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4297A - 套管摄像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摄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套管摄像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摄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4297A
CN103884297A CN201310703784.XA CN201310703784A CN103884297A CN 103884297 A CN103884297 A CN 103884297A CN 201310703784 A CN201310703784 A CN 201310703784A CN 103884297 A CN103884297 A CN 103884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pe
brace table
camera head
sleeve
shoo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037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4297B (zh
Inventor
小林贤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84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4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4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42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套管摄像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摄像方法。在将套管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预先设定的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摄像。套管摄像装置(4)具有:对套管(F)进行摄像的摄像构件(50);支撑套管的支撑台(51);焦点板(90),其配置在支撑台与摄像构件之间,并具有位置对准于摄像构件的焦点位置的焦点基准面;以及移动构件(100),其使支撑台上的套管向焦点板侧移动,从而使套管与焦点基准面抵接。

Description

套管摄像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摄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套管摄像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摄像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在准确地将光纤的芯线端面位置对准的同时对光纤彼此进行连接的部件,采用套管(ferrule)。该套管是沿着其中心轴形成有贯通孔的圆筒状部件,在使光纤的芯线贯穿插入到贯通孔内的状态下被安装到例如光连接器部件。因此,为了在准确地将光纤的芯线端面位置对准的同时对光纤彼此进行连接,以高级别要求套管的圆度和套管的内径相对于外径的同轴度(同心度)等精度。
因此,一般在制造出套管后,针对这些套管逐个进行外形尺寸测定和同轴度测定等,并按照作为产品的好坏判断和精加工精度进行了分类(分级)。特别是套管的同轴度是对光纤的光学特性产生影响、并且决定作为光纤连接器的性能的要素,因此将同轴度测定作为重要的作业。
以往,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作为测定套管的同轴度的装置。
根据该装置,能够利用具有多个吸附部的臂,将套管搬送到测定同轴度的测定台上,且从测定台上搬送同轴度测定结束后的套管,因此能够在顺利地更换套管的同时进行同轴度测定。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大量生产的套管的同轴度测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11124号公报
可是,为了测定同轴度,需要取得拍摄套管而得到的摄像图像,但为了得到清晰的摄像图像,需要使焦点对准套管。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关于这方面,没有特别地具有技术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考虑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将套管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预先设定的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摄像的套管摄像装置。
并且,还提供具有套管摄像装置的套管分类装置及套管摄像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对套管进行摄像的摄像构件;支撑所述套管的支撑台;焦点板,其配置在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摄像构件之间,并具有位置对准于所述摄像构件的焦点位置的焦点基准面;以及移动构件,其使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套管向所述焦点板侧移动,从而使所述套管与所述焦点基准面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能够通过移动构件使支撑在支撑台上的套管向焦点板侧移动,从而使该套管与焦点板的焦点基准面抵接。由此,能够将套管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预先设定的焦点位置而进行对焦,能够在维持对焦的状态下对套管进行摄像。
由此,能够取得清晰的套管的摄像图像,能够根据该摄像图像精度良好地进行例如套管的内径测定、圆度测定和同轴度(同心度)测定等品质检查。特别是,能够以仅使套管在支撑台上移动而与焦点基准面抵接的简便结构准确地位置对准于焦点位置,因此容易实现结构的简便化和成本降低。
(2)在上述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套管摄像装置具有照明构件,所述照明构件隔着所述支撑台配置于所述摄像构件的相反侧,并向所述套管照射照明光。
该情况下,能够在使套管对焦到焦点位置后,通过照明构件向套管照射照明光,并且从隔着套管与照射照明光一侧相反的一侧以照明光为背光对套管进行摄像。因此,能够取得更清晰的套管的摄像图像。
(3)在上述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台在使所述套管的中心轴与所述摄像构件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支撑所述套管,所述照明构件处于所述光轴上,并沿着所述光轴向所述套管照射照明光,所述移动构件配置在所述支撑台与所述照明构件之间且至少能够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使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套管向所述焦点板侧移动,从而使所述套管与所述焦点基准面抵接。
该情况下,能够在使中心轴与摄像构件的光轴一致的状态将套管支撑到支撑台上。此外,能够通过移动构件使套管沿着光轴方向向焦点板侧移动,因此即使在使套管对焦到焦点位置后,也能够维持使套管的中心轴与光轴一致的状态。并且,照明构件沿着光轴向套管照射照明光,因此能够取得更清晰的摄像图像。
(4)在上述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构件具有对焦用板,所述对焦用板能够与所述套管的一个端面抵接,并以将所述套管向所述焦点板侧推送的方式使所述套管移动,从而使所述套管的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焦点基准面抵接。
该情况下,在移动构件使对焦用板与套管的一个端面抵接后,直接经由对焦用板以将套管向焦点板侧推送的方式使套管移动。由此,能够使套管的另一个端面可靠地抵接于焦点板的焦点基准面,从而能够使套管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焦点位置。
