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7352A - 主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7352A
CN103817352A CN201410053043.6A CN201410053043A CN103817352A CN 103817352 A CN103817352 A CN 103817352A CN 201410053043 A CN201410053043 A CN 201410053043A CN 103817352 A CN103817352 A CN 103817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friction bearing
temperature
main shaft
abnormal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30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7352B (zh
Inventor
松永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12315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81735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17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7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7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73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70Stationary or movable members for carrying working-spindles for attachment of tools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1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lubricat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 B23Q11/121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lubricat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with lubricating effect for reducing friction
    • B23Q11/12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lubricat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with lubricating effect for reducing friction for lubricating spindle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5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devices affected by abnormal or undesired cond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5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devices affected by abnormal or undesired conditions
    • F16C19/525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devices affected by abnormal or undesired conditions related to temperature and heat, e.g.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2/00Apparatus used in shaping articles
    • F16C2322/39General build up of machine tools, e.g. spindles, slides, actu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3976Milling with means to control temperature or lubric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Machine Tool Sensing Apparatuse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主轴装置,设有: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抗磨轴承的温度或壳体与主轴中任一个的受所述抗磨轴承的温度变化影响的部分的温度;以及异常检测部,其用于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抗磨轴承的温度的变化速度检测所述抗磨轴承的异常,从而可更精确地检测抗磨轴承的异常。

Description

主轴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1月11日、申请号为201010002352.2、名称为“主轴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结合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9年1月14日提交的日本申请No.2009-005792并根据美国法典第35章第119条要求其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文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轴装置,并且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检测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主轴的抗磨轴承出现异常的主轴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检测抗磨轴承的异常的方法,已知在例如JP2008-064183A(下文称为“日本申请”)中描述了一种方法。在该日本申请中描述的方法中,检测抗磨轴承的温度,并且当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阈值时,判断抗磨轴承异常。
然而,此类抗磨轴承的温度随着主轴的转速改变。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根据主轴的最大转速来设定阈值。例如,为满足加工目的以各种转速来使用机床主轴。具体而言,在机床的主轴被设计成具有20,000rpm(转每分)的最大转速的情况下,在某一加工步骤使用例如5,000rpm的转速,而在另一加工步骤使用例如10,000rpm的另一转速。
