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4914A - 压力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压力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4914A CN104074914A CN201310388883.3A CN201310388883A CN104074914A CN 104074914 A CN104074914 A CN 104074914A CN 201310388883 A CN201310388883 A CN 201310388883A CN 104074914 A CN104074914 A CN 1040749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body
- unit
- liquid
- storage unit
- fluid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 F16F9/3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for attachment of valve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4—Control of valve bias or pre-stress,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6—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 F16F9/062—Bi-tubula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减震器,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安置在第一缸体的外部以形成液体储存单元;分隔构件,设置成能够在第一缸体内沿轴向方向移动以将第一缸体内的空间分隔开;节流机构,设置在第二缸体的侧部,并且包括减小液体的流道横截面的节流单元,以当液体通过节流单元时,将从第一缸体吸入的液体朝向液体储存单元排放;以及抑制单元,由节流机构保持在节流机构和液体储存单元之间的液体排放点处,以抑制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液体中的气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减震器(pressure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背景技术
诸如汽车的车辆的悬架(suspension)具有使用阻尼力产生器的压力减震器,以便通过在行驶期间适当地减轻从路面传递至车体的振动,来改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例如,提供了压力减震器,该压力减震器带有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缸体中以分隔缸体;杆构件,其连接至分隔构件;以及液体储存室,当杆构件移动时,其补偿对应于杆构件的体积的油。为了产生阻尼力,阻力提供至由分隔构件的移动所产生的液体的流。
此外,设置有节流机构的压力减震器是已知的,在其中,例如,节流机构安装在缸体的侧部分,通过节流流道和提供阻力,来将液体引入缸体中以及将液体排放进入液体储存室。例如,主要节流机构产生阻尼力,通过先导型主阀和作为压力控制阀的先导阀的方式,控制通过滑动缸体中的活塞产生的油的流(例如,参见JP-A-2012-72857)。
发明内容
在对流动进行节流时液体排入液体储存室时,波纹在液体的表面上(在液体储存室中)产生并且空气与液体混合,并且因此担心可能会(在液体中)产生气泡。例如,当通过将含有气泡的液体供应入缸体而由缸体中的阀或类似物产生阻尼力时,直到气泡消失时才可以产生阻尼力。因此,阻尼力的产生的延迟具有较高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防止在压力减震器中的液体中产生气泡,该压力减震器包括节流机构,在节流液体的流动时,该节流机构吸入来自缸体的液体并且将液体排放至液体储存室。
本发明的一方面指向一种压力减震器,其包括:第一缸体,该第一缸体容纳液体;第二缸体,该第二缸体安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外部,以与所述第一缸体一起形成液体储存单元,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聚集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缸体内沿轴向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一缸体内的空间分隔为容纳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节流机构,该节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侧部,并且包括减小(throttle)所述液体的流道横截面的节流单元,以当所述液体通过所述节流单元时,将从所述第一缸体吸入的所述液体朝向所述液体储存单元排放;以及抑制单元,该抑制单元由所述节流机构保持在所述节流机构和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之间的液体排放点处,以抑制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所述液体中的气泡。
所述压力减震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抑制单元包括限制从节流机构排放的液体的流动的限制单元。
所述压力减震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限制单元为环状构件,其设置成包围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排放点的周围,并且具有流出部,其使液体沿环形构件的周向从限制单元的的一部分流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指向一种压力减震器,其包括容纳液体的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其安置在第一缸体的外部以与第一缸体形成液体储存单元,其中液体集聚在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分隔构件,设置成能够在第一缸体内沿轴向方向移动,以将第一缸体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容纳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节流机构,设置在第二缸体的侧部,并且包括减小液体的流道横截面的节流单元,当液体通过该节流单元时将从第一缸体吸入的液体朝向液体储存单元排放;以及缸体间调节单元(inter-cylinder regulation unit),其安置在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并且由节流机构保持在节流机构和液体储存单元之间的液体排放点处,以在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调节排放的液体使所述排放的液体沿一个方向流动。
所述压力减震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缸体间调节单元包括插入构件,其为设置在第一缸体的外周部的环形构件,并且插入构件形成有缺口部,缺口部从第二缸体的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部侧(oneend portion side)朝向第二端部侧(the other end portion side)延伸。
所述压力减震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凹形部形成在从所述缺口部上的第二端部侧的末端延续的位置处,并且该凹形部设置在所述插入构件的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的至少一个上。
所述压力减震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插入构件具有槽部,该槽部使所述插入构件在第二缸体的周向上分开。
所述压力减震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所述插入构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所述第一缸体侧从内周部突出。
所述压力减震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所述插入构件具有周向表面,该周向表面设置在沿轴向方向位于所述缺口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上,并且该周向表面面向所述周向。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指向一种压力减震器,其包括容纳液体的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安置在第一缸体的外部以与第一缸体形成液体储存单元,其中液体积聚在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分隔构件,设置成能够在第一缸体内移动,以将第一缸体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容纳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节流机构,设置在第二缸体的侧部,并且包括减小液体的流道横截面的节流单元,当来自第一缸体的液体通过该节流单元时,将从第一缸体吸入的液体朝液体储存单元排放;以及容差限制单元(allowance restriction unit),其由节流机构保持在节流机构和液体储存单元之间的液体排放点处,允许流体从节流单元向液体储存单元流动,并且限制流体从液体储存单元向节流单元流动。
所述压力减震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容差限制单元设置在节流单元和液体储存单元之间,并且通过所述流体从所述节流单元朝向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流动而弹性地变形来允许流动,以及通过抵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朝向所述节流单元的流动来限制所述流动。
根据上述任一构造,可以防止在压力减震器中的液体中产生气泡,该压力减震器包括节流机构,在对流动进行节流时,该节流机构吸入来自缸体的液体并且将液体排放至液体储存室。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悬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总体结构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
图3是详细的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的周围。
图4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流道限制单元。
