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9274A - 椅子 - Google Patents

椅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9274A
CN103889274A CN201380000511.7A CN201380000511A CN103889274A CN 103889274 A CN103889274 A CN 103889274A CN 201380000511 A CN201380000511 A CN 201380000511A CN 103889274 A CN103889274 A CN 103889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eated person
towards
connecting por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5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益永浩
五十岚僚
井泽晶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amura Corp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309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68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309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983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89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9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4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elastically-mounted back-rest or backrest-seat unit in the base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31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coupled concurrently 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3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coupled concurrently 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movably-coupled seat and back-rest
    • A47C1/03261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coupled concurrently 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movably-coupled seat and back-rest characterised by elastic means
    • A47C1/03277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coupled concurrently 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movably-coupled seat and back-rest characterised by elastic means with bar or leaf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special, e.g. adjustable, lumbar region support profile; "Ackerblom" profile 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special, e.g. adjustable, lumbar region support profile; "Ackerblom" profile chairs
    • A47C7/462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special, e.g. adjustable, lumbar region support profile; "Ackerblom" profile chairs adjustable by mechan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种椅子(1),包括:脚体(10);支承于所述脚体(10)的靠背支承体(20);支承于所述靠背支承体(20)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以及支承于所述靠背后部支承体(40)并对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的靠背(50),所述靠背(50)具有:对所述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并具有能根据所述背进行变位的可挠性的撑面件(51);以及安装于所述撑面件(51),下端与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连接,能根据从所述撑面件(51)作用的力进行扭转变形且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一对纵框部(53A、53B),另外,所述靠背(50)还具有上框部(52),该上框部(52)与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连接,一对纵框部(53A、53B)也可与所述上框部(5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接,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具有:与所述靠背支承体(20)连接的下部连接部(41);从所述下部连接部(41)朝上方延伸,并能根据从所述就座者的背作用于所述靠背(50)的负载进行弹性变形的变形允许部(42);以及从所述变形允许部(42)的上端朝上方延伸,并在上端与所述靠背(50)连接的上部连接部(43)。

Description

椅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子。
本申请基于2012年10月18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2-230928号、日本专利特愿2012-230929号及日本专利特愿2012-230930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椅子的基本结构,其具有脚体、设于上述脚体的上部的座部、对就座在上述座部上的就座者进行支承的背部,一般已知有各种结构。
例如,作为构成椅子的背部的支承结构,提出了一种具有后支架、从脚体朝上方延伸并从后方对后支架的后表面中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部分进行支承的臂的结构(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具有靠背和分别对上述靠背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上端及下端进行支承的支座构件的椅子(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在这种椅子中,支承于支座构件的靠背能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背。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包括背框和网构件的椅子,其中,上述背框作为构成椅子的背部支承于从脚体朝后方且朝上方延伸出的靠背支承杆,其具有上框和下框,且正面观察时呈大致五边形,上述网构件配置于上述背框内并能进行弹性变形(参照下述专利文献3)。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包括靠背和背支柱的椅子,其中,上述靠背具有由上框部、下框部、左框部及右框部构成的背框架和进入上述背框架的内部的背板,上述背支柱从后方支承上述靠背的左框部及右框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24980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08-5064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许第414975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9-112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椅子中,在就座者采用从后支架的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比后支架的宽度方向一侧中支承于臂的部分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会朝后方挠曲。然而,比后支架的在宽度方向一侧支承于臂的部分更靠另一侧的部分不变化,因此,作为后支架整体的变形量被限制,存在难以沿着就座者朝后方回头的姿势变形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使后支架的厚度变薄而容易变形时,强度不足而难以可靠地支承就座者。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即便从就座者对后支架作用朝后的力,由于后支架被臂的轴向力可靠地支承,因此,也能抑制后支架朝面外方向变形。由此,即便就座者采用使背朝后方倾倒的姿势,也难以使就座者的背以大幅朝后方倾倒的方式变形。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椅子中,在就座者采用从靠背的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宽度方向一侧的靠背以朝后方挠曲的方式变形。然而,靠背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处支承于支座构件,因此,比起所支承的部分更靠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靠背并不变形,存在难以沿着就座者朝后方回头的姿势变形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结构中,背框为支承就座者的背而牢固地构成,因此,背框朝面外方向的变形量被限制。由此,支承于背框的网构件朝面外方向的变形在远离背框的中央部分因网构件自身的柔软性而被允许,另一方面,在固定于背框的边缘部附近被限制。因此,存在难以追随着就座者的背的形状而变形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结构中,背支柱对左框部及右框部进行支承,因此,即便从就座者对背板作用朝后的力,左框部及右框部的变形也被限制,且设于左框部及右框部的背板的变形也受到了限制。由此,即便就座者采用使背朝后方倾倒的姿势,也难以使就座者的背以大幅朝后方倾倒的方式变形。因此,在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椅子中,存在就座者不能在就座的状态下自由地进行使背朝后方大幅倾倒的动作,且不能追随姿势的变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背,且在就座者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能追随上述姿势的椅子。此外,还提供一种能支承就座者的负载,并能追随上述就座者的背而变形的椅子,在就座者采用使背朝后方倾倒的动作的情况下能追随该姿势的椅子。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的椅子包括:脚体;靠背支承体,该靠背支承体支承于上述脚体;靠背后部支承构件,该靠背后部支承构件支承于上述靠背支承体;以及靠背,该靠背支承于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并对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上述靠背具有:撑面件,该撑面件对上述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并具有能根据上述背进行变位的可挠性;以及一对纵框部,这一对纵框部安装于上述撑面件,并且下端与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连接,能根据从上述就座者的背作用的力进行扭转变形,这一对纵框部在宽度方向上分离。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以具有:撑面件,该撑面件具有能根据上述背进行变形的可挠性;上框部,该上框部供上述撑面件安装,并与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连接;以及一对纵框部,这一对纵框部与上述上框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接,并供上述撑面件安装,其能根据从上述撑面件作用的力进行弹性变形。