特别是,仅通过利用对焦用板以推送套管的方式使套管移动的简便动作就能够进行向焦点位置的准确的位置对准,因此容易使结构更简便。
(5)在上述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对焦用板设置有使所述照明光透过的透过部。
该情况下,在对焦用板设置有透过部,因此在利用该对焦用板使套管位置对准到焦点位置后,不需要使该对焦用板从照明光的光路上退避。该情况下,能够使从照明构件照射的照明光在透过透过部后,可靠地照射于套管。
因此,不需要使移动构件从光路移动(退避),从而能够简便地构成移动构件。此外,不需要使对焦用板从光路上退避,因此在将套管位置对准于焦点位置后,能够迅速地照射照明光来进行摄像,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摄像作业。
(6)在上述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套管摄像装置具有旋转压入构件,所述旋转压入构件在将支撑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套管压入于该旋转压入构件与该支撑台之间的同时使所述套管绕所述光轴旋转。
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旋转压入构件将套管压入于该旋转压入构件与支撑台之间,因此能够抑制位置对准于焦点位置的套管的晃动等,能够在使套管稳定的状态下对套管进行摄像。因此,能够得到更清晰的摄像图像。
此外,能够在压入套管的同时使套管绕光轴旋转,因此例如能够按照一定旋转角度得到多张摄像图像,能够通过根据这多张摄像图像计算出套管的中心点的旋转轨迹,进行更高精度的同轴度测定。
(7)本发明的套管分类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套管供给装置,其具有收容多个所述套管的收容体,从该收容体将所述套管逐个送出;套管搬送装置,其在接收地点接收到从所述套管供给装置送出的所述套管后将所述套管搬送到所述支撑台上,并且在摄像结束后,将所述套管从所述支撑台上搬送到交接地点;套管回收装置,其对搬送到所述交接地点的所述套管进行回收,并且将所述套管收纳到多个收纳体中的任意一个收纳体;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套管回收装置,以便根据所述摄像构件的摄像图像按照多个品质等级对所述套管进行分类,并且将相同品质等级的所述套管收纳到同一所述收纳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套管分类装置,当套管供给装置从收容体逐个送出套管时,套管搬送装置在接收地点接收该套管后,将该套管搬送到支撑台上。于是,如上所述,套管摄像装置在将套管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焦点位置的状态下对该套管进行摄像,从而取得清晰的摄像图像。并且,在该摄像结束后,套管搬送装置将套管从支撑台上搬送到交接地点,同时将新的套管从接收地点搬送到支撑台上。这样反复进行套管的摄像。
另一方面,在将套管搬送到交接地点后,套管回收装置对该套管进行回收。并且,套管回收装置根据来自控制部的指示,将该套管区分收纳到与品质等级对应的收纳体中。
由此,在多个收纳体中连续不断地收纳分别被分类成相同的品质等级的套管。这样,能够最终按照每个品质等级对收容在收容体中的多个套管进行分类并且将它们收纳到收纳体中,因此除了容易使用以外,还能够使所述套管具备高附加价值。
(8)本发明的套管摄像方法利用了上述本发明的套管摄像装置,该套管摄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对焦工序,使支撑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套管向所述焦点板侧移动,从而使所述套管与所述焦点基准面抵接;以及摄像工序,在所述对焦工序后进行所述套管的摄像。
根据本发明的套管摄像方法,能够起到与上述套管摄像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即,能够在将套管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预先设定的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摄像,能够得到清晰的摄像图像。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将套管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预先设定的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摄像,能够取得清晰的摄像图像,精度良好地进行套管的品质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套管分类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图,且是整体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套管分类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套管的剖视图。
图4是观察到的构成图1所示的套管分类装置的套管供给装置中的收容体内部的图。
图5是构成图1所示的套管分类装置的套管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从另一视点观察到的图5所示的套管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套管摄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套管摄像装置中的支撑台周边的放大侧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支撑台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支撑台的剖视图。
图11是图5所示的套管摄像装置中的支撑台周边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从发光体单元侧观察到的推送板的图。
图13是示出从图12所示的状态起使推送板朝后方侧移动、从而使套管的另一个端面与焦点基准面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从图13所示的状态起从套管的上方按压旋转带、从而将该套管压入到旋转带与支撑台之间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示出从图14所示的状态起使推送板朝前方侧移动、从而与套管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示出从套管的摄像图像计算出的中心点的旋转轨迹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套管分类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C:套管的中心轴;O:光轴;F:套管;F2:套管的一个端面;F3:套管的另一个端面;P1:接收地点;P2:交接地点;1:套管分类装置;2:套管供给装置;3:套管搬送装置;4:套管摄像装置;5:套管回收装置;7:控制部;7a:记录介质;10:收容体;40:收纳箱(收纳体);50:摄像构件;51:支撑台;52:发光体单元(照明构件);90:焦点板;90a:焦点基准面;100:移动构件;101:对焦用板;115:通孔(透过部);120:旋转压入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套管分类装置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套管分类装置1是如下装置:其对多个套管F逐个进行摄像,根据其摄像图像进行套管F的同轴度测定(品质检查),并且进一步一边根据该测定结果按照每个品质等级进行分类一边将其收纳到收纳箱40(本发明中的收纳体),在该套管分类装置1中,具有:套管供给装置2;套管搬送装置3;套管摄像装置4;套管回收装置5;基台6,其设置在未图示的地面上,在基台6设置有上述各装置;以及对上述各装置进行综合控制的控制部7。
[套管]
首先对套管F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3所示,套管F形成为圆筒状,该套管F沿着中心轴C形成有供未图示的光纤的芯线贯穿插入的贯通孔F1。该贯通孔F1的在套管F的一个端面F2处的一部分形成为截面呈锥形,随着从另一个端面F3侧朝向一个端面F2侧逐渐扩径。