图5A和图5B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流道限制单元。
图6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单向阀机构。
图7A至图7C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单向阀机构。
图8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挡板构件。
图9A和图9B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挡板构件。
图10A和图10B是说明图,显示了在电磁阀中的油的流。
图11是说明图,显示了在储存室中的油的流。
部件清单
1 液压减震器
2 螺旋弹簧
3 弹簧座
4 弹簧座
5 螺栓
6 车轮侧安装部
7 缓冲橡胶
8 防尘盖
9 安装橡胶
10 缸部
11 缸体
11H 缸体开口
12 外管体
12H 外管体开口
12G 连结构件
13 阻尼外壳
13H 外壳开口
14 底盖
14M 基座
15 杆引导件
16 油密封件
17 回弹止动件
17S 回弹底座
17R 回弹橡胶
18 凸起止动盖
20 活塞杆
21 杆部
22a 一侧安装部
22b 另一侧安装部
30 活塞
31 活塞体
31R 安装孔
31H 油通道
32 阀
33 弹簧
40 底部阀
40B 螺栓
41 阀体
411 盘形部
412 筒部
412H 空间
42 阀
44 凹形部
45R 螺栓孔
46 油通道
50 电磁阀
50R 缸体内部室
50S 电磁缸体
51 电磁机构单元
511 线圈
511H 壳体
512 柱塞
513 磁性体
514 固定芯
52 吸入口
521 一端侧开口部
522 另一端侧开口部
53 阀止动件
53R 环形流道
54 阀元件
54P 尖端部
55 弹簧
56 排放环
60 流道限制单元
602 第二流道限制单元
603 第三流道限制单元
611 整流构件
611R 开口
611H 油通道
612 裙形构件
612F 凸缘部
612S 筒部
612U 缺口部
622 第二裙形构件
622S 筒部
622F 凸缘部
631 整流单元
631R 开口
631H 油通道
632 裙形部
632S 筒部
632U 缺口部
70 单向阀机构
702 第二单向阀机构
703 第三单向阀机构
704 第四单向阀机构
71 单向阀
71C 保持体
72P 成形构件
72Ph 油通道
72Pr 通孔
72L 提升阀
72S 弹簧
73P 成形构件
73Ph 油通道
73Pr 通孔
73L 提升阀
73S 弹簧
74P 油通道成形构件
74Ph 油通道
74Pr 通孔
74V 弯曲阀
80 挡板构件
802 第二挡板构件
803 第三挡板构件
811 筒部
811a 第一厚部
811b 第二厚部
811L 台阶部
811M 脊形部
811R 接收部
812 引导单元
812U 缺口部
812Ua 端部
813 槽部
821 筒部
822 引导单元
822U 凹形部
822Ua 端部
823 槽部
831 筒部
832 引导单元
832H 开口部
832U 凹形部
833 槽部
100 悬架
L 连通通道
R 储存室
V 节流单元
Y1 第一油室
Y2 第二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悬架100的示意性结构图。
悬架100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1中所示,悬架100包括液压减震器1,以及螺旋弹簧2,该螺旋弹簧被布置在液压减震器1的外部。螺旋弹簧2由设置在两端处的弹簧座3和弹簧座4保持。悬架100包括螺栓5,其用于安装车体或类似物上的其它部件;以及车轮侧安装部6,其设置在液压减震器1的下部。
此外,悬架100包括缓冲橡胶7,其压配合在稍后描述的从液压减震器1伸出的活塞杆20的外周上。此外,悬架100包括波纹形的防尘盖8,其覆盖液压减震器1的一部分的端部以及从液压减震器1突出的活塞杆20的外周。进一步地,悬架100包括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安装橡胶9,其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在活塞杆20的上端部侧以吸收振动。
图2是整体结构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
图3是详细的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磁阀的周边。
液压减震器1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2中所示,液压减震器1包括缸部10、活塞杆20、作为分隔构件的示例的活塞30和底部阀40,并且包括如图3中所示的作为节流机构的示例的电磁阀50、流道限制单元60、单向阀机构70和挡板构件80。在本实施例中,流道限制单元60、单向阀机构70和挡板构件80中的每个用作抑制单元的示例。
缸部10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2中所示,缸部10包括:作为第一缸体的示例的缸体11、设置在缸体11外部的外管体12、以及阻尼外壳13,该阻尼外壳作为设置在外管体12更外部的第二缸体的示例。缸体11、外管体12和阻尼外壳13同心地(同轴地)布置。
在下文的描述中,阻尼外壳13的缸体的中心轴线方向被简单地称为轴向方向。此外,在阻尼外壳13的轴向方向上位于图的下部的端部侧被称为第一端部侧,并且在阻尼外壳13的轴向方向上位于图的上部的端部侧被称为第二端部侧。
此外,缸部10包括:底盖14,其封闭阻尼外壳1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图2中的垂直方向)的第一端部;杆引导件15,其引导活塞杆20;以及油密封件16,其防止油从缸部10泄漏并且防止外部物质混入缸部10中。
进一步地,缸部10包括回弹止动件17,其限制活塞杆20移动的范围;以及凸起止动盖18,其设置在阻尼外壳13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上。
缸体11(第一缸体)是薄的筒状构件。油容纳在缸体11的内部。此外,活塞30以在轴向方向上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缸体11的内周表面上,并且活塞30移动时其外周与缸体11的内周接触。在缸体11的内部,活塞30和活塞杆20的一部分以可移动的方式布置。
此外,缸体11包括缸体开口11,该开口11H为一路径,缸体和稍后描述的连通通道L之间的油通过该路径在第二端部侧上流动并且从杆引导件15朝第一侧流动。
外管体12是薄的筒状构件。外管体12设置在缸体11的外部,并且在阻尼外壳13的内部。外管体12的内周相对于缸体11的外周以预定的间隔布置。连通通道L形成在外管体12和缸体11之间,其为在缸体11的内侧和将稍后描述的储存室R之间的油的路径。
进一步地,如图3中所示,外管体12包括位于与电磁阀50相对的位置处的外管体开口12H。进一步地,连结构件12G安装在外管体开口12H周围。连结构件12G为筒状,并且朝向电磁阀50侧突出。将稍后描述的吸入口52插入连结构件12G的内侧。
如图2中所示,阻尼外壳13(第二缸体)以比缸体11和外管体12更长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轴向方向和周向上将缸体11和外管体12容纳在内侧。此外,阻尼外壳13的内周相对于外管体12的外周以预定的间隔布置。储存室R形成在阻尼外壳13和外管体12之间,通过吸收缸体11中的油或将油供应入缸体11中以补偿对应于活塞杆20的向前和向后移动的油的体积。
如图3中所示,阻尼外壳13包括在安装电磁阀50(节流机构)的位置处的外壳开口13H。将稍后描述的电磁阀缸体50S安装在阻尼外壳13的外周上和外壳开口13H的外部。此外,稍后描述的流道限制单元60的裙形构件612装在外壳开口13H的内部。进一步地,吸入口52和连结构件12G通过外壳开口13H。
如图2中所示,底盖14安装在阻尼外壳13第的一端部上来封闭阻尼外壳13的该第一端部。底盖14通过基座14M支承底部阀40,并且还通过在阻尼外壳13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上的底部阀40来支承缸体11和外管体12。
杆引导件15是大致较厚的筒状构件,并且由阻尼外壳13保持在阻尼外壳13的内周上。此外,杆引导件15在轴向方向上通过油密封件16被固定在阻尼外壳13的第二端部,该油密封件安置成比杆引导件15更朝向第二端部侧。
杆引导件15通过在其内部的孔中的衬套或类似物保持活塞杆20,并且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活塞杆20。
此外,杆引导件15封闭在径向方向上比阻尼外壳13更内侧的缸体11和外管体12的沿轴线方向上的第二端部。
油密封件16是大致较厚的筒状构件,并且固定至形成在阻尼外壳13的第二端部上的缝接部。油密封件16使得活塞杆20在油密封件内部形成的孔中沿轴向方向可移动。
此外,油密封件16通过杆引导件15在阻尼外壳13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支承缸体11和外管体12。
回弹止动件17由回弹底座17S和回弹橡胶17R构成。
回弹底座17S为筒状构件,并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至活塞杆20的外周。回弹橡胶17R是筒状构件,并且在油被密封的缸体11中与缸体11中的活塞杆20一起移动。回弹橡胶17R在中心线方向上布置在杆引导件15和回弹底座17S之间。在图2中,回弹橡胶17R设置成与回弹底座17S接触。
在悬架100的伸张行程期间,回弹止动件17将活塞杆20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二侧的移动限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
凸起止动盖18设置成在阻尼外壳13的第二端部覆盖阻尼外壳13的外部侧。在悬架100的压缩行程期间,当由缓冲橡胶7接收冲击时,凸起止动盖18保护液压减震器1的第二端部。
活塞杆20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2中所示,活塞杆20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连接至活塞30。
活塞杆20是实心或空心的杆形构件,并且包括杆部21,其具有柱形或筒状;第一侧安装部22a,其设置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用于安装活塞30等;以及第二侧安装部22b,其设置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用于将活塞杆20安装在车体或类似物上。在第一侧安装部22a和第二侧安装部22b的端部的外表面上,切割出螺旋形的槽并形成外螺纹,起到螺栓的功能。
活塞30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2中所示,活塞30包括:活塞体31;阀32,其设置在活塞体3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二端部侧;以及弹簧33,其设置在阀32和活塞杆20的第一侧安装部22a之间。
活塞30设置成在缸体11中在轴向方向上能够移动,并且将缸体11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容纳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
