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7905B - 用于脚手架的联接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脚手架的联接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7905B
CN103987905B CN201280060891.9A CN201280060891A CN103987905B CN 103987905 B CN103987905 B CN 103987905B CN 201280060891 A CN201280060891 A CN 201280060891A CN 103987905 B CN103987905 B CN 103987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coupling
hold assembly
type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08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7905A (zh
Inventor
哈里·瓦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Original Assignee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filed Critical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Publication of CN103987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7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02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with separate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06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 E04G7/12Clamps or clips for crossing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30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30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302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crossing or intersecting bars or members
    • E04G7/306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crossing or intersecting bars or members the added coupling elements are fixed at several bars or members to connect
    • E04G7/307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crossing or intersecting bars or members the added coupling elements are fixed at several bars or members to connect with tying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bars or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30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32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with coupling elements using we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30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34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with coupling elements using positive engagement, e.g. hooks or p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20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nections not cover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B2200/67Rigid angle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接构件(2),该联接构件(2)用于在脚手架(1)或类似装置中将脚手架元件(4、5)联接至立柱(3)。所述联接构件(2)包括:钩形的联接部件(7),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布置成钩入所述立柱(3)的抓握部件(6);和锁定装置(19),该锁定装置(19)可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此外,锁定装置(19)包括枢转地附接的第一夹持部件(20)和楔形的锁定部件(21),该楔形的锁定部件(21)可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滑动。楔形的锁定部件(21)布置成借助于楔块作用朝向所述立柱(3)和所述抓握部件(6)推动第一夹持部件(20)。另外,第一夹持部件(20)包括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这两个侧部部件(20a、20b)在它们之间共同限定腔体(27)。第一夹持部件(20)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外部,并且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腔体(27)内。此外,侧部部件(20a、20b)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枢转地附接至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紧固装置(29)。

Description

用于脚手架的联接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脚手架结构中将脚手架元件和立柱联接在一起的联接构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围绕建筑工地/建筑物或类似设施建造的用以支撑工人和材料的暂时性结构。早期的脚手架由木头和竹子建成,并且绳索件被用以牢固部件。现今,脚手架由铁管/铁管件制成,机械联接构件被用以牢固这些管/管件。多种构型的若干这种联接构件可在市场上获得以从中选择。此外,存在用于选择联接构件的数项标准,但是使用方便、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最重要。
例如,WO02/22989示出了本领域先前已知的联接构件。这种联接构件包括钩形的主本体、锁定楔块、枢转的下部夹持构件、以及可滑动的上部夹持构件。然而,这种设计具有与联接刚性、坚固性、可靠性、以及高安全性方面相关的问题。
