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1934U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51934U
CN203551934U CN201320632657.0U CN201320632657U CN203551934U CN 203551934 U CN203551934 U CN 203551934U CN 201320632657 U CN201320632657 U CN 201320632657U CN 203551934 U CN203551934 U CN 203551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light
limiting unit
projector
project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26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月冈敬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51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519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6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LC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冲击性良好的投影仪。该投影仪具备:射出光的光源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的光调制元件;对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影的投影透镜;收纳上述光源装置、上述光调制元件以及上述投影透镜的筐体;支承上述投影透镜并将上述投影透镜固定于上述筐体的基座部;以及限制上述基座部的移动的限制部。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投影仪(参照专利文献1)具有:能够射出与图像信息相应的调制光的光学单元和对该调制光进行投影的投影透镜。这种投影仪具有在筐体的内部收纳有光学单元和投影透镜的结构。投影透镜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被安装于筐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0895号公报
但是,在投影仪掉落或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施加于筐体的冲击会传递至投影透镜的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有可能破损。近年来,投影透镜的重量有增加的倾向,该固定部分破损的可能性变得更高。对此,需要耐冲击性良好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耐冲击性良好的投影仪。
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具有:射出光的光源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上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的光调制元件;对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影的投影透镜;收纳上述光源装置、上述光调制元件以及上述投影透镜的筐体;支承上述投影透镜并将上述投影透镜固定于上述筐体的基座部;以及限制上述基座部的移动的限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具备限制基座部的移动的限制部,所以即使在有冲击施加于投影透镜的情况下,也能限制基座部的移动。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缓和施加在基座部与筐体的安装部分的应力,所以能够防止基座部、筐体的破损。由此,能够提供耐冲击性良好的投影仪。
在上述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限制部配置于限制上述投影透镜以及上述基座部以上述投影透镜的重心为中心旋转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限制部配置在限制投影透镜以及基座部以投影透镜的重心为中心旋转的位置,所以例如在投影透镜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而振动的情况下,在该基座部容易发生移动的方向上配置有限制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基座部的移动。
在上述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限制部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基座部非接触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限制部配置在相对于基座部非接触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基座部被限制部定位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投影透镜安装精度降低。
在上述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限制部设置于上述筐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限制部设置于筐体,所以不需要螺钉等固定部件就能够限制基座部的移动。由此,能够实现减少部件的数目以及提高投影仪的组装效率。
在上述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基座部形成为板状,并具有第一板面以及与第一板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板面,上述限制部设置于夹持上述基座部的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基座部形成为板状,限制部设置于夹持基座部的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的位置,所以能够限制向基座部向第一板面侧和第二板面侧的移动。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基座部的移动。
在上述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基座部沿规定方向伸长地形成,上述限制部设置有多个,多个上述限制部沿着上述规定方向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基座部沿规定方向具有长边方向,限制部设置有多个,多个限制部沿着规定方向配置,因此,能够在基座部的伸长方向的各部分限制该基座部的移动。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基座部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的示出投影仪100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下部壳体22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下部壳体22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沿+Y方向观察基座部362时的立体图。
