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0366B - 高密度织物 - Google Patents

高密度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0366B
CN104060366B CN201410108888.0A CN201410108888A CN104060366B CN 104060366 B CN104060366 B CN 104060366B CN 201410108888 A CN201410108888 A CN 201410108888A CN 104060366 B CN104060366 B CN 104060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warp thread
fiber
yarn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88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0366A (zh
Inventor
奥野登起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4060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0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0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0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宽度方向的品质均匀的高密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特征在于,其是经纱和纬纱由纤度210~750dtex的合成纤维复丝纱构成、且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2500的范围的平纹组织的织物,该织物端部的经纱方向的外扩率为0~1.5。

Description

高密度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织物,更详细而言,涉及适合于气囊用途的高品质的高密度织物以及稳定地制作该织物的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缓和车辆的事故中对人体的冲击,正在推进对汽车等车辆装配气囊。作为在撞击时因气体等而膨胀从而吸收缓和对人体的冲击的气囊,除了驾驶座用和副驾驶座用气囊之外,侧面用的帘式气囊、侧气囊、或者膝部用气囊、汽车座椅间气囊、后视窗用帘式气囊、后部座椅的安全带气囊等逐渐被实用化。进而,为了保护步行者,正在研究装配以向车辆外侧膨胀的方式装配的气囊等各种气囊。
由于该气囊用织物是安全部件,因此要求构成气囊的织物的品质高度均匀、没有缺陷,以使万一发生事故时,气囊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另外,近年来,随着新兴国家的汽车社会的到来,装配气囊的需求逐渐增加,重要的是确保其安全性且成本低、品质稳定。
一直以来,气囊采取将平纹织物缝制成袋状而制作气囊的生产方式、在织机的阶段制成袋织物结构而制作气囊的生产方式。此处,在织造平纹织物、袋织物时,该织物没有缺陷、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密度不会变化、进而在功能方面来看织物的强度和透气度在任何部位都均匀对于维持作为安全部件的气囊的品质而言是重要的。另外,缺陷少、能够稳定生产还会带来低成本且高品质的气囊用织物。
尤其是,在织造气囊用织物之类的高密度平纹织物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尤其是织物两端的织边部的经纱产生松弛,所织造的织物的织边部与其中央部的密度、透气度不同;由于织边部的松弛而导致织机的织造性变差,因此要求在品质上、生产上进行改善。另外,随着织机的高速化、宽幅化,两端的织边部的松弛对织造性造成的影响变大,想要改良生产效率时,如果不改善织边部松弛,则大多产生织机的停止、织物品质的不均匀等各种不良情况。
截止至今,提出了稳定地制作高品质的气囊用织物的织造方法,对经纱进行钻研,提出了例如通过使织物织边部的经纱纤度、纱种类不同,从而使织物的宽度方向的品质均匀的方法,但其对于解决织边部的经纱的松弛而言不能说是充分的(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和2)。另外,还提出了改变织物织边部的织造组织的方法,但改变组织并不简单,效果也小(参照下述专利文献3)。进而,还提出了通过加工方法来解决织物的织边部的松弛的方法(参照下述专利文献4),但对于织边部产生褶皱等而言,至今为止的技术并不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362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025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12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768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气囊用的高密度织物,其目的在于提供宽度方向的品质均匀的高密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根数的、纤度相对于地部的经纱纤度在特定范围内的纤维来作为高密度织物的织边部的加固线,并使织造时的经纱张力在某个特定范围内,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气囊用织物,从而基于该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经纱和纬纱由纤度210~750dtex的合成纤维复丝纱构成、且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2500的范围的平纹组织的织物,该织物端部的经纱方向的外扩率为0~1.5。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中央部与端部的经纱密度差为2.0根/2.54cm以下。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织边部,左右的两织边部分别使用2~24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3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加固线。