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062B -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和橡胶交联物 - Google Patents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和橡胶交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062B
CN103797062B CN201280046147.3A CN201280046147A CN103797062B CN 103797062 B CN103797062 B CN 103797062B CN 201280046147 A CN201280046147 A CN 201280046147A CN 103797062 B CN103797062 B CN 103797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mer rubber
weight
lonitrile copolymer
rubber composition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61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062A (zh
Inventor
塚田亮
武山庆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97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5/00Compositions of rubber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 hydrocarbons
    • C08L9/02Copolymers with acrylonitri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1Esters; Ether-esters of acyclic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7/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7/04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L27/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 chlor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 Y10T428/1379Contains vapor or gas barrier, polymer derived from vinyl chloride or vinylidene chloride, or polymer containing a vinyl alcohol uni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含有:腈共聚物橡胶(A)、氯乙烯树脂(B)、以及特定结构的增塑剂(C),其中,腈共聚物橡胶(A)含有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35~85重量%、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15~65重量%、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0~30重量%和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0~50重量%,所述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与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总含量为35~85重量%。

Description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和橡胶交联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耐芯模开裂性优异、并且耐汽油透过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良好的橡胶交联物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含有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和共轭二烯单体单元的橡胶(腈共聚物橡胶)作为耐油性优异的橡胶而为人所知,主要可用作燃料用软管、垫圈、衬垫、油封等汽车的各种油类周边的橡胶制品的材料。
最近,由于世界性环保活动的高涨,削减汽油等燃料向大气中的蒸发散发量的应对不断发展。例如,在日本和欧州,NOX排出受到限制,相应地要求降低燃料蒸发散发量,在日本,在燃料软管、密封、衬垫等用途中则要求更低的汽油透过性。另一方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从2004年起不断对排气中燃料气体浓度的规定进行了阶段性强化(LEVII)。而在燃料软管等中,耐臭氧性和耐寒性优异也是重要的要求事项。
针对上述状况,专利文献1提出了含有超高腈(超高腈意指腈含量为55~80重量%的非常高的腈含量)的腈共聚物橡胶、氯乙烯树脂、填充剂、增塑剂和硫化剂的硫化性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
然而,该硫化性腈橡胶组合物虽然可以提供耐汽油透过性等优异的橡胶硫化物,但在使用芯模进行成形时,存在容易发生芯模开裂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73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该组合物可提供耐芯模开裂性优异、并且耐汽油透过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良好的橡胶交联物。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含有特定的腈共聚物橡胶、氯乙烯树脂和特定的增塑剂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可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这样,根据本发明,提供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含有:
腈共聚物橡胶(A),该腈共聚物橡胶(A)含有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35~85重量%、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15~65重量%、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0~30重量%和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0~50重量%,所述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与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总含量为35~85重量%,
氯乙烯树脂(B),以及
下述通式(1)所示的增塑剂(C);
[化1]
式中,R1为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a和b各自独立地为3~11的整数,c和d各自独立地为0~8的整数,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
而且,前述增塑剂(C)优选为下述通式(2)所示的增塑剂。
[化2]
式中,R1为碳原子数4的亚烷基,a和b各自独立地为4~5的整数,c和d各自独立地为0~4的整数,R2和R3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
另外,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中,优选相对于前述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的、前述氯乙烯树脂(B)的含量为1~150重量份,前述增塑剂(C)的含量为1~200重量份。
而且,优选前述腈共聚物橡胶(A)中的前述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的含有比例为0.1~20重量%。
进而,优选前述腈共聚物橡胶(A)中的前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含有比例为1~30重量%。
另外,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中,优选前述腈共聚物橡胶(A)含有0.5~90重量%的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
而且,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中,优选相对于前述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进一步含有1~100重量份的长宽比为30~2000的层状无机填充剂(D)。
另外,根据本发明,还提供含有上述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与交联剂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和对该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进行交联而成的橡胶交联物。
而且,根据本发明,还提供对将以上所述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成形为筒状并将芯模插入而得的成形体进行交联而得的软管。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提供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该组合物可提供耐芯模开裂性优异、并且耐汽油透过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良好的橡胶交联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含有:
腈共聚物橡胶(A),该腈共聚物橡胶(A)含有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35~85重量%、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15~65重量%、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0~30重量%、和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0~50重量%,所述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与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总含量为35~85重量%,
氯乙烯树脂(B),以及
下述通式(1)所示的增塑剂(C);
[化3]
式中,R1为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a和b各自独立地为3~11的整数,c和d各自独立地为0~8的整数,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
腈共聚物橡胶(A)
本发明中使用的腈共聚物橡胶(A)是腈共聚物橡胶,其含有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35~85重量%、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15~65重量%、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0~30重量%和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0~50重量%,前述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与前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总含量为35~85重量%。
作为形成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的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只要是具有腈基的α,β-烯属不饱和化合物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丙烯腈;α-氯丙烯腈、α-溴丙烯腈等α-卤代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α-烷基丙烯腈;等。其中,优选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特别优选丙烯腈。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腈共聚物橡胶(A)中的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为35~85重量%,优选为39~79重量%,更优选为40~65重量%。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的含有比例若过低,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油性和耐汽油透过性变差。另一方面,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若过高,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脆化温度变高,耐寒性变差。
