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0001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70001B CN103970001B CN201410042807.1A CN201410042807A CN103970001B CN 103970001 B CN103970001 B CN 103970001B CN 201410042807 A CN201410042807 A CN 201410042807A CN 103970001 B CN103970001 B CN 1039700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band
- fixing
- image
- heater
- fix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从定影带表面散放的热量,并实现节能化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有被设置为能够回转的环状的定影带(38)、被设置为能够回转并与定影带的外周面接触后,在与定影带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SN的接触构件(30)、被设置为与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并对定影带加热的加热构件(56),所述加热机构在垂直于记录材料搬送方向的记录材料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的热源(55),并根据图像数据在对应于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后,变化各热源的加热区域来加热定影带,并且,定影装置(12)至少通过加热来使得通过所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其在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定影带部分之外设置所述加热机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图像数据而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潜像是通过显影装置供给的调色剂来显影,并作为像载置体上的显像来形成调色剂像的。该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装置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后,再通过定影装置来定影到记录材料上。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定影装置中,是通过被设置为可以回转的加压辊和作为与加压辊相向而对地设置并具有可挠性的环状带构件的定影带的压接,来形成夹持部的。另外,在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定影带部分的内周面侧里,还设置有与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并通过电源供给来的电力来加热定影带的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在垂直于用纸搬送方向的用纸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的热源。然后,根据图像数据来对应于用纸上的未定影图像后变化由各热源加热的区域,并通过加热机构来加热定影带以仅在对应于定影带的未定影图像的部分中施加热。由此,就通过加热和加压来将搬送到所述夹持部里的用纸上的未定影图像定影到用纸上了。
如此,通过仅在对应于定影带的未定影图像的部分中施加热后来加热到定影温度,比起将定影带的全体加热到定影温度来,就能够实现节能化。
热量从通过加热机构加热的定影带的背面传递到表面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根据夹持部里的未定影图像的图像数据,即使是变化各热源的加热区域后通过加热机构来加热定影带,在加热定影带的瞬间,所希望的热量也不会传递到定影带的表面,从而会导致温度不够产生的定影不良。
因此,在定影带环绕一周后,根据夹持部中存在的未定影图像的图像数据,比起该未定影图像存在于夹持部中时,是在定影带环绕一周前,在变化各热源的加热区域后通过加热机构来加热定影带的。由此,在定影带环绕一周并且定影带被加热的部分再次返回到夹持部中为止,就可以将所需的热量传递到定影带表面,从而能够抑制因温度不够而导致的定影不良的发生。
但是,在定影带环绕一周并且定影带被加热的部分再次返回到夹持部中时,传递到定影带表面上的热量一旦从定影带表面放热后,定影带表面的温度就会下降。因此,设想到放热导致的温度下降,就需要从加热机构将更多的热供给到定影带中,由此就会产生消耗电力增大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387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从定影带表面放热的热量,并实现节能化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环状的定影带,其被设置为能够回转;
接触构件,其被设置为能够回转并与所述定影带的外周面接触后,在与该定影带之间形成夹持部;
加热机构,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并对所述定影带加热,
所述加热机构在垂直于记录材料搬送方向的记录材料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的热源,并根据图像数据在对应于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后,变化各热源的加热区域来加热所述定影带,
并且,所述定影装置至少通过加热来使得通过所述夹持部的所述记录材料上的所述未定影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材料上,
其特征是在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定影带部分之外设置所述加热机构。
在本发明中,因为是在形成夹持部的定影带部分之外设置了加热机构,所以就能够一边确保从定影带的背面向表面的热传递时间,一边使得定影带被加热的部分到达夹持部为止的定影带的回转量比定影带环绕一周要小。由此,比起在形成夹持部的定影带部分中设置加热机构,并使得定影带环绕一周以确保所述传递时间的情况来,在定影带被加热的部分到达夹持部为止前,能够减少从定影带表面放出的热量。因此,在从加热机构供给到定影带里的热量中,就能够以减少这部分热量来使得对应于定影带的未定影图像的部分的温度变为夹持部中的定影温度,从而就减少了供给到加热机构中的电力,就能够实现节能。
以上,根据本发明就能够减少从定影带表面放热的热量,并实现节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构成例1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3(a)所示是定影装置的外观图,图3(b)所示是加热构件的模式图。
图4(a)、图4(b)所示是图像形成图样的平面图。
图5所示是相对于图像区域和非图像区域的第一目标温度和第二目标温度的关系图。
图6(a)、图6(b)所示是图像形成图样的平面图。
图7所示是构成例2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8所示是构成例3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9所示是构成例4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10所示是构成例5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11所示是构成例6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12所示是构成例7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13所示是构成例8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14所示是构成例9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15所示是构成例10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2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如图2所示地,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例的打印机包括有供纸装置4、对位辊对6、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8、转印装置10以及定影装置12等。