接着,对上述的套管分类装置1的各构成品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依次简单地说明套管供给装置2、套管搬送装置3和套管回收装置5,然后详细说明套管摄像装置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将与基台6的上表面(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L1,将在基台6的上表面相互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L2和左右方向L3。此外,在前后方向L2中,将套管供给装置2中的后述的收容体10的开口方向(箭头FW方向)设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箭头BA方向)设为后方。
[套管供给装置]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上述套管供给装置2是如下装置:该套管供给装置2具有收容多个套管F的收容体10,并从该收容体10将套管F逐个送出。
收容体10形成为朝上方开口的有底筒状,被从基台6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立起的支柱部11支撑。此时,收容体10相对于基台6的上表面朝前方侧倾斜,其倾斜角度能够被调整为任意的角度。
在收容体10的内部,以与该收容体10的底壁部10a重叠的状态配设有能够绕该收容体10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旋转板12。该旋转板12是接受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的旋转力而朝一个方向(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的部件,该旋转板12的直径形成为外周缘部与收容体10的周壁部10b滑动接触或接近的程度。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旋转板12以厚度随着朝向外周缘部而逐渐变薄的方式,形成为其上表面朝向下方而逐渐倾斜的截面锥形。
在旋转板12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收纳凹部12a,使收容到收容体10的内部的多个套管F中的1个进入到所述收纳凹部12a中来对其进行收纳,并伴随旋转板12的旋转而使该所收纳的套管F移动。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收纳凹部12a在旋转板1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由此,能够通过旋转板12的旋转,使套管F连续不断地向朝前方倾斜的收容体10的底壁部10a中的最上点侧移动。
此外,如图4所示,在收容体10中形成有排出口13,该排出口13将通过旋转板12的旋转而移动到了上述最上点的套管F排出到该收容体10的外部。由此,能够通过排出口13而从收容体10逐个地送出套管F。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排出口13连接有排出管14,套管F通过该排出管14以纵向姿态被逐个送出。在排出管14的末端部连接有姿态变换部20,该姿态变换部20将经由该排出管14接收到的纵向姿态的套管F变换为预先确定的横向姿态后,将套管F供给到接收地点P1。
上述姿态变换部20具有:未图示的检测部,其检测纵向姿态的套管F的一个端面F2朝向上方和下方中的哪一个;旋转部21,其根据该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套管F进行90度正反旋转来将其设为横向姿态;以及供给杆22,其将处于横向姿态的套管F供给到接收地点P1。
另外,旋转部21通过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套管F适当地进行90度正反旋转,从而以预先确定的横向姿态将套管F供给到接收地点P1。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套管F被支撑到支撑台51上时,以该套管F的一个端面F2侧朝向发光体单元52侧、另一个端面F3侧朝向摄像构件50侧的方式将套管F的姿态设为横向。
[套管搬送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套管搬送装置3是如下装置:其在接收地点P1接收从姿态变换部20送来的套管F后,将套管F搬送到套管摄像装置4的支撑台51上,并且在摄像结束后,将套管F从支撑台51上搬送到交接地点P2,该套管搬送装置3具有搬送套管F的搬送用臂30、和使该搬送用臂30移动的臂移动机构31。
上述搬送用臂30被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L3延伸的长条的臂,所述左右方向L3是连接接收地点P1、支撑台51以及交接地点P2的方向。在该搬送用臂30,形成有在与接收地点P1对应的位置保持套管F的未图示的第1保持部,并且形成有在与支撑台51对应的位置保持套管F的未图示的第2保持部。
上述臂移动机构31具有:移动用缸32,其使搬送用臂30沿着左右方向L3往复移动;以及使搬送用臂30上下移动的升降用缸33。另外,这些移动用缸32和升降用缸33例如是气缸,通过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使搬送用臂30移动。
并且,臂移动机构31接收来自控制部7的指示而使这些移动用缸32和升降用缸33适当工作,从而使搬送用臂30一边沿左右方向L3往复移动一边上下移动。由此,能够利用第1保持部将接收地点P1的套管F搬送到支撑台51上,并且利用第2保持部将支撑台51上的套管F搬送到交接地点P2。
即,能够用1个搬送用臂30同时进行套管F的从接收地点P1向支撑台51的搬送、和套管F的从支撑台51向交接地点P2的搬送。
[套管回收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套管回收装置5是如下装置:其对通过搬送用臂30搬送到交接地点P2的套管F进行回收,并且将其收纳到5个收纳箱40中的任意一个收纳箱40。
该套管回收装置5具有回收滑道41、5个收纳箱40和使这5个收纳箱40移动的箱移动机构42。
回收滑道41沿着左右方向L3配置,并且在相对于基台6的上表面倾斜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具体而言,以回收滑道41的回收端部41a位于比排出端部41b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此时,回收滑道41配置成,回收端部41a位于上述交接地点P2。由此,回收滑道41能够在利用回收端部41a对通过搬送用臂30搬送到交接地点P2的套管F进行回收后,利用倾斜来搬送该套管F,使其滑动至排出端部41b。
5个收纳箱40是在上方开口的有底筒状的容器,配置于比回收滑道41的排出端部41b靠下方的位置,且在前后方向L2上配置成一列。
在图示的例子中,例如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依次配置收纳品质最优良的A等级的套管F的第1收纳箱40A(40)、收纳品质次于A等级的品质优良的B等级的套管F的第2收纳箱40B(40)、收纳品质次于B等级的品质优良的C等级的套管F的第3收纳箱40C(40)、收纳品质次于C等级的品质优良的D等级的套管F的第4收纳箱40D(40)、以及收纳品质次于D等级的品质优良的E等级的套管F的第5收纳箱40E(40)。
并且,这5个收纳箱40安装在沿着导轨43移动的移动体44上。
导轨43固定于基台6的上表面,沿着前后方向L2延伸。移动体44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沿着导轨43在前后方向L2上往复移动。驱动机构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7的指示使移动体44适当地在前后方向L2上移动,从而将任意一个收纳箱40配置到回收滑道41中的排出端部41b的正下方。
由此,能够将相同品质彼此的套管F收纳到各收纳箱40。另外,导轨43、移动体44和驱动机构作为上述箱移动机构42发挥功能。
[套管摄像装置]
如图1、图2和图5~图7所示,套管摄像装置4具有:对套管F进行摄像的摄像构件50;支撑台51,其在使套管F的中心轴C与摄像构件50的光轴O一致的状态下支撑套管F;以及发光体单元(本发明中的照明构件)52,其处于光轴O上且隔着支撑台51配置于摄像构件50的相反侧,沿着光轴O向套管F照射照明光。
