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1552B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1552B
CN103921552B CN201410018227.9A CN201410018227A CN103921552B CN 103921552 B CN103921552 B CN 103921552B CN 201410018227 A CN201410018227 A CN 201410018227A CN 103921552 B CN103921552 B CN 1039215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detection
medium
liquid ejection
ejection apparatus
tes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82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1552A (zh
Inventor
佐佐木恒之
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21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1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21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1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2Controlling the irradiation means, e.g. image-based controlling of the irradiation zone or control of the dur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课题在于,恰当地进行加热器的控制。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头,其向介质喷出液体;介质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加热器,其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温;检测部,其进行传感检测以检测能量;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能量,来对所述加热器的照射能量进行控制,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被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被传感检测部,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在0.7以上且1以下。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已熟知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具有向介质喷出液体的头、对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以及对被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介质进行加温从而使液体固化的加热器。作为这种液体喷出装置,例如,可以列举出喷墨打印机。
此外,该液体喷出装置有时会具备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通过在加热器的加温范围内对介质的表面进行传感检测从而检测出红外线的能量。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根据由红外线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能量,来控制加热器的照射能量。
当在结构上于传感检测处没有介质时,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对设置在介质支承部上的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而且,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传感检测处的状况与介质的表面被进行传感检测时不同,因此存在无法进行与传感检测处具有介质时相同的(如对介质表面进行传感检测时那样的)照射能量控制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1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恰当地进行加热器的控制。
本发明主要是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头,其向介质喷出液体;介质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加热器,其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温;检测部,其进行传感检测以检测能量;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能量,来对所述加热器的照射能量进行控制,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被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被传感检测部,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在0.7以上且1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打印机10的结构例的模式图。
图2为打印机1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为用于说明非收卷模式的说明图。
图4为下游侧支承部件35的立体图。
图5为从横向观察图4所示的下游侧支承部件35及其周边部件时的图。
图6为表示传感检测区域的变化的模式图。
图7为表示卷筒状介质2的辐射率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了以下内容。
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头,其向介质喷出液体;介质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加热器,其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温;检测部,其进行传感检测以检测能量;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能量,来对所述加热器的照射能量进行控制,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被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被传感检测部,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在0.7以上且1以下。