在此类使用状态下,表现出如下性状:抗磨轴承的温度在转速增加后立刻上升,然后达到饱和状态。亦即,当抗磨轴承的转速从0rpm增加到5,000rpm时,抗磨轴承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并且在对应于5,000rpm的转速的温度变成大致稳定。然后,当转速从5,000rpm增加到10,000rpm时,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并且在对应于10,000rpm的转速的另一温度变成大致稳定。
在该日本申请所描述的方法中,温度阈值为根据最大转速设定的阈值,因此,在以比最大转速低很多的转速来使用主轴装置的情况下,抗磨轴承的实际温度与阈值之间的温差变得很大。因此,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当以这种相当低的速度旋转的抗磨轴承中出现异常时,抗磨轴承在抗磨轴承的温度达到温度阈值之前过热而咬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精确地检测抗磨轴承出现异常的改进的主轴装置。
简而言之,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主轴装置,其包括:壳体;主轴,其承载在所述壳体中;抗磨轴承,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壳体中的所述主轴;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抗磨轴承的温度或所述壳体与所述主轴中任一个的受所述抗磨轴承的温度变化影响的部分的温度;以及异常检测部,其用于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变化速度检测所述抗磨轴承的异常。
通过采用这种构造,抗磨轴承的异常不是基于抗磨轴承的温度本身来检测,而是基于抗磨轴承温度的变化速度、亦即抗磨轴承温度的一阶时间导数值来检测。在正常运转或旋转中抗磨轴承温度的变化速度的性状是其在转速变化后立刻增加,此后立即下降并变成大致恒定的状态。此性状即使在不同的转速也不会改变。因此,通过利用温度的变化速度作为用于判断异常的基准,可以可靠地检测抗磨轴承的异常或不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的目的和许多伴随的优点可由于其变得更好理解而更容易理解,其中在全部几个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零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各自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抗磨轴承的温度和该温度相对于流逝时间的变化速度的图表,用于说明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造成的异常,其中图2(a)示出正常运转而图2(b)示出异常运转,其中,实线、单点划线和双点划线分别代表温度、温度的变化速度和第一阈值Th1;
图3(a)和图3(b)是各自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抗磨轴承的温度和该温度相对于流逝时间的变化速度的图表,用于说明过度的预加载荷施加在抗磨轴承上造成的另一种异常,其中图3(a)示出正常运转而图3(b)示出异常运转,其中,实线、单点划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温度、温度的变化速度和第二阈值Th2;
图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5(a)和图5(b)是各自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抗磨轴承的温度和该温度相对于流逝时间的变化速度的图表,用于说明过度的预加载荷施加在抗磨轴承上造成的异常,其中图5(a)示出正常运转而图5(b)示出异常运转,其中,实线、单点划线和双点划线分别代表温度、温度的变化速度和第三阈值Th3。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主轴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1,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设置有壳体10、主轴20、多个抗磨轴承31-35、电动机40、温度传感器60和控制装置100。壳体10呈大体圆筒形,在其中心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通孔(未标号)。主轴20呈大体圆柱形并且穿过壳体10的通孔。工具50以可分离方式装配在主轴20的一端上。
抗磨轴承31-34为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并且抗磨轴承31、32布置在主轴20的一端的一侧上,工具50装配在这一端,其间设有预定的空间。抗磨轴承31、32以其接触角度沿相同方向定向的方式组装。抗磨轴承33、34布置在比抗磨轴承32更靠近主轴20的另一端侧的相应位置,其间设置有预定的空间。抗磨轴承33、34以其接触角度沿着与抗磨轴承31、32定向的接触角度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定向的方式组装。预加载荷被施加在抗磨轴承31-34上并且用来通过抗磨轴承31-34增加支撑的刚性。此外,抗磨轴承35为圆柱形滚柱轴承并且布置在主轴20的另一端侧上的与抗磨轴承34隔开另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这样,主轴20被抗磨轴承31-35支撑而可相对于壳体10旋转。
电动机40沿轴向布置在抗磨轴承34与抗磨轴承35之间。电动机40的定子(未标号)固定于壳体10的内表面,而电动机40的转子(未标号)固定于主轴20的周面。
温度传感器60是这样一个传感器,其检测布置在邻近主轴20的一端的位置上的抗磨轴承31的外座圈的温度,或检测壳体10和主轴20中任一个的受抗磨轴承31的温度变化影响的部分的温度。在此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例如在JP2008-064183A中描述的公知传感器作为温度传感器60,并且将温度传感器60用作用于检测抗磨轴承31的外座圈的传感器。
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部101、第一阈值存储部102、第二阈值存储部103、异常检测部104和异常通知部105。
控制部101基于从NC(数字控制)数据读取的转速指令控制主轴20的转速(其是指每分钟转数并且在相关技术中也可将其简称为“转数”)。具体而言,控制部101用来通过控制电动机40来控制主轴20的转速。在此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轴20设置在加工中心,其中以主轴20在不同转速(每个转速都固定不变)旋转的方式执行特定的加工步骤。亦即,NC数据中的转速指令构成在相应加工步骤指示转速的指令值。
此外,控制部101基于稍后提到的异常检测部104的判断结果执行主轴20的转速控制。具体而言,当异常检测部104判断抗磨轴承31-35中已出现异常(即运转中不正常的状态)时,控制部101降低主轴20的转速或停止主轴20的旋转。
第一阈值存储部102存储第一阈值Th1,其代表润滑油被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的标记或指标。亦即,第一阈值Th1是用于检测过量供应润滑油到抗磨轴承31造成的异常的阈值。此阈值Th1被设定为固定值。