因此,存在对新型且改进的联接构件的需要,这种联接构件将克服与现存的联接构件相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其中,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造性的联接构件,该联接构件用于在脚手架或类似装置中将脚手架元件联接至立柱,其中至少部分地避免先前提到的问题。联接构件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此外,联接构件包括:钩形的联接部件,其布置成钩入所述立柱的抓握部件;和锁定装置,其可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在锁定位置中所述联接构件可以固定至所述立柱,在释放位置中所述联接构件可以从所述立柱释放。此外,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件,该第一夹持部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附接至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并且在所述锁定位置布置成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抓握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相互作用以用于紧固所述联接构件与所述立柱之间的联接。此外,锁定装置包括可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滑动的楔形的锁定部件。楔形的锁定部件从所述释放位置到所述锁定位置的运动造成所述第一夹持部件朝向所述立柱和所述抓握部件中的至少一者运动。
本发明的至少部分的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联接构件而实现,其中,联接构件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包括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这两个侧部部件之间共同限定腔体,并且其中,所述侧部部件从外部枢转地附接至钩形的联接部件,使得钩形的联接部件部分地在所述腔体内。
在WO02/22989的现有技术设计中,枢转下部夹持构件布置在联接装置的主本体中,由于下部夹持构件的形状和形式直接地取决于钩形的本体内部可用的空间,从而限制了枢转下部夹持构件的尺寸。这种空间的限制造成枢转夹持构件的有限的强度和坚固性。创造性的第一夹持构件通过其外部布置的且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来提供枢转夹持部件本身的提高的强度和坚固性,由于减小了在用于第一夹持部件的材料类型和尺寸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提高坚固设计和高安全性的可能性。此外,由于通过侧部之间大的横向距离使第一夹持部件本身的宽度增大,因此第一夹持部件与立柱之间相互作用的宽度增大,这造成联接构件与立柱之间更强刚性的联接,具体地围绕联接构件的纵向轴线的增大的扭转刚性。
此外,钩形的联接部件可以包括置靠表面,该置靠表面在使用位置面向下方并且布置成与所述立柱的所述抓握部件相互作用。枢转轴线可以在使用位置中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的所述置靠表面的下方。这种布置具有提供相对紧凑的第一夹持部件的优点,并且由于缩短了从枢转轴线到钩形的联接部件的远端的距离,因此这种布置也更坚固且稳定。另外,枢转轴线的相对低的位置造成在退出楔形的锁定部件时朝向释放位置的改进的自动运动,这是由于第一夹持部件的在第一夹持部件的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增加的角运动,以及由于因此施加至锁定位置中的第一夹持部件的更大的重力力矩。
两个横向间隔开的侧部部件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抓握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相互作用的紧固表面。通过为每个侧部部件直接设置紧固表面,需要更少的部件并实现了更加成本有效的联接构件的制造。
第一夹持部件还可以包括固定地连接至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的连接器部件,使得形成单个刚性的第一夹持部件。该主题提供了坚固的第一夹持构件的优点,并且出于使第一夹持构件的有效的枢转运动的目的,侧部部件间的相互位置被固定。
优选地,楔形的锁定部件布置成在所述释放位置被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一部分支撑。这种布置消除了从钩形的联接部件中大量地退出楔形的锁定部件的需要,相反地允许楔形的锁定部件保持非常靠近于使用位置,这导致快速且有效地操纵联接构件。另外,通过由第一夹持部件本身提供的支撑,例如当用户致动时第一夹持部件的向前运动而自动导致移除所述支撑,从而楔形的锁定部件朝向锁定位置运动。
第一夹持部件还可以包括固定地连接至所述连接器部件的楔块支托部件,其中,所述楔块支托部件可以包括置靠表面,所述置靠表面用于使楔形的锁定部件在联接构件的解锁位置中置靠于该置靠表面上。楔块支托部件为楔形的锁定部件提供安全且可靠的支撑表面,从而改进在组装和拆卸脚手架期间联接装置的操纵。
锁定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夹持部件,该第二夹持部件固定至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的上部部分,其中,第二夹持部件可滑动地与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相互作用。该主题提供联接构件与立柱之间甚至更大刚性的联接的优点,这是由于在钩的上侧和下侧都分布有锁定装置的夹持力。第二夹持部件还消除了否则可能仍然存在的任何剩余的游隙。
另外,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可以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滑动,楔形的锁定部件可以布置成在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借助于楔块作用来朝向所述立柱推动第二夹持部件,以用于使第二夹持部件与立柱相互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两个侧部部件,且所述第二夹持部件通过两个侧部部件可滑动地联接至设置在钩形的联接部件上的一对外部凹部。第二夹持部件与钩形的联接部件的这种联接布置具有简单且可靠的优点,并且允许第二夹持部件紧凑且坚固的设计。第二联接部件没有与枢转轴线相互作用的部分,第二夹持部件可以为镜像对称的以用于更可靠的作用。
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可分离地安装至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上,并且这两个夹持部件免于直接相互接触。这种布置具有在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运动的期间消除它们之间任何负面的相互作用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的设计相反,在该布置中两个夹持构件都附接至钩形的联接部件的枢转轴线。
此外,楔形的锁定部件可以包括细长的孔,该细长的孔基本上沿楔形的锁定部件的纵向方向延伸。这种布置具有在不损害滑动运动的情况下将楔形的锁定部件固定至钩形的联接部件的优点。防止联接构件的任何部件脱开是联接构件的一个重要的安全性的方面,这是由于联接构件的部件否则可能在组装/拆卸期间或之后掉落至个人或物体上。锁定楔块优选地通过铆钉穿过该孔而与钩形的联接部件连接。
所述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中的每一个可以由金属板形成。以板金加工形成侧部部件允许节省成本的生产和坚固的构造。这种方式制造的部件比通过铸造制成的部件更加坚固。
钩形的联接部件可以由连结在一起的两个钩形的侧部部件形成。这种布置具有允许所述侧部部件由钢板制成的优点,钢板在切割和弯曲过程之后通过焊接或类似过程而连结。因此,实现更加节省成本且坚固的结构。
此外,所述楔形锁定部件可以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的所述两个钩形的侧部部件之间,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可以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所述腔体内。这种布置有提供防止楔形的锁定部件受到外部的不期望的操作的优点。重要的是锁定装置仅在用户操作时进入释放位置,绝不会由于与脚手架的其他部件或由于使用其的个人的未预见的相互作用而进入释放位置。另外,楔形锁定部件的创造性的布置造成联接构件增大的对称性,并且因此提高可靠性。
