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8994B - 具有导电树脂的电触点的盒 - Google Patents

具有导电树脂的电触点的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8994B
CN103998994B CN201280062003.7A CN201280062003A CN103998994B CN 103998994 B CN103998994 B CN 103998994B CN 201280062003 A CN201280062003 A CN 201280062003A CN 103998994 B CN103998994 B CN 103998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electric contact
contact
box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20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8994A (zh
Inventor
宝田浩志
铃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98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8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8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8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G03G15/08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the level being measured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盒,包括:电能接收部件(7,18);树脂材料制的框架(13);通过把导电树脂材料注入框架内而成型的电极部件(19),当把盒安装在主组件上时电极部件在电能接收部件和设置于主组件中的主组件电触点(21)之间提供导电路径(19a,19g,19b),电极部件具有从框架表面突出的突出部(19g),用以接触主组件电触点,突出部通过借助金属模具或框架改变注入的导电树脂材料的流动方向而形成,从而获得了树脂中导电颗粒的更均匀分布。

Description

具有导电树脂的电触点的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的盒。
[背景技术]
盒系统被使用已久。它将感光鼓和一个或多个用于处理感光鼓的部件一体地放置在盒中,该盒能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上。这样,当盒正确地位于成像设备主组件上时,成像设备主组件的电极与盒的电触点接触,以在需要从主组件供给电能的一个或多个感光鼓、处理部件等之间提供电连接,并保持与主组件电接触,从而能够对感光鼓和显影剂承载部件充电,保持所述一个或多个感光鼓接地,静电地测量主组件中调色剂残留量及进行类似的处理。
日本特开平专利申请2007-47491是公开了如上所述的这样的系统的其中一个专利申请。
作为一种用于提供具有电触点(电极)的盒的方法,通过将导电树脂(包含导电物质的树脂)注入到处理部件支撑部(框架)和布置成与处理部件支撑部(框架)接触的电触点成型模具之间的空间中,能够形成作为盒的处理部件支撑部(框架)的一体部分的电触点。利用这种双色注射成型,即将第一颜色的树脂或用于处理部件支撑部(框架)的材料注入到用于支撑部(框架)的模具中,然后注入第二颜色的树脂或用于电触点的材料,也能够形成作为盒的处理部件支撑部(框架)的一体部分的电触点。
在电触点由导电树脂形成的情况下,期望树脂的电阻尽可能地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因而,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其电触点由导电树脂形成,并且其电阻远小于被制造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盒的任何电触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盒,所述盒包括:电能接收部件;树脂材料制的框架;通过把导电树脂材料注入所述框架中而成型的电极部件,当所述盒安装在主组件上时所述电极部件在所述电能接收部件和设置于主组件中的主组件电触点之间提供导电路径,所述电极部件具有从所述框架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用以接触所述主组件电触点,所述突出部通过借助所述金属模具或所述框架改变被注入的导电树脂材料的流动方向而形成。
当结合附图考虑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简述]
图1(a)-(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鼓支撑架、电触点成型模具和导电树脂(电触点)的组合的剖面图,其示出了以使得电触点包住设置在鼓支撑架上的凸肋这样方式形成电触点的顺次的步骤。
图2(a)和2(b)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成像设备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平面中成像设备和处理盒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鼓和鼓支撑架(副架)的组合的透视图,其示出了组合的总体结构。
图4(a)-4(c)是第一实施例中电触点和在处理盒的鼓和鼓支撑架(副架)的组合附近的侧视图。
图5(a)-5(c)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注入导电树脂之前处理盒的鼓支撑架(副架)的示意图。
图6是在第一实施例中从模具的内侧来看被布置成与处理盒的鼓支撑架(副架)接触以形成电触点的模具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在第一实施例中从模具的外侧来看被布置成与处理盒的鼓支撑架(副架)接触以形成电触点的模具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a)-8(d)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将用于形成电触点的模具连接到处理盒的鼓支撑架(副架)上的顺次步骤的视图。
图9(a)-9(d)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将用于形成电触点的模具与处理盒的鼓支撑架(副架)分离的顺次步骤的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描述充电辊的电触点的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描述处理盒的电触点的接触面积的视图,该电触点与主组件电极接触。
图12(a)-12(b)是第一实施例中在模具与触点分离之后处理盒的电触点的透视图;图12(c)-12(f)是触点的各部分的剖面图。图12用于描述电触点的各部分的功能。
图13(a)和13(b)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电极和处理盒的压缩弹簧和充电辊端子的组合的透视图。它们与图12(a)和12(b)相应。
图14是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描述将导电树脂注入到形成在处理盒的鼓支撑架(副架)和电触点成型模具之间的空间内的顺次步骤的附图。
图15是用于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树脂压力的视图。
图16是用于描述作为处理盒的显影部件支撑架(副架)的一体部分、由导电树脂构成的电触点的视图。
图17(a)和17(b)是在第二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电极和处理盒的压缩弹簧和充电辊端子的组合的透视图。
图18是用于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电触点成型模具的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例中在将导电树脂注入到框架的电触点成型空间中之后具有电触点的处理盒的鼓支撑架(副架)的纵向端部的透视图。
