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2989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2989B
CN103852989B CN201310460144.0A CN201310460144A CN103852989B CN 103852989 B CN103852989 B CN 103852989B CN 201310460144 A CN201310460144 A CN 201310460144A CN 103852989 B CN103852989 B CN 103852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junction surface
sensor unit
projection
tr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01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2989A (zh
Inventor
村山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52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2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2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2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含: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传感器单元,该传感器单元具有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框架,该传感器单元被附接到该框架;至少一个突起,该至少一个突起设置在传感器单元和框架中的一个上,该至少一个突起形成有接触部,该接触部突出从而接触传感器单元和框架中的另一个;和至少一个接合部,该至少一个接合部被形成为与设置在传感器单元和框架中的另一个上的至少一个捕获部接合,并且在通过引起弹性变形而增大接触部的接触表面压力的方向上按压该至少一个突起。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临时申请No.2005—37585A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中传感器单元利用螺纹构件固定于主体,该传感器单元具有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利用螺纹构件固定传感器单元的构造,则需要利用螺纹构件将传感器单元固定在主体上的工序。因此,难以减少装配工时。
本发明的各方面是有益的,因为其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单元的改善附接构造,该传感器具有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含: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传感器,具有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框架,该传感器被附接到该框架上;至少一个突起,该至少一个突起设置在传感器单元和框架中的一个上,该至少一个突出形成为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突出,从而接触传感器和框架中的另一个;以及至少一个接合部,该至少一个接合部设置在传感器和框架中的一个上,该至少一个接合部形成为与设置在传感器单元和框架中的另一个上的至少一个捕获部接合,并且在通过引起弹性变形而增大该接触部的接触表面压力的方向上按压该至少一个突起。
通过本构造,该传感器单元可以在相对于该框架定位的状态下附接于框架上。
该至少一个接合部可以包含两个接合部,该至少一个接合部可以包含两个捕获部,该至少一个突起可以被设置在两个接合部之间。
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可以包含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在传感器和框架中的一个上,该突出部形成为适配在凹陷部内,该凹陷部形成在传感器单元和框架中的另一个上。在这种情况下,该至少一个接合部可以包含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每一个可以包含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形成为在平行于该至少一个突起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该第二延伸部形成为在垂直于该第一延伸部的该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从该第一延伸部在该第一延伸部的该延伸方向上的顶端延伸,从而该第一接合部和该第二接合部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字母L的形状。第一接合部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第二延伸部可以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该至少一个捕获部可以包含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接合部的第一延伸部贯穿第一通孔,第二接合部的第一延伸部贯穿第二通孔。第一接合部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第二延伸部可以分别接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周围的部分。第一接合部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第一延伸部可以分别接触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外边缘,从而限制第一接合部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第一延伸部在垂直于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该突出部可以形成为接触该凹陷部分的内边缘,从而限制该突出部在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移动。
该第一接合部和该第二接合部中的每一个的该第二延伸部可以在从该第一接合部指向该第二接合部的方向上延伸;该突出部可以设置在相对于该第一接合部和该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中心更靠近该第一接合部的一侧;并且设置在该第二接合部上的该第二延伸部的该延伸方向上的长度长于设置在该第一接合部上的该第二延伸部的该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设置在第二接合部上的第二延伸部的几何惯性力矩大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上的第二延伸部的几何惯性力矩。
设置用于传感器单元设置的电线可以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该至少一个突出可以包含至少三个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作为顶点的该至少三个突起限定的平面图的面中心位于连接两个接合部的虚拟区域内。
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可以包含带,该带设置成在至少两个辊之间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该至少一个接合部可以包含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形成为在平行于该至少一个突起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该第二延伸部形成为在垂直于该第一延伸部的该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从该第一延伸部在该第一延伸部的该延伸方向上的顶端延伸,从而该至少一个接合部形成为字母L的形状。该至少一个捕获部可以是通孔,第一延伸部贯穿其中。第二延伸部可以与该通孔周围的部分接合。第一延伸部可以接触该通孔的外边缘,从而限制该第一延伸部在垂直于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至少两个辊中的每一个辊的中心轴线。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心截面;
图2A是从保持架侧看的传感器的前视图;图2B是传感器单元的俯视图;
