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5787A - 介质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5787A
CN103935787A CN201410003960.3A CN201410003960A CN103935787A CN 103935787 A CN103935787 A CN 103935787A CN 201410003960 A CN201410003960 A CN 201410003960A CN 103935787 A CN103935787 A CN 103935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edium
closure
transfer
var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39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5787B (zh
Inventor
奥村英之
下坂喜一郎
安川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FU Ltd
Original Assignee
PF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FU Ltd filed Critical PF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35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5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5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5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separating from the bottom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5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stack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7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ov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pile
    • B65H3/5284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2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othe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9Other means designated for special purpose
    • B65H2404/694Non driven means for press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on forwarding or guiding elements
    • B65H2404/6942Non driven means for press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on forwarding or guiding elements in sliding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介质发生卡住的介质供给装置。介质供给装置包括:送出载置在载置台上的一个以上介质中的一个介质的送出部;与送出部压接配置的分离部;封闭部,其为可动式封闭部,其将在介质传送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送出部和所述分离部之间的夹压区域的上游侧的空间部封闭;以及将介质向送出部侧推压而使其弯曲的加强部。

Description

介质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包括送出部和分离部的介质供给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30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介质供给装置中,在抑制介质发生卡住的方面还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介质发生卡住的介质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出部,其送出载置在载置台上的一个以上介质中的一个介质;分离部,其与上述送出部压接配置;以及封闭部,其为可动式封闭部,将在介质传送方向上形成在上述送出部和上述分离部之间的夹压区域的上游侧的空间部封闭;以及加强部,将介质向所述送出部侧推压而使其弯曲。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能够抑制介质发生卡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发生卡纸的部位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介质压曲的图。
图4是压曲条件的说明图。
图5是压曲涉及的长度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断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进行的加强(stiffening)的立体图。
图10是由第二臂部抑制卡纸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介质供给装置的抑制卡住效果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说明介质供给装置的抑制卡住效果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臂部的设计参数的图。
图14是表示臂部的设计参数的一览图。
图15是涉及第二臂部的参数设计的第一图。
图16是第二臂部涉及的问题的说明图。
图17是涉及第二臂部的参数设计的第二图。
图18是第二臂部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
图19是涉及第二臂部的参数设计的第三图。
图20是第二臂部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
图21是涉及第二臂部的参数设计的第四图。
图22是涉及第二臂部的参数设计的第五图。
图23是第二臂部的围绕中心轴线的力的示意图。
图24是第二臂部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容易产生传送故障的第二臂部的形状的图。
图26是涉及第二臂部的参数设计的第六图。
图27是第二臂部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
图28是第二臂部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
图29是第二臂部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
图30是涉及第二臂部的参数设计的第七图。
图31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2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3是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4是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5是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涉及的分离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6是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涉及的送出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7是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涉及的第二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8是实施方式的第九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9是实施方式的第十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40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一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41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二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42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三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43是实施方式的第十四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44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五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45是实施方式的第十六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46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七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4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十八变形例涉及的封闭部和加强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十九变形例涉及的封闭部和加强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11  介质供给装置