第二阈值存储部103存储第二阈值Th2,其代表过度的预加载荷被施加在抗磨轴承31上的另一个标记或指标。亦即,第二阈值Th2是用于检测施加过度的预加载荷到抗磨轴承31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异常的阈值。此第二阈值Th2被设定为在主轴20的转速的每次变化后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小的变化的阈值。
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抗磨轴承31的温度输入异常检测部104中。然后,异常检测部104计算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即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一阶时间导数值或一阶时间微分值。然后,异常检测部104基于计算出的温度的变化速度检测抗磨轴承31的异常,即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造成的发热异常和施加在抗磨轴承31上的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发热异常。然后,如果判断抗磨轴承31异常或在运转中不正常,则异常检测部104输出信号到控制部101,以降低主轴20的转速或停止主轴20的旋转。稍后将提到如何检测异常的细节。
异常通知部105当异常检测部104判断抗磨轴承31异常时通过报警或者点亮或闪烁警报灯来通知工人。
接下来,将关于异常检测部104对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造成发热异常的检测进行详细说明。图2(a)和图2(b)代表在主轴20的转速如下变化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图中用实线示出)和该温度的变化速度(图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的性状。此外,在图2(a)和图2(b)中,双点划线代表第一阈值Th1。亦即,主轴20的转速从停止状态改变为转速A的状态。然后,在主轴20保持在转速A持续30分钟后,主轴20的转速改变为比转速A高的转速B。然后,在主轴20保持在转速B持续30分钟后,主轴20的转速改变为比转速B高的转速C并且保持在该转速C持续50分钟。
如图2(a)中的实线所示,在正常运转中,在改变为转速A后,抗磨轴承31的温度逐渐上升并且在约20分钟后达到饱和状态而变成约10℃的固定值。在此情形中,如图2(a)的单点划线所示,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在紧接着改变为转速A后急剧上升到约1.5[℃/分]并且然后逐渐下降而接近零。
接下来,当转速从A改变为B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从在转速A的状态下的饱和温度进一步上升并且在该变化后的约20分钟的时间段后变成在约25℃的稳定状态。在此情形中,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在改变为转速B后立刻急剧上升到约1.5[℃/分]并且然后逐渐下降而接近零。
随后,当转速从B改变为C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从在转速B的状态下的饱和温度进一步上升并且在变化后的约20分钟的时间段后变成在约38℃的稳定状态。在此情形中,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在改变为转速C后立刻急剧上升到约1.5[℃/分]并且然后逐渐下降而接近零。
在此实施方式中,存储在第一阈值存储部102中的第一阈值Th1被设定为固定值3.0[℃/分]。异常检测部104判断计算出的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是否超过第一阈值Th1,并且如果计算出的值超过第一阈值Th1,则判断已出现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造成的发热异常。更具体而言,在正常操作的情形中,如图2(a)所示,由于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未超过第一阈值Th1,所以异常检测部104不判断已出现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造成的发热异常。
图2(b)代表异常运转的情形。在此示例性的情形中,假定主轴20的转速从B改变为C,并且在该变化后(即,图中在时间过去大约75分钟处)已立刻出现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造成的发热异常。由于供应到抗磨轴承31的润滑油的量变成过量,在润滑油中引发搅动作用,使得抗磨轴承31的温度急剧上升。
如图2(b)所示,在主轴20的转速从B改变为C后,与达到饱和状态相反,抗磨轴承31的温度急剧上升到约80℃或更高。此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在抗磨轴承31的温度开始反常升高时急剧增加到7[℃/分]。
第一阈值Th1已被设定为3.0[℃/分],并且因此,当由于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而发生反常升温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超过第一阈值Th1。具体而言,变化速度在时间过去大约75分钟处超过第一阈值Th1。因此,此刻,异常检测部104判断已经由于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而出现发热异常。然后,控制部101执行处理以降低主轴20的转速或停止旋转。同时,异常通知部105发出异常通知。
在此具体情形中,当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超过为第一阈值Th1的3.0[℃/分]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仍保持在40℃左右。抗磨轴承31的温度40℃处于稍微高于主轴20在转速C的状态下要达到的饱和温度38℃。因此,在此时间点,抗磨轴承31仍处于其尚未陷入咬死的状态。这样,通过基于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作出判断,可实现可靠地检测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发热异常。
接下来,参照图3(a)和图3(b),将关于异常检测部104对过度的预加载荷被施加在抗磨轴承31上造成的发热异常的检测作出描述。图3(a)和图3(b)代表在主轴20的转速以如在图2(a)和图2(b)的情形中所述的方式变化的情形中抗磨轴承31的温度(图中用实线示出)和该温度的变化速度(图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的性状。此外,在图3(a)和图3(b)中,虚线代表第二阈值Th2。
首先,将描述第二阈值Th2。如前所述,第二阈值Th2被设定为在主轴20的转速的每次变化后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小的变化的阈值。第二阈值Th2由下面的数学公式1代表。在公式1中,“[温度的变化速度]”是指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
[公式1]
Th2=[温度的变化速度]×A×e-βt+B…(1)