(摄像构件)
如图5~图7所示,摄像构件50沿着前后方向L2配置,该摄像构件50具有:镜头末端部55a朝向前方侧的长条的镜头筒55;和配置于该镜头筒55的基端部的摄像元件56。
镜头筒55在内部内置有未图示的多个光学系统(透镜等),其光轴O与前后方向L2一致。并且,该镜头筒55利用多个光学系统将由镜头末端部55a拍摄到的被摄体的像成像于摄像元件56上。由此,能够经由镜头筒55,通过摄像元件56对支撑台51上的套管F进行摄像。
上述摄像元件56是例如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根据来自控制部7的指示对套管F进行摄像,并将其摄像图像输出到控制部7。
另外,镜头筒55被镜头保持部件60保持,由此,在从基台6向上方离开的状态下进行配置。
镜头保持部件60具有:板状的保持台62,其隔着防振台61载置于基台6的上表面;垂壁块64,其隔着板状的中间台63竖立设置在该保持台62上;以及保持块65,其安装于该垂壁块64的上端部并保持镜头筒55。
上述防振台61例如是具备规定的硬度和衰减性能的橡胶板,在基台6与保持台62之间配置有多个。保持块65具有:安装于垂壁块64的上端部的俯视呈C形状的固定块66;以及在与该固定块66之间以夹入的方式保持镜头筒55的两个压紧块67。
固定块66位于与镜头筒55相同的高度,且在沿左右方向L3从镜头筒55离开的状态下与该镜头筒55平行地在前后方向L2上延伸,固定块66的前后方向L2的中间部被安装于垂壁块64。该固定块66的前后方向L2的两端部朝向镜头筒55侧弯折,在其端面形成有与镜头筒55的外径对应的半圆状的凹部。
另一方面,压紧块67形成为分别相对于上述固定块66的两端部的端面装卸自如,在其安装面形成有与镜头筒55的外径对应的半圆状的凹部。
因此,能够通过例如螺合安装等将两个压紧块67安装到固定块66,由此,在固定块66与压紧块67之间夹入保持镜头筒55来对其进行保持。
另外,镜头筒55被保持在沿前后方向L2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因此能够没有晃动等地被稳定保持。此外,能够通过从固定块66卸下两个压紧块67,来卸下镜头筒55,进行维护和更换等。并且,在固定块66安装有支撑摄像元件56的摄像元件支架68。
(支撑台)
上述支撑台51安装于台座块70,并配置于镜头筒55的镜头末端部55a的前方侧。
台座块70的下端部安装于保持台62,并从该保持台62朝向上方竖立设置。台座块70的上端部朝前方侧弯折,在其前端部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支撑台支架71。并且,在该支撑台支架71上安装有上述支撑台51。
如图8~图10所示,支撑台51由在前后方向L2上隔开一定间隙地对置的第1支撑台51A和第2支撑台51B构成。这些第1支撑台51A和第2支撑台51B是以厚度方向与前后方向L2一致的方式形成的板片部件,从支撑台支架71上朝向上方立起。
另外,第1支撑台51A位于镜头末端部55a侧,第2支撑台51B位于该第1支撑台51A的前方侧。
第1支撑台51A的上端缘和第2支撑台51B的上端缘分别被调整为位于相同的高度,在这些上端缘分别形成有V字状的槽部75。进而,能够利用这两个槽部75支撑套管F。
具体而言,能够在将套管F收纳到两个槽部75内的状态下,以架设于第1支撑台51A和第2支撑台51B的方式对该套管F进行支撑。由此,能够在使套管F的中心轴C与前后方向L2一致的状态下对该套管F进行支撑。而且,以使镜头筒55的光轴O与支撑台51上的套管F的中心轴C一致的方式,对第1支撑台51A和第2支撑台51B的高度进行调整。
另外,作为槽部75的形状,不限于V字状,也可以与套管F的形状对应地为半圆形状等。此外,将第1支撑台51A的外表面与第2支撑台51B的外表面之间的沿着前后方向L2的长度M(参照图10)设定为比套管F的全长W短。因此,在将套管F支撑到支撑台51上时,套管F成为比支撑台51向前后方向L2的外侧稍微突出的状态。
(照明构件)
如图5~图7所示,上述发光体单元52内置有照射上述照明光的光源80(参照图1),上述发光体单元52经由发光体支撑部件85配置于支撑台51的比第2支撑台51B更靠前方侧的位置。
该发光体单元52具有:发光体单元主体81,其内置有上述光源80、和根据来自控制部7的指示控制光源80的工作的未图示的发光体控制部;以及发光体筒82,其从发光体单元主体81朝向支撑台51侧突出,该发光体单元52能够通过发光体筒82将从光源80发出的照明光朝向支撑台51侧进行照射。
另外,作为上述光源80,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LED等。此外,作为照明光,优选为平行光,例如激光等比较适合。
上述发光体支撑部件85具有:配置于第2支撑台51B的前方侧的发光体块86;以及发光体支撑片87,其与台座块70的上端部连接,并支撑发光体块86。
在发光体块86中,沿着前后方向L2形成有未图示的贯通孔,上述发光体筒82从前方侧贯穿固定于该贯通孔内。由此,发光体单元52在被发光体支撑部件85支撑的状态下配置于第2支撑台51B的前方侧。
另外,以使发光体筒82位于与光轴O相同高度的方式进行高度调整,能够沿着光轴O向支撑台51侧照射照明光(参照图1)。
(焦点板)
另外,如图8~图10所示,在上述支撑台51与摄像构件50之间,配设具有焦点基准面90a的焦点板90,所述焦点基准面90a的位置对准于摄像构件50的焦点位置。
该焦点板90安装于第1支撑台51A的外表面,并配置在该第1支撑台51A与镜头筒55的镜头末端部55a之间。此时,焦点板90比第1支撑台51A向上方突出。并且,镜头筒55以将焦点对准该突出的部分的朝向第1支撑台51A侧的内表面的方式进行调焦。
即,焦点板90的上述内表面作为焦点基准面90a发挥功能。另外,作为焦距H(参照图8),例如大约为几mm~几十mm。
此外,焦点板90的焦点基准面90a比第1支撑台51A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使支撑在支撑台51上的套管F的端面与该焦点基准面90a抵接。套管F在经过姿态变换部20后、被搬送用臂30搬送到支撑台51上时,如图10所示,另一个端面F3朝向镜头筒55侧,因此能够使另一个端面F3与焦点基准面90a抵接。
此外,在焦点板90中,在比第1支撑台51A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91。该贯通孔91与光轴O同轴配置于上,焦点基准面90a侧的开口尺寸形成为比套管F的外径小、且比套管F的内径大的尺寸。由此,能够通过贯通孔91对套管F进行摄像。
(移动构件)
此外,如图5~图7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套管摄像装置4具有移动构件100,该移动构件100配置在支撑台51与发光体单元52之间且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使支撑台51上的套管F向焦点板90侧移动,从而使该套管F与焦点基准面90a抵接。
该移动构件100具有:对焦用板101,其能够与支撑台51上的套管F的一个端面F2抵接,以将该套管F向焦点板90侧推送的方式使该套管F移动,从而使套管F的另一个端面F3与焦点板90的焦点基准面90a抵接;以及使该对焦用板101沿着前后方向L2(光轴O方向)移动的对焦用缸105。
对焦用缸105是例如气缸,该对焦用缸105具有:能够在前后方向L2上往复移动的可动杆106;以及缸主体107,其将该可动杆106支撑为移动自如,并且利用所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使可动杆106往复移动。
缸主体107通过与台座块70的上端部连接的缸支撑片108支撑,并配置于在左右方向L3上与发光体单元52大致相邻的位置。另外,缸支撑片108与上述发光体支撑片87隔着台座块70在左右方向L3上对置。
此外,缸主体107在使可动杆106的末端部106a朝向后方侧的状态下被缸支撑片108支撑。并且,在缸主体107中安装有向内部供给规定的压力的空气的两个空气供给接头109,能够利用从这两个空气供给接头109中的任意一个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使可动杆106往复移动。
即,能够通过从一个空气供给接头109向缸主体107内供给空气,使可动杆106的末端部106a朝向后方侧移动,能够通过从另一个空气供给接头109向缸主体107内供给空气,使可动杆106的末端部106a朝向前方侧移动。
另外,在两个空气供给接头109上连接有未图示的空气管,从未图示的空气源通过该空气管供给空气。
在可动杆106的末端部106a安装有L型角铁110,在该L型角铁安装有上述对焦用板101。
该对焦用板101为具有垂直地弯折而成的推送板101a的弯折板。推送板101a例如是厚度较薄的板簧部件,该推送板101a从与L型角铁110的连接部分朝向支撑台51侧沿左右方向L3横长地延伸,其末端位于支撑台51的第2支撑台51B与发光体单元52的发光体筒82之间。