1    送纸器
6          搓纸辊
7          制动辊
10         第一臂部
11、12     第一臂部
13         加强部
20         第二臂部
21         封闭部
S          介质
N          夹压区域
R          上游侧区域
R1         空间部
θap1      第一角度
θap2      第二角度
Harm       臂部角度变更点高度
Parm       臂部最低点深度
Ltip       交点距离
Lprj       最低点距离
Wprj       最低点部的宽度
Farm       按压力
Arm        支点位置高度
Barm       支点距离
μap       摩擦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或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0,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介质供给装置。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断面图,图2是发生卡纸的部位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介质压曲的图,图4是压曲条件的说明图,图5是压曲涉及的长度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断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进行的加强的立体图,图10是由第二臂部抑制卡纸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00包括介质供给装置111、送纸器1、传送辊2、第一图像读取部3、第二图像读取部4和堆叠部5。
送纸器1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后侧。送纸器1是载置台,重叠载置有多个介质S(参照图2)。介质供给装置111沿着纸张传送方向逐张地送出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传送辊2沿着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由介质供给装置111送出的介质S。第一图像读取部3读取介质S的表面(上侧面)的图像,生成表面图像的图像数据。第二图像读取部4读取介质S的背面(下侧面)的图像,生成背面图像的图像数据。堆叠部5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前侧。由图像读取部3、4进行的图像读取结束后,介质S由传送辊2排出到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前侧,载置在堆叠部5上。
图像读取装置100包括载置在桌子等上的主体部100a和转动部100b。转动部100b以相对主体部100a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能够如图1所示那样沿着开闭方向转动。介质供给装置111的搓纸辊6和第二图像读取部4设置在主体部100a。介质供给装置111的制动辊7和第一图像读取部3设置在转动部100b。
如图2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11包括搓纸辊6和制动辊7。在送纸器1的载置面1a重叠载置有多个介质S。搓纸辊6是将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送出的送出部。搓纸辊6以与载置在最靠载置面1a一侧(下层侧)的介质S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搓纸辊6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例如电动机旋转驱动。搓纸辊6的旋转方向Y1是使所接触的介质S沿着纸张传送方向被送出的方向。
制动辊7是与搓纸辊6压接配置的分离部。也就是说,搓纸辊6和制动辊7以其外周面相互接触地沿着半径方向相互推压的方式配置。制动辊7使与传送方向相反方向的摩擦力作用于夹在制动辊7与搓纸辊6之间的介质S。在搓纸辊6试图送出重叠的多个介质S的情况下,制动辊7将重叠的多个介质S分离,抑制重叠传送。
这里,在介质供给装置111中,存在容易发生介质S卡住(卡纸)的部位。其中之一是夹压区域N。夹压区域N是搓纸辊6与制动辊7压接的区域。夹压区域N是在搓纸辊6与制动辊7之间不存在介质S的情况下搓纸辊6的外周面与制动辊7的外周面相互推压的区域,并且是在搓纸辊6与制动辊7之间夹有介质S的情况下搓纸辊6的外周面与制动辊7的外周面夹着介质S相互推压的区域。在夹压区域N中,由于介质S从搓纸辊6受到的力的方向与从制动辊7受到的力的方向是相反方向,所以容易发生介质S卡住。
此外,在介质S的传送路径中的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夹压区域N的上游侧的区域R中,容易发生介质S卡住。上游侧区域R是从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Sd到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区域。在上游侧的区域R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容易发生因压曲而导致的卡住。
如图3所示,由搓纸辊6对被送出的介质S施加传送方向的力(搓纸传送力Fp)。另一方面,由制动辊7施加与传送方向相反方向的制动力Fb。这里,在上游侧区域R中,对于被传送的介质S来说,在制动辊7一侧存在空间部R1。空间部R1是在从搓纸辊6的轴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由搓纸辊6送出的介质S、制动辊7和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形成的空间部。由于存在空间部R1,所以如图3中虚线Sb所示的那样,介质S在压曲的情况下容易弯曲,容易发生介质S卡住。
图4所示的部件的压曲条件由下述式(1)表示。
P=π2·E·I/L2…(1)
其中,P:压曲载荷(力)(N),E:纵向弹性模量(GPa),I:断面二次力矩(m4),L:部件的长度(m)。
如图5所示,在送出介质S时,在介质S被压曲的情况下,在传送方向上压曲涉及的长度L对应于上述式(1)中的部件的长度L,该压曲涉及的长度L位于夹压区域N的上游侧区域R。为了提高图像读取装置100等的便利性,优选在送纸器1能够载置大量的介质S。另一方面,如果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的张数增加,则空间部R1变大,并且被送出的介质S的压曲涉及的长度L增加。从上述式(1)可知,如果压曲涉及的长度L即上述式(1)中的部件的长度L增加,则存在因较小的载荷就容易压曲且容易发生介质S卡住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111如图6所示,具有在从搓纸辊6的轴向观察时将空间部R1封闭的可动式封闭部21。由此,能够抑制在上游侧区域R中的介质S卡住。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111具有可动式加强部13,其朝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被送出的介质S使其弯曲。由此,能够抑制在夹压区域N中的介质S卡住。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111具有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分别由与搓纸辊6的旋转轴平行的轴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部10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X1与第二臂部20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X2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部10的中心轴线X1位于第二臂部20的中心轴线X2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此外,第一臂部10的中心轴线X1位于比第二臂部20的中心轴线X2远离介质S的传送路径B的位置。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在其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分别被支承,从中心轴线X1、X2向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延伸。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配置在介质S的传送路径B上的制动辊7一侧。
在图8中示出了图7的A向视图。如图8所示,第一臂部10包括两个第一臂部11、12。本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11包括两个搓纸辊6、两个制动辊7、两个第一臂部11、12和一个第二臂部20。两个搓纸辊6配置在同一轴上,并且两个搓纸辊6在轴向上以将第一臂部11、12和第二臂部20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同样,两个制动辊7配置在同一轴上,并且两个制动辊7在轴向上以将第一臂部11、12和第二臂部20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两个第一臂部11、12在轴向上以将第二臂部20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区分两个第一臂部11、12的情况下,将其简称为第一臂部10。