此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具有:下部连接部,该下部连接部与上述靠背支承体连接;变形允许部,该变形允许部从上述下部连接部朝上方延伸,并能根据从上述就座者的背作用于上述靠背的负载进行弹性变形;以及上部连接部,该上部连接部从上述变形允许部的上端朝上方延伸,并在上端与上述靠背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当就座者就座,就座者的背被靠背的撑面件支承时,就座者的负载会从撑面件传递至上框部和一对纵框部。由于纵框部或上框部能连接支承于被靠背支承体支承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因此,能利用纵框部、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及靠背支承体可靠地支承来自就座者的负载。
另一方面,在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来自就座者的负载会偏移地作用于靠背的宽度方向一侧,从而对偏移一侧的纵框部作用有使纵框部扭转变形的负载。由此,纵框部能朝后侧方扭转变形,并能使支承着的靠背朝后侧方倾斜。
另外,靠背由撑面件构成,因此,能朝后侧方倾斜,并能追随就座者的背的变形。
另一方面,与上框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接的一对纵框部因从撑面件作用的力而弹性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坐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与撑面件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所以,就座者能在稳定的状态下就座。
另外,当负载从就座者朝后方作用于靠背时,就座者的负载会传递至对靠背进行支承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此时,靠背后部支承构件中的设于和靠背支承体连接的下部连接部与和靠背连接的上部连接部之间的变形允许部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后方倾斜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能与该变形允许部的变形一起使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的靠背的姿势大幅地朝后方倾斜。
另外,在比朝后方倾斜的变形允许部更靠上方的位置处设有上部连接部。由此,随着变形允许部朝后方倾斜,上部连接部能一边维持上端与靠背连接的状态,一边朝后方移动。由此,当就座者的负载作用向使靠背朝后方倾倒的方向时,能以追随使靠背倾倒的动作的方式使靠背朝后方倾斜。
另外,在本发明的椅子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具有一对连接片,这一对连接片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从宽度方向中央彼此分别朝外侧分离,上述一对连接片在上端与上述一对纵框部连接,并能随着上述纵框部的扭转进行变位,此外,在本发明的椅子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纵框部具有:下方构件;以及上方构件,该上方构件与上述下方构件的上端连接,并能因从上述撑面件作用的力进行弹性变形。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当来自就座者的负载从靠背的撑面件传递至一对纵框部时,纵框部扭转变形。与纵框部连接的一对连接片随着纵框部的扭转变形而变位。由此,在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随着一侧的纵框部朝后侧方扭转变形,一对连接片能一边维持上端与纵框部连接的状态,一边朝后侧方移动。由此,能与撑面件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能在追随就座者的背、肩的变形的状态下稳定地进行支承。另外,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上方构件因从撑面件作用的力而弹性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坐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与撑面件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另一方面,下方构件能与撑面件一起可靠地支承比就座者的背更靠下方的腰部周围等。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一对纵框部具有:下方构件,该下方构件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前方倾斜的方式倾斜;以及上方构件,该上方构件与上述下方构件连接,并能因从上述就座者的背作用的力进行扭转变形。
在上述构成的椅子中,下方构件能与撑面件一起可靠地支承比就座者的背更靠下方的腰部周围等,并且上方构件能因从就座者的背作用的力而扭转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座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能与撑面件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由此,在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下方构件能与撑面件一起支承就座者的腰部周围,并且上方构件能扭转变形而在追随着就座者的背、肩的变形的状态下稳定地进行支承。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纵框部以朝前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以朝后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由于纵框部以朝前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因此,能抑制纵框部自身在前后方向上的变形,以可靠地承接就座者的负载。另外,在宽度方向上,纵框部自身能以追随着就座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能将背以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由此,在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纵框部自身变形,并能与撑面件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能在追随着就座者的背、肩的变形的状态下稳定地进行支承。
另外,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靠背后部支承构件以朝后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因此,能在靠背后部支承构件上部以其自身的轴向力抑制朝前后方向的变形,并能可靠地支承从就座者朝后方作用的负载。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具有上部连接部,该上部连接部被配置成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宽度方向外侧扩开,并对上述上框部的上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进行支承。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上框部支承于上部连接部,该上部连接部被配置成两端部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宽度方向外侧扩开,因此,抑制前后方向的变形,并能可靠且稳定地支承就座者的肩附近等上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椅子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和上述纵框部在侧视观察时一体成形为环状。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能获得上述记载的效果,并且通过将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和纵框部一体成形能形成牢固的结构,且能发挥出成形为环状的优异的设计性。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具有:下部连接部,该下部连接部与上述靠背支承体连接;以及变形允许部,该变形允许部从上述下部连接部朝上方延伸,并能根据从上述就座者的背作用于上述靠背的负载进行弹性变形,上述上部连接部构成为一对连接片,这一对连接片以从上述变形允许部的上端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彼此分离的方式形成为V字状,并且其上端与上述纵框部连接,上述下部连接部、上述变形允许部、上述一对连接片中的一个上述连接片以及上述一对纵框部中的一个上述纵框部构成侧视观察时呈环状的第一环状部,上述下部连接部、上述变形允许部、上述一对连接片中的另一个上述连接片以及上述一对纵框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纵框部构成侧视观察时呈环状的第二环状部,上述第一环状部及上述第二环状部在上述下部连接部及上述变形允许部处连接并一体成形。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通过将下部连接部、变形允许部、一对连接片及一对纵框部一体成形,能形成牢固的结构,且能发挥出非常优异的设计性。
另外,当负载从就座者朝后方作用于靠背时,就座者的负载会传递至对靠背进行支承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此时,靠背后部支承构件中的设于和靠背支承体连接的下部连接部与和靠背连接的上部连接部之间的变形允许部进行弹性变形。能与该变形允许部的变形一起使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的靠背的姿势大幅地朝后方倾斜。
另外,在本发明的椅子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上部连接部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由于上部连接部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因此,能抑制上部连接部自身在前后方向上的变形来支承就座者的负载,并且与上部连接部连接的靠背也能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负载。
另一方面,由于变形允许部能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使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的下部连接部及上部连接部连接的靠背朝后方倾斜。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上部连接部具有一对连接片,这一对连接片在下端与上述变形允许部连接,并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彼此分离的方式形成为V字状,上述一对连接片的上端与上述靠背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由于一对连接片的上端与靠背连接,因此,能可靠地支承从就座者朝宽度方向一侧或另一侧作用于靠背的负载。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靠背具有:下方构件,该下方构件的下端与上述下部连接部连接,并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以及上方构件,该上方构件从上述下方构件朝上方延伸,并随着朝向上方而朝比上述下方构件相对更靠后方的位置倾斜,上述上方构件在上端与上述上部连接部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下方构件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前方倾斜,因此,能抑制上述下方构件自身的变形以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负载。另一方面,上方构件随着朝向上方而朝比下方构件相对更靠后方的位置倾斜,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使上方构件朝后方倾斜来追随就座者的动作。