因此,推送板101a能够伴随可动杆106的往复移动在第2支撑台51B与发光体筒82之间在前后方向L2上往复移动,并且能够在与支撑台51上的套管F的一个端面F2抵接的同时以将该套管F向焦点板90侧推送的方式使该套管F移动。
另外,如图12所示,在推送板101a中形成有使通过发光体筒82照射的照明光透过的通孔(本发明中的透过部)115。该通孔115形成为比套管F的内径大、且比套管F的外径小的尺寸。由此,能够使照明光通过通孔115照射到套管F。
(旋转压入构件)
并且,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套管摄像装置4具有旋转压入构件120,该旋转压入构件120在将支撑在支撑台51上的套管F压入到该旋转压入构件120与该支撑台51之间的同时使该套管F绕光轴O旋转。
该旋转压入构件120具有:使套管F旋转的旋转带121;上下移动板124,其能够上下移动,在该上下移动板124安装有使该旋转带121旋转的驱动带轮122和从动带轮123;以及上下移动用缸125,其使该上下移动板124在规定的行程范围内上下移动,且使旋转带121从上方压靠于支撑台51上的套管F。
上下移动板124为从前方侧观察时形成为俯视呈L字形的板。在该上下移动板124形成有用于避免与镜头末端部55a的干涉的缺口部124a,该缺口部124a朝下方开口。并且,上下移动板124配置于如下位置:在将镜头末端部55a配置到缺口部124a内的状态下,所述上下移动板124与该镜头末端部55a处于大致一个面上。
因此,即使上下移动板124在规定的行程内上下移动,也能够避免镜头末端部55a与该上下移动板124的干涉。
在上下移动板124的靠支撑台51侧的前表面,以将缺口部124a夹在中间而在左右方向L3上排列的方式,配置有上述驱动带轮122和从动带轮123。驱动带轮122与安装于上下移动板124的靠镜头筒55侧的后表面的驱动马达130的输出轴连接。即,驱动带轮122经由驱动马达130安装于上下移动板124,并伴随该驱动马达130的驱动而旋转。另外,驱动马达130通过控制部7控制工作。
另一方面,从动带轮123位于与驱动带轮122相同的高度,经由未图示的轴部与上下移动板124的前表面连接,并且被该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
旋转带121是环形带,以规定的张力架设在驱动带轮122与从动带轮123之间的方式卷绕在两带轮122、123上。具体而言,旋转带121在嵌入到分别形成于驱动带轮122和从动带轮123的环状的槽部内的状态下卷绕在驱动带轮122和从动带轮123上。
由此,旋转带121伴随驱动带轮122的旋转在左右方向L3上移动,能够在将支撑在支撑台51上的套管F收纳到槽部75内的状态下使该套管F绕光轴O旋转。
上下移动用缸125例如是气缸,具有:能够上下移动(能够在上下方向L1上往复移动)的可动体131;以及缸主体132,其将该可动体131支撑为移动自如,并且利用所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使可动体131上下移动,该上下移动用缸125整体形成为薄型的箱形。
缸主体132在使可动体131朝向前方侧的状态下,安装到竖立设置于保持台62的垂直板133。此外,在缸主体132中安装有向内部供给规定压力的空气的两个空气供给接头109,能够利用从这两个空气供给接头109中的任意一个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使可动体131上下移动。
即,能够通过从一个空气供给接头109向缸主体132内供给空气,使可动体131上升,并能够通过从另一个空气供给接头109向缸主体132内供给空气,使可动体131下降。
另外,在两个空气供给接头109上连接有未图示的空气管,从未图示的空气源通过该空气管供给空气。
上述可动体131安装于上下移动板124的后表面。由此,能够使上下移动板124伴随可动体131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能够将旋转带121从上方压靠于支撑台51上的套管F(参照图8)、或者使旋转带121向上方退避而从套管F离开。
[控制部]
如图2所示,控制部7除了例如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各种接口等以外,还具有记录介质7a,CPU通过适当执行记录介质7a所记录的各种程序,综合控制上述各种构成品来进行套管F的分类作业。
特别是,控制部7针对套管摄像装置4,作为其动作的一例,例如通过由CPU读出并执行记录介质7a所存储的本发明中的套管摄像程序,来执行后述的本发明中的对焦工序和摄像工序。
另外,套管摄像程序是用于使套管摄像装置4对搬送到支撑台51上的套管F进行摄像的程序。该套管摄像程序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上述记录介质7a中。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CD-ROM和半导体存储器等可移动介质,经由驱动装置(例如CD-ROM驱动装置等)或接口(例如USB接口等)读入。
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不限于上述可移动介质,也可以是内置在计算机系统(是指包含OS和外围设备等硬件的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部。
并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可以包含如下的记录介质:如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保持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记录介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7具有判别部7b,该判别部7b根据从摄像元件56送来的套管F的摄像图像测定同轴度,进而根据该测定结果将套管F的品质判别为A等级~E等级的5个阶段。
并且,控制部7控制套管回收装置5,使得与判别出的品质等级相应的收纳箱40位于回收滑道41的正下方。由此,能够将套管F收纳到与品质等级对应的收纳箱40内。
<套管分类装置的作用>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套管分类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对到按照每个品质等级对收容在收容体10的内部的套管F进行分类、并收纳到与品质等级相应的收纳箱40内为止的整体流程进行简单说明,然后详细说明与摄像关联的流程。
首先,作为事先准备,作业人员如图2所示那样,将多个套管F投放到收容体10的内部,并将未图示的盖体盖到收容体10上来防止尘埃等混入到内部。另外,所投放的多个套管F在集中到相对于基台6的上表面倾斜的收容体10的最下点侧的状态下进行集合,其中的1个被收纳到收纳凹部12a内。
然后,确认以下情况等,从而事先准备结束:在5个收纳箱40内未收纳套管F;套管搬送装置3的搬送用臂30的第1保持部位于接收地点P1;如图11所示,摄像构件50的对焦用板101位于前方侧且推送板101a位于发光体筒82侧;以及如图5所示,上下移动板124位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且旋转带121向支撑台51的上方大幅离开并等待。
在这些事先准备结束后,作业人员使控制部7工作。于是,控制部7根据记录介质7a所记录的各种程序开始各构成品的工作。
首先,在套管供给装置2中,如图4所示那样使配置在收容体10的底壁部10a的旋转板12旋转。由此,能够使收纳在收纳凹部12a内的套管F伴随旋转板12的旋转而移动,能够在从多个套管F中仅取出了1个该套管F的状态下使该套管F朝向上方移动。
此时,剩余的套管F要伴随旋转板12的旋转向上方移动,但由于旋转板12倾斜,因此剩余的套管F能够利用重力沿着该旋转板12的上表面滑落。因此,能够防止连多余的套管F也向上方移动的情况。因此,能够仅使收纳在收纳凹部12a内的套管F移动到排出口13。
其结果是,能够仅使收纳在收纳凹部12a内的套管F逐个稳定且可靠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移动到排出口13,并通过排出口13和排出管14朝向姿态变换部20送出。
如图1所示,将从套管供给装置2通过排出管14逐个送出的套管F以纵向姿态供给到姿态变换部20内。于是,在检测部检测出套管F的一个端面F2朝向上方和下方中的哪一方后,旋转部21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套管F适当地进行90度正反旋转,每次将该套管F姿态变换为预先确定的横向姿态。然后,供给杆22以将该处于横向姿态的套管F例如推送到接收地点P1的方式使该套管F移动来进行供给。
