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6481A -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6481A
CN103866481A CN201310656091.XA CN201310656091A CN103866481A CN 103866481 A CN103866481 A CN 103866481A CN 201310656091 A CN201310656091 A CN 201310656091A CN 103866481 A CN103866481 A CN 103866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ar
knitted fabric
needl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60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6481B (zh
Inventor
上道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6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6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6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64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所述筒状针织物具有在从前侧看筒状针织物时和从后侧看时线圈的方向不同的新的线圈组织。编织由与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相连的针织物片构成的形成为筒状的第二筒部。将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分为偶数个分割线圈列,在第2n-1个分割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作为针织物片的多段新线圈列。此时,每当至少编织一段新线圈列,就使满足条件I的线圈和满足条件II的线圈重叠而连接:[条件I]新线圈列的线圈中的、相对于第2n个分割线圈列在环绕方向接近的线圈;[条件II]第2n个分割线圈列的线圈中的、相对于新线圈列在环绕方向接近的线圈。

Description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通过该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编织的筒状针织物。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横机编织针织套衫或开襟绒线衫、手套等筒状针织物的技术。另外,专利文献1中,作为用于筒状针织物的编织的技术,公开了被称为“绕入”(回し込み)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157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者的需求的多样化,期望开发具有迄今没有的新的线圈组织的筒状针织物。在此,使用了横机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利用作为基本的编织动作的组合而成立,该编织动作的组合可以说几乎是无限的,还存在开发新的筒状针织物的余地。例如,如果能够编织具有在从前侧看时和在从后侧看时线圈的方向不同的部分的筒状针织物,则能够使筒状针织物的设计多样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创立,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通过该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得到的筒状针织物,所述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具有在从前侧看时和在从后侧看时线圈的方向不同的新的线圈组织的筒状针织物。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横机而编织筒状针织物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并包括以下的工序α、β,所述横机具备在前后对置的前针床和后针床并能够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工序α]…编织由在筒状针织物的使用时配置于前侧的前侧部分和配置于后侧的后侧部分构成的第一筒部。
[工序β]…编织由与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相连的单个或多个针织物片构成的形成为筒状的第二筒部。
在此处,上述工序β中,将在工序α中编织的构成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多个线圈分为沿环绕方向排列的偶数个分割线圈列,沿环绕方向对各分割线圈列依次编号时,在第2n-1个(n为1以上的自然数)分割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作为针织物片的多段新线圈列。并且,在该编织时,每当至少编织一段新线圈列,就使满足下述条件I的线圈和满足下述条件II的线圈重叠而连接。由此,针织物片与第一筒部的前侧部分连续的情况下,针织物片的一部分成为从前侧部分朝向第一筒部的后侧部分折返的状态,针织物片与后侧部分连续的情况下,针织物片的一部分成为从后侧部分朝向前侧部分折返的状态。
[条件I]与第2n-1个(第奇数个)分割线圈列连接的新线圈列的线圈中的、相对于第2n个(第偶数个)分割线圈列在环绕方向接近的线圈。
[条件II]第2n个分割线圈列的线圈中的、相对于与第2n-1个分割线圈列连接的新线圈列在环绕方向接近的线圈。
上述工序β中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分割数只要为偶数,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将纵行方向终端部的分割数设为二个或四个的情况。若将分割数设为二个,则在工序β中编织的针织物片为一个,若将分割数设为四个,则在工序β中编织的针织物片为二个。即,构成第二筒部的针织物片的数量为纵行方向终端部的分割数的一半。
另外,优选,在分割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时,第奇数个分割线圈列和第偶数个分割线圈列分别分为第一筒部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而配置。例如,在编织具备前身片和后身片的针织套衫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筒部中的作为后身片的部分的纵行方向终端部设为第一个分割线圈列,将第一筒部中的作为前身片的部分的纵行方向终端部设为第二个分割线圈列。