如图7所示,第一臂部10具有加强部13。加强部13朝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由搓纸辊6送出的介质S,使介质S弯曲。在从轴向即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一臂部10以从制动辊7朝向搓纸辊6凸起的方式弯曲,弯曲部朝向搓纸辊6一侧突出。第一臂部10的朝向搓纸辊6一侧突出的部分作为加强部13发挥功能。在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加强部13呈随着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其宽度变小的锥形。通过线圈状的施压弹簧Sp1,使第一臂部10受到将加强部13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的旋转方向(图7中顺时针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加强部13位于封闭部21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对介质S中比由封闭部21推压的部分靠传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进行加强。
加强部13将由搓纸辊6和制动辊7夹着的介质S朝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如图9所示那样使介质S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13配置在两个搓纸辊6之间,对介质S的宽度方向即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分进行加强。
第二臂部20具有封闭部21。如图10所示,在从搓纸辊6的轴向观察时,封闭部21将空间部R1封闭。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二臂部20以从制动辊7朝向搓纸辊6凸起的方式弯曲,弯曲部朝向搓纸辊6一侧突出。第二臂部20的朝向搓纸辊6一侧突出的部分作为封闭部21发挥功能。在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封闭部21呈随着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其宽度变小的锥形。通过线圈状的施压弹簧Sp2,使第二臂部20受到将封闭部21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的旋转方向(图7、图10中顺时针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在从轴向观察时,封闭部21将空间部R1封闭,抑制介质S朝向制动辊7一侧弯曲。因此,封闭部21能够抑制因介质S压曲而发生的卡住。如果介质S试图朝向制动辊7一侧弯曲,则需克服施压弹簧Sp2的作用力而推压封闭部21。因此,封闭部21能够通过施压弹簧Sp2的作用力来抑制介质S弯曲,从而抑制发生介质S卡住。从抑制介质S弯曲的观点出发,优选封闭部21与由搓纸辊6送出的介质S的制动辊7一侧的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11中,第一臂部10与第二臂部20是分离的部件,能够独立转动。因此,加强部13与封闭部21是分离的部件,能够独立移动。由此,有效地抑制介质S在上游侧区域R中卡住、以及抑制介质S在夹压区域N中卡住。图11是说明介质供给装置111的抑制卡住效果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2是说明介质供给装置111的抑制卡住效果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使介质S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Sd对齐地载置在送纸器1的载置面1a上的情况下抑制卡住的效果的图。封闭部21在轴向上将空间部R1封闭,抑制在上游侧区域R中的介质S卡住。封闭部21能够独立于加强部13而进行移动。因此,即使加强部13被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封闭部21也能够适当地将空间部R1封闭,来抑制介质S的弯曲。此外,加强部13能够独立于封闭部21而进行移动。因此,即使封闭部21被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加强部13也能够适当地将介质S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而使介质S弯曲。也就是说,通过封闭部21抑制在上游侧区域R中发生卡住的效果和通过加强部13抑制在夹压区域N中发生卡住的效果相互不受影响,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效果。
图12是表示介质S呈锥状地载置在送纸器1的载置面1a上且介质S与制动辊7接触的情况下抑制卡住的效果的图。如图12所示,在介质S以越向下层侧、其越位于传送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层叠的情况下,虽然封闭部21被接下来送出的介质S2(当前正在送出的介质S的上层侧的上面一张介质S)推压而向制动辊7一侧被顶起,但是由于空间部R1非常小,所以在区域R中难以发生介质S卡住。此外,加强部13能够独立于封闭部21而进行移动。因此,即使封闭部21被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加强部13也能够适当地将介质S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而使介质S弯曲。也就是说,通过封闭部21抑制在上游侧区域R中卡住的效果和通过加强部13抑制在夹压区域N中卡住的效果不取决于纸束的状态,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效果。
当设计第一臂部10、第二臂部20时,期望至少从抑制卡纸的观点出发决定各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除了抑制卡纸之外,还从抑制介质S的传送故障、抑制介质S的斜移、抑制介质S的破裂、可制造性以及降低成本等观点出发,对各臂部10、20的设计方法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臂部10、20的设计参数的图,图14是表示臂部10、20的设计参数的一览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对于臂部10、20,设定第一角度θap1、第二角度θap2、臂部角度变更点高度Harm、臂部最低点深度Parm、交点距离Ltip、最低点距离Lprj、最低点部的宽度Wprj、按压力Farm、支点位置高度Aarm、支点距离Barm和摩擦系数μap这11个参数。在图14中,在关联项目一栏中,记载有相互关联的参数的编号。例如当决定第一角度θap1时,优选考虑第八个参数即按压力Farm、第九个参数即支点位置高度Aarm、第十个参数即支点距离Barm和第十一个参数即摩擦系数μap来决定。
此外,在图13中示出了臂部10、20在容许转动范围中位于最靠近搓纸辊6一侧(顺时针旋转方向)的状态。臂部10、20由未图示的限动器限制其向搓纸辊6一侧的转动。在本说明书中,在臂部10、20的旋转方向上,将朝向搓纸辊6一侧的旋转方向(图13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称为正旋转,将与其相反的旋转方向(图13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称为反旋转。通过施压弹簧Sp1、Sp2,使臂部10、20受到正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在图13中,示出了臂部10、20与对正旋转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动器抵接的状态。
如图13所示,第一臂部10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具有与传送方向所构成的角度不同的第一面14和第二面15。也就是说,第一面14和第二面15与被传送的介质S所构成的角度不同。第一面14是与角度变更点16相比位于搓纸辊6一侧的面,第二面15是与角度变更点16相比位于与搓纸辊6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换言之,第一臂部10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以角度变更点16为界弯曲。同样,第二臂部20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以角度变更点24为界弯曲,与角度变更点24相比位于搓纸辊6一侧的面是第一面22,与角度变更点24相比位于与搓纸辊6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是第二面23。
第一角度θap1是在从搓纸辊6的轴向观察时第一面14、22与传送方向所构成的角度。第二角度θap2是在从搓纸辊6的轴向观察时第二面15、23与传送方向所构成的角度。第一角度θap1和第二角度θap2在第一面14、22和第二面15、23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情况下为9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分别是第一角度θap1小于第二角度θap2。即,第一臂部10的加强部13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与介质S所构成的角度,随着靠近被传送的介质S而变小。此外,第二臂部20的封闭部21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与介质S所构成的角度,随着靠近被传送的介质S而变小。也就是说,在从轴向观察时,加强部13和封闭部21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与介质S的传送路径所构成的角度,随着从制动辊7一侧朝向搓纸辊6一侧而变小。此外,加强部13和封闭部21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也可以具有在从轴向观察时与传送路径所构成的角度分别不同的3个以上的面。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从轴向观察时其与传送路径所构成的角度,随着朝向加强部13、封闭部21的前端侧而变小。
