即,包覆在基材层41的外周);离型层(未图示),其覆盖该弹性层42。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的厚度为0.04mm,该基材层41由以镍等为材料的薄膜金属套筒形成。薄膜金属套筒的“薄膜”的厚度以0.1mm以下为佳,以0.06mm以下为更佳,以0.05mm以下为最佳。定影带31的弹性层42的厚度为0.2mm,由硅橡胶形成。定影带31的离型层的厚度为0.03mm,该离型层由PFA(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er Fluoro Alkoxy)管形成。
如图3所示,定影带31具有:纸张通过部L1,其能供纸张(例如,A3尺寸的纸张)通过;非纸张通过部L2,其设置在纸张通过部L1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前侧和后侧)。另外,定影带31的内径,无论在纸张通过部L1还是在非纸张通过部L2均为40mm。
如图2所示,IH定影单元32具有:线圈支架43,其呈圆弧状,用于罩住定影带31的左侧;IH线圈44(热源),其支承在线圈支架43上;拱状铁心(arch-core)45,其以罩住IH线圈44的方式而设置;侧铁心(said-core)46,其配置在拱状铁心45的两侧。IH线圈44配置在定影带31的外侧。拱状铁心45和侧铁心46例如由铁氧体形成,由该拱状铁心45和该侧铁心46可以形成供IH线圈所产生的磁束通过的磁路。
如图3所示,定影辊31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定影辊33与定影带31一起以转轴C为中心转动。
定影辊33具有:圆筒状的芯棒47;弹性层48,其沿芯棒47的周向设置在该芯棒47的外周上。另外,图3和图4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定影带31未被IH线圈44加热时的状态,即,定影带31处于常温状态时的弹性层48的外周面的位置。
定影辊33的芯棒47的外径为20mm。定影辊33的芯棒47例如由SUS304等不锈钢形成。在定影辊33的芯棒47的前后两端部固定有带轮(pulley)50。各带轮50通过与定影带31的前后两端表面相抵接来限制定影带3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弯曲行进)。
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例如由硅海绵形成。弹性层48的线膨胀系数大于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的线膨胀系数。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与定影带31的基材层处于非粘接状态。即,在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和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之间不存在粘接剂层。
如图3所示,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具有:第1弹性部M1;第2弹性部M2,其设置在第1弹性部M1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前侧和后侧)。
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的第1弹性部M1设置在定影带31的纸张通过部L1的径向内侧。第1弹性部M1具有:小径部51;大径部52,其形成于小径部51的前后两侧。另外,图3中的指示线D表示小径部51和大径部52的分界。
小径部51由前后方向上的两侧部向中央部直径缩小(逐渐缩颈),并且,在截面上看,其边缘呈直线状(锥形)。因而,小径部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径为弹性层48中最小的。在定影带31未被IH线圈44加热的状态下,小径部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径为38.5mm。另外,小径部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相当于整个弹性层48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
大径部52从前端侧到后端侧的直径相同。在定影带31未被IH线圈44加热的状态下,大径部52的外径为39.8mm。因此,大径部52的外径稍微比定影带31的内径(40.0mm)小。
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的第2弹性层M2配置在定影带31的非纸张通过部L2的径向内侧。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为第2弹性部M2中外径最大的部分,其从前端侧到后端侧的直径相同。在定影带31未被IH线圈44加热的状态下,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的外径为39.8mm。第2弹性层M2的内侧部分58的外径比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的外径大。换言之,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的外径比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的外径小。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的外径与第1弹性部M1的大径部52的外径相同。由此可明确,第1弹性部M1的外径,无论是小径部51的外径还是大径部52的外径,均在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的外径以下。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的外径稍微比定影带31的内径(40.0mm)小。第2弹性部M2的外侧部分59向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直径缩小,并且,从截面上看,其边缘呈直线状(锥形)。
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34例如由热敏电阻构成,以能检测出定影带31的温度的方式设置。温度传感器34与定影带31的外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隔相面对。换言之,温度传感器34与定影带31的外周面不相接触。
如图3所示,加压辊35呈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加压辊35的外径为30mm,具有:圆筒状的芯棒53;弹性层54,其沿芯棒53的周向设置在该芯棒53的外周上;离型层(未图示),其用于覆盖该弹性层54。加压辊35的芯棒53的厚度为4.0mm,该芯棒53由铝等金属形成。加压辊35的弹性层54的厚度为2.0mm,该弹性层54由硅橡胶形成。加压辊35的离型层的厚度为0.05mm,该离型层由PFA(Per Fluoro Alkoxy)管形成。加压辊35与由电机等构成的驱动源56相连接。
如图2所示,加压辊35在其与定影辊33之间夹持着定影带31,在定影带31和加压辊35之间,沿纸张的传送通路20形成有定影夹持部55。
如图2所示,框架部件36呈内侧(左侧)开口的箱体状,为了降低来自加压辊35的放热量而将加压辊35与外部隔离。为极力减少释放到外部的热量,框架部件36由金属板构成。
进入引导件37配置在定影夹持部55的上游侧而且配置在传送通路20的右侧。进入引导件37在向上方稍微偏左的方向上延伸。进入引导件37与加压辊35的外周面相接近。
左侧的传送引导件38配置在定影夹持部55的下游侧而且配置在传送通路20的左侧。可以在该左侧的传送引导件38上配置与定影带31的外周面接触或接近的多个分离爪(未图示)。右侧的传送引导件38配置在定影夹持部55的下游侧而且配置在传送通路20的右侧,隔着该传送通路20与左侧的传送引导件38相对。
各传送辊39配置在各传送引导件38的下游侧。在各传送辊39之间,沿纸张的传送通路20形成有传送夹持部57。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首先说明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的动作。