供纸装置4包括有作为记录材料的用纸S以积载状态被收容的供纸盘14和将收容在供纸盘14中的用纸S的最上面的用纸一页一页地依次分离后送出的供纸滚轮16等。
由供纸滚轮16送出的用纸S在对位辊6处一旦停止,并对姿势的偏离进行校正。之后,以与感光体鼓8的回转同步的时机,也就是说,以形成在感光体鼓8上的调色剂像的先端和用纸S的搬送方向先端部的规定位置为一致的时机,来通过对位辊对6向转印部N搬送。
在感光体鼓8的周围,沿着感光体鼓的回转方向依次配置有带电辊18、构成曝光机构的一部分的反光镜20、包括显影辊22a的显影装置22、转印装置10以及包括清洁刮板24a的清洁装置24等。在带电辊18和显影装置22之间,曝光光束Lb借助于反光镜20被照射到感光体鼓8上的曝光部26中并进行扫描。
打印机中的图像形成动作与以往的相同。也就是说,当感光体鼓8开始回转时,感光体鼓8的表面通过带电辊18被均匀带电,曝光光束Lb根据图像数据来照射到曝光部26中,并在扫描后形成对应于需要作成的图像的潜像。该潜像通过感光体鼓8的回转移动至与显影装置22相向而对的位置,并在此通过显影装置22将调色剂供给到潜像上后被可视像化,并形成调色剂像。
形成在感光体鼓8上的调色剂像以规定的时机,通过转印装置10的转印偏压的施加来被转印到进入到转印部N里来的用纸S上。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用纸S被朝向定影装置12搬送,并在定影装置12处将调色剂像定影到用纸S上后,排出到未图示的排纸盘后被堆垛。
在转印部N处没有从感光体鼓8转印到用纸S上而残留在感光体鼓8上的残留调色剂随着感光体鼓8的回转到达清洁装置24,并通过清洁刮板24a被刮落后来使得感光体鼓的表面被清扫。之后,感光体鼓8上的残留电位通过未图示的除电机构被除去后,去准备下一次的成像工序。
[构成例1]
图1所示是本构成例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2的概要构成图。图3(a)所示是定影装置12的外观图,图3(b)所示是加热构件56的模式图。
定影装置12如图1所示地,包括有定影带38、在与该定影带38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SN的加压辊30,以及作为发热器(thermal heater)等的面状发热体的加热构件56。加压辊30是被设置为可以回转并与定影带38的外周面接触后在与定影带38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SN的接触构件。还有,在本构成例中,加压辊30是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来朝向定影带38被施力后,压接到定影带38里的。
加热构件56被安装在支撑构件57中,并被配置在与定影带38的内周面接触的位置里。通过将加热构件56设置为与定影带38的内周面接触,在定影带38和用纸S上的调色剂像相接的外周面上,就能够防止因加热构件56而导致伤痕,并延长定影带38的寿命。
在加热构件56中,设置有占据垂直于用纸S的用纸搬送方向的用纸宽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全部的加热器55。然后,如图3(a)所示地,加热构件56的加热器55在用纸宽度方向上被七等分,并且各加热器55a、55b、55c、55d、55e、55f、55g是可以独立地加热定影带38的。
还有,在本构成例中,虽然是将加热构件56的加热器55在用纸宽度方向(长边方向)上分割成7块,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3(b)所示地将加热构件56的加热器55在用纸宽度方向上十等分。
在比定影夹持部SN更靠定影带的回转方向下游侧,和比加热构件56更靠定影带的回转方向上游侧处的加热构件56的附近,设置有检测定影带38的表面温度而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热敏电阻34。
另外,在加热构件56和定影带38的内周面相接侧的相反侧的一面侧里,设置有检测加热构件56温度而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热敏电阻36。
另外,还设有将电力供给到加热构件56中的电源39,并通过从电源39来将电力供给到加热构件56的加热器55中,使得加热构件56的加热器55发热。另外,根据热敏电阻34或热敏电阻36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来通过控制装置37控制电源39后,进行从电源39对加热构件56的加热器55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37可以在加热构件56被分割的各加热器55中进行独立的电源39的电力的供给控制。还有,控制装置37是包括CPU、ROM、RAM、I/O接口等的微型计算机。
定影带38包括外径为40mm、厚度为40μm的不锈钢制的基底38a,和包覆在该基底38a的表面上的弹性层38b。弹性层38b由硅橡胶形成,厚度为100μm。更进一步地,在弹性层38b的表面,为了在提高定影带38的耐久性的同时确保脱模性而形成有PFA或PTFE等氟素系树脂构成的厚度在5μm至50μm的脱模层38c。还有,作为定影带38的基底38a也可以是聚酰亚胺。使用聚酰亚胺的好处是,即使是同样的厚度也能够在降低带的热容量后实现快速响应的同时,因为比金属带柔软,所以在减小对加热器的按压负荷后使得扭矩能够降低。
在定影带38的内侧,除了加热构件56等以外还设置有支持定影带38的带支持构件61,以及夹着定影带38和加压辊30形成定影夹持部SN的夹持形成构件60。然后,这些构件被连接在未图示的装置侧板上后得到支持。
带支持构件61被插入到与定影带38的回转方向垂直的方向(轴方向)中的两端部里,并通过该带支持构件61来将定影带38的两端部保持为可以回转。
加压辊30包括外径为40mm、厚度为2mm的铁制的芯棒30a,和包覆在该芯棒30a的表面上的弹性层30b。弹性层30b由硅橡胶形成,厚度为5mm。还有,在弹性层30b的表面,为了提高脱模性而以形成厚度为40μm左右的氟素树脂层为好。
另外,在本构成例中,加热构件56和定影带38的接触部为大致的平面。这里,为了使得加热构件56与圆筒状的定影带38的内周面良好地接触,虽然是以沿着定影带38的内周面来形成半圆柱状为好,但在曲面上高精度地安装加热器或配线来形成的工艺比较复杂。因此,与在同一平面状上形成加热器或配线的“平面型”相比,其精度和生产率要低。所以,在本构成例中,是将加热构件56作为在精度及生产率上都要好的平面型的发热体来使用,并因为安装精度良好而能够提高发热效率。
另一方面,在使用作为实现低热容量化或小型化的定影构件的定影带38时,将平面型的加热构件56与圆筒状的定影带38的内周面接触后来配置时,仅配置加热构件56是难以确保定影带38的平面部分的。因此,如何通过回转中的定影带38的内周面和加热构件56的充分接触来传热就成为一个课题。
与加压辊30一起,如果在形成定影夹持部SN的定影带部分里设置加热构件56,即使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可以良好地保持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但是,从加热构件56加热的定影带38的背面到表面的热的传递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在形成定影夹持部SN的定影带部分中即使通过加热构件56来加热定影带38,也不能够在定影夹持部SN处立刻将热供给到用纸S上的调色剂中。