臂部角度变更点高度Harm表示以图13所示的交点Xp为基准的角度变更点16、24的高度。交点Xp是从搓纸辊6的轴向观察时的臂部10、20与搓纸辊6的外周面的交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臂部10、20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与搓纸辊6交叉的位置。在各参数中,“高度”表示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距离,以从搓纸辊6朝向制动辊7的方向为正。
臂部最低点深度Parm表示从交点Xp到臂部10、20的最低点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深度)。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臂部10中,加强部13的前端即最低点部17位于高度方向上的最深的位置。换言之,最低点部17在第一臂部10中最从制动辊7一侧朝向搓纸辊6一侧突出。最低点部17具有作为推压部的功能,其与由搓纸辊6送出的介质S接触,将介质S朝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本实施方式的最低点部17是平面,其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端部进行了倒角。此外,最低点部17也可以是在从轴向观察时为圆弧形状。在第一臂部10中,臂部最低点深度Parm是从交点Xp到最低点部17的最前端位置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臂部20中,封闭部21的前端即最低点部25位于高度方向上的最深的位置。即,最低点部25在第二臂部20中最从制动辊7一侧朝向搓纸辊6一侧突出。最低点部25具有作为推压部的功能,其与由搓纸辊6送出的介质S接触,将介质S朝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能够使最低点部25的形状与最低点部17一样。在第二臂部20中,臂部最低点深度Parm是从交点Xp到最低点部25的最前端位置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
交点距离Ltip是从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端到交点Xp的传送方向上的距离。交点距离Ltip在交点Xp比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端位于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情况下为正,在交点Xp比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端位于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情况下为负。
最低点距离Lprj是从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端到最低点部17、25的传送方向上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端与最低点部17、25的传送方向上游端之间的传送方向上的距离。最低点距离Lprj在最低点部17、25的传送方向上游端与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端相比位于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情况下为正,位于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情况下为负。
最低点部的宽度Wprj是最低点部17、25的传送方向上的宽度。按压力Farm是最低点部17、25的从制动辊7一侧朝向搓纸辊6一侧的按压力,是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分力。
支点位置高度Aarm表示以交点Xp为基准的臂部10、20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X1、X2的高度。支点距离Barm是从交点Xp到臂部10、20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X1、X2的传送方向上的距离。摩擦系数μap是臂部10、20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与介质S的摩擦系数。
(抑制卡纸)
首先,从抑制卡纸观点出发对臂部10、20的设计进行说明。图15是涉及第二臂部20的参数设计的第一图。第二臂部20优选对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空间部R1充分地进行封闭。因此,例如需要交点距离Ltip是正的值。交点距离Ltip能够适当地由实验决定,以能够通过封闭部21适当地抑制被传送的介质S的弯曲。此外,第二臂部20的按压力Farm的大小优选在送出薄纸等较薄的介质S的情况下使第二臂部20不会被介质S顶起。即,第二臂部20优选为对于较薄的介质S,其保持在位于最大正旋转侧的位置而使介质S通过,而对于一定厚度以上的介质S,则其被介质S推压而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而使介质S通过。此外,薄纸例如是厚度:令重(一令为1000张纸)为17Kg(纸张的定量:20g/m2)的纸。
此外,第二臂部20的最低点部25优选在从搓纸辊6的轴向观察时与搓纸辊6重叠。即,第二臂部20的臂部最低点深度Parm优选正数。臂部最低点深度Parm可以基于实验等适当决定。
图16是第二臂部20涉及的问题的说明图,图17是涉及第二臂部20的参数设计的第二图。在图16、图18、图20、图25、图27、图28以及图29中,符号“×”是指该图表示了非期望的状态即有问题的状态,在图17、图19、图21、图26以及图30中,符号“○”是指该图表示了期望的状态。第二臂部20不优选与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接触而被阻碍移动。例如如图16所示那样,如果第二角度θap2较小,则存在第二臂部20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与载置在上层侧的介质S接触,阻碍第二臂部20的正旋转方向的转动的可能性。由此,存在封闭部21不能充分地将空间部R1封闭,从而降低抑制卡纸的效果的可能性。
因此,优选使第二臂部20的第二角度θap2为尽可能大的角度。第二角度θap2如图17所示那样,优选以第二臂部20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与所载置的介质S不接触而能够转动到最大正旋转侧的方式决定。通过使第一臂部10、第二臂部20的转动轨迹与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不发生干涉,则能够抑制第一臂部10、第二臂部20的转动被载置的介质S所阻碍。
图18是第二臂部20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图19是涉及第二臂部20的参数设计的第三图。如果第二臂部20保持被先送出的介质S顶起的状态不变,则存在对于接下来送出的介质S不再能充分将空间部R1封闭的可能性。如图18所示,在第二臂部20被先送出的第一张介质S的后端部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的状态下,如果送出第二张介质S,则存在封闭部21不能充分将空间部R1封闭,从而降低抑制第二张介质S卡住的效果的可能性。如果在夹压区域N中封闭部21与介质S接触,则封闭部21被介质S顶起的状态不变,容易降低将空间部R1封闭的效果。
为了能够抑制上述问题,第二臂部20的最低点部25优选不与介质S中的位于夹压区域N的部分接触。第二臂部20的最低点部25例如如图19所示那样,优选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夹压区域N的上游侧,在传送方向上与夹压区域N不重叠。此外,优选减小第二臂部20的最低点部的宽度Wprj,使第二臂部20被介质S顶起的期间缩短。
(关于第一臂部10的按压力等)
为了能够抑制介质S卡纸,优选第一臂部10对介质S能够充分地进行加强。第一臂部10和施压弹簧Sp1优选能够使第一臂部10的按压力Farm为规定按压力以上。规定按压力的大小优选例如在送出薄纸等较薄的介质S的情况下使第一臂部10不会被介质S顶起。此外,第一臂部10的最低点部17优选在从搓纸辊6的轴向观察时与搓纸辊6重叠。即,第一臂部10的臂部最低点深度Parm优选大于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部10的转动范围包含最低点部17与搓纸辊6在从轴向观察时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加强部13充分地对介质S进行加强。此外,最低点部17优选在传送方向上与夹压区域N重叠,能够推压介质S中的位于夹压区域N的部分。例如也可以是在传送方向上,最低点部17整体包含在夹压区域N中。
(抑制传送故障)
接着,对抑制介质S传送故障进行说明。如果无法某种程度地确保第二臂部20的顶起性,则可能产生因第二臂部20造成的传送故障。在薄纸等变形性较大的介质S的情况下,即使第二臂部20不被顶起,也通过介质S发生变形(弯曲)来回避第二臂部20,而能够抑制传送故障。另一方面,在变形性较小的介质S的情况下,如果第二臂部20不被顶起,则存在介质S在传送方向上的移动被第二臂部20抑制而产生传送故障的可能性。
图20是第二臂部20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图21是涉及第二臂部20的参数设计的第四图,图22是涉及第二臂部20的参数设计的第五图。在图20中示出了使支点位置高度Aarm增大的第二臂部20。在这种情况下,如参照图23将要说明的那样,需要减小第一角度θap1。
图23是表示第二臂部20的围绕中心轴线X2的力的图。来自搓纸辊6的搓纸传送力F4作用于介质S。由施压弹簧Sp2产生的作用力F1、由介质S产生的顶起力F2、与介质S之间的摩擦力F3分别作用于第二臂部20。顶起力F2由下述式(2)表示。此外,摩擦力F3由下述式(3)表示。
F2=F4·sinθap1…(2)
F3=F2·μap…(3)
第二臂部20被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的条件是满足下述式(4)。
F1·r1+F3·r3<F2·r2…(4)
为了提高第二臂部20的顶起性,优选增大顶起力F2、顶起力F2涉及的半径r2。因此,虽然考虑减小第一角度θap1,但是如果减小第一角度θap1,则存在封闭部21无法将空间部R1充分封闭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要与抑制卡纸效果取得平衡。与此相对,如图21所示,如果减小支点位置高度Aarm,则即使第一角度θap1相同,也能够提高第二臂部20的顶起性。也就是说,第二臂部20的旋转支点位置优选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夹压区域N的入口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此外,第二臂部20的旋转支点位置优选在传送路径B的制动辊7一侧的位置并且在传送路径B的附近。