此外,所述立柱的抓握部件具有在使用位置中面向上方的置靠表面。钩形的联接部件也具有在使用位置中面向下方的置靠表面。钩形的联接部件布置成通过所述置靠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支撑。
此外,抓握部件可以具有存在于所述抓握部件外周上的第二紧固表面,该第二紧固表面在使用位置中部分地面向下方,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可以包括在锁定位置中至少部分地面向上方的紧固表面。所述联接构件可以通过所述抓握部件的第二紧固表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紧固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紧固在锁定位置中。
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部分中,将参照通过附图示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应当强调的是示出的实施方式仅用于示例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可以在其中使用的脚手架的示例;
图2示出了处于释放/解锁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联接构件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联接构件的侧视图;
图4处于释放/解锁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联接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5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联接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接构件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接系统的侧视图,该联接系统具有处于锁定位置的联接构件和一个立柱以及一个横杆(ledger);
图8示出了钩形联接部件的侧部部件的外部侧视图;
图9示出了钩形联接部件的侧部部件的内部侧视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楔形锁定部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配备有联接构件2的脚手架1的示例,该联接构件2可以为本发明所述的类型。脚手架1包括多个立柱3和多个脚手架构件4、5,立柱也称为标准件并且为基本上竖直定向的管,脚手架构件4、5为基本上水平定向的管并且也称为横杆。此外,立柱3和脚手架构件4、5通过本发明的联接构件2联接至彼此以形成脚手架1。立柱3在其下端处置靠于可以为地面、人行道、地板或类似物的表面上。脚手架元件4、5在其两端处借助于联接构件2联接至立柱3。根据本发明的联接构件2是极端刚性联接,并且能够提供在无需外部支撑的情况下单独直立的脚手架。然而,在传统的应用中,当脚手架1定位在建筑物附近时,出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原因,脚手架通常紧固至建筑物。传统的脚手架1具有支撑建筑物平台的目的,这种建筑物平台通常置于水平的脚手架构件4、5之间,但是脚手架1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应用和功能:诸如例如形成台阶、处于不同情况的看台以支撑用于人、车辆、船只、建筑物的雨篷、以支撑标记或以形成所谓的在建造期间支撑浇注结构的托架。此外,立柱3在其整个长度上以规则的间距具有多个抓握部件6。抓握部件6为大致碗形/杯形的并以本领域任何已知的方式焊接或附接至立柱3的本体。此外,由于抓握部件6布置在立柱3的整个长度上的不同位置处,因此,出于不同的高度相关的目的,也可以在不同位置处完成脚手架元件4、5的联接。
除了整体形成脚手架1的支撑部件的水平脚手架元件4、5外,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2可能为了特定的目的用于悬挂特定的脚手架元件,例如用于锚定提升装置或用于执行特殊种类的工作的其它辅助件。在这种情况中,这种脚手架元件不需要是细长或水平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中这种脚手架元件可以保持在单个立柱3处且联接至一个或更多个抓握部件6。替代性地,脚手架元件可以包括形成横栏且防止掉落的所谓的格栅横栏(latticerails)。此外,多个脚手架元件4、5可以借助于同一个的联接构件2联接至一个立柱3。现在将在下面对联接构件2的构造和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图2至图10详细地示出了联接构件2的构造。联接构件2具有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在联接构件2的使用位置中,联接构件2的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或多或少地适于布置在水平面上,且联接构件2的高度方向Z或多或少地适于沿着竖直方向布置。由于联接构件使用重力用于适当的功能,因此联接构件2的这种布置确保在使用位置的联接构件2的正确且安全的功能。然而,从处于使用位置的联接构件2的精确的水平/竖直布置的某些偏离——例如偏离+/-20度——不会造成任何显著的负面功能的方面。联接构件2包括钩形的联接部件7,该钩形的联接部件7是联接构件2的主干,由于所有其他的组成部件布置/组装至该联接部件。钩形的联接部件7具有置靠表面25,该置靠表面25被抓握表面8在向前的方向上侧向地限制,该抓握表面8形成为抓握立柱3的抓握部件6。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置靠表面25与抓握表面8一起部分地限定凹部,该凹部在联接构件的使用位置中向下敞开。该凹部构造成接纳抓握部件6的向上伸出的壁10。这里,钩形的联接部件7由两个近似镜像对称的侧部部件7a、7b制成,该侧部部件7a、7b连结在一起形成钩形的联接部件7。两个侧部部件7a、7b之间的接触表面与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第一平面一致,并且定位在横向方向Y上的联接构件2的中心。当连结两个侧部部件7a、7b时,一个侧部部件7a、7b的前壁58和后壁59接触另一侧部部件7a、7b的相对应的前壁58和后壁59,侧部部件7a、7b在每个侧部部件7a、7b的倒角的前壁部分61、后壁部分62处通过焊接件60焊接在一起,前壁部分61、后壁部分62由所述前壁58和后壁59形成。每个侧部部件7a、7b显示孔15,其中横向的枢转轴线14延伸穿过该孔15,并且该孔15布置成接纳用于将联接构件2保持在一起的铆钉48。如图2中所示,枢转轴线14在使用位置中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置靠表面25下方沿联接构件2的高度方向Z距离d处。如图4、图5中所示,钩形的联接部件7显示贯穿的腔体16,该腔体从顶部延伸并且沿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高度方向Z继续向下。此外,楔形的锁定部件21部分地布置在贯穿的腔体16内。钩形的联接部件7还包括用以联接例如水平管4的紧固部分18,如图7中所示。置靠表面25位于联接构件2的纵向方向上的前端,紧固部分18位于联接构件2的纵向方向上的后端。在下文中,联接构件2的前方指的是朝向处于接合位置的立柱3的方向。
联接构件2还包括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件20、第二夹持部件22、以及楔形锁定部件21。楔形锁定部件21可滑动地布置在钩形的联接部件7中存在的贯穿的腔体16内。楔形锁定部件21可以简称为锁定部件21,并且下文中这两个术语可互换。第二联接部件22在使用位置中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上部部分23上。此外,第一夹持部件20和第二夹持部件22分离地安装至钩形的联接部件7,并且因此免于直接相互接触以用于在锁定或释放运动期间消除任何负面的相互干扰的目的。