如图2所示,套管搬送装置3的搬送用臂30的第1保持部在接收地点P1等待。因此,供给到接收地点P1的套管F被搬送用臂30的第1保持部保持。接着,在保持套管F后,臂移动机构31在使搬送用臂30上升后使其沿左右方向L3移动,从而使第1保持部位于支撑台51的上方。然后,臂移动机构31使搬送用臂30下降,使该搬送用臂30一边通过第1支撑台51A与第2支撑台51B之间,一边如图2所示,交接由第1保持部保持的套管F以将其收纳到两支撑台51A、51B的槽部75。由此,套管F从接收地点P1向支撑台51的搬送完成。
当套管F向支撑台51的搬送完成后,臂移动机构31在使搬送用臂30处于相同高度的状态下沿着左右方向L3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后,使其临时等待。由此,搬送用臂30的第1保持部成为再次返回到接收地点P1的状态,为下一个套管F做准备。另外,关于第2保持部,成为在比两支撑台51A、51B的槽部75靠下方的位置等待的状态。
在将套管F放置到支撑台51上后,套管摄像装置4开始套管F的摄像来取得摄像图像。另外,之后将对套管摄像装置4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在套管F的摄像结束后,将该所取得的摄像图像输出到控制部7。于是,控制部7中的判别部7b根据送来的摄像图像测定同轴度,并根据其测定结果将套管F的品质等级分类成A等级~E等级这5个阶段。并且,控制部7控制箱移动机构42,使得与该所分类的品质等级对应的收纳箱40位于回收滑道41的回收端部41a的正下方。
由此,例如如果是套管F的品质等级为C等级的情况,则能够如图2所示,将C等级用的第3收纳箱40C(40)放置到回收滑道41的回收端部41a的正下方。
另一方面,在进行套管F的摄像的期间,姿态变换部20的供给杆22将下一套管F供给到在接收地点P1等待的搬送用臂30的第1保持部。由此,第1保持部成为保持着下一套管F的状态。
并且,当套管F的摄像结束后,臂移动机构31使搬送用臂30上升。由此,使由第1保持部保持的套管F从接收地点P1上升,并且在由第2保持部接收支撑台51上的套管F并进行保持后,使该套管F上升。然后,臂移动机构31使搬送用臂30再次沿着左右方向L3移动,使第1保持部位于支撑台51的上方,并且使第2保持部处于位于交接地点P2的回收滑道41的回收端部41a的上方。
接着,臂移动机构31使搬送用臂30下降。由此,能够如上述那样交接由第1保持部保持的套管F(接着要进行摄像的套管F)以将其收纳到两支撑台51A、51B的槽部75,并且能够将由第2保持部保持的套管F(摄像完成后的套管F)交接到回收滑道41。
这样,能够用1个搬送用臂30同时进行套管F从接收地点P1向支撑台51的搬送、和套管F从支撑台51向位于交接地点P2的回收滑道41的搬送,然后反复进行上述搬送。
此外,被交接到回收滑道41的套管F朝向排出端部41b侧移动以从回收滑道41滑落,从而被收纳到在正下方等待的与品质等级对应的收纳箱40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套管分类装置1,对多个套管F逐个进行摄像,根据其摄像图像进行套管F的同轴度测定(品质检查),按照每个品质等级进行分类并收纳到专用的收纳箱40。
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集中相同品质的套管F,能够进行与品质等级相应的套管F的区分使用。因此,除了容易使用且便利性优异以外,还能够使套管F具备高附加价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套管分类装置1中,由于具备套管摄像装置4,因此还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下面,对套管摄像装置4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套管摄像装置的作用]
如之前所说明那样,在将套管F放置到支撑台51上时,如图9~图11所示,该套管F以架设在第1支撑台51A与第2支撑台51B之间的方式进行放置。此时,套管F成为被收纳到第1支撑台51A和第2支撑台51B的各自的槽部75内的状态,因此被稳定支撑。
另外,套管F的中心轴C成为与光轴O一致的状态。此外,套管F在被姿态变换部20调整为预先确定的横向姿态的状态下被搬送,因此,套管F在一个端面F2朝向发光体筒82侧、另一个端面F3朝向镜头末端部55a侧的状态下被支撑。
在将套管F放置到支撑台51上后,继而经由空气供给接头109向对焦用缸105的缸主体107供给空气,并使可动杆106的末端部106a向后方侧移动。由此,如图13所示,能够使对焦用板101逐渐接近套管F,能够使该对焦用板101中的推送板101a与套管F的一个端面F2抵接。
并且,通过对焦用板101的进一步的移动,能够使套管F以一边在槽部75内滑动一边向焦点板90侧推送的方式移动,能够使套管F的另一个端面F3与焦点板90的焦点基准面90a抵接。
另外,可动杆106即使在进行上述抵接后也向后方侧移动一些量。由此,也作为板簧部件的推送板101a稍微挠曲,利用此时的弹性复原力将套管F向焦点板90侧按压。由此,能够使套管F的另一个端面F3可靠地抵接于焦点基准面90a。其结果是,能够使套管F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预先设定的焦点位置而对焦(本发明中的对焦工序)。
接着,进行如下作业(本发明中的摄像工序):通过发光体单元52向套管F照射照明光,并且从隔着套管F与照射照明光一侧相反的一侧以照明光为背光(back)对套管F进行摄像。
对该摄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使套管F的另一个端面F3抵接后,使旋转压入构件120工作,进行将套管F压入到该旋转压入构件120与支撑台51之间的作业。具体而言,经由空气供给接头109向上下移动用缸125的缸主体132供给空气,使可动体131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下降。由此,能够经由上下移动板124使旋转带121下降,能够使该旋转带121从套管F的上方侧接近。
然后,通过可动体131的进一步的下降,如图14所示,利用旋转带121将套管F压入到该旋转带121与支撑台51之间。由此,能够抑制位置对准于焦点位置的套管F的晃动等,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对套管F进行摄像。
在利用旋转带121的压入完成后,如图15所示,经由空气供给接头109向对焦用缸105的缸主体107供给空气,使可动杆106的末端部106a向前方侧移动而复原到原来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对焦用板101中的推送板101a从套管F离开。
接着,使发光体单元52工作,向套管F照射照明光。于是,该照明光在透过形成于推送板101a的通孔115后,与光轴O同轴地照射套管F。另外,照明光被照射到套管F的一个端面F2侧,其一部分通过套管F的贯通孔F1而漏出到另一个端面F3侧。
接着,对驱动马达130进行驱动,使将套管F压入的旋转带121旋转,使该套管F绕光轴O旋转,并且在该旋转中以照明光为背光进行套管F的摄像。具体而言,每当套管F旋转一定旋转角度、例如30度时,就通过摄像元件56对套管F连续进行摄像,从而取得多张摄像图像。将通过摄像元件56取得的多个摄像图像送出到控制部7中的判别部7b。
于是,判别部7b针对例如送来的1张张摄像图像计算套管F的中心点,并计算这些算出的中心点的变化、即旋转轨迹。并且,判别部7b根据该中心点的旋转轨迹测定套管F的同轴度。
此时,例如在伴随套管F的旋转而如图16所示那样中心点Q的旋转轨迹描绘圆的情况下,判断为套管F的贯通孔F1偏心,判断为同轴度的级别较低。另一方面,在中心点Q的旋转轨迹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沿着套管F的中心轴C形成有贯通孔F1,判断为同轴度优良。
这样,判别部7b能够通过计算套管F的中心点Q的旋转轨迹,来进行准确的同轴度测定,并根据该测定结果将套管F的品质等级分类成A等级~E等级5个阶段。
并且,如之前所说明那样,控制部7控制箱移动机构42,使得与分类的品质等级对应的收纳箱40位于回收滑道41的回收端部41a的正下方。另外,在此之后的动作如上所述那样。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套管摄像装置4,在将套管F的位置准确地对准于镜头筒55的焦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摄像,因此能够取得清晰的摄像图像,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同轴度测定。因此,能够将套管F精度良好地分类成5个品质等级。