本发明中使用的腈共聚物橡胶(A)为了使所得橡胶交联物具有橡胶弹性而含有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
这里,“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意指也包含将作为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中的碳碳不饱和键氢化而成的物质。
作为形成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的共轭二烯单体,优选为碳原子数4~6的共轭二烯单体,可举出例如: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等。其中,优选为1,3-丁二烯。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腈共聚物橡胶(A)中的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为15~65重量%、优选为19.9~59.9重量%、更优选为29.7~54.7重量%。
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的含有比例若过低,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橡胶弹性可能降低。另一方面,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的含有比例若过多,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可能变差。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腈共聚物橡胶(A)优选含有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意指选自含有阳离子的单体单元和能够形成阳离子的单体单元中的至少1种单体单元。
作为形成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的含有阳离子的单体,只要是形成使所得聚合物与水或酸水溶液接触时带正电的单体单元的单体,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这种含有阳离子的单体,可举出例如含有季铵盐基团的单体。另外,作为形成能够形成阳离子的单体单元的单体,可举出:具有如叔氨基那样在与盐酸和硫酸等酸水溶液接触时会形成铵盐(例如,胺盐酸盐或胺硫酸盐)等阳离子的前体部分(取代基)的单体。
作为含有阳离子的单体的具体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氧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缩写,以下相同)、(甲基)丙烯酰氧基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基三乙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基硫酸甲酯铵等含有具有季铵盐的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含有具有季铵盐的基团的(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等。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作为形成能够形成阳离子的单体单元的单体的具体例,可举出: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等含有乙烯基的环状叔胺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含有叔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基乙基、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等含有叔氨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单体;N-(4-苯胺基苯基)丙烯酰胺、N-(4-苯胺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4-苯胺基苯基)肉桂酰胺、N-(4-苯胺基苯基)巴豆酰胺、N-苯基-4-(3-乙烯基苄基氧基)苯胺、N-苯基-4-(4-乙烯基苄基氧基)苯胺等。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上述单体中,从使本发明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出发,优选含有乙烯基的环状叔胺单体、含有叔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有叔氨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单体,更优选含有乙烯基的环状叔胺单体和含有叔氨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单体,进一步优选含有乙烯基的环状叔胺单体,其中,特别优选含有乙烯基的吡啶类,最优选2-乙烯基吡啶。
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为0~30重量%、优选为0.1~20重量%、特别优选为0.3~10重量%。通过含有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所得橡胶交联物在耐汽油透过性方面变得更加优异。
另外,从使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和耐寒性提高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中使用的腈共聚物橡胶(A)优选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作为形成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可适宜使用不具有极性基团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2,4-二异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和5-叔丁基-2-甲基苯乙烯等,但从使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的观点出发,优选苯乙烯。它们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组合使用。
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含有比例,从使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和耐寒性提高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为0~50重量%、优选为1~30重量%、特别优选为5~30重量%。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腈共聚物橡胶(A)中,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与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总含量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为35~85重量%,优选为40~80重量%,特别优选为45~70重量%。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与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总含量若过少,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变差,若过多则耐寒性变差。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腈共聚物橡胶(A)中,除了上述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和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以外,还可以含有能够与形成这些单体单元的单体进行共聚的其它单体单元。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这种其它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3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以下。
作为这种能够进行共聚的其它单体,可举出例如:氟乙基乙烯基醚、氟丙基乙烯基醚、二氟乙烯、四氟乙烯等含氟乙烯基化合物;1,4-戊二烯、1,4-己二烯、乙烯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等非共轭二烯化合物;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等α-烯烃化合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α,β-烯属不饱和一元羧酸;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衣康酸酐、富马酸、马来酸酐等α,β-烯属不饱和多元羧酸及其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α,β-烯属不饱和单羧酸烷基酯;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二乙酯、马来酸单丁酯、马来酸二丁酯、富马酸单乙酯、富马酸二乙酯、富马酸单丁酯、富马酸二丁酯、富马酸单环己酯、富马酸二环己酯、衣康酸单乙酯、衣康酸二乙酯、衣康酸单丁酯、衣康酸二丁酯等α,β-烯属不饱和多元羧酸的单酯和二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等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的烷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等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的羟基烷基酯;二乙烯基苯等二乙烯基化合物;二(甲基)丙烯酸亚乙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二(甲基)丙烯酸酯类;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三(甲基)丙烯酸酯类;等多官能烯属不饱和单体,以及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自交联性化合物;等。
腈共聚物橡胶(A)的门尼粘度(以下,有时记为“聚合物?门尼粘度”)(ML1+4、100℃)优选为3~250、更优选为15~180、进一步优选为20~160。腈共聚物橡胶(A)的聚合物?门尼粘度若过低,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强度特性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若过高,则加工性可能变差。
本发明中使用的腈共聚物橡胶(A)可通过对上述构成腈共聚物橡胶(A)的各单体进行共聚来制造。作为对各单体进行共聚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宜采用例如: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乳化剂来获得具有约50~1000nm平均粒径的共聚物的胶乳的乳化聚合法、用聚乙烯醇等分散剂来获得具有约0.2~200μm平均粒径的共聚物的水分散液的悬浮聚合法(也包含微细悬浮聚合法)等。其中,从容易控制聚合反应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乳化聚合法。
乳化聚合法优选按下述步骤进行。
应予说明,以下适宜地将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记为“单体(m1)”,将共轭二烯单体记为“单体(m2)”,将形成阳离子性单体单元的单体记为“单体(m3)”,将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记为“单体(m4)”。
即,优选的是将包含单体(m1)35~85重量%、优选39~79重量%、更优选40~65重量%,单体(m2)15~65重量%、优选19.9~59.9重量%、更优选29.7~54.7重量%,单体(m3)0~30重量%、优选0.1~20重量%、特别优选0.3~10重量%,和单体(m4)0~50重量%、优选1~30重量%、特别优选5~30重量%的单体混合物(其中,单体(m1)、单体(m2)、单体(m3)和单体(m4)的合计量为100重量%)进行乳化聚合,在聚合转化率为优选50~95重量%的时刻终止聚合反应,然后根据要求除去未反应的单体的方法。