图20是用于描述第二实施例中将电触点成型模具和鼓支撑架(副架)背撑部件附接到盒的鼓支撑架(副架)上以及使其与鼓支撑架分离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结构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以及结构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更加具体地,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与下面的实施例在结构和/或各种设置方面不同的盒。
本发明涉及能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图像组件上的盒。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一些示例有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等)、传真机和文字处理机。“盒”是处理盒的一般术语,其由用于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鼓支撑架、用于支撑显影部件的显影辊支撑架、电子照相感光鼓、鼓处理部件以及将上述组件一体地布置在其内的壳体(盒)组成。处理部件是用于处理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部件。处理部件的一些示例包括作用在电子照相鼓上的充电部件、显影部件和清洁部件,还包括用于将调色剂涂布在显影剂承载部件(显影辊)的周面上的调色剂供给辊、用于检测盒中残留的调色剂量的部件以及类似的部件。
[实施例1]
首先,描述了本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下文中简称为成像设备)的结构元件,特别地,描述了盒的鼓支撑架的电触点(下文中简称为触点)的结构,以及用于形成电触点的方法。
(1)成像设备
首先,参考图2,描述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A。图2(a)是包括处理盒B的成像设备A(激光束打印机)的示意性剖面图。它示出了设备A的总体结构。
通过图2(a)示出的成像设备A在记录介质的片材2上形成图像的过程如下:首先,在利用待形成的图像的相关信息对激光束进行调制的同时,将激光束从光学系统1投射到电子照相感光鼓7(下文中简称为感光鼓)上,由此在感光鼓7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显影剂(其简称为调色剂)显影成可视图像,即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同时从片材给送盒3拉出记录介质的片材2,将该片材输送到转印辊4所处的位置,同步地进行在感光鼓7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将形成在感光鼓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2上。之后,片材2上的调色剂图像由通过定影部件5施加到片材上的热和压力而定影在片材2上。最后,将片材2排出到排出盘6上。
(2)处理盒
接着,参考图2(a)和2(b)描述处理盒B。图2(b)是本实施例的处理盒B的剖面图。它示出了处理盒B的总体结构。
处理盒B是显影部C和潜像形成部D的组合。这两部分C和D彼此连接,使得其可相对彼此枢转地移动。处理盒B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上。显影部C具有显影部件和显影辊支撑架8。显影部件由显影辊12、调色剂供给辊16等组成。显影辊支撑架8支撑上述显影部件,并储存调色剂。潜像形成部D由诸如感光鼓7、清洁刮刀14等的结构元件以及用于支撑这些结构元件的鼓支撑架13组成。
存储在显影部C的调色剂存储部9中的调色剂被输送到显影室10,该显影室中设有显影辊12、调色剂供给辊16和显影刮刀,这些部件布置成使得调色剂供给辊16的周面和显影刮刀11的调色剂层管制边缘这两者与显影辊12的周面接触。因而,当调色剂供给辊16沿图2(b)中箭头标记E指示的方向旋转时,在显影辊12的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层。当显影辊12周面上的调色剂层中的调色剂颗粒以感光鼓7周面上的潜像图案转印到感光鼓7的周面上时,在感光鼓7的周面上形成调色剂颗粒构成的图像。
在通过转印辊4将感光鼓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2上之后,感光鼓7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刀14刮下,将被存储(移除到)在废弃调色剂存储室中。之后,感光鼓7的周面由作为充电部件(处理部件)的充电辊均匀地充电,为通过光学系统1进行潜像形成做好准备。
(3)潜像形成部
接着,参考图2(b)、3和4,描述处理盒B的潜像形成部的总体结构。图3是处理盒B处于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中时处理盒B的潜像形成部D特别是在充电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的透视图。图4(a)是处理盒B的部分D的纵向端部的侧视图(从图3中箭头标记K的下游侧来看),该纵向端部具有供感光鼓7用的电触点。图4(b)是图4(a)中的潜像形成部D的所述部分在与图4(a)中直线Y-Y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图。它示出了电触点和其周边。
参考图3和4,用于使感光鼓7的周面充电的充电辊18在该充电辊的轴的纵向端部由一对充电辊端子23b和23a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充电辊端子由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树脂)构成。在图3和4中,充电辊18的轴的纵向端部分别用附图标记18a和18b表示。下文中,将其称为充电辊18的金属芯端部18a和18b。充电辊端子23a和23b分别具有一对导电压缩弹簧22a和22b。此外,充电辊端子23a和23b以使得压缩弹簧22a和22b保持可压缩的方式附接在鼓支撑架13上。也就是说,充电辊18由鼓支撑架13间接支撑。接着,参考图4(b),当感光鼓7和充电辊18压靠在彼此上时,压缩弹簧22a和22b被压缩,因此充电辊18通过由压缩弹簧22a和22b的弹性产生的预定量的压力保持压靠在感光鼓7上。
(4)处理盒的潜像形成部的电触点的结构,和向充电辊施加电压的方法
下面参考图3、4和13,描述用于使感光鼓7充电的方法。参考图3和4,电触点19是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在本文献的部分8中将具体地描述用于形成电触点19的方法。大致来说,在把模具27和28附接到鼓支撑架13上时,通过将导电树脂34(包含导电物质的树脂)注入形成在鼓支撑架13和这对模具27、28之间的空间(间隙)中,而形成电触点19(图14)。
如上所述地,电触点19是处理盒B的潜像形成部的电触点,该电触点是通过将导电树脂注入到鼓支撑架13和附接到架13上的所述一对模具27、28之间的空间中而由导电树脂模制而成的。当将处理盒B安装到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上时,电触点19变成连接主组件100的电极(电触点)21和充电辊18之间的电气通路。这里,是充电辊18与电极21电连接,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上设置有所述电极21。图13是将在部分(9)中描述的电触点19、电极21(作为主组件100的电触点)、压缩弹簧22a以及充电辊电极23a的视图。电触点19具有第一和第二接触点部(将分别称为充电辊接触点部19b和接触表面19a(主组件接触点部))。
正如后面在部分(9)中描述地,电触点19具有突出部19g、接触表面19a(作为盒的电触点)、充电辊接触点部19b、流道部(runner section)19c和浇口19d。充电辊接触点部19b从流道部19c分支。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通过流道部19c彼此相连。它们是电触点19的一体部分。突出部19g处于鼓支撑架13下游侧壁的外表面(在与感光鼓7的轴平行的方向的端壁)(沿图3中箭头标记N的方向)上。接触表面19a处于突出部19g的端部。
当将处理盒B安装在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上时,主组件100的电极21与作为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的电触点19的接触表面19a接触。对于用于充电辊18的接触点部19b,其用作压缩弹簧22(它是导电的)的座,并与压缩弹簧22接触,从而在压缩弹簧22a和电触点19之间提供电连接。