现在,将详细讨论钩形的联接部件7和锁定装置的构造细节及它们与立柱3的相互作用。图7详细地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联接构件2与立柱3和联接至该立柱的横杆4的相互作用。如上文所提到的,钩形的联接部件7具有被抓握表面8侧向限制的置靠表面25,该抓握表面8形成为接合且抓握立柱3的抓握部件6。另外,碗形/杯形的抓握部件6固定地附接至立柱3,更加详细地附接至立柱3的包络面9,包络面9在示例中示出为圆柱形的,但是基本上可以为具有角的形状,例如正方形管,或基本上为实心杆(massiverod)。在示出的附图中,抓握部件6显示围绕立柱的包络面9延伸的壁10,其中第一紧固表面11向内面向立柱3。在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表面11与立柱3同轴地延伸,即围绕立柱3距离立柱3的包络面9恒定的距离,但是多种其他的抓握形状也是可以的,促进例如弯曲的第一紧固表面。抓握部件6还显示底部12,该底部12有利地显示未示出的用于水、颗粒、以及类似物的排放孔。原则上,可以去除抓握部件6的底部12,使得圆柱形壁10借助于应力吸收距离元件单独地连接至立柱3的包络面9。另外,抓握部件6可以替代性地由具有沿圆周地隔开的孔的圆盘形成,这些孔用于接纳联接构件2,或者由在不同的角位置处固定至立柱的多个托架形成。抓握部件6不管其形状如何都形成连续的或间断的空间6a,该空间6a定位在立柱3的第一紧固表面11与包络面9之间以用于接纳联接构件2的向下伸出的钩。特别地,借助于布置成插入抓握部件面向上方的腔体的钩形联接部件来提供增强的组装和拆卸安全性,这是由于联接构件2在致动锁定装置之前可以以相对高的联接安全性暂时性地联接至抓握构件6。这种构型通常在组装和拆卸脚手架1的期间发生。
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前端布置成在组装联接构件2时向下伸出至抓握部件6的空间6a中,以接合该抓握部件6并且由该抓握部件6支撑。如从图7中可最佳看出的,抓握部件6显示面向上方的置靠表面24,该置靠表面24由壁10的面向上方的环形的——在示例中示出为圆形的——边缘形成。这形成置靠表面24,其布置成与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面向下方的相似形状的置靠表面25相互作用。置靠表面24、25有利地为平面并且在示例中沿垂直于高度方向Z的平面延伸。抓握部件6的第一紧固表面11用于与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抓握表面8相互作用。钩形的联接部件的每个侧部部件7a、7b显示抓握表面8。抓握表面8在联接构件2的接合位置中面向为远离立柱3且朝向抓握部件6的第一紧固表面11。虽然不能被清晰地看到,但是抓握表面8有利地也为弯曲的,更加详细地,抓握表面8为凸形弯曲,并具有与抓握部件6的第一紧固表面11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借此确保表面接触。
对于锁定装置的详细构造,参照图2至图5和图8至图10。第一夹持部件20由连结在一起的两个分离的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优选地钢板——20a、20b形成。侧部部件20a、20b的至少第一部分是平坦的且在平行的平面延伸,侧部部件20a、20b的第二部分由折线39从第一部分隔开并且为平坦的且朝向彼此倾斜,每个第二部分优选地朝向立柱3的中央纵向轴线指向。由于其隔开的关系,侧部部件20a、20b在所述侧部部件20a、20b之间共同限定腔体27,如图6中最佳地所示。因此,腔体27或中空的空间在横向方向Y上被侧部部件20a、20b限制。腔体27在组装至完成的联接构件之前是近似中空的,在组装后楔形的锁定部件21和钩形的联接部件7都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腔体27内。第一夹持部件20布置在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侧部部件7a、7b的外部。通过这种布置,钩形的联接部件7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腔体27内。此外,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中的每一个包括紧固装置29,该紧固装置29用于将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围绕横向枢转轴线14枢转地附接至钩形的联接部件7。这里,紧固装置29由布置成接纳铆钉48的每个侧部部件20a、20b中的孔形成,但是也可以为多种其他的枢转连接构型,例如使用螺纹构件代替铆钉,或者为第一夹持部件20的侧部部件20a、20b中的一个直接提供铆钉/销。此外,铆钉48还布置成接合钩形的联接部件的每个侧部部件7a、7b的贯穿的孔15。每个孔15的轴线基本上与横向枢转轴线14对准。使用紧固装置29将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与钩形的联接部件7枢转地紧固。
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中的每一个在锁定位置显示面向前方的紧固表面30a、30b,如图6中最佳所示,该紧固表面30a、30b用于与立柱3的抓握部件6的包络面9相互作用。此外,面向前方的紧固表面30a、30b显示位于每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的下部。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中的每一个在锁定位置还显示用于与抓握部件6的外部的第二紧固表面10a相互作用的基本面向上方的紧固表面31a、31b。面向上方的紧固表面31a、31b在使用位置显示位于面向前方的紧固表面30a、30b的上方。另外,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通过连接器部件32在侧部部件20a、20b的下部且相邻于面向前方的紧固表面30a、30b连结在一起,使得形成单个刚性的第一夹持部件。优选地,连接器部件32由焊接至每个所述侧部部件20a、20b的金属板形成。另外,楔块支托件(rest)34固定地连接至连接器部件32以提供用于锁定楔块21的第一置靠表面35,如图4、图5中最佳地所示。每当联接构件2处于解锁位置时,锁定楔块21都置靠在该楔块支托件34上,如图4中最佳地所示。替代性地,连接器部件32和楔块支托件34可以形成为一体件,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可以替代性地形成为一体件。
为了将联接构件2锁定至立柱3,第一夹持部件20围绕横向枢转轴线14枢转,在锁定位置面向前方的紧固表面30a、30b与抓握部件6的包络面9发生接触,如上文所提到的。此外,在锁定位置面向上方的紧固表面31a、31b与抓握部件6的第二紧固表面10a发生接触。因此,第一夹持部件20能够以上述方式向后和向下推动钩形的联接部件7,从而提供非常刚硬的、自由运动且安全的联接,这种联接几乎消除了联接构件2发生未预期的脱开的风险。
具体地参照图9和图10用于描述锁定楔块的形式和功能。锁定楔块21基本上设计为楔块并且具有至少第一楔块表面37。第一楔块表面37在使用位置中面向前方,并且形成为通过接合连接器部件32来推动第一联接部件22朝向立柱,该连接器部件32固定至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锁定楔块21包括细长孔36,该孔36基本上沿锁定楔块21的纵向方向X延伸。如上文所提到的,锁定楔块21设置在钩形的联接部件7中存在的贯穿的腔体16内,并且通过将铆钉或销48穿过锁定楔块21的细长孔36和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孔15而将锁定楔块21围绕横向的枢转轴线14连接至钩形的联接部件7。锁定楔块21可以在贯穿的腔体16的内部自由地向上和向下移动,并且锁定楔块21在两个滑动方向上的位移程度部分地由细长孔36的长度限制。锁定楔块21在其下端38显示沿联接构件2的纵向方向向下楔形递减的尺寸。
此外,为了实现所需的楔块作用,锁定楔块21由第一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0和第二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1从后部支撑,这两个支撑表面相对地设置在钩形联接部分7的每个侧部部件7a、7b上,并且这两个支撑表面在紧固联接构件1时布置成分别与锁定楔块的第一面向后方的紧固表面54和第二面向后方的紧固表面55相互作用。因此,每个侧部部件7a、7b设置有第一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0和第二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1,第一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0布置在沿横向方向Y朝向钩形联接部件7的中心伸出特定距离的第一支撑突部52上,第二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1布置在沿横向方向Y朝向钩形联接部件7的中心伸出特定距离的第二支撑突部53上。侧部部件7a、7b的第一支撑突部52沿横向方向Y相对地布置,并且它们横向间隔的距离大于锁定楔块21的中央部分56的厚度,但小于外围凸缘部分57的厚度,外围凸缘部分57沿着锁定楔块21外围的主部件延伸。因此,第一支撑突部和第二支撑突部限制锁定楔块21沿联接构件1的纵向方向X的运动的自由度。与锁定楔块21的中央部分56的厚度相比外围凸缘部分57的增大的厚度也用于提高锁定楔块21的强度的目的,并且防止锁定楔块的下端38和顶部部件49由于受锤子或类似物体的重复击打而发生变形或被整平。