图5是将含有限制部202的部分用与YZ面平行的平面剖切而得的剖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一部分的图。
图7是示出基座部362的移动被限制的情形的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限制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变形例的限制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变形例的限制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变形例的限制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限制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用于以下说明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大小而适当改变各部件的比例。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投影仪100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投影仪100具有将主体1收纳到外装筐体2的结构。外装筐体2为合成树脂制造,具有构成上部的上部壳体(未图示)和构成下部的下部壳体22。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22之间通过例如螺钉等进行固定。以下,也将外装筐体2简称为筐体2。
在外装筐体2的内部,作为主体部1,配置有控制部10、光学单元3、电源单元4、冷却风扇51、排气风扇52等。
光学单元3具备:有光源311的光源装置31、照明光学装置(照明光学系统)32、色分离光学装置33、中继光学装置34、电光学装置35、投影透镜装置36、以及将上述各光学部件配置在规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筐体37。光学单元3在控制部10的控制下,对从光源311射出的光束进行光学性的处理,利用电光学装置35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并通过投影透镜装置36使该图像光在屏幕等上显示图像。
光源装置31配置在外装筐体2的端部,投影透镜装置36配置在外装筐体2的大致中央部。另外,下面为了说明方便,将从光源装置31射出光束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从电光学装置35射出图像光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外装筐体2的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22的组合方向定义为Z方向。
光源装置31具有:由超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形成的放电型的光源311以及反射镜312等。而且,光源装置31通过反射镜312将从光源311射出的光束调整射出方向,朝向照明光学装置32射出。
照明光学装置32具备:第一透镜阵列321、第二透镜阵列322、偏振光转换元件323、重叠透镜324以及调光机构(遮光机构)325。第一透镜阵列321具有将从光源311射出的光束的光轴L方向观察具有近似矩形轮廓的小透镜呈矩阵状排列而成的构成,从而将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第二透镜阵列322具有同第一透镜阵列321大致相同的构成,与重叠透镜324一起使部分光束在下述的液晶光阀(光调制元件)352的表面大致重叠。偏振光转换元件323具有将从第二透镜阵列322射出的随机偏振光调整为能够被液晶光阀352利用的大致一种偏振光的功能。
调光机构325具备:对从光源311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进行遮光的遮光快门(遮光部件)326、327(图3),并具有调整光束的通光量的功能。后面对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该调光机构325根据上述控制部10的控制,通过遮光快门326、327对从光源311射出并透过第一透镜阵列321的光束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从而对射入第二透镜阵列322的光量以及射入电光学装置35的光量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投影图像的对比度。
色分离光学装置33具备两片分色镜331、332以及反射镜333,具有将从照明光学装置32射出的光束分离成红色光(以下称为R光)、绿色光(以下称为G光)、蓝色光(以下称为B光)三种颜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装置34具备:入射侧透镜341、中继透镜343以及反射镜342、344,具有将透过第二分色镜332的R光引导至R光用的液晶光阀352R的功能。另外,光学单元3虽然做成了中继光学装置34引导R光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引导B光的结构。
电光学装置35具备:入射侧偏振片351、作为光调制元件的液晶光阀352、射出侧偏振片353以及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形分色镜354,并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色分离光学装置33射出的各色光。
投影透镜装置36具有:包括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透镜组的透镜主体361、以及支承该透镜主体361的基座部362。投影透镜装置36将通过电光学装置35调制后的光束从透镜主体361射出并进行投影。透镜主体361通过螺钉等被固定于基座部362,投影透镜装置36经由基座部362而被固定于下部壳体22。透镜主体361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投影透镜。
电源元件4对从外部电源供给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并使其平滑化,向光源311以及控制部等输出。电源元件4配设于光源装置31的下方。具体地说,被收纳于在下部壳体22的底部安装的电源壳体(未图示)的内部。
冷却风扇51由将从旋转轴方向吸入的空气朝旋转切线方向排出的西洛克风扇构成,在吸气口220的内侧配置在中继光学装置34的附近。该冷却风扇51配置成为,吸入外部空气的吸入口511朝向吸气口220侧,排出空气的排出口512朝向中继光学装置34侧的结构。并且,冷却风扇51通过将吸入口511吸入的外部空气朝产生热量的中继光学装置34排出而冷却中继光学装置34。排气风扇52由轴流式风扇构成,在排气口222的内侧被配置于排气口222与光源装置31之间。该排气风扇52将冷却光源装置31等而变热的空气经由排气口222排出到外装筐体2的外部。
控制部10具备:安装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电路基板53以及驱动基板54。控制部10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对投影仪100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图1示意性示出了控制部10的位置,但与实际位置不同。实际上,控制部10是以覆盖光学单元3的方式配置的。
控制部10例如除了控制上述光源装置31的点亮以外,还生成驱动信号并向电光学装置35输出,上述驱动信号与经由操作部23输入的图像信号对应。生成该驱动信号时,控制部10进行与使用者所设定的参数对应的画质调整等处理。如上所述的控制部10例如具备存储部、信息获取部、图像生成部、驱动控制部以及信息存储部等。