由加热构件56加热的定影带38的热是在定影带38回转期间被传递到定影带的表面上的。但是,定影带38环绕一周并且定影带38被加热的部分再次到达定影夹持部SN为止的期间,会从定影带的表面放热(散热)的。因此,设想到放热导致的温度下降,为了在定影夹持部SN处获得定影温度,就需要从加热构件56将更多的热供给到定影带38中,由此就会产生增大消耗电力。
于是,在本构成例的定影装置12中,如图1所示地,是在定影带38的定影夹持部SN以外设置有加热构件56。由此,比起在定影夹持部SN设置加热构件56的情况来,通过加热构件56加热的定影带38的部分在定影带38环绕一周后再次到达定影夹持部SN为止的期间内,就能够减少从定影带表面的放热散热。由此,就能够减少从加热构件56供给到定影带38中的热量,来获得定影夹持部SN处的定影温度。因而就能够降低从电源39供给到加热构件56中的电力并实现节能化。
另外,在借助于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位置里,设置有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来施力,并对定影带38进行按压而作为按压构件的弹性体辊40。由此,即使是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与定影带38的接触部为大致平面的加热构件56和定影带38的接触状态。
还有,弹性体辊40的外径为15mm至30mm,包括有外径为8mm的铁制的芯棒40a,和包覆在该芯棒40a的表面上的弹性层40b。弹性层40b由硅橡胶形成,厚度为3.5mm至11mm。在弹性层40b的表面,为了提高脱模性而以形成厚度为40μm左右的氟素树脂层为好。
在本构成例的定影装置12中,是通过控制装置37根据用于将图像形成到用纸S上的图像数据,来对于从电源39到加热构件56的各加热器55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以实现节能化的。其控制动作的一例如下所示。
图4(a)所示是在用纸S上从用纸搬送方向的先端侧开始,依次显示有图像区域a、非图像区域b、图像区域a’等存在的图像形成图样。图像区域a和图像区域a’中需要定影,而在非图像区域b中因为没有定影对象的调色剂,所以不需要定影。
上述图像形成图样的图像数据是从未图示的图像处理装置输入到控制装置37里的。并且,控制装置37是对加热构件56进行控制后来使得对应于定影带38的非图像区域b的部分的温度低于对应于定影带38的图像区域a或图像区域a’的部分的温度。也就是说,在对应于图像区域a及图像区域a’的部分中是供给了可以从加热构件56获得定影温度的电力,而在对应于非图像区域b的部分中,是供给了从加热构件56获得低于定影温度的温度的电力。
还有,“对应于图像区域”或“对应于非图像区域”是指定影带38密接的位置,以下也适当地以“密接”来表示。
图4(b)所示是在用纸S上从用纸搬送方向的先端侧开始,依次显示有图像区域a、非图像区域b等存在的图像形成图样。这时也是和图4(a)同样地,控制装置37是对加热构件56进行控制后来使得对应于定影带38的非图像区域b的部分的温度低于对应于定影带38的图像区域a的部分的温度。也就是说,在对应于图像区域a的部分中是供给了可以从加热构件56获得定影温度的电力,而在对应于非图像区域b的部分中,是供给了从加热构件56获得低于定影温度的温度的电力。
这里,虽然可以考虑在对应于定影带38的非图像区域b的部分中完全停止(OFF)对加热构件56的电力供给,但是,定影带38的温度下降过低时,下一次图像区域中对定影温度的升温就会来不及。因此,在本构成例中,如图5所示地,优选采用的控制是将定影带38的温度保持在低于定影温度的第一目标温度而高于室温的第二目标温度里。由此,对应于定影带38的非图像区域b部分的温度也由第二目标温度来保持了。
由此,即使是对应于定影带38的非图像区域b的部分,虽然也是通过加热构件56来供电后进行加热的,却使得对应于定影带38的非图像区域b部分的温度比起第一目标温度来时,能够削减消耗电力。也就是说,由于图5所示的区域P’处的供给电力要小于区域P处的供给电力,所以就可以实现节能化。
图6(a)所示是在用纸S上显示图像区域c和非图像区域d混合在一起时的图像形成图样。图6(b)所示是在用纸S上从用纸搬送方向的先端侧开始,显示有图像区域a和在用纸宽度方向上图像区域c与非图像区域d混合的混合区域h存在时的图像形成图样。
这时也是同样地,控制装置37是对加热构件56进行控制后来使得对应于非图像区域d的定影带38的部分的温度低于对应于图像区域c的定影带38的部分的温度。也就是说,在对应于图像区域a及图像区域c的部分中是供给了可以从加热构件56获得定影温度的电力,而在对应于非图像区域d的部分中,是供给了从加热构件56获得低于定影温度的温度的电力。
还有,在通过加热构件56来加热对应于定影带38的图像区域a的部分时,是将电力供给到图3(a)所示的加热构件56所具有的全部加热器55a、55b、55c、55d、55e、55f、55g里的。另一方面,在通过加热构件56来加热对应于定影带38的图像区域c的部分时,是将电力供给到图3(a)所示的包含在加热区域e中的加热器55a、55b、55c、55d里。然后,对于包含在加热区域f中的加热器55e、55f、55g是不进行电力的供给的。
另外,在本构成例中,在将电力供给到加热构件56里时,是如图4、图6中的斜线部所示地,从电源39来供给电力后在用纸搬送方向上对图像区域在进入到定影夹持部SN之前的部分的预备加热区域g进行预备性地加热的。该预备加热区域g主要是加热构件56的圆周方向的发热长度,或加热构件56自身也需要升温时间而必要的区域。还有,预备加热区域g从节能化的角度来说,是以尽可能地小为好的。
[构成例2]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7所示地,在借助于定影带38而与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对向部里采用了作为按压构件的按压垫(弹性体垫)41。
按压垫41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在支持按压垫41的支撑41a上施加负荷,来朝向定影带38及加热构件56被压接。由此,即使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另外,通过在按压构件中采用垫材料,比起构成例1所说明的采用弹性体辊40的情况来,能够加宽接触面积,并能够进一步稳定和确保加热构件56和定影带38的接触。
在按压垫41的表面上,使用了由硅橡胶或芳族聚酰胺纤维(aramid fiber)等耐热纤维形成的毡材料或片材。当按压垫41的表面的材料为纤维系时,浸渍硅油后就能够在降低与定影带38的表面的滑动摩擦阻力的同时提高脱模性。
另一方面,在按压垫41的表面上也可以形成厚度为50μm-100μm左右的氟素树脂层,由此也能够在降低与定影带38的表面的滑动摩擦阻力的同时提高脱模性。
[构成例3]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8所示地,在借助于定影带38而与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对向部里采用了作为按压构件的按压刷42。
按压刷42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在支持按压刷42的支撑42a上施加负荷,来朝向定影带38及加热构件56被压接。由此,即使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另外,通过在按压构件中采用刷材料,比起前述采用弹性体辊40的情况来能够加宽接触面积,并能够进一步稳定和确保加热构件56和定影带38的接触。
作为按压刷42以采用将聚酰亚胺等的耐热纤维编织入芳族聚酰胺纤维等的基材里后的拉毛织物构件为好。另外,拉毛织物长度为1mm-8mm,按压的条件是使得拉毛织物咬入0mm-2mm的状态。
另外,按压构件为按压刷42时,能够减小定影带38回转时定影带38和按压刷42的接触阻力,并降低定影带38驱动时的扭矩负荷。
[构成例4]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9所示地,在借助于定影带38而与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对向部里,作为按压构件采用了可以以回转轴为中心回转的按压刷辊43。
按压刷辊43的外径为15mm-30mm,包括有外径为8mm的铁制的芯棒43a,和植绒在该芯棒43a的表面上的聚酰亚胺等的耐热纤维的刷部43b。作为该刷部43b是以采用将耐热纤维编织入芳族聚酰胺纤维等的基材里后的拉毛织物构件为好。另外,拉毛织物长度为1mm-8mm,按压的条件是使得拉毛织物咬入0mm-2mm的状态。