活塞体31具有安装孔31R,其沿轴向方向形成以使活塞杆20的第一侧安装部22a通过;以及油通道31H,油通道31H沿轴向方向形成为在径上比安装孔31R更向外。油通道31H在周向上以规则的间距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并且形成路径,油通过该路径流过活塞体31。阀32为盘形构件,其中形成有使活塞杆20的第一侧安装部22a通过的螺栓孔。阀32设置在活塞体31的第二端部,并安装成封闭多个油通道31H的第二侧。
弹簧33的第一侧与阀32接触,并且其第二侧挂在台阶部上,该台阶部形成在杆部21和第一侧安装部22a之间的交界处。弹簧33向着活塞体31的第二端部侧按压阀32。
底部阀40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2中所示,底部阀40包括阀体41,其具有沿轴向方向形成的多个油通道;阀42,其封闭形成在阀体41中的多个油通道的某些通道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固定这些构件的螺栓40B。
阀体41具有盘形部411,其具有盘形形状;以及筒状部412,其具有筒状并且沿轴向方向从盘形部411的径向最外部部分延伸。阀体41将第一油室Y1与储存室R分隔开。
盘形部411具有螺栓孔45R,其沿轴向方向形成以使螺栓40B的轴通过;以及油通道46,其沿轴向方向形成为在径向上比螺栓孔45R更向外。油通道46在周向上以规则的间距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并且用作连通第一油室Y1与储存室R的连通通道。
筒状部412形成在缸体内部的空间412H中,并且包括在周向上以规则的间隔隔开的多个凹形部44(本实施例中为4个),这些凹形部从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侧的端部表面凹陷。凹形部44允许筒状部412的内部与储存室R连通。
阀42是盘形构件,在其中形成有使螺栓40B的轴通过的螺栓孔。进一步地,阀42具有足够大的外部直径来封闭油通道46的第二端部。
电磁阀50的构造和功能
电磁阀50设置在阻尼外壳13的侧部。如图3中所示,电磁阀50包括电磁缸体50S、电磁机构单元51、吸入口52、阀止动件53、阀元件54、弹簧55以及排放环56。
电磁缸体50S为筒状构件,并且设置成使位于轴向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开口与阻尼外壳13的外壳开口13H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缸体50S设置成朝向与阻尼外壳13侧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
电磁机构单元51具有线圈511、壳体511H、柱塞512、磁性体513和固定芯514。
线圈511设置成沿柱塞512的轴线方向,并且由壳体511H保持。此处未显示的导线连接至线圈511,并且当通过导线接收电力时产生了磁场。由此处未显示的控制单元执行关于线圈511的电导通的控制。
柱塞512由壳体511H支撑为能够通过轴承在轴向方向上移动。诸如磁铁的磁性体513固定并安装在柱塞512上。柱塞512在一端部侧与阀元件54接触。
固定芯514布置成在柱塞512的轴向方向上比磁性体513更朝向阀元件54侧。固定芯514构造成接收由线圈511的导电所产生的磁场以用于所述芯的激活。
吸入口52为大致筒状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吸入口52具有第一端侧开口部521,以及第二端侧开口部522,相比第一端侧开口部521的直径,第二端侧开口部的直径相对较大。第一端侧开口部521通过密封构件装入外管体12的连结构件12G的内侧,并且穿过排放环56在第二端侧开口部522中与电磁机构单元51相对。
阀止动件53为厚的筒状构件,在其中形成用于油的环形流道53r。阀止动件安装在吸入口52的第二端侧开口部522内。
阀元件54为柱形构件,并且具有在中心部沿轴向方向以柱形突出的尖端部54P。阀元件54设置成使尖端部54P与阀止动件53相对,并且构造成使尖端部54P装入环形流道3R。此外,通过在与阀止动件53相反的侧上接收来自柱塞512的力,阀元件54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弹簧55设置在阀止动块53和阀元件54之间,并且在使阀止动件53和阀元件54之间的间隙变宽的方向上施加弹簧力。
排放环56为柱形构件,并且在外周表面上沿周向具有多个圆形开口。排放环56安置在阀止动件53、阀元件54和弹簧55周围,并且将通过稍后描述的节流单元V的油排放至缸体内部室50R。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阀止动件53的环形流道53r和阀元件54的尖端部54P,形成了用于在电磁阀50中的油的节流单元V。换言之,通过扼制在节流单元V中的油的流道的横截面,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磁阀50产生阻尼力。
进一步地,通过使用电磁机构单元51的柱塞512来改变阀元件54相对于阀止动件53的距离,并且通过改变油的流动的流道的横截面面积,来调节阻尼力。
图4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流道限制单元60。
流道限制单元60的构造和功能
流道限制单元60(限制单元)由整流构件611和裙形构件612构成。流道限制单元60限制排放至缸体内部室50R的油的方向,以抑制油表面上的波纹,并防止气泡的产生。
如图4中所示,整流构件611为包括开口611R和油通道611H的盘形构件。
开口611R形成为以具有的内部直径大于第一端侧开口部521的外部直径。此外,整流构件611的外部直径设为小于电磁缸体50S的内部直径。吸入口52的第一端侧开口部521通过整流构件611的开口611R,并且整流构件径向地安置在第一端侧开口部521的外部,并设置在电磁缸体50S的内部。整流构件611由裙形构件612和第二端侧开口部522夹住,并且因此由电磁阀50中的电磁缸体50S保持。
整流构件611并非必须由第二端侧开口部522夹住来被电磁缸体50S保持。整流构件611可通过使用另一构造而由电磁缸体50S保持。
油通道611H是沿轴向方向形成在整流构件611中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在周向上以规则的间隔设置了多个(例如,八个点)油通道611H。此外,油通道611H的流道横截面面积形成为小于储存室R的流道横截面面积(由外管体12和阻尼外壳13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横截面面积)。进一步地,油通道611H的流道横截面面积形成为大于节流单元V中的流道横截面面积。
如图4中所示,裙形构件612由筒部612S和沿筒体轴线方向设置在一侧的凸缘部612F构成。
筒部612S形成为使其具有的外部直径大致等于壳体开口13H的内部直径。此外,筒部612S形成为使其具有的内径大于连结构件12G的外部直径。进一步地,与连接至凸缘部612F的侧相反的筒部612S的端部,沿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成形。
进一步地,筒部612S具有缺口部612U,缺口部612U形成为从端部向凸缘部612F侧被切割为U形。在本实施例中,缺口部612U构造成,使得其定向为朝向在其中安置了底部阀40的第一侧端部引导,在其中且处于使裙形构件612的筒部612S沿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安装的状态下。
凸缘部612F形成在筒部612S的第一端侧上,并且为径向向外突出的位置,且外部直径形成为大于筒部612S的外部直径。此外,凸缘部612F形成为具有与电磁缸体50S的内部直径大致相等的外部直径的方式形成。进一步地,凸缘部612F侧上的开口形成为大于由整流构件611中的多个油通道611H形成的区域的外部边缘。
裙形构件612由电磁阀50保持,使得凸缘部612F安装在电磁缸体50S的内周上。此外,裙形构件612设为面向整流构件611。进一步地,裙形构件612与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相对,因为筒部612S向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延伸。裙形构件612围绕连结构件12G和吸入口52的第一端侧开口部521。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流道限制单元60中,从电磁阀50的节流单元V朝向缸体内部室50R排放的油的方向被限制到第一侧,油面上的波纹被抑制,并且防止了气泡的产生。
此外,裙形构件612设置成包围液体从电磁阀50向储存室R排放的位置。因此,裙形构件612以密闭的方式(从电磁阀50排放)将油保持在裙形构件612中,并且抑制油在储存室R中扩散。
进一步地,当油在裙形构件612中朝向储存室R流动时,油被限制以流过缺口部612U。因此,在此情况下,空气与油的混合被限制。如上所述,油在裙形构件612中的狭窄的空间中被挤压,并且因此油从缺口部612U流出,同时防止了与气泡的混合。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整流构件611和裙形构件612而防止了与空气混合的油,可进入如下的状态,例如,当阻尼力在底部阀40和活塞30中产生时,该油中仅包含其体积不构成问题的空气。换言之,在阻尼力的产生的情况下,基本没有气泡在油中,并且气泡本身被整流构件611和裙形构件612抑制。在液压减震器1中抑制了阻尼力的产生上的延迟,并且可以产生预定量的阻尼力。
缺口部612U可被安装成,例如定向为朝向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缺口部612U安装成朝向轴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并且因此,例如,在储存室R中,当液体表面产生波纹时吸入的空气的相对较大量的气泡出现在空气和液体的边界上。在此构造中,当液体表面朝向第一侧降低时,含有的气泡的油进入缸体内部室50R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在流道限制单元60(限制单元)中,整流构件611和裙形构件612均并非必须同时设置。换言之,通过仅以整流构件611或裙形构件612之一形成流道限制单元60,油中的气泡可被压制。
图5A和图5B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流道限制单元。
图5A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二流道限制单元602,并且图5B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
第二流道限制单元602(限制单元)由整流构件611和第二裙形构件622构成。第二裙形构件622具有筒部622S和凸缘部622F。通过控制朝向缸体内部室50R排放的油的流动,第二流道限制单元602抑制液体表面上的波纹。结果,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
筒部622S形成为,具有的外部直径大致等于壳体开口13H(参见图3)的内部直径,并且设置在壳体开口13H的内部。此外,筒部622S形成为其具有的内部直径大于连结构件12G(参见图3)的外部直径,并且布置在连结构件12G的外部。与连接至凸缘部622F的侧相反的筒部622S的端部不沿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形成,但在与轴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直接切割的筒体的横截面具有圆形形状。
凸缘部622F形成在筒部622S的第一端侧上,且形成为具有大于筒部622S的外部直径的外部直径,并且处于径向地向外突出的位置。此外,凸缘部622F的外部直径形成为大致等于电磁缸体50S的内部直径。进一步地,在凸缘部622F侧上的开口形成为大于由整流构件611中的多个油通道611H形成的区域的外部边缘。