用于乳化聚合法的单体(m1)的使用量若过少,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油性变差,耐汽油透过性变差。另一方面,单体(m1)的使用量若过多,则有耐寒性变差的倾向。单体(m2)的使用量若过少,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寒性变差,另一方面,单体(m2)的使用量若过多,则有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变差的倾向。另外,通过以上述范围使用单体(m3),可以使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进一步提高。进而,通过以上述范围使用单体(m4),可以使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和耐寒性提高。
应予说明,终止聚合反应的聚合转化率若过低,则未反应单体的回收会变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若过高,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常态物性变差。
进行乳化聚合时,可以适宜使用乳化聚合领域中以往公知的乳化剂、聚合引发剂、聚合辅助原料等,也可以适宜调节聚合温度、聚合时间。
另外,可以使用用于乳化聚合的单体(m1)~(m4)的全部量来引发聚合反应,但从抑制生成的共聚物的各单体单元的组成分布、得到橡胶弹性更强的橡胶交联物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使用用于乳化聚合的单体(m1)~(m4)的全部量中的一部分来引发聚合反应,然后在反应中途的阶段将用于乳化聚合的单体(m1)~(m4)的剩余部分添加至反应器,继续进行聚合反应。若从聚合反应开始起使用于乳化聚合的单体(m1)~(m4)的全部量进行反应,则共聚物的组成分布变广。
此时,优选的是将包含用于聚合的单体(m1)的优选10~100重量%、更优选20~100重量%、特别优选30~100重量%,用于聚合的单体(m2)的优选5~90重量%、更优选10~80重量%、特别优选15~70重量%,用于聚合的单体(m3)的优选0~100重量%、更优选30~100重量%、特别优选70~100重量%,和用于聚合的单体(m4)的优选0~100重量%、更优选30~100重量%、特别优选70~100重量%的单体混合物加入反应器中,在开始聚合反应后,在相对于加入反应器的单体混合物的聚合转化率为优选5~80重量%的范围,将剩余的单体添加至反应器继续进行聚合反应。应予说明,在不使用单体(m3)的情形,也优选使用用于聚合的单体(m1)、单体(m2)、单体(m4)中的上述量,开始聚合反应,将单体(m1)、单体(m2)、单体(m4)的剩余部分添加至反应器进行聚合。应予说明,在不使用单体(m4)的情形,也优选使用用于聚合的单体(m1)、单体(m2)、单体(m3)中的上述量,开始聚合反应,将单体(m1)、单体(m2)、单体(m3)的剩余部分添加至反应器进行聚合。进而,在不使用单体(m3)和单体(m4)的情形,也优选使用用于聚合的单体(m1)和单体(m2)中的上述量,开始聚合反应,将单体(m1)、单体(m2)的剩余部分添加至反应器进行聚合。
添加剩余单体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一次性添加,也可以分批添加,另外还可以连续地添加。本发明中,从可以更简单地控制所得共聚物的组成分布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剩余的单体分批添加,特别优选分1~6次进行添加。将剩余的单体分批添加时,分批添加的单体的量和分批添加的时期可以对应于聚合反应的进展来调整以得到所期望的腈共聚物橡胶(A)。
聚合反应结束后,通过根据需要采用加热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等公知的方法来除去未反应单体,可以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的胶乳。本发明中,通过乳化聚合法得到的腈共聚物橡胶(A)的胶乳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5~70重量%、更优选为10~60重量%、特别优选为15~50重量%。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腈共聚物橡胶(A)可以是如上所述进行共聚得到的共聚物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经氢化(加氢反应)的氢化腈共聚物橡胶。应予说明,本发明中,使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中含有共轭二烯单体单元经氢化的结构物(饱和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
氢化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使腈共聚物橡胶(A)为氢化腈共聚物橡胶的情形,其碘值优选为0~70的范围、更优选为4~60的范围。通过将腈共聚物橡胶(A)氢化而制为氢化腈共聚物橡胶,可以使耐热性、耐候性、耐臭氧性等提高。
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
另外,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中,从提高耐汽油透过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前述腈共聚物橡胶(A)含有0.5~90重量%的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
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可如下计算:将腈共聚物橡胶(A)1g浸渍于200ml的甲基乙基酮中,在23℃下放置24小时后,用80目的金属网进行过滤,将滤液蒸发干燥固化,称量所得残存干燥固体成分[甲基乙基酮可溶成分:(y)g],通过下式计算。
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重量%)=100×(1-y)/1。
腈共聚物橡胶(A)的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优选为0.5~90重量%、特别优选为1~80重量%。
作为用于调节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I)对将上述各单体共聚时的链转移剂的量进行增减、或对聚合温度进行调节的方法;(II)将上述各单体共聚时,将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烯属不饱和单体、或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自交联性化合物等共聚的方法;或者(III)通过调节将上述各单体共聚时的聚合转化率来调节不溶解成分的方法等,也可以将上述(I)~(III)的方法组合使用。另外,进行氢化的情形中,根据其条件,有时在进行氢化时会生成少量的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
氯乙烯树脂(B)
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含有氯乙烯树脂(B)。通过含有氯乙烯树脂(B),在制为橡胶交联物时耐臭氧性可进一步得到改善。
本发明中使用的氯乙烯树脂(B)中,构成树脂的主要构成单体为氯乙烯,且该单体单元的含量为优选50~100重量%、更优选60~100重量%、特别优选70~100重量%。
氯乙烯树脂(B)优选为粒状,其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01μm~1mm、更优选为0.05~500μm、进一步优选为0.1~200μm、特别优选为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通过激光衍射散射粒度测定装置进行。
氯乙烯树脂(B)的体积平均粒径若过小,则橡胶交联物的耐臭氧性可能降低,反之若过大,则在混炼时可能发生分散不良。
另外,氯乙烯树脂(B)的Tg(通过示差扫描热量仪(DSC)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50~180℃,特别优选为60~150℃。
氯乙烯树脂(B)的聚合度没有特别限定,通过JIS K6721中规定的溶液粘度法测定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400~3000、更优选为600~2000。聚合度若过小,则橡胶交联物的耐臭氧性可能变差,反之若过大,则成型加工性有时变差。
氯乙烯树脂(B)的含量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优选为1~150重量份、更优选为10~12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20~100重量份。氯乙烯树脂(B)的含量若过少,则难以获得其添加效果。另一方面,若过多则耐寒性可能变差。
增塑剂(C)
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增塑剂(C)。
[化4]
式中,R1为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a和b各自独立地为3~11的整数,c和d各自独立地为0~8的整数,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
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通过含有上述增塑剂(C)而使得耐芯模开裂性优异,另外,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优异。
应予说明,从使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的观点出发,R1优选为碳原子数3~6的亚烷基,R2和R3优选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a和b优选各自独立地为3~6的整数,c和d优选各自独立地为0~6的整数,特别优选增塑剂(C)由下述通式(2)所示。
[化5]
式中,R1为碳原子数4的亚烷基,a和b各自独立地为4~5的整数,c和d各自独立地为0~4的整数,R2和R3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
作为这种增塑剂(C)的具体例,可举出: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4、c=0、d=0的化合物)、己二酸(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5、c=0、d=0的化合物)、己二酸二(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5、b=5、c=0、d=0的化合物)、己二酸(丁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5、c=3、d=4的化合物)、己二酸(戊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5、c=4、d=4的化合物)、己二酸二(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5、b=5、c=2、d=2的化合物)、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式(1)中,a=4、b=4、c=0、d=0,R1为碳原子数4的亚烷基,R2和R3为碳原子数3的亚烷基的化合物)、己二酸二(庚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式(1)中,a=4、b=4、c=6、d=6,R1为碳原子数4的亚烷基,R2和R3为碳原子数3的亚烷基的化合物)、己二酸二(乙氧基四戊氧基戊基)酯(式(1)中,a=5、b=5、c=1、d=1,R1为碳原子数4的亚烷基,R2和R3为碳原子数5的亚烷基的化合物)等己二酸的二酯化合物;
琥珀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1)中,a=4、b=4、c=0、d=0,R1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R2和R3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的化合物)、琥珀酸(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琥珀酸二(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琥珀酸(丙氧基三乙氧基乙基)(丁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琥珀酸(戊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琥珀酸二(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琥珀酸二(乙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琥珀酸二(庚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琥珀酸二(乙氧基四戊氧基戊基)酯等琥珀酸的二酯化合物;
