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5692B - 动力转向装置及齿隙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动力转向装置及齿隙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5692B
CN103895692B CN201310365465.2A CN201310365465A CN103895692B CN 103895692 B CN103895692 B CN 103895692B CN 201310365465 A CN201310365465 A CN 201310365465A CN 103895692 B CN103895692 B CN 103895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block
worm
worm shaft
movemen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54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5692A (zh
Inventor
木本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Steer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Steering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Steer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5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5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5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56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9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62D5/0424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the axes of motor and final driven element of steering gear, e.g. rack, being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22Toothed members; Worms for transmissions with crossing shafts, especially worms, worm-gears
    • F16H55/24Special devices for taking up backlas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16H2057/0213Support of worm gear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F16H2057/126Self-adjusting during operation, e.g. by a spring
    • F16H2057/127Self-adjusting during operation, e.g. by a spring using sp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23Backlash take-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及齿隙调整机构,在将蜗杆推向蜗轮时,能够得到稳定的推力。在本发明的动力转向装置中,设有:滑块,其沿着蜗杆轴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施力部件,其对滑块向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导向部件,其随着滑块向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蜗杆轴向靠近蜗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蜗杆轴向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蜗杆轴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Description

动力转向装置及齿隙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转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将蜗杆推向蜗轮而调整齿隙的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通过使弹性体弯曲而确保将蜗杆推向蜗轮的力,由此调整齿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5444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当蜗杆因磨损等而向蜗轮侧移动时,弹性体的弯曲量变少,推力降低,因此难以得到稳定的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蜗轮推压蜗杆时能够得到稳定的推力的动力转向装置及齿隙调整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向机构(齿轮齿条副),其具有与方向盘连接的转向轴,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传递给转向轮;
电动机,其对所述转向机构赋予转向力;
蜗轮蜗杆副,其是设于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电动机之间的减速器,由在一端侧被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蜗杆轴和与所述蜗杆轴啮合并向所述转向轴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蜗轮构成;
齿轮箱,其具有容纳所述蜗轮的蜗轮容纳部和容纳所述蜗杆轴的蜗杆轴容纳部;
滑块,其在所述齿轮箱的所述蜗杆轴容纳部中配置于所述蜗杆轴的另一端侧,且被设置为在所述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滑块向所述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其随着所述滑块向所述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所述蜗杆轴向靠近所述蜗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随着蜗轮的磨损,蜗轮和蜗杆轴之间的齿隙增加,针对于此,利用施力部件经由滑块使导向部件移动,由此能够使蜗杆轴向与蜗轮啮合的方向靠近,从而能够减小蜗轮蜗杆副的齿隙。另外,由于导向部件向齿隙增大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利用导向部件抑制一度适宜的齿隙量因对蜗杆轴的输入而再次增加的情况。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
具有轴支承所述蜗杆轴的滚动轴承,