此外,通过如图22所示那样增大支点距离Barm,能够增大顶起力F2涉及的半径r2,并且容易使上述式(4)成立。此外,通过减小第二臂部20与介质S的摩擦系数μap,能够容易使上述式(4)成立。
图24是第二臂部20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图25是表示容易产生传送故障的第二臂部20的形状的图,图26是涉及第二臂部20的参数设计的第六图。如图24所示,如果第二臂部20的转动被积载在送纸器1的介质S限制,则介质S的传送负荷变大。在图24所示的第二臂部20中,上层的介质S载置在第二臂部20之上,限制了第二臂部20的反旋转方向的转动。由此,所送出的介质S为了推升第二臂部20,需要较大的搓纸传送力F4,从而传送负荷增大,容易产生传送故障。
参照图25,对容易产生传送故障的臂部形状进行说明。在图25中,转动轨迹C1是封闭部21的第一点21a的轨迹,转动轨迹C2是封闭部21的第二点21b的轨迹,转动轨迹C3是封闭部21的第三点21c的轨迹。第一点21a、第二点21b和第三点21c分别是位于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上的点。虽然第三点21c是比第二点21b在高度方向上远离搓纸辊6的点,但是其转动轨迹C3位于第二点21b的转动轨迹C2的内侧。由此,介质S容易载置在第二点21b与第三点21c之间的区域而阻碍转动。
与此相对,在图2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臂部20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随着远离搓纸辊6,转动轨迹位于径向外侧。在图26中,比第一点21a在高度方向上远离搓纸辊6的第二点21b,无论取哪个点,其转动轨迹C2都位于第一点21a的转动轨迹C1的外侧。由此,能够抑制介质S载置在第二臂部20而限制第二臂部20的转动。
图27是第二臂部20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图28是第二臂部20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图27所示的介质S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朝向制动辊7一侧卷曲。在以较小半径卷曲的介质S的情况下,虽然前端部的仰角α增大,但是前端部并没有那么大幅地翘起,从传送路径B到前端部的高度较小。另一方面,在以较大半径卷曲的介质S的情况下,虽然前端部的仰角α较小,但是从传送路径B到前端部的高度增大。这里,如图27所示那样,在以较小半径卷曲的介质S与第二面23抵接且第二角度θap2较大的情况下,以较小半径卷曲的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移动,容易产生传送故障。此外,如图28所示那样,在以较大半径卷曲的介质S与第二面23抵接且第二角度θap2较大的情况下,以较大半径卷曲的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移动,容易产生传送故障。
因此,通过适当设定臂部角度变更点高度Harm,能够抑制传送故障。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臂部20中,第一角度θap1小于第二角度θap2。对臂部角度变更点高度Harm进行设定,使得对于以较小半径卷曲的介质S,其前端部与第一面22抵接,对于以较大半径卷曲的介质S,其前端部与第二面23抵接。例如通过设定臂部角度变更点高度Harm使得第一面22与如图27所示那样卷曲得较小的介质S抵接,将介质S的前端部沿着第一面22导向最低点部25。
此外,如图28所示那样的以较大半径卷曲的介质S,其前端部与第二面23抵接。对此,通过适当设定第二面23的第二角度θap2,将介质S的前端部沿着第二面23导向第一面22,进而沿着第一面22导向最低点部25。这样,通过适当设定第一角度θap1、第二角度θap2和臂部角度变更点高度Harm,由此无论介质S的卷曲半径如何都能够将介质S的前端部导向最低点部25,从而抑制传送故障。
此外,优选适当地设定搓纸传送力F4,以能够抑制传送故障。只要以满足上述式(4)的条件的方式确保由搓纸辊6产生的搓纸传送力F4即可。
(抑制斜移)
接着,对抑制介质S斜移进行说明。厚度较大的介质S容易发生斜移。例如如果为满足上述式(4)所需要的搓纸传送力F4过大,则容易发生斜移。优选以即使是最大规格厚度的介质S也能够使其不发生斜移、将第二臂部20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来进行传送的方式决定最大的搓纸传送力F4,基于该最大的搓纸传送力F4和上述式(4)决定施压弹簧Sp2的作用力F1等。
图29是第二臂部20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说明图,图30是涉及第二臂部20的参数设计的第七图。第二臂部20的反旋转方向的转动被限动器8限制。图29和图30所示的介质S例如是最大规格厚度的介质S,作为一个示例,是摩擦系数较低的树脂卡片。在这种介质S的情况下,接下来传送的第二张介质S因以下理由而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1)被摩擦系数较低的介质S夹着,而容易移动。
(2)第一张介质S正被传送,从该介质受到传送方向上的力。
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第二臂部20与介质S的前端中央接触。此时,如果如图29所示那样第二臂部20与限动器8抵接,其反旋转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则容易发生斜移。图29所示的第二臂部20不能沿着反旋转方向转动到能够容许第二张介质S通过的位置。因此,第二臂部20不能被第二张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而是限制第二张介质S的传送方向上的移动。其结果是,在第一张介质S被传送的期间,存在第二张介质S倾斜、最终发生斜移的情况。
如图3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臂部20能够容许第二张介质S沿着传送方向移动。在第一张介质S与第二张介质S重叠的状态下,第二张介质S能够将第二臂部20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在被第二张介质S顶起的状态下第二臂部20不与限动器8抵接。因此,抑制第二臂部20过度地限制第二张介质S的移动,并且抑制介质S发生斜移。
(抑制破裂)
优选在供给较脆的纸张等介质S时能够抑制介质S的破裂。例如如果第一臂部10、第二臂部20对较脆的介质S的按压力Farm过大,则存在介质S破裂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加强部13的向搓纸辊6一侧的突出量较大,则介质S容易发生破裂。
为了能够抑制较脆的介质S的破裂,优选适当地设定第一臂部的按压力Fram、臂部最低点深度Parm。此外,优选以在较脆的介质S通过时第二臂部20被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顶起来进行退避的方式决定按压力Fram等。各参数优选通过利用了可能被使用的较脆的介质S的适当实验等来决定。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给装置111中,具有封闭部21的第二臂部20以能够与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不发生干涉地转动的方式设置。因此,第二臂部20能够与介质S的积载数量无关地、通过封闭部21将空间部R1封闭。
此外,第二臂部20隔着介质S与搓纸辊6相向地配置,能够与已开始压曲变形的介质S抵接来限制进一步的变形,或者限制将要压曲变形的介质S的变形。虽然优选第二臂部20的封闭部21与由搓纸辊6送出的介质S接触,但是也可以与介质S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
此外,封闭部21由搓纸辊6送出的介质S推压而被推升,能够相对于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由此,能够抑制对传送介质S的负荷的增加。此外,封闭部21也可以并非通过第二臂部20的转动动作进行退避,而是通过变形来相对于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或者除了通过第二臂部20的转动动作进行退避以外,还通过变形来相对于介质S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例如封闭部21也可以通过来自介质S的推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
此外,臂部10、20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X1、X2可以相对于夹压区域N位于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下游侧中的任一侧,另外也可以相对于介质S的传送路径B位于搓纸辊6一侧和制动辊7一侧中的任一侧。此外,臂部10、20也可以由主体部100a和转动部100b中的任一方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11中,以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能够相互不发生干涉地转动的方式,使它们轴向的位置偏离地配置。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封闭部21将空间封闭而抑制介质卡住的功能和基于加强部13的加强功能。
(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图31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臂部10、20的概略结构图。第一变形例的臂部10、20相对于旋转的中心轴线X1、X2,能够平行地移动。即,加强部13和封闭部21的相对于中心轴线X1、X2的半径方向位置可变。在臂部10、20分别形成有沿着臂部10、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10a、20a。臂部10、20由插入到各长孔10a、20a中的旋转轴Sft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长孔10a、20a中旋转轴Sft的位置通过弹簧Spr调节。弹簧Spr对旋转轴Sft施加作用力,使得加强部13和封闭部21位于传送方向上的最上游侧。