根据这种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恰当地进行加热器的控制。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检测部具有对所述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和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采用对所述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状态时,也能够创造出像采用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状态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的状况,从而能够实现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与所述介质的辐射率之差在0.1以内。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恰当地进行加热器的控制。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由实施了氧化铝膜处理的铝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作为介质支承部而使用金属这种高强度材料的优点,并且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来实现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处于所述加热器的加温范围内的所述介质的热容量与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热容量大致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恰当地进行加热器的控制。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不被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非被传感检测部,在所述被传感检测部与所述非被传感检测部之间设置有空隙。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来实现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介质支承部为薄板,所述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以与该薄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的状态对该薄板进行支承。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介质支承部被牢固支承的结构,并且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来实现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是可变的,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下,与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下,该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有所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恰当地发挥检测部的能力,因此能够实现更加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打印机1的概要结构例
图1为表示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1)的结构例的模式图。图2为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有馈送单元10、输送单元20、收卷单元25、头30、卷筒状介质支承体32、加热器40、剪切器50、控制器60和检测器组70。
馈送单元10将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卷筒状介质2馈送至输送单元20。如图1所示,该馈送单元10具有:卷筒状介质卷轴18,其卷绕有卷筒状介质2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中继辊19,其用于卷绕从卷筒状介质卷轴18放卷出的卷筒状介质2并向输送单元20进行引导。
输送单元20沿着预先设定的输送路径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通过馈送单元10送来的卷筒状介质2。如图1所示,该输送单元20具有第一输送辊23、以及从该第一输送辊23观察时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输送辊24。第一输送辊23具有:第一驱动辊23a,其通过未图示的电机而被驱动;第一从动辊23b,其隔着卷筒状介质2而以与该第一驱动辊23a对置的方式配置。同样,第二输送辊24具有:第二驱动辊24a,其通过未图示的电机而被驱动;第二从动辊24b,其隔着卷筒状介质2而以与该第二驱动辊24a对置的方式配置。
收卷单元25用于收卷通过输送单元20送来的卷筒状介质2(图像记录完成后的卷筒状介质2)。如图1所示,该收卷单元25具有:中继辊26,其用于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卷绕由第二输送辊24送来的卷筒状介质2并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进行输送;卷筒状介质收卷驱动辊27,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且收卷由中继辊26送来的卷筒状介质2。
头30用于在位于输送路径上的图像记录区域内的卷筒状介质2的部位上记录(印刷)图像。即,如图1所示,头30从喷墨喷嘴向通过输送单元20而被送至后述的压印板33上的卷筒状介质2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形成图像。
另外,在喷墨喷嘴中,作为用于使油墨滴喷出的驱动元件,设置有压电元件(未图示)。压电元件在向设置于其两端的电极间施加预定时间宽度的电压时,将根据电压的施加时间而伸展,从而使油墨流道的侧壁变形。由此,油墨流道的体积根据压电元件的伸缩而收缩,从而相当于该收缩量的油墨形成油墨滴,并由喷墨喷嘴喷出。
卷筒状介质支承体32用于从下方支承卷筒状介质2。该卷筒状介质支承体32为金属制(更具体而言,为铝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作为该卷筒状介质支承体32,设置有与头30对置的压印板33、位于压印板33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支承部件34、和位于压印板3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支承部件35(相当于介质支承部)。
加热器40用于对卷筒状介质2(换言之,卷筒状介质2上的油墨)进行加温,从而使油墨固化。该加热器40为照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加热器,如图1所示,其被设置于与所述下游侧支承部件35对置的位置处。即,加热器40对被下游侧支承部件35所支承的卷筒状介质2进行加温。
剪切器50用于切割卷筒状介质2。该剪切器50在实施后文所述的非收卷模式时,切割卷筒状介质2,并将图像记录完成后的卷筒状介质2从未记录图像的卷筒状介质2上切离。如图1所示,该剪切器50在输送方向上被设置于头30和加热器40之间。
此外,如图2所示,打印机1具备对上述单元等进行控制从而管理打印机1的动作的控制器60、和检测器组70。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00接收到印刷指令(印刷数据)的打印机1通过控制器60,而控制各单元(馈送单元10、输送单元20、收卷单元25、头30、加热器40、剪切器50)。控制器60根据从计算机100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来控制各单元,以在卷筒状介质2上印刷图像。打印机1内的状况通过检测器组70进行监控,并且检测器组70向控制器60输出检测结果。控制器60根据由检测器组70输出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各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检测器组70之一,设置有作为检测部的红外线传感器72。该红外线传感器72通过在加热器40的加温范围(换言之,照射范围。参照图1)内对卷筒状介质2的表面进行传感检测,从而检测红外线能量。并且,根据由红外线传感器72检测出的该能量,而由控制器60控制加热器40的照射能量。
控制器60为,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部)。控制器60具有接口部61、CPU62、存储器63和单元控制部(单元控制电路)64。接口部61在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00、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CPU62为,用于进行打印机1整体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63用于确保存储CPU62程序的区域或作业区域等,其具有作为易失性存储器的RAM、非易失性存储器的EEPROM等存储元件。CPU62根据存储于存储器63中的程序,通过单元控制部64而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打印机1的执行模式