按压刷辊43因为是朝向定影带38被按压的,在不设置使得按压刷辊43回转驱动的驱动机构的情况下,既可以使其从动于定影带38的回转后来回转,也可以通过驱动机构来回转驱动按压刷辊43。
采用使得按压刷辊43从动于定影带38的回转后来回转的构成因为不需要设置驱动机构,所以就比设置驱动机构时要降低成本或节能。另一方面,在通过驱动机构来回转驱动按压刷辊43时,比起从动于定影带38的回转后来回转,能够在按压刷辊43和定影带38之间确保稳定的接触条件。
当按压刷辊43的表面速度与定影带38的表面速度相等时,两者的滑动减少,从而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另外,当两者的表面速度里有速度差时(按压刷辊43的表面速度相对于定影带38的表面速度为正或负时),速度差更能够确保稳定的接触条件。另外,还能够提高按压刷辊43对定影带的表面的清洁效果。
在本构成例中的按压刷辊43和定影带38相向而对的部位处,虽然按压刷辊43是在和定影带38相同的方向上回转的,但在前述的相向而对的部位中,按压刷辊43的回转方向也可以与定影带38的回转方向相反。
另外,在本构成例中,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在按压刷辊43中并设有清洁构件,并通过清洁构件来清洁按压刷辊43。
[构成例5]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10所示地,在定影带38对应于定影夹持部SN的位置的内侧里配设有用于形成定影夹持部SN的夹持形成构件60。然后,将加热构件56和与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弹性体辊40配设在连接定影夹持部SN的大致中心和加压辊30的大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在本构成例中,在借助于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被施力并对定影带38进行按压而作为按压构件的弹性体辊40是被压接到定影带38上来设置的。由此,即使是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
另外,在借助于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位置里,作为对定影带38进行按压的按压构件并不局限于弹性体辊40。例如,只要是前述的按压垫41或按压刷42或按压刷辊43等的,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得到良好地保持的机构即可。
在定影带38的内侧,设置有支持定影带38的带支持构件61或夹持形成构件60,这些构件被连接在未图示的装置侧板上后得到支持。
在本构成例中,如图10所示地,被朝向加热构件56按压的弹性体辊40的负荷在图中是朝下的,而被朝向夹持形成构件60按压的加压辊30的负荷在图中是朝上的。因此,两者的负荷相互抵消后,对支持带支持构件61或夹持形成构件60等的装置侧板的负荷就减少。因此,装置侧板的变形就减少,从而就可以抑制装置侧板的歪斜导致的带偏靠。另外,装置侧板的构造还可以简单化。
[构成例6]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11所示地,在定影带38对应于定影夹持部SN的位置的内侧里配设有用于形成定影夹持部SN的夹持形成构件60。然后,将加热构件56和与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弹性体辊40配设在连接定影夹持部SN的大致中心和加压辊30的大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另外,在借助于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相向面对的位置里,作为对定影带38进行按压的按压构件并不局限于弹性体辊40。例如,只要是前述的按压垫41或按压刷42或按压刷辊43等的,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得到良好地保持的机构即可。
在定影带38的内侧,设置有支持定影带38的带支持构件61或夹持形成构件60,这些构件被连接在未图示的装置侧板上后得到支持。
朝向加热构件56被按压的弹性体辊40的负荷朝向夹持形成构件60被按压的加压辊30的负荷被赋予到支持带支持构件61或夹持形成构件60等的装置侧板里。然后,承受并制止该负荷的是支持加热构件56或夹持形成构件60的支撑构件62。
支撑构件62如果刚性不够而因为各负荷使得弯曲变得显著时,就不能够获得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性或定影夹持部SN中的均匀的夹持宽度。因此,就需要相对于各负荷不会产生弯曲的足够的刚性。
为了确保支撑构件62的刚性,有可能导致支撑构件62的大型化或因需要多根支撑构件62而导致更加大型化。因此,为了兼顾定影带38的小口径化和支撑构件62的强化,是使得夹持形成构件60和加热构件56被支持在确保有足够的刚性的支撑构件62上的。由此,就能够在小口径的定影带38的内侧配设夹持形成构件60、加热构件56和支撑构件62。
通常,由于支撑构件62的强度的设定是使得赋予到夹持形成构件60中的负荷大于(图中向上的力要大)赋予到加热构件56中的负荷,所以只要能够承受赋予到夹持形成构件60上的负荷并在允许变形的范围内即可。
[实施方式2]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还有,对于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是省略其说明的。
[构成例7]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12所示地,在借助于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被施力并对定影带38进行按压而作为按压构件的弹性体辊140是被压接到定影带38上后来设置的。由此,即使是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
该弹性体辊140为了使得调色剂难以从用纸S附着到定影带38上,还具有作为将油涂覆到定影带38的表面上的油涂覆辊的功能。另外,弹性体辊140在芯棒140a的周围还设有浸渍了硅油后的海绵状的发泡体140b。然后,在该发泡体140b的外周卷有一层或两层的具有微细的孔的半透膜140c,使得发泡体140b的硅油通过半透膜140c渗出后,将微量的油涂覆到定影带38的表面上。
还有,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搬送路径中,因为用纸S卡住而发生的堵纸等,有时就会导致从用纸S附着到定影带38上的调色剂会从定影带38附着到弹性体辊140的表面上。因此,作为形成弹性体辊140的表层的半透膜140c采用的是脱模性良好的材质,以使得附着在弹性体辊14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不会粘着。这是因为,当调色剂粘着在弹性体辊140的表面上时,半透膜140c的用于渗出油的微细的孔就会被调色剂堵塞,从而导致不能进行油涂覆。还有,作为半透膜140c优先考虑其脱模性的材料可例举有戈尔特斯(Gore-Tex)膜等。
另外,在本构成例中,是在加压辊30的弹性层30b上进行导电性构件的膜被的。在加压辊30的附近设置有用于除去电荷而作为除电构件的除电刷44。由此,加压辊30的带电量减少、加压辊30和定影带38的电位差就减少,从而能够降低调色剂因为静电的力而从用纸S附着到定影带38上的静电偏移。
作为包覆加压辊30的弹性层30b的导电性构件,例如可以采用在PFA中混合碳粉。将其作为加压辊30的弹性层30b的膜被后,就可以使得加压辊30的外周面具有导电性。还有,当表面阻抗率为1×108Ω/m2-1×103Ω/m2时可以看作具有导电性。
除电刷44是将其电极部44a安装固定到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保持44b上后来形成的。作为电极部44a可以采用将不锈钢形成为纤维状后对几根进行捆束,或是在丙烯系的纤维里筋状地分散碳粒子或进行铜离子的染色,抑或是由碳素纤维单体来形成,或者是采用导电性不织布等。
除电刷44被配设在加压辊30的图中左侧,以相对于加压辊30的外周面使得电极部44a抵接或具有规定的间隔。还有,也可以将除电刷44配设在加压辊30的图中下方。