戊二酸二(乙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1)中,a=4、b=4、c=1、d=1,R1为碳原子数3的亚烷基,R2和R3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的化合物)、戊二酸(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戊二酸二(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戊二酸(丙氧基三乙氧基乙基)(丁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戊二酸(戊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戊二酸二(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戊二酸二(乙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戊二酸二(庚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戊二酸二(乙氧基四戊氧基戊基)酯等戊二酸的二酯化合物;
辛二酸二(丙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1)中,a=4、b=4、c=2、d=2,R1为碳原子数6的亚烷基,R2和R3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的化合物)、辛二酸(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辛二酸二(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辛二酸(丙氧基三乙氧基乙基)(丁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辛二酸(戊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辛二酸二(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辛二酸二(乙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辛二酸二(庚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辛二酸二(乙氧基四戊氧基戊基)酯等辛二酸的二酯化合物;
壬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1)中,a=4、b=4、c=0、d=0,R1为碳原子数7的亚烷基,R2和R3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的化合物)、壬二酸(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壬二酸二(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壬二酸(丙氧基三乙氧基乙基)(丁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壬二酸(戊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壬二酸二(丙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壬二酸二(乙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壬二酸二(庚氧基三丙氧基丙基)酯、壬二酸二(乙氧基四戊氧基戊基)酯等壬二酸的二酯化合物;等,从使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的观点出发,优选己二酸的二酯化合物,特别优选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己二酸(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己二酸二(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己二酸(丁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和己二酸(戊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本发明的腈橡胶组合物中的增塑剂(C)的含有比例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优选为1~200重量份,更优选为2~14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8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5~80重量份。增塑剂(C)的含量为上述范围时,除了可以防止泄漏,还可使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
应予说明,增塑剂(C)可如下得到:将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等烷二羧酸、与甲氧基三乙氧基乙醇、甲氧基四乙氧基乙醇、丁氧基三乙氧基乙醇、戊氧基四乙氧基乙醇、乙氧基三丙氧基丙醇、乙氧基四戊氧基戊醇等在分子内具有醚键的烷醇按照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酯化反应。
层状无机填充剂(D)
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为了使所得橡胶交联物具有优异的耐汽油透过性和耐寒性,优选含有长宽比为30~2000的层状无机填充剂(D)。
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长宽比若过小,则所得橡胶交联物的耐汽油透过性有时变差。另一方面,长宽比若过大,则难以分散在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中,橡胶交联物的机械强度有时降低。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长宽比优选为40~1000、特别优选为50~500。
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长宽比可通过求出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一次粒子的面平均直径与平均厚度之比来算出。这里,面平均直径和平均厚度是测定用原子间力显微镜随机选择的100个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面方向的直径与厚度,并以其算术平均值形式算出的个数平均的值。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层状无机填充剂(D),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天然物来源的,也可以是对天然物加以纯化等处理而得的,也可以是合成品。作为具体例,可举出:高岭石或埃洛石等高岭石类;蒙脱石、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锂蒙脱石、辉锑矿、云母等蒙皂石类;蛭石类;绿泥石类;滑石;作为E玻璃或C玻璃等无定形板状粒子的玻璃鳞片;等。其中,优选蒙皂石类,特别优选蒙脱石、云母和皂石。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应予说明,蒙脱石、云母、皂石是在层间具有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层结构,因而在上述腈共聚物橡胶(A)具有阳离子性单体单元时,在该腈共聚物橡胶(A)中的分散性优异。
这里,上述中,蒙脱石被作为主要成分含有在膨润土中。因此,作为蒙脱石,可以使用膨润土、优选为经纯化而得的膨润土等。
层状无机填充剂(D)通过激光衍射散射粒度测定装置测定得到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1~80μm、更优选为0.1~60μm、进一步优选为0.1~40μm。
作为层状无机填充剂(D),可以使用其表面用选自脂肪酸、脂肪酸盐、脂肪酸酯、树脂酸、树脂酸盐和树脂酸酯中的至少1种有机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层状无机填充剂。作为层状无机填充剂(D),通过使用经表面处理的层状无机填充剂,可以提高在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中的分散性。
本发明的腈橡胶组合物中的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含有比例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优选为1~100重量份,更优选为3~7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50重量份。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含量为上述范围时,耐汽油透过性和耐寒性的提高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另外,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中,还可根据需要配合通常的橡胶中所使用的配合剂,例如,交联延迟剂、补强剂、增塑剂(C)以外的增塑剂、层状无机填充剂(D)以外的填充剂、防老化剂、稳定剂、滑润剂、粘接剂、润滑剂、加工助剂、阻燃剂、防霉剂、防静电剂、着色剂等添加剂。
作为防老化剂,可使用酚系、胺系、苯并咪唑系、磷酸系等的防老化剂。对于酚系,可举出: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等;对于胺系,可举出: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基胺、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等;对于苯并咪唑系,可举出:2-巯基苯并咪唑等。它们可以1种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并用。
作为层状无机填充剂(D)以外的填充剂,可举出例如:炭黑、二氧化硅、碳酸钙、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钙、氧化镁、(甲基)丙烯酸锌或(甲基)丙烯酸镁等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等。这些填充剂可以实施利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等的偶联处理,或实施利用高级脂肪酸或其金属盐、酯或酰胺等高级脂肪酸衍生物或表面活性剂等的表面改性处理剂。
另外,本发明的腈橡胶组合物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含有腈共聚物橡胶(A)以外的橡胶。腈共聚物橡胶(A)以外的橡胶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丙烯酸橡胶、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胶、表氯醇橡胶、聚氨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磺化聚乙烯、天然橡胶和聚异戊二烯橡胶等。应予说明,配合腈共聚物橡胶(A)以外的橡胶时的配合量,为了不损害腈共聚物橡胶(A)的优异的耐油性和常态物性,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优选为10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通过下述方法来制备本发明的腈橡胶组合物:对通过上述乳化聚合等而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的胶乳、通过以往公知的乳化聚合法制造的胶乳状态的氯乙烯树脂(B)、可根据需要使用的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水性分散液进行混合(胶乳共混),并使所得胶乳组合物凝固而生成团粒(crumb),进行干燥,向所得橡胶组合物中添加增塑剂(C)和根据需要的防老化剂、补强剂等成分,用辊或班伯里密炼机等混炼机进行混炼,由此制备本发明的腈橡胶组合物。
应予说明,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水性分散液可以一边强力搅拌离子交换水等水介质、一边添加层状无机填充剂(D)来制备。此时,相对于层状无机填充剂(D),可以使用含有达到0.1~80重量%、优选0.1~10重量%的量的聚丙烯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聚马来酸钠、β-萘磺酸?福尔马林缩合物的Na盐等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的水介质。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50重量%、更优选为2~40重量%。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以外,例如,还可以在腈共聚物橡胶(A)的胶乳中含有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C)、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全部成分或1种以上的成分的全部量或其一部分而得到胶乳组合物,然后进行凝固?干燥,将剩余的上述成分与根据需要添加的防老化剂、补强剂等成分一起用辊或班伯里密炼机等混炼机进行混炼来得到。