在此处,设纵行方向终端部的分割数为二个的情况下,能够将上述工序β如下那样换一个说法。
“将在工序α中编织的构成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多个线圈分为沿环绕方向排列的第一分割线圈列和第二分割线圈列时,在第一分割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作为针织物片的多段新线圈列。在该编织时,每当至少编织一段新线圈列,就进行以下的[操作1]及[操作2]的至少一方。
[操作1]将新线圈列中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和第二分割线圈列中的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连接。
[操作2]将新线圈列中的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和第二分割线圈列中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连接。”
此外,后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是进行了上述[操作1]及[操作2]两方的编织例,变形实施方式是仅进行了上述[操作1]的编织例。
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如下方式:在工序β之前,以第2n-1个分割线圈列成为跨过前针床和后针床而钩挂的状态的方式,使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整体沿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绕入。该方式的具体例表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编织步骤。
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如下方式:在工序β中,将新线圈列和第2n个分割线圈列连接时,使钩挂于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一端侧向另一方的针床绕入,使钩挂于另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另一端侧向一方的针床绕入。该方式的具体例表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编织步骤。
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如下方式:在工序β中,将新线圈列和第2n个分割线圈列连接时,使钩挂于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向另一方的针床绕入。该方式的具体例表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编织步骤。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是使用横机而编织的筒状针织物,具备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所述横机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并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第一筒部由在筒状针织物的使用时配置于前侧的前侧部分和配置于后侧的后侧部分构成。第二筒部由在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上相连的单个或多个针织物片构成,且整体形状形成为大致筒状。具备这些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的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中,构成第二筒部的针织物片的纵行方向始端部与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相连,并且该针织物片的编织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与所述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相连,该针织物片中的靠纵行方向终端部的一部分成为折返的状态,由此第二筒部成为筒状。并且,第二筒部中的折返的部分的线圈的方向与未折返的部分的线圈的方向相互交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例如,如参照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所示,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针织套衫100)中,构成第二筒部12的针织物片121的纵行方向始端部12d(参照图1(B))与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相连,但该针织物片12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2e不与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参照图1(A))相连,朝向与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正交的方向。因此,在针织物片121的配置有纵行方向始端部12d的部分的附近,针织物片121(第二筒部12)的线圈和第一筒部11的线圈朝向相同方向,在针织物片121的配置有纵行方向终端部12e的部分的附近,针织物片121(第二筒部12)的线圈和第一筒部11的线圈朝向相互大致正交的方向。具有这种新的线圈组织的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扩大了筒状针织物的设计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针织套衫的前表面概略图,(B)是该针织套衫的后表面概略图。
图2中,(A)~(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的整体的编织步骤的示意图。
图3中,(A)~(D)是表示用于编织针织套衫具备的针织物片的第一编织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针织物片的简单的编织工序图。
图5中,(A)~(C)是表示用于编织针织套衫具备的针织物片的第二编织步骤的示意图。
图6中,(A)~(D)是表示用于编织针织套衫具备的针织物片的第三编织步骤的示意图。
图7是变形实施方式所示的开襟绒线衫的前表面概略图。
