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6585A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6585A CN104076585A CN201410111177.9A CN201410111177A CN104076585A CN 104076585 A CN104076585 A CN 104076585A CN 201410111177 A CN201410111177 A CN 201410111177A CN 104076585 A CN104076585 A CN 1040765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housing
- cooling
- connecting line
- supply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3351 Mela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8612 Gonorrho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7439 Metal poison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96 Pyrocer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31 devit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PHWPUGNDIVLNH-UHFFFAOYSA-M diclofenac 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Na+].[O-]C(=O)CC1=CC=CC=C1NC1=C(Cl)C=CC=C1Cl KPHWPUGNDIVLN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45 emul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507 metal hal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309 metal hal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26—Gas discharge type light sources, e.g. ar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及投影机。提供具备可以谋求制造的容易化和/或设计自由度的提高并长寿命化的光源装置的投影机。作为光源装置,具备光源、向光源供给电力的连接线和收置光源及连接线的光源用壳体。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光源用壳体的握持部侧,光源用壳体具备覆盖光源及连接线的握持部侧的盖侧形成部和向盖侧形成部的盖部引导冷却空气的流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对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并将调制过的光投影于屏幕等的投影面的投影机。在该光源装置中,多用超高压水银灯等的放电型的光源,光源装置可以装拆地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具备光源灯、反射器、将这些构件收置于内部的罩壳及弹簧构件等。反射器利用弹簧构件被支持固定于罩壳。并且,在罩壳设置有由用户握持的把手,握持该把手而使得光源装置相对于投影机装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619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光源装置的形成把手侧露出地配置弹簧构件的图。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弹簧构件的材料并未记载,但是用于确保将反射器固定于罩壳的强度,可考虑为金属制。并且,虽然在专利文献1并未记载,但是可考虑:使得用于向光源灯供给电力的连接线从该弹簧构件充分离开而布线,以便在装拆光源装置时用户即使触及该弹簧构件亦可。
可是,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中,为了使连接线从弹簧构件离开而布线,有可能组装变得复杂;为了向连接于电源单元的连接部布线,有可能由于使连接线急剧地弯曲等引起向连接线施加过大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所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特征为:具备射出光的光源、向所述光源供给电力的连接线和收置所述光源及所述连接线并具有握持部的光源用壳体;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光源用壳体的所述握持部侧;所述光源用壳体具备:覆盖所述光源及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握持部侧的盖侧形成部和向所述盖侧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冷却空气的流路。
根据该构成,在光源用壳体设置覆盖光源及连接线的握持部侧的盖侧形成部。由此,即使连接线和/或位于连接线的附近的导电构件(例如,用于将光源固定于光源用壳体的构件和/或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遮光的构件等)相对于光源位于握持部侧地配置,也因为盖侧形成部覆盖这些构件,所以能够防止对光源装置进行更换的用户触及、接近这些构件。
并且,因为在光源用壳体设置向盖侧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冷却空气的流路,所以能够对由于覆盖光源的握持部侧而成为高温的盖侧形成部进行冷却。
因而,能够提高连接线的布线自由度和/或导电构件的形状等的自由度,并使光源、连接线及导电构件相对于装拆光源装置的用户可靠地离开,对光源用壳体的温度老化进行抑制。从而,可以提供能谋求制造的容易化和/或设计自由度的提高,并可以长寿命化的光源装置。
(应用例2)在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光源装置中,优选:所述光源用壳体在所述握持部侧具有流出口和主流路,所述流出口使得在所述流路流通了的冷却空气朝向所述盖侧形成部流出,所述主流路使所述冷却空气流通到所述光源;所述流路将在所述主流路流通的所述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导至所述流出口。
根据该构成,在光源用壳体设置使冷却空气流通到光源的主流路,在该主流路流通后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被流路引导从流出口向盖侧形成部被吹送。由此,相比于分别独立地形成流路和主流路的情况,因为能够增大使冷却空气流通的区域,所以可谋求冷却对象的有效的冷却。