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织边部,左右的两织边部分别使用2~10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3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纱罗纱。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宽度为2.0m以上。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纱断面系数为1.5~4.0的范围。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选自聚酰胺系连续纤维和聚酯系连续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8)根据上述(7)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聚酰胺系连续纤维和聚酯系连续纤维为选自聚酰胺6连续纤维、聚酰胺66连续纤维、聚酰胺46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连续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连续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9)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中的经纱张力为0.20cN/dtex~0.45cN/dtex。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中的经纱的入筘根数为1根/筘齿。
(11)根据上述(9)或(10)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至少包括下述(A)和(B)的条件:
(A)使用纬纱为单色用或双色用的喷水织机。
(B)以500rpm以上的织机转速进行织造。
(12)一种气囊,其至少一部分使用了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和利用本发明的织造方法制作的高密度织物与通过现有制法得到的织物相比,会成为织物宽度方向的织造密度、透气度等性能均匀的织物。另外,由于织边部的经纱松弛的发生也少、织造性也良好,因此还能够充分应对织机的高速化、宽幅化。因此,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能够实现2m以上的织物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中,外扩率是用于评价织物的褶皱、织物的松弛的特性,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定。对于在水平平面上铺展的织物,在经纱方向上隔着500mm的间隔,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画2根线,接着,以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成为15mm的间隔的方式沿着经纱方向从织物端向中央画几条线,沿线切取15mm宽×500mm长的短条状的织物。将使该短条笔直地放置时的长度记为L时,外扩率(F)用下述式表示。
F(%)=(|L-500|/500)×100
测定为左右的端部各连续测定10处,将该操作在经纱方向上重复5次,将所得100处的值进行平均。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外扩率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通过使外扩率不超过1.5%,在作为气囊而进行制品化时,透气度的偏差少,因此气囊展开时的人体、头部的冲击吸收性可如所设计那样地实现,伴随安全上的危险的可能性受到抑制。外扩率越小越优选。
为了降低外扩率,例如,通过使用特定根数的、纤度相对于地部的经纱纤度在特定范围内的纤维来作为高密度织物的织边部的加固线,并使织造时的经纱张力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于减轻织边部的松弛而言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中,织物的端部的经纱密度与中央部的经纱密度之差优选为2.0根/2.54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根/2.54cm以下,特别优选为1.0根/2.54cm以下。织物的端部与中央部的经纱密度差超过2.0根/2.54cm时,织物的宽度方向的透气度不一致,有时与上述同样地成为宽度方向的冲击吸收性不一致的气囊。此处的织物端部是指距织边部向内侧20cm的位置。最优选织物的端部的经纱密度与中央部的经纱密度没有差异。
关于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优选的是,在没有硅等涂布剂的状态下,平均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40~260g/m2。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为140g/m2以上时,制成气囊时满足耐受高压展开的机械物性。本发明中,平均单位面积的重量为260g/m2以下的轻量织物对于制成气囊的情况而言是优选的。平均单位面积的重量更优选为150~210g/m2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优选为2000~2500的值。下限进一步优选为2100以上、特别优选为2200以上。另外,上限进一步优选为2400以下、特别优选为2300以下。通过使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以上,成为低透气,通过为2500以下,织物不会变得刚直,具有柔软性。需要说明的是,布面覆盖系数用 来表示,密度是测定织物中央部的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来计算布面覆盖系数。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宽度对于织造和加工中的生产率良好的宽幅织物而言是有利的,优选为与以往相比织物宽度成为宽幅的2.0m以上,更优选为2.5m以上。另一方面,在织机设备的构造方面、经济方面来看,织造宽度存在上限,现状下优选为4.0m以下。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拉伸强度在经纱纬纱上均优选为500~900N/cm。织物的拉伸强度为500N/cm以上时,有助于耐受高压气体展开的耐爆裂(burst)性。关于织物的拉伸强度,从构成的织造纱的强度和织造密度来看,在低纤度织物的情况下,900N/cm为上限。