第一支撑突部52和第二支撑突部53的位置布置为沿纵向方向X分别相对靠近于第一楔块表面和第二楔块表面38,以减小锁定楔块21在联接构件1上作用有大的数值的弯曲力矩时朝向释放位置发生不期望的运动的风险。优选地,第一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0和第二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1都定位在枢转轴线14的前方。
参照图2至图6,其用于描述第二夹持元件22的构造。如上文所提到的,在使用位置中第二夹持部件22布置在所述钩形联接部件7的上部部分23上。第二夹持部件22形成为单件并且包括两个侧部部件22a、22b,这两个侧部部件22a、22b可滑动地联接至一对设置在钩形的联接部件7上的外部凹部42a、42b。第二夹持部件的两个侧部部分22a、22b在图6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图6示出了联接构件2的主视图。第二夹持部件22还显示前方部件43,该前方部件43朝向立柱伸出且显示面向前方的紧固表面44,如图6中最佳地所示,其布置成形成在抓握部件6上方朝向立柱3的紧固表面44。以此方式确保处于锁定位置的联接构件2的甚至更加提高的联接刚性和硬度。第二夹持构件22的紧固表面44优选地包括侧向脊部44a,该侧向脊部44a与紧固表面44的中央区域相比向前伸出特定的距离。侧向脊部44a沿着联接构件2的高度方向Z延伸,并且布置成在锁定位置与立柱3接触,因此给予第二夹持部件22与立柱的延伸的圆周接触表面,造成进一步提高联接刚性。此外,第二联接部件22显示面向后方的紧固表面45,其布置成通过与锁定楔块21的面向前方的倾斜的第二楔块表面46相互作用而被紧固,如图4中最佳地所示。第一楔块表面37和第二楔块表面46给予锁定楔块21特征性的双楔块表面。
在操作中,每当用户,例如建筑工人试图建造脚手架1时,他使用处于解锁位置的联接构件2。如果联接构件2初始地处于锁定位置或中间位置,通过仅将联接构件3上部向下转动可以容易地获得联接构件3的解锁位置,由此锁定楔块21由于重力降落至释放位置并且第一夹持部件20枢转回到打开位置。当联接构件旋转回到使用位置时,由于锁定楔块支撑件固定在第一夹持部件20内而使联接构件2保持在解锁位置。随后用户将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抓握表面8附于立柱3的抓握部件6,并允许钩形联接部件7的置靠表面25被抓握部件6的置靠表面24支撑。在图2和图4中能够最佳地看出处于解锁/释放位置的联接构件2的组件。此后,锁定装置被致动。通过简单地朝向立柱3推动第一夹持部件20而有利地执行致动。第一夹持部件20的运动可以通过用户例如借助于使用诸如锤子之类的传统的手持工具击打第一夹持部件20的后部部分47手动致动来完成。
通过这样做,第一夹持部件20的置靠表面35从锁定楔块21下方的位置中移除,因此锁定楔块21由于锁定楔块21的重量和重力而降落至锁定位置,参见图3、图5、图6以及图7。当朝向锁定位置向下降落时,第一楔块表面37接合第一夹持部件20,第二楔块表面46接合第二夹持部件22,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和第二夹持部件22移动至锁定位置。因此将导致楔块相互作用,这是由于通过第一面向后方的紧固表面54和第二面向后方的紧固表面55与钩形联接部件7的每个侧部部件7a、7b的第一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0和第二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51接触,以及铆钉48、锁定楔块21的细长凹部36和钩形联接部件7的孔15的组合而使锁定楔块21获得后部支撑。此后,为了最终将联接构件2固定至立柱3,优选地执行使用诸如锤子之类的传统的手持工具击打锁定楔块21的顶部部件49。现在联接构件2与立柱3和水平脚手架元件4处于刚性联接模式。在图7中可看出作为联接系统100的这种刚性联接模式。第一夹持部件20已示出具有多个不同的紧固表面30a、30b、31a、31b,但是应注意的是紧固表面也可以实现为其他形状。
通过类似但相反的方式来完成联接构件2的释放致动。优选地,通过这样使锁定楔块21从锁定位置伸出,使用例如诸如锤子之类的手持工具从下方对锁定楔块21的下端38击打,如果需要的话可能接着由手提起锁定楔块21,直到锁定楔块到达其上端位置。当锁定楔块21的细长孔36的下接触端接触铆钉48时达到最上端位置。当从第一楔块表面37退出时,第一夹持部件20由于其自身的重量自由地向下和向后摆动。此外,楔块支托件34的支撑表面35将返回至锁定楔块21的下端38下方的位置,这之后锁定楔块21可以稳定地置于联接构件2的释放/解锁位置。由于锁定楔块21现在处于释放位置,因此第二夹持部件22也被解锁,第二夹持部件22自由地向后滑动。再次,在图2和4中能够最佳地看出处于解锁/释放位置的联接构件2的组件。此外,在第一夹持部件20和第二夹持部件22都松开之后,可以容易地从抓握部件6中提出钩形的联接部件7。以此方式,能够实现高度紧凑的、坚固的、可靠的、高安全性的、且易于使用的联接构件2/联接系统100。
钩形联接部件7的侧部部件7a、7b、第二夹持部件22、以及锁定楔块21优选地通过锻造钢形成,以增加材料强度、提供更硬的联接构件2、并且使冲击下发生破裂的风险最小化。由于钩形联接部件7的前端失效将可能导致大的安全性风险,因此高强度对于钩形联接部件7的前端尤其重要,该前端布置成向下伸出至抓握部件6的空间6a且呈现联接构件2的主要承载负荷的结构。第一夹持部件20的侧部部件20a、20b,连接器部件32、以及楔块支托部件34优选地全部都由厚的钢板制成,优选地厚度在3毫米-5毫米之间,这导致高的强度和低成本的制造。通过将侧部部件20a、20b,连接器部件32,以及楔块支托部件34焊接在一起来组装第一夹持部件22。
权利要求中提到的附图标记不应视为限制权利要求所保护的主题范围,并且其作用仅用以使得权利要求更易于理解。
如将意识到的,能够在各种明显的方面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所有这些修改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因此,附图及其说明书应理解为本身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标记表格
1脚手架
2联接构件
3立柱
4、5脚手架元件
6抓握部件
6a抓握部件的空间
7钩形的联接部件
7a、7b钩形的联接部件的侧部部件
8抓握表面
9包络面
10壁
10a抓握部件的第二紧固表面
11抓握部件的第一紧固表面
12抓握部件的底部
14枢转轴线
15钩形联接部件的每个侧部部件的孔
16钩形联接部件的贯穿的腔体
18钩形联接部件的紧固部分
20第一夹持部件
20a、20b第一夹持部件的侧部部件
21楔形锁定部件
22第二夹持部件
22a、22b第二夹持部件的侧部部分
23钩形联接部件的上部部分
24抓握部件的置靠表面
25钩形的联接部件的置靠表面
27第一夹持部件的腔体
29第一夹持部件的每个侧部部件的紧固装置
30a、30b、31a、31b第一夹持部件的紧固表面
32第一夹持部件的连接器部件
34第一夹持部件的楔形支托部件
35第一夹持部件的置靠表面
36楔形锁定部件的细长孔
37楔形锁定部件的第一楔块表面
38楔形锁定部件的下端
39侧部部件的折线
42a、42b钩形联接部件的外部的凹部
43第二夹持部件的前方部件
44第二夹持部件的面向前方的紧固表面
44a侧向脊部
45第二夹持部件的面向后方的紧固表面
46楔形锁定部件的第二楔块表面
47第一夹持部件的后部部件
48铆钉
49楔形锁定部件的顶部部件
50第一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
51第二面向前方的支撑表面
52第一支撑突部
53第二支撑突部
54第一面向后方的紧固表面
55第二面向后方的紧固表面
56楔形锁定部件的中央部分
57楔形锁定部件的外围凸缘部分
58前壁
59后壁
60焊接件
61倒角的前壁部分
62倒角的后壁部分
100联接系统

Claims (16)