此处,在上部及下部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连接的靠背可抑制下方构件的变形,并能在上方构件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内倾斜。由此,当靠背后部支承构件朝后方倾斜时,上方构件以比靠背后部支承构件更大的倾斜角度倾斜。
因此,能将靠背后部支承构件的变形允许部的变形量抑制到最小限度,并能使靠背朝后方大幅倾斜而进一步有效地追随就座者的背。因此,即便在反复进行变形允许部的变形而使力矩集中的情况下,也不会有损伤、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靠背具有撑面件,该撑面件的下部与上述下方构件连接,上部与上述上方构件连接,对上述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并具有能根据上述背进行变形的可挠性。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中,当负载从就座者作用于靠背时,靠背的撑面件沿着就座者的背变形,并且对靠背进行支承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中的变形允许部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当就座者的负载在使靠背朝后方倾倒的方向上作用时,能追随使靠背倾倒的动作使靠背朝后方倾斜,并且能在朝后方倾斜的状态下将就座者的背以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椅子,能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背,并且在就座者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能追随上述姿势。此外,还能支承就座者的负载,并追随上述就座者的背而变形,且在就座者采用使背朝后方倾倒的动作的情况下能追随该姿势。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上部的立体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在通常时候的侧视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在就座者朝靠背后倾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正面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在通常时候的图4的P-P剖视图。
图6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在就座者靠在靠背上的状态下的图4的P-P剖视图。
图7是正面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视图。
图9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10A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其是表示将腰支承件与靠背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10B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其是表示将腰支承件与靠背连接后的状态的图。
图11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视图,其是表示通常时候的侧视图。
图11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视图,其是表示就座者朝靠背后倾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在就座者未就座的状态下的腰支承件的上方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的俯视图。
图13B是从正面观察到的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的图。
图14A是从斜前方观察到的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14B是从斜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的示意结构的图,其是从斜前方观察腰支承件的构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的示意结构的图,其是从斜后方观察腰支承件的结构构件的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图13B中的Q-Q截面的图,其是表示在腰支承件主体的边缘部与侧框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形态的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图13B中的Q-Q截面的图,其是表示腰支承件主体的边缘部与侧框构件抵接的变形例的形态的图。
图18A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及靠背的主要部分详细情况的图,其是从斜前方观察包括高度调节机构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18B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及靠背的主要部分详细情况的图,其是从侧面的斜后方观察包括高度调节机构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19A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及靠背的主要部分详细情况的图,其是从斜前方观察中央截面的立体图。
图19B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及靠背的主要部分详细情况的图,其是从斜后方观察中央截面的立体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及靠背的主要部分详细情况的图,其是从侧面观察包括高度调节机构的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及靠背的主要部分详细情况的图,其是从侧面观察中央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腰支承件及靠背的主要部分详细情况的图,其是图20的R-R截面的横剖图。
图23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在就座者就座的状态下的腰支承件的上方的截面的图,其是表示就座者朝向正面就座的状态的图。
图23B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在就座者就座的状态下的腰支承件的上方的截面的图,其是表示就座者将脊背的上部朝右侧扭转而靠在靠背上的状态的图。
图24A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在通常时候的立体图。
图24B是从上方观察就座者采用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包括:脚体10,该脚体10设于地板面F上;靠背支承体20,该靠背支承体20支承于脚体10;座部30,该座部30设于靠背支承体20并能供就座者就座;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该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支承于靠背支承体20;以及靠背50,该靠背50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并对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以下,对各结构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就座者就座、离座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就座者就座的一侧设为前方,将相反一侧设为后方,另外,还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面内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将沿宽度方向远离椅子的一侧设为侧方。
(脚体)
脚体10包括:多个脚杆12,这些脚杆12设有能在地板面F上回旋的脚轮11;以及脚柱13,该脚柱13支承于多个脚杆12。多个脚杆12被配置成辐射状并在基端彼此连接,在各个脚杆12的前端安装有脚轮11。
脚柱13的下部与多个脚杆12的基端连接,并朝上方立设。另外,在该脚柱13的上部安装有支承件14,该支承件14内置有能使靠背支承体20后倾的斜躺机构(未图示)。
(靠背支承体)
靠背支承体20具有:一对向前臂部21,这一对向前臂部21的基部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件14的宽度方向两侧方;一对向上臂部22,这一对向上臂部22,从向前臂部21的基部朝上方延伸并对座部30进行支承;以及一对向后臂部23,这一对向后臂部23从向前臂部21的基部朝后方延伸。
如图2所示,这一对向后臂部23被配置成随着朝向后方彼此逐渐靠近并在后端彼此连接,从而被一体地配置成朝向下方的V字状。一对向后臂部23的后端固定于后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下部。
另外,如图1所示,在靠背支承体20上设有从侧方朝上方延伸的扶手部26。
(座部)
如图3A及图3B所示,座部30的前部以能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件14,并且座部30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靠背支承体20的向上臂部22。随着利用支承件14的斜躺机构使靠背支承体20朝后方倾斜,座部30相对于支承件14相对地朝后方移动,并使后侧朝下方倾斜移动。
(靠背后部支承构件)
如图2所示,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包括:下部连接部41,该下部连接部41与靠背支承体20连接;变形允许部42,该变形允许部42从下部连接部41朝上方延伸;以及上部连接部43,该上部连接部43随着从变形允许部42的上端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宽度方向外侧扩展。
在下部连接部41的下部后表面形成有与靠背支承体20的一对向后臂部23的后端嵌合的凹部(未图示),一对向后臂部23与凹部嵌合。此外,下部连接部41在凹部处通过例如螺栓、螺母(未图示)的螺合而与靠背支承体20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此外,下部连接部41在下端处与靠背50连接。
如图1及图4所示,变形允许部42的下端与下部连接部41连接并被配置成朝向上方。另外,变形允许部42的宽度方向尺寸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变小,然后,随着从中途朝向上方而使宽度方向的尺寸再次变大。
该变形允许部42形成前表面为凹面、后表面为凸面这样的水平截面为横U字状的形状。此外,在变形允许部42的形成为凹面状的前表面上,以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朝前方突出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横肋42A,另外,朝前方突出并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的纵肋42B以在椅子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肋42A形成有四根,并以与这些横肋42A交叉的方式形成有两根纵肋42B。在变形允许部42中,除了水平截面形成为横向U字状之外,还利用这些横肋42A及纵肋42B来提高刚度。
上部连接部43被配置成下端与变形允许部42连接,并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宽度方向外侧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连接部43具有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彼此朝宽度方向外侧分离的方式配置的一对连接片43A、43B,利用一对连接片43A、43B在整体上形成为V字状。
这一对连接片43A、43B能随着纵框部53A、53B的扭转而进行变位。
如图8所示,上述下部连接部41、变形允许部242及构成上部连接部43的一对连接片43A、43B被一体成形,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整体以侧视观察时朝后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即,下部连接部41以一边弯曲一边在整体上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另外,构成上部连接部43的一对连接片43A、43B以一边弯曲一边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此外,变形允许部42一边弯曲,一边将上部连接部43与下部连接部41连接。