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由驱动源56驱动加压辊35转动(参照图2中的箭头E)。这样,在使加压辊35转动时,与加压辊35压力接触的定影带31与该加压辊35一起向相反方向从动转动(参照图2中的箭头F)。伴随于此,定影辊33也与定影带31一起转动。另外,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高频电流流经IH线圈44。从而使IH线圈44产生高频磁场,在该高频磁场的作用下,将定影带31加热到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的定影温度。在这种状态下,当纸张通过定影夹持部55时,纸张和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加压,从而使该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该纸张上。
接下来说明定影辊33的弹性层54的热膨胀。
在定影带31未被IH线圈44加热的状态下,即,在定影带31处于常温的状态下,如图3和图4中(a)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定影辊33的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与定影带31的非纸张通过部L2之间具有间隙。另外,如图3和图4中(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定影辊33的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与定影带31的纸张通过部L1之间具有间隙。
基于该状态,在由IH线圈对定影带31进行加热时,定影辊33的温度随之上升,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出现热膨胀。这里,由于与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相比,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急速膨胀,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和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的间隙逐渐变小。另外,在定影带31被IH线圈加热到定影温度时,如图3和图4中(a)中的实线所示,定影辊33的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因热膨胀与定影带31的非纸张通过部L2相紧贴。另外,如图3和图4中(b)中的实线所示,定影辊33的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在定影夹持部55以外的部分,保持其与定影带31的纸张通过部L1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定影带31未被IH线圈44加热的状态下,定影辊33的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与定影带31的非纸张通过部L2之间具有间隙。另外,在定影带31被IH线圈44加热到定影温度的状态下,定影辊33的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因热膨胀与定影带31的非纸张通过部L2相紧贴。因此能够由定影辊33的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从内侧支承定影带31的非纸张通过部L2,从而能够使定影带31的运行轨道保持稳定。因此能够抑制定影带31的周边部件(例如,温度传感器34或恒温器)和定影带31的间隔发生变化,以及能够使上述周边部件适当地动作。另外,能够抑制因定影带31与上述周围部件接触而对定影带31的表面层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另外,能够使IH线圈44和定影带31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隔,有效地对该定影带31进行加热。
另外,由于定影辊33的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的外径比定影辊33的第2弹性部M2的内侧部分58的外径小,因而在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发生热膨胀时能够抑制定影带31的内压上升。从而能够抑制定影辊33和定影带31的表观硬度上升,能够在不使定影压力上升的同时,确保适当的夹持宽度(夹持尺寸)。因此不需要为对应定影压力的上升而增大定影带31的直径。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定影带31在使用时对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施加的压力,因而能够延迟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的劣化,延长定影辊33的寿命。
另外,在定影带31被IH线圈44加热到定影温度的状态下,定影辊33的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与定影带31的纸张通过部L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在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发生热膨胀时定影带31的内压上升。
另外,定影辊33的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从前后方向(定影带31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侧部向中央部直径缩小,并且,从截面上看其边缘呈直线状。因而使得第1弹性部M1的形状变化舒缓,从而能够极大地使定影压力保持均匀。另外,缩小较容易劣化的第1弹性部M1的中央部的外径,能够有效地防止第1弹性部M1的中央部的劣化。
另外,由于定影带31具有由金属套筒形成的基材层41,因而与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由树脂形成的这样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定影带31的刚性。从而能够防止定影带31发生弯曲,使定影带31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形成均匀的定影压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由于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由薄膜金属套筒形成,因而能够减小定影带31的热容量。从而缩短预热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和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处于非粘接状态。因而能够防止由定影带31所产生的热量散失到粘接剂层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预热时间。
另外,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具有适度的刚性,而且,在芯棒47的上方,定影带31沿固定弹性层48而形成的定影辊33的周向设置在该定影辊33的外周上。从而使定影带31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另外,定影辊33和加压辊35分别具有弹性层。因此,通过适当地改变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的硬度和加压辊35的弹性层54的硬度,能够提高选择夹持宽度的自由度,提高打印机1的工作效率。