所述导向部件经由所述轴承对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施力。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通过在导向部件和蜗杆轴之间设置滚动轴承,导向部件的靠压力不会阻碍蜗杆轴的旋转。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设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径向外侧,允许所述滚动轴承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向所述蜗轮的旋转轴方向的移动。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能够将蜗杆轴的施力方向限制在啮合方向,能够得到适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外壳,其容纳所述滑块、所述导向部件及所述滑动机构。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通过构成为将三个部件容纳于外壳内的结构,能够在将三个部件容纳于外壳内的状态下组装于齿轮箱,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化。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限制所述滑块在所述蜗杆轴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通过限制滑块在周向上的移动,能够提高伴随滑块的移动的导向部件的移动量的管理精度。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限制所述滑块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移动。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通过抑制滑块在齿隙装置内的变动,能够抑制蜗杆轴对蜗轮的啮合力的变动。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外壳,该外壳限制所述滑块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通过抑制滑块在齿隙调整装置内的变动,能够抑制蜗杆轴对蜗轮的啮合力的变动。
在第七方面的基础上,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在以所述蜗杆轴的旋转轴为基准时的径向外侧的面,即在与所述外壳相对的面上,与所述外壳抵接。
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通过使突起部和外壳抵接,且使滑块整体不与外壳滑动,能够减小滑块的滑动阻力。
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及所述突起部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随着使用,突起部随着与外壳的滑动而磨损,能够实现突起部与外壳的滑动间隙的优化。
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配置于所述滑块的所述长度方向一侧。
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在导向部件的移动量相对于滑块的滑动量的管理中,滑块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滑块和导向部件的抵接部位变得非常重要。因此,通过将突起部设于滑块的长度方向一侧,提高长度方向一侧的滑块和导向部件的紧密贴合程度,能够容易地进行导向部件的移动量相对于滑块的滑动量的管理。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
还具有销部件,该销部件限制所述滑块在所述蜗杆轴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并且抑制所述螺旋弹簧即所述施力部件的倾倒。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发明,通过抑制螺旋弹簧的倾倒,实现靠压力的稳定化,并且通过限制滑块在周向上的移动,能够提高伴随滑块的移动的导向部件的移动量的管理精度。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被设置为即使在方向盘打死状态下,也能够限制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发明,即使在方向盘打死的状态下,也能够得到恰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部件的抵接面由相对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倾斜的锥形面构成,
所述锥形面的倾斜角被设定为限制因从所述导向部件侧向所述滑块侧的输入而所述滑块向所述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移动的角度。
根据第十三方面的发明,通过用锥形面构成两部件的抵接面,能够得到滑块和导向部件顺畅的相对移动。另外,通过使锥形面的倾斜角保持不可逆特性,能够维持恰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四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部件的抵接面具有棘轮构造。
根据第十四方面的发明,利用棘轮构造,能够更加可靠地得到导向部件的不可逆性。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一种齿隙调整机构,其调整蜗轮蜗杆副的齿隙量,该蜗轮蜗杆副向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传递至转向轮的转向机构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并且由蜗杆轴和蜗轮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
滑块,其设于容纳所述蜗轮蜗杆副的齿轮箱,且被设置为在所述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滑块向所述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其随着所述滑块向所述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所述蜗杆轴向靠近蜗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在第十五方面的基础上,第十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具有轴支承所述蜗杆轴的滚动轴承,
所述导向部件经由所述轴承对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施力。
根据第十六方面的发明,通过在导向部件和蜗杆轴之间设置滚动轴承,导向部件的靠压力不会阻碍蜗杆轴的旋转。
在第十六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七方面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设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径向外侧,允许所述滚动轴承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向所述蜗轮的旋转轴方向的移动。
根据第十七方面的发明,能够将蜗杆轴的施力方向限制在啮合方向,能够得到恰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在第十七方面的基础上,第十八方面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外壳,该外壳容纳所述滑块、所述导向部件及所述滑动机构。
根据第十八方面的发明,通过构成为将三个部件容纳于外壳内的结构,能够在将三个部件容纳于外壳内的状态下组装于齿轮箱,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化。
在第十六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九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在以所述蜗杆轴的旋转轴为基准时的径向外侧的表面,即在与所述外壳相对的面上,与所述外壳抵接。
根据第十九方面的发明,通过使突起部和外壳抵接,且使滑块整体不与外壳滑动,能够减小滑块的滑动阻力。