(靠背)
如图2所示,靠背50具有:撑面件51,该撑面件51对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上框部52,该上框部52供撑面件51安装,并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上部连接部43连接;以及一对纵框部53A、53B(53),这一对纵框部53A、53B(53)与上框部52连接,并供撑面件51安装,且这一对纵框部53A、53B(53)在宽度方向上分离。
撑面件51对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由具有能根据背的姿势进行变形的可挠性的构件构成。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撑面件51由网状的材料形成,因构成网的线材弹性地进行伸缩而能在整体上弹性地挠曲变形。该撑面件51设于由上框部52和一对纵框部53围住的部分,其端部固定于上述上框部52及一对纵框部53。
上框部52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上端连接,并分别与一对纵框部53A、53B的上端连接。
纵框部53A、53B均能根据从就座者的背作用的力而扭转变形。另外,一个纵框部53A具有下方构件57A和与下方构件57A的上端连接的上方构件56A,同样地,另一个纵框部53B也具有下方构件57B和与下方构件57B的上端连接的上方构件56B。
如图2及图8所示,下方构件57A、57B的下端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下端连接,并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向前方且朝宽度方向外侧扩开。另外,下方构件57A、57B的截面宽度分别随着朝向上方而变小。
上方构件56A、56B能根据从就座者的背作用的力进行扭转变形,且能在从就座者的背作用的力的作用下进行弹性变形。
该上方构件56A、56B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下方构件57A、57B连接,上端与上框部52及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一对连接片43A、43B连接,该上方构件56A、56B随着朝向上方而朝比下方构件57A、57B相对更靠后方的位置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方构件56A、56B随着从下方构件57A、57B的上端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后方倾斜。
这样,纵框部53A、53B因下方构件57A、57B随着从下部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向前方,并且因上方构件56A、56B随着从下方构件57A、57B与上方构件56A、56B的连接部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向前方。另外,纵框部53A、53B整体以朝向前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
(靠背后部支承构件)
如图2所示,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包括:下部连接部41,该下部连接部41与靠背支承体20连接;变形允许部42,该变形允许部42从下部连接部41朝上方延伸;以及上部连接部43,该上部连接部43随着从变形允许部42的上端朝向下方而逐渐朝宽度方向外侧扩展。
在下部连接部41的下部后表面形成有与靠背支承体20的一对向后臂部23的后端嵌合的凹部(未图示),一对向后臂部23与凹部嵌合。下部连接部41在凹部处通过例如螺栓、螺母(未图示)的螺合而与靠背支承体20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此外,下部连接部41在下端处与靠背50的纵框部53A、53B的下方构件57A、57B连接。
如图1及图4所示,变形允许部42的下端与下部连接部41连接并被配置成朝向上方,其上端与上部连接部43连接。另外,变形允许部4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变小,随着从中途朝向上方而再次变大。
该变形允许部42形成为前表面为凹面、后表面为凸面这样的水平截面为横U字状的形状。在变形允许部42的形成为凹面状的前表面上,以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朝前方突出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横肋42A,另外,以在椅子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朝前方突出并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的纵肋42B。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肋42A形成有四根,并以与这些横肋42A交叉的方式形成有两根纵肋42B。在变形允许部42中,除了水平截面形成为横向U字状之外,还利用这些横肋42A及纵肋42B来提高刚度。
上部连接部43的下端与变形允许部42连接,该上部连接部43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宽度方向外侧扩展,并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部连接部43具有一对连接片43A、43B,这一对连接片43A、43B被配置成随着朝向上方而彼此逐渐朝宽度方向外侧分离,且上端与靠背50的纵框部53A、53B的上方构件56A、56B连接,该上部连接部43利用一对连接片43A、43B在整体上形成为V字状。
这一对连接片43A、43B能随着纵框部53A、53B的扭转而进行变位。
上述下部连接部41、变形允许部42及构成上部连接部43的一对连接片43A、43B被一体成形,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整体以从侧视观察时朝后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
即,下部连接部41以一边弯曲一边在整体上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另外,构成上部连接部43的一对连接片43A、43B以一边弯曲一边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变形允许部42一边弯曲,一边将上部连接部43与下部连接部41连接。
如图2所示,上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和纵框部53在侧视观察时一体成形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下部连接部41、变形允许部42、一个连接片43A、一个纵框部53A的上方构件56A及下方构件57A构成侧视观察时呈环状的第一环状部61。
另外,由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下部连接部41、变形允许部42、另一个连接片43B、另一个纵框部53B的上方构件56B及下方构件57B构成侧视观察时呈环状的第二环状部62。
这些第一环状部61及第二环状部62被下部连接部41及变形允许部42连接,并整体一体成形。另外,上框部52也以将第一环状部61及第二环状部62各自的上端连接的方式一体成形。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各部和靠背50的上框部52及一对纵框部53A、53B一体成形。
接着,对就座者就座于上述构成的椅子1的座部30的情况下的椅子1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及靠背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的实线及图6A示出了就座者就座于座部30且没有靠在靠背50上的状态下的椅子1,图4的双点划线及图6B表示就座者靠在靠背50上的状态下的椅子1。
当就座者靠在靠背50上时,来自就座者的力作用于靠背50的撑面件51,因该力而使构成撑面件51的网的线材弹性地伸缩,从而使该撑面件51在整体上沿着就座者的背,并以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圆弧状地弹性变形。
另外,固定有撑面件51的纵框部53A、53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使其宽度方向内侧以朝向后方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以彼此靠近的方式朝宽度方向内侧移动。
随着该纵框部53A、53B弹性变形,撑面件51能进一步变形为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朝后方突出的圆弧状,并且靠背50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
此外,在就座者采用从靠背50的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如图24B所示,来自就座者的负载偏移地作用于靠背50的宽度方向一侧,从而对偏移一侧的纵框部53B作用使纵框部53B扭转变形的负载。
另外,在就座者大幅地靠在靠背50上的情况下,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与纵框部53A、53B连接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中的变形允许部42能随着从就座者的背作用于靠背50的负载而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变形允许部42能以其下端为中心并以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后方倾斜的方式变形。此外,伴随着变形允许部42的变形,配置于变形允许部42的上方的上部连接部43朝后方移动,使得与上部连接部43连接的靠背50能进一步朝后方倾斜。
此处,纵框部53B的上方构件56B能在从靠背50作用的力的作用下进行扭转变形。另外,连接片43A、43B的分离宽度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小,然后彼此接合并与变形允许部42连接,因此,变形允许部42构成为可促进上方构件56B扭转变形的结构。由此,上方构件56B以根据就座者的负载追随着就座者的背的方式朝后侧方扭转变形。
另外,与上方构件56B连接的连接片43B能随着上方构件56B的扭转而变位,因此,其随着纵框部53B的朝后侧方的扭转而朝后侧方变位。
靠背50的撑面件51因来自就座者的负载而使构成撑面件51的网的线材弹性地伸缩,并以包住就座者的背的方式弹性变形。
这样,上方构件56B、连接片43B及撑面件51以追随着就座者的背、肩的变形而将上述背、肩包住的方式进行变形。
另外,在就座者采用从靠背5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进行动作。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1中,当就座者就座于座部30,并且就座者的背被靠背50的撑面件51支承时,就座者的负载从撑面件51传递至一对纵框部53A、53B。纵框部53A、53B的上方构件56A、56B连接支承于在靠背支承体20上支承着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上部连接部43,下方构件57A、57B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下部连接部41连接,因此,能利用纵框部53A、53B、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及靠背支承体20可靠地支承来自就座者的负载。
另外,在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从就座者偏移地作用于靠背50的宽度方向一侧,从而对偏移一侧的纵框部53A、53B作用有使纵框部53A、53B扭转变形的负载。纵框部53A、53B的上方构件56A、56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扭转变形,因此,其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座者的背、肩的变形的方式变形,并与撑面件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对背进行支承,使靠背50朝后方倾斜。
另外,当来自就座者的负载从靠背50的撑面件51传递至一对纵框部53A、53B时,纵框部53A、53B的上方构件56A、56B扭转变形。与上方构件56A、56B连接的一对连接片43A、43B随着上方构件56A、56B的扭转变形而变位。由此,在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这样的姿势的情况下,一侧的上方构件56A、56B扭转变形,并且一侧的连接片43A、43B变位,能与撑面件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能在追随着就座者的背、肩的变形的状态下稳定地进行支承。