接着,利用图1和图3,对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执行模式的收卷模式和非收卷模式进行说明。图3为用于说明非收卷模式的说明图。另外,由于在图1中图示了执行收卷模式的情况,因此参照图1对收卷模式进行说明。
作为执行模式,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有非收卷模式和收卷模式,所述非收卷模式为,不使用收卷单元25,从而不通过卷筒状介质收卷驱动轴27来收卷图像记录完成后的卷筒状介质2的模式,所述收卷模式为,使用收卷单元25,从而通过卷筒状介质收卷驱动轴27来收卷图像记录完成后的卷筒状介质2的模式。即,控制器60执行使由输送单元20输送的卷筒状介质2收卷在收卷单元25上的收卷模式,和不使由输送单元20输送的卷筒状介质2收卷在收卷单元25上的非收卷模式。
在执行收卷模式时,如图1所示,卷筒状介质2在维持被卷绕在馈送单元10和收卷单元25(卷筒状介质卷轴18和卷筒状介质收卷驱动轴27)双方上的状态的同时,由输送单元20进行输送。
并且,由卷筒状介质卷轴18放卷出的卷筒状介质2的部位不久便到达与头30对置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在该部位上形成图像。当卷筒状介质2被进一步输送时,形成有图像的该部位不久便到达与加热器40对置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向该部位照射红外线。接着,通过进一步输送卷筒状介质2,该部位到达收卷单元25,并通过卷筒状介质收卷驱动辊27而被收卷。
另一方面,在执行非收卷模式时,如图3所示,卷筒状介质2在维持仅被卷绕在馈送单元10上的状态的同时,由输送单元20进行输送。
而且,由卷筒状介质卷轴18放卷出的卷筒状介质2的部位到达与头30对置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在该部位上形成图像(在图3中用记号W表示卷筒状介质2上的图像形成范围的一个示例)(图3的上图表示图像形成完成的状态)。
通过进一步输送卷筒状介质2,该图像形成范围W到达与加热器40对置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向该图像形成范围W照射红外线(在图3的中央图中,表示对图像形成范围W的红外线照射完成的状态)。
接着,卷筒状介质2通过输送单元20而被反向输送(反向馈送)。于是,该图像形成范围W返回至剪切器50的近前,并通过剪切器50切割卷筒状介质2(参照图3的下图)。并且,由此,图像记录完成后的卷筒状介质2从未记录图像的卷筒状介质2上切离,并且于在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滑动的同时,向白色长箭头方向移动(排纸)。
关于非收卷模式中的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对下游侧支承部件35所实施的策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中设置有剪切器50,从而不仅能够执行通常的收卷模式,还能够执行非收卷模式。
此处,在执行非收卷模式时,如图3所示,产生了卷筒状介质2位于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情况(例如,中央图的状态)和未位于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情况(例如,上图的状态)。而且,由此可能产生以下所说明的问题点。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下游侧支承部件35实施用于解决(换言之,抑制)该问题点的对策(策略)。
以下,首先,对该问题点进行说明。然后,接着该问题点的说明,利用图4和图5,针对于对下游侧支承部件35所实施的策略进行说明。图4为下游侧支承部件35的立体图。图5为从横向观察图4所示的下游侧支承部件35及其周边部件时的图。另外,虽然在图1中,也图示了从横向观察下游侧支承部件35时的情况,但图1的下游侧支承部件35对图5的下游侧支承部件35进行了模式化的改画。
关于问题点
如上所述,在执行非收卷模式时,卷筒状介质2位于或不位于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
当卷筒状介质2位于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时,红外线传感器72在加热器40的加温范围内对卷筒状介质2的表面进行传感检测。而且,控制器60根据由红外线传感器72所检测出的红外线能量,来控制加热器40的照射能量。而且,由此,将使卷筒状介质2达到预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100度)。
然而,当处于卷筒状介质2未位于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状态时,在传感检测处不存在卷筒状介质2,在该情况下,红外线传感器72将对下游侧支承部件35进行传感检测(将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中的被进行传感检测的部分称为被传感检测部)。也就是说,设置在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被传感检测部36被红外线传感器72进行传感检测,并基于该传感检测结果,进行所述照射能量的控制。换言之,检测部具有对设置在介质支承部上的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和对被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
而且,由于在这种状态下(在传感检测处不存在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称为第二状态),传感检测处的状况与卷筒状介质2的表面被进行传感检测时不同(例如,纸与金属的差异),因此无法进行与在传感检测处存在介质时(称为第一状态)相同的(如对卷筒状介质2的表面进行传感检测时那样的)照射能量控制。因此,产生如下问题,即,在从第二状态变成为卷筒状介质2位于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状态时(也就是说,卷筒状介质2到达下游侧支承部件35时),照射能量未成为使卷筒状介质2达到所述预定温度(恰当)的照射能量的问题。
因此,期望即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也像具有卷筒状介质2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这样,在从第二状态变成为卷筒状介质2位于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状态时(也就是说,卷筒状介质2到达下游侧支承部件35时),照射能量已经成为使卷筒状介质2达到所述预定温度(恰当)的照射能量,由此可以解决所述问题。
关于对下游侧支承部件35所实施的策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即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也能够像具有卷筒状介质2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从而作为所述策略,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由红外线传感器72进行传感检测的被传感检测部36的特性,与卷筒状介质2的特性相一致。
首先,第一是使被传感检测部36的热容量与卷筒状介质2的热容量相一致。更具体而言,以使处于加热器的加温范围内(参照图1)的卷筒状介质2的热容量与被传感检测部36(图4中的斜线部)的热容量大致相等的方式,设定被传感检测部36的体积(图4中的斜线部的体积)。由于在金属制的被传感检测部36和卷筒状介质2中,前者每单位体积的热容量较高,因此,如后文所述,实施尽可能减小金属制的被传感检测部36的体积的对策。
而且,为了实现这种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下游侧支承部件35实施以下所说明的结构上的策略。
即,如图4所示,在被传感检测部36和位于被传感检测部36周围(未被进行传感检测)的非被传感检测部38之间设置空隙G。即,为了缩窄被传感检测部36,而使被传感检测部36成为小的岛状,并将被传感检测部36与非被传感检测部38隔离。