如上所述地,通过除电刷44来对加压辊30进行除电,因为加压辊30和定影带38的电位差减少,由于静电的力而从用纸S被吸引到定影带38一侧的调色剂就减少,从而就能够降低静电偏移。因此,就能够降低从定影带38附着到弹性体辊140上的偏移调色剂。由此,在提高弹性体辊140的耐久性的同时,因为偏移调色剂不会变化发展到粒形状,所以就能够抑制用纸S的图像品质的下降。
[构成例8]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13所示地,在借助于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被施力并对定影带38进行按压而作为按压构件的弹性体辊140是被压接到定影带38上后来设置的。由此,即使是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另外,在本构成例中,弹性体辊140也具有作为将油涂覆到定影带38的表面上的油涂覆辊的功能。
在本构成例中,由金属辊构成的对弹性体辊140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辊141是通过未图示的按压机构来朝向弹性体辊140被按压的。
清洁辊141的表面既可以是原来的金属,也可以在表层上将脱模性比弹性体辊140的表层(半透膜140c)要差的氟素橡胶,以10μm-100μm的厚度来涂覆到金属辊的表面上。另外,也可以将与调色剂具有良好粘结性的树脂涂覆到金属辊的表面。
由此,通过清洁辊141除去附着在弹性体辊140上的调色剂或纸粉等的沾污后来对弹性体辊140的表面进行清洁,并将弹性体辊140的表面保持为没有沾污的状态。
[构成例9]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14所示地,在借助于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被施力并对定影带38进行按压而作为按压构件的弹性体辊140是被压接到定影带38上后来设置的。由此,即使是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另外,在本构成例中,弹性体辊140也具有作为将油涂覆到定影带38的表面上的油涂覆辊的功能。
在本构成例中,如图14所示地,对定影带38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辊142与弹性体辊140相向而对地接触到定影带38的表面上后来被配置。清洁辊142由发泡性硅橡胶形成,更好的是在其最外层里采用脱模性比定影带38的表层(半透膜140c)要差的材料,例如导电性的PFA。
还有,在图14中,清洁辊142虽然被配设在定影带38的图中左侧里,但也可以将清洁辊142配设在定影带38的图中上方。另外,清洁辊142是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被施力后压接到定影带38上的。
当用纸S上的调色剂像被熔融压碎到定影带38上时,从用纸S附着(偏移)到定影带38上的调色剂被清洁辊142吸附后从定影带38除去。另外,附着(偏移)在定影带38上的调色剂在被搬送到弹性体辊140一侧后附着到弹性体辊140上之前,就能够通过清洁辊142来吸附调色剂并从定影带38上除去。因此,就能够降低附着到弹性体辊140上的偏移调色剂。由此,在提高弹性体辊140的耐久性的同时,因为偏移调色剂不会变化发展到粒形状,所以就能够抑制用纸S的图像品质的下降。
[构成例10]
在本构成例中,是如图15所示地,设置有在对定影带38的表面清洁的同时还涂覆有脱模剂的清洁卷筒装置45。
清洁卷筒装置45包括有清洁卷筒45d、供给辊45c、卷取辊45b以及卷筒按压辊45a。供给辊45c用于供给清洁卷筒45d,卷取辊45b用于卷取清洁卷筒45d。卷筒按压辊45a用于将清洁卷筒45d按压到定影带38的表面上。然后,清洁卷筒45d在通过卷筒按压辊45a来按压定影带38的表面的同时,与定影动作关联后一点一点地移动。
在本构成例中,卷筒按压辊45a借助于定影带38和清洁卷筒45d来位于与加热构件56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被施力并具有对定影带38进行按压而作为按压构件的功能。由此,即使是定影带38在回转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定影带38和加热构件56的接触状态。
作为清洁卷筒45d一般采用的是芳香族聚酰胺树脂或聚酯不织布等。在该清洁卷筒45d里浸渍有硅油等的脱模剂。由此,通过清洁卷筒45d在定影带38的表面上涂覆脱模剂后,就能够提高定影带38的表面的脱模性,并使得调色剂难以从用纸S附着到定影带38的表面上。另外,通过清洁卷筒45d和定影带38的滑动摩擦,还能够将附着(偏移)到定影带38上的调色剂回收到清洁卷筒45d上,并对定影带38的表面进行清洁。
另外,在本构成例中,是在加压辊30的弹性层30b上进行导电性构件的膜被的。在加压辊30的附近设置有用于除去电荷而作为除电构件的除电刷44。由此,加压辊30的带电量减少、加压辊30和定影带38的电位差就减少,从而能够降低调色剂因为静电的力而从用纸S附着到定影带38上的静电偏移。
作为包覆加压辊30的弹性层30b的导电性构件,例如可以采用在PFA中混合碳粉。将其作为加压辊30的弹性层30b的膜被后,就可以使得加压辊30的外周面具有导电性。还有,当表面阻抗率为1×108Ω/m2-1×106Ω/m2时可以看作具有导电性。
除电刷44是将其电极部44a安装固定到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保持44b上后来形成的。作为电极部44a可以采用将不锈钢形成为纤维状后对几根进行捆束,或是在丙烯系的纤维里筋状地分散碳粒子或进行铜离子的染色,抑或是由碳素纤维单体来形成,或者是采用导电性不织布等。
除电刷44被配设在加压辊30的图中左侧,以相对于加压辊30的外周面使得电极部44a抵接或具有规定的间隔。还有,也可以将除电刷44配设在加压辊30的图中下方。
如上所述地,通过除电刷44来对加压辊30进行除电,因为加压辊30和定影带38的电位差减少,由于静电的力而从用纸S被吸引到定影带38一侧的调色剂就减少,从而就能够降低静电偏移。因此,就能够降低从定影带38附着到清洁卷筒45d上的偏移调色剂。由此,在提高清洁卷筒45d的耐久性的同时,因为偏移调色剂不会变化发展到粒形状,所以就能够抑制用纸S的图像品质的下降。
以上的说明只是一例,本发明在下面的各种方式中都具有特有的效果。
(方式A)
定影装置包括有被设置为能够回转的环状的定影带38等的定影带,和被设置为能够回转并与定影带的外周面接触后,在与定影带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SN等的夹持部的加压辊30等的接触构件,和被设置为与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并对定影带加热的加热构件56等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在垂直于记录材料搬送方向的记录材料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的加热器55等的热源,并根据图像数据在对应于用纸S等的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后,变化各热源的加热区域来加热定影带,并且,定影装置12等的定影装置至少通过加热来使得通过所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其在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定影带部分之外设置所述加热机构。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能够减少从定影带的表面的散放的热量,并实现节能化。
(方式B)
在(方式A)中,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定影带的接触部为大致平面。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因为加热机构的安装精度良好,所以就能够提高发热效率。
(方式C)
在(方式A)或(方式B)中,所述加热机构是以低于对应于所述记录材料上有未定影图像的图像区域a等的未定影图像区域的定影带部分的温度,来加热对应于所述记录材料上没有未定影图像的非图像区域b等的非未定影图像区域的定影带部分。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能够抑制在下一次未定影图像区域中对定影温度的升温来不及的问题。
(方式D)