图3A是附接框架的立体图,传感器单元附接于该附接框架;图3B示意性地显示了图3A中的A—A横截面;
图4A示意性地显示了传感器单元附接于附接框架的状态;图4B示意性的显示了传感器单元附接于附接框架之前的状态;
图5A是附接框架的立体图;图5B是附接框架的俯视图;图5C是接合部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特点的说明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举例说明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后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元件并不局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具体单元和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一种电子照相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需注意的是,附图中的用于指示方向的箭头是为了理解附图之间的关系,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附图中显示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1.图像形成设备的一般说明)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外壳3中,容纳有图像形成单元5,该图像形成单元5被构造成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例如在记录纸上。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单元5是电子照相类型的。也就是说,图像形成单元5具有处理盒7、曝光单元9、和定影单元11。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单元5被构造成彩色类型。因此,图像形成单元5具有多个处理盒7。每个处理盒7沿着垂直于感光鼓7A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布置。处理盒7分别对应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
每个处理盒7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处理盒7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构造,除了每个处理盒7存储的显影剂的颜色彼此不同。具体地,各个处理盒7具有感光鼓7A、充电器7B和显影单元7C。
此处使用的术语“主体”意思是部分,例如外壳3或者主框架(图中未显示),其不可被使用者拆卸或更换。主框架是一对板状构件,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宽度方向平行于感光鼓7A的轴线方向。诸如处理盒7的组成图像形成单元5的组件在组件布置于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状态下附接于一对主框架。
感光鼓7A保持要被转印至片状物的显影剂图像。充电器7B对感光鼓7A充电。曝光单元9在充电的感光鼓7A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7C将显影剂供给至感光鼓7A以形成显影剂图像。每个感光鼓7A布置成使得其轴线方向垂直于片状物运送方向。
带13是环形带,用于运送片状物。转印单元15布置在相对于带13面对感光鼓7A的位置。转印单元15将保持在感光鼓7A上的显影剂转印到带13上运送的片状物上。在保持在每个感光鼓7A上的显影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被转印至片状物上后,显影剂图像通过定影单元11被加热并且定影至片状物上。
带13设置为在至少两个辊13A和13B之间延伸。辊13A是驱动辊,其带动带13旋转。辊13B是从动辊,其根据驱动辊13A的旋转而旋转。每个辊13A和13B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于感光鼓17A的轴线方向。
在片状物运送方向上带13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一馈送机构19和第二馈送机构21。第一馈送机构19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侧逐一发送放置在供纸托盘17上的片状物。要被运送至图像形成单元5的片状物放置在供纸托盘17上。
第二馈送机构21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侧逐一发送放置在多用途托盘(图中未示)上的片状物。多用途托盘设置在盖23上,盖23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5布置在外壳3的前侧。当盖23向前侧摆动并打开时,该多用途托盘变得可用。
传感器单元30布置在面对辊13A和13B中的一个的位置。如图2A所示,传感器单元30整体地设置有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
光发射装置30A朝向形成在带13上的校正标记(图中未示)发射光线。光接收装置30B接收从校正标记反射的光线。校正标记是转印至带13的显影剂图像,用以确定用于校正显影剂图像的偏移和浓度的校正量,该显影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被转印至片状物上。也就是说,用于控制图像形成单元5的控制单元(图中未显示)使用从传感器单元30输出的信号,通过控制各个组件(例如曝光单元9),根据需要执行校正。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感器单元30布置在面对辊13A的位置,即驱动辊。在装置30A和30B被保持在由树脂制成的保持架30C上的状态下,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沿着平行于辊13A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即宽度方向)对齐。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感器单元30也整体的设置有电路板30D,用于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在电路板30D上,设置有用于将传感器单元30电连接到控制单元的电线30E。
如图3A所示,在图3A的纸面上,至少设置用于右侧传感器单元30的电线30E布置成在平行于第二延伸部36B(稍后描述)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即附接方向上。
每个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通过装配到形成在保持架30C的孔(图中未显示)中被保持。如图2B所示,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的末端30F通过通孔工艺安装在电路板30D上。因此,电路板30D经由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固定至保持架30C上。
(2.传感器单元的附接结构)
(2.1附接结构的一般说明)
传感器单元30附接于图3A所示的附接框架33。附接框架33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梁状构件。在附接框架33布置在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状态下,附接框架33在较长侧方向上的两端都直接或者间接的附接于一对主框架。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单元30,传感器单元30设置在附接框架33的较长侧方向上的两端侧。如图3B所示,附接框架33具有接近U型或C型形状的横截面,在垂直于较长侧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开口部分。
也就是说,附接框架33的横截面形状由底壁部分33A和一对侧壁部分33B构成。底壁部分33A是面对传感器单元30的区域部。一对侧壁部分33B是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底壁部分33A的两端的区域部,并面对彼此。附接框架33整体地形成有底壁部分33A和一对侧壁部分33B,由金属板通过挤压工艺形成,例如SPCC。
如图3A所示,一对侧壁部分33B中,面对辊13A的侧壁33B具有窗孔33C,光可以通过窗孔33C。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一对侧壁33B布置成相对于传感器单元30在光轴方向上彼此面对。