而且,如图5所示,为了减小被传感检测部36的厚度,而将设置有被传感检测部36的下游侧支承部件35设为薄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0.5mm厚的薄板),并设置有以与该薄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的状态支承该薄板的支承部52。即,通过使作为薄板的下游侧支承部件35从支承部52上浮起,从而实现了下游侧支承部件35被牢固地支承的结构,且减小了被传感检测部36的厚度。
此外,第二是使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与卷筒状介质2的辐射率相一致。如图7所示,当使用放射率测定器测定作为卷筒状介质2而使用的主要介质的辐射率时,介质的辐射率在大约0.8~大约0.95的范围内。因此,将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设定在0.7以上且1以下。这样,对于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而言,该辐射率与卷筒状介质2的辐射率之差在0.1以内。其原因在于,如果辐射率差在0.1以内,则在将辐射率差换算为温度差时,相当于大约3度以内,从而可解释为在温度控制上不存在问题的水平。因此,如果将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设定在0.7以上且1以下,则对于本实施例中列举出的丙烯酸树脂、PET树脂、氯乙烯树脂、布、纸等介质,能够恰当地进行加热器40的控制。此外,如果将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设定在0.85以上且0.95以下,则相对于本实施例中列举的PET树脂、氯乙烯树脂、布、纸等介质,能够进一步减小辐射率差。因此,如果将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设定在0.85以上且0.95以下,则相对于部分介质能够更加恰当地进行加热器40的控制。此外,如果将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设定为0.9,则相对于本实施例中列举的氯乙烯树脂介质,能够进一步减小辐射率差。因此,如果将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设定为0.9,则相对于部分介质能够更加恰当地进行加热器40的控制。
这时,在铝制(铝的辐射率约为0.1)的被传感检测部36、和卷筒状介质2中,由于前者辐射率较小,因此如后文所述,实施使金属制的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增大的对策。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铝制的下游侧支承部件35实施氧化铝膜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被设置在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被传感检测部36的辐射率(从大约0.1提高至大约0.9),由此使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与卷筒状介质2的辐射率之差(辐射率差)在0.1以内。
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有效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有:头30,其向卷筒状介质2喷出油墨;下游侧支承部件35,其对卷筒状介质2进行支承;加热器40,其对被下游侧支承部件35所支承的卷筒状介质2进行加温;红外线传感器72,其进行传感检测以检测能量,并且,打印机1根据由红外线传感器72所检测出的所述能量,来对加热器40的照射能量进行控制。此外,下游侧支承部件35具备被红外线传感器72进行传感检测的被传感检测部36。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有:头30,其向卷筒状介质2喷出油墨;下游侧支承部件35,其对卷筒状介质2进行支承;加热器40,其对被下游侧支承部件35所支承的卷筒状介质2进行加温从而使油墨固化;红外线传感器72,其通过在加热器40的加温范围内对卷筒状介质2的表面进行传感检测,从而检测红外线能量,并且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时,对设置在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被传感检测部36进行传感检测;控制器60,其根据由红外线传感器72所检测出的所述能量,来对加热器40的照射能量进行控制。而且,在该打印机1中,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被设定在0.7以上且1以下。
因此,即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也能够像具有卷筒状介质2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从而能够恰当地进行加热器40的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与卷筒状介质2的辐射率之差在0.1以内。
因此,即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也能够像具有卷筒状介质2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从而能够恰当地进行加热器40的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传感检测部36由实施了氧化铝膜处理的铝构成。
因此,能够获得作为下游侧支承部件35而使用金属这种高强度材料的优点,并且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创造出即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也像具有卷筒状介质2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的状况,从而能够实现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加热器40的加温范围内(参照图1)的卷筒状介质2的热容量与被传感检测部36的热容量大致相等。
因此,即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也能够像具有卷筒状介质2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从而能够恰当地进行加热器40的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侧支承部件35具备不被红外线传感器72进行传感检测的非被传感检测部38,并且在被传感检测部36与非被传感检测部38之间设置有空隙G。
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创造出即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也像具有卷筒状介质2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的状况,从而能够实现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为薄板,并且打印机1具有以与该薄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的状态对该薄板进行支承的支承部52。