(应用例3)在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光源装置中,优选:所述光源装置具备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器;所述光源具备具有一对电极的发光管和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一对电极的一对引线;所述一对引线之中的一方配置于所述反射器的对所述光进行反射侧;所述连接线具有连接于所述一方引线的第1连接线及连接于另一方引线的第2连接线;所述第1连接线的一部分配置于从所述光源用壳体的所述流出口流出的所述冷却空气流通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因为一方引线配置于反射器的对光进行反射侧,因此连接于该引线的第1连接线的温度会上升,但是其一部分配置于从流出口流出的冷却空气流通的位置,所以可被吹送于盖侧形成部的冷却空气冷却。因而,具备具有一对电极的发光管的光源装置可以有效地冷却。
(应用例4)在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光源装置中,优选:所述光源用壳体具有引导部,通过该引导部和所述盖侧形成部来定位所述连接线。
根据该构成,因为在光源用壳体设置引导部,通过该引导部和盖侧形成部来定位连接线,所以能够在光源的握持部侧的预定的位置可靠地布线连接线。因而,可以通过吹送于盖侧形成部的冷却空气进行连接线的更加稳定的冷却及降低光源装置的制造工序和/或操作光源装置时向连接线附加的负荷。
并且,优选:本发明的投影机具备:收置所述的光源装置并具有装拆所述光源装置的开口部的外装壳体和闭塞所述开口部的盖构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起到与所述的光源装置同样的效果。尤其是,在设置具备有所述的应用例1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投影机的姿势下,在盖构件位于光源装置的上方的构成中,因为盖侧形成部位于光源的上方,所以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简要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及反射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取下本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及第3壳体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取下本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及第3壳体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从-X侧看本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及盖构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投影机,2…外装壳体,3…光学单元,4…冷却装置,5…光源用壳体,7…第1壳体,8…第2壳体,9…第3壳体,11、12…流路,21…上壳体,22…下壳体,23…盖构件,31…光源装置,36…投影透镜,41…多叶片风扇,72、91…顶面部,81…第1鼓出部,96…鼓出部,212…开口部,311…光源,312…反射器,315…连接线,315a…第1连接线,315b…第2连接线,316…导电构件,722、911…盖部,724…引导部,722a…流出口,1011…冷却空气,3111…发光管,3112、3113…电极,3114、3115…引线,3161…第1遮光构件,3162…第2遮光构件,3163…固定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对从光源射出的光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并将调制过的光放大投影于屏幕等的投影面。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构成为,可以在放置于桌子上等的放置姿势及相对于放置姿势上下翻转而设置于天花板等的悬挂姿势下进行投影。
投影机的主要构成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的简要构成的示意图。
投影机1如示于图1、图2地,具备构成外装的外装壳体2、控制部(图示省略)、具有光源装置31并形成为俯视基本L状的光学单元3及冷却装置4。还有,虽然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在外装壳体2的内部,进一步配置向光源装置31和/或控制部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等。还有,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以光束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方向为+X方向,以光从投影机1投影的方向为+Y方向(前方向),以放置姿势下的投影机1的上侧为+Z侧,来记载。
外装壳体2为合成树脂制,如示于图1地,具备构成上部的上壳体21、构成下部的下壳体22、盖构件23等。
在上壳体21的前侧的面21A,形成投影用开口部211,在该投影用开口部211的内侧的外装壳体2内,配置光学单元3所具备的投影透镜36。而且,从投影透镜36射出的光通过该投影用开口部211向配置于前方的投影面投影。
在上壳体21的顶面21B,配置操作面板20。操作面板20具备对用于进行投影机1的各种设定的菜单图像的显示/非显示进行切换的菜单键、对输入源进行切换的源切换键等用于进行各种指示的多个键等。
并且,在上壳体21的顶面21B,形成位于光源装置31的上方的开口部212,盖构件23闭塞该开口部212。光源装置31可从取下了盖构件23的开口部212装拆。
在上壳体21的+X侧的侧面21D,形成取进外气的进气口213,在侧面21D的相反侧的侧面21C,形成排出内部的空气的排气口(图示省略)。还有,在进气口213的内侧,配置未图示的防尘过滤器,抑制混在外气中的灰尘进入外装壳体2的内部。
控制部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或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作为计算机而起作用,进行投影机1的工作的控制例如关于图像的投影的控制等。
光学单元的构成
光学单元3在通过控制部进行的控制之下,对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光学性地进行处理而投影。
光学单元3如示于图2地,除了光源装置31之外,具备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色分离光学系统33、中继光学系统34、电光装置35、投影透镜36及将这些光学部件31~36配置于光路上的预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壳体37。