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布置在主体中,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布置成辊13A的旋转中心轴线包括在虚拟平面内,该虚拟平面包括从光发射装置30A发射的光射线和从带13反射后入射到光接收装置30B的光射线。
光发射装置30A和光接收装置30B安装成从光发射装置30A至光接收装置30B的光学路径长度是预定长度。光轴方向是平行于虚拟平面并且垂直于辊13A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
(2.2附接结构的细节)
用于将传感器单元30附接至附接框架33的附接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在图3A中安装至右侧的传感器单元30的安装结构的详细解释。
如图4A所示,由于可弹性变形的接合部35分别与形成在附接框架33中的捕获部37接合,传感器单元30固定至附接框架33。
至少两个接合部35和至少两个捕获部37设置在附接框架33的较长侧方向上。也就是说,接合部35在保持架30C的延伸方向上设置在两端部,保持架30C在附接框架33的较长侧方向上延伸。一对捕获部37设置在对应于一对接合部35的位置。
在图4A和4B的纸表面上的一对接合部35中的右侧接合部35称为第一接合部35A,在图4A和4B的纸表面上的一对接合部35中的左侧接合部35称为第二接合部35B。在图4A和4B的纸表面上的右侧捕获部37称为第一捕获部37A,在图4B的纸表面上的左侧捕获部37称为第二捕获部37B。当第一和第二接合部35A和35B被共同提到时,它们被称为接合部35。另一方面,当第一和第二捕获部37A和37B被共同提到时,它们被称为捕获部37。
如图4B所示,接合部35形成为具有字母“L”的形状。也就是说,接合部35大致的形成有两个部分,即第一延伸部36A和第二延伸部36B,从而接合部35形成为具有字母L的形状。第一延伸部36A是在平行于第一突起39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即,从传感器单元30朝着底壁33A侧延伸。
第二延伸部36B是从第一延伸部36A的顶端、在垂直于第一延伸部36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35A的第二延伸部36B和第二接合部35B的第二延伸部36B在同一方向上延伸。
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辊13A的旋转轴,即附接框架33的较长侧方向。在下文中,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即从第一接合部35A指向第二接合部35B的方向(图4B中向左的方向)称为“附接方向”。
第一捕获部37A是通孔,第一接合部35A的第一延伸部36A穿过该通孔。类似地,第二捕获部37B是通孔,第二接合部35B的第一延伸部36A穿过该通孔。第一和第二捕获部37A和37B形成在底壁部分33A。
在下文中,第一捕获部37A也被称为第一通孔37A。类似地,在下文中,第二捕获部37B也被称为第二通孔37B。当第一和第二通孔37A和37B被共同提到时,第一和第二通孔37A和37B被称为通孔37。
如图5A所示,第一和第二通孔37A和37B具有类似的孔形状。也就是说,在图2B所示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和第二通孔37A和37B中的每个的较长侧的尺寸L1大于第二延伸部36B的长度L21和L22。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工人能够沿着垂直于底壁部分33A的方向将一对接合部35分别插入通孔37中。如图4A所示,当第二延伸部36B相对于底壁部分33A到达与传感器30相对的位置,并且工人进一步在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即,附接方向上)将传感器单元30移动至顶端时,通过接触通孔37的外周部,各个第二延伸部36B被保持。
至少一个第一突起39设置在保持架30C上,即,面对底壁部分33A的传感器单元30C的部分上。第一突起39从传感器单元30的上述部分朝向底壁部分33A突出,并且在突出方向上在第一突起39的顶端具有接触部分39A(接触底壁部分33)。
当第二延伸部36B在接触底壁部分33A的表面33D(此后,称为接合表面33D)的同时和通孔37周围的部分相接合,接触部分39A由接合部35相对于底壁部分33A沿着增加接触表面压力的方向被按压,底壁部分33A与传感器单元30相对。
也就是说,如图5C所示,在接触部分39A接触底壁部分33A并且第二延伸部36B不与通孔37的周围的部分相接合的状态下,第二延伸部36相对于接合表面33D位于传感器单元30侧。
具体地,在第二延伸部36B接触接合表面33D之前,从第一延伸部36A的根部到第二延伸部36B的距离H2小于从第一延伸部36A的根部至接合表面33D的距离H1。
因此,当第二延伸部36B接触接合表面33D并且与通孔37周围的部分相接合时,接合部35处于变形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接触部分39A被接合表面33D按压。
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第一突起39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和第二接合部35B之间。三个第一突起39如下述布置。
三个第一突起39布置成使得由作为顶点的三个第一突起39限定的平面图的面中心G1位于连接两个接合部35的虚拟区域面积(由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内。术语“平面图的面中心”指的是区域的力矩平衡点。
如图2A所示,虚拟区域(由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是在平行于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包括一对接合部35的区域。
如图5A所示,通孔37基本上是矩形孔。通孔37的较长侧方向平行于附接方向。通孔37的较短侧方向(即,垂直于附接方向的方向)平行于光轴方向。
在平行于附接方向的通孔37的外边缘的部分上,设置有向光轴方向突出的按压部分37C(在本实施例中的窗孔33C侧)。当第二延伸部36B与通孔37的周围的部分相接合时,按压部分37C朝向光轴方向接触和按压第一延伸部36A。
因此,当第二延伸部36B与通孔37周围的部分相接合时,第一延伸部36A接触通孔37的外边缘,以便限制接合部35在垂直于第一延伸部36A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即,光轴方向)上的移动,并定位接合部35。
在位于按压部分37C的外缘的附接方向上的相反侧的端部37D设置有弯曲表面部分,该弯曲表面部分平滑地将按压部分37C与通孔37的相邻外缘部分或者相对于附接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相连接。因此,当接合部35在附接方向上移动时,第一延伸部36A可以避免损伤,例如,通过避免端部37D切割进入第一延伸部36A。
如图4B所示,在保持架30C面对底壁部分33A的一部分(即,传感器单元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突起41。第二突起41在朝向底壁部分33A的部分突出并且适配进入如图5B所示的凹陷部分43。
因为第二突起41接触凹陷部分43的内圆表面,第二突起41在平行于附接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传感器单元30由第二突起41相对于平行于附接方向的方向上被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分43以椭圆通孔的形式形成在附接框架33的底壁部分33A。该椭圆通孔的较短侧方向平行于附接方向。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第二突起41形成具有圆柱形状,其直径等于凹陷部分43的短轴方向的尺寸。
因此,当第二突起41适配进入凹陷部分43时,第二突起41接触凹陷部分43的内圆表面平行于较长侧方向的部分。因此,限制了第二突起41在短轴方向(即,平行于附接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第二突起41可以在实质上垂直于底壁部分33A的方向上移动。具体地,第二突起41设置在可弹性变形的悬臂式的臂部分41A的顶端。因此,当传感器单元30平行于附接方向移动时,第二突起41可以被移动至保持架39C侧。因此,工人能够容易地将接合部35与捕获部37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对卡扣(snap fit)30G,一对卡扣30G用于在末端30F被焊接至电路板30D之前暂时地将电路板30D固定至保持架30C。尤其是,设置在第二突起41侧的卡扣30G位于臂部分41A的顶端,相对于第二突起41位于相反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起39、臂部分41A、第二突起41和接合部35整体的形成有树脂材料制成的保持架30C。