第二裙形构件622由电磁阀50保持,使得凸缘部622F安装在电磁缸体50S的内周上。此外,在此状态下,第二裙形构件622设为面向整流构件611。
进一步地,第二裙形构件622设置成使得筒部622S朝向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延伸。第二裙形构件622围绕连结构件12G的第一端侧开口部521和吸入口52(参考图3)。此外,筒部622S的端部不沿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形成,并且因此,在外管体12和筒部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如下文将描述,通过第二裙形构件622流动的油从间隙流出,并且该间隙形成从第二裙形构件622朝向储存室R流动的流出部。
接下来,将参考图5B描述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
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限制单元)由整流单元631和与整流单元631一体地形成的裙形部632构成。通过控制朝缸体内部室50R排放的油的流动,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抑制液体表面上的波纹。结果,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
整流单元631为盘形部分,其具有在其内部的开口631R,以及在开口631R周围形成的油通道631H。
整流单元631形成为具有与电磁缸体50S的内部直径大致相等的外部直径。此外,开口631R设置为具有大于吸入口52的第一端侧开口部521的外部直径的内部直径。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由电磁阀50保持,使得整流单元631安装在电磁缸体50S的内周上。
油通道631H是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在周向上以规则的间隔设置了多个(例如,六个点)油通道631H。油通道631H形成为延续至开口631R。油通道631H的流道横截面面积形成为小于储存室R的流道的横截面面积。进一步地,油通道631H的流道横截面面积形成为大于在节流单元V(参见图3)中的流道横截面面积。
裙形部632具有筒部632S。筒部632S设置成具有与壳体开口13H(参见图3)的内部直径大致相等的外部直径,并且设置在壳体开口13H的内部。此外,筒部632S形成为具有比连结构件12G(参见图3)的外部直径大的内部直径,并且设置在连结构件12G的外部。进一步地,在外管体12侧的筒部612S的端部沿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成形。
进一步地,筒部632S具有缺口部632U,其以从端部向整流单元631被切割为U形形状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缺口部632U以如此的方式构成,使得其定向为朝向在其中安置了底部阀40的第一侧端部,且处于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沿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安装的状态。
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安装在电磁缸体50S的内部,处于开口631R插入吸入口52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与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相对,且使裙形部632向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延伸。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围绕连结构件12G的第一端侧开口部521和吸入口52。
如上所述,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二流道限制单元602和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中的每个由电磁缸体50S保持,并且减少油中的气泡的体积。结果,在液压减震器1中抑制了阻尼力产生上的延迟,并且可以产生预定量的阻尼力。此外,第二流道限制单元602和第三流道限制单元603由电磁缸体50S保持,并且因此,可以提高相对于油从电磁缸体50S的排放点的定位精度。
在第二流道限制单元602(限制单元)中,整流构件611并非必须装配有第二裙形构件622。通过仅使用第二裙形构件622来形成第二流道限制单元602,油中的气泡可被抑制。
单向阀机构70的构造和功能
图6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单向阀机构70。
单向阀机构70(容差限制单元)由单向阀71和保持该单向阀71的保持体71C构成。
单向阀71为具有开口的盘形构件。此外,单向阀71由可响应油的流动的阻力而变形的材料形成。在电磁缸体50S的内部,单向阀71设置在与吸入口52的第二端侧开口部522的外周相对的位置处。单向阀71的内部直径形成为大于的第二端侧开口部522的外部直径。此外,单向阀71的外部直径形成为大致等于电磁缸体50S的内部直径。
而且,单向阀71构造为:当接收从节流单元V向储存室R流动的油时变形,并且当接收从储存室R朝向节流单元V流动的油时不能变形。
保持体71C为环形构件,并且固定至电磁缸体50S的内周。保持体71C保持单向阀71的外周部,以使单向阀71的内周部侧能够变形。
通过使用被保持在电磁缸体50S中的单向阀71控制缸体内部室50R中的空气以及油的流体的流动,具有上述构造的单向阀机构70可防止在液体表面的波纹。结果,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换言之,单向阀机构70允许流体从节流单元V朝向储存室R流动,并且限制流体从储存室R流向节流单元V侧。例如,当储存室R的液面降低时,空气或含有相对大量的气泡的液体表面附近的油不进入节流单元V。
单向阀机构70抑制包含大气泡的油和空气本身进入缸体内部室50R,并且因此,当电磁阀50在随后的操作中操作时,抑制了含有大量气泡的油和空气,与从节流单元V排放并且供应到储存室R的底部阀40(参考图2)侧的油混合。单向阀机构70可降低液体中的气泡的量。结果,在液压减震器1中抑制了阻尼力产生的延迟,并且可以产生预定量的阻尼力。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改进示例的单向阀机构。
图7A至图7C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单向阀机构。
图7A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二单向阀机构702,图7B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三单向阀机构703,并且图7C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第四单向阀机构704。
如图7A中所示,第二单向阀机构702(容差限制单元)包括位于缸体内部室50R中的油通道成形构件72P、提升阀72L、以及弹簧72S。
油通道成形构件72P为有底的筒状构件,并且具有使吸入口52通过的通孔72Pr和用于底部表面上的油的流道的油通道72Ph。油通道成形构件72P比整流构件611更朝向缸体内部室50R的背侧安装。
提升阀72L为具有开口的盘形构件,吸入口52在该开口的中心通过。提升阀72L的外部直径构造成能够覆盖设置成多个数目的油通道72Ph。提升阀72L布置在油通道成形构件72P的储存室R侧。在提升阀与油通道成形构件72P接触的状态下,提升阀72L封闭多个油通道。
弹簧72S在第一端侧上在膨胀和收缩的方向上与提升阀72L接触,并在第二侧挂在整流构件611上。弹簧72S的弹簧力设置成能够响应于从节流单元V朝向储存室R的流动阻力而减小。
在第二单向阀机构702中,由电磁缸体50S保持的弹簧72S、通道成形构件72P和提升阀72L控制在缸体内部室50R中空气和油的流体的流动,并且因此抑制油表面上的波纹,并且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换言之,在第二单向阀机构702中,当提升阀72L与油通道72Ph分离时,提升阀72L允许流体从节流单元V向储存室R流动,并且当单向阀72L封闭油通道72Ph时,限制流体从储存室R朝向节流单元V流动,如由图7A中的虚线所示。
如图7B中所示,第三单向阀机构703(容差限制单元)包括在缸体内部室50R中的油通道成形构件73P、提升阀73L、以及弹簧73S。
油通道成形构件73P为有底的筒状构件,并且具有使吸入口52通过的通孔73Pr和用于底部表面上的油的流道的油通道73Ph。油通道成形构件73P布置成在缸体内部室50R中比整流构件611更朝向储存室R侧。
提升阀73L为具有开口的盘形构件,吸入口52通过该开口的中心。提升阀73L的外部直径构造成能够覆盖设置为多个数目的油通道73Ph。提升阀73L布置在油通道成形构件72的节流单元V侧。在提升阀与油通道成形构件73P接触的状态下,提升阀72L封闭多个油通道73Ph,并且从油通道成形构件73P的端部径向地突出。
弹簧73S在第一端侧上在膨胀和收缩的方向上与提升阀73L接触,并在第二侧挂在整流构件611上。弹簧73S的弹簧力设置成能够响应于从节流单元V朝向储存室R侧的流动阻力而减小。
在第三单向阀机构703中,由电磁缸体50S保持的油通道成形构件73P、提升阀73L和弹簧73S,控制在缸体内部室50R中的空气和油的流体的流动,并且因此抑制油表面上的波纹,并且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换言之,在第三单向阀机构703中,当提升阀73L被返回至提升阀73L的径向突出部(比油通道成形构件73P的横截面在径向方向上进一步突出的部分)的流体按压时,允许流体从节流单元V流到储存室R,该提升阀在图7B中以虚线显示,该提升阀与油通道73Ph分离,并且当提升阀73L通过使用弹簧73S的弹簧力而封闭油通道73Ph时,流体从储存室R朝向节流单元V侧的流动被限制。储存室R侧的流体压力取决于储存室R的空气的压力,并且因此,缸体内部室50R的压力是高的。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弹簧73S来操作如上所述的提升阀73L。
如图7C中所示,第四单向阀机构704(容差限制单元)包括在缸体内部室50R中的油通道成形构件74P以及弯曲阀74V。
油通道成形构件74P为盘形构件,并且具有使吸入口52通过的通孔74Pr和作为油的流道的油通道74Ph。
弯曲阀74V为盘形构件,在其内部具有开口,并且由可响应流体流动阻力而变形的弹性材料形成。弯曲阀74V形成为具有比缸体内部室50R的内部直径更小的外部直径,并且具有比吸入口52的外周更大的内部直径。
在第四单向阀机构704中,由电磁缸体50S保持的油通道成形构件74P和弯曲阀74V,控制在缸体内部室50R中空气和油的流体的流动,并且因此抑制油表面上的波纹,并且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换言之,在第四单向阀机构704中,当弯曲阀74V变形并且与油通道74Ph分离时,如图7C中的虚线所示,允许流体从节流单元V流到储存室R,并且当弯曲阀74V封闭油通道时,流体从储存室R朝节流单元V侧流动被限制。
如上所述,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二单向阀机构702、第三单向阀机构703、和第四单向阀机构704由电磁缸体50S保持,并且抑制含有大气泡的油和空气本身进入缸体内部室50R,并且因此,在以下的操作中当电磁阀50被操作时,抑制含有大气泡的油和空气与从节流单元V排放并供应至储存室R的底部阀40(参见图2)侧的油混合。结果,可以防止液体中的气泡的产生。