在第十五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被设置为即使在方向盘打死的状态下,也能够限制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根据第二十方面的发明,即使在方向盘打死的状态下,也能够得到恰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根据本发明,随着蜗轮的磨损,蜗轮和蜗杆轴之间的间隙增加,对此,通过利用施力部件经由滑块使导向部件移动,能够使蜗杆轴向与蜗轮啮合的方向靠近,能够减小蜗轮蜗杆副的齿隙。另外,由于导向部件向齿隙增大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利用导向部件抑制一度适宜的齿隙量因向蜗杆轴的输入而再次增加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减速齿轮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减速齿轮单元的从小齿轮轴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减速齿轮单元的从蜗轮的径向观察的侧面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减速齿轮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剖面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三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转向轴
3 齿轮箱
4 齿隙调整机构
5 组装用轴
21 蜗杆轴
22 蜗轮
31 蜗轮容纳部
32 蜗杆轴容纳部
41 滑块
41a 销部件
41c 对置面
41d 滑块侧抵接面
41d1 滑块侧抵接面(带棘轮构造)
41e 滑动面
42 螺旋弹簧
43 导向部件
43e 导向部件侧抵接面
43e1 导向部件侧抵接面(带棘轮构造)
43a 对置面
43b 弹簧收装部
43c 贯通孔
43d 轴承容纳部
44 轴承
45 螺旋弹簧
46 支架部件
46e 滑块滑动面
46a 导向壁
46b 导向壁
46d 导向部件滑动面
47 外壳
48 板部件
60 突起部
ECU 动力转向控制器
M 电动机
P2 小齿轮
R/P1 齿轮齿条副
R1 齿条轴
RGU 减速齿轮单元
ST 方向盘
TS 扭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转向装置整体结构的立体图。转向装置具有与方向盘ST连接的转向轴1和作为将转向轴的移动传递至转向轮的转向机构的齿轮齿条副R/P1。当方向盘ST被转向操纵时,通过与形成于转向轴1前端的小齿轮啮合的齿条轴R1沿车宽方向移动而进行转向。在转向轴1和小齿轮之间设置有检测驾驶员的转向扭矩的扭矩传感器TS,检测到的转向扭矩发送至后述的动力转向控制器ECU。
在齿条轴R1上,除了齿轮齿条副R/P1之外,还设有辅助齿条轴R1移动的动力转向单元。动力转向单元具有电动机M和减速齿轮单元RGU。在齿条轴R1上,除了与转向轴1前端的小齿轮啮合的齿条齿之外,还具有与减速齿轮单元RGU的小齿轮P2啮合的齿条齿。在电动机M的一端设置有动力转向控制器ECU,该动力转向控制器ECU基于扭矩传感器TS、车速传感器等的传感器信号,运算用于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扭矩的辅助扭矩,通过输出与运算的辅助扭矩相应的电动机驱动力,对齿条轴R1赋予辅助力。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减速齿轮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减速齿轮单元的从小齿轮轴侧观察的平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减速齿轮单元的从蜗轮的径向观察的侧面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减速齿轮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减速齿轮单元RGU具有蜗轮蜗杆副,该蜗轮蜗杆副由与小齿轮P2连接的蜗轮22和与蜗轮22啮合的蜗杆轴21构成。减速齿轮单元RGU具有齿轮箱3。齿轮箱3具有容纳蜗轮22的蜗轮容纳部31和容纳蜗杆轴21的蜗杆轴容纳部32。在齿轮箱3的蜗杆轴容纳部32中,在蜗杆轴21的与电动机M连结的一侧的相反侧(下面,称为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设有齿隙调整机构4,该齿隙调整机构4通过将蜗杆轴21推向蜗轮22侧而调整齿隙。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剖面图,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齿隙调整机构4具有:滑块41,其沿着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施力部件42,其对滑块41向蜗杆轴21的与电动机M连结的一侧(下面,称为长度方向一侧)施力;导向部件43,其随着滑块41向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蜗杆轴21向靠近蜗轮22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滑块41具有:对置面41c、锥形面的滑块侧抵接面41d、与后述的支架部件46滑动接触的滑动面41e、对滑块41向长度方向一侧施力的螺旋弹簧42、抑制螺旋弹簧42倾倒的销部件41a。滑块41的对置面41c相对于后述的支架部件46允许滑块41向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限制滑块41在蜗杆轴21的转动方向的移动。
导向部件43具有:被挖空成大致圆筒状的轴承容纳部43d,其保持用于轴支承蜗杆轴21的滚动轴承44;弹簧收装部43b,其收装螺旋弹簧45,该螺旋弹簧45对轴承44向轴承容纳部43d内的啮合方向施力。导向部件43还具有:对置面43a、锥形面的导向部件侧抵接面43e、贯通孔43c、组装用轴插入部43f。
导向部件43的对置面43a允许导向部件43相对于后述的支架部件46向啮合方向移动,并且限制导向部件43在蜗杆轴21的转动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滑块41的滑块侧抵接面41d与导向部件43的导向部件侧抵接面43e抵接,将滑块41向蜗杆轴长度方向的移动转换成导向部件43向啮合方向的移动。此时,两抵接面的锥形面的倾斜角被设定为限制因从导向部件43侧向滑块41侧的输入而滑块41向长度方向另一侧移动的角度。这样,在力的输入方向和移动方向上保持不可逆性,从而保持导向部件43和蜗杆轴21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由此维持恰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支架部件46具有形成于啮合方向的相反侧(以下,记载为上面)的滑块滑动面46e和立设于滑块滑动面46e的两侧而引导对置面41c的导向壁46b。由滑块41的对置面41c和导向壁46b形成导向机构。支架部件46还具有形成于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侧(下面,记载为侧面。)的导向部件滑动面46d和立设于导向部件滑动面46d的两侧而引导对置面43a的导向壁46a。由导向部件43的对置面43a和导向壁46a形成滑动机构。
另外,具有沿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46c和在啮合方向侧沿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形成的组装用轴插入槽46f。另外,在支架部件46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栓固定孔46h,该螺栓固定孔46h对后述的外壳47插入固定支架部件46的固定螺栓46i。
滑块41、导向部件43和支架部件46相互组合并容纳于圆筒状的外壳47内。外壳47具有外壳底面47c,该外壳底面47c具有可插入蜗杆轴21的前端的轴贯通孔47a,外壳47通过与支架部件46的端面46g抵接而进行支架部件46的定位。另外,在外壳47的外周面形成有插入固定螺栓46i的螺栓孔47d。
当滑块41、导向部件43及支架部件46等被容纳于外壳47内时,利用板部件48堵塞外壳47,由此形成齿隙调整机构4。
板部件48具有贯通孔48b、与贯通孔46c大致相同直径的开口48a和可插入组装用轴5的切口48c,其中贯通孔48b供用于对支架部件46固定板部件48的螺栓48d贯通。板部件48成为螺旋弹簧42的座面,由此确保对滑块41施加的靠压力。
(齿隙调整机构的作用)
在齿隙调整机构4中,蜗杆轴21的前端从长度方向一侧朝向另一侧通过轴贯通孔47a,并插入轴承44的内圈内周44b内。由此,蜗杆轴21通过螺旋弹簧45的弹性力向啮合方向被施力。导向部件43的啮合方向位置由滑块41的长度方向位置来决定。在产生磨损等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由于滑块41位于靠长度方向另一侧,因此滑块侧抵接面41d的前端部分和导向部件侧抵接面43e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分抵接,从而导向部件43在啮合方向上位于比较远离蜗轮22的位置。