在(方式A)至(方式C)中,在借助于所述定影带而与所述加热机构相向而对的位置里设置有按压该定影带的按压构件。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即使是口径较小的定影带的回转中,因为能够确保定影带内周面和加热机构的接触并进行稳定的传热,所以就可以进行定影带的稳定的加热。
(方式E)
在(方式D)中,所述按压构件是相对于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回转的弹性体辊40等的弹性体辊。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能够确保随时间变化少,而且密接性高的定影带内周面和加热机构的接触。
(方式F)
在(方式D)中,所述按压构件是弹性体垫41等的弹性垫。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比起设置了作为按压构件的辊构件来,能够扩大定影带内周面和加热机构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进行定影带的稳定的加热。
(方式G)
在(方式D)中,所述按压构件是刷构件42等的刷构件。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因为与定影带的滑动摩擦小,从而可以以低扭矩来进行定影带的回转,并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化和可靠性及延长使用寿命。
(方式H)
在(方式G)中,按压刷辊43等的所述刷构件相对于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回转。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刷的同一部分不会一直碰到定影带表面上,从而就能够抑制对定影带的尖锐伤。另外,对刷构件的调色剂或纸粉污染也可以分散,从而能够抑制对刷构件的污染堆积。
(方式I)
在(方式D)至(方式H)中,在借助于所述定影带而与所述接触构件相向而对的位置里设置有用于形成上述夹持部的夹持形成构件60等的夹持形成构件,并且,所述按压构件位于连接所述夹持部的大致中心和所述接触构件的大致中心的延长线上。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因为定影装置构造体内所承受的力相互抵消而使得负荷被减轻,因按压而导致的定影装置构造体的歪斜就得到减轻,从而能够确保高精度的构造体构造。另外,还可以简化构造体。
(方式J)
在(方式I)中,所述加热机构和所述夹持形成构件被保持在同一的支撑材62等的保持构件上。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不需要多根配设强度得到确保了的支撑状构件,从而就能够实现低成本化或小型化。
(方式K)
在(方式A)至(方式J)中,与所述定影带的记录材料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内周面相接地设置有带支持构件61等的导向构件,以引导定影带以规定的轨迹来回转。由此,就能够实现定影带的稳定的回转。
(方式L)
在(方式D)中,所述按压构件是将脱模剂涂覆到所述定影带的表面的脱模剂涂覆辊,其相对于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回转。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在使得调色剂难以从记录材料附着到定影带上的同时,比起另外设置按压构件和脱模剂涂覆辊来,还能够减少热能的损失。
(方式M)
在(方式L)中,设置有对所述脱模剂涂覆辊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辊141等的涂覆辊清洁机构。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能够抑制污染从脱模剂涂覆辊再次转印到定影带上并污染记录材料,或是脱模剂涂覆辊的表层的多孔质膜的堵塞。
(方式N)
在(方式L)或(方式M)中,对所述定影带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辊142等的定影带清洁机构被设置在比所述夹持部更靠定影带回转方向的下游侧,且是比所述脱模剂涂覆辊更靠定影带回转方向的上游侧里。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能够减轻从定影带附着到脱模剂涂覆辊上的调色剂,并且因为在提高脱模剂涂覆辊的耐久性的同时,所附着的调色剂不再发展成为粒形状,所以就能够抑制记录材料的图像品质的下降。
(方式O)
在(方式D)中,所述按压构件是相对于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回转的卷筒按压辊45a等的弹性体辊,并且还包括有清洁卷筒45d等的清洁卷筒,其通过所述弹性体辊被按压到所述定影带的表面上,并在移动的同时对定影带的表面进行清洁,和供给所述清洁卷筒的供给辊45c等的供给辊,以及卷取清洁卷筒的卷取辊45b等的卷取辊。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在使得调色剂难以从记录材料附着到定影带上的同时,比起另外设置按压构件和清洁卷筒装置来,还能够减少热能的损失。
(方式P)
在(方式A)至(方式O)中,在所述接触构件的表面上设有导电性构件的膜被,并且还设有对所述接触构件进行除电的除电刷44等的除电机构。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接触构件和定影带的电位差减少,由于静电的力而从记录材料被吸引到定影带一侧的调色剂减少,从而能够降低静电偏移。
(方式Q)
在包括像载置体,和在像载置体上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形成机构,和将所述调色剂像从所述像载置体上转印到记录媒介上的转印机构,和将转印到所述记录媒介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到该记录媒介上的定影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所述定影机构采用的是(方式A)至(方式P)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由此,就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在能够减少从定影带的表面散放的热量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节能化并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3年02月06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021735,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7)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环状的定影带,其被设置为能够回转;
接触构件,其被设置为能够回转并与所述定影带的外周面接触后,在与该定影带之间形成夹持部;
加热机构,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并对所述定影带加热,
所述加热机构在垂直于记录材料搬送方向的记录材料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的热源,并根据图像数据在对应于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后,变化各热源的加热区域来加热所述定影带,
并且,所述定影装置至少通过加热来使得通过所述夹持部的所述记录材料上的所述未定影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材料上,