光学单元3如示于图2地,在一方的端部可以装拆地配置光源装置31,在另一方的端部配置投影透镜36。
光源装置31具备包括超高压水银灯和/或金属卤化物灯等的放电型的光源311、反射器312、平行化透镜313、光源用壳体5等。
图3是光源311及反射器312的剖视图。
光源311如示于图3地,具备发光管3111、一对电极3112、3113及引线3114、3115。
发光管3111以石英玻璃等的耐热玻璃形成,如示于图3地,具有设置于中央的球状的发光部3111a及从该发光部3111a的两侧延伸的一对密封部3111b、3111c。
在发光部3111a内,形成封进有水银、稀有气体及卤素等的放电空间,一对电极3112、3113配置为,彼此的前端在该放电空间靠近对置。
在一对密封部3111b、3111c的内部,配置分别与电极3112、3113电连接的金属箔3116。
引线3114、3115连接于金属箔3116,延伸直至密封部3111b、3111c的外部为止。若对这些引线3114、3115供给电力,则光源311在对置的电极3112、3113之间产生放电而射出光。
在此,光源311中,发光管3111通过发光而发热,由于热对流等的影响,上部一方温度上升比下部要大,尤其是发光部3111a的上部表面附近的温度容易上升。
发光部3111a若冷却不足而上部的温度过度上升,则由于基体材料再晶体化而引起白浊(乳化)。另一方面,发光部3111a若过度冷却而在下部温度过于下降,则由于无法正常地进行电极3112、3113的卤素循环而在发光部3111a的内壁附着电极3112、3113的基体材料而引起黑化。若产生白浊和/或黑化则该部分失去透明性,从发光部3111a射出的光量下降,并且由于高温会招致发光管3111的损坏和/或老化。因此,优选:在对发光管3111进行冷却时,从发光管3111的上部侧冷却,在上部和下部使得温度差不会产生。
并且,位于从发光部3111a射出的光的区域内的密封部3111b也容易温度上升,例如,金属箔3116和引线3114的连接部等温度上升较大。若这些部分的冷却不足,则金属箔3116有可能氧化而黑化,变得更加容易吸收光而温度进一步上升而可能招致发光管3111的损坏和/或老化。因此,优选:在对光源311进行冷却时,不仅对发光部3111a,而且对密封部3111b也有效地进行冷却。
反射器312如示于图3地,具有筒状的颈状部3121及从颈状部3121扩展为剖面基本凹状的反射部3122。
在颈状部3121,设置插通一方的密封部3111c的插通孔,光源311中,密封部3111b位于与颈状部3121相反侧,并在密封部3111c和该插通孔之间注入粘接剂,固定于反射器312。
反射部3122在内面蒸镀金属薄膜,使从发光部3111a射出的光反射到与颈状部3121相反侧。也就是说,光源311以下述方式固定于反射器312:使得密封部3111b及引线3114位于通过反射器312反射的光的区域内。
光源装置31在对从光源311射出的光以反射器312进行了反射之后,通过平行化透镜313使射出方向一致,朝向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射出。
光源用壳体5对光源311及反射器312进行收置,并设置从冷却装置4送出的冷却空气进行流通的多个流路。还有,关于光源311、反射器312、平行化透镜313以外的构成光源装置31的构件,在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返回到图2,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构成为,具备第1透镜阵列321、第2透镜阵列322、偏振变换元件323及重叠透镜324,使得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基本均匀地照射于后述的液晶光阀351的表面,并且有效被利用。
色分离光学系统33具备2片分色镜331、332及反射镜333,具有将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射出的光分离为红色光(以下称为“R光”)、绿色光(以下称为“G光”)、蓝色光(以下称为“B光”)的3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系统34具备入射侧透镜341、中继透镜343及反射镜342、344,具有将以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的R光导至R光用的液晶光阀351的功能。还有,光学单元3虽然为中继光学系统34引导R光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引导B光的构成。
电光装置35具备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光阀351及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352,对以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的各色光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并对调制过的各色光进行合成。
液晶光阀351按3色的每种色光而具备(以R光用的液晶光阀为351R、以G光用的液晶光阀为351G、以B光用的液晶光阀为351B)分别具有透射型的液晶面板及配置于其两面的入射侧偏振板、射出侧偏振板。
液晶光阀351具有矩阵状地形成有未图示的微小像素的矩形状的像素区域,并且各像素设定为相应于显示图像信号的光透射率,在像素区域内形成显示图像。而且,以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的各色光在以液晶光阀351调制之后,向十字分色棱镜352射出。
十字分色棱镜352呈使4个直角棱镜相贴合的俯视基本正方形状,并在使直角棱镜彼此相贴合的界面,形成2个电介质多层膜。十字分色棱镜352中,电介质多层膜对以液晶光阀351R、351B调制过的色光进行反射,并使以液晶光阀351G调制过的色光透射,对各色光进行合成。
投影透镜36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图示省略),将以十字分色棱镜352合成的光放大投影于屏幕上。
冷却装置4如示于图2地,具备配置于光源装置31的后方(-Y方向)的多叶片风扇41、配置于光源装置31的前方(+Y方向)的轴流风扇42及未图示的进气风扇。
多叶片风扇41在后详细地进行说明,构成为,向设置于光源用壳体5的流入口831吹送冷却空气,来对光源装置31进行冷却。
轴流风扇42将对光源装置31等进行冷却而升温的外装壳体2内部的空气从外装壳体2的排气口排出到外部。
进气风扇将从上壳体21的进气口213取入的外部的冷却空气吹送于电光装置35等。
未图示的电源装置具备电源模块及对光源装置31进行驱动的光源驱动模块,向控制部及光源311等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光源驱动模块具备连接于光源装置31的输出连接器(图示省略),该输出连接器介由电缆(图示省略)配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37。