1.一种联接构件(2),所述联接构件(2)用于在脚手架(1)中将脚手架元件(4、5)联接至立柱(3),所述联接构件(2)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所述联接构件(2)包括:
钩形的联接部件(7),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布置成钩入所述立柱(3)的抓握部件(6);以及
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联接构件(2)能够固定至所述立柱(3),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联接构件(2)能够从所述立柱(3)释放,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第一夹持部件(20),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围绕枢转轴线(14)枢转地附接至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布置成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立柱(3)和所述抓握部件(6)中的至少一者相互作用以用于紧固所述联接构件(2)与所述立柱(3)之间的联接;以及
楔形的锁定部件(21),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滑动,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布置成在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到所述锁定位置期间,借助于楔块作用将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朝向所述立柱(3)和所述抓握部件(6)推动以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与所述立柱(3)和所述抓握部件(6)中的至少一者相互作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包括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所述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在所述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之间共同限定腔体(27);
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外部,使得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腔体(27)内;
所述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中的每一个侧部部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枢转地附接至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紧固装置(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包括置靠表面(25),所述置靠表面(25)在使用位置中面向下方并且布置成与所述立柱(3)的所述抓握部件(6)相互作用,且所述枢转轴线(14)在所述使用位置中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所述置靠表面(25)的下方。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中的每一个侧部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紧固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紧固表面用于与所述立柱(3)和所述抓握部件(6)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相互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还包括连接器部件(32),所述连接器部件(32)与所述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中每一个侧部部件固定地连接,使得形成单个刚性的第一夹持部件(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布置成在所述释放位置被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的一部分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还包括楔块支托部件(34),所述楔块支托部件(34)固定地连接至所述连接器部件(32),并且所述楔块支托部件(34)包括置靠表面(35),所述楔块支托部件(34)的所述置靠表面(35)用于使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在所述联接构件(2)的解锁位置中置靠在所述楔块支托部件(34)的所述置靠表面(3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夹持部件(22),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在所述使用位置中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上部部分(23)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能够滑动地联接至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滑动,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布置成在从所述释放位置运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期间借助于楔块作用来将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朝向所述立柱(3)推动以用于使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与所述立柱(3)相互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包括两个侧部部件(22a、22b),且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的所述两个侧部部件(22a、22b)滑动地联接至设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上的一对外部凹部(42a、42b)。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分离地安装至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上,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件(22)免于直接相互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包括细长的孔(36),所述细长的孔(36)基本上沿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的纵向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横向隔开的侧部部件(20a、20b)中的每一个侧部部件由金属板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由连结在一起的两个钩形的侧部部件(7a、7b)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接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所述两个钩形的侧部部件(7a、7b)之间,且所述楔形的锁定部件(21)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的所述腔体(27)内。