图8中,(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的整体的编织步骤的示意图,(B)是该针织套衫的前侧概略图,(C)是该针织套衫的后侧概略图。
【标号说明】
100,102 针织套衫(筒状针织物)
101 开襟绒线衫(筒状针织物)
11 第一筒部  11e 纵行方向终端部
12 第二筒部  12d 纵行方向始端部  12e 纵行方向终端部
121,122 针织物片  12s 新线圈列
13 边界部  14 闭合部  15 开口部  16 敞开部
1 第一分割线圈列(第2n-1个分割线圈列)
2 第二分割线圈列(第2n个分割线圈列)
3 第三分割线圈列(第2n-1个分割线圈列)
4 第四分割线圈列(第2n个分割线圈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两针床横机的编织例,该两针床横机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相互对置的一对针床,并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当然,使用的横机并不限于两针床横机,例如也可以是四针床横机。
<第一实施方式>
《针织套衫》
图1(A)是具备身片、右袖和左袖的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100(筒状针织物)的前表面概略图,图1(B)是图1(A)的针织套衫100的后表面概略图。该图1(A)、(B)中,以细线表示编织宽度方向的大致的线。即,描画了细线的部分的线圈如圆圈包围的放大图所示那样朝向与线正交的方向。
图1(A)、(B)所示的针织套衫100能够以相比腋下的位置稍微位于上方侧的边界部13为边界,分成第一筒部11和第二筒部12。在此处,如图1(A)所示,在针织套衫100的前身片侧,第一筒部11的线圈的方向和第二筒部12的线圈的方向以边界部13为边界而大致正交,形成能够以目视确认边界部13的连接线圈。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在针织套衫100的后侧,第一筒部11的线圈的方向和第二筒部12的线圈的方向一致,不能以目视在边界部13确认连接线圈。
上述第一筒部11是通过将身片的下部和两袖的袖口侧的一部分连接而形成的筒状体。在边界部13的位置,配置有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该纵行方向终端部11e形成为一个大的筒状。
另一方面,第二筒部12由在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编织的针织物片121构成。通过该针织物片121的整体形状形成为大致筒状,第二筒部12的整体形状也形成为大致筒状。上述针织物片121的整体形状形成为大致筒状是因为:针织物片121的纵行方向始端部12d如图1(B)所示与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的后身片侧的部分(后侧部分)连接,且针织物片12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如图1(A)所示与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的前身片侧的部分(前侧部分)连接。通过成为这种连接关系,针织物片12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侧的部分且靠纵行方向终端部12e的部分成为从针织套衫100的后身片侧向前身片侧折返的状态,针织物片121的整体形状形成为大致筒状。换言之,第二筒部12正好成为披上披肩而使披肩的两端在前身片侧对准的状态。
而且,针织物片12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2e中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如图1(A)所示,在针织套衫100的前身片侧进行压圈而闭合(参照图中的闭合部14)。针织物片12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2e中的闭合部14以外的部分成为作为针织套衫100的领孔的开口部15。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100成为从前身片侧看时的氛围和从后身片侧看时的氛围完全不同的针织套衫100。这是因为前身片侧的第二筒部12的线圈的方向和后身片侧的第二筒部12的线圈的方向大致正交。在第二筒部12上形成组织花纹或花色等的情况下,前后的氛围的不同变得显著。
上述针织套衫100能够以图2的编织示意图所示的步骤进行编织。此外,图2的编织示意图只是表示编织的大概的步骤,省略了针床的图示。后述的示意图中也省略了针床的图示。
首先,如图2(A)所示,编织第一筒部11(相当于工序α)。第一筒部11通过分别单独编制身片、右袖和左袖,并将这些身片和两袖连接而形成为一个大的筒状而编织。身片和两袖的连接能够利用公知的连接方法。
接着,如图2(A)所示,将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分为在环绕方向上排列的偶数个分割线圈列1、2,在环绕方向上对各分割线圈列依次编号。本实施方式中将纵行方向终端部11e分为后身片侧的部分和前身片侧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将后身片侧的部分设为第一分割线圈列1,将前身片侧的部分设为第二分割线圈列2。第一分割线圈列1为第2n-1(n=1)个分割线圈列,第二分割线圈列2为第2n(n=1)个分割线圈列。此外,在附图中,用空心箭头表示分割线圈列1、2的边界位置。
决定纵行方向终端部11e的分割状态后,如图2(B)所示在第一分割线圈列1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作为针织物片121的多段新线圈列12s(仅图示新线圈列12s的一部分)。并且,在该编织时,每当编织至少一段(优选为一段~三段)新线圈列,就进行以下所示的[操作1]及[操作2]。
[操作1]
将满足下述条件A的线圈和满足下述条件B的线圈连接:
“条件A”与第一分割线圈列1连接的新线圈列12s的线圈中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纸面右侧的空心箭头附近的线圈);
“条件B”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线圈中的、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纸面右侧的空心箭头附近的线圈)。
[操作2]
将满足下述条件C的线圈和满足下述条件D的线圈连接:
“条件C”与第一分割线圈列1连接的新线圈列12s的线圈中的、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纸面左侧的空心箭头附近的线圈);
“条件D”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线圈中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纸面左侧的空心箭头附近的线圈)。