光源装置的构成
在此,关于光源装置31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是光源装置31的立体图。
光源装置31除了光源311、反射器312、平行化透镜313之外,如示于图4地,具备输入连接器314、用于向光源311供给电力的连接线315、光源用壳体5、通过转动来改变流入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的整流部6及导电构件316(参照图8)。
输入连接器314为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的连接部,如示于图4地,配置于光源装置31的-Y侧。输入连接器314介由连接线315连接于光源311的引线3114、3115(参照图3)。输入连接器314在光源装置31从上壳体21的开口部212插接于光学部件用壳体37时,连接于电源装置的输出连接器。也就是说,输入连接器314配置为,通过光源装置31从开口部212的上方向下方插入而嵌合于电源装置的输出连接器。关于连接线315的布线,在后详细地进行说明。
光源用壳体5如示于图4地,具备对光源311及反射器312(参照图3)进行收置的第1壳体7、配置于第1壳体7的-Y侧的第2壳体8及配置于第1壳体7的-X侧的第3壳体9。在光源用壳体5,设置从多叶片风扇41吹送的冷却空气要流入的流入口831及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进行流通的多个流路。
图5、图6是取下第2壳体8及第3壳体9的光源装置31的立体图,图5是从+X侧斜向观察的图,图6是从-X侧斜向观察的图。图7是从-X侧斜向观察第1壳体7的立体图。
第1壳体7为高耐热性的合成树脂制,如示于图5~图7地,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在+X侧及-X侧,设置开口部。而且,在+X侧的开口部,如示于图5地,配置平行化透镜313,固定有光源311的反射器312如示于图6地,从-X侧的开口部收置于第1壳体7。
第1壳体7具有分别形成-Y侧、+Y侧的侧面部71、76及形成+Z侧的顶面部72、形成-Z侧的底面部73,并在-Y侧的角部,如示于图5地,形成倾斜面部74、75。
在顶面部72,如示于图5地,形成向+Z方向突出的握持部721、盖部722及连接部723。
握持部721形成为,+X侧开口,并在-X侧具有立壁,与设置于第3壳体9的后述的握持部912(参照图4)一起为被用户握持的部位。光源装置31通过该握持部721、912被握持地向Z方向移动而相对于投影机1装拆。
盖部722在握持部721的-X方向相对于握持部721离开地形成,如示于图7地,形成为-X侧开口,在中央,设置突出于-X方向的突出部7221。
并且,盖部722如示于图5地,在握持部721侧设置立壁722X,在该立壁722X,如示于图5、图7地,形成贯通于X方向的贯通孔(流出口722a)。
并且,在第1壳体7,如示于图7地,形成有与盖部722并行设置、从立壁722X突出于-X方向的引导部724。引导部724位于流出口722a的+Z侧,并在该流出口722a附近的引导部724,形成缺口724k。
连接部723如示于图5地形成为,在流出口722a的+Y侧对握持部721和盖部722进行连接。也就是说,在顶面部72的+Z侧设置:以该顶面部72为底面,以握持部721、立壁722X及连接部723包围的区域72T。该区域72T形成从后述的流路11分支的流路13的一部分,并且流经该流路13的冷却空气从流出口722a流出到第1壳体7内。
倾斜面部74如示于图5地,设置于侧面部71和顶面部72之间,在该倾斜面部74,形成贯通孔(流出口74a)。倾斜面部75设置于侧面部71和底面部73之间,在该倾斜面部75,形成贯通孔(流出口75a)。
并且,在侧面部71如示于图5地,设置轴承部711、一对转动限制部712、导入口713及连接器安装部714。
轴承部711为以沿着相对于包含光源311的光轴31L的铅垂面基本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的俯视圆形的孔,被插入整流部6的后述的转动轴(图示省略)的一方的端部。而且,通过侧面部71与第2壳体8来转动自如地对整流部6进行支持。
一对转动限制部712具有限制整流部6进行转动的范围的功能,并形成为向侧面部71的面外方向突出。一对转动限制部712在轴承部711侧相互接近,并相对于轴承部711倾斜为,随着朝向+X方向而彼此的距离变大。
导入口713为将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导入到第1壳体7内的贯通孔,如示于图5地形成为,在轴承部711的+X方向位于一对转动限制部712之间。
连接器安装部714如示于图5地,形成于轴承部711的-X方向,具有突出于-Y方向的立壁7141及突出于-X方向的立壁7142。
在立壁7141,在+Z侧,设置进一步突出于+Z方向的突出部7143,在-Z侧,形成接合止动部7144。在立壁7142,在+Z侧的-X侧端面,形成剖视U状的U槽7145,在-Z侧,在对置于接合止动部7144的位置设置接合止动部7146。输入连接器314如示于图5、图6地配置为,接合止动于接合止动部7144、7146。
在侧面部76,如示于图7地,设置向外部排出第1壳体7内的空气的排气口761。
第2壳体8如示于图4地,螺纹固定于第1壳体7的-Y侧,通过其和第1壳体7形成多个流路。
第2壳体8形成为+Y侧开口的箱状,具有覆盖第1壳体7的倾斜面部74及区域72T的+Z侧(参照图5)的第1鼓出部81、覆盖倾斜面部75(参照图5)的第2鼓出部82及覆盖倾斜面部74与倾斜面部75之间的侧面部71(参照图5)的壳体中央部83。
在壳体中央部83的+X侧的壁部,形成流入口831。流入口831形成为俯视矩形状,从多叶片风扇41(参照图2)吹送的冷却空气要流入其中。还有,构成为,在流入口831及第1壳体7的排气口761,嵌入未图示的网状的构件,在发光管3111损坏的情况下,防止碎片飞散到外部。
通过第1鼓出部81与第1壳体7形成流路11、13。流路11形成为,引导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受引导的冷却空气从第1壳体7的流出口74a流出到第1壳体7内。
流路13形成为,从流路11分支而形成,引导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受引导的冷却空气从第1壳体7的流出口722a流出到第1壳体7内。
通过第2鼓出部82与第1壳体7形成流路12。流路12形成为,引导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受引导的冷却空气从第1壳体7的流出口75a流出到第1壳体7内。
并且,在壳体中央部83的内面,设置未图示的轴承部及转动限制部。
壳体中央部83的轴承部设置于对置于第1壳体7的轴承部711(参照图5)的位置,被插入整流部6的后述的转动轴的另一方的端部。而且,第2壳体8如所述地,以其和第1壳体7来转动自如地对整流部6进行支持。
第2壳体8的转动限制部在对置于第1壳体7的一对转动限制部712的位置设置一对,与转动限制部712同样地,对整流部6的转动的范围进行限制。
第3壳体9为高耐热性的合成树脂制,形成为在+X侧具有开口部的箱状,如示于图4地,组合到第1壳体7的-X侧,覆盖反射器312的-X侧。
第3壳体9如示于图4地,具有形成+Z侧的顶面部91、形成-Z侧的底面部92、分别形成-Y侧、+Y侧的侧面部93、94及形成-X侧的背面部95。
