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0427B - 动力传递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0427B
CN103890427B CN201280051911.6A CN201280051911A CN103890427B CN 103890427 B CN103890427 B CN 103890427B CN 201280051911 A CN201280051911 A CN 201280051911A CN 103890427 B CN103890427 B CN 103890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riven side
side clutch
press contacts
drivi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19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0427A (zh
Inventor
野中将行
安藤刚
永坂英纪
大石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0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0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2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driveline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02Clutches
    • B60W2510/0208Clutch engagement state, e.g. engaged or disengag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4Concentric actuation rods, e.g. actuation rods extending concentrically through a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问题】为了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设备,借助该动力传递设备能够通过脚踏起动装置可靠地起动发动机,而不增加传递容量。【解决方案】一种动力传递设备具有:离合器外壳(2),在该离合器外壳中形成有驱动侧离合器盘(6);离合器构件(4);从动侧离合器盘(7),该从动侧离合器盘形成为与驱动侧离合器盘交替;压力构件(5),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能够借助该压力构件压接触或者借助该压力构件能够释放该压接触;以及脚踏起动装置(10),该脚踏起动装置能够向轴(3)施加旋转力,并且在经由离合器构件(4)将旋转力传递到发动机时能够起动发动机。另外,形成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以在旋转力由所述脚踏起动装置(10)施加至轴(3)时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的压接触力。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输入到输入构件的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构件或从该输出构件切断的动力传递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用于机动二轮车的动力传递设备旨在用来任意地执行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变速器和驱动轮和从变速器和驱动轮切断该驱动力,并且该动力传递设置包括连接至发动机侧的输入构件、连接至变速器和驱动轮侧的输出构件、以及连接至输出构件的离合器构件。动力可以通过将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盘和从动侧离合器盘彼此压接触而传递,并且通过将作用在驱动侧离合器盘和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释放而切断。
更具体地说,现有技术的动力传递设备包括:离合器外壳,该离合器外壳能与输入构件一起旋转并且在上面安装有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盘;多个从动侧离合器盘,这多个从动侧离合器盘与离合器外壳的驱动侧离合器盘交替地布置在驱动侧离合器盘之间;连接至输出构件的离合器构件;以及压力构件,该压力构件安装在离合器构件上,相对于该离合器构件可轴向移动,用于根据相对于离合器构件的轴向运动而强制驱动侧离合器盘和从动侧离合器盘彼此压接触以及释放作用在它们上的压接触力,并且该压力构件被构造成使其能够通过将驱动侧离合器盘与从动侧离合器盘压接触或释放作用在它们上的压接触力而将输入到输入构件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构件或从该输出构件切断。
如以下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已经提出了一种动力传递设备,该动力传递设备设置有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该压接触辅助凸轮用于在达到输入到输入构件的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输出构件的可传递条件时增加作用在驱动侧离合器盘和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根据现有技术的动力传递设备,由于可以通过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和从动侧离合器盘之间的压接触力,所有可以维持期望的动力传递性能,不过,动力传递容量由于减少了驱动侧和从动侧离合器盘的数量或弹性负载而降低,因而减小了动力传递设备的尺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5-325993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由驾驶员的腿力操作的脚踏起动装置被施加至该动力传递设备时,则现有技术的动力传递设备中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脚踏起动装置的旋转力通过与来自发动机的正动力传递路径相反的力传递路径的方向经由动力传递设备施加至发动机,因此当脚踏起动装置的旋转力施加至发动机时,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不能执行其功能。
另外,由于在设置有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并具有小动力传递容量的动力传递设备中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动力传递容量降低,因此担心在试图通过脚踏起动装置起动发动机时在驱动侧离合器盘和从动侧离合器盘之间导致滑动,因而无法获得期望的动力传递,发动机也不能可靠地起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为了通过脚踏起动装置实现可靠的发动机起动而增加动力传递容量,则动力传递设备的尺寸将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设备,该动力传递设备能够可靠地通过脚踏起动装置起动发动机,而无需增加动力传递容量并因而增加动力传递设备的尺寸。
实现目的的手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动力传递设备,该动力传递设备包括:离合器外壳,该离合器外壳能与连接至发动机的输入构件一起旋转并且在该离合器外壳上安装有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盘;连接至输出构件的离合器构件;多个从动侧离合器盘,这多个从动侧离合器盘与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交替地布置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之间;压力构件,该压力构件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构件相对于所述离合器构件的接近或分离而强制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彼此压接触以及释放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以及脚踏起动装置,该脚踏起动装置能够向所述输出构件施加旋转力,借助于所述离合器构件将该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发动机而起动所述发动机,所述动力传递设备适合于通过使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压接触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或将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释放,而能够将输入到所述输入构件的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或从所述输出构件切断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传递设备还包括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该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用于在所述旋转力由所述脚踏起动装置施加至所述输出构件时增加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