特别是,能够以仅使套管F在支撑台51上移动而与焦点基准面90a抵接的简便结构准确地位置对准于焦点位置。而且,能够以仅用对焦用缸105使对焦用板101移动的简便结构,将套管F准确地位置对准于焦点位置,因此容易实现结构的简便化和成本降低等。
并且,能够通过形成于对焦用板101中的推送板101a的通孔115向套管F照射照明光,因此不需要使对焦用板101向与光轴O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退避)。对于这点,也能够实现套管摄像装置4的结构的简便化。
此外,不需要使对焦用板101从光轴O上退避,因此在将套管F位置对准于焦点位置后,能够迅速地照射照明光来进行摄像,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摄像作业。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具体而言,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套管摄像装置4中,构成为具备作为照明构件的发光体单元52,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具备发光体单元52的结构。摄像元件56只要在套管F的贯通孔F1与套管F的主体部分(包层)中产生明度差,就能够对贯通孔F1的形状进行摄像。因此,即使不具备发光体单元52也能够对上述贯通孔F1进行摄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体单元52构成为,在使套管F的中心轴C与光轴O一致的状态下向套管F照射照明光,但是不限于此,仅向套管F照射照明光即可。如上所述,摄像元件56只要在套管F的贯通孔F1与套管F的主体部分(包层)中产生明度差,就能够对贯通孔F1的形状进行摄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套管分类装置1中,具备5个收纳箱40,在将套管F的品质等级分类成了5个阶段后,收纳到任意一个收纳箱40内,但不限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分类成2~4个阶段或6个阶段以上。该情况下,根据分类数准备收纳箱40即可。
此外,套管供给装置2、套管搬送装置3和套管回收装置5是一个例子,不限于上述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套管摄像装置4中,形成为具备旋转压入构件120的结构,但该旋转压入构件120不是必需的,也可以不具备。
但是,能够通过具备该旋转压入构件120,在使套管F绕光轴O旋转的同时取得多张摄像图像,因此能够根据中心点Q的旋转轨迹进行更高精度的同轴度测定。在这点上,优选具备所述旋转压入构件120。而且,即使具备旋转压入构件120,作为套管摄像装置4,也仅有对焦用缸105和上下移动用缸125这两个缸即可,因此能够简便地构成。
此外,通过使对焦用板101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使套管F的另一个端面F3与焦点基准面90a抵接,但不限于该情况,只要能够使支撑台51上的套管F向焦点板90侧移动,则也可以不使用对焦用板101。
但是,在采用了对焦用板101的情况下,能够以简便的结构和动作进行套管F的位置对准,因此是优选的。
此外,通过在对焦用板101中的推送板101a形成通孔115而使照明光透过,但只要照明光可透过即可,不限于通孔115。例如,可以通过埋入透明板等使照明光透过。
而且,通孔115不是必需的,也可以不具备。该情况下,具备使对焦用板101从光轴O上退避的机构即可。
例如,也可以如图17所示那样,设置使对焦用缸105自身上下移动的第2上下移动用缸200。
第2上下移动用缸200是例如气缸,并具有:能够上下移动的第2可动体201;以及第2缸主体202,其将该第2可动体201支撑为移动自如,并且利用所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使第2可动体201上下移动,该第2上下移动用缸200整体形成薄型的箱形。
将第2缸主体202安装到竖立设置于保持台62的第2垂直板205。此外,在第2缸主体202中安装有向内部供给规定压力的空气的未图示的两个空气供给接头,能够利用从这两个空气供给接头中的任意一个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使第2可动体201上下移动。
在第2可动体201安装有中继板206,在该中继板206安装有对焦用缸105的缸主体107。
另外,在具备第2上下移动用缸200的情况下,不需要支撑缸主体107的缸支撑片108。
通过这样构成,使套管F的另一个端面F3与焦点基准面90a抵接,然后使推送板101a朝前方侧移动而从套管F离开后,进一步使第2可动体201上升,由此能够使推送板101a从光轴O上向上方退避。
由此,能够不被推送板101a干涉地将照明光照射到套管F,从而能够进行摄像。
但是,缸机构增加1个,因此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推送板101a设置通孔115等透过部。

Claims (8)

1.一种套管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管摄像装置具有:
对套管进行摄像的摄像构件;
支撑所述套管的支撑台;
焦点板,其配置在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摄像构件之间,并具有位置对准于所述摄像构件的焦点位置的焦点基准面;以及
移动构件,其使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套管向所述焦点板侧移动,从而使所述套管与所述焦点基准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摄像装置具有照明构件,所述照明构件隔着所述支撑台配置于所述摄像构件的相反侧,并向所述套管照射照明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台在使所述套管的中心轴与所述摄像构件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支撑所述套管,
所述照明构件处于所述光轴上,并沿着所述光轴向所述套管照射照明光,
所述移动构件配置在所述支撑台与所述照明构件之间且至少能够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使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套管向所述焦点板侧移动,从而使所述套管与所述焦点基准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具有对焦用板,所述对焦用板能够与所述套管的一个端面抵接,并以将所述套管向所述焦点板侧推送的方式使所述套管移动,从而使所述套管的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焦点基准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焦用板设置有使所述照明光透过的透过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摄像装置具有旋转压入构件,所述旋转压入构件在将支撑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套管压入于该旋转压入构件与该支撑台之间的同时使所述套管绕所述光轴旋转。
7.一种套管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管分类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摄像装置;
套管供给装置,其具有收容多个所述套管的收容体,从该收容体将所述套管逐个送出;
套管搬送装置,其在接收地点接收到从所述套管供给装置送出的所述套管后将所述套管搬送到所述支撑台上,并且在摄像结束后,将所述套管从所述支撑台上搬送到交接地点;
套管回收装置,其对搬送到所述交接地点的所述套管进行回收,并且将所述套管收纳到多个收纳体中的任意一个收纳体;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套管回收装置,以便根据所述摄像构件的摄像图像按照多个品质等级对所述套管进行分类,并且将相同品质等级的所述套管收纳到同一所述收纳体中。
8.一种套管摄像方法,其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套管摄像方法具有:
对焦工序,使支撑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套管向所述焦点板侧移动,从而使所述套管与所述焦点基准面抵接;以及
摄像工序,在所述对焦工序后进行所述套管的摄像。