在顶面部91,形成突出于+Z方向的盖部911及握持部912。
盖部911形成为,连接于第1壳体7的盖部722,中央部凹陷形成为,与第1壳体7的盖部722的突出部7221相嵌合。
握持部912形成为,连接于盖部911的-X侧。握持部912形成为,-X侧开口,并在其与盖部911之间具有立壁。握持部912如所述地,在装拆光源装置31时,与第1壳体7的握持部721一起被用户握持。
并且,在第3壳体9,如示于图4地,形成位于输入连接器314的+Z方向并与顶面部91及侧面部93相连的鼓出部96。
鼓出部96位于盖部722的-Y侧,并形成为覆盖突出部7143的+Z侧、-Y侧及输入连接器314附近的连接线315的大小。
第3壳体9通过向设置于四角的未图示的孔插通螺纹件而固定于第1壳体7。
图8是光源装置31及盖构件23的剖视图。
导电构件316如示于图8地,具备配置于第1壳体7内的第1遮光构件3161、配置于第3壳体9内的第2遮光构件3162及如示于图6地配置于反射器312的-X侧的固定构件3163。
第1遮光构件3161为板金制且形成为,覆盖第1壳体7内的+X侧。
第2遮光构件3162为板金制且形成为,覆盖第3壳体9内。
第1遮光构件3161及第2遮光构件3162形成为,对从光源311射出的光直接照射于第1壳体7、第3壳体9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且,通过第1遮光构件3161、第2遮光构件3162,谋求第1壳体7、第3壳体9的光劣化的抑制。
固定构件3163如示于图6地,具有对反射器312的缘部施力的多个弹簧部3163a,并具有通过其与第3壳体9来将固定有光源311的反射器312固定于光源用壳体5内的功能。
固定构件3163在第3壳体9螺纹固定于第1壳体7时,被向第3壳体9按压,弹簧部3163a对反射器312施力。其结果,固定有光源311的反射器312固定于光源用壳体5内。
在此,关于连接线315进行说明。连接线315如示于图8地,包括连接于引线3114的第1连接线315a及连接于引线3115的第2连接线315b,各自连接于输入连接器314。
第1连接线315a,如示于图8地,从引线3114延伸于+Z方向,并如示于图6地,通过缺口724k,之后,弯曲于-Y方向,配置于盖部722和引导部724之间,连接于位于立壁7142的-Y侧的输入连接器314。并且第1连接线315a布线为,从盖部722与引导部724之间的缺口724k附近直至输入连接器314为止以绝缘体覆盖,通过突出部7143限制向-Y方向的伸出。如此地,第1连接线315a,其通过缺口724k的部位配置于流出口722a中的第1壳体7内即配置于从流出口722a流出的冷却空气流通的位置,以绝缘体覆盖的一部分以盖部722和引导部724定位而布线。
第2连接线315b如示于图8地,在从引线3115延伸于+Z方向之后,如示于图5地,通过第1壳体7的U槽7145而连接于输入连接器314。并且,第2连接线315b从引线3115附近直至输入连接器314为止以绝缘体覆盖,通过U槽7145,由此限制向+Z方向及-Y方向的伸出。
并且,第3壳体9在第1连接线315a及第2连接线315b如所述地布线之后,螺纹固定于第1壳体7。
在第3壳体9固定于第1壳体7的状态下,第1连接线315a及第2连接线315b收置于第1壳体7和第3壳体9,如示于图4地,成为以光源用壳体5覆盖+Z侧也就是盖构件23侧的状态。
如此地,形成光源用壳体5中的盖构件23侧的第1壳体7的顶面部72、盖部722、第2壳体8的第1鼓出部81及第3壳体9的顶面部91、盖部911、鼓出部96覆盖光源311、连接线315及导电构件316的盖构件23侧,相当于盖侧形成部。而且,盖部722、911形成盖侧形成部的一部分。
整流部6对应投影机1的放置姿势及悬挂姿势而转动,使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分支,改变向设置于光源用壳体5的流路11、12流通的冷却空气的量。
整流部6以板金形成,详细的图示进行省略,如示于图4地,具有俯视梯形状的整流主体部61及设置于整流主体部61的短边侧的转动轴(图示省略)。而且,在整流主体部61,在成为转动轴相反侧的长边侧的端部形成缺口状的开口部62。
整流部6的转动轴被第1壳体7及第2壳体8支持,通过自重而转动。
冷却空气的流动
在此,关于从多叶片风扇41吹送的冷却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首先,关于投影机1为放置姿势的情况下的冷却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在投影机1为放置姿势的情况下,如示于图4地,整流部6通过自重抵接于第1壳体7的转动限制部712(参照图5)、第2壳体8的转动限制部,并且与转动轴相反侧的端部位于导入口713的-Z方向。
从多叶片风扇41吹送并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100大多接触整流部6,如示于图5地,分支为在流路11进行流通的冷却空气101、朝向导入口713的冷却空气102,一部分从整流部6的开口部62流通于流路12(冷却空气103)。
在流路11进行流通的冷却空气101如示于图5、图7地,分支为导至第1壳体7的流出口74a的冷却空气1011和在流路13进行流通并导至流出口722a的冷却空气1012。从流出口74a流出的冷却空气1011主要对光源311的上部尤其对发光部3111a的上部进行冷却,从流出口722a流出的冷却空气1012主要对盖部722、911进行冷却。如此地,流路11相当于使冷却空气流通到光源311的主流路,流路13将在作为主流路的流路11流通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引导到流出口722a。
从导入口713流入的冷却空气102从光源311的侧方对一方的密封部3111b(参照图3)进行冷却。
在流路12进行流通的冷却空气103从第1壳体7的流出口75a流出,对光源311的下部进行冷却。
而且,在流路11、12及导入口713进行流通而对冷却对象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介由第1壳体7的排气口761通过轴流风扇42排出到外装壳体2外部。
接下来,关于投影机1为悬挂姿势的情况进行说明。
若投影机1从放置姿势变更为悬挂姿势,图示进行省略,则整流部6通过自重进行转动,抵接于第1壳体7的转动限制部712(参照图5)、第2壳体8的转动限制部,与转动轴相反侧的端部位于导入口713的+Z方向。
从多叶片风扇41吹送并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分支为,大多接触整流部6而朝向流路12的冷却空气、朝向导入口713的冷却空气,一部分从整流部6的开口部62流通到流路11。
在流路12进行流通的冷却空气从第1壳体7的流出口75a流出,并主要对光源311的上部尤其对发光部3111a的上部进行冷却。
从导入口713流入的冷却空气与放置姿势的情况同样地,从光源311的侧方对一方的密封部3111b(参照图3)的前端部附近进行冷却。
在流路11进行流通的冷却空气从第1壳体7的流出口74a、722a流出。从流出口74a流出的冷却空气主要对光源311的下部进行冷却,从流出口722a流出的冷却空气主要对盖部722、911进行冷却。