胶乳组合物的凝固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适宜使用盐析凝固等公知的方法。其中,优选通过在含有凝固剂的水溶液中添加胶乳组合物进行盐析来进行。作为凝固剂,可举出:氯化钙、氯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铝和氢氧化铝等。凝固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优选为0.5~15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5~20重量份。
这里,在腈共聚物橡胶(A)含有阳离子性单体单元时,在对胶乳组合物进行盐析之际,优选添加稀硫酸水溶液等将凝固剂水溶液的pH控制到腈共聚物橡胶(A)的胶乳组合物的等电点以下。通过控制凝固剂水溶液的pH,腈共聚物橡胶(A)中所含的阳离子性单体单元所具有有的官能团的ξ电位上升,藉此,可以在提高根据需要添加的层状无机填充剂(D)的分散性的同时,增大通过凝固所得的团粒粒径。
由于团粒粒径会对凝固、洗涤工序之后的振动筛或压榨机中的脱水度、团粒回收率、以及干燥工序中的干燥度造成大的影响,因而团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40mm。团粒的洗涤、脱水和干燥方法与通常的橡胶的制造中的洗涤?脱水方法和干燥方法相同。作为洗涤?脱水方法,可以使用网孔状的过滤器、离心分离机等,将通过凝固而得的团粒与水分离后,进行洗涤,用压榨机等对团粒进行脱水。接着,利用通常在橡胶的制造中使用的带式干燥机、通气立式干燥机、单轴挤出机、双轴挤出机等干燥至所期望的含水率,由此可以得到本发明的腈橡胶组合物。另外,在双轴挤出机内可以同时进行凝固和干燥。
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
本发明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含有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和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举出硫系交联剂、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等。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多种并用,优选使用硫系交联剂。
作为硫系交联剂,可举出:粉末硫、硫华、沉降性硫、胶体硫、表面处理硫、不溶性硫等硫;氯化硫、二氯化硫、吗啉二硫化物、烷基苯酚二硫化物、二硫化二苯并噻唑、N,N’-二硫代-双(六氢-2H-氮杂环庚三烯-2)、含磷多硫化物、高分子多硫化物等含硫化合物;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硒、2-(4’-吗啉代二硫代)苯并噻唑等供硫性化合物;等。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枯烯氢过氧化物、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对萜烷过氧化氢、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3-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1,4-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三甲基环己烷、4,4-双(叔丁基过氧)正丁基戊酸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3、1,1-二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环己烷、对氯苯甲酰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等。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由本发明的腈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中的交联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优选为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2~5重量份。
在使用硫系交联剂时,可以并用锌白、硬脂酸等交联助剂;胍系、醛-胺系、醛-氨系、噻唑系、亚磺酰胺系、硫脲系等的交联促进剂。这些交联助剂和交联促进剂的使用量也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优选为0.1~10重量份的范围。
在使用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时,可以并用作为交联助剂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二甲基丙烯酸亚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等多官能性单体等。这些交联助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优选为0.5~20重量份的范围。
另外,由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中,还可根据需要配合通常的橡胶中使用的配合剂,例如,交联延迟剂、补强剂、增塑剂(C)以外的增塑剂、层状无机填充剂(D)以外的填充剂、防老化剂、稳定剂、滑润剂、粘接剂、润滑剂、加工助剂、阻燃剂、防霉剂、防静电剂、着色剂、偶联剂等添加剂。
作为本发明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在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中添加交联剂、交联助剂和其它配合剂,用辊或班伯里密炼机等混炼机进行混炼。
应予说明,此时的配合顺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将难以通过热而反应或分解的成分充分混合后,在不引起分解的温度下以短时间混合容易通过热而分解的成分(交联剂、交联促进剂等)。
本发明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的门尼粘度(以下,有时记作“胶料?门尼粘度”)(ML1+4、100℃)优选为5~300、更优选为10~250。
橡胶交联物
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是将上述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交联而成的。
将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交联时,通过对应于所制造成形品(橡胶交联物)的形状的成形机,例如,挤出机、注射成形机、压缩机、辊等来进行成形,接着进行交联反应,由此将交联物的形状固定化。在进行交联时,可以在预先成形后进行交联,也可以与成形同时进行交联。成形温度通常为10~200℃、优选为25~120℃。交联温度通常为100~200℃、优选为130~190℃,交联时间通常为1分~24小时、优选为2分~1小时。
橡胶交联物根据其形状、大小等,存在即使表面交联也未充分交联至内部的情形,因而可以进一步加热进行二次交联。
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除了耐油性良好的腈橡胶本来的特性之外,还是耐芯模开裂性也优异、并且耐汽油透过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优异的橡胶交联物。
其结果是,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及其交联物适宜用于燃料软管、燃料密封等多种领域,另外,还可通过降低汽油等燃料在大气中的蒸发散发量来实现能够降低环境负荷的效果。
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通过制为以包含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的层为至少1层的包含一层或二层以上的软管,可以适宜地用作燃料用软管等。在二层以上的层叠体的情形中,可以将包含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的层用于内层、中间层、外层的任一者。作为层叠体的其它层,可举出:含有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含量优选为5~35重量%、更优选为18~30重量%的腈橡胶、以及含有该腈橡胶和氯乙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的层、或者氟橡胶、氯丁二烯橡胶、聚环氧氯丙烷橡胶(hydrinrubbe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丙烯酸橡胶、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3元共聚物、丁基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氟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硫醚、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等。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另外,根据需要,为了使包含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的层与其它的层粘接,可以在包含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的层和其它的层的任一者/或两者中含有四丁基苯并三唑鏻、四辛基苯并三唑鏻、甲基三辛基苯并三唑鏻、四丁基甲苯基三唑鏻、四辛基甲苯基三唑鏻等鏻盐;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烯-7盐(DBU盐)、1,5-二氮杂二环(4.3.0)-壬烯-5盐(DBN盐)等。
制造具有上述构成的包含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的软管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使用挤出机等成形为筒状并对其进行交联来制造软管。由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由于具有难以发生芯模破裂的性质,因而优选使用芯模来进行制造。即,可以将由本发明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成形为筒状,将芯模插入所得筒状的成形体,从而将形状固定而制为成形体并使其交联,由此来制造。
本发明的橡胶交联物适于衬垫、垫圈、O型环、油封等密封构件;油软管、燃料软管、入口软管(inlethose)、气体软管、制动器软管、冷却剂软管等软管;光圈类;蓄能器囊;进料斗类;等,特别适宜用作软管,特别适宜用作将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成形为筒状、将芯模插入并将所得的成形体进行交联而得的软管。
应予说明,制为用上述气体软管输送的气体,可举出:空气、氮、氧、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乙烷、丙烷、二甲基醚、水蒸汽等。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下,若无特别记载,则“份”为重量基准。应予说明,试验、评价如下进行。
门尼粘度
腈共聚物橡胶(也包含“氢化腈共聚物橡胶”的情形)的门尼粘度(聚合物?门尼粘度)(ML1+4、100℃)依据JIS K6300来测定。
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
使腈共聚物橡胶(也包含“氢化腈共聚物橡胶”的情形)1g浸渍于200ml的甲基乙基酮,在23℃下放置24小时后,用80目的金属网进行过滤,将滤液蒸发干燥固化,称量所得残存干燥固体成分[甲基乙基酮可溶成分:(y)g],通过下式算出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
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重量%)=100×(1-y)/1。
常态物性(拉伸强度、伸长率、100%拉伸应力、硬度)
将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也包含“交联性氢化腈橡胶组合物”的情形)放入纵15cm、横15cm、深0.2cm的模具,一边加压一边在160℃进行20分钟加压成形,得到片材状的橡胶交联物。使用所得片材状的橡胶交联物,按照JIS K6251,使用以哑铃状3号形状冲裁的试验片,测定橡胶交联物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100%拉伸应力,另外,按照JISK6253,使用Durometer硬度试验机A型来测定橡胶交联物的硬度。
汽油透过系数
准备与用于上述常态物性评价的片材状的橡胶交联物相同的交联物,使用作为燃料油的“异辛烷、甲苯和乙醇的重量比2∶2∶1的混合物”,通过铝杯法测定汽油透过系数。具体地,在100ml容量的铝制杯中加入上述燃料油50ml,在其上载置片材状的橡胶交联物,以该交联物作为盖子,通过紧固件进行调整,以使利用片材状的橡胶交联物将铝杯内外隔开的面积为25.50cm2。继而将该铝杯放置于23℃的恒温槽内,测定从测定开始起6天后和7天后的重量,由其差值(重量损失)算出汽油透过量(单位:g?mm/m2?day)。