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是权利要求1的动力传递设备,其中该动力传递设备还包括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该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用于在获得其中输入到所述输入构件的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的条件时增加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
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是权利要求2的动力传递设备,其中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所述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相对地形成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上的倾斜表面形成。
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是权利要求3的动力传递设备,其中,所述倾斜表面中的一对倾斜表面形成于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中的任一者中形成的开口的相对端部表面上,所述倾斜表面中的另一对倾斜表面形成于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中的另一者上形成并适合于穿过所述开口的突出部的两个端部表面上,并且其中形成在所述开口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构成了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而形成在所述开口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构成了所述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
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是权利要求4的动力传递设备,其中在通过将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开口而将所述压力构件组装到所述离合器构件之后,在所述开口的所述端部表面和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端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布置居间构件。
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是权利要求4或5的动力传递设备,其中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布置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二者上。
发明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由于动力传递设备还包括用于在所述旋转力由所述脚踏起动装置施加至所述输出构件时增加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的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所以可以可靠地通过所述脚踏起动装置进行发动机起动,而无需增加动力传递容量。
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由于动力传递设备还包括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该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用于在获得其中输入到所述输入构件的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的条件时增加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因此不仅可以在由所述脚踏起动装置起动发动机时通过使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发挥作用而增加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之间的压接触力,而且可以在进行离合器操作时(即,获得其中输入到所述输入构件的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的条件)通过使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发挥作用而增加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之间的压接触力。
根据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由于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所述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相对地形成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上的倾斜表面形成,所以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所述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
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由于所述倾斜表面中的一对倾斜表面形成于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中的任一者中形成的开口的相对端部表面上,所述倾斜表面中的另一对倾斜表面形成于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中的另一者上形成并适合于穿过所述开口的突出部的两个端部表面上,并且其中形成在所述开口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构成了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而形成在所述开口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构成了所述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因此可以在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所述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二者中可靠且顺畅地进行压接触力的增加。
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由于在通过将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开口而将所述压力构件组装到所述离合器构件之后,在所述开口的所述端部表面和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端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布置居间构件,因此可以防止在开口的端部表面和突出部的端部表面之间形成没用间隙,因而抑制在离合器操作以及由脚踏起动装置起动发动机期间异常噪音的产生,并且还提高了动力传递设备的可操作性。