如此地,流路11、12在投影机1的放置姿势及悬挂姿势下,向光源311的上部引导比下部多的冷却空气,并且流路11向盖部722、911即盖侧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冷却空气。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因为光源用壳体5具有盖侧形成部,所以能够防止更换光源装置31的用户触及、靠近配置于光源用壳体5内的光源311、连接线315及导电构件316。
并且,因为在光源用壳体5,设置向形成盖侧形成部的一部分的盖部722、911引导冷却空气的流路13,所以能够对由于覆盖光源311的盖构件23侧而成为高温的盖部722、911进行冷却。尤其是,在盖构件23位于光源装置31的上方的投影机1的放置姿势下,因为盖侧形成部位于光源311的上方,所以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因而,能够既提高连接线315的布线自由度和/或导电构件316的形状等的自由度,又使光源311、连接线315及导电构件316从装拆光源装置31的用户可靠地离开,对光源用壳体5的温度老化进行抑制。从而,可以提供具备能谋求制造的容易化和/或设计自由度的提高、可以长寿命化的光源装置31的投影机1。
(2)通过组合第1壳体7和第2壳体8能容易地形成流入口831及流路11、13,从流入口831流入的冷却空气101的一部分从流出口722a流出而吹送于盖部722、911。因而,可以以简单的结构构成为,向盖侧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吹送冷却空气。
并且,流路13从作为主流路的流路11分支而形成。由此,相比于分别独立地形成作为主流路的流路11和流路13的情况,因为能够增大使冷却空气流通的区域,所以可谋求冷却对象的有效的冷却。
(3)连接于引线3114的第1连接线315a因为一部分配置于流出口722a中的第1壳体7内,所以可由吹送于盖侧形成部的冷却空气所冷却。因而,可以进行光源装置31的有效的冷却。
(4)因为在光源用壳体5设置与盖部722一起定位第1连接线315a的引导部724,所以能够在光源311的盖构件23侧的预定的位置可靠地布线第1连接线315a。因而,可以通过吹送于盖侧形成部的冷却空气1012进行对第1连接线315a的更加稳定的冷却及降低光源装置31的制造工序和/或处理光源装置31时的对第1连接线315a的负荷。
(5)光源装置31因为具备所述的流路11、12及具有开口部62的整流部6,所以在放置姿势及悬挂姿势下,能够向光源311的上部引导比下部多的冷却空气而对光源311的上下高度均衡地进行冷却,并且能够对盖部722、911进行冷却。并且,虽然导至盖部722、911的冷却空气在悬挂姿势下,比放置姿势的情况变少,但是因为盖部722、911在悬挂姿势下位于光源311的下方,温度上升也少,所以即使以少量冷却空气也可冷却。
变形例
还有,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地进行变更。
虽然所述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形成为,在放置姿势下光源装置31从上方装拆,但是也可以将投影机构成为,使得在放置姿势下光源装置31从下方装拆。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光源用壳体构成为,具备覆盖光源及连接线的握持部侧的盖侧形成部及向盖侧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冷却空气的流路,在悬挂姿势及放置姿势下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同样的效果。
光源用壳体具备覆盖光源及连接线的握持部侧的盖侧形成部及向盖侧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冷却空气的流路地构成,也能够应用于并不具备整流部6的光源装置。
所述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虽然采用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作为光调制装置,但是也可以利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并且,也可以利用微镜显示元件等作为光调制装置。
所述实施方式的光调制装置虽然采用利用对应于R光、G光及B光的3个光调制装置的所谓3板方式,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单板方式,或者,也能够应用于具备2个或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
光源装置只要是构成为用户进行装拆的光源装置即可,并不限于采用放电型的光源,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的灯和/或发光二极管等的固体光源而构成。
Claims (8)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向所述光源供给电力的连接线,和
收置所述光源及所述连接线并具有握持部的光源用壳体;
所述连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光源用壳体的所述握持部侧;
所述光源用壳体具备:
覆盖所述光源及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握持部侧的盖侧形成部,和
向所述盖侧形成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冷却空气的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用壳体具有:
流出口,其在所述握持部侧,使在所述流路流通后的冷却空气朝向所述盖侧形成部流出,和
主流路,其使所述冷却空气流通于所述光源;
所述流路将在所述主流路流通的所述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导至所述流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装置具备对从所述光源所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器;
所述光源具备:具有一对电极的发光管和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一对电极的一对引线;
所述一对引线之中的一方配置于所述反射器的对所述光进行反射侧;
所述连接线具有连接于所述一方的引线的第1连接线及连接于另一方的引线的第2连接线;
所述第1连接线的一部分配置于,从所述光源用壳体的所述流出口流出的所述冷却空气流通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用壳体具有引导部,通过该引导部和所述盖侧形成部来定位所述连接线。
5.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
收置所述光源装置并具有装拆所述光源装置的开口部的外装壳体;和
闭塞所述开口部的盖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用壳体具有:
流出口,其在所述握持部侧,使在所述流路流通后的冷却空气朝向所述盖侧形成部流出,和
主流路,其使所述冷却空气流通于所述光源;
所述流路将在所述主流路流通的所述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导至所述流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装置具备对从所述光源所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器;
所述光源具备:具有一对电极的发光管和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一对电极的一对引线;
所述一对引线之中的一方配置于所述反射器的对所述光进行反射侧;
所述连接线具有连接于所述一方的引线的第1连接线及连接于另一方的引线的第2连接线;
所述第1连接线的一部分配置于,从所述光源用壳体的所述流出口流出的所述冷却空气流通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用壳体具有引导部,通过该引导部和所述盖侧形成部来定位所述连接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91320.4A CN107966873B (zh) | 2013-03-26 | 2014-03-24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3560 | 2013-03-26 | ||
JP2013063560A JP2014191016A (ja) | 2013-03-26 | 2013-03-26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91320.4A Division CN107966873B (zh) | 2013-03-26 | 2014-03-24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6585A true CN104076585A (zh) | 2014-10-01 |
Family
ID=515979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11177.9A Pending CN104076585A (zh) | 2013-03-26 | 2014-03-24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CN201711391320.4A Active CN107966873B (zh) | 2013-03-26 | 2014-03-24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91320.4A Active CN107966873B (zh) | 2013-03-26 | 2014-03-24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68815B2 (zh) |
JP (1) | JP2014191016A (zh) |
CN (2) | CN10407658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5456A (zh) * | 2021-12-22 | 2022-04-29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光机以及设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586323S (zh) * | 2017-04-14 | 2017-09-19 | ||
JP7476639B2 (ja) * | 2020-04-16 | 2024-05-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0021006A1 (en) * | 2000-03-10 | 2001-09-13 | Nec Corporation | Lamp House and projector device thereof |
CN1525239A (zh) * | 2003-02-25 | 2004-09-01 | ������������ʽ���� |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机 |
CN1834777A (zh) * | 2005-03-16 | 2006-09-2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
US7210825B2 (en) * | 2002-12-16 | 2007-05-01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 Light source device |
JP2008091052A (ja) * | 2006-09-29 | 2008-04-17 | Seiko Epson Corp | 光源冷却機構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US20100026966A1 (en) * | 2008-07-31 | 2010-02-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225445B1 (ko) * | 1991-02-22 | 1999-10-15 | 야스카와 히데아키 | 투사형 액정 프로젝터 |
JP3307226B2 (ja) * | 1995-11-01 | 2002-07-2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液晶プロジェクション装置のランプ装置 |
JP4428243B2 (ja) * | 2005-01-28 | 2010-03-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
JP4682896B2 (ja) * | 2006-03-28 | 2011-05-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7280684A (ja) * | 2006-04-04 | 2007-10-25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ランプの冷却装置 |
JP4259571B2 (ja) * | 2006-11-22 | 2009-04-30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8176199A (ja) * | 2007-01-22 | 2008-07-31 | Seiko Epson Corp |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5189804B2 (ja) * | 2007-08-08 | 2013-04-2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JP4609505B2 (ja) * | 2008-03-05 | 2011-01-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US20110188008A1 (en) * | 2010-01-29 | 2011-08-0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