另外,加压辊35在转动轴线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因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而得到缓解。因此,能够使夹持宽度保持均匀,以及使对通过定影夹持部55的纸张所施加的负荷保持均匀,消除纸张产生的褶皱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金属套筒形成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由PI(聚酰亚胺)等树脂形成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从前后方向(定影带31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侧部向中央部直径缩小,并且,从截面上看,其边缘呈直线状(锥形)。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1弹性部M1的小径部51可以从前后方向(定影带31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侧部向中央部弯曲的同时直径缩小,并且,从截面上看其边缘呈圆弧状。与本实施方式相同,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第1弹性部M1的形状变化舒缓,从而能够极大地使定影压力保持均匀。另外,缩小较容易劣化的第1弹性部M1的中央部的外径,能够有效地防止第1弹性部M1的中央部的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被IH线圈44(热源)加热的部分的热容量,而使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和定影带31的基材层41处于非粘接状态,使用带轮50限制定影带31的弯曲状行进。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可以使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的第2弹性部M2的至少一部分和定影带31的非纸张通过部L2由粘接剂60粘连在一起。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不使用带轮50等情况下限制定影带31的弯曲状行进,从而降低成本。另外,与使定影辊33的弹性层48的第1弹性部M1和定影带31的纸张通过部L1粘连在一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因热量散失到粘结剂60内而对定影带31的纸张通过部L1所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未特别说明,但加压辊35可以形成为外径从其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向中央部逐渐缩小的形状(所谓的“细腰形状”)。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纸张的传送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加压辊35作为加压部件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加压带作为加压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IH线圈44作为热源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卤素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等加热器作为热源。即,由热源加热定影带31的方式可以不为感应加热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打印机1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打印机、传真机、数码复合机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定影带、热源及定影辊,
所述定影带具有纸张通过部和非纸张通过部,所述纸张通过部供记录体通过,在所述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所述非纸张通过部位于所述纸张通过部的外侧,
所述热源将所述定影带加热到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体上的定影温度,
所述定影辊被插入所述定影带中,其具有线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定影带的线膨胀系数的弹性层,
该弹性层具有:
第1弹性部,其设置在所述纸张通过部的径向内侧;
第2弹性部,在所述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所述第2弹性部位于所述第1弹性部的外侧,而且,所述第2弹性部设置在所述非纸张通过部的径向内侧,
在所述定影带未被所述热源加热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影带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定影带被所述热源加热到所述定影温度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层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因热膨胀而与所述定影带相紧贴,
所述第1弹性部具有小径部,该小径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弹性部中外径最大的部分的外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带被所述热源加热到所述定影温度的状态下,所述小径部与所述纸张通过部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径部呈从所述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侧部向中央部直径缩小的形状,并且,从截面上看,其边缘呈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径部呈从所述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侧部向中央部弯曲的同时直径缩小的形状,并且,从截面上看,其边缘呈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带具有由金属套筒形成的基材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定影带处于非粘接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弹性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非纸张通过部粘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弹性部还具有大径部,该大径部在所述定影带的转动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小径部的两侧,
所述大径部的外径与所述第2弹性部中外径最大的部分的外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弹性部具有作为外径最大部分的内侧部分,
在所述定影带未被所述热源加热的状态下,所述内侧部分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非纸张通过部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定影带被所述热源加热到所述定影温度的状态下,所述内侧部分因热膨胀而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非纸张通过部相紧贴。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410116657.4A 2013-03-29 2014-03-26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6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1349A JP5891193B2 (ja) 2013-03-29 2013-03-29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71349 2013-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6664A true CN104076664A (zh) 2014-10-01
CN104076664B CN104076664B (zh) 2016-06-08

Family