此外,图2中,以用方块包围的“A”~“B”表示与上述条件A~D对应的位置。另外,上述条件所示的端部附近的线圈是指包括端部的线圈在内的1~5个线圈左右的线圈。
通过进行上述[1]、[2],如图2(B)的实心箭头所示,针织物片12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中的第二分割线圈列2相连。其结果是,针织物片12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侧的部分且针织物片121的靠纵行方向终端部12e的部分向前身片侧折返,如图2(C)所示,针织物片121与第一筒部11以筒状连接。
第二筒部12的编织结束后,如图2(C)所示,将第二筒部12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2e的线圈中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部分和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侧的部分连接。其结果是,形成图1(A)所示的针织套衫100的闭合部14和开口部15。
在此处,在针织物片121的编织和将该针织物片121与第一筒部11连接的步骤中,大体区分的话存在3个步骤。分别参照图3、5、6的示意图说明各编织步骤。
《第一编织步骤》
图3(A)的示意图中,示出与图2(A)同样地编织第一筒部11,并将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分成二个分割线圈列1、2的状态。第一分割线圈列1钩挂于后针床,第二分割线圈列2钩挂于前针床。在此处,在图4的编织工序图中示出在进行按照图3的示意图的编织时针床上的线圈成为何种钩挂状态。在使用图3说明时,适当参照该图4。此外,图4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表示钩挂于针床的线圈,●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编织的新线圈,“FB”表示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A~F”表示织针的位置。
从图3(A)的状态开始,至少编织一段作为针织物片121的新线圈列12s(参照图3(B)、图4的S1)。接着,将在图3(B)中编织的新线圈列12s中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纸面右侧的空心箭头附近)的线圈沿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绕入,并且将第二分割线圈列2中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纸面左侧的空心箭头附近)的线圈沿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绕入。即,将钩挂于后针床的线圈列的纸面右侧向前针床绕入,将钩挂于前针床的线圈列的纸面左侧向后针床绕入。并且,伴随该绕入,使针织物片121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部(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端部及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端部)的线圈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线圈重叠(参照图3(C)、图4的S2)。
图3(C)的操作结束后,如图3(D)所示,第一分割线圈列1与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边界成为配置于前针床侧的状态(参照纸面右侧的空心箭头)。以后反复进行新线圈列12s的编织及新线圈列12s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连接即可(参照图4的S3~S5)。由此,图3(C)中形成的重叠线圈被固定,新线圈列12s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被连接。
上述第一编织步骤中,每当编织1~3段新线圈列12s,就进行用于将新线圈列12s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连接的绕入,因此难以产生伴随绕入的断头。这是由于没有将相同线圈移圈多次。
此外,绕入的方向也可以是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另外,绕入的线圈优选预先扭转。而且,构成针织物片121的新线圈列12s的编织宽度也可以局部不同。例如,也可以逐渐将新线圈列12s的编织宽度扩大或缩小、或使其先扩大后缩小、或使其先缩小后扩大。
《第二编织步骤》
图5(A)的第一筒部11的钩挂状态与图3(A)同样。从该状态开始,在第二编织步骤中,如图5(B)所示,使纵行方向终端部11e整体沿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绕入,第一分割线圈列1形成为跨过前针床和后针床而钩挂的状态。此时,优选使钩挂于前针床的线圈数和钩挂于后针床的线圈数相同。
接着,如图5(C)所示,将作为针织物片121的新线圈列12s至少编织一段。并且,使该编织后的新线圈列12s向第二分割线圈列2侧移动,使新线圈列12s的线圈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线圈重叠。以后,反复进行新线圈列12s的编织及新线圈列12s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连接即可。
上述第二编织步骤中,由于没有将作为针织物片121的新线圈列12s绕入的操作,因此能够容易地在针织物片121上形成组织花纹。这是由于也可以不考虑因绕入而组织花纹变化的情况。
《第三编织步骤》
图6(A)的第一筒部11的钩挂状态与图3(A)同样。从该状态开始,在第三编织步骤中,如图6(B)所示,将作为针织物片121的新线圈列12s至少编织一段。接着,如图6(C)所示,将新线圈列12s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及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向第二分割线圈列2一侧绕入。即,将钩挂于后针床的线圈列的纸面右侧和纸面左侧向前针床绕入。并且,伴随该绕入,使新线圈列12s的线圈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线圈重叠。
图6(C)的操作结束后,如图6(D)所示,第一分割线圈列1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两个的边界成为配置于前针床侧的状态(参照空心箭头)。以后,反复进行新线圈列12s的编织及新线圈列12s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连接即可。