在将处理盒B安装在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中之后,响应于来自主组件100的控制部(未示出)的指令,向主组件100的电极21施加电压。因而,电压通过接触表面19a、流道部19c、充电辊接触点部19b、压缩弹簧22a、充电辊端子23a(由导电树脂形成)以及充电辊18的金属芯18a被施加给充电辊18(作为鼓充电部件)的周面。因此,感光鼓7的周面由充电辊18均匀地充电。也就是说,电触点19用于在充电辊18和主组件电极21之间建立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组件电极21直接连接到电触点19。然而,通过在二者之间布置导电部件,它们可以间接地彼此连接。此外,电触点19和充电辊18通过充电辊端子23a和压缩弹簧22a彼此电接触。然而,处理盒B可以构造成使得电触点19直接地接触充电辊18。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触点19用于使感光鼓7充电。然而,本实施例不是为了在电触点19的用途方面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处理盒的任何电触点。例如,其可以应用于用于向显影辊(显影部件)和调色剂供给辊16供给电力的电触点、用于使处理盒B和鼓接地部(未示出)相连的电触点、用于供给电路(未示出)电力以检测处理盒B中的残留调色剂量的电触点和类似的电触点。
(5)鼓支撑架
接着,参考图4和5描述鼓支撑架13的形状。图5示出了在注入导电树脂34之前鼓支撑架13的形状。更加具体地,图5(a)是鼓支撑架13的纵向端部的侧视图,该纵向端部即将具有电触点19(从图3中的箭头标记N指示的方向从下游侧来看)。图5(b)是图5(a)示出的鼓支撑架13的从鼓支撑架13的具有树脂注入口(浇口)13d的一侧来看的纵向端部的外部视图(从与图15(a)中看鼓支撑架13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来看的右侧图)。图5(c)是鼓支撑架13在与图5(b)中的直线Z-Z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图。图5(d)是鼓支撑架13在与图5(a)中的直线V-V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图。图5(e)是鼓支撑架13在与图5(a)中的直线W-W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图。
参考图5(a)和5(c),鼓支撑架13具有:用于形成接触表面19a的表面13a;用于形成充电辊接触点19b的表面13b,该表面13b用作压缩弹簧22的座;和模具插入孔13g。
此外,鼓支撑架具有:表面13e和13f,在模制所述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时,模具27和28布置成接触所述表面13e和13f。此外,鼓支撑架具有:树脂注入孔13d,导电树脂34通过该树脂注入孔注入;和凸肋13k,该凸肋在树脂流的下游侧从用于形成电触点19的接触表面19a的表面13a突出到电触点成型空间中。此外,鼓支撑架具有流道13c(导电树脂34通过该流道被引导到其目的地中),该流道为隧道状。流道13c(隧道)在点13h分支成一通道(流道),该通道通向用于形成电触点19的接触表面19a的表面区域13a和用于形成充电辊接触点部19b的表面区域13b。
(6)用于形成电触点的接触表面的模具
接着,参考图5、6、10和11,描述用于形成电触点19的接触表面19a的模具。图6是被布置成与鼓支撑架13接触以形成电触点19的两个模具中的一个(模具27)的视图。图10是用于描述通过将导电树脂34注入到通过将模具27布置成接触鼓支撑架13而形成的空间中而形成充电辊接触点部19b的顺次步骤的示意图。更加具体地,图10(a)是在通过将模具27布置成接触鼓支撑架13而形成弹簧座成型空间20b之后鼓支撑架13(部分分解)、模具27和模具28的组合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0(b)是在导电树脂34已经开始通过隧道状流道13c流入弹簧座成型空间20b中之后鼓支撑架13(部分分解)、模具27和模具28的组合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0(c)是在弹簧座成型空间20b的注入完成之后、即在充电辊接触点部19b的成型完成之后鼓支撑架13(部分分解)、模具27和模具28的组合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是用于描述接触表面19a的示意图,在模具27与鼓支撑架13接合时将导电树脂34注入到形成在鼓支撑架13和模具27之间的电触点成型空间中时形成该接触面。当将导电树脂34注入电触点成型空间内时,形成电触点19,凸肋13k保持插入在电触点成型空间27c(简称为凹部27c)中。图11(a)是在将模具27以使得鼓支撑架13的电触点成型空间13a变成连接到模具27的凹部27c以产生电触点成型空间20a的方式附接到鼓支撑架13之后鼓支撑架13(部分分解)、模具27和模具28的组合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1(b)是在导电树脂34已经开始通过隧道状流道13c流入接触表面成型空间20a中之后鼓支撑架13(部分分解)、模具27和模具28的组合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1(c)是在通过导电树脂34包封凸肋13k然后完成接触表面19a之后鼓支撑架13(部分分解)、模具27和模具28的组合的示意性透视图。
参考图6,用于形成电触点19的模具27具有表面27a、凹部27c和突出部27b(模具突起)。表面27a接触鼓支撑架13的面对模具的表面13e。凹部27c是模具27的一部分,该部分成为电触点成型空间20a特别是接触表面19a的一部分。突出部27b用于形成充电辊接触点部19b,该充电辊接触点部用作插入到模具插入孔13g中的压缩弹簧22a的座。
(7)树脂注入浇口模具
接着,参考图4、7和14,描述部分(6)中描述的两个模具中的另一个模具28。模具28是这样的模具,其中导电树脂34通过该模具注入到电触点成型空间20a内以形成电触点19。图14(a)、14(b)和14(c)是鼓支撑架13(部分分解)、模具28和浇口30的组合在与浇口30的轴向线重合的竖直面的示意性透视/剖面图。这三幅图顺序地描述了形成电触点19的过程,即从模具28与鼓支撑架13连接到完成将导电树脂34注入电触点成型空间20a中。图7是在部分(6)中描述的两个模具中的另一个(模具28)的视图,该模具28布置成与鼓支撑架13接触以形成电触点19。模具28具有:布置成与鼓支撑架13的表面13f接触的表面28a;和孔28b,用于注入导电树脂34的浇口30将配合到该孔28b中。
(8)形成电触点的方法
接着,参考图4、5、6、8、9、10、11和14,描述用于形成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的方法。图8(a)-(d)是鼓支撑架13、模具27和28的组合的透视图,这四幅图示出了将模具27和28附接到鼓支撑架13上的顺次步骤。图9(a)-9(d)是鼓支撑架13、模具27和28的组合的透视图,这四幅图示出了将模具27和28与鼓支撑架13分离的顺次步骤。通过将导电树脂34注入形成在鼓支撑架13和模具27之间的空间内,由导电树脂34模制电触点19,作为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
首先,参考图8(a),将模具28附接到鼓支撑架13(从图8(a)中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在该过程中,模具28的表面28a接触鼓支撑架13的表面,该表面具有树脂入口13d。接着,参考图8(b),将模具27附接到鼓支撑架13(从图8(b)中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在该过程中,模具27的表面27a以使得凸肋13k进入模具27的凹部27c的方式接触鼓支撑架13的表面13e。此外,使鼓支撑架背撑部件37(下文中简称为背撑部件)接触鼓支撑架13的与鼓支撑架13的树脂入口13d和表面13e相反的相反侧,以防止鼓支撑架13变形等问题。背撑部件37另一个作用是防止在注入导电树脂34时因导电树脂34施加给鼓支撑架13的压力而使鼓支撑架13沿注入导电树脂34的方向移动的问题(在部分(10)中将详细地描述鼓支撑架13的背撑)。