图2以及图3是示出下部壳体22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安装有基座部362的状态。此外,图3示出了基座部362被拆下的状态。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为了容易识别下部壳体22的结构而省略投影透镜装置36的透镜主体361的图示。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基座部362形成为板状,具有配置在-Y侧的第一板面362s以及配置在+Y侧的第二板面362t。该基座部362具有:从Y方向观察形成为矩形环状的框部362a、设置于该框部362a的底部362b、沿Y方向贯通底部362b的一部分设置的开口部362c、以及分别设置在框部362a的X方向的两端侧(+X端侧以及-X端侧)的固定部362d。
底部362b支承透镜主体361。底部362b和透镜主体361之间经由例如螺钉等未图示的固定部件进行固定。因此,透镜主体361和基座部362被固定为一体。透镜主体361的一部分(-Y侧端部)以沿Y方向贯通开口部362c的状态配置。
固定部362d通过例如螺钉等固定部件362e被固定于在下部壳体22设置的柱状部201的+Z侧端面。此外,固定部362d形成为板状,-Z侧端面形成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另一方面,柱状部201的+Z侧端面形成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因此,固定部362d与柱状部201以平坦面彼此接触的状态被固定。因此,基座部362以相对于XY平面的姿势被限制的状态被固定。
在基座部362被固定的状态下,框部362a的-Z侧端边形成为与下部壳体22对置的对置部分362f,对置部分362f的长度方向沿X方向。在下部壳体22的底面22a设置有沿Y方向夹持对置部分362f的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的组合在X方向设置有两组。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构成用于限制基座部362移动的限制部202。
图4~图6是表示安装有基座部362的状态的图。图4是沿+Y方向观察基座部362时的立体图。图5是将包含限制部202的部分用与YZ面平行的平面剖切后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两个限制部202在X方向配置于夹持对置部分362f的中央部362g的位置。两个限制部202配置于以该中央部362g为基准在X方向对称的位置。另外,限制部202可以在X方向上设置1个或者3个以上。在设置一个限制部202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其配置于中央部362g。
此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从下部壳体22的底面22a朝+Z方向突出而形成。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以夹持第一板面362s以及第二板面362t的方式配置。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分别形成为沿着Z方向观察的U字形。突起部202a形成为沿着+Y方向并朝向基座部362的第一板面362s延伸出两个突起部。突起部202b形成为沿着-Y方向并朝向基座部362的第二板面362t延伸出两个突起部。
此外,如图4所示,在高度方向(Z方向)上、在下部壳体22的柱状部201上固定的基座部362的固定部362d与限制基座部362移动的限制部202之间的距离为基座部362的高度方向尺寸的一半以上的位置处,配置固定部362d以及限制部202。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用于支承投影透镜装置36的基座部362的移动,特别是限制以高度方向(重力方向)以及与投影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为中心轴的旋转。
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一部分的图。
如图6所示,对置部分362f以与下部壳体22的底面22a之间空开间隙的方式配置。此外,对置部分362f以与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之间也空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因此,对置部分362f与突起部202a、202b之间(即基座部362与限制部202之间)形成非接触的状态。
包含透镜主体361以及基座部362的投影透镜装置36具有重心位置G。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配置于对置部分362f的以通过该重心位置G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因此,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配置在当对置部分362f沿该旋转方向移动时能够与对置部分362f接触的位置。
另外,在图6中,如上所述,虽然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配置于对置部分362f以重心位置G为中心绕X轴旋转的旋转方向上,但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突起部202a以及突起部202b也可以构成为配置于对置部分362f以重心位置G为中心绕Y轴或者Z轴旋转的旋转方向上。
在如上所述结构的投影仪100中,例如在筐体2掉落或者使其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从外部向筐体2施加冲击的情况下,由于该冲击,投影透镜装置36在以重心位置G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振动。在该振动的作用下,例如配置在投影透镜装置36的端部的基座部362,如图7所示,以与X轴平行并通过重心位置G的直线为中心旋转。
对此,在沿Y方向夹持基座部362的对置部分362f的位置配置突起部202a、202b,因此,由于基座部362的旋转而使对置部分362f与例如突起部202a抵接,从而限制了基座部362沿旋转方向的移动。此外,例如在投影仪100处于被放置在水平面的状态(所谓的平置状态)的情况下,以及例如投影仪处于从天花板悬挂的状态(所谓的吊挂状态)的情况下,由于重力方向不同,所以碰撞瞬间力矩的产生方向也不同。因此,根据投影仪100的姿势,也存在由于碰撞而使对置部分362f朝突起部202b侧移动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在夹持基座部362的位置设置突起部202a、202b,所以即使在基座部362朝第一板面362s侧以及第二板面362t侧的任意一侧的旋转方向发生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突起部202a、202b来限制基座部362朝旋转方向的移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具备设置为能够与基座部362抵接并且限制基座部362的移动的限制部202,所以即使在向投影透镜装置36施加了冲击等的情况下,基座部362的移动也会被限制。此时,向作为基座部362和筐体2的安装部分的柱状部201、固定部362d等施加的应力能够得到缓解,因此能够防止基座部362、筐体2的破损。由此,能够提供耐冲击性优良的投影仪100。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限制部202配置在相对于基座部362非接触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基座部362被限制部202定位的情形。