应予说明,汽油透过系数的值越低则越优选。
脆化温度
使用与用于上述常态物性评价的片材状的橡胶交联物相同的交联物,按照JISK6261测定脆化温度。
脆化温度越低则耐寒性越优异。
耐臭氧性试验
使用与用于上述常态物性评价的片材状的橡胶交联物相同的交联物,按照JISK6259,在温度40℃、臭氧浓度50pphm、30%伸长下7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耐臭氧性试验,观察试验后的试样的表面状态,由此进行耐臭氧性的评价。评价以下述基准进行。
○:未确认到破裂的发生。
×:确认到破裂的发生。
耐芯模开裂性
用挤出机将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也包含“交联性氢化腈橡胶组合物”的情形)以内径4.0mm、外径8.0mm的方式挤出,得到筒状成形体。将所得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的筒状成形体在40℃的烘箱内保持72小时后,将其取出并在室温(是指23℃,以下相同)下放置,然后将筒状成形体切断为长度3cm,制成试验片。在芯模的前端滴2滴有机硅系脱模剂(商品名“セバゾール2200”、一方社制),然后将芯模插入试验片,使脱模剂均匀地分布于试验片的内壁,拭去溢出的脱模剂。接着,在40℃保持24小时后,用烘箱在150℃保持30分钟进行交联,恢复至室温,拔出芯模,移去芯模,得到软管试验片。将所得软管试验片沿纵方向(软管的长度方向)用切削工具切断,目视观察软管试验片的外周和内壁,评价龟裂的发生。
评价是将直径从5.0mm至14.0mm的每个1.0mm不同的芯模各自插入3个试验片(芯模插入前的试验片),使试验片的内径扩张,求出试验片3个中即使1个发生龟裂时的扩张率。发生龟裂的扩张率越大则耐芯模开裂性越优异。
扩张率(%)=[(芯模的外径(mm))-(芯模插入前的试验片的内径(mm))]/(芯模插入前的试验片的内径(mm))×100。
制造例1(腈共聚物橡胶(A1)的胶乳的制造)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240份、丙烯腈75.7份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2.5份,将温度调整为5℃。接着,将气相减压,充分脱气后,添加1,3-丁二烯22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对萜烷过氧化氢0.06份、乙二胺四乙酸钠0.02份、硫酸亚铁(7水盐)0.006份和甲醛次硫酸钠0.06份、以及作为链转移剂的叔十二烷基硫醇1份,开始乳化聚合的第1段反应。反应开始后,在相对于添加单体的聚合转化率达到42重量%、60重量%的时刻,向反应容器中追加添加1,3-丁二烯各12份和12份,进行第2段和第3段的聚合反应。然后,在相对于全部添加单体的聚合转化率达到75重量%的时刻,添加羟基胺硫酸盐0.3份和氢氧化钾0.2份,终止聚合反应。反应停止后,将反应容器的内容物加温至70℃,在减压下通过水蒸汽蒸馏回收未反应的单体,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1)的胶乳(固体成分24重量%)。
对上述胶乳的一部分进行取样,用大量的甲醇凝固后,进行过滤、干燥,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1)。对于构成所得腈共聚物橡胶(A1)的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使用ブルカー?バイオスピン株式会社制FT-NMR装置(商品名“AVANCEIII500”)进行1H-NMR测定,结果为:丙烯腈单元50重量%、1,3-丁二烯单元50重量%。另外,腈共聚物橡胶(A1)的门尼粘度(聚合物?门尼粘度)为75,腈共聚物橡胶(A1)的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为0重量%。
制造例2(腈共聚物橡胶(A2)的胶乳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除了将乳化聚合第1段反应的添加单体改变为丙烯腈78份、苯乙烯10份和1,3-丁二烯11.6份,在聚合转化率达到28重量%、47重量%和60重量%的时刻向反应容器中追加添加1,3-丁二烯各7份、7份和7份来进行第2段、第3段和第4段的聚合反应,在聚合转化率达到70重量%的时刻终止聚合反应以外,与制造例1相同地进行,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2)的胶乳(固体成分浓度23重量%)。
对于构成所得腈共聚物橡胶(A2)的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与制造例1相同地测定,结果为:丙烯腈单元50重量%、1,3-丁二烯单元40重量%、苯乙烯单元10重量%。另外,腈共聚物橡胶(A2)的门尼粘度(聚合物?门尼粘度)为73,腈共聚物橡胶(A2)的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为0重量%。
制造例3(腈共聚物橡胶(A3)的胶乳的制造)
制造例1中,除了将乳化聚合第1段反应的添加单体改变为丙烯腈75.7份、2-乙烯基吡啶2.2份和1,3-丁二烯22份以外,与制造例1相同地进行,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3)的胶乳(固体成分:24重量%)。
对于构成所得腈共聚物橡胶(A3)的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与制造例1相同地测定,结果为:丙烯腈单元50重量%、1,3-丁二烯单元48重量%、2-乙烯基吡啶单元2重量%。另外,腈共聚物橡胶(A3)的门尼粘度(聚合物?门尼粘度)为73。另外,腈共聚物橡胶(A3)的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为0重量%。
制造例4(腈共聚物橡胶(A4)的胶乳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除了将乳化聚合的第1段反应的添加单体改变为丙烯腈78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0.4份和1,3-丁二烯21.6份,在聚合转化率达到36重量%和53重量%的时刻向反应容器中追加添加1,3-丁二烯各13.5份和13份来进行第2段和第3段的聚合反应,在聚合转化率达到70重量%的时刻终止聚合反应以外,与制造例1相同地进行,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4)的胶乳(固体成分浓度22重量%)。
对上述胶乳的一部分进行取样,用大量的甲醇凝固后,进行过滤、干燥,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4)。对于构成所得腈共聚物橡胶(A4)的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使用ブルカー?バイオスピン株式会社制FT-NMR装置(商品名“AVANCEIII500”)进行1H-NMR测定,结果为:丙烯腈单元50重量%、1,3-丁二烯单元50重量%。另外,腈共聚物橡胶(A4)的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为72重量%。
制造例5(腈共聚物橡胶(A5)的胶乳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除了将乳化聚合的第1段反应的添加单体改变为丙烯腈75份、苯乙烯17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0.4份和1,3-丁二烯7.6份,在聚合转化率达到45重量%和60重量%的时刻向反应容器中追加添加1,3-丁二烯各9份和9份来进行第2段和第3段的聚合反应,在聚合转化率达到70重量%的时刻终止聚合反应以外,与制造例1相同地进行,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5)的胶乳(固体成分浓度23重量%)。
对于构成所得腈共聚物橡胶(A5)的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与制造例4相同地测定,结果为:丙烯腈单元50重量%、1,3-丁二烯单元30重量%、苯乙烯单元20重量%。另外,腈共聚物橡胶(A5)的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为72重量%。
制造例6(腈共聚物橡胶(A6)的胶乳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除了将乳化聚合的第1段反应的添加单体改变为丙烯腈77.2份、苯乙烯9.8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0.4份、1,3-丁二烯10.3份和2-乙烯基吡啶2.3份,在聚合转化率达到28重量%、47重量%和60重量%的时刻向反应容器中追加添加1,3-丁二烯各7份、7份和7份来进行第2段、第3段和第4段的聚合反应,在聚合转化率达到70重量%的时刻终止聚合反应以外,与制造例1相同地进行,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6)的胶乳(固体成分浓度23重量%)。
对于构成所得腈共聚物橡胶(A6)的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与制造例4相同地测定,结果为:丙烯腈单元50重量%、1,3-丁二烯单元38重量%、苯乙烯单元10重量%、2-乙烯基吡啶单元2重量%。另外,腈共聚物橡胶(A6)的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为71重量%。
制造例7(腈共聚物橡胶(A7)的胶乳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除了将乳化聚合第1段反应的添加单体改变为丙烯腈23.2份和1,3-丁二烯74份,在聚合转化率达到38重量%和60重量%的时刻向反应容器中追加添加丙烯腈各4份和2.8份来进行第2段和第3段的聚合反应,在聚合转化率达到75重量%的时刻终止聚合反应以外,与制造例1相同地进行,得到腈共聚物橡胶(A7)的胶乳(固体成分24重量%)。
对于构成所得腈共聚物橡胶(A7)的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与制造例1相同地测定,结果为:丙烯腈单体单元30重量%、1,3-丁二烯单元70重量%。另外,腈共聚物橡胶(A7)的门尼粘度(聚合物?门尼粘度)为69,腈共聚物橡胶(A7)的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为0重量%。
制造例8(氢化腈共聚物橡胶(A8)的胶乳的制造)
使用制造例1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1)的胶乳,以相对于该胶乳中所含的干燥橡胶重量钯含量为1000ppm的方式向反应器中添加钯催化剂(将1重量%乙酸钯丙酮溶液与等重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而成的溶液),在氢压力3MPa、温度50℃下进行6小时加氢反应,得到氢化腈共聚物橡胶(A8)的胶乳。
对于构成所得氢化腈共聚物橡胶(A8)的各单体单元的含有比例,与制造例1相同地测定,结果为:丙烯腈单体单元50重量%、1,3-丁二烯单元50重量%(包括被氢化的部分)。另外,氢化腈共聚物橡胶(A8)的门尼粘度(聚合物?门尼粘度)为155、碘值为20、甲基乙基酮(MEK)不溶解成分为4重量%。
制造例9(氯乙烯树脂的胶乳的制造)
在耐压反应容器中加入水120份、月桂基硫酸钠0.8份和过硫酸钾0.06份,反复2次减压脱气后,添加氯乙烯100份,一边搅拌一边加温,在47℃进行乳化聚合。聚合转化率达到90%后,冷却至室温并除去未反应单体。所得氯乙烯树脂胶乳的浓度为41重量%。氯乙烯树脂的平均粒径为0.3μm,由JIS K6721而得的平均聚合度为13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
实施例1
将制造例1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1)的胶乳在容器内搅拌,同时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的胶乳的固体成分(腈共聚物橡胶量)100份添加?混合以固体成分换算计为65份的制造例9中所得的氯乙烯树脂的胶乳,得到腈共聚物橡胶的胶乳组合物。继而,在含有相对于该胶乳组合物中的腈共聚物橡胶(A1)的量为4重量%的量的氯化钙(凝固剂)的水溶液中,一边以使凝固中的水溶液的pH为2的方式适时添加10%稀硫酸来调整pH,一边在搅拌下注入所得腈共聚物橡胶的胶乳组合物并使其凝固,生成包含腈共聚物橡胶(A1)和氯乙烯树脂的团粒。
继而,将所得团粒过滤、水洗后,在60℃下减压干燥,接着,使用班伯里密炼机,将上述干燥团粒和稳定剂(商品名“アルカマイザー1”、协和化学社制)2份混合直至温度为180℃。继而,将该混合物转移至辊进行冷却后,再次使用班伯里密炼机,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1)100份,添加作为增塑剂的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4、c=0、d=0的化合物)60份、MT炭黑(商品名“ThermaxmediumthermalcarbonblackN990”、CANCARB社制)35份、作为交联助剂的锌白7份和硬脂酸1.5份,并在50℃进行混合。继而,将该混合物转移至辊,添加作为交联剂的325目的硫0.8份和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商品名“ノクセラーTT”、大内新兴化学工业社制)2.5份、以及N-环己基-2-苯并噻唑基亚磺酰胺(商品名“ノクセラーCZ”、大内新兴化学工业社制、交联促进剂)2.5份,在50℃下进行混炼,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