JP5810732B2 (ja) * | 2011-03-22 | 2015-11-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
2013
- 2013-03-26 JP JP2013063560A patent/JP201419101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
- 2014-03-12 US US14/207,173 patent/US95688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4 CN CN201410111177.9A patent/CN104076585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3-24 CN CN201711391320.4A patent/CN1079668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0021006A1 (en) * | 2000-03-10 | 2001-09-13 | Nec Corporation | Lamp House and projector device thereof |
US7210825B2 (en) * | 2002-12-16 | 2007-05-01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 Light source device |
CN1525239A (zh) * | 2003-02-25 | 2004-09-01 | ������������ʽ���� |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机 |
CN1834777A (zh) * | 2005-03-16 | 2006-09-2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
JP2008091052A (ja) * | 2006-09-29 | 2008-04-17 | Seiko Epson Corp | 光源冷却機構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US20100026966A1 (en) * | 2008-07-31 | 2010-02-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5456A (zh) * | 2021-12-22 | 2022-04-29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光机以及设计方法 |
CN114415456B (zh) * | 2021-12-22 | 2024-05-14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光机以及设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91016A (ja) | 2014-10-06 |
CN107966873B (zh) | 2020-07-24 |
US9568815B2 (en) | 2017-02-14 |
CN107966873A (zh) | 2018-04-27 |
US20140293242A1 (en) | 2014-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92795B (zh)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
CN100478777C (zh) | 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1165588B (zh) | 排气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 |
TWI277822B (en) | Rear projector | |
WO2006080392A1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US9298072B2 (en) | Projector having inclination detection section for detecting inclination of projector enclosur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2006080050A5 (zh) | ||
CN100523991C (zh) | 投影机 | |
CN104076585A (zh)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
JP2013246183A (ja) |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
JP2006220857A (ja) |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
US8215779B2 (en) | Projec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 devices | |
JP2015212840A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
CN104076586A (zh)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
CN102955339A (zh) | 投影型显示装置 | |
CN106249528A (zh) |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 |
JP4525757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 | |
CN102033395A (zh) | 投影式显示装置 | |
JP2013044917A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
JP2014191016A5 (zh) | ||
CN108427242A (zh) | 光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 | |
CN203551934U (zh) | 投影仪 | |
US20060170881A1 (en) | Rear projector | |
CN106908952B (zh) | 一种穿戴式工业可视化智能辅助系统 | |
CN102033392A (zh) | 投影式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