图8(c)示出了在将模具27和28附接到鼓支撑架13之后鼓支撑架13、模具27和模具28的组合。参考图5(a)、5(d)和10(a),当模具27附接到鼓支撑架13时,模具27的突出部27b进入鼓支撑架13的孔(空间)13g,在其自身和鼓支撑架1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是用于形成弹簧座的空间20b。孔13g是将具有电触点19的鼓支撑架13的纵向端壁上的通孔。接着,参考图6和图11(a),在从由鼓支撑架13的电触点成型空间13a和模具27的凹部27c组成的空间去除凸肋13k的情况下仍然保留的空间是用于接触表面19a的空间20a。
接着,参考图8(d),在模具27和28附接到鼓支撑架13之后,将用于注入导电树脂34的浇口30插入模具28的孔28b中。在插入浇口30时,浇口与孔28b的最深端部接触。顺带地,浇口30可以形成为模具28的一体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模具27在模具28之前附接到鼓支撑架13。此外,可以去掉模具28。在这种情况下,浇口30直接插入到鼓支撑架13的树脂注入口13d中。此外,浇口30的顶端可以具有气密地接触鼓支撑架13的表面13d的边缘壁(密封壁),该表面具有树脂注入口13d使得所述顶端和树脂注入口13d之间的接合部在导电树脂34被注入时仍将保持气密密封。
接着,参考图14(b),导电树脂34通过树脂注入口28b注入到鼓支撑架13的隧道状流道13c中。然后,导电树脂34前进通过鼓支撑架13的隧道状流道13c,到达流道13c的分歧部13h。接着,导电树脂34的本体的一部分流入鼓支撑架13的弹簧座成型空间13b中,其余部分进一步前进通过隧道状流道13c,由此到达鼓支撑架13的接触表面成型空间13a。因此,接触表面成型空间20a和弹簧座成型空间20b充满导电树脂34。
图14(c)是在将导电树脂34注入接触表面成型空间20a和弹簧座成型空间20b中刚完成之后鼓支撑架13、背撑部件37、模具28、浇口30以及导电树脂34的本体的组合的透视/剖面图。接着,参考图4和14(c),在完成导电树脂34的注入时,模具27和28与鼓支撑架13分离,出现由进入接触表面成型空间20a中的导电树脂34的本体形成的接触表面19a,和由进入弹簧座成型空间20b中的导电树脂34的本体形成的充电辊接触点部19b。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通过从上述路径(流道13c)进入两个空间20a和20b中的导电树脂34的本体形成为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对于上述凸肋13k,其仍处于电触点19内部。此外,参考图5,在鼓支撑架13的树脂注入口13d和接触表面成型空间13a之间延伸的隧道状流道13c处于鼓支撑架13的壁内。
接着,参考图9,描述模具27和28与鼓支撑架13分离的过程。首先,参考图9(a),浇口30从模具28的树脂注入口28b缩回(沿图9(a)中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接着,参考图9(c),模具27和背撑部件37与鼓支撑架13分离(沿图9(c)中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最后,参考图9(d),模具28与鼓支撑架13分离(沿图9(d)中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露出形成为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的电触点19(具有接触表面19a、充电辊接触点部19b)。
在未使用模具28的情况下,在注入导电树脂34之后,浇口30从鼓支撑架13缩回。然后,模具27和背撑部件37按列出顺序缩回。利用上述方法,电触点19(具有接触表面19a、充电辊接触点部19b)能够形成为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
(9)触点的每个接触点部(表面)的形状、功能和电阻
接着,参考图5、12和13,描述电触点19的形状。图12(a)和12(b)是用于描述在模具27和28与鼓支撑架13分离时出现的电触点19的功能的视图。图12(a)和12(b)没有示出鼓支撑架13。图12(c)是电触点19在与图12(b)中的直线P-P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图。图12(d)是电触点19在与图12(b)中的直线Q-Q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图。图12(e)是电触点19在与图12(b)中的直线R-R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图。图12(f)是电触点19在与图12(b)中的直线S-S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图。除了图13(a)和13(b)示出了主组件电极21、压缩弹簧22a和充电辊端子23a之外,图13(a)和13(b)分别与图12(a)和12(b)相同。
参考图12(a)和12(b),电触点19具有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接着,参考图13(a)和13(b),当将处理盒B安装到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上时,接触表面19a接触主组件电极21。然后,当充电辊18附接到鼓支撑架13时,金属充电辊轴18a接触充电辊端子23a,充电辊18由鼓支撑架13可旋转地支撑。
这样,通过压缩弹簧22a(其与充电辊端子23a接触)、充电辊接触点部19b(其与压缩弹簧22a接触)、流道部19c和接触表面19a,在主组件电极21和金属充电辊轴之间建立电气通路。电触点19的接触主组件电极21的表面不需要是接触表面19a。例如,其可以是表面19e。
接着,描述在位置上对应于鼓支撑架13的流道13c的电触点19的部分的剖面形状。参考图5(c)、5(d)、5(e)和图12,电触点19(具有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的剖面形状与流道部19c的剖面形状不同。这里,“剖面形状”是指例如流道部19c在与图12(b)示出的P-P、Q-Q、R-R或S-S线重合的平面的剖面形状。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电触点19在相应于图12(c)-12(f)中的直线P-P、Q-Q、R-R和S-S的平面的剖面形状不同。此外,导电树脂34在流道13c中从浇口30流动的方向与导电树脂34流出流道13c以形成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的方向19h和19i不同。
因此,在导电物质在导电树脂34中分布方面,流道部19c与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这两者不同。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电触点19(电触点成型模具)设计成当导电树脂34流过流道13c和电触点成型空间(模具)时使导电树脂34的方向变化,使得导电树脂34中的导电物质在其流过流道13c和电触点成型空间时被扰动(搅拌)。在树脂34在导电物质的分布方面不均匀时,如果电触点19由导电树脂34形成,很可能得到的电触点19的电阻(下文中电阻值)将比期望的更高。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可防止导电树脂34中的导电物质不均匀地沉淀在导电树脂34中。因此,其电阻如期望地保持;保持在期望的水平。这里,导电树脂34的流动“方向”是指当导电树脂34在电触点成型空间积聚时,导电树脂34流动的方向,也即导电树脂34的本体膨胀的方向。
