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206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2069B
CN104012069B CN201280063068.3A CN201280063068A CN104012069B CN 104012069 B CN104012069 B CN 104012069B CN 201280063068 A CN201280063068 A CN 201280063068A CN 104012069 B CN104012069 B CN 1040120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ushion space
described input
input side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30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2069A (zh
Inventor
新田刚
马场政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12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2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0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36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at the transmitter or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4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with asynchronous operation of the image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memory
    • H04N1/32448Controlling data flow to or from the memory in relation to the available memory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8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2201/3298Checking or indicating the storage 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开始读取图像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确认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接口(31)传输给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从而将其存储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其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印刷设定来切换从图像输入侧向图像输出侧传输图像数据的传输模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08-109291号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在一个复印作业中从图像输入侧向图像输出侧传输图像数据的传输模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复印作业执行期间系统的负载状况发生变化时,该传输模式有可能不是最佳的传输模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根据复印作业执行期间系统的负载状况而以最佳的传输模式从图像输入侧向图像输出侧传输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其对于通过读取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执行输入侧图像处理;图像输入侧存储器,通过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在图像输入侧存储器中划分出输入侧缓冲空间;输出图像处理电路,其执行用于印刷的输出侧图像处理;图像输出侧存储器,通过输出图像处理电路在图像输出侧存储器中划分出输出侧缓冲空间;以及接口,其用于连接输入图像处理电路与输出图像处理电路。而且,在开始读取图像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确认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接口传输给输出图像处理电路,从而将其存储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其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当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根据复印作业执行期间系统的负载状况而以最佳的传输模式从图像输入侧向图像输出侧传输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或者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势,通过结合附图和下述详细说明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对于图1中的输入图像处理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输入侧系统中设有图像输入部11、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3,在图像输出侧系统中设有图像输出部21、存储装置22、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RAM24以及控制部25。图像输入侧系统和图像输出侧系统例如分别形成于不同的电路板上,并通过接口31进行连接。
在图1中,图像输入部11是通过例如自动送稿器(Auto DocumentFeeder:ADF)依次供给多页原稿,并以光学的方式一页一页地读取该原稿的图像,从而生成各页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内部装置。
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对于通过读取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执行输入侧图像处理。输入侧图像处理包括分辨率转换、图像数据格式转换、颜色转换等。例如,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构成。
在复印作业开始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在RAM13中划分出输入侧缓冲空间。然后,在开始读取每一页原稿的图像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都确认在输出侧缓冲空间(后述)中是否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free space)。
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接口31传输给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从而将其存储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其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另外,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RAM13的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RAM(Random Access Memory)13是图像输入侧存储器,通过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在该RAM13中划分出输入侧缓冲空间。RAM13与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直接连接,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通过内置的存储控制器而将数据写入RAM13中或从RAM13中读取数据。
图像输出部21是根据来自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的图像数据并以电子照片方式将图像一页一页地印刷到印刷用纸上的内部装置。
存储装置22是用于存储在图像输出侧通过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执行了输出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等的非易失性大规模数据存储装置。存储装置22可以使用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
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执行以印刷为目的的输出侧图像处理。输出侧图像处理包括分辨率转换、图像的放大或缩小、图像的旋转等。例如,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由ASIC等构成。另外,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执行下述(a)、(b)、(c)的处理,即:
(a)在复印作业开始时,在RAM24中划分出输出侧缓冲空间,
(b)当经由接口31从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接收到图像数据时,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在RAM24的输出侧缓冲空间中,
(c)使用输出侧缓冲空间对存储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实施输出侧图像处理,并将输出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输出部21和/或存储装置22中。
RAM24是图像输出侧存储器,通过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在该RAM24中划分出输出侧缓冲空间。RAM24与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直接连接,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通过内置的存储控制器而将数据写入RAM24中或从RAM24中读取数据。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该输出侧缓冲空间具有一页原稿的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量以上的容量。当一页原稿的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量各不相同时,输出侧缓冲空间具有所有原稿的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中最大一个图像数据量以上的容量。
RAM13设置于图像输入侧,因而仅在来自图像输入部11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中使用,但是,RAM24除了在来自图像输入侧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中使用之外,还在包括基于控制部25的要求而进行的处理等在内的其他各种处理中使用,因此,与RAM13相比,RAM24的存储空间更容易变满。因此,输出侧缓冲空间也比输入侧缓冲空间更容易变满。
控制部25是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等构成的计算机,其受理复印作业等的作业,并使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等执行与该作业相关的动作。