由此,根据介质S的厚度、变形方式等条件,自动地将臂部10、20的位置调整为最佳。例如在较厚的介质S的情况下,第二臂部20被介质S推压而向传送方向下游侧移动。通过使封闭部21移动到夹压区域N的入口的下游侧而能够抑制介质S的传送故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第二臂部20的按压力Farm设定得较大。
(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图32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涉及的臂部10、20的概略结构图。第二变形例的第一臂部10由第二臂部2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即使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也能够独立地移动。此外,第二臂部20也可以由第一臂部1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
(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对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也可以设置使臂部10、20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的机构。例如介质供给装置111能够包括:检测介质S的厚度的装置、使臂部10、20退避的退避机构和控制退避机构的控制装置。在介质S的厚度为规定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通过退避机构使第二臂部20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由此,能够同时获得抑制较厚的介质S的传送故障、斜移的效果和通过第二臂部20的封闭部21抑制介质S的弯曲的效果。
(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
图33是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涉及的臂部10、20的概略结构图。如图33所示,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也可以以相同的中心轴线X1、X2为旋转中心被支承。
(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
图34是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涉及的臂部10、20的概略结构图。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两个第一臂部10之间夹着第二臂部20,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地在两个第二臂部20之间夹着第一臂部10。
(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
图35是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涉及的分离部的概略结构图。第六变形例涉及的分离部是分离垫30,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动辊7。分离垫30通过与介质S之间的摩擦力,使与传送方向相反方向的力作用于介质S。此外,能够采用使制动力作用于介质S的部件作为分离部,而不限于分离垫。
(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
图36是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涉及的送出部的概略结构图。第七变形例涉及的送出部是传送带31,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搓纸辊6。传送带31通过辊32由电动机等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传送带31与搓纸辊6同样地沿着传送方向送出载置在送纸器1的介质S。此外,能够采用使传送力作用于介质S的部件作为送出部,而不限于输送带31。
(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
图37是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涉及的第二臂部20的概略结构图。如图37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11中也可以省略第一臂部10。除了具有将空间部R1封闭来抑制介质S的压曲的功能之外,还能够使第二臂部20的封闭部21具有对介质S进行加强的功能。
(实施方式的第九变形例)
图38是实施方式的第九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图38所示的臂部40兼具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臂部10的功能和第二臂部20的功能。臂部40具有突出部41。突出部41是从制动辊7一侧朝向搓纸辊6一侧突出的大致梯形形状的部分。突出部41在传送方向上从上游侧区域R延伸到夹压区域N。突出部41具有将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空间部R1封闭的功能和在夹压区域N中朝向搓纸辊6一侧推压介质S使其弯曲的功能。由此,突出部41能够起到以下两个效果:抑制在上游侧区域R中介质S卡住和抑制在夹压区域N中介质S卡住。
此外,在具有如图38所示的臂部40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对从制动辊7一侧向搓纸辊6一侧的突出量、按压力Farm进行调整的机构。例如,通过根据介质S的厚度等条件适当地调整突出量、按压力Farm,能够取得抑制卡纸、抑制传送故障、抑制斜移等的平衡。
(实施方式的第十变形例)
图39是实施方式的第十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如图39所示,臂部10、20也可以以位于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X3为旋转中心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
(实施方式的第十一变形例)
图40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一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如图40所示,弯曲的臂部50的两端部也可以作为加强部51、封闭部52。臂部50呈大致V字形状地弯曲,在弯曲部(旋转中心X4)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臂部50的一个端部是在夹压区域N中对介质S进行加强的加强部51,另一个端部是将夹压区域N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空间部R1封闭的封闭部52。臂部50以旋转中心X4为支点进行转动。因此,例如在送纸器1上的介质S呈锥形地变形而将封闭部52顶起的情况下,加强部51被向搓纸辊6一侧压下,能够持续发挥加强功能。
(实施方式的第十二变形例)
图41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二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如图41所示,臂部10、20也可以通过滑动机构来移动。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通过弹簧式的滑动机构33被支承在壳体101。臂部10、20能够沿着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送出的介质S正交的方向滑动地移动。通过滑动机构33的弹簧沿着从制动辊7一侧朝向搓纸辊6一侧的方向对臂部10、20施加作用力。臂部10、20在被介质S推压后,能够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由于本变形例涉及的臂部10、20即使滑动其在传送方向上的位置也不变化,所以能够在目的位置上按压介质S。
(实施方式的第十三变形例)
图42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三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如图42所示,第十三变形例的第二臂部20在从搓纸辊6的轴向观察时与搓纸辊6不重叠。即使第二臂部20处于转动到最大正旋转侧的位置,第二臂部20的封闭部21也不与搓纸辊6重叠。由此,减少介质S的传送故障的发生。
(实施方式的第十四变形例)
图43是实施方式的第十四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如图43所示,第二臂部20的中心轴线X2也可以位于介质S的传送路径B的搓纸辊6一侧。
(实施方式的第十五变形例)
图44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五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如图44所示,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在从与搓纸辊6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也可以重叠。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第一臂部10的转动轨迹与第二臂部20的转动轨迹不发生干涉。
(实施方式的第十六变形例)
图45是实施方式的第十六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中的一方可以配置在轴向的内侧,另一方配置在轴向的外侧。例如也可以如图45所示,第二臂部20配置在夹在两个制动辊7之间的内侧,两个第一臂部10以将两个制动辊7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在外侧。与此相反,也可以将第一臂部10配置在两个制动辊7之间,两个第二臂部20以将两个制动辊7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在外侧。