一般来说,当导电树脂的本体注入到给定空间之后该导电树脂的本体冷却从而固化时,树脂中的导电颗粒(碳黑颗粒,将在后面描述)移动到比其余部分(在剖面上的周边部分)放热更慢的树脂部分中。因此,导电树脂34的本体的表面层的导电颗粒的量减少。例如,在直径均匀的圆筒形元件由含有导电颗粒的树脂化合物形成的情况下,颗粒倾向于聚集在圆筒形元件的中央部,而不管元件的纵向方向(与圆筒形元件的母线平行的方向)。换句话说,圆筒形元件的表面层的导电颗粒的量倾向于减少。因而,得到的圆筒形元件的总电阻比期望的更高。此外,在含树脂的树脂的流动方向,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处于浇口19d的下游侧。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树脂34通过鼓支撑架13的流道13c注入到接触表面成型空间20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形成空间20b内,该流道13c设计成使得当树脂流过流道13c时,通过在流道13c设置剖面尺寸不同的弯曲和/或部分,不仅使主方向即树脂前进的方向改变,而且使次方向即与主方向垂直的方向改变。因此,与由导电树脂形成的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电触点相比,本实施例的电触点19在导电颗粒的分布方面更加均匀,因此导电性更好。此外,迫使导电树脂34就其流动方向而言改变方向,使得就导电树脂的本体冷却慢的部分而言改变了导电树脂34的本体。因而,迫使导电树脂34在其流动和/或膨胀的方向上改变能够在电触点19成型之后进行冷却的同时使导电树脂34中的更多量的导电颗粒保持在电触点19的表面层即功能层中。也就是说,能够提供一种电触点,该电触点的功能部的电阻尽可能地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电触点19的导电性更好,鼓支撑架13设置有凸肋13k。因而,下面描述鼓支撑架13设置有凸肋13k的益处。图1是用于描述以导电树脂34包封凸肋13k的方式形成电触点19的顺次步骤的视图。在图1(a)-1(c)中,左图是从设备前侧来看电触点19的剖面图,右图是从垂直于感光鼓7的轴线的方向来看电触点19的剖面图。更加具体地,图1(a)的左图是鼓支撑架13的凸肋13k和其周边的平面图,右图是在将模具27附接到鼓支撑架13之后模具27和鼓支撑架13的具有凸肋13k的部分的组合在平行于鼓7轴线的平面的剖面图。当该组合处于图1(a)示出的状态下时,凸肋13k处于模具27的凹部27c内。图1(b)示出了在模具27的凹部27c中围绕凸肋13k流动的导电树脂34的本体。导电树脂34沿图1(b)中箭头标记19k和19l指示的方向流动,同时填充凹部27c。图1(c)是示出了在凹部27c充满导电树脂34之后即在凹部27c中形成电触点19之后模具27的凹部27c的视图。
如上所述地,在鼓支撑架13和模具27被构造成使得在其接合时鼓支撑架13的凸肋13k突出到凹部27c(用于形成接触表面19a的空间,该空间处于流道13c的内端)中的情况下,导电树脂34以包封凸肋13k(沿箭头标记19k和19l指示的方向)的方式流动。也就是说,导电树脂34在凹部27c中流动的方向与导电树脂34在其进入凹部27c之前流动的方向(用箭头标记19i指示)不同。换句话说,导电树脂34甚至在凹部27c中被搅拌,由此所述导电树脂在导电颗粒的分布方面被扰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凸肋13k使导电树脂34的本体在凸肋13k分支,然后在凸肋13k的下游侧再次汇合。因而,使导电树脂34在其导电颗粒的分布方面更进一步地被扰动(同质化)。参考图1(b),当导电树脂34的本体流入凹部27c中时,可以沿与其流入凹部27c的方向不同的各个方向流动,以如下方式包封凸肋13k:使导电树脂在导电颗粒的分布方面更加同质化。
此外,在模具27的凹部27c中存在凸肋13k的条件下形成的电触点19与在凹部27c中没有凸肋13k的条件下形成的电触点(19)在电触点(19)冷却时温度降低的速度更慢的部位不同。更加具体地,在凹部27c中没有凸肋13k的情况下,接触部19a的中央部的冷却速度比周边部更慢。因此,导电颗粒可能将聚集到中央部(不与主组件电极接触的部分),由此减少接触部19a的表面层中的导电颗粒的量。作为比较,在凹部27c中设有凸肋13k的情况下,接触部19a的中央部即接触部19a的与凸肋13k相邻的部分的冷却速度比没有凸肋13k时所形成的接触部(19a)的中央部更快。因此,接触部19a的冷却速度实际上是均匀的。因此,导电颗粒不可能集中到中央部,即,表面层的导电颗粒的量不可能变得明显更少。
如上所述地,在本实施例中,鼓支撑架13和模具27构造成使得鼓支撑架13和模具27相接合,鼓支撑架13的凸肋13k将突出到模具27的凹部27c中,即,与鼓支撑架13的流道13c的内端部连接的接触部成型空间。因此,和根据现有技术设计和形成的任何电触点(19)相比,本实施例的电触点19在导电颗粒的分布方面明显更为均匀,因此电阻更低,因此导电性更好。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电触点19的情况下,电触点19包封鼓支撑架13的凸肋13k。因而,凸肋13k增强了电触点19,从而防止因其形成之后出现的收缩而导致的塌陷和/或在模具27与鼓支撑架13分离时与模具27一起裂开的问题。因此,和从鼓支撑架13突出并仅由导电树脂(没有凸肋13k)形成的电触点(19)相比,本实施例的电触点19在位置精度方面明显更高。
如图12所示,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的剖面形状与鼓支撑架13的流道13c的剖面形状不同,鼓支撑架13具有凸肋13k。然而,如果唯一目的是形成使导电颗粒分布明显更为均匀的电触点,所需要的就是提供具有凸肋13k的鼓支撑架13,并定位所述凸肋13k使其突出到模具27的凹部27c中。也就是说,即使不能设计鼓支撑架13使其流道13c的宽度在树脂流动方向不一致,也能够通过在鼓支撑架13上设置如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定位的凸肋13k那样的凸肋,获得导电颗粒的分布实质上均匀因而电阻更低并且因而导电性更好的电触点(1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凸肋13k定位成使得其在树脂流动方向位于流道13c的下游端。然而,本实施例不是为了在凸肋13k的形状和定位方面限制本发明。在凸肋13k的形状和定位方面凸肋所需要的就是凸肋13k被成型和定位成使得在存在凸肋13k的条件下形成的电触点19(电气通路)的电阻远小于在没有凸肋13k的条件下形成的电触点(19)的电阻。例如,凸肋13k可以定位成使得其处于流道13c(流道部段19c:在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之间的电气通路)内。
(10)模具的夹紧和背撑
接着,参考图6、7、8、14和15,描述在形成接触表面19a和充电辊接触点部19b时出现的模具夹紧。图15是背撑部件37、鼓支撑架13、电触点19、模具28、浇口30和导电树脂34的组合的示意性剖面图,其用于描述树脂压力。
当使用模具27和28形成电触点19时,首先,以使得模具27的表面27a接触鼓支撑架13的表面13e这样一种姿态将模具27附接到鼓支撑架13上,然后将模具27夹紧到鼓支撑架13上。此外,以使得模具28的表面28a接触鼓支撑架13的表面13f这样一种姿态势将模具28附接到鼓支撑架13。然后将模具28夹紧到鼓支撑架13上。更加具体地,背撑部件37布置成接触鼓支撑架13的与表面13e和13f相反的相反侧,使得鼓支撑架13由背撑部件37支撑,以便防止鼓支撑架13的表面13e和13f因施加给模具27和28的压力和/或在将导电树脂34注入到电触点成型空间(模具)内时在导电树脂34中产生的压力P(树脂压力)分别从模具27和28的表面27a和28a移位和/或分离,以及防止鼓支撑架13因压力P而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鼓支撑架13通过其与鼓支撑架13的表面13e和13f相反的部分由背撑部件37支撑。然而,鼓支撑架13由背撑部件37支撑的部分不必是本实施例中鼓支撑架13由背撑部件37支撑的部分。所需要的是鼓支撑架13的使鼓支撑架13由背撑部件37支撑的部分是能够防止鼓支撑架13移位或变形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触点19用于在处理盒B的潜像形成部D中的充电辊18和主组件电极21之间提供电连接。然而,本实施例不是为了在电触点19的作用(功能)方面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在感光鼓7和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之间提供电连接并且还在充电辊18和主组件100之间提供电连接的电触点。也就是说,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具有在充电辊18和主组件100之间提供电连接的接触点部和在感光鼓7和主组件100之间提供电连接的接点部的电触点。此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构造成使得充电辊18和/或感光鼓7通过压缩弹簧22与电触点19电连接或者彼此直接电连接的处理盒(B)。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触点19是潜像形成部D的一部分。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显影部C的电触点(19)。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电触点19的材料是包含10%的碳黑的聚缩醛化合物。使用碳黑作为导电材料的原因是使对生产装置的损害(摩擦磨损等等)最小。然而,用作导电材料的物质可以是碳纤维、金属添加剂等等。
