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伺服无避让双层智能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停车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液伺服无避让双层智能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约为10亿辆,中国占据了其中的1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低于美国(2010年2.4亿辆)的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使得中国有许多城市已进入汽车社会。业内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这一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有序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液伺服无避让双层智能停车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电液伺服无避让双层智能停车装置,后立柱的上部上下间隔铰接有等长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前端均铰接在前立柱上,使后立柱、上横梁、前立柱、下横梁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前立柱的下侧向下延伸并在其下端固定有向前伸出的上层停车位,上横梁或下横梁与后立柱之间铰接有动力装置驱动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上横梁及下横梁的转动进而带动上层停车位上升或下降,上横梁与后立柱上或下横梁与后立柱上设置有液压失效后使上层停车位缓降的缓降装置,上层停车位的动作由控制器或带遥控器的控制器控制。
上述的后立柱和前立柱相对的面上均上下间隔设置有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铰接连接的带有销轴孔的连接块。
上述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后立柱上,液压缸的活塞杆前端部铰接在上横梁或下横梁的中部。
上述的液压缸并排设置有两个。
在两个液压缸的进回油管路上均设置有锁定活塞位置的液压锁及控制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同步伸缩的同步阀。
上述缓降装置的具体结构是:横向的套筒内对称设置有可分别向两侧伸出的卡块,套筒的上端居中设置有下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钩体的上钩块,上钩块的两侧对称铰接有勾在上钩块上的杠杆式的下钩块,铰接点外侧的下钩块力臂上铰接的连杆与对称设置在套筒内的斜楔块铰接,斜楔块的上下移动驱动卡块的缩进或伸出,套筒的两端外侧竖直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与卡块配合阻止卡块快速上升的限速结构,上勾块通过钢缆及滑轮连接在上横梁或下横梁上,上横梁或下横梁的转动带动上勾块的匀速运动,控制器控制的电机也通过钢缆同步带动套筒作与上勾块同向等速的匀速运动。
上述限速结构的具体结构是:竖直板的两侧板上对称铰接有若干组直角三角形挡块,两侧的直角三角形挡块的两个直角边均在上侧和外侧、铰接点在直角处,直角三角形挡块的外侧边与竖直板的侧板之间设置有强力拉簧,相对的两直角三角形挡块的底边相互平行时,两底边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或等于卡块的横向宽度。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在原有的一个车位20的基础上安装此智能停车设备使其变成上下双层的两个车位。通过液压伺服系统作为力矩输出单元,结构紧凑,稳定性强,输出力大。采用无线控制实现一键取车停车功能,大大节省操作时间和步骤。针对市场上已有的几款多层停车位而言,本发明具有系统失效应急方案,使得在取车或停车过程中出现系统失效时仍不影响车辆的使用及道路交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的上层停车位运行至地面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层停车位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层停车位运行至最高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缓降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缓降装置的卡块通过一组直角三角形挡块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缓降装置的卡块开始通过一组直角三角形挡块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缓降装置的上钩块与下钩块不受力时的局部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缓降装置的上钩块与下钩块不受力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缓降装置的上钩块通过下钩块带动卡块伸出后的局部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缓降装置的上钩块通过下钩块带动卡块伸出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液压系统管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13:
电液伺服无避让双层智能停车装置,后立柱18的上部上下间隔铰接有等长的上横梁16和下横梁12,上横梁16和下横梁12的前端均铰接在前立柱19上,使后立柱18、上横梁16、前立柱19、下横梁12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该机构使得上层停车位11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地面平行状态,从而保证在停车或者取车过程中使得车身保持稳定状态,前立柱19的下侧向下延伸并在其下端固定有向前伸出的上层停车位11,上横梁16或下横梁12与后立柱18之间铰接有动力装置驱动的液压缸14,液压缸14的活塞杆13的伸缩可带动上横梁16及下横梁12的转动进而带动上层停车位11上升或下降,上横梁16与后立柱18上或下横梁12与后立柱18上设置有液压失效后使上层停车位11缓降的缓降装置30,上层停车位11的动作由控制器或带遥控器的控制器控制。
上述的后立柱18和前立柱19相对的面上均上下间隔设置有分别与上横梁16和下横梁12铰接连接的带有销轴孔的连接块15。
上述液压缸14的缸体铰接在后立柱18上,液压缸14的活塞杆13前端部铰接在上横梁16或下横梁12的中部。
上述的液压缸14并排设置有两个,当两个液压缸14的活塞杆13伸出时,带动上横梁16和下横梁12反转,从而带动整个平行四边形结构一起摆动,进而实现上层停车位11下降功能。同理可得当两个液压缸14的活塞杆13收缩时,实现上层停车位11的上升功能。
在两个液压缸14的进回油管路上均设置有锁定活塞位置的液压锁9及控制两个液压缸14的活塞杆13同步伸缩的同步阀10。
上述缓降装置30的具体结构是:横向的套筒33内对称设置有可分别向两侧伸出的卡块34,套筒33的上端居中设置有下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钩体的上钩块31,上钩块31的两侧对称铰接有勾在上钩块31上的杠杆式的下钩块32,铰接点外侧的下钩块力臂上铰接的连杆35与对称设置在套筒33内的斜楔块38铰接,斜楔块38的上下移动通过卡块34上的斜面驱动卡块34的缩进或伸出,套筒33的两端外侧竖直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与卡块配合阻止卡块快速上升的限速结构,上勾块31通过钢缆39及滑轮连接在上横梁16或下横梁12上,上横梁16或下横梁12的转动带动上勾块31的匀速运动,控制器控制的电机也通过钢缆同步带动套筒34作与上勾块同向等速的匀速运动。
上述限速结构的具体结构是:竖直板41的两侧板42上对称铰接有若干组直角三角形挡块43,两侧的直角三角形挡块43的两个直角边均在上侧和外侧、铰接点在直角处,直角三角形挡块43的外侧边与竖直板41的侧板42之间设置有强力拉簧44,相对的两直角三角形挡块43的底边相互平行时,两底边之间的横向距离L1大于或等于卡块的横向宽度L2。
通过上钩块31上的3个通孔36及钢缆39连接在上横梁16或下横梁12上,上横梁16和下横梁12转动时,使得上钩块31在垂直方向做匀速运动。套筒33上的三个通孔37及钢缆连接至一独立电机驱动套筒33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当上层停车位11上升或下降时,上层停车位11均为相等的匀速运动,则设定通过钢缆传递到上钩块31的运动速度为V2。当系统正常运行时,V1=V2,此时上钩块31与下钩块32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卡块34不会弹出。当液压系统失效时,V2迅速增大,此时V2>V1,此时上钩块31与下钩块32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连杆35通过斜楔块38带动卡块34弹出。此时卡块34与连接在竖直板41的两侧板42上的若干组直角三角形挡块43之一发生接触,由于直角三角形挡块43的强力拉簧44的作用下,直角三角形挡块43缓慢发生角度变化,最终缓慢的让卡块34通过,继而与下一个卡块34发生作用,进而实现在液压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上层停车位11仍然可以平稳安全的下降至底部。从而不会造成对交通的影响。
图13给出了本发明的液压原理图,其工作原理是:当接收到外界发出的控制信号时,步进电机M带动液压泵3开始工作,此时油液从油箱1流出,经过滤油器2过滤进入液压泵3,当液压油的压力达到溢流阀4设定的压力后,溢流阀4打开经调速阀5调速后经过电磁换向阀6进入系统支路,然后高压油经过同步阀10分别进入两个液压缸14的供油支路,同步阀10保持两个液压缸14的活塞杆13的伸缩量一致,从而使得在取车或停车过程中运行的稳定性。高压油经同步阀10后进入液压锁9,继而进入安全阀8进入液压缸14的高压腔,将活塞杆13推出,油液从低压腔回油至油箱1。在这个过程中液压锁9和安全阀8保持进入的油液压力和流量的稳定。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