(实施方式的第十七变形例)
图46是实施方式的第十七变形例涉及的臂部的概略结构图。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可以都配置在搓纸辊6、制动辊7的轴向外侧。例如如图46所示可以是,第二臂部20以将两个制动辊7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两个第一臂部10以将两个第二臂部20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第一臂部10的位置和第二臂部20的位置也可以调换。
(实施方式的第十八变形例)
图4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十八变形例涉及的封闭部和加强部的概略结构的图。封闭部和加强部也可以是片弹簧60,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臂部10、20。在图47中,片弹簧60的一部分是在从轴向观察时将空间部R1封闭的封闭部61。片弹簧60是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如果封闭部61被介质S推压,则片弹簧60发生变形,封闭部61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同样,能够由片弹簧60作为加强部。
(实施方式的第十九变形例)
图4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十九变形例涉及的封闭部和加强部的概略结构的图。封闭部和加强部也可以是滚轮,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臂部10、20。在图48中,滚轮72作为封闭部发挥功能。滚轮72由支承轴71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滚轮72的旋转轴与搓纸辊6的旋转轴平行。支承轴71优选以能够使滚轮72向制动辊7一侧退避的方式支承滚轮72。即,滚轮72的旋转轴70优选能够沿着支承轴71的长度方向移动。或者,支承轴71优选由滑动机构等以能够沿着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与封闭部同样,能够由支承轴71和滚轮72作为加强部。
此外,封闭部、加强部不限定于所例示的片弹簧60、滚轮72。例如封闭部也可以是能够将空间部R1封闭的平面状的导板等其它结构,加强部也可以是能够使介质S弯曲而对其进行加强的平面状的导板等其它结构。
(实施方式的第二十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11中,可以使第一臂部10的施压弹簧Sp1和第二臂部20的施压弹簧Sp2的部件规格共通。通过共通化来削减部件种类,能够降低成本等。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个施压弹簧,使第一臂部10和第二臂部20分别产生按压力Farm。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盘簧作为施压弹簧Sp1、Sp2,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施压弹簧Sp1、Sp2是片弹簧或具有弹性的树脂等能够产生按压力Farm的部件即可。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公开的介质供给装置111不限定于搭载在图像读取装置100中。介质供给装置111也可以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等其它装置中。
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通过适当组合来实施。

Claims (5)

1. 一种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出部,其送出载置在载置台上的一个以上介质中的一个介质;
分离部,其与所述送出部压接配置;以及
封闭部,其为可动式封闭部,将在介质传送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送出部和所述分离部之间的夹压区域的上游侧的空间部封闭,
加强部,其将介质向所述送出部侧推压而使其弯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送出部的轴向观察时,所述加强部与所述送出部重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和所述封闭部是不同的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和所述封闭部是不同的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在所述介质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封闭部的下游侧。
CN201410003960.3A 2013-01-18 2014-01-03 介质供给装置 Active CN103935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7608A JP6082256B2 (ja) 2013-01-18 2013-01-18 媒体供給装置
JP2013-007608 2013-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5787A true CN103935787A (zh) 2014-07-23
CN103935787B CN103935787B (zh) 2016-09-07

Family

ID=5115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3960.3A Active CN103935787B (zh) 2013-01-18 2014-01-03 介质供给装置
CN20142000469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14879U (zh) 2013-01-18 2014-01-03 介质供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0469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14879U (zh) 2013-01-18 2014-01-03 介质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42815B2 (zh)
JP (1) JP6082256B2 (zh)
CN (2) CN1039357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9152A (zh) * 2015-11-02 2017-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运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2256B2 (ja) * 2013-01-18 2017-02-15 株式会社Pfu 媒体供給装置
TWI560128B (en) * 2014-12-15 2016-12-01 Avision Inc Sheet-feeding device with multistage stop arms
JP6525142B2 (ja) * 2015-03-23 2019-06-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6558525B2 (ja) * 2015-03-23 2019-08-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6450647B2 (ja) * 2015-05-29 2019-01-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
JP6645125B2 (ja) * 2015-11-02 2020-0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WO2017209174A1 (ja) 2016-06-02 2017-12-07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原稿給送装置
TWM584748U (zh) * 2019-07-22 2019-10-11 崴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取紙元件
JP7352157B2 (ja) * 2019-09-27 2023-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476709B2 (ja) 2020-07-30 2024-05-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070732B2 (ja) * 2021-02-05 2022-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7031A (en) * 1996-01-22 2000-01-25 Nisc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JP2007145442A (ja) * 2005-11-24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CN101746621A (zh) * 2008-12-03 2010-06-23 株式会社理光 手动供纸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803107A (zh) * 2009-06-30 2012-11-28 佳能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CN203714879U (zh) * 2013-01-18 2014-07-16 株式会社Pfu 介质供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2676A (en) * 1988-12-28 1991-10-01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562981B2 (ja) * 1990-05-21 1996-12-11 ロー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繰り出し装置