这样,纵框部53A、53B的上方构件56A、56B、撑面件51及连接片43A、43B能追随着就座者的背、肩的变形朝后方倾斜,并稳定地支承上述背、肩。
另一方面,纵框部53A、53B的下方构件57A、57B与撑面件51一起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比背更靠下方的腰部等。由此,在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下方构件57A、57B能与撑面件51一起支承就座者的腰部。
另外,对于从就座者朝后方作用的力,当就座者的背被靠背50的撑面件51支承时,就座者的负载会从撑面件51传递至上框部52和一对纵框部53A、53B。上框部52连接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一对连接片43A、43B,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支承于靠背支承体20。由此,能利用上框部52、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及靠背支承体20可靠地支承来自就座者的负载。
另一方面,与上框部5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接的一对纵框部53A、53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弹性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坐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与撑面件51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就座者能在稳定的状态下就座。
另外,构成纵框部53A、53B的上方构件56A、56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弹性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坐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与撑面件51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
另一方面,构成纵框部53A、53B的下方构件57A、57B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因此,能在下方构件57A、57B的前端承接就座者朝后方作用的负载,并以下方构件57A、57B自身的轴向力可靠地进行支承。
这样,纵框部53A、53B因下方构件57A、57B随着从下部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向前方,并且因上方构件56A、56B随着从下方构件57A、57B与上方构件56A、56B的连接部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向前方,从而在整体上以朝前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由此,能抑制纵框部53A、53B自身在前后方向上的变形而可靠地承接就座者的负载,并能在宽度方向上使纵框部53A、53B自身以朝内侧追随着就座者的背的方式挠曲变形而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1中,当负载从就座者朝后方作用于靠背50时,就座者的负载会传递至对靠背50的上框部52进行支承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上部连接部43。此时,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中的设于和靠背支承体20连接的下部连接部41与和靠背50连接的上部连接部43之间的变形允许部42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后方倾斜的方式弹性变形。能与该变形允许部42的变形一起地使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靠背50的姿势大幅地朝后方倾斜。
另外,在比朝后方倾斜的变形允许部42更靠上方的位置处设有上部连接部43。由此,随着变形允许部42朝后方倾斜,上部连接部43能维持上端与靠背50连接的状态,并能朝后方移动。由此,当就座者的负载朝使靠背朝后方倾倒的方向作用时,能以追随使靠背50倾倒的动作的方式使靠背50朝后方倾斜。
另外,在通常的状态下,上部连接部43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因此,能抑制上部连接部43自身在前后方向上的变形而支承就座者的负载,并且与上部连接部43连接的靠背50也能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负载。
另一方面,由于就座者使背朝后方倾倒,因此,当比通常状态更大的负载朝后方作用于靠背时,会因负载而使变形允许部42变形,使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下部连接部41及上部连接部43连接的靠背50根据就座者的负载而朝后方倾斜,能使其追随使就座者的背朝后方倾斜的动作。
另一方面,由于上部连接部43的一对连接片43A、43B的上端与靠背50连接,因此,能可靠地支承从就座者朝宽度方向一侧或另一侧作用于靠背50的负载。
另外,下方构件57A、57B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前方倾斜,因此,能抑制下方构件57A、57B自身的变形而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负载。
另一方面,上方构件56A、56B随着从下方构件57A、57B的上端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后方倾斜,因此,能使上方构件56A、56B根据就座者的负载朝后方倾斜,并能追随使就座者的背朝后方倾斜的动作。
此处,在上部及下部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下部连接部41及上部连接部43连接的靠背50可抑制下方构件57A、57B的变形,并在上方构件56A、56B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内倾斜。由此,当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朝后方倾斜时,上方构件56A、56B以比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更大的倾斜角度倾斜。
因此,能将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变形允许部42的变形量抑制到最小限度,并能使靠背50朝后方大幅倾斜而进一步有效地追随就座者的背。因此,即便在反复进行变形允许部42的变形而使力矩集中的情况下,也没有损伤、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对于从就座者朝后方作用的力,当就座者的背被靠背50的撑面件51支承时,就座者的负载会从撑面件51传递至上框部52和一对纵框部53A、53B。上框部52连接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一对连接片43A、43B,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支承于靠背支承体20。由此,能利用上框部52、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及靠背支承体20可靠地支承来自就座者的负载。
另一方面,与上框部5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接的一对纵框部53A、53B的上方构件56A、56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弹性地挠曲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坐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与撑面件51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就座者能在稳定的状态下就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7及图8,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201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1中,配置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下部连接部41与上部连接部43之间的变形允许部42形成为对从就座者的背作用于靠背50的负载进行支承的结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子201中,配置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240的下部连接部41与上部连接部43之间的构件构成为变形允许部242。
变形允许部242的下端与下部连接部41连接,其上端与上部连接部43连接,在该变形允许部242的前表面形成有肋。另外,变形允许部242能随着从就座者的背作用于靠背50的负载而弹性变形。
接着,对就座者就座于上述构成的椅子201的座部30并靠在靠背50(参照图1、以下相同)的情况下的椅子201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240及靠背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的实线示出了就座者就座于座部30但没有靠在靠背50上的状态下的椅子201,图8的双点划线表示就座者靠在靠背50上的状态下的椅子201。
当就座者靠在靠背50上时,来自就座者的力作用于靠背50的撑面件51,在该力的作用下,撑面件51沿着就座者的背,并以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圆弧状地变形。
另外,固定有撑面件51的纵框部53A、53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使其宽度方向内侧以朝向后方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以彼此靠近的方式朝宽度方向内侧移动。
另外,与纵框部53A、53B连接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240中的变形允许部242能根据从就座者的背作用于靠背50的负载而弹性变形。
由此,变形允许部242能以其下端为中心并以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后方倾斜的方式变形。伴随着变形允许部242的变形,配置于变形允许部242的上方的上部连接部43朝后方移动,使得与上部连接部43连接的靠背50能进一步朝后方倾斜。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201中,当负载从就座者朝后方作用于靠背50时,就座者的负载会传递至对靠背50进行支承的靠背后部支承构件240。此时,靠背后部支承构件240中的设于和靠背支承体20连接的下部连接部41与和靠背50连接的上部连接部43之间的变形允许部242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后方倾斜的方式弹性变形。能与该变形允许部242的变形一起使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240的靠背50的姿势大幅地朝后方倾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9,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301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椅子301还包括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前方连接并对就座者的腰部进行支承的腰支承件70。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在变形允许部42上形成有三根横肋42A和配置于横肋42A的下侧且与腰支承件70卡合的卡合肋40A,并以与这些横肋42A及卡合肋40A交叉的方式形成有两根纵肋42B。
(腰支承件)
如图11A及图12所示,腰支承件70在构成靠背50的撑面件51的后侧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前侧连接,从侧面观察时朝靠背50的前方隆起,并在该实施方式中,以腰支承件70不与撑面件51接触的方式在腰支承件70与撑面件51之间形成有间隙。