图16是用于描述电触点26形成为显影盒的框架8的一体部分的情况的视图。导电树脂34通过流道8a(浇口)注入到电触点成型空间中。流道8a在分歧部26bc分支成通到用于形成表面26ba的空间中的树脂通道和通到显影辊支撑部26bb中的树脂通道,所述表面26ba与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的主组件电极21接触。主组件接触部26ba处于从显影盒框架8的表面突起的突出部26bg的顶端。显影辊支撑部26bb接触显影辊12的金属芯12a,并可旋转地支撑该金属芯12a(显影辊12)。因而,通过主组件接触面26ba、显影辊支撑部26bb以及显影辊12的金属芯12a,在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和显影辊12之间形成电连接。
在如图16所示地构造电触点26的情况下,当通过流道8a(浇口)将导电树脂34注入到电触点成型空间中时,导电树脂34由于在显影盒框架8上设置的多个(两个)凸肋8b和8c在方向上(由图16(b)中箭头标记26bd和26be指示的方向)改变。因此,使其在导电颗粒的分布方面尽可能地保持均匀。此外,在如图16所示地构造电触点26的情况下,电触点26形成为显影盒的框架8的一体部分。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电触点,该电触点是支撑显影辊12或调色剂供给辊16的部件的一体部分。如上所述地,显影辊12和电触点26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与电触点19和主组件电极21之间的电连接那样通过压缩弹簧22进行。
如上所述地,在本实施例中,鼓支撑架13具有凸肋13k,模具27构造成使得导电树脂34将以包封凸肋13k的方式流动。因此,与由导电树脂形成的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导电触点相比,本实施例的电触点19中的导电颗粒在导电树脂34中保持更随机(均匀)的分布。因此,与由导电树脂形成并作为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的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电触点相比,本实施例的电触点19的电阻更小且更稳定,因此导电性更好。
在电触点从鼓支撑架13或显影辊支撑架沿与去除模具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情况下,如果用于其的模具在其形成之后充分冷却之前与鼓支撑架13等分离时,电触点或其一部分可能保持附着在模具上并从模具上脱落。因此,电触点必须能够冷却充分长的时间,这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电触点可能因电触点在其形成之后被允许自然冷却时出现的收缩而变形。还可能的是当处理盒在装运过程中经受相当量的冲击时,电触点将从其属于的框架上脱落或分离。
作为比较,在本实施例中电触点19形成为使得其包封鼓支撑架13的凸肋13k。因此,凸肋13k增强了电触点19,从而使电触点19不会因电触点19在形成之后出现的收缩而脱落,或者在用于其的模具与鼓支撑架13分离时变形和/或与架13部分分离等等。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明显减少了冷却电触点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减小电触点(处理盒)的制造成本。此外,能够防止处理盒在装运时受到冲击而导致其电触点脱落或从其基部分离的问题。此外,和根据现有技术仅由导电树脂34形成、即在没有从鼓支撑架13的侧壁突出的突出部(13k)的电触点相比,本实施例的电触点被更精确的定位并保持更精确的定位。
[实施例2]
接着,参考图17、18、19和20,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作电触点19的增强件的凸肋是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然而,在被制成为突出到模具27的凹部27c中的凸肋仅用于使导电树脂在导电颗粒的分布方面保持尽可能地均匀的情况下,其不需要形成为鼓支撑架13的一体部分;凸肋可以形成为模具27的一体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凸肋形成为模具27的一部分。在下面对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仅描述处理盒B的在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应元件不同的结构元件;将不描述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应元件相同的结构元件。
图17(a)和17(b)分别是组合中从顶面和底面来看主组件电极21、压缩弹簧22a和充电辊端子23a的组合以及本实施例中的电触点19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8是本实施例中模具27(电触点成型模具)的透视图。图19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将导电树脂注入到在鼓支撑架13和模具27之间形成的电触点成型空间中之后鼓支撑架13的纵向端部、模具28(树脂注入浇口)、背撑部件37和导电树脂34的组合的透视/剖面图。图20(b)是在注入导电树脂34(形成电触点19)之后进行的将模具27、28和背撑部件37与鼓支撑架13分离之后鼓支撑架13、模具27、28和背撑部件37的组合的示意性透视图。
参考图18,模具27具有突出到模具27的凹部27c中的凸肋27d。接着,参考图20(a),当形成电触点19时,模具27、28和背撑部件37布置成与鼓支撑架13气密地接触。然后,将导电树脂34注入由鼓支撑架13和模具27形成的电触点成型空间中,凸肋27d突出到该电触点成型空间中,如图19所示。接着,如图20(b)所示,模具27、28和背撑部件37与鼓支撑架13分离,以露出电触点19,该电触点成为鼓支撑架13f的一体部分。
参考图17,当把处理盒B安装到成像设备A的主组件100上时,接触表面19a即电触点19的部分19g的端面从鼓支撑架13的表面突出,并接触主组件电极21。这里,电触点19的与主组件电极21接触的表面不必是表面19a。也就是说,其可以是电触点19的任何表面。例如,可以是电触点19的表面19e。
如上所述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模具27上设置凸肋27d,导电树脂34的流动方向被改变。因而,与根据现有技术的由包含导电物质(颗粒)的树脂化合物形成的任何电触点(19)相比,本实施例的电触点19在导电颗粒的分布方面明显更为均匀,因此电阻明显更低,并且因而导电性更好。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触点19的接触主组件电极21的部分从鼓支撑架13的表面突出。然而,鼓支撑架13和电触点19可以设计成使得电触点19从设置于鼓支撑架13的表面上的凹部的底面突出。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处理盒,其电触点由导电树脂构成,并且其电阻远低于根据现有技术的由导电树脂构成的任何电触点的电阻。
尽管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本申请用于涵盖落入改进目的或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类修改或变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触点由导电树脂材料构成并具有低电阻的盒。

Claims (16)

1.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盒,所述盒包括:
电能接收部件;
支撑所述电能接收部件的树脂材料制的框架;
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通过把导电树脂材料注入所述框架中而成型,并且当所述盒安装在主组件上时所述电极部件在所述电能接收部件和设置于主组件中的主组件电触点之间提供导电路径,
其中,所述框架具有从所述框架突出的框架凸部,所述框架凸部被设置成通过改变被注入的导电树脂材料的流动方向而形成所述电极部件,并且