织物的拉伸强度更优选为600~900N/cm。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透气度在宽度方向上的偏差少则较好,通过使透气度在宽度方向上的偏差小,在制成气囊制品时,能够抑制在展开时的人体、头部的冲击吸收性发生变化从而伴随有安全方面的危险的可能性。透气度在宽度方向上的偏差少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由合成纤维构成。作为合成纤维优选为复丝纱,优选为聚酰胺、聚酯的连续纤维。特别优选为聚酰胺纤维,可列举出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聚酰胺4·6、由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构成的纤维。其中,作为聚酰胺6·6纤维,优选主要由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构成。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是指由100%的己二胺和己二酸构成的、熔点为250℃以上的聚酰胺纤维。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纤维也可以是由在熔点不小于250℃的范围内使聚酰胺6、聚酰胺6·I、聚酰胺6·10、聚酰胺6·T等与聚己二酰己二胺进行共聚或共混而成的聚合物所构成的纤维。
本发明中的聚酰胺织物的油剂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01~2.0重量%。更优选为0.05~1.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0.7重量%。此处提及的油剂成分是指用有机溶剂己烷从织物中提取出的成分,是提取物的重量相对于聚酰胺织物的重量的百分率。油剂成分的含量为0.01重量%以上时,能够维持、提高织物的撕裂强度。尤其是,表面活性剂成分有助于聚酰胺纤维的环状单聚体的渗出,在聚酰胺纤维的表面,环状单聚体与油剂成分成为一体而适度促进纤维彼此的滑动,有助于维持、提高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即,作为气囊织物,能够期待展开时的气体耐压性的提高,因此有助于防止展开时的爆裂。另一方面,使油剂成分在织物中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下,由赋予量和精练去除量控制含量,能够适当地维持织物中的织造纱的拔丝抵抗。另外,为了使织物在燃烧性试验(FMVSS302)中合格,可以控制其不含过量的油剂成分。这些油剂成分是来源于在纤维制造工序、织造加工工序中所赋予的工序油剂而残留的。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以外,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所述纤维可以包含用于改善原纱的制造工序、加工工序的生产率或者特性而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使用包含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平滑剂、抗静电剂、增塑剂、增稠剂、颜料、阻燃剂等的原纱作为织造纱。
构成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纱断面系数优选为1.5~4.0。小于1.5时,构成织物的纱与纱之间容易形成间隙,形成透气度差的织物。另外,大于4.0时,纱变得过于扁平,作为其原因,可以认为是织造时的经纱张力过高、过度的轧光处理等,其结果,纱容易产生起毛。进而,织物自身变得过薄,透气性差或撕裂抵抗变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纱断面系数的定义和测定方法见后述。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纤度优选为210~750dtex。作为所使用的原纱的总纤度,优选为200~720dtex。原纱总纤度为200dtex以上时,会满足耐受高压展开的机械物性。另外,原纱纤度为720dtex以下时,会成为轻量且收纳性良好的织物,并且还有助于初期拘束性。原纱总纤度更优选为200~490dtex,对于喷水织机、喷气织机等那样地利用水、压缩空气的力量使纬纱行进的类型的织机而言,特别容易应对高速化。需要说明的是,在织物加工的过程中,通常由于热收缩而使构成织物的织造纱的总纤度呈现比原纱的总纤度略大的值。
用于织造织物的原纱的拉伸强度优选为9.8~11.5cN/dtex。原纱拉伸强度为9.8cN/dtex以上且越大则织物的拉伸强度越大。能够获得适合于织造的稳定品质的原纱的原纱拉伸强度的上限为11.5cN/dtex。
从织物加工的过程中的热收缩的关系来看,原纱的沸水收缩率优选为5~12%。原纱的沸水收缩率为5%以上时,通过在热收缩加工时进行紧张处理,会抑制织造纱弯曲,有助于抑制织物的特定负载伸长率。沸水收缩率过低时,织造时的织造纱的弯曲会直接反映在织物中,因此无法抑制织物的特定负载伸长率。实质上的原纱的沸水收缩率的上限为12%。
本发明中使用的加固线是在织物的两端的织边部使用的、用于减轻织物织边部的松弛的纱。所使用的加固线的纤度相对于地部的经纱纤度优选为3~30%。进一步优选为4~15%,特别优选为4.5~10%。原材料是尼龙66纤维、尼龙6纤维、聚酯纤维等,没有特别限定,但考虑到再利用性等时,优选与经纱、纬纱使用相同的原材料。
另外,加固线的纤度优选为16~110dtex,进一步优选为22~67dtex,特别优选为22~33dtex。加固线的根数优选为2~24根,左右的织边部优选使用相同根数,但一侧的织边部的松弛不能解决时,也可以使用左右不等的根数。对于单侧,进一步优选为2~8根,特别优选为4~6根。加固线可以为单丝纱也可以为复丝纱,在33dtex以下的情况下,单丝纱在强度方面是适合的。进而,可以为生丝,也可以为实施了假捻加工、卷曲加工等的纱,还可以为短纤纱,也可以将它们组合来使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纱罗纱是指在织物的左右的最外端部系紧以使织物织边部不会松弛的纱,一般来说,在单侧使用2根~10根,优选为2根~4根,进一步优选为2根纱,用旋转式或左右交互地更换纱的纱罗(leno)式等一边把持住每1根纬纱一边将其织制到织物中。纱罗式中,在单侧不仅使用1组是有效的,使用多组纱罗来系紧织边部也是有效的。
在织造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时,可以使用全幅边撑。尤其是在宽幅织造中,使织物全幅通过摩擦而固定于边撑,尤其是对减轻端部的织边松弛、织造收缩而言是有效的。全幅边撑中使用的纺锤有尼龙树脂制、黄铜制等,其表面形状优选为平滑的形状、切出螺旋状沟槽的形状、赋予了细小凹凸的形状等。
