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892A - 光学层积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积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4892A
CN104024892A CN201280062141.5A CN201280062141A CN104024892A CN 104024892 A CN104024892 A CN 104024892A CN 201280062141 A CN201280062141 A CN 201280062141A CN 104024892 A CN104024892 A CN 104024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tical laminate
antistatic layer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resinous princi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21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4892B (zh
Inventor
堀尾智之
恒川雅行
矶岛征一
山本佳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24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4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02B1/105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6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an anti-static effect,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6Heavy metal or aluminum or compound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35Ester, halide or nitrile of addition polym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抗静电性能的稳定性极高、在耐久性试验后表面电阻率也稳定的光学层积体。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为在透光性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抗静电层使用含有导电性微粒、树脂成分以及溶剂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形成;上述树脂成分在分子中不具有反应性官能团,且具有在上述溶剂中的溶解性和与上述导电性微粒的相容性。

Description

光学层积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积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阴极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场发射显示屏(FED)、触摸屏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设有光学层积体,该光学层积体包含具有防反射性、硬涂性(ハード性)、透明性等各种功能的功能层。
作为这样的功能层的基材,使用了透明性、硬度性优异的丙烯酸系树脂等。但是,这样的功能层的基材由于绝缘特性高而容易带电,因尘埃等的附着而产生污染,在使用时以及在显示屏制造工序中均存在因带电而引起故障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样的带电,以往一直在光学层积体的一部分设置含有导电性的抗静电剂的抗静电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
作为在抗静电剂中添加的表现出抗静电剂的抗静电功能的类型,以往被分为电子传导型与离子传导型这两种,在电子传导型中,电子藉由孤立子或极化子之类的载体而发生移动,在离子传导型中,离子自身在体系内移动。
作为电子传导型的抗静电剂,例如已知有各种金属氧化物或导电性聚合物等;另外,作为离子传导型的抗静电剂,例如已知有季铵盐、锂盐等。
其中,作为在抗静电层中添加的抗静电剂,优选使用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季铵盐。
但是,具有使用季铵盐作为抗静电剂而成的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存在如下问题:受到形成抗静电层时的涂布环境的影响,表面电阻率不稳定。并且,近年来,在光学层积体中要求有极高的耐久性能(耐光性能和耐热性能),而由于形成抗静电层时的表面电阻率的稳定性与具备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的稳定性相关,因而具备使用季铵盐而成的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具有在耐久性试验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也不稳定的问题。具体地说,在将具备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用于静电容量方式触摸屏的情况下,在耐久性试验后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过低时,会出现触控感应器无法充分感知的问题;若耐久性试验后的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过高,则电荷在触控部分暂时性集中,对液晶分子带来影响,结果在显示画面产生浑浊现象。
另外,作为在抗静电层中添加的抗静电剂,一直以来已知还使用导电性聚合物或导电性微粒,但具备使用这样的抗静电剂而成的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也具有表面电阻率因耐久性试验而变差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68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1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抗静电性能的稳定性极高、在耐久性试验前后表面电阻率的变化也很少的光学层积体、使用了该光学层积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层积体,其为在透光性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抗静电层使用含有导电性微粒、树脂成分以及溶剂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形成;上述树脂成分在分子中不具有反应性官能团,且具有在上述溶剂中的溶解性,且与上述导电性微粒具有相容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上述导电性微粒优选为链状或针状。
此外,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优选在耐久性试验(1)和耐久性试验(2)前后的表面电阻率的变化率也即(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均为0.5~2.0,所述耐久性试验(1)为在80℃环境下保持500小时的耐久性试验,所述耐久性试验(2)为进行300小时氙弧照射的耐久性试验。
此外,上述树脂成分优选重均分子量为2万~20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120℃。
此外,上述树脂成分优选为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氯化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尼龙、聚苯乙烯和ABS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优选上述导电性微粒为掺锑二氧化锡(ATO),上述树脂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述溶剂为丙二醇单甲醚。
此外,优选在上述抗静电层的与透光性基材相反侧的面上具有硬涂层。
此外,优选上述硬涂层含有与抗静电层中含有的树脂成分为同种的树脂成分。
此外,优选上述硬涂层含有导通微粒(導通微粒子)。
此外,优选上述硬涂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此外,优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为3质量%~15质量%。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人对于现有光学层积体在进行耐久性试验(耐光性试验和耐热性试验)后表面电阻率不稳定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现有的光学层积体在耐久性试验前后抗静电层所含有的抗静电剂移动,其位置变化导致表面电阻率不稳定。并且,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利用特定材料的组合构成抗静电层,在耐久性试验(耐光性试验和耐热性试验)前后表面电阻率的变化小,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在透光性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上述抗静电层是使用含有导电性微粒、树脂成分以及溶剂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形成的。即,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上述抗静电层并非为在层中含有单体成分的层。
