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3544A - 一种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3544A CN103803544A CN201310493860.9A CN201310493860A CN103803544A CN 103803544 A CN103803544 A CN 103803544A CN 201310493860 A CN201310493860 A CN 201310493860A CN 103803544 A CN103803544 A CN 1038035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ders
- wheat straw
- gac
- active carbon
- degrees celsi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包括选取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按比例混合,将烘干后的混合物粉碎得原料,将原料颗粒与活化剂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加入水浸渍,将浸渍后物料放入微波炉进行炭化活化,依次酸洗和水洗、烘干,将烘干原料磨碎,并采用不同目数的筛子进行筛分获得三级细度活性炭,将它们按比例混合形成最终产品。根据本发明所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由于具有发达的内部孔隙结构,因此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保护、农业等许多领域。制备活性炭的原料很多,既有木材、谷壳、作物秸秆等植物类材料,也有煤、石油焦、橡胶等。在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利用价格低廉、产量丰富的农林废弃物制备活性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现有工艺在选择农林废弃物原料时通常都比较单一,因此所制备的活性炭的性能较为参差不齐,不利于农林废弃物的合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活性炭制备方法,其采用多种农林废弃物按比例混合形成原料,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按比例混合,在115摄氏度的温度下烘干18小时;
(2)将步骤1烘干后的混合物粉碎至粒径1.6-1.8mm左右,获得原料颗粒;
(3)将步骤2中的原料颗粒按照与氢氧化钾和碳酸钾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加入与混合物料等重量的52摄氏度的水,浸渍18小时;
(4)将步骤3中的浸渍后物料放入微波炉,优选地,在400-450W的微波辐照功率下炭化活化7分钟。
(5)将步骤4中的活化后物料采用1.5摩尔每升的盐酸在85摄氏度下煮40分钟,再在纯净水中漂洗中中性,然后在130摄氏度下烘干10小时。
(6)将步骤5中的烘干原料磨碎,并采用不同目数的筛子进行筛分获得三级细度活性炭,将它们按比例混合形成最终产品。
优选地,选取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按1:2:1或1:2:2比例混合。
优选地,步骤3中原料颗粒与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重量比例为1:2:1或1:2:2。
优选地,步骤6中不同目数为160目、200目和240目,三级细度活性炭重量比为1:3:2。
优选地,步骤6中不同目数为150目、200目和250目,三级细度活性炭重量比为1:3:1。
由于本发明采用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料,降低了活性炭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农林废弃物按比例混合形成原料,充分利用了不同农林废弃物具备不同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化合物含量的特点,使得不同农林废弃物相互取长补短,增强了农林废弃物的利用效率,改进了所制备的活性炭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选取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按照重量比1:2:1的比例混合,在115摄氏度的温度下烘干18小时。
(2)将步骤1烘干后的混合物粉碎至粒径1.8mm左右,获得原料颗粒。
(3)将步骤2中的原料颗粒按照与氢氧化钾和碳酸钾重量比1:2: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加入与混合物料等重量的52摄氏度的水,浸渍18小时。
(4)将步骤3中的浸渍后物料放入微波炉,在400W的微波辐照功率下炭化活化7分钟。
(5)将步骤4中的活化后物料采用1.5摩尔每升的盐酸在85摄氏度下煮40分钟,再在纯净水中漂洗中中性,然后在130摄氏度下烘干10小时。
(6)将步骤6中的烘干原料磨碎,并采用160目、200目和24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获得三级细度活性炭,(按160目、200目和240目顺序)将它们按照重量比1:3:2的比例混合形成最终产品。由于此处采用多级混合结构,所得到产品具有更好的层级和致密度,因此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使用寿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496.8-1999和GB/T12496.10-1999,本发明所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332毫克每克,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9毫升每克。
实施例二
(1)选取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按照重量比1:2:2的比例混合,在115摄氏度的温度下烘干18小时。
(2)将步骤1烘干后的混合物粉碎至粒径1.6mm左右,获得原料颗粒。
(3)将步骤2中的原料颗粒按照与氢氧化钾和碳酸钾重量比1:2:2的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加入与混合物料等重量的52摄氏度的水,浸渍18小时。
(4)将步骤3中的浸渍后物料放入微波炉,在450W的微波辐照功率下炭化活化7分钟。
(5)将步骤4中的活化后物料采用1.5摩尔每升的盐酸在85摄氏度下煮40分钟,再在纯净水中漂洗中中性,然后在130摄氏度下烘干10小时。
(6)将步骤6中的烘干原料磨碎,并采用150目、200目和25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获得三级细度活性炭,(按150目、200目和250目顺序)将它们按照重量比1:3:1的比例混合形成最终产品。由于此处采用多级混合结构,所得到产品具有更好的层级和致密度,因此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使用寿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496.8-1999和GB/T12496.10-1999,本发明所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341毫克每克,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73毫升每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所掌握的本领域技术对本发明内容做出替换或变型,但是这些替换或变型都不应视为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这些替换或变型均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利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按比例混合,在115摄氏度的温度下烘干18小时;
(2)将步骤1烘干后的混合物粉碎至粒径1.6-1.8mm左右,获得原料颗粒;
(3)将步骤2中的原料颗粒按照与氢氧化钾和碳酸钾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加入与混合物料等重量的52摄氏度的水,浸渍18小时;
(4)将步骤3中的浸渍后物料放入微波炉,优选地,在400-450W的微波辐照功率下炭化活化7分钟。
(5)将步骤4中的活化后物料采用1.5摩尔每升的盐酸在85摄氏度下煮40分钟,再在纯净水中漂洗中中性,然后在130摄氏度下烘干10小时。
(6)将步骤5中的烘干原料磨碎,并采用不同目数的筛子进行筛分获得三级细度活性炭,将它们按比例混合形成最终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按1:2:1或1:2:2比例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原料颗粒与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重量比例为1:2:1或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不同目数为160目、200目和240目,三级细度活性炭重量比为1: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不同目数为150目、200目和250目,三级细度活性炭重量比为1:3: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93860.9A CN103803544B (zh) | 2013-10-21 | 2013-10-21 | 一种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93860.9A CN103803544B (zh) | 2013-10-21 | 2013-10-21 | 一种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3544A true CN103803544A (zh) | 2014-05-21 |