因此,能够实现下游侧支承部件35被牢固地支承的结构,并且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创造出即使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状态下也像具有卷筒状介质2时那样执行照射能量控制的状况,从而能够实现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定并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改变、改进,当然本发明也包括其等效物。尤其是,下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但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并且能够转用于具备喷出微小量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并且,液滴是指,由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所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并且还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的液体的状态。此外,此处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需为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流状体,以及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金属粒子等固体物所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在溶剂中的材料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列举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油墨、液晶等。此处,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以及凝胶油墨、热熔油墨等各种液体组合物的油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有:对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等的制造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用于生物芯片的制造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分配器等。进一步,还可以采用精确地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仪器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镜片(光学镜片)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并且,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上述这些装置中的任一种喷射装置中。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油墨可以含有树脂乳液。树脂乳液在被记录介质被加热时,优选与蜡(乳液)一起形成树脂被膜,由此发挥出使着色油墨在被记录介质上充分定影,从而使图像的耐擦性良好的效果。由于上述效果,使用含有树脂乳液的着色油墨进行记录而形成的记录物成为,特别是在非油墨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上耐擦性较为优异的记录物。作为树脂乳液,并不限定于以下物质,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氰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烯烃、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烯基醇、乙烯基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咪唑、以及偏氯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氟树脂和天然树脂。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中的至少任一种,更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中的至少任一种,进一步优选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并且,上述共聚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以及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种形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送单元20具有与头30相比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输送辊23,以及与头30相比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输送辊24,但输送辊的数量和配置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列举了使用卷筒状介质2的示例,但介质也可以是单张介质。在介质为单张介质的情况下,在开始印刷时,处于介质未位于下游侧支承部件35上的状态的可能性较高。因此,优选即使在开始印刷时,加热器40的照射能量也已经成为使介质达到预定温度(恰当的)的照射能量。如果使用本发明,则即使在介质为单张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地进行加热器40的控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部的示例,列举了使用红外线传感器72的示例,但也可以将其他传感器用于检测部。只要是检测从介质的表面放射出的电磁波的传感器,则也可以为检测紫外线、微波等的传感器。其中,从推测介质温度的目的出发,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更为有效。并且,红外线是指,大约0.7μm~1000μm的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红外线传感器72只需对大约0.7μm~1000μm的波长范围中的至少一部分波长范围的电磁波进行检测即可。
此外,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是可变的,可以在传感检测处具有卷筒状介质2的第一状态、和在传感检测处没有卷筒状介质2的第二状态下,使该传感检测区域的大小有所改变。换言之,在检测部对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下,和在检测部对被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下,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有所改变。
即,作为检测部,准备能够改变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的传感器,并且如图6所示,在对被传感检测部36进行传感检测的所述第二状态下,控制器60将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控制为,使传感检测区域收纳在被传感检测部36内(进一步减小)。另一方面,在对卷筒状介质2的表面进行传感检测的所述第一状态下,由于不需要收纳在被传感检测部36内,因此,为了使检测部对较广的范围进行传感检测以提高传感检测结果的均一性,与第二状态时的尺寸相比,增大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优选为最大尺寸)。
而且,这样,由于能够恰当地发挥用作检测部的传感器的能力,因此能够实现更加恰当的加热器控制。
符号说明
1 打印机、 2 卷筒状介质
10 馈送单元
18 卷筒状介质卷轴、 19 中继辊
20 输送单元
23 第一输送辊
23a 第一驱动辊、 23b 第一从动辊
24 第二输送辊
24a 第二驱动辊、 24b 第二从动辊
25 收卷单元
26 中继辊、 27 卷筒状介质收卷驱动轴
30 头
32 卷筒状介质支承体、 33 压印板
34 上游侧支承部件、 35 下游侧支承部件
36 被传感检测部、 38 非被传感检测部
40 加热器
50 剪切器
52 支承部
60 控制器
61 接口部、 62 CPU
63 存储器、 64 单元控制部
70 检测器组
72 红外线传感器
100 计算机

Claims (19)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头,其向介质喷出液体;
介质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
加热器,其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温;
检测部,其进行传感检测以检测能量;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能量,来对所述加热器的照射能量进行控制,
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被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被传感检测部,