此处,上述单体成分是指在光学层积体的耐久性试验、例如在80℃的高温试验、在利用碳弧褪色计、使用氙灯的氙耐候试验机进行的耐久性试验中发生反应,使抗静电层产生固化收缩的成分。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由于抗静电层中不含有这样的单体成分,因而在耐久性试验后抗静电层不会产生固化收缩,在耐久性试验前后表面电阻率不会变化、为稳定的。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优选在耐久性试验(1)和耐久性试验(2)前后的表面电阻率的变化率{(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均为0.5~2.0,所述耐久性试验(1)为在80℃环境下保持500小时的耐久性试验,所述耐久性试验(2)为进行300小时氙弧照射的耐久性试验。该变化率若小于0.5,则在耐久性试验后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降低、导电性增高,因而将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用于静电容量方式触摸屏的情况下,在指触时会发生表面的电荷的扩散,传感器无法感知,触控感应器不起作用。另一方面,若超过2.0,则在耐久性试验后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增高、导电性降低,因而将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用于静电容量方式触摸屏的情况下,在指触时表面电荷无法充分扩散,高电荷暂时性集中,其结果对液晶分子带来影响,可能会产生显示画面浑浊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上述抗静电层不含有单体成分的含义除了包括该抗静电层中完全不含有单体成分的情况以外,还包括以在耐久性试验后表面电阻率的差在处于上述范围内的范围含有单体成分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上述抗静电层不含有由于紫外线的作用而发生分解等的树脂。作为上述由于紫外线的作用而发生分解等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具有极化程度大的官能团的树脂或在主链具有不饱和键的树脂等。
上述导电性微粒为确保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的抗静电性能的材料。
作为这样的导电性微粒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金属微粒、金属氧化物微粒、碳纳米管、涂布微粒等现有公知的材料。其中,出于耐光性、耐热性、环境依赖性良好的原因,优选使用金属氧化物微粒。
作为构成上述金属微粒的金属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Au、Ag、Cu、Al、Fe、Ni、Pd、Pt等。
另外,作为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微粒的金属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氧化锡(SnO2)、氧化锑(Sb2O5)、掺锑二氧化锡(ATO)、铟锡氧化物(ITO)、铝锌氧化物(AZO)、氟化氧化锡(FTO)、ZnO等。此处,本发明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概念中还包括掺杂有异种金属的金属氧化物。
另外,作为上述涂布微粒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在核芯微粒的表面形成了导电性被覆层的结构的现有公知的微粒。
作为上述核芯微粒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二氧化硅微粒、玻璃微粒等无机微粒;氟树脂微粒、丙烯酸系树脂颗粒、有机硅树脂颗粒等聚合物微粒;有机无机复合颗粒等微粒。另外,作为构成上述导电性被覆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上述金属或它们的合金、或者上述金属氧化物等。
上述导电性微粒优选平均一次粒径为6nm~40nm。若小于6nm,则为了对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赋予充分的抗静电性能,需要增加添加量,透明性与其它层之间的密合性会变差,并且由于导电性微粒的电阻急剧增大,因而上述抗静电层的导电性能变差。若超过40nm,则导电性微粒本身的电阻低,导电性微粒在抗静电层中散布,可能得不到良好的电阻。上述导电性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更优选的下限为7nm、更优选的上限为20n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电性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是指在用于形成上述抗静电层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中使用日机装社制造的MICROTRAC粒度分析仪测得的值,其指的是在上述抗静电层中利用该抗静电层断面的透过型电子显微镜(TEM)照片或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照片所观察到的10个导电性微粒的平均值。
在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上述导电性微粒优选为链状或针状。这样形状的导电性微粒在抗静电层中不易移动,即使在耐久性试验时在抗静电层稍微产生了固化收缩的情况下,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也几乎没有变化,能够稳定地包含在静电层中。另外,在上述抗静电层中,相邻的链状或针状的导电性微粒易于发生接触,以较少的添加量即可制成具有充分导电性能的抗静电层。此处,若上述抗静电层中的导电性微粒为单颗粒状,则在抗静电层中相邻的导电性微粒彼此不易接触,为了发挥出充分的抗静电性能,需要增加添加量。其结果会产生下述问题:上述抗静电层与其它层的密合性降低;导电性微粒彼此的接触点的增大致使接触电阻变差,从而使抗静电层的导电性降低;并且受到导电性的经时变化的影响的概率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链状或针状是指2个以上的上述导电性微粒以直线状或支化状联结而成的形态。下文中,将链状或针状的导电性微粒称为“链状导电性微粒”进行说明。
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中,与上述导电性微粒的一次颗粒仅通过颗粒间引力而聚集的情况不同,优选导电性微粒彼此结合,这样的导电性微粒可以为直线状、可以为折线状,并且还可以为弯曲状。
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只要具有上述导电性微粒2个以上联结而成的形态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上述导电性微粒2~50个联结成直链状。上述导电性微粒的联结个数若少于2个,则无法有效地降低表面电阻率;上述导电性微粒的联结个数若超过50个,则抗静电层的光透过率降低、雾度上升。构成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的导电性微粒的联结数更优选的下限为3个、更优选的上限为30个。
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的平均长度优选为12nm~500nm。若小于12nm,则接触电阻增加,无法有效降低上述抗静电层的表面电阻率;若超过500nm,则上述抗静电层可能得不到透明性。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的平均长度更优选的下限为20nm、更优选的上限为300nm。
需要说明的是,“链状导电性微粒的平均长度”是指在利用抗静电层断面的透过型电子显微镜(TEM)照片或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照片所观察到的10个链状导电性微粒的长度的平均值。具体地说,例如可如下求得:以能够确认2个以上导电性微粒联结而成的1个链状导电性微粒尺寸的倍率(例如20万倍以上)来拍摄抗静电层断面,在该抗静电层断面的透过型电子显微镜(TEM)照片等中,选择10个链状导电性微粒,分别测定所选出的链状导电性微粒的最长部分的长度,求出其平均值,从而求出抗静电层中的链状导电性微粒的平均长度。需要说明的是,链状导电性微粒是以曲线状等多种形状存在的,其长度测定中,对于距离最远的2点间的长度进行测定。
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例如可通过下式方法得到。
首先对于含有0.1质量%~5质量%浓度的金属盐或金属醇盐的醇溶液进行加热,使该金属盐或金属醇盐水解,制备平均一次粒径为1nm~100nm的导电性微粒的凝胶分散液。此时可根据需要加入温水或碱。
接下来,对所得到的凝胶分散液进行过滤、清洗,在空气中在200℃~80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制备导电性微粒(金属氧化物微粒)。
接下来,将该烧制后的导电性微粒的粉末分散在酸性或碱性水以及醇溶剂中的至少一者中,制成浓度为10质量%~50质量%的分散液,在必要时的有机稳定剂的存在下对该分散液进行机械分散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有机稳定剂,具体地说,可以举出明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马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柠檬酸等多元羧酸及其盐、杂环化合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
通过该机械分散处理,生成的凝胶发生解胶,得到分散有链状导电性微粒的溶胶。作为上述机械分散处理,可以举出例如砂磨机法、冲击分散法等,特别优选使用冲击分散法。
如此得到的链状导电性微粒通常通过离心分离等方法从生成后的分散液中取出,根据需要利用酸等进行清洗。另外,也可将所得到的含有链状导电性微粒的分散液直接用于抗静电层的形成。
作为上述含有链状导电性微粒的分散液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日挥触媒化成社制造的ELCOM-V3560、DP1197、DP1203、DP1204、DP1207、DP1208等。
作为上述抗静电层中的导电性微粒的含量,根据所使用的导电性微粒的种类、形状和尺寸等进行适宜调整,例如相对于后述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优选导电性微粒的含量为100质量份~300质量份。若小于100质量份,则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抗静电性能不充分;若超过300质量份,则上述抗静电层与其它层的密合性差,并且会产生下述问题:导电性微粒彼此的接触点的增大致使接触电阻变差,从而使抗静电层的导电性降低;并且更易增大导电性的经时变化的影响。上述导电性微粒含量更优选的下限为150质量份、更优选的上限为250质量份。通过使导电性微粒含量处于该范围,可得到稳定的电阻值,同时可确保与透光性基材的密合性。
上述树脂成分为聚合物,是发挥出作为上述抗静电层的粘结剂成分的作用的材料,其在分子中不具有反应性官能团,并且具有在后述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与上述导电性微粒的相容性。
上述抗静电层含有作为粘结剂成分的、属于聚合物的树脂成分,从而,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在耐久性试验后抗静电层不会产生固化收缩,表面电阻率不会发生变化,为稳定的。