根据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由于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布置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二者上,因此,可以抑制离合器操作过程中(在压接触力被施加至驱动侧盘和从动侧盘二者的过程中)产生异常噪音并提高动力传递设备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设备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动力传递设备的前正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1的动力传递设备的离合器构件和压力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图1的动力传递设备的离合器构件和压力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在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图1的动力传递设备的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在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图1的动力传递设备的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图1的动力传递设备的脚踏起动装置的布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设备的前正视图(即,该动力传递设备在突出部和开口的两侧设置有居间构件);
图9是图8的动力传递设备的局部纵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设备的局部纵向示意性剖视图(即,该动力传递设备在突出部和开口的一侧上设置有居间构件);
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设备的纵向剖视图(即,其中所有从动侧离合器盘均布置在压力构件上的动力传递设备);以及
图12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设备的纵向剖视图(即,其中所有从动侧离合器盘均布置在离合器构件上的动力传递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设备A安装在诸如机动车之类的车辆上以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任意地传递到变速器M或驱动轮(参见图7)或从变速器M或驱动轮切断驱动力。如图1所示,动力传递设备A主要包括:离合器外壳2,作为输入构件的齿轮1安装在该离合器外壳2上;离合器构件4,该离合器构件4连接至作为输出构件的轴3;压力构件5,该压力构件5在其右手侧端部处(在图1的视图中)安装在离合器构件4上;连接至离合器外壳2的驱动侧离合器盘6;以及连接至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的从动侧离合器盘7。
齿轮1可以通过从发动机E传递的驱动力(旋转力)围绕轴3旋转,并通过铆钉R等连接至离合器外壳2。离合器外壳2形成为在其从图1看的右手侧端部处敞开的筒状壳体,并且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盘6安装在离合器外壳2的内周上。每个驱动侧离合器盘6都包括基本环状板,并适合于轴向滑动(从图1看的左手侧和右手侧方向)和与离合器外壳2一起旋转。
离合器构件4包括布置在离合器外壳2内并在其中央处形成有筒状部4a的构件。筒状部4a形成有用于收纳轴3的花键末端部的花键配合孔口4aa。这允许离合器构件4轴向运动并使得轴3能够由于离合器构件4的旋转而旋转。压力构件5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安装在离合器构件4的筒状部4a上。
压力构件5在其中央处形成有用于收纳离合器构件4的筒状部4a从而安装在离合器构件4上的贯通孔口5b。压力构件5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凸台部5a,这些凸台部布置在同一个圆上并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如稍后更详细地描述那样组装在一起时适合于穿过形成在离合器构件4中的开口11。
另外,环状构件8通过螺栓B固定在凸台部5a的末端部上。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离合器弹簧S在同一个圆上安装在环状构件8上,并且这些弹簧S通常朝向压力构件5(图1中的左手侧)推动离合器构件4。因而,驱动侧离合器盘6通常与从动侧离合器盘7压接触,因而发动机E的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轴3。
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的外周形成有轴向延伸的花键,从动侧离合器盘7接合在这些花键上。也就是说,根据图1中所示的该实施方式,从动侧离合器盘7布置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二者上。从动侧离合器盘7由基本环状板形成并与驱动侧离合器盘6交替地布置以形成层叠结构。从动侧离合器盘7与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一起并且也可轴向移动。
尽管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动侧离合器盘7安装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二者上,但是可以如图11所示将所有从动侧离合器盘7安装在压力构件5上或者如图12所示将所有从动侧离合器原片7安装在离合器构件4上。另外,在从动侧离合器盘7安装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二者上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地确定待安装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上的从动侧离合器盘7的数量的比。
另一方面,在轴3中布置轴向延伸的推杆9。在车辆驾驶员对操作装置进行操作以克服离合器弹簧S的力相对于压力构件5移动离合器构件4并将它们分离的情况下,该推杆9可以朝向图1中的右手侧突出。因而,作用在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上的压接触力被释放,因而输入到齿轮1和离合器外壳2的旋转驱动力不能被传递至离合器构件4和轴3。
也就是说,在通过离合器弹簧S的推力使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压接触的情况下发动机E的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轴3,相反,当通过离合器操作使离合器构件4从压力构件5分离而将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之间的压接触释放时,发动机E的驱动力不能被传递到轴3。这样,根据压力构件5相对于离合器构件4的接近或分离,压力构件5强制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彼此压接触和将作用在它们上的压接触力释放。
如图7所示,脚踏起动装置10能够向轴(即输出构件)3施加旋转力,借助于离合器构件4将旋转力传递到发动机E而起动该发动机E。也就是说,脚踏起动装置10由车辆(例如机动车)驾驶员操作以起动发动机E并借助于齿轮G1至G3连接至与动力传递设备A连接的变速器M。由驾驶员施加至脚踏起动装置10的旋转力通过齿轮G1至G3传递至轴3,并进一步传递至离合器构件4、离合器外壳2、齿轮(即输入构件)1,并最终传递至发动机E的曲轴(未示出)以起动发动机。
根据本发明,存在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是用于在其中从发动机E输入到齿轮(即输入构件)1的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轴(即输出构件3)的情况下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之间的压接触力的凸轮,相反,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是用于在从脚踏起动装置10输入到轴(即输出构件)3的旋转力能够被传递到发动机E的情况下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之间的压接触力的凸轮。
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分别形成在离合器构件4的开口11和压力构件5的突出部12上的成对倾斜表面形成(参见图2至4)。更具体地说,倾斜表面11a和11b形成在离合器构件4的每个开口11的相对端部表面上,而倾斜表面12a和12b形成在每个突出部12的相对端部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成对倾斜表面(例如形成在开口11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1a和形成在突出部12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2a)形成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而成对倾斜表面(例如形成在开口11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1b和形成在突出部12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2b)形成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