其中,所述电极部件具有从所述框架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接触所述主组件电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突出部与从所述框架突出的框架凸部接触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突出部在包围所述框架凸部的同时被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中设置多个所述框架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突出部与从金属模具突出的金属模具凸部接触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突出部在包围金属模具凸部的同时被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电极部件贯穿所述框架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电能接收部件是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充电的充电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电能接收部件是用于对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
10.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盒,所述盒包括:
电能接收部件;
支撑所述电能接收部件的树脂材料制的框架;
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通过把导电树脂材料注入所述框架和接触所述框架的金属模具之间的空间中而成型,并且当所述盒安装在主组件上时该电极部件在所述电能接收部件和设置于主组件中的主组件电触点之间提供导电路径,
其中,所述框架具有从所述框架突出的框架凸部,所述电极部件具有盒接触部,所述盒接触部用于接触所述主组件电触点,所述框架凸部设置成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接触部从所述框架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接触部在包围所述框架凸部的同时被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设置多个所述框架凸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电极部件贯穿所述框架的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电能接收部件是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充电的充电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电能接收部件是用于对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
CN201280062003.7A 2011-12-19 2012-12-19 具有导电树脂的电触点的盒 Active CN103998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7467 2011-12-19
JP2011277467A JP6000543B2 (ja) 2011-12-19 2011-12-19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PCT/JP2012/083757 WO2013094770A2 (en) 2011-12-19 2012-12-19 Cartrid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8994A CN103998994A (zh) 2014-08-20
CN103998994B true CN103998994B (zh) 2018-01-12

Family

ID=4760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2003.7A Active CN103998994B (zh) 2011-12-19 2012-12-19 具有导电树脂的电触点的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52675B2 (zh)
JP (1) JP6000543B2 (zh)
CN (1) CN103998994B (zh)
PH (1) PH12014501172B1 (zh)
WO (1) WO201309477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6142B2 (ja) 2011-11-09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22489A (ja) * 2011-11-09 2013-06-20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
US8918011B2 (en) 2011-11-09 2014-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07137B2 (ja) * 2012-09-05 2017-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8747B2 (ja) * 2013-09-24 2019-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8181B2 (ja) 2014-04-15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樹脂成形品及び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可動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855284B2 (ja) 2017-03-03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10152B2 (ja) * 2018-04-03 202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17908343A (zh) 2019-08-09 2024-04-19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1214Y2 (ja) * 1990-04-09 1996-09-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帯電器
JP3342362B2 (ja) 1996-09-20 2002-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727B2 (ja) 1996-12-12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廃トナー容器の組立方法
JP3745111B2 (ja) 1997-03-18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520716B2 (ja) * 1997-04-22 2004-04-1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の電源供給構造
JP2000019841A (ja) 1998-07-02 2000-01-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12315A (ja) 1998-08-07 2000-04-21 Hokushin Ind Inc 電子写真用ゴム部材
JP3437460B2 (ja) 1998-08-31 2003-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
JP2000098729A (ja) 1998-09-22 2000-04-07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809A (ja) 1998-09-24 2000-04-07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855A (ja) 1998-09-24 2000-04-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12318A (ja) * 1998-10-08 2000-04-2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結合部材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31945A (ja)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748506B2 (ja) 1999-05-20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US6549736B2 (en) 2000-01-19 2003-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ngaging member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developing roller and magnet