ID=51598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665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6664B (zh) 2013-03-29 2014-03-26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3489B2 (zh)
JP (1) JP5891193B2 (zh)
CN (1) CN1040766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9295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合肥大安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纸张稳定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2045B2 (ja) * 2014-11-07 2017-11-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90108896A (ko) * 2018-03-15 2019-09-2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무단 벨트가 회전 부재에 의하여 지지되는 정착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7983A (en) * 1998-02-04 2000-10-24 Minolta Co., Ltd. Fixing belt, fix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fixing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xing belt
CN1877464A (zh) * 2004-06-04 2006-12-13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辊、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297838A1 (en) * 2003-07-10 2007-12-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9313A (ja) 1994-11-01 1996-05-21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69169B2 (ja) * 2003-07-16 2010-05-26 株式会社東芝 定着装置
JP4916281B2 (ja) 2006-03-14 2012-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3978B2 (ja) * 2008-05-09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ローラ、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3265A (ja) * 2010-12-24 2012-07-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8056B2 (ja) * 2012-04-27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7983A (en) * 1998-02-04 2000-10-24 Minolta Co., Ltd. Fixing belt, fix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fixing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xing belt
US20070297838A1 (en) * 2003-07-10 2007-12-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CN1877464A (zh) * 2004-06-04 2006-12-13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辊、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9295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合肥大安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纸张稳定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94507A (ja) 2014-10-09
US20140294468A1 (en) 2014-10-02
CN104076664B (zh) 2016-06-08
US9063489B2 (en) 2015-06-23
JP5891193B2 (ja) 201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0791B2 (ja) 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44B (zh)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012663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1923752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163033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57544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2007279669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定着ニップ形成方法
JP2011118389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JP201225233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6468A (ja) 定着装置
US20030113143A1 (en) H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3949644B2 (ja) 加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76664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901343B2 (ja) 定着ローラ、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97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4781457B2 (ja)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70228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33174B2 (ja)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71351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2011053598A (ja) 像加熱装置
JP2008009002A (ja) 定着ローラ、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816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0800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5978A (ja)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ローラ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7021105A (ja) 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