在织造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时,织造时的经纱张力优选为0.20~0.45cN/dtex。更优选为0.24~0.40cN/dtex、进一步优选为0.29~0.36cN/dtex。经纱张力低于0.20cN/dtex时,在织造高密度织物时,织边部的经纱会趋向松弛,容易变得无法完全地将该松弛伸展开、产生纬纱挂于经纱等在织造时使织机停止的因素。另外,经纱张力超过0.45cN/dtex时,对经纱施加的力过大而变得容易发生起毛,织造性、织物品质降低。
在织造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时,经纱的入筘根数(平均1筘齿的经纱根数)可以为2根/筘齿,优选为1根/筘齿。另外,在织边部可以将经纱、加固线以2根/筘齿、高于此的根数进行入筘,将入筘根数进行组合对于减轻织物织边部的松弛而言也是有效的。因此,此处提及的“经纱的入筘根数”不包括仅针对织物织边部的入筘根数。
在织造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时,可以在准备经纱的阶段或者在织机上对经纱等赋予用于提高集束性、提高平滑性的油剂成分、蜡成分。此处所赋予的油剂、蜡成分最终可以包含在气囊用织物中。另外,为了防止织造时的起毛、经纱断裂,也可以实施上浆(sizing)。其中,最优选的是,不对原纱赋予任何制剂地以不上浆、无油·无蜡的方式卷取在织机织轴上。
在织造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时,所使用的织机优选为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织机、多相织机等,可以使用它们来制作织物。尤其是,从高速化、宽幅化或者机械价格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喷水织机。对于喷水织机而言,如果是将纬纱用1个喷嘴进行喂纬的单色用类型,则也可以减小经纱的开口量,能够进一步高速化,另外,如果是将纬纱用2个喷嘴进行喂纬的双色用类型,则也能够缓和在更换纬纱有边经轴时的内外层的纱收缩差而制造宽度变动少的织物。进而,关于织机的转速,只要是织机宽度为1.5m~3m左右的近年来的喷水织机,如果机械刚性也得以提高、振动也少,则以500rpm以上进行织造从生产效率方面来看是优选的。
作为织物组织,使用了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将组织混合而成的织物、多轴组织等组织,在它们之中,尤其是从机械特性优异、另外质地薄的方面出发,优选为平纹组织。
可以为了去除过量的油剂成分、脏污而对所织造的织物进行精练清洗。精练工序中,利用温水浴进行碱清洗、表面活性剂清洗,也可以不进行精练地精加工成织物。对于喷水织机而言,油剂成分大致脱落,能够将油剂成分附着量变得适度的织物不进行精练地精加工成织物,也具有经济性。最终,优选的是,织物中含有以平滑剂、抗静电剂作为主成分的整经油剂、织造工序油剂来作为油剂成分。精练工序中,优选选择适度的精练温度或者不实施精练,根据织造纱原纱的性状、尤其是收缩率来选择适当的条件即可。
接着,将织物干燥并进行热固定,从而可以精加工成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织物的干燥和热固定中,关于织物宽度和经纱方向的喂入,优选分别控制收缩量、张力。例如,优选的是,使用拉幅式干燥机等,选择加热处理的温度,一边进行加热处理一边不放任收缩地施加张力来进行加工。进一步优选在加热处理后边施加张力边急速冷却。
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也可以不涂布树脂、弹性体地用于气囊。另外,可以对该织物实施轧光加工,需要注意不要招致撕裂强度的降低,优选不实施轧光加工地使用。进而,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也可以涂布树脂、弹性体后用于气囊。涂布量优选为5~35g/m3左右的轻量涂布,能够通过轻量涂布而得到非透气性。实施涂布时,透气度变得极低,但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涂布前的织物、织造方法,在涂布时不会产生经向褶皱缺陷、宽度变动也少,能够生产良好的气囊用织物。
使用了本发明的高密度织物的气囊用织物通过进行裁切缝制而可以适用于驾驶座用气囊、副驾驶座用气囊、后部座椅用气囊、侧面用气囊、膝部用气囊、汽车座椅间气囊、侧面用帘式状气囊、后视窗用帘式气囊、步行者保护气囊等。对于这些气囊而言,可以使气体发生器安装口、通风孔部分等所使用的增强布或用于限制气囊展开形状的部件为与该气囊用织物相同的织物。另外,在缝制气囊时,使用通过冲孔、熔断或裁切而形成的1片或多片所述气囊用织物,缝制其周边部,从而可以形成气囊,进而可以形成周边部的缝制由一重或双重缝制等构成的气囊。
另外,将对上述气囊用的织物进行裁切缝制而成的气囊与使用了火药、喷气燃料的气体发生器进行组合,能够制作气囊模块。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高密度织物的特性评价等,按照下述的方法来实施。
(1)总纤度:基于JIS-L1013:2010、8.3.1公量纤度而求出。
(2)织造密度:基于JIS-Ll096:2010、附件11-A而求出。
纬纱密度共测定5处:距两端的织边部分别向内侧20cm处的2个点、宽度中央的1个点、宽度中央点与各个20cm内侧点之间的中间点这2个点,使用它们的平均值。
经纱密度的中央部为织物中央部5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端部测定距两端的织边部分别向内侧20cm处的2个点,对其测定5处,取所有测定值的平均值。
(3)织物织边部品质:5名进行了3年以上气囊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将织物放置在检验台上进行目视判定,针对织物最外部的纱罗纱、加固线的组织状态和织边部的松弛状态,以下述的5个水平进行评级,算出5人的平均值。评级为3级以上时记为合格。
5:在织物的织边部,纱罗纱、加固线稳固地进行组织,未观察到织边部的松弛(外扩)。
4:纱罗纱、加固线大致紧密地组织,轻微观察到织边部的松弛(外扩)的状态。
3:相邻的纱罗纱、加固线以最大计为1mm以内进行组织,大致观察到织边部的松弛(外扩)的状态。
2:相邻的纱罗纱、加固线以最大计为1~2mm以内进行组织,织边部存在松弛(外扩)的状态。
1:相邻的纱罗纱、加固线以最大计大于2mm的远离状态进行组织,明显观察到织边部的松弛(外扩)的状态。
(4)织造性:调查了织造50m的织物时的织机的停止次数。其中,停止次数仅针对由经纱松弛、经纱起毛引起的次数进行计数。将停止次数换算成平均1小时,2次以下时记为良好合格(○),3~5次记为合格(△)、6次以上记为不合格(×)。需要说明的是,处于经纱起毛或经纱松弛严重、无法继续织造的状态时也记为(×)。
(5)透气度(动态透气度):使用基于ASTM-D6476的TEXTEST公司制造的FX3350,利用填充压力300kPa、填充容量400cc实施测定,测定了50kPa时的透气度。