US5549289A (en) 1994-10-14 1996-08-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aper separator spring assembly for facsimile or copy machine
JPH08143173A (ja) * 1994-11-17 1996-06-04 Riso Kagaku Corp 給紙装置
JPH09301590A (ja) 1996-05-10 1997-11-25 Canon Inc シ−ト材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01241A (ja) 1996-09-30 1998-04-21 Oki Data:Kk 給紙装置
US6010126A (en) 1998-04-23 2000-01-04 Dbtel Incorporated Sheet-by-sheet paper feeding structure
JP3492223B2 (ja) 1998-12-24 2004-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分離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290224B1 (en) 1999-03-17 2001-09-18 Avision Inc. Automatic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JP2001130769A (ja) 1999-11-02 2001-05-15 Canon Inc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DE10008135A1 (de) * 2000-02-22 2001-08-23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Reibradvereinzler zum Vereinzeln von Blattgut
JP4520071B2 (ja) * 2001-05-02 2010-08-04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550761B1 (en) 2001-11-06 2003-04-22 Umax Data Systems Inc. Integrated paper presser and stopper for automatic paper feeder
US7040614B2 (en) 2002-02-18 2006-05-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7140607B2 (en) * 2002-10-18 2006-11-28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Cash dispensing automated banking machine with note unstacking and validation
JP2005094060A (ja) 2003-09-11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DE10342568A1 (de) * 2003-09-15 2005-04-14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einzeln von Blattgut
ATE543167T1 (de) * 2004-10-12 2012-02-15 Glory Kogyo Kk Geldscheinidentifikations- und zählmaschine
JP2007137559A (ja) 2005-11-16 2007-06-07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JP4720611B2 (ja) 2006-05-15 2011-07-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20314B2 (ja) 2007-02-27 2011-11-24 株式会社Pfu 給紙装置
JP2009166998A (ja) * 2008-01-18 2009-07-30 Glory Ltd 紙葉類処理装置
US7841592B2 (en) * 2008-04-15 2010-11-30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Paper feeding device
US7845630B2 (en) 2008-06-12 2010-12-07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et feeding device
JP4752873B2 (ja) 2008-06-20 2011-08-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さらに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5378085B2 (ja) * 2009-07-08 2013-12-2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498975B2 (ja) 2011-01-25 2014-05-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33734B2 (ja) * 2011-02-28 2014-06-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85570B1 (en) * 2014-02-14 2015-03-24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7031A (en) * 1996-01-22 2000-01-25 Nisc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JP2007145442A (ja) * 2005-11-24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CN101746621A (zh) * 2008-12-03 2010-06-23 株式会社理光 手动供纸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803107A (zh) * 2009-06-30 2012-11-28 佳能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CN203714879U (zh) * 2013-01-18 2014-07-16 株式会社Pfu 介质供给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9152A (zh) * 2015-11-02 2017-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运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06629152B (zh) * 2015-11-02 2018-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运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82256B2 (ja) 2017-02-15
JP2014136644A (ja) 2014-07-28
CN203714879U (zh) 2014-07-16
US9242815B2 (en) 2016-01-26
US20140203494A1 (en) 2014-07-24
CN103935787B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14879U (zh) 介质供给装置
CN203714873U (zh) 介质供给装置
US8998206B2 (en) Medium feeding direc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medium issuing and collecting device
CN102126627B (zh) 装载装置、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3814385A (zh) 一种用于转动识别对象的设备
JP2015117095A (ja) 供給装置、記録媒体の供給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CN103052578B (zh) 介质重叠运送防止机构及介质送出装置
CN109219569A (zh) 原稿送给装置
JPWO2017026342A1 (ja) カードリーダ
CN105480744A (zh) 轴承部件、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11470A (zh) 输送装置
CN101503153B (zh) 片材输送机构及打印机
CN101554962A (zh) 供给装置
US8132811B2 (en) Drive nip release apparatus
JP5833420B2 (ja) 媒体処理装置
WO2017026342A1 (ja) カードリーダ
CN101400906A (zh) 移动装置
JP202002337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586548B2 (ja) 複写機等の給紙装置
JP4628989B2 (ja) 用紙分離装置
JP6426575B2 (ja) 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US11006011B2 (en) Conditioner modules with calender rollers
JPS59190151A (ja) ロ−ル紙給紙装置
US20170043969A1 (en)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Office Machine Using The Same
JP2019087148A (ja) カード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