如图2A所示,第二突起41相对于第一接合部35A和第二接合部35B之间的中心部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侧。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合部35B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22长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21。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35B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几何惯性力矩大于第一接合部35A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几何惯性力矩。
具体地,设置在第二接合部35B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光轴方向上的尺寸W2大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光轴方向上的尺寸W1。
(3.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突起39被按压抵靠附接框架33的状态下,第一突起39的接触部分39A接触附接框架33。因此,在传感器单元30相对于附接框架33定位的情况下,传感器单元30附接于附接框架33。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传感器单元30不使用螺纹构件就能够被定位和附接于附接框架33。另外,相对于通过螺纹构件固定,通过接合的固定需要较少工时。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减少用于附接的工时的同时,将传感器单元30以较高的精度附接于附接框架33。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30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被第一延伸部36A限制。传感器单元30在平行于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被第二突起41限制。此外,传感器30在光轴方向和垂直于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被第一突起39限制。
因此,工人能够容易地在相对于上述三个彼此垂直的方向上定位传感器30的同时,通过在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即,附接方向)上移动传感器30,从而将传感器30附接于附接框架3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36B在从第一接合部35A侧指向第二接合部35B侧的方向上延伸。第二突起41相对于第一接合部35A和第二接合部35B之间的中心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侧上。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合部35B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22大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长度L21。
通过此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工人能够在第二突起41被适配到凹陷部分43之前,将第二接合部35B接合到第二捕获部37B,如图7所示。因此,工人能够通过将传感器单元30作为杠杆,将第二突起41适配进凹陷部分43,其中第二接合部35B侧用作杠杆的支点,第一接合部35A侧用作杠杆的动力点,第二突起41用作杠杆的作用点。因此,工人能够容易地将传感器单元30附接于附接框架33上。
如图7所示,在上述附接操作期间,在第二突起41适配进凹陷部分43之前,第二突起41沿着远离底壁部分33A的方向移动。因此,由于上述“杠杆”效果,工人能够容易地将传感器单元30附接于附接框架3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二接合部35B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几何惯性力矩大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几何惯性力矩。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当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合部35B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22大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长度L21,也可以防止第二接合部35B的第二延伸部36B过度的变形。
此外,如图3A所示,用于传感器单元30的电线30E在平行于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即,电线30E在图3A的纸面上从右侧向左侧延伸。
通过此构造,如果电线30E在电线30E的延伸方向上(即,附接方向)上被拉,第一延伸部36A接触通孔的外缘,即捕获部37。
因此,传感器单元30从不与电线30E同时移动。因此,即使当电线30E被工人在电线30E的延伸方向上强力拉时,传感器单元30也不会从附接框架33上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突起39,并且作为顶点的多个第一突起39限定的平面图的面中心G1位于连接两个接合部35的虚拟区域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30可以定位于稳定状态。
其他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突起39、第二突起41和接合部35设置在传感器单元30上,捕获部37和凹陷部分43设置在附接框架33上;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例如,第一突起39、第二突起41和接合部35可以设置在附接框架33上,捕获部37和凹陷部分43可以设置在传感器单元30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接合部35;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可以设置有一个接合部35或者两个以上的接合部35。
在上述实施例中,捕获部37形成为通孔,该通孔形成为穿过附接框架33;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例如,捕获部37可以形成为L型形状的孔,具有竖直与水平孔。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接合部35插入通孔捕获部37(即,通孔37)中时,接合部35几乎不会发生弹性变形,但是当接合部35在附接方向上移动时,接合部35发生弹性变形,从而第二延伸部36B接触接合表面33D。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例如,在结合部是卡扣的情况下,接合部35可以在弹性变形的同时插入捕获部37。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突起41相对于第一接合部35A和第二接合部35B之间的中心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侧;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例如,第二突起41可以相对于第一接合部35A和第二接合部35B之间的中心设置在第二接合部36B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突起41可以在实质上垂直于底壁部分33A的方向上偏移。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合部35B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22长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上长度L21。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长度L22和长度L21可以被设定为调整为相同的长度,或者长度L22可以设定成短于长度L21。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二接合部35B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几何惯性力矩大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几何惯性力矩;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两个几何惯性力矩可以设定成彼此相等或者两个几何惯性力矩的数值关系可以颠倒。