A、B和β:常数
t:从当主轴20的转速变化时的流逝时间。
亦即,如图3(a)和图3(b)所示,每当主轴20的转速改变时,第二阈值Th2被设定为预定值如约3.5[℃/分]并且此后继续逐渐减小。
此外,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的性状如前所述。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不会出现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超过第二阈值Th2。因此,异常检测部104不会判断已出现过度的预加载荷被施加在抗磨轴承31上造成的发热异常。
在异常运转的情形中,如图3(b)所示,假定过度的预加载荷被施加在抗磨轴承31上造成的发热异常已在当主轴20的转速从B改变为C时的时间点左右(图中在时间过去大约60分钟处)出现。
如图3(b)所示,正好从主轴20的转速从B改变为C的时刻,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上升速度与正常运转的情形相比变得更高,并且该温度进一步上升超过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在饱和状态下的温度。亦即,抗磨轴承31的温度继续上升而不会变成饱和状态。在此情形中,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在主轴20的转速从B改变为C后立刻急剧增加,并且然后逐渐减小,但其与正常运转的情况相比保持在较高的值。
表现出像这样的性状的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在时间过去大约75分钟处(即,在图中通过箭头指示的位置)与第二阈值Th2交叉。亦即,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超过第二阈值Th2。此刻,异常检测部104检测抗磨轴承31已由于过度的预加载荷被施加在抗磨轴承31上而陷入发热异常。这样,通过如前所述设定第二阈值Th2并且通过基于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作出判断,可实现可靠地并且在早期检测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发热异常。
(第二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4、图5(a)和图5(b)描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装置200。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结构相同,并且为了简洁将略去其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200包括控制部101、第一阈值存储部102、第三阈值存储部201、温度转换值计算部202、异常检测部203和异常通知部105。控制部101和异常通知部10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基本上相同,并且为了简洁将略去其详细描述。
第三阈值存储部201在其中存储了代表抗磨轴承31承受过度的预加载荷的标记或指标的第三阈值Th3。亦即,第三阈值Th3是用于检测过度的预加载荷被施加在抗磨轴承31上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异常的阈值。此阈值Th3已被设定为固定值。
通过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抗磨轴承31的温度输入温度转换值计算部202中。然后,温度转换值计算部202通过利用下面的数学公式2计算温度转换值X。在公式2中,“[温度的变化速度]”是指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
[公式2]
X=[温度的变化速度]×C×eγt…(2)
X:温度转换值[℃]
C和γ:常数
t:从当主轴20的转速改变时的流逝时间
亦即,如图5(a)和图5(b)所示,温度转换值X与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成正比地变大并且还在主轴20的转速改变后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大。每当主轴20的转速变化时温度转换值X被设为预定值如约5℃。应当注意,该预定值可根据常数的设定任意变动。
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如图5(a)所示,温度转换值X在主轴20处于转速A的同时以很微小的梯度增加。然后,紧接着主轴20的转速从A改变为B后,温度转换值X暂时减小,并且然后以很微小的梯度增加。即使在主轴20的转速改变为C后也表现出相同的性状。
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由于所表现的性状为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在紧接着主轴20的转速变化后最大并且此后接近零,所以温度转换值X表现了前述性状。因此,温度转换值X的最大值变成10℃左右。应当注意,最大值可根据常数的设定任意变动。
异常检测部203判断温度转换值计算部202计算出的温度转换值X是否超过第三阈值Th3。然后,如果判断温度转换值X已超过第三阈值Th3,则异常检测部203判断在抗磨轴承31中已由于过度的预加载荷而出现发热异常。此后,异常检测部203输出指示异常的信号到控制部101以及异常通知部105。
由于第三阈值Th3已如图5(a)和图5(b)所示被设定为15℃,所以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不会出现温度转换值X超过第三阈值Th3。因此,异常检测部203不会判断在抗磨轴承31中已由于过度的预加载荷而出现发热异常。在此情形中,控制部101继续其已一直执行到此时的控制,并且异常通知部105不执行任何处理。
相反,在异常运转的情形中,如图5(b)所示,假定在当主轴20的转速从B改变为C时的时间点(图中在60分钟的流逝时间左右)已由于过度的预加载荷而出现抗磨轴承31的发热异常。
如图5(b)所示,正好从主轴20的转速从B改变为C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上升速度与正常运转的情形相比变得更高,并且温度进一步上升超过在正常运转情形中的饱和状态下的温度。亦即,抗磨轴承31的温度继续上升而不会变成饱和状态。在此情形中,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在主轴20的转速从B改变为C后立刻增加,并且然后逐渐减小,但其与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相比保持在较高值。
结果,温度转换值X与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相比随着时间流逝变成大很多的值。因此,其导致温度转换值X在时间过去大约75分钟处超过第三阈值Th3。此刻,异常检测部203检测抗磨轴承31已陷入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发热异常。这样,通过利用前述公式计算温度转换值X(该转换值X为依赖于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函数)可实现可靠地并且在早期检测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发热异常。