CN201310703784.XA 2012-12-21 2013-12-19 套管摄像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摄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84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9629 2012-12-21
JP2012279629A JP6242049B2 (ja) 2012-12-21 2012-12-21 フェルール撮像装置、フェルール分類装置、フェルール撮像方法、フェルール撮像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4297A true CN103884297A (zh) 2014-06-25
CN103884297B CN103884297B (zh) 2018-02-16

Family

ID=5095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037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84297B (zh) 2012-12-21 2013-12-19 套管摄像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摄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42049B2 (zh)
CN (1) CN1038842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2312A (zh) * 2013-01-31 2014-08-0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套管搬送装置、套管分类装置和套管搬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9112B (zh) * 2023-05-30 2023-09-12 常州市新拓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端子检测机构及生产系统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1124A (ja) * 1996-10-07 1998-04-28 Seiko Seiki Co Ltd フェルールの同軸度測定装置
JPH10227619A (ja) * 1997-02-17 1998-08-2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円筒状物体の寸法計測方法及び装置
CN1483997A (zh) * 2002-07-29 2004-03-24 株式会社茉莉特斯 套管偏心量测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6283B2 (ja) * 1989-04-07 1994-07-27 東京航空計器株式会社 円筒形部品の偏心量測定装置
JP3217434B2 (ja) * 1992-03-31 2001-10-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円筒ワークの同心度測定装置
JPH0829642A (ja) * 1994-07-18 1996-02-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コネクタの偏心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457862B2 (ja) * 1997-10-31 2003-10-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フェルールの芯ずれ方向測定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フェルールの芯ずれ方向測定方法
US6011616A (en) * 1998-10-02 2000-01-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concentricity of a core to a ferrule
JP2006194626A (ja) * 2005-01-11 2006-07-27 Toto Ltd 偏心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1124A (ja) * 1996-10-07 1998-04-28 Seiko Seiki Co Ltd フェルールの同軸度測定装置
JPH10227619A (ja) * 1997-02-17 1998-08-2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円筒状物体の寸法計測方法及び装置
CN1483997A (zh) * 2002-07-29 2004-03-24 株式会社茉莉特斯 套管偏心量测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2312A (zh) * 2013-01-31 2014-08-0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套管搬送装置、套管分类装置和套管搬送方法
CN103962312B (zh) * 2013-01-31 2017-08-08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套管搬送装置、套管分类装置和套管搬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42049B2 (ja) 2017-12-06
CN103884297B (zh) 2018-02-16
JP2014122844A (ja)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4735A (zh) 同心度测定装置、套管分类装置和同心度测定方法
CN103968755A (zh) 套管搬送装置、套管分类装置和套管搬送方法
US10352871B2 (en) High-speed, 3-D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ly inspecting parts
CN102053358B (zh) 显微镜系统和显微镜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79206C (zh) 基片检验装置
CN105938105A (zh) 基板检测设备
CN100389335C (zh) 光连接器用套筒检查机及检查方法
CN108254383B (zh) 一种高精度光纤适配器视觉检测设备
US6769965B2 (en) Drill bit pointing and dirt remova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369334A (zh) 手机镜头拍照检测装置
CN1985161A (zh) 用于检查有肋容器的设备和方法
CN103884297A (zh) 套管摄像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摄像方法
CN103878124A (zh) 套管搬送装置、套管分类装置以及套管搬送方法
CN106018415A (zh) 基于显微视觉的微小零件质量检测系统
CN104677311B (zh) 方向控制装置、套管运送装置及方法和同心度测定装置
CN103962312A (zh) 套管搬送装置、套管分类装置和套管搬送方法
CN100491910C (zh) 套管偏心量测定装置
KR102192733B1 (ko) 관 가공 시스템
CN113118050B (zh) 瓶体剔除装置及瓶体检测设备
CN115254680A (zh) 一种显示屏的异物自动检测设备
KR101364502B1 (ko) 카메라 렌즈용 스페이서 두께 측정 장치
US20170235985A1 (en) Method, device and inspection line for the optical reading of reliefs on a side wall of a container
JP2021086121A (ja) 撮像装置及び表面検査装置
KR101221099B1 (ko) Led칩 검사장치 및 검사방법
KR102192731B1 (ko) 관 가공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