在根据改进示例的单向阀机构702、703和704中,油通道成形构件的油通道还起到整流构件611的作用,其在于,油在通过节流单元V后通向至具有预定的内部直径的油通道。因此,在采用根据改进示例的单向阀机构的构造的情况下,可省略整流构件611。
挡板构件80的构造和功能
图8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挡板构件80。
如图8中所示,挡板构件80(缸体间调整单元)是大致圆管形构件(插入构件),并且设置成与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联接。挡板构件80包括筒部811、引导单元812和槽部813。
筒部811具有大致筒状。筒部811形成为具有与外管体12的外周大致相等的内部直径。此外,筒部811形成为具有比阻尼外壳13的内部直径更小的外部直径。
进一步地,筒部811由第一厚部811a和第二厚部811b构成,该第一厚部布置在导向部812侧并且其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较薄,并且第二厚部811b比第一厚部811a更厚。台阶部811L形成在第一厚部811a和第二厚部811b之间。台阶部811L设置在延续至引导单元812的缺口部812U的末端的位置处。
此外,筒部811在沿筒体轴线方向与形成引导单元812的侧相反的侧上具有接收部811R。
如图8中所示,接收部811R为V形的凹形部,其从筒部811的端部沿筒体轴线方向朝向内部侧延伸。当挡板构件80插入外管体12和阻尼外壳13之间并且进行在周向上的对齐时,接收部811R形成接收夹具或类似物的悬挂的部分。
接收部811R可具有定向为朝周向的表面,使得当执行周向上的对齐时,在周向上的悬挂被接受,并且不限定于上述V形凹形部。例如,接收部811R可由突出部形成,该突出部沿轴向方向从筒部811的端部突出来形成定向为朝向周向的表面。
进一步地,筒部811具有脊形部811M,其在内周表面上突出并且沿轴向方向延伸。脊形部811M设置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并且脊形部沿周向以规则的间隔布置。挡板构件80安装成,使得设置在内周部的脊形部811M与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接触并且包围外管体12。
在筒部811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脊形部811M在相对于外管体12的预定的位置处保持挡板构件80自身,并且还调整油的流动。
进一步地,脊形部811M在该脊形部和外管体12之间产生适量的油的流动。例如,当挡板构件80的温度随着活塞30在缸体11中滑动来产生摩擦热而升高时,通过在外管体12和挡板构件80之间的油的流动,可降低挡板构件80自身的温度。因此,例如,由于挡板构件80的热变形被抑制,挡板构件80相对于电磁阀50的位置关系被维持。结果,如稍后将描述,可以通过挡板构件80在长时间内保持对气泡的抑制。
在引导单元812中,沿筒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部812U在周向上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由缺口部812U形成的开口的宽度设定为大致等于上述流道限制单元60的裙形构件612的外部直径。进一步地,引导单元812在延续至缺口部812U的末端的位置处具有端部812Ua。端部812Ua的宽度朝中心线方向逐渐减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端部812Ua沿如上述的裙形构件612的外部形状形成。可构想的是,端部812Ua形成为诸如弧形的弯曲形状。
槽部813沿挡板构件80的筒体轴线方向形成,并且形成为通过挡板构件80的厚度方向。当挡板构件80中发生蠕变变形(creepdeformation)时,槽部813吸收沿周向的应变。因此,当变形发生时,作用在挡板构件80上的冲击被减小,所述冲击例如在外管体12和挡板构件80之间的压配合部局部增大的负载。
如图3和将稍后描述的图11中所示,具有上述构造的挡板构件80设置成包围电磁阀50和储存室R之间的油的排放点。具体而言,缺口部812U包围流道限制单元60的裙形构件612的外周,并且端部812Ua保持成由裙形构件612悬挂。在本文中,在本实施例中,裙形构件612被电磁阀50的电磁缸体50S保持。因此,挡板构件80安装成包围外管体12的外周,且处于挡板构件由电磁阀50通过裙形构件612保持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挡板构件80由裙形构件612保持时,挡板构件80沿外管体12的轴向方向插入,并且以如此的方式进行组装,使得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上具有开口的缺口部812U适配在裙形构件612的周围。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将所有电磁阀50及类似物(参考图3)与液压减震器1中的外管体12和阻尼外壳13装配后,安装挡板构件80。以此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改善部件的组装性。
具有上述构造的挡板构件80的作用是,通过裙形构件612减少从电磁阀50排放的油中的气泡。换言之,在通过整个缺口部812U引导油的流动时,挡板构件80的端部812Ua限制油的流动。以此方式,在缺口部812U的端部侧812Ua中,油的运动受到限制,并且油被保留在端部812Ua中。进一步地,油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同时受缺口部812U调节。进一步地,即使当油在端部812Ua之上移动时,其移动被台阶部811L限制,并且油仍然由台阶部811L保留。
以此方式设置的挡板构件80导致含有气泡的油需要花费预定长度的时间来通过液体表面或类似物,并且因此,由从电磁阀50排放的油引起的液体表面上的波纹受到抑制。结果,可以防止在油中的气泡的产生,在液压减震器1中,阻尼力的产生上的延迟被抑制,并且可以产生预定量的阻尼力。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裙形构件612设置在电磁缸体50S中的油的排放点处,并且挡板构件80的缺口部812U安置成包围裙形构件612。因此,挡板构件80靠近裙形构件612设置,并且油可以由缺口部812U保留。此外,挡板构件80由裙形构件612保持,并且相对于电磁缸体50S的位置关系通过裙形构件62被指定。因此,挡板构件80的定位精度提高,并且可以通过挡板构件80可靠地减少气泡。
进一步地,裙形构件612和挡板构件80导致从裙形构件612的缺口部612U侧流出的油被挡板构件80的引导单元812引导,并且因此,油移动至与油表面相反的侧,并且可获得时间,直到油流出至油表面。因此,通过进一步减少气泡获得了协同效应。
此外,流入储存室R的油通过挡板构件80在缺口部812U中的有限的空间中移动。进一步地,由于油与端部812Ua的碰撞,以受限的方式在缺口部812U中移动的油的移动被进一步抑制。此外,在缺口部812U之上进一步朝筒部811侧移动的油的移动在台阶部811L中受到限制。如上所述,在储存室R中,挡板构件80限制油的移动,并且因此油表面的波纹特别地被抑制,并且由波纹导致的气泡的产生也被抑制。
根据本实施例的挡板构件80以如此的方式构造,关于主要在挡板构件80的“外周部分”的油的流动而操作缺口部812U、台阶部811L等,以减少油的气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换言之,缺口部812U和台阶部811L可关于在外管体12的外周和挡板构件80的内周之间的油的流动来操作,来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
图9A和图9B是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挡板构件。
图9A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二挡板构件802,并且图9B显示了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三挡板构件803。
如图9A中所示,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二挡板构件802(缸体间调节单元)是大致环形的构件,并且设置成与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联接。第二挡板构件802包括的筒部821、引导单元822、和槽部823。
筒部821具有大致筒状。筒部821形成为具有与外管体12的外周大致相等的内部直径。此外,筒部821形成为具有比阻尼外壳13的内部直径更小的外部直径。
在引导单元822中,沿筒体轴线方向延伸的凹形部822U在周向上形成为多个(在实施例中为四个)。由凹形部832U形成的开口的宽度设定为比上述流道限制单元60的裙形构件612的外部直径长很多。进一步地,凹形部822U的端部822Ua的宽度朝中心线方向逐渐减小。此外,例如,沿上述的裙形构件612的外部形状形成的端部822Ua具有诸如弧形的弯曲形状。
槽部823形成在筒部821中。槽部823在筒体轴线方向上从第一侧到第二侧弯曲并形成。以此方式,槽部823可具有带有弯曲部的钩形形状,而非直线形状。
由于槽部823形成为具有弯曲部,在例如变形发生在第二挡板构件802的筒体轴线方向上的情况下,通过使定向为朝向穿过筒体轴线方向的方向的表面彼此接触,可以抑制扭曲变形。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三挡板构件803。
如图9B中所示,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三挡板构件803(缸体间调节单元)是大致环形的构件,并且以包围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的方式安装。第三挡板构件803包括筒部831、引导单元832、和槽部833。
第三挡板构件803具有与上述挡板构件80相同的基本结构。筒部831和槽部833分别具有与挡板构件80的筒部811和槽部813相同的基本结构。因此,本文将省略详细描述。
在涉及引导单元832的形状时,第三挡板构件803不同于挡板构件80。换言之,引导单元832具有开口部832H以及缺口部832U,该开口部的内部直径大约等于裙形构件612的外部直径。第三挡板构件803设置成使裙形构件612穿过开口部832H,其由裙形构件612保持,并且安装成使筒部831包围外管体12的外周表面。
此外,缺口部832U形成为沿筒体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周向上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由缺口部832U形成的开口的宽度设定为大致等于开口部832H的内部直径。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根据改进示例的第二挡板构件802和第三挡板构件803中,可以防止经由裙形构件612从电磁阀50排放的油(在油中)中产生气泡。
换言之,在第二挡板构件802的缺口部812U和第三挡板构件803的缺口部832U引导油的流动时,第二挡板构件802的端部812Ua和第三挡板构件803的开口部832H限制了油的流动。以此方式设置的第二挡板构件802和第三挡板构件803致使含气泡的油到达液体表面等使需要花费预定长度的时间,因此抑制了从电磁阀50排出的油在液体表面所引起的波纹。结果,可以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