15.一种联接系统(100),所述联接系统(10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构件(2)和具有至少一个抓握部件(6)的立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部件(6)具有在使用位置中面向上方的置靠表面(24),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具有在所述使用位置中面向下方的置靠表面(25),且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布置成通过所述抓握部件(6)的所述置靠表面(24)与所述钩形的联接部件(7)的所述置靠表面(25)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支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接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部件(6)具有第二紧固表面(10a),所述第二紧固表面(10a)存在于所述抓握部件(6)的外周上,所述第二紧固表面(10a)在所述使用位置中至少部分地面向下方,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包括至少一个紧固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紧固表面在所述锁定装置的所述锁定位置中至少部分地面向上方,使得通过所述抓握部件(6)的所述第二紧固表面(10a)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的所述至少一个紧固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可以将所述联接系统(100)紧固且固定至锁定位置。
CN201280060891.9A 2011-10-10 2012-09-27 用于脚手架的联接构件 Active CN103987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1150930A SE536068C2 (sv) 2011-10-10 2011-10-10 Kopplingselement för byggnadsställningar
SE1150930-4 2011-10-10
PCT/SE2012/051033 WO2013055280A1 (en) 2011-10-10 2012-09-27 Coupling member for scaffolding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7905A CN103987905A (zh) 2014-08-13
CN103987905B true CN103987905B (zh) 2016-05-25

Family

ID=48082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0891.9A Active CN103987905B (zh) 2011-10-10 2012-09-27 用于脚手架的联接构件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915076B2 (zh)
EP (1) EP2766541B1 (zh)
JP (1) JP6117804B2 (zh)
KR (1) KR102047146B1 (zh)
CN (1) CN103987905B (zh)
AU (1) AU2012321364B2 (zh)
CA (1) CA2850917C (zh)
DK (1) DK2766541T3 (zh)
ES (1) ES2601791T3 (zh)
PL (1) PL2766541T3 (zh)
RU (1) RU2603645C2 (zh)
SE (1) SE536068C2 (zh)
WO (1) WO2013055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6068C2 (sv) 2011-10-10 2013-04-23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Kopplingselement för byggnadsställningar
HK1172197A2 (en) * 2012-06-01 2013-04-12 Wl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Improvements in building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s
US11255095B2 (en) 2017-05-09 2022-02-22 At-Pac China Business Trust Modified ledger and modular scaffold system with continuous work surface
CA3039877A1 (en) * 2018-04-10 2019-10-10 Deltak Manufacturing, Inc. Triple latching horizontal scaffold member with three triggers
RU207603U1 (ru) * 2021-05-26 2021-11-0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АГФОРС"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для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лесов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9052A (en) * 1981-06-11 1984-03-27 Stallningsgruppen I Goteborg Aktiebolag Device for coupling together laterally directed scaffold elements to uprights in a scaffold or the like
US5961240A (en) * 1997-04-02 1999-10-05 Aluma Enterprises Inc. Scaffolding connector
CN1267350A (zh) * 1997-08-23 2000-09-20 杰拉尔德·默克尔 格构组件式脚手架装置
US6688430B1 (en) * 1999-11-01 2004-02-10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Device for coupling scaffolding ele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23735B (sv) * 1979-10-19 1982-05-24 Goeteborg Staellningsgruppen Anordning for sammankoppling av sidoriktade stellningselement med standare i en byggnadsstellning eller dylikt
SE424893B (sv) * 1980-09-11 1982-08-16 Goeteborg Staellningsgruppen Anordning for att vid en veggyta eller dylikt lostagbart uppbera en arbetsstellning
CA1194059A (en) * 1981-04-13 1985-09-24 Kjell H.A. Wallther Device for coupling together laterally directed scaffold elements and uprights in a scaffold or the like
SU1049641A1 (ru) * 1982-06-28 1983-10-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ю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Оргэнергострой"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соединени трубчатых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US4445307A (en) * 1982-11-08 1984-05-01 Figgie International Inc. Scaffold joint for a scaffold structure