(其他实施方式或改型)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温度传感器60来检测抗磨轴承31的温度,并且利用这样检测到的温度来检测抗磨轴承31的异常。在一种改型形式中,可对其他抗磨轴承32-35中的每一个或全部执行相同的异常检测。此外,在机床的结构致使抗磨轴承31-35中的特定一个最有可能遭受异常的情况下,可仅对此类特定一个抗磨轴承执行异常检测。
已对于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抗磨轴承的发热异常示出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实例。可仅利用这些实例中的一个。此外,在利用两个实例的情形中,当在任意一个实例中检测到异常时可作出出现异常的判断。
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特征和许多伴随的优点可归纳如下:
在图1、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中,由于抗磨轴承31的异常并非基于抗磨轴承31的温度本身进行检测,而是基于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图2(a)和图2(b)中的单点划线)、亦即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一阶时间导数值进行检测。在正常运转或旋转中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表现的性状是其在转速变化后立刻增加并且此后立即下降而变成大致恒定的状态。此性状即使在不同转速(图2(a)中的A、B和C)也相同。因此,通过采用温度的变化速度作为异常判断的基准,可以可靠地检测抗磨轴承31的异常或不正常运转。
同样在图1、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中,可以可靠地检测润滑油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造成的异常。在润滑油过量供应的情形中,可能发生搅动润滑油的动作而导致抗磨轴承31的温度急剧上升。即使在此情形中,也可通过采用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作为用于异常判断的基准来可靠地检测异常。
同样在图1、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中,第一阈值Th1被设定为对应于过量供应到抗磨轴承31的润滑油的量的固定值。因此,可实现可靠地检测润滑油的过量供应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异常。
同样在图1、图3(a)和图3(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中,可以可靠地检测抗磨轴承31上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异常。在正常运转的情形中,当主轴20的转速增加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在预定的时间段流逝后达到饱和而变成大致恒定的温度。相反,在异常运转的情形中,当主轴20的转速增加时,抗磨轴承31的温度即使在预定的时间段流逝后也未达到饱和并且进一步上升超过恒定温度。即使在异常运转的情形中,也可通过利用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作为用于异常判断的基准来检测抗磨轴承31的异常。
同样在图1、图3(a)和图3(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中,由于通过参照代表施加在抗磨轴承31上的预加载荷过量的指标的第二阈值Th2作出异常判断,所以可精确和可靠地检测抗磨轴承31上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异常。
同样在图1、图3(a)和图3(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轴装置中,由于第二阈值Th2是在主轴20的转速每次变化后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的阈值,所以可在早期检测抗磨轴承31上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异常。
在图4、图5(a)和图5(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主轴装置中,由于温度转换值计算部202计算温度转换值X,该温度转换值X与抗磨轴承31的温度的变化速度成正比地变大并且在主轴20的转速每次变化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大,并且由于将温度转换值X与代表施加到抗磨轴承31的预加载荷过量的指标的第三阈值Th3进行对比来检测抗磨轴承31的异常,所以可在早期并以可靠的方式检测抗磨轴承31上过度的预加载荷造成的抗磨轴承31的异常。
显而易见的是,根据上述教示内容,本发明可有许多进一步的改型和变型。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以不同于在文中具体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Claims (4)

1.一种主轴装置,包括:
壳体;
主轴,其承载在所述壳体中;
抗磨轴承,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壳体中的所述主轴;
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抗磨轴承的温度或所述壳体与所述主轴中任一个的受所述抗磨轴承的温度变化影响的部分的温度;以及
异常检测部,其用于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计算出的变化速度来检测所述抗磨轴承的异常,所述变化速度为所述抗磨轴承的温度的一阶时间导数,
其中,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由于过量的预加载荷施加在所述抗磨轴承上造成的所述抗磨轴承的异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阈值存储部,其用于存储代表施加在所述抗磨轴承上的预加载荷过量的指标的第二阈值;
其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温度的变化速度超过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所述抗磨轴承的异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轴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阈值是在所述主轴的转速每次变化后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小的变化的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装置,进一步包括:
温度转换值计算部,其用于计算温度转换值,所述温度转换值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温度的变化速度成正比地变大并且在所述主轴的转速每次变化后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大;以及