开口11以多个数量(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在同一圆上等距离地形成在离合器构件4上。突出部12在压力构件5上布置在与开口11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并形成有基本在其中央处从突出部12突出的凸台部5a。当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被组装在一起时,突出部12穿过开口11,从而凸台部5a从开口11突出。
如上所述,一对倾斜表面11a、11b形成于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中的任一个中形成的开口11的相对端部表面上,另一对倾斜表面12a、12b形成于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中的另一个上形成并适合于穿过开口11的突出部12的两个端部表面上。形成在开口11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1a和形成在突出部12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2a构成了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而形成在开口11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1b和形成在突出部12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2b构成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为了代替图示实施方式,可以在压力构件5中形成开口11,并在离合器构件4中形成突起12。
如图5所示,在其中输入到齿轮(输入构件)1的发动机E的驱动力被传递到轴(输出构件)3的情况下(即,当发动机E的驱动力通过压力构件5和离合器构件4传递到轴3时),离合器构件4的开口11的倾斜表面11b与压力构件5的突出部12的倾斜表面12b抵接,因而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发挥作用而将离合器构件4推靠在压力构件5上,并因此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之间的压接触力。
相反,当旋转力由脚踏起动装置10施加至轴(输出构件)3时(即,当由脚踏起动装置10施加至轴3的旋转力通过离合器构件4传递至发动机E时),如图6所示,离合器构件4的开口11的倾斜表面11a与压力构件5的突出部12的倾斜表面12a抵接,因而逆驱动侧的压力接触辅助凸轮发挥作用以将离合器构件4推靠在压力构件5上,并因而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之间的压接触力。图5中的箭头a表示压力构件5的旋转方向,图6中的箭头a表示离合器构件6的旋转方向。
根据本发明,由于动力传递设备设置有用于在旋转力由脚踏起动装置10施加至轴(输出构件)3时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之间的压接触力的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即倾斜表面11a和12a),所以可以可靠地通过脚踏起动装置10起动发动机E,而无需采用用于增加动力传递容量的任何手段,例如增加离合器弹簧S的推动力或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由于不仅有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倾斜表面11b和12b),而且有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所以既可以在正动力传递情况下(例如在离合器操作的情况下)而且可以在逆动力传递情况下(例如在脚踏起动操作的情况下)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6和从动侧离合器盘7之间的压接触力。
另外,由于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形成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上的相对布置的倾斜表面对(11a、12a和11b,12b)构成,所以这些凸轮可以由简单结构制造成。
此外,由于一对倾斜表面(11a,11b)形成于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中的任一个上形成的开口11的相对端部表面上,并且另一对倾斜表面(12a,12b)形成于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的另一个上形成并适合于穿过开口11的突出部12的两个端部表面上,而且形成在开口11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1a和形成在突出部12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2a构成了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并且形成在开口11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1b和形成在突出部12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倾斜表面12b构成了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因此可以在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二者中可靠且顺畅地进行压接触力的增加。
另外,根据图示实施方式,由于从动侧离合器盘7安装在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二者上,驱动力可以通过被分配至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而被传递,因此可以防止产生异常噪音并改进动力传递设备的可操作性。
如图8和图9所示,可以在通过将突出部12穿过开口11而将压力构件5组装到离合器构件4之后,在开口11的端部表面和突出部12的端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布置居间构件13、14。在这种情况下,居间构件13的倾斜表面13a形成在与开口11的一个端部表面的倾斜表面11a相对的位置处,并且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倾斜表面11a、13a形成。类似地,居间构件14的倾斜表面14a形成在与开口11的另一个端部表面的倾斜表面11b相对的位置,并且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倾斜表面11b、14a形成。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在通过将突出部12穿过开口11而将压力构件5组装到离合器构件4之后在开口11的端部表面和突出部12的端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布置居间构件13、14,因此可以防止在开口11和突出部12的端部表面之间形成没用间隙,因而抑制了在离合器操作以及由脚踏起动装置10起动发动机期间异常噪音的产生,并且还提高了动力传递设备的可操作性。
而且,如图10所示,可以在通过将突出部12穿过开口11将压力构件5组装到离合器构件4之后仅在开口11的另一个端部表面和突出部12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布置一个居间构件15。在这种情况下,居间构件15的倾斜表面15a形成在与开口11的另一个端部表面的倾斜表面11b相对的位置处,并且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倾斜表面11b、15a形成。类似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突出部12的一个端部表面的倾斜表面12a和开口11的另一个端部表面的倾斜表面11a形成。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没有设置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而仅设置有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的动力传递设备中。另外,尽管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与离合器构件和压力构件一体形成的成对倾斜表面形成,但是这些倾斜表面可以形成在与离合器构件和压力构件分离的构件上。另外,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设备可以应用于设置有多个盘的其他车辆,例如机动车、三轮或四轮车或二轮车之外的多用途机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设置有用于在旋转力由脚踏起动装置施加至输出构件时增加驱动侧离合器盘和从动侧离合器盘之间的压接触力的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的动力传递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 齿轮(输入构件)