接口31用于连接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与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接口31可以使用例如PCIe(Peripheral Components Interconnect express、快速外围组件互连)。
接着,对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对于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和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的动作进行说明。
(1)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的动作
图2是对图1中的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复印作业开始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在RAM13中划分出规定容量的输入侧缓冲空间(步骤S1)。
然后,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通过接口31询问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在RAM24的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规定容量(所有原稿的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中最大一个图像数据量)以上的可用空间(步骤S2)。
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规定容量以上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控制图像输入部11开始读取一页原稿的图像(步骤S3),并将从图像输入部11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接口31传输给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而并不是缓冲到RAM13的输入侧缓冲空间中(步骤S4)。
另一方面,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规定容量以上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控制图像输入部11开始读取一页原稿的图像(步骤S5),并将从图像输入部11得到的图像数据缓冲到RAM13的输入侧缓冲空间中(步骤S6)。之后,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反复确认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从输入侧缓冲空间中读出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并将其经由接口31发送给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
然后,当一页原稿的图像读取结束时(步骤S7),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判断该复印作业中是否还存在未读原稿(步骤S8),当还存在未读原稿时,返回步骤S2,并对下一页未读原稿同样地进行处理(步骤S2~S7)。
另一方面,当该复印作业中不存在未读原稿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结束该复印作业的图像输入。在复印作业的图像输入结束后,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也可以将输入侧缓冲空间释放。
(2)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的动作
在复印作业开始时,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在RAM24中划分出规定容量的输出侧缓冲空间。
然后,当从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接收到图像数据时,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将该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然后从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读出该图像数据并对其实施输出侧图像处理。输出侧图像处理期间的图像数据被暂时存储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然后,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将输出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并从输出侧缓冲空间中删除已输出的图像数据以及与该图像数据相关的输出侧图像处理的中间数据。或者,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将为了存储已输出的图像数据以及与该图像数据相关的输出侧图像处理的中间数据而在输出侧缓冲空间内划分出的存储空间释放。
另外,当从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接收到关于输出侧缓冲空间的可用空间的上述询问时,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针对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无足够的可用空间进行应答。
然后,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将输出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输出部21和/或存储装置22中。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开始读取图像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确认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
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接口31传输给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从而将其存储在RAM24的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其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另外,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RAM13的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由此,即使基于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的负载状况等而输出侧缓冲空间的剩余容量发生变动,也可以根据输出侧缓冲空间的剩余容量来选择传输模式。因此,能够根据复印作业执行期间系统的负载状况而以最佳的传输方式从图像输入侧向图像输出侧传输图像数据。
即,在图像输出侧系统的负载大而输出侧缓冲空间变满时,使用输入侧缓冲空间,将图像数据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直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可用空间为止。另一方面,当图像输出侧系统的负载小而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则直接将图像数据传输至图像输出侧。
因此,由于在复印作业的初期未使用输出侧缓冲空间,因此,首页复印(first copy)开始前的等待时间变短。另外,从复印作业整体来看,由于从图像输入侧向图像输出侧传输图像数据的传输速度变快,因此,能够快速地执行一比一复印(one to one copy)。进而,由于设有输入侧缓冲空间,因此,即使在图像输出侧系统的负载大而输出侧缓冲空间变满时,通过利用输入侧缓冲空间进行缓冲,也不会使得通过ADF连续供给原稿等动作中途停止,从而能够连续地读取原稿的页面图像。同样地,即使在因为噪音等原因而导致通过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将图像数据写入存储装置22时发生延迟,从而导致输出侧缓冲空间变满时,通过利用输入侧缓冲空间进行缓冲,也不会使得通过ADF连续供给原稿等动作中途停止,从而能够连续地读取原稿的页面图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例示和说明而示出的实施方式而非包括全部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当在复印作业中设定为双面印刷时,对于正反面中后印刷的页面,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而对于正反面中先印刷的页面,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确认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接口31传输给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从而将其存储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其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另外,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由此,在双面印刷时,优先将正反面中先印刷的页面的图像数据从图像输入侧传输至图像输出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输出侧缓冲空间具有组合印刷时一个印刷页面中所包含的多页原稿的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量以上的容量。由此,在组合印刷时,由于第一个印刷页面的图像数据(例如在4合1印刷的情况下为四页原稿的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通常无需缓冲而被从图像输入侧传输至图像输出侧,因此,第一个页面的印刷开始前的等待时间变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在开始读取复印作业中的第一页原稿的图像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确认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接口31传输给输出图像处理电路23,从而将其存储在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其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另外,当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输入图像处理电路12将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另外,对于该复印作业中的第二页以后的原稿,不再确认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存在足够的可用空间,而是直接将输入侧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缓冲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在该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即图像输入侧系统和图像输出侧系统启动时)便划分输入侧缓冲空间和输出侧缓冲空间。
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其主题的要旨和范围并且不减弱其所期望的优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由于这些变更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些变更和修改也应该包括在附加权利要求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其对于通过读取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执行输入侧图像处理;