第三阈值存储部,其用于存储代表施加在所述抗磨轴承上的预加载荷过量的指标的第三阈值;
其中当所述温度转换值超过所述第三阈值时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所述抗磨轴承的异常。
CN201410053043.6A 2009-01-14 2010-01-11 主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7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5792 2009-01-14
JP2009005792A JP2010162634A (ja) 2009-01-14 2009-01-14 主軸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2352A Division CN101782109A (zh) 2009-01-14 2010-01-11 主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7352A true CN103817352A (zh) 2014-05-28
CN103817352B CN103817352B (zh) 2016-07-06

Family

ID=421231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2352A Pending CN101782109A (zh) 2009-01-14 2010-01-11 主轴装置
CN20141005304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7352B (zh) 2009-01-14 2010-01-11 主轴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2352A Pending CN101782109A (zh) 2009-01-14 2010-01-11 主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53575B2 (zh)
EP (1) EP2208571B1 (zh)
JP (1) JP2010162634A (zh)
CN (2) CN101782109A (zh)
AT (1) ATE530292T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2058A (zh) * 2014-12-01 2015-04-01 李旭光 一种总线式玉米收获机轴承智能控制方法
CN108139300A (zh) * 2015-10-01 2018-06-08 株式会社电装 异常征兆诊断装置
CN113439168A (zh) * 2019-02-27 2021-09-24 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轴承状态监视装置、涡轮增压器以及轴承状态监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8110B2 (ja) 2009-09-24 2014-02-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工作機械の主軸装置
JP5644374B2 (ja) 2010-10-27 2014-12-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工作機械の主軸状態検出装置
CN101972949A (zh) * 2010-10-27 2011-02-16 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数控机床用丝杠润滑检测装置
KR101494706B1 (ko) 2013-07-12 2015-02-23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스핀들 조인트 온도 조절 장치
CN103639848A (zh) * 2013-12-25 2014-03-19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工中心润滑性能测试系统及优化方法
DE102014101686B3 (de) * 2014-02-11 2015-06-03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antrieb-Ölungszeitpunkt-Bewertungsverfahren
CN104029119B (zh) * 2014-06-04 2017-02-15 湖南海捷主轴科技有限公司 轴承套圈磨床的工件头架静压主轴
TW201600222A (zh) * 2014-06-25 2016-01-01 Hiwin Tech Corp 預壓力殘存率之偵測方法
EP3260838B1 (en) * 2015-02-19 2021-03-24 NSK Ltd. Abnormality diagnosis system
WO2016175322A1 (ja) * 2015-04-30 2016-11-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異常診断システム
JP6309936B2 (ja) * 2015-11-17 2018-04-1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クーラント監視機能を有する制御装置
JP6407905B2 (ja) * 2016-03-11 2018-10-1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主軸軸受保護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工作機械
DE102016117672A1 (de) 2016-09-20 2018-03-22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Schmiermittel-Erfassungs-Verfahren für Systeme mit linearer Bewegung
US9997047B2 (en) * 2016-10-03 2018-06-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lubricated bearing condition
WO2018176337A1 (zh) * 2017-03-30 2018-10-04 深圳市红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车削床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80370280A1 (en) * 2017-06-26 2018-12-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ng failure of a wheel bearing in vehicle
JP6538931B2 (ja) * 2018-06-20 2019-07-03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潤滑剤注入監視装置、潤滑剤注入監視システム、及び潤滑剤注入監視方法
CN109676432B (zh) * 2018-12-21 2021-01-29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主轴恒温控制的方法、装置及加工设备