CH660617A5 (en) * 1982-11-17 1987-05-15 Wallther Eng Ab Coupling device between a post and a scaffolding element, which is directed to the side, in a scaffolding
SE444700C (sv) * 1982-12-08 1987-11-17 Harry Karlsson Hak-kilanordning for sammankoppling av vertikala och horisontella element i t ex byggnadsstellning
JPH02178442A (ja) * 1988-12-28 1990-07-11 Tatsuo Ono 支柱の連結方法及び支柱装置
US5078532A (en) * 1990-09-13 1992-01-07 Williams Joe W Scaffold connection
JP2948763B2 (ja) * 1996-07-30 1999-09-13 株式会社トーテックス 足場用筋交
RU10199U1 (ru) * 1999-01-21 1999-06-16 ООО "Техноинт"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олонны и поперечного элемента
SE519230C2 (sv) * 2000-09-06 2003-02-04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Anordning för sammankoppling av ställningselement
JP2002371708A (ja) * 2001-06-19 2002-12-26 Yuhara Corporation:Kk くさび式固定具
JP4551199B2 (ja) * 2004-11-30 2010-09-22 日鐵住金建材株式会社 筋交部材用固定金具及び筋交部材
US7971686B1 (en) * 2007-04-20 2011-07-05 Excel Modular Scaffold And Leasing Corporation Double latched scaffold connector
US8206052B1 (en) * 2009-06-22 2012-06-26 Excel Modular Scaffold And Leasing Corporation Modular scaffold horizontal end connector
NL2004011C2 (nl) * 2009-12-23 2011-06-27 Scafom Internat B V Element van een modulair steigersysteem en werkwijze voor vervaardiging daarvan.
US8973711B2 (en) * 2010-08-31 2015-03-10 Deltak Manufacturing, Inc. Intermediate scaffold joint
US8870136B2 (en) * 2011-01-27 2014-10-28 Playcore Wisconsin, Inc. Clamp
SE536068C2 (sv) 2011-10-10 2013-04-23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Kopplingselement för byggnadsställninga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9052A (en) * 1981-06-11 1984-03-27 Stallningsgruppen I Goteborg Aktiebolag Device for coupling together laterally directed scaffold elements to uprights in a scaffold or the like
US5961240A (en) * 1997-04-02 1999-10-05 Aluma Enterprises Inc. Scaffolding connector
CN1267350A (zh) * 1997-08-23 2000-09-20 杰拉尔德·默克尔 格构组件式脚手架装置
US6688430B1 (en) * 1999-11-01 2004-02-10 Pluseight Technology Ab Device for coupling scaffolding ele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50917A1 (en) 2013-04-18
US9915076B2 (en) 2018-03-13
CN103987905A (zh) 2014-08-13
PL2766541T3 (pl) 2017-03-31
RU2603645C2 (ru) 2016-11-27
EP2766541A1 (en) 2014-08-20
AU2012321364B2 (en) 2017-03-02
JP2014534366A (ja) 2014-12-18
JP6117804B2 (ja) 2017-04-19
WO2013055280A1 (en) 2013-04-18
ES2601791T3 (es) 2017-02-16
RU2014118738A (ru) 2015-11-20
DK2766541T3 (en) 2016-11-28
CA2850917C (en) 2020-01-28
KR102047146B1 (ko) 2019-11-20
EP2766541B1 (en) 2016-08-10
SE536068C2 (sv) 2013-04-23
KR20140079461A (ko) 2014-06-26
AU2012321364A1 (en) 2014-04-17
EP2766541A4 (en) 2015-04-01
US20140255086A1 (en) 2014-09-11
SE1150930A1 (sv)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7905B (zh) 用于脚手架的联接构件
JP6685556B2 (ja) トラック用乗降ステップ
CN104355247B (zh) 起重机的平衡重块和组件
ES2264102T3 (es) Dispositivo de lastraje para grua.
CN201292201Y (zh) 可拆框架式吊具
CN111424954A (zh)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附墙导向座、使用方法
CN110821132B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折叠式脚手架
EP2692681A1 (en) Hoist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a mechanical interlocking system
JP4975051B2 (ja) 足場の組立及び解体方法
JP2008240286A (ja) 油圧ショベル
JP6820605B2 (ja) 吊り具及び重量物の搬送方法
JP2013043525A (ja) 後部ゲート構造
EP1498383A1 (en) Lifting fork comprising a balancing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pallets with a crane
JP2003314054A (ja) 鉄骨工事用仮設足場
CN209479551U (zh) 一种车上设备安装支架总成
KR200496698Y1 (ko) 거푸집 패널 운반용 등지게
CN218176678U (zh) 一种轻型浇筑平台
CN214326961U (zh) 一种多功能起重车
JP5469360B2 (ja) 先行手摺
JP5824243B2 (ja) ユニット足場
KR101266485B1 (ko) 지게차용 포크
JP2011042441A (ja) 敷鉄板用吊下器
KR101448214B1 (ko) 비계 부재의 연결용 커플링
JP2016056543A (ja) 立設構造および振れ止め具
JP4057516B2 (ja) 固定金具及び手摺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