由此,能够防止投影透镜装置36的安装精度降低。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限制部202被做成从下部壳体22(筐体2)突出的突起部202a、202b设置,所以不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就能够限制基座部362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以及提高投影仪100的组装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突起部202a、202b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结构,所以相对于Y方向的应力而具有强韧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承受从基座部362向该突起部202a、202b作用的Y方向的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在沿Y方向夹持基座部362的位置设置限制部202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
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限制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可以是沿Y方向仅在基座部362的一方设置限制部203的结构。在图8中,虽然示出了仅在基座部362的-Y侧设置限制部203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在基座部362的+Y侧设置限制部203的结构。即使是此结构,也能限制基座部362的移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将限制部202设置于下部壳体22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
图9是示出变形例的限制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可以是限制部204设置在相对于下部壳体22独立的位置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是将限制部204设置于上部壳体(未图示)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其设置在其他部位的结构。即使是此结构,也能限制基座部362的移动。
图10~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限制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例如,如图10所示,还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基座部363设置凹部(也可以是中空部)363a,在对置部分363f设置与该凹部363a连通的连通孔363b,并且在下部壳体22设置贯通上述连通孔363b的柱状的限制部205。即使是此结构,也能够限制基座部363的移动。
此外,例如图11所示,可以是如下结构:在下部壳体22设置凹部206a,将基座部362的对置部分362f收纳到凹部206a内。在此情况下,可以设计为在对置部分362f的移动方向上配置凹部206a的壁部。通过此结构也能够限制基座部362的移动。
此外,例如图12所示,可以是如下结构:在下部壳体22设置突起部207,在基座部364的对置部分364f设置与该突起部207对应的突起部208。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置部分364f的移动,使突起部208和突起部207相抵接来设定突起部208以及突起部207的形状和位置。通过此结构也能够限制基座部364的移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基座部362的对置部分362f相对于限制部202非接触地设置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对置部分362f通过限制部202被定位的结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G…重心位置;1…主体部;2…外装筐体;3…光学单元;10…控制部;22…下部壳体;22a…底面;100…投影仪;201…柱状部;202、203、204、205、206…限制部;202a、202b…突起部;207、208…突起部;361…透镜主体;362、363、364…基座部;362s…第一板面;362t…第二板面;362d…固定部;362e…固定部件;362f、363f、364f…对置部分;362g…中央部。

Claims (7)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装置,其射出光;
光调制元件,其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
投影透镜,其对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影;
筐体,其收纳所述光源装置、所述光调制元件、以及所述投影透镜;
基座部,其支承所述投影透镜并将所述投影透镜固定于所述筐体;以及
限制部,其限制所述基座部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配置于限制所述投影透镜以及所述基座部以所述投影透镜的重心为中心旋转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非接触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设置于所述筐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形成为板状,并具有第一板面以及与第一板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板面,
所述限制部设置于夹持所述基座部的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沿规定方向具有长度方向,
所述限制部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限制部沿着所述规定方向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具有将所述基座部固定于所述筐体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限制部配置于,使二者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基座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的一半以上的位置。
CN201320632657.0U 2012-10-19 2013-10-14 投影仪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19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1899A JP6119183B2 (ja) 2012-10-19 2012-10-19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2-231899 2012-10-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51934U true CN203551934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70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2657.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1934U (zh) 2012-10-19 2013-10-14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85661B2 (zh)