上述第三编织步骤中,与第一编织步骤同样,每当将新线圈列12s编织1~3段,就进行用于将新线圈列12s和第二分割线圈列2连接的绕入。因此,即使在第三编织步骤中,也难以产生伴随绕入的断纱。另外,由于新线圈列12s的绕入被左右对称地进行,因此容易在针织物片121上形成组织花纹。
<变形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针织套衫100的编织例。相对于此,也可以应用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编织方法如图7所示来编织开襟绒线衫101(筒状针织物)。
编织图7所示的开襟绒线衫101时,在图2(A)中形成为第一筒部11的前身片侧的部分不连接的状态即可。为了形成为这种状态,例如利用C字状编织来编织第一筒部11即可。若对于该前身片侧的部分敞开的状态的第一筒部11进行如图2(B)所示的编织,则能够编织图7所示的开襟绒线衫101。
<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将针织物片12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第二分割线圈列2连接。相对于此,也可以仅将针织物片12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部或另一端部的任一方与第二分割线圈列2连接。即,仅进行满足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条件A的线圈和满足条件B的线圈的连接、或满足条件C的线圈和满足条件D的线圈的连接中的任一方。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在穿着者的颈围形成了披肩那样的第二筒部12的针织套衫。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基于图8,说明具备由2个针织物片121、122构成的第二筒部12的针织套衫102及其编织方法。图8(A)是针织套衫102的编织示意图,图8(B)是针织套衫102的前侧概略图,图8(C)是针织套衫102的后侧概略图。
为了编织图8(B)、(C)的针织套衫102,如图8(A)所示,在编织第一筒部11后,将第一筒部11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1e分为4个分割线圈列1~4。接着与第一分割线圈列1的纵行方向连续而编织针织物片121,并且与第三分割线圈列3的纵行方向连续而编织针织物片122。在编织这些针织物片121、122时,使满足下述条件E的线圈和满足下述条件F的线圈重叠而连接,且使满足下述条件G的线圈和满足下述条件H的线圈重叠而连接。此外,在图8中,以用方框包围的“E”~“H”表示与条件E~H对应的位置。
[条件E]与第一分割线圈列1连接的新线圈列的线圈(针织物片121的线圈)中的、相对于第二分割线圈列2在环绕方向上接近的线圈。
[条件F]第二分割线圈列2的线圈中的、相对于新线圈列(针织物片121的线圈)在环绕方向上接近的线圈。
[条件G]与第三分割线圈列3连接的新线圈列的线圈(针织物片122的线圈)中的、相对于第四分割线圈列4在环绕方向上接近的线圈。
[条件H]第四分割线圈列4的线圈的中的、相对于新线圈列(针织物片122的线圈)在环绕方向上接近的线圈。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为了使针织物片121(122)的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与第二分割线圈列2(第四分割线圈列4)连接而使针织物片121(122)绕入时,在针织物片121(122)的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形成挂圈(参照图中的“V”符号)。
针织物片121、122的编织结束后,将针织物片121(122)的纵行方向终端部12e(12e)的一部分与在针织物片122(121)的环绕方向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附近形成的挂圈连接。由此,如图8(B)、(C)所示,能够以无缝编织来编织在第二筒部12的右侧半部分和左侧半部分上线圈的方向不同的针织套衫102。当然,也可以不进行上述挂圈的形成,而利用缝制将针织物片121和针织物片122连接。
此外,也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编织来编织帽子或无钮女短上衣等。例如在编织帽子的情况下,利用压圈处理使第二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闭合而形成帽子的头顶部即可。

Claims (5)

1.一种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而编织筒状针织物,所述横机具备在前后对置的前针床和后针床并能够在所述前针床和所述后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所述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
工序α,编织由在筒状针织物的使用时配置于前侧的前侧部分和配置于后侧的后侧部分构成的第一筒部;及
工序β,编织由与所述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相连的单个或多个针织物片构成的形成为筒状的第二筒部,
所述工序β中,
将在所述工序α中编织的构成所述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多个线圈分为沿环绕方向排列的偶数个分割线圈列,沿所述环绕方向对各分割线圈列依次编号时,
在第2n-1个分割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作为所述针织物片的多段新线圈列,
在该编织时,每当至少编织一段所述新线圈列,就使满足下述条件I的线圈和满足下述条件II的线圈重叠而连接,从而在所述针织物片与所述前侧部分连续的情况下,所述针织物片的一部分成为从所述前侧部分朝向所述后侧部分折返的状态,所述针织物片与所述后侧部分连续的情况下,所述针织物片的一部分成为从所述后侧部分朝向所述前侧部分折返的状态:
[条件I]与第2n-1个分割线圈列连接的新线圈列的线圈中的、相对于第2n个分割线圈列在环绕方向接近的线圈;
[条件II]第2n个分割线圈列的线圈中的、相对于与第2n-1个分割线圈列连接的新线圈列在环绕方向接近的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β之前,以第2n-1个分割线圈列成为跨过所述前针床和所述后针床而钩挂的状态的方式,使所述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整体沿所述环绕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绕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β中,使所述新线圈列和第2n个分割线圈列重叠而连接时,