在织物的中央部测定5处,将它们的平均值记为中央部的透气度,在距两端的织边部分别向内侧20cm处的2个点共测定5处,将它们的平均值记为端部的透气度。关于透气度的绝对值,将500mm/s以下的情况判断为良好,关于透气度偏差,将中央部与端部之差为100mm/s以下的情况判断为良好。
(6)透气度(静态透气度):使用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的渗透仪(PERMEAMETER),测定500Pa时的透气度。
在织物的中央部测定5处,将它们的平均值记为中央部的透气度,在距两端的织边部向内侧20cm处的2个点共测定5处,将它们的平均值记为端部的透气度。关于透气度的绝对值,将3.0L/dm2/分钟以下的情况判断为良好,关于透气度偏差,将中央部与端部之差为1.0L/dm2/分钟以下的情况判断为良好。
(7)纱断面系数:其是针对形成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断面来表示纵向的长度(Ll)与横向的长度(L2)之比(Ll/L2)的参数。测定部位为:宽度方向上距两端分别向内侧20cm处的2个点、宽度中央的1个点、宽度中央点与各个内侧20cm点的中间点处的2个点,使用共计5处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这5处选择在经纱方向上分别隔开20cm左右的间隔的部位。
(8)织物的硬挺度(A法45°悬臂):基于JIS-L-1096:2010、8.19.1A法45°悬臂法进行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示出各实施例所得的高密度织物的评价结果的表1中,“织边部纱的纤度比例%(织边部纱的纤度/地部的经纱纤度)”是指,例如在地部的经纱纤度为470dtex、加固线为67dtex和33dtex这两种、纱罗纱使用22dtex的情况下(与使用根数无关),“织边部纱的纤度比例%(加固线纤度/地部的经纱纤度)最大”为(67/470)×100=14.3%、“织边部纱的纤度比例%(织边部纱的纤度/地部的经纱纤度)最小”为(22/470)×100=4.7%。需要说明的是,织边部纱是以加固线和纱罗纱的总称的形式来表达的。
[实施例1]
将对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进行熔融纺纱并热拉伸而得到的强度8cN/dtex的纤维用作织物的经纱和纬纱。该纤维的纤度为470dtex、单纱为136根、沸水收缩率为7.0%,水浸法的交织数为10个/m。经纱以无捻无糊的方式实施整经,制作经纱根数为4382根的经纱织轴。织边部的加固线根数为单侧4根、两侧8根,加固线的纤度均为22dtex,纱罗纱根数为单侧2根,纤度为22dtex,用于两侧。另外,使用尼龙树脂制且表面均匀致密地附有0.5mm直径的凸状的纺锤的全幅边撑,经纱的入筘根数(平均1筘齿的经纱根数)为1根/筘齿。
织机使用喷水织机,以经纱张力达到0.32cN/dtex的方式进行设定,织机转速为700rpm,纬纱使用与经纱相同的纱,实施织造。接着,将所得坯布进行水洗,连续通入干燥筒,进而实施热轧光。热轧光条件为以金属辊温度160℃、压力490N/cm进行处理。关于轧光辊,上部的加热用金属辊的直径为12cm、下部的辊是具有纸表面的24cm直径辊,表面速度为上下相同。
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外扩率良好,为0.5%,织物的经纱密度差也小至1.0根/2.54cm,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造性也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2]
除了使织机上的经纱张力为0.21cN/dtex、使加固线的纤度为33dtex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而得到坯布。对所织造的坯布进行水洗并通过干燥筒后,不通过热轧光工序地进行热定形,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织物。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外扩率良好、为0.6,织物的经纱密度差小至0.9根/2.54cm,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造性也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3]
使织机上的经纱张力为0.38cN/dtex,关于加固线的纤度,在单侧的织边部为从中央朝向端部是67dtex的4根、22dtex的4根,在另一侧的织边部为22dtex的8根,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而得到坯布。对所织造的坯布进行水洗并通过干燥筒,得到织物。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外扩率良好、为0.7,织物的经纱密度差小至1.0根/2.54cm,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造性也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4]
使经纱根数为4634根,加固线的根数为单侧8根、两侧16本,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而得到坯布。对所得坯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织物。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外扩率良好、为0.5,织物的经纱密度差小至1.2根/2.54cm,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造性也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5]
使经纱根数为3938根,经纱张力为0.26cN/dtex、加固线的纤度为33dtex,单侧为8根、两侧为16根,经纱的入筘根数为2根/筘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织造而得到坯布。对所得坯布进行水洗并用干燥筒进行处理,接着实施基于热定形的处理,得到织物。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外扩率为0.1%,织物的经纱密度差良好、为0.8根/2.54cm,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造性也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6]