以后,当蜗杆轴21和蜗轮22的啮合进一步磨损等时,滑块41利用螺旋弹簧42的弹性力进行滑动,将导向部件43向啮合方向压入,由此来调整齿隙。此时,由于轴承44和导向部件43的位置关系没有变更,因此,被赋予蜗杆轴21的靠压力利用螺旋弹簧45的弹性力而稳定地维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滑块侧抵接面41d和导向部件侧抵接面43e之间的锥形面具有规定的倾斜角,因此滑块41不因从导向部件43侧向滑块41侧的输入而向长度方向另一侧移动。
在此,说明将齿隙调整机构4安装于减速齿轮单元RGU之前的装配状态下的组装用轴5的作用。图2~图7描述安装了组装用轴5的状态下的齿隙调整机构4。如上所述,第一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4通过利用滑块41的力向啮合方向推下导向部件43来调整齿隙。此时,即使从导向部件43侧输入力,滑块41也不会向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移动。假如不使用组装用轴5组装齿隙调整机构4时,导向部件43就会被滑块41移动,在组装蜗杆轴21时,即使想要向啮合方向的相反侧推上导向部件43,由于不可逆性,也不能推上去。
于是,在装配齿隙调整机构4时,将轴承44及螺旋弹簧45组装在导向部件43上,并与支架部件46一起收装于外壳47内,在该时点,将组装用轴5通过组装用轴插入槽46f而插入,并将组装用轴5的前端插入导向部件43的组装用轴插入部43f。由此,将导向部件43的啮合方向的位置限制在离开蜗轮22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将螺旋弹簧42嵌入滑块41并插入支架部件46的上面,用板部件48从长度方向另一侧盖上盖,由此得到装配状态。在将装配好的齿隙调整机构4安装于减速齿轮单元RGU上,并将蜗杆轴21插入齿隙调整机构4后,将组装用轴5抽出,从而完成组装。
下面,列举应用了从第一实施例掌握的本发明的齿隙调整机构4的动力转向装置的效果。
(1-1-(1))
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齿轮齿条副R/P1(转向机构),其具有与方向盘ST连接的转向轴1,将方向盘ST的转向操作传递给转向轮;
电动机M,其对齿轮齿条副R/P1赋予转向力;
蜗轮蜗杆副,其是设于齿轮齿条副R/P1和电动机M之间的减速器,由在一端侧被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力的蜗杆轴21和与蜗杆轴21啮合并向转向轴1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力的蜗轮22构成;
齿轮箱3,其具有容纳蜗轮22的蜗轮容纳部31和容纳蜗杆轴21的蜗杆轴容纳部32;
滑块41,其在齿轮箱3的蜗杆轴容纳部32中配置于蜗杆轴21的另一端侧,且被设置为在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42,其对滑块41向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43,其随着滑块41向上述长度方向一侧移动,使蜗杆轴21向靠近蜗轮22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随着蜗轮22的磨损,蜗轮22和蜗杆轴21间的齿隙增加,针对于此,利用施力部件42经由滑块41使导向部件43移动,由此能够使蜗杆轴21向其与蜗轮22啮合的方向靠近,能够减小蜗轮蜗杆副的齿隙。另外,由于导向部件43向齿隙增大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利用导向部件43抑制一度适宜的齿隙量因对蜗杆轴21的输入而再次增加的情况。
(1-2-(2))
根据上述(1-1-(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轴支承蜗杆轴21的滚动轴承44,
导向部件43经由轴承44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
通过在导向部件43和蜗杆轴21之间设置滚动轴承44,导向部件43的靠压力不会阻碍蜗杆轴21的转动,能够顺畅地赋予辅助扭矩。
(1-3-(3))
根据上述(1-2-(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滑动机构(对置面43a、导向壁46a),其设于滚动轴承44的径向外侧,允许滚动轴承44向啮合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向蜗轮22的旋转轴方向的移动。
能够将蜗杆轴21的施力方向限制在啮合方向,能够得到适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1-4-(4))
根据上述(1-3-(3))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外壳47,其容纳滑块41、导向部件43及滑动机构(对置面43a、导向壁46a)。
通过构成为将三部件(滑块41、导向部件43及滑动机构)容纳于外壳47的结构,能够在将三部件容纳于外壳47内的状态下组装成减速齿轮单元RGU,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化。
(1-5-(5))
根据上述(1-2-(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导向机构(对置面41c、导向壁46b),其限制滑块41在蜗杆轴21的转动方向上的移动。
通过限制滑块41在周向上的移动,能够提高伴随滑块41的移动的导向部件43的移动量的管理精度。
(1-6-(6))
根据上述(1-2-(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导向机构(滑动面41e、滑块滑动面46e),其限制滑块41向啮合方向的移动。
通过抑制滑块41在齿隙装置内的变动,能够抑制蜗杆轴21对蜗轮22的啮合力的变动。
(1-7-(7))
根据上述(1-2-(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外壳47,其限制滑块4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通过抑制滑块41在齿隙调整装置4内的变动,能够抑制蜗杆轴21对蜗轮22的啮合力的变动。
(1-8-(11))
根据上述(1-2-(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施力部件由螺旋弹簧42构成,
还具有销部件41a,其限制滑块41在蜗杆轴21的转动方向上的移动,并且抑制螺旋弹簧42的倾倒。
通过抑制螺旋弹簧42的倾倒,实现靠压力的稳定化,并且通过限制滑块41在周向上的移动,能够提高伴随滑块41的移动的导向部件43的移动量的管理精度。
(1-9-(12))
根据上述(1-1-(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向部件43被设置为即使在方向盘ST打死的状态下,也能够限制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即使在方向盘ST打死的状态下,也能够得到恰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1-10-(13))
根据上述(1-1-(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滑块41与导向部件43的抵接面由相对于滑块41的移动方向倾斜的锥形面构成,
锥形面的倾斜角被设定为限制因从导向部件43侧向滑块41侧的输入而滑块41向长度方向另一侧移动的角度。
通过由锥形面构成两部件的抵接面,能够得到滑块41和导向部件43顺畅的相对移动。另外,通过使锥形面的倾斜角保持不可逆特性,能够维持蜗轮蜗杆副恰当的啮合。
(1-11-(15))
一种齿隙调整机构4,其向将方向盘ST的转向操作传递至转向轮的转向机构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力,并且调整由蜗杆轴21和蜗轮22构成的蜗轮蜗杆副的齿隙量,其特征在于,具有:
滑块41,其设于容纳蜗轮蜗杆副22的齿轮箱3,且被设置为在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42,其对滑块41向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43,其随着滑块41向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蜗杆轴21向靠近蜗轮22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随着蜗轮22的磨损,蜗轮22和蜗杆轴21之间的齿隙增加,针对于此,利用施力部件42经由滑块41使导向部件43移动,由此,能够使蜗杆轴21向与蜗轮22啮合的方向靠近,能够减小蜗轮蜗杆副的齿隙。另外,由于导向部件43向齿隙增大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利用导向部件43抑制一度适宜的齿隙量因对蜗杆轴21的输入而再次增加。
(1-12-(16))
根据上述(1-11-(15))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轴支承蜗杆轴21的滚动轴承44,
导向部件43经由轴承44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
通过在导向部件43和蜗杆轴21之间设置滚动轴承44,导向部件43的靠压力不会阻碍蜗杆轴21的转动。
(1-13-(17))
根据上述(1-12-(16))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滑动机构(对置面43a、导向壁46a),其设于滚动轴承44的径向外侧,允许滚动轴承44向啮合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向蜗轮22的旋转轴方向的移动。
能够将蜗杆轴21的施力方向限制在啮合方向,能够得到恰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1-14-(18))
根据上述(1-13-(17))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外壳47,其容纳滑块41、导向部件43及滑动机构(对置面43a、导向壁46a)。
通过构成为将三部件(滑块41、导向部件43及滑动机构)容纳于外壳47的结构,能够在将三部件容纳于外壳47内的状态下组装成减速齿轮单元RGU,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化。
(1-15-(20))
根据上述(1-11-(15))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导向部件43被设置为即使在方向盘ST打死的状态下,也能够限制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即使在方向盘ST打死的状态下,也能够得到蜗轮蜗杆副的恰当的啮合。
〔第二实施例〕
接着,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由于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只对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第一实施例的滑块41的表面形成为平整面。与其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设有突起部60这一点不同。通过使突起部60和外壳47抵接,能够减小滑块41与外壳47内面的滑动阻力。另外,滑块41及突起部6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由此可容易地成型,并且通过重复与金属材料的外壳47的滑动,突起部60适宜磨损,能够谋求滑块41和外壳47的滑动间隙的优化。
在此,说明在设置突起部60时,只在滑块41的长度方向一侧配置两个突起部60的理由。如果只考虑减小滑动接触,则也可考虑将突起部60均等地配置在滑块41的表面上。但是,重要的是稳定地维持滑块41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滑块41与导向部件43的抵接部位。换言之,如果在上述配置两个突起部60以外的部分设置突起部60,由于只在滑块41和导向部件43的抵接部位以外的部分进行抵接,有可能妨碍滑块41和导向部件43适当的接触(与突起部60未抵接的浮动的状态等),反而可能导致不稳定的接触状态。
如以上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得到下述列举的作用效果。
(2-1-(8))
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齿轮齿条副R/P1(转向机构),其具有与方向盘ST连接的转向轴1,将方向盘ST的转向操作传递给转向轮;
电动机M,其对齿轮齿条副R/P1赋予转向力;
蜗轮蜗杆副,其是设于齿轮齿条副R/P1和电动机M之间的减速器,由在一端侧被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力的蜗杆轴21和与蜗杆轴21啮合并向转向轴1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力的蜗轮22构成;
齿轮箱3,其具有容纳蜗轮22的蜗轮容纳部31和容纳蜗杆轴21的蜗杆轴容纳部32;
滑块41,其在齿轮箱3的蜗杆轴容纳部32中配置于蜗杆轴21的另一端侧,且被设置为在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42,其对滑块41向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43,其随着滑块41向上述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蜗杆轴21向靠近蜗轮22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具有轴支承蜗杆轴21的滚动轴承44,
导向部件43经由轴承44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并且还具有限制滑块4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的外壳47,
滑块41具有突起部60,该突起部60在以蜗杆轴21的旋转轴为基准时的径向外侧的一面即与外壳47的相对的面,与外壳47抵接。
通过使突起部60和外壳47抵接,使滑块41整体不与外壳47滑动,能够减小滑块41的滑动阻力。
(2-2-(9))
根据上述(2-1-(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滑块41及突起部6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随着使用,突起部60随着与外壳47的滑动而磨损,能够实现突起部60与外壳47的滑动间隙的优化。
(2-3-(10))
根据上述(2-1-(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突起部60配置于滑块41的长度方向一侧。
在导向部件43的移动量相对于滑块41的滑动量的管理中,滑块41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滑块41和导向部件43的抵接部位非常重要。因此,通过将突起部60设于滑块41的长度方向一侧,提高了长度方向一侧的滑块41和导向部件43的紧贴程度,能够容易地进行导向部件43的移动量相对于滑块41的滑动量的管理。
(2-4-(19))
一种齿隙调整机构4,其向将方向盘ST的转向操作传递至转向轮的转向机构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力,并且调整由蜗杆轴21和蜗轮22构成的蜗轮蜗杆副的齿隙量,其特征在于,具有:
滑块41,其设于容纳蜗轮蜗杆副22的齿轮箱3,被设置为在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42,其对滑块41向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43,其随着滑块41向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蜗杆轴21向靠近蜗轮22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具有轴支承蜗杆轴21的滚动轴承44,
导向部件43经由轴承44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
通过使突起部60和外壳47抵接,且使滑块41整体不与外壳47滑动,能够降低滑块41的滑动阻力。
〔第三实施例〕