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在0.7以上且1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有对所述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和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与所述介质的辐射率之差在0.1以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由实施了氧化铝膜处理的铝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处于所述加热器的加温范围内的所述介质的热容量与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热容量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不被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非被传感检测部,
在所述被传感检测部与所述非被传感检测部之间设置有空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支承部为薄板,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以与该薄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的状态对该薄板进行支承。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是可变的,
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下,与在所述检测部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下,该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有所改变。
9.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头,其向介质喷出液体;
加热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加温;
检测部,其进行传感检测以检测能量;
被传感检测部,其被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并且辐射率在0.7以上且1以下;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能量,来对所述加热器的照射能量进行控制,
所述检测部具有对所述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和对所述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被传感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加热器的加温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介质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有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辐射率与所述介质的辐射率之差在0.1以内。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传感检测部包括实施了氧化铝膜处理的铝。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处于所述加热器的加温范围内的所述介质的热容量与所述被传感检测部的热容量相等。
16.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介质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
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不被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非被传感检测部,
在所述被传感检测部与所述非被传感检测部之间设置有空隙。
17.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介质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
所述介质支承部为薄板,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以与该薄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的状态对该薄板进行支承。
18.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是可变的,
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被传感检测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下,与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介质进行传感检测的情况下,所述传感检测区域的尺寸有所改变。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所述被传感检测部。
CN201410018227.9A 2013-01-15 2014-01-15 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03921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4304A JP6135138B2 (ja) 2013-01-15 2013-01-15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3-004304 2013-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1552A CN103921552A (zh) 2014-07-16
CN103921552B true CN103921552B (zh) 2017-05-03

Family

ID=4999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8227.9A Active CN103921552B (zh) 2013-01-15 2014-01-15 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174460B2 (zh)
EP (1) EP2754561B1 (zh)
JP (1) JP6135138B2 (zh)
CN (1) CN1039215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0576B2 (ja) * 2016-03-01 2020-07-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10300712B2 (en) 2016-07-08 2019-05-28 Ricoh Company, Ltd. Dr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6739451B (zh) * 2016-12-09 2022-11-29 深圳弘美数码纺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绘打印机
US20180264865A1 (en) * 2017-03-14 2018-09-20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ormation system,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orm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7293675B2 (ja) * 2019-01-31 2023-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623A (zh) * 1999-02-04 2001-05-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被打印物检测装置和被打印物检测方法