使钩挂于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一端侧向另一方的针床绕入,
使钩挂于另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另一端侧向一方的针床绕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β中,将所述新线圈列和第2n个分割线圈列连接时,
使钩挂于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向另一方的针床绕入。
5.一种筒状针织物,使用横机而编织,所述横机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并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所述筒状针织物的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筒部,由在筒状针织物的使用时配置于前侧的前侧部分和配置于后侧的后侧部分构成;及
第二筒部,由在所述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上相连的单个或多个针织物片构成,且整体形状形成为大致筒状,
所述针织物片的纵行方向始端部与所述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相连,并且所述针织物片的编织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与所述第一筒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相连,所述针织物片中的靠纵行方向终端部的一部分成为折返的状态,从而第二筒部形成为筒状,
所述第二筒部中的折返的部分的线圈的方向与未折返的部分的线圈的方向相互交叉。
CN201310656091.XA 2012-12-07 2013-12-06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664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7815A JP2014114513A (ja) 2012-12-07 2012-12-07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JP2012-267815 2012-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6481A true CN103866481A (zh) 2014-06-18
CN103866481B CN103866481B (zh) 2016-03-02

Family

ID=50683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609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66481B (zh) 2012-12-07 2013-12-06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14513A (zh)
KR (1) KR101484989B1 (zh)
CN (1) CN103866481B (zh)
DE (1) DE102013019158A1 (zh)
IT (1) ITTO2013098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0902A (zh) * 2015-11-04 2016-03-23 南通杰克拜尼服帽有限公司 一种鱼鳞提花针织帽
CN105442166A (zh) * 2015-11-04 2016-03-30 南通杰克拜尼服帽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织造无缝圆筒针织帽
CN107105820A (zh) * 2014-12-22 2017-08-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鞋帮的编织方法及鞋帮
CN114164550A (zh) * 2022-01-09 2022-03-11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全成型夹下双拼角外观效果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3315A1 (de) * 1996-12-20 1998-06-25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 zweier oder mehrerer auf einer Zweibett-Flachstrickmaschine hergestellter schlauchfömiger Gestricke
JPH1161603A (ja) * 1997-02-07 1999-03-05 H Stoll Gmbh & Co 2針床横編機上で袖を備えた衣類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610771A (zh) * 2001-12-28 2005-04-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衣领形成方法
CN1323206C (zh) * 2001-05-08 2007-06-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用横机编织的带衣领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1072907A (zh) * 2004-12-09 2007-11-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针织物的编织程序以及针织物
JP4215719B2 (ja) * 2002-08-28 2009-0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EP2385160A2 (en) * 2010-04-20 2011-11-09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method of tubular knitted fabric, and tubular knitted fabric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96148B2 (ja) * 1991-03-19 1998-01-14 てる子 小泉 ニット製品の製造方法
TW538161B (en) 2000-01-31 2003-06-21 Shima Seiki Mfg Knit wear knitting method