此外,裙形构件612设置在电磁缸体50S中的油的排放点处,并且第二挡板构件802的缺口部812U和挡板构件803的开口部832H设置成包围裙形构件612。因此,第二挡板构件802和第三挡板构件803靠近裙形构件612设置,并且油可以由缺口部812U和缺口部832U保留。此外,第二挡板构件802和第三挡板构件803由裙形构件612保持,并且相对于电磁缸体50S的位置关系通过裙形构件62被指定。因此,第二挡板构件802和第三挡板构件803的定位精度提高,并且可以通过挡板构件80可靠地减少气泡。
液压减震器1的操作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液压减震器1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液压减震器1在压缩行程期间的操作。
如图2中所示,在压缩冲程期间,当活塞30朝向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侧(图2中的下部侧)移动时,由活塞30的移动施压至第一油室Y1中的油,因此,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增大。
在底部阀40中,阀42设置在阀主体41的第二侧,相比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空间412H中的压力相对较低,因此油通道46由阀42保持关闭。
在活塞30中,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相对高于第二油室Y2中的压力。此时,通过作用在油通道31H上的压力,封闭油通道31H的阀32打开,使得油从第一油室Y1朝向第二油室Y2流动。
进一步地,对应于活塞杆20的体积的油从缸体的开口11H流出,流经连通通道L,并且供应至电磁阀50。
图10A和图10B是说明图,显示了在电磁阀50中的油的流动。
图11是说明图,显示了在储存室R中的油的流动。
如图10A所示,通过连接至连通通道L的吸入口52,电磁阀50接收供给的油。通过吸入口52的油的流动由节流单元V节流,该节流单元形成在阀元件54和阀止动件53之间。此时,在电磁阀50中获得了压缩形程期间的阻尼力。
通过节流单元V移动的油从排放环56朝缸体内部室50R排放。进一步地,油推动打开单向阀机构70的单向阀71,并且通过流道限制单元60的整流构件611和裙形构件612向储存室R流动。
在此处,油被推入裙形构件612,因此,油的流动调节为朝向缸体内部室50R的第一侧。因此,可以抑制油表面的波纹,并且防止气泡的产生。
进一步地,如图11中所示,当被挡板构件80限制时,移动至裙形构件612的缺口部612U之外的油在储存室R中流动。换言之,设置成包围裙形构件612的外周的引导单元812的缺口部812U首先致使油被保留在端部812Ua中,并且油的移动被限制在缺口部812U的端部812Ua侧。进一步地,通过缺口部812U的调节,油在一个方向上流动。以此方式,挡板构件80致使油到达液体表面等需要花费预定长度的时间,并且因此,抑制了从电磁阀50排放的油在液体表面所引起的波纹。结果,可以防止油中的气泡的产生。
接着,将描述在液压减震器1的伸张行程期间的操作。
如图2中所示,当活塞30朝向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侧(图2中的上侧)移动时,第一油室Y1具有负压。因此,储存室R中的油经由凹形部44和空间412H而移动通过底部阀40的油通道46,开启封闭油通道46的阀42,并且流入第一油室Y1。从储存室R流向第一油室Y1的油的流动被底部阀40的油通道46和阀42节流,从而在液压减震器1的伸张行程期间获得了阻尼力。
活塞30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二端部侧的移动致使第二油室Y2中的压力升高,使得油从缸体开口11H流出,流经连通通道L,并且被供应至电磁阀50。此后,电磁阀50中的油的流动如参照图10A、10B和11所述,使得伸张行程期间在电磁阀50中获得了阻尼力。进一步地,抑制了从电磁阀50排放的油中的气泡。
如图10B中所示,在伸张行程期间,如上所述,当油从储存室R朝第一油室Y1流动时,液面降低。
液面的降低不仅由伸张行程引发,也还由诸如液压减震器1的竖直移动的另一因素引发。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储存室R的中液面的降低可导致在液体表面附近出现大量气泡,并且储存室R中的空气流入电磁阀50的节流单元V。
相比而言,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由于设置了单向阀机构70,诸如空气的流体被抑制进入缸体内部室50R的背侧。例如,可以防止空气与从节流单元V排放的油混合,并且防止含有大气泡的油供应向底部阀40侧。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被应用至的液压减震器1中,流道限制单元60、单向阀机构70、和挡板构件80被布置在电磁阀50的排放点处,因此防止含有大气泡的油从电磁阀50的排放点附近扩散,并且油的气泡被抑制。
此外,流道限制单元60的整流构件611和裙形构件612,以及单向阀机构70全部由电磁阀50的电磁缸体50S保持。进一步地,挡板构件80也通过裙形构件612而由电磁缸体50S保持。以此方法,流道限制单元60、单向阀机构70、和挡板构件80全部由电磁缸体50S保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构件相对于电磁阀50的排放点的位置关系被直接确定,并且因此改善了定位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可以改善组装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防止了在油中产生气泡,流道限制单元60、单向阀机构70和挡板构件80并非全部必须同时安置。例如,仅流道限制单元60等可设置在电磁阀50的排放点处,以及仅这些构件中的某些,诸如流道限制单元60和挡板构件80,可组合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由各具有筒状的缸体11、外管体12和阻尼外壳13构成的所谓的三重管结构形成了油室(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腔Y2)、储存室R和连通通道L。然而,各组件并非必须由三重管结构形成。例如,通过使用由缸体11和阻尼外壳13构成的所谓双管结构,可设置对应于根据本实施例的连通通道L的油的附加路径。在此情况下,油流过的管状管道附加地设置在缸体11中并且该管道用于连通缸体11中的油室与电磁阀50的吸入口52。即使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由电磁阀50保持的抑制单元来减少气泡,该抑制单元位于电磁阀50和储存室R之间的油的排放点处。
例如,在电磁阀中,抑制单元可设置在缸体的轴向方向上不同于相对于油流入电磁阀的入口的油被电磁阀阻碍的出口的位置处。即使在此情况下,上述的流道限制单元60、单向阀机构70和挡板构件80可设置成匹配电磁缸体的油的排放点。
Claims (11)
1.一种压力减震器,包括:
第一缸体,该第一缸体容纳液体;
第二缸体,该第二缸体安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外部,以与所述第一缸体一起形成液体储存单元,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聚集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
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缸体内沿轴向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一缸体内的空间分隔为容纳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
节流机构,该节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侧部,并且包括减小所述液体的流道横截面的节流单元,以当所述液体通过所述节流单元时,将从所述第一缸体吸入的所述液体朝向所述液体储存单元排放;以及
抑制单元,该抑制单元由所述节流机构保持在所述节流机构和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之间的液体排放点处,以抑制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所述液体中的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其中,
所述抑制单元包括限制单元,该限制单元限制从所述节流机构排放的所述液体的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其中,
所述限制单元为环状构件,该环状构件设置成包围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排放点的周围,并且该环状构件具有流出部,该流出部使所述液体沿所述环状构件的周向从所述限制单元的一部分流出。
4.一种压力减震器,包括:
第一缸体,该第一缸体容纳液体;
第二缸体,该第二缸体安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外部,以与所述第一缸体一起形成液体储存单元,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聚集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
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缸体内沿轴向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一缸体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容纳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
节流机构,该节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侧部,并且包括减小所述液体的流道横截面的节流单元,以当所述液体通过所述节流单元时,将从所述第一缸体吸入的所述液体朝向所述液体储存单元排放;以及
缸体间调节单元,该缸体间调节单元安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并且由所述节流机构保持在所述节流机构和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之间的液体排放点处,以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调节所述排放的液体沿一个方向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其中,
所述缸体间调节单元包括插入构件,该插入构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外周部的环形的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插入构件形成有缺口部,该缺口部从所述第二缸体的沿轴向方向的第一端部侧朝向第二端部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其中,
凹形部形成在位于从所述缺口部上的第二端部侧的末端延续的位置处,并且该凹形部设置在所述插入构件的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上中至少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其中,