关于加固线纤度,从中央朝向端部为118dtex的单侧2根(两侧4根),67dtex纱为单侧4根(两侧8根),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织造,对所得坯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处理,得到织物。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小至1.5根/2.54cm,外扩率也良好、为1.0,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造性也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7]
除了使经纱的入筘根数为2根/筘齿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良好、为1.2根/2.54cm,但外扩率为1.1。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边部的经纱可观察到些许松弛,但织造性没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8]
经纱使用纤度235dtex的纱,经纱根数为7164根,经纱张力为0.26cN/dtex,经纱的入筘根数为2根/筘齿,加固线为单侧6根、两侧12根,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织造,对所得坯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处理,得到织物。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小至0.7根/2.54cm,外扩率也良好、为0.7,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造性也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9]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该纤维的纤度为550dtex、单纱为240根、沸水收缩率为2.2%、交织数为10个/m,制作经纱根数4290根的经纱织轴,使用喷水织机,经纱张力为0.32cN/dtex,加固线的纤度为单侧22dtex的4根、两侧8根,纱罗纱为22dtex,将织机转速设定为600rpm,纬纱使用与经纱相同的纤维来进行织造。所得坯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处理,得到织物。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小至0.5根/2.54cm,外扩率也良好、为1.3,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织造性也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10]
除了使织机上的经纱张力为0.46cN/dtex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织造,对所得坯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处理,得到织物。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略大、为1.9根/2.54cm。外扩率良好、为0.9,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由于发生经纱起毛,因此织造性略微不良。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比较例1]
除了织机上的经纱张力为0.16cN/dtex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良好、为1.7根/2.54cm,但外扩率差、为1.8。50k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之差大。由于发生经纱松弛,因此织造性略微不良。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不良、气囊折叠性能呈现良好的结果。
[比较例2]
除了未使用加固线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良好、为1.1根/2.54cm,外扩率不好、为2.2。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良好,但由于织边部发生经纱松弛,因此织造性不良。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比较例3]
加固线使用纤度235dtex的单侧2根、两侧4根,织机上的经纱张力为0.26cN/dtex,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良好、为0.8根/2.54cm,外扩率不好、为2.1。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但由于织边部松弛而织造性不良。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气囊折叠性能也呈现良好的结果。
[比较例4]
加固线使用67dtex的单侧1根、两侧2根,纱罗纱的纤度为56dtex,经纱根数为3700根,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为0.6根/2.54cm,外扩率良好、为1.0。织造性也呈现良好的结果,但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大,另外,50kPa时的透气度之差也大。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不良,气囊折叠性能呈现良好的结果。
[比较例5]
经纱纤度为490dtex,经纱根数使用4740根,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
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织物的经纱密度差良好、为1.3根/2.54cm,外扩率也良好、为1.5。50kPa与500Pa时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透气度之差也良好。但是,存在织边部松弛,织造性略微不良。需要说明的是,由所得高密度织物制作的气囊的内压保持性能良好,但气囊折叠性能不良。
[表1]