CN100503924C (zh) 2003-04-21 2009-06-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JP4233409B2 (ja) * 2003-08-01 2009-03-0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くり違いのある衣類の編成方法及びニットデザイン装置
WO2006059612A1 (ja) * 2004-11-30 2006-06-08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ニットガーメントとその編成方法及び編成プログラム
JP2010013751A (ja) * 2008-07-02 2010-01-21 Shima Seiki Mfg Ltd 筒状編地部を形成してなる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3315A1 (de) * 1996-12-20 1998-06-25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 zweier oder mehrerer auf einer Zweibett-Flachstrickmaschine hergestellter schlauchfömiger Gestricke
JPH1161603A (ja) * 1997-02-07 1999-03-05 H Stoll Gmbh & Co 2針床横編機上で袖を備えた衣類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323206C (zh) * 2001-05-08 2007-06-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用横机编织的带衣领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610771A (zh) * 2001-12-28 2005-04-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衣领形成方法
JP4215719B2 (ja) * 2002-08-28 2009-0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1072907A (zh) * 2004-12-09 2007-11-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针织物的编织程序以及针织物
EP2385160A2 (en) * 2010-04-20 2011-11-09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method of tubular knitted fabric, and tubular knitted fabric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5820A (zh) * 2014-12-22 2017-08-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鞋帮的编织方法及鞋帮
CN105420902A (zh) * 2015-11-04 2016-03-23 南通杰克拜尼服帽有限公司 一种鱼鳞提花针织帽
CN105442166A (zh) * 2015-11-04 2016-03-30 南通杰克拜尼服帽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织造无缝圆筒针织帽
CN114164550A (zh) * 2022-01-09 2022-03-11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全成型夹下双拼角外观效果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74196A (ko) 2014-06-17
KR101484989B1 (ko) 2015-01-21
ITTO20130985A1 (it) 2014-06-08
JP2014114513A (ja) 2014-06-26
CN103866481B (zh) 2016-03-02
DE102013019158A1 (de)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139531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04164737B (zh) 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罗纹风格针织物
EP1908867B1 (en) Method of knitting knitwear having an open part in a tubular body part
CN10692999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1449506B1 (ko) 코빼기 방법 및 편성포
CN102808276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859057A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3806207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851866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866481A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534972B (zh) 多层结构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2453046B1 (en) Knitwear with sleeves and body, and knitting method for same
CN101395312B (zh) 形成放针线圈的方法及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形成放针线圈的针织物
CN104695122A (zh) 编织物的编成方法
CN102234867A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09837649A (zh) 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3726205A (zh)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572485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2965823A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9322052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06037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