2 离合器外壳
3 轴(输出构件)
4 离合器构件
5 压力构件
6 驱动侧离合器盘
7 从动侧离合器盘
8 环状构件
9 推杆
10 脚踏起动装置
11 开口
12 突出部
11a,12a 倾斜表面(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
11b,12b 倾斜表面(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
13至15 居间构件

Claims (3)

1.一种动力传递设备,该动力传递设备包括:
离合器外壳,该离合器外壳能与连接至发动机的输入构件一起旋转并且在该离合器外壳上安装有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盘;
连接至输出构件的离合器构件;
多个从动侧离合器盘,这多个从动侧离合器盘与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交替地布置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之间;
压力构件,该压力构件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构件相对于所述离合器构件的接近或分离而强制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彼此压接触以及释放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以及
脚踏起动装置,该脚踏起动装置能够向所述输出构件施加旋转力,借助于所述离合器构件将该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发动机而起动所述发动机,
所述动力传递设备适合于通过使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压接触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或将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释放,而能够将输入到所述输入构件的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或从所述输出构件切断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
其特征在于,
该动力传递设备还包括:
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该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用于在所述旋转力由所述脚踏起动装置施加至所述输出构件时增加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和
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该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用于在获得其中输入到所述输入构件的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的条件时增加作用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盘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上的压接触力,
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和所述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由相对地形成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上的倾斜表面形成,
所述倾斜表面中的一对倾斜表面形成于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中的任一者中形成的开口的相对端部表面上,所述倾斜表面中的另一对倾斜表面形成于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中的另一者上形成并适合于穿过所述开口的突出部的两个端部表面上,并且其中形成在所述开口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构成了所述逆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而形成在所述开口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上的那个倾斜表面构成了所述正驱动侧的压接触辅助凸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设备,其中,在通过将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开口而将所述压力构件组装到所述离合器构件之后,在所述开口的所述端部表面和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端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布置居间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设备,其中,所述从动侧离合器盘布置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二者上。
CN201280051911.6A 2011-10-27 2012-10-25 动力传递设备 Active CN103890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6447A JP5879094B2 (ja) 2011-10-27 2011-10-27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1-236447 2011-10-27
PCT/JP2012/077652 WO2013062063A1 (ja) 2011-10-27 2012-10-25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0427A CN103890427A (zh) 2014-06-25
CN103890427B true CN103890427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167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1911.6A Active CN103890427B (zh) 2011-10-27 2012-10-25 动力传递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80060B2 (zh)
EP (1) EP2778457B1 (zh)
JP (1) JP5879094B2 (zh)
CN (1) CN103890427B (zh)
IN (1) IN2014KN00828A (zh)
TW (1) TWI570335B (zh)
WO (1) WO20130620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24580A (ja) * 2013-05-17 2014-12-0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6215749B2 (ja) * 2014-03-31 2017-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DE112016000616T5 (de) 2015-03-09 2017-10-26 Exedy Corporation Kupplungsscheibe
JP6801956B2 (ja) * 2015-12-04 2020-12-16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6649067B2 (ja) * 2015-12-04 2020-02-1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6617031B2 (ja) 2016-01-13 2019-12-0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649824B2 (ja) * 2016-03-23 2020-0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DE102016213657B4 (de) * 2016-07-26 2018-09-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Fahrzeuges