其特征是在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定影带部分之外设置所述加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定影带的接触部为大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机构是以低于对应于所述记录材料上有未定影图像的未定影图像区域的定影带部分的温度,来加热对应于所述记录材料上没有未定影图像的非未定影图像区域的定影带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借助于所述定影带而与所述加热机构相向而对的位置里设置有按压该定影带的按压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是相对于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回转的弹性体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是弹性体垫。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是刷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构件相对于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回转。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借助于所述定影带而与所述接触构件相向而对的位置里设置有用于形成上述夹持部的夹持形成构件,
并且,所述按压构件位于连接所述夹持部的大致中心和所述接触构件的大致中心的延长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机构和所述夹持形成构件被保持在同一的保持构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定影带的记录材料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内周面相接地设置有导向构件,以使得所述定影带以规定的轨迹来回转。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是将脱模剂涂覆到所述定影带的表面的脱模剂涂覆辊,其相对于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回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对所述脱模剂涂覆辊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涂覆辊清洁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定影带的表面进行清洁的定影带清洁机构被设置在比所述夹持部更靠定影带回转方向的下游侧,且是比所述脱模剂涂覆辊更靠定影带回转方向的上游侧里。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是相对于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回转的弹性体辊,并且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有,
清洁卷筒,其通过所述弹性体辊被按压到所述定影带的表面上,并在移动的同时对该定影带的表面进行清洁;
供给辊,其供给所述清洁卷筒;
卷取辊,其卷取所述清洁卷筒。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触构件的表面上设有导电性构件的膜被,并且还设有对所述接触构件进行除电的除电机构。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像载置体;
调色剂像形成机构,其在像载置体上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机构,其将所述调色剂像从所述像载置体上转印到记录媒介上;
定影机构,其将转印到所述记录媒介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到该记录媒介上,
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定影机构采用的是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21735 | 2013-02-06 | ||
JP2013-021735 | 2013-02-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0001A CN103970001A (zh) | 2014-08-06 |
CN103970001B true CN103970001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123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428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0001B (zh) | 2013-02-06 | 2014-01-29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7156B2 (zh) |
JP (1) | JP2014170225A (zh) |
CN (1) | CN1039700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143814A (ja) | 2013-12-25 | 2015-08-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加熱部材、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6337621B2 (ja) | 2014-06-03 | 2018-06-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112730B2 (ja) * | 2014-06-06 | 2017-04-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038545A (ja) | 2014-08-11 | 2016-03-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206484A (ja) * | 2015-04-24 | 2016-12-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ヒータ、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47947B2 (ja) | 2015-06-23 | 2019-07-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79366B2 (ja) | 2015-07-02 | 2019-09-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0067449B2 (en) | 2015-07-09 | 2018-09-04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10401766B2 (en) | 2015-11-10 | 2019-09-03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temperature and power-based productivity rate selection |
JP2019020612A (ja) * | 2017-07-19 | 2019-02-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245430B2 (ja) * | 2018-12-27 | 2023-03-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7413899B2 (ja) * | 2020-04-02 | 2024-01-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22183895A (ja) | 2021-05-31 | 2022-12-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乾燥装置、ラミネータ、画像形成装置 |