另外,如图9、图11A及图11B所示,腰支承件70包括例如腰支承件主体71、左右一对侧框构件73A、73B(73)、安装构件80、连接构件90,腰支承件主体71在位于左右两侧的边缘部71A、71B的支承部处与侧框构件73A、73B(73)连接。
另外,腰支承件70利用安装构件80保持侧框构件73A、73B(73),并通过安装于安装构件80的连接构件90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连接。
另外,腰支承件70的腰支承件主体71的上边缘及下边缘的后方与靠背50之间形成有间隙。具体而言,腰支承件主体71的上边缘及下边缘在其与安装构件80之间形成有间隙70H、70J而成为自由边缘,在左侧的边缘部71A与右侧的边缘部71B之间,腰支承件主体71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容易朝后方变形。
如图14A~图16所示,腰支承件主体71由例如半透明等具有透明性的聚氨树脂、橡胶等能弹性变形的软质材料构成,被作为在靠背5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片材状的面材。另外,形成于侧框构件73A、73B(73)的突出部75从左右两侧的边缘部71A、71B的端面突出而安装于侧框构件73,并沿着侧框构件73的支承形状部而朝前方隆起。
侧框构件73包括:左右一对侧框构件主体74A、74B(74),这一对侧框构件主体74A、74B(74)形成有从侧面观察时朝靠背50的前方隆起的支承形状部并供腰支承件主体71安装;突出部75,该突出部75从左右侧框构件主体74A、74B突出并朝腰支承件主体71的左右边缘部71A、71B延伸;以及插入部77A、77B(77)。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5沿着形成于侧框构件主体74A、74B(74)的支承形状部形成有多个,并将腰支承件主体71的左右边缘部71A、71B卡定。根据上述结构,腰支承件主体71朝前方隆起。
突出部75由能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例如图15及图16所示,包括:多个舌片状突出部75A,这多个舌片状突出部75A从侧框构件主体74A、74B(74)突出;多个有孔卡定壁部75B,这多个有孔卡定壁部75B由有孔卡定壁部构成,该有孔卡定壁部以隔着一个舌片状突出部75A的方式将舌片状突出部75A的周围围住,并在与围住的舌片状突出部75A之间形成有通孔76U,相邻的有孔卡定壁部75B之间被切槽76Y分隔开,该切槽76Y形成于没有被有孔卡定壁部75B围住的两相邻的舌片状突出部75A之间。
突出部75例如是在形成腰支承件主体71时,通过嵌件成形从腰支承件主体71的边缘部71A、71B的端面突出到腰支承件主体71内而形成的。
此外,在嵌件成形时,在腰支承件主体71的内部,如图17A及图17B所示,利用经由通孔76U在突出部75的厚度方向上一体成形的壁部(被卡定部)71G来支承腰支承件主体71。
插入部77A、77B(77)是从侧框构件主体74A、74B(74)的后侧端部朝左右方向内侧弯曲地延伸而形成的,具有用于与安装构件80连接的嵌插卡合部。
另外,如图17A所示,在腰支承件主体71的左右两侧的边缘部71A、71B的端面与侧框构件主体74A、74B(74)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G,腰支承件主体71由突出部75连接。
另外,如图17B所示,也可在腰支承件主体71的边缘部71A、71B的端面与侧框构件主体74A、74B(74)之间不形成间隙G,而是采用彼此的端部抵接的结构。
安装构件80包括:连接部81,该连接部8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将左右的侧框构件73A、73B(73)连接;以及安装部85,该安装部85在连接部8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被连接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通过连接构件90安装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
连接部81在左右两端部具有侧框构件保持部82A、82B(82),通过将侧框构件73的插入部77嵌插至侧框构件保持部82而对侧框构件73进行保持。
另外,在安装部85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连接构件安装孔85H,此外,在连接构件安装孔85H的左右两侧周缘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曲线地反复凹凸的波状形状部85A。
如图13A、图13B、图14A及图14B所示,在将侧框构件73嵌插至保持侧框构件保持部82而与安装构件80一体化的状态下,腰支承件主体71的上边缘侧通过左右侧框构件73A、73B(73)与安装构件80连接,在腰支承件主体71的上边缘的左右方向上,在侧框构件73A与侧框构件73B之间形成有间隙70H。
另外,另一方面,腰支承件71的下边缘侧通过侧框构件主体74A、74B(74)单臂支承于安装构件80的连接部81,在左右方向上,在左右侧框构件73A、73B(73)与安装构件80之间形成有间隙80J。
连接构件90包括定位块91、安装块95及固定螺钉90P,将腰支承件70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连接,并能对腰支承件7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进行调节。
定位块91及安装块95被安装成从前方及后方夹住安装构件80,并被固定螺钉90P固定。
如图18A及图18B所示,定位块91在定位块主体92上形成有凸部92S,该凸部92S的后方的左右方向中央侧在与长边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突出,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与固定螺钉90P螺合的两个螺钉安装孔92H是在长边方向上隔着间隔而形成的。
另外,定位块主体92在左右两侧的边缘部附近形成有长孔92B,在长孔92B的宽度方向外侧构成有弹性变形部92C,并在各个弹性变形部92C上形成有定位凸部93,该定位凸部93在长边方向中央处朝后方突出,并与安装构件80的波状形状部85A卡合。该波状形状部85A和定位凸部93构成使腰支承件70在上下方向上滑动以逐级地定位的高度调节机构。
如图21所示,根据该高度调节机构,在使腰支承件70沿着箭头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定位凸部93与波状形状部85A的凹部卡合而被卡定,从而能进行高度调节。
如图19A及图19B所示,安装块95在安装块主体96上形成有凸部96S,该凸部96S的前方的左右方向中央侧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突出,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用于供固定螺钉90P穿过的两个通孔96H是在长边方向上隔着间隔而形成的。
另外,凸部96S通过与定位块91的凸部92S抵接而确保定位块91和安装块95在厚度方向上的定位精度。
另外,在安装块主体96的上下方向下侧形成有第一卡合壁部97,该第一卡合壁部97从安装块主体96朝后方突出而构成第一卡合部,在第一卡合壁部97的前端部形成有朝下侧(与第二卡合部相反一侧)突出的第一卡合凸片97A,并具有朝下侧开口的大致U字状的第一卡合形状部97U。
另外,第一卡合凸片97A的前端位于比安装块主体96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即,安装块主体96的下端比第一卡合凸片97A的前端更朝下方侧延伸形成。
另外,在安装块主体96的长边方向的上侧(第二位置)形成有从构成第二卡合部的安装块主体96朝后方突出的第二卡合壁部98和沟道状壁部99,在该第二卡合壁部98的上侧(与第一卡合部相反一侧)形成有凹部98U。另外,在第二卡合壁部98的上侧形成有用于从外部使第二卡合壁部98弹性变形的解除孔96J。
另外,沟道状壁部99相对于第二卡合壁部98在安装块主体96的长边方向下侧(第一卡合壁部97一侧)形成为从后方侧观察时上方开口的沟道状,该沟道状壁部99具有配置于第二卡合壁部98的左右的导向壁部99A、99B和配置于第二卡合壁部98的下方的下侧导向壁部99C。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能使包括上述结构的连接构件90的腰支承件70容易地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连接。因此,在靠背50的撑面件51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之间,也能容易地进行腰支承件70的安装及拆下。
如图20~图22所示,第一卡合壁部97根据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位于卡合孔40H下侧的端部40F构成,该卡合孔40H形成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上的与第一卡合壁部97相对应的位置,通过将形成于第一卡合壁部97的卡合凸片97A插入卡合孔40H,并使第一卡合形状部97U与端部40F抵接,以将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卡合。此时,在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腰支承件70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在各自的相对面96C和40C处抵接。
另外,通过使形成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并朝前方突出的卡合肋40A位于使得第二卡合壁部98的上侧(第二卡合壁部98的和第一卡合部相反一侧)面与卡合肋40A的下侧面的面相对的位置,并使第二卡合壁部98朝下侧弹性变形,以使从卡合肋40A的中途朝下方突出的凸部40B插入凹部98U,从而将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卡合。
另外,第二被卡合部在卡合肋40A的下方形成有收容壁部40E,该收容壁部40E与卡合肋40A、纵肋42B一起收容第二卡合壁部98和沟道状壁部99的下侧导向壁部99C且朝上侧呈圆弧状突出,通过使第二卡合壁部98及沟道状壁部99的下侧导向壁部99C形成在由卡合肋40A、纵肋42B、收容壁部40E划分出的收容凹部中,从而能可靠地使腰支承件70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连接。
使构成上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壁部97与形成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第一被卡合部卡合,在使第一卡合壁部97与端部40F卡合的状态下使连接构件90的第二卡合部侧朝后方转动,使构成第二卡合部的第二卡合壁部98朝卡合肋40A转动,并利用卡合肋40A使第二卡合壁部98弹性变形,以使第二卡合壁部98与形成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将腰支承件70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连接。另外,在第一卡合壁部97及第二卡合壁部98与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第一卡合壁部97支承于第二卡合部侧,第二卡合壁部98支承于第一卡合部侧。
腰支承件70牢固地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因此,即便在左右的纵框部53A、53B(53)变形的情况下,与纵框部53相比也不易变形,其结果是,弹性变形需要较大的力,因此,即便就座者靠着也能有力地支承就座者的腰部。
接着,对就座者坐在椅子301的座部30上并靠在靠背50上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3A所示,当就座者靠在靠背50上时,来自就座者的力作用于靠背50的撑面件51,因该力而使构成撑面件51的网的线材弹性地伸缩,从而使该撑面件51整体沿着就座者的背,并以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圆弧状地弹性变形。
另外,固定有撑面件51的纵框部53A、53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使其宽度方向内侧以朝向后方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以彼此靠近的方式朝宽度方向内侧移动。
另一方面,与上框部5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接的一对纵框部53A、53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弹性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坐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能与撑面件51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腰支承件70一边朝后方弹性变形一边在后方对就座者的腰部进行支承。因此,就座者能在稳定的状态下就座。