JP2001228686A (ja) 2000-02-16 2001-08-24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とその組立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136299B2 (ja) 2000-09-12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の部品結合体
JP3564080B2 (ja) 2001-04-27 2004-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840063B2 (ja) 2001-04-27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42569B2 (ja) 2001-04-27 2004-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548558B2 (ja) 2001-12-13 2004-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771920B2 (en) 2002-02-21 2004-08-03 Canon Kasei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roller including a conductive cover layer being formed of a seamless tub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uch a charging roller
US7099607B2 (en) 2003-06-18 2006-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toner container
JP2005215311A (ja) 2004-01-29 2005-08-11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7366439B2 (en) 2004-06-14 2008-04-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ed cartridge
JP2007047491A (ja) 2005-08-10 2007-02-22 Canon Inc 電極板取付方法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333923A (ja) * 2006-06-14 2007-12-27 Kaneka Corp 導電性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7240B2 (ja) * 2007-05-22 2013-11-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被給電ユニット、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8957B2 (ja) 2008-03-31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5004870B2 (ja) 2008-05-23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565B2 (ja) 2008-05-23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4719B2 (ja) 2008-05-27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46062B1 (ja) * 2010-08-20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56142B2 (ja) 2011-11-09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22489A (ja) 2011-11-09 2013-06-20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
US8918011B2 (en) 2011-11-09 2014-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776892B1 (en) * 2011-11-09 2019-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comprising an electrode
JP5460824B2 (ja) * 2011-12-09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52675B2 (en) 2015-06-09
WO2013094770A2 (en) 2013-06-27
WO2013094770A3 (en) 2013-08-08
US20130170851A1 (en) 2013-07-04
PH12014501172A1 (en) 2014-09-01
CN103998994A (zh) 2014-08-20
PH12014501172B1 (en) 2014-09-01
JP6000543B2 (ja) 2016-09-28
JP2013127576A (ja)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8994B (zh) 具有导电树脂的电触点的盒
CN103930834A (zh) 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盒和单元
CN103930835A (zh) 包括电极的盒
US968800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artridge having a molded electrode
CN100595696C (zh) 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917922A (zh) 盒和单元、密封部件和刮板部件
US20140064777A1 (en) Development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US9500979B2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320723A1 (en) Toner Cartridge
CN107577130A (zh) 显影设备的再生产方法
JP57970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枠体
JP64254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5589316A (zh) 清洁设备、盒、清洁设备的再生产方法及盒的再生产方法
JP637033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104434B2 (ja) 枠体の製造方法
JP59554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カートリッジに用いられる枠体
JP597615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493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5709729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4856036U (zh) 一种显影盒
JPH1048903A (ja) ユニット収納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