接着,对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由于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10是第三实施例的齿隙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第一实施例的滑块41的表面形成为平滑面,通过调整锥形面的倾斜角,确保不可逆性。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例中,不同点在于在抵接面上设置有棘轮构造。棘轮构造在滑块41的锥形状的滑块侧抵接面41d1上形成有与滑动方向(长度方向一侧)正交的多个台阶部,同样地在导向部件43的锥形状的导向部件侧抵接面43e1上形成有与滑动方向(长度方向一侧)正交的多个台阶部。滑块41在向长度方向一侧被推压的情况下,能够越过台阶部而移动,但在向长度方向另一侧被推压的情况下,台阶部彼此啮合,从而移动被限制。由此,相比摩擦力和锥形面的倾斜角的关系得到可靠的不可逆性。由此,保持导向部件43和蜗杆轴21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从而维持恰当的蜗轮蜗杆副的啮合。
(3-1-(14))
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齿轮齿条副R/P1(转向机构),其具有与方向盘ST连接的转向轴1,将方向盘ST的转向操作传递给转向轮;
电动机M,其对齿轮齿条副R/P1赋予转向力;
蜗轮蜗杆副,其是设于齿轮齿条副R/P1和电动机M之间的减速器,由在一端侧被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力的蜗杆轴21和与蜗杆轴21啮合并向转向轴1传递电动机M的旋转力的蜗轮22构成;
齿轮箱3,其具有容纳蜗轮22的蜗轮容纳部31和容纳蜗杆轴21的蜗杆轴容纳部32;
滑块41,其在齿轮箱3的蜗杆轴容纳部32中配置于蜗杆轴21的另一端侧,且被设置为在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42,其对滑块41向蜗杆轴21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43,其随着滑块41向上述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蜗杆轴21向靠近蜗轮22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蜗杆轴21向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部件的抵接面具有棘轮构造。
通过将抵接面设置为棘轮构造,能够更加可靠地得到导向部件43的不可逆性。
〔其它实施例〕
以上,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各发明的具体的结构不限于实施例,即使有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也能够设定为具备棘轮构造和突起部构造双方的实施例。
另外,作为施力部件,表示了采用螺旋弹簧的例子,但不限于螺旋弹簧,也能够采用可弹性变形的橡胶衬套、碟形弹簧等。

Claims (20)

1.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向机构,其具有与方向盘连接的转向轴,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传递给转向轮;
电动机,其对所述转向机构赋予转向力;
蜗轮蜗杆副,其是设于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电动机之间的减速器,由在一端侧被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蜗杆轴和与所述蜗杆轴啮合并向所述转向轴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蜗轮构成;
齿轮箱,其具有容纳所述蜗轮的蜗轮容纳部和容纳所述蜗杆轴的蜗杆轴容纳部;
滑块,其在所述齿轮箱的所述蜗杆轴容纳部中配置于所述蜗杆轴的另一端侧,且被设置为在所述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滑块向所述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其随着所述滑块向所述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所述蜗杆轴向靠近所述蜗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轴支承所述蜗杆轴的滚动轴承,
所述导向部件经由所述轴承对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设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径向外侧,允许所述滚动轴承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向所述蜗轮的旋转轴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外壳,其容纳所述滑块、所述导向部件及所述滑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限制所述滑块在所述蜗杆轴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限制所述滑块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外壳,该外壳限制所述滑块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在以所述蜗杆轴的旋转轴为基准时的径向外侧的面,即在与所述外壳相对的面上,与所述外壳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及所述突起部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配置于所述滑块的所述长度方向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
还具有销部件,该销部件限制所述滑块在所述蜗杆轴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并且抑制所述螺旋弹簧即所述施力部件的倾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件被设置为即使在方向盘打死状态下,也能够限制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部件的抵接面由相对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倾斜的锥形面构成,
所述锥形面的倾斜角被设定为限制因从所述导向部件侧向所述滑块侧的输入而所述滑块向所述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移动的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部件的抵接面具有棘轮构造。
15.一种齿隙调整机构,其调整蜗轮蜗杆副的齿隙量,该蜗轮蜗杆副向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传递至转向轮的转向机构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并且由蜗杆轴和蜗轮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
滑块,其设于容纳所述蜗轮蜗杆副的齿轮箱,且被设置为在所述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上能够移动;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滑块向所述蜗杆轴的长度方向一侧施力;
导向部件,其随着所述滑块向所述长度方向一侧的移动,使所述蜗杆轴向靠近蜗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即啮合方向移动,由此对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施力,并且限制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轴支承所述蜗杆轴的滚动轴承,