CN103803544B CN103803544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50700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93860.9A Active CN103803544B (zh) | 2013-10-21 | 2013-10-21 | 一种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03544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2842A (zh) * | 2014-09-27 | 2014-12-10 | 管天球 | 一种核桃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CN104192841A (zh) * | 2014-09-27 | 2014-12-10 | 管天球 | 一种老油茶树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CN105344322A (zh) * | 2015-12-03 | 2016-02-24 | 西北师范大学 | 利用废弃的银杏树落叶及药渣制备生物活性炭的方法 |
CN105836745A (zh) * | 2016-04-01 | 2016-08-10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梧桐叶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6598144A (zh) * | 2023-03-27 | 2023-08-15 | 南京农业大学 | 植物枝叶类生物质碳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3208A (zh) * | 2009-01-16 | 2010-02-10 | 徐克文 | 一种复合生物活性炭及其快速制备方法 |
CN102249228A (zh) * | 2011-06-14 | 2011-11-23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用松塔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2013
- 2013-10-21 CN CN201310493860.9A patent/CN1038035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3208A (zh) * | 2009-01-16 | 2010-02-10 | 徐克文 | 一种复合生物活性炭及其快速制备方法 |
CN102249228A (zh) * | 2011-06-14 | 2011-11-23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用松塔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2842A (zh) * | 2014-09-27 | 2014-12-10 | 管天球 | 一种核桃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CN104192841A (zh) * | 2014-09-27 | 2014-12-10 | 管天球 | 一种老油茶树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CN104192842B (zh) * | 2014-09-27 | 2015-12-02 | 管天球 | 一种核桃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CN104192841B (zh) * | 2014-09-27 | 2015-12-09 | 管天球 | 一种老油茶树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CN105344322A (zh) * | 2015-12-03 | 2016-02-24 | 西北师范大学 | 利用废弃的银杏树落叶及药渣制备生物活性炭的方法 |
CN105836745A (zh) * | 2016-04-01 | 2016-08-10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梧桐叶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6598144A (zh) * | 2023-03-27 | 2023-08-15 | 南京农业大学 | 植物枝叶类生物质碳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598144B (zh) * | 2023-03-27 | 2024-03-26 | 南京农业大学 | 植物枝叶类生物质碳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3544B (zh) | 2015-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87330B (zh) | 一种用杏核壳、松塔、稻壳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3816866B (zh) | 一种用稻壳、玉米杆、椰子壳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6000303B (zh) | 一种利用柚子皮制备的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3803544B (zh) | 一种用核桃壳、梧桐树叶、麦秸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3121682B (zh) | 一种用烟梗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3785356B (zh) | 一种用柚子皮、麻杆、核桃壳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3011155A (zh) | 一种利用油茶果壳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Mussa et al. |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dye using leaf waste as a bio-sorbent: isotherm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studies | |
CN104071787B (zh) | 一种生物质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
CN103803548A (zh) | 一种用荔枝核制备的生物质粉末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01264B (zh) | 一种复合生物质过滤材料 | |
CN103803549A (zh) | 一种用荔枝壳制备的微米级颗粒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49433A (zh) | 一种采用氢氧化钾活化丝瓜络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3771411A (zh) | 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
CN103666627B (zh) | 一种高燃烧值的生物质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02628A (zh) | 化学活化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4556027A (zh) | 一种荔枝核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
CN103771409A (zh) | 一种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4743556A (zh) | 以草炭为原料制备的粉末活性炭及制备方法 | |
CN104192884B (zh) | 一种制备活性炭联产氯化钙的方法 | |
CN103818904B (zh) | 一种用松塔、稻壳、玉米杆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3818905B (zh) | 一种用麻杆、核桃壳、梧桐树叶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3818903B (zh) | 一种用椰子壳、柚子皮、麻杆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
CN104437367B (zh) | 一种节约成本的孔径分布合理的活性炭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89795A (zh) | 大豆蛋白负载魔芋葡甘聚糖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4 Address after: Li Town of Li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300 Changzhou City Dongmen Street No. 67 Patentee after: Liy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Address before: Li Town of Li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300 Changzhou City Dongmen Street No. 67 Patentee before: LIYANG ZHEDA ACADEMIA RESEARCH SERVICE CENTER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