JP (1) JP6119183B2 (zh)
CN (1) CN2035519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398A (zh) * 2014-11-13 2016-05-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9643049A (zh) * 2016-08-30 2019-04-16 索尼公司 投影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5411B2 (ja) 2003-11-05 2006-11-15 Nec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KR100571779B1 (ko) * 2003-11-27 2006-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젝터의 투사렌즈 시프트 조정장치
JP2006091058A (ja) * 2004-09-21 2006-04-06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TWI334057B (en) * 2007-06-29 2010-12-01 Coretronic Corp Lens shifting device
TWI361285B (en) * 2007-08-07 2012-04-01 Coretronic Corp Adjustment module for lens
JP5245936B2 (ja) * 2009-03-12 2013-07-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263002B2 (ja) * 2009-05-29 2013-08-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着装置
JP5691257B2 (ja) * 2010-06-22 2015-04-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383630B2 (ja) * 2010-11-15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投射装置
JP5799539B2 (ja) * 2011-03-23 2015-10-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191111B2 (ja) * 2012-09-28 2017-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9154755B2 (en) * 2012-09-28 2015-10-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with a lens shift mechanism configured to move a projection lens
JP6107049B2 (ja) * 2012-10-25 2017-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照明光学系、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398A (zh) * 2014-11-13 2016-05-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5607398B (zh) * 2014-11-13 2017-08-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9643049A (zh) * 2016-08-30 2019-04-16 索尼公司 投影显示装置
CN109643049B (zh) * 2016-08-30 2021-10-08 索尼公司 投影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9183B2 (ja) 2017-04-26
US9285661B2 (en) 2016-03-15
US20140111778A1 (en) 2014-04-24
JP2014085391A (ja) 2014-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2795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US9667924B2 (en) Projection-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376565B (en) Projector
US8752968B2 (en) Projector
US9298072B2 (en) Projector having inclination detection section for detecting inclination of projector enclosur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618755B2 (en) Projector having holding unit for light modulating device and supporting member for the holding unit
TWI602010B (zh) 影像監控裝置及其發光模組
CN102879878B (zh) 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
CN203551934U (zh) 投影仪
US9039190B2 (en) Projector having integrator with greater illuminance in offset direction of projection lens and modulator
JP6070786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4076586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JP5866866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7209443A (zh) 投影仪、功能性滤光器和替代玻璃板
US9817302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04076585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205664066U (zh) 一种微型投影仪
CN100498514C (zh) 可调整的光源组件及其应用的投影装置
JP5644142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8031936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5838705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208077200U (zh) 虹膜识别装置
JP6362396B2 (ja) ランプ冷却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KR20130084449A (ko) 프로젝터 및 프로젝터에서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JP2017187624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