因此,上述树脂成分在分子中不具有反应性官能团。通过使上述树脂成分在分子中不具有反应性官能团,该树脂成分无二次反应,能够维持在将抗静电层用组合物涂布和干燥后所形成的抗静电层的性能。上述树脂成分在分子中具有反应性基团的情况下,在抗静电层用组合物的涂布和干燥后所形成的抗静电层中,上述树脂成分有时由于暗反应而缓慢地进行反应,当长期缓慢地进行上述树脂成分的反应时,由于该反应而产生树脂成分的结合,树脂成分所形成的物理距离发生收缩。作为其结果,抗静电层中的导电性微粒的物理距离也发生收缩,会产生导电通路增大、抗静电层的导电性提高、电阻值降低之类的问题。另外,上述树脂成分在分子中具有反应性官能团时,经过耐久性试验,该反应性官能团发生反应,在抗静电层产生固化收缩,表面电阻率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反应性,是指在耐久性试验中会发生反应的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环氧环、氧杂环丁烷环等环状醚基;内酯环等开环聚合基团;形成氨基甲酸酯的异氰酸酯基等。
另外,优选在上述树脂成分中完全不含有这些反应性官能团,只要为在耐久性试验后不会在抗静电层中引起固化收缩的程度,在上述树脂成分中也可以含有这些反应性官能团。不会在上述抗静电层中引起固化收缩的程度是指在耐久性试验后表面电阻率的变化率处于上述范围的情况。
另外,上述树脂成分具有在后述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与上述导电性微粒的相容性。使用含有这样的树脂成分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形成的抗静电层中,导电性微粒的分散性优异,同时表面电阻率的经时稳定性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具有溶解性”是指具有下述特性:在将上述树脂成分溶解在后述的溶剂中而得到的树脂溶液中不会生成凝胶成分,并且粘度随着该树脂溶液中溶剂比例的增大而降低。另外,“具有相容性”是指,在将上述树脂溶液与上述导电性微粒混合而成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中,即使以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至少100质量份~300质量份的范围内的任意比例进行混合,也不会生成凝胶化物而呈均匀分散,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可在无不均匀的情况下进行涂布而形成涂膜,在使该涂膜干燥而成的抗静电层中不会产生雾度上升等外观劣化。
另外,上述树脂成分优选具有侧链。
上述具有侧链的树脂成分的该侧链成为空间位阻,该树脂成分在抗静电层中不易移动,可更为合适地使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的稳定性优异。
上述树脂成分优选重均分子量为2万~20万。若小于2万,则抗静电层中得不到充分的硬度,在耐久性试验前后表面电阻率不稳定。另一方面,若超过20万,则后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的粘度过高,无法涂布。上述重均分子量更优选的下限为5万、更优选的上限为10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重均分子量可通过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的聚苯乙烯换算来求得。GPC移动相的溶剂可使用四氢呋喃或氯仿。测定用柱可组合使用四氢呋喃用柱或氯仿用柱的市售品柱。作为上述市售品柱,可以举出例如Shodex GPCKF-801、GPC KF-802、GPC KF-803、GPC KF-804、GPC KF-805、GPC KF-800D(均为商品名、昭和电工社制造)等。检测器可以使用RI(示差折射率)检测器和UV检测器。可使用这样的溶剂、柱、检测器,利用例如Shodex GPC-101(昭和电工社制造)等GPC系统对上述重均分子量进行适宜测定。
另外,上述树脂成分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120℃。若小于80℃,则树脂成分变软,电阻值不稳定;另一方面,若超过120℃,则树脂成分变硬,与透光性基材的密合性可能会降低。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更优选的下限为90℃、更优选的上限为110℃。通过使其处于该范围,可得到稳定的电阻值,同时能够确保与透光性基材的密合性。
作为上述树脂成分,优选为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氯化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尼龙、聚苯乙烯和ABS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另外,作为上述纤维素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CAP)、乙酸丁酸纤维素(CAB)等。
另外,作为上述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氨基甲酸酯树脂等。
另外,作为上述氯化乙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氯乙烯、氯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另外,作为上述聚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另外,作为上述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
作为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的上述树脂成分,优选为热塑性树脂,其中,从具有容易防止上述导电性微粒的渗出、相容性优异的特性,耐候性也优异的方面考虑,适于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上述抗静电层优选厚度为0.1μm~1.0μm。若小于0.1μm,则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电阻值;若超过1.0μm,则与透光性基材的密合性差,导电性微粒的材料会使全光线透过率降低。上述抗静电层的厚度更优选的下限为0.2μm、更优选的上限为0.5μ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抗静电层的厚度为使用电子显微镜(例如,SEM、TEM、STEM等)对抗静电层断面进行观察并测定出的值。
作为上述溶剂,适于使用上述树脂成分显示出上述溶解性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化碳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类(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丙二醇单甲醚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也可以为它们的混合溶剂。
此处,上述导电性微粒为上述的链状导电性微粒的情况下,该链状导电性微粒如上所述使用水或醇进行制备。因此,在使用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的溶剂,最优选醇。这是由于,在使用极性基团少的溶剂、特别是不具有羟基的溶剂的情况下,需要追加使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分散的分散剂。如此,朝着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的颗粒间距离变远的方向,结果所得到的抗静电层的表面电阻率提高。
另一方面,上述树脂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情况下,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通常具有不溶于醇或难溶于醇、但易溶于无羟基且极性基团少的溶剂中的倾向。具体地说,上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易溶于酮类、脂肪族、烃类、脂环式烃类、芳香族烃类、酯类中的倾向。由此,通过选择这些溶剂,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通过使用该溶液,能够容易地制备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
在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中,需要使上述导电性微粒(链状导电性微粒)与树脂成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稳定地存在。即,作为上述溶剂,若加入过多的极性基团少的溶剂,则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无法稳定存在,产生聚集、凝胶化、沉降等问题。另一方面,若加入过多的醇等极性高的溶剂,则作为树脂成分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法稳定存在,产生析出、凝胶化等问题。作为其结果,无法作为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使用,无法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因此,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上述树脂成分的情况下,例如在使用甲基异丁基酮作为上述溶剂、与含有上述链状导电性微粒的醇分散液进行混合时,为了使上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链状导电性微粒更为稳定地存在,优选追加混合具有甲基异丁基酮与醇的中间性质且蒸发速度缓慢的乙二醇酯类作为溶剂。其中更优选追加混合丙二醇单甲醚。由此,即使在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干燥时,蒸发速度缓慢的丙二醇单甲醚最后也会留下,不会发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凝胶化或链状导电性微粒的聚集等,不会在干燥中产生不良影响,所得到的抗静电层能够稳定地得到目的耐久性能。
含有这样的材料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优选不含有上述单体成分,但只要如上所述为所形成的抗静电层在耐久性试验后不会产生固化收缩的范围,也可以含有单体成分。
作为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只要能够将各成分均匀混合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涂料摇摆器、珠磨机、捏合机、混合器等公知的装置来进行。
可将上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涂布在透光性基材上来形成涂膜,之后使该涂膜干燥,由此来形成上述抗静电层。
作为上述涂布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旋涂法、浸渍法、喷雾法、模涂法、棒涂法、辊涂法、弯月面涂布法、苯胺印刷法、丝网印刷法、液滴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具有透光性基材。
作为上述透光性基材,优选具备平滑性、耐热性,机械强度优异。