腰支承件70牢固地支承于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因此,即便在左右的纵框部53A、53B(53)变形的情况下,与纵框部53相比也不易变形,其结果是,弹性变形需要较大的力,因此,即便就座者靠着也能有力地支承就座者的腰部。
另外,构成纵框部53A、53B的上方构件56A、56B因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弹性变形,因此,能根据就座者的负载以追随着就坐者的背的方式变形,并能与撑面件51一起以将背包住的方式进行支承。
此外,如图24B所示,在就座者采用从靠背50的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如图23B及图24B所示,来自就座者的负载偏移地作用于靠背50的宽度方向一侧,从而对偏移一侧的纵框部53B作用有使纵框部53B扭转变形的负载。
此处,纵框部53B的上方构件56B能在从靠背50作用的力的作用下扭转变形,另外,与上方构件56B连接的连接片43B能随着上方构件56B的扭转而变位,因此,能随着纵框部53B朝后侧方的扭转而朝后侧方变位。
靠背50的撑面件51因来自就座者的负载而使构成上述撑面件51的网的线材弹性地伸缩,并以包住就座者的背的方式弹性变形。
另外,腰支承件70因就座者靠着而使腰支承件主体71的上下的自由边缘朝后方变形,使间隙70H、70G变小。此外,由于间隙70H、70G变小,因此,腰支承件主体71在上下方向的整个范围中以从左右方向包住就座者的方式变形。
在这样构成的椅子301中,当就座者就座时,腰支承件主体71能抑制对腰部产生压迫感,并能适度地支承腰部。
另外,能朝腰支承件主体71的后方变形的自由边缘上下地形成,因此,能增大腰支承件主体71的变形允许度,在腰支承件主体71的上下方向的较大范围中,腰支承件主体71以从左右方向两侧围住中央部的方式变形。
其结果是,当就座者就座时,可抑制腰支承件主体71与腰部点接触。
另外,安装构件包括将左右两方的侧框构件连接的连接部,侧框构件和安装构件一体形成,因此,侧框部和安装部的强度提高,能使腰支承件主体稳定地朝后方变形,并能提高腰支承件主体的变形允许度。
另外,也可将腰支承件主体71构成为:在就座者就座而使撑面件51朝后方变形的情况下,以撑面件51较侧框构件73先与腰支承件主体71抵接的方式使撑面件51的曲率比腰支承件主体71大,或者比起撑面件51朝后方隆起的量,使腰支承件主体71朝前方隆起更多。
另外,侧框构件包括将腰支承件主体的左右两侧边缘部卡定的突出部75,因此,能容易地将腰支承件主体与侧框构件连接并加以支承。
此外,突出部75与腰支承件主体71的左右两边缘部71A、71B相对应地在支承构件主体74上沿着支承形状部形成有多个,并突出到腰支承件主体71内而卡定,因此,能以较大的强度连接腰支承件主体71,进而能充分地支承施加于腰支承件主体71的负载。
另外,根据腰支承件70,突出到腰支承件主体71内而卡定的突出部71B包括具有周缘封闭的通孔76U的有孔卡定壁部75B,形成于腰支承件主体71内且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壁部71G贯穿通孔76U,因此,能以较大的强度稳定地支承腰支承件主体71。另外,即便该壁部71G在通孔76U的内侧移动,也能抑制腰支承件主体71从侧框构件73脱落。
另外,根据腰支承件70,突出部75能在腰支承件主体71的面方向上弹性变形,能抑制腰支承件主体71与侧框构件73连接的支承部变得过硬,因此,腰支承件主体71的支承部的弹性变形允许度变大,能在腰支承件主体71的身体支承面的较大范围中确保足够的弹性变形允许度。
另外,腰支承件71由橡胶等能弹性变形的软质材料形成,因此,能确保腰支承件主体71自身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允许度,并能确保身体支承面具有足够的柔软性。
此外,根据腰支承件70,腰支承件主体71能容易获得面方向的较大的弹性变形,能沿着与腰支承件70的隆起部分相对应的侧框构件73的支承形状部弹性变形,因此,能在腰支承件主体71的较大范围中确保较大的弹性允许度,并在身体支承面的较大范围中柔软地支承身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动作步骤或者各构成构件的形状、组合等仅为一例,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框部53A、53B中的上方构件56A、56B构成为能根据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进行扭转变形,但也可使上方构件56A、56B及下方构件57A、57B这两者都构成为能根据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进行扭转变形。
在上述结构中,能在纵框部53A、53B的上下方向上进行扭转变形,因此,在就座者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能从纵框部53A、53B的下部与背的变形相对应地进行扭转。由此,即便采用朝后方大幅回头的姿势,也能根据就座者的背的变形而追随着进行支承。
另外,纵框部53A、53B能根据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而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逐渐进行扭转变形。
在上述结构中,在就座者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背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逐渐大幅扭转地变形,与此相对应地,纵框部53A、53B也能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逐渐大幅扭转。由此,能可靠地与就座者的背的变形相对应地变形,因此,能与靠背一起在就座者的背的上下方向范围内追随着进一步稳定地进行支承。
另外,纵框部53A、53B也可以是不根据从撑面件51作用的力进行弹性变形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能将纵框部53A、53B设为简易的结构,并且在就座者采用从宽度一侧朝后侧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纵框部53A、53B扭转变形,能使靠背50朝后方倾斜。
例如,在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和靠背50被一体成形,但也能将靠背后部支承构件40和靠背50设为分体构件。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椅子,该椅子能可靠地支承就座者的背,并在就座者采用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后方回头的姿势的情况下,能追随上述姿势,另外,还能支承就座者的负载,并追随着上述就坐者的背进行变形,在就座者进行使背朝后方倾倒的动作的情况下,能追随上述姿势。
(符号说明)
1、201、301  椅子
10           脚体
20           靠背支承体
40           靠背后部支承构件
41           下部连接部
43           上部连接部
43A、43B     一对连接片
50           靠背
51           撑面件
52           上框部
53A、53B(53) 纵框部
56A、56B(56) 上方构件
57A、57B(57) 下方构件
61           第一环状部
62           第二环状部
42、242      变形允许部

Claims (17)

1.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脚体;
靠背支承体,该靠背支承体支承于所述脚体;
靠背后部支承构件,该靠背后部支承构件支承于所述靠背支承体;以及
靠背,该靠背支承于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并对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
所述靠背具有:
撑面件,该撑面件对所述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并具有能根据所述背进行变位的可挠性;以及
一对纵框部,这一对纵框部安装于所述撑面件,且下端与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连接,其能根据从所述就座者的背作用的力进行扭转变形,这一对纵框部在宽度方向上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具有一对连接片,这一对连接片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从宽度方向中央彼此分别朝外侧分离,所述一对连接片在上端与所述一对纵框部连接,并能随着所述纵框部的扭转进行变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纵框部具有:
下方构件,该下方构件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前方倾斜的方式倾斜;以及
上方构件,该上方构件与所述下方构件连接,并能在从所述就座者的背作用的力的作用下进行扭转变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框部以朝前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具有上框部,该上框部供所述撑面件安装,并与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连接,
所述一对纵框部与所述上框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接并供所述撑面件安装,且能根据从所述撑面件作用的力进行弹性变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框部具有:
下方构件;以及
上方构件,该上方构件与所述下方构件的上端连接,并能在从所述撑面件作用的力的作用下进行弹性变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方构件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框部以朝前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
9.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以朝后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
10.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具有上部连接部,该上部连接部配置成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宽度方向外侧扩开,并对所述上框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进行支承。
11.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和所述纵框部在侧视观察时一体成形为环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具有:
下部连接部,该下部连接部与所述靠背支承体连接;以及
变形允许部,该变形允许部从所述下部连接部朝上方延伸,并能根据从所述就座者的背作用于所述靠背的负载进行弹性变形,
所述上部连接部构成为一对连接片,这一对连接片以从所述变形允许部的上端随着朝向上方而彼此分离的方式形成为V字状,并且其上端与所述纵框部连接,
所述下部连接部、所述变形允许部、所述一对连接片中的一个所述连接片以及所述一对纵框部中的一个所述纵框部构成侧视观察时呈环状的第一环状部,
所述下部连接部、所述变形允许部、所述一对连接片中的另一个所述连接片以及所述一对纵框部中的另一个所述纵框部构成侧视观察时呈环状的第二环状部,
所述第一环状部及所述第二环状部在所述下部连接部及所述变形允许部处连接并一体成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后部支承构件具有:
下部连接部,该下部连接部与所述靠背支承体连接;
变形允许部,该变形允许部从所述下部连接部朝上方延伸,并根据从所述就座者的背作用于所述靠背的负载进行弹性变形;以及
上部连接部,该上部连接部从所述变形允许部的上端朝上方延伸,并在上端与所述靠背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连接部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连接部具有一对连接片,这一对连接片在下端与所述变形允许部连接,并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彼此分离的方式形成为V字状,所述一对连接片的上端与所述靠背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具有:
下方构件,该下方构件的下端与所述下部连接部连接,并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前方倾斜;以及
上方构件,该上方构件从所述下方构件朝上方延伸,并随着朝向上方而朝比所述下方构件相对更靠后方的位置倾斜,所述上方构件在上端与所述上部连接部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具有撑面件,该撑面件的下部与所述下方构件连接,上部与所述上方构件连接,所述撑面件对所述就座者的背进行支承,并具有能根据所述背进行变形的可挠性。