JP6914649B2 (ja) * 2016-12-20 2021-08-0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動力伝達装置
IT201700031815A1 (it) * 2017-03-22 2018-09-22 Adler Spa Frizione, in particolare frizione per motocicli, e relativo metodo di montaggio
JP2018189106A (ja) 2017-04-28 2018-11-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および車両
DE102017109516A1 (de) * 2017-05-04 2018-11-0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JP6498722B2 (ja) * 2017-06-01 2019-04-10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JP6502443B2 (ja) * 2017-09-01 2019-04-17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6710709B2 (ja) * 2018-01-10 2020-06-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式摩擦クラッチ
JP6714028B2 (ja) 2018-03-14 2020-06-2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739464B2 (ja) * 2018-04-13 2020-08-1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IT201800009859A1 (it) * 2018-10-29 2020-04-29 Adler Spa Frizione e relativo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per un veicolo, in particolare per un motociclo
JP7121647B2 (ja) * 2018-12-05 2022-08-1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6596180B2 (ja) * 2019-03-08 2019-10-23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CN109838471B (zh) * 2019-03-15 2024-05-14 黄山奔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常闭式摩托车离合器
CN111255815A (zh) * 2020-01-17 2020-06-09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强化离合器及发动机
WO2023049263A2 (en) 2021-09-22 2023-03-30 Advanced Battery Concepts, LLC Method of preparing a dry battery assembly suitable for storage
WO2024009773A1 (ja) * 2022-07-05 2024-01-1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33A (zh) * 1994-10-28 1996-07-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离合器
JP2004232807A (ja) * 2003-01-31 2004-08-19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アイドルストップ車両用発進クラッチ
CN1648482A (zh) * 2004-01-14 2005-08-03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2322B2 (ja) * 1993-09-01 2003-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伝動系のバックトルク制御装置
JP3699303B2 (ja) * 1999-08-10 2005-09-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摩擦クラッチ
JP2002211258A (ja) * 2001-01-17 2002-07-31 Unisia Jecs Corp 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33A (zh) * 1994-10-28 1996-07-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离合器
JP2004232807A (ja) * 2003-01-31 2004-08-19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アイドルストップ車両用発進クラッチ
CN1648482A (zh) * 2004-01-14 2005-08-03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96421A (ja) 2013-05-20
CN103890427A (zh) 2014-06-25
EP2778457B1 (en) 2017-05-17
IN2014KN00828A (zh) 2015-10-02
TWI570335B (zh) 2017-02-11
US20140235407A1 (en) 2014-08-21
EP2778457A4 (en) 2015-12-23
EP2778457A1 (en) 2014-09-17
JP5879094B2 (ja) 2016-03-08
WO2013062063A1 (ja) 2013-05-02
TW201319420A (zh) 2013-05-16
US9580060B2 (en) 2017-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0427B (zh) 动力传递设备
CN104350300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1545512B (zh) 车辆用离合器
CN104169601B (zh) 动力传输设备
CN102725553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6715944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0523537C (zh) 双离合器装置
US10479199B2 (en) Disconnectable power transfer unit
CN102774278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带有机械式或者电动式驻车系统的单速传动系
US10006497B2 (en) Rotor-integrated separating clutch with two-stage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6969062A (zh) 离合器装置
CN104482172A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204327809U (zh) 联动式双离合器
JP7028141B2 (ja) 四輪駆動車両用トランスファ
WO2007032283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EP3100891B1 (en) 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 for a hybrid car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with an electrical machine
KR20230159551A (ko) 2개의 클러치용 작동 장치 및 하이브리드 변속기, 및 듀얼 클러치 변속기
JP5869255B2 (ja) 駆動力断接装置
JP2020090987A (ja) 動力伝達装置
EP3056754B1 (de) Anfahreinheit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5650142B (zh) 双离合器的离合机构
CN218876876U (zh) 一种多挡高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8425960A (zh)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离合器装置
WO2014091621A1 (ja) 断続装置及びこの断続装置を用いた動力伝達装置
JP2562712B2 (ja) 歯車機構の切替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