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35A和第二接合部35B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因此第一和第二接合部35的几何惯性力矩彼此不相等。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具体地,第一接合部35A和第二接合部35B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以便设置在第二接合部35B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挠曲刚度大于设置在第一接合部35A上的第二延伸部36B的挠曲刚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线30E设置成在实质上平行于第二延伸部36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电线30E可以设置成在另一个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作为顶点的多个第一突起39限定的平面图的面中心G1位于连接两个接合部的虚拟区域内。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例如,面中心G1可以位于上述虚拟区域的外部。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感器单元30是光学传感器,该光学传感器读取形成在带13上的校正标记。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传感器单元30可以用作其他目的,例如,探测显影剂的剩余数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合部35和第一突起39整体的形成有保持架30C。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接合部35和第一突起39可以分离地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按压部分37C形成为在窗孔33C侧突出;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例如,按压部分37C可以形成为在窗孔33C的相反侧突出,或者可以省略按压部分37C。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具有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
框架,所述传感器单元被附接到所述框架;
至少一个突起,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框架中的一个上,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形成为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突出,从而接触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框架中的另一个;
至少一个接合部,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框架中的一个上,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形成为与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框架中的另一个上的至少一个捕获部接合,并且在通过引起弹性变形而增大所述接触部的接触表面压力的方向上按压所述至少一个突起;
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框架中的一个上,所述突出部形成为适配在凹陷部内,所述凹陷部形成在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框架中的另一个上;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为在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突起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顶端延伸,从而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字母L的形状,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捕获部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贯穿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接合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周围的部分;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别接触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外边缘,从而限制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并且
所述突出部形成为接触所述凹陷部的内边缘,从而限制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被设置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在从所述第一接合部指向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突出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中心更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一侧;并且
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合部上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长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上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合部上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几何惯性矩大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上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几何惯性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的电线在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包括至少三个突起;
由作为顶点的所述至少三个突起限定的平面图的面中心位于连接所述两个接合部的虚拟区域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带,所述带设置成在至少两个辊之间延伸,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包含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为在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突起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顶端延伸,从而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形成为字母L的形状,
所述至少一个捕获部是通孔,所述第一延伸部贯穿所述通孔;
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通孔的周围的部分接合;
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所述通孔的外边缘,从而限制所述第一延伸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并且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至少两个辊中的每一个辊的中心轴线。