所述导向部件经由所述轴承对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施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设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径向外侧,允许所述滚动轴承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向所述蜗轮的旋转轴方向的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外壳,该外壳容纳所述滑块、所述导向部件及所述滑动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在以所述蜗杆轴的旋转轴为基准时的径向外侧的表面,即在与所述外壳相对的面上,与所述外壳抵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件被设置为即使在方向盘打死的状态下,也能够限制所述蜗杆轴向所述啮合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CN201310365465.2A 2012-12-25 2013-08-21 动力转向装置及齿隙调整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5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1044A JP5778123B2 (ja) 2012-12-25 2012-12-25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ッシュ調整機構
JP2012-281044 2012-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5692A CN103895692A (zh) 2014-07-02
CN103895692B true CN103895692B (zh) 2017-06-06

Family

ID=50973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546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5692B (zh) 2012-12-25 2013-08-21 动力转向装置及齿隙调整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10483B2 (zh)
JP (1) JP5778123B2 (zh)
CN (1) CN103895692B (zh)
DE (1) DE1020132262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2100803U1 (de) * 2012-03-07 2012-04-03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r Zahnspiel-Einstellung sowie Linearantrieb
DE102014105921A1 (de) * 2014-04-28 2015-10-29 Thyssenkrupp Presta Ag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einer Hilfskraft in einer Kraftfahrzeuglenkung
KR101561952B1 (ko) * 2014-05-23 2015-11-20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의 틸팅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KR101561953B1 (ko) * 2014-05-23 2015-11-20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의 틸팅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JP2016055732A (ja) * 2014-09-09 2016-04-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ステ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ッシュ調整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4709342B (zh) * 2015-03-09 2017-04-19 长安大学 双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助力转向方法
JP6731164B2 (ja) * 2015-03-18 2020-07-2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ウォーム減速機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569892B2 (ja) * 2015-04-30 2019-09-0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ウォーム減速機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211615A (ja) * 2015-04-30 2016-12-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ウォーム減速機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6438971A (zh) * 2016-10-20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蜗轮蜗杆自动消间隙机构
CN108311920B (zh) * 2017-01-16 2023-07-18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可调旋转液压夹紧机构
FR3067084B1 (fr) * 2017-05-31 2019-07-19 Jtekt Europe Bouchon d’etancheite pour carter de reducteur portant un chariot de compensation de jeu d’engrenement
JP6875962B2 (ja) * 2017-08-31 2021-05-26 Kyb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875963B2 (ja) * 2017-08-31 2021-05-26 Kyb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806649B2 (ja) * 2017-08-31 2021-01-06 Kyb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9102348A1 (de) * 2018-01-31 2019-08-01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ervolenkungsanordnung mit einem kompensationsmechanismus
DE102018219990A1 (de) * 2018-11-22 2020-05-28 Robert Bosch Gmbh Schneckengetriebe für ein Lenksystem
KR20200098263A (ko) * 2019-02-12 2020-08-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동 조향장치의 노이즈 저감 장치
CN110219945A (zh) * 2019-06-26 2019-09-10 南通斯密特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轮蜗杆
US11506259B2 (en) * 2019-10-11 2022-11-2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Cantilevered worm gear assembly with limiter bushing
US11391346B2 (en) * 2019-10-17 2022-07-1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having a spring retainer for a compensation mechanism
CN114435462B (zh) * 2020-11-05 2024-05-24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线性蜗杆和蜗轮组件