CN201380000511.7A 2012-10-18 2013-04-25 椅子 Pending CN1038892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0930A JP6166882B2 (ja) 2012-10-18 2012-10-18 椅子
JP2012-230930 2012-10-18
JP2012-230929 2012-10-18
JP2012-230928 2012-10-18
JP2012230929 2012-10-18
JP2012230928A JP6169835B2 (ja) 2012-10-18 2012-10-18 椅子
PCT/JP2013/062245 WO2014061299A1 (ja) 2012-10-18 2013-04-25 椅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9274A true CN103889274A (zh) 2014-06-25

Family

ID=5048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511.7A Pending CN103889274A (zh) 2012-10-18 2013-04-25 椅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78968B2 (zh)
EP (1) EP2910147B1 (zh)
CN (1) CN103889274A (zh)
WO (1) WO201406129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0208A (zh) * 2016-06-10 2019-02-05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椅子用负载支撑结构体、椅子用负载支撑体、以及椅子
CN109996467A (zh) * 2016-12-20 2019-07-09 国誉株式会社 椅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4972B4 (de) 2011-06-08 2015-03-05 Haworth, Inc. Sitzmöbel, insbesondere Bürostuhl
USD770210S1 (en) * 2014-11-06 2016-11-01 Itoki Corporation Chair
USD770211S1 (en) * 2014-11-06 2016-11-01 Itoki Corporation Chair
USD770209S1 (en) * 2014-11-06 2016-11-01 Itoki Corporation Chair
DE102015200664B4 (de) 2015-01-16 2020-10-01 Topstar Gmbh Rücken- oder Sitzelement
US10292498B2 (en) * 2015-02-11 2019-05-21 Aaron DeJule Apparatus with weight responsive changeable adjusting characteristics
US11596235B2 (en) * 2015-02-11 2023-03-07 Aaron DeJule Apparatus with weight responsive changeable adjusting characteristics
DE102016104644A1 (de) 2015-03-14 2016-09-15 Burkhard Schmitz Mechanikbaugruppe für einen Stuhl und Stuhl mit einer derartigen Mechanikbaugruppe
US20160360892A1 (en) * 2015-06-12 2016-12-15 Gary Neil Adjustable lumbar support for a chair back
JP1558144S (zh) * 2015-10-01 2016-09-05
US10182657B2 (en) * 2016-02-12 2019-01-22 Haworth, Inc. Back support for a chair
DE102016104638A1 (de) 2016-03-14 2017-09-14 Burkhard Schmitz Stuhl
CN109788851B (zh) 2016-09-29 2022-05-27 斯迪尔科斯公司 柔顺的座椅结构
US10477973B2 (en) * 2016-11-01 2019-11-19 Ergogenesis Workplace Solutions, Llc Ergonomic chair
JP2018075885A (ja) * 2016-11-07 2018-05-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DE202017102909U1 (de) * 2017-01-04 2018-04-05 Design Ballendat Gmbh Stuhl mit einteiliger Sitzschale
DE102017214298A1 (de) * 2017-08-16 2019-02-21 Sedus Stoll Ag Verbindungsanordnung für eine Rückenlehne und Büro- oder Konferenzsitzmöbel
JP7426935B2 (ja) * 2017-10-05 2024-02-02 ゴドレジ アンド ボイス エムエフ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姿勢適応型ワークチェア
US10813463B2 (en) 2017-12-05 2020-10-27 Steelcase Inc. Compliant backrest
US11291305B2 (en) 2017-12-05 2022-04-05 Steelcase Inc. Compliant backrest
WO2019204714A1 (en) 2018-04-19 2019-10-24 Cramer Llc Chair having pliable backrest and methods for same
AU2020224628A1 (en) 2019-02-21 2021-08-26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WO2021055441A1 (en) 2019-09-18 2021-03-25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member with lattice structure
US11357329B2 (en) 2019-12-13 2022-06-14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CN113384102A (zh) * 2020-03-11 2021-09-14 宣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椅背框扭动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5658A1 (en) * 2000-06-09 2002-01-17 Alessandro Piretti Chair with synchronised rocking seat and backrest
CN201032942Y (zh) * 2007-03-15 2008-03-12 马宜任 椅子结构
CN101233978A (zh) * 2007-02-01 2008-08-06 普罗-科德有限公司 带可变形靠背的椅子
CN201414597Y (zh) * 2009-06-19 2010-03-03 震旦有限公司 办公椅椅背支撑结构
WO2011157392A1 (de) * 2010-06-15 2011-12-22 Claudia Plikat Stuh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2190B2 (en) * 2001-06-15 2003-06-03 Hon Technology Inc. Lumbar support for a chair
GB2414176B (en) 2002-02-13 2006-09-13 Miller Herman Inc Tilt chair having a flexible back, adjustable armrests and adjustable seat depth,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thereof
JP4149755B2 (ja) 2002-07-22 2008-09-17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椅子の背凭れ装置
DE102004035647B4 (de) 2004-07-22 2008-03-20 Bock 1 Gmbh & Co. Kg Sitzmöbel, insbesondere Bürostuhl
JP5002835B2 (ja) * 2005-10-27 2012-08-15 コクヨ株式会社 部材の接続構造
MX2009003765A (es) * 2006-10-04 2009-05-08 Formway Forniture Ltd Una silla.
CN101801241B (zh) * 2007-03-13 2013-06-05 Hni技术公司 动态座椅靠背腰部支撑系统
JP5276304B2 (ja) 2007-11-09 2013-08-28 株式会社内田洋行 椅子の背もたれ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5658A1 (en) * 2000-06-09 2002-01-17 Alessandro Piretti Chair with synchronised rocking seat and backrest
CN101233978A (zh) * 2007-02-01 2008-08-06 普罗-科德有限公司 带可变形靠背的椅子
CN201032942Y (zh) * 2007-03-15 2008-03-12 马宜任 椅子结构
CN201414597Y (zh) * 2009-06-19 2010-03-03 震旦有限公司 办公椅椅背支撑结构
WO2011157392A1 (de) * 2010-06-15 2011-12-22 Claudia Plikat Stuh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0208A (zh) * 2016-06-10 2019-02-05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椅子用负载支撑结构体、椅子用负载支撑体、以及椅子
CN109996467A (zh) * 2016-12-20 2019-07-09 国誉株式会社 椅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00691A1 (en) 2016-04-14
US9578968B2 (en) 2017-02-28
WO2014061299A1 (ja) 2014-04-24
EP2910147A1 (en) 2015-08-26
EP2910147A4 (en) 2016-05-25
EP2910147B1 (en) 2018-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9274A (zh) 椅子
ES2647632T3 (es) Conjunto de silla
ES2657971T3 (es) Conjunto de silla con cubierta de tapiceria
JP6572266B2 (ja) 椅子
JP2013132403A (ja) 椅子
CN108260972A (zh) 座椅,尤其是办公椅
ES2434441T3 (es) Una silla con respaldo reclinable
CN104736017A (zh) 椅子
JP2007151582A (ja) 身体支持板及び椅子
JP2013132402A (ja) 椅子
KR200422122Y1 (ko) 요추받이용 의자 등받이
JP4697892B2 (ja) 椅子
JP2008012186A (ja) 椅子
KR200469537Y1 (ko) 의자 등받이에 있어서, 요추 받침장치
JP6140419B2 (ja)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及び椅子
JP2009011694A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又は座及び椅子
KR101198578B1 (ko) 자세 교정의 용도 전환 기능을 갖춘 자세 교정용 의자
JP6343801B2 (ja) 椅子の面材取付構造、椅子の身体支持部材及び椅子
JP6410886B2 (ja) 椅子の背支持構成要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椅子
JP5935320B2 (ja) 椅子
JP6777281B2 (ja) 椅子
JP6169835B2 (ja) 椅子
JP2012143634A5 (zh)
JP2012143634A (ja) 身体支持板及び椅子
KR102497164B1 (ko) 등받이모듈을 포함하는 의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