US12013652B2 (en) | 2022-03-17 | 2024-06-18 | Ricoh Company, Ltd. |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tator holder and reflecto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7207A (zh) * | 2003-12-08 | 2005-06-15 | 夏普株式会社 | 脱模剂涂敷机构、定影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
CN1648786A (zh) * | 2004-01-30 | 2005-08-03 | 佳能株式会社 | 使用具有多孔质陶瓷隔热层的辊的像加热装置 |
JP2006145961A (ja) * | 2004-11-22 | 2006-06-0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645881A (zh) * | 2011-02-21 | 2012-08-22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控制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38793A (ja) | 1992-08-25 | 1994-05-20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 |
JPH0695540A (ja) | 1992-09-11 | 1994-04-08 | Canon Inc |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895539B2 (ja) | 2000-03-31 | 2007-03-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84354A (ja) | 2003-03-05 | 2004-10-14 | Fuji Xerox Co Ltd | ポリイミド樹脂製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イミド樹脂製無端ベルト |
JP4424475B2 (ja) | 2003-12-18 | 2010-03-03 | サイバ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トナー定着方式 |
JP4877803B2 (ja) * | 2007-03-08 | 2012-02-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転写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46191B2 (ja) | 2008-08-18 | 2013-02-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転写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89722A (ja) * | 2011-03-09 | 2012-10-04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2014
- 2014-01-29 CN CN201410042807.1A patent/CN10397000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2-05 US US14/173,171 patent/US89771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2-06 JP JP2014021239A patent/JP2014170225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7207A (zh) * | 2003-12-08 | 2005-06-15 | 夏普株式会社 | 脱模剂涂敷机构、定影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
CN1648786A (zh) * | 2004-01-30 | 2005-08-03 | 佳能株式会社 | 使用具有多孔质陶瓷隔热层的辊的像加热装置 |
JP2006145961A (ja) * | 2004-11-22 | 2006-06-0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645881A (zh) * | 2011-02-21 | 2012-08-22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控制程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977156B2 (en) | 2015-03-10 |
JP2014170225A (ja) | 2014-09-18 |
US20140219673A1 (en) | 2014-08-07 |
CN103970001A (zh) | 2014-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70001B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7242898B2 (en) | Fix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terior crown-shaped roll | |
JP6954153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797562B2 (ja) | 加熱回転体、及びこの加熱回転体を備える画像加熱装置 | |
JP4609124B2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86392B2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17842A (ja)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5968056B2 (ja) | 像加熱装置 | |
JP2006243471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57682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423230A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5550271B2 (ja) | 画像加熱装置 | |
JP5812963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024895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766237B2 (ja) | 画像加熱装置 | |
JP2006235041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057795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13356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648871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106094479A (zh)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6740044B2 (ja) | 導電性弾性部材及び画像加熱装置 | |
JP2008241843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43211A (ja) | 定着装置、ロール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5788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69156A (ja)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