作为形成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材料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素三乙酸酯、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者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优选可以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素三乙酸酯。
关于上述透光性基材,优选将上述材料制成富于柔软性的膜状体来使用,根据要求固化性的使用方式,也可以使用上述材料的板,或者可以使用玻璃板的板状体。
此外,作为上述透光性基材,还可以举出具有脂环结构的非晶态烯烃聚合物(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Polymer(COP))膜。其为使用了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乙烯基脂环式烃系聚合物等的基材,可以举出例如:日本Zeon社制造的ZEONEX或ZEONOR(降冰片烯系树脂);SUMITOMO BAKELITE社制造的SUMILIT FS-1700;JSR社制造的ARTON(改性降冰片烯系树脂);三井化学社制造的APEL(环状烯烃共聚物);Ticona社制造的Topas(环状烯烃共聚物);日立化成社制造的OPTOREZOZ-1000系列(脂环式丙烯酸系树脂)等。
此外,作为三乙酸纤维素的代替基材,还优选旭化成化学社制造的FV系列(低双折射率、低光弹性模量膜)。
作为上述透光性基材的厚度,在为膜状体的情况下,优选为10μm~300μm,更优选上限为200μm、下限为20μm。在上述透光性基材为板状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为超过该厚度的厚度。
在上述透光性基材上面形成上述抗静电层时,为了提高粘接性,除了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或化学处理外,还可以预先进行锚定剂或被称为底层涂料的涂料的涂布。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优选在上述抗静电层的与透光性基材相反侧的面上具有硬涂层。
上述抗静电层存在于上述硬涂层与上述光透过基材之间,可使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的硬涂性能优异,进而可使耐久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更为稳定。
作为上述硬涂层,为使用含有导通微粒、单体成分、树脂成分和紫外线吸收剂的硬涂层用组合物形成的层,作为上述树脂成分,可以举出在上述抗静电层中含有的树脂成分,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所含有的树脂成分优选与上述抗静电层中含有的树脂成分为同种的。通过含有与上述抗静电层同种的树脂成分,使抗静电层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中,作为上述树脂成分,可以含有种类与上述抗静电层中含有的树脂成分相同的树脂成分、以及为不同种类的树脂成分。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中的树脂成分的主成分(即,全部树脂成分中的50质量%以上)为与上述抗静电层中含有的树脂成分同种的树脂成分。
作为上述单体成分,可以举出具有丙烯酸酯系官能团的化合物等具有1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作为具有1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作为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多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化合物或者上述多官能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反应生成物(例如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单体成分包括固化性树脂的前体,也包括所谓的低聚物。
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中,除了上述化合物之外,还可以使用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较低分子量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多硫醇-多烯树脂等作为上述树脂成分。
上述导通微粒为用于承担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抗静电性能的微粒,其发挥出使上述硬涂层表面与抗静电层之间的导通的作用。
作为这样的导通微粒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适于使用在核芯微粒的表面形成有导电性被覆层的涂布微粒。
作为构成上述涂布微粒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与上述抗静电层的导电性微粒中说明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作为上述导通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3μm~10μm。若小于3μm,则所形成的硬涂层的厚度过薄,硬涂性能不充分;另一方面,若超过10μm,则硬涂层过厚,会产生透明性差、或导通微粒脱落的问题。上述导通微粒的平均粒径更优选的下限为4μm、更优选的上限为7μ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通微粒优选与硬涂层的厚度相同、或超过硬涂层厚度的尺寸。即,上述导通微粒优选在硬涂层的表面附近存在、或从该表面突出。上述导通微粒相对于硬涂层的厚度过小的情况下,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变高,有时抗静电性能差。具体地说,上述导通微粒的平均粒径相对于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8~1.5倍。若小于0.8倍,则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抗静电性能不充分;若超过1.5倍,则上述导通微粒从硬涂层脱落。
作为上述导通微粒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硬涂层中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2.0质量份。若小于0.5质量份,则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抗静电性能不充分;若超过2.0质量份,则所形成的硬涂层模糊(ヘイジー)(浊度高),产生光学特性差的问题,并且硬涂层用组合物的粘度增高、涂布性降低,表面可能不均或出现条纹,进而硬涂层的硬涂性能差。上述导通微粒的含量更优选的上限为1.5质量份。
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为发挥出确保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耐光性的作用的材料。即,通过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即使在耐久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的变化也可得到抑制。
即,上述硬涂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通过吸收上述耐久性试验时所照射的紫外线而抑制构成上述抗静电层的树脂成分受紫外线作用而分解等劣化反应,能够维持抗静电层中所含有的导电性微粒间的距离,其结果,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耐久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发挥出这样的效果,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在能够保护上述硬涂层的抗静电层的位置含有。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有机系或无机系的紫外线吸收剂。其中,适于使用透明性优异的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这样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叔戊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异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异丁基-5’-丙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等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类;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类等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四羟基二苯甲酮等2,2’-二羟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类;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等2-羟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类等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苯酯、4-叔丁基-苯基-水杨酸酯等水杨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其中优选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
此外还可使用在苯并三唑骨架中导入了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等。或者在不要求高透明度的情况下,也可添加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使用粒径为0.2μm以下的二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铁等。
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紫外线透过率以380nm的透过率计优选为2%~40%。若小于2%,则上述硬涂层的固化性不充分,硬涂性能差;若超过40%,则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耐光性的经时变化增大,并且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的各层的密合性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紫外线透过率为使用含有透光性基材、抗静电层和硬涂层的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利用分光器测定波长380nm的紫外线的透过率得到的值。