图像输入侧存储器,通过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在所述图像输入侧存储器中划分出输入侧缓冲空间,其中,所述图像输入侧存储器仅在来自图像输入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中使用;
输出图像处理电路,其执行用于印刷的输出侧图像处理;
图像输出侧存储器,通过所述输出图像处理电路在所述图像输出侧存储器中划分出输出侧缓冲空间,其中,所述图像输出侧存储器除了在来自图像输入侧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中使用之外,还在包括基于控制部的要求而进行的处理在内的其他各种处理中使用,由此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比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更容易变满;以及
接口,其用于连接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与所述输出图像处理电路;
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执行以下处理:
在开始读取图像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确认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所述接口传输给所述输出图像处理电路,从而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读取每一页原稿的图像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都确认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所述接口传输给所述输出图像处理电路,从而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双面印刷的情况下,
对于正反面中后印刷的页面,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对于正反面中先印刷的页面,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确认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所述接口传输给所述输出图像处理电路,从而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读取第一页原稿的图像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确认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所述接口传输给所述输出图像处理电路,从而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而不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没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对于第二页以后的原稿,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具有一页原稿的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量以上的容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具有组合印刷时一个印刷页面中所包含的多页原稿的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量以上的容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缓冲到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反复确认在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缓冲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可用空间,并且,
当所述输出侧缓冲空间中有足够的所述可用空间时,所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从所述输入侧缓冲空间中读出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并经由所述接口将所述输入侧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输出图像处理电路。
CN201280063068.3A 2011-12-21 2012-12-19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20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9145 2011-12-21
JP2011-279145 2011-12-21
PCT/JP2012/082955 WO2013094648A1 (ja) 2011-12-21 2012-12-1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2069A CN104012069A (zh) 2014-08-27
CN104012069B true CN104012069B (zh) 2016-10-19

Family

ID=48668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30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2069B (zh) 2011-12-21 2012-12-1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40700A1 (zh)
JP (1) JP5952306B2 (zh)
CN (1) CN104012069B (zh)
WO (1) WO2013094648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9A (zh) * 1994-07-01 1996-04-24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螺旋式打印缓冲器的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CN1452125A (zh) * 2002-04-15 2003-10-29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它们的控制方法、程序
JP2005130142A (ja) * 2003-10-22 2005-05-1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処理装置
CN1900920A (zh) * 2006-07-20 2007-01-24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带有两个独立缓冲存储器的高速打印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6695A (ja) * 1994-12-28 1996-07-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75010A (ja) * 1998-09-30 2000-06-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74754B2 (ja) * 2007-05-01 201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9A (zh) * 1994-07-01 1996-04-24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螺旋式打印缓冲器的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CN1452125A (zh) * 2002-04-15 2003-10-29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它们的控制方法、程序
JP2005130142A (ja) * 2003-10-22 2005-05-1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処理装置
CN1900920A (zh) * 2006-07-20 2007-01-24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带有两个独立缓冲存储器的高速打印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52306B2 (ja) 2016-07-13
US20140340700A1 (en) 2014-11-20
CN104012069A (zh) 2014-08-27
WO2013094648A1 (ja) 2013-06-27
JPWO2013094648A1 (ja) 2015-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7297B2 (ja) データ処理回路、省電力方法、省電力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機器
JP412087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0401206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5604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65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高速両面印刷プログラム
JP501178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起動方法
JP478132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7081779A (ja) 両面画像読取方法
JP2007037017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229080B2 (ja) 両面画像読取方法
JP20070675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580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モジュール
US8953213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recording medium
JP524580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モジュール
JP7071132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44731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1103256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10141488A (ja) 画像処理コントローラー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9107175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9159452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20221128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701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2531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173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H11291590A (ja) プリン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