所述插入构件具有槽部,该槽部使所述插入构件在所述第二缸体的周向上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其中,
所述插入构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所述第一缸体侧从内周部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其中,
所述插入构件具有周向表面,该周向表面设置在沿轴向方向位于所述缺口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上,并且该周向表面面向所述周向。
10.一种压力减震器,包括:
第一缸体,该第一缸体容纳液体;
第二缸体,该第二缸体安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外部,以与所述第一缸体一起形成,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聚集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
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缸体内移动,以将所述第一缸体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容纳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
节流机构,节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侧部,并且包括减小所述液体的流道横截面的节流单元,以当所述液体通过所述节流单元时,将从所述第一缸体吸入的所述液体朝向所述液体储存单元排放;以及
容差限制单元,该容差限制单元由所述节流机构保持在所述节流机构和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之间的液体排放点处,以允许流体从所述节流单元朝向所述液体储存单元流动,并且限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朝向所述节流单元流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其中,
所述容差限制单元设置在所述节流单元和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之间,并且通过所述流体从所述节流单元朝向所述液体储存单元的流动而弹性地变形以允许流动,并且通过抵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液体储存单元朝向所述节流单元的流动来限制所述流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74951 | 2013-03-29 | ||
JP2013074951A JP5519821B1 (ja) | 2013-03-29 | 2013-03-29 | 圧力緩衝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4914A true CN104074914A (zh) | 2014-10-01 |
CN104074914B CN104074914B (zh) | 2017-07-21 |
Family
ID=5103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88883.3A Active CN104074914B (zh) | 2013-03-29 | 2013-08-30 | 压力减震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88877B2 (zh) |
JP (1) | JP5519821B1 (zh) |
CN (1) | CN104074914B (zh) |
DE (1) | DE102013109372B4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5163A (zh) * | 2014-11-24 | 2015-03-25 | 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
CN107152491A (zh) * | 2017-05-17 | 2017-09-12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 |
CN111379757A (zh) * | 2018-12-31 | 2020-07-07 | 重庆海峻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座 |
CN114645920A (zh) * | 2020-12-21 | 2022-06-2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阻尼器、减振器和汽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825156A1 (en) | 2013-04-23 | 2021-05-26 | ClearMotion, Inc. | Active suspension with structural actuator |
JP6410502B2 (ja) * | 2014-07-16 | 2018-10-2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JP6391363B2 (ja) * | 2014-08-25 | 2018-09-19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圧力緩衝装置 |
JP6482929B2 (ja) * | 2015-03-31 | 2019-03-13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緩衝器 |
JP6496592B2 (ja) * | 2015-03-31 | 2019-04-03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緩衝器 |
JP6491525B2 (ja) * | 2015-04-20 | 2019-03-27 | Kyb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US10876589B2 (en) * | 2015-08-31 | 2020-12-29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Shock absorber |
US11007834B2 (en) | 2016-12-15 | 2021-05-18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Baffle tube for dampe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valve |
IT201700006900A1 (it) * | 2017-01-23 | 2018-07-23 | Sistemi Sospensioni Spa | Attuatore lineare idraulico con sistema di bloccaggio atto a bloccare il movimento di compressione dell'attuatore. |
JP6216899B1 (ja) * | 2017-03-03 | 2017-10-18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圧力緩衝装置 |
US10987988B2 (en) | 2017-06-28 | 2021-04-27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Damper with volume reducing insert |
US10704641B2 (en) | 2017-12-15 | 2020-07-07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Baffle for dampe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valve |
US11156261B2 (en) | 2018-12-28 | 2021-10-26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Damper with multiple external control valves |
US11143260B2 (en) * | 2018-12-28 | 2021-10-12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Damper with single external control valve |
CN109695654A (zh) * | 2019-02-11 | 2019-04-30 |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减振器互通平稳机构 |
US10837515B2 (en) | 2019-02-11 | 2020-11-17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Damper baffle tube with elastomeric skirt |
US11118649B2 (en) | 2019-07-01 | 2021-09-14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Damper with side collector and external control valves |
US11248677B2 (en) | 2019-07-18 | 2022-02-15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Pre-assembled piston accumulator insert device |
US11635122B2 (en) | 2019-07-18 | 2023-04-25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Intake device for a damper having a side collector |
DE102020106268B3 (de) * | 2020-03-09 | 2021-06-1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toßdämpfer und Stoßdämpferanordnung |
JP7320481B2 (ja) * | 2020-09-24 | 2023-08-03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WO2023002499A1 (en) * | 2021-07-23 | 2023-01-26 |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 Rebound stopper for a suspension assembly of a vehicle |