CN112537363A (zh) * 2020-12-07 2021-03-23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转向管柱涡轮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
CN115721927A (zh) * 2021-08-31 2023-03-03 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控制器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9432Y (zh) * 2004-09-12 2005-09-28 郑州华萦化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消除齿轮副侧隙功能的齿轮
CN2755358Y (zh) * 2004-10-29 2006-02-01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消隙装置
CN1895946A (zh) * 2005-06-30 2007-01-17 德尔菲技术公司 具有调整装置的动力转向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12844D0 (en) * 1998-06-16 1998-08-12 Lucas Ind Plc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JP2001080529A (ja) * 1999-07-15 2001-03-27 Koyo Seiko Co Ltd 動力舵取装置及び動力伝達継手
EP1623908B1 (en) * 2003-04-18 2012-03-07 JTEKT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4232536B2 (ja) 2003-05-21 2009-03-0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0621347B1 (ko) * 2005-09-20 2006-09-07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전기식 동력 보조 조향 장치
WO2007055296A1 (ja) * 2005-11-10 2007-05-18 Nsk Ltd.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0816401B1 (ko) * 2006-07-05 2008-03-27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조향장치
US8549945B2 (en) * 2008-11-12 2013-10-08 Mando Corporation Reducer of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6130988B2 (ja) * 2011-03-22 2017-05-17 Kyb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9432Y (zh) * 2004-09-12 2005-09-28 郑州华萦化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消除齿轮副侧隙功能的齿轮
CN2755358Y (zh) * 2004-10-29 2006-02-01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消隙装置
CN1895946A (zh) * 2005-06-30 2007-01-17 德尔菲技术公司 具有调整装置的动力转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8123B2 (ja) 2015-09-16
US9010483B2 (en) 2015-04-21
US20140174843A1 (en) 2014-06-26
CN103895692A (zh) 2014-07-02
DE102013226239A1 (de) 2014-07-10
JP2014126059A (ja) 2014-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5692B (zh) 动力转向装置及齿隙调整机构
JP5999423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7567409B (zh) 用于电动转向组件的齿轮箱组件
US8443689B2 (en) Rack shaft support device and torsion amount adjustment method for torsion spring used therein
CN105402372A (zh) 齿隙调整机构及使用其的动力转向装置
EP3274241B1 (en) A gearbox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US20100132494A1 (en) Ball screw device having tunnel racew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6170369A1 (en) A gearbox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EP2202131B1 (en) Transmission ratio variable mechanism and steering device for vehicle equipped with it
US20060196291A1 (en) Electrically driven linear actuator
CN102712335B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JP5928217B2 (ja) ラックシャフト支持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る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454371B2 (ja)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655729B2 (en) Gearbox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JP2013104456A5 (zh)
WO2019002888A1 (en) SET OF GEARBOXES
EP3135559B1 (en) Tilt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ly powered stee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steer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EP2298623A1 (en) Transmission ratio chang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 steering device
JP598401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305114B2 (ja) 減速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07483B1 (ko)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WO2023008109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203148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658854B2 (ja) トラクションドライブ変速装置及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JP7310235B2 (ja) 転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3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3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STEERING,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