CN1535818A (zh) * 2003-04-08 2004-10-13 - 印刷机
CN1652939A (zh) * 2003-04-18 2005-08-10 御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
CN101092074A (zh) * 2006-06-19 2007-12-26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头和记录装置,记录头的检查装置及其方法
JP2009251408A (ja) * 2008-04-09 2009-10-2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1192A (ja) * 2010-12-07 2012-06-28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82280A (zh) * 2010-12-28 2012-07-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4426A1 (en) * 2001-12-25 2004-09-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207965A (ja) 2002-01-16 2003-07-25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399048B2 (en) * 2003-09-10 2008-07-15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discharge defects
JP4129273B2 (ja) * 2003-10-17 2008-08-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温度制御方法
JP4962372B2 (ja) * 2008-03-24 2012-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ベルトの温度調整方法
JP5238679B2 (ja) * 2009-12-15 2013-07-17 株式会社東芝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方法及び輻射温度計測装置
JP5448973B2 (ja) * 2010-03-30 2014-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3082B2 (ja) * 2010-12-24 2015-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899955B2 (ja) * 2012-01-20 2016-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623A (zh) * 1999-02-04 2001-05-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被打印物检测装置和被打印物检测方法
CN1535818A (zh) * 2003-04-08 2004-10-13 - 印刷机
CN1652939A (zh) * 2003-04-18 2005-08-10 御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
CN101092074A (zh) * 2006-06-19 2007-12-26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头和记录装置,记录头的检查装置及其方法
JP2009251408A (ja) * 2008-04-09 2009-10-2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1192A (ja) * 2010-12-07 2012-06-28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82280A (zh) * 2010-12-28 2012-07-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35138B2 (ja) 2017-05-31
US20160023477A1 (en) 2016-01-28
JP2014136315A (ja) 2014-07-28
EP2754561B1 (en) 2015-11-04
US20140198147A1 (en) 2014-07-17
US9174460B2 (en) 2015-11-03
CN103921552A (zh) 2014-07-16
US9724939B2 (en) 2017-08-08
EP2754561A1 (en)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1552B (zh) 液体喷出装置
US9114652B1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inoperative inkjets in printheads ejecting clear ink using heated thermal substrates
US96696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hydrophobic structures in a hydrophilic print medium
CN104786653B (zh) 液体喷出装置
EP2546178A1 (en) Roll-shaped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roll-shaped medium transport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815090B (zh)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35124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异物检测方法
EP2452758A1 (en) Supply for a coating device in an ink jet printer
CN103253010A (zh) 用于控制施加到介质卷材的张力的方法和装置
US905649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and evaluating coating on an imaging surface in an aqueous inkjet printer
CN104070789A (zh) 印刷装置
CN102555542A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US9821570B2 (en) Medium heating device
JP2010094919A (ja) プレヒート装置、記録装置
JP2006239565A (ja) 塗布方法
EP2174789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utting of media having a phase change ink image
JP644287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加熱部制御方法
RU254005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крепле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запис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3921567B (zh) 介质输送装置
EP3436283B1 (en) Printing with moisture profiles
WO2022075217A1 (ja) 塗布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JP695073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2021038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309126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790107B2 (ja) 塗布物乾燥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