由表1可明确,本发明的织物具有如下特征:宽度方向的密度差、透气度之差少,显示非常优异的织物特性,并且织造性也良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尤其适合作为通过吸收车辆撞击事故中的冲击来实现乘客安全的气囊用高密度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laims (11)

1.一种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经纱和纬纱由纤度210~750dtex的合成纤维复丝纱构成、且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2500的范围的平纹组织的织物,织物的中央部与端部的经纱密度差为2.0根/2.54cm以下,此处,织物端部是指距织边部向内侧20cm的位置,该织物端部的经纱方向的外扩率为0~1.5,
外扩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定:
对于在水平平面上铺展的织物,在经纱方向上隔着500mm的间隔,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画2根线,接着,以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成为15mm的间隔的方式沿着经纱方向从织物端向中央画几条线,沿线切取15mm宽×500mm长的短条状的织物,将使该短条笔直地放置时的长度记为L时,外扩率(F)用下述式表示:
F(%)=(|L-500|/500)×100
测定为左右的端部各连续测定10处,将该操作在经纱方向上重复5次,将所得100处的值进行平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织边部,左右的两织边部分别使用2~24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3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加固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织边部,左右的两织边部分别使用2~10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3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纱罗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宽度为2.0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纱断面系数为1.5~4.0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选自聚酰胺系连续纤维和聚酯系连续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聚酰胺系连续纤维和聚酯系连续纤维为选自聚酰胺6连续纤维、聚酰胺66连续纤维、聚酰胺46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连续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连续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8.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中的经纱张力为0.20cN/dtex~0.45cN/dtex。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中的经纱的入筘根数为1根/筘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至少包括下述(A)和(B)的条件:
(A)使用纬纱为单色用或双色用的喷水织机;
(B)以500rpm以上的织机转速进行织造。
11.一种气囊,其至少一部分使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
CN201410108888.0A 2013-03-21 2014-03-21 高密度织物 Active CN1040603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8097 2013-03-21
JP2013058097A JP2014181430A (ja) 2013-03-21 2013-03-21 高密度織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0366A CN104060366A (zh) 2014-09-24
CN104060366B true CN104060366B (zh) 2016-07-06

Family

ID=51548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8888.0A Active CN104060366B (zh) 2013-03-21 2014-03-21 高密度织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81430A (zh)
CN (1) CN104060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5129684A1 (ja) * 2014-02-28 2017-03-30 東レ株式会社 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US10655248B2 (en) * 2014-06-24 2020-05-19 Kolon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ester fabric for airbag
DE112016003957T5 (de) * 2015-09-30 2018-05-24 Seiren Co., Ltd. Gewebe für einen airbag und airbag
CN105177796A (zh) * 2015-10-20 2015-12-23 东华大学 一种环保安全气囊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88473A1 (ja) * 2016-11-09 2018-05-17 東レ株式会社 織物、織物の製織用把持棒、織機用全幅テンプル装置、織機、織物の製造方法
CN106835442A (zh) * 2017-01-20 2017-06-13 利郎(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服用防绒胆布的生产工艺