US11781611B2 (en) | 2021-11-23 | 2023-10-10 | DRiV Automotive Inc. | Damper with compression damping force range increas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01820A (en) * | 1996-01-25 | 1999-05-11 | Tokico Ltd.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US6155391A (en) * | 1998-03-31 | 2000-12-05 | Tokico Ltd.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of a dumping force adjustable type |
CN201013823Y (zh) * | 2006-12-31 | 2008-01-30 | 宁波博雅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 带浮动活塞的筒式液压减震器 |
CN102434618A (zh) * | 2010-09-29 | 2012-05-02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缓冲器 |
CN202646506U (zh) * | 2012-04-09 | 2013-01-02 | 孔亮 | 一种抗空程液压阻尼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36901A (en) | 1945-09-13 | 1948-03-02 | Gen Motors Corp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US2672952A (en) | 1948-11-20 | 1954-03-23 | Armstrong S Patents Company Lt | Telescopic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GB809896A (en) | 1957-06-24 | 1959-03-04 | Woodhead Monroe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s |
US3225870A (en) | 1963-10-21 | 1965-12-28 | Oldberg Mfg Company | Shock absorber baffle means |
US5163706A (en) | 1991-04-24 | 1992-11-1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Electro-hydraulic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ssembly for a hydraulic damper |
JP4055023B2 (ja) * | 1997-09-24 | 2008-03-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
JP2007010010A (ja) * | 2005-06-29 | 2007-01-18 | Showa Corp |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
US7950506B2 (en) | 2007-07-31 | 2011-05-31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Semi third tube design |
JP5387841B2 (ja) * | 2009-09-30 | 2014-01-15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
JP5707780B2 (ja) | 2010-08-25 | 2015-04-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分析装置 |
JP5626638B2 (ja) | 2010-09-29 | 2014-11-1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JP5708922B2 (ja) * | 2011-03-31 | 2015-04-30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JP5769522B2 (ja) * | 2011-06-30 | 2015-08-26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JP5863566B2 (ja) * | 2012-05-23 | 2016-02-16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油圧緩衝器 |
-
2013
- 2013-03-29 JP JP2013074951A patent/JP5519821B1/ja active Active
- 2013-08-28 US US14/012,358 patent/US93888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8-29 DE DE102013109372.8A patent/DE102013109372B4/de active Active
- 2013-08-30 CN CN201310388883.3A patent/CN1040749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01820A (en) * | 1996-01-25 | 1999-05-11 | Tokico Ltd.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US6155391A (en) * | 1998-03-31 | 2000-12-05 | Tokico Ltd.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of a dumping force adjustable type |
CN201013823Y (zh) * | 2006-12-31 | 2008-01-30 | 宁波博雅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 带浮动活塞的筒式液压减震器 |
CN102434618A (zh) * | 2010-09-29 | 2012-05-02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缓冲器 |
CN202646506U (zh) * | 2012-04-09 | 2013-01-02 | 孔亮 | 一种抗空程液压阻尼器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5163A (zh) * | 2014-11-24 | 2015-03-25 | 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
CN107152491A (zh) * | 2017-05-17 | 2017-09-12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 |
CN107152491B (zh) * | 2017-05-17 | 2019-06-28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 |
CN111379757A (zh) * | 2018-12-31 | 2020-07-07 | 重庆海峻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座 |
CN114645920A (zh) * | 2020-12-21 | 2022-06-2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阻尼器、减振器和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3109372B4 (de) | 2022-08-25 |
DE102013109372A1 (de) | 2014-10-02 |
CN104074914B (zh) | 2017-07-21 |
US20140291089A1 (en) | 2014-10-02 |
JP5519821B1 (ja) | 2014-06-11 |
US9388877B2 (en) | 2016-07-12 |
JP2014199110A (ja) | 2014-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4914A (zh) | 压力减震器 | |
CN105102847B (zh) | 针对电控阀应用的杆引导安排 | |
US20230174189A1 (en) | Compression sensitive suspension dampening | |
CN102297227B (zh) | 具有无级半主动阀的减振器 | |
CN102261419B (zh) | 缓冲器 | |
US20180320751A1 (en) | Cylinder device | |
US11668366B2 (en) |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 |
CN105051400B (zh) | 带有面密封和卸压端口的双位阀 | |
US9533538B2 (en) | Low pressure high compression damping monotube shock absorber | |
JPWO2017047661A1 (ja) | 緩衝器 | |
CN103104649B (zh) | 缓冲器 | |
US20210088096A1 (en) | Shock Absorber Base Valve Assembly | |
US20120292143A1 (en) |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With Annular Valve | |
US11007834B2 (en) | Baffle tube for dampe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valve | |
US20140353938A1 (en) | Damper assembly with monotube and dynamic compression valv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 |
WO2018112375A1 (en) | Baffle tube for dampe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valve | |
JP6646502B2 (ja) | 懸架装置 | |
US11898615B2 (en) | Cylinder apparatus | |
JP2005201345A (ja) | 自動二輪車等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US11536345B2 (en) | Valve seat member,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 |
CN105102851A (zh) |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 |
JP2020143679A (ja) | 緩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7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