对于使用所得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进行交联所得的橡胶交联物,进行常态物性(拉伸强度、伸长率、100%拉伸应力、硬度)、汽油透过系数、脆化温度、耐臭氧性、和耐芯模开裂性的各项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6
除了代替腈共聚物橡胶(A1)而各自使用制造例2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2)(实施例2)、制造例3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3)(实施例3)、制造例4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4)(实施例4)、制造例5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5)(实施例5)、制造例6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6)(实施例6)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并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在聚丙烯酸钠5份的存在下,将作为层状无机填充剂的精制膨润土(商品名“ベンゲル HV”、株式会社ホージュン制、长宽比:295)100份添加至蒸馏水1995份中并进行强烈搅拌,得到固体成分浓度5%的层状无机填充剂的水性分散液。
继而,将制造例3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3)的胶乳在容器内搅拌,同时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3)的胶乳的固体成分(腈共聚物橡胶量)100份而添加?混合制造例9中所得的氯乙烯树脂的胶乳(氯乙烯树脂为65份)、上述制备的层状无机填充剂(层状无机填充剂为20份)的水性分散液,得到腈共聚物橡胶的胶乳组合物。继而,在含有相对于该胶乳组合物中的腈共聚物橡胶(A3)的量为4重量%的量的氯化钙(凝固剂)的水溶液中,一边以使凝固中的水溶液的pH为2的方式适时添加10%稀硫酸来调整pH,一边在搅拌下注入所得腈共聚物橡胶的胶乳组合物并使其凝固,生成包含腈共聚物橡胶(A3)、氯乙烯树脂和层状无机填充剂的团粒。
继而,将所得团粒过滤、水洗后,在60℃下减压干燥,接着,使用班伯里密炼机,将上述干燥团粒和稳定剂(商品名“アルカマイザー1”、协和化学社制)2份混合直至温度为180℃。继而,将该混合物转移至辊进行冷却后,再次使用班伯里密炼机,相对于腈共聚物橡胶(A3)100份而添加作为增塑剂的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4、c=0、d=0的化合物)60份、MT炭黑(商品名“ThermaxmediumthermalcarbonblackN990”、CANCARB社制)35份、作为偶联剂的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0.5份、作为二醇化合物的聚乙二醇(产品名:聚乙二醇4000、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平均分子量3000)1.5份、作为交联助剂的锌白7份和硬脂酸1.5份,并在50℃进行混合。继而,将该混合物转移至辊,添加作为交联剂的325目的硫0.8份和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商品名“ノクセラーTT”、大内新兴化学工业社制)2.5份、以及N-环己基-2-苯并噻唑基亚磺酰胺(商品名“ノクセラーCZ”、大内新兴化学工业社制、交联促进剂)2.5份,在50℃下进行混炼,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
除了使用所得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11
除了代替作为增塑剂的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4、c=0、d=0的化合物)60份,而各自使用己二酸(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5、c=0、d=0的化合物)60份(实施例8)、己二酸二(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5、b=5、c=0、d=0的化合物)60份(实施例9)、己二酸(丁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5、c=3、d=4的化合物)60份(实施例10)、己二酸(戊氧基三乙氧基乙基)(戊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5、c=4、d=4的化合物)60份(实施例11)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并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2
除了代替作为增塑剂的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4、c=0、d=0的化合物)60份而并用己二酸(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甲氧基四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5、c=0、d=0的化合物)35份与己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基)酯(与式(1)不相符的增塑剂)25份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并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2
除了代替作为增塑剂的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4、c=0、d=0的化合物)60份而各自使用己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基)酯60份(比较例1)、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60份(比较例2)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并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应予说明,己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基)酯由于在式(1)中,R1为碳原子数4的亚烷基,R2和R3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a=2、b=2、c=3、d=3,因而与式(1)所示的增塑剂(C)不相符。另外,对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而言,作为与式(1)的R1对应的基团,其具有碳原子数6的亚苯基,也与式(1)所示的增塑剂(C)不相符。
比较例3
除了未使用作为增塑剂的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4、c=0、d=0的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并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除了代替腈共聚物橡胶(A1)而使用制造例7中所得的腈共聚物橡胶(A7)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并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3
除了代替腈共聚物橡胶(A1)而使用制造例8中所得的氢化腈共聚物橡胶(A8)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并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5
除了代替作为增塑剂的己二酸二(甲氧基三乙氧基乙基)酯(式(2)中,a=4、b=4、c=0、d=0的化合物)60份而使用己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基)酯(与式(1)不相符的增塑剂)60份以外,与实施例13相同地进行,制备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并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1]
[表2]
(注)表中,“250<”表示扩张率(耐芯模开裂性)为250%以上。
由表1,2可知,在使用满足本发明要件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的情形中,可以得到耐芯模开裂性优异并且耐汽油透过性、耐寒性、常态物性和耐臭氧性良好的橡胶交联物(实施例1~13)。
与之相对,在使用因使用了与式(1)不相符的增塑剂而不满足本发明要件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的情形中,成为耐芯模开裂性差的结果(比较例1、2)。
另外,在使用因未使用增塑剂而不满足本发明要件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的情形中,成为耐寒性和耐芯模开裂性差的结果(比较例3)。
另外,因使用了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与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2)的总含量过少的腈共聚物橡胶而不满足本发明要件的情形中,成为耐汽油透过性差的结果(比较例4)。
另外,在使用氢化腈共聚物橡胶的情形中,因使用了与式(1)不相符的增塑剂而不满足本发明要件时,成为耐芯模开裂性差的结果(比较例5)。

Claims (10)

1.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含有:
腈共聚物橡胶(A),该腈共聚物橡胶(A)含有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35~85重量%、至少一部分可被氢化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a2)15~65重量%、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0~30重量%和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0~50重量%,所述α,β-烯属不饱和腈单体单元(a1)与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总含量为35~85重量%,
氯乙烯树脂(B),以及
下述通式(1)所示的增塑剂(C);
[化6]
式中,R1为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a和b各自独立地为4~5的整数,c和d各自独立地为0~8的整数,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中,所述增塑剂(C)由下述通式(2)所示,
[化7]
式中,R1为碳原子数4的亚烷基,a和b各自独立地为4~5的整数,c和d各自独立地为0~4的整数,R2和R3为碳原子数2的亚烷基。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所述氯乙烯树脂(B)的含量为1~150重量份,所述增塑剂(C)的含量为1~200重量份。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中,所述腈共聚物橡胶(A)中的所述阳离子性单体单元(a3)的含有比例为0.1~20重量%。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中,所述腈共聚物橡胶(A)中的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a4)的含有比例为1~30重量%。
6.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中,所述腈共聚物橡胶(A)含有0.5~90重量%的甲基乙基酮不溶解成分。
7.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腈共聚物橡胶(A)100重量份,进一步含有1~100重量份的长宽比为30~2000的层状无机填充剂(D)。
8.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其中含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与交联剂。
9.橡胶交联物,其是将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交联而成的。
10.软管,其是对将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成形为筒状并将芯模插入而得的成形体进行交联而得的。