CN201310460144.0A 2012-11-28 2013-09-29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852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9988A JP5949497B2 (ja) 2012-11-28 2012-11-2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59988 2012-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2989A CN103852989A (zh) 2014-06-11
CN103852989B true CN103852989B (zh) 2016-08-10

Family

ID=50773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0144.0A Active CN103852989B (zh) 2012-11-28 2013-09-29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04173B2 (zh)
JP (1) JP5949497B2 (zh)
CN (1) CN1038529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0125B2 (ja) 2014-03-31 2018-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7558A (ja) * 2014-03-31 2015-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0620B2 (ja) * 2019-11-19 2023-10-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部品、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83483B2 (ja) 2020-04-30 2024-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414A (zh) * 2005-05-10 2006-11-15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检测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9297U (zh) * 1981-03-31 1982-10-06
JPS6233297Y2 (zh) * 1981-05-29 1987-08-26
JPS60111083U (ja) * 1983-12-28 1985-07-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板状部材の取付装置
JPH085585Y2 (ja) * 1989-02-07 1996-02-14 株式会社テック モータの取付構造
JP2542684Y2 (ja) * 1991-01-30 1997-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センサの位置決め装置
JPH0875867A (ja) * 1994-09-09 1996-03-2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センサ取付機構
JP3747279B2 (ja) * 2001-12-13 2006-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51435A1 (en) * 2003-04-07 2004-12-16 Noboru Sawayama Optical sen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37585A (ja) * 2003-07-18 2005-02-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情報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8520A (ja) * 2008-10-22 2009-03-19 Ricoh Co Ltd 光学センサ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084145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Optical package with removably attachable cov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414A (zh) * 2005-05-10 2006-11-15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检测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49497B2 (ja) 2016-07-06
US20140147153A1 (en) 2014-05-29
US9104173B2 (en) 2015-08-11
CN103852989A (zh) 2014-06-11
JP2014106416A (ja) 201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833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5298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EP2565723B1 (en) Cartridge having coupling member and detection body
EP2138908B1 (en) Tandem-type process unit removably loaded i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8995876B2 (en) Drum unit, development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to the drum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drum unit and the development cartridge
US88118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730876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4012692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107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feeling when opening cover
JP45696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2697A (ja) 電線留め具、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938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5460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ttaching method of charger unit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19550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ing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belt unit
US9126777B2 (en) Sheet feed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02290B1 (ja)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109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4010130A1 (ja)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108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1913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44724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WO2014010125A1 (ja) カートリッジ
US20130051845A1 (en) Cartridge
JP202215820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8469A (ja) 外装部品の取付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