另外,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根据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的紫外线吸收能力来酌情确定,以使其含量处于上述紫外线透过率的范围内,例如,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使用羟基苯基三嗪的情况下,优选其在上述硬涂层中为3质量%~15质量%。
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还可以含有热固性树脂作为上述树脂成分。作为上述热固性树脂,可以举出例如酚树脂、脲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脲醛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
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只要为公知的光聚合引发剂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苯乙酮类(例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社制造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商品名Irgacure907、BASF社制造的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等。其中优选苯乙酮类。
相对于硬涂层用组合物中的单体成分100质量份,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7质量份。若小于1质量份,则光聚合引发剂的量不足,有可能固化不足。若超过7质量份,则光聚合引发剂过剩,会可能会产生由于过剩所致的光聚合反应的差异,反而会引起硬度不足,可能会产生残留(溶け残り)所致的缺点。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单体成分100质量份更优选为2质量份~5质量份。
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以举出热聚合引发剂、光稳定化剂、交联剂、固化剂、聚合促进剂、粘度调整剂、抗氧化剂、防污剂、滑动剂、折射率调整剂、分散剂、扩散剂、赋型剂和防眩剂等。它们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
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优选总固体成分为20%~45%。若低于20%,则可能有残留溶剂的残存或发生白化。若超过45%,则硬涂层用组合物的粘度增高,则涂布性降低,表面可能会不均匀或产生条纹。上述固体成分更优选为20%~30%。
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可使上述导通微粒、单体成分、树脂成分和紫外线吸收剂以及光聚合引发剂等其它成分在溶剂中混合分散来制备。
上述混合分散可使用涂料摇摆器、珠磨机、捏合机等公知的装置来进行。
作为上述溶剂,可以举出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苯甲醇、PGME、乙二醇)、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环己酮、庚酮、二异丁基酮、二乙基酮)、脂肪族烃(例如己烷、环己烷)、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芳香族烃(例如苯、甲苯、二甲苯)、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正甲基吡咯烷酮)、醚(例如二乙醚、二氧六环、四氢呋喃)、醚醇(例如1-甲氧基-2-丙醇)等。其中,出于对抗静电层的影响少、对于单体、热塑性树脂的溶解性高的原因,优选甲基异丁基酮。并且,尽管其理由不明,但出于不易在硬涂层表面产生不均等涂布不良的原因,优选含有异丙醇。
可将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涂布在上述抗静电层上形成涂膜,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后使上述涂膜固化,由此来形成硬涂层。
作为涂布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形成涂膜的方法,可以举出例如狭缝反转法、旋涂法、浸渍法、喷雾法、模涂法、棒涂法、辊涂法、弯月面涂布法、苯胺印刷法、丝网印刷法、液滴涂布法等公知的各种方法。
另外,涂布量优选为3g/m2~15g/m2。若小于3g/m2,则可能得不到所期望硬度的硬涂层。若超过15g/m2,则对卷曲或损害的防止可能不充分。上述涂布量更优选为4g/m2~10g/m2
作为上述干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在干燥温度30℃~100℃で、干燥时间3秒~120秒进行即可。上述干燥温度若小于30℃,则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制造需要长时间,并且制造成本增高。另一方面,上述干燥温度若超过100℃,则具有透光性基材的平面性或硬涂层表面的均匀性变差的问题。上述干燥温度更优选的上限为70℃。
另外,若上述干燥时间小于3秒,则所形成的硬涂层与抗静电层的密合性差。另一方面,若上述干燥时间超过120秒,则上述涂膜的干燥需要长时间,制造成本增高。
作为使上述涂膜固化的方法,可以根据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的内容等适宜选择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对上述涂膜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的方法。
在上述照射紫外线的情况下,紫外线照射量优选为30mJ/cm2以上、更优选为50mJ/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mJ/cm2以上。
上述硬涂层优选层厚度为3μm~15μm。
上述膜厚若小于3μm,则上述硬涂层的硬度可能不充分。另一方面,上述膜厚若超过15μm,则在上述硬涂层有残留溶剂残存、或上述涂膜的密合性降低,对卷曲或损害的防止可能不充分。上述硬涂层的层厚度更优选为3μm~10μm。
上述层厚度为通过利用电子显微镜(SEM、TEM、STEM)观察硬涂层的断面而进行测定得到的值。
上述硬涂层的硬度在基于JIS K5600-5-4(1999)的铅笔硬度试验(负荷4.9N)中优选为2B以上、更优选为B以上。
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85%以上。若小于85%,则在安装于显示屏表面的情况下,色彩再现性、可见性可能会受损,并且可能得不到所期望的对比度。上述全光线透过率更优选为88%以上。
上述全光线透过率可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造,产品编号:HM-150)通过基于JIS K-7361的方法进行测定。
此外,本发明光学层积体的雾度优选为2%以下。若超过2%,则得不到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将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设于图像显示表面时的可见性降低。
上述雾度可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造,产品编号:HM-150)通过基于JIS K-7136的方法进行测定。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可以在无损于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适当地形成1层或2层以上的其它层(防眩层、其它抗静电层、低折射率层、防污层、接合剂层、其它硬涂层等)。其中优选具有防眩层、低折射率层和防污层中的至少一层。这些层也可以采用与公知的反射防止用层积体同样的层。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可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这样的使用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而成的图像显示装置也是本发明之一。
作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举出例如LCD、PDP、FED、ELD(有机EL、无机EL)、CRT、触摸屏、电子纸等。
上述LCD具备透过性显示体以及从背面对该透过性显示体进行照射的光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LCD的情况下,在该透过性显示体的表面形成有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
本发明为具有上述光学层积体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光源装置的光源从光学层积体的下侧(基材侧)进行照射。需要说明的是,在S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在液晶显示元件与偏振片之间插入相位差板。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层间可以根据需要设有接合剂层。
上述PDP具备表面玻璃基板和背面玻璃基板,该背面玻璃基板是与该表面玻璃基板对置并在之间封入放电气体而进行配置的。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PDP的情况下,在上述表面玻璃基板的表面或其前面板(玻璃基板或膜基板)上具备上述的光学层积体。
其它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为ELD装置或CRT等图像显示装置,ELD装置是在玻璃基板上蒸镀施加电压时会发光的硫化锌、二胺类物质等发光体并控制施加至基板的电压来进行显示的装置;CRT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产生人眼可见的图像的装置。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各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或其前面板的表面上具备上述光学层积体。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在任意情况下均可用于电视机、计算机等显示屏显示。特别是可以适宜地用于液晶面板、PDP、ELD、触摸屏、电子纸等高精细图像用显示屏的表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中,抗静电层是使用含有导电性微粒、树脂成分以及溶剂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形成的。因此,在耐久性试验后表面电阻率的稳定性优异。并且,通过在上述抗静电层上具有硬涂层,该硬涂层使用含有导通微粒、单体成分、与抗静电层为同种的树脂成分和紫外线吸收剂的组合物而成,能够对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赋予硬涂性能,同时进行构成的各层间的密合性优异,在耐久性试验前后表面电阻率的变化少。