CN112318200B (zh) * 2020-10-29 2022-07-26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油气润滑结构、主轴和机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80443B (en) 1980-07-18 1984-09-12 Lamb Co F Jos Bearing assembly for machine tool spindles
JPS5833134A (ja) * 1981-08-21 1983-0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軸受温度監視装置
DD217599B1 (de) * 1983-09-20 1990-07-18 Auerbach Werkzeugmaschf Veb Verfahren zum ueberwachen und bewerten der reibleistungsverhaeltnisse in insbesondere langzeit-fettgeschmierten lagerungen
JPS63184214U (zh) * 1987-05-19 1988-11-28
DD270375A1 (de) * 1988-03-25 1989-07-26 Univ Ernst Moritz Arndt Technische diagnostik ueber temperaturmessungen an gleitlagern
JPH0692058B2 (ja) * 1989-02-28 1994-11-16 オ−クマ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の熱変位補正方法
US5140849A (en) * 1990-07-30 1992-08-25 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lling bearing with a sensor unit
JP3313441B2 (ja) * 1993-02-19 2002-08-12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潤滑剤供給装置
US6508614B1 (en) * 1999-03-17 2003-01-21 Ntn Corporation Spindle device and machine tool utilizing the same
JP3874110B2 (ja) * 2002-08-30 2007-01-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異常診断システム
JP4211788B2 (ja) * 2006-01-11 2009-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車両
DE102006007925A1 (de) * 2006-02-21 2007-08-30 Schaeffler Kg Radialwälzlager, insbesondere einreihiges Schrägkugellager zur Lagerung einer Werkzeugmaschinen-Hauptspindel
EP2023104A1 (en) 2006-04-20 2009-02-11 NSK Ltd. Bea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8064183A (ja) 2006-09-06 2008-03-21 Nsk Ltd 軸受装置
JP4993688B2 (ja) * 2006-11-15 2012-08-08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主軸潤滑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2058A (zh) * 2014-12-01 2015-04-01 李旭光 一种总线式玉米收获机轴承智能控制方法
CN108139300A (zh) * 2015-10-01 2018-06-08 株式会社电装 异常征兆诊断装置
CN113439168A (zh) * 2019-02-27 2021-09-24 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轴承状态监视装置、涡轮增压器以及轴承状态监视方法
CN113439168B (zh) * 2019-02-27 2023-06-06 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轴承状态监视装置、涡轮增压器以及轴承状态监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62634A (ja) 2010-07-29
US20100178001A1 (en) 2010-07-15
CN101782109A (zh) 2010-07-21
ATE530292T1 (de) 2011-11-15
CN103817352B (zh) 2016-07-06
US8253575B2 (en) 2012-08-28
EP2208571A1 (en) 2010-07-21
EP2208571B1 (en) 201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7352A (zh) 主轴装置
JP2008093738A (ja) 工作機械
JP4993688B2 (ja) 主軸潤滑装置
US9933333B2 (en) Bearing diagnostic device for machine tool
US7812493B2 (en) Spindle apparatus
JP5418110B2 (ja) 工作機械の主軸装置
US10245697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adjustment system of machine
US20080093175A1 (en) Spindle device
JP2007333195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およびそのモニタ装置
JP2009061571A (ja) 工作機械主軸用スピンドル装置
JP2008101711A (ja) ボールねじと転がり軸受との組合せ方法およびボールねじ装置
JP5601091B2 (ja) 工作機械のスピンドル装置
JP5516839B2 (ja) 主軸装置用異常検出装置、主軸装置用異常検出方法、及び主軸装置、並びに工作機械
JP5359262B2 (ja) 工作機械の主軸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JP6637844B2 (ja) 工作機械における軸受診断前の暖機運転時間の決定方法、工作機械
JP5664710B2 (ja) 主軸装置
US20180238384A1 (en) Combined ball bearing, main spindle device, and machine tool
JP2020037963A (ja) 軸受装置
US20220252482A1 (en) Data collection apparatus
JP2003065494A (ja) グリース補給確認装置
JP2005344784A (ja) 潤滑装置及び主軸装置
CN107110028A (zh) 用于调节燃料给送泵的方法
KR20090030920A (ko) 공작기계의 주축 냉각장치
KR20020001816A (ko) 진공펌프
JP2009045711A (ja) 主軸監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