JP7021217B2 (ja) * 2017-07-19 2022-02-16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EP3854919B1 (en) * 2018-09-19 2023-07-26 Toray Industries, Inc. Non-coated base fabric for airbag, airba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non-coated base fabric for airbag
WO2022030505A1 (ja) 2020-08-04 2022-02-10 東洋紡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の製造方法
US20240158959A1 (en) 2021-03-16 2024-05-16 Toray Industries, Inc. Woven fabric for airbags
WO2022202815A1 (ja) * 2021-03-24 2022-09-29 旭化成株式会社 表皮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542A (zh) * 2008-12-18 2010-06-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纤维高密度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2471954A (zh) * 2009-11-09 2012-05-23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气囊用织物及气囊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4035B2 (ja) * 1996-05-15 2004-03-31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H1076895A (ja) * 1996-09-04 1998-03-24 Teijin Ltd 織物耳部のフラット性の改善されたノンコートエアー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24100B2 (ja) * 1997-02-25 2005-12-07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3745627B2 (ja) * 2001-01-16 2006-02-1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高密度織物
JP4207637B2 (ja) * 2003-04-10 2009-01-14 東レ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92978B2 (ja) * 2003-12-17 2009-07-0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袋織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エアバッグおよ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542A (zh) * 2008-12-18 2010-06-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纤维高密度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2471954A (zh) * 2009-11-09 2012-05-23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气囊用织物及气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0366A (zh) 2014-09-24
JP2014181430A (ja) 2014-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0366B (zh) 高密度织物
US11634841B2 (en) Low permeability and high strength woven fabric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0562483B2 (en) Coated base fabric for an airbag, airba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coated base fabric for an airbag
US9765449B2 (en) Polyamide fiber and airbag fabric
JP5898280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布帛
JP6013710B2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CN102918187B (zh) 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9000B (zh) 制备用于气囊的聚酯织物的方法
CN112513353B (zh) 安全气囊用非涂层基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用非涂层基布的制造方法
WO2023037982A1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WO2014123090A1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織物ロール
JP2007138356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の製造方法
WO2024048153A1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JPH06306731A (ja) エアーバッグ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ラメント織物
JP5873268B2 (ja) エアバッグ用高密度織物とその製織方法
JP2015110857A (ja) エアバッグ基布
JP2012158850A (ja) エアバッグ織物
JPH09105047A (ja) ノンコートエアーバッグ用織物
CN104743386B (zh) 宽幅高密度织物卷
JP2007023410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sahi Kasei Kogyo K. K.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Chemical In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