CN201280046147.3A 2011-09-21 2012-09-21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和橡胶交联物 Active CN103797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5612 2011-09-21
JP2011-205612 2011-09-21
PCT/JP2012/074201 WO2013042764A1 (ja) 2011-09-21 2012-09-21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及びゴム架橋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062A CN103797062A (zh) 2014-05-14
CN103797062B true CN103797062B (zh) 2016-05-18

Family

ID=4791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6147.3A Active CN103797062B (zh) 2011-09-21 2012-09-21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和橡胶交联物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20279A1 (zh)
EP (1) EP2746330B1 (zh)
JP (1) JP5892171B2 (zh)
KR (1) KR101906957B1 (zh)
CN (1) CN103797062B (zh)
BR (1) BR112014006268B1 (zh)
ES (1) ES2643399T3 (zh)
PL (1) PL2746330T3 (zh)
WO (1) WO20130427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6290B2 (ja) * 2013-03-28 2017-09-13 デンカ株式会社 ブレンドゴム、ブレンドゴム組成物及び加硫物
CN105829433A (zh) * 2013-12-24 2016-08-0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交联性腈橡胶组合物及橡胶交联物
CN104538635B (zh) * 2014-12-11 2017-02-22 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材料用高性能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EP3260514B1 (en) * 2015-02-16 2020-06-24 Zeon Corporation Crosslinked rubber object
KR102364365B1 (ko) * 2017-12-08 2022-0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가교제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중합체
EP3608359B1 (en) 2017-12-08 2021-04-07 LG Chem,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superabsorbent polymer
JP7200569B2 (ja) * 2018-09-26 2023-01-1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ゴム混合液、ニトリル基含有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架橋性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ゴム架橋物
JP7331857B2 (ja) * 2018-09-27 2023-08-2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7484720B2 (ja) * 2018-11-30 2024-05-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ップ成形用ラテックス組成物およびディップ成形体
CN114230945B (zh) * 2021-12-28 2023-03-31 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氟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的复合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1612A (en) * 1976-07-06 1977-12-06 Thiokol Corporation Low temperature plasticizers for specialty rubbers consisting of diesters of dicarboxylic acids with hexyloxyethoxyethanol or butoxyethoxyethoxyethanol
CN101932649A (zh) * 2008-01-30 2010-12-2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腈共聚物胶乳组合物及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0735A (en) * 1980-02-29 1981-09-22 Adeka Argus Chem Co Ltd Plasticized synthetic resin composition
JPS62185734A (ja) * 1986-02-10 1987-08-14 Hitachi Cable Ltd 導電性床シート
JP2602541B2 (ja) * 1988-12-12 1997-04-23 旭電化工業株式会社 耐寒性可塑化ゴム組成物
JP2847782B2 (ja) * 1989-07-28 1999-01-20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用縮合系可塑剤及びゴム組成物
JP3426306B2 (ja) * 1993-11-29 2003-07-14 旭電化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ゴム組成物
JP4172151B2 (ja) * 1998-11-04 2008-10-2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燃料ホース用ポリブレンド組成物、架橋物および燃料ホース
JP2001072804A (ja) * 1999-06-28 2001-03-21 Tokai Rubber Ind Ltd ゴム組成物及び自動車用燃料輸送ホース
JP4899262B2 (ja) * 2000-11-13 2012-03-21 Jsr株式会社 不飽和ニトリル−共役ジエン系ゴム及びゴム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7277341A (ja) 2006-04-04 2007-10-25 Nippon Zeon Co Ltd 加硫性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加硫物
JP5417730B2 (ja) * 2008-03-28 2014-02-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ラテックス組成物および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
JP5617638B2 (ja) * 2008-10-29 2014-11-0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燃料ホース用の架橋性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燃料ホース用のゴム架橋物
JP5381088B2 (ja) * 2008-12-25 2014-01-0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
JP5347770B2 (ja) * 2009-06-30 2013-11-2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および架橋性ゴム組成物、並びにゴム架橋物
JP5655784B2 (ja) * 2009-08-05 2015-01-2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架橋性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ゴム架橋物、及び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482385B2 (ja) * 2010-03-31 2014-05-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1612A (en) * 1976-07-06 1977-12-06 Thiokol Corporation Low temperature plasticizers for specialty rubbers consisting of diesters of dicarboxylic acids with hexyloxyethoxyethanol or butoxyethoxyethoxyethanol
CN101932649A (zh) * 2008-01-30 2010-12-2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腈共聚物胶乳组合物及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062A (zh) 2014-05-14
EP2746330A4 (en) 2015-06-17
KR101906957B1 (ko) 2018-10-11
KR20140068931A (ko) 2014-06-09
JP5892171B2 (ja) 2016-03-23
JPWO2013042764A1 (ja) 2015-03-26
PL2746330T3 (pl) 2017-11-30
WO2013042764A1 (ja) 2013-03-28
EP2746330A1 (en) 2014-06-25
EP2746330B1 (en) 2017-07-19
BR112014006268B1 (pt) 2021-01-05
US20140220279A1 (en) 2014-08-07
ES2643399T3 (es) 2017-11-22
BR112014006268A2 (pt) 201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062B (zh)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和橡胶交联物
JP5655784B2 (ja) 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架橋性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ゴム架橋物、及び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1652424B (zh)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及腈共聚物胶乳组合物
CN101932649B (zh) 腈共聚物胶乳组合物及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
CN104854182B (zh) 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
JP5617638B2 (ja) 燃料ホース用の架橋性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燃料ホース用のゴム架橋物
CN103339181B (zh) 丁腈橡胶组合物及交联性丁腈橡胶组合物以及橡胶交联物
JP5347770B2 (ja) ニトリルゴム組成物および架橋性ゴム組成物、並びにゴム架橋物
KR102269046B1 (ko) 니트릴 공중합체 고무 조성물
CN103703073B (zh) 含腈基的高饱和共聚物橡胶组合物
CN102947380A (zh) 管材用腈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和交联物
JPWO2013133358A1 (ja)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WO2018008473A1 (ja) アクリルゴム組成物
JP2010155883A (ja)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
JPWO2007026707A1 (ja)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架橋物、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9221371A (ja)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19163482A1 (ja) 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架橋性ゴム組成物、ゴム架橋物、及びホ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