因此,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能够适宜地用于阴极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触摸屏、电子纸等显示屏、特别是高精细化显示屏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特别声明,文中的“份”或“%”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抗静电层的形成)
将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固体成分25%、MIBK溶液、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溶解在丙二醇单甲醚中,添加V3560(ATO分散液:平均粒径8μm、日挥触媒化成社制造)进行搅拌,调整成最终固体成分为8%、热塑性树脂:ATO的比例为100:200(质量比),得到抗静电层用组合物。
将该抗静电层用组合物通过狭缝反转涂布按照干燥涂布厚度为0.3μm涂布在透光性基材(PET基材、三菱树脂社制造:T600E25N)上,形成涂膜。将所得到的涂膜在70℃下干燥1分钟,形成抗静电层。
(硬涂层的形成)
将Irgacure184(光聚合引发剂、BASF Japan社制造)4质量份添加到甲基异丁基酮(MIBK)/异丙醇(IPA)的混合溶剂中进行搅拌使其溶解,制备最终固体成分为25质量%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按照以树脂成分的质量比例计为70:30添加作为树脂成分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与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DNP FineChemicals社制造),按照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2质量份添加作为流平剂的10-301(TL)(大日精化工业社制造)并进行搅拌。向该溶液中相对于作为最终组合物的硬涂层用组合物12kg添加100g的分散液(ブライト分散液)(导电性微粒分散液、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平均粒径4.6μm、固体成分25%)并进行搅拌,最后添加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为6质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TINUVI477:BASF Japan社制造)并进行搅拌,得到总固体成分为25%的硬涂层用组合物。
将该硬涂层用组合物通过狭缝反转涂布按照干燥涂布量为6g/m2涂布到前面形成的抗静电层上,形成涂膜。将所得到的涂膜在70℃下干燥1分钟后,在紫外线照射量80mJ/cm2下照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形成厚度5μm的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2)
除了使硬涂层用组合物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量为3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3)
除了使硬涂层用组合物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量为10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4)
除了使硬涂层用组合物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量为15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5)
不使用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而使用重均分子量5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的热塑性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6)
不使用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而使用重均分子量为10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的热塑性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7)
不使用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而使用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的热塑性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8)
不使用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而使用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的热塑性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总固体成分为2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9)
除了将热塑性树脂:ATO的比例调整为100:150(质量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总固体成分为2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10)
除了将热塑性树脂:ATO的比例调整为100:250(质量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总固体成分为2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11)
除了使厚度为0.2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12)
除了使厚度为0.5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厚度为4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厚度为7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比较例1)
将Irgacure184(光聚合引发剂、BASF Japan社制造)4质量份添加到丙二醇单甲醚(PGME)中,进行搅拌使其溶解,制备最终固体成分为25质量%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添加作为树脂成分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并进行搅拌。按照固化后的PETA:ATO为100:200向该溶液中添加ATO并进行搅拌,得到总固体成分为25%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
将该抗静电层用组合物通过狭缝反转涂布按照干燥涂布厚度为0.3μm涂布在透光性基材(PET基材、三菱树脂社制造:T600E25N)上。将所得到的涂膜在70℃下干燥1分钟,之后按照紫外线照射量为80mJ/cm2照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形成抗静电层。
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比较例2)
除了不使用PETA而使用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比较例3)
除了不使用PETA而使用1,6-己二醇(HDDA)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比较例4)
除了不使用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而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BS577、荒川化学社制造)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比较例5)
除了不使用PETA而使用HRAG Acryl(25)MIBK与PETA按树脂比例1:1(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树脂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1)
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不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量为16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3)
除了不使用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而使用重均分子量为1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的热塑性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4)
除了不使用HRAG Acryl(25)MIBK(热塑性树脂、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DNP Fine Chemicals社制造)而使用重均分子量为7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的热塑性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5)
除了将热塑性树脂:ATO的比例调整为100:50(质量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总固体成分为2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6)
除了将热塑性树脂:ATO的比例调整为100:350(质量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总固体成分为2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7)
除了使厚度为0.09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8)
除了使厚度为1.2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9)
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厚度为2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参考例10)
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抗静电层,其后除了使厚度为12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硬涂层,得到光学层积体。
对于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中得到的光学层积体进行下述评价。各评价分别在光学层积体刚制造后(初期性能)、耐久性试验(1)(在80℃环境下保持500小时)后以及耐久性试验(2)(进行300小时的氙弧照射)后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耐久性试验(1)和(2)后的光学层积体的电阻值,计算出相对于刚制造后(初期性能)的变化率(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实施例的结果列于表1,比较例和参考例的结果列于表2。
(透过率、雾度)
各光学层积体的透过率(全光线透过率)和雾度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造,产品编号:HM-150)通过基于JIS K-7361(全光线透过率)的方法进行测定。
(电阻值)
各光学层积体的表面电阻率使用高阻抗仪UP MCP-HT450(三菱化学社制造:R探针、施加电压500V)进行测定(单位Ω/□)。
(密合性)
对各光学层积体进行交叉切割棋盘格试验,按下述基准对剥离胶带后残存在基材上的切割部数量相对于原来切割部数量(100)之比进行评价。
○:90/100~100/100
△:50/100~89/100
×:0/100~49/100
(铅笔硬度)
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对各光学层积体进行2小时调湿后,使用JIS S-6006中规定的试验用铅笔(硬度2B~3H),按照JIS K5600-5-4(1999)中规定的铅笔硬度评价方法以4.9N的负荷测定形成有硬涂层的表面的铅笔硬度。
如表1所示,实施例的光学层积体在耐久性试验前后表面电阻率的变化率小,抗静电性能的稳定性极高。并且,雾度、全光线透过率、密合性和铅笔硬度的各评价也优异。
与此相对,如表2所示,比较例的光学层积体在耐久性试验(2)前后表面电阻率的变化率大,抗静电性能的稳定性差。
并且,在抗静电层中的导电性微粒的混合量少的参考例5的光学层积体、抗静电层的厚度过薄的参考例7的光学层积体以及硬涂层的厚度过厚的参考例10的光学层积体中,表面电阻率过高、抗静电性不充分。另外,尽管其它参考例的光学层积体在耐久性试验前后的表面电阻率的变化率小、抗静电性能的稳定性极高,但并非在雾度、全光线透过率、密合性和铅笔硬度的各评价中均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积体能够适当地用于阴极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触摸屏、电子纸等显示屏、特别是高精细化显示屏。

Claims (12)

1.一种光学层积体,其为在透光性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抗静电层的光学层积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抗静电层使用含有导电性微粒、树脂成分以及溶剂的抗静电层用组合物形成;
上述树脂成分在分子中不具有反应性官能团,且具有在上述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对于上述导电性微粒的相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导电性微粒为链状或针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在耐久性试验(1)和耐久性试验(2)前后的表面电阻率的变化率也即(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均为0.5~2.0,所述耐久性试验(1)为在80℃环境下保持500小时的耐久性试验,所述耐久性试验(2)为进行300小时氙弧照射的耐久性试验。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树脂成分的重均分子量为2万~20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120℃。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树脂成分为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氯化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尼龙、聚苯乙烯和ABS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导电性微粒为掺锑二氧化锡(ATO),树脂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为丙二醇单甲醚。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在抗静电层的与透光性基材相反侧的面上具有硬涂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硬涂层含有与抗静电层中含有的树脂成分同种的树脂成分。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硬涂层含有导通微粒。
10.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硬涂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层积体,其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为3质量%~15质量%。
12.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1、2、3、4、5、6、7、8、9、10或11所述的光学层积体。
CN201280062141.5A 2011-12-28 2012-12-14 光学层积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024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9352 2011-12-28
JP2011-289352 2011-12-28
PCT/JP2012/082549 WO2013099658A1 (ja) 2011-12-28 2012-12-14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4892A true CN104024892A (zh) 2014-09-03
CN104024892B CN104024892B (zh) 2016-10-12

Family

ID=48697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2141.5A Active CN104024892B (zh) 2011-12-28 2012-12-14 光学层积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9303B2 (zh)
JP (1) JP6075296B2 (zh)
KR (1) KR101809316B1 (zh)
CN (1) CN104024892B (zh)
TW (1) TWI579141B (zh)
WO (1) WO201309965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4018A (zh) * 2019-05-16 2019-09-20 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双面抗静电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30618A (zh) * 2019-04-19 2020-10-27 长濑化成株式会社 层积体
CN115461213A (zh) * 2020-03-09 2022-12-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装置用层积体、显示装置用层积体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5461214A (zh) * 2020-03-09 2022-12-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装置用层积体、显示装置用层积体和柔性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5134B2 (ja) * 2012-06-04 2017-05-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331332B2 (ja) * 2013-10-28 2018-05-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8504622A (ja) * 2014-11-11 2018-02-15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SAMSUNG SDI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ウィンドウ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8093985A1 (en) 2016-11-17 2018-05-24 Cardinal Cg Company Static-dissipative coating technology
KR102436821B1 (ko) * 2016-11-30 2022-08-26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원 편광판, 터치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18181070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606416B1 (ko) * 2019-04-25 2023-1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하드 코팅층을 갖는 보호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327A (ja) * 1999-07-08 2001-03-30 Konica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900392Y (zh) * 2006-05-18 2007-05-16 王伟雄 一种防静电膜
CN1993633A (zh) * 2004-08-02 2007-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其制备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10106061A (ja) * 2008-10-28 2010-05-13 Sony Corp 耐候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WO2011016306A1 (ja) * 2009-08-04 2011-02-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10025146A (ko) * 2009-09-03 2011-03-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모에가와 세이시쇼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장치
JP2011070170A (ja) * 2009-08-24 2011-04-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30906A (ja) * 1990-05-23 1992-08-19 Unitika Ltd 透明導電積層体
JP2002015631A (ja) 2000-06-29 2002-01-18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感光性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塗布液、パターン化された透明導電膜および該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JP2005031282A (ja) 2003-07-10 2005-02-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素子用樹脂組成物、光学素子用樹脂硬化物及び光学素子
DE10352177A1 (de) * 2003-11-05 2005-06-02 Röhm GmbH & Co. KG Antistatisch beschichteter Formkörp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20070247710A1 (en) * 2004-06-15 2007-10-25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static Laminated Body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JP2006044257A (ja) 2004-07-05 2006-02-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帯電防止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記録要素
WO2006013906A1 (en) 2004-08-02 2006-02-09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4810155B2 (ja) * 2004-08-02 2011-11-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126808A (ja) 2004-09-30 2006-05-1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積層体
JP4429862B2 (ja) * 2004-10-06 2010-03-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503935B2 (ja) 2009-09-30 2014-05-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20243115A1 (en) 2009-09-30 2012-09-2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layered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layered bod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327A (ja) * 1999-07-08 2001-03-30 Konica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93633A (zh) * 2004-08-02 2007-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其制备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900392Y (zh) * 2006-05-18 2007-05-16 王伟雄 一种防静电膜
JP2010106061A (ja) * 2008-10-28 2010-05-13 Sony Corp 耐候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WO2011016306A1 (ja) * 2009-08-04 2011-02-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033948A (ja) * 2009-08-04 2011-02-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070170A (ja) * 2009-08-24 2011-04-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KR20110025146A (ko) * 2009-09-03 2011-03-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모에가와 세이시쇼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0618A (zh) * 2019-04-19 2020-10-27 长濑化成株式会社 层积体
CN110254018A (zh) * 2019-05-16 2019-09-20 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双面抗静电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61213A (zh) * 2020-03-09 2022-12-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装置用层积体、显示装置用层积体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5461214A (zh) * 2020-03-09 2022-12-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装置用层积体、显示装置用层积体和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69303B2 (en) 2021-11-09
KR20140110902A (ko) 2014-09-17
CN104024892B (zh) 2016-10-12
WO2013099658A1 (ja) 2013-07-04
US20150004397A1 (en) 2015-01-01
JP6075296B2 (ja) 2017-02-08
TW201338977A (zh) 2013-10-01
TWI579141B (zh) 2017-04-21
JPWO2013099658A1 (ja) 2015-05-07
KR101809316B1 (ko)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4892B (zh) 光学层积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41427B (zh)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CN103299217B (zh) 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4221098B (zh) 导电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导电性部件、使用了该导电性部件的触控面板
CN101410729B (zh) 光学层积体
CN103080778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472842B (zh)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935802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1002114A (zh) 防反射叠层体和光学元件
TW201213840A (en) Optical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0804079A (en)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2884452B (zh)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30122964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방현성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0538755A (en) Antistatic antireflective film capable of preventing occurrence of interference fringe
CN101283297A (zh) 附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KR20140030245A (ko) 광 확산성 점착제 조성물, 광 확산성 점착 시트,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패널
JP2012133079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598308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3620449A (zh)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098659A (ja